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格梁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3 30.497 2.400

4 44.981 2.400

5 59.252 2.400

6 73.496 2.400

7 87.787 2.400

8 102.143 2.400

9 116.567 2.400

10 131.053 2.400

11 145.555 2.400

12 159.931 2.400

13 173.888 2.400

14 186.994 2.400

15 198.933 2.400

16 210.190 2.400

17 223.278 2.400

18 330.044 2.400

注:

背侧--为挡土侧; 面侧--为非挡土侧

弯 矩:面侧受拉为正,背侧受拉为负

剪 力:对水平梁,从下向上看,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对竖向梁,从左向右看,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扭 矩:矢量方向同坐标负向为正,反之为负

位 移:向面侧为正,向背侧为负

支座反力:与锚杆受拉力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

(三) 格构梁配筋计算

梁号 1: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0.00 0.50 1.60 剪 力: 0.00 1.03 1.72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2: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2.18 -0.19 1.45 剪 力: -2.20 -0.21 1.77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3: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19 -0.79 1.24 剪 力: -1.97 0.01 2.00 扭 矩: -0.05 -0.05 -0.05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4: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06 -0.85 1.25 剪 力: -1.93 0.05 2.04 扭 矩: -0.02 -0.02 -0.02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5: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20 -0.81 1.20 剪 力: -1.99 0.00 1.99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6: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25 -0.85 1.06 剪 力: -2.04 -0.05 1.93 扭 矩: 0.02 0.02 0.02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7: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24 -0.79 1.19

剪 力: -2.00 -0.01 1.97 扭 矩: 0.05 0.05 0.05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8: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45 -0.19 2.18 剪 力: -1.77 0.21 2.20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9: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60 0.50 0.00 剪 力: -1.72 -1.03 -0.00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10: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0.00 1.65 5.29 剪 力: 0.00 3.39 5.70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11: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5.52 -1.62 4.17 剪 力: -6.80 -0.40 6.01 扭 矩: -0.01 -0.01 -0.01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12: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4.06 -2.48 3.89 剪 力: -6.46 -0.05 6.36 扭 矩: -0.06 -0.06 -0.06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13: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3.84 -2.56 3.97 剪 力: -6.37 0.04 6.45 扭 矩: -0.02 -0.02 -0.02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14: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3.96 -2.50 3.96 剪 力: -6.41 0.00 6.41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15: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3.97 -2.56 3.84 剪 力: -6.45 -0.04 6.37 扭 矩: 0.02 0.02 0.02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16: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3.89 -2.48 4.06 剪 力: -6.36 0.05 6.46 扭 矩: 0.06 0.06 0.06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17: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4.17 -1.62 5.52 剪 力: -6.01 0.40 6.80 扭 矩: 0.01 0.01 0.01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18: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5.29 1.65 0.00 剪 力: -5.70 -3.39 -0.00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0 0.00 0.00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19: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0.00 2.69 8.79 剪 力: 0.00 5.63 9.62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20: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8.90 -2.81 6.78 剪 力: -11.38 -0.62 10.13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21: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6.74 -4.06 6.47 剪 力: -10.83 -0.08 10.67 扭 矩: -0.06 -0.06 -0.06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22: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6.43 -4.14 6.60 剪 力: -10.70 0.05 10.80 扭 矩: -0.03 -0.03 -0.03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23: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6.59 -4.06 6.59 剪 力: -10.75 0.00 10.75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24: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6.60 -4.14 6.43

剪 力: -10.80 -0.05 10.70 扭 矩: 0.03 0.03 0.03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25: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6.47 -4.06 6.74 剪 力: -10.67 0.08 10.83 扭 矩: 0.06 0.06 0.06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26: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6.78 -2.81 8.90 剪 力: -10.13 0.62 11.38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27: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8.79 2.69 0.00 剪 力: -9.62 -5.63 -0.00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28: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0.00 3.74 12.30 剪 力: 0.00 7.86 13.54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29: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2.35 -3.97 9.43 剪 力: -15.96 -0.86 14.23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30: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9.41 -5.63 9.04 剪 力: -15.21 -0.11 14.98 扭 矩: -0.07 -0.07 -0.07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31: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9.02 -5.73 9.23 剪 力: -15.03 0.06 15.16 扭 矩: -0.03 -0.03 -0.03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32: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9.23 -5.63 9.23 剪 力: -15.09 0.00 15.09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33: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9.23 -5.73 9.02 剪 力: -15.16 -0.06 15.03 扭 矩: 0.03 0.03 0.03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34: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9.04 -5.63 9.41 剪 力: -14.98 0.11 15.21 扭 矩: 0.07 0.07 0.07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35: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9.43 -3.97 12.35 剪 力: -14.23 0.86 15.96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36: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2.30 3.74 0.00 剪 力: -13.54 -7.86 -0.00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37: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0.00 4.78 15.80 剪 力: 0.00 10.10 17.46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38: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5.83 -5.09 12.10 剪 力: -20.54 -1.10 18.34 扭 矩: 0.01 0.01 0.01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39: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2.09 -7.21 11.60 剪 力: -19.58 -0.14 19.29 扭 矩: -0.07 -0.07 -0.07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40: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1.59 -7.33 11.86 剪 力: -19.36 0.08 19.52 扭 矩: -0.03 -0.03 -0.03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41: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1.86 -7.20 11.86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42: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1.86 -7.33 11.59 剪 力: -19.52 -0.08 19.36 扭 矩: 0.03 0.03 0.03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43: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1.60 -7.21 12.09 剪 力: -19.29 0.14 19.58 扭 矩: 0.07 0.07 0.07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44: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2.10 -5.09 15.83 剪 力: -18.34 1.10 20.54 扭 矩: -0.01 -0.01 -0.01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45: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5.80 4.78 0.00 剪 力: -17.46 -10.10 -0.00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46: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0.00 5.82 19.30 剪 力: 0.00 12.33 21.39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47: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9.31 -6.21 14.78 剪 力: -25.12 -1.33 22.45 扭 矩: 0.01 0.01 0.01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48: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4.78 -8.78 14.17 剪 力: -23.96 -0.18 23.60 扭 矩: -0.07 -0.07 -0.07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49: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4.16 -8.93 14.48 剪 力: -23.69 0.09 23.88 扭 矩: -0.03 -0.03 -0.03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50: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4.48 -8.77 14.48 剪 力: -23.78 0.00 23.78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51: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4.48 -8.93 14.16 剪 力: -23.88 -0.09 23.69 扭 矩: 0.03 0.03 0.03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52: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4.17 -8.78 14.78 剪 力: -23.60 0.18 23.96 扭 矩: 0.07 0.07 0.07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53: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4.78 -6.21 19.31 剪 力: -22.45 1.33 25.12 扭 矩: -0.01 -0.01 -0.01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54: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9.30 5.82 0.00 剪 力: -21.39 -12.33 -0.00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1 0.01 0.01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55: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0.00 6.86 22.80 剪 力: 0.00 14.56 25.31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2 0.02 0.02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56: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22.81 -7.32 17.46 剪 力: -29.70 -1.57 26.55 扭 矩: 0.01 0.01 0.01 位 移: 0.02 0.02 0.02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57: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7.46 -10.36 16.74 剪 力: -28.34 -0.21 27.91 扭 矩: -0.07 -0.07 -0.07 位 移: 0.02 0.02 0.02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58: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6.74 -10.53 17.11

扭 矩: -0.03 -0.03 -0.03 位 移: 0.02 0.02 0.02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59: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7.11 -10.35 17.11 剪 力: -28.13 0.00 28.13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2 0.02 0.02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60: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7.11 -10.53 16.74 剪 力: -28.24 -0.11 28.02 扭 矩: 0.03 0.03 0.03 位 移: 0.02 0.02 0.02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61: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6.74 -10.36 17.46 剪 力: -27.91 0.21 28.34 扭 矩: 0.07 0.07 0.07 位 移: 0.02 0.02 0.02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62: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17.46 -7.32 22.81 剪 力: -26.55 1.57 29.70 扭 矩: -0.01 -0.01 -0.01 位 移: 0.02 0.02 0.02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63: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22.80 6.86 0.00 剪 力: -25.31 -14.56 -0.00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2 0.02 0.02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64: 跨长:1.6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0.00 7.90 26.31 剪 力: 0.01 16.80 29.23 扭 矩: -0.00 -0.00 -0.00 位 移: 0.02 0.02 0.02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65: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26.30 -8.43 20.14 剪 力: -34.28 -1.81 30.66 扭 矩: 0.01 0.01 0.01 位 移: 0.02 0.02 0.02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抗扭箍筋: 0 0 0 抗剪箍筋: 305 305 305

梁号 66: 跨长:3.400(m),截面:B×H=0.300(m)×0.400(m) 左 中 右 弯 矩: 20.14 -11.93 19.31 剪 力: -32.72 -0.25 32.22 扭 矩: -0.07 -0.07 -0.07 位 移: 0.02 0.02 0.02 背侧纵筋: 240 240 240 面侧纵筋: 240 240 240 抗扭纵筋: 0 0 0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1、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保 护层厚度 柱保 护层厚度 抗震 等级 连接 方式 钢筋 类型 锚固 长度 C302530 三级 抗震 对焊 普通 钢筋 按 03G101-1 图集及 表2 直径68 1 2 2 2 2 5 单根 钢筋理论 重量(kg/m) 0. 222 0. 395 0. 617 2. 47 2. 98 3 .85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

量值保留三位小数。 2、已知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1的截面尺寸与配筋见图1,共计5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求各种钢筋下料长度。 图1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l平法施工图

3、某6m长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见下图),试计算各型号钢筋下料长度。 4、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5、某框架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为4级,共有10根框架梁,其配筋如图5.23所示,混凝土等级为C30,钢筋锚固长度LαE为30d。柱截面尺寸为500mm x 500mm。试计算该梁钢筋下料长度并编制配料单(参见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03G10l-l构造详图)。

6、试编制下图所示5根梁的钢筋配料单。 各种钢筋的线重量如下:10(0.617kg/m);12(0.888kg/m);25(3.853kg/m)。

7、某建筑物第一层楼共有5根L1梁,梁的钢筋如图所示,要求按图计算各钢筋下料长度并编制钢筋配料单。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一、设计资料: 本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经调查得,近期交通量如下表所示。交通量年平均 区。 增长率为9.5%,设计年限为15年,该路段处于Ⅳ 2 二、交通分析: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累计当量轴次 注: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 车型i P(KN) C1C2i N(次/日) 小客车 前轴16.5 1 18.5 6750 0.0686 后轴23.0 1 1 6750 0.05286 中客车 SH130 前轴25.55 1 18.5 2000 0.67194 后轴45.10 1 1 2000 3.42328 大客车 CA50 前轴28.70 1 18.5 1250 1.06448 后轴68.20 1 1 1250 58.5039 小货车 BJ130 前轴13.40 1 18.5 4250 0.00817 后轴27.40 1 1 4250 0.13502 中货车 CA50 前轴28.70 1 18.5 1500 1.27737 后轴68.20 1 1 1500 70.2047 中货车 EQ140 前轴23.70 1 18.5 2125 0.39131 后轴69.20 1 1 2125 111.74 大货车 JN150 前轴49.00 1 18.5 2125 130.647 后轴101.60 1 1 2125 2412.73 特大车日野 KB222 前轴50.20 1 18.5 1500 111.916 后轴104.30 1 1 1500 2100.71 拖挂车 五十铃 前轴60.00 1 18.5 187.5 58.2617 后轴100(3轴) 3 1 187.5 562.5 5624.304 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三、设计指标的确定 8 2 1 ? ? ? ? ? ' ' P P n C C i i 8 2 1 1 ? ? ? ? ? ' ' ='∑ = P P n C C N i i i i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课程名称: 学生: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 1 试验数据处理 1.1 路基干湿状态和回弹模量 1.1.1 路基干湿状态 路基土为粘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顶面高度0.98m~1.85m。查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可知IV5区H1=1.7~1.9m,H2=1.3~1.4m,H3=0.9~1.0m,本路段路基处于过湿~中湿状态。 1.1.2 土基回弹模量 1) 承载板试验 表1.1 承载板试验数据 承载板压力(MPa) 回弹变形 (0.01mm) 拟合后的回弹变形 (0.01mm) 0.02 20 10 0.04 35 25 0.06 50 41 0.08 65 57 0.10 80 72 0.15 119 剔除 0.20 169 剔除 0.25 220 剔除 计算路基回弹模量时,只采用回弹变形小于1mm的数据,明显偏离拟合直线的点可剔除。拟合过程如图所示:

路基回弹模量: 210101 1000 (1)4 n i i n i i p D E l πμ===-=∑∑ 2)贝克曼梁弯沉试验 表1.2 弯沉试验数据 测点 回弹弯沉(0.01mm ) 1 155 2 182 3 170 4 174 5 157 6 200 7 147 8 173 9 172 10 207 11 209 12 210 13 172 14 170 根据试验数据: l = ∑ll l = 155+?+170 14 =178.43

15.85(0.01mm)S = =s = √∑(ll ?l )2l ?1 =20.56(0.01mm) 式中:l ——回弹弯沉的平均值(0.01mm ); S ——回弹弯沉测定值的标准差(0.01mm ); l i ——各测点的回弹弯沉值(0.01mm ); n ——测点总数。 根据规要求,剔除超出(2~3)l S ±的测试数据,重新计算弯沉有效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代表弯沉值: 1174.79 1.64515.85200.86(0.01mm)a l l Z S - =+=+?=l 1=l +l l l =178.43+ 1.645×20.56=21 2.25 Z a 为保证率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取2.0,二、三级公路取1.645,四级公路取1.5。 土基的回弹模量: 220201220.70106.5 (1)(10.35)0.71246.3(MPa)200.860.01 p E l δμα??= -=?-?=? 1.2 二灰土回弹模量和强度 1. 2.1 抗压回弹模量 二灰土抗压回弹模量为:735MPa 。 1.2.2 f50mm×50mm试件劈裂试验 表1.3 二灰土试件劈裂试验数据 f50mm×50mm试件劈裂试验 最大荷载(N ) 2t P Dh σπ= (kPa ) 处理结果 有效数据平均值t σ(kPa ) 250.57 有效数据样本标准差S (kPa ) 12.07 变异系数C v (%) 4.82 变异系数应小于6%,否则可在剔除偏差较大的数据后,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设计

工程量计算习题

工程量清单计价 【任务】某建筑①轴外墙砖基础如下图:中心线长39.3m,高1.00m,具体做法:100mm厚C15砼垫层;防水砂浆防潮层一道;M5水泥砂浆砌砖基础,对此基础工程进行清单报价(按08规范做招标控制价)。 ① 序号 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描述计量单位工程量 综合 单价 金额(元) 合价 其中 计费基数暂估价 2.综合单价组价 假定:企业管理费率9%;利润率8%,材料检验试验费率0.2%,仅考虑人工价差11元/工日

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山西省用) 工程名称:共页第页

二、措施项目清单的计价 【任务】假设投标企业为总承包企业。该拟建工程为六层建筑,分部分项工程直接工程费为100000元。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该拟建工程只发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临时设施、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脚手架、垂直运输等费用。用我省《计价依据》2005年费用定额和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计价(材料的检验试验费按材料费的0.2%,风险因素按材料费得3.5%,企业管理费按直接费得9%,利润按直接费加企业管理费得8%). 表2.2-25 措施项目费分析 3、填写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见表2-5,表2-6 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一)

表2-6 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二) 序号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描述计量单位工程量金额(元) 综合单价合价 1 B1201 垫层模板砼基础垫层钢 m2 模板 合计 【任务】某工程直接工程费200万元,其中人工费55万元,材料费135万元,技术措施费50万元,其中人工工资占12.5万元,试按清单计价模式计算其工程造价。(组织措施费率5.17%,企业管理费率9%,规费费率8.59%,利润率8%,税率3.41%) 【任务】求图1.1.24的建筑面积。

3-钢结构优化分析及设计

例题3 钢框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 1

例题钢框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 2例题.钢框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 概要 本例题通过某六层带斜撑的钢框架结构来介绍midas Gen的优化设计功能。midas Gen 提供了强度优化和位移优化两种优化方法。强度优化是指在满足相应规范的强度要求 条件下,求出最小构件截面,即以结构重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功能。位移优化是针对 钢框架结构,在强度优化设计前提下,增加了以侧向位移为约束条件的自动设计功 能。本文主要讲述强度优化设计功能。 此例题的步骤如下: 1.简介 2.建立模型并运行分析 3.设置设计条件 4.钢构件截面验算及设计 5.钢结构优化设计

例题钢框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1.简介 本例题介绍midas Gen的优化设计功能。例题模型为带斜撑的六层钢框架结构。(该例题数据仅供参考) 基本数据如下: 轴网尺寸:见图2 柱:HW200x204x12/12 主梁:HM244x175x7/11 次梁:HN200x100x5.5/8 支撑:HN125x60x6/8 钢材:Q235 层高:一层 4.5m 二~六层 3.0m 设防烈度:8o(0.20g) 场地:II类 设计地震分组:1组 地面粗糙度;A 基本风压:0.35KN/m2; 荷载条件:1-5层楼面,恒荷载4.0KN/m2,活荷载2.0KN/m2; 6层屋面,恒荷载5.0KN/m2,活荷载1.0KN/m2; 1-5层最外圈主梁上线荷载4.0KN/m; 6层最外圈主梁上线荷载1.0KN/m; 分析计算考虑双向风荷载,用反应谱分析法来计算双向地震作用 3

例题钢框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 4图1分析模型图2结构平面图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刚性路面设计 交通组成表 1 )轴载分析 路面设计双轮组单轴载 100KN ⑴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 双轴一双轮组时,按式 i 1.07 10 5 p °型;三轴一双轮组时,按式 N s i N i P i 16 100 式中:N s ——100KN 的单轴一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R —单轴一单轮、单轴一双轮组、双轴一双轮组或三轴一双轮组轴型 i 级轴载的总重KN ; N i —各类轴型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 n —轴型和轴载级位数; i —轴一轮型系数,单轴一双轮组时, i =1 ;单轴一单轮时,按式 3 2.22 10 P 0.43 计算; 8 0.22 2.24 10 R 计算

N i1 NA 注:轴载小于4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计算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表设计规范,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 3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g r 0.08,则 , :t 30 N N s (1 g r ) 1 365 834.389 (1 0.08) g r 4 4 量在100 10 ~ 2000 10中,故属重型交通。 2) 初拟路面结构横断面 由表3.0.1,相应于安全等级二级的变异水平为低 ~中。根据一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低级变异水平等 级,查表 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 24cm ,基层采用水泥碎石,厚 20cm ;底基层采用石灰土,厚 20cm 。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 3.75m ,长5.0m 。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式中:E t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 E 0——路床顶面的回弹模量, E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回弹模量, E 1,E 2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回弹模量, h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厚度, 1 365 0.2 6900125362 其交通 0.08 查表的土基回弹模量 设计弯拉强度:f cm 结构层如下: E 。 35.0MP a ,水泥碎石 E 1 1500MP a ,石灰土 E ? 550 MP a 5.0MP a E c 3.1 104 MP a 水泥混凝土 24cm E = . x .g'-iF 水泥碎石20cm E :=150OMP Q 石灰土 20cm E =53C MPa E x h 2 D x h ; E z h ; h x 12 3 1500 0.2 12 4.700(MN ( 12D ( W E t 12 6.22 0.202 1500 0.202 550 2 2 1025MP a 0.202 0.202 m 0)2 ( 1 4 3 550 0.2 (0.2 12 m) ( 1025 0.380m 1 )1 E 2h 2 0.2) 4 2 ( 1500 0.2 550 0.2 1 )1 1.51(牙) E 。 0.45 6.22 1 1.51 (^) 0.45 35 4.165 E x 、0.55 1 1.44( ) 1 E E 1 ah E ( -) 4.165 0.38635 1.44 (些)0.55 35 0.786 1025 丄 ( )3 212276MP a 35 按式() s tc 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 h 12 E 1 h ;E 2 2 3) 确定基层 E , E

钢结构18m梯形屋架设计实例

钢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 某厂房总长度90m,跨度为18m,屋盖体系为无檩屋盖。纵向柱距6m。 1.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柱,梯形钢屋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屋 面坡度i=L/10;L为屋架跨度。地区计算温度高于-200C,无侵蚀性介质,屋架下弦标高为18m。 2.屋架形式及荷载:屋架形式、几何尺寸及内力系数(节点荷载P=1.0作用 下杆件的内力)如附图所示。屋架采用的钢材、焊条为:Q345钢,焊条为E50型。 3.屋盖结构及荷载 (1)无檩体系:采用1.5×6.0m预应力混凝土屋板(考虑屋面板起系杆作用)荷载:①屋架及支撑自重:按经验公式q=0.12+0.011L,L为屋架 跨度,以m为单位,q为屋架及支撑自重,以kN/m2为单 位; ②屋面活荷载:施工活荷载标准值为0.7kN/m2,雪荷载的 =0.35kN/m2,施工活荷载与雪荷 基本雪压标准值为S 载不同时考虑,而是取两者的较大值;积灰荷载为 0.7kN/m2 ③屋面各构造层的荷载标准值: 三毡四油(上铺绿豆砂)防水层 0.45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7kN/m2 保温层 0.4 kN/m2(按附表取) 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 1.45kN/m2 附图

(a) 18米跨屋架 (b)18米跨屋架全跨单位荷载几何尺寸作用下各杆件的内力值 (c) 18米跨屋架半跨单位荷载作用下各杆件的内力值 二、设计内容 1.屋架形式、尺寸、材料选择及支撑布置 根据车间长度、屋架跨度和荷载情况,设置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垂直

支撑和系杆,见下图。因连接孔和连接零件上有区别,图中给出W1、W2和W3 三种编号 (a)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布置图 (b)屋架、下弦水平支撑布置图 1-1、2-2剖面图 2.荷载计算 三毡四油防水层0.45 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0.7kN/m2 保温层0.4kN/m2 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 1.45kN/m2 屋架及支撑自重0.12+0.011L=0.318kN/m2 恒荷载总和 3.318kN/m2 活荷载0.7kN/m2 积灰荷载0.7kN/m2 可变荷载总和 1.4kN/m2 屋面坡度不大,对荷载影响小,未予以考虑。风荷载对屋面为吸力,重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 例题1.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轴线与柱中线重合700×700柱的截面尺寸为2 和表计算条件见表11 2 表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量值保留三位小数。解:25 2Φ1.上部通常筋长度 +右端下弯长度单根长度L1=Ln+左锚固长度,所以左支25=725mm<LaE=29d=29×(判断是否弯锚:左支座hc-c=700-30)mm =670mm0.4LaE+15d,hc-c+15d)=max (0.4×725+15×座应弯锚。锚固长度=max(25,670+15×25)=max(665,1045)=1045mm=1.045m (见101图集54页) 右端下弯长度:12d=12×25=300mm (见101图集66页) L1=6000+6900+1800-375-25+1045+300=15645mm=1.5645m 由以上计算可见:本题中除构造筋以外的纵筋在支座处只要是弯锚皆取1045mm,因为支座宽度和直径都相同。 2.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2=Ln/3+锚固长度=(6000-350×2)/3+1045=2812mm=2.812m (见101图集54页) 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 . 范文. . (见101图集54页) 4. 一跨下部纵筋 6Φ25 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7.39m (见101图集54页) 5.侧面构造钢筋 4Ф12 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 (见101图集24页) 6.一跨右支座附近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6=max(5300,6200)/3×2+700=4833mm=4.833m (见101图集54页) 7.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7= max(5300,6200)/4×2+700=3800mm=3.8m 8.一跨箍筋Φ10@100/200(2)按外皮长度 单根箍筋的长度L8=[(b-2c+2d)+ (h-2c+2d)]×2+2×[max(10d,75)+1.9d] = [(300-2×25+2×10)+ (700-2×25+2×10)]×2+2×[max(10×10, 75)+1.9×10] =540+1340+38+200 =2118mm=2.118m 箍筋的根数=加密区箍筋的根数+非加密区箍筋的根数 =[(1.5×700-50)/100+1]×2+(6000-700-1.5×700× 2)/200-1 =22+15=37根 (见101图集63页) 9.一跨拉筋Φ10@400(见101图集63页) 单根拉筋的长度L9=(b-2c+4d)+2×[max(10d,75)+1.9d] =(300-2×25+4×10)+ 2×[max(10×10, 75)+1.9×10] =528mm=0.528m 根数=[(5300-50×2)/400+1]×2=28根(两排) 10. 第二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10= 6200/4+1045=2595mm=2.595m 11.第二跨底部纵筋 6Φ25 单根长度L11=6900-700+1045×2=8920mm=8.92m 12.侧面构造筋 4Ф12 单根长度L12=Ln+15d×2=6900-700+15×12×2=6560mm=6.56m 13.第二跨箍筋Φ10@100/200(2)按外皮长度 单根箍筋的长度L13=2.118m 箍筋的根数=加密区箍筋的根数+非加密区箍筋的根数 =[(1.5×700-50)/100+1]×2+(6900-700-1.5×700×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有计算过程的样本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一、 刚性路面设计 交通组成表 1) 轴载分析 路面设计双轮组单轴载100KN ⑴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 轴载换算: 16 1100∑=? ?? ??=n i i i i s P N N δ 式中 : s N ——100KN 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i P —单轴—单轮、 单轴—双轮组、 双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 级轴载的总重KN; i N —各类轴型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 n —轴型和轴载级位数; i δ—轴—轮型系数, 单轴—双轮组时, i δ=1; 单轴—单轮时, 按 式43.031022.2-?=i i P δ计算; 双轴—双轮组时, 按式22.05 1007.1--?=i i P δ; 三轴—双轮组时, 按式22.08 1024.2--?=i i P δ计算。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 车型 i P i δ i N 16)(P P N i i i δ 解放CA10B 后轴 60.85 1 300 0.106 黄河JN150 前轴 49.00 43.03491022.2-?? 540 2.484 后轴 101.6 1 540 696.134 交通SH361 前轴 60.00 43.03601022.2-?? 120 12.923 后轴 2?110.00 22.052201007.1--?? 120 118.031 太脱拉138 前轴 51.40 43.0340.511022.2-?? 150 1.453 后轴 2?80.00 22.051601007.1--?? 150 0.969 吉尔130 后轴 59.50 1 240 0.059 尼桑CK10G 后轴 76.00 1 1800 2.230 16 1 )( P P N N i i i n i δ∑== 834.389 注: 轴载小于4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表设计规范, 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 安全等级为二级,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η是0.17~0.22取0.2, 08.0=r g , 则 [][] 362 .69001252.036508 .01 )08.01(389.8343651)1(30=??-+?=?-+=ηr t r s e g g N N 其 交通量在4 4102000~10100??中, 故属重型交通。 2) 初拟路面结构横断面 由表3.0.1, 相应于安全等级二级的变异水平为低~中。根据一级公路、 重交通等级和低级变异水平等级, 查表 4.4.6 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24cm, 基层采用水泥碎石, 厚20cm; 底基层采用石灰土, 厚20cm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3.75m, 长5.0m 。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3) 确定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tc s E E , 查表的土基回弹模量a MP E 0.350=, 水泥碎石a MP E 15001=, 石灰土

梁钢筋清单工程量、综合单价计算过程

例题4:梁钢筋的费用计算过程 分析:本工程现浇混凝土梁钢筋:010416001 1.钢筋工程量计算:(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25mm) (1)梁上部通长钢筋:25 锚固长度LaE=30d=750mm>500-25=475mm,应弯锚; 平直段长度为500-25=475mm≥0.4LaE,弯段长度取15d可满足要求锚固长度要求。 L单根=7200+2×250-2×25+2×15×25=8400(mm)=8.4m N=2(根) (2)左、右负弯矩钢筋:25,负弯矩筋要求锚入支座并伸出Ln/3。 L单根=(7200-2×250)/3+500-25+15×25=3083(mm)=3.083m N=2×2=4(根) (3)梁下部钢筋:25 L单根=7200+2×250-2×25+2×15×25=8400(mm)=8.4m N=6(根) (4)抗扭纵向钢筋:18 锚固长度LaE=30d=540mm>500-25=475mm,应弯锚; 平直段长度为500-25=475mm≥0.4LaE,弯段长度取15d可满足要求锚固长度要求。 L单根=7200+2×250-2×25+2×15×18=8190(mm)=8.19m N=2(根)

(5)附加吊筋:14(如图) L 单根=250+2×50+2× (700-2×25)×1.414+2×20×14=2748.2(mm )=2.748m N=2(根) (6)箍筋:φ10(按03G101-1) 根据抗震要求,箍筋端头为135°/135°弯钩,且弯钩平直段长度为10d ,所以每个箍筋弯钩增加长度为:10d+0.5D+d =13d L 单根=(300+700)×2-8×25+13×10×2=2117.4(mm )=2.117m 12007005.122502720021100507005.1-??-?-+??? ? ??+-?=箍筋根数 =44(根) 另主次梁相交处应在主梁上沿次梁两边各附加3根箍筋,则: 箍筋根数=44+6=50(根) 钢筋长度汇总: L φ10=2.117×50=105.85(m ) L 14=2.748×2=5.496(m )

《钢结构设计禁忌及实例》资料

《钢结构设计禁忌及实例》 《钢结构设计禁忌及实例》 2010年11月02日 内容简介本书依据相干规范及工程实践经验,对钢结构设计中的一些误区和禁区进行了深进分析。书中第一先容了一些工程案例作为警示,进而按规范系统逐条列出r相干设计禁忌、算例以及对规范的修改提议等内容,提出哪些题目不能那样做,而应当如何做。本书内容翔实,实用性、对照性强,可供盛大结构设计职员利用,也供相干专业施工、科研、教学职员参考。 索引第1章钢结构工程违禁犯讳案例 【案例1.1】吊车分袂肢柱头的疲惫拉裂 【案例1.2】将门式刚架钢柱改为混凝土柱 【案例1.3】在多层建筑上扩建门式刚架轻钢结构 【案例1.4】过量积灰积雪 【案例1.5】在吊车梁上随意施焊 【案例1.6】重型平台柱头的剪切破坏 【案例1.7】电机与平台共振 【案例1.8】防锈油漆与防火涂料起化学反映 【案例1.9】柱脚抗剪键设置不到位 【案例1.10】门式刚架设计、施工、治理题目 【案例1.11】钢材选择或利用不当

【案例1.12】未分清钢结构设计图与施工图的关系 【案例1.13】在预应力高强度锚栓上出现焊点 【案例1.14】不留意柱脚锚栓d=72mm与M72的差别 【案例1.15】吊车梁轨道联接的经常损坏 【案例1.16】吊车梁端上部变形引起突缘支座纵向联接题目 【案例1.17】箱形吊车梁真个梁、柱节点过于刚劲 【案例1.18】插进式柱脚埋深未进行计算 【案例1.19】忽视施工运输安设阶段担保结构安稳和平安的临时举措【案例1.20】温度区段的不正常办理 【案例1.21】梁柱节点采用栓焊并用联接的差异算法 第2章选料 【禁忌2.1】对建筑结构钢材根本知识缺乏了解 【禁忌2.2】设计文件中对所引用的国家轨范没有所有、正确地表示【禁忌2.3】不熟悉经常用钢材的性能及特殊要求 【禁忌2.4】用建筑结构用钢板按号取代Q235等钢号的钢板 【禁忌2.5】对铸钢有哪些国家轨范不清楚 【禁忌2.6】对钢材及联接选料要求不足明白具体 【禁忌2.7】对钢结构联接要领一知半解 【禁忌2.8】不了解各种焊接选料的型号、表示办法和具体用途 【禁忌2.9】采用的焊接选料与母材不匹配 【禁忌2.10】对钢结构紧固件联接缺乏了解 【禁忌2.11】不深切理解钢材及其联接的各项强度设计值

钢结构课程设计参考示例

参考实例: 钢结构课程设计例题 -、设计资料 某一单层单跨工业长房。厂房总长度为120m,柱距6m,跨度为27m。车间内设有两台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该地区冬季最低温度为-20℃。 屋面采用1.5m×6.0m预应力大型屋面板,屋面坡度为i=1:10。上铺120mm 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和三毡四油防水层等。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0.6kN/㎡,雪荷载标准值为0.75kN/㎡,积灰荷载标准值为0.5kN/㎡。 屋架采用梯形钢屋架,其两端铰支于钢劲混凝土柱上。柱头截面为400mm ×400mm,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根据该地区的温度及荷载性质,钢材采用Q235―A―F,其设计强度f=215kN/㎡,焊条采用E43型,手工焊接。构件采用钢板及热轧钢劲,构件与支撑的连接用M20普通螺栓。 屋架的计算跨度:Lo=27000-2×150=26700mm,端部高度:h=2000mm(轴线处),h=2015mm(计算跨度处)。 二、结构形式与布置 屋架形式及几何尺寸见图1所示。 图1 屋架形式及几何尺寸

屋架支撑布置见图2所示。 符号说明:GWJ-(钢屋架);SC-(上弦支撑):XC-(下弦支撑); CC-(垂直支撑);GG-(刚性系杆);LG-(柔性系杆) 图2 屋架支撑布置图

三、荷载与内力计算 1.荷载计算 荷载与雪荷载不会同时出现,故取两者较大的活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标准值 放水层(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0.35kN/㎡找平层(20mm厚水泥砂浆)0.02×20=0.40kN/㎡保温层(120mm厚泡沫混凝土)0.12*6=0.70kN/㎡ 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40kN/㎡ 钢屋架和支撑自重0.12+0.011×27=0.417kN/㎡管道设备自重0.10 kN/㎡ 总计 3.387kN/㎡可变荷载标准值 雪荷载0.75kN/㎡ 积灰荷载0.50kN/㎡ 总计 1.25kN/㎡ 永久荷载设计值 1.2×3.387=4.0644 kN/㎡(由可变荷载控制) 可变荷载设计值 1.4×1.25=1.75kN/㎡ 2.荷载组合 设计屋架时,应考虑以下三种组合: 组合一全跨永久荷载+全跨可变荷载 屋架上弦节点荷载P=(4.0644+1.75) ×1.5×6=52.3296 kN 组合二全跨永久荷载+半跨可变荷载 屋架上弦节点荷载 P=4.0644×1.5×6=36.59 kN 1 P=1.75×1.5×6=15.75 kN 2 组合三全跨屋架及支撑自重+半跨大型屋面板重+半跨屋面活荷载 P=0.417×1.2×1.5×6=4.5 kN 屋架上弦节点荷载 3 P=(1.4×1.2+0.75×1.4) ×1.5×6=24.57 kN 4 3.内力计算 本设计采用程序计算杆件在单位节点力作用下各杆件的内力系数,见表1。由表内三种组合可见:组合一,对杆件计算主要起控制作用;组合三,可能引起中间几根斜腹杆发生内力变号。如果施工过程中,在屋架两侧对称均匀铺设面板,则可避免内力变号而不用组合三。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路等级 : 一级公路新建路面的层数 :5 标准轴载 :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4、9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150 (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20℃平均抗压标准差15℃平均抗压标准差容许应力 (mm) 模量(MPa) (MPa) 模量(MPa) (MPa) (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1400 02000 0 、47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1200 01800 0 、34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1000 01200 0 、27 4 水泥稳定碎石 ?1500 03600 0 、25 5 石灰土250550 01500 0 、1 6 新建路基36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4、9 (0、01mm) H(4 )=200 mm LS= 26、3 (0、01mm) H(4 )=250 mm LS= 23、4 (0、01mm)

H(4 )=224 m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 H(4 )=224 mm(第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 )=224 mm(第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 )=224 mm(第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 )=224 mm(第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4 )=274 mm σ(5 )= 、101 MPa H(4 )=324 mm σ(5 )= 、087 MPa H(4 )=277 mm(第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4 )=224 mm(仅考虑弯沉) H(4 )=277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500 m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 m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 m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 mm-------------------------------------- 水泥稳定碎石280 mm-------------------------------------- 石灰土250 mm-------------------------------------- 新建路基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一、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梁保护层 厚度 柱保护层 厚度 抗震等级连接方式钢筋类型锚固长度 C302530三级抗震对焊普通钢筋按 03G101-1图集及 表2 直径6810202225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量值保留三位小数。 解: 1.上部通常筋长度 2Φ25 单根长度L1=Ln+左锚固长度+右端下弯长度 判断是否弯锚:左支座hc-c=(700-30)mm =670mm<LaE=29d=29 ×25=725mm,所以左支座应弯锚。 锚固长度=max(+15d,hc-c+15d,LaE)=max(×725+15×25,670+15×25,725)=max(665,1045,725)=1045mm=1.045m (见101图集54页) 右端下弯长度(悬挑板上部钢筋下弯收头):12d=12×25=300mm (见101图集66页) L1=6000+6900++1045+300=15645mm=1.5645m 由以上计算可见:本题中除构造筋以外的纵筋在支座处只要是弯锚皆取1045mm,因为支座宽度和直径都相同。 2.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2=Ln/3+锚固长度=(6000-350×2) /3+1045=2812mm=2.812m (见101图集54页)

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 (见101图集54页) 4. 一跨下部纵筋 6Φ25(未说明,按照非通常计算) 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此处有误,右段锚固长度=max( +5d,LaE)=max(475mm,725mm))后面同类错误相同 (见101图集54页) 5.侧面构造钢筋 4Ф12 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 (见101图集24页) 6.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6=max(5300,6200)/3×2+700=4833mm=4.833m (见101图集54页) 7.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7= max(5300,6200)/4×2+700=3800mm=

钢结构设计实例 含计算过程

设计资料 北京地区某金工车间。采用无檩屋盖体系,梯形钢屋架。车间跨度21m,长度144m,柱距6m,厂房高度15.7m。车间内设有两台150/520kN中级工作制吊车。设计温度高于-20℃。采用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防水屋面,水泥砂浆找平层,8cm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1.5m×6.0m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屋面积灰荷载0.6kN/m2,屋面活荷载0.35 kN/m2,雪荷载为0.45kN/m2,风荷载为0.5kN/m2。屋架铰支在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为400mm ×400mm,混凝土标号为C20。 一、选择钢材和焊条 根据北京地区的计算温度和荷载性质及连接方法,钢材选用Q235-B。焊条采用E43型,手工焊。 二、屋架形式及尺寸 无檩屋盖,i=1/10,采用平坡梯形屋架。 =L-300=20700mm, 屋架计算跨度为L =1990mm, 端部高度取H 中部高度取H=H +1/2iL=1990+0.1×2100/2=3040mm, 屋架杆件几何长度见附图1所示,屋架跨中起拱42mm(按L/500考虑)。 为使屋架上弦承受节点荷载,配合屋面板1.5m的宽度,腹杆体系大部分采用下弦间长为3.0m的人字式,仅在跨中考虑到腹杆的适宜倾角,采用再分式。 屋架杆件几何长度(单位:mm) 三、屋盖支撑布置 根据车间长度、屋架跨度和荷载情况,设置四道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因柱网采用封闭结合,为统一支撑规格,厂房两端的横向水平支撑设在第二柱间。在第一柱间的上弦平面设置刚性系杆保证安装时上弦杆的稳定,第一柱间下弦平面也设置刚性系杆以传递山墙风荷载。在设置横向水平支撑的柱间,于屋架跨中和两端共设四道垂直支撑。在屋脊节点及支座节点处沿厂房纵向设置通长的刚性系杆,下弦跨中节点处设置一道纵向通长的柔性系杆,支撑布置见附图2。图中与横向水平支撑连接的屋架编号为GWJ-2,山墙的端屋架编号为GWJ-3,其他屋架编号均为GWJ-1。

路面结构设计

5.路面结构设计 5.1沥青路面 5.1.1交通量及轴载计算分析 路面设计以单轴载双轮组100KN 为标准轴载。 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N ∑=k i i i P P n C C 135.421)/(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1轴载换算表 ②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是取0.5。 累计当量轴次: ()111365 t e N N γηγ ??+-???= ()[]18918830 5.060.430336506449 .0365106449.0115 =????-+= (次) 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轴载换算公式:812'1')/('P P n C C N i k i i ∑==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2 轴载换算结果(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 ②累计当量轴次 参数取值同上,设计年限是15年,车道系数取0.5。

累计当量轴次: ()111365 t e N N γηγ ??+-???= ()[]321652575.087.731636506449 .0106449.0115 =???-+= (次) 5.1.2结构组合设计及材料选取 1) 拟订路面结构组合方案 根据规定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有大量碎石且有石灰供应,路面结构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取18cm ),基层采用水泥碎石(取20cm ),下基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 另设20cm 厚的中粗砂垫层。 2) 拟订路面结构层的厚度 由于计算所得的累计当量轴载达到了500万次,按一级路的路面来设计,由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面层由二层至三层组成。采用三层式沥青面层,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4cm ),中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6cm ),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8cm )。 5.1.3设计指标及设计参数确定 1) 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由上面的计算得到设计年限内一个行车道上的累计标准轴次约为大于500万次。根据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可确定路面等级为高级路面,面层类型采用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为15年。 2) 确定土基的回弹模量 ① 此路为新建路面,根据设计资料可知路基干湿状态为干燥状态。 ② 根据设计资料,由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该路段处于II 2a 区,为粉质土,确定土基的稠度为1.05。 ③ 查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表并作提高得土基回弹模量为 MPa E 0.370=. 3)各层材料的设计参数(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有计算过程的)DOC.doc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一、刚性路面设计 交通组成表 车型 前轴重 后轴重 后轴数 后轴轮组数 后轴距 交通量 ( m ) 小客车 1800 解放 CA10B 19.40 60.85 1 双 — 300 黄河 JN150 49.00 101.60 1 双 — 540 交通 SH361 60.00 2× 110.00 2 双 130.0 120 太脱拉 138 51.40 2× 80.00 2 双 132.0 150 吉尔 130 25.75 59.50 1 双 — 240 尼桑 CK10G 39.25 76.00 1 双 — 180 1)轴载分析 路面设计双轮组单轴载 100KN ⑴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 轴载换算: n 16 P i N s i N i 100 i 1 式中 : N s —— 100KN 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P i —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 i 级轴载的总重 KN ; N i —各类轴型 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 n —轴型和轴载级位数; i —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时, i =1;单轴—单轮时,按式 i 2.22 103 P i 0.43 计算; 双轴—双轮组时,按式 i 1.07 10 5 P i 0. 22 ;三轴—双轮组时,按式 i 2.24 10 8 P i 0. 22 计算。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 车型 P i N i P i 16 i i N i ( P ) 解放 CA10B 后轴 60.85 1 300 0.106 黄河 JN150 前轴 49.00 2.22 103 49 0.43 540 2.484 后轴 101.6 1 540 696.134 交通 SH361 前轴 60.00 2.22 103 60 0.43 120 12.923 后轴 2 110.00 1.07 10 5 220 0.22 120 118.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