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地质地貌概况

通化市地质地貌概况
通化市地质地貌概况

通化市地质地貌概况

第一章地质

第一节地层

通化市境内的地层出露较全,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与新生界。地层构造较复杂,岩浆活动频繁。一、太古界——鞍山群主要分布于金厂镇与环通乡一带,呈北北东向、北东向条带延伸,为一套中深区域变质与强烈混合岩化的火山——沉积变质岩系。产“鞍山式”铁矿层。自下而上划分为: 四道拉子河组:出露于环通乡明兴屯、荒沟门一带。上部为石榴二云石英岩,含磁铁十字石榴二云片岩。下部为十字蓝晶石黑云变粒岩夹透镜状磁铁石英岩。厚度为782 米。杨家店组:出露于金厂镇夹皮沟西沟、小米营沟、驮道沟顶一带与市区西北大顶山脚下, 为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变粒岩、浅粒岩夹“鞍山式”铁矿层。厚度5401 米。二、下元古界——老岭群老岭群自下而上划分为: 达台山组:出露于金厂镇刀鞘背、市区西昌电医院附近,为黑云变粒岩、黑云石英片岩、炭质板岩,成层明显,韵律清晰,原岩具陆源碎屑建造特征。厚度96、2 米。珍珠门组:分布于夹皮沟至江南村一带,为一套较稳定延伸的富镁大理岩建造。主要为含炭质白质大理岩,白云质角砾状大理岩及夹皮沟一带的蛇纹石化大理岩。反映了老岭群沉积时的最大海侵期。厚度520 米。花山组:分布在金厂岭至板石沟一带。上部以变粒岩为主,夹二云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下部以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为主,夹变粒岩、大理岩、石英岩,含特征变质矿物十字石,硅线石原岩建造,属陆源碎屑、碳酸盐沉积,具类复理式建造待点。厚度 1454 米。

三、元古界 (一)青白口系:境内出露属于青白口系晚期钓鱼台组与南芬组。钓鱼台组:分布在江东乡银厂村与大石拥沟——二道江——铁厂镇一线。主要为石英砂岩、紫色石英砂岩、铁质角砾岩夹赤铁矿层。发育有大型斜层理、交错层理。属海岸波浪带沉积与三角洲沉积。厚度692 米。南芬组:分布在江东乡自安村以北——二道江长胜——水洞沟一线。属于浅海静水暖流带沉积,在干热的气候条件下发育为页岩夹泥灰岩、底部就是海绿石石英岩、紫色页岩央蛋青色

泥灰岩,有零星铜矿化,其中硅质较高的板状泥灰岩就是“松花砚”的石材。含富微古植物与古片藻类化石。厚度165 米。 (二)震旦系:境内展旦系发育稳定、清楚,自下而上分为桥头组、万隆组、八道江组、沟子组。桥头组:分布在市内玉皇山脚下至山啸屯,水洞后沟至二道江铁路桥头附近。含海绿石石英砂岩、铁锈斑点石英砂岩、海绿石黑色页岩等。黑色页岩产丰富微体古植物化石,属滨海波浪带沉积。厚度98 米。万隆组:见于鸭园镇四道江至大梨树沟、横道村一带,玉皇山北侧、银厂沟亦有零星出露。下部为深灰色蠕虫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中部为钙质页岩、粉砂岩等。属碳酸盐台地边缘相沉积。厚度233-519 米。八道江组:出露在柳条沟——官道岭附近,东热山——八道江北一线,铁厂——横道村一带。下部为中厚层碎屑灰岩,含健石条带灰岩,中部为厚层状灰岩;上部为迭层石灰岩。沉积环境属碳酸盐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厚度219-470 米, 青沟组:主要分布于水洞——浑江上甸子一带。下部为沥青质灰岩,蠕虫状灰岩;中部为黑色页岩与白云质灰岩互层;上部黑色页岩夹薄层含菱铁矿白云质灰岩。富含微古植物化石、迭层石。属局限海硫酸盐台地,海湾泻湖沉积。厚度小于65 米。

四、古生界 (一)寒武系:分布于东热——水洞——鸭园——五道江一带。总厚度500-900 米。代表一套陆源滨滩相,含磷碎屑、红色细碎屑建造以及泥质碳酸盐建造序列,自下而上分三个统。 (1)下统黑沟组。主要分布于水洞与葫芦套沟附近。下部为含磷碎屑岩段,有胶磷砾岩,含磷砂岩,富含软舌螺,圆贝化石。上部为紫色条带状灰岩,含裸枝迭层石。属台地边缘浅滩潮间带沉积。厚度小于52、4 米。碱厂组。仅见于五道江北头道冰湖附近。底部为含燧石角砾钙质砂岩,中部为沥青质灰岩,上部为白云质灰岩,含葛湾藻。属局限海台地潮间带——泻湖环境。厚度2、68-59 米。馒头组。主要集中于浑江盆地东热附近,为白云质水云母泥岩、粉砂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央石膏或硬石青矿属及次生灰岩青溶角砾岩。含奋地层厚度 70-169 米,为局限台地燕发相潮坪——泻湖沉积。毛庄组。仅见于水洞车站南干沟子与大烂泥塘沟一带。主要为猪肝色云母质粉砂岩夹钙质细砂岩、含黄铜矿化,多见交错层理、槽型层理。厚度42、 8-153 米。属潮间坪潮沟式沉积。产山东盾壳虫化石。 (2)中统徐庄组。见于小烂泥塘子附近为灰紫色与黄绿色钙质粉砂岩,顶部为中厚层迭石,含海绿石鲡状砂岩互层,产毕雷氏虫化石。厚度小于137 米。张夏组。见于向阳村西,为灰白色中

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含海绿石鲕状岩。产德氏虫化石,属潮下带碳酸盐台地边缘鲕粒浅滩相沉积。厚度小于146 米。 (3)上统崮山组。见于四道江坝壕北,为紫色薄层粉砂岩夹薄层灰岩、竹叶状灰岩组成,产蝴蝶虫化石。厚度74、5-108、 4 米。长山组。仅见于向阳村北小黄泥岭,为粉砂质页岩、薄层灰岩互层,夹竹叶状灰岩。产长山虫化石。厚度35、 8 米。凤山组。主要分布于菰园白砬子一带,由灰色、浅色薄层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与黄绿色岩组成。厚度143 米,属寒武系下统潮间——潮下交替式沉积。 (二)奥陶系:浑江北岸西起大罗圈河口,东至浑江市,呈北东向连续带状分布,由于构造破坏,零星出露于五道江镇、头道沟门、大梨树沟及野鸡背等地。属较稳定的硫酸盐建造类型。冶里组。为中薄层灰岩夹少量瘤状灰岩与竹叶状灰岩与风山组整合接触。产笔石化石, 腕足类化石。厚度154 米。亮甲山组。分布在掀园北二道冰湖沟一带,为深灰色中薄层灰岩、豹皮灰岩及少量竹叶状灰岩、燧石结核灰岩。厚度201 米。马家沟组。与亮甲山组整合为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灰岩。产腕足类化石,厚度531 米。 (三)石炭系:零散分布于铁厂镇——五道江——道清沟一带。中统本溪组。为灰黑色砂岩、页岩、铝土质岩与薄煤层。厚度165 米,产筵类、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与苔薛类植物化石。属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上统太原组。仅见于铁厂镇西煤沪厂、大牛沟一带,为灰黑色砂岩、页岩,含煤3-4 层厚度123 米。产羊齿类植物化石。属于沼泽相沉积。 (四)二迭系:境内分布面积比石炭系为小。下统山西组。分布于五道江镇东南,为灰色砂岩、页岩,含煤2-3 层。底部为灰色、灰白色粗砂岩,含砾砂岩。厚度56、 6 米。产植物化石。上统石盒子组。仅见于铁厂镇西——四道江南;铁厂镇南四道沟——二道沟一线。就是一套碎屑岩为主的陆相沉积。由黄绿色砂岩、紫色砂页岩、铝土质页岩组成,偶夹煤线与薄劣质煤。植物化石丰富,厚度46 米。五、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侯家屯组。分布于市西北长流村、广播电视局西山附近,为陆相火山沉积。产鱼类、昆虫类与植物化石。厚度砾岩段为595 米,粉砾岩段为91 米。上统长流村组。为陆相火山碎屑岩建造,厚度249 米。六、新生界——第四纪分布较广,沿浑江两岸及大罗圈河、哈泥河、保安河等两岸谷地均有出露,属冰期与间冰期沉积。在二道江乡冯家沟见有冰碛暗红色石泥砾石,,厚约 2 米,出露在四级阶地上, 高出露地浑江水面150 米。布老克组。见于挑源村一带。全新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常见地貌类型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重点)2.掌握并能区分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重难点) 一、喀斯特地貌 1.形成: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 2.我国的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类型 (1)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林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内有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等。 1.成因: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 2.主要类型

(1)风沙侵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沙堆积地貌: 沙丘——新月形沙丘较为常见??? 生长植物——固定沙丘 无植物生长——流动沙丘 3.主要分布 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1.含义: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主要类型 (1)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 (1)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 ( ) (2)长江三峡主要为U 形谷。 ( ) (3)风沙地貌都是风力侵蚀而成的。 ( ) (4)海浪的侵蚀对海岸具有破坏作用。 ( ) (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 ) A .河流阶地、大峡谷 B .喀斯特地貌、陡崖 C .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 .角峰、“U ”形冰川谷 提示:(1)×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2)× 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而成的V 形谷。 (3)× 干旱地区的沙丘是风力堆积而成的。 (4)√ 海浪能量巨大,对海岸具有侵蚀破坏作用。 (5)C [大峡谷、喀斯特地貌多为流水侵蚀地貌;角峰为冰川侵蚀地貌;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是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

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版本二尔雅满分答案

绪论 1 地质学、地貌学与美学、艺术学交叉渗透的产物就是山水地质学,它是自然审美与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理论基础。(√) 2 标志着山水地质学在中华大地诞生的是《康育义地质山水艺术选集》。(×) 地球的年龄与地质年代划分 1 地盾是指(D)。 A、陆地18亿年以后一直在陆地上,从来没有淹过海水,形成的一个古陆核。 B、陆地10亿年以后一直在陆地上,从来没有淹过海水,形成的一个古陆核。 C、陆地20亿年以后一直在陆地上,从来没有淹过海水,形成的一个古陆核。 D、陆地25亿年以后一直在陆地上,从来没有淹过海水,形成的一个古陆核。 2 关于地球各大陆最古老岩石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下列描述正确的

是(ABC)。 A、中国华北地台冀东36亿年 B、非洲林波波带38.5亿年 C、欧洲科拉地盾35.5亿年 D、南极洲英德比地36亿年 3 中生代分为三个系,包括(ABD)。 A、白垩纪 B、侏罗纪 C、寒武纪 D、三叠纪 4 地球的年龄比月球的年龄大,接近7亿年。(×) 5 西伯利亚阿尔丹地盾是亚洲年龄最古老的地盾。(√) 组成地壳的三大类岩石 1 组成地壳的三大类岩石包括(ABC)。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页岩 2 侵入岩和火山岩是岩浆岩的两个种类。(√) 3 冷暖变化在地质时代里面是经常发生的(√)。 4 大理岩属于一种沉积岩。(×) 地质构造在自然山水中的表现 1 下列关于断裂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岩石受力发生破裂,称之为断裂 B、岩石受力只破裂但未发生位移,称之为节理 C、岩石受力破裂发生位移叫做断层 D、云南路南石林是典型的断层 2 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它指的是岩石受力的作用以后形成的波浪状的起伏。(√) 3 雅鲁藏布大峡谷属于断层沟。(√)

地形地质作用与地貌专题

专题 地质作用与地貌 【知识结构】 知识点一:岩石类型及地壳物质循环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1.岩石及其成因 岩石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按照岩石成因可以分为: 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而成,在地表以下凝结(花岗岩)形成侵入岩;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又叫火成岩(玄武岩); 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由化学沉积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变化岩,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例1:(2011·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变质岩 知识点二:地质作用与地貌 1.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 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 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 动、变质作用、地震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 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 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 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 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性质方向概念结果关系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 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 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 直运动为辅升降运动 (垂直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全球六大板块:亚欧、美洲、非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几乎全部是海洋)。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 为岛孤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 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板块相撞(消亡边 界)地区 运动结果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常见地貌类型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常见地貌类型 常见地貌类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019·北京高一检测)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读“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 奇峰林立,地表崎岖A. 冰川广布,河流众多B.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 ,土壤肥沃D.地势平坦) ( 2.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风力侵蚀 B.A.冰川侵蚀C.海浪侵蚀 D.流水侵蚀 【解析】1选A,2选D。第1题,喀斯特地貌在地表会形成石芽、石林、孤峰、溶沟等地貌,导致地表奇峰林立,崎岖不平,故选A。第2题,喀斯特地貌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因此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下图示意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汊道河势。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高达2 7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和畅洲的形成原因是 )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堆积作用 C.海水的堆积作用4 / 1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常见地貌类型 D.流水的搬运作用 4.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 ( ) A.左汊水速较快 B.右汊径流量较大 C.右汊水深较深 D.左汊有江豚栖息 【解析】3选B,4选D。第3题,和畅洲是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第4题,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右汊径流量小;从图中看出,左汊有江豚栖息区,不宜作航道。 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照片。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最可能位于 (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6.塑造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B.冰川侵蚀流水沉积A. D. C.风力沉积风力侵蚀【解析】5选C,6选D。第5题,图片显示的是干旱地区的风蚀城堡,故选柴达木盆地。第6题,风蚀城堡属于风力侵蚀。 (2019·天津高一检测)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合黎山一处地貌景观图,完成7、8题。 7.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 D. 岩层挤压火山喷发 C.8.这一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 ) A.植被茂盛 B.草原广阔 D.干燥少雨 C.湿润多雨 【解析】7选A, 8选D。第7题,图示景观为风蚀蘑菇,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第8题,风蚀蘑菇是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所以该地区干燥少雨。 (2019·清远高一检测)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该国旅游4 / 2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常见地貌类型 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下面是马耳他简图及其著名景点“蓝窗”,据此完成9、10题。 9.“蓝窗”坍塌的原因是 ( ) A.火山活动 B.飓风吹袭 D.泥石流冲击C.海浪冲击 ( ) 10.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地质地貌专题练习

地质地貌知识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南方某一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 2.若在乙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是() A.火山爆发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D.地下冻土融化 3.图中岩石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是() A.砂岩B.砾岩C.石灰岩D.花岗岩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4—5题。 4.表示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是()A.a图B.b图 C.c图D.d图 5.C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沉积作用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 6.对图a地貌景观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地地貌景观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B.该地貌景观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C.湖南张家界有该地貌景观分布 D.我国云贵高原上有该地貌景观分布 图1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准噶尔盆地 8.图中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9.在甲地建设铁路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可能是 A.冻土和冰川 B.地质基础不稳固C·沼泽、软土 D.流沙和水土流失读图10中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0~11题。

10.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1.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读图,回答15—16题: 12.右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 13.甲处构造的形成及其上部缺失的地质过程是() ①水平挤压②水平拉伸③地壳上升 ④地壳下降⑤外力侵蚀⑥外力沉积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④⑤D.③④⑤ 右图为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 15、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 B、砂岩 C、大理岩 D、板岩 16、岩石①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有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7—19题。 17.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A.山脊向斜 B.山脊背斜 C.山谷向斜 D.山谷背斜 18.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如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19.下列物质中属于地壳中的矿物的是( ) A.从月球表面取回的标本 B.各种水泥制品 C.由赤铁矿和黄铁矿组成的混合物 D.金刚石、石英 20.下列事物是地质作用的结果的是( ) A.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B.荷兰的围海造田 C.石灰岩变成大理岩 D.大寨的梯田

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

各种地质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归纳 2013年8月15日星期四 某火山的喷发的原因:两大板块相互挤压,边界处的地壳比较破碎,使得熔融状态的岩浆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外力作用: 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空气,水,太阳能和生物的影响下所发生的疏松、崩解或化学成分改变。 物理风化:岩石在温度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膨胀与收缩不一致,发生崩解破碎。 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成份在水,二氧化碳,氧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新的物质。 生物风化: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岩石的破坏、动物分泌物对岩石的腐蚀。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风蚀: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沟谷,V形河谷,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性谷(冰蚀谷) 海浪侵蚀: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 3.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将风化及侵蚀的形成物转移离开原位置的作用。包括推移、跃移、悬移

流水搬运:主要取决于流速,流速大挟带的物质较粗,流速小挟带的物质较细。泥石流 风力搬运:搬运物质的大小与风速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 冰川搬运:搬运物质随冰川缓慢悬移或推移。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漂砾、飞来石 海浪搬运:波浪搬运较粗的沙砾,潮流和其他海流搬运粉沙和淤泥。 4.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产物,在外力搬运过程中,随着风速、流速降低,冰川融化以及地形变化等原因,被搬运物质逐渐发生沉淀堆积的作用。 流水沉积: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风力沉积:新月形沙丘、沙丘、沙垄、黄土沉积 冰川沉积:冰碛物 5.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经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包括压固,脱水,胶结,和重结晶等形式,结果是形成新的岩石(沉积岩)。 形成的地貌 1.流水地貌: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在上中下游有不同表现。 原因结果 上游山地高原高差大流速急,侵蚀为主,河谷深切而狭窄 中游水流减缓,河谷宽阔河曲发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下游河床平缓,堆积作用强平坦广阔的三角洲 2.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由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分布在石灰岩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 (1)分类:地表喀斯特:石芽,溶蚀洼地,溶蚀盆地,落水洞,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地下湖) (2)发育过程: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地下河——溶蚀盆地、峰林——孤峰 (3)开发与保护:旅游价值高,但是溶洞易漏水,易坍塌,地表崎岖,交通不便,石灰岩不保水,肥力差,农业发展困难,经济落后。 3.海岸地貌:海岸地带受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素共同影响所形成的地貌。(1)分类: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海积地貌:沙滩,沙州,沙堤 (2)我国分布:海积地貌:杭州湾以北,平原海岸(沙岸、泥岸)其岸线平直,地势平坦,滩涂广阔,适合水产养殖和晒盐。 海蚀地貌:杭州湾以南、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沿海,山地丘陵海岸(岩岸)其岸线曲折,地势险峻,坡陡水深,适合建港,发展海运业、渔业、养殖业。 4.风成地貌: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柱、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沙丘 开发与治理:旅游,绿洲,植树种草。 5.黄土地貌:在黄土地区经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半干旱地带 (1)形成过程: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塬、粱、峁。 塬:范围较广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 粱:长条形的黄土高原 峁:孤立的黄土丘。 (2)开发利用 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多种矿物有利于作物生长。 弊: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被冲刷得黄土淤塞河道,导致洪灾。 开发治理:综合治理(植树造林、打坝淤地、梯田、水利枢纽、退耕还林还草)。

丹霞地质景观

xx 地质景观 定义及成因: 丹霞地貌是发育在中生带—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紫红色的沙砾岩—碎屑岩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形成于中生代至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的沙砾岩,经过一系列的地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等外力的作用形成。 形成条件、分类及分布情况: 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有: 1、红色沙砾岩。主要指发育于中生代至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的红色、紫红色的沙砾岩,夹有泥岩、碎屑岩等。这是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特征; 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区域断裂作用和间歇式的抬生,形成 网格状垂直节理,流水沿节理下切并不断扩大,形成陡避、巷谷、石柱等; 3、气候。热带、亚热带地区,雨水多,流水对岩层裂隙及节理的切割和溶蚀作用强,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 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绣锦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 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

高考地理真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考真题----------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2年高考题】 (2012上海卷)(七)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14.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 南、东北高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15. 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 山脊、山谷 B. 山脊、山脊 C. 山谷、山脊 D. 山谷、山谷 (2012上海卷)(四)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7.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8.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2012山东卷)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图2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2012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 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l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2012北京卷)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1,回答第1~3题。

05_地质作用与地貌规律

1.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岩石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3.地质构造类型,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1.结合重大地质灾害(如火山爆发、最新发生的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 2.根据景观图、剖面图和示意图判断出岩石类型和岩层新老关系。 3.依托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结合石油开采、工程建设等热点,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及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 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 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3.地壳物质循环图判读方法,如下图所示: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4.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 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5.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 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 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 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 向斜。 6.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版)寒假作业:4.1 常见地貌类型

4.1 常见地貌类型 1、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断裂下陷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2.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 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 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 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2、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石灰岩组成,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象鼻山主要岩石的地质作用() A.流水溶蚀 B.海水沉积 C.冰川侵蚀 D.风力沉积 2.与桂林山水地貌形成关系最密切的自然环境为() 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风力强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气候暖湿,石灰岩分布广泛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3、下列哪个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 A.三角洲 B.河漫滩平原 C.冲积平原 D.河谷 4、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5、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当洞内空气温度低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下图为某地溶洞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溶洞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海浪侵蚀 D.流水堆积 6、下图是我国某地沙山的分布及沙山剖面示意图,该地的主导风向为( ) A.西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7、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05地质作用与地貌规律

1.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岩石类型及其循环过程。 3.地质构造类型,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1.结合重大地质灾害(如火山爆发、最新发生的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 2.根据景观图、剖面图和示意图判断出岩石类型和岩层新老关系。 3.依托景观图、剖面图、区域图等,结合石油开采、工程建设等热点,考查地质作用、地貌成因及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水平 运动 垂直 运动 2.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3.地壳物质循环图判读方法,如下图所示: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4.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4地质作用与地貌(教师版)

第二章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貌 概念知悉 1.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按产生的 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是地壳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表面宽广,地平;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农业种植重视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功能。)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不大,但是边缘陡峭;山峦起伏,凹凸不平) 丘陵(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坡度较缓;主要由低矮的山地组成)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能源时代的地质学重视盆地研究。1901年里海盆地石油占当时全球原油产量的50%,后来波斯湾盆地石油称霸。中国大庆油田在松辽盆地。)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山地是众多山体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合而成。山脉是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

山岭的总称。山系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在成因上有联系、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脉的总称。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种。凡是我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上,应抢先占开阔向阳的高地,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作战就有利。凡是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域,称作"挂";在挂形的地域上,假如敌人没有防备,我们就能突击取胜。假如敌人有防备,出击又不能取胜,而且难以回师,这就不利了。凡是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在"支"形地域上,敌人虽然以利相诱,我们也不要出击,而应该率军假装退却,诱使敌人出击一半时再回师反击,这样就有利。在"隘"形地域上,我们应该抢先占领,并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敌人已先占据了隘口,并用重兵把守,我们就不要去进攻;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那么就可以进攻。在"险"形地域上,如果我军先敌占领,就必须控制开阔向阳的高地,以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我占领,就应该率军撤离,不要去攻打它。在"远"形地域上,敌我双方地势均同,就不宜去挑战,勉强求战,很是不利。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第一节内力作用与地貌 【基础知识整合】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S、P两类地震波的区别 代码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

高中地理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含答案)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 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 ℃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读“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1~3题。 1.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 A.500米以下B.1500~2000米 C.2500~3000米D.3500~4000米 2.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冻融堆积B.冻融侵蚀 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3.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 A.南坡沟谷 B.北坡沟谷 C.南坡高地 D.北坡高地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约5~10米,走向为东北—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 )

A.起伏和缓 B.陡峭高峻 C.低洼积水 D.平坦广阔 5.当地的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 ) A.岩层性质差异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浆向上喷发 D.岩层挤压隆起 冰帽是一种规模比大陆冰盖小,外形与其相似,而穹形更为突出的覆盖型冰川。下图为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附近丘陵地貌(a~d)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丘陵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风化作用 7.丘陵地貌a~d( ) A.厚度由大到小 B.组成颗粒物由大到小 C.坡度由小到大 D.形成年代由新到老 8.冰帽附近丘陵地貌的形成过程反映了( ) A.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 C.气候变湿D.气候变干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挪威,位于欧洲的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是北欧四国中海岸线最长、港口最多的一个国家。挪威的海岸线长度足足有2.1万公里,比海

2020届高三地理专题04 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详细答案)

2020届专题04地理 测试范围: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澳大利亚的神奇岩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奇观。它是滨海嶙峋兀立的巨大黄岗岩巨石,读图完成1—3题。 1.嶙峋兀立的花岗岩居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嶙峋兀立的花岗巨岩的成因是() A.变质作用 B.溶蚀作用 C.岩浆活动 D.风化作用 3.嶙峋兀立的花岗巨岩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岩浆侵入—地壳上升—海浪侵蚀 B.地壳上升—岩浆喷发—海浪侵蚀 C.板块运动—地壳上升—海浪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力侵蚀 读图,回答4—6题。 4.凤凰山、仙人冲、元宝山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背斜、向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断层、向斜、背斜 D.背斜、向斜、背斜 5.仙人冲处地貌形态形成的正确原因是() A.槽部受到张力,不易受侵蚀 B.槽部受到挤压,岩石比较坚硬 C.顶部受到张力作用,易受侵蚀 D.岩石比较坚硬,易发生上下移动 6.关于图中所在地区正确规划利用的是() A.在凤凰山上进行天然气的勘探 B.在龙潭肖处一定不能建设水库 C.仙人冲处一定是良好储煤炭处 D.在元宝山中进行水资源的勘探 排石位于辽宁大连瓦房店骆驼山海滨森林公园东部岬角处,有一排礁石伸向海中,故名排石,下图为该景区著名景点。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图示岩石类型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8.图示地貌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风化和风力侵蚀 B.风化和流水侵蚀 C.风化和海浪侵蚀 D.风化和冰川侵蚀 下图为某地“沿110°E南北向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质剖面的特点是() A.黄河至洛河之间为背斜 B.黄河至洛河之间是受到强大挤压力而成 C.北山为背斜山 D.渭河是在向斜处发育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剖面黄河至渭河段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B.花岗岩体中能发现岩石 C.北山和秦岭岩层的成因不一样 D.图示区域地貌特征主要是风力侵蚀形成 某一研究时刻的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面积称过水断面。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P表示() A.水流搬运 B.河床风化 C.水流沉积 D.河床沉积 10.流水作用与过水断面之间的关系是()

高一地理主要地貌类型

地貌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主要的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形态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及阅读;地貌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 2、地位与作用 本专题是在《板块运动》和《岩石与矿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进一步讲述地貌与人类经济建设活动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对于学生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为以后人文地理部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辨认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等主要典型地貌类型的图片,并说出正确的判定原因。 2、能说出河流上、中、下游明显的地貌差异,以及曲流、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3、能正确解释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并说出其典型的分布地区。 4、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能读出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正确辨认出山峰、盆地、鞍部、山谷、山脊、陡崖以及陡坡和缓坡,并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安排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

5、能举例说明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穆朗玛峰继续抬高和崇明岛面积不断增加原因的分析,明确地貌是在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阅读“长江上、中、下游地貌”图,发现各游段地貌的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3、阅读“喀斯特地貌类型示意图”,认识峰林、孤峰、溶蚀盆地、落水洞、地下河、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并归入地表喀斯特或地下喀斯特。 4、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黄土地貌的图片,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形态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究黄土地貌区人与环境的关系。 6、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分析地形图所表达的山峰、缓坡等地理信息,并规划农业和工程建设,体会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 7、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地貌形态对农业、工程建设、旅游、城市布局等经济建设活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各种地貌图片,感受自然之美,熏陶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对徐霞客的了解,体会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

中国自然地理之中国地形

优秀资源名师整理 中国自然地理之中国地形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米以下500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⒉使我国许多大河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水能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滚滚东流,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 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我国冬季多偏北

风,夏季多偏南风,东西向的山脉对寒冷的偏北风有削弱作用,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社会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注意] 优秀资源名师整理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多在我国西部。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米,为世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 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注意]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地质作用与地貌

河南中原鹤壁 1.读下列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甲为法国西海岸最大的沙丘,沙丘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乙图为非洲西海岸塞内加尔河入海口处的沙洲,近年来该沙洲不断向南伸展。 (1)据图描述甲图沙丘的形成过程,并比较沙丘东西两侧坡度的差异及原因。 (2)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乙图中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答案】 (1)海水落潮时,露出大面积沙滩,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遇到森林阻挡,堆积而成。沙丘的西侧为西风的迎风坡,坡度缓;东侧受森林的阻挡,为背风坡,坡度陡。 (2)河流自北向南注入海洋,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受自北向南的加那利寒流影响,沙洲不断向南延伸。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查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法国西海岸最大的沙丘,当海水落潮时,沿海的沙滩露出水面,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从而使沙丘向陆地伸展,遇到森林阻挡,堆积而成。该地位于欧洲西部,全年盛行西风,受西风的影响,沙丘的西侧坡度较缓和;东侧受森林的阻挡,为背风坡,坡度较陡。 (2)考查沙洲变化的原因。据地理位置分析,该地受自北而南洋流的影响,

使沙洲延伸方向与寒流的流向方向相同。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沙洲变化的主要原因,考查沙丘东西两侧的坡度差异及其影响 2.(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央视2016猴年春晚在“一带一路”的构想和“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的创作基调下,以北京为主会场,同时设置了西安、泉州、广州、呼伦贝尔四大分会场。 (1)在广州、呼伦贝尔两地中任选其一,描述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8分) (2)说出秦岭和渭河平原形成与发展的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6分) (3)简述呼伦贝尔地区开发风力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答案】 ( 1)广州:位于低纬度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2)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2分)河流径流量大(无结冰期,汛期长);(2分)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2分) 呼伦贝尔:纬度较高,地处内陆,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开阔);(2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降水少;(2分)河流径流量小(且有结冰期);(2分)自然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2分) (2)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3分)外力作用:秦岭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风力与流水侵蚀作用;(2分)渭河平原主要表现为流水沉积作用(1分) (3)离冬季风源地近,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盛,(2分)且地形平坦开阔,大风日数多,风力资源丰富。(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