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一课一练)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一课一练)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一课一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测试1 相交线 学习要求 1.能从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的关系入手,理解对顶角、互为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2.能依据对顶角的性质、邻补角的概念等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如果两个角有一条______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___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2.如果两个角有______顶点,并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___________ 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重要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AOE=90°. (1)∠1和∠2叫做______角;∠1和∠4互为______角; ∠2和∠3互为_______角;∠1和∠3互为______角; ∠2和∠4互为______角. (2)若∠1=20°,那么∠2=______; ∠3=∠BO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且∠COE=90°,则 (1)与∠BOD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BOD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EOA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OD=42°17′,则∠AOD=__________;∠EOD=______;∠AOE=______. 二、选择题 6.图中是对顶角的是(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答题模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七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课堂同步训练(下学期、1——8课)附:答案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 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 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 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 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A.永济渠B.广通渠C.江南河D.灵渠 8.曾三次派人去台湾的隋朝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D.唐太宗 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 二多项选择题 10.隋朝封建经济繁荣的表现有: A.隋朝官仓储粮多B.造船技术水平高 C.洛阳商业盛极一时D.开凿大运河 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 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 B.社会秩序安定,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 C.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 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 三材料解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 (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承其全实,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 ②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 参考答案 一1.B2.C3.D4.C5.B6.D7.C8.C9.B 二10.ABCD11.ACD 三12、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②所举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征吐谷浑,三征高丽。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光武中兴 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 C.武则天D.唐玄宗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5、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的治世是指: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 C.光武中兴D.文景之治 (三)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训练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 《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数学(华东版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一、1.D 2. A 3. A 二、1.x = - 6 2. 2x-15=25 3. x =3(12-x) 三、1.解:设生产运营用水x亿立方米,则居民家庭用水(5.8-x)亿立方米,可列方程为: 5.8-x=3x+0.6 2.解:设苹果买了x千克, 则可列方程为: 4x+3(5-x)=17 3.解:设原来课外数学小组的人数为x,则可列方程为: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一、1. D 2. C 3.A 二、1.x=-3,x= 2.10 3. x=5 三、1. x=7 2. x=4 3. x= 4. x= 5. x=3 6. y=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一、1. B 2. D 3. A

二、1.x=-5,y=3 2. 3. -3 三、1. (1)x= (2)x=-2 (3)x= (4) x=-4 (5)x = (6)x=-2 2. (1)设初一(2)班乒乓球小组共有x人, 得:9x-5=8x+2. 解得:x=7 (2)48 人 3. (1)x=-7 (2)x=-3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三) 一、1. C 2. D 3. B 4. B 二、1. 1 2. 3. 10 三、1. (1) x=3 (2) x=7 (3)x=–1 (4)x= (5) x=4 (6) x= 2. 3( x-2) -4(x- )=4 解得x=-3 3. 3元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四) 一、1. B 2.B 3. D 二、1. 5 2. , 3. 4. 15 三、1. (1)y = (2)y =6 (3)(4)x= 2. 由方程3(5x-6)=3-20x 解得x= ,把x= 代入方程a- x=2a+10x,得a =-8. ∴当a=-8时,方程3(5x-6)=3-20x与方程a- x=2a+10x有相同的解.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答案

浙教新版七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3、1 同底数幂得乘法 (02)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计算:(ab2)3=() A.3ab2B.ab6C.a3b6 D.a3b2 2.下列运算正确得就是() A.+=B.3x2y﹣x2y=3 C.=a+b D.(a2b)3=a6b3 3.下列运算正确得就是() A.=±2 B.x2?x3=x6C.+=D.(x2)3=x6 4.下列运算正确得就是() A.5m+2m=7m2 B.﹣2m2?m3=2m5 C.(﹣a2b)3=﹣a6b3D.(b+2a)(2a﹣b)=b2﹣4a2 5.下列计算正确得就是() A.B.3﹣1=﹣3 C.(a4)2=a8D.a6÷a2=a3 6.下列计算正确得就是() A.2a+a=3a2B.4﹣2=﹣C.=±3 D.(a3)2=a6 7.下列运算正确得就是() A.3a+4b=12a B.(ab3)2=ab6 C.(5a2﹣ab)﹣(4a2+2ab)=a2﹣3ab D.x12÷x6=x2 8.下列计算结果正确得就是() A.a4?a2=a8 B.(a5)2=a7C.(a﹣b)2=a2﹣b2 D.(ab)2=a2b2 9.下列计算,正确得就是() A.x3?x4=x12B.(x3)3=x6C.(3x)2=9x2D.2x2÷x=x 10.下列计算正确得就是() A.(a2)3=a5B.2a﹣a=2 C.(2a)2=4a D.a?a3=a4 11.计算(a2)3得结果为() A.a4B.a5C.a6D.a9

12.计算(a2)3得正确结果就是() A.3a2B.a6C.a5D.6a 13.下列运算正确得就是() A.﹣= B.b2?b3=b6 C.4a﹣9a=﹣5 D.(ab2)2=a2b4 14.下列运算正确得就是() A.3a2﹣2a2=1 B.(a2)3=a5C.a2?a4=a6 D.(3a)2=6a2 15.计算(a2)3得结果就是() A.3a2B.a5C.a6D.a3 16.下列运算正确得就是() A.a?a3=a3B.2(a﹣b)=2a﹣b C.(a3)2=a5D.a2﹣2a2=﹣a2 17.计算(﹣3x)2得结果就是() A.6x2B.﹣6x2C.9x2D.﹣9x2 18.下列运算正确得就是() A.()﹣1=﹣B.6×107=6000000 C.(2a)2=2a2D.a3?a2=a5 19.计算(﹣a3)2得结果就是() A.a5B.﹣a5 C.a6D.﹣a6 20.计算(a2b)3得结果就是() A.a6b3 B.a2b3 C.a5b3 D.a6b 21.计算(﹣xy3)2得结果就是() A.x2y6B.﹣x2y6C.x2y9D.﹣x2y9 22.下列运算中,正确得就是() A.x3+x=x4B.(x2)3=x6C.3x﹣2x=1 D.(a﹣b)2=a2﹣b2 23.下列各式计算正确得就是() A.5a+3a=8a2B.(a﹣b)2=a2﹣b2 C.a3?a7=a10D.(a3)2=a7 24.下列计算正确得就是() A.a?a3=a3B.a4+a3=a2 C.(a2)5=a7D.(﹣ab)2=a2b2 25.下列运算正确得就是() A.x3?x2=x5B.(x3)2=x5C.(x+1)2=x2+1 D.(2x)2=2x2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完整word版)部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 目录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木兰诗 3、卖油翁(欧阳修) 4、陋室铭(刘禹锡) 5、爱莲说(周敦颐)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岳(杜甫) 8、登飞来峰(王安石) 9、游山西村(陆游)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11、河中石兽(纪昀) 12、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

七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下册答案

七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下册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公共,反向延长线.2.公共,反向延长线.3.对顶角相等.4.略. 5.(1)∠BOC,∠AOD;(2)∠AOE;(3)∠AOC,∠BOD; (4)137°43′,90°,47°43′. 6.A.7.D.8.B.9.D. 10.×,11.×,12.×,13.√,14.√,15.×.16.∠2=60°.17.∠4=43°. 18.120°.提示:设∠DOE=x°,由∠AOB=∠AOD+∠DOB=6x=180°,可得x=30°,∠AOF=4x=120°. 19.只要延长BO(或AO)至C,测出∠AOB的邻补角∠AOC(或∠BOC)的大小后,就可知道∠AOB的度数. 20.∠AOC与∠BOD是对顶角,说理提示:只要说明A,O,B三点共线.证明:∵射线OA的端点在直线CD上, ∴∠AOC与∠AOD互为邻补角,即∠AOC+∠AOD=180°,又∵∠BOD=∠AOC,从而∠BOD+∠AOD=180°, ∴∠AOB是平角,从而A,O,B三点共线.∴∠AOC与∠BOD是对顶角. 21.(1)有6对对顶角,12对邻补角.(2)有12对对顶角,24对邻补角. (3)有m(m-1)对对顶角,2m(m-1)对邻补角. 1.互相垂直,垂,垂足. 2.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所有线段,垂线段. 3.垂线段的长度.

4.AB⊥CD;AB⊥CD,垂足是O(或简写成AB⊥CD于O);P;CD;线段MO 的长度.5~8.略. 9.√,10.√,11.×,12.√,13.√,14.√,15.×,16.√. 17.B.18.B.19.D.20.C.21.D. 22.30°或150°.23.55°. 24.如图所示,不同的垂足为三个或两个或一个.这是因为:(1)当A,B,C三点中任何两点的连线都不与直线m垂直时,则分别过A,B,C三点作直线m的垂线时,有三个不同的垂足.(2)当A,B,C三点中有且只有两点的连线与直线m垂直时,则分别过A,B,C三点作直线m的垂线时,有两个不同的垂足.(3)当A,B,C三点共线,且该线与直线m垂直时,则只有一个垂足. 25.以点M为圆心,以R=1.5cm长为半径画圆M,在圆M上任取四点A,B,C,D,依次连接AM,BM,CM,DM,再分别过A,B,C,D点作半径AM,BM,CM,DM的垂线l1,l2,l3,l4,则这四条直线为所求.

七年级下册全套同步练习

七年级下册全套同步练习七年级(下)语文练习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___油蛉___觅食___倜傥___菜qí___jiàn___赏蝉tuì___kuī___甲二.形似字注音组词 躁()___博()___瞪()___ 燥()___搏()___澄()___ 澡()___膊()___蹬()___ 臊()___薄()___橙()___三.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词语 1.人迹罕至: 2.人声鼎沸: 3.高枕而卧: 4.朝花夕拾: 四.用下列句式造句 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文中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3.你怎样理解文中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 4.你会对文中的先生持什么态度?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写视觉的: 写听觉的: 写味觉的: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必背篇 目】 十三首古诗词(5+8) 古代诗歌五首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2.《望岳》杜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zhǔ)杖无时夜叩(kòu)门。 5.《己(jǐ)亥(hài)杂诗(其五)》龚(gōng)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吟(yín)鞭东指即(jí)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 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sàn)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zhé)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逢入京使》岑(cén)参(shēn)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晚春》韩愈(yù)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fēi)。 杨花榆(yú)荚(jiá)无才思,惟解(jiě)漫天作雪飞。 10.《泊(bó)秦淮》杜牧 烟笼(lǒng)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yóu)唱后庭花。 11.《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zhú)臣,贾生才调(diào)更(gèng)无伦(lún)。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过松源晨炊(chuī)漆(qī)公店(其五)》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biàn)无难,赚(zhuàn)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3.《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六篇文言文 1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liè),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guā)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15.《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juàn),卷(juàn)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 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jùn)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jiàn)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xūn)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huán)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xiāng)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 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ji ē)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shuò),雌(cí)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shì)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jiàn)其发(fā)矢(shǐ)十中(zhòng)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dàn)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ěr)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

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30课同步练习题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___油蛉___觅食___倜傥___ 菜qí___jiàn___赏蝉tuì___kuī___甲 二.形似字注音组词 躁()___博()___瞪()___ 燥()___搏()___澄()___ 澡()___膊()___蹬()___ 臊()___薄()___橙()___ 三.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词语 1.人迹罕至: 2.人声鼎沸: 3.高枕而卧: 4.朝花夕拾: 四.用下列句式造句 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文中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3.你怎样理解文中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 4.你会对文中的先生持什么态度?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人教版最全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及单元测验卷及答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 相交线 复习检测(5分钟): 1、如图所示,∠ 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若∠1=60°,那么∠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 3、如图是一把剪刀,其中?=∠401,则=∠2 ,其理由是 。 图(3)2 1 4、如图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AOE+∠DOB+∠COF=_____. O F E D C B A 5、如图,直线AB,CD 相交于O,OE 平分∠AOC,若∠AOD-∠DOB=50°,?求∠EOB 的度数. 12 121221

E (3)O D C B A (2)O D C B A (1)O D C B O E D C B A 6、如图,直线a,b,c 两两相交,∠1=2∠3,∠2=68°,求∠4的度数 c b a 341 2 5.1.2 垂线 复习检测(5分钟):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所有的邻补角都相等.( ) 2、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 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4、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对顶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5、如图1,OA ⊥OB,OD ⊥OC,O 为垂足,若∠AOC=35°,则∠BOD=________. 6、如图2,AO ⊥BO,O 为垂足,直线CD 过点O,且∠BOD=2∠AOC,则∠BOD=________. 7、如图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若∠EOD=40°,∠BOC=130°,那么射线OE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8、已知:如图,直线AB,射线OC 交于点O,OD 平分∠BOC,OE 平分∠AOC.试判断OD 与OE 的位置关系. 9、如图,AC ⊥BC,C 为垂足,CD ⊥AB,D 为垂足,BC=8,CD=4.8,BD=6.4,AD=3.6,AC= 6,那E D C B A C B A

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册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数学(华东版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第6章一元一 次方程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一、1.D 2. A 3. A 二、1. x = - 6 2. 2x-15=25 3. x =3(12-x) 三、1.解:设生产运营用水x 亿立方米,则居民家庭用水(5.8-x)亿立方米,可列方程为: 5.8- x=3x+0.6 2.解:设苹果买了x千克, 则可列方程为: 4x+3(5-x)=17 3.解:设原来课外数学小组的人数为x,则可列方程为: §6.2 解一 元一次方程(一) 一、1. D 2. C 3.A二、1.x=-3,x= 2.10 3. x=5 三、1. x=7 2. x=4 3. x= 4. x= 5. x=3 6. y=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一、1. B 2. D 3. A 二、1.x=-5,y=3 2. 3. -3 三、1. (1)x= (2)x=-2 (3)x= (4) x=-4 (5)x = (6)x=-2 2. (1)设初一(2)班乒乓球小组共有x人, 得: 9x-5=8x+2. 解得:x=7 (2)48人 3. (1)x=-7 (2)x=-3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三) 一、1. C 2. D 3. B 4. B 二、1. 1 2. 3. 10 三、1. (1) x=3 (2) x=7 (3)x=–1 (4)x= (5) x=4 (6) x= 2. 3( x-2) -4(x- )=4 解得 x=-3 3. 3元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四) 一、1. B 2.B 3. D 二、1. 5 2. , 3. 4. 15 三、1. (1)y = (2)y =6 (3)(4)x= 2. 由方程3(5x-6)=3-20x 解得x= , 把x= 代入方程a- x=2a+10x,得a =-8. ∴当a=-8时,方程3(5x-6)=3-20x与方程a- x=2a+10x有相同的解. 3. 解得:x=9 §6.2 解一 元一次方程(五) 一、1.A 2. B 3. C二、1.2(x +8)=40 2. 4,6,8 3.2x+10=6x+5 4. 15 5. 160元三、1. 设调往甲处x

七年级下册英语同步练习册答案

I.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写出所缺单词的正确形式。 ①The other boys often t_____ Bill because he is so fat. ②The prince was t_________ into a frog in the fairy tale. ③Now I find it hard to c________ my feelings in words. ④This price is Andrew`s m___________, so he refuses to lower it any further. ⑤I don`t understand , so please give me a c______ example. ⑥The government needs a more f________ approach to education. ⑦His statement is c___________ to what he said before. ⑧An a________ method must be found to deal with the situation. ⑨You will cut yourself if you walk in b_____________ feet. ⑩Mr. Brown was announced as the s___________ . II.单项填空 ①Mothers holding jobs outside the home should have ________ schedules to make it easier to care for their children. A, heavy B, smooth C, flexible D, complex ②As a teacher, he knows exactly how to ________his ideas his students. A, convey B, display C, consult D, confront ③--I`m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I will make short work of this. --_____________. I`m not in a hurry. A, Take it easy B,Take your time. C, Not at all . D, Take it for granted. ④-----Will you lend me some money? -----Sorry, mine ______________. A, were used up . B. ran out . C, has been run out D, has given out. ⑤The lorry, ________bricks, has broken down in the middle of the bridge. A, loaded up B, loaded with C, full with D, filled of ⑥Why not ______that suit to see if it matches with your shirt? A, try on B, try out C, trying up D, trying out.

最新初中作文同步序列训练七年级下册用精品全册

初中作文同步序列训练七年级下册用精品 全册

初中作文同步序列训练 七年级下册用 ☆班级: ☆姓名: ☆试用时间: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9

◎课内教材部分。写作技巧与文体结构:人物 描写(二)、景物描写(二)的综合训练。 ◎课外延伸部分。读书随笔:摘录式随笔 (二) ◎生存、成长部分。主题训练:“自我”主题 中的“烦恼、情绪”。 【链接教材】 成长,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每个人都 经历过成长,或正在成长,但每个人的成长经历 并不相同。美国情境喜剧《成长的烦恼》和国内 的情境喜剧《家有儿女》分别塑造了几个调皮可 爱并不断长大的孩子,他们有欢乐,也遇到了各 种各样的烦恼。这两部喜剧片,有点让人哭着 笑:在轻松愉快中品味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艰 辛。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9

这个单元安排的均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 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识 理的成长过程(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 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的《爸爸 的花儿落了》),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勉励人 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安徒 生的《丑小鸭》),有的给人以生活的告诫 (《诗两首》),有的通过讲述由“神童”变为常人 的故事引起人深深的思考(王安石的《伤仲 永》)。 同学们,到了初中后,你是否也有成长的烦恼 呢?拿起笔来,记录下来吧! 【阅读积累】 教材附录部分:“名著导读”中的《海底两万 里》 课外阅读推荐: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 女》、有关母亲的诗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