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同步测试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

1.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中写道:“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篆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主要是指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3.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B.开始进行文学革命

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4.某历史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文中缺漏的两处和动摇“树墩”的史实分别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的成立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

5.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科学时代C.民主共和时代D.尊孔复古时代

6.关于新文化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背景下发起的

B.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C.《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这场运动的开始

D.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7.根据下表所呈现的信息,得出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科学

B.发起人都有外国留学的经历

C.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D.《新青年》是主要阵地

8.“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进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下列历史人物,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魏源B.严复C.李大钊D.胡适

9.“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这两句词反映出中国近代传媒的特征是注重

A.时事新闻报道B.商业广告刊登C.社会问题评述D.社会新俗宣传

10.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①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②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③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④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A.马克思主义B.维新变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D.民主和科学

12.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它的出版社是中国近代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A.三联书店B.商务印书馆C.中华书局D.新华出版社:

二、非选择题

13.近代化在中外历史上都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的近代化则呈现出学习西方的特点。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至17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

材料四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学习西方的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在……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开展。

(1)材料一中的“文化运动”是指哪一场运动?这场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什么基础?(2)材料二中所述“自我疗伤”、“开颅洗脑”各指什么行动?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

(3)材料三中的“生产的革命”完成后,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分析中国近代化在第二阶段的探索上有何特点?

(5)在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过程中,近代中国并没有走向富强,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却富强起来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4.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自强、求富”为口号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康有为③孙中山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清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①④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揭开这场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一中③这个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人说这次运动成功了,也有人说失败了.你同意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参考答案

1-12.BBCAB BBCBD DB

13.(1)文艺复兴(1分);思想文化基础(1分)

(2)洋务运动(1分);新文化运动(1分);都向西方学习先进文明(1分,言之有理即可)

(3)大机器生产(1分)

(4)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分)

(5)由于受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局限和阶级(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的局限,近代中国无法富强;现代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后而逐渐富强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

14.(1)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2)资产阶级维新派,公车上书

(3)三民主义,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4)民主科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