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也叫做政治社会化,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使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政治思想、政治原则、政治制度,为社会成员认同和接受。其目的在于培养过敏具有合乎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要求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明确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培养忠诚于国家并且适应本国文化的“合格的公民”。

2、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美国重视品质同盟会的研究,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是道德教育赖以建立的支柱,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共同品格的合格的美国公民。

3、爱国主义教育

虽然美国没有在学校中设立爱国主义课程,但是一直很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树立美利坚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豪感。

4、历史教育

美国一直都很注重通过历史教育来培养美国人的民族品格和民族自豪感,将美国的价值观以及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融入到历史教育中。学校是历史教育的主要承担着,美国在法律中都明文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为了使学生们都能更好的接受历史教育,更对不同级别学校的历史教学内容都实现了层次化。

5、法制教育

美国的法制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法制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教育其公民都必须守法。其法制教育的核心便在于美国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所以美国严格保护美国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及其权威性,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美国宪法,不得以任何形式违背。

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流派

1.政治社会化理论

从个人角度研究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就是个人通过学习政治文化,发展政治自我的过程。伊斯顿和丹尼斯把政治社会化看作是“个人获得各种政治倾向所经历的那些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根据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如幼儿期、学龄初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而不同的时期,对个人政治自我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影响。政治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多种方式共同完成的。可能是通过教育和训导;可能是通过个人的模仿、观察和识别;还可能受个人各种政治经验的影响。

从社会角度研究政治社会化,强调的是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产生的结果,即研究社会如何维护、改变以及创造政治文化的。社会实现政治文化的维护和发展,主要是通过许多不同的政治化机构完成的。这些政治化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初级群体”;二是“次级群体”。“初级群体”主要有家庭和同龄群体。初级群体对个人政治自我的形成有极大的帮助。因为一个人生下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通过与这类群体进行交往而获得政治信息和掌握政治技能的。而正是在此时期内,形成了政治自我的基础。“次级群体”主要有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大众媒介等。这一类群体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和广泛的社会性。这些机构与政府有密切的联系,便于统治者控制。目前,在向个人传授社会“政治制度准则和信念方面”,“学校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对人们获得政治经验、政治知识,形成或改变政治态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里还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各种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机构,应当协调起来,发出共同的政治信息,“如果社会……想要有意识地来塑造其年轻的公民,建立各种社会化机构之间的一致性是首要的促进因素”。

2.人本主义理论

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兴起为先导的。人本主义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把侧重点放在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个人特性的关注,强调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概括地说,就是“以人性为本位”。因此,这种教育是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的,以培养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人为最基本的教育

目的。

(二)特点

1.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早在殖民地时期,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虔诚的、有学问的、举止端正的青年”。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大学十分强调“培养民族精神”。后来,美国把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和义务的公民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强调学生必须具备美国“国民精神”,使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倾向于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当一名美国人比当其他国家的国民更好”,要时时处处为美利坚的强大而自豪和尽责,并把不断涌入的移民“美国化”。1987年,里根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强调:“学校要培养美国人的…国民精神?,主要是指爱国、修养、诺言、恢复伦理精神、纪律等。”在美国人眼里,“国民精神”的培养,要先从责任心与合作精神的养成开始。1992年春天,美国一些行政组织与研究机构共同拟定了一份《阿斯彭品格教育宣言》,呼吁学校恢复传统的品格教育模式,认真向学生传授“尊重、责任心、可靠、关心、公平、正义、公民美德与公民素质”等核心价值观。

2.注重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很少在课时计划中得到反映,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因为在一些教育家眼里,教师虽然把道德问题编排到课程中,但是由于其标准的绝对性和授课的灌输型,使之在促进学生理智思考道德问题时暴露出局限性。他们更加倾心于以“渗透”为特色的间接、综合的教育方式,把道德教育的许多方面归于隐性课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样不易引发逆反心理,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在美国高校为学生开设的其他课程中,实际上也负有道德教育的责任。如宗教学、伦理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公民学、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等有关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学生能够从这些课程中获得思想熏陶,从而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的自觉性,增强对美国文化和精神传统的体验和理解。一句话,“在美国,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载体”。

3.宗教

宗教在美国人的精神生活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有90%的人信仰宗教,

宗教可以约束美国人的行为举止,规范其道德操守。在美国的很多旅游景点、街道,经常可见各种语言译本、各种版本的圣经和宗教书籍免费派送。很多教徒经常义务传授教义,免费接送信徒到教堂做礼拜。

三、美国思想政治存在的问题

独立战争之前的美国一直是欧洲各国殖民开发的重要场所,从17世纪开始,英国逐渐成为北美的主要殖民势力,在北美建立了若干个殖民点,这些殖民点在18世纪逐渐发展成为各自独立的13个殖民地。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使欧洲启蒙思想当中天赋人权及自由平等观念很容易被北美人民所接受,也逐渐形成比较一致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

由于美国在独立之前长期受到殖民地的压迫剥削,1775年的《独立宣言》便道出了美国人渴望自由、民主、平等的心声,“天赋人权”之说出现。至此也奠定了美国今后民主的基调。

从受教育者需要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TheoryResearch 学论 理★★★★收稿日期:2013-03-15 作者简介:尹凯丰(197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西方社会思潮研究。 从受教育者需要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尹凯丰 (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150027) 马克思从人性的角度提出了需要的理论,他认为:“他 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2] 他还认为,人性不是抽象的,既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也是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还描述了需要实现的基本过程,并以实践的观点考察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 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的工具引起新的需要。”[3]79 受教育者需要的满足、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要指向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是需要现实来印证的。从受教育者需要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体系,现实中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效实现的选择。 一、受教育者需要的基本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体现着社会、社会群体与其成员之间的双向互动。社会、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 点、 道德规范相对于其成员的外因体现,从受教育者需要的角度来解读,不仅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体系,还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使这些外因体现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因需要。“如果从生理上讲需要就是欲望,那么反应在心理上,需要就是希望、愿望和要求,这是生命体为了进行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而进行的各种积极活动的客观依 据和内在动因。”[4] 相对于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说,其成员即受教育者。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总体上来 说体现着共同性、 根本性。必须看到,就单独的受教育者个体来说,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不会被每个人都认可。 因此,受教育者的需要特征不仅要符合社会要求的基本底线,还体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需要,主观需要的关注点往往体现在个人的生存、爱好和心理,也会因为受教育者个体社会 地位、文化素养等方面在个人素质中差异构成而产生的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不同需要。 这种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个人需要的层次性,马克思将人类历史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满足物质生活本身后新的需要、人类生命的增 长。他认为, 人类的这三个层次需要基本上同时存在,“从历史的最初时期开始,从第一批人出现时,三者就同时存 在。”[3]213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他也指出,这五个需要并不按照固定的模式发展,它们的次序会因为不同情况而变化。受教育者的需要在现代社会,即便是生理需要,也要合乎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受教育者需要的除了表现出多样性和不同层次性以外,还表现出它要受到社会的制约,它的实现不能完全是个人行为。在实现个人需要的过程中,实现的目标要体现着社会或社 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根本要求,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也要符合上述的根本要求。可以这样说,受教育者需要它的表现形式上是个体的主观愿望,它的实现要在社会的环境里,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社会的标准最终考量。 二、实现受教育者需要的基本途径 实现受教育者需要大致过程包括这样几个步骤,受教育者在参照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前提下,明确自身的需要。实现受教育者需要过 程,也是社会或社会群体通过其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与其成员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或社会群体也要认识到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对于共同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认知和践行上的差异性。在尊重这些差异性的同时,寻求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与受教育者需要的最大公约数,促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这个过程也是以共同的思想观念、政 治观点、 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互动过程。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 依据这一基本 概念,受教育者需要从本质来说是其社会存在与发展需要,体现着对于社会、 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根本遵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受教育者需要的共同性、根本性总和,基本规范着受教育者需要的实现。关键词:社会群体;受教育者;需要;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34-02 334

如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运用“五小”教育方法 强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县公安消防大队因地因时制宜,充分挖掘机动灵活的“五小”载体,确保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是因地制宜,积极开辟“小课堂”。以部门、大(中)队、班为单位,层层分化,开辟教育“小课堂”,充分调动各层级教育主动权,实现“同频共振”。牢固树立“现场即课堂”理念,采用“辩论式”、“问答式”、“互动式”等教学法,把授课与讨论相结合,不断活跃“小课堂”气氛,有效缓解执勤压力。 二是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小时间”。针对当前灭火执勤、监督执法任务重的特点,变集中教育为分散教育、变“教育大餐”为“教育快餐”,化整为零,突出重点环节,合理有效利用“小时间”,建立集中教育“三个半小时”制度,即执勤执法间隙半小时开展教学、午休前半小时组织自学推荐篇目、晚饭后半小时讨论交流心得。 三是打破格局,大力培养“小教员”。积极创新集中教育小教员选拔任用机制,通过“个人报名、组织审核、试讲试听”等环节,广泛选拔“小教员”,通过集中培训、以老带新等形式,加强对“小教员”备课、授课、答疑、辅导能力培训,力求效果明显。 四是以人为本,定期收集“小纸条”。坚持发挥官兵主

人翁作用,开展“问题个人查、措施大家想、难题共同解”活动,以“小纸条”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及时反映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定期收集整理官兵心得体会、剖析材料,引导官兵广泛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力争达到“人人抓教育、个个有收获”的目的。 五是立足经常,精心制作“小课件”。针对官兵自学不便和补课难的问题,立足教育内容和单位实际,精心制作教育“小课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交流展评,既方便了官兵课下自学巩固,又有效解决了公差勤务人员补课难的问题,受到官兵普遍好评。

美国两党制的利与弊

美国两党制的利与弊 一、美国两党制的由来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两党制国家。长期以来,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共同维系着美国政治的稳定与发展。在美国建国之初并没有政党之争,那么,美国的两党制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美国的政党产生于联邦政府建立之后。从第一届国会开始,围绕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经济政策,在国会形成了支持与反对的两个稳定的投票集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和以杰斐逊为首的共和党,后者于1794年改称为民主共和党。后来,这两个派别几经分化、改组,直至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 由于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政治漫画,用“象”代表共和党,用“驴”代表民主党,大象稳重,毛驴倔强。从此象和驴成了两党的标志。每逢大选之年,两党的支持者也常常举着“象”、“驴”的标牌来进行竞选宣传,故被世人称为“驴象之争”。 这种党派之争有何利弊呢? 二、美国两党制的弊端 两党因竞争而互相诽谤、两党竞选均要花巨额资金、两党内外政策有时不连续。 8党制两党制各党派执掌政权往往彼制衡导致政策难确定、贯彻、执行造政治行政效率党制带政府更迭频繁 三、美国两党制的益处 两党制是美国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强化了竞争,迫使两党不断地调整对策以适应民众与社会需求;同时也迫使其不断选出杰出的人才,从而推动政治的清明、有效。 竞选中各党激烈的角逐,你争我夺,竞选后,执政的和在野的也相互对峙,不断攻讦,看起来势不两立,实际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不管哪个党或哪些党上台,都是代表资产阶级执政,轮流执政正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长期统治。 两党制的两个党互相制约、监督,形成了对权力的一种制约机制,确保了政局的稳定,具有进步意义。 党制对协调美国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维系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运作有重大作用。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也叫做政治社会化,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使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政治思想、政治原则、政治制度,为社会成员认同和接受。其目的在于培养过敏具有合乎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要求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明确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培养忠诚于国家并且适应本国文化的“合格的公民”。 2、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美国重视品质同盟会的研究,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是道德教育赖以建立的支柱,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共同品格的合格的美国公民。 3、爱国主义教育 虽然美国没有在学校中设立爱国主义课程,但是一直很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树立美利坚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豪感。 4、历史教育 美国一直都很注重通过历史教育来培养美国人的民族品格和民族自豪感,将美国的价值观以及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融入到历史教育中。学校是历史教育的主要承担着,美国在法律中都明文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为了使学生们都能更好的接受历史教育,更对不同级别学校的历史教学内容都实现了层次化。 5、法制教育 美国的法制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法制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教育其公民都必须守法。其法制教育的核心便在于美国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所以美国严格保护美国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及其权威性,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美国宪法,不得以任何形式违背。 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流派 1.政治社会化理论 从个人角度研究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就是个人通过学习政治文化,发展政治自我的过程。伊斯顿和丹尼斯把政治社会化看作是“个人获得各种政治倾向所经历的那些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根据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如幼儿期、学龄初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而不同的时期,对个人政治自我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影响。政治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多种方式共同完成的。可能是通过教育和训导;可能是通过个人的模仿、观察和识别;还可能受个人各种政治经验的影响。 从社会角度研究政治社会化,强调的是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产生的结果,即研究社会如何维护、改变以及创造政治文化的。社会实现政治文化的维护和发展,主要是通过许多不同的政治化机构完成的。这些政治化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初级群体”;二是“次级群体”。“初级群体”主要有家庭和同龄群体。初级群体对个人政治自我的形成有极大的帮助。因为一个人生下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通过与这类群体进行交往而获得政治信息和掌握政治技能的。而正是在此时期内,形成了政治自我的基础。“次级群体”主要有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大众媒介等。这一类群体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和广泛的社会性。这些机构与政府有密切的联系,便于统治者控制。目前,在向个人传授社会“政治制度准则和信念方面”,“学校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对人们获得政治经验、政治知识,形成或改变政治态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里还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各种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机构,应当协调起来,发出共同的政治信息,“如果社会……想要有意识地来塑造其年轻的公民,建立各种社会化机构之间的一致性是首要的促进因素”。 2.人本主义理论 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兴起为先导的。人本主义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把侧重点放在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个人特性的关注,强调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概括地说,就是“以人性为本位”。因此,这种教育是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的,以培养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人为最基本的教育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目的,及其研究的一般步骤和程序.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比较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比较能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导向对本国思政教育的深刻认识) 埃德尔指出:“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意味着对本国的哲学进行批判性的探讨和挑战,从而更清楚地分析本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及其基础”。 如果比较研究可以得出言之有理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原则,那么在你本国的教育实践中应用并检验这些规律,就会对自己的教育制度有更好的理解。然而如果比较研究不能产生规律或理论,研究他国特定条件下的教育,也可以很好地扩大视野,而不至囿于一国教育的零零碎经验,同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的教育制度。 2.比较能为本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改进或改革作出贡献(从比较中吸取有益营养) 比较可以收到“借鉴”效益。两个事物比较的结果,一个最容易得到的印象,就是谁的长处在哪里。看到别人的长处,就知道应该从对方学习什么,把人家长处移植过来。这种借鉴效益的意义在于可以对别人的长处实行拿来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推广开来。“有选择的教育借鉴”或改革动机是比较教育发展史中永恒的主题。 3.有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和原则(促进思政教育学科发展)除了指导实践之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理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同其它学术领域一样,注重关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模式或趋势,而不是某些特殊问题或现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局限于对别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描述性研究,或局限于仅仅指出各种教育制度或方法之间的异同点。相反他们总是对这些异同点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对不断出现的模式或趋势进行总结。这些模式或趋势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这些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一方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中,可能会对当代世界在这个领域的若干重点问题的研究取得进展,因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些基础和前提问题将会大有突破。以此比较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有助于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 比较教育特别关心与教育有关的国际问题,由于它使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所以许多从事比较教育的人都把它视为世界和睦开始实现的起点。 埃德尔希望比较教育有助于发展国际主义。这种国际主义的产生不是以情感为基础,而是因为对本国和别国的赞赏性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确信我们自己的信仰是正确的;而世界上那些持有不同信仰的人也坚定不移地确信他们的信仰是正确的。在较为复杂的层面上,我们进行比较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上还有另外的信仰和另外的做法。 开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般步骤和程序是什么? 贝瑞德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中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四个阶段:

美国如何上思想政治课

美国如何上“思想政治课”? 信力建 在欧美国家,政治思想教育更多内涵是社会教育和公共教育,这种属于通识教育的政治和思想教育,社会机构、学校、家庭都承担职责,以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在西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常通过开设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属于隐性课程。就美国而言,美国大学却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其特点大致有以下几处。 利用“通识课”进行公民教育 首先,设置“通识课程”进行间接教育。 美国各大学普遍开设通识课程(又叫普通教育,相当于我国大学的公共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间接教育,具体有历史科、公民科、人文科及有关专题。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好公民”。美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小学讲故事、伟人轶事,重在“知事”;中学讲系统历史课,侧重于学习历史事实和过程,重在“明理”;大学生也要必修一门美国历史课,侧重对历史事实的理论升华,重在“求道”。 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信念,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另外,美国大学还普遍开设人文类课程,如美国总统制、美国宪法、欧洲政治思想、美国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政治与社会制度、民主问题等。还通过开设语言和人、艺术和社会、西方文化的二次危机与文明、亚洲政治思想、男女平等理论与妇女运动、宗教、伦理学等相关的课程,使学生从中获得道德熏陶,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的自觉性,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上述课程及专题的政治性、理论性都很强,充满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国大学还结合新情况,不断调整有关课程和教学形式。如2002年秋,美国安然公司首席执行官哈佛大学校友杰·斯基林涉嫌卷入安然丑闻,这使哈佛大学十分震惊,该校商学院立刻采取两条措施:一是重新调整学校相关课程,在一年级设置为期3周的必修课——领导方式、价值观念和决策。学生必须面对社会现实案例中的道德、法律问题进行思考,从中吸取教训。一是针对类似安然丑闻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探索领导方式、价值观和公司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来成为讲道德、守纪律的领导人员。 看电影也是受教育 其次,通过多向渗透进行教育。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向渗透特点十分明显。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向学科方向渗透。 几乎所有学科都上心理课,理工农医类学生至少要上一年的人文类课程。通过各门课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等。一是向社会服务渗透。美国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范围非常广泛,经常参加的社会服务活动有募集资金、环境治理、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为移民子女提供外语训练、为监禁青年指导、慈善工作等。有的州专门通过法案支持甚至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这类活动才能毕业,有的州拨出专款支持这类计划。 三是向社会环境渗透。包括在各地建设纪念馆、艺术馆、博物馆、国家公园等多种场馆,

英美两党制概论

两党制概述 李攀 一、两党制的历史演进 两党制最初产生于十七世纪的“英国”,当时在议会中有两个政党:一个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辉格党(后改称自由党);一个是代表地主阶级和封建贵族利益的托利党(后改称保守党)。两党交替执掌政权,后来逐渐形成一种制度,被美国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采用。至今仍流行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英国是老牌的两党制国家,采取内阁制,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不掌握行政权。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议院议员席位,获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其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 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1)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A: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交替执政时期;B: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成保守党和自由党;C: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 (2)英国议会内阁制中两党制的特点:A: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执政党不仅掌握行政权,也掌握立法权;B:两党采取集中制。 1847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象与驴压跷跷板游戏的漫画,“象”代表共和党,“驴”代表民主党。这幅漫画的寓意是美国由两个政党一上一下轮流执政,共和党和民主党人看了这幅画,不但没反对,相反还赞赏。他们解释说,大象稳重,毛驴倔强。从此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党徽便分别为象和驴。每逢大选之年,两党的支持者也常常举着“象”、“驴”的标牌来进行竞选宣传,“象驴之争”便由此而来。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在野党。 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它是到了19世纪50年代,才形成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对立。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的特点: (1)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掌握行政实权。B:两党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党和非执政党的地位无关。 (2)美国的两党制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二、两党制的基本特点 两党制的主要特点包括: 第一,两党轮流执政。一个党在竞选中获取,成为执政党,通过政府工作来实现党的纲领和政策;另一个落选的党作为在野党和反对党监督政府的工作,挑剔政府工作的错误,并伺机取代其执政地位。这就使执政党必须在执政过程中既要推行本党的政策,又要照顾多方面的利益,考虑各方面的意见。 第二,在两党制情况下,一党在竞选中获胜就能全部掌握行政权,以本党的名义向选民负责。这样,执政党就能在行政机构中比较一致地推党和政府的政策,使政府明显地体现出执政党的意志。 第三,由于两党体制下是一党单独执政,政府一旦组成便比较稳定,不易出现内部意见不一致而破裂的情况。此外,由于一党独揽执政权,政策成败责任比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新特点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新特点 [摘要]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具有显著的民主性和主体性等特点。只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才能把人教育好,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主体性政治性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把人教育好,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为了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 在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有强烈的阶级性、党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而在当今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的情况下,有的同志却有意无意地淡忘了这一本质特点。有的大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课时,不懂得“为什么现在还要讲意识形态”。个别研究生误以为“公民教育”可以“与一切意识形态脱钩,排除任何人生理想”。甚至有的理论工作者也认为,“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出现这些认识误区,究其原因,一是以为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关注,要教育大家具有世界眼光,似乎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阶级性、意识形态性了;二是以为对外交往中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而是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求同存异,共谋和平与发展,似乎一切领域都能超越意识形态了;三是在西方思潮影响下,误以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同质化,因此,也跟着宣扬一些抽象的普遍性的论调。其实,思想战线包括思想理论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都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无产阶级不去占领阵地,资产阶级必然要去占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削弱,就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加强。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中间道路可走、不存在空白点的。 1.提倡全球道德并不排斥和否定道德的阶级性。固然全球问题日益增多,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关注,也应提倡普世伦理和全球道德,但这并不排斥道德的阶级性一面。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归根到底是从经济利益、阶级利益引申出来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的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道德除具有阶级性外,当然也具有全人类性的一面,这主要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公德。恩格斯早

美国的两党制 教案

美国的两党制教案 第二框题 美国的两党制 一、【程标准】: 36 评述“驴象之争”的典故,结合实例,揭示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二、【新教学】: (一)、政坛上的“驴象之争” 在美国,每四年要举行一次总统选举,人们习惯地称之为“驴象之争”。1874年,美国一位画家创作了一幅漫画,画上有一个翘翘板,一边坐着一头驴,代表民主党;另一边坐着一头大象,代表共和党。这幅画的原意是讽刺两党轮流坐庄的美国政治现实,后来却为两党欣然接受。民主党认为驴子诚实、倔强、信守诺言,共和党则认为大象稳重、务实。所以,直到今天,驴仍是民主党的象征,象也一直是共和党的标志。“驴象之争”就是指两党角逐总统宝座,轮流坐庄。 、美国的政党制度——典型的资产阶级两党制 (1)、“驴象之争”的典故 (2)、美国两个主要政党

①民主党——驴 ②共和党——象 美国是实行资产阶级两党制的典型国家。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民主党、共和党在美国轮流执政,从未有过例外。目前活跃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的还有绿党、进步党等近三十个小党,但是这些政党从未执政,也没有对两党制构成过真正的威胁。 补充:说美国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并不意味着在美国只有两个政党,事实上除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之外还有其它几十个小党活跃在美国政治舞台上,只不过这些小党没有左右美国政局罢了。 相关链接: 第三党无力问鼎白宫,却可能对总统选举结果造成一定影响。XX年总统选举中,绿党候选人拉夫尔•纳德只得到2.7%的选票,但由于民主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得票差距非常微弱,有人认为正是纳德使民主党候选人戈尔无缘白宫。因为绿党以主张环保著名,吸引的主要是民主党的票源。 2、美国两党制的影响及其表现: (1)、影响: 美国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以及司法制度,都与两党制有着密切联系。

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比较思想政治学 题目: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 2011级 学号 222011********* 姓名曾华斌 指导老师周琪 成绩 2013年6月30日

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曾华斌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通过这个学期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我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认为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本文主要论述的就是对本门课程的一些认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对我国的启示以及给老师上课提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各民族各阶层成员的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对于阶级社会来讲,更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是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概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仅这一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代表着一定阶级的阶级意志,而且其表达的思想内容与社会主要的意识形态相一致;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涵盖了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相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各个社会的普遍行为。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知识。 一、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些认识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以“通观比较”和“专题比较”、“综合比较”的不同方式,论述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并以中国和其他典型国家为例,在翔实的资料分析研究基础上,勾勒出这些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面貌,概括总结了基成功经验和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确定,探过了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它的研究对象范围包括: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与现状;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方面和个性方面。我们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助于我们准确认识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

美国公民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浅谈美国公民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公民教育在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和促进美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的公民教育中很少有强迫和灌输而注重推理和引导,其教育模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特点。我国几十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任存在着许多问题,因而充分认识美国的公民教育, 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 可以为我们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关键词:美国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启示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所特有的概念。美国学校和社会虽然没有明确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美国政府、美国社会到美国学校,都十分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美国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称为“公民教育”, 其实质等同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国通过公民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宗教信仰、历史教育等,使美国人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的大国,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对美国公民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和本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区别,借鉴其精华,去除其糟粕。第一、美国公民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美国公民教育,是指美国国家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美国所有的合法公民有权享有的一种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权利,具有目的的隐蔽性、内容的渗透性和方式的实践性等显著特征。公民教育是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美国公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一个美国采取多元的途径,培养国民具有效忠国家的意识,获得有效参与公民生活必需的知识、态度和技能,进而发挥其责任心和荣誉感,成为良好的公民。狭义的公民教育,是指美国各级学校中强化与公民教育相关课程,以及训育活动等;在美国庞大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很难看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字眼,因为自美国成立以来,从社会到政府再到学校,一直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公民教育”。美国公民教育注重培养有积极性、有影响力的公民。然而,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意识形态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都不尽相同,但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上都是一致的,即服务于不同阶级、组织的统治者。纵观美国的公民教育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其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实施方式等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花都司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决定着能否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的界定 所谓功能是指由若干要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是产生的结果,它是表示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功能表示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结果,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我国,把功能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中来,或者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70一80年代。从总体上看,对“功能是什么”的解释主要存在着两大类型:即“主观论”与“客观论”。 “主观论”即是从主观视角来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功能和目的互换使用,主要有“目的论”等。“客观论”则坚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影响力来看,“客观论”明显拥有更多支持者。但是在“客观论”者内部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即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主要有“作用论”、“能力论”、“结果论”、“价值论”以及“效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从主观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如陈万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仓道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曹书庆则认为:“所谓功能就是一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教育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

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问题——陈立思

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问题 陈立思 【内容摘要】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名有实”。其总的特点是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极强的社会适应性、浓厚的科学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广泛性。学校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政治导向上的明确、坚定、一贯和方法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突出成效的主要经验。 【作者简介】陈立思,女,1948年生,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系副教授。 一提起“世界大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的确,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迄今为止还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然而,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是不是也处于前列的地位呢?这个问题大概很少有人想过。甚至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时,有人还会反问:“难道美国有思想政治教育吗?” 产生这样的疑问并不奇怪。首先,这是因为美国一向喜欢标榜自己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一些人也就天真地以为,在美国真是可以想说什么、想干什么就说什么、干什么,想怎么说、怎么干就怎么说、怎么干,自己不需要也不允许别人来“教育”、“引导”,也没有这样的人或者组织、机构来履行“教育”、“引导”的职责。其次,我们确实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了解得太少。思想政治教育成了美国研究领域中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这两个方面合起来,造成了很多人的误解。其实,美国不但有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它的思想政治教育搞得还很有成效,在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培养合格公民和资产阶级接班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美两国政治制度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属性也不同。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不去了解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理由。相反,通过实事求是地研究、分析,我们不但可以进一步探索到美国之所以成为强国的奥秘,而且对改进我们自己的工作,提高我们的认识将大有裨益。限于篇幅,在此我们只能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特点、学校课程、成效和经验等问题进行一次粗略的考察。 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得上是“无名有实”。这是指,在美国,不象在我们中国,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但是它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历史教育等等名义下进行了大量的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这些工作,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须把握三个关系: 一是思想和心理的关系: 区别: 内涵不同。思想属于理性认识,而心理既包括感性认识,又包括理性认识,还包括情绪,意志等;表现形式不同。思想以”观念”形式表现,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心理的表现形式有感觉,知觉,注意,情绪,情感,兴趣。性格等,是个体在不生理基础上的心理状态,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联系: 思想和心理都是人脑的机能,是人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应;思想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又是心理发展的升华。 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个性心理特征比个性倾向性要更稳固。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 心理规律 是人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及其个性心理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及表现出的确定不移的发展趋势。 3 意向与意向矛盾的规律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矛盾 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 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规律 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之间的规律 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1) 实践主体性是人为人的根本特质,即是类本质 (2) 认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社会特质,即是现实的本质 (3)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也具有自然本质 7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1) 生理发展比心理发展简单 (2) 心理发展以生理发展为基础 (3) 心理发展反过来也影响生理发展 8 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是心理发展是延续个体一生的过程。。早在生命之始的胎儿期,人的发展就已经开始。从出生到少年期的发育、青年期的成熟、成年期的稳定和老年期的衰退,

《美国的两党制》教学设计

《美国的两党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主线,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统一的发展,制定多元化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探究式学习为途径,开展自学、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学习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努力实现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寄宿制高中校,学生分别来自顺义城镇和农村,对国际问题了解不多,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的能力不强,但是对网络的使用充满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选择借助网络设置情境的形式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 .教学方式的选择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式有两个,一是合作式学习,一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基于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的网络教学的平台,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班长作为裁判进行分数统计,最后得分最多的组获胜。如果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恰当论证自己观点的额外加1分。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认识美国两党制的特征。 了解两党制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能力方面: 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的观点和原理分析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美国两党制的基本知识,对比中美两国政党制度的差异,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政党制度,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坚定跟党走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鲜明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传承了我国注重伦理、讲究德治德教的历史文化,继承了我们党一向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我国社会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具有明显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覆盖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文教育、政治社会化、道德教育等相互独立不同的是,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相互结合与渗透,综合性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功能旨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导人,既重视理论研究,更重视正确理论、思想的内化与外化,立足于形成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并指导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本身蕴涵着明确的目的性、实践性和价值性。学科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内涵,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富有鲜明的特色、强大的活力与生命力。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富有中国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既继承了我国古代社会重德治与德教的文化传统,又满足我国革命与建设因具有开创性特点而必须思想先行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国革命与建设实际、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这一文化,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立足我国革命与建设实际又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用和心理认同,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活动与学科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决心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理论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性,既由学科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所决定,也是学科的功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与价值性,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学科建设所面对的研究内容,既有社会,也有个体;既有内在主观因素,也有外在客观条件;既有观念形态,也有行为方式;既有各种现实思想问题,也有网络虚拟表现。面对复杂多样、发展多变的环境与研究对象,只有认识其本质性,把握其规律性,才能获得有效的研究与教育成果,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陷于自发性与盲目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以理服人。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 (上) 张耀灿 在新世纪新阶段,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把人教育好,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为了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从新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 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新特点,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有哪些新表现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 在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有强烈的阶级性、党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而在当今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的情况下,有的同志却有意无意地淡忘了这一本质特点。有的大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课时,不懂得“为什么现在还要讲意识形态”。个别研究生误以为“公民教育”可以“与一切意识形态脱钩,排除任何人生理想”。甚至有的理论工作者也认为,“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出现这些认识误区,究其原因,一是以为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关注,要教育大家具有世界眼光,似乎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阶级性、意识形态性了;二是以为对外交往中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而是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求同存异,共谋和平与发展,似乎一切领域都能超越意识形态了;三是在西方思潮影响下,误以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同质化,因此,也跟着宣扬一些抽象的普遍性的论调。其实,思想战线包括思想理论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都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无产阶级不去占领阵地,资产阶级必然要去占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削弱,就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加强。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中间道路可走、不存在空白点的。 1.提倡全球道德并不排斥和否定道德的阶级性。 固然全球问题日益增多,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关注,也应提倡普世伦理和全球道德,但这并不排斥道德的阶级性一面。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归根到底是从经济利益、阶级利益引申出来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的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道德除具有阶级性外,当然也具有全人类性的一面,这主要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公德。恩格斯早就指出,无产阶级道德中包含了最多的最长久的道德的全人类因素。在阶级社会里,道德的阶级性是绝对的、起主导作用的,道德的共同性 全人类性 是相对的、受阶级性制约的。最典型的莫过于美国,他们把资产阶级的人权冒充为全人类的人权,同时,却在世界各地不断制造人权灾难。只有到了阶级消灭后的共产主义社会,道德的全人类因素才会成为道德的主导因素而居于支配地位。 2.对外交往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并不等于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求同存异,发展同一切国家和政党的友好关系。这是总结、吸取了过去 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 “左”的思想对外交领域干扰的教训后采取的正确方针,有利于发展我们同各国正常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关系。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问题是不能靠“输出”去解决的。我们应当尊重各国人民对本国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但是,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并不等于、也不可能要求我们在思想文化领域淡化意识形态,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相反,改革越是深化、开放越是扩大,越应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否则就会迷失方向,重蹈苏东剧变的覆辙。 3.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可能带来政治制度趋同化、文化同质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客观趋势。总的来看,它是一种历史进步的潮流。但是,经济全球化一直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着。他们企图利用这一客观趋势为建立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秩序服务;美国更是推行“美国中心主义”,企图利用经济全球化为建立单极世界、维护“一霸”的霸主地位服务。因此,西方的一些政治家便大肆炒作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拼命推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托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