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家长会材料及流程

中学家长会材料及流程
中学家长会材料及流程

家长会材料及流程

一、会前准备:

1、师生准备:

对班级前一段学生班规班法的实施、合作小组学习、期中检测做一个阶段性总结,表扬各项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小组(如:班规班法实施中的优胜小组、优秀小组长、专项承包中的优秀个人、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优秀个人、最负责任的班级干部、学习标兵、守纪标兵、卫生标兵、进步幅度大的先进个人等)。

和学生一起分析班级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对策。

学生就自己两个月的表现(纪律、卫生、学习诸方面)写一份总结: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分析原因及今后的打算;感谢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以及想对父母说的话等。

2、会场布置:将学生总结和各科试卷装订好,家长会时放在学生书桌上。白板欢迎词。

3、家长准备:提前有计划、有目的的请家长准备经验材料。

二、家长会流程:

(一)、班主任讲话:

尊敬的家长:大家好!

今天我们能聚在一起,实在是机会难得,首先感谢各位家长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和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孩子来说只要自己的家长愿意来参加会议,对他们来说就是骄傲、就是幸福。

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向各位家长汇报一下两个月来我们的工作,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及时针对学生的情况调整工作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希望各位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总之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我希望同时也相信,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我们的家长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的成功!

今天的会议有以下几项议程:

1、由我就这一阶段班级情况向各位家长作一个汇报,针对班级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近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谈谈家庭教育的方法,希望得到各位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2、请任课老师向各位家长汇报一下咱们班级本学科的学习情况。

3、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老师进行切磋交流。

一、总结两个月来,班级在学生管理和学习上的做法和由此带来的班级学生的变化(特别是学校班规班法和合作学习小组的的实施、班级的落实及运作、班级文化的建设等)。

表扬此活动中班级的各种先进,分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月考前10名

2、期中前10名

3、优秀班干部

专项承包中的优秀个人

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优秀个人

学习标兵

守纪标兵

卫生标兵

进步幅度大的先进个人

4、分析学生在平时学习、期中成绩中发现的问题。

5、根据管理和学习中班级存在的问题和期中检测后级部(或班级)的工作重点,提出下一段班级工作打算及希望得到家长配合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和建议。

家长会材料:针对教育孩子给各位家长的几点建议:

们以自信,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耐心地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共同制订计划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五)要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家有家法,校有校规,班级也有班级的纪律,这些规定和纪律,是同学们提高成绩的保证,学生只有好好的遵守这些纪律,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才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懂得规矩,并且自觉的遵守规矩的人,才能够时刻按照规矩办事,才能够使自己进步。

当孩子和其他同学发生口角或矛盾,述说自己受到的委屈时,先让孩子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总是帮孩子说话,更不要耀武扬威到学校帮孩子讨个说法或打架,不然会纵容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此处要举例说明)。受到老师批评时,要让孩子分析:班主任和老师为什么批评你?自己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任何时候严格要求都对学生有利,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对孩子负责,表扬是爱,批评更是一种爱。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说的话有时并不一定是真实可信的,要相信老师的话,并请家长能主动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交流,了解真实情况,相信很多误解通过沟通是完全可以消除的,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六)我们双方要坦诚相待,保持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作为老师,要充分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教好书,育好人,叫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作为家长,要正确对待教师的不足,人无完人,教师的教育水平有高有低,出现失误和不足在所难免。家长应与老师沟通解决分歧和看法,一定要维护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能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的不足和短处,更不能贬低老师,坚定地站在学校老师一边,同样老师也会维持家长的形象,那样教育才能形成合力。只要我们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七)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1、学校严格学生请销假制度,凡有大事必须请假的学生,须家长到学校或电话联系班主任,否则不预准假。

2、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八)致家长一封信:家庭里的素质教育。

(九)级部主任根据级部特点强调的事情。

二、任课教师汇报本学科的学生学习情况

三、家长和任课教师切磋交流。

家教经验和技巧

一、树立正确的家教观

1、正确的孩子观

我们都应清醒地认识到:孩子具有各自的需求、兴趣、特长,作为家长,必须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发展需求,正确地认知,合理地引导。绝不可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感兴趣的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另外,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实际上孩子的头脑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大人”。因此,作为家长也要更新观点,“蹲下身来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思想,解读孩子的行为,和孩子们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关系,参与孩子的活动,了解其喜怒哀愁。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促进孩子的成长。

2、适当的发展观

各门学科成绩的均衡发展,各科成绩都很优,不等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需要发展的,不仅有知识,还有能力、道德、品格、体质、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3、正确的评价观

提到孩子的成绩,更多的家长总而把眼盯在期中或期末的一张试卷上,着眼于孩子在班级的名次。其实了解成绩,不在于某一门、某一科的分数上,而应该多方面地比较分析,决不要让它成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只要是孩子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功,家长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校级征文的获奖,报刊报纸上刊印的作品,奥林匹克等的参与,体育比赛中的拼搏,甚至连班级中的一面小红旗,一次当众表扬……它都是孩子能力的体现,是孩子努力的结果,作为家长,都应高度重视,也许,这一次不经意的认可成就了一个人才。

4、科学的成才观

孩子到底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是人才?每位家长应坚定的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成才的路有千万条,自己孩子到底选择哪一条,要依据孩子的自身条件状况,不可盲目攀比。

二、注意几个家教问题

1、思想品德教育

孩子的可塑性极强,他们的言行举止大都喜欢模仿周围人的言行举止,要想让孩子具备良好品格,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期培养,从点滴作起,把生活中的一切言行都看作是教育手段,展示积极的一面,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孩子的情操。在对待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上,要注意方法的适用,力争做到“三多三少”:

①多积极引导,少强行干预

充分尊重孩子。当孩子面临选择时,不是以家长的权威横加干预、告诉结果,而要让孩子自己作出判断,逐步让孩子相信自己,培养敢做敢为的心理特征。

②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

作为家长,你可以通过给孩子鼓励,并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给予鼓励和赞赏,来让孩子振作精神,勇于创新。当然,表扬中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尽量不要用钱去贿赂孩子。如今,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取得高分时给50元或上百元的奖励,可能会取得一些效果,但是提醒家长注意,此刻你所培养的不是孩子的进取精神,学习态度,而是让孩子的自我教育目标蜕变为50元钱,这是一种教育的短视行为。毕竟,让孩子高兴的是50元,而不是你对他成绩的认可。

③多说服劝戒,少训斥打骂

面对孩子的失败,甚至破坏,我们不要简单地打骂、训斥。因此,只要孩子所做的不是毫无意义的破坏,它所造成的损失就远远低于他们在探索未知事件中所学到的东西,千万不要采取简单的态度去对待。

2、溺爱与智爱的问题

有位成功的父亲曾这告诫人们:“爱他,就不要抱他”。为人父母,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为人父母,我们也有责任让孩子懂得,父母、孩子、和他人之间是独立的,人与人之间在追求事业时、在享受人生时、在给予和接受爱的时候都是独立的。父母完全可以通过自身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来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不要围着孩子转,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欲望。做父母的其实不必做到“忘我”:

①敢于对孩子说“不”,建立起家长的威信,家中必须有一个拿主意的人。

②敢于给孩子一些挫折,我们想让孩子一帆风顺,但是生活毕竟是现实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是吗?

③敢于放手让孩子做事,不要一味包办,一味求全,百依百顺。

3、多花些时间陪孩子问题

美国的心理学家对几千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多的孩子,在学业成绩、能力素质和品德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明显优于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少的孩子,双亲家庭的孩子发展明显优于单亲家庭的子女。

目前,我们的学生家长中会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做法:

(1)自己忙得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就随便给孩子钱让他们自己花。

这一种很危险的做法:一, 是孩子不容易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不会节俭,容易养成好逸恶劳的坏品质;二是孩子购买吃的东西时,缺乏必要的指导,很可能买到一些假冒伪劣的食品,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等意外。三是容易引起一些生理上的疾病。如吃饭没有规律,偏食、挑食会导致孩子营养不均衡而发生疾病。

(2)整天忙于应酬,天不亮就出去,后半夜才回来,中午还很少回家吃饭。

钱是要挣的,但孩子更是要顾的。钱再多,买不到孩子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钱再多,也买不到孩子的未来。希望家长还是能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孩子,多抽点时间关心孩子,少一点不必要的应酬。

在陪孩子的时候,要注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