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及内能的应用知识点

内能及内能的应用知识点
内能及内能的应用知识点

第一部分:热运动

一、分子动理论

二、分子热运动

1、物体中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有肉眼看不见的。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

2、扩散及影响扩散的因素

(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实质: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2)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注:扩散只发生在不同的物质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同时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

三、分子热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

第二部分:内能

一、内能

注:(1)内能指的是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更不能说内能是个别分子共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内能有不可测性,只能比较物体内能的大小,不能确定这个物体具有的内能究竟是多少。

二、影响内能的因素

1、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内能还受质量、材料种类、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2、质量: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也就是分子的数量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3、体积: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间的势能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4、状态:同一物体,状态不同时所具有的内能也不同。

三、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

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条件:物体间存在着温度差。

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两物体最终达到热平衡,温度相同。注: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更不传递某种热的物质。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注:做功不一定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这要看物体消耗的能量是否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四、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化;同样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也不一定降低。

五、燃料的热值及物质的比热容

1、热值

注:完全燃烧指的是烧完、烧尽。

2、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J/(kg·0C)

表示的物理意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

(3)比热容的特征

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物质的种类影响比热容)

②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质量改变而改变;物体的温度变化对其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与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也没关系;它只与物质的种类,物质的状态有关。

③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小,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大。

(4)公式:Q吸=cm(t-t0)=cm△t

第三部分:内能的利用

一、热机

1、定义: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原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燃料燃烧)―――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做功冲程)

本质:就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内燃机

(1)工作原理

一个工作循环四个冲程,分别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动2周,而且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它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汽油机:

二、热机效率

公式:η=Q有用/Q总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1)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2)尽量减少各类热量损失(3)在热机的设计和制造上,采用先进技术

(4)使用时,注意保养,保证良好的润滑,减少因克服摩擦力而额外消耗的功

注:①在做相同的功时(如果是车用相同的牵引力走相同的路程),效率大的热机,消耗的燃料少,反之就多;

②在消耗相同的燃料时,效率大的热机,做的功就多(如果是车,则走的路程就远),反之就少。

圆与方程知识点总结典型例题

圆与方程 1. 圆的标准方程:以点),(b a C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222)()(r b y a x =-+-. 特例: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是:222r y x =+. 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圆半径为r : a.点在圆内 d <r ; b.点在圆上 d=r ; c.点在圆外 d >r (2).给定点),(00y x M 及圆222)()(:r b y a x C =-+-. ①M 在圆C 内22020)()(r b y a x <-+-? ②M 在圆C 上22020)()r b y a x =-+-? ( ③M 在圆C 外22020)()(r b y a x >-+-? (3)涉及最值: ① 圆外一点B ,圆上一动点P ,讨论PB 的最值 min PB BN BC r ==- max PB BM BC r ==+ ② 圆内一点A ,圆上一动点P ,讨论PA 的最值 min PA AN r AC ==- max PA AM r AC ==+ 思考:过此A 点作最短的弦?(此弦垂直AC ) 3. 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 (1) 当0422>-+F E D 时,方程表示一个圆,其中圆心??? ??--2,2E D C ,半径2 422F E D r -+=. (2) 当0422=-+F E D 时,方程表示一个点??? ??--2,2 E D . (3) 当0422<-+ F E D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注:方程022=+++++F Ey Dx Cy Bxy Ax 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0=B 且0≠=C A 且0422 AF E D -+.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22B A C Bb Aa d +++= 1)无交点直线与圆相离??>r d ; 2)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r d ; 3)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时,直线与圆有2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 (2)当0=?时,直线与圆只有1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 (3)当0r r d ; ②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 ③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 ④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 ⑤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

13章内能的知识点总结

第13章《内能》知识点总结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6、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大;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 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会减少 7、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吸热、放热的多少无关。 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 8、热量的计算: 吸热:Q吸=cm△t= cm(t-t0) 放热:Q放=cm△t= cm(t0- t) Q吸——吸收的热量——焦——J Q放——放出的热量——焦——J c——比热容——焦每千克摄氏度——J/(Kg·℃)

m——质量——千克——kg △t——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摄氏度——℃ t0——初始温度——摄氏度——℃t——末温——摄氏度——℃ 第13章《内能》知识点填空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分子之间有。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有关,温度越,分子热运动越。 3.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 和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扩散越。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有关。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和,热传递是能量的,做功是能量的。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6、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高温物体内能,低温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会,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会。 7、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8、热量的计算: 吸热:Q吸= =放热:Q放= = Q吸—————— Q放——————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知识点总结 (一)热机 1、定义: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深化升华:热机的基本原理是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的种类很多,这些热机在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中还发挥着巨大作用。 2、种类:热机常见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3、内燃机 (1)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大类。 (2)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其中,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两次,飞轮转动两周,只有做功冲程实现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 要点提示:在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活塞运动的机械能转化为汽油和空气混合物的内能。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然后通过做功把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二)燃料的热值 1、定义: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而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燃料燃烧时放热本领的物理量,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就是说,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热的本领不同,物理学中用热值来表示燃料的这种特性。 3、单位: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读做焦每千克,用符号J/kg。如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表示1 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4、实质: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储藏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深化升华:内能的主要来源是燃料,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释放出来,不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大小不同,这就是燃料的一种性质,用燃料的热值来表示。同种燃料的热值相同,与燃料的质量大小、形状及放出热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5、热值是描述燃料性质的物理量,它反映的是1 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14、2热量与热值 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

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 7、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m3) 8、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 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1、4108J。 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圆》知识点归纳及相关题型整理

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 ——知识点归纳以及相关题目总结 一、和圆有关的基本概念 1.圆: 把线段OP的一个端点O固定,使线段OP绕着点O在平面内旋转1周,另一个端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O叫做圆心,线段OP叫做半径。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4.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 5.直径:经过圆心的弦。 6.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7.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8.等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圆心不同) 9.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在大小不等的两个圆中,不存在等弧。 10.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 11.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与圆相交的角。 12.圆的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 13.正多边形: ①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 ②对称性: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偶数条边的正多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有是中心对称图形。 14.圆锥: ①:母线:连接圆锥的顶点和底面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②:高:连接顶点与底面圆的圆心的线段。 15.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

16.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二、和圆有关的重要定理 1.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2.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3.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弦、两条弧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4.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5.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6.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垂径定理的实质可以理解为:一条直线,如果它具有两个性质:(1)经过圆心;(2)垂直于弦,那么这条直线就一定具有另外三个性质:(3)平分弦,(4)平分弦所对的劣弧,(5)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推论: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7.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8.直径(或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9.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0.确定圆的条件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只能画一个.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 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11.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12.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3.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是直线是圆的切线。

《内能》与《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内能》与《内能的利用》知识总结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完整资料)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14.2热量与热值 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 7.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m3) 8.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4×108J。 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3.比热容用字母c表示,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 4.水的比热容很大,为c水=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5.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放出的热量相同时,降低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因而温差变化较小。 6.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因

圆的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圆的知识点总结 (一)圆的有关性质 [知识归纳] 1. 圆的有关概念: 圆、圆心、半径、圆的内部、圆的外部、同心圆、等圆; 弦、直径、弦心距、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弧、弓形、弓形的高; 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圆内接多边形、多边形的外接圆;圆心角、圆周角、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 2. 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是以 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圆具有旋转不变性。 3. 圆的确定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4. 垂直于弦的直径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垂径定理及推论 1 可理解为一个圆和一条直线具备下面五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就可推 出另外三个: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不是直径);④ 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5.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此定理和推论可以理解成:在同圆或等圆中,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能推出另外三个:①两个圆心角相等;②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③两个圆心角或两 条弧所对的弦相等;④两条弦的弦心距相等。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6. 圆周角 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7.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角。 探8.轨迹 轨迹符合某一条件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 1)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这个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平面内,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平面内,到已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例题分析] 例1.已知:如图1,在。O中,半径0M丄弦AB于点N。 图1 ①若AB = , ON = 1,求MN的长; ②若半径0M = R,/ AOB = 120。,求MN的长。 解:①??? AB =,半径0M 丄AB,二AN = BN =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0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10 浮力 10.1 浮力 知识点1、什么是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注意:①“浸在”包括“部分浸入”和“全部浸入(浸没)”两种情况,也就是说浸在液体内部和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②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为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③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称重法测浮力 先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在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F拉,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的差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 小,即F浮=G-F拉。 知识拓展:称重法测浮力的受力分析 物体浸在水中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G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拉和浮力 F浮,其中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浮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上的,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可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与受到的向下的力相等,即F浮+F拉=G,所以F浮=G-F拉。 知识点2、浮力产生的原因 (1)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位置深度压强压力图示 前、后两个面相等由公式p=ρgh 知,ρ、h相同, 因此前、厚两个 面受到的压强相 等由公式F=pS知,p、S相同,因此前、后两个面受到的压力F前=F后,且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此F前、F后是一对平衡力 左、右两个面相等相等F左、F右是一对平衡力 上、下两个面上表面所处液体的 深度小于下表面所 处液体的深度上表面所受压强 小于下表面所受 压强 上表面所受压力F1小于下表面所 受压力F2,即F1<F2,F差=F2-F1 浮向上向下

总是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 (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我们应了解两种特殊情况。 ①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上表面不受液体压力,则F浮=F向上。 ②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和容器底紧密接触,则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F向上为零,物 体将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压力,如在水中的桥墩、深陷在淤泥中的沉船等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3)关于浮力的两个问题 ①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②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他竖直向上的浮力;无论物体的形状如 何,怎样运动,只要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除物体下表面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外),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浮力。 知识点3、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实验 序号 实验目的不变量和变化量图示现象分析 1 物体浸没的深度 的关系 同一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相 同,液体密度相同,使物体浸没在 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①④ ⑤ 两种情况下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相同 根据F浮=G-F拉,物体所受浮力相 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的深度无关 2 物体浸在液体中 的体积的关系 液体的密度相同,同一物体,浸在 液体中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 不同 ①③ ④ 两种情况下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不同 根据F浮=G-F拉,物体所受浮力不 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积有关

圆的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的

A 图4 图5 圆的总结 集合: 圆: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 1、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线段的中垂线; - 3、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内 dr 点A 在圆外 /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相离 d>r 无交点 直线与圆相切 d=r 有一个交点 直线与圆相交 dR+r # 外切(图2) 有一个交点 d=R+r 相交(图3) 有两个交点 R-r

D B B A 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 ①AB 是直径 ②AB ⊥CD ③CE=DE ④ ⑤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即:在⊙O 中,∵AB ∥CD " 圆心角定理 ~ 圆周角定理 圆周角定理: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的角的一半 即:∵∠AOB 和∠ACB 是 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 ∴∠AOB=2∠ACB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是等弧 ~ 即:在⊙O 中,∵∠C 、∠D 都是所对的圆周角 ∴∠C=∠D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是直角所对的弧是半圆,所对的弦是直径 即:在⊙O 中,∵AB 是直径 或∵∠C=90° ∴∠C=90° ∴AB 是直径 " BC BD =AC AD =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知识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十三章内能的知识点 一、分子热运动 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和分子的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 子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表现为引力;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①固体中的分子距离非常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②液体中分子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以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可以互相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 ③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整个空间。 ④固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缘故;液体物质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原因;液体物质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原因。 二、内能的概念: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 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 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 降低,内能减小。但内能增大(减小),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 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与热机的知识点汇总电子版本

内能与热机的知识点 汇总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内能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1)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2)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3)内能的大小不影响机械能,而机械能的大小也不影响内能,但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即达到热平衡)。 (3)热传递的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5)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6)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焦耳。 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 由于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热量与热值

圆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docx圆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圆》章节知识点复习 一、圆的概念 集合形式的概念: 1、 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 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补充)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 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在圆内 ?d r ? 点A 在圆外;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离 ?d r >?无交点; 2、直线与圆相切 ?d r =?有一个交点; 3、直线与圆相交 ?d r

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图1)?无交点 ?d R r >+; 外切(图2)? 有一个交点 ?d R r =+; 相交(图3)? 有两个交点 ?R r d R r -<<+;内切(图4)? 有一个交点 ?d R r =-; 内含(图5)? 无交点 ?d R r <-; 五、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 ①AB 是直径 ②AB CD ⊥ ③CE DE = ④ 弧BC =弧BD ⑤ 弧AC =弧AD 图1 图 3 r R d 图2

内能知识点总结

内能知识点总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内能总结 一、内能的概念: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1)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情况有关(2)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3)内能的大小不影响机械能,而机械能的大小也不影响内能,但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1)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2)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等)--内能改变。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即达到热平衡)。 (3)热传递的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5)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6)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焦耳。 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

-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第十四章 内能の利用知识点总结 第1节 热机 一、内能の获得: 通过燃料の燃烧,将燃料内部の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内能の利用:1、直接加热物体(如煮饭烧菜);2、利用内能做功(如各种热机) 三、热机の种类:蒸汽机、汽轮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 热机の工作原理: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四、内燃机の含义: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の热机 内燃机の分类:汽油机、柴油机 五、汽油机 1、一个冲程:活塞由汽缸の一端运动到另一端の过程 多数内燃机都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の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の 2、汽油机の构造及工作原理: (1)构造: (2)工作原理: (3)能量の转化:压缩冲程:活塞对混合物做功,活塞の机械能转化为混合物の内能; 做功冲程:高温高压气体对活塞做功,气体の内能转化为活塞の机械能; (4)动力の获得:只在做功冲程获得动力,其他三个冲程靠飞轮の惯性完成 3、汽油机和柴油机の点燃方式の区别: 汽油机(点燃式):在压缩冲程末尾,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の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 柴油机(压燃式):在压缩冲程末,从喷油嘴喷出の雾状柴油遇到热空气立即猛烈燃烧,产生高温

高压の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 1、汽油机和柴油机の相同点: (1).基本构造和主要部件の作用相似。 (2).每个工件循环都经历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3).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靠飞轮惯性完成。 (4).一个工作冲程中,活塞往复两次,飞轮转动两周,做功一次。 第2节热机の效率 一、燃料の热值 (1)表示:不同燃料在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变成内能の本领大小 (2)定义: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の热量叫做这种燃料の热值 (3)热值の符号:q (3)单位:焦/千克,符号为J / ㎏ (4)意义:汽油の热值是4.6×107J/kg,其意义是1 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の热量是4.6×107J (5)注意:燃料の热值大小只与燃料の种类有关,与燃料の质量、燃烧状况等无关。 (6)应用:火箭常用液态氢燃料是因为:液态氢の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二、燃料燃烧の放热公式:燃烧固体或液体燃料放出の热量:Q放=qm 燃烧固体或液体燃料放出の热量:Q放=qv (Q---燃料燃烧の放出の热量,q---燃料の热值,m---燃料の质量,v---燃料の体积) 三、炉子の效率: 1、定义:有效利用の热量(水吸收の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の热量之比。 3、提高燃料利用率の方法:1)使燃料充分燃烧:如将煤磨成煤粒,加大送风量 2)加大受热面积,减少烟气带走の热量 四、热机の效率: 1、定义: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の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の能量之比叫做热机效率。 2、公式: 100% 其中:有用功の计算:可用W有用=FS,或W有用=Pt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の能量:Q=qm 3、几种热机の效率:蒸气机の效率:6 ﹪~15 ﹪;汽油机の效率:20﹪~30﹪;柴油机の效率:30﹪~ 45﹪ 4、热机能量损失の原因:燃料の不完全燃烧、气缸部件吸热后の热量散失、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の能量、废气带走の热量(这个是主要の) 5、提高热机效率の途径和节能方法: (l)尽可能减少各种热损失,如保证良好の润滑,减少因克服摩擦所消耗の能量;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 热量 (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 低温物体吸收热量, 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14.2热量与热值 1.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 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热量用字母 Q 表示,单位是焦(J 。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 1000J 。 3.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4.热值:把 1kg 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6.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 Q=qV 7. Q 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 , q 表示热值,单位是焦 /千克(J/kg或焦 /米 3(J/m3 ; m 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 ; V 表示体积,单位是米 3 8.氢气的热值很大,为 q 氢 =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1.4×108J 。 9.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14.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3.比热容用字母 c 表示,单位是:焦 /(千克? ℃ ,符号是:J/(kg? ℃ 4.水的比热容很大,为 c 水=4.2×103J/(kg? ℃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3J 。 5.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放出的热量相同时,降低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因而温差变化较小。 6.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因而可用水来降温;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放出的热量多,因而可用水来取暖。 7.发生热传递时,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 吸=cmΔt (Δt=t-t0 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 放=cmΔt (Δt=t0-t

初三数学圆的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详解

初三数学圆的知识点总 结及例题详解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两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 2.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3.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 4.两个圆内切时,这两个圆的公切线只有一条. 5.相切两圆的连心线必过切点. 正多边形基本性质 1.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 2.矩形是正多边形. 3.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正多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圆的基本性质 1.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已知∠C=80°,则∠A 的度数 是 . A. 50° B. 80° C. 90° D. 100° 2.已知:如图,⊙O 中, 圆周角∠BAD=50°,则圆周角∠BCD 的度数是 . ° ° ° ° 3.已知:如图,⊙O 中, 圆心角∠BOD=100°,则圆周角∠BCD 的度数是 . ° ° ° ° 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C=180° B.∠A+∠C=90° C.∠A+∠B=180° D.∠A+∠B=90 5.半径为5cm 的圆中,有一条长为6cm 的弦,则圆心到此弦的距离 为 . A.3cm B.4cm C.5cm D.6cm 6.已知:如图,圆周角∠BAD=50°,则圆心角∠BOD 的度数是 . ° ° ° 7.已知:如图,⊙O 中,弧AB 的度数为100°,则圆周角∠ACB 的度数是 . ° ° ° 8. 已知:如图,⊙O 中, 圆周角∠BCD=130°,则圆心角∠BOD 的度数是 . ° ° ° ° 9. 在⊙O 中,弦AB 的长为8cm,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cm,则⊙O 的半径为 cm. .4 C D. 10 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已知⊙O 的半径为10㎝,如果一条直线和圆心O 的距离为10㎝, 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为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相交或相离 2.已知圆的半径为6.5cm,直线l 和圆心的距离为7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 相离或相交 3.已知圆O 的半径为6.5cm,PO=6cm,那么点P 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点在圆上 B. 点在圆内 C. 点在圆外 D.不能确定 4.已知圆的半径为6.5cm,直线l 和圆心的距离为4.5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 个 个 个 D.不能确定 ? B ? ? C B A O ? B O C A D ? B O C A D ? B O C A D D C A O ? D B C A O ? D B C A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