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系统中气泡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暖气系统中气泡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暖气系统中气泡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暖气系统中气泡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避免气泡形成及对系统产生影响:

接下来珞美暖通向大家介绍形成气泡的原因及影响:

保证采暖系统高效静音运行的措施:首先在系统设计合理,规范施工安装最高点、

根据采暖系统的大小,逐步缓慢提升采暖温度。让溶入水中的空气析出排出系统,

只有反复充分排气,才能使日后采暖系统的运行平稳无噪声。

在采暖系统的排气过程中,应遵循系统压力越低,越易排气;流速越慢,越易

排气;温度越高,越易排气三原则。

在整个采暖系统的排气设置上,不仅需要燃气壁挂ˉ内置的自动排气阀高效可靠,

采暖系统的整体合理设计、安装和调试,系统上的排气工序,缺一不可。良好的全系统规范联动调试,才能保证用户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舒心、安心。

气泡的形成的原因:

1)在初次补水过程中?有排尽系统中残留的空气,形成气泡;

2)在后期系统运行循环过程中,原溶入水中的氧气随着系统水温的升高逐渐析

1

2

3

有的调试人员在调试时为了省事,不检查壁挂ˉ内置的自动排气阀是否处于开启状态,也有个别壁挂ˉ厂家ˉ内自动放气阀选用的质量不高,排气时系统水可能会随气溢出,调试人员为避免系统水自动从壁挂ˉ内的放气阀中e出,而把放气阀?关闭,直接不打开,造成气泡随着系统水循环到壁挂ˉ内部不能有效排出,运行时会对燃气壁挂ˉ带来以下问题:

1)气泡会使其壁挂ˉ内部及外部的循环泵“空转”,使循环泵工作效率降低,并产生噪音;

2)气泡若进入主热交换器或二次板式换热器中,会阻碍热量的传递交换,使其热效率下降并产生噪音,严重者会使主换热器干烧、过热产生剧烈响声,壁挂ˉ报错;

3)若气泡连续经过壁挂ˉ的测温探头处,对测量的温度会产生波动,间接影响

4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2021新版)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2021 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06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2021新版) 1.安装热工仪表,掌握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供热系统安装所需的热工仪表是掌握系统运行工况、准确了解和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方法与措施以达到节能挖潜目的重要手段。目前热工仪表安装不全、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必须要按照规定补齐所有热工仪表,并保证仪表的完好和准确。 2.加强锅炉房的运行管理,是投资少、效果显著的节能措施 1.司炉人员及水处理人员必须经国家劳动部门或技术监督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 2.建立正确、完善、切实可行的运行操作规程; 3.锅炉房水处理(包括软化水或脱盐、除氧)设备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而易见国家规程规定的水质标准,严禁锅炉直接补自来水或河水;

4.严格执行定期维修,停炉保养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3.采用分层燃烧技术,改善锅炉燃烧状况 目前城市集中供热锅炉房多采用链条炉排,燃煤多为煤炭公司供应的混煤,着火条件差,炉膛温度低,燃烧不完全,炉渣含碳量高,锅炉热效率普遍偏低。采用分层燃烧技术对减少炉渣含碳量、提高锅炉热效率,有明显的效果。 沈阳惠天公司一台10.5MW的热水炉,采用分层燃烧后,热效率由70.2%提高到75.1%,炉渣含碳量由13%下降为10%。唐山热力公司采用该技术,使锅炉热效率提高10~15%,炉渣含碳量降低至10%以下,而且锅炉燃烧系统的设备故障大大减少,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对于粉末含量高的燃煤,可以采用分层燃烧及型煤技术。该技术是将原煤在入料口先通过分层装置进行筛分,使大颗粒煤直接落至炉排上,小颗粒及粉末送入炉前型煤装置压制成核桃大小形状的煤块,然后送入炉排,以提高煤层的透气性,从而强化燃烧,提高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4404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正式样本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安装热工仪表,掌握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供热系统安装所需的热工仪表是掌握系统运行工况、准确了解和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方法与措施以达到节能挖潜目的重要手段。目前热工仪表安装不全、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必须要按照规定补齐所有热工仪表,并保证仪表的完好和准确。 2. 加强锅炉房的运行管理,是投资少、效果显著的节能措施 1.司炉人员及水处理人员必须经国家劳动部门或技术监督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 2.建立正确、完善、切实可行的运行操作规程;

3.锅炉房水处理(包括软化水或脱盐、除氧)设备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而易见国家规程规定的水质标准,严禁锅炉直接补自来水或河水; 4.严格执行定期维修,停炉保养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3. 采用分层燃烧技术,改善锅炉燃烧状况 目前城市集中供热锅炉房多采用链条炉排,燃煤多为煤炭公司供应的混煤,着火条件差,炉膛温度低,燃烧不完全,炉渣含碳量高,锅炉热效率普遍偏低。采用分层燃烧技术对减少炉渣含碳量、提高锅炉热效率,有明显的效果。 沈阳惠天公司一台10.5MW的热水炉,采用分层燃烧后,热效率由70.2%提高到75.1%,炉渣含碳量由13%下降为10%。唐山热力公司采用该技术,使锅炉热效率提高10~15%,炉渣含碳量降低至10%以

【CN110095624A】一种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和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37798.1 (22)申请日 2019.04.25 (71)申请人 广州安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032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国际生物 岛寰宇三路36、38号合景星辉广场北 塔地上第2层自编239-251房 (72)发明人 陈勇 石剑 韩超 周威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胡辉 (51)Int.Cl. G01N 35/10(2006.01) G01N 35/00(2006.01) B01D 19/00(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和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包括进料筒、第一传感器、容腔、泵机和控制组件。容腔上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进料筒包括筒身和截面尺寸小于筒身的筒头,进料筒通过筒头连接输入端。泵机连接输出端,第一传感器位于筒头位置处用于检测气泡,泵机和第一传感器均连接控制组件。这种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结构简单且高效实用,有效保证液体物料的添加量。与之相应的一种应用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的方法,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筒头位置处的液流,由于筒头位置的截面尺寸较小,其灵敏性高,在检测到气泡后启动泵机反推将气泡推出到筒身并消灭气泡,其流程简单并且便捷。 此发明用于液体试样收集检测领域。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CN 110095624 A 2019.08.06 C N 110095624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95624 A 1.一种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筒、第一传感器(322)、容腔、泵机和控制组件,所述容腔上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进料筒包括筒身和截面尺寸小于筒身的筒头,所述进料筒通过筒头连接输入端,所述泵机连接输出端,所述第一传感器(322)的探测端位于筒头位置处用于检测气泡,所述第一传感器(322)和泵机均连接控制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为微流控芯片(12),所述进料筒为针筒(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控制组件并用于检测筒身液面的第二传感器(313),所述第二传感器(313)的探测端位于筒身下侧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卡块(31)和第二卡块(32),所述第一卡块(31)中设有卡住针筒(11)的卡座(312),所述第二卡块(32)上设有固定微流控芯片(12)的腔室(321),所述腔室(321)向上开口露出微流控芯片(1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322)和第二传感器(313)分别位于第二卡块(32)和第一卡块(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322)和第二传感器(313)均为对射型光电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12)包括上盖片和下盖片,所述上盖板和下盖片之间设有液路,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位于上盖片上并连通到液路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321)高度比微流控芯片(12)的厚度高500~1000um,所述腔室(321)中的上下侧均设有弹性材料。 9.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进样时气泡检测及去除的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样过程中,泵机运行将试样吸入容腔,控制组件通过第一传感器(322)获取筒头内的试样的情况,当第一传感器(322)检测到筒头位置处有气泡后,泵机先反推将气泡推回筒身,然后泵机重新运行将试样吸入到容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机反推液体的体积为10~1000ul。 2

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控制改造

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控制改造 摘要:当前,供热进技术集中在一些北欧国家当中,本文在进行 消化吸收北欧的先进的供热技术的基础上,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种能与我国目前供热现状相适应的自控模型,即在集中供热系统中,采用二次水供水温度自控、二次水循环泵变频调速等措施,进行节能技术方法的改造。初步解决了我国供热系统在如何确定其最不利环路及计算最不利环路压差设定值的问题。 关键词:集中供热;自控;节能 abstract: at present, advanced technology can focus on some of the nordic countries, this article the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advanced heating technology of northern europe, on the basis of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s put forward to consider a can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ituation and heating to adapt the control model, that is, in the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the second water supply temperature control, secondary pump water cycle variable frequency speed regul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preliminary solved heating system in how to determine the most unfavorable loop and calculating the most unfavorable loop differential pressure of the set value. key words: the central heating; automatic control;

浅谈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

浅谈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 采暖系统是住宅里的耗电大户,每年的电费中采暖系统耗电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对于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有着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努力。本文从建成太阳能供热的建筑;让节能新材料引领住宅采暖未来;建筑节能先治窗户散热;改变现在的供暖方式,实现“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等方面就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住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宅采暖系统的应用范阔越来越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采暖系统是住宅里的耗电大户,每年的电费中采暖系统耗电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对于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酒显得非常重要,有着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进行研究。 2 建成太阳能供热的建筑 以北京市为例,全市在2012年将建成太阳能供热的建筑100万平方米,届时,北京全市建筑的单位面积平均采暖能耗将降低17%,其中住宅建筑采暖平均能耗降低23%,公共建筑采暖能耗降低14.5%。 目前,北京市尚有9300多万平方米非节能住宅,其中建于1976年后,按照8度抗震设防建造的具有节能改造价值的住宅有6300多万平方米。这些住宅冬冷夏热,采暖和空调能耗较高。预计到2012年,北京全市建筑能耗将达到1981万吨煤,比2004年增长37%,建筑能耗将占北京市总能耗的30.5%。 为此,2012年前,北京市供热系统热效率将平均提高10%,实际平均能耗降低10%以上。北京市建成采用太阳能进行供热的建筑100万平方米,建成采用地热源、污水源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热的建筑1500万平方米。 此外,今后开发商在售房合同书、房屋质量保证书中,必须向消费者承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和建筑能效,必须签订有节能设计标准和赔偿条款的购房合同。 3 让节能新材料引领住宅采暖未来 节能新材料的应用无疑给住宅采暖系统的节能设计带来了新的希望,地面采暖兴起以来一直受到用户的青睐。据了解,它已经被称为“最具舒适、最具环保、最具节能性”的采暖方式,采用该种供暖方式也正在成为房地产项目的大卖点,受到了百姓的关注。

供热计量管理系统

一、热源系统管理 一套完整的供热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集中供热热源系统、换热站供热节能系统和JFK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系统。集中供热热源系统常规采用锅炉制备热媒。换热站供热节能系统是连接热源与热用户的重要环节,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按照制定的二次网供、回水温度曲线,自动控制一次网供水的流量和供热量。JFK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系统是由管路系统与末端装置组成的热量分配系统,按负荷的大小合理地将热量分配到各个房间。 集中供热热源系统 系统概述 集中供热热源系统是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能制备和供应中心。该热源系统将其他形式的能源(矿物燃料、核能、工业余热等)转换为热能,或直接采用地热等天然热源,通过蒸汽或热水等介质,沿着热网输送到用户。集中供热热源有以下几种形式: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工业余热、地热、核能。除上述热源形式外,还有电能和太阳能供热。 系统控制 集中供热热源控制系统通过热源热效率平衡计算,采用最优化的计算方法,将热源各环节热损失进行科学分析,针对各热效率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控制,主要对热源、各动力辅机和管网进行节能控制,调整热源供热系统各应用工况的运行模式,使系统在任何负荷情况下能达到最可靠的工况节能运行,保证热源的热效率最大化。在满足末端供热系统要求的前提下,整个系统达到最经济的运行状态,即系统的运行费用最低。同时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率,并降低管理劳动强度。 热源系统控制主要包括:各设备的节能运行控制、各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系统能耗的监测。

系统概述 换热站供热节能系统是连接热源系统和热用户的重要环节,在整个供热系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热水管网又分为一次网和二次网,一次网是连接于管网与换热站之间的管网。二次网是指连接于换热站与热用户之间的管网。换热站供热系统是指连接于一次网与二次网并装有与用户连接的相关设备、仪表和控制设备的系统。 系统原理 针对目前集中供热换热站控制的现状,开发的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是在保证热用户供热温度的前提下,实现按需供热,达到安全、经济运行。 根据热用户的实际需求,建立“供热-室外温度”智能决策模型和先进控制策略,通过换热站一次侧、二次侧温度、压力及流量、室外温度、热用户温度、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等参数的监测,自动控制调节阀、电机、变频器等工作,实现以节能为核心的按需供热。系统可以脱离远程中央控制室监控调度管理系统独立运行,其运行参数可以通过远程中央调度室监控调度管理系统监视并实施协调控制。 热力站控制系统采用一种变流量控制模式,根据各系统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供水压力值,此供水压力值可以满足二次管网的最不利点供暖水循环。通过控制变频泵的转速保持该供水压力值恒定在设定值。在此基础上,换热站PLC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量二次网供回水温差来对系统压力值设定进行必要修正。 一个建筑物的供热质量的好坏与整个管网的运行调节紧密相连。为保证供热质量,除了要在供热温度上保证达到设计温度外,就要在任何时候用户都要有足够的资用压头,以保证每个高层住宅在任何时刻都能有供热的可能性。 热源处循环泵的总流量用变频控制,根据压力控制点的压力变化而控制变频泵的转速。假如用户调小流量导致干管总流量下降,而干管的阻力系数未变,因此干管上的压力损失降低而导致压力控制点的供水压力升高。该压力值的升高反馈给循环泵,使泵的转速降低,一直降到压力控制点的压力值到设定值为止,这样,就可以保证压力控制点的供水压力值不变。 换热站二次网供水温度控制。通过一次侧电动阀门的调节控制二次管网供水温度达到设定值。通过增加室外温度补偿器,使换热站二次网的供水温度设定值根据室外温度进行动态调整,以使供热量和需热量进行更好的匹配。 系统功能及特点 1智能变频,稳定供水压力,保证管网平衡: 2.实时显示现场测量值,修改设定值以及参数值;现场画面模拟,实时显示各工况运行参数; 3.定时记录室内、外温度,供、回水温度和计算温度自诊断与现场诊断功能; 4.系统遵循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可实现分段、分时、分温和分模式的管理功能; 5.换热站控制系统采用PID算法实现了自动恒温恒压的调节; 6.各种报表生成以及数据存储、查询等其他用户定制的功能; 7.根据气候条件,控制器通过室外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室外温度,经监控中心的统一调度对供热量进行控制,节省能源,提高了供热质量; 8.实现自动控制,并具有远传通讯和联网功能,系统可通过GPRS/GMS进行远程控制;

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方案

1、引言 节能是我国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我国政府对节能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节能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节能对于供热行业来说潜力是相当大的。供热行业是能耗大户,能耗支出占据其大部分成本。由于以往的住宅供暖按面积收取热费,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且不便于用户进行局部调节,造成供热用热浪费很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供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供暖系统实现用热量的分户计量和独立控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年来节能问题在供暖系统设计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有必要在新建住宅中采用更合适的供暖系统形式来满足热费按户计量的需要。在节能问题上,尤其要特别重视能源利用过程前的处理,即在规划设计整个供暖系统时,应该考虑该系统的节能前景及经济效益。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明确指出,“对集中供暖的民用建筑安装热表及有关调节设备并按户计量收费的工作,1998年通过试点取得成效,开始推广,2000年在重点城市新建小区中推行,2010年全面推广”。因此,在进行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考虑热用户分户及分室控制温度的需要。据初步测算,采取供暖分户计量,可以实现采暖节能20%以上。本文就几种适宜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做一浅析。 2、旧式采暖系统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设计基本上都采用单管垂直系统的方案进行设计。(如图1)这种设计方案有许多优点:1系统简单;2施工方便;3造价低等,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不便于用户进行局部调节,因而造成能源的浪费。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及节能和物业管理的要求,这一缺陷越来越明显,使得此种供暖系统不得不被逐步替代。

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

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 换热站是连接热源和热用户的重要环节,在整个供热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热水管网又分为,一次网和二次网,一次网是指连接于城市热源管网和换热站之间的 管网,二次网是指连接于换热站与热用户之间的管网,换热站主要是指连接于一次网 和二次网,并装有与用户连接的相关设备、仪表和控制设备的机房。 根据规模和设置地点不同,换热站又可分为首站、区域换热站、集中换热站和用 户换热站。而且绝大多数换热站为了考虑供暖面积的扩容,设备的数量和容量都设计 的留有一定余量,并且如果这些换热站的循环泵和补水泵采用人工开、关阀门控制流量,由于管路的阻力增大,必将造成电能浪费。 因此换热站的控制系统节能设计与应用是换热站建设和改造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换热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换热站以及热水管网是连接热源与热用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整个供热系 统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热水管网有可以分为一次网与二次网,前者主要是指连接于城市管网与换热站之 间的管网;后者则指的是连接于换热站与热用户间的管网。 所谓换热站指的是连接于一次网与二次网且装有与用户连接的相关设备、仪表以 及控制设备的机房。 二、节能控制系统产品功能特征分析 对于节能控制系统产品而言,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特征: 1、节能控制系统的主要用途:换热站节能系统具有较多优点,包括:高效节能、 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等,且其用途十分广泛,如同热力公司热网控制、工厂、机 关以及住宅小区等商业用建筑的供热采暖、生活用热水、空调等;各种需要换 热场所;各类换热站的新建、改建以及扩建工程的配套设施等。 2、节能控制系统的主要特征:换热站设计理念十分先进,不仅会节省基建投资成 本,而且还会使得安装维护便捷。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使得自动化以及智 能化程度提高,便于操作。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显示,也可以实现远程通信 操作,且经过计算机网路进行全程的监控,与此同时,自动化控制以及人工操 作可进行互相切换。该智能控制装置具有自动控制、气候补偿以及节能舒适等 方面的特征,是当前智能建筑采暖供热的一个理想选择。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5021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Energy-saving technical measures for heating system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1.安装热工仪表,掌握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供热系统安装所需的热工仪表是掌握系统运行工况、准确了解和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方法与措施以达到节能挖潜目的重要手段。目前热工仪表安装不全、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必须要按照规定补齐所有热工仪表,并保证仪表的完好和准确。 2.加强锅炉房的运行管理,是投资少、效果显著的节能措施 1.司炉人员及水处理人员必须经国家劳动部门或技术监督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 2.建立正确、完善、切实可行的运行操作规程; 3.锅炉房水处理(包括软化水或脱盐、除氧)设备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而易见国家规程规定的水质标准,严禁锅

炉直接补自来水或河水; 4.严格执行定期维修,停炉保养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3.采用分层燃烧技术,改善锅炉燃烧状况 目前城市集中供热锅炉房多采用链条炉排,燃煤多为煤炭公司供应的混煤,着火条件差,炉膛温度低,燃烧不完全,炉渣含碳量高,锅炉热效率普遍偏低。采用分层燃烧技术对减少炉渣含碳量、提高锅炉热效率,有明显的效果。 沈阳惠天公司一台10.5MW的热水炉,采用分层燃烧后,热效率由70.2%提高到75.1%,炉渣含碳量由13%下降为10%。唐山热力公司采用该技术,使锅炉热效率提高10~15%,炉渣含碳量降低至10%以下,而且锅炉燃烧系统的设备故障大大减少,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对于粉末含量高的燃煤,可以采用分层燃烧及型煤技术。该技术是将原煤在入料口先通过分层装置进行筛分,使大颗粒煤直接落至炉排上,小颗粒及粉末送入炉前型煤装置压制成核桃大小形状的煤块,然后送入炉排,以提高煤层的透气性,从而强化燃烧,提高锅炉热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中原

太阳能供热系统

一. 太阳能供热系统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 1.1 概述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目前,各国政府都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太阳能热水器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的、节能减排产品,是太 阳能行业发展的机遇。太阳能产业规模巨大,市场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近几年政府大力支持太阳能行业的发展,2009年出台了针对太阳能的家电下乡政策,对太阳能家电下乡产品进行补贴,惠及亿万百姓,符合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太阳能行业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具体到每个企业,由于每个企业的技术、产品和水平等等不一,所以,能否到达行业光明的彼岸取决于企业的综合实力。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产业发展不规范,企业自律性较弱。但是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必将会回归理性,企业需更加注重对产品品质的提升。希望行业内各大品牌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企业优势,共同推进产业发展,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和谐有序的行业发展环境。 1.2 太阳能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热 能,并将热量传递给工作介质从而获得热水的供热系统。太阳能热 水系统由太阳集热器、贮热水箱、循环泵、辅助热源、控制系统和 相关附件组成。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系统设计应遵循节水节能、经

济应用、安全简便的原则。从节水节能考虑,必须设置保温措施;从使用功能考虑,目前最应解决的是冷热是系统压力平衡的问题,优先选用承压式系统;从建筑美观考虑,优先选用分离式系统;从水质卫生考虑,优先选用间接式系统由于系统集热器和部分管道置 于室外,而赤峰市冬季环境温度较低,集热器、管道有可能结冰冻胀造成设备损害,影响整个热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太阳能系统的防冻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排空法防冻方式。 在结冰季节到来之前,将集热器排空,系统不运行。或者在集热器下集管进口处设置自动控制线路的温度触点,0℃以前即将集热器排水阀打开,排空集热器中的水。缺点是如果温控线路失灵,集热器即会冻裂。排空法是消极防冻方法,不仅浪费水源,而且降低了集热器的年集热效率,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除了受到工程造价低的限制,否则不宜采用。②保持集热系统中的水不断流动。这种方式要求集热系统不能有循环死角,否则该处管道等部件仍会冻裂。为维持水的流动,需启动水泵耗费常规能源,水在流动过程中会损失水箱中部分能量。这种方法浪费常规能源,而且系统热损失大,所以不宜使用。③排回法防冻方式。即水箱置于集热器的下方,根据储热水箱底部及集热器顶部的水温差控制水泵的运转或是停止。当集热系统当集热系统出口水温低于储热水箱水温是,循环泵关闭,集热系统停止工作,集热系统中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回储热水箱。 当使用排回系统时,集热系统集热器和管路的安装坡度有严格要求,以保证集热系统中的水能完全排回。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摘要】从当前国家建筑节能形势出发,简单阐述了北方供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分析比较了近年来国内外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实例,探讨了我国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若干技术问题。分析了节能改造各环节技术路线的基本要求,介绍了节能改造的评估与诊断方法,具体分析了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供暖地区节能改造技术路线技术方案 1. 安装热工仪表,掌握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供热系统安装所需的热工仪表是掌握系统运行工况、准确了解和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方法与措施以达到节能挖潜目的重要手段。目前热工仪表安装不全、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必须要按照规定补齐所有热工仪表,并保证仪表的完好和准确。 2. 加强锅炉房的运行管理,是投资少、效果显著的节能措施 1.司炉人员及水处理人员必须经国家劳动部门或技术监督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 2.建立正确、完善、切实可行的运行操作规程; 3.锅炉房水处理(包括软化水或脱盐、除氧)设备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而易见国家规程规定的水质标准,严禁锅炉直接补自来水或河水; 4.严格执行定期维修,停炉保养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3. 采用分层燃烧技术,改善锅炉燃烧状况 目前城市集中供热锅炉房多采用链条炉排,燃煤多为煤炭公司供应的混煤,着火条件差,炉膛温度低,燃烧不完全,炉渣含碳量高,锅炉热效率普遍偏低。采用分层燃烧技术对减少炉渣含碳量、提高锅炉热效率,有明显的效果。 鞍山锅炉厂生产的一台10.5MW的热水炉,采用分层燃烧后,热效率由70.2%提高到75.1%,炉渣含碳量由13%下降为10%。唐山热力公司采用该技术,使锅炉热效率提高10~15%,炉渣含碳量降低至10%以下,而且锅炉燃烧系统的设备故障大大减少,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对于粉末含量高的燃煤,可以采用分层燃烧及型煤技术。该技术是将原煤在入料口先通过分层装置进行筛分,使大颗粒煤直接落至炉排上,小颗粒及粉末送入炉前型煤装置压制成核桃大小形状的煤块,然后送入炉排,以提高煤层的透气性,从而强化燃烧,提高锅炉热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中原油田锅炉燃用鹤壁煤,粉末含量高,Φ<3mm的煤粒约占60~70%,采用此技术后,炉渣含碳量降低到15%以下,锅炉效率提高了8%,烟尘排放达到环保标准,年节煤8~10%。没有空气予热器的锅炉,因为向炉排上送的是冷风,容易造成大块煤不易烧透,使炉渣含碳量反而略有增加,不宜采用。

微气泡的消除

气泡的种类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不外乎是物理气泡与化学气泡,即由于物料中的游离水份与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而能在产品中残存的气泡来源,一是未澄清完全所留存在玻璃液中的一次气泡,二是因"重沸"而产生的二次气泡. 工艺控制的理论依据 ①消除一次气泡的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对于同一料方的配料来说,玻璃液的澄清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能产生澄清气体的原料成份能否集中分解并释放出澄清气体;熔体中的溶解气体能否快速析出;澄清流起点处含气泡的深层液流能否顺利上行排泡;以及澄清温度,时间,外界压力等.与此同时,已形成的极微小的来不及上浮逸出的气泡能否重新溶于玻璃液而消失. 浮法玻璃生产通常使用的澄清剂为芒硝,芒硝在物料熔化过程中有如下的一些性质:芒硝的热还原反应: ①Na2SO4+2C→Na2S+2CO2↑(400℃开始,500℃反应激烈) ②Na2S+Na2SO4+2SiO2→2Na2SiO3+SO2↑+S↑(865℃) ③2Na2SO4→2Na2O+2SO2↑+O2↑(1200℃~~1300℃) ④2Na2SO4+2SiO2+C→2Na2SiO3+CO2↑+2SO2↑(720℃~~1000℃) 首先,在正常状态下,温度越高,反应越剧烈,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体愈多.其次,芒硝在高温时分解放出SO2、CO2,芒硝成份中的SO3溶于玻璃液,而其还原产物SO2则几乎完全不溶于玻璃液,同时在熔化温度范围内SO2的溶解度随氧化气氛的增强而增大.基于上述芒硝的性质,如果我们在生产操作中能使大部分芒硝的热还原反应集中于某一区域,反应产物气体SO2、CO2就会集中地大量析出,这样,在气泡中气体分压及熔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不仅能使熔体中的多种气体加速扩散到富集SO2的泡中,使气泡迅速长大,使气泡在增大了的浮力作用下,加快上行并拉动下层熔体快速上行,使深层气泡亦上升至玻璃液表面.操作者若同时控制上述区域的温度及环境压力,使上浮至液面表层的气泡快速逃逸,气泡的上浮澄清过程将圆满完成. ②二次气泡产生的机理 对于二次气泡产生的机理及生产实例已有大量的文献与资料报道,本文强调一点,即避免已溶入玻璃液的气体成份重新析出或反应生成气体而析出,在正常的生产情况下,外界因素造成玻璃液被重新加热或气氛条件突变而放出气体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只有熔化部的澄清回流(或者说环流)及冷却部的生产回流才能造成玻璃液的重新被加热或故障因素造成气氛突变,使熔体内物质重新发生反应而放出气体. 实际生产中的控制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做了如下调整:对于熔化工艺前段的控制,打破了以往的传统,避免芒硝在熔化初期过早大量分解,使后期芒硝澄清作用不足产生气泡.温度制度及风油比的调整见表 从表不难看出:主要化料区的火焰气氛由调整前的还原性改为氧化性,而调整前热点处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样本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办法 【摘要】从当前国家建筑节能形势出发,简朴阐述了北方供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必要性。分析比较了近年来国内外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实例,探讨了国内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若干技术问题。分析了节能改造各环节技术路线基本规定,简介了节能改造评估与诊断办法,详细分析了节能改造技术方案。 【核心词】供暖地区节能改造技术路线技术方案 1. 安装热工仪表,掌握系统实际运营状况 供热系统安装所需热工仪表是掌握系统运营工况、精确理解和分析系统存在问题、采用对的办法与办法以达到节能挖潜目重要手段。当前热工仪表安装不全、不准状况比较普遍,因而,必要要按照规定补齐所有热工仪表,并保证仪表完好和精确。 2. 加强锅炉房运营管理,是投资少、效果明显节能办法 1.司炉人员及水解决人员必要经国家劳动部门或技术监督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 2.建立对的、完善、切实可行运营操作规程; 3.锅炉房水解决(涉及软化水或脱盐、除氧)设备解决后水质,必要达到而易见国家规程规定水质原则,禁止锅炉直接补自来水或河水; 4.严格执行定期维修,停炉保养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3. 采用分层燃烧技术,改进锅炉燃烧状况 当前都市集中供热锅炉房多采用链条炉排,燃煤多为煤炭公司供应混煤,着火条件差,炉膛温度低,燃烧不完全,炉渣含碳量高,锅炉热效率普遍偏低。采用分层燃烧技术对减少炉渣含碳量、提高锅炉热效率,有明显效果。 鞍山锅炉厂生产一台10.5MW热水炉,采用分层燃烧后,热效率由70.2%提高到75.1%,炉渣含碳量由13%下降为10%。唐山热力公司采用该技术,使锅炉热效率提高10~15%,炉渣含碳量减少至10%如下,并且锅炉燃烧系统设备故障大大减少,提高了锅炉运营可靠性和安全性。 对于粉末含量高燃煤,可以采用分层燃烧及型煤技术。该技术是将原煤在入料口先通过度层装置进行筛分,使大颗粒煤直接落至炉排上,小颗粒及粉末送入炉前型煤装置压制成核桃大小形

智能供热管网节能调控系统的简介及应用

一、我国供热采暖系统的现状及供暖系统能耗高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供热采暖系统的现状: 1、系统相对锅炉技术落后:供热系统热效率低。我国住宅建筑采暖能耗为相近气候条件的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主要浪费在管网上。目前的采暖用能已占全国商品能源总耗的9.6%,采暖的高能耗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2、采暖系统的落后,造成的结果是:①低效率。我国采暖系统普遍在低负荷、低效率下运行,实际供暖面积平均只有设备能力的40~60%,管网输送效率低。②缺乏控制手段。我国供暖系统只有简单的调节手段,水平失调、垂直失调现象严重;少数系统有一些量化运行管理设备,供热管理人员普遍是看天凭感觉调控供水温度,供热不足或过度时,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调节。为了避免“欠供”索性提高出水温度,此时便出现“超供”现象。 (二)我国采暖系统与国外相比的差距: 主要可以归纳为设计落后、设备落后和调节功能落后及管理落后四个方面。其中调节功能落后和管理落后尤为突出,是造成浪费的主要因素。 :国内供热调控大致分为如下, 1.质调。在一次管网加装流量调节阀门,调节二次管网的水温,也叫一次网调平。用 锅炉的出水温度控制输配系统,再由输配系统控制外网。 弊端:①损失锅炉的运行效率。②一次管网调平费时费力。一次管网的调控没有根据,主要看回水温度,调节滞后造成浪费。③外管网末端缺少调控手段。 1.量调。在二次管网循环泵加装变频设备,调节系统流量。 弊端:①外管网末端没有控制。②加大管网的失调,温差过大。③为了缓解末端失调问题,必须加大供热量,造成能耗增加。 西安派克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为供暖节能领域提供“节能减负系统化解决方案”,高新技术应用服务商。同时从事供暖项目能源管理、供暖系统节能诊断、企业托管运营服务。 自主研发的“TPK-8000智能控制系统”,超精细自动化控制模式和电脑远程调控,全面提升供暖系统运行效率,减少能耗浪费的同时高效提高供暖系统运行效率和人工效率。真正实现“智能化、现代化供暖节能技术全链条管理”,广泛应用于燃煤、燃油、燃气,燃电的供热系统,包括一次直供式、二次网供热的系统。 我公司的这套全智能供热管网节能调控系统,通过调控二次管网,能实现外管网供热量智能化控制,从而达到在不同的室外温度条件下,外管网能够在任何时间段自动输出任意设定好的供热量,使热用户的室温保持基本恒定的舒适温度。 当前先进供热采暖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动态可调节的外网供水温度。针对我国现阶段供暖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公司研发出的“TPK-8000智能控制器”通过设定合理的供暖曲线,达到一个基本供暖散热的标准。这个散热标准即根据室外天气的变化,使二次管网供回水混水比例随室外天气变化动态调控,最终使用户室内温度达到相对恒定。 二、智能调控设备的运行模式 1、天气控制模式。依照室外天气温度变化动态调节管网输出热值,使用户室内温度基本恒定。 2、热用户活动规律控制模式。在天气控制模式基础上,还可增加用户活动规律设定控制。例如,白天日照强烈,大部分用户外出工作,室内无人,或夜间用户睡觉时门窗关闭,盖被

供热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供热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供热、供燃气空调与通风工程刘艳涛305 一、供热系统的组成 供暖系统由热源、热媒输送管道和散热设备组成。 热源:制取具有压力、温度等参数的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热媒输送管道:把热量从热源输送到热用户的管道系统。 散热设备:把热量传送给室内空气的设备。 二、供热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供暖系统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热媒的不同可以分为:热水供暖系统、蒸汽供暖系统、热风采暖系统;按照热源的不同又分为热电厂供暖、区域锅炉房供暖、集中供暖三大类等。 热水供暖系统 水为热媒的供暖系统的优点:其室温比较稳定,卫生条件好;可集中调节水温,便于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情况调节散热量;系统使用的寿命长,一般可使用25年。 热水为热媒的供暖系统的缺点:采用低温热水作为热媒时,管材与散热器的耗散较多,初期投资较大;当建筑物较高时,系统的静水压力大,散热器容易产生超压现象;水的热惰性大,房间升温、降温速度较慢;热水排放不彻底时,容易发生冻裂事故。 热水供暖系统按其作用压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和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两种,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是用管道将锅炉、水泵和用户的散热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供暖系统。 在供暖系统中,各个散热器与管道的连接方式称为散热系统的形式。热水供暖系统中散热系统的形式可分为垂直式和水平式两大类。 (1)垂直式 指将垂直位置相同的各个散热器用立管进行连接的方式。它按散热器与立管的连接方式又可分为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两种;按供、回水干管的布置位置和供水方向的不同也可分为上供下回、下供下回和下供上回等几种方式。 (2)水平式 指将同一水平位置(同一楼层)的各个散热器用一根水平管道进行连接的方式。它可分为顺序式和跨越式两种方式。顺序式的优点是结构较简单,造价低,但各散热器不能单独调节;跨越式中各散热器可独立调节,但造价较高,且传热系数较低。 水平式系统与垂直式系统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①构造简单,经济性好。 ②管路简单,无穿过各楼层的立管,施工方便。 ③水平管可以敷设在顶棚或地沟内,便于隐蔽。 ④便于进行分层管理和调节。 但水平式系统的排气方式要比垂直式系统复杂些,它需要在散热器上设置冷风阀分散排气,或在同层散热器上串接一根空气管集中排气。

集中供热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

1、集中供热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热源、热力网(热网)、和热用户 2、供暖系统热负荷:是指在某一室外温度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 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它随着建筑物得失热量的变化而变化。 3、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指在设计室外温度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 n,供暖系 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4、热负荷计算包括的内容:(1)、供暖房间失热量: a、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b、加热经门、 窗缝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称冷风渗透耗热量。c、加热由门、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额耗热量,称冷风侵入耗热量。d、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等的耗热量。e、通风系统将空气从室内排到室外所带走的热量,称通风耗热量。f、水分蒸发耗热量。 (2)供暖房间得热量:a、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b、热管道及其他热表面的散热量。c、热物料的散热量。 (3)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 5、散热器的计算:散热器散热面积按下式计算 F-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2) Q-散热器的散热量(W) 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2℃)】 Tpj-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tn-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 散热器连接方式修正系数 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6、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特点:1、热舒适度高2、节约能源3、不占据室内地面有效空 间4、房间热稳定性好5、便于实现分户热计量6、有利于隔声和降低楼板撞击声 7、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基本原理

8、 重力循环系统作用压力的计算 9、 单管系统各层水温计算 10、 膨胀水箱的作用是用来贮存热水供暖系统加热后的膨胀水量。水箱上连有膨胀管、 溢流管、信号管、排水管及循环管路等管路。膨胀管与供暖系统的连接点,在机械循环系统中,一般接至循环水泵吸入口处。 11、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绘制方法1、确定热水网路水压图的基准面及坐标轴。 2、选定静水压曲线的位置 3、选定回水管的动水压曲线的位置 4、选定供水管动水压曲线的位置 12、供暖热用户与热水外网的连接方式: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直接连接: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 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这种系统不需要其他能源,而是靠外网与用户 系统连接处供、回水压差工作的。 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 13、热水网路压力状况的基本技术要求:不超压、不汽化、不倒空、保证热用户有足够的资用压力、热水网路回水管内任何一点的压力,都应比大气压力至少高出50kp ,以免吸入空气。 14、选择循环水泵时,应注意: 1、循环水泵的流量-扬程特性曲线,在水泵工作点附近应比较平缓,以便当网路水力工况发生变化时,循环水泵的扬程变化较小。 2、循环水泵的承压、耐温能力应与热网的设计参数相适应。 3、循环水泵的工作点应在水泵高效工作范围 4、循环水泵的台数选择,与热水供热系统所采用的供热调节方式有关。不得少于两台 5、当多台水泵并联运行时,应绘制水泵和热网水力特性曲线,确定其工作点,进行水泵选择。 15、热水网路补水装置的选择:1.流量 主要取决于整个系统的渗漏水量。闭式热水管网补水装置的补水量,不应小于供热系统循环流量的2%;事故补水量不应小于供热系统循环流量的4%;对开式热水供热系统,开式热水网路补水装置的补水量,不应小于生活热水最大设计流量和供热系统泄漏量之和。 2,压力 补水压力不应小于补水点管道压力再加30~50Pa 。当补水泵同时用于维持管网静态压力时,其压力应满足静态压力的要求 H ——热水网路补给水泵的扬程,Pa ; H b ——热水网路补水点的压力值,Pa ; H xs ——补给水泵吸水管路的压力损失,Pa ; H ys ——补给水泵压出管路的压力损失,Pa ; h ——补给水箱最低水位高出补水点的高度,m 。 3,补给水泵台数 闭式热水供热系统的补给水泵台数,不应少于两台,可不设备用泵,正常时一台工h H H H H ys xs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