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实习实验报告

金工实习实验报告
金工实习实验报告

金工实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手工电弧焊

一、实验目的

二、 1. 了解交流电弧焊接的工作原理。

三、 2. 掌握起弧、运弧等操作的方法。

四、实验仪器及材料

交流电弧焊机、焊条、铁板、面罩、手套

五、实验原理

六、手工电弧焊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者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

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或称永久连接的一种加工方法。焊接时,首先在焊件与焊条间引出电弧,电弧热将同时熔化焊件接头处和焊条,形成金属熔池,随着焊条沿焊接方向向前移动,新的熔池不断产生,原先的熔池则不断冷却、凝固、形成焊缝,使分离的两个焊接连接在一起。

七、实验示意图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准备工作

二十五、①熟悉构件的焊接工艺、焊缝尺寸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十六、②准备好工具及防护用品,检查调整设备,保证焊机可靠、牢固地接

地或接零。

二十七、③检查周围有无易燃易爆物品。

二十八、④检查施焊件支撑是否可靠平稳、施焊工地零件堆放是否安全。

二十九、⑤焊件上若附近有油污,水锈等,必须清理干净。

三十、操作步骤

三十一、①引弧:引燃并产生稳定电弧的过程称为引弧。引弧方法有敲击法和磨擦法两种。引弧时焊条提起动作要快,否则容易粘在工件上。如发生粘条、可将焊条左右摇动后拉开,若接不开,则要松开焊钳,切断焊接电路,待焊件稍冷后再作处理。

(1)焊条与工件接触短路(2)接触处受电阻热作用而熔化(3)电弧产生

②运条:焊接时,焊条应有三个基本运动;焊条向下送进,送进速度应与焊

条的熔化速度相等,以便弧长维持不变;焊条沿焊接方向向前运动,其速度也就是焊接速度;横向摆动,焊条以一定的运动轨道周期地向焊缝左右摆动,以获得一定宽度的焊缝。这三个运动结合起来称为运条。

焊条的三种运法:

直线形特点:快而不稳,不易烧穿

锯齿形特点:介于两者之间

三角形特点:慢,但牢固,但易烧穿

三种方法各有所长,要视工件的要求、厚薄进行适当的选择。

焊接速度:较大的焊接速度可以获得较高的焊接生产率,但是,焊接速度过大,会造成咬边、未焊透、气孔等缺陷;而过慢的焊接速度,又会造成熔池满溢、夹渣、未熔合等缺陷。对于不同的钢材,焊接速度还应与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有合适的匹配,以便有一个合适的线能量。

③收尾:在焊缝焊完时,不应在焊缝尾处出现尾坑。如果收尾时立即拉断电

弧、则会在焊缝尾部出现低于焊件表面的弧坑,所以焊缝的收尾不仅要熄弧,还要填满弧坑。一般的收尾方法有:划圈收尾法(即焊条停止向前移动,而朝一个方向旋转,自下而上地慢慢拉断电弧)、反复断弧收尾法和回弧收尾法等。

④焊前的点固:为了固定两焊件的相对位置,焊前要在工件两端进行定位焊

(通常称为点固)。点固后要把渣清理干净。若焊件较长,则可每隔

200-300mm左右,点固一个焊点。

三十二、手弧焊常见的缺陷

三十三、①气孔:焊件表面焊前清理不良,焊接电流过小或焊接速度过快,使气体来不及逸出熔池。

三十四、②咬边:焊接电流过大、电弧过长、运条方法不当等会形成咬边。三十五、③夹渣:接头清理不良、焊接电流过小,运条不适和多层焊时前道焊缝的熔渣未清除干净等易产生夹渣。

三十六、④未焊透:焊接电流过小,焊接速度太快、坡口角度太小或装配间隙太小、电弧过长等易形成未焊透。

三十七、⑤裂缝:不正确的预热和冷却,不合理的焊接工艺(如焊接次序)、钢的含硫量过高、气孔与夹渣的诱发等均会形成裂缝。

三十八、安全注意事项

三十九、①防止触电:例如在更换焊条、电极和焊接操作中,手或身体某部位接触到电焊条、焊钳或焊枪的带电部位,而脚或身体其他部位对地和金属结构之间无绝缘防护;由于电焊设备的罩壳漏电,人体碰触罩壳;电焊

操作过程中,人体触及绝缘破损的电缆等情况均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四十、②电焊时应事先检查周围有无易燃易爆物品。

四十一、③防止火灾:焊机和线路的短路、超负荷等能引起火灾,在操作地点附近或高空作业点下方存放有可燃爆炸物品时,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对燃料容器和管道的检修焊时,若防爆措施不当,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和灼烫等严重事故;

四十二、④防止烫伤:操作者应穿好工作服,戴好面罩和手套后方可施焊。操作过程中的火花飞溅可能会造成灼烫伤等事故,焊件在焊后必须用钳子夹持,应注意敲渣方向,避免熔渣烫伤。

四十三、⑤在施焊过程中,当电焊机发生故障而需要检查电焊机时,必须切断电源后才能进行,禁止在通电情况下用手触动电焊机的任何部位,以免发生事故。

四十四、⑥在焊接时,不可将工件拿在手中或用手扶着工件进行焊接。

四十五、⑦连续焊接时间比较长,应检查焊机电缆,防止温度太高而发生危险。四十六、⑧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注意系好安全带及做好其他安全保护工作,防止导致触电失控等事故。

四十七、⑨焊钳切不可放置在工作台上、停止焊接时,应关闭电源。

四十八、实践体会

四十九、在这短短的六次课,我学的只是金工实习中很皮毛的东西,第一次亲自焊接,感觉自己有点怕被火花溅到,看到那个强光很刺眼,而且又有一股难闻的味道,虽然有着眼罩等保护工具,但是感觉也是有点不好受。焊条没点着时,透过面罩,比较难看到焊条的头在哪个地方,所以我一开始直接通过肉眼看,眼睛比较难受。引燃焊条时,一开始我擦了好几次都点不着,后来经过同学的指导点着了。我感觉有时候焊条总是粘住铁,好像磁力吸引一样,后来我换了焊条,就没有出现那种情况了。我对手工电弧焊的实践还不到十分钟,因此也完全谈不上掌握手工电弧焊的方法,但是通过这次实践,我还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毕竟仅仅通过理论课我们很难有深刻的体会,实践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金工实习给我带来的是不舍与回味,我感觉我们实践的时间还是太少了,希望学校能够给我们更多实践的机会,也希望学校也能够引进更多的设备,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知道我们生活中的零件如何生产的。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

《数据挖掘》Weka实验报告 姓名_学号_ 指导教师 开课学期2015 至2016 学年 2 学期完成日期2015年6月12日

1.实验目的 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1514508217.html,/ml/datasets/Breast+Cancer+WiscOnsin+%28Ori- ginal%29的数据,使用数据挖掘中的分类算法,运用Weka平台的基本功能对数据集进行分类,对算法结果进行性能比较,画出性能比较图,另外针对不同数量的训练集进行对比实验,并画出性能比较图训练并测试。 2.实验环境 实验采用Weka平台,数据使用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1514508217.html,/ml/Datasets/Br- east+Cancer+WiscOnsin+%28Original%29,主要使用其中的Breast Cancer Wisc- onsin (Original) Data Set数据。Weka是怀卡托智能分析系统的缩写,该系统由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开发。Weka使用Java写成的,并且限制在GNU通用公共证书的条件下发布。它可以运行于几乎所有操作平台,是一款免费的,非商业化的机器学习以及数据挖掘软件。Weka提供了一个统一界面,可结合预处理以及后处理方法,将许多不同的学习算法应用于任何所给的数据集,并评估由不同的学习方案所得出的结果。 3.实验步骤 3.1数据预处理 本实验是针对威斯康辛州(原始)的乳腺癌数据集进行分类,该表含有Sample code number(样本代码),Clump Thickness(丛厚度),Uniformity of Cell Size (均匀的细胞大小),Uniformity of Cell Shape (均匀的细胞形状),Marginal Adhesion(边际粘连),Single Epithelial Cell Size(单一的上皮细胞大小),Bare Nuclei(裸核),Bland Chromatin(平淡的染色质),Normal Nucleoli(正常的核仁),Mitoses(有丝分裂),Class(分类),其中第二项到第十项取值均为1-10,分类中2代表良性,4代表恶性。通过实验,希望能找出患乳腺癌客户各指标的分布情况。 该数据的数据属性如下: 1. Sample code number(numeric),样本代码; 2. Clump Thickness(numeric),丛厚度;

超过滤膜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二 超过滤膜分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超过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 2.了解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二、分离机理 根据溶解-扩散模型,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由于不同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不同而造成的。若假设组分在膜中的扩散服从Fick 定律,则可推出透水速率F W 及溶质通过速率F S 方程。 1、 透水速率 '() ()w w M w D c V p F A p RT ππδ ?-?= =?-? 式中 22332/;;//;;;/w w w M w w M F g cm s D cm s c g cm V cm mol p atm atm R T K cm D c V A g cm s at RT πδδ-?-?--?-?-----??’透水速率,水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水在膜中的浓度,;水的偏摩尔体积,膜两侧的压力差,膜两侧的渗透压差,气体常数;温度,; 膜的有效厚度,; 膜的水渗透系数(= ),。 2、溶质透过速率 2323() ()s s s s s D K c D K c c F B c B c c δ δ ?-= = =?=- 式中 2/;s s D cm s K B c ---?-溶质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溶质在溶液和膜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溶质渗透系数;膜两侧的浓度差。 有了上述方程,下面建立中空纤维在定态时的宏观方程。料液在管中流动情况如图十三

所示。 取假设条件: (1)径向混合均匀; (2)A BX π=A ,渗透压正比于摩尔分数; (3)A B N N ,3 1A X ,B 组分优先通过; (4)/AM D K δ?,1A X K 同或无关; (5)0U L PeB E = =∞,忽略轴向混合扩散。 图十三 料液在管中流动示意图 由假设看出,其实质是一维问题,只是侧壁有液体流出的情况,因为关心的是管中组分的浓度分布和平均速度分布,只需做出两个质量衡算方程即可求解。 由连续性方程: 和总流率方程: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一次试验报告 习题1.3 1建立数据集,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并保存。 2数据的描述,包括求均值、方差、中位数等统计量。 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如下: 输出: 统计量 全国居民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N 有效 22 22 22 缺失 均值 1116.82 747.86 2336.41 中值 727.50 530.50 1499.50 方差 1031026.918 399673.838 4536136.444 百分位数 25 304.25 239.75 596.25 50 727.50 530.50 1499.50 75 1893.50 1197.00 4136.75 3画直方图,茎叶图,QQ 图。(全国居民)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 输出: 全国居民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5.00 0 . 56788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2.00 1 . 03 1.00 1 . 7 1.00 2 . 3 3.00 2 . 689 1.00 3 . 1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分析—描述统计—QQ图,选择如下: 输出: 习题1.1 4数据正态性的检验:K—S检验,W检验数据: 取显着性水平为0.05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1)K—S检验

结果:p=0.735 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 (2 )W 检验 结果:在Shapiro-Wilk 检验结果972.00 w ,p=0.174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 习题1.5 5 多维正态数据的统计量 数据: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目录软件需求说明书························1 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 程序系统的结构························ 3 程序设计说明·························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是为远程在线考试系统项目的设计提供: a.系统的结构、设计说明; b.程序设计说明; c. 程序(标识符)设计说明 1.2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的大学及社会上其它的培训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异地教育。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就目前来说,还是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构建一个远程在线考试系统,还是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 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本项目组承接该系统的开发工作 a.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福州大学软件学院 c.用户:各类大专院校学校、中小学校。 1.3定义 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远程在线考试系统是基于用Browser/Web模式下的,可以实现考试题库管理、多用户在线考试、自动阅卷功能的系统。

1.4参考资料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软件设计标准 ?《ASP与SQL-Server2000》清华大学出版社?《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计划文档》 ? 2程序系统的结构 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一)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一) 数据预处理 姓名:李圣杰 班级:计算机1304 学号:1311610602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均值平滑,中值平滑,边界值平滑的基本原理 2.掌握链表的使用方法 3.掌握文件读取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一台,dev-c++5.11 三、实验内容 数据平滑 假定用于分析的数据包含属性age。数据元组中age的值如下(按递增序):13, 15, 16, 16, 19, 20, 20, 21, 22, 22, 25, 25, 25, 25, 30, 33, 33, 35, 35, 35, 35, 36, 40, 45, 46, 52, 70。使用你所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程,实现如下功能(要求程序具有通用性): (a) 使用按箱平均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b) 使用按箱中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c) 使用按箱边界值平滑法对以上数据进行平滑,箱的深度为3。 四、实验原理 使用c语言,对数据文件进行读取,存入带头节点的指针链表中,同时计数,均值求三个数的平均值,中值求中间的一个数的值,边界值将中间的数转换为离边界较近的边界值 五、实验步骤 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DEEP 3 #define DATAFILE "data.txt" #define VPT 10 //定义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chain{ int num; struct chain *next; }* data; //定义全局变量 data head,p,q; FILE *fp; int num,sum,count=0; int i,j; int *box; void mean(); void medain(); void boundary(); int main () { //定义头指针 head=(data)malloc(sizeof(struc t chain)); head->next=NULL; /*打开文件*/ fp=fopen(DATAFILE,"r"); if(!fp) exit(0); p=head; while(!feof(fp)){

臭氧处理染料废水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1 前言 印染废水一直是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水量大、组分复杂、有机污染物含量高、水质变化大、pH值变化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1]。近年来,随着纺织印染行业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PV A 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印染废水中不但COD的质量分数由原来的每升数百毫克左右上升了10倍左右,而且BOD5与COD 的质量比也由原来的0.4~0.5下降到0.3,甚至是0.2以下[2]。由于染料的稳定性越来越大,废水的色度值也越来越高而且不容易去除。如果不能去除这些偶氮化合物,也会污染自然水域的颜色和其他方面。这就使得原有的二级处理工艺效果大大降低,不能满足现在的排放标准。 2 印染废水的特点 印染废水的成分主要与加工纤维的种类、所用染料助剂、机器设备及操作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3]。废水的种类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退浆废水、煮练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废水、印花废水、整理工艺废水等。而其中较难处理的就是退浆废水,煮练废水和染色废水。其中都含有大量的难以处理的有机物,如纤维屑、酸、淀粉碱,酶类污染物,含氮化合物和使用染料时的有毒物质(硫化碱、吐酒石、苯胺、硫酸铜、酚等),其COD和BOD较高,且可生化性较差。 印染废水成分复杂,主要是以芳烃和杂环化合物为母体,并带有显色基团(如—N═N—、—N═O)及极性基团(如—SO3Na、—OH、—NH2)。染料分子中含较多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SO3H、—COOH、—OH基团如活性染料和中性染料等,染料分子就能全溶于废水中;不含或少含—SO3H、—COOH、—OH等亲水基团的染料分子以疏水性悬浮微粒形式存在于废水中;含少量亲水基团但分子量很大或完全不含亲水基团的染料分子,在水中常以胶体形式存在。 错误!未指定书签。- 0 -

Web应用程序设计综合实验报告材料

Web应用程序设计综合实验报告题目:网上购物系统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XX 院(系): XXXXXXX 专业: 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XXX 2014 年 7月 6 日

1、选题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人口的增加,网络世界也越来越广播,也越来越来越丰富,网上商城已经成为网上购物的一股潮流。互联网的跨地域性和可交互性使其在与传统媒体行业和传统贸易行业的竞争中是具有不可抗拒的优势。在忙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开始追求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仪的商品,是越来越多的上网爱好者实现购物的一种方式,对于企业来说,网络交易能大大提高交易速度、节约成本。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依靠管理人员人工传递信息和数据的管理方式就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因而开发了这样一个具有前台后台的网上商城系统,以满足购物者和企业的需求。 因此这次毕业设计题目就以目前现有的网上商城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一般的网上商城的业务流程,猜测其各个功能模块及其组合、连接方式,并分析其具体的实现方式,最后使用Java加web服务器和数据库完成一个网上商城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通过这样一个设计,可以提高自己Java编程的水准,也练习了怎样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系统的需求分析到设计,直至编码、测试并运行,熟悉并掌握一个完整的Web开发流程,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1.1设计任务 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网络商城的基本功能: 1、用户部分: (1)用户的登录和注册,用户必须注册才能购物,注册时系统会对注册信息进行验证,进入系统或是结账时,用户可以进行登录,登录时,如果密码错误,系统会进行验证并提示错误。 (2)浏览商品,实现用户可以在网络商店中随意浏览商品,商品按类别分类,方便用户查找不同类别的商品 (3)购物车管理,能实现添加商品、删除商品、更新商品的功能。 (4)生成订单,查看购物车后单击下一步则生成订单信息表,一旦提交订单,则购物车就不能被改变。 2、管理员部分: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资料

大数据理论与技术读书报告 -----K最近邻分类算法 指导老师: 陈莉 学生姓名: 李阳帆 学号: 201531467 专业: 计算机技术 日期 :2016年8月31日

摘要 数据挖掘是机器学习领域内广泛研究的知识领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结合,让计算机帮助人们从庞大的数据中智能地、自动地提取出有价值的知识模式,以满足人们不同应用的需要。K 近邻算法(KNN)是基于统计的分类方法,是大数据理论与分析的分类算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该算法具有直观、无需先验统计知识、无师学习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数据挖掘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法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K 近邻分类算法,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数据挖掘中的各种分类算法,详细地阐述了K 近邻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最后在matlab环境里仿真实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K 近邻,聚类算法,权重,复杂度,准确度

1.引言 (1) 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3.算法思想 (2) 4.算法实现 (2) 4.1 参数设置 (2) 4.2数据集 (2) 4.3实验步骤 (3) 4.4实验结果与分析 (3) 5.总结与反思 (4) 附件1 (6)

1.引言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 机器学习的研究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以来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数据,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分析数据,挖掘大量数据背后的知识,这两者的结合促成了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简记 KDD)的产生,也称作数据挖掘(Data Ming,简记 DM)。 数据挖掘是信息技术自然演化的结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描述为如下的过程:初期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库的构造;后来发展到对数据的管理,包括:数据存储、检索以及数据库事务处理;再后来发展到对数据的分析和理解, 这时候出现了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涉及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一门当前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 数据挖掘是机器学习领域内广泛研究的知识领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结合,让计算机帮助人们从庞大的数据中智能地、自动地抽取出有价值的知识模式,以满足人们不同应用的需要[1]。目前,数据挖掘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迫切实现需要的很有前途的热点研究课题。 2.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邻方法是在一组历史数据记录中寻找一个或者若干个与当前记录最相似的历史纪录的已知特征值来预测当前记录的未知或遗失特征值[14]。近邻方法是数据挖掘分类算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K 近邻算法(简称 KNN)是基于统计的分类方法[15]。KNN 分类算法根据待识样本在特征空间中 K 个最近邻样本中的多数样本的类别来进行分类,因此具有直观、无需先验统计知识、无师学习等特点,从而成为非参数分类的一种重要方法。 大多数分类方法是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当前在分类方法中,对任意两个向量: x= ) ,..., , ( 2 1x x x n和) ,..., , (' ' 2 ' 1 'x x x x n 存在 3 种最通用的距离度量:欧氏距离、余弦距 离[16]和内积[17]。有两种常用的分类策略:一种是计算待分类向量到所有训练集中的向量间的距离:如 K 近邻选择K个距离最小的向量然后进行综合,以决定其类别。另一种是用训练集中的向量构成类别向量,仅计算待分类向量到所有类别向量的距离,选择一个距离最小的类别向量决定类别的归属。很明显,距离计算在分类中起关键作用。由于以上 3 种距离度量不涉及向量的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使得距离的计算不精确,从而影响分类的效果。

反渗透膜分离制高纯水实验报告

反渗透膜分离制高纯水实验报告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RO )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压力为驱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它借助外加压力的作用使溶液中的溶剂透过半透膜而阻留某些溶质,是一种分离、浓缩和提纯的有效手段。由于反渗透技术具有无相变、组件化、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耗费低等特点,在诸多水处理技术中,反渗透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方法之一,发展十分迅速,已广泛应用于海水、苦咸水淡化、工业污水处理、纯水和超纯水制备领域。高纯水主要在电子工业、医药工业以及实验室分析使用,按国标GB/T11446.1-1997规定, 电子级水分为四级,即EW-I 、EW-II 、EW-III 和EW-IV ,其电阻率指标分别为≥18cm M ?Ω、≥15cm M ?Ω、≥12cm M ?Ω、≥0.5cm M ?Ω。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反渗透法制备超纯水的工艺流程; (2)掌握反渗透膜分离原理及操作技能; (3)了解测定反渗透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 (4)掌握利用电导法确定盐浓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工业化应用的膜分离包括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 UF)、纳滤(Nanofiltration, NF)、反渗透(RO)、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 PV)和气体分离(Gas Separation, GS)等。根据分离对象和要求,选用不同的膜过程。 图1 膜截留示意图 反渗透膜通常认为是表面致密的无孔膜,可截留1-10?小分子物质,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体中绝大多数的溶质。反渗透净水就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选择透过性,从含有多种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水体中,提取纯净水的物质分离过程。其原理如图1。 图2 反渗透与渗透现象 如图(a)所示,用半透膜将纯水与咸水分开,则水分子将从纯水一侧通过膜向咸水一侧透过,结果使咸水一侧的液位上升,直到某一高度,此所谓渗透过程。如图(b)所示,当渗透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时,半透膜两侧存在一定的水位差或压力差,此为指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N。如图(c)所示,当咸水一侧施加的压MF UF NF R O 分散 颗粒 高分 子 离解 酸 二价盐、 糖 未离解 酸 一价盐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班级:07信计0班学号:姓名:实验日期2010-3-11 实验地点:实验楼505 实验名称:样本数据的特征分析使用软件名称:MATLAB 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均值、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偏度与峰度,中位数、分位数、三均值、四分位极差与极差; 2.熟练掌握jbtest与lillietest关于一元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3.掌握统计作图方法; 4.掌握多元数据的数字特征与相关矩阵的处理方法; 实验内容安徽省1990-2004年万元工业GDP废气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以及用于污染治理的投入经费比重见表6.1.1,解决以下问题:表6.1.1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及污染治理的投入经费占GDP比重 年份 万元工业GDP 废气排放量 万元工业GDP 固体物排放量 万元工业GDP废 水排放量 环境污染治理投 资占GDP比重 (立方米)(千克)(吨)(%)1990 104254.40 519.48 441.65 0.18 1991 94415.00 476.97 398.19 0.26 1992 89317.41 119.45 332.14 0.23 1993 63012.42 67.93 203.91 0.20 1994 45435.04 7.86 128.20 0.17 1995 46383.42 12.45 113.39 0.22 1996 39874.19 13.24 87.12 0.15 1997 38412.85 37.97 76.98 0.21 1998 35270.79 45.36 59.68 0.11 1999 35200.76 34.93 60.82 0.15 2000 35848.97 1.82 57.35 0.19 2001 40348.43 1.17 53.06 0.11 2002 40392.96 0.16 50.96 0.12 2003 37237.13 0.05 43.94 0.15 2004 34176.27 0.06 36.90 0.13 1.计算各指标的均值、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相关系数矩阵; 2.计算各指标的偏度、峰度、三均值以及极差; 3.做出各指标数据直方图并检验该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利用boxcox变换以后给出该数据的密度函数; 4.上网查找1990-2004江苏省万元工业GDP废气排放量,安徽省与江苏省是 否服从同样的分布?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关联规则挖掘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二)关联规则挖掘 姓名:李圣杰 班级:计算机1304 学号:1311610602

一、实验目的 1. 1.掌握关联规则挖掘的Apriori算法; 2.将Apriori算法用具体的编程语言实现。 二、实验设备 PC一台,dev-c++5.11 三、实验内容 根据下列的Apriori算法进行编程:

四、实验步骤 1.编制程序。 2.调试程序。可采用下面的数据库D作为原始数据调试程序,得到的候选1项集、2项集、3项集分别为C1、C2、C3,得到的频繁1项集、2项集、3项集分别为L1、L2、L3。

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D 4 //事务的个数 #define MinSupCount 2 //最小事务支持度数 void main() { char a[4][5]={ {'A','C','D'}, {'B','C','E'}, {'A','B','C','E'}, {'B','E'} }; char b[20],d[100],t,b2[100][10],b21[100 ][10]; int i,j,k,x=0,flag=1,c[20]={0},x1=0,i1 =0,j1,counter=0,c1[100]={0},flag1= 1,j2,u=0,c2[100]={0},n[20],v=1; int count[100],temp; for(i=0;i=MinSupCount) { d[x1]=b[k]; count[x1]=c[k]; x1++; } } //对选出的项集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for(i=0;i

膜分离技术翻译文档maxueyi

聚丙烯微膜表面亲水化界面交联聚乙烯 1简介: 一般认为聚合膜的分离特点主要决定于表面物理层与化学性质的分离。亲水化膜通常是青睐水相中的应用,因为表面的亲水性可以大大的提高水的渗透性和减少生物膜污染,然而,商业膜是用疏水性聚合物,由于其良好的化学性质和机械稳定性。所以,表面亲水化才是这些疏水膜的合理必需成分。 微膜聚丙烯膜是一种典型的疏水性膜,它被广泛应用于拥有良好控制的孔隙,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的原材料并且内在的高疏水性完全符合膜蒸馏技术。但是,这种疏水性也严重限制了其在水相分离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使用。目前,各种表面改性阳离子方法已制定了对多脉冲调制系统(MPPM)中亲水性和功能化膜表面的改善,其中主要包括等离子体处理和表面嫁接亲水性单体,后者已被广泛的探讨,并能诱导自由基、臭氧、γ—射线、血浆、UV 照射和表面聚合酶链反应ATRP。虽然这些化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赋予MPPM耐久的亲水性,但他们大多局限于实验室规模因为复杂的生产设备、严格的操作要求和通常高额的成本。而用亲水化剂浸渍或涂膜(如醇、表面活性剂、两性聚合物)可以是一个简便的方法。但作为亲水化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界面聚合/交联是一项用来稳定薄膜的成熟技术,其混合有反渗透作用,使得界面交联,杜/赵等也曾制备过带电荷薄层聚丙烯复合膜作为纳滤膜和气体分离,尽管现在有许多报道界面交联,但由于极少的界面黏合造成的疏水性,目前只有三种处理方法应用到制备亲水性多脉冲调制系统MPPM。没有了表面处理,涂层容易形成界面兼容的膨胀结构。因此,这需要很大的努力去优化实验条件达到统一和稳定的涂层。提高界面附着力,korikov等人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预处理方法:与丙酮和铬酸氧化溶液,再加上预备的改性溶剂和亲水性纳滤膜和超滤膜涂层的电中性聚酰胺交联层。在我们先前的研究中,更多的环境友好型介质阻挡大气压下放电等离子体,其具有设备简单的特点(无需真空条件)和易于实现的工业化生产特点,用于预处理的多脉冲调制系统。界面交联聚乙烯(氮,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是我们实验室自制的,用于构建一个带正电的和高度亲水性表面的多脉冲调制系统。在此项实验中,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预处理是进一步优化处理效果和力学性能的。商业用聚乙烯亚胺(PEI)被交替使用。而交联机理和表面亲水性的改性MPPM也具有较好的该特点。特别是,对表面亲水蛋白质过滤的影响做过详细调查,包括通量的衰减情况,过滤系统的恢复和传输通过膜的蛋白质传送装置。 实验: 2.1材料 MPPM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为80%浓度0.20m型的从膜有限公司(德国)购买。是作为热致相分离过程准备。在40℃真空炉干燥恒重前,所有的膜样品切割成直径为25毫米并用0.5h丙酮洗涤去除吸附在膜表面的杂质。商业用的聚乙烯亚胺(PEI,平均25kDa兆瓦)由奥德里奇公司出品作为接收装置。二氯对二甲苯(XDC,98%,)和碘甲烷(CH3I,99%)不需要进一步提纯。牛血清清蛋白(BSA,等电点(pl)4.8,67kDa)溶菌酶(赖氨酸,pl 11.0,14.4kda>10000u/mg)是中美生物技术公司上海生物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出产。缓冲溶液制备分析级的化学品和超纯水(18.2M)由高级实验室ELGA水系统。乙醇,丙酮和氢氧化钠是分析纯,也不需要进一步提纯。 2.2 膜表面的制造 整个实验过程示意图图1(左)说明。在我们先前研究中设定的大气压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数值。接受电子或者放电模式,在大气压下都只有1%的空气引入氩作为放电。新的MPPM的样品在给定的时间内照射10kHz和直流3kv。处理过的膜用乙醇洗涤30分钟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图书管理系统测试报告

图书管理系统测试报告

1简介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描述了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压力测试和对登录和注册功能的黑盒 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指导开发人员对软件产品进行完善和优化,给用户提供一份 客观的软件质量报告。本方案的主要读者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客户代表等。 测试流程: 制定测试计划开发测试脚本创建测试场景分析测试结果监视性能指标运行场景测试1.2系统简介 项目名称:图书管理系统 项目简介:本项目探讨了一个基于J2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基于 J2下的图书管理系统用语言开发处理程序,选择强大的作为开发工具,用交互式 网站界面设计技术( )开发前台界面,后台数据库选择。本系统实现了基本的对书 籍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归还信息、查询信息进行管理和操作等功能,可 以满足普通用户、管理员的需求。

1.3术语和缩略词参考资料 1)响应时间:客户端从给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开始直到完全接受了服务器反馈信息为止,这期间所用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 2)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交易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交易数量。 3)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请求数。 4)图书管理系统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 5)黑盒测试:英文是。又称功能测试或者数据驱动测试。 6)等价划分测试:等价划分测试是根据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的一种技术。

2测试概要 2.1测试用例设计 2.1.1黑盒测试: 1)边界值法 用边界值法设计用户注册测试用例: a)先等价划分 b)边界值分析

大数据挖掘weka大数据分类实验报告材料

一、实验目的 使用数据挖掘中的分类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分类训练并测试。应用不同的分类算法,比较他们之间的不同。与此同时了解Weka平台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 二、实验环境 实验采用Weka 平台,数据使用Weka安装目录下data文件夹下的默认数据集iris.arff。 Weka是怀卡托智能分析系统的缩写,该系统由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开发。Weka使用Java 写成的,并且限制在GNU通用公共证书的条件下发布。它可以运行于几乎所有操作平台,是一款免费的,非商业化的机器学习以及数据挖掘软件。Weka提供了一个统一界面,可结合预处理以及后处理方法,将许多不同的学习算法应用于任何所给的数据集,并评估由不同的学习方案所得出的结果。 三、数据预处理 Weka平台支持ARFF格式和CSV格式的数据。由于本次使用平台自带的ARFF格式数据,所以不存在格式转换的过程。实验所用的ARFF格式数据集如图1所示 图1 ARFF格式数据集(iris.arff)

对于iris数据集,它包含了150个实例(每个分类包含50个实例),共有sepal length、sepal width、petal length、petal width和class五种属性。期中前四种属性为数值类型,class属性为分类属性,表示实例所对应的的类别。该数据集中的全部实例共可分为三类:Iris Setosa、Iris Versicolour和Iris Virginica。 实验数据集中所有的数据都是实验所需的,因此不存在属性筛选的问题。若所采用的数据集中存在大量的与实验无关的属性,则需要使用weka平台的Filter(过滤器)实现属性的筛选。 实验所需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均为iris.arff。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应用iris数据集,分别采用LibSVM、C4.5决策树分类器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进行测试和评价,分别在训练数据上训练出分类模型,找出各个模型最优的参数值,并对三个模型进行全面评价比较,得到一个最好的分类模型以及该模型所有设置的最优参数。最后使用这些参数以及训练集和校验集数据一起构造出一个最优分类器,并利用该分类器对测试数据进行预测。 1、LibSVM分类 Weka 平台内部没有集成libSVM分类器,要使用该分类器,需要下载libsvm.jar并导入到Weka中。 用“Explorer”打开数据集“iris.arff”,并在Explorer中将功能面板切换到“Classify”。点“Choose”按钮选择“functions(weka.classifiers.functions.LibSVM)”,选择LibSVM分类算法。 在Test Options 面板中选择Cross-Validatioin folds=10,即十折交叉验证。然后点击“start”按钮:

武汉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中期报告

附件一:封面示例 项目编号 (黑体4号)武汉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中期报告 (或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 实验计划项目中期报告) (1号宋体居中) Altera DDR IPCore 在海量图像无级缩放硬件实现系统中的应用 (2号黑体居中) 院(系)名称:XXXXXX 专业名称:XXXXXX 学生姓名:XXX XXX XXX XXX 指导教师:XXX 教授 (宋体小3) 二○○九年四月

附件二:英文扉页示例 INTERIM REPORT OF UNDERGRADUATE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 OF WUHAN UNIVERSITY OR (INTERIM REPORT OF PLANNING PROJECT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NATIONAL UNDERGRADUATE) (Times New Roman 2号居中) Writing the Title of the Report in English here (Times New Roman 2号居中) College :XXX XXX Subject :XXX XXX Name :XXX XXX XXX XXX Director :XXX Professor (Times New Roman 4号居中) June 2008 (Times New Roman小2号居中) 附件三:学术申明示例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中期报告,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 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报告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着作权的内容。对本报告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一次试验报告 习题1.3 1建立数据集,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并保存。 2数据的描述,包括求均值、方差、中位数等统计量。 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如下: 输出:

方差1031026.918399673.8384536136.444百分位数25304.25239.75596.25 50727.50530.501499.50 751893.501197.004136.75 3画直方图,茎叶图,QQ图。(全国居民)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 输出: 全国居民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9.00 0 . 122223344 5.00 0 . 56788 2.00 1 . 03 1.00 1 . 7 1.00 2 . 3 3.00 2 . 689

1.00 3 . 1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分析—描述统计—QQ图,选择如下: 输出: 习题1.1 4数据正态性的检验:K—S检验,W检验数据: 取显着性水平为0.05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1)K—S检验 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 检验 身高N60正态参数a,,b均值139.00

标准差7.064 最极端差别绝对值.089 正.045 负-.089 Kolmogorov-Smirnov Z.686 渐近显着性(双侧).735 a. 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 b. 根据数据计算得到。 结果:p=0.735 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2)W检验

自动控制完整系统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 题目 指导教师 设计起止日期2013年1月7日~1月18日 系别自动化学院控制工程系 专业自动化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前言 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是在完成了自控理论,检测技术与仪表,过程控制系统等课程后的一次综合训练。要求同学在给定的时间内利用前期学过的知识和技术在过程控制实验室的现有设备上,基于mcgs组态软件或step7、wincc组态软件设计一个监控系统,完成相应参数的控制。在设计工作中,学会查阅资料、设计、调试、分析、撰写报告等,达到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设计题目 (4) 第二章、系统概述 (5) 第一节、实验装置的组成 (5) 第二节、MCGS组态软件 (11) 第三章、系统软件设计 (14) 实时数据库 (14) 设备窗口 (16) 运行策略 (19) 用户窗口 (21) 主控窗口 (30) 第四章、系统在线仿真调试 (32) 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38) 第六章、附录 (39) 附录一、宇光智能仪表通讯规则 (39)

第一章、设计题目 题目1 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选择上小水箱、上大水箱或下水箱作为被测对象,实现对其液位的定值控制。 实验所需设备:THPCA T-2型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常规仪表侧),水箱装置,AT-1挂件,智能仪表,485通信线缆一根(或者如果用数据采集卡做,AT-4 挂件,AT-1挂件、PCL通讯线一根)。 实验所需软件:MCGS组态软件 要求: 1.用MCGS软件设计开发,包括用户界面组态、设备组态、数据库组态、策略组态等,连接电路, 实现单容水箱的液位定值控制; 2.施加扰动后,经过一段调节时间,液位应仍稳定在原设定值; 3.改变设定值,经过一段调节时间,液位应稳定在新的设定值。

实验观察洋葱表皮质壁分离及复原精修订

实验观察洋葱表皮质壁 分离及复原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实验:观察洋葱外表皮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教案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内容。本实验是在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利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强化渗透作用原理,同时也是对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这一部分内容的铺垫。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膜选择透过性这一重要的特点。学生通过本实验了解水分子透过细胞膜的渗透原理,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蔗糖溶液造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以及清水复原现象,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因,尝试解释生活与生产中的有关现象;掌握实验的一般方法与步骤,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结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进行“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时,尝试排除观察中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二、学情分析 学生除拥有初中自然科学相关水分吸收内容基础知识外,在学习了细胞膜功能和渗透原理后,对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等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并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也有类似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实例,例如萝卜咸菜腌制等。但并没有系统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基本原理及条件,缺乏感性认识。 与平时理论课相比,对于首次接触微观世界的学生,实验课有更高的吸引力,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在实验设计及方法上,需要教师对实验的思路给予清晰地讲解,并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解释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质; (3)说明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 2、能力目标: (1)完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观察;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1

实验一 ID3算法实现 一、实验目的 通过编程实现决策树算法,信息增益的计算、数据子集划分、决策树的构建过程。加深对相关算法的理解过程。 实验类型:验证 计划课间:4学时 二、实验内容 1、分析决策树算法的实现流程; 2、分析信息增益的计算、数据子集划分、决策树的构建过程; 3、根据算法描述编程实现算法,调试运行; 4、对所给数据集进行验算,得到分析结果。 三、实验方法 算法描述: 以代表训练样本的单个结点开始建树; 若样本都在同一个类,则该结点成为树叶,并用该类标记; 否则,算法使用信息增益作为启发信息,选择能够最好地将样本分类的属性; 对测试属性的每个已知值,创建一个分支,并据此划分样本; 算法使用同样的过程,递归形成每个划分上的样本决策树 递归划分步骤,当下列条件之一成立时停止: 给定结点的所有样本属于同一类; 没有剩余属性可以进一步划分样本,在此情况下,采用多数表决进行 四、实验步骤 1、算法实现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数据结构描述: Struct {int Attrib_Col; // 当前节点对应属性 int Value; // 对应边值 Tree_Node* Left_Node; // 子树 Tree_Node* Right_Node // 同层其他节点 Boolean IsLeaf; // 是否叶子节点 int ClassNo; // 对应分类标号 }Tree_Node; 2、整体算法流程

主程序: InputData(); T=Build_ID3(Data,Record_No, Num_Attrib); OutputRule(T); 释放内存; 3、相关子函数: 3.1、 InputData() { 输入属性集大小Num_Attrib; 输入样本数Num_Record; 分配内存Data[Num_Record][Num_Attrib]; 输入样本数据Data[Num_Record][Num_Attrib]; 获取类别数C(从最后一列中得到); } 3.2、Build_ID3(Data,Record_No, Num_Attrib) { Int Class_Distribute[C]; If (Record_No==0) { return Null } N=new tree_node(); 计算Data中各类的分布情况存入Class_Distribute Temp_Num_Attrib=0; For (i=0;i=0) Temp_Num_Attrib++; If Temp_Num_Attrib==0 { N->ClassNo=最多的类; N->IsLeaf=TRUE; N->Left_Node=NULL;N->Right_Node=NULL; Return N; } If Class_Distribute中仅一类的分布大于0 { N->ClassNo=该类; N->IsLeaf=TRUE; N->Left_Node=NULL;N->Right_Node=NULL; Return N; } InforGain=0;CurrentCol=-1; For i=0;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