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前沿及热点问题研究

语文教育前沿及热点问题研究
语文教育前沿及热点问题研究

一、阅读能力的纵向层级结构

1、阅读感知力

指对字、词、句等语义的识别能力,它属于对作品语言形式的微观感受,是最低层次的阅读能力。根据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这种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按由易到难的层级又可分解为白话文(又叫语体文)阅读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两种。认读能力的构成要素基本有六项:(1)具备基本识字量和词汇量;(2)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能辨析词语之间在语义方面的内在联系;(3)能依据上下文或语素独立推断陌生词语的近似义;(4)能在熟悉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5)能辨识印刷字号字体和图像、表格、标点等非文字符号,乃至书写的格式;(6)能辨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各种表达语体。

2、阅读理解力

指在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对段、章、篇等文意的提取能力,它属于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宏观把握,是基准层次的阅读能力。阅读理解的范围,至少包括辨识文体、理清思路、把握结构、抓住质料、归纳主旨、体会文情、揣摩写法、辨析修辞、贯通文气、体察文风等十项。从阅读理解的步骤看,单是“披文得意”的阶梯,就可分四级:(1)抓住中心句,依据句间关系摘取语段意义的能力;(2)抓住重点和主线,抽取做段落意义的

能力;(3)理清思路,依据段间关系概括章、节意义的能力;(4)遵循文脉、抓住文眼,归纳文篇主旨或主题的能力。

3、阅读鉴赏力

指在全面、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内容、形式的是非、优劣和美丑进行鉴别和欣赏的能力,它是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阅读鉴赏力按读物的文体差异可分解为文章鉴赏力和文学鉴赏力两种;按读者的能力差异可分解为阅读欣赏力和阅读评价力两种。

阅读欣赏是读者沉入作品后的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审美活动,要求驱遣想象,反复涵泳,与作者发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阅读评价是读者跳出文外后的一种理智判断,一种科学活动,要求与作者保持一定距离,依靠作品内在的证据和外在的准则,客观公正地作出真善与否的价值评估。显然,评价比欣赏更高一个层次。若对阅读鉴赏的复杂操作技能再作分解,至少可列四项:(1)对作品思想观点正确性和社会意义的评价;(2)对作品章法、语言艺术性和创作意义的评价;(4)对作品气质、风格独特性和审美意义的评价。

4、阅读迁移力

指老实巴交用阅读所得知识、技能和情志来解决新问题的“及物”能力,它是比鉴赏层次更高的阅读能力。“披文得意”只是阅读活动的前半路程,“运思及物”才是阅读活动的后半

路程。读者通过鉴赏,从理智上洞察和情感上体味了作品的意蕴和美质之后,还要联系主客观的实际,完成文本向实践的迁移,实现作者写作的社会价值,达到读者阅读的最终目的。这个阅读迁移的过程就是阅读应用的过程。我们说已往的阅读能力结构观出现严重同,主要指阅读应用阶段的阅读迁移能力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足够的阐发。阅读迁移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读者由“意化”转向“物化,由“输入”转向“输出”,由“认识世界”转向“改造世界”。据此,阅读迁移能力可按其过程分解为三项:(1)阅读借鉴力。即运用抽象、归纳、概括阅读心得,或借鉴文事、文意、文情,或借鉴文序、文技、文辞,汲取作品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营养,这种阅读心得的概括水平(汲取能力)决定了阅读迁移的准备条件是否充分。(2)阅读表述力。即运用口语、书语,外化内潜的阅读心得,或复述、撮述,或阐述、评述,甚至写出作品评论,这些由低到高的表述形式,反映阅读表述能力的发展层级,它使阅读向写作转化,成为文本向实践迁移的必然过渡阶段。(3)阅读类化力。即运用联想、演绎、升华,寻找旧知识和新问题的相似点和相关外,将外化的阅读心得应用到同类或异类的事物中去,实现同化迁移或顺应迁移,以解决认识上实践上的问题。

5、阅读创造力

指读者在消费精神产品时超越作者进行再生产的创新能

力,它要综合阅读感知、理解、鉴赏、迁移各种技能,运用创造思维产生超越读物原有内容的新颖、独特的见解或思路,因而是最高层次的阅读能力。简要剖析,至少包含四项:(1)置换要素,补充加深作品内涵的能力;(2)重新组合,改变作品结构意蕴的能力;(3)发散思维,批评匡正,熔铸作品新意的能力;(4)双向迁移,独立发挥读者创见的能力。

综上可见,感知以求读“通”,理解以求读“懂”,鉴赏以求读“化”,迁移以读“活”,创造以求读“新”。阅读感知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层次,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属于深化层次,阅读迁移和创造能力司于目的层次。它们组成系列,显示阅读操作技能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

二、阅读能力的横向贯串结构

贯穿阅读活动的各个阶段,分要素去描述阅读能力的内在联系,显示出阅读能力因素彼此配合的凝结功能,就形成阅读能力的横向贯串结构。

1、阅读选择力

指读者对读物内容价值(必要信息、次要信息、冗余信息)的判断与决定取舍的能力。从阅读过程看,它肇始于阅读准备阶段,贯串于阅读感知、理解、鉴赏的阐发阶段,终结于阅读迁移的应用阶段。无论阅读注意、阅读理解、阅读记忆、或阅读行为,都具有选择性。阅读选择能力的结构由三个人要素组

成:(1)客体筛选力(A、对读物民生质的鉴别分化能力,B、对读物内容的检索粗知能力,C、对读物价值的比较判断能力);(2)主体自审力(A、对读者生理条件、心智状态的自我省察能力,B、对读者知识结构、能力层次的自我估量能力,C、对阅读目标、阅读效果的自我预测能力);(3)客客体粘合力(A、读物价值和读者能量的协调能力,B、检索筛选和理解筛选的合作能力,C、阅读期待和阅读场景的契合能力)。可见,阅读选择力是阅读能力趋向成熟的标志,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必要条件。

2、阅读思考力

指读者在阅读中正确地运用各种思维形式,极佳地发挥周到、深刻、求新的思维活动的能力。它贯串于整个阅读过程的始终,渗透在认读、理解、鉴赏、迁移、创造的各个阅读层级之中。阅读思考力的结构主要由阅读思维形式和阅读思维品质组成。阅读思考力的具体要求包括五项:善于质疑,善于求异,善于攻克难点,善于多向思考,善于入文出文。提高阅读思维品质更要兼顾五个方面:(1)形式逻辑发展,保证阅读思维的深刻性;(2)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补,体现阅读思维的灵活性;(3)个体思维和社会思维抽象思维互补,体现阅读思维的灵活性;(4)常速思维和快速思维并行,锻炼阅读思维的敏捷性;(5)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统一,追求阅读思维的创造性。

阅读思考力是主宰整个阅读活动的最普遍、最活跃、最持久、最富凝聚力的结构要素,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3、阅读想象力

指读者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根据语词提供的间接表象,联想再造出原形象或综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它也贯串于阅读的整个过程,渗透在感知作品内容的手段,是探求作品意蕴的阶梯,是获得审美愉悦的保证,是进行阅读创造的钥匙。阅读想象能力主要是由作者的丰富想象、作品的语词媒介、读者的生活记忆和形象思维所构成,它也有一个从再造联想到创造想象的发展过程。(1)跟随作品文字内容,先后承接的联想能力;(2)集结作品生表象,组合完形的想象能力;(3)自发地综合读者旧表象和作品新表象的能力;(4)创造地填补作品空白,以提示底蕴、丰富意象的能力;(5)灵活地开展表象运动,以发掘内涵、开拓意境的能力。

4、阅读记忆力

指读者对读物信息的识记、存储和再现的能力。它在特殊情况下(熟读背育)可作为阅读过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看待,在一般情况下应视为贯串整个阅读过程的一条“钢筋”,无论读物信息的摄取、理解、存储、提取、都离不开记忆,没有记忆的阅读,便变成无效的阅读。阅读记忆能力包括机械记

忆和意义记忆,读者应灵活地运用这两种记忆,不断地推进“瞬时记忆—适时记忆—长时记忆—知时记忆—新的瞬时记忆……”这个螺旋上升的记忆流程,以提高记忆效能。

5、阅读时效力

指读者在单位时间内取得阅读效率的能力,它是融速度、理解、记忆于一体的阅读概念。张隆华、周庆元称之为“阅读能率”(见《阅读是学习之母》)。它能否作为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尚存争议。持疑者认为,阅读速度涉及到对理解程度的要求,是不同技能的综合反映,不宜与阅读理解、阅读记忆、阅读技能相提并论。我们认为,能力本身不但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牲,而且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自己在内)所表现的效率。早在本世纪30——40年代,陈礼江就提出阅读能力四要素“速度、理解、组织、记忆”的观点;傅彬然又说“构成读书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速率和理解”。(《读书的心理》)后来,张志公、高瑞卿、韩雪屏等相继把“|阅读速率”列入阅读能力结构的要素,并强调“快读能力”是高效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此论灌注着现代意识;仅仅是要素的排列组合需要讲究逻辑关系,不宜将单一概念和综合概念、层级概念和贯串概念胡乱列队排位。正像“阅读创造力‘这个综合概念可以列为阅读能力纵向层级结构中的最高最大的能力要素一样,“阅读时效力”这个综合概念也可以列

为阅读能力横向贯串结构中的最高最大的能力要素。阅读时效力主要由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率构成,它可分解为精读能力(每分钟读250字以下,理解率在90%以上)、略读能力(每分钟读250—500字之间,理解率在80%左右)、快读能力(每分钟读500字以上,理解率达到70%)三项。不管精读追求的阅读尝试,略读追求的阅读广度,还是快读追求的阅读速度,都是一种阅读效度。本书有意突出精读、略读、快读三者互补的阅读时效结构观。

三、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结构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什么?大家公认是“理解”。学者们向这个纵深处进行了开掘,发现“理解能力‘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

1、阅读理解的核心地位

在阅读能力的纵向层级结构中,理解能力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层级,而是贯穿到认读、鉴赏、迁移、创造各个阅读阶段。阅读感知力就是语言解码能力。阅读鉴赏力不过是阅读理解的深化和升华。阅读迁移力是联系实际理解,达到触类旁通的表现。阅读创造力更是理解深刻、鉴赏高超、迁移到“家”的标志。

在阅读能力的横向贯串结构中,理解能力依然渗透在阅读选择、思考、想象、记忆、时效的各个要素里。阅读理解,由

于受读者、读物、环境的制约,不论对作品语言形式的理解,还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都具有选择性。阅读时对作品的局部理解或整体理解,初及理解或高级理解,一律要凭借各种思维的智力加工。阅读想象也不过是深化和扩展理解的智力加工手段。只有在理解基础上的阅读记忆,信息才储存得牢,提取得快。阅读时效的高低,更是以理解率为衡量尺度。

基于上述理由,阅读理解力成为“阅读能力结构”系统中的核心,当之无愧。如果要在阅读能力结构系统中选一个代表,举一个道领,非“理解能力”莫属。

2、阅读理解的构成要素

为什么说“理解能力”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呢?

从阅读理解的主观条件年地,读者必须具备与读物相应的背景知识,相应的生活经验,相应的思想境界,相应的技能水准。四个要素全缺,理解是不可能的;缺一、两方面,理解会是肤浅的,有偏差的。

从阅读理解的客观标准看,读者必须占领思维的四维空间,一要还原作品的本意,二要领会作者的用意,三要灌注读者的主体意识,四要认清作品的社会价值。如果只涉及作品和作者,单纯地再现原作的本意,没有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没有联系社会阐释作吕的历史意义,那么阅读理解还不算达到标准。

根据阅读理解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标准,阅读理解能力的构成要素必然繁杂,简要地说,就是对读物的内容、形式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几十种解剖,比较起来,章熊的剖析最为精细(《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第三章,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参照章氏的提法,吸收各家的长处,我们认为阅读理解的操作技能至少应包括下列三项:

1、阐释能力。即读者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读物内容的“解码”能力。(1)、概括—把具体内容抽象化。如凭借标题、脉络、关键、文眼句,对句群、段落、章节、文篇中形象思维成果的概括,或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的抽象。(2)解释——让抽象内容具体化。如凭借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概念、术语的解释,或对关键语、中心句等抽象思维成果的举例说明或具体描述。(3)开掘——使隐含内容明示化。如从主旨出发,对文眼句、警策句、精彩句、接榫句、深奥句、隐晦句等重点、难点的阐发,或对委婉、反证、暗示、影射、比喻、潜省、双关、象征等储蓄语句的言外之意的发掘。

2、组合能力。即读者把从读物中获得的信息在自己头脑里重新组织,再纳入原有知识体稍顷的‘编码“能力。(1)归纳:读者通过筛选,将散布在读物中的有用信息合并或归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2)梳理:鸭蛋换读物信息的原有组织关系,根据阅读要求,按新的逻辑线索给以统理。(3)调整:

变更表述方式,把读物中原有的思想重新排列;或者改换角度,对读物原有思想材料再作取舍,分别纳入读者原有知识系充的逻辑间架之中。这些综合理解能力,不止是从读物中提取有组织的意义,而且是从读物中提取与已知相结合的知识,它是阅读吸收的常规加工。

3、扩展能力。即把“理解”延伸和融合到“鉴赏、迁移、创造中去,拓宽理解活动的领域,它是读者对读物的是非‘得失、美丑加以扬弃的“评码”能力。(1)赏析:通过联想在头脑中再造形象,并让形象爬上理民生认识的高坡,体会读物中具体形象的本质意义。(2)评判:评论读物观点的正误,材料的真伪、首先的藏否、形象的精粗、结构的优劣、语言的高下、价值的大小等。(3)创新:运用读物所提供的信息,推导、引发出超越作者和作品的新见解、新思路。这些扩展智力操作是阅读理解趋向深入、提高境界、增加力度的必备技能。

3、阅读理解的发展层级

理解能力,作为从读物中接受、处理、使用信息的贯串性链条,是一个动态结构,其发展没有上限,永无止境。章熊在《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一书中,依据国内外学者已取得的共识,将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过程确定为四个层级;

1、复述性理解:(1)能正确地把握局部和细节;(2)能正确地把握整体和主要内容;(3)能正确地把握内容的发展过

程。

2、解释性理解:(1)能对读物的主要概念做出正确的解释;(2)能对读物的重要局部或细节的寓意做出解释;(3)能对读物做出整体解释;(4)能解释读物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5)能联系有关的概念或材料对读物的内容做出解释。

3、评价性理解:(1)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做出评价;(2)能够地读物的主要内容从自己的立场做出评价;(3)能够对读物的主要概念、观念或内容从作者和读者自己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进行分析、评价;(4)能够对读物的局部(或细节)从它与主体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5)能够对作者的意力、读物的客观价值、得与失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6)能够联系相关的或同类的读物进行比较和评价。

4、创造性理解:(1)了解和发展读物的各种用途;(2)了解读物所涉及的新概念、观念、思想或方法,并加以发展;(3)就上述内容提出新的、不同的或相反的见解;(4)联系实际或结合相关材料,提出新的问题、见解或思路。

这个“阅读理解能力的纵向层级结构”,明晰具体,秩序井然,形成了阅读理解水平的逻辑间架,提供了训练和测试总计理解能力的质量指标。

优质语文课漫谈

一、如课三味:1、语文味、2、人情味、3、书卷味

二、语文就是人“道”

1、好课要符合人“道”

2、好课是属于童年的

3、好课是要教知识的

4、好课是浸满了爱的

5、好课是尊重生命的

6、好课是想象出来的

7、好课是有文化的

三、好课要好听、好学

1、好听的课:

(1)老师的声音美

(2)课堂的节奏美

(3)气氛的和谐美

2、好学的课

(1)训练扎实

(2)生成丰实

(3)美丽真实

四、好课具有开放性

五、好课是民主的

六、好课是系统思维的结果

七、好课是“活”的

八、好课是方便学而不是方便教

九、好课是张扬思想力的

十、教师备课时如何走近文本

“我是作者”——“我是孩子”——“我是教师”“信教徒”——“对话者”——“批评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