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基础题:(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乳媪.(ǎo)作揖.(yī)狎.侮(yā)佯.装(yánɡ)

B.动辄.(zhé)秩.序(zhì)骁.勇(xiāo)商贾.(jiǎ)

C.箭镞.(zú)麾.下(huī)逃遁.(dùn)自刭.(jǐnɡ)

D.拜谒.(yè)扛.鼎(kánɡ)愠.怒(yùn)深堑.(q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馈送慷概迁徒所向披靡 B.觉悟践踏荒谬破釜沉舟

C.忌殚蹊径喟叹运筹帷握 D.杀戮匮败嗔目惴惴不安

3、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大概 B.自矜.攻伐夸耀

C.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横渡 D.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悬赏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毋妄言,族.矣 B.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

C.无不膝.行而前 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B.愿君留意

..臣之计

C.有所冲陷折关及格

..之齐在海滨

..猛兽 D.以区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21题。(54分)

(一)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广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军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

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

..,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

..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士以.此爱乐为用 B.①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②始大人常以.臣无赖②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C.①既.出塞,出东道 D.①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②项羽遂西,所过无.不残破

8、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3分)()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

(二)

广武君策不用。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逐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蔽山而望赵军,诚(韩信的字)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选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险阻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厅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横线处。(四选三)(3分)

⑴韩信使人间.视间:

⑵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舍:

⑶鼓.行出井陉口鼓:

⑷赵军已不胜.胜:

1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B.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C.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 D.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14、下列最能解释“军皆殊死战”理由的一项是:(3分)()

A.今日破赵会食 B.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C.赵军望见而大笑 D.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

15、为了打败赵军,韩信运用了各种迷惑敌人的战术。如,

等,显示出他善于根据制定作战方略。(3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译文:

⑵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

译文:

(三)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①,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注】①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

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献

B.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

D.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善,陈孺子之.为宰

B.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②项羽王诸侯之有功者.

C. 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D. 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②因.复射之,终不能复入石也②左,乃.陷大泽中

1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3分)()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 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 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 亚父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文:

⑵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译文:

三、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6分)

感动是一种养分何蔚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譬如看见一只小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顾盼,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象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的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略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亦惨亦烈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

更有时候,感动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也仅仅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于不痛不痒中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和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妩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而清波漾溢,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河面?

许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着,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只是,我好像从来没有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的探究,一条一款地罗列起来,为诱发下一次感动埋好伏笔。我想,谁如果真这么愚蠢地对待感动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彼此间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许、关怀和给予。每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与激情。

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

(选自《青年文学家》,略有改动)

22、“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作者为什么说“无法言说”?请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两点理由来:(4分)

答:(1) ;(2) 。

23、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之所以能让作者感动,其原因是什么?(4分)

答:(1)从事物本身的角度看:。

(2)从作者的角度看:。

24、作者为什么说“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试概括出至少四条理由来。(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这句话,既照应了文首的那句话,又引出了下文对“感动”产生的原因的探究。

B.作者认为,人要被感动,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把身边的美好事物全部移进自己的内心。 C.第六自然段中的“于不痛不痒中丢弃自己”,意为在对生活的麻木不仁中,将会失去对生活的思考能力。

D.美好的事物“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意在说明钟情美好事物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美好的事物。

E.这篇散文叙议结合,作者的感信表达得自然、质朴;在揭示主旨的过程中,具有逐层深入的特点。

四、名句默写:(10分)

26、填写下列句子

①,下自成蹊。《李将军列传》

②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③,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④其身正,;其身不正,。《李将军列传》

⑤然我一沐三捉发,。《鲁周公世家》

⑥林暗草惊风,。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

⑦,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⑧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吾不如子房。《高祖本纪》

五、作文:

27、一年有十二个月,有没有哪个月份对你来说是特别的?特别之处又在哪儿?或者你也可以回想一个在那个月发生的故事,又或者你对某一个月寄予特别的希望……总之,这个月于你有着特殊意义,当你轻轻念着“月”时,你的心开始飘忽,或者眼睛变得明亮。在岁末之际,请以“月”为题目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但要明确;

2.字数不少于800字。

3.洋洋洒洒写完后,请你认真检查修改完善,再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你的作文主要想表达的主题是?(2分)

②你认为你的作文有哪些亮点?(3分)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答卷纸

姓名班级得分

一、基础题:

二、文言文阅读:

11.⑴译文:

⑵译文:

12.⑴间:⑵舍:

⑶鼓:⑷胜:

15.、

16.⑴译文:

⑵译文:

21.⑴译文:

⑵译文:

三、现代文阅读:

22.答:(1)____________ __ _ __;

(2)___________ __ ____。23.答:(1) 从事物本身的角度看:___________ ______。

(2) 从作者的角度看:____________ _____。24.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四、名句默写:

26.填写下列句子

①②!

③④。⑤。

⑥,。

⑦,。

五、作文(65分)

27.①你的作文主要想表达的主题是:(2分)

②你认为你的作文有哪些亮点:(3分)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答案

一、

1.C

2.B

3.A

4.C

5.D

二、

6.D

7.C

8.C(C项“饮食与士共之”的“之”,称代的应是本句开头的“饮食”一词,“之”字是指前文的“饮食”,并非称代更远的“赏赐”。“得赏赐”一句与“饮食”一句,分别讲的是不同的事情,“之”字也无法越过“饮食”而去称代更前面的内容。这一项的说明是错误的。)

9.D 10.D

11. (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2分)

(2) 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3分)

(例如(1)题“其李将军之谓也?”翻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固然可以得满分。如果翻译成“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尽管与前一答案在句式上有不同,但也可以不扣分。例如(2)题中的“及”、“尽”两词,只有正确理解为“到……时”、“竭尽”,才能算作准确。如果把全句译成“死的

时候,……大家都为他哀悼”,尽管大意不错,但未能译出关键词语,全句的译文就不能称为准确,因而也不能得满分。)

12. 间:暗中舍:设营驻扎鼓:击鼓胜:胜利

13.C 14.B

15. 鼓行出击,佯装败北,换旗易帜

地形、对手、自身的实际情况(意思对即可)

16. (1) 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假设关系/空,使动,倾巢)

(2) 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以为/得,俘获/遂,于是、就)

17. A(捐:古代汉语意为舍弃,极少释作捐献的,此处语境义为拿出)

18.C

19.C(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⑥是交待范曾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20.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21. (1)用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3分)

(2)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全都报告项王。(2分)

附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办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办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陈平主宰天下,也会象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和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加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三、

22、(1) 感动作者的往往是一些极小的事物。(2分)

(2) “感动”具有不能提前准备,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做归纳、总结或者赏析的特点。(或“如果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的探究,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2分)

23、(1)从事物本身的角度看:世上一切美好事物都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2分)

(2)从作者的角度看:作者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2分)

24、①感动能净化人的心灵;②感动能净化人的心灵;

③感动能让人享有智慧与激情;④感动能使人保持良知与天性;

⑤感动能使人保持做人的尊严。

25、(4分)(B、C )

四、略

五、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云南省芒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63分) 一、科技说明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1、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

最新中职院校高二语文月考试卷,附答案.docx

中职院校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附答案 语文考试题(10 月份月考) 适用班级: 15 物本、 15 会本、 15 商贸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 分. 卷一(选择题共50 分) 本卷共 20 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 目要求的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在答题卡上. 一、( 20 分,每题 2 分) 1. 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炽( chì)热处( chù)分渲染( xuàn)称( chèng)职 B. 胆怯 (qiè)占卜 (p ú)奴婢 (b ì)瑰 (gu ēi) 丽 C.逡 (q ún) 巡裸 (lu ǒ)露诘 (jié)责账簿 (b ó) D.蜷 (qu án) 曲妯 (zh óu) 娌衣钵 (b ō)肤浅 (f ū)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 朴素揣摩脉搏变本加利 B.赝品宣泄枉费富丽堂皇 C.撕杀题纲徇私略见一斑 D.膨涨亲昵抉择火中取栗 3. 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解放后对淮河进行了综合治理,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区很大 . ②许多国际友人,也在这东方的节日情调中,和中国朋友一起选购着鲜花. ③当然,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一般的并列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对待关系. A. 受益沉醉不是/就是 B.收益沉醉不是/而是 C.收益陶醉不是/就是 D.受益陶醉不是/而是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B.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C.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D.1933 年到 1934 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制造假烟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 B. 《女娲补天》的故事,虽然是地老天荒时代的神话,但至今仍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 C.他讲笑话从不嬉皮笑脸,当你笑个不停时,他仍道貌岸然地讲下去. .... D.他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在工作中少犯许多错误. .... 6. 与“竹深村路远”构成对偶的一项是()(2分) A. 月照窗前竹 B.白鹭忽飞来 C.聊寄一枝春 D.月出钓船稀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C. 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8.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一颗芝麻粒,但人们只是 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 人为攀登而欣喜,____________________ A. 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模块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赍(jī)发迤(yǐ)逦酒(zhuàn)馔玷(diàn)辱 B.撮(chuō)合谗(chǎn)言讥(jī)诮辖(xiá)制 C.彤(tóng)云朔(shuò)风仓廒(áo)庇(bì)佑 D.泅(qiú)水吁(xū)气歇憩(qì)拮据(jū)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遐迩联袂涓涓细流 B.嬉戏俨然唢呐皇天后土 C.鞭苔怂恿遭秧高朋满坐 D.泠然蓬蒿山坳青云之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__________《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__________人心。 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__________了4年。A.制定震撼推迟B.制定振奋推迟 C.制订振奋延迟D.制订震撼延迟 4.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现实生活刺激别里科夫,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 B.老人很早的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茕茕孑立 ....,一个人过着艰难的生活。 C.领导制定政策要考虑成熟,不能反反复复,昨天刚出台的政策,今天又推翻了, 昨是今非 ....的让下属无所适从。 D.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 C.⑥④①③②⑤D.③⑤②⑥④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

高二语文月考

职业部2012—2013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命题人:李红燕适用:二年级 2012.9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吮(shǔn)吸菽(shū)粟战栗(nì) 裸(liǔ)露 B. 单薄(báo) 黯(ān)然濡(rú)养嵌(qìn)合 C. 回溯(sù) 雾霭(ǎi)寰(hu?n)宇混淆(xi?o) D. 琴弦(xi?n)粗糙(zāo)瞳(tóng)孔翱翔(qi?ng)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句是( ) A.他们姿态前瞻,视角独特,目光敏锐,为时代立言,为民族立德,为广大读者和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不断涌现。 B. 作为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他另辟蹊径,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C. 他们中有才高八斗、温文尔雅的,也有胸无大志、自私粗俗的。后者在事不关己时,还似乎有点清高,一旦牵扯到个人利益,他的自私庸俗本性就暴露无遗了。 D. 我们文学家是从事文化工作的,在推进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义无返顾的责任。 3.下列句子中,表意准确的一项是( ) A. 我推门一看,满屋子都是烟。 B.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C. 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我们要严防交通事故再次发生。 4.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B.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C. 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 D.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 5.填在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以同样的热情()知识,我希望( )人的心灵。我希望()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毕大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A. 追求理解了解知道 B.了解知道追求寻求 C. 寻求了解知道理解 D.理解寻求知道了解 6.第5题语段中作者提及的知识包括三个方面:①人的心理,②行星为什么闪闪发光,③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三个方面指代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心灵”指代心理学,“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指代科学,“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指代哲学. B.“人的心灵”指代哲学,“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指代自然,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指代数学。 C“人类的心灵”指代人类的一切,“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指代自然科学,“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指代社会科学。 D.“人的心灵”指代社会科学,“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指代自然科学,“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指代人类的一切。 7.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的把我引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是把我带回尘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①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 ②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 ③饥饿的儿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检测题(三)

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检测题(三) 编制:李颖时间:2019.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 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惘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材料二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 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 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 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 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 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 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 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 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材料三 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 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 1/7

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3)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27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严歌苓是位了不起的女作家,她把自己的军旅生活经历通过文字的,勾勒出一幅幅具有时代的风景画,如以《芳华》为代表的部队的作品都彰显了那个时代的活力。 A. 着色映像体裁 B. 着色映像题材 C. 润色印象体裁 D.润色印象题材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 ....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B.远山朝白帝,深水谒彝陵。 C.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 ①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 ②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 ③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 ④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⑤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 ⑥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在线上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 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③④⑥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⑤④①②③⑥ 4.下面对联中,不适合 ...作为2018年春联的一项是(3分)() A.金鸡交好卷;黄犬送佳音 B.戊春人醉社;戌日客登门 C.春晓金鸡唱;岁宁黄耳勤 D.鸡声窗前月;人笑福里春 5. 对下面这个小故事的寓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正打伞走过,这人说:“大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没有被雨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绝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不过,真正对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重视,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现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意象美学亦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本土美学,以“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与文艺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之美,首先要发掘、展示传统“意象说”的现当代意义。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一种有价值的思路是吸收现象学美学的理论成果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意象之美就是通过在场的东西(象)想到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意)。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 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物质功利的东西,对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艺术的表层,只追求属于艺术的娱乐消费和技术层面的东西,甚至还流行这样的时尚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显然是对艺术的误解。因为它无视艺术首先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也忘记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必须生成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使人人们超越表层的、物质的、感性的美,进入到理性、精神的层面,让人的心灵受到感动,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 (摘编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意象,意象美学是中国古代注重抽象思维的典型体现。 B.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美学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最重要的理论范式。 C.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都认为“意象”是西方的美学概念,来自于英美诗歌创作。D.诞生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哲学背景下的意象美学是中华民族本土美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介绍了“意象”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作用,对意象美学的认识、建构过程。B.第二段介绍意象美学在中国的诞生背景、构成特点,与西方实体论哲学、美学的不同。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月考答案645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单元测试 语文答案 1.B 2. D. 3. C. 4. B 5. D. 6.C. 7.A. 8. D. 9.C . 10.C. 11 .A 12 .C13 .B14 .D 15 ⑴将此事向朝廷报告,(朝廷)全部满足了他的请求。 ⑵这一年,各处都发生了饥荒,缺乏粮食,只有马人望所治之处粮食不缺。 ⑶人们不敢以私情请托,用人必定是任用大家都赞成的人。 16.(1)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的手法。 17.默写(略) 18.(含义)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因为人自生下来,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和未可知的终点。 19.指的是追求终极愿望。因为作者认为,人活着并不是为了刻意靠近终结的辉煌,人生的风景在于充实生命的过程。 20.⑴“安于途中”并不是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而是要关注人生过程,品味生活,展示生命魅力。⑵生命就途中才成其为生命;生命不只是为了抵达,主要是为了经历,具体的经历构成了精彩的生命。 21.A、E(A坚决反对追求“终极愿望”不符文意;E主旨未表达对名利追求的淡泊)22.中国 ..共同文件(3分) ....发表任何涉台 ..坚决反对美日 23. 参考答案: (1)应该删除的两处是(3)或(4) , (8)(只填划线处的序号)。 (2)应该简略的一处是(2)(只填划线处的序号),应改为“其中”。 (3)不得体的两处是:(11)(13)(只填划线处的序号),应分别改为“务请”、“馈赠”。 24.示例:捧出一颗爱心,送去一份温暖!(2)春风化雨润幼苗,阳光普照暖人心!(3)为了失学儿童的未来,为了贫困山区的明天,请伸出一双友爱的手,献上一片真挚的情! 25.作文(略)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淮海技师学院综合高中部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种。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注意:请考生将正确答案统一填写在第Ⅱ卷前的表格内,答在第Ⅰ卷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每组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媲美(pì) 勘察(kān) 炽热(zhì) 喋血(di?) B.浸渍(zì) 涡流(wō) 菲薄(fěi)推崇(chóng) C.寥落(liáo) 应和(ha) 恫吓(xià) 粜卖(tiào) D.廊庑(wǔ)梁枋(fāng) 嬗变(tán) 裹挟(x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真知灼见桀骜不驯广有羽翼天作之合 B.出类拔粹单调枯燥骇人听闻横征暴敛 C.悠然自得按步就班乌合之众成王败寇 D.名副其实惨淡经营荒草萋萋以暴治暴 3.下列各项中,对划线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锱铢必较(古代很小的度量单位)长治久安(治理) 无与伦比(同类)殒身不恤(顾虑) B.长歌当哭(应当)沉沦之渐(沾染) 左睇右盼(看)词近旨远(意义) C.横征暴敛(征收)恢复旧观(观察) 万变不离其宗(宗旨)金石可镂(雕刻) D.不欺暗室(昧心)开蒙识谱(儿童开始识字) 神乎其神(神妙)出离愤怒(超出) 4.下列句子中,划线处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B.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节,他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D.我反复申明不想加人校足球队,你偏要我加入,这不是差强人意吗?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好”中自应包括艺术的一面,就是“百花齐放”。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 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 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A.虽然而且因为但因此还 B.但是也即使且既又 C.尽管并且既然但一边一边 D.但是还虽然但既又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将是世界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B.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 C.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D.国外媒体认为,中国政府希望借60周年庆典传达一个清楚的信息,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重新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国际力量。7.选出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 (排比) B.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对偶) C.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借代) D.事物总是有两方面,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不知道历史上许多有贡献的很会独立思考的人物,他们的这种能力是怎样锻炼出来的?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张国强 题号 第Ⅰ卷第Ⅱ卷 总分来源:]一二三四五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评卷人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①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 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文艺创作者责任意识的缺失。 ②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 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 成势头,迎合与趋从的态势正在蔓延。不少人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 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的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没有创意,毫无生机。 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 ③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趋从当成 立身的准则,结果是投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 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某些 第1页共16页

高二语文1月月考试题

2017-2018度南昌市高二语文01月份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哲学的作用 哲学能够锻炼理论思维。由于哲学包含真、善、美几方面内容,因此理论思维也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求真能培养科学精神,求善能提高道德水平,求美能造就艺术素养,融汇三者,贯通一切,就能升华为“境界”。因此,有人认为哲学就是境界学。境界是人的总体文化素质,是对待世界人生的总态度。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可以说是对人生的反思。概言之,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是哲学的主要功用。 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是用。这是满足物质需求的用。还有另一种用,即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用。这类用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两种用互不替代。哲学作为精神产品,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应该能满足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在物质需要基本满足之后,这就是最大的需要,也是哲学最大的用。 在市场经济兴起的初期,人们刚从贫困中出来,更多地追求物欲的满足,在这时候跟他谈哲学,不太容易引起他的兴趣。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们不再迷恋金钱,而是更愿意细心冷静地寻找自己的适当位置,更有愿望认真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实际能力,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本领,为社会做尽可能大的贡献。这时,哲学的用处开始彰显。 哲学,“无用之用,是谓大用”。庄子讥笑惠施不善“用大”,王充对于摧残“大材”感到愤慨,杜甫伤感于“古来材大难为用”。社会发展了,哲学的用处就大了,所有具备远见卓识的人都会看到哲学的大用。哲学的用处是存在的,由于此用是隐形的、模糊的、长效的,鼠目寸光的、急功近利的人是难以看到的。 孔子周游到卫国,看到人口很多,很赞叹。弟子问:“人口多了,当政者应该做什么呢?”孔子说:“富之”,让他们富起来,首先要满足他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弟子又问:“富以后,还要做什么呢?”孔子说:“教之”,对他们进行教育。教什么没说,根据孔子思想可以推想,教的是礼乐文化,道德情操。 秦朝统一天下以后,没有使人民富起来,很快就被人民所抛弃。汉朝文帝时代使人民富起来,得到人民的拥护。富了,就容易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富者更富,富者骄暴,伤害人民。贫者更贫,无法维持起码的生活,被逼走上造反之路。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社会的安定。这就需要文化教育。正如孟子所说“富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富以后缺乏文化教育,人性变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训练一(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训练(一)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制度下的文化的凝结,而文化精华又与广大人民哺育了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他们既是文化和人民的产儿,又是具有文化传承和民族激励力量的样板。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需要批判,人民中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落后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我们不赞美三寸金莲,不能赞美纳妾等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但也应该相信没有永恒不变的中国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民族性格。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任何对国民性和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抨击,最终若不指向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世代延续的价值。可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已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孔子只是孔庙中的圣人,当时的经典只能是藏书楼里的典籍。当年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说《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些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不能画等号。我们应该深入经典,走出经典,面对现代,放眼世界;要由我们的时代和实践来决定继承什么遗产和拒绝什么遗产,以及如何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应以当代作为传统的注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才能培育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人,孕育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杰出人物──社会主义时代“双百”式的英雄人物。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的中国人,都是人民的儿子,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背诵、默写(共30格,每格1分,错字、漏字、别字均不得分)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3、,。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8、,。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11、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塞上长城空自许,。,千载谁堪伯仲间。 13、呜呼!,,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何可胜道也哉!。 1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二、诗词鉴赏(共10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4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①上阙一、二句运用修辞方法,以山水寄寓什么样的感情?(2分) ②下阙借惜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分) 1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 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 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2分,每小题3分)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以才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韬去就。颜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颜圭矫诏魏王杀之。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通过“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要。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是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故土的眷念和对家园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

高二语文学科月考总结

高二语文学科月考总结 由于距离第一次月考已一月有余,为了消除学生学习的浮躁情绪,更为了全面迎接期中考试,让老师全面客观掌握学生的整体状况,以利于下一步的整体复习计划,故高二在上周举行了第二次月考,根据学生的平时训练情况,结合本次考试暴露出的具体问题,现总结如下三点: 一答题注意规范.在本次考试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失分并不是因为知识的掌握的问题,即智力问题,而是由于非智力的因素的出现,导致部分学生的无谓失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题的涂写问题,本是要求用2b铅笔涂黑的,结果有的学生直接用钢笔去涂,还有的直接在选项上画对勾,这都是不符合要求的.2,小说阅读和人物传记阅读进行选作,必须在题目中进行选择,结果有的学生妹做选择标记,导致失分.我想这两部分的失分真的是由于不规范导致的,太可惜了,应加强引导. 二答题注意条理.由于主观题老师在评卷的过程中是只注重采分点,而不看你写的多少,所以分点叙述是答主观题的一大法宝.在这次考试中,有的学生拉拉杂杂写的非常多,又没有具体来分采分点,结果给评卷老师的第一感觉就是乱,在乱的答案里面,老师怎样去给你理清个头绪来,必然是使老师头昏脑涨,视觉污染,老师在如此的氛围下评阅你的诗卷,其结果可想而知,可能主要点你都有,但只在如此纷繁芜杂的乱局中怎么去给你分辨出你的答案要点,所以应该给老师一个眉目清晰,一目了然,后面多少分,应该分几点去写,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你在思考时,心中有了具体的思路和角度了,回答问题也就容易了,关于这一点还需在以后的练习中继续强化. 三答题注意卷面.语文学科的重点在于作文,作文得分的核心在于字体和卷面,可见,语文成绩的高低与语文卷面的整洁与否密切相关,所以养成良好的书写和保持卷面的整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但在改卷的过程中,仍然有个别学生的作文字体出现潦草,无法辨认甚至乱涂乱画直接影响卷面整洁和老师辨认,这样的作文的质量和得分不用多说可想而知,所以,我们现在在卷面这个方面的要求不是说你必须写得像书法家等,但你必须工工整整,一笔一画,横平竖直,让人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