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上海人的生活

40年前上海人的生活
40年前上海人的生活

40年前上海人的生活

上海是文革重要根据地,又是张、王的基地,当时有“全国保上海”之说,主要指的是物质和物资供应。另一方面,上海人出名的会精打细算,会巧作安排。所以,表面看来,上海的情况相对于其它地方会好些,甚至好得多。“绝对情况”,则可以通过下述具体事项知悉。

当时的月收入:

年轻人:学徒12-18元(因里弄生产组、集体、国营的单位不同而异),转正后24-36元。大学刚毕业:本科48。5元,大专约42元。转正后:本科58元,大专约52元。

中老年人:纺织女工:50-75元。实际上当时拿一百多的工人也不少,各个老厂都有,纱厂上年纪的女工,工资也在一百以上,但都是解放前或解放初私营厂定的工资。这些老工人绝大部分解放后没有加过工资(到七十年代)。上述资料说明了几个问题;

1、脑力劳动不被重视,到文革时已发展到薪酬部分倒挂,有个身边的例子:邻居两口子都是解放初工作的工人,工资70左右,丈夫考上了大学,带薪读书,(40多元/月)可毕业后工资反而比原来少了十来元,从此在家里抬不起头来。

2、56年全面公私合营,走社会主义道路后,城市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一直在下降,到文革时已降至近乎无法维持劳动力

的简单再生产。城市固然在用剪刀差剥夺农村,但城市劳动者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

3、当时的制度是无法长期运转下去的。实际上很多人现在还在念叨的当时的退休劳保制度,是建立在后续劳动者成倍增加,平均工资急剧下降的基础上的。到文革后期这个游戏已经玩不下去了:不可能再成倍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平均工资也已降到了底。而政府完全没有为劳动者储存下养老基金。所以改革根本是无可避免的。

1.“衣”

一般衣料和衣服需要凭布票供应。每人每年一丈二尺,一般靠家庭内部按照不同需要,量入为出,调剂安排使用。比如说,年纪大的,穿着不必讲究,可以靠缝缝补补,不添置新衣服,省些给孩子用(孩子发育长大,打扮,或者结婚,耗量较大)。有海外汇款收入者,按照汇款金额发放“侨汇布票”、“侨汇票”。“侨汇票”可以购买到工业品和一些市场紧缺物品。

单位、工厂根据不同工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有:工作帽,工作大衣,套装工作服,围裙,棉纱手套,套鞋,毡皮靴。。。不等。不收布票和钞票。

“人造棉”布料可以不收布票,好看的就排队,售完为止。“的确凉”(涤纶)布料,大概是按照其中含棉的比例凭布票供应。

零碎料子,会减收一点布票。上海人说:“合算”。

玩笑说:某人长得高大,是“费布票”的料,不吃香。

被子的芯子,凭“棉花票”供应。棉衣凭布票加“棉花票”供应。当时上海流行穿中装棉衣,外面加“罩衫”。男式“罩衫”蓝、灰两种颜色;女式“罩衫”可以花样多多,争奇斗艳。曾经流行女同志把衬衫领子翻到“罩衫”领子外面,一来好看,二来保护棉袄领子。

天冷时,脖子上套上绒线领套或者围巾。耳朵戴上耳朵套。彩色被面、呢绒大衣、呢绒中山装、绒线、羊毛衫、牛皮皮鞋、套鞋、尼龙袜子、卡普龙袜子等等,凭“工业品票”供应。“工业品票”的发放数量与工资收入“正相关”。

布鞋、棉鞋、布袜子凭布票供应。

有所谓“节约领”者,就是衬衫的“领头”,穿在里面反正看不见,可以省钱省布票。

又有所谓“765皮鞋”者,是猪皮制作,不须凭票,一般人买来上班,或者学生穿用。

“毛的确凉”裤子每条约20多元。“棉的确凉”衬衫约10元。牛皮皮鞋每双约20多元。呢绒短大衣77元。尼龙袜子2.5元。羊毛围巾5-10元。混纺围巾2-3元。羊毛绒线20

多元一斤,混纺的10多元。

当时曾经流行“元宝针”厚毛衣,男式的,一件需耗费绒线2斤。衬衫、夹克衫、卡其裤子等每件约10元。棉袄约15-30元;罩衫约10多元。

2.“住”

本来打算按照“衣食住行”的顺序,但是,“食”最琐碎复杂,不如参照考试的办法,先把比较简单的题目做了。先说“住房”,上海大概算是全国最困难的了,三代人住一个12平方米的房间,包吃包撒,并非罕见。一般情况,上海人多住在市区弄堂狭小拥挤的“石库门”房子。上者,有“新式弄堂”、“公寓”等;下者,有大量的“棚户”,就是最简易的小房屋,一般都是“私房”――国家不愿意接收这种简陋房屋。

典型的传统弄堂“石库门”房子的结构,大致是这样的:

底层:有前门和后门。前门进去,是一个小天井,4-6平方。然后进入“客堂间”,约20-28平方不等。一般比较阴暗潮湿。再深入,经过楼梯和小卫生间,到达厨房,约6-8平方。厨房有后门。

上一道楼梯,到达“亭子间”,约6-10平方,朝北,阴冷。再上一道楼梯,到达二楼“房间”,面积与“客堂间”相等。

再上一道楼梯,就到了一个小晒台,也就是“亭子间”的房顶。再上一道楼梯,是“三层阁楼”,三角斜顶,“老虎窗”,人能够站得直得面积大约12平方。

这样得房子,原始的设计,是一家人居住。“客堂间”会客,二楼“房间”是卧室。“亭子间”和“三层阁楼”堆放杂物。结构和现在的“联体别墅”相仿。

解放前,“亭子间”往往就是许多穷文人租住的地方。解放后,

一般这么一个房子会住进四家人,最多的听说有七家的(子女结婚“派生”而来,用“硬件”或者“软件”隔开)。相对于“棚户”,这还算天堂了。如果男孩子住在“棚户”区,谈恋爱都大大的有问题:女方家长一般都要极力反对。当时人们说,你看到一位打扮时髦妖娆,举止似乎相当高傲的女孩子,很可能就是住在“棚户”区的,她一般不会让人知道自己住在那里,很可能吹牛说住在淮海路某公寓!于是,你在“石库门”房子的厨房,会看到好几套煤气灶台,不少白天各自上锁,怕邻居偷着用。还有各自的点灯开关。烧饭时候,抢占水斗洗菜淘米等,难免磕磕碰碰。互不相让就会造成“邻里纠纷”。再“升级”,找人来打架,砸东西。“武斗”吃了亏的,可能会搞“阶级斗争”报复――举报对方平时的“反动言论”,经常有鬼鬼祟祟的人聚集(其实是来往亲戚),是“反革命地下黑俱乐部”等等。由简单的“邻里纠纷”攘成大祸的,并不少见。当然,邻居的主流,还是互相帮助,互通有无。邻居有当医生的,当老师的,卖肉的,卖衣服的。。。都可以沾光。自然,你也得巴结着他们。一般的,烧了好吃的,大家分点尝尝,搞好关系。如今,人们住上了独立式的高楼大厦,怀念“石库门”房子的邻里热闹,自然就“过滤”了当时那些不方便的甚至痛苦的回忆,这也是人情之常。不过,怀念归怀念,任谁也不会真正要“回去”。住房困难,青年男女的约会,一般是“看电影”。当然醉翁之意,不是要瞻仰《列宁在十月》里列宁的胡子啦。

省钱的方式,是逛马路。再要省脚力,就是到外滩的凳子上坐着谈恋爱――那是上海著名座无虚席的“情人角”。一般不成文的游戏规则,是每张凳子上背靠背坐上两对。于是有传说,最后的结果,有对角线交错了谈成功的。这个当然很难排除,不过怕是想象力的成果居多。恋爱成熟要结婚,是单位负责分配房子。一般,单位先调查男女双方原来居住的房屋面积。如果比较宽敞,不予分配。但可以出证明,让房管所帮助“间隔”分开。如果具备条件可以分配到一间8平方的“亭子间”作为婚房,就可以拥拥挤挤放进一套新家具和箱笼、缝纫机、马桶等物,床上堆叠摆放10-20床五颜六色的被子。当时算是十分荣耀,万分幸福的了。新婚之夜,洞房里的活计,首先要大费力气的,是把床上这堆被子搬开摆放到地板、沙发等合适的地方。大街上常见的是“房屋交换广告”。有意图牺牲地段换取较大面积的,比如有子女要结婚。有以一换二,方便分家的。不一而足。如果认得“房管所”有权的人,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越换越好。

“寻租”,绝非自市场经济始。

3.“行”

先说市内公交。公交一般分段计费,大致每4个站为一段。当时上海有三种:

有轨电车,线路不太多,比较慢,但路线都是重要干线,比

如1路车,由静安寺穿越整条南京路到虹口公园;8路车,由东新桥(广东路――浙江中路,靠近南京东路)经过秦皇岛轮船码头(往大连、青岛)到杨树浦底;而且价格便宜:3分,6分,9分,12分。。。无轨电车,4分,7分,10分,15分。公共汽车,5分,10分,15分,20分(这么长的线路不多)。上海人比较精打细算,一般会前面走一站,下车后再走一站,省下一段的票价。现在听起来,就3分钱,太可笑了吧?昨天我去买菜,给两个5分的硬币凑一毛钱,人家还拒收呢。可是在当时,省这几分钱乃是上海人的共同实践,主要原因当然不是上海人特别“抠门”,完全是因为经济条件啊!我们知道,当时工资收入的“流行配置”乃是36元!中老年人,家庭负担重的,还有不少是起早摸黑,步行一小时上班的。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省钱。说到公共汽车,上班的人不少有月票,每月6元(单位根据上班路程远近给部分补贴),上车出示一下就行。有月票的人当然就不必考虑“省下一段的票价”,他们会想法尽量乘得离家更近少走路。但是如果用自行车上班,就不会有月票。当时自然没有出租车扬招。要车可以打电话预订,但一般视为奢侈,病人出院都不会叫车,只有产妇抱小孩回家,不愿吹着冷风,才可能会叫车,这种情况,邻居也能理解。结婚,是绝对不敢叫车的!其它比较常用的就是人力三轮车。再要省钱,单位或者什么地方借来“黄鱼车”(人力三轮运货车)用用也是有的。

再其次,就是自行车带人了――警察要管的,最多带一段,下来走一段。过年的时候,一部自行车上面载着一家三口(一个小小孩子),车头挂着一盒大蛋糕,走亲戚,乃是当年上海的流行一景。当然,最普遍的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一部自行车的价格大致是150――180元,凭票供应。这个价钱,对比收入,绝对是一笔很大的投资!所以,大部分骑车人,爱护自行车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每天上班时间,用一个多小时揩拭宝车的,所在多有。这样的男人,你让他为自己的小孩洗澡他还绝对没有这么好的耐心和细致呢。还有自我规定下雨不骑的――不是怕危险,是爱护自行车。还有极其少数的人(主要是有“外汇”收入的)会拥有机器脚踏两用车。轻骑牌或者上海牌,大约每辆600――800元。相对而言,其稀有和威风的程度,自然远胜过如今拥有大奔和宝马汽车!市外的出行,主要是火车。上海到苏州,90公里,慢车票价1。2元。车行2小时,平均5分钟停一站。要乘快车,是以慢车票价1。2元为基础,加“加快费”0。6元(另外再给一张票),车行1小时左右。上海到西安,快车22元左右,车行约25小时。以上说的都不是卧铺,而是硬座。那年头,不少人都会在长途火车上花去很多的钱,夫妻分居两地,探亲假以外再想团聚的;上山下乡回家探亲的(大部分家庭都会有)。不少人会说:挣来的钱都送给铁路局了,还哪有什么积蓄?轮船比火车便宜,但费时间比较多,也有“水陆联运”

的。上海到大连的船票,5等(散席)约9。3元,4等12元左右,大概是火车票的三分一。

4.“食”

这个实在牵涉太广,说来很难面面俱到,难免挂一漏万,看来要随时补充。

首先是粮食定量供应,一般每人每月27-31斤。最近才听到说,当年全国只有上海发行过“半两”的粮票。“半两”的粮票用处甚多,可以买一根油条(据说当时全国最大的油条是武汉的,一根油条要收二两粮票);或者一碗小馄饨;或者一碗鸡粥(广东的朋友千万注意了:上海的“鸡粥”绝对不是广东的那种。它只是一碗白粥,给浇上一点鸡酱油!当时每碗5分。要吃鸡得另外买);或者一块“奶油”蛋糕(其实是蛋白蛋糕)。要购买米,光有粮票不行,还得带购粮证,到家里附近指定得粮店才能购买。每人每月27-31斤得定量中,规定了供应大米和籼米的比例,这个比例每月在粮店公布。粮食不够吃的,会把自家的大米定量让给别人,交换得到对方的粮票。比如一斤大米可能掉换一斤半籼米。基本上,一切点心类食品,包括饼干,都是要收粮票的。买肉凭票,是七十年代末才取消的。此前,上海每人每月“配给”猪肉1.50元(在全国看还是比较高的了),当时猪肉均价约每斤1元。认识卖肉的,让他在操刀的时候有所“倾斜”,绝对是当时上海人无上的荣耀。而当时对于猪肉的这些“执行总裁”们,气

势之盛,也绝对不亚于水浒中的郑大官人!

购买熟食的话,0.50元的一张肉票,可以买到比如说0.80

元的熟肉(红肠、叉烧之属),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熟肉经

过加工,售价里含有加工费,应该“折”成“净肉”收取肉票。熟食店里的鸡头鸭脚不收票,可以买来下酒――如果经济许可的话。当然,也可以托人到山东买来“便宜”的花生,炒炒下酒,但是香烟和老酒也都要票。买鱼要鱼票;买蛋要蛋票,买豆制品要豆制品票。。。只有蔬菜和酱菜不要票。鸡鸭鹅每年大节日(春节,国庆?)供应一次。按照户口分“大户”和“小户”,供应的份量不同。每到这等时候,小菜场里半夜三点钟开始排队,也有用菜篮子当作人参加站队的。要买到这个可怜的禽类过节,大致得花6-8小时,脚也要冻僵。家中人多的,还可以替换。排队过程中,当然争吵难免。整个菜场人头潮涌,兴旺繁荣,谁能不过节?谁能不抓住这个一年一度难得的机会比较好地打打牙祭?这种肉食供应状况,终文革十年,还延伸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逐渐好转。所以,一般人都识相,非不得已,绝不到别人家里吃饭。然而,自家人就不同。从外地回家,家长疼惜自己地孩子,往往把肉票用到刀口上。看到大家都不去碰那肉,家长作主,用筷子夹了肉往归来团聚的孩子碗里拣,同时也不忘记拣给家中的小小孩――小孩子不懂事的,瞪着眼睛看,不能让他们向隅啊。大人们自然都相让。而外地归来团聚的孩子呢,长者赐,不敢

辞,嘴里含着肉也不知肉味,眼里噙着的泪水,禁不住滴落到喉咙里,倒是咸咸苦苦的。这肉,是长亲和家人嘴巴里省下来让自己吃的啊,吃着,就有点像吃着亲人的肉――不是他们身上的肉,而是能够让他们身上长肉的“营养”物质。多年以后,长亲墓木已拱。当年“推食”时的慈爱笑容,伴随着血缘中的遗传信息,在后人的心底和身上,就一样留到了永远。饭店不需要肉票,只是,不会有太多的人有足够的钞票。“女孩儿永远是父亲的掌上明珠。不是“最小”,也要“偏怜”,更何况从小体弱多病,显得特别的娇。尽管家境不大好,父亲兜里只要有点钱,会带上女儿,来到淮海西餐馆,叫个汤和牛排,坐在一旁看着女孩儿吃的甜。终于,小女孩哭着撒娇:“爸爸,你不吃,我一个人怎么吃得下去?你不吃,我也不吃了,咱们就耗着”。没有办法,爸爸老大不情愿地为自己叫了个汤,才看到孩子破涕为笑。父亲去世多年后,当年这一顿顿的西餐,还老挂在女儿的嘴上,说个没完。”当年的上海,逛街,逛公园,妻子给丈夫和孩子买冷饮,自己欣赏着亲人吃的;或者丈夫买了好吃的单给妻子和孩子品尝而自得其乐的,不在少数。君子固穷,伤哉贫也!你没有任何办法改变自己的经济环境,别说努力了,要卖命也没有地方好卖(也有卖血的,自然得不偿失)。想做生意?那叫“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那是找死!上海人上班路远,中午一般都吃食堂。单位食堂不必交肉票(上面有计划供应,这一点条件

会比外地好得多),但要交油票。油票是每人每月半斤(也比不少地方多),到外地出差,要掉换全国粮票,也得按比例交油票。在那食品贫乏的年代,肚子里缺少“油水”,每月半斤油是不够用的,只好处处留心节省着用。比如煎带鱼,锅子里只放一点点油,慢火,不时把锅子挪移,让油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一位长亲说,她至今不舍得把用过的油倒掉,虽然现在这么点油实在值不了什么钱,比起倒掉的剩菜价值差远了。这可能就是当年“油票”在潜意识中的影响。食堂里一顿饭大概0.15――0.20元。标准配置为:一块大排骨,0.1元,一盘素菜0.03元,一碗汤0.01元;米饭3两约0.05元。客亦知乎“汤司令”否?“汤司令”来源于当时流行的一部描写解放战争的电影,是国军将领。他亮相时,卫兵喊:“汤司令到!”给人印象深刻。而现行的“汤司令”们,则是男大当婚的小伙子,为了省钱,食堂里每顿只吃一碗汤(0.01元)下饭。下班以后,还得自己动手,奋力打制结婚用的家具,营养和体力,自然都大大透支。若干年后,听到时代精英“英年早逝”的报道,总不由想到“汤司令”,一声叹息。说到营养,当时牛奶是凭医生证明订购,每天早上送来或者自取。奶粉则凭婴儿出生证明。看望病人,可以买听装“乐口福”,这是当时一种有点像阿华田的冲服饮品。上海人走亲戚,看朋友,流行买“蛋糕”,有下列品种:“小方盒”,每盒一元。一个半软硬板纸白色方盒子(价值一角),里面

可以放:一整块的方形素蛋糕,或者10个心形蛋糕;或者10块蛋白蛋糕;或者10块“干点”,如“椒盐袜底酥”之类。方盒或者园盒整个奶油蛋糕,大小不等,价格不同。过年用的,多数园形,直径较大,盒子也高。水果蛋糕:这是一种高密度的蛋糕,咖啡色,很实在,油水也足,价钱最贵,形状像枕头面包,每个3――5元。早餐。一般都知道,上海人习惯吃泡饭,过饭的,可以是隔夜剩菜,或者酱菜。有时想开荤,买两根油条(每根4分,粮票半两),煎开成段放碗里,加点酱油,一家人尝个鲜。破费点,外面吃的,有:大饼:3分,甜的4分;糍饭团(里面包一根油条,加红糖粉少许)约一毛几分,按糍饭团的份量而异(1两,1两半,2两。);肉馒头5分;豆沙馒头5分;白馒头3分。点心店里坐下来吃的,有:生煎馒头,每客4个,0.12元;咖喱牛羊肉汤:2角(清汤,无肉的5分);大汤团,每个4分;煎锅贴;豆浆:淡浆3分;咸浆5分,甜浆5分。小馄饨0.12元;大馄饨0.20元;阳春面8分(2两);排骨面2毛。热天供应冷面,清冷面,每两6分。加浇头有各种品种,另计。可以带走或买回家吃的――-糕团双酿团9分(里面包有酥糖盒豆沙两种馅子),黄团7分;豆沙条头糕6分;方糕5分。小小孩总是嘴馋,母亲最会体谅,不时示意给孩子买块糕团。买到家里,孩子一看,欢喜雀跃,父母看着,当然都笑得灿烂,甜到心底。下面说说“糖烟酒”,当年,这是一个“系统”,

另一个类似的“系统”叫“五交化”,留待下文另说。食糖凭票每人每月供应半斤,比较宽裕,因为亲邻常有买不完的,可以问人家要来买。糖果凭证不凭票,前面注注兄已经说过好多。一般的,有各种“什锦糖”,就是不同品种糖果的混合。上海人最喜欢的,是到淮海路和陕西南路交界处的哈尔滨食品店买的糖果。该店是上海糖果西点“第一块牌子”,前店后厂,食品都是自己制造,很有特色。路过“哈尔滨”附近,远远就能闻到香甜的气味,是挡不住的诱惑,脚,会很自然地迈进去。哈尔滨的蛋糕、西点、巧克力、糖果,都有本店牌子的包装,糖果的纸头也书明“哈尔滨”字样。吃起来,和市面上的“大路货”有明显的不同,高下立判。价钱,也就稍稍贵一点点。那年头,任谁也不敢“脱离工农兵广大群众”啊。从这里的跟帖惊喜地发现,竟然还有这么多大白兔奶糖的同好。我本人是每年过年必买的。香烟是每户按月配给,每月供应的品种不同。一般是:高端:牡丹、上海选一包,都是0.50元;中端2-3包:可选大前门、光荣。大前门三角七分,有锡纸的0.39元;光荣三角四分,有锡纸的0.36元;低端:飞马两角八分,有锡纸的0.30元。海鸥0.32元。可能免票的:劳动0.19元;勇士0.13元;经济0.08元。免票的香烟可以拆零供应。比如给一分钱,拿一支“劳动”。中华牌香烟一般节日才“放”出。有三种,最贵的一种1.35元,最便宜的0.70元。一般的零拷酒有时也不须凭票。节日市场的长白山

葡萄酒之类,大多敞开供应。瓶装上海牌啤酒,有黄啤酒和黑啤酒两种,是按户凭证供应的,每瓶一毛多钱。散装生啤每斤几分钱,有时排队买。关于“食”,最后说说水果。水果大致总是凭证限量的。当时不少人都会有一个愿望,但愿有朝一日,能把水果吃个够!直到文革后期,水果店有厄瓜多尔香蕉敞开供应。不过这种香蕉个头大,卖相好,价钱也高些,没有香味,中看不中吃。大体说来,当时上海的食品供应,都是凭票或者凭证。比如糖果,尽管有充足的货源,但还是凭证。我猜测是怕大量外流吧。应该说,从外地走进上海,到南京路看看,还是会觉得商品琳琅满目,供应充足的。一打听,才知道这也凭票那也凭证,有钱也不能买。不时会有重要外宾到上海或者其它大城市参观。一般都安排好要参观的市场。这里面鱼、肉、水产、蔬菜自然供应充足,顾客不多,购物者也都是有关部门安排好的,假装挑选购买,事后再退还市场。一般上海人都“懂经”“识相”,哪敢去买?甚至走近市场门口就有人出来“挡驾”了,弄不好还得担心事后会不会遭受“调查”。关于当年这种“市场秀”,台湾著名女作家陈若曦于文革后写过一篇短篇,描写生动真切。陈若曦于1965年随丈夫从美国到南京大学工作,好像是1968年离开的。文革后,她写过有关文革的短篇小说集《尹县长》,起初被认为是“反动小说”。后来她回国访问,受到胡耀邦总书记亲切接见,耀邦同志当场赞扬《尹县长》写得好,反映的是真

实情况。关于“食”,拉拉杂杂就说这些了。

5.其它用品

日用品的品类纷繁,不胜枚举,就能够想到的言之,洗衣肥皂,是每人每月半块,洗衣粉好像是每户两袋;香皂凭证每户每月两块。另外,草纸,卫生纸、牙膏也是凭证限量供应。沪产自行车的顶峰是永久13型,这是文革前就有的产品,

用锰钢制造的车架(据说因此曾受到周总理严厉批评),车

身轻而结实,踏起来明显的感到轻快不费劲。后来的凤凰14型、18型;永久17型,都是13型的滥觞,售价均在170

-180元左右。其它还有普通“蝴蝶头”26寸男女跑车;双管加固“支农型”28寸重型自行车等,都在150-160元左右。看似价格差别不大,但因为凭票,搞到票子就不容易,可不由你选择。于是人们“自行组装”。一般都是到虹口的虬江路(四川北路口)市场淘零部件,逐步收集。那里永远热闹非凡,许多人互通有无,交换部件。零件齐备,组装成功,需要携带主要部件的发票去“上牌”,然后才能上路。组装车比

整车大概便宜20-30元,但关键是不要“票”。缝纫机大约和自行车同价,每台约150元,凭票。国产手表的价格,大概从80元到120元,按钻数(17钻;21钻)、半钢全钢、防水防震等不同功能配置不同。进口手表售价最低者为英纳格,165元左右。其它如梅花、奥米加等,再加上日历、“双历”

等等,就是300元以上了。进口手表是部队官兵、野外工作

者、海员等收入较高而平日消费不多者的爱宠。除了可以“摆阔”,还认为有“保值”功能。国产照相机以120双镜头盒式的为主流,代表产品是上海牌120A/B/C,售价120-180元。其中120C可以方便地作12张/16张的转换,反而售价较低。都凭票。收音机。当时,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早已经进入寻常人家。然而,作为家庭摆设和使用,还是以台式机为主。海燕牌全晶体管台式收音机是文革末年才出来的,当时一般还是以电子管的为主。售价从90多元(体积比较小的一种)到130多元。有红灯(上无二厂);春雷(上无三厂)等品牌,但总的说来,品类不多。文革前夕,上海广播器材厂、南京无线电厂的电声产品,已经比较接近国际水平(当时荷兰菲利普是老大)。说来话长,这里仅举其中一例:上海广播器材厂的上海牌133四喇叭收音机,造型紧跟国际潮流,相当美观。有三排分立的琴键功能按钮和两组隐藏式高低音音调控制拨动旋纽;有双电眼,有内藏磁性天线旋转调节旋纽,调谐指示的玻璃板宽阔大方,除了多波段接收外,还有独立的长波和超短波调谐接收,音色也美焕美伦,整机高贵雅致,蔚为大观。然而可惜的是,这部机器还没有来得及真正走向市场,就迎来了文革。而到了文革,如此“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东东还怎么敢生产?于是低调地另外出了一种普通型的上海牌144型,其特点是面板上有三个琴键按钮,分别调控高、中、低音,售价145元。

文革期间,上海中国唱片厂的206电唱机几乎一统天下。它质量稳定,造型简朴甚至可以说不美观,售价60元。全国各地的广播站都可以申请购买一台,作为宣传广播的有力工具。当时流行的薄膜唱片每张3角,品种不少,广受欢迎,所以206电唱机也走进千家万户。在上海也是凭票供应。逛街购物,永远是上海生活的一个主题。当时上海有十大百货商店,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南京路上的“一百”和“十百”(原“永安公司”,现“华联商厦”)。此外,南京路上还有许多专门商店,如:第一食品商店;时装商店;老介福布店;恒源祥毛线商店;华侨商店;第一医药商店;蓝棠皮鞋店(南京西路);音乐书店(西藏路)。淮海路上有:妇女用品商店;“二百”;第二食品商店;南北土特产商店。;只怕你没有钱,没有票证。值得一提的补充景观是“旧货商店”,那里似乎有着更热闹的人气。“旧货商店”不一定全部卖旧货,常常有各种“处理商品”在这些地方发售,实用,实惠,“合算”,而且“免票”,让人们加入长长的排队中去。“旧货商店”,声名最著者为“淮国旧”(淮海路国营旧货商店),它座落在淮海路-重庆路中心地带,店堂面积广大,商品众多,一般为生活用品,包括各种“三转一响”。比如外观略有瑕疵的套鞋,出口转内销的浴巾,工厂的次品,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物品――会有文字告诉你:可作什么什么用。顾客受到启发,一想,是啊,合算!其它较大的“国旧”还有:南京东路-山西路,一家;

南京西路-青海路的“南国旧”,也是店堂面积广大,而且有楼上,门前还有宽广的场地,可以休息;襄阳路“国旧”,特色是有大量的电子原件、自行车零配件等供应,更是“有仙则名”。其次的,还有虹口四川北路的;提篮桥的……不一而足。每家“旧货商店”都挂有大量的旧衣裳。现在似乎很难想象,怎么敢买来穿?可是,当时却是购销两旺的。不少人会把稍许穿过的衣服卖掉,另买新的,“翻行头”。买入的人呢,也知道这情况,买来可以省钱省布票。华侨商店在医药公司(新永安大搂)底层,凭“侨汇卡”才能进入。里面供应的许多紧俏商品,凭“侨汇票”购买。这些商品的售价,比市场的便宜。比如半钢上海牌手表,外面卖80元的,这里是60元。因此,“侨汇票”本身就有一定的“价值”。后来,华侨商店的门口,就有“黄牛”交易。也正因为这样,一般都不会向亲友“要”侨汇票,那岂不等于问人家要钱?在我的前文和书友的跟帖中,有些商品价格似乎有差距,因为我叙述引用的,是该商品的“基本价”――尽管要用这“基本价”购买,需要“侨汇票”或其它特殊方式(比如部队供应、干部供应……)。

分享:分享到新浪Qing0

喜欢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5篇)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5篇) 【第1篇】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我幸福的家庭生活 雨,淅淅沥沥地下,不曾间断。这一条银丝带刚刚落下,下一条已经战战兢兢地跑了下来,唯恐这好不容易的相连突然消逝,雨,使路上的行人模糊了身影。 我在大街上奋力地跑着,生怕淋湿了怀里的书本,刚在同学家做完作业,一看天色不对就急忙往回赶,终于到家门口了,我站在门口,解下书包,搁在墙角,后背的皮肤几乎和衣服粘在了一起,还好书本没事,但双脚已经泡浮了。妈妈见我回来,找了一块干毛巾给我,我擦拭着身上的雨水,闻到一股香味。原来妈妈在做饭呢。我蹑手蹑脚的走进厨房,故献殷勤的说我帮您盛饭吧,不用了,准备吃饭吧。顿时想不到说什么,总之心里有一点甜,少有的甜,很暖。 吃饭的时候又说又笑,爸爸将我们都得前俯后仰,但有时,他对我很严厉。一次数学考试只得了82分,回家后我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实话实说就能得到爸爸的宽恕,可是没想到他大发雷霆,当时要不是奶奶在场,我可能就被深恶痛绝地打一顿了。那天晚上睡觉前想了想,觉得是我的错,想想平日里父亲对我关爱的点滴,想想平日里父亲无怨无悔的劳作,我真是太无知了。现在好了,虽然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努力了,我会让父亲感到自豪的。 晴晴朗的夜空,有几团云点缀着,没看见月亮,街上叫喊的声

音仍旧在湿润的空气里回响,野犬竭尽全力地呼唤外出的主人。成群的飞蛾低着头,闷闷不乐的样子,像被数学题卡得团团转的我。妈妈则会在这时给我递来水果或一杯水。每当她看到我埋头苦干的样子,她总是会抚摸我的头,我也总是假装认真和专注而不理她。 其实心里已经掀起了巨浪,妈妈,我要让你为我自豪。怀着激情,进入了梦乡,我梦见了幸福。一个三口之家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上。小孩在自由自在的到处奔跑追逐,夫妇在一棵树下相依,一边看着自己天真活泼的后代,一边为自己的结晶和生命喝彩。即使生命很短,生存的环境再简陋,只要幸福,就行了。 不分贵贱雅俗早晚长短,这就是我的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把这些散落的碎片收集起来,拼成圆满的人生。 【第2篇】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家庭生活的一幕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我们这些扬帆出航的小船最好的归宿;家是一把大大的雨伞,有风为我们遮有雨为我们挡;家也是一首恒古不变的歌谣,是印在我们心中最美的音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而我也不列外。在我这个幸福的家庭中共有四位成员:爸爸、妈妈、我和小胖。你一定想知道小胖是谁吧!嘿嘿!告诉你吧!小胖是我们家养的一头猫,它平时可贪吃了! 在这个家庭中,爸爸妈妈既是我的长辈,又是我的朋友。因此,我们在一起常常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那真像天上的闪烁的星星,你难道能够把它数清

2016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1.作为全国教育领域最高行政管理部门,教育部专门设立了教育部应急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部领导兼任。答案:正确 2.根据住建部有关规定,造成城市 3 万户以上居民停水连续停止时间24 小时以 上的事故,必须在 4 小时内上报至中央有关部委。答案:正确 3.目前,我国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重大(Ⅲ级)和一般(Ⅳ级)。答案:正确 4.我国已经建立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其中的“三制”是指应急 体制、机制和法制。答案:正确 5.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答案:正确 6.记者与突发事件当事人交流时,对话中应避免使用遇难者的名字。答案:错误 7.社区是由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群组成的,具有相关利益和内在互动关系的 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答案:正确 8.重点做好控制人群的数量规模工作,减少人群动力是降低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 突发事件发生的关键。答案:正确 9.应急救援队伍是根据指令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承担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援和应急控制的任务,且可以参与突发事件的预测、响应与处置、事后恢复与重建各项工作的队伍。答案:正确 10. 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行为。答案:正确 11. 公共场所的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公共场所老板、业主和经营者的认识。答案:正确 12. 一般不需要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咨询系统,咨询功能以不同的方式由各种专业技术机构和管理咨询机构组织承担。答案:正确 13. 因为专业限制,现场应急处置人员一般不可能对这些损失实现精确的估计,所以只需对损失进行观察和登记,为日后的专业估算提供依据。答案:正确 14. 因地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建筑物倒塌等,不属于建筑领域安全事故。答案:错误 15. 《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规定,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公安部负责制定和协调组织实施本预案。具体处置工作由当地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实施和指挥。答案:错误 16. 所谓心理干预是指专业人员通过交谈、疏导、抚慰等方式,帮助心灵遭遇短期失衡的人员进行调整,帮助当事人从危机状态中走出,尽快恢复正常心理状态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答案:正确 17.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就意味着国家社会进入了紧急状态。答案:错误 18.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一案在前”,即现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后有突发事件应对法,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答案:正确 19. 建设领域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急结束遵循“谁启动、谁负责”的原则,由现场应急指挥部决定,并通知相关单位和公众。答案正确 20. 新闻媒体刊登和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以国务院或者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答案:正确

我眼中的上海人

我眼中的上海人 据说上海人向来看不起外地人,对外地人中的河南人、安徽人尤其不屑。可是,传闻终究只是传闻,我在上海期间与上海人接触时,他们非但没有流露轻蔑之意,反而一听说我是安徽人,立即与我热烈地攀谈起来,有的甚至向我打听在合肥居住的亲朋好友,大有“远亲不如近邻之感。出乎意料的,谈到上海,他们并不如传闻所说的那样在外地人面前显示优越感,反而,许多人抱怨、批评上海,并且,他们对象我这样的外省人对上海的某些看法常常也能引起共鸣。 上海是一个神话,在现当代中国的不同语境里常常被描述成不同的形象:殖民地的、洋化的上海;“冒险家的乐园“、黄金荣、杜月笙们的上海;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四人帮”的上海;以浦东为标志的改革腾飞的上海……而在当下的大众文化传媒中,上海和上海人的生活则是一个消费和享乐的神话。上海人的生活被描述为:走出摩天大楼的写字间,开着私家车,来到具有30年代风格的酒吧,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怀旧;或是在百乐门之类的歌厅里,一边听着爵士乐,一边玩味着上海的风花雪月……也许这的确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上海人和被称作“白领”“上海宝贝”的上海人的生活写照吧,但据我这个外省人看来,上海大多数人与其他城市人的生活并无多少不同之处,同样是提着篮子到菜市场买菜或在马路边晨练,同样是匆匆上班又匆匆下班,同样是晚饭后全家窝在一起看电视……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上海人过日子更讲究实际,更注重计算,菜做得更细,衣着更随意,经济往来更“拎得清”,一句话,如王安忆在《长恨歌》中所言:“上海的市民,都是把人生往小处做的。”这才是真实的上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上海。 当然,上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商品齐全、市场规范、文化生活丰富、社会秩序良好,这是每一个来上海的外地人都有目共睹的,也是与自己生活的地区相比后感到自惭形秽的。谁都得承认,居住在这样的城市,人的生活质量当然比较高。但是,所谓“生活质量”,又是因人而异和多方面的。以生活在合肥这样一个城市不大、环境幽雅、人口不多的外省人的眼光看来,我觉得上海人的生活质量实在算不上高:一是节奏快,许多上班族清晨要转乘几路车才能到达上班地点;晚上有时很晚才能到家,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很少有象合肥人那样,捧着茶杯悠闲地步行去上班,中午在家美美地睡一觉的。二是人太多,人多构成了上海的“繁华”,可是挤车的滋味实在不好受,而且在那些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的公共场所,如公园等,你也很难觅到宁静,难怪一位上海人对合肥黑水坝公园环境如此优美而又不拥挤表示非常羡慕。三是路太远,在上海到某部门办事或或去某家拜访,乘车一小时是家常便饭,所以同居住在上海,亲戚、朋友、同学难得一聚。一方面是人挤人,另一方面人与人又相隔很远,人情味又很淡!一位上海人听我说到在合肥到了中午要吃饭时,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说同学在某某饭店聚会,搭车五分钟便可赶到的事后,表示十分羡慕。总之,上海“大有大的难处”,上海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惬意”,反之,他们倒经常流露出对居住在合肥这类中等城市生活的向往。但是他们是决不会离开上海的,这就是上海人。 也许是上述的客观情形也许是我眼中的上海不同于他人眼中的上海,总之,我这个外省人对上海是不适应的。走在繁华喧嚣的南京路上,女儿问我感觉如何时,我想起了韩少功《马桥词典》里的一个:“晕街”。当然,作为匆匆过客,上海于我是无所谓的,但有时我想:假如有一天我真的居住在上海,我能融入这个城市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我礼赞上海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但我更愿意过着一个合肥人的也许不那么合时宜的悠闲、宁静的生活。因为,如美国作家布莱特·乔丹所言:“我要的是真谛,是生活,不是生活方式。”

关于家庭生活的满分作文600字800字初中

关于家庭生活的满分作文600字800字初中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 我的家庭生活周六晚上,我家举行了一次“卡拉ok”演唱比赛晚会,我们请了邻居的小朋友来做观众,爷爷当主持人兼裁判。爷爷宣布比赛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爸爸,他大摇大摆地走上台,清领情嗓子对大家说:“今天我演唱的歌曲是《说句心里话》。”说完,爸爸右手拿着话筒,伴随着电视上的音乐节奏唱起来,响亮的歌声在屋子里回荡。随后上场的是妈妈,妈妈唱的是《大海啊,我的故乡》。歌声悠扬,悦耳动听。妈妈的声音刚落,屋子里响起一片热^范文大全烈的掌声。第三个上场的就是我了。我不好意思地走上台,唱起了《小酒窝》,由于我心里紧张,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连拿话筒的右手手心里都是汗。这时,妈妈投来了鼓励的目光,我这才镇定下来。于是我稳定了一下情绪随着音乐唱了起来“小酒窝长睫毛,迷人得无可救药,我放慢了步调,感觉像是喝醉了终于找到,心有灵犀的美好,一辈子暖暖的好,我永远爱你到老……”随着节拍,我跳起了舞,越唱越投入,歌声在一阵阵掌声中结束了。比赛结束后,要宣布比赛名次了,我的心跳个不停,生怕名落孙山。这时,爷爷走上台,用他那洪亮的声音宣布:我得了第一名,妈妈第二,爸爸第三名。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家都纷纷向我表示祝贺,表姐还拿了一束花送给我,我连忙鞠了一个躬,表示感谢。啊!今天的比赛真有意思!

名师点评:小作者在表现自己的家庭生活时,没有犯一些同学采用流水账形式的错误,而是选用了最具代表性的“家庭卡拉OK”这一颇具新意的题材,不仅具体记录了唱歌比赛中每个人的表现,还体现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与和谐。第四段中描写自己上场时“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连拿话筒的右手手心里也是汗”,这一心理描写非常真实,只有真正有体会的人才能有感而发。 我的家庭生活作文500字 我的家庭是一个六口之家,听起来是不是觉得人挺多的?其实我们家是三代人在一起生活,我们家人虽多,日子却过的简单平淡。 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我的起居饮食,每天早上都是爷爷给我准备早饭,中午我就到姥姥家吃饭,因为我的学校离姥姥家很近,也省了爷爷每天跑来跑去接送我。 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每天一大早就到菜市场去批菜,奶奶老说自己还年轻,身体也很棒,在家闲着容易生病,出去卖卖菜,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贴补家用,爸爸妈妈没办法,只好顺她的意。爷爷每天都去奶奶的菜摊帮忙,我有时也会去帮奶奶的忙。

40年前上海人的生活

40年前上海人的生活 上海是文革重要根据地,又是张、王的基地,当时有“全国保上海”之说,主要指的是物质和物资供应。另一方面,上海人出名的会精打细算,会巧作安排。所以,表面看来,上海的情况相对于其它地方会好些,甚至好得多。“绝对情况”,则可以通过下述具体事项知悉。 当时的月收入: 年轻人:学徒12-18元(因里弄生产组、集体、国营的单位不同而异),转正后24-36元。大学刚毕业:本科48。5元,大专约42元。转正后:本科58元,大专约52元。 中老年人:纺织女工:50-75元。实际上当时拿一百多的工人也不少,各个老厂都有,纱厂上年纪的女工,工资也在一百以上,但都是解放前或解放初私营厂定的工资。这些老工人绝大部分解放后没有加过工资(到七十年代)。上述资料说明了几个问题; 1、脑力劳动不被重视,到文革时已发展到薪酬部分倒挂,有个身边的例子:邻居两口子都是解放初工作的工人,工资70左右,丈夫考上了大学,带薪读书,(40多元/月)可毕业后工资反而比原来少了十来元,从此在家里抬不起头来。 2、56年全面公私合营,走社会主义道路后,城市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一直在下降,到文革时已降至近乎无法维持劳动力

的简单再生产。城市固然在用剪刀差剥夺农村,但城市劳动者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 3、当时的制度是无法长期运转下去的。实际上很多人现在还在念叨的当时的退休劳保制度,是建立在后续劳动者成倍增加,平均工资急剧下降的基础上的。到文革后期这个游戏已经玩不下去了:不可能再成倍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平均工资也已降到了底。而政府完全没有为劳动者储存下养老基金。所以改革根本是无可避免的。 1.“衣” 一般衣料和衣服需要凭布票供应。每人每年一丈二尺,一般靠家庭内部按照不同需要,量入为出,调剂安排使用。比如说,年纪大的,穿着不必讲究,可以靠缝缝补补,不添置新衣服,省些给孩子用(孩子发育长大,打扮,或者结婚,耗量较大)。有海外汇款收入者,按照汇款金额发放“侨汇布票”、“侨汇票”。“侨汇票”可以购买到工业品和一些市场紧缺物品。 单位、工厂根据不同工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有:工作帽,工作大衣,套装工作服,围裙,棉纱手套,套鞋,毡皮靴。。。不等。不收布票和钞票。 “人造棉”布料可以不收布票,好看的就排队,售完为止。“的确凉”(涤纶)布料,大概是按照其中含棉的比例凭布票供应。 零碎料子,会减收一点布票。上海人说:“合算”。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20篇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20篇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20篇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一): 在我的家庭里是和谐并欢乐的,可是往往也会擦出火花,发生冲突,下头就由我来说说我的家庭生活吧。 又是一个周末了,我便美美的睡着,可是才5点半,闹铃发疯似的响了起来。瞬间把我的美梦给惊扰了,惊得我心烦意乱,我便说“大周末的怎样闹钟还响啊!烦死人了!这时候,姐姐说“你们倒好,我还得去上学了。”我想:初三可真累啊!便继续睡了起来。 可是,又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叽叽喳喳的在说些什么,有把我从熟睡中吵醒了,原先是爸爸妈妈在为一件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我自言自语道:看来又不能睡个好觉了。”又看了看表,已经10点多了,我便起床玩去了。”回来的时候,发现早上还吵的如火如荼的爸爸妈妈此刻已经和好如初了,他们在一齐哈哈大笑着。 转眼间,太阳已经落山了,天渐渐的黑了,吃过晚饭,打开了电视机,我高兴的说:“最终盼到天黑了又能够看我最喜爱的《隋唐英雄》了”原先,爸爸妈妈也和我一样,也准备看点视,我们全家人都坐在一齐其乐融融的看着电视。里面的情节有搞笑的,也有精彩的,看的我们目不转睛,也有悲伤的,全家人都感动了。 这就是我的家庭生活,也正是家给我带了了欢笑、温暖、和谐。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二): 我有一个欢乐的家。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但这却组成了一首欢快的交响曲。 我的爸爸十分节俭,破了的衣服不肯扔掉,而像宝贝似的珍藏着,打了补丁便继续穿了起来。如果哪一天我出门时,没把家里的灯全部关掉,那他必须会把我臭骂一顿。 我的妈妈异常爱唠叨。上一次,我一不细心着凉了,妈妈就开始唠叨我了,说我不注意保暖,明明白会着凉还对着风扇吹。我就像那孙悟空,妈妈就像那唐僧,一向念紧箍咒,我只好逃进了“避难所”--我的房间里。 我的弟弟异常爱哭,就像是水做的。你听,又来了!这声音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就算你把耳朵捂紧了,也没用。只能逃之夭夭了。

2015春山东版品社四上《生活中的突发事件》word教案

上课时间:备课时间:新授课活动目标 1?通过访问、回忆等方式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事件,讨论意外事件带来的危害。 2?探究烫伤、磕伤、触电、溺水、被动物咬伤、车祸、食物中毒等常见意外事件的避免办法,学会保护自己,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意识。 3?多渠道收集有关重大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例,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涝、台风、龙卷风、干旱、冰雹、雪灾等),认识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感受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4.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学会倾听,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并了解近几年我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情况 课前交流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课间休息时,都喜欢做什么? 活动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前几天,我们学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课间休息时间,三年级一名男生正在与同学们高兴地做着游戏,不知想起了什么事情,就匆匆往外跑,突然,听到“哎哟” 一声。同学们,你们猜发生了什么? 学生猜测:扭伤、摔伤、撞伤……(教师随机板书相应内容) 教师小结:刚才这个小同学,本来是很高兴地和大家做游戏,转眼间却发生了这件事,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像这样意想不到,又突然发生的事件就是突发事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二、生活中的意外事件 1.教师引导:其实,在学校里、家庭中,还有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意外事件,现在谁能把你遇到过的、听说过的意外事件说一说? 学生回答:交通事故、溺水、触电、烫伤……(教师随机引导:当 教科书上只列举了迷路、食物中毒、掉进冰窟三种意外事件,但是教师要放开,让学生尽量多的列举。 如果学生不回答,教师可以讲一个自己遇到的意外事件作范例,也可以通过自己的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800字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151124496.html,)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800字〕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我们这些扬帆出航的小船最好的归宿,那么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800字一家庭,一个多么让人熟悉的词!虽然只是一幢简单的房子,可是贵在“家人”,是家人把我们和家庭连在了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我也如此。 我家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我们的家人虽然多,可日子却过得非常温馨、和睦。以前,“家”给我的感觉很平淡,每当我看到邻居家的小朋友跟着他的爸爸妈妈去公园时,我都会羡慕得一个人偷偷流下泪水。这是因为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没有过多的时间来陪我。每天吃饭的问题也是由“小饭桌”来完成。每当遇到节假日,自己一个人呆在家中,看到小伙伴们手中拿着心爱的玩具,和爸爸妈妈蹦蹦跳跳地去公园玩时,我又一次羡慕得流下泪水。 一个周末的早晨,姥姥、姥爷突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并且告诉我他们俩要从老家搬过来跟我们一起住,目的是为了照顾我。这对我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这样一来,我就不

用去吃“小饭桌”了,不用再担心周末家中只有我一个人了,妈妈也能从下班后的家务活中抽出时间来陪我玩了。真是太高兴了!自从姥姥姥爷来到这个家后,妈妈晚上都没什么事 可干了。为了不让两位老人累着,妈妈常劝他们:“爸妈!家务活您们就别干了,把您们接来的目的是为了能让安安正点吃上热乎饭,家里的其它活不用您们干。”可说了还不如不说,姥姥姥爷听了反而干得更带劲。真是让我难以琢磨。不过,老爸老妈还是蛮孝顺的,每个星期都为两位老人买很多他们爱吃的东西来孝敬他们。两们老人也说过不用买,可是妈妈灵机一动学着他们干活更带劲的行为,反而买的更多。现在,我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有家人陪着去公园玩了! 好开心! 平日的晚上,我们都是各忙各的。爸爸坐在电脑前查资料;妈妈在给我们洗衣服;姥姥在看关于做饭的书,为明天的饭菜做准备;姥爷看完报纸后就去和邻居刘大爷下象棋;而 我写完作业后则在客厅里看电视。在我们忙于自己的事情时,我的耳边常常传来一些关心的话语:“安安!坐直了写作业,头抬高点!”“安安!看电视别吃太多零食,这样容易积食。”“安安!看电视别看太久,对眼睛不好。”而爸爸妈妈常会对姥姥姥爷说:“爸妈,白天累一天了,早点睡觉吧!”…… 我的家庭生活虽然平淡,却从这平淡之中突出了和谐与幸福,让我深深感受到家的其乐融融!这就是我的家庭,一

浅析如何处理工作中突发性事件

浅析如何处理工作中突发性事件提纲 摘要:突发性事件一直都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常遇到事情,可大也可小。但往往我们都不重视,遇事不积极处理,事后不反思总结经验。我们通过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对工作中的突发性事件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通过我们的经验试着将如何处理工作中的突发性事件进行分析。 关键词:突发性处理原则处理方式科学发展 公司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不仅仅关系着公司的稳定和利益,更关系着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实现。通过在工作中的实践让我们明白预防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的重要性,这也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居安思危,把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对事件特点和性质的认识和了解,分析原因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营造出安定适合公司发展的氛围。我们通过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最典型的案例,充分反应了目前工作突发性事件的特点。我们发表一下自己在这一事件处理上的心得和体会。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这是我工作中遇到的一件特别的事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公司来到办公室还没站稳脚经理就说早上有两百件龟甲胶要到货所以我们现在必须马上去仓库接货。由于处在冬天所以我们的保健医药公司生意特别好来货量不断。对于接货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想想前几天几千件的货都没问题还怕这区区两百件嘛。于是作为秘书的我马上就和另一个同事一起赶到仓库。货来了我们就站在上面

验收可能天气特别冷大家只想赶快把货收完就回办公室烤火,所以就稍微点了下数量确定和单子上的数量一样的就去办了入库供货方就让我签了字。没多久下面的业务员就开了单子准备把早上的货发到市场上各药店去。有些货已经发出去了有些还在待验区这时公司的提货员去拿货才发现其中有两件箱子上的批号对不上觉得不对劲。当时提货员的脸一下子铁青的感觉有什么很严重的事发生了一样赶紧叫来质检部部长开箱检查才发现原来里面的货装的都是鹿甲胶而不是包装箱上标的龟甲胶,他们立刻把所有的货打开验收才发现所有的货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说必须打电话把早上发出去的货追回来趁它们还没到市场上去,马上把早上运来的货销毁,一旦货到了市场被药监局查到的话轻者要吊销执照重者的话公司停止上市特别是当那些药被顾客买走的话可能会危及生命。当时我吓坏了不知道怎么办当时脑袋一片空白因为一些已经送到货运站了而且货也全都是我签的字对于刚出来的一个实习秘书我从来就没遇到过这样的事而且也承担不了这么大的事啊。幸亏一个有经验的老秘书她非常有经验她非常冷静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货运站让他们尽一切努力截住了那些货把货给退回来由于处理及时我们成功截住了那些货。之后就是把剩下的货办了退货一起退回厂家并严重警告了厂家让厂家赔偿了我们损失。 幸亏这个经验老道的秘书帮我处理了这件事及时追回了那些货才使得这次危害降到最低。由于我的粗心我的不认真差点就让公司产生巨大的损失和危害我深感自责同时这件事让经理对我的办事方法和能力产生了怀疑。为了让经理对我改观我必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

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展览观后感心得体会

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展览观后感心得体会 一转眼40年过去了,今年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了,这次有幸参观了勇立潮头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展览,情景再现了这几十年里几代人的生活变化,看完之后的感触很深。 石库门老虎灶这些老照片摆在眼前,仿佛那时候的生活场景就在眼前,一下把人拉回到了那个时代,这些照片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也能了解到那段历史。 这次的展览主要体现的是这些年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变化,非常的接地气。其中一半多的照片是从网友和市民那里征集来的,这些普通人用镜头记录下了自己在这40年里的成长和变化,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就是从这些小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吗? 这次的展览还要样板间的形式再现了上海当年的情景,走进这个会馆,好像时空转换了一样,很真实的场景。 王开照相馆是属于上海人的记忆,到这里拍一张照是上海人的专属,这次的展览也将这一大家共同的会议找了回来,一张张黑白照片,里面的那些电话亭,那些老街坊,瞬间把我们和那个时代拉近了距离。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勇立潮头,上海40年前走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直到今天,

上海依旧紧紧跟随国家发展的步伐,我相信未来的上海一定也会一直站在变革的最前线,这是我坚信的。 身为90后的我,并没有见过老上海的样子,但是看着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模型就在我眼前,好像又是那么的亲切,我很幸运的出身在改革开放已经有了成果的时代,没有经历过叔叔阿姨们那些艰辛的日子,但是通过这次的参观,知道了那个年代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现在的美好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多少人为了改革开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些都在鼓励着我去不断努力创新,去加入到改革当中去,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_记叙文5篇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_记叙文5篇 篇一: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 在一个家庭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一出出喜怒衰乐的戏剧,这些戏剧,都透露出股 浓厚的亲情味儿,让人感动不已。现在,就让我来为大家讲一次我的家庭趣事吧! 一次放学回到家,看见桌上放了张便利贴和10元钱,我拿起便条一看,上面说:孩 子爸爸妈妈今晚加班,你自已用桌上的钱去买点吃的吧。 正当我准备出门的时候,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来,不然我自已做饭吧。我立刻就 行动起来,放下钱,跑到厨房里,开始伟大想法。 我先拿起挂在上的一条围裙穿上,颇有有一种胸有成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煮饭,可要放多少米呢?我要吃一碗,那就放一碗米吧! 打开冰箱,发现里面就只有几个鸡蛋吧。 我把鸡蛋轻轻敲,一股乳白和蛋黄颜色的液体从蛋壳里流出来,可我一点儿准备也没有,结果都流到桌上了,看来这个蛋是要不得了,我把它扔掉重新拿起一个鸡蛋,这次, 我把它对准到锅里,一敲开,就流进锅里,嗯,怎么没有声音,糟了,我油都没放啊!看 来这个鸡蛋被我白白浪费掉了。 我又重新拿出一个蛋,放好油,弄起来,啪,嗒一响,吓得我连忙后退,自信心被 打得粉碎。后来,没办法只好打电话向妈妈请教。原来是这样的…… 打蛋时,要用筷子慢慢搅拌,如太用力,蛋汁起泡会失去原有的弹性。蛋汁倒入锅内,不要急着搅动,若蛋汁煮开冒泡,用筷子把气泡戳破,以除去里面的空气,否则蛋会变硬。用这样的方法炒出来的蛋细嫩柔滑。 通过这件生活趣事,让我懂得了我们还有很多生活常识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生活自理,才能脱离爸爸妈妈的怀抱健康快乐地长大。 篇二: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 在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些有趣的事,我家也不例外,你瞧: 今天数学考试,我考了95分,心里特别高兴,突然心里萌生了一个恶作剧的念头。 一进家门,我就把书包丢在沙发上跑到妈妈跟前,对着她的耳朵,悄悄地说了我的计划。 妈妈是一个幽默的人,她同意了我的计划,说:“我会全力配合你。 随着”叮咚叮咚“的门铃声,老爸回来了,好戏开演了!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围着老爸 说东说西,也不在沙发上看电视,而是一声不吭、没精打采地坐在那里。爸爸走到我面前,

生活中的安全中班教案

生活中的安全中班教案 生活中的安全中班教案 通过安全课堂,可以培养幼儿初步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应变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生活中的安全中班教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生活中的安全中班教案活动内容:我该怎么办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又是一年开学季,开学的.第一课我们选择了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常识进行教育,把一些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对幼儿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2、培养幼儿初步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情境表演“小明在家”、独自在家的各种图片活动过程: 1、引入“突然遇到事情怎么办”的话题,加强幼儿的安全保护教育。 生活中突然遇到事情的时候,你会怎么办?(不惊慌、不害怕、尽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你们遇到过什么事,当时你是怎样的?想过什么办法解决。 让幼儿各自讨论,并把经历与其他幼儿分享。 2、利用情境表演引导幼儿了解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1)两位老师进行情境表演,让幼儿看情境表演,学会“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的处理办法。 你认为小明这样做对吗?当你一个人在家里,有人敲门,如果这个人你不认识,你该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爸爸妈妈的朋友又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小明和机灵,遇到有陌生人来访,没有先打开门,而是先问清来人是谁。现在社会上有坏人,如不问清,很可能会让坏人钻空子,小朋友们也要当心。对待爸爸妈妈的客人要礼貌热情。 3、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发生危险的应变措施和方法。

上海人的风俗习惯

上海人的风俗习惯 如果你见到一个上海人在早晨用开水冲泡昨日剩下的米饭,并以此为早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请你不要嘲笑,这是上海人最具地方特色的早餐。在上海,“荡马路”是人们下班后,周末,双休日以及节假日最流行的休闲方式。如果你是个青年小伙子被一个年轻漂亮的上海女孩子相约去荡马路,小心点!她就要爱上你了。走亲戚你要记住带点礼物。你一到,主人会寒暄一番,然后才就坐,一般有人作陪。宴请时主人未入席,请你不要急着动筷,要等主人到位大家才开始进餐。客人未喝完酒,主人不会先吃饭。宴席散后,主人不让客人收拾碗筷,并且再次上茶,烟,糖果,瓜子等。有客人在,主人不扫地不打骂孩子。客人告辞,主人一定要相送,一般要送出弄堂口,也有送到车站或送上车。在上海人的婚宴中,宴席开始时你一定要记住祝愿新郎新娘“百年和好,白头到老”;宴席过半后,新娘再一次换装(一般在宴席中要换三套服装),在新郎的陪同下向参加婚宴的来宾敬酒点烟。记住你一定要大大方方地接受,不要推让,否则会让人不高兴。 海人的方言和俗语十分有趣,摘抄一些如下: 方言释义方言释义吾----我侬----你伊----他(她)阿拉----我们祐----你们伊拉----他(她)们侬好----你好谢谢侬----谢谢你对勿起----对不起再会----再见钞票----钱嗲----俏美,优异发嗲----撒娇困觉----睡觉汰浴----洗澡混堂----浴室找头----找零头*头----出租车,计程车汰头----洗头白相----游玩,嬉弄门槛精----处事过分精明坍台----丢脸笃定----有把握啥----什么啥人----谁辰光----时期轧闹猛----凑热闹轧车子----乘拥挤的公交车打朋----开玩笑,不认真勿搭界----没有关系,不必介意帮帮忙----算了吧,不要帮倒忙开大兴----吹牛,说大话拆烂污----不负责任斩(宰)----欺骗,敲诈空心汤团----不能兑现的许诺毛毛雨----小意思,很容易 上海婚礼风俗 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不同省份及籍贯的人士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也别有其独特的嫁娶习俗。虽然部分有趣味的传统礼仪已因文明发展或简化婚礼而被省略,但这些陈旧有趣的婚礼习俗仍甚具阅读价值。假若你的另一半与你拥有不同籍贯,也可借此机会,一窥他家乡一些特殊、有趣的嫁娶仪式。

2021春山东版品社四上《生活中的突发事件》word教案

2021春山东版品社四上《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word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访问、回忆等方式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事件,讨论意外事件带来的危害。 2.探究烫伤、磕伤、触电、溺水、被动物咬伤、车祸、食物中毒等常见意外事件的幸免方法,学会爱护自己,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意识。 3.多渠道收集有关重大自然灾难的典型事例,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难(地震、洪涝、台风、龙卷风、洪涝、冰雹、雪灾等),认识自然灾难的庞大破坏性,感受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4.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学会倾听,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 活动预备 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备:搜集并了解近几年我国发生过的自然灾难情形 课前交流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课间休息时,都喜爱做什么? 活动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前几天,我们学校发生了如此一件事:课间休息时刻,三年级一名男生正在与同学们快乐地做着游戏,不知想起了什么情况,就匆匆往外跑,突然,听到“哎哟”一声。同学们,你们猜发生了什么? 学生推测:扭伤、摔伤、撞伤……(教师随机板书相应内容) 教师小结:刚才那个小同学,本来是专门快乐地和大伙儿做游戏,转眼间却发生了这件事,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像如此意想不到,又突然发生的事件确实是突发事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二、生活中的意外事件 1.教师引导:事实上,在学校里、家庭中,还有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如此的意外事件,现在谁能把你遇到过的、听说过的意外事件说一说?

学生回答:交通事故、溺水、触电、烫伤……(教师随机引导:当时疼不疼?有没有耽搁上学等) 师:像如此的突发事件还有专门多,大伙儿看大屏幕,看看这些同学遇到了哪些突发事件? 学生回答:迷路、掉进冰窟、食物中毒、触电…… 师:在生活中,像迷路、掉进冰窟、食物中毒、触电等如此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太多了。千万别小看这些意外事件,有时也会产生严峻的后果:躯体受到损害、承担经济缺失、阻碍学习……大伙儿愿不情愿想想方法,尽量幸免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呢? 生齐答:情愿! 2.教师引导:好!大伙儿请看黑板,这些突发事件中,哪种事件是我们学校生活中最常见的?(撞伤)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撞伤”这种突发事件,如何样才能幸免校园中摔伤这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呢? 学生回答:不追逐打闹、不沿楼梯往下滑、上下楼梯靠右走……(教师板书,并把学生的回答归类、总结成易记的几条。) 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研究一种突发事件,讨论一下它的幸免方法,小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研究得最充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交流,并填写表格。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谈话: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各小组的汇报。大伙儿说,在小组汇报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认真听,有不同意见能够及时补充等等。 小组轮番汇报。 4.教师小结:大伙儿研究得专门充分。老师突然有个好主意:把

上海人10个风俗习惯及历史渊源

上海人10个风俗习惯及历史渊源 1)老人过66岁生日的时候,要女儿烧66块肉给他们吃并且不得分给其他人吃。 六十六占两个六字,象征“六六大顺”,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寿礼较为隆重。“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父母六十六岁生日这天,已出嫁的女儿除一般礼品外,还须买六斤六两一块肉,蒸六十六个小寿桃为父母祝寿,以报答父母生养之恩。肉与小寿桃须父母两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则谓之“夺福”。 这是延续下来的一种习俗,有几种说法,比如“人活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六十六,吃了女儿一刀肉,健康又长寿”、“六十六大寿、得吃姑娘的一刀肉”、“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等等。这是对长寿、健康、平安的一种美好期盼。既然阎王爷在人66岁时想要人命,那人吃了一刀肉后就还了阎王的债了,阎王吃肉好了就别吃人了,呵呵,人们都希望能平安度过。 2)中秋节吃鸭子、芋头和毛豆 关于吃鸭子: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当然秋季吃鸭子对身体颇有裨益。 芋头: 在上海、江浙等地方在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惯。农历八月中旬正好是芋艿上市的季节,而且在江浙一带,芋艿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艿,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还有毛豆: 在江浙一带中秋节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3)吃饭喜欢浓油赤酱 都说上海人喜欢浓油赤酱,而且还找出了它的出处,一是来自徽菜,红烧为主,几乎荤菜都喜欢吃红烧的,非得放上红通通的酱油不可;二是来自宁波菜,甬菜是出了名的咸,在老广东的眼里就像盐钵斗倒翻了,虽然颜色不那么深暗,但本质也是浓油赤酱。其实这怪不得老上海人,一来因为当时的生活拮据,浓油赤酱味重,下饭;再则在食物匮乏的年代,浓油赤酱属于恶补,照老上海人的俚语说,是刹根。 现在喜欢浓油赤酱是因为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丰富多采,往往睡眠时间不足,因此味蕾疲乏,需要刺激,浓油赤酱就起到了亢奋的作用,寻找大汗淋漓,大脑开窍的境界。当然现在意义上的浓油赤酱绝非当年“吴下阿蒙”,它对食材和佐料都很讲究,不是为了下饭,甚至干脆为了不吃饭。 4)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上海的腊八粥则稍有不同。据王韬《瀛濡杂志》卷一记载:“腊月八日,僧尼例以杂果双弓米,遍饷檀越,谓之腊八粥,亦曰佛粥。此风由来旧(久)矣。沪人往往有以汤饼、菜羹和入者。”这里将汤饼和菜羹掺入粥中,显然是上海特殊的风俗,与其他地区稍显不同。 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后演变成夏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家庭生活类作文范文

家庭生活类作文范文 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 母亲看着我痛苦的样子,决定给我特制一个枕头。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选着棉花,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妈妈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舒畅极了,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 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是我又睡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没办法,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母亲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就像是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后来我才知道,它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欢这绿豆枕了,我做作业时都会捧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散落满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这可是父母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啊! 上初中了,离家那天,母亲塞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南通买的。在学校住宿的每一天,枕着药枕,听枕中药材的

声,那简直是在欣赏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每一次闭上眼睛,就像是一手拉着父亲,一手位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 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 美丽的瞬间 那是蝉鸣稀蔬的夏日午后,我从书店回来,在家门口遇上了行色匆匆提着公文包即将 出 门的父亲。父亲没有系上鞋带,我有些诧异,靠在门边目送他离去。 父亲伸手正要掩门,却被刚刚拖完地板的母亲拦下了。母亲俯身,弯腰,开始为父亲 系 鞋带!夏日的微风掠过香樟翠绿的树梢,屏息的游丝中是菊花茶淡淡的香。 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纤细却并不光滑的 手 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夏日的阳光像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层光影泯灭的圆圈。 父亲低着头,像个犯错的小孩,亲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 不

一个上海女人的生活价值观

一个上海女人的生活价值观 初识的我人,大多会说我实在不象是个上海女人。呵呵,我不知道这样的评价应该视为“褒”还是“贬”。但是,我知道自己骨子里其实就是上海女人!一个从小在“石库门”里长大,浸染在上海弄堂文化里,切身体验着上海最低层也是最基础的“市井生活”的“非典型"上海女人。 一提及“市井”二字,大抵就要和“庸俗”“计较”挂上钩。而就我个人以为,真正上海市井文化的精髓在于“市井智慧”——所谓用相对低的成本获得更多从容生活的空间!是凡人而非俗人,是“有用之才智”而非“平庸的趣味”。 就各地而言,“节俭持家”是大多数主妇秉承的生活原则。而上海女人的有所不同,在于更能把握“花钱少”和“高能效”之间的平衡,从而使得自己的生活环境更惬意舒适一些! 就比如我吧,我素来是无法接受买包餐巾纸也要横竖比较,哪种包装多一包的购物方式。因为,我认为从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生活品质,逛店购物也是一种品质的享受,就顾看小标签的价格,什么都只买最便宜的,实在毫无美感和质感,有悖“品质生活”的本义。 归纳几点我的生活体会: 1.主动消费,备份日常生活用品 我喜欢把家里的日用品和食用油什么的备份三个月的量。 这不仅是怕涨价,也不是纯粹的处于防止不时之需时的尴尬。更重要的原因是,食油和日用品的促销在大卖场里是常有的,看见比较经济的大包装或者有促销优惠的产品,我会随手拿一包,一则以我的经验,一般促销的时候会有10—30%的优惠赠送,二则特意跑一次远路,花路费和花时间不就是冲着这些“赠送优惠”去的吗?小东西,大、小超市价格差别不至于过大,但是对于大桶的食油一类的商品,因为售价高,所以价差就显得比较大大了。所以,根据家里的储备情况,定期去一次大卖场,定点采购。尽量不要等到“等米下锅”时,再急冲冲的去买,那时往往会因为赶时间而只能什么店近就去什么店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5篇

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5篇 本文是关于家庭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在一个家庭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一出出喜怒衰乐的戏剧,这些戏剧,都透露出股浓厚的亲情味儿,让人感动不已。现在,就让我来为大家讲一次我的家庭趣事吧!一次放学回到家,看见桌上放了张便利贴和10元钱,我拿起便条一看,上面说:孩子爸爸妈妈今晚加班,你自已用桌上的钱去买点吃的吧。 正当我准备出门的时候,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来,不然我自已做饭吧。我立刻就行动起来,放下钱,跑到厨房里,开始伟大想法。 我先拿起挂在上的一条围裙穿上,颇有有一种胸有成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煮饭,可要放多少米呢?我要吃一碗,那就放一碗米吧! 打开冰箱,发现里面就只有几个鸡蛋吧。 我把鸡蛋轻轻敲,一股乳白和蛋黄颜色的液体从蛋壳里流出来,可我一点儿准备也没有,结果都流到桌上了,看来这个蛋是要不得了,我把它扔掉重新拿起一个鸡蛋,这次,我把它对准到锅里,一敲开,就流进锅里,嗯,怎么没有声音,糟了,我油都没放啊!看来这个鸡蛋被我白白浪费掉了。 我又重新拿出一个蛋,放好油,弄起来,啪,嗒一响,吓得我连忙后退,自信心被

打得粉碎。后来,没办法只好打电话向妈妈请教。原来是这样的…… 打蛋时,要用筷子慢慢搅拌,如太用力,蛋汁起泡会失去原有的弹性。蛋汁倒入锅内,不要急着搅动,若蛋汁煮开冒泡,用筷子把气泡戳破,以除去里面的空气,否则蛋会变硬。用这样的方法炒出来的蛋细嫩柔滑。 通过这件生活趣事,让我懂得了我们还有很多生活常识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生活自理,才能脱离爸爸妈妈的怀抱健康快乐地长大。 篇二: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在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些有趣的事,我家也不例外,你瞧: 今天数学考试,我考了95分,心里特别高兴,突然心里萌生了一个恶作剧的念头。一进家门,我就把书包丢在沙发上跑到妈妈跟前,对着她的耳朵,悄悄地说了我的计划。妈妈是一个幽默的人,她同意了我的计划,说:“我会全力配合你。 随着”叮咚叮咚“的门铃声,老爸回来了,好戏开演了!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围着老爸说东说西,也不在沙发上看电视,而是一声不吭、没精打采地坐在那里。爸爸走到我面前,关切地摸摸我的头,说:”你今天怎么蔫了?“我很不耐烦地打掉他的手,说:”烦着呢,别理我。“爸爸讨了个没趣,就跑到厨房问正在切菜的妈妈。”老婆,儿子今天怎么了?“”他今天数学考试只考了七十几分,太不争气了!“说完,妈妈狠狠地把一个西红柿剁了个稀烂,红色的汁水溅了妈妈一身。爸爸说:”怪不得这小子今天这么老实,也不闹着看电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