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实验

GC-MS实验
GC-MS实验

实验七

I.实验目的

(1) 了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 (2) 学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鉴定的方法; (3) 了解色谱工作站的基本功能。

II. 实验原理

质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方法,但没有分离能力,不能直接分析混合物。色谱法则相反,它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特别适合于复杂混合物的分离,但对组分的定性鉴定有一定难度。如果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将色谱仪作为质谱仪的进样和分离系统,即混合试样进入色谱柱分离,得到的单个组分按保留时间的大小依次进入质谱仪测定质谱,这样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解决复杂混合物的快速分离和定性鉴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于1957年首次实现,并很快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食品、药物、法医鉴定及环境监测等领域。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主要困难是两者的工作气压不匹配。质谱仪器必须在10-3~10-4Pa 的高真空条件下工作,而气相色谱仪的流出物为常压(约100kPa ),因此需要一个硬件接口来协调两者的工作条件。当气相色谱仪使用毛细管柱时,因为每分钟几毫升的流量不足以破坏质谱仪的真空状态,所以可直接与质谱仪联用。

挥发性混合物从气相色谱仪进样,经色谱柱分离后,按组分的保留时间大小依次以纯物质形式进入质谱仪,质谱仪自动重复扫描,计算机记录和储存所有的质谱信息,然后将处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质谱仪的每一次扫描都得到一张质谱图,色谱组分流入时得到的是组分的质谱图,没有色谱组分时得到的是背景的质谱图,计算机将质谱仪重复扫描得到的所有离子流信号(不分质荷比大小)的强度总和对扫描信号(即色谱保留时间)作图得到总离子流图,总离子流强度的变化正是流入质谱仪的色谱组分变化的反映,所以在GC-MS 中,总离子流图相当于色谱图,每一个谱峰代表了一个组分,谱峰的强度与组分的相对含量有关。下图是混合溶剂试样的总离子流图(a )和其中第4号峰的质谱图(b )。从总离子流图中出现的6个谱峰可以得知该混合溶剂中有6个组分;对质谱图(b )进行解析可知该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图中有m/z29,43,57,71等一系列间隔14(相当于CH 2)的离子峰,说明该组分的结构中有长碳链,结合相对分子质量推测为庚烷,通过质谱标准谱库的检索验证,确定试样总离子流图的4号峰为正庚烷。

混合溶剂的总离子流图(a )和4号峰的质谱图(b )

III. 实验用品

仪器: 岛津公司GCMS-QP5050A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Solution 工作站,NIST

谱库。微量注射器(1μL )

试剂: 混合试剂 异丙醇、乙酸乙酯、苯3种试剂(纯度≥99.5%)混合而成,甲醇为溶剂,均为色谱纯。 实验条件

1.气相色谱条件

(1)色谱柱DB-5ms

(2)载气高纯He(纯度≥99.999%),流量1.0 mL·min-1

(3)分流比50:1

(4)进样温度200℃

(5)柱温40℃保持2min,以30℃·min-1升至100℃,保持1min。

2.质谱条件

(1)电离方式和电离电位70 eV电子轰击电离

(2)溶剂切割时间:1.9min

(3)质荷比扫描范围m/z 35~ 200

(4)接口温度:230℃

Ⅳ. 实验步骤

1.开启色质仪启动GCMS Solution软件中GCMS Real Time Analysis程序,按仪器的操作步骤开启仪器的真空系统,等待仪器的真空度达到指定要求后,进行调谐。调谐结果合格后,方可进行分析。

2.设定分析条件气相色谱条件,如进样温度、柱温(或程序升温)、载气流量、分流比等;质谱条件,如采集模式、接口温度、溶剂切割时间、质荷比扫描范围等。

3.设定数据采集参数如试样名称和编号等,设计好后,按Standby,待GC、MS均变绿色字体后,可进样。

4.进样用微量注射器吸取混合试剂1μL,由气相色谱仪进样口进样,同时按下Start,开始检测。

5.监视测试过程观察计算机显示屏幕上实时出现的信号,当总离子流图上出现峰时监测实时的质谱。

Ⅴ.数据处理及谱图解析

1.双击GCMS Postrun Analysis 图标,出现与实时分析相似的图面。直接点击Open Data File,双击要选择的数据文件名称,右侧出现相应的Tic(总离子色谱图)。

2.显示组分的质谱图在总离子流图中组分峰1,放大Tic并扣本底,屏幕显示扣除背景后的质谱图。

3.标准质谱图谱库的计算机检索。

4.打印组分的谱图和标准谱库检索结果。

5.依次选择其他组分峰,重复步骤2 ~ 4。

Ⅵ.问题讨论

1. 质谱是如何形成的?它可以提供什么信息?

2. 质谱总离子流图是如何得到的?它有什么用处?

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https://www.360docs.net/doc/145890387.html, 4.0网站开发运行环境及配置 2、掌握创建网站、发布网站、复制网站的过程 3、掌握网站设置和虚拟目录设置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基础语法(值类型、引用类型、装箱和拆箱) 2、流程控制(case、while、for、foreach) 3、创建C#类StudentInfo并应用于https://www.360docs.net/doc/145890387.html, 4.0 Web窗体中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1、理解https://www.360docs.net/doc/145890387.html, 4.0页面事件处理流程 2、掌握https://www.360docs.net/doc/145890387.html, 4.0标准控件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易计算器,实现加减乘除的功能。 三、实验总结 实验四 一、实验目的 1、掌握HttpRequest、HttpResponse对象的应用 2、掌握至少三种跨页面提交的方法 3、掌握Cookie、Session、Application应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VisualStudio2013中管理数据库的方法(启动服务,连接数据库,建库,建表) 2、掌握数据源控件(SQLDataSource)的使用 3、掌握数据绑定控件(GridView)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三、实验总结 实验六 一、实验目的 1、了解https://www.360docs.net/doc/145890387.html, 结构和https://www.360docs.net/doc/145890387.html, 的组件 2、掌握Command、Connection、DataSet、DataAdapter和DataReader 对象的使用 3、掌握项目多层架构的组成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利用https://www.360docs.net/doc/145890387.html,对数据库的操作,实现注册和登录功能。 三、实验总结

大学物理实验必做实验实验要求

3#206水银温度计的校正与热电偶定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银温度计00和1000点的校正法及温度计温标分度修正值的计算法。 2、 学习福廷气压计的使用法。 3、了解热电偶测温的原理 4、学习热电偶定标方法。 二、实验仪器 热电偶(铜一康铜)、毫伏表、保温杯、加热器、搅拌器、冰、水银温度计,福廷气压计 三、实验内容 (一)水银温度计的校正(定点法校正水银温度计) 1、00C 点a 0的确定。 2、沸点a 100的确定。 3、计算原温标每一分度值的改正值t (1)在福廷气压计上记录温度t 及气压读数h t ,并进行修正(福廷气压计使用法,参阅第三章第一节): (2)查附录表,确定大气压为H 0时所对应的水沸点a'100 (3)利用公式得到改正值: 4 (二)热电偶定标 1、按定标装置图接好实验电路。 2、参考端置冰水混合物。 3、测量端加热至沸点,在温度-电压表格 中记录标准温度计与数字毫伏表对应参数值。 4、切断加热器电源,在测量端降温过程中, 等间隔记录温度-电压格组参数值至室温。 5、制热电偶定标曲线(温度-电压曲线)。 四、数据处理 1、通过两点法得到温度计的温度校正表,并指出所使用温度计的最大误差。 2、绘制热电偶定标曲线,分析所使用热电偶的温度特性,画图法得到热电偶灵敏度K ,并给出该热电偶电势差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 温参考端水混合物

3#206金属线胀系数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千分尺测量长度的微小变化量的方法。 2、 了解PID 控温调节的原理,掌握控制实验温度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控温式固体线胀系数测定仪、待测金属管、千分尺。 三、实验内容 1、 用PID 控温仪控制实验温度; 2、 用千分尺测量长度的微小变化量铜管的线膨胀系数。 四、实验提示 1、0 标准值参阅总附录表18。 2、设置高温点2t ,到达该温度后,加热器电源切断,短时间内但温度仍然会上升,注意及时记录对应于2t 的2n 。 3、实验前应先对千分尺调零或记录初试读数。 五、数据处理 计算待测金属管的线胀系数并与标准值比较,计算百分误差。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与答案

二、填空题(共15题33分) 1.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应满足的条件是红外辐射应具有刚好满足分子跃迁时所需的能量和分子的振动方式能产生偶 极矩的变化才能产生分子的红外吸收峰。 3.拉曼位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 ______________无关,而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拉曼光谱是______________光谱,红外光谱是______________光谱;前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后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二者都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两种光谱方法具有______________。5.带光谱是由_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产生的,线光谱是由__原子或离子的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产生的。 6.在分子荧光光谱法中,增加入射光的强度,测量灵敏度增加 原因是荧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呈正比 7.在分子(CH 3) 2 NCH=CH 2 中,它的发色团是-N-C=C<

在分子中预计发生的跃迁类型为_σ→σ*n→π*n→σ*π→π* 8.在原子吸收法中,由于吸收线半宽度很窄,因此测量_______积分吸收________有困难,所以用测量__峰值吸收系数 _______________来代替. 9.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铁谱可用作_谱线波长标尺来判断待测元素的分析线. 10.当浓度增加时,苯酚中的OH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将向__低波数方向位移. 11.光谱是由于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在特定能级间的跃迁所产生的,故根据其特征光谱的()进行定性或结构分析;而光谱的()与物质的含量有关,故可进行定量分析。 12.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分子中()及()的特性,而不是它的整个分子的特性。 13.一般而言,在色谱柱的固定液选定后,载体颗粒越细则()越高,理论塔板数反映了组分在柱中()的次数。

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使我们在复杂的模拟现实的商业环境中,演练我们所学习 到的营销理论和技能,体验企业从市场调查、竞争企业分析、营销战略 制订到具体的营销战术的决策、组织实施的全部过程,强化对抽象理论 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使我们 认识到,在不仅只学会理论的同时,而且还要具体的运用在实际的模拟 操作环境之中。理论知识学的好不一定就代表实际操作就能优于别人。 1,我们在一季度刚开始进行模拟的时候,对时间上的把握度不够,没 有及时提交成功营销策略,直接导致了我们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别人。2,其次,在运营之前我们组成员对整个的模拟系统并没有了解,相关的数据也不理解其含义,以及这其中变量的相关的关系,对模拟中的数据的改变是主观性极强的。 3,我们在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根本就没重视过市场调查报告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的决策没依据市场调查报告来做,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想当然来做的,所以说主观性极强。所以,这也是策略失误的原因之一。 4,再者,我们对广告作用的认识程度不足,导致我们在与同类产品的知名度比较中就输了。 5,价格策略运用不当,人云亦云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跟风降价,没有一个系统的坚持到底的可学完备的降价策略。 6,组员在制定营销策略时的沟通不足,这也关系到组长的调度不够有关,没有一个明智而强有力的组长,竞争无疑是相当苦难的。 7,虽然这次我们失败了,但我们对失败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找出了失败的主要原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了这次的失败,相信如果下次还有机会的话,我们会把握住任何一个机会,不再失败! 刚开始参加这个市场市场营销实践模拟的时候,我的心情是非常兴奋而且激动的,并且怀着充满希望的心,坚定的相信成功一定会是属于我的。然而在一个星期之后的结果却有点让人难以接受:我们的市场份额是百分之0,全组倒数第一,不管是股票价格还是公司总资产,都是倒数第一。

.net实验要求 (2)

一、可读性 编程高手都知道:一个好的程序要具备可读性,可方便自己也可方便别人。所以,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可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代码的缩进; 2.有效使用空格; 3.简明的注释; 4.意义明确的命名; 5.着重表示的常量。 二、亲手编写源程序 在编写C# 程序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可视化的开发工具,它们可以综合使用C# 的编译器和调试器等,例如Symantec 公司的Visual Café、Kawa、Sun 公司的C# Worshop 和C# Studio、Inprise 公司的JBuilder、微软的Visual J++等,使用编程开发工具可以加快编程的速度。但在初始学习时还是最好亲手编写源程序,以便理解类和编程思想。 三、立即运行程序 编写的源程序要立即上机编译运行来检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运行的结果验证程序的功能是否实现。即时有一些系统类的方法、变量也需要上机实验去了解它们的含义。

姓名:杨立波学号:082598 日期: 2010/11/29 实验名称:实验一继承和多态练习 成绩: Window7操作系统,Visual Studio .net 2005

第一部分面向对象编程 实验一继承与多态编程练习 【实验目的】 1. 理解继承的含义,掌握派生类的定义方法和实现; 2. 理解虚函数在类的继承层次中的作用,虚函数的引入对程序运行时的影响,能够对 使用虚函数的简单程序写出程序结果。 3. 编写体现类的继承性(成员变量,成员方法,成员变量隐藏)的程序; 4. 编写体现类多态性(成员方法重载,构造方法重载)的程序。 【实验要求】 1. 写出程序,并调试程序,要给出测试数据和实验结果。 2. 整理上机步骤,总结经验和体会。 3. 完成实验日志和上交程序。 【实验内容】 一、类的继承和构造函数的灵活应用 1、创建一个描述图书信息的类并测试。类中应保存有图书的书号、标题、作者、出版社、价格等信息 1)定义图书类Book,Book类中包含isbn(书号)、title(标题)、author(作者)、press (出版社)、price(价格)等私有字段。由于对一本书来说,书号是唯一的,因此,isbn 字段应声明为只读的。 2)为Book类中的每个字段定义相应的属性,由于isbn字段只读的,其相应属性也应该是只读的。 3)为Book类定义两个构造函数,其中,一个构造函数将所有字段都初始化为用户指定的值,另一个构造函数只要求用户指定有关书号的信息,它将调用上一个构造函数初始化对象,初始化时,价格取0,除书号的其他信息取“未知”。 4)为Book类定义方法Show,Show方法用于显示图书的所有信息。 5)编写Main方法测试Book类,Main方法中分别使用上述两个构造函数创建Book对象。

了解振动试验的目的和振动台技术参数

了解振动试验的目的和必要性 现今世界经济潮流,已从过去地域性的经济模式而走向全球性的经济贸易。无论是地域性市场或进军全球市场,高质量的表现是不容讳言的。而振动测试更是协助您产品跃入高质量行列中不可缺乏的利器。 产品达到用户手中,在此过程中将有不同状态之振动产生,造成产品不同程度的损坏。而对于产品有任何损坏都不是厂商及客户所愿意见到的,然而运送过程所发生的振动却是难以避免,若一味的提高包装成本,必将带来严重而不必要的浪费,反之脆弱的包装却造成产品的高成本,并丧失了产品形象及市场,这些都不是我们所愿见到的。 振动测试约在四、五十年前开始萌芽,理论建立时,并无助于人们相信它的重要性,直到二次大战时,许多的飞行器、舰艇、车辆及器材在使用后,意外的发现机件失零的比例相当高,经研究的结果发现,大都由于其结构无法承受其本身所产生的长时间共振,或搭载物品承受运送共振所引起之,组件松脱、崩裂,而致机件失零甚而造成巨大损失。当这项结果公布后,振动测试才受到各界重视,纷纷投入大笔经费、人力去研究。尔后,对于振动量测分析以至模拟分析的近代理论建立后,对振动测试的方法及逻辑亦不断改进。尤其现今货物的流通频繁,使振动测试更显重要。 然而振动测试的目的,是在于实验中作一连串可控制的振动模拟,测试产品在寿命周期中,是否能承受运送或振动环境因素的考验,也能确定产品设计及功能的要求标准。据统计的数据显示提升3%的设计水平,将增加20%的回收及减少18%的各项不必要支出。振动模拟依据不同的目的也有不同的方法如共振搜寻、共振驻留、循环扫描、随机振动及应力筛检等,而振动的效应计有:一、结构的强度。二、结合物的松脱。三、保护材料的磨损。四、零组件的破损。五、电子组件之接触不良。六、电路短路及断续不稳。七、各件之标准值偏移。 八、提早将不良件筛检出。九、找寻零件、结构、包装与运送过程间之共振关系,改良其共振因素。而振动测试的程序,须评估订定试验规格,夹具设计之真实性,测试过程中之功能检查及最后试件之评估、检讨和建议。 振动测试的要义在于确认产品的可靠度以及提前将不良品在出厂前筛检出,并评估其不良品的失效分析以期成为一个高水平、高信赖度的产品。 欢迎您与我们连络,我们提供给予您的不只是一部高质量的振动测试机,更是提升贵公司产品水平及形象的最佳利器,拥有它您的产品将无往不利。 一、产品用途: 振动试验机模拟产品在制造,组装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环境,用以鉴定产品是否忍受环境振动的能力,适用于电子、机电、光电、汽机车、玩具……等各行各业的研究、开发、品管、制造。振动试验机能让我们提早知道产品或产品中的部件的耐振寿命,从而确定产品设计及功能的要求标准。 二、检测范围: 1、产品结构的强度。 2、结合物的松脱。 3、保护材料的磨损。 4、零部件的破损。 5、电子组件的接触不良。 6、电路短路及断续不稳。 7、各零件之标准值偏移。 8、提早将不良件筛检。 9、找寻零件、结构、包装与运送过程间之共振关系。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操作系统原理A 》 题目:虚拟存储器管理 页面置换算法模拟实验 班级:软件*** 学号:20**1228** 姓名:****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目的: 请求页式虚存管理是常用的虚拟存储管理方案之一。通过请求页式虚存管理中对页面置换算法的模拟,有助于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并加深对请求页式虚存管理的页面调度算法的理解。 2.要求: 本实验要求使用C语言编程模拟一个拥有若干个虚页的进程在给定的若干个实页中运行、并在缺页中断发生时分别使用FIFO和LRU算法进行页面置换的情形。其中虚页的个数可以事先给定(例如10个),对这些虚页访问的页地址流(其长度可以事先给定,例如20次虚页访问)可以由程序随机产生,也可以事先保存在文件中。要求程序运行时屏幕能显示出置换过程中的状态信息并输出访问结束时的页面命中率。程序应允许通过为该进程分配不同的实页数,来比较两种置换算法的稳定性。 二、实验说明 1.设计中虚页和实页的表示 本设计利用C语言的结构体来描述虚页和实页的结构。 在虚页结构中,pn代表虚页号,因为共10个虚页,所以pn的取值范围是0—9。pfn代表实页号,当一虚页未装入实页时,此项值为-1;当该虚页已装入某一实页时,此项值为所装入的实页的实页号pfn。time项在FIFO算法中不使用,在LRU中用来存放对该虚页的最近访问时间。 在实页结构中中,pn代表虚页号,表示pn所代表的虚页目前正放在此实页中。pfn代表实页号,取值范围(0—n-1)由动态指派的实页数n所决定。next是一个指向实页结构体的指针,用于多个实页以链表形式组织起来,关于实页链表的组织详见下面第4点。 2.关于缺页次数的统计 为计算命中率,需要统计在20次的虚页访问中命中的次数。为此,程序应设置一个计数器count,来统计虚页命中发生的次数。每当所访问的虚页的pfn项值不为-1,表示此虚页已被装入某实页内, 此虚页被命中,count加1。最终命中率=count/20*100%。 3.LRU算法中“最近最久未用”页面的确定 为了能找到“最近最久未用”的虚页面,程序中可引入一个时间计数器countime,每当要访问 一个虚页面时,countime的值加1,然后将所要访问的虚页的time项值设置为增值后的当前

高等仪器分析实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高等仪器分析实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实验目的 1.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使用方法:扫描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强度,同步荧光光谱 2.掌握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 荧光分光光度计是常用的光学仪器,在定量分析,样品的光谱性质表征时经常用到。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功能是完成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扫描,进行相对荧光强度的测量。从激发光谱可以获得样品激发态能级的分布情况,用来选择定量分析的最佳激发波长。从发射光谱可以知道样品基态能级的分布情况,用来选择定量分析的最佳发射波长。荧光定量分析法的方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类似,但需要注意荧光强度值是相对值,同一样品,同一仪器在不同仪器参数时获得的荧光强度是不同的。只有当测量时仪器参数完全相同时,不同样品荧光强度的相互比较才有意义。 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类似,分子荧光光谱也是分子光谱,其谱峰较宽,特征性不是很强,谱峰重叠现象比较普遍。为了减小谱峰宽度,避免谱峰重叠,提高分析的选择性,在定量分析时常采用同步荧光的方法进行。同步荧光是同时扫描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和发射单色仪得到的谱图,通过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可以使样品谱峰变窄,并避免不同组份的谱峰重叠,得到比较好的分析效果。 同步荧光扫描有固定波长同步荧光法,固定能量同步荧光法,可变角同步荧光法,导数同步荧光法等,其中以固定波长同步荧光法最为常用。 扫描已知样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时,可先根据参考波长来进行。扫描未知样品的荧光光谱,可以将发射波长先每隔一定波长(例如50nm)扫描一个激发光谱。对比不同位置的激发光谱,从最强的激发光谱中选择最大激发波长,设定该波长为激发波长,扫描发射光谱。再从新得到的发射光谱中找到最大发射波长,在最大发射波长处重新扫描激发光谱。 扫描样品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时,需要注意:扫描激发光谱时,激发单色器扫描范围的长波端一般应小于发射波长;扫描发射光谱时,发射单色器扫描范围的短波端应大于激发波长。否则在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中与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波长相同的位置会出现很强的散射谱峰,这不是样品的荧光引起的,应注意区分。 如果样品不是真正的溶液,或包含有不溶颗粒物,或是固体样品,如果扫描范围较宽时,通常在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中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整数倍波长的位置也会出现弱的散射谱峰,称为倍频峰,在分析光谱情况时也应注意区分。对散射倍频峰或样品荧光峰,可通过适当改变激发波长来进行区分,散射倍频峰的位置会随着激发峰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而荧光峰位置通常是不变的。如果倍频峰对样品的测量有干扰,可使用合适的滤光片消除倍频峰。合适的消倍频峰滤光片应可以使发射光透过,而阻挡激发光不能透过。 如果样品荧光较弱,使用高灵敏度档测定时,通常会观察到溶剂的拉曼峰,也应注意与样品荧光进行区分。拉曼峰的位置也与激发波长有关,同时会随着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其位置估算方法:?laman=1/(1/?ex-?H2O/107),其中波长单位为nm,?H2O为溶剂的红外吸收波长,单位为波数,溶剂为水时,主要的红外吸收是O-H伸缩振动,波长在3300波数。 狭缝的选择:激发和发射狭缝通常并不要求严格一致,为获得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反应谱峰形状,测定激发光谱时,选用较大的发射狭缝和较小的激发狭缝是比较好的。而测定发射光谱时则恰好相反。 灵敏度档的选择:灵敏度档与仪器中光电倍增管的放大倍数有关,对荧光比较弱的样品,应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档位,反之亦反。但注意不同档位之间的荧光强度值没有确定的换算关系,不能相互比较。进行定量分析时,所有样品必须在同样的狭缝和灵敏度档位测量。 仪器及试剂 970MC荧光分光光度计 缓冲溶液:10-2mol/L Na2HPO4-NaOH缓冲溶液,pH=11-12 1-萘酚储备液:10?g/ml

荷载试验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五章桥梁荷载试验 第一节荷载试验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一、荷载试验的目的 桥梁荷载试验分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进行桥梁荷载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桥梁整体受力性能和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文件和规范的要求,对于新桥型及桥梁中运用新材料、新工艺的,应验证桥梁的计算图式,为完善结构分析理论积累资料。对于旧桥通过荷载试验可以评定出其运营荷载等级。 二、荷载试验的主要内容 桥梁的荷载试验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技术含量高,应根据荷载试验的目的进行认真的调查,必要时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周密地考虑试验的全过程,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试验计划(包括荷载试验的主要内容)。荷载试验的主要内容为: (1)荷载试验的目的; (2)试验的准备工作; (3)加载方案设计; (4)测点设置与测试; (5)加载控制与安全措施; (6)试验结果分析与承载力评定; (7)试验报告编写。 三、荷载试验的准备工作 荷载试验正式进行之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试验孔(或墩)的选择 对多孔桥梁中跨径相同的桥孔(或墩)可选1-3孔具有代表性的桥孔(或墩)进行加载试验。选择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该孔(或墩)计算受力最不利; (2)该孔(或墩)施工质量较差、缺陷较多或病害较严重; (3)该孔(或墩)便于搭设,脚手架,便于设置测点或便于实施加载。 选择试验孔的工作与制定计划前的调查工作结合进行。 2.搭设脚手架和测试支架 脚手架和测试支架应分开搭设互不影响,脚手架和测试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脚手架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方便操作。测试支架要满足仪表安装的需要,不因自身变形影响测试的精度,同时还应保证试验时不受车辆和行人的干扰。脚手架和测试支架设置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搭设和拆卸,一般采用木支架或建筑钢管支架。当桥下净空较大不便搭设固定脚手架时,可考虑采用轻便活动吊架,两端用尼龙绳或细钢丝绳固定在栏杆或人行道缘石上。整套设置使用前应进行试载以确保安全,活动吊架如需多次使用可做成拼装式以便运输和存放。 睛天或多云天气下进行加载试验时,阳光直射下的应变测点,应设置遮挡阳光的设备,以减小温度变化造成的观测误差。雨季进行加载试验时,则应准备仪器,设备等的防雨设施,以备不时之需。 桥下或桥头用活动房或帐篷搭设临时实验室安放数据采集等仪器、并供测试人员临时办公和看管设备之用。 3.静载试验加载位置的放样和卸载位置的安排 静载试验前应在桥面上对加载位置进行放样,以便于加载试验的顺利进行。如加载工况

试验目的与要求

《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目的与要求 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是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 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目的,不仅在于加深和巩固对讲课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蚕体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技术,进一步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蚕桑技术专业课以及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打下基础。 为使实验顺利进行,提高实际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实验前要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师讲解时必须注意听讲。 三、领到实验材料和仪器后,立即进行检查,如有遗缺或差错应及时向有关教师提出。 四、示范标本不得随便移动。如需变动位置或观察部位,应征得教师的同意。 五、每次实验不得迟到早退,有事外出必须请假。实验时要保持安静,不得高声谈笑,不要到处走动,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六、实验中要坚持严肃性、严格性和严密性,按照实验步骤,依次操作。须据实记录,并认真分析研究。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确实,绘图准确。 七、实验观察如不能当日结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观察完毕。 八、注意节约水,电、药物及其他实验材料。仪器、用具、药物用完后要放回原处。未经教师许可,实验材料,药物、仪器,用后不得携出室外。仪器损坏要及时登记,酌情赔偿。 九、实验完毕后,要整理桌面,清洗仪器及用具,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整洁卫生。 实验一外部形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卵的外形 2、能识别各种卵 3、了解蚕的外部形态 4、掌握口器各部及触角的构造 二、材料: 1、越年卵及不良卵 2、5令浸渍材料蚕 3、口器各部、胸、腹、足标本片 4、雌、雄蛹,雌、雄蛾 三、用具:解剖镜,显微镜、解剖器、烧杯(500m1)、二重皿、吸管、载玻片、乙醚。 四、观察内容: (一) 观察卵的形状、卵涡、卵色、卵纹、卵孔、气孔以及越年卵和不良卵

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和要求

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和要求 医学是实验性科学,对生物功能的了解、疾病发生机制的探讨和药物作用规律的掌握等各种医学知识无不来源于医学实验。可以认为,医学研究进步的历史就是医学实验进步的历史。医学实验是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因此,在学习医学课程时应特别重视实验教学。学习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和具体要求有如下几方面。 通过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不但学习和掌握机能实验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培养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在实践中认识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正常功能、疾病模微及药物作用基本规律。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启发创新思维。 2.学习机能实验学课程的要求 科学实验研究工作需要定的专专业知识和实验科学的基本常识,因此需要实验者做到: (1)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

①应提前预习实验教材,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目的、原理、要求以及实验步骤和操作程序。 ②登录虚拟课程网站,学习和了解实验的基本过程。 ③结合实验内容,准备相关理论知识,事先有所理解,力求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果④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各个实验步骤的可能做出预测,并尝试予以解释。 (2)实验中认真操作.缜密观察,如实记录: ①认真听取教师对实验的讲解,注意观察示教操作的演示。要特别注意教师所指出的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②严格按照实验教材中所列出的实验步骤,以及带教老师的要求操作。在以人体为对象的实验项目中,应格外注意人身安全。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血液传播性疾病播散的可能。 ③实验小组成员在不同实验项目中,组内成员要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各尽其职,统一指挥,并轮流承担各项实验操作,力求每个人均有实践操作的机会。

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实验目的熟悉LINGO软件开发环境,了解并熟练掌握LINGO语言的数学模型的结构,掌握并应用LINGO语言来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能力,并了解灵敏度分析的含义。 要求:1、了解LINGO软件应用界面,熟悉使用菜单及工具条的功能; 2、使用LINGO完成例题验证; 3、使用LINGO完成线性规划问题与对偶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并分析解题结果; 二、实验内容: 1) 使用LINGO验证下列题目,并进行结果分析 MODEL: SETS: QUATERS/Q1,Q2,Q3,Q4/:TIME,DEM,RP,OP,INV; ENDSETS MIN=@SUM(QUATERS:400*RP+450*OP+20*INV); @FOR(QUATERS(I):RP(I)<=40); @FOR(QUATERS(I)|TIME(I)#GT#1: INV(I)=INV(I-1)+RP(I)+OP(I)-DEM(I); INV(1)=10+RP(1)+OP(1)-DEM(1); DATA: DEM=40,60,75,25; TIME=1,2,3,4; ENDDATA END 2)使用LINGO验证下列题目,并进行结果分析 MODEL: SETS: DAYS/D1,D2,D3,D4,D5,D6,D7/:RQMT,START; ENDSETS MIN=@SUM(DAYS:START); @FOR(DAYS(I):@SUM(DAYS(J)| (J#GT#I+2#OR#(J#LE#I#AND#J#GT3I-5): START(J))>RQMT(I);); DATA: RQMT=17,13,15,19,14,16,11; ENDDATA END 3) 使用LINGO求解实验一两道题目,并进行结果分析 min z =4*x1+4*x2+x3 s.t. x1+x2+x3<=2 2*x1+x2<=3 2*x1+x2+3*x3>=3 x1,x2,x3>=0 4)max z=3*x1+x2

高等仪器分析实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高等仪器分析实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实验目的 1.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使用方法:扫描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强度,同步 荧光光谱 2.掌握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 荧光分光光度计是常用的光学仪器,在定量分析,样品的光谱性质表征时经常用到。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功能是完成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扫描,进行相对荧光强度的 测量。从激发光谱可以获得样品激发态能级的分布情况,用来选择定量分析的最佳激发波长。从发射光谱可以知道样品基态能级的分布情况,用来选择定量分析的最佳发射波长。 荧光定量分析法的方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类似,但需要注意荧光强度值是相对值,同一样品,同一仪器在不同仪器参数时获得的荧光强度是不同的。只有当测量时仪器参数完全相同时,不同样品荧光强度的相互比较才有意义。 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类似,分子荧光光谱也是分子光谱,其谱峰较宽,特征性不是很 强,谱峰重叠现象比较普遍。为了减小谱峰宽度,避免谱峰重叠,提高分析的选择性,在定量分析时常采用同步荧光的方法进行。同步荧光是同时扫描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和发射单色仪得到的谱图,通过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可以使样品谱峰变窄,并避免不同组份的谱峰重叠,得到比较好的分析效果。 同步荧光扫描有固定波长同步荧光法,固定能量同步荧光法,可变角同步荧光法,导 数同步荧光法等,其中以固定波长同步荧光法最为常用。 扫描已知样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时,可先根据参考波长来进行。扫描未知样品的荧 光光谱,可以将发射波长先每隔一定波长(例如50nm)扫描一个激发光谱。对比不同位

置的激发光谱,从最强的激发光谱中选择最大激发波长,设定该波长为激发波长,扫描发射光谱。再从新得到的发射光谱中找到最大发射波长,在最大发射波长处重新扫描激发光谱。 扫描样品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时,需要注意:扫描激发光谱时,激发单色器扫描范围的长波端一般应小于发射波长;扫描发射光谱时,发射单色器扫描范围的短波端应大于激发波长。否则在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中与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波长相同的位置会出现很强的散射谱峰,这不是样品的荧光引起的,应注意区分。 如果样品不是真正的溶液,或包含有不溶颗粒物,或是固体样品,如果扫描范围较宽时,通常在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中激发波长(发射波长)整数倍波长的位置也会出现弱的散射谱峰,称为倍频峰,在分析光谱情况时也应注意区分。对散射倍频峰或样品荧光峰,可通过适当改变激发波长来进行区分,散射倍频峰的位置会随着激发峰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而荧光峰位置通常是不变的。如果倍频峰对样品的测量有干扰,可使用合适的滤光片消除倍频峰。合适的消倍频峰滤光片应可以使发射光透过,而阻挡激发光不能透过。 如果样品荧光较弱,使用高灵敏度档测定时,通常会观察到溶剂的拉曼峰,也应注意与样品荧光进行区分。拉曼峰的位置也与激发波长有关,同时会随着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其位置估算方 法:?laman=1/(1/? ex-?H2O /10 7),其中波长单位为nm,?H2O 为溶剂的红外吸收波长,单位为波数,溶剂为水时,主要的红外吸收是O-H 伸缩振动,波长在3300波数。 狭缝的选择:激发和发射狭缝通常并不要求严格一致,为获得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反 应谱峰形状,测定激发光谱时,选用较大的发射狭缝和较小的激发狭缝是比较好的。而测 定发射光谱时则恰好相反。 灵敏度档的选择:灵敏度档与仪器中光电倍增管的放大倍数有关,对荧光比较弱的样 品,应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档位,反之亦反。但注意不同档位之间的荧光强度值没有确定的 换算关系,不能相互比较。进行定量分析时,所有样品必须在同样的狭缝和灵敏度档位测 量。 仪器及试剂 970MC荧光分光光度计 缓冲溶液:10-2mol/L Na 2HPO4-NaOH 缓冲溶液,pH=11-12

高压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分享] 高压电气试验培训课件 第二章高压电气设备试验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2.1电气试验的作用和意义 电力系统包括众多的电气设备,有些电气设备的故障甚至会威胁到整个系统的安全供电。电力生产的实践证明,对电气设备按规定开展检测试验工作,是防患于未然,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预防性试验”由此得名。 对于新安装和大修的电气设备进行的试验,称为交接验收试验,其目的是鉴定电气设备本身及其安装和大修的质量。交接验收试验和预防性试验的目的是一致的。 由于电力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而且在安装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损坏,由此将造成一些潜伏性缺陷。电力设备在运行中经常处于热,化学,机械振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绝缘易出现劣化,甚至失去绝缘性能,造成事故。 有关统计,电力系统60%以上的停电事故是由设备绝缘缺陷引起的。设备绝缘的劣化,都有一个发展期,在这个发展期,绝缘材料会发出一些物理,化学信息,这些信息反映出绝缘状态的变化情况。这就需要电气试验人员通过电气试验,了解掌握绝缘情况,以便在故障发展的初期就能够及时准确发现缺陷并处理。 2.2电气试验的分类 按试验的作用和要求不同,电气试验可分为绝缘试验和特性试验两大类。 2.2.1绝缘试验 电气设备的绝缘缺陷,一种是制造时潜伏下来的;一种是在外界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外界作用有工作电压,过电压,潮湿,机械力,热作用,化学作用等等。 上述各种原因造成的缺陷,可分为两大类 (1)集中性缺陷。如绝缘子的瓷质开裂;发电机的绝缘局部磨损;电缆绝缘的气隙在电压 作用下发生局部放电。 (2)分布性缺陷。指电气设备的整体绝缘性能下降。如发电机,套管等绝缘中的有机材料 受潮,老化,变质等。 绝缘内部的缺陷存在,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我们可以通过试验的方法,把隐藏的 缺陷检查出来。试验方法一般分两类: (1)非破坏性试验。是指在较低的电压下,或在不破坏绝缘的基础上测量各种特性,从而判断绝缘内部的缺陷。实践证明,这类方法是有效的,但由于试验电压较低,缺陷不能充 分暴露,目前还不能只靠它判断绝缘水平。 (2)破坏性试验,或称耐压试验。这类试验对绝缘的考验是严格的,特别是能揭露那些危险性较高的集中性缺陷。通过这类试验,能保证绝缘有一定的水平和裕度,其缺点是有可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液相色谱中常使用甲醇、乙腈和四氢呋喃作为流动相,这三种溶剂在反相液相色谱中的洗脱能力大小顺序为甲醇<乙腈<四氢呋喃。 2、库仑分析法的基本依据是法拉第电解定律。 3、气相色谱实验中,当柱温增大时,溶质的保留时间将减小;当载气的流速增大时,溶质的保留时间将减小。 二、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D___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2、气相色谱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C__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3、在气相色谱法中,若使用非极性固定相SE-30分离乙烷、环己烷和甲苯混合物时,它们的流出顺序为(C ) A. 环己烷、乙烷、甲苯; B. 甲苯、环己烷、乙烷; C. 乙烷、环己烷、甲苯; D. 乙烷、甲苯、环己烷 4、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和联苯的混合物时,它们的流出顺序为(A ) A. 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联苯; B. 葛根素、联苯、对羟基苯甲醛; C. 对羟基苯甲醛、葛根素、联苯; D. 联苯、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 5、库仑滴定法滴定终点的判断方式为(B ) A. 指示剂变色法; B. 电位法; C. 电流法 D. 都可以 三、判断题 1、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又称为淋洗液,改变淋洗液的组成、极性可显著改变组分的分离效果。(√) 2、电位滴定测定食醋含量实验中电位突越点与使用酸碱滴定法指示剂的变色点不一致(×) 四、简答题 1、气相色谱有哪几种定量分析方法? 答:气相色谱一般有如下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外标法、归一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2、归一化法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应用?

实验目的、要求等

七、实验大纲 本课程是一门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为辅的课程。实验内容分为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两部分。(1)课程实验:本实验是非独立开设的实验,是与理论可同步进行的实验,目的是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2)课程设计实验:本实验是需要独立开设的实验,该实验也可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验结合起开进行,目的是巩固数据库知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下面实验大纲中主要给出了四项课程实验题目供参考。任课教师也可根据学生情况社学时情况选用其它实验题目。 实验一熟悉环境;体验QBE的思想 1.实验目的及要求 ●熟悉所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体现QBE的思想。 2.实验内容 ●检查自己所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学习进入ORACLE、SQL SERVER、ACCESS、Vf等环境。 ●练习使用图形界面方式使用该系统。 3.实验重点 ●熟悉DBMS环境,了解在该系统使用过程。 4.实验难点 ●熟悉环境 实验二SQL语言练习 1.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用SQL语句中的DDL语言。 ●掌握用SQL语句中的DML语言。 ●掌握用SQL语句中的DCL语言。 2.实验内容 ●创建数据库、表等,并进行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操作。授权语句的使用。 3.实验重点 ●掌握创建数据库对象及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 4.实验难点 ●查询操作。 实验三数据库安全管理 1.实验目的及要求 ●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 ●学会正确授权,理解角色的概念。 2.实验内容 ●建立新角色、与数据库建立映射,授权与回收权限会产生何种结果。 3.实验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 4.实验难点 ●正确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一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及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 1.了解不同的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2.观察溶剂极性对丁酮、异亚丙基丙酮的吸收光谱以及pH 对苯酚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3.学习并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在紫外区(200~ 400nm)有特征吸收,为鉴定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方法是比较未知物与纯的已知化合物在相同条件(溶剂、浓度、pH 值、温度等)下绘制的吸收光谱,或将未知物的紫外光谱与标准谱图(如Sadtler紫外光谱图)比较,如果两者一致,说明至少它们的生色团和分子母核是相同的。 E1带、E2带和B带是苯环上三个共轭体系中的的π→π*跃迁产生的,E1带和E2带属强吸收带,在230~270nm范围内的B带属弱吸收带,其吸收峰常随苯环上取代基的不同而发生位移。 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内因(共轭效应、空间位阻、助色效应)和外因(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 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不仅影响待测物质吸收波长的移动,还影响吸收峰吸收强度和它的形状。 三、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自动扫描型)石英吸收池容量瓶(10 mL,5 mL)吸量管(1 mL,0.1 mL)四、试剂 苯、乙醇、氯仿、丁酮、异亚丙基丙酮、正庚烷(均为A.R) 苯的正庚烷溶液(以1︰250比例混合而成)、甲苯的正庚烷溶液(以1︰250比例混合而成) 0.3 mg ·mL-1苯酚的乙醇溶液、0.3 mg ·mL-1苯酚的正庚烷溶液、0.4 mg ·mL-1苯酚的水溶液、0.8 mg ·mL-1苯甲酸的正庚烷溶液、0.8 mg ·mL-1苯甲酸的乙醇溶液、0.3 mg ·mL-1 苯乙酮的正庚烷溶液、0.3 mg ·mL-1苯乙酮的乙醇溶液 异亚丙基丙酮分别用水、甲醇、正庚烷配成浓度为0.4 mg ·mL-1的溶液 五、实验步骤 1.苯及其一取代物的吸收光谱的测绘 在五只5 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50 mL苯、甲苯、苯乙酮、苯酚、苯甲酸的正庚烷溶液,用正庚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将它们依次装入带盖的石英吸收池中,以正庚烷为参比,从220~320 nm进行波长扫描,得吸收光谱。 观察各吸收光谱的图形,找出最大吸收波长λmax,并计算各取代基使苯的λmax红移了多少?2.溶剂性质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1)溶剂极性对n→π* 跃迁的影响在三只5 mL的容量瓶中,各加入0.02 mL(长嘴滴管1滴)的丁酮,分别用水、乙醇、氯仿稀释至刻度,摇匀。将它们依次装入石英吸收池,分别相对各自的溶剂,从220~350 nm进行波长扫描,制得吸收光谱。比较它们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变化,并解释。 (2)溶剂极性对π→π* 跃迁的影响在三只10 mL的容量瓶中依次加入0.20 mL分别用水、甲醇、正庚烷配制的异亚丙基丙酮溶液,并分别用水、甲醇、正庚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将它们依次装入石英吸收池,相对各自的溶剂,从200 ~300 nm 进行波长扫描,制得吸收光谱。比较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变化,并解释。 (3)溶剂极性对吸收峰吸收强度和形状的影响在三只5 mL的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50 mL苯酚、苯乙酮、苯甲酸乙醇溶液,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将它们依次装入带盖的石英吸收池中,以乙醇为参比,从220~320 nm进行波长扫描,得吸收光谱。与苯酚、苯乙酮、苯甲酸的正庚烷溶液的吸收光谱相比较,得出结论。 3.溶液的酸碱性对苯酚吸收光谱的影响在二只5 mL的容量瓶中,各加入0.50 mL苯酚的水溶液,分别用0.1 mol·L-1HCl、0.1 mol·L-1NaOH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将它们分别依次装入石英吸收池,相对水,从220~350 nm进行波长扫描,制得吸收光谱。比较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并解释。 六、思考题 1.举例说明溶剂极性对n→π*跃迁和π→π* 跃迁吸收峰将产生什么影响? 2.在本实验中能否用蒸馏水代替各溶剂作参比溶液,为什么? 实验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芳香族化合物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结构分析的应用;借助“标准吸收光谱图”鉴定未知物; 2、学习有机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思考题

1钢丝xx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静态拉伸法测xx的方法 2.掌握光杠杆放大法测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思考题】 1.材料相同、粗细不同的两根钢丝,其杨氏模量是否相同? 2.实验中各长度量采用了不同的长度测量仪器进行测量,选择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3.本实验如果从望远镜中看不到标尺的像,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调节?标尺像上下清晰度不同应如何调节? 4.根据所测数据,能否用作图法或最小二乘法求钢丝的杨氏模量?若能,试简述之。 2固体的导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习用稳态法测固体导热系数,了解其测量条件。 2.学习实验中如何将传热速率的测量转化为散热速率的测量方法。 3.学会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思考题】 1.通过T~t曲线上一点求斜率的随意性很大,给测量带来很大误差,能否将曲线变为一条直线,求直线的斜率?需要保证什么实验条件? 2.分析比较原理中提到的两种测量导热系数方法的使用条件及实验中如何保证。

3xx通电桥 【实验目的】 1.了解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原理,掌握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方法。 2.了解电桥的灵敏度,学习合理选择实验条件,减小系统误差。 【思考题】 1.下列因素是否会使电桥测量的系统误差增大? ⑴电源电压不太稳定; ⑵导线电阻; ⑶检流计没有调好零点; ⑷检流计灵敏度不够高。 2.从实验结果分析,电桥桥臂比的选择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3.根据实验原理中对系统误差的分析,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一下,在确定了R x的大致范围之后,怎样选择Kr和R1,R 2能使系统误差尽量减小? 4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示波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学习示波器显示信号波形及利用波形测信号电压、频率 3.学习示波器显示李萨如图形及利用李萨如图形测频率 4.熟悉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面板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