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微课设计21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微课设计21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微课设计21

“国培计划(2018)”孔国乡中心学校《长方形、正方面积的计算》

微课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获得从度量到计算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2、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自主互助

教具:多媒体,小正方形,长方形纸板

过程:

二、体验互动

拿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请我们用摆一摆,分一分的方法,用面积单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度量一下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吧!

预设1:我是将面积单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铺满这个长方形,

一个一个数出有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预设2:我只是在长边和宽边摆出面积单位,用5×3=15算出面积是15平方厘米。

那你能说一说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么?

预设:5表示每行摆5个,3表示摆了这样的3行,15表示一共有15个面积单位,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生边说师边板书每行摆个数行数面积单位个数

5 × 3 = 15

长×宽= 面积

大家看5在这个长方形中是什么(长),3在这个长方形中是什么(宽)(边说边板书)所以猜想长×宽=面积

一、验证长方形面积公式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长方形,大家用你手中的面积单位去拼一拼吧,并和小组同学说一说我们拼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再数一数面积是多少,并记录,开始吧!

各小组汇报,师填表。

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上的表格,你发现长、宽和面积之间的关系了么?(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做一做66页(3)先量再算面积

出示正方形,同学们自主探索正方形面积公式(小组交流)

汇报:我认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评价同学们很聪明,说得非常好,的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开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doc

峰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设计方案 总计第课时年月日投放 主备教师谢怀燕参与教师朱来平蒋帅 教学内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型 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 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 2. 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关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 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辨析、沟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设计意图 一、课堂预习 1.找一找。 (1)谈话: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两位老朋友,(出 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他们吗?还记得他们长什么样吗? 先闭上眼睛想一想。睁开眼睛找一找这些图形中哪些是长方 形哪些是正方形?完成预习单第一题。 ③ ①②④ ⑤⑥⑦⑧ ⑨⑩ (2)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呢? 2.猜一猜。 这 1 号、 4 号、 9 号三个图形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斜

着身子为什么都叫长方形? 3 号和 6 号也有大有小有的斜着身子为什么都叫正方形呢?完成预习单第二题。 长方形有()条边,有()个角。 正方形有()条边,有()个角。 猜猜看长方形的还边有什么特征?角还有什么特 征?根据猜想引导对边相等,四角是直角。 那正方形的边还有什么特征?角还有什么特征?根 据猜想引导四边相等,四角是直角。 二、合作交流,验证猜想 1.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引导:那我们的这些想法对不对呢?学习图形的特 征,光用眼睛看得到的,只是自己的猜想,(板书:猜想)需要想办法验证。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特征角的个数角的特征边的个数边的特征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1)探索长方形的特征。 先拿出我为你们准备的长方形纸,四人一小组用你们喜欢的的方法,看对边是不是相等,四个角是不是直角。 并完成研究报告。 学生通过折、量、比等活动,验证提出的猜想,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交流: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验证的?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引导认识两组对边相等。总结长方形边的特征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擦去问号)反馈验证结果,相机介绍对边。 (2)探索正方形的特征。 拿出我为你们准备的正方形纸,四人一小组用你们喜欢的的方法,看四边是不是相等,四个角是不是直角。 并完成研究报告。 学生通过折、量、比等活动,验证提出的猜想,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册.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通过观察、测量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直观演示、个体操作、集体交流、比较分析概括等,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及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把操作、思维和语言的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手、脑、口结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及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钉子板、直尺、直角三角尺、长方形彩纸、正方形彩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展示:在一片森林里有一座小木屋,门前站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

师:小朋友,冬天来了,森林里多美呀!可爱的小白兔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美丽而又温馨的小屋。今天,他要邀请我们去他家作客,你们开心吗? 2、多媒体播放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我家作客。 3、(多媒体呈现小白兔室内情景:墙壁、门、电视柜、电视机、圆桌、地板、壁画、钟) 师:你觉得小白兔的家怎么样?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呀? 4、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也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呢? 5、看来,生活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还真是无处不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也一起和长方形、正方形交个朋友吧!(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小朋友,今天小白兔还特地为我们每一小组准备了礼物,藏在信封里呢,打开来看看!(信封里装着两张彩色的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三角尺、直尺) 2、现在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长方形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找出它的特征。然后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 课件:出示1。长方形有()条边。 2.长方形四个角都是()角。 3.长方形的对边()。 3、小结长方形的特征。(生齐读一遍) 4.课件出示: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微课案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微课案例 阳高县培仁学校曹碧卿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4、例5、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推导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简单推理能力,进一步积累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经验。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价值,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各自准备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硬纸片、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 本课时教学面积的计算,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内容,对面积的计算,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他们已经建立了初步的面积概念,认识并能使用常用的面积单位,因此本节课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面积单位直接计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不过,如果让你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你

会有什么想法?那么,实际生活中人们又是怎样解决像测量操场面积这样一些问题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拼一拼、比一比,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 1、提出要求:四人一组,用课前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3个 不同的长方形;每摆出1个,就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以及它所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等数据填入例4的表中。 2、学生操作、填表后,组织讨论: (1)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它所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长方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与它的长、宽又有什么关系?(二)想一想、量一量,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 1、让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片,其中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另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4厘米。 提出要求:你能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2.学生操作后,讨论: (1)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2)在第一个长方形中最少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能使别人一眼看出它的面积?在第二个长方形中呢? 3.学生讨论后,明确:要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只要在这个长方形中沿着长与宽各摆一排小正方形就可以了,因为“每排的个数”与“排数”相乘就是这个长方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 4.追问:上面说到“每排的个数”和“排数”与长方形的长、宽又有什么关系?(三)算一算、议一议,揭示关系,归纳公式

(完整word版)《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8~91页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掌握梯形特征,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的编排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方法思考问题。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的操作过程,同时继续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再利用字母表述出新学的计算公式,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最后通过例题进一步说明怎样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3、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了平移、旋转的思想,具有了一定的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经验,并初步领悟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用同样的推理方法推出梯形面积的公式是可能的。只是学生在推导计算公式时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用割补法推导公式,因此我先让学生用拼摆两个相同的梯形的方法来推导公式,在此基础上再用割补法来推导公式,这样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充足的发展。使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最终获取知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梯形学具、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以旧引新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案教学文案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 算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叫做小老虎,这位小老虎可喜欢照相了,他昨天照了一张大头贴,看!这张好片老师用手这么一拉,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面积变大了, 师:是吗?还有吗 生2:周长变大了变大了 生3:长变大了,寛也变大了 师:长变大了,寛也变大了,面积也变大了,那么长方形的长、宽和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主动探索 在刚才老师发给大家的信封当中,有一张小老虎的照片,还有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还有一把尺子,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这些材料,想方法求出小老虎照片面积是多少。好,现在开始活动。 1,学生小组合作,师指导 下面我请一个组的同学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把照片的面积求出来的。 摆正方形 用尺子量 4×3 长×宽

如果我想求课本表面的面积,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算呢? 我看有的同学说是,也有的同学怀疑对不对?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2 接下来的任务我们就来解决大部分同学的疑问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真的等于长×宽 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这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观察一下长方形的长、宽,还有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并且完成表格1,开始! 表扬33组,表扬22组。。。××组行了吗?好,那接下来我请一个同学代表他的小组来说说他们组是怎么摆的。 生1:长摆4个,宽摆3个小正方形 师:那你告诉同学们长是?宽是?面积是?这是你们小组的其中一种方法是吗?你先回去,我再请一个小组 生2:我摆的长方形长是6个小方形,宽是两个小正方形 师:是不是这种?(多媒体出示)那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宽是?生:。。。 师:非常棒!感谢你们组,还有哪个小组想说的? 生3:把12个小正方形全部摆成一行。。。。 3总结公式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张表格你发现了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了解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的方法的多样性。 3.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方法的特征中,激发对图形研究的好奇心。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过哪些图形吗?你能从我们的教室中找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引导学生找找教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我们简直就生活在长方形、正方形的世界里。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还有哪些疑问和想法吗?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引导学生质疑)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折一折、量一量,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教师导言:长方形、正方形除了有四条边、四个角这些特点之外,还有哪些特点呢?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动手折一折、量一量吧,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1、自学:学生动手操作,把发现的特征可以记录在书上。 2、互学:小组交流。 3.展学:小组汇报、质疑。 教师小结,帮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的特征(板书) (二)学生尝试独立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猜想它有哪些特征(生) 1、自学:学生动手操作,用“量一量、折一折”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探究。 2、互学:同桌交流。 3、展学:学生汇报 4、教师适时板书正方形的特征。 5、师:(出示一个近似正方形的长方形纸)老师手中的这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怎样验证呢?(指名回答) 三、认一认。 读一读,认一认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并在自己的学具上指一指。 四、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五、巩固练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微课教案培训资料

学习资料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微课教案 一、巧设情境设疑激趣 师:大家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师:大家看,美羊羊和喜羊羊在跑步呢。美羊羊说:“我绕着长方形跑了一圈,我跑的路程更长。”喜羊羊也不甘示弱,他说:“我绕正方形跑了一圈,正方形的周长更长。”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美羊羊和喜羊羊他们哪一个跑的路程更长呢? 师:要知道哪一个跑的路程更长,就是要分别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一)长方形的周长 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长是6 米,宽是4 米。如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 师:我们可以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地加起来,长+宽+长+宽,所以得到长方形的周长=6+4+6+4=20(米)。 师:我们也可以先算两个长,再算两个宽,再把它们加起来。从 而得到长方形的周长二6 >2 + 4X2 = 20 (米)。 师:我们也可以先算1 条长+1条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长。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长方形的周长=(6+4)>2 = 20(米)。 师: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我们想出了三种不同的算法,从第一种方法我们得到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从第二种方法我们得到长方形的周 长=长>2+宽>2。从第三种方法我们得到长方形的周长 学习资料

=(长+宽)X 2。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是的,第三种算法比较简便一些。 (二)正方形周长师:刚才我们帮美羊羊计算了长方形的周长,接下来我们再帮美羊羊算算正方形的周长吧。 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是5 米,怎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师:因为正方形4 条边都相等,所以我们可以把4 个5 相加, 5+5+5+5=20(米)。从而得到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师:4个5相加也可以列乘法算式:5X 4=20 (米)所以可以得到正方形的周长二边长X 4. 师:同学们,这两种方法你又更喜欢哪一种呢?是的,第 2 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帮美羊羊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帮喜羊羊算出正方形的周长也是20 厘米。所以,他们两个跑的路程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正方形的周长二边长X 4,你们学会了吗?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再见!

五年级数学上册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教学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平行四边形垢面积是用割补法把它变成与它面积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由长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三角形的面积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由此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三角形也可以用割补法把它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也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师:同学们能不能用学过的这些方法,设计一种推导方案,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评析:通过上面的教学揭示课题,提示学生可以把已学过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兴趣与信心。] 二、学生操作实验,主动探究 让学生先自己设计推导方案,再汇报交流 生1:我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因为这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上底×高÷2,另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下底×高÷2, 由此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上底×高÷2+下底×高÷2。 生2:我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下底×高,三角形的面积是(下底--上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高+(下底-上底)×高÷2。 生3:我把梯形分割成两个等高的小梯形,(把上面小的梯形倒过来和下面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是原来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上底)×(高÷2)。 生4:我把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高没有变,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上底)×高÷2 [评析: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操作,验证等活动,概括出一个计算程序,就是公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三、比较分析,优化方法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在自主探索的活动,运用知识迁移类比规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班男同学最近在课间活动时最喜欢做打篮球,你们知道篮球场地有一处3秒钟限制区吗?这个区域是什么形的,你知道吗?出示这一图形。现在要求这一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会求吗? (上底:3.6米,下底:6米,高:5.8米)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新课传授。 1、那么梯形的面积应当如何来求呢?这节课我要做一名忠实的听众,由你们自己动手,找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中推荐出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怎么样?下面就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分小组研究。 2、老师巡视。 3、两个同学到展台前讲解。一人展示的是两个任意梯形的推导方法,另一人展示的是直角梯形的推导方法。(师板书结论) 4、师:这两名同学的讲解真精彩!你们是不是也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们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再一同来看看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5、师边操作边讲解。(课件) 师:(任意两个梯形)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把其中的一个梯形沿一个顶点顺时针旋转180o,再沿腰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用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乘高就得到我们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个梯形的面积就是它所拼成的图形面积的一半,因此我们再除以2就得到了梯形的面积。 三、合作探究,发散验证 1、刚才我们再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是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想出别的计算方法验证我们刚才的发现呢?小组讨论。 分组汇报。学生可能讨论出的计算方法有:(师适时配合课件演示) (1)做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2)将梯形上底和下底对折,再沿折线剪开,将上面的梯形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o,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案例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案例分析 教学评析: 成功之处: 一、教师对于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发现环节,按照创设问题情境——猜想——观察、 发现——实验、验证的程序进行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前两个过程,有利于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面积公 式。 二、突出学生的学,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大胆猜想,动手摆长方形(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和表达陈述等活动,有利于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主动 地学习数学。 不足之处: (一)、问题情境应是真实的,最好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生有经验的,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发现兴趣的。可以将“比较两块长方形草坪面积大小”改造为能够调动探究欲望,易于操作、 想象的生活情境。 比较几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方法很多。如,采用目测法,叠合对比法,含相同面积单位数多少比较法,拆分拼合比较法等。教师可以在问题情境之后,安排学生分组探索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因为不同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其适用的场合。同时,这样的教学会增强趣味性,也具有丰富的数学内涵。“有用、有趣”才会“有效”。 (二)、“观察下列图形,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什么关系?(投影打出,三幅图都是长方形,都被分割成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分别标出6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的设计有待改进,如果将6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不在图形下标出,让学生观察图形,用自己的方法计算面积,教学的效益会更大些。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一个一个小方格的数;2.一排一排的数,几排相加;3.用长厘米数乘宽厘米数等。

(完整版)新苏教版三上《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模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

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微课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黄昌文学科数学教龄25 微课名称长方形与正方形 的特征 视频长度3′45″录制时间 2014年5月 14日 知识点来源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教材版本:西师大 知识点描述让小学生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无 教学类型讲授型 适用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小学二年级学生见过生活中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物体,只是没有将这一数学概念抽象出来,更没有总结出边、角的特征。我设计这个微课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假想,然后用对折的方法、用三角板量去验证,最后归纳长方形与正方形边、角的特征。当老师和学生学习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时就可以利用此微课。 教学过程 内容时间 一、片头 (30秒以内) 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20秒 二、正式讲解(5分钟左右) 第一部分内容: 长方形的特征 比较直观地发现有两条边比较长,两条边比较短,介绍长与宽的概 念。相对的两条边感觉上是一样长的。用水平、垂直对折的方法进行验 证,确实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感觉四个角都是直角,用三角板的直角去量,证实四个角都是直角。 98 秒 第二部分内容: 正方形的特征 感觉正方形与长方形差不多,长方形的特征,它具不具备呢,用上 面的方法验证。正方形四条边好像都是一样长,沿对角线对折验证,介 绍边长的概念 86 秒 第三部分内容: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不同之处。 长方形的长与宽不是一样长的,当长方形的长与宽一样长的时候, 就变成了正方形。 18秒 结尾授课完毕3秒 自我教学反思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得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用先假设,然后动手验证,观点有理有据,易于让学生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一起动手验证,加深理解。

梯形面积的练习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的练习教学设计 Practice teaching design of trapezoidal area

梯形面积的练习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练习十七第3——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利用梯形面积计 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和思考的 能力。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利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填空4.8 平方米=()平方分米 62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2 公顷=()平方米 1.2平方千米=()公顷560平方分米=() 平方米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图略)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

课上一节梯形面积公式的练习和应用课,请同学们说出梯形的面 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七第3题。观察思考:要计算梯形面积,哪些条件是合 适的?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2、 练习十七第4题。问:这个花坛是什么形状?要示其面积必须知 道哪些数据?题目中是直接告诉我们如何求梯形上下底的和? (如果有困难,可以小组讨论) 板书:上底+下底=46—20=26(厘米) 高:20厘米学生明确上面几个问题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3、 练习十七第8题。讨论:如何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以 梯形上底长度为底长的平行四边形是梯形里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如何求剩下的面积?独立做题,小组交流,全班汇报。预设有以 下两种方法:方法一:(2+3.5)×1.8÷2-2×1.8 =4.95-3.6 =1.35(平方厘米) 方法二(3.5-2)×1.8÷2 =1.5×1.8÷2 =2.7÷2 =1.35(平方厘米) 三、课堂作业p91第5题。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常州市勤业小学彭晶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58——p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活动、观察、探究、了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 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学生准备三角尺,钉字板,小棒等。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做一做”、“折一折”、“量 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老朋友(神秘地),会是谁呢?一边说,一边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学生高兴跟着说出名称,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师:你能在我们的周围、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两个老朋友吗?看,这是我们新桥美丽的风景,你能在这些建筑物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吗?(多媒体播放画面)生1:窗户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门口贴的方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 师:看来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身上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亲近我们的好朋友,进一步来认识它,研究它。(板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 (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建筑物图片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构建模型,探求新知 (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做一做 师:你们会利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长方形吗?(会),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

梯形面积计算_教案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计算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九册8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发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公式的形成,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2、通过对面积公式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理解和应用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计算机软、硬件一套;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的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标有上、下底和高及数据的一般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迁移诱导,激发参与兴趣 1、启发学生回忆三角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实验操作,引导参与探究

1、转化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 独立拿出准备好的各种梯形,拼成学过的图形。 学生拼摆,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给予点拨和鼓励。 2、观察 学生分组,结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观察、讨论。教师巡视,注意点拨。 板书如下:梯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是上底+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3、推导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注意点拨。 学生反馈,教师注意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调控。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提问:计算梯形的面积为什么除以2? 三、反馈调节,巩固参与成果 1、引导实际应用,巩固梯形面积公式 2、分层训练,培养能力 3、发展提高,深化知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北师大版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再理解,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也是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首先揭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及正方形的边长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折一折,量一量,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特征,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然后再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实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教材希望学生主动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所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线索,并明确活动的目的。起启发和鼓励学生操作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二年级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有一年级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的基础。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理解基础很好。教师设计了猜想——证明的探索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折一折”,理解长方形、正方形,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理解,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点。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技能: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二)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二) 教学内容 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课本165页例1,练习三十九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熟练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2.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解题正确率。 教具准备 卡片、沟渠的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为什么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相似,也得÷2? 2.面积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填写练习三十九的第6题。 3.口答:(以卡片出示) (1)求梯形的面积: ①a=3 b=6 h=4 ②a=12 b=18 h=6 ③a=9 b=10 h=0.4 (2)求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a=4.2 h=10 ②a=5 h=12 ③a=98 h=20 4.认识沟渠的实物模型,横截面的意义以及各部有关名称

与梯形有关部分名称的对立。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二、新授。 1.例题教学。 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 2.8米,渠底深1.2米,它的横截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中各已知条件的实际意义,然后让学生试算在本子上,师巡视,针对性指导。 (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板演:a=2.8米b=1.4米h=1.2米 (2.8+1.4)×1.2÷2 =4.2×1.2÷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横截面面积是2.52平方米。 师生共同质疑: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积的?(路基和拦河坝) 2.练一练:课本练习三十九的第3题。 三、练习。 1.课本练习三十九第7题。 2.课本练习三十九第8~10题。 3.铁路路基的横截面是梯形,它的上底是3.8米,下底比上底多1.8米,高1.5米,求它的横截面面积。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关坪河九年一贯制学校方运艳 设计理念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在设计时,先通过我新买的包得侧面是梯形这一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的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中,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来推导。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VSO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材分析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三部分内容,本节课内容中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利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操作,渗透了旋转的数学思想,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推导方法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教学中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设置了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方法过程目标:1、通过从手操作,使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知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严谨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类比迁移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转化、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VSO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记录单、剪刀、学生分组而坐 教学过程

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和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以及正方形的边长,知道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在验证讨论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教学活动经验,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体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具和学具准备: 1、教具:正方形纸、长方形纸、三角板、直尺、多媒体课件 2、学具:不同尺寸正方形和长方形纸若干张、报告单每组一张、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现在这些图形在大屏幕所展示的这教室里开联欢会,我们一起去寻找一下吧! 生:桌子是长方形的 师:要说桌子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粉笔盒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小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方形的 生:红旗的面是长方形的 2、看来同学们对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们想不想进一步的了解一下他们呢 3、好,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索新知 (一)长方形 学生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并让学通过生观察发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生:4条边、4个角 那观察并猜测长方形的边和角又有什么其它的特征呢 生: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 生: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相等

生:他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你们的猜想,下面我们自己来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吧! 4、大家通过交流和亲自动手操作,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结果。谁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结果? 5、指名汇报:长方形边的特征 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 生1:长方形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都相等。 师说明:(多媒体演示)长方形有两组相对关系的边,我们把它们叫作对边。所以,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分别相等,我们就可以说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大家跟老师一起说一遍: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我们把长方形较长的边就叫长方形的长,把较短的边就叫长方形的宽。 师提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呢(板书:量一量)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你量出来的数字足已说明对边是相等的。(板书:对边相等) 师:你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吗(板书:折一折)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各是多少厘米,并画出它的高。 3、教师导语: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面的形状是梯形,(出示一辆汽车侧面图)如汽车玻璃就是梯形的,那梯形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呢?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展开 1、推导公式 (1)猜想:让学生先猜测一下梯形的面积可能和哪些量相关。 (2)操作学具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2、学生预设: 方法一: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利用这些方法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面我们先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来共同推导梯形的面积。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拿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重合,再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使一个梯形逆时针旋转180度,使梯形上、下底成一条走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3、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问: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除以2? ③在小组内尝试上面另外几种不同的转化方法,如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方法一: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上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2个梯形上底+三角形底)×高÷2=(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④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和3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