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eCMS技术白皮书

JeeCMS技术白皮书
JeeCMS技术白皮书

JEECMS内容管理系统技术白皮书

目录

第1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公司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系统部分典型成功案例 (2)

第2章项目介绍 (2)

2.1. 关于JEECMS (2)

2.2. JEECMS系统特点 (4)

2.3. 主要用户 (4)

2.4. 技术架构 (6)

2.4.1. 跨操作系统平台 (7)

2.4.2. 跨数据库平台 (7)

2.4.3. 跨应用服务器 (7)

2.4.4. 兼容多种浏览器 (7)

第3章系统核心功能预览 (7)

3.1. 缓存管理 (7)

3.2. 文章栏目管理 (8)

3.3. 栏目模型管理 (8)

3.4. 文章内容管理 (9)

3.5. 内容属性管理 (11)

3.6. 文档维护 (11)

3.7. 模板管理 (12)

3.8. 模板方案管理 (13)

3.9. 资源管理 (14)

3.10. 辅助系统管理 (14)

3.11. 站点管理 (15)

3.12. 功能菜单管理 (16)

3.13. 角色管理 (16)

3.14. 用户管理 (17)

3.15. 管理员管理 (17)

3.16. 会员组管理 (18)

3.17. 会员管理 (18)

3.18. 附件管理 (19)

3.19. 网站配置 (19)

3.20. 系统设置 (20)

3.21. 辅助设置 (21)

第4章系统标签灵活性预览 (21)

4.1. 普通文章列表样式 (21)

4.2. 图文显示样式 (22)

4.3. 焦点图显示样式 (22)

4.4. 自定义显示标签 (23)

第5章系统可扩展性介绍 (24)

第6章系统报价及相关服务 (24)

1.1. 系统部分典型成功案例

?中央气象局培训网

?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委员会网

?广州亚运城市志愿者网

?河南信阳行政审批综合服务网

?贵州省仁怀市人民政府信息管理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门户网站群

?云南省信息安全网

?山东省科学院网

?中国电力市场交易信息网

?珠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红盾网

?珠海市消费者委员会

?济南仲裁委员会网

?南方医院网

?淘宝网—宠物频道

?首钢网

?上海E钢第一交易网

?江苏无锡大宗钢铁交易中心

?武钢网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网

?PHILIPS生活游戏网

?云南教育信息网(已部署5个县)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网

?江西电视台-健康365网

?悠游中国

第2章项目介绍

2.1. 关于JEECMS

JEECMS是JavaEE版网站管理系统(Java Enterprise Edition Content Manage

System)的简称,是一款自主研发的基于J2EE平台的内容管理系统Java凭借其强大、稳定、安全、高效等多方面的优势,一直是企业级应用的首选。在国外基于JavaEE技术的CMS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但授权费昂贵,一般需几十万一套;而国内在这方面一直比较薄弱,至今没有一款基于JavaEE技术的开源免费CMS产品。这次我们本着"大气开源,诚信图强"的原则将我们开发的这套JEECMS系统源码完全公布,希望能为国内JavaEE技术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JEECMS使用目前java主流技术架构:hibernate3+struts2+spring2+freemarker。AJAX使用jquery和json实现。视图层并没有使用传统的JSP技术,而是使用更为专业、灵活、高效freemarker。数据库使用MYSQL,并可支持orcale、DB2、SQLServer等主流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使用tomcat,并支持其他weblogic、websphere等应用服务器。

JEECMS并不是一个只追求技术之先进,而不考虑用户实际使用的象牙塔CMS。系统的设计宗旨就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提供最便利、合理的使用方式,懂html就能建站,从设计上满足搜索引擎优化,最小性能消耗满足小网站要求、可扩展群集满足大网站需要。

很多人觉得java、jsp难掌握,技术门槛高。jeecms具有强大的模板机制。所有前台页面均由模板生成,通过在线编辑模板轻松调整页面显示。模板内容不涉及任何java和jsp技术,只需掌握html语法和jeecms标签即可完成动态网页制作。

强大、灵活的标签。提供两种风格的标签,一种风格的标签封装了大量互联网上常见的显示样式,通过调整参数就可实现文章列表、图文混排、图文滚动、跑马灯、焦点图等效果。这种标签的优势在于页面制作简单、效率高,对js、css、html不够精通和希望快速建站的用户非常适用。并且各种效果的内容不使用js 生成,对搜索引擎非常友好。另一种风格的标签只负责读取数据,由用户自己控制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式,想到什么就能做到什么,对于技术能力高和追求个性化的用户,可谓如鱼得水。

天然的伪静态页面技术,无需多余的urlrewrite。考虑到对搜索引擎的友好,系统在设计时就使用了伪静态页面技术,以.htm作为url地址后缀,扁平的、可

自定义的路径结构。对于有特别需求者,可自定义页面后缀,如.php,.asp,.aspx 等。

站群设计。对于大型的网站,往往需要通过次级域名建立子站群。各个子站后台管理权限可以分离,前台用户实现单点登录。大规模网站轻松建设。

2.2. JEECMS系统特点

?系统内核完全开源,为用户提供透明的管理平台,为java初学者提供良

好的学习平台;

?核心模板全部使用文件形式保存,自由导入/导出模板,极大方便了用户

模板设计、网站升级转移、全站换肤;

?首页、栏目页缓存处理,在启动了页面缓存后,有利于提高系统反应速

度,降低系统资源的消耗;

?用户自定义添加和切换分页、焦点图样式;

?轻松建立并管理多站点,所有站点权限和内容独立管理,站点间实现单

点登录;

?面向未来的过渡,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3. 主要用户

?政府机构

政府网站是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工程最生动的形象、最直观的应用和最鲜明的旗帜。基于互联网所体现出来的电子政务应用正显示其无穷的魅力。以政府的门户网站为代表,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从最初的以信息发布为主的形象工程阶段,向服务于社会提供更多便民服务的应用阶段发展。

JEECMS提供的政府网站解决方案倡导“安全、共享、协同、应用”的理念,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实施中“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实施、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网络平台、统一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具备快速构建和按需扩展的特点,其建构可满足不同应用的政府网站需求,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有效服务社会的应用职能,有效推进政府信息群架构进程。

?教育机构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教学理论与

实践的深刻变革,从而给现代教育观念、远程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可获取的教学资源以及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带来深刻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引入教育后,要求教育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导航者、网络海洋中知识的导航者。

JEECMS提供的教育机构网站解决方案本着“让信息创造价值,让信息转化为知识”的理念,一个新思想、一种新模式、一套新系统,全力提供全面的教育知识门户解决方案,高效构建教育网站信息的平台,提升信息系统平台的延续性和扩展性,加强网站的互动性,保护教育信息化的投资,利用网络在教育机构之间、教育机构内部及和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全面提升教育类网站由单一的信息展示转向多类型信息交互的层面。提供包含所有实施阶段在内的专业的售前和售后服务,从规划部署到系统运用,全程提供专业咨询与项目指导,帮助教育机构实现自己独特的设想。

?公司企业

随着计算机和电子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不少的大中小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办事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Internet为自己做宣传、树立企业的形象和提高企业在业界知名度,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主要宣传方式。与传统的宣传方式相比较有着明显的投资少收益大的效果。传统的宣传方式存在花费大、范围小、形式单一、更新较难、无针对性、信息不足等问题。

JEECMS提供现代企业构建自己的门户信息网站将单一的展示转向多类型信息交互层面。在构建企业网站的基础上,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构建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开展网上电子商务,将企业的各级代理商、经销商及最终客户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利用JEECMS构建企业网站信息平台,将极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网站本身应有的优势,提升信息系统的延续性和扩展性,保护企业IT系统的投资。

?专业站长

专业网站近来发展迅速,网站针对性地为业内人士提供行业内及行业相关信息服务,强化业内信息的分类,充分体现本行业特色。网站定位于行业

的动态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和技术发展信息,树立业内信息权威形象,为客户提供需要的信息和网上交流的空间,为业内的产品供应链管理,提供实际的商业机会,增强网站与客户进入良性互动性。

2.4. 技术架构

JEECMS基于Java企业级平台(Java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继承了Java平台的跨平台、安全、强大、高性能等所有优势。

选用了经过java社区长时间使用,被证明稳定、可靠、安全、高性能的开源框架,包括struts2、spring2.5、hibernate3.3、freemarker、jquery等框架。使用这些框架可以使软件开发更加高效、易于维护,而且具有更好的性能、更高的安全性。

2.4.1.跨操作系统平台

可以在Linux、UNIX、Windows等系统上运行。客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正在使用的操作系统,减小维护成本。

2.4.2.跨数据库平台

数据库持久层采用hibernate实现,使得JEECMS可以支持几乎所有的数据库平台,包括Oracle、DB2、Microsoft SQL Server、MySQL、PostgreSQL等。这对于已经购买或熟悉某一类型数据库产品的用户非常有利,用户不必购买或维护多套不同的数据库,大幅度减低成本。

2.4.

3.跨应用服务器

支持Tomcat、Weblogic、Webspere、JBoss等应用服务器。

2.4.4.兼容多种浏览器

目前多种浏览器并存,使用非IE浏览器的用户越来越多,即使是IE浏览器也有多种版本。JEECMS兼容IE6、IE7、IE8、FireFox、Chrome、Opera、Safari。

web页面制作遵循w3c标准制作,使用div+css布局,所有标签生成的html 代码都经过跨浏览器测试。

javascript脚本基于jquery和javascript标准编写,有效的解决了js跨浏览器的问题。

第3章系统核心功能预览

3.1. 缓存管理

为了兼顾动态页的管理方便和静态页的访问速度,JEECMS目前版本(JEECMS v2.3.2)采用伪静态页面技术,可以对首页、栏目页进行缓存处理,设置是否开启页面缓存功能,当首页和栏目页开启缓存之后,其访问速度可以和静态页面相媲美。

3.2. 文章栏目管理

采用直观、方便的树状组织形式进行网站栏目管理,层次鲜明,和前台页面栏目一一对应。

点击某个栏目,可以给该栏目添加需要的子栏目。在添加栏目时可以指定栏目名称、访问路径、页面模板、页面标题、页面关键字、页面描述、用户访问权限、投稿控制、管理员管理权限、栏目排列顺序以及是否在前台页面中显示改栏目等等。

3.3. 栏目模型管理

添加栏目时首先要选择栏目模型,栏目模型分为首页模型、文章模型、单页

模型和跳转模型四种,每个栏目都需要指定对应的栏目模型。在系统栏目模型管理中,用户可自定义栏目字段,创建新的栏目模型以满足实际需求。

3.4. 文章内容管理

文章按树状栏目组织管理,点击相应的栏目将会在右边显示改栏目下的文章列表,配合多样化的文章搜索功能,可依据所属管理员、文章状态(草稿、审核与否、退稿等)、文章属性(普通、图文、焦点、头条等)、文章固定与否、文章ID排序进行文章搜索。

添加或修改文章时,可指定文章所属栏目、文章属性、标题、简短标题、标题颜色、来源、作者、摘要、Tag标签、阅读权限、相关文章、指定内容显示模板、固顶级别、固顶时间、是否允许评论、是否草稿、是否推荐、文章内容、缩略图、内容图、发布时间、外部链接、自定义数据等等。其中上传的图片可以指定大小生成缩略图、并提供图片动态裁剪功能,灵活方便。

3.5. 内容属性管理

JEECMS系统默认四种文章属性,分别为普通、图文、焦点、头条、滚动,用户在使用文章列表标签时可以通过attr属性来调用这些属性对应的文章列表。在文章内容属性管理中,用户还可自定义新的文章属性来满足实际需求。

3.6. 文档维护

文章评论审核、文章审核、文章签收等功能。JEECMS发布的文章可以来自后台文章录入员、普通会员投稿,具有审核权限的管理员可以对文章录入员提交上来的文章进行预览并审核,以决定发布或退回;同时也可以对普通会员的投稿

进行审核处理。

3.7. 模板管理

模板按功能类型树状显示,同一功能类型内不同的模板方案对应不同的树节点,可视化模板编辑,模板名称修改无刷新提交等功能。

3.8. 模板方案管理

全站模板批量自由导入/导出,用户可以预先制作好若干套不同风格的全站模板,在特定时刻需要更换全站风格时可一键切换,轻松自如。

3.9. 资源管理

树状的站点模板管理,不同的模板资源对应不同的树节点,站点图片、视频、附件及css等的管理功能。

3.10. 辅助系统管理

留言类别管理、留言内容查看及回复、投票管理功能。

3.11. 站点管理

站群的添加、开启/关闭、修改等管理功能。

在站点设置里可以对站点相关信息进行设置或修改,通过设置网站名称、简称、域名、域名别名、根域名、资源路径、系统类型、URL后缀、COOKIE识别码、公司名称、站长邮箱、版权信息、备案号轻松打造一个门户网站。

3.12. 功能菜单管理

对于有特殊功能需求的用户来说,当JEECMS原有功能无法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时,网网需要对JEECMS进行二次开发来扩展业务处理功能。JEECMS 提供了功能菜单管理,用户可自定义后台管理系统的菜单设置,以此来附加上需要的扩展功能。

3.13. 角色管理

后台管理员角色设置,按角色分配相应的管理权限功能。例如可以设置多级审核机制,分别设置不同角色的管理员进行文章发布、审核。

3.1

4. 用户管理

所有用户的信息在此集中管理,主要包含了登录名、密码。且与站点、系统无关,实现多站点、多系统单点登录功能。

3.15. 管理员管理

系统后台管理员是指由初始的超级管理员人工指定的管理网站的人员,不能从前台随意注册,这类用户可以登录后台进行网站的管理,主要包含角色等信息。

与站点相关、与系统无关,登录名和密码引用全站用户的信息,实现各个管理员的角色权限、栏目权限管、审核级别等管理功能

3.16. 会员组管理

会员组是针对前台会员进行的一个级别管理,实现了设置会员组的级别、上传大小限制等功能。

3.17. 会员管理

会员是指普通网友在前台注册的用户,这类用户只能登录前台的会员中心,而不能登录后台的管理界面。主要包含qq、msn等信息,与站点相关、与系统无关,登录名和密码引用全站用户的信息,实现了设置前台会员对应的会员组及会员开启/关闭功能。

3.18. 附件管理

文章中可以上传各种类型的文章附件,可以在这里对系统所有已上传附件进行集中管理。

3.19. 网站配置

对当前站点进行相关信息,可修改或设置网站名称、简称、域名、域名别名、根域名、资源路径、系统类型、URL后缀、COOKIE识别码、公司名称、站长邮箱、版权信息、备案号等。

数据中心交换机buffer需求分析白皮书

数据中心交换机 buffer 需求分析白皮书

目录 1引言 (3) 1.1DC 的网络性能要求 (3) 1.2国内OTT 厂商对设备Buffer 的困惑 (4) 1.3白皮书的目标 (4) 2Buffer 需求的经典理论 (5) 2.11BDP 理论 (5) 2.2Nick Mckeown 理论 (6) 2.3经典理论的适用性 (6) 3基于尾丢弃的buffer 需求 (9) 3.1丢包的影响 (9) 3.1.2丢包对带宽利用率的影响 (9) 3.1.3丢包对FCT 的影响 (12) 3.2大buffer 的作用 (13) 3.2.1吸收突发,减少丢包,保护吞吐 (13) 3.2.2带宽分配均匀 (14) 3.2.3优化FCT (15) 3.3DC 内哪需要大buffer (15) 3.4需要多大buffer (17) 3.5带宽升级后,buffer 需求的变化 (19) 3.6 小结 (19) 4基于ECN 的buffer 需求 (21) 4.1ECN 的作用 (21) 4.2ECN 水线设置 (23) 4.3基于ECN 的buffer 需要多大 (24) 5基于大小流区分调度的buffer 需求 (27) 5.1大小流差异化调度 (27) 5.2大小流差异化调度如何实现大buffer 相当甚至更优的性能 (27) 5.3基于大小流差异化调度的buffer 需要多大 (28) 6 总结 (28) 7 缩略语 (29)

1 引言 1.1DC 的网络性能要求 近几年,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物联网等应用和服务高速发展,DC 已经成为承 载这些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视频、网络直播、游戏等行业的爆 发式增长,用户对访问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数据存储规模、 计算能力以及网络流量的大幅增加;此外,物联网、智慧城市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都对DC 提出了更多的诉求。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需求,DC 内的网络性能要求主要体现在: ?低时延。随着深度学习、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时延敏感型业务增长迅速。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些应用的瓶颈已经逐渐由计 算能力转移到网络,低时延已经成为影响集群计算性能的关键指标。因此,时延敏感型 应用对DC 网络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DC 内,端到端5-10 微秒时延已经成为 主流的目标要求。 ?高带宽高吞吐。数据时代的到来,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如图1-1。基于数据的应用(如图像识别)的推广,使得网络数据呈爆发式增长,小带宽已经无法满足应用对传输 速率的需求。部分应用场景下,带宽成为制约用户体验的瓶颈。高带宽高吞吐对于提升大 数据量传输的应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应对大数据量传输的 应用需求,目前,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DC 都已经全面部署100GE 网络,阿里巴巴更是规划2020 年部署400GE 网络。 图1-1 数据中心内存储的实际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IDC 圈

FusionCube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Cube HCI 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

前言 概述 本文档介绍了华为FusionCube 3.2 虚拟化超融合基础设施(FusionCube Hyper- converged Virtualization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FusionCube 3.2 HCI)的产品价值、产 品架构、高性能、线性扩展、系统安全以及系统可靠性。 借助本手册,您可以全面了解FusionCube 产品。 读者对象 本文档主要适用于以下工程师: ●营销工程师 ●技术支持工程师 ●维护工程师 符号约定 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注意”不涉及人身伤害。

目录 前言 (ii) 1产品概述 (1) 2产品价值 (2) 3产品架构 (4) 3.1FusionSphere 场景架构 (5) 3.1.1架构 (5) 3.1.2典型配置 (6) 3.1.3组网 (9) 3.1.4工作原理 (9) 3.2 Vmware 场景架构 (10) 3.2.1 架构 (11) 3.2.2 典型配置 (11) 3.2.3 组网 (14) 3.2.4 工作原理 (15) 4分布式存储 (16) 4.1架构概述 (17) 4.2关键业务流程 (20) 4.2.1数据路由 (20) 4.2.2IO 路径 (21) 4.2.3Cache 机制 (23) 4.3存储管理 (25) 4.3.1存储集群管理 (25) 4.3.2存储服务化 (26) 4.4数据冗余 (26) 4.4.1多副本 (26) 4.4.2Erasure Code (27) 4.5特性介绍 (28) 4.5.1SCSI/iSCSI 块接口 (28)

计算虚拟化的发展历程

计算虚拟化的发展历程 1 早期的虚拟化技术雏形 上世界60年代开始,美国的计算机学术界就开始了虚拟技术的萌芽。1959年6月在国际信息处理大会上,克里斯托弗的一篇《计算机分时应用》的论文,被认为是虚拟化技术的最早论述。 1960年美国的Atlas计算机项目,以及1965年IBM公司按照以上论述进行的一些列计算机项目试验,其中的M44/44X计算机项目,定义了虚拟内存管理机制,用户程序可以运行在虚拟的内存中,对于用户来说,这些虚拟内存就好像一个个“虚拟机”。 IBM提出的虚拟机技术,使一批新产品涌现了出来,比如:IBM360/40,IBM360/67,以及VM/370,这些机器在当时都具有虚拟机功能,通过一种叫VMM(虚拟机监控器)的技术在物理硬件之上生成了很多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软件的虚拟机实例。 2 虚拟化技术的推广 很早以前,商业Unix厂商就在他们的企业级产品中加入了虚拟化的功能,这就是当时为什么大型主机卖得如此之火的原因了。但由于虚拟化的门槛很高,而且应用也很有限。虚拟化技术始终没有得到有力的推广。 随着x86平台上虚拟化技术的实现,首次向人们展示了虚拟化应用的广阔前景,因为x86平台可以提供便宜的、高性能和高可靠的服务器。更重要的是,一些用户已经开始配置虚拟化的生产环境,他们需要得到新的管理工具,从而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收益。 3 计算虚拟化成为流行趋势 用户对虚拟化感兴趣的底线是希望把成本降低,这是中型企业采用虚拟化架构的驱动力。许多小型企业开始进入数年前部署的Windows 2000/2003的更新期,有两种选择:买一或两台高性能的服务器或者购买6、7台普通的服务器。前者采用虚拟化技术就能达到后者所能提供的性能和存储容量,但占用的空间更小,成本也不高。 对于大型企业,虚拟化技术更吸引人。他们的数据中心往往由数十台甚至上百台机架式服务器组成,功耗很大。然而,大量服务器的CPU被闲置着。在大量调研后得出的结论:只有15%左右的资源在被充分利用。 CPU在高速发展,但操作系统却相对滞后,应用就更不用说了。这使得用户花大量的钱买新的服务器,运行的却是老的应用。那些已经运行数年的应用可能并不需要更大容量的内存和最新的CPU,但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和对新硬件的支持,用户别无选择。

网络功能虚拟化白皮书-中文版 v1.2

网络功能虚拟化 ----概念、益处、推动者、挑战及行动呼吁 目标 本文是由网络运营商撰写的无版权白皮书。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概要的描述网络功能虚拟化(不同于云和软件定义网络SDN)的益处,推动者及面临的挑战,以及为什么要鼓励国际间的合作,来加速推动基于高市场占有率的行业标准服务器通信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 推动组织和作者 AT&T: Margaret Chiosi. BT: Don Clarke, Peter Willis, Andy Reid. CenturyLink: James Feger, Michael Bugenhagen, Waqar Khan, Michael Fargano. China Mobile: Dr. Chunfeng Cui, Dr. Hui Deng. Colt: Javier Benitez. Deutsche Telekom: Uwe Michel, Herbert Damker. KDDI: Kenichi Ogaki, Tetsuro Matsuzaki. NTT: Masaki Fukui, Katsuhiro Shimano. Orange: Dominique Delisle, Quentin Loudier, Christos Kolias. Telecom Italia: Ivano Guardini, Elena Demaria, Roberto Minerva, Antonio Manzalini. Telefonica: Diego López, Francisco Javier Ramón Salguero. Telstra: Frank Ruhl. Verizon: Prodip Sen. 发布日期 2012年10月22至24日,发布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OpenFlow世界大会, Darmstadt-德国。

社会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技术白皮书(20090730)

社会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 技术白皮书 创智和宇

目录 1简介 (4) 1.1应用背景 (4) 1.2范围 (4) 1.3参考资料 (4) 2系统概述 (5) 2.1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概述 (5) 2.2总体结构图 (5) 2.2.1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的总体结构 (6) 2.2.2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逻辑结构 (6) 2.2.3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的网络拓扑结构 (7) 2.3.1数据库内部组成 (7) 2.3.2生产库定义(地市级) (7) 2.3.3交换库定义(地市级) (7) 2.3.4决策分析库(地市级) (8) 2.3.5决策分析库(省级) (8) 2.4 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与其他系统关系 (8) 2.4.1与本公司开发的社保产品关系及实现接口 (8) 2.4.2与其它公司开发的社保产品关系及实现接口 (8) 2.4.3与全国联网软件关系 (9) 3业务逻辑的总体设计 (9) 3.1数据抽取建立交换数据库 (9) 3.2数据分析与决策 (9) 3.3数据交换服务 (10) 4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11) 4.1数据抽取 (11) 4.2增量更新 (11) 4.2.1增量更新实现步骤 (11) 4.2.3 历史数据变化情况记录 (12) 4.3数据展现 (12) 4.4数据传输 (12) 4.4.1数据传输涉及的三大元素及关系 (12) 4.4.2数据传输策略总体设计思路. (12) 4.4.3数据传输策略总体设计方案图 (12) 4.4.4数据传输策略实现概要. (14) 4.4.5打包数据的来源 (14) 4.4.6传输策略的维护 (14) 5系统开发平台和运行平台 (14) 5.1开发平台 (14) 5.2运行平台 (14) 6医疗保险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功能介绍 (15) 6.1参保情况管理 (16)

工业大数据白皮书2017版

一张图读懂工业大数据 1. 工业大数据 工业大数据是指在工业领域中,围绕典型智能制造模式,从客户需求到销售、订单、计划、研发、设计、工艺、制造、采购、供应、库存、发货和交付、售后服务、运维、报废或回收再制造等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及相关技术和应用的总称。 工业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有三类: 第一类是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数据。主要来自传统企业信息化范围,被收集存储在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此类数据是工业领域传统的数据资产,正在逐步扩大范围。 第二类是设备物联数据。主要指工业生产设备和目标产品在物联网运行模式下,实时产生收集的涵盖操作和运行情况、工况状态、环境参数等体现设备和产品运行状态的数据。此类数据是工业大数据新的、增长最快的来源。 第三类是外部数据。指与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和产品相关的企业外部互联网来源数据。 2. 工业大数据的地位 2.1 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定位 工业大数据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关键技术标准的左侧,属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五大关键技术之一。

2.2与大数据技术的关系 工业领域的数据累积到一定量级,超出了传统技术的处理能力,就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方法来提升处理能力和效率,大数据技术为工业大数据提供了技术和管理的支撑。 首先,工业大数据可以借鉴大数据的分析流程及技术,实现工业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可视化。其次,工业制造过程中需要高质量的工业大数据,可以借鉴大数据的治理机制对工业数据资产进行有效治理。 2.3与工业软件和工业云的关系 工业软件承载着工业大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任务,是工业数据的重要产生来源,工业软件支撑实现工业大数据的系统集成和信息贯通。 工业大数据技术与工业软件结合,加强了工业软件分析与计算能力,提升场景可视化程度,实现对用户行为和市场需求的预测和判断。 工业大数据与工业云结合,可实现物理设备与虚拟网络融合的数据采集、传输、协同处理和应用集成,运用数据分析方法,结合领域知识,形成包括个性化推荐、设备健康管理、物品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存储虚拟化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Sphere 6.5.0虚拟化套件存储虚拟化技术白皮书

目录 1简介/Introduction (3) 2解决方案/Solution (4) 2.1 FusionSphere 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 (4) 2.1.1架构描述 (4) 2.1.2特点描述 (5) 2.2存储虚拟化的磁盘文件解决方案 (6) 2.2.1厚置备磁盘技术 (6) 2.2.2厚置备延时置零磁盘技术 (6) 2.2.3精简置备磁盘技术 (6) 2.2.4差分磁盘技术 (7) 2.3存储虚拟化的业务管理解决方案 (7) 2.3.1磁盘文件的写时重定向技术 (7) 2.3.2磁盘文件的存储热迁移 (8) 2.3.3磁盘文件高级业务 (8) 2.4存储虚拟化的数据存储扩容解决方案 (9) 2.4.1功能设计原理 (9) 2.5存储虚拟化的数据存储修复解决方案 (10) 2.5.1功能设计原理 (10)

1 简介/Introduction 存储设备的能力、接口协议等差异性很大,存储虚拟化技术可以将不同存储设备进行格式化,将各种存储资源转化为统一管理的数据存储资源,可以用来存储虚拟机磁盘、虚拟机配置信息、快照等信息。用户对存储的管理更加同质化。 虚拟机磁盘、快照等内存均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数据存储上,所有业务操作均可以转化成对文件的操作,操作更加直观、便捷。 基于存储虚拟化平台提供的众多存储业务,可以提高存储利用率,更好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以带来更好的业务体验和用户价值。 华为提供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功能,用户不需要再关注存储设备的类型和能力。存储虚拟化可以将存储设备进行抽象,以逻辑资源的方式呈现,统一提供全面的存储服务。可以在不同的存储形态,设备类型之间提供统一的功能。

华为fusionsphere6.0云套件安全技术白皮书(云数据中心)

华为F u s i o n S p h e r e6.0 云套件安全技术白皮书(云 数据中心)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华为FusionSphere 云套件 安全技术白皮书(云数据中心) 文档版本 发布日期 2016-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FusionSphere 云套件安全技术白皮书 (云数据中心) Doc Number:OFFE00019187_PMD966ZH Revision:A 拟制/Prepared by: chenfujun ; 评审/Reviewed by: huangdenghui 00283052;zouxiaowei 00348656;pengzhao jun 00286002;youwenwei 00176512;yanzhongwei 00232184 批准/Approved by: youwenwei 00176512 2015-12-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6。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 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 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 网址: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Sphere 6.5.0 虚拟化套件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目录 1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概述 (1) 1.1 产生背景 (1) 1.2 虚拟交换现状 (2) 1.2.1 基于服务器CPU实现虚拟交换 (2) 1.2.2 物理网卡实现虚拟交换 (2) 1.2.3 交换机实现虚拟交换 (3) 2 华为方案简介 (5) 2.1 方案是什么 (5) 2.2 方案架构 (7) 2.3 方案特点 (7) 3 虚拟交换管理 (8) 3.1 主机 (8) 3.2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 (8) 3.3 端口组 (8) 4 虚拟交换特性 (9) 4.1 物理端口/聚合 (9) 4.2 虚拟交换 (9) 4.2.1 普通交换 (9) 4.2.2 SR-IOV直通 (10) 4.2.3 用户态交换 (10) 4.3 流量整形 (11) 4.3.1 基于端口组的流量整形 (11) 4.4 安全 (11) 4.4.1 二层网络安全策略 (11) 4.4.2 广播报文抑制 (12) 4.4.3 安全组 (12) 4.5 Trunk端口 (12) 4.6 端口管理 (13) 4.7 存储面三层互通 (13) 4.8 配置管理VLAN (13)

4.9 业务管理平面 (13) 5 虚拟交换应用场景 (14) 5.1 集中虚拟网络管理 (14) 5.2 虚拟网络流量统计功能 (14) 5.3 分布式虚拟端口组 (14) 5.4 分布式虚拟上行链路 (14) 5.5 网络隔离 (14) 5.6 网络迁移 (15) 5.7网络安全 (15) 5.8 配置管理VLAN (15) 5.9 业务管理平面 (15) 6 缩略语 (16)

互联网数据中心交换网络技术白皮书

互联网数据中心交换网络的设计 1 引言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是指拥有包括高速宽带互联网接入、高性能局域网络、提供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的设备系统、专业化管理和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IDC服务商为企业、ISP、ICP和ASP等客户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 作为业务承载与分发的基础网络系统,就成为IDC平台的动脉。随着中国IDC产业不断发展和业务需求多样化,基础网络逐步发展出一套相对比较通用和开放的方案架构。 2 当前主要的IDC基础网络架构 虽然各IDC机房各有度身定制的业务需求,网络设计也有各自的关于带宽、规模、安全和投资的考虑因素,但最基本的关注点仍然集中在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和可扩展性上。 2.1 通用的IDC架构 在整体设计上,层次化和模块化是IDC架构的特征,如图1,这种架构设计带来了整体网络安全和服务部署的灵活性,给上层应用系统的部署也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图1IDC层次化&模块化设计架构 分区结构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它将数据中心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用于部署不同的应用,使得整个数据中心的架构具备可伸缩性、灵活性和高可用性。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访问特性和核心应用功能,分成不同组,并部署在不同的区域中。由于整个数据中心的很多服务是统一提供的,例如数据备份和系统管理,因此为保持架构的统一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功能相似的服务将统一部署在特定的功能区域内,例如与管理相关的服务器将被部署在管理区。 分区结构另一个特点是以IDC的客户群为单位进行划分,将具体客户应用集中在一个物理或逻辑范围内,便于以区域模块为单位,提供管理和其它增值服务。 层次化是将IDC具体功能分布到相应网络层、计算层和存储层,分为数据中心前端网络和后端管理等。网络本身根据不同的IDC规模,可以有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一般情况下,数据中心网络分成标准的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结构。1)核心层:提供多个数据中心汇聚模块互联,并连接园区网核心;要求其具有高交换能力和突发流量适应能力;大型数据中心核心要求多汇聚模块扩展能力,中小型数据中心共用园区核心;当前以10G 接口为主,高性能的将要求4到8个10GE端口捆绑。2)汇聚层:为服务器群(server farm)提供高带宽出口;要求提供大密度GE/10GE 端口,实现接入层互联;具有较多槽位数提供增值业务模块部署。3)接入层:支持高密度千兆接入和万兆接入;接入总带宽和上行带宽存在收敛比和线速两种模式;基于机架考虑,1RU 更具灵活部署能力;支持堆叠,更具扩展能力;上行双链路冗余能力。

企业原生微服务平台技术方案建议书

企业原生微服务平台技术方案建议书

目录 1. 微服务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 (3) 2. 微服务分布式事务处理 (10) 3. 自动化测试框架 (12) 3.1.说明 (13) 3.2.使用 (15) 4. 微服务监控 (15) 5. 微服务与docker (36) 6. 微服务与devops (43) 7. 代码管理 (47) 8. 基础开发平台 (49) 9. 微服务的价值 (50)

微服务是目前最先进的开发方式,使用spring cloud、boot开发微服务非常成熟,如何对一个产品进行微服务开发,这里给出详细指导。 1.微服务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 微服务是目前最先进的架构设计思想,在许多国内外大互联网公司得到成功的应用,其核心是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把应用分解为小的服务模块进行独立开发。微服务的这一特点使其便于部署到容器,对整个开发、测试、运维都发生了革命性影响,有力地支持了devops开发,便于敏捷开发和自动化测试,利于独立部署、维护升级和故障处理,提高效率和质量,带来了一系列优势。那么,微服务有哪些奥秘呢?下面从技术原理上进行剖析。 化整为零的思路不是开发一个巨大的单体式的应用,而是将应用分解为小的、互相连接的微服务。一个微服务一般完成某个特定的功能,比如下单管理、客户管理等等。每一个微服务都是微型六角形应用,都有自己的业务逻辑和适配器。一些微服务还会发布API给其它微服务和应用客户端使用。其它微服务完成一个WebUI,运行时,每一个实例可能是一个云VM或者是Docker容器。 Spring Cloud是微服务开发的优秀框架,在spring Boot的基础上进行开发,Spring Cloud 为开发者提供了在分布式系统(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智能路由、微代理、控制总线、一次性Token、全局锁、决策竞选、分布式会话和集群状态)操作的开发工具。使用Spring Cloud 开发者可以快速实现上述这些模式。

中国虚拟化技术发展路线图

IDC:提出中国虚拟化技术发展路线图 2008-04-15 04:05:24 通过多年以来对中国服务器市场的跟踪研究,IDC认为虚拟化技术--尤其是基于x86服务器平台的虚拟化技术在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市场的热点。IDC进一步提出了中国虚拟化技术发展的路线图,并认为虚拟化技术将在目前的基础上有更深远的发展空间。 IDC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周震刚观点:目前中国仍然处于虚拟化1.0时代,绿色IT将推动虚拟化进程——通过多年以来对中国服务器市场的跟踪研究,IDC认为虚拟化技术--尤其是基于x86服务器平台的虚拟化技术在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市场的热点。IDC进一步提出了中国虚拟化技术发展的路线图,并认为虚拟化技术将在目前的基础上有更深远的发展空间。 IDC认为,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会经历四个阶段,在2000年左右开始兴起的服务器集中化可以被看作是虚拟化发展的准备阶段,可称作虚拟化0.5时代。而从2005年开始持续至今的虚拟化热则可以被看作虚拟化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企业将计算资源的动态集中和共享作为实施虚拟化的主要任务。从2007年开始,在一些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虚拟化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虚拟化实施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灾备、迁移以及负载均衡上。IDC预测,在2010年左右,虚拟化将达到成熟阶段。这时的虚拟化实施,将形

成以服务为导向、成本可控、基于策略且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数据中心,IDC把这个阶段称作虚拟化3.0时代。 中国虚拟化技术发展路线图 根据IDC对虚拟化发展进程的划分和对中国相关市场的研究,周震刚指出目前中国市场仍然处于虚拟化的起步阶段,即虚拟化1.0时代。在虚拟化的普及程度上也印证了这一点。IDC在北美市场的研究表明,在大型企业中,虚拟化应用的普及程度达到了67%以上。而在中国市场的调研显示,即使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发达城市,应用虚拟化技术的大型企业仍然不超过22%。 但是,随着中国政府“节能减排”的政策出台,建设“绿色IT”成为各地企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这将带动虚拟化技术在未来几年中

HC大数据产品技术白皮书

H3C大数据产品技术白皮书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20年4月

目录 1 H3C大数据产品介绍 (1) 1.1产品简介 (1) 1.2产品架构 (1) 1.2.1 数据处理 (2) 1.2.2 数据分层 (3) 1.3产品技术特点 (4) 先进的混合计算架构 (4) 高性价比的分布式集群 (4) 云化ETL (5) 数据分层和分级存储 (5) 数据分析挖掘 (6) 数据服务接口 (6)

可视化运维管理 (7) 1.4产品功能简介 (7) 管理平面功能: (12) 业务平面功能: (14) 2DataEngine HDP核心技术 (15) 3DataEngine MPP Cluster核心技术 (16) 3.1MPP + Shared Nothing架构 (16) 3.2核心组件 (16) 3.3高可用 (17) 3.4高性能扩展能力 (18) 3.5高性能数据加载 (18) 3.6OLAP函数 (19) 3.7行列混合存储 (19)

1H3C大数据产品介绍 1.1产品简介 H3C大数据平台采用开源社区Apache Hadoop2.0和MPP分布式数据库混合计算框架为用户提供一套完整的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具备高性能、高可用、高扩展特性,可以为超大规模数据管理提供高性价比的通用计算存储能力。H3C大数据平台提供数据采集转换、计算存储、分析挖掘、共享交换以及可视化等全系列功能,并广泛地用于支撑各类数据仓库系统、BI 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帮助用户构建海量数据处理系统,发现数据的内在价值。 1.2产品架构 H3C大数据平台包含4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运维管理,包括:安装部署、配置管理、主机管理、用户管理、服务管理、监控告警和安全管理等。 第二部分是数据ETL,即获取、转换、加载,包括:关系数据库连接Sqoop、日志采集Flume、ETL工具 Kettle。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Sphere 6.5.0 虚拟化套件技术白皮书 pg. i

1 摘要 云计算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而是在一个新理念的驱动下产生的技术组合。这个理念就是—敏捷IT。在云计算之前,企业部署一套服务,需要经历组网规划,容量规划,设备选型,下单,付款,发货,运输,安装,部署,调试的整个完整过程。这个周期在大型项目中需要以周甚至月来计算。在引入云计算后,这整个周期缩短到以分钟来计算。 IT业有一条摩尔定律,芯片速度容量每18个月提升一倍。同时,IT行业还有一条反摩尔定律,所有无法追随摩尔定律的厂家将被淘汰。IT行业是快鱼吃慢鱼的行业,使用云计算可以提升IT设施供给效率,不使用则会拖慢产品或服务的扩张脚步,一步慢步步慢。 云计算当然还会带来别的好处,比如提升复用率缩减成本,降低能源消耗,缩减维护人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但在反摩尔定律面前,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业界关于云计算技术的定义,是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不同的基础设施标准化为相同的业务部件,然后利用这些业务部件,依据用户需求自动化组合来满足各种个性化的诉求。云着重于虚拟化,标准化,和自动化。 FusionSphere是一款成熟的Iaas层的云计算解决方案,除满足上面所述的虚拟化,标准化和自动化诉求外,秉承华为公司二十几年电信化产品的优秀基因,向您提供开放,安全可靠的产品。 本文档向您讲述华为FusionSphere解决方案中所用到的相关技术,通过阅读本文档,您能够了解到: ?云的虚拟化,标准化,自动化这些关键衡量标准是如何在FusionSphere解决方案中体现的; ?FusionSphere解决方案是如何做到开放,安全可靠的;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白皮书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白皮书目录 1. 自然冷却节能应用 3 概述 3 直接自然冷却 3 中国一些城市可用于直接自然冷却的气候数据: 8间接自然冷却 8 中国一些城市可用于间接自然冷却的气候数据: 16 2. 机房空调节能设计 17 动态部件 17 压缩机 17 风机 18 节流部件 19 加湿器 19 结构设计 21 冷冻水下送风机组超大面积盘管设计 21 DX型下送风机组高效后背板设计 22 控制节能 22

主备智能管理 22 EC风机转速控制 23 压差控制管理 23 冷水机组节能控制管理 26 1.自然冷却节能应用 概述 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器热密度的不断增大,数据中心的能耗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制冷系统在数据中心的能耗高达40%,而制冷系统中压缩机能耗的比例高达50%。因此将自然冷却技术引入到数据中心应用,可大幅降低制冷能耗。 自然冷却技术根据应用冷源的方式有可以分为直接自然冷却和间接自然冷却。直接自然冷却又称为新风自然冷却,直接利用室外低温冷风,作为冷源,引入室内,为数据中心提供免费的冷量;间接自然冷却,利用水(乙二醇水溶液)为媒介,用水泵作为动力,利用水的循环,将数据中心的热量带出到室外侧。 自然冷却技术科根据数据中心规模、所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周围环境、建筑结构等选择自然冷却方式。 直接自然冷却 直接自然冷却系统根据风箱的结构,一般可分为简易新风自然冷却新风系统和新风自然冷却系统。 简易新风直接自然冷却系统主要由普通下送风室内机组和新风自然冷却节能风帽模块组成。节能风帽配置有外部空气过滤器,过滤器上应装配有压差开关,并可以传递信号至控制器,当过滤器发生阻塞时,开关会提示过滤器报警。该节能风帽应具备新风阀及回风阀,可比例调节风阀开度,调节新风比例。 该系统根据检测到的室外温度、室内温度以及系统设定等控制自然冷却的启动与停止。

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白皮书

目录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整体态势 (1) (一)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保持活跃创新态势 (1) (二)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呈现蓬勃发展良好局面 (1)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 (2)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路径 (3) (一)平台应用场景逐步聚焦,国内外呈现不同发展特点 (3) (二)我国平台应用进展迅速,大中小企业协同推进 (5) 1.平台应用全面开展,模式创新与跨界融合成为我国特色.5 2.我国大中小企业基于平台并行推进创新应用与能力普及.7 (三)平台应用发展层次与价值机理逐步清晰 (9) 1.由单点信息化走向跨域智能化,应用呈现三大发展层次.9 2.数据分析深度与工业机理复杂度决定平台应用优化价值和 发展热度 (12) (四)垂直行业平台应用走向纵深 (13) 1.高端装备行业重点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展平台应用.. 13 2.流程行业以资产、生产、价值链的复杂与系统性优化为应用 重点 (15) 3.家电、汽车等行业侧重于规模化定制、质量管理与产品后服 务应用 (17)

4.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平台应用以产品溯源与经营管理优化为 重点 (18) 5.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关注质量管理与生产效率提升 (19)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进展 (20) (一)边缘功能重心由接入数据向用好数据演进 (22) 1.数据接入由定制化方案走向平台通用服务 (22) 2.边缘数据分析从简单规则向复杂分析延伸 (23) 3.通用IT 软硬件架构向边缘侧下沉,为边缘应用创新提供更 好载体和环境 (24) (二)模型的沉淀、集成与管理成平台工业赋能的核心能力. 26 1.信息模型规范统一成为平台提升工业要素管理水平的关键 (26) 2.机理模型、数据模型、业务模型加速沉淀,工业服务能力不 断强化 (27) 3.多类模型融合集成,推动数字孪生由概念走向落地 (28)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从定制开发走向成熟商业方案 (29) 1.平台聚焦工业特色需求,强化工业数据管控能力 (29) 2.实时分析与人工智能成为平台数据分析技术的创新热点. 30 3.平台贴近工业实际,完善工具不断提高工业数据易用性. 31 (四)平台架构向资源灵活组织、功能封装复用、开发敏捷高效加速演进 (32) 1.容器、微服务技术演进大幅提升平台基础架构灵活性.. 32

桌面虚拟化技术发展分析

桌面虚拟化技术发展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桌面虚拟化技术(VDI)发展分析

目录 1.1 桌面虚拟化现状与发展 (3) 1.1.1 虚拟桌面简介 (3) 1.1.2 虚拟化技术 (4) 1.1.3 虚拟桌面/应用的优势 (19) 1.1.4 常用三维虚拟桌面平台分析 (20) 1.1.5 虚拟桌面需求分析 (23) 1.1.6 桌面虚拟化安全需求分析 (26)

1.1桌面虚拟化现状与发展 1.1.1虚拟桌面简介 桌面虚拟化“Desktop Virtualization (或者成为虚拟桌面架构“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 是一种基于服务器的计算模型,VDI概念最早由桌面虚拟化厂商VMware提出,目前已经成为标准的技术术语。虽然借用了传统的瘦客户端的模型,但是让管理员与用户能够同时获得两种方式的优点:将所有桌面虚拟机在数据中心进行托管并统一管理;同时用户能够获得完整PC的使用体验。 在后端,虚拟化桌面通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来实现: 运行若干Windows虚拟机的Hypervisor,每个用户以一对一的方式连接到他们的VM (虚拟机)。 安装Windows系统的服务器,每个用户以一对一的方式连接到服务器。(这种方法有时被称作bladed PC(刀片PC)) 无论何种方式,都是让终端用户使用他们想使用的任何设备。他们可以从任何地方连接到他们的桌面,IT人员可以更易于管理桌面,数据更安全,因为它位于数据中心之内。 VDI方式最有趣的是,虽然这些技术是新兴的,但把桌面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的概念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了。与传统的基于服务器计算的解决方案最主要的区别是,基于服务器计算的解决方案在于为Windows的共享实例提供个性化的桌面,而VDI的解决方案是为每个用户提供他们自己的Windows桌面机器。 能提供虚拟桌面的厂商有国外的VMware,Citrix和微软Hyper-v,的自己研制的Cloudview,集成了虚拟桌面和云计算的功能,包括对外提供云桌面、云应用和云服务等。 将桌面操作系统虚拟化带来很多好处,包括: ●数据更安全,通过策略配置,用户无法将机密数据保存在本地设备上,只能在数据 中心进行存储,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提高网络安全,由于只使用需要开放有限几个端口,所以可以实现网络的逻辑隔离 和严格控制,在不影响应用的前提下,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性;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到被授权的桌面与应用; ●终端设备支持更广泛,可以通过PC,瘦客户端、甚至是手机来访问传统PC上才

各种虚拟化技术总结

各种虚拟化技术总结 《各种虚拟化技术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 里给大家转摘到。篇一:主流的四大虚拟化架构对比分析 主流四大虚拟化架构对比分析 云计算平台需要有资源池为其提供能力输出,这种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存 储能力和网络能力,为了将这些能力调度到其所需要的地方,云计算平台还需要对能力进行调度管理,这些能力均是由虚拟化资源池提供的。 云计算离不开底层的虚拟化技术支持。维基百科列举的虚拟化技术有超过 60种,基于X86(CISC)体系的超过50种,也有基于RISC体系的,其中有 4 种虚拟化技术是当前最为成熟而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别是:VMWARE的ESX、微软的Hyper-V、开源的XEN和KVM。云计算平台选用何种虚拟化技术将是云计算建设所要面临的问题,文章就4种主流虚拟化技术的架构层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形成资源池计算能力的物理设备,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基于RISC的大小型机,另一种是基于CISC的 X86服务器。大小型机通常意味着高性能、高可靠性 和高价格,而X86服务器与之相比有些差距,但随着Inter和AMD等处理器厂商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本只在小型机上才有的技术已经出现在了X86处理器上,如64位技术、虚拟化技术、多核心技术等等,使得X86服务器在性能上突飞猛进。通过TPC组织在20XX年3月份所公布的单机计算机性能排名中可以看出,4路32核的X86服务器性能已经位列前10名思想汇报专题,更重要的是X86服务器的性价比相对小型机有约5倍的优势。因此,选择X86服务器作为云计算资源池,更能凸显出云计算的低成本优势。 由于单机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大,以单机资源为调度单位的颗粒度就 太大了,因此需要有一种技术让资源的调度颗粒更细小,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和充分

KVM虚拟化技术发展史及未来

2008年9月,红帽收购了一家名叫Qumranet的以色列小公司,由此入手了一个叫做KVM的虚拟化技术(KVM,全称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意为基于内核的虚拟机)。当时的虚拟化市场上主要以VMware为主,而KVM只是在Ubuntu 等非商用发行版上获得了一些关注。 2009年9月,红帽发布其企业级Linux的5.4版本(RHEL 5.4),在原先的Xen 虚拟化机制之上,将KVM添加了进来。 2010年11月,红帽发布其企业级Linux的6.0版本(RHEL 6.0),这个版本将默认安装的Xen虚拟化机制彻底去除,仅提供KVM虚拟化机制。 2011年初,红帽的老搭档IBM找上红帽,表示KVM这个东西值得加大力度去做。于是到了5月,IBM和红帽,联合惠普和英特尔一起,成立了开放虚拟化联盟(O pen Virtualization Alliance),一起声明要提升KVM的形象,加速KVM投入市场的速度,由此避免VMware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联盟成立之时,红帽的发言人表示,“大家都希望除VMware之外还有一种开源选择。未来的云基础设施一定会基于开源。……我们想要营造一个小厂商们可以轻松加入的生态环境。” 于是,开放虚拟化联盟红红火火的成立了。从5月到8月这短短3个月间,开放虚拟化联盟的成员已经增加到将近300个,联盟发展的速度十分可观。IBM现在全线硬件都对红帽Linux和KVM进行了大量的优化,有60多名开发者专门开发KVM 相关的代码。 原本采用Xen技术的红帽,为什么会想要再去搞一个KVM?而在虚拟化方面一直以来和Vmware、思杰、微软都有着紧密合作的IBM,为什么会对红帽的KVM展现出这样大的兴趣?这一切,还需要从整个虚拟化,乃至云计算市场的发展说起…… 虚拟化发展简史 虚拟化技术最早出现在大型机时代。上世纪60年代,IBM开始在其CP-40大型机系统中尝试虚拟化的实现,后来在System/360-67中采用,并衍生出VM/CMS到后来的z/VM等产品线。大型机上的虚拟化技术在之后20多年的发展中愈发成熟,但随着小型机以及x86的流行,大型机在新兴的服务器市场中已经失去了影响力。 由于处理器架构的不同,在大型机上已经成熟的虚拟化技术却并不能为小型机及 x86所用。直到2001年,VMware发布了第一个针对x86服务器的虚拟化产品。之后的几年间,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位讲师发布了同样针对x86虚拟化的开源虚拟化项目Xen,并成立XenSource公司;惠普发布了针对HP-UX的Integrity虚拟机;Sun跟Solaris 10一同发布了同时支持x86/x64和SPARC架构的Solaris Zone;而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白皮书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白皮书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白皮书

目录 1.自然冷却节能应用 (3) 1.1概述 (3) 1.2直接自然冷却 (3) 1.2.1简易新风自然冷却系统 (3) 1.2.2新风直接自然冷却 (5) 1.2.3 中国一些城市可用于直接自然冷却的气候数据: (8) 1.3间接自然冷却 (8) 1.3.1间接自然冷却型机房精密空调解决方案 (8) 1.3.2风冷冷水机组间接自然冷却解决方案 (12) 1.3.3水冷冷水机组间接自然冷却解决方案 (15) 1.3.4 中国一些城市可用于间接自然冷却的气候数据: (16) 2.机房空调节能设计 (17) 2.1动态部件 (17) 2.1.1压缩机 (17) 2.1.2风机 (18) 2.1.3节流部件 (19) 2.1.4加湿器 (19) 2.2结构设计 (21) 2.2.1冷冻水下送风机组超大面积盘管设计 (21) 2.2.2DX型下送风机组高效后背板设计 (22) 2.3控制节能 (22) 2.3.1主备智能管理 (22) 2.3.2EC风机转速控制 (23) 2.3.3压差控制管理 (23) 2.3.4冷水机组节能控制管理 (26)

1.自然冷却节能应用 自然冷却节能应用 概述 1.1概述 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器热密度的不断增大,数据中心的能耗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制冷系统在数据中心的能耗高达40%,而制冷系统中压缩机能耗的比例高达50%。因此将自然冷却技术引入到数据中心应用,可大幅降低制冷能耗。 自然冷却技术根据应用冷源的方式有可以分为直接自然冷却和间接自然冷却。直接自然冷却又称为新风自然冷却,直接利用室外低温冷风,作为冷源,引入室内,为数据中心提供免费的冷量;间接自然冷却,利用水(乙二醇水溶液)为媒介,用水泵作为动力,利用水的循环,将数据中心的热量带出到室外侧。 自然冷却技术科根据数据中心规模、所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周围环境、建筑结构等选择自然冷却方式。 直接自然冷却 1.2直接自然冷却 直接自然冷却系统根据风箱的结构,一般可分为简易新风自然冷却新风系统和新风自然冷却系统。 简易新风自然冷却系统 1.2.1简易新风自然冷却系统 1.2.1.1简易新风自然冷却系统原理 简易新风自然冷却系统原理 简易新风直接自然冷却系统主要由普通下送风室内机组和新风自然冷却节能风帽模块组成。节能风帽配置有外部空气过滤器,过滤器上应装配有压差开关,并可以传递信号至控制器,当过滤器发生阻塞时,开关会提示过滤器报警。该节能风帽应具备新风阀及回风阀,可比例调节风阀开度,调节新风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