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设计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设计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设计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设计》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初学者学习室内设计、创作的专业性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有关室内设计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空间布局,空间造型设计、理论指导、材料陈设以及配套设计等内容。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练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了解各类室内设计的基本常识,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力图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深入贯彻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目标,并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

培养要求:

1、具有对设计施工图的读图与放线的能力。

2、具有合理计算安排用工量的能力。

3、具有室内施工管理的能力。

4、具有编制一般施工工程的能力。

5、具有室内装饰整体效果的综合评价能力。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学媒体的方式因是多样化的,以教师讲授为主,配以多媒体教学用案列分析,习题讨论,优秀设计作品欣赏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眼界,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要求、内容及建议

第一章室内设计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室内效果图的作画步骤。

2、理解:室内透视图简法。

3、了解:室内透视图的表现方法。

教学内容:

§1-1基础训练

§1-1-1写生·速写·临摹

§1-1-2色彩构成的方法

§1-1-3其它设计学科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1-2室内透视图简法

§1-2-1一点透视简法

§1-2-2成角测点透视简法(两点透视)

§1-2-3微角测点透视简法

§1-3室内效果图作画步骤

§1-3-1起稿阶段

§1-3-2整体关系阶段

§1-3-3深入刻画阶段

§1-3-4整理完成阶段

§1-4室内效果图的表现方法

§1-4-1黑白效果图

§1-4-2彩色效果图

§1-4-3电脑效果图

教学建议:

1、多些时间进行基础训练。

2、要注意结合其它设计学科。

第二章室内设计文论

教学要求:

1、掌握:系统室内环境中的纺织品设计。

2、理解:室内设计的多义性。

3、了解:21世纪室内设计的新拓展以及中西室内设计理念的再发展。教学内容:

§2-1 21世纪室内设计的新拓展

§2-1-1 HID——健康室内设计与可持续性发展

§2-1-2同步运作与逆向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之互助

§2-1-3流行周期之表现

§2-1-4室内设计之全球互动

§2-1-5多元化的设计思路与多义性的视觉领悟

§2-1-6新世纪与中国的室内设计

§2-2居室客厅设计

§2-3室内设计的多义性

§2-3-1室内设计意义的层次

§2-3-2室内设计的多义性是设计者与消费者共同创造的

§2-3-3室内设计多义性的现实意义

§2-4室内设计与细节

§2-5系统室内环境中的纺织品设计

§2-5-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5-2纺织品是室内环境的特殊设计语言

§2-6中西室内设计理念的再发展

§2-7童房设计

§2-8室内织物壁挂的发展趋势

§2-8-1 主题的多层次

§2-8-2流行色的渗入与运用

§2-8-3绿色环保意识

§2-8-4装饰与欣赏方式的改变

教学建议: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初步探讨与尝试一些简单的室内布置。

第三章室内设计作品

教学要求:

1、掌握:使用相关绘图工具或软件绘制简单的室内效果图。

2、理解:各种室内设计的影响因素。

3、了解:对室内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和考虑到的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

§3-1室内设计效果图

§3-1-1黑白效果图

§3-1-2彩色效果图

§3-3-3电脑效果图

§3-2 室内设计实例

§3-2-1设计实例1

§3-2-2设计实例2

§3-2-3设计实例3

教学建议:

1、以成功的室内设计为例子,让学生体会室内设计所需要体现的东西。

2、了解当今时尚室内设计风格。

《 建筑设计基础Ⅰ》教学大纲

黑龙江东方学院 《建筑设计基础(1)》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学部建筑装饰设计教研室 课程编号: 03122011 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 学分:6 总学时 112 (理论学时 40 ;实践(实验)学时: 72 )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就是为建筑学专业开设得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建筑学设计系列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就是建筑设计入门得关键。 本课程得教学宗旨与目标就是通过系统得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课程作业过程训 练,培养学生对建筑形式语言得认知、运用、表达能力与初步得建筑设计构思能力,为学习后续得建筑设计课程打基础。 二、本课程得目得任务 建筑设计基础课就是建筑学专业得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就是建筑设计得启蒙 教育,就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得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即“悟性——理性——创造性”过程得重要环节,更就是建筑设计得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教育得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得目得任务就是: 1.建立正确得建筑观; 2.对建筑设计体系得初步认识,对设计过程得感性认识与一般了解,对名建筑得欣赏与评价; 3.掌握建筑设计得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即建筑功能、空间、环境得概念,平立剖面得含义以及规范表达,形式美得法则等; 4.建筑表现技能得表现:建筑制图、渲染技法、模型制作、徒手表现、建筑速写等。 三、本课程与其她课程得关系 建筑设计基础课就是建筑学专业得主导课程——建筑装饰设计系列课程得先修课程。本课程所讲授得内容与所进行得各方面基本功训练直接为今后得建筑

装饰设计课提供预备知识与技能。 四、本课程得基本要求 1.建筑表达部分: ·学习水彩渲染技法; ·学习模型制作方法,及通过模型推敲方案、表达设计意图得能力。 2.建筑形态构成部分: ·培养对建筑形体得认知与组合加工能力; ·培养对建筑空间得认知能力,学习设计、创造建筑空间得方法。包括认识不同空间类型(动、静、开敞、封闭、流动、引导……)与学习空间限定得手法(设立、下沉、升起、围合、覆盖……); ·加强对各种建筑形式要素(形状、色彩、尺度、质地、方向、位置)得直觉及相关性认识,培养用形式要素表达设计意图得能力; ·学习建筑形式得加工方法( 附加、重复、穿插、切削、旋转、、、、)。 3.建筑美学部分: 学习美学原理,培养审美感觉与构图能力,将审美感觉与构图能力训练贯彻于一切作业得环节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变化与统一得方法。 4.建筑设计入门部分: 初步了解建筑设计得程序与方法。 五、课程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建筑初识 (4学时) 了解重点:初步接触建筑概念,介绍与本课程相关得基本内容及工程字规范书写。 难点:学习这门课程得目得与达到何种标准。字体结构与笔画特点。 第二部分徒手线条练习 (4学时) 掌握重点:徒手线条得组织、排列、衔接、构图等表达。 难点:线条得流畅、间距得疏密、衔接得方法、黑白灰得对比关系等。 第三部分工具线条练习 (6学时) 掌握重点:学习用墨线综合表现得方法,训练构图能力,加强审美感觉。 难点:墨线线条衔接得当,图面精良。 第四部分建筑绘图练习 (10学时) 掌握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邓小锋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课程类型:理论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时:42学时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学分数: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建筑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该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1、使学生获得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在工程实践中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技术指标的检验能力。 3、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技术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建筑材料分类。 2、理解建筑材料性质的定义以及性质与应用间相互关系。 3、了解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性质与应用。 4、以硅酸盐水泥为重点,理解水泥的矿物组成及其特性,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水泥石腐蚀与防止。了解其它水泥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5、理解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及影响性质的主要因素,理解从原材料和配合比方面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知识。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理解砌筑砂浆的组成、性质及影响性质的主要因素。 6、了解砖及砌块的技术性质和使用范围。 7、掌握钢材的力学性质,了解建筑钢材的国家标准,钢筋品种及特性,钢筋的冷加工等。 8、掌握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牌号的划分等表示和配制。 9、了解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应用。 (二)素质目标 1、具有独立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与人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 4、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坚韧、诚信的品德。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土木工程系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无前修课程,可为学生后续学习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技术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识。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设计素描 (08)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基础课 三、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素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特点,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表现手法,并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观察客观物象的结构、形态、明暗、质感等因素,学习透视、构图等造型艺术规律,研究和揭示视觉表达客观物象内部的力、场、空间、结构、功能图形以及审美文化内涵等潜在规律,并将其应用在创意构思和表达的过程中,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动手实践; 2、系统性原则,由浅入深、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3、因材施教原则,发现特点,因人而易,不同画面,分别对待; 4、多媒体教学进行讲解、图例分析和教师示范的直观性教学方法; 5、分阶段进行小结,结合具体画面的欣赏、分析、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五、课程总学时:128学时8学分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设计素描概述 ⑴设计素描的概念及其特点 ⑵设计素描的目的和任务 2、形体结构分析(认识与观察方法) 3、透视规律及其应用 4、明暗研究(明暗变化及其规律) 5、质感表达与纹理研究 ⑴不同物体质感纹理的归纳表现 ⑵相应空间环境的主题性创意表达与设计 6、立体形态变化分析 ⑴立体成型分析研究; ⑵立体成型过程的飘移、削减及叠加原理。 7、精微细致表达 ⑴刻画表达:收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小型物体、深入研究观察其精细构造并放大表现; ⑵非常态构想:利用其形态特点和构造特点进行创意应用表达(草图构想)。

8、形态联想 观察了解自然界物体的形态和构造特点,进行联想和改造,把异象画面和现实的形态串联组合,使画面显现奇思妙想并又在创意的情理之中。 ⑴不同物质属性的转换; ⑵不合理空间的创造; ⑶形态寓意延伸表达。 9、解构与重构 ⑴观察了解自然界物体的形态和构造特点进行剖析(原形收集结构分析); ⑵把自然界物体的剖析结构结果或元素进行概括和重新组合产生一个全新的形态(解构重组); ⑶立体构造; ⑷平面意象。 建议学时分配: 1、理论讲述、结合示范作品分析,12课时; 2、作业练习、辅导,112课时; 3、观摹小结,分析讨论时间,4课时; 4、期末总结评分时间另外安排。 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1、课程讲述及作品分析部分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2、作业辅导过程全部在专业教室完成; 3、学生课前根据课程要求准备绘画工具材料等; 4、作业练习内容和要求。 内容: 1、形体构造研究 A、石膏几何体静物组合1张4开纸8课时 B、不同形态的静物组合1张4开纸8课时 2、明暗研究 A、不同明度质感的静物组合1张4开纸16课时 B、相应空间环境的主题性创意表达与设计1张2开纸20 课时 (背景部分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对静物的不同理解,进行物象的相应空间构成组合及明暗设计的创意应用表达)

《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教学大纲

《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计划时数:64 是否专业核心课程:否 教学对象:三年制中职学生 二、课程的目的、地位、任务 1.目的:学习本门课程可使学生通过理论结合实践达到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各类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的目的,为今后学好其他专业课打好基础。 2.地位:本课程是建筑装饰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3.任务:配合专业学习,使初学者了解常用材料的技术性能以及施工工艺,为专业设计施工提供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三、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1.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材料的分类和选择,了解各种装饰材料的作用和发展趋势及常用材料的特征和使用方法。 2.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及现场实践达到正确地掌握各种装饰材料的施工工艺技术。 3.素养:在学习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并结合实地现场考察材料和施工工艺,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 五、教学大纲 绪论室内装饰材料概述 [教学内容]: 1.室内装饰材料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2.室内装饰材料的基本特征与装饰功能 3.室内装饰的基本要求与装饰材料的选择 [教学目标]:掌握室内装饰材料的定义及作用,明确装饰材料的种类,知道室内装饰材料的基本特征,掌握建筑物装饰三要素,学会应用装饰材料的选择方法。 [教学重点]:室内装饰材料的定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建筑物装饰三要素 第一章水路工程材料与施工工艺 [教学内容]: 1.暖气采暖工程 2.地热采暖工程 3.电热膜地热采暖工程及发热电缆地面辐射 4.上、下水工程 5.地源热泵 [教学目标]:掌握水路工程常用材料及施工工艺验收标准,了解水路工程常用材料的分类 [教学重点]:水路工程常用材料的名称及分类 [教学难点]:水路工程施工工艺验收标准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学习资料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设计素描 (08)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基础课 三、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素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素描的基本概念、特点,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表现手法,并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观察客观物象的结构、形态、明暗、质感等因素,学习透视、构图等造型艺术规律,研究和揭示视觉表达客观物象内部的力、场、空间、结构、功能图形以及审美文化内涵等潜在规律,并将其应用在创意构思和表达的过程中,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动手实践; 2、系统性原则,由浅入深、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3、因材施教原则,发现特点,因人而易,不同画面,分别对待; 4、多媒体教学进行讲解、图例分析和教师示范的直观性教学方法; 5、分阶段进行小结,结合具体画面的欣赏、分析、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五、课程总学时:128学时 8学分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设计素描概述 ⑴设计素描的概念及其特点 ⑵设计素描的目的和任务 2、形体结构分析(认识与观察方法) 3、透视规律及其应用 4、明暗研究(明暗变化及其规律) 5、质感表达与纹理研究 ⑴不同物体质感纹理的归纳表现 ⑵相应空间环境的主题性创意表达与设计 6、立体形态变化分析 ⑴立体成型分析研究; ⑵立体成型过程的飘移、削减及叠加原理。 7、精微细致表达

⑴刻画表达:收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小型物体、深入研究观察其精细构造并放大表现; ⑵非常态构想:利用其形态特点和构造特点进行创意应用表达(草图构想)。 8、形态联想 观察了解自然界物体的形态和构造特点,进行联想和改造,把异象画面和现实的形态串联组合,使画面显现奇思妙想并又在创意的情理之中。 ⑴不同物质属性的转换; ⑵不合理空间的创造; ⑶形态寓意延伸表达。 9、解构与重构 ⑴观察了解自然界物体的形态和构造特点进行剖析(原形收集结构分析); ⑵把自然界物体的剖析结构结果或元素进行概括和重新组合产生一个全新的形态(解构重组); ⑶立体构造; ⑷平面意象。 建议学时分配: 1、理论讲述、结合示范作品分析,12课时; 2、作业练习、辅导,112课时; 3、观摹小结,分析讨论时间,4课时; 4、期末总结评分时间另外安排。 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1、课程讲述及作品分析部分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2、作业辅导过程全部在专业教室完成; 3、学生课前根据课程要求准备绘画工具材料等; 4、作业练习内容和要求。 内容: 1、形体构造研究 A、石膏几何体静物组合 1张 4开纸 8课时 B、不同形态的静物组合 1张 4开纸 8课时

建筑设计初步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初步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 学时与学分: 课程总学时:52 课程总学分:3 理论教学学时:4 实践(验)教学学时:0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2010级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应用领域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必要的人体测量数据及查表方法,并学会将其与设计相结合,使设计符合人体工程,提高学生的设计理论素质。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与空间设计存在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从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出发,发现在空间设计中存在的人体工程问题,并且能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人体工程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能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认识建筑 【教学内容】人体工程学的由来与发展;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工程学的历史以及其发展,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第二章建筑文脉 【教学内容】人体生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人体测量学知识。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生理知识基本内容;理解心理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掌握人体

测量学知识。 【教学重点】人体测量学知识。 【教学难点】人体测量学知识。 第三章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肤觉与环境;嗅觉与环境;人体气场与环境;人和环境质量评价。 【教学要求】了解嗅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理解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了解人肤觉与环境、人体气场与环境的内容以及人和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的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 【教学内容】工作面设计;座椅的设计;床的设计;自动化办公。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家具的使用性质;理解家具设计必须注重家具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布置方式;掌握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 【教学重点】家具设计必须注重家具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布置方式。 【教学难点】掌握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 第五章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 【教学内容】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商业行为与店堂设计;餐饮行为与餐厅设计;观展行为与展厅设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空间的基本内容;理解人居住.商业、餐饮、观展的有关行为;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难点】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第六章居室安全 【教学内容】导致居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止居室安全事故的人体工程学对策。 【教学要求】了解安全意识;理解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各种相互作用关系;掌握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合适的匹配关系,消除隐藏在居室中的安全杀手。 【教学重点】理解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合适的匹配关系,消除隐藏在居室中的安全杀手。

《建筑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131004 课程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2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建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建筑设计基础2》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入门课程,其教学模式已形成了一套以绘图基本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较为严谨和完善的教学方法。通过本课程建筑名作分析和九宫格立体构成两个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大师们的建筑思想和他们的作品、他们建筑的特点和语言手法,同时掌握建筑设计空间立体构成的基本要求及手法,以满足建筑设计工作的需要。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名作分析和九宫格立体构成两个单元。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课程设计的实际训练这两个教学环节来完成。在有限的学时内,不仅图画得好,字写得好,有较好的作图技巧和环境空间意识,学会通过图纸处理矛盾,运用建筑语汇表达思想。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相关规范——实例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建筑设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解读和设计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建筑设计基础1》《建筑设计概念及原理》《造型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无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构成:课程最终成绩=最终成果得分(60%)+过程成果得分(20%)+考勤表现得分(20%) (七)参考书目 1、《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托伯特?哈姆林著,邹德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2、《建筑的涵意》刘育东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建筑初步》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4、《建筑空间组合论(第3版)》彭一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5、《世界建筑》、《建筑学报》、《建筑师》等相关建筑书籍。 二、中文摘要 《建筑设计基础2》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它与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一脉相承,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建筑设计基础是学生步入建筑之门最先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它将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 因此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在有限的学时内,不仅图画得好,字写得好,有较好的作图技巧和环境空间意识,学

AutoCAD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AutoCAD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AutoCAD室内设计》是中等职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技能课程, 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的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AutoCAD 设计软件的一般操作,并能应用于室内设计工程图的绘制,以培养适应现时和未来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第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 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建筑CAD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Auto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与图块的使用 结合实例讲解利用AutoCAD绘制建筑平面图、室内平面图、立面图、地材图、顶棚图, 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利用计算机绘制室内设计工程图的能力。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 课堂一般使用讲练结合、课堂示例演示操作、绘制建筑工程图的实训教学。 四、学时分配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AutoCAD2007建筑设计》,叶家敏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Auto CAD2012室内装潢设计从入门到精通》,蒲先祥、龙敏、饶媛媛编,中国青年出 版社,2012. 3、《AutoCAD室内装潢设计经典范例完全学习手册》,曹培培孟文婷,清华大学出版社, 4、《AutoCAD2012室内装潢设计从入门到精通》胡仁喜,刘昌丽,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5、《AutoCAD2009实训教程》,张宏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教学大纲内容 任务一建筑CA蛮计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AutoCAD室内设计的一般概念; 2、了解Auto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一般知识; 3、掌握图形文件管理的一般操作知识; 4、熟悉建筑工程图计算机绘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内容提要】 1、建筑CAD设计概论; 2、Auto CAD软件简介; 3、实操训练实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1、建筑CAD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2、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 任务二Auto CAD绘图命令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绘图命令基本操作的一般知识; 2、培养使用Auto CAD软件绘图命令完成建筑工程图计算机绘制的应用能力。

《建筑施工组织与设计》教学大纲

《建筑施工组织与设计》教学大纲 ENGLISH 学时:36学时 层次:专科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房屋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和决策 方法,具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初步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 施工组织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方法。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习题 作业与生产实习中的现场教学,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有:掌握流水施工和网 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能够编制较为简单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文档来源 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 了解:要求学生系统的了解建筑产品及其施工的特点、 基本建设以及基本 建设程 序,施工准备的相关内容。 熟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编制依据、编 制程序、编 制内容。 掌握:掌握流水施工原理和网络计划技术,并能够运用原理编制较为简 单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能力要求:能够达到现场施工员的初期水平。 简单运用:要求学生系统的了解有关建筑施工组织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施工 方法并能 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参与现场管理。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 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熟练运用:掌握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施工方案的编制。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学院监理专业的专业课,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特别 密切,有些课程必须先上,如建筑施工技术、概预算、工程经济等,在 此基础上才能学好本课程。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先修课程有:建筑施工技术、概预算、工程经济等。 四、学时分配: 五、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建筑施工组职》专业委员会推荐教材 建工版 参考书: 1《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计划》 项目经理培训教材 建工版 学分:2 适用专业:监理、施工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第一章建筑知识概论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一章建筑知识概论 第一节建筑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 第三节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 第四节中外建筑简介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使学生对建筑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 2、熟悉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 3、了解中外建筑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 2、难点:建筑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进度: 讲授新课:1.建筑的基本概念1学时 2.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0.5学时 3.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0.5学时 4.中外建筑简介1学时 五、课时数: 3课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教学方法:新课讲授,教学演示与板书结合。 教辅方式:课堂提问及解答 七、思考、练习题、作业: 1、思考总结中国建筑自己的特色。 2、复习学习重点,提前准备下节课所需要的学习用具。 八、参考书: 1、《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拉索P.;LaseauPaul;邱贤丰,中国建工出版社 3、《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高复泰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4、《外部空间论》,(日)卢原义信著 5、《建筑设计资料集1》,中国建工出版社 6、《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邹德侬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7、《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汤纪敏包志禹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九、教学小结、后记: 1.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即时迅速掌握操所学知识。 2.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课程内容外,及时引入课程外的实践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中认识到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十、教学内容、过程(附后): (一)、讲授新课 1、介绍专业特点,学习的要求,以及该学科发展的历程。学科的形成以及与 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2、第一章节:建筑的基本概念 (1)建筑及其范围 (2)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 3、第二节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 4、第三节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 (1)掌握设计的意义 (2)明确设计的程序 (3)培养设计意识,转换设计思维 5、第四节中外建筑简介 (1)中国建筑发展简介,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及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的特征(2)外国建筑发展简介 (二)、学时小结 理清章节脉络,强调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复习小结。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室内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要点

室内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实用美术专业室内设计教学模块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室内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室内装饰施工的基本知识。 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中级专业技能人才所必需的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设计思想及职业道德观念。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现场教学,对学生作品进行详细评点。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室内设计概论 教学要求 A、了解室内设计的含义、特点及发展趋势。 B、熟悉室内设计所从事的主要工作。 C、掌握室内设计规划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1—1室内设计含义、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室内设计的含义 二、室内设计的特点 三、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1—2室内设计的类型、工作及规划 一、室内设计的类型 二、室内设计的主要工作 三、室内设计规划 第二章室内空间与尺度 教学要求 A、了解人体工程与尺度的基本知识。 B、熟悉设计尺度与尺寸的基本知识。 C、了解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内容 §2—1人体工程与人体尺度 §2—2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3人居环境空间 一、行为环境空间 二、视觉环境空间 三、听觉环境空间 四、肤觉环境空间

五、嗅觉环境空间 第三章室内空间设计 教学要求 A、了解室内设计程序及步骤。 B、掌握室内空间的类型及分隔形式。 教学内容 §3—1室内设计程序 一、室内设计方法 二、室内设计程序及步骤 §3—2室内空间组织 一、空间的功能 二、空间的类型 三、空间的分隔形式 第四章室内透视和效果图表现教学要求 A、掌握室内透视的绘制方法。 B、掌握室内效果图的表现方法。 教学内容 §4—1平行透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4—2成角透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4—3徒手绘制透视 一、一点透视 二、二点透视 三、徒手绘制透视的注意事项 四、透视空间的等分 五、透视角度 §4—4室内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 一、绘制工具和材料 二、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介绍 三、配景设计 四、效果图表现技法实例 第五章室内设计相关因素 教学要求 A、了解室内设计相关因素的基本知识。 B、掌握各相关因素的具体内容及设计要求。教学内容 §5—1家具设计与陈设 一、家具与陈设概况 二、家具功能与布置 §5—2室内光环境 一、采光 二、照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学大纲 - 西安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Design of tall building structures 课程编号:402403 课程类型:选修课 学时:34 学分:2 适应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施工技术、工程结构抗震等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梁兴文、史庆轩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年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史庆轩,梁兴文编著科学出版社 2006年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限选专业课。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学习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主要要求是:了解多、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及各种体系的特点与应用范围;熟练掌握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掌握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三种基本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方法,理解这三种结构内力分布及侧移变形的特点及规律;学会这三种体系包含的框架及剪力墙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原理及方法;初步掌握国内主流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及特点。能区别非抗震及抗震设计的不同要求。对筒体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内力分布、计算特点、结构设计有初步认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内容: 1.高层建筑的特点; 2.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概况; 3.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使学生关于水平力对于结构内力、变形及对于结构设计的影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应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重点:高层建筑的设计特点。 第二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内容: 1.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选型; 2.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与实例; 3.楼盖结构布置; 4.基础结构布置。 基本要求:熟悉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了解不同体系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会进行结构体系的选择;了解结构总体布置的原则及需要考虑的问题;了解高层建筑中变形缝的处理特点;了解楼盖及地基基础方案选型。 重点: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难点:在多层房屋的设计中,抵御竖向荷载,是结构设计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在高层房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01402修订) 课程名称(中文):建筑设计原理(英 文):Architecture Design 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 总学时: 64学时(理论教学时数:32学时) 总学分: 4学分 先修课程:建筑构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力求体现建筑设计的特点,优化理论系统,紧密结合专业,突出与设计课程的配套,拉近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以通俗的语言和直观的插图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内容、依据、要求和特点,空间与结构造型,建筑构图法则,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外部环境及群体组合设计,建筑平面、剖面、体型和立面设计,建筑技术经济等内容,并把建筑策划和建筑节能的内容纳入进来。 2.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围绕建筑设计方向的特点,舍弃繁琐的理论,优化理论系统,内容力求简洁实用。同时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为建筑设计课提供相关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设计构图以及设计规范,适合学时较少的实际情况。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建筑概述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的概念与含义; ·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理解建筑的分类和建筑的发展; 重点与难点: ·建筑基本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的耐火等级。 第二章建筑设计的依据、要求和程序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设计的程序; ·理解并掌握建筑设计的深度; 重点与难点: ·掌握建筑设计的依据。 第三章空间与结构造型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结构的种类; ·理解建筑空间与结构的有机结合等内容; 重点与难点: ·掌握建筑结构形式的分类及特点; ·掌握建筑结构形式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第四章建筑构图法则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美学中的构图问题; ·理解形式构图与形式美、构图法则; ·理解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尺度; 第五章建筑设计方法论及设计手法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建筑设计手法; 重点与难点: ·认真学习并掌握建筑设计手法。 第六章建筑外部环境及群体组合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建筑场地设计、竖向设计、停车场设计; ·理解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及处理手法; 重点与难点: ·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及处理手法; ·停车场设计。 第七章建筑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与掌握平面防火设计基本方法; ·理解与掌握走道、楼梯设计要点; ·理解并掌握平面组合种类; 重点与难点: ·房间的平面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平面组合设计。 第八章建筑剖面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房间的剖面形状、建筑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理解建筑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了解并掌握建筑剖面组合形式; ·了解并掌握建筑空间的利用。 重点与难点: ·掌握一些常用的剖面设计手法,以达到对建筑空间全面理解和把握的目的。

建筑设计基础(二)教学大纲(修订版)

潍坊学院《建筑设计基础(二)》课程(2812015)教学大纲 (修订版) 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学时:120学时学分:6.5学分 一、说明: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启蒙教育课及专业基础课,其讲授的内容和进行的各方面基本功训练直接为今后的设计课学习提供预备知识和预备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通过具体的手工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对建筑色彩、建筑构成、建筑表现等与建筑设计相关的观念,并且掌握相关的建筑表现技法。同时,通过对小建筑形体及空间设计等训练,初步学习和练习对建筑设计意图的表达方法,为大二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过渡,并为今后的建筑设计打好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的训练题目训练具体的专业技能,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学习内容。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讨论思考等方面的方法。理解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的关系;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熟练掌握平立剖读图方法;掌握一至两种实用的方案表达方法。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 1、建筑表现技法介绍、渲染技巧(48学时) 作业1:渲染技法训练1——平涂与退晕 作业2:渲染技法训练2——建筑构件单色渲染 作业3:色彩训练1——绘制色相环 作业4:色彩训练2——清式垂花门渲染 作业5:色彩训练3——建筑配景绘制 2、某单位大门、传达室测绘(24学时) 作业:测绘图 3、小型建筑设计(48学时) 《小型活动室设计》 三、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推荐教材:清华大学田学哲编著,建筑初步(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2、参考书目: (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全国著名高校建筑系学生优秀作品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7

建筑装饰材料与工艺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材料与工艺教学大纲 课程任务1、了解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建筑装饰材料的名称,理解其性能特征、掌握其规格尺寸; 2、在进行设计实践中能根据使用场合、部位准确熟练地选择; 3、根据国家有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深化设计和施工图的绘制; 知识目标1、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名称、分类; 2、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规格、性能; 3、理解建筑装饰工程材料结合的基本原理; 4、掌握不同构造形式的装配程序和工艺; 教学内容项 目 一 一、绪论;(略讲) (1)建筑装饰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地位;(2)建筑装饰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作用; (3)建筑装饰材料的种类;(4)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5)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 (6)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以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能为目的,以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应用及其施工工艺为目标,学生要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经常到装饰材料市场和装饰工程施工现场(可观看施工现场各类视频)参观学习,认识和了解装饰材料的性能、应用及材料发展状况,为掌握建筑装饰各分部工程装饰材料的选用及施工工艺打下基础。 二、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略讲) 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装饰材料的力学性能(教学辅助工具:视频及图片讲解) 建筑装饰材料的理化性能(教学辅助工具:视频及图片讲解) 建筑装饰材料的装饰性(教学辅助工具:施工现场图片及效果图讲解) 项 目 二 三、建筑装饰工程基本材料(详讲) 建筑装饰工程基本材料:建筑装饰工程基础材料、墙体材料及建筑绝热材料 1、建筑装饰工程基础材料:无机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 (1)无机胶凝材料: 水泥;(课堂辅助教学工具:视频及图片讲解);重点:检测方法; 石灰;(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 石膏;(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重点:了解石膏制品; (2)水泥混凝土: 集料;砂、卵石、碎石、煤渣; 水泥混凝土;重点:养护时间、特点; (3)建筑砂浆: 砌筑砂浆、抹面砂浆,装饰砂浆(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 2、墙体材料 烧结砖;(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重点:目前装修应用; 非烧结砖;重点:目前装修应用; 砌块;重点:目前装修应用; 复合板材料;重点:工装重点使用材料;(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 3、建筑绝热材料 无机绝热材料; 有机绝热材料;(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憎水型岩棉保温板、气凝胶绝热毡等;装修重点应用位置;

室内设计1课程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1》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黄国维编撰日期:2009 年6 月8 日 一、课程概述 课本选用“十一五”规划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课程名称《居住空间设计实训》。居住空间设计主要针对实训所必须的理论知识点、操作实践、家居设计风格等专业能力作系统引导。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室内居住空间设计的含义、熟悉室内设计的内容、掌握室内设计的程序,达到具备服务社会需求的专业设计能力。课程类型 B 类,课程性质 属于必修课。计划学时数51 学时(学分)。实践课程比例59%。教学对象为大二(上学期)一次性完成。 二、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实践对应的理论知识点(18 学时) 1.室内设计介绍; 2.家居功能设计; 3.室内人体工程学; 4.家居照明; 5. 室内设计基础; 6. 家居色彩设计。 第二单元操作实践(30 学时) 1.设计前期; 2.家居平面图设计; 3. 家居立面图设计; 4.家居顶棚图设计; 5.图纸调整; 6.书写设计说明。 第三单元家居设计风格欣赏(3 学时) 1.现代简约风格; 2.简欧式风格; 3.欧式田园风格; 4. 新中式风格。

上述三个单元的重点围绕室内居住空间设计的程序、操作实践、设计风格欣赏三个基本点, 实质性地针对室内(民居)空间设计的全过程进行实际训练,第一单元的内容与第二单元的内容穿插进行,使得理论引导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作业的分析为主要手段,加深普遍规律和特殊性的区别与联系,使教学要求的广度、深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实践性教学 ①实训内容及学时数 ②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实践性项目的作用:了解、熟悉、掌握居住空间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性、技术性、艺术性、经济性。 实践应达到的目标:熟练掌握设计的方法、程序、工作的重点、质量评析、设计取费、设计管理、设计队伍的建设等系统工作与环节的处理能力。

园林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6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30学时) 适用对象:园林专业 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Garden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综合成绩=50%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 先修课程:美术,园林制图,设计初步,房屋建筑学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系统地教授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同时对中国传统建筑和现 代建筑进行分析探讨,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园林建筑及其建筑小品的能力。 三、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主要课程,是园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应用工程和艺 术 的手法将园林规划设计构思中的各类建筑物,按比例真实形象的反映在设计图纸上并能按 其施工,最终将设计构思变为现实的空间境域?园林建筑设计将借助于园林美术,制图及设计 初步等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创造出各种类型的园林建筑物的形象,并通过园林施工变成现实生 活中的园林建筑物或构筑物?本课程通过对园林建筑设计的背景相关知识,调研,建筑个例分 析和建筑设计方法论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学习园林建筑设计须在熟练掌握美术,制图及建筑初步等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 前提下,了解园林建筑的分类,各类建筑的基本组成要素,熟悉各类园林建筑的设计步骤和方 法,掌握常见园林建筑的设计技能,为从事园林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打下基础。 基于园林建筑教学的特点,具体的教学过程要求分为自高而低三个不同的层次 : 第一层次是方法论的要求:要求通过教学过程训练,系统了解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 掌 握基本设计思维和工作方法,关键是其系统性. 第二层次是阶段性的要求:要求满足对各阶段工作程式内容,表现手段,深度要求,关 键是其阶段性? 第三层次是方案本身的环境,空间,使用,建筑性格等具体设计要求? 四、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总学时 8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36学时, 实践教学 45 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园林建筑 设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园林建筑设 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