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使地表农田灌溉所需水量大幅提高,进而地下水质发生变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还使平原或盆地的湿地萎缩,消失。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全国已形成趋于地下降落漏斗100多个,漏斗区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

地面下沉,坍塌

地面沉降容易引起地裂缝,对地下的各种管道造成威胁,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形成危害。全国有近70个城市因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面下沉,沉降范围6.4万平方千米,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过两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西安,苏州等城市。地面塌陷是超量开采岩溶地下水造成的,全国共发生岩溶坍塌3000多处,坍塌面积300多平方千米。

海水入侵

一般情况下,陆地淡含水层的水位比海水水位高,但经过长期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低于海水水位,导致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陆地淡水层,从而破坏地下水资源。沿海地区的大连,秦皇岛,烟台等地都发生了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全国海水入侵面积近1000平方千米。

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的措施

完善政策和法规

行政管理方面,建立统一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机构,实行规划开发,统一合理调度,如在市区内逐步停止自行采井,统一调度使用城市供水;培养一批地下水资源监测、科研队伍,加强对事故处理的能力,同时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水质监测、预警监控体系和严格的监管制度。在资金支持上,完善投入补偿机制。要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投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多方筹集资金,用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法制管理方面,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地下水管理条例,加强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与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加强水循环利用等方法,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充分利用雨水灌溉,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设人工增雨作业点,灌溉季节增加有效降雨,工业生产和民用中尽量多的利用中水,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合理利用中水、雨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恢复和养蓄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环

境。此外,还可以加强生态治理、加强地下水污染治理,通过拦蓄工程、湿地工程等,提升水体自我降解和生物降解能力。

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鼓励节约用水

对于水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所以,节水意识很重要。生活方面,提倡一水多用;工业方面,提倡循环利用水资源,正确处理工业废水;农业方面,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的灌溉方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3/d,主要污染物有pH、Cu、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3/s(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y =(0.058H+0.0065B)(gHI)1/2 式中:C (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Q p —废水排放量,m 3/s ; C p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C h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y —横向混合系数,m 2/s ;

2020年4x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情况汇报综述经验做法

2020年4x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总结情况汇报综述经验做法 截至去年,全市共压减地下水开采量7.34亿立方米,今年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城镇江水切换、河湖连通清理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五大工程,力争实现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3亿立方米的任务目标。全市332万农村人口全部纳入生活水源置换范围,力争到2021年,全部实现水源置换,群众都能喝上长江水 近日,x市将市区中水导入小西河用于农田灌溉,目前已有10多个村用上了小西河内的水,小西河沿线农业灌溉辐射面积达1万余亩。利用中水灌溉农田,改善了生产条件、降低了灌溉成本,还避免了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涵养了生态。从采水到引水,近年来,x市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通过下大力实施“节、引、调、补、蓄、管”六大治理举措,截至去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7.34亿立方米。今年初,该市制订了《x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20年度实施计划》,提出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城镇江水切换、河湖连通清理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五大工程,力争实现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3亿立方米的任务目标。 一、实施河湖连通工程,修复水生态环境

河内水波荡漾,岸边草色青青。走在x河x桥段河堤上,满眼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三五成群的人们,或在河边漫步,或在健身锻炼……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如画的美景。 初秋时节,x河治理效果初显。经过夏天几次强降雨后,x河的水位不断升高,具备了行船条件。日前,x市重点工作大督查办公室第三组及该市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从xx 北外环桥下乘船出发,一路向北进行督查。此时,经过生态修复后的x河绿水盈盈,犹如一条蜿蜒的玉龙,向远处延伸而去。督查人员来到x县东岔河村附近看到,经过整治,这里通向河道的排污口已经被封堵,河道生态正在逐步恢复。以往农村旱厕、养殖场以及小化工厂偷偷往河里排放污水,河水又红又黑。 x河水质的改善,得益于x市实施的河湖连通工程。x 河x段流经x市4个县(区),境内河道总长135.7公里。以前,由于部分河段污染、淤积严重,缺乏必要的连通,造成河道干枯,影响了外引水调配以及雨洪资源利用。今年以来,该市把x河清理整治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举措,将其中105.7公里列入今年清理整治范围,筹集资金1.6亿元,加快实施清理整治工作。启动全线清淤工程、对沿岸违建和垃圾进行清除、清理整治河道……经过治理,x河多年来积累的淤泥被彻底清理,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x河河道治理是该市河湖连通工程的一部分。按照全域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 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 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0.058H+0.0065B)(gHI)1/2 y 式中:C —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x,y) Q —废水排放量,m/s ; 3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p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h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横向混合系数,m ;/s 2y H —河流平均水深,m ;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 I —河流坡降;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 2 (2)金山电站库区:预测模式选用(3)式。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汀江:完全混合段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3) +Q+CQ/(QC =(CQ hhpphp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参数选取1.2 )按导则中推荐的经验公式求取。横向混合系数(M y 水文参数1.3 水文基本特征(1)、/s ,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4090m 据上杭县水文站资料,汀江年平均流量186m/s 33 ,年平均含沙993.3mmm ,年平均径流深度,年径流量58.49×108.45m 最小流量/s 338 1370kt 。,年平均输沙量量0.25kg/m 3 旧县河为境内汀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连城莒溪白眉山北麓,经新泉进入上杭县境内,流经南阳、旧县、临城三个乡,在临城乡九州村汇入汀江。上杭县境内流,1090m/s 多年平均流量47.3m/s,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域面积716km ,河长45.38km ,323 /s 。最小流量2.23m 3 ,0.0012m/m ,坡降为50m ,平均水深为0.77m 汀江水文基本参数:枯水期河宽为 。0.0026m ·s 粗糙率为-1/3 金山水电站对汀江水文的影响(2),死m ×10100.55×m ,调节库容0.264金山水电站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3388 4.95km 。m0.28×10,正常蓄水位设计水库面积库容238不发电时22:00,和5:00~金山电站正常情况下放水发电时间为每天8:00~12:00 丰(个小时电站下泄流量为零。雨季~13:0014:00,即在一天中有11~间为23:007:00和 24小时放水发电。水期)整天年最枯月平均根据金山水电站的发电情况,本评价考虑最不利情况,选择近10 1。—/s 流量16.7m 作为上游来水量,相应的水库出流(根据径流调节)详见表5 3

防治地下水过度开采的措施

防治地下水过度开采的措施 :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资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防治地下水过度开采措施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地下水位于地表深层,受污染程度小。正是由于地下水的独特优势,使得人类加速了对地下水开采和利用的步伐。但由于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不合理,使得地下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甚至影响着人类的生存。鉴于此,必须充分认清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做好地下水的保护工作,从而保证人类的生存环境,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 1.1造成地表塌陷 地表塌陷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之一,由于长时间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位的下降导致上下岩层之间的压力减轻,岩层受重力挤压而发生变形,从而造成地表下沉,严重破坏地表的稳定性,进而造成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会造成地面建筑物的倒塌,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有五十多个省市地区的地下水位都在下降,地下水漏斗面积已经达到9万平方千米[1].个别省市地区由于

地下水位被严重开采,地表塌陷事故频发。不仅造成地表建筑物的倒塌,更使城市防洪设施形同虚设,城市给排水系统运行经常发生故障。随着地表下沉塌陷,一些古建筑也在逐渐消失。 1.2造成地下水质污染 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破坏地下水循环系统,致使河流、湖泊干涸,从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反过来又会破坏地下水水质,其诱发原因如下: 首先,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地表污水会随着地表径流随着塌陷的断层直接进入地下。例如一些重工业的工业污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者湖泊,随着地表塌陷,这些污水就会随着地表进入地下,造成地下水质污染。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更会威胁人畜饮水安全。 其次,随着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地下水位降低,使得地下水净化能力不足。另外,地下水漏斗面积的扩展扩大了地下水接受补给的面积,个别在水源地保护面积以外的污水则可能进入地下水的补给范围,这就加剧了地下水质污染的概率。例如在农田灌溉区,由于地下水净化能力不足,从而造成地下水盐量过大,灌溉后会造成地表盐化,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着地下水质。 1.3造成海水倒灌 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破坏了地下水系统的咸淡水等压线,造成压力变化,致使咸淡水平衡能力下降,造成海水入侵地下,不仅影响当地人畜饮水,更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大连市海水倒灌的速度每年以12平方千 米的速度递增发加,致使灌溉区400多口井眼不能使用,严重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王继远 摘要: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也使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繁重。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持续、稳定的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将持续增加,由此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加强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露天;采矿;环境 Abstract: the mineral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o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n modern society cannot do without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causedenvironmental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 the mining area around the people's normal life and social stability, but also makes the mineenvironmental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work is very arduou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is in a rapid, sustained, stable stage, the need for mineral resource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mine environment problems caused by theincreasingly serious,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management of mine environment has been crunch time. Keywords: open pit mining; environment; 一、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许多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露天矿山主要表现在:一是露天开采使边坡改变原有的天然平衡状态,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二是矿渣随意堆放,造成超负荷堆放,引起滑坡;三是部分矿山矿渣顺沟堆放,遭遇下雨,沟内汇水携带大量矿渣形成泥石流。 2、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采矿工业占用和破坏土地,包括采矿活动所占用的土地(如厂房、工业广场);为采矿服务的交通(公路、铁路等)设施,采矿生产过程中堆放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所占用的土地等。 3、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采矿往往把周围植被砍伐殆尽,水土流失严重,地表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生态功能,造成水土流失、岩石裸露,甚至荒漠化。 4、环境污染。采矿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废水、粉尘和废渣。废水未经达标处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使土壤或地表水体受到污染。 露天矿山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破碎、排土等均产生大量的粉尘,随风漂浮,弥漫空中,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大量堆存的废渣占用土地资源,污染生态环境,有些尾矿废渣中甚至含有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 二、露天煤矿开采中引发的环境问题 1、过度开采对土地的破坏。露天煤矿的过度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工业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环评导则2011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中的地下水环评也可参照执行。 二、术语 1、地下水――惟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2、包气带/非饱和带――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3、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含水层都位于饱水带中。 4、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5、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间的地下水,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6、地下水背景值――又叫地下水本底值,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中各个化学组分在未受污染情况下的含量。 7、地下水污染――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8、地下水污染对照值――评价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速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 9、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指因自然或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等。 三、总则 1、建设项目分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I类:同时具备前两类特征的建设项目。 2、评价基本任务 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并针对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控制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 分准备、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预测评价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 1

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 总论 1.1 地下水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 表1 地下水质量标准 1.2 环境保护目标 地下水环境保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具体的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2和附图XX(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表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3地下水评价等级 由于开采过程需要抽排水,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矿体的开挖扰动、废石和矿石的堆放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因此本项目属于Ⅲ类建设项目。 (1)根据Ⅰ类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矿区主要含水岩组为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其岩性为下奥统黄隘组泥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和砂岩等组成,厚约800多米,分布在矿区约90%的地方。经试验,该岩层的渗透系数K为0.00066m/d(7.64×10-7cm/s)。从勘察钻孔的静止水位判定,本区地下水位埋深11.16~35m。因此,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 评估区围只有一些季节性的溪沟,大气降雨是评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主要通过表层下渗补给地下水,赋存于下伏的基岩构造裂隙中。大气降水除少量沿岩石裂隙或孔隙往地下渗透以外,绝大部分均沿山坡流入矿区小冲沟处。可见,建设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 矿区围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但矿区外围的塘梨山屯、红星屯等村民以井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 项目经中和处理达标后外排的生产废水(含矿井涌水)的量为75m3/d,因此,污水的排放强度为“小”。 根据矿石的毒性浸出结果,浸出液呈碱性,因此其主要污染物为酸碱度,推测生产废水的污水复杂程度为“简单”。 对照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按Ⅰ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3)。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使地表农田灌溉所需水量大幅提高,进而地下水质发生变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还使平原或盆地的湿地萎缩,消失。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全国已形成趋于地下降落漏斗100多个,漏斗区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 地面下沉,坍塌 地面沉降容易引起地裂缝,对地下的各种管道造成威胁,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形成危害。全国有近70个城市因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面下沉,沉降范围万平方千米,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过两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西安,苏州等城市。地面塌陷是超量开采岩溶地下水造成的,全国共发生岩溶坍塌3000多处,坍塌面积300多平方千米。 海水入侵 一般情况下,陆地淡含水层的水位比海水水位高,但经过长期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低于海水水位,导致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陆地淡水层,从而破坏地下水资源。沿海地区的大连,秦皇岛,烟台等地都发生了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全国海水入侵面积近1000平方千米。 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的措施 完善政策和法规 行政管理方面,建立统一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机构,实行规划开发,统一合理调度,如在市区内逐步停止自行采井,统一调度使用城市供水;培养一批地下水资源监测、科研队伍,加强对事故处理的能力,同时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水质监测、预警监控体系和严格的监管制度。在资金支持上,完善投入补偿机制。要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投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多方筹集资金,用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法制管理方面,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地下水管理条例,加强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与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加强水循环利用等方法,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充分利用雨水灌溉,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设人工增雨作业点,灌溉季节增加有效降雨,工业生产和民用中尽量多的利用中水,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合理利用中水、雨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恢复和养蓄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环境。?

地下水环评实践思考与建议

12特别关注 地下水环评实践思考与建议 陈鸿汉 梁鹏 刘明柱 王柏莉 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的最有效手段,对地下水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1)的颁布,规范了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工作。本文结合《技术导则》的实践,分析了地下水环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环评;实践;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X8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6444(2014)03-0012-0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1](以下简称《技术导则》)的颁布填补了我国现行环评技术标准体系的空白,标志着我国环评工作已从关注地表以上可见的环境影响,逐渐向地下隐蔽的影响延伸,是环保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空间污染防范体系的又一新举措。通过加强《技术导则》的宣贯培训及技术研讨,极大地推动了地下水环评工作的有序前进,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认识。 地下水环评的重要意义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下水环境污染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开展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评对于保护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环评是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的有效手段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 %,在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水源。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开发建设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地下水资源过量开采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加剧。建设项目对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水量减少、水源枯竭,区域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乃至引起地面沉降、植被退化、海水入侵等。另一方面,开发建设活动加剧引起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已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地下水污染表现为由点状、带状向面上扩散,从城市向农村蔓延,自浅层向深层扩散的趋势。石油化工、煤化工、冶炼、农药、焦化等行业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和风险逐步显现。保护好地下水资源环境,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安全。为此,近年来我国连续制定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和《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地下水污染防治必须把污染预防控制放在首位,地下水环评是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的有效手段。 地下水环评是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举措为了保护饮用水水源,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与规范[2]。但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污染加剧,甚至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补给区内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污染源,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安全仍不断受到严重威胁,饮用水水源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只有通过立法层面才能有效地遏制地下水环境屡被污染的现状,才能解除饮用水水源面临的威胁。《技术导则》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认识,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贯彻实施,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下水环评现状与问题分析 《技术导则》的实施规范了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工作,但在实践中,一些环评单位由于缺乏地下水专业人员和相关专业知识,对《技术导则》技术要求的理解和执行还存在一些问题。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 范文. .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由表4-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100%,-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520m由 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1 (2)式。算采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一、二级评价参照)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目录

1总论 (3) 编制依据 (3) 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 地下水环境功能 (3) 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 1.3.1评价执行标准 (3) 1.3.2保护目标 (3) 地下水评价等级 (4) 1.4.1评价工作定级 (4) 1.4.2评价范围 (5) 1.4.2.1Ⅰ类建设项目 (5) 1.4.2.2Ⅱ类建设项目 (5) 1.4.2.3Ⅲ类建设项目 (5) 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 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 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 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7) 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 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 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9) 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 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 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 4.1.1预测范围 (13) 4.1.2预测时段 (13) 4.1.3预测因子 (13) 4.1.4预测方法 (14) 4.1.5预测模型概化 (1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 4.2.1评价范围 (14) 4.2.2评价方法 (14) 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5) 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6) 环境管理对策 (16) 6评价结论与建议 (17)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使地表农田灌溉所需水量大幅提高,进而地下水质发生变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还使平原或盆地的湿地萎缩,消失。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全国已形成趋于地下降落漏斗100多个,漏斗区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 地面下沉,坍塌 地面沉降容易引起地裂缝,对地下的各种管道造成威胁,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形成危害。全国有近70个城市因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面下沉,沉降范围6.4万平方千米,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过两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西安,苏州等城市。地面塌陷是超量开采岩溶地下水造成的,全国共发生岩溶坍塌3000多处,坍塌面积300多平方千米。 海水入侵 一般情况下,陆地淡含水层的水位比海水水位高,但经过长期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低于海水水位,导致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陆地淡水层,从而破坏地下水资源。沿海地区的大连,秦皇岛,烟台等地都发生了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全国海水入侵面积近1000平方千米。 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的措施 完善政策和法规 行政管理方面,建立统一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机构,实行规划开发,统一合理调度,如在市区内逐步停止自行采井,统一调度使用城市供水;培养一批地下水资源监测、科研队伍,加强对事故处理的能力,同时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水质监测、预警监控体系和严格的监管制度。在资金支持上,完善投入补偿机制。要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投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多方筹集资金,用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法制管理方面,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地下水管理条例,加强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与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加强水循环利用等方法,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充分利用雨水灌溉,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设人工增雨作业点,灌溉季节增加有效降雨,工业生产和民用中尽量多的利用中水,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合理利用中水、雨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恢复和养蓄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环

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分析

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分析 摘要:长期以来,地下水在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为关键。山西是我国能源化学工业的重要基地,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 求逐年上升。山西属于半干旱地理区域,地下水是本省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与其产业发展密切关联,为使山西的“绿水青山”永驻,就要下大气力治理地下水过度开采及其生态恶化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山西地下水的环境现况,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保障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开发;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断流 随着山西经济的高速成长,多年不科学的开采使用地下水已引发重度生态恶化的问题,亟待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当前,国家正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水资源生态系统的绿色永续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协同努力。 1山西地下水开发的环境现状 山西地跨我国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域,水资源相对匮乏。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山西已成为国家首屈一指的能源重化学工业生产基地,然而,水资源的构成也出现了巨变,表现在地表水源的综合利用率每况愈下,供水量连年滑落,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更为广泛。山西自古就在地下水开采方面较为

领先,远在一千五百年前就以凿井取水滋润农田,如今随着工农业的成长与规模扩大,地下水的超采现象十分严重,地下水资源已成为山西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供水来源,并与本省各项事业的发展密切关联。 2山西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 2.1地面沉降 地下水的锐减使土壤含水层丧失了水分的涵养,粘(砂)性土出现塌陷。地下水流还对土体构成了一定的侵蚀,土体萎缩导致地面沉降,当沉降呈现不均匀特征时,地表就会裂缝。以开采地下水作为生产生活用水的地方,地面裂缝及塌陷就会频繁出现。 2.2加剧了地下水污染,使水环境日趋恶化 由于对地下水不科学的利用,导致地下水水体系统受到污染。例如,城市工厂生产及城市居民生活所排放的废水未经任何绿色工艺处置便流到水道,甚至直接渗透到地下,导致不少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受到损害。地下水的开采一度呈现无序化状态,污染已迅速蔓延至本省多个城市,给水资源的质量蒙上一层阴霾。 2.3岩溶泉流量减少,面临断流 岩溶泉水是山西的供水来源之一,然而,因生态环境的日益脆弱,加之开采规模的扩大和开采方式的落后,岩溶泉流量也在连年下降。近些年来,山西气候偏干旱,降雨量比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煤炭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一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成为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因此,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我们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对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环节进行妥善的处理,这样才能响应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 【关键词】煤炭;环境;影响;措施 近几年,我国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对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自然生态环境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只有对煤炭开发和利用中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环节进行严密的控制,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更清新、更舒适的生活空间,环境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只有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人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以更好的状态去投入工作和生活当中。 1.煤矿开采利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 目前,煤矿的开采量不断增大,与此同时,由于煤矿开采和利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不断增多,本文主要介绍了存在的几个主要环境问题。 煤矿开采对水资源的污染 我国的资源总量非常大,但是我国也是一个人口数量较多的国家,例如:我国的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领先位置,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非常少,只有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5%。我国煤矿的主产区主要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分布非常匮乏。煤矿主产区的水资源拥有量本来就不是很多,加上煤炭开采过程中容易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在开采煤矿是对水资源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煤矿开采区附近的水源和水质也受到了不良影响。 对土地资源的污染 我国对煤矿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经常会出现煤矿过度开采的现象,由于对煤矿的过度开采,很多地区的土地都出现了大面积塌陷的状况,在各种原因造成的土地塌陷中煤矿的过度开采造成土地塌陷的面积最大,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农民的耕地被毁,从而使农民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煤矿开采也会导致地质的变化,从而使地面沉降的速度加快,这不仅会导致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发生严重的安全,同时还会导致耕地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导致地表出现大量的积水,影响耕地的耕种质量。 除了煤矿开采会影响到土地的质量之外,产生的其他物质也会对土地的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煤矸石是煤在开采和使用时容易产生的一种矿质废料,煤

第五章地下水环评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建设项目分为三类: (l)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起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I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3)III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II 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 (l)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2)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 (3)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四个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6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I)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3)预测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4)报告编写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不仅是工业、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关键的水资源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力度,才能在有效防止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促进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地下水在建设中的意义 储存在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由于岩层的过滤和地表岩土的保护作用,地下水在水质和卫生条件方面都较地表水优越,因此地下水是工农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尤其是华北、西北相对干旱的地区,地表水相对稀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就颇为重要。此外,地下水是一种天然的矿产资源;地下矿水还具有医疗价值,地下热水也是一项重要能源,观测地下水还可以预报地震,分析地下水还可作为找矿的标志。因此,地下水在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地下水同时又具有潜蚀作用,是造成岩溶、塌陷、管涌、滑坡等特殊地貌或灾害的主要营力,也会危及地下工程和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开发利用地下水时不能不对其有害因素予以密切关注和了解,进行有效的防治,还要防止地下水的污染。研究地下水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如果地下水被污染和破坏就很难治理和恢复,有的甚至不能再恢复,因此要十分重视保护地下水资源。 2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各种因素 2.1建设工程的大范围开采 由于人们长时间使用和开采地下水,所以水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人为的作用以及边界条件改变,使其他层面的水会流入含水层,一部分浸入含水层的水质量比较差,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在引水工程中,过滤网要是长时间使用就会生锈,而且引水工程输水管里面会析出一定的化学物质,会给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含水层水动力要是发生变化,地下水溶解物质化学平衡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水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全新的水化学环境,而且在含水层产生全新的物理化学反应。一些含有金属矿氧化物也会进入水中,在降落漏斗部分,氧化效果会提升,借助硫化物的氧化会将金属转化成易溶状态,迁移能力也会显著提升,进而流入含水层,地下水可溶性固体的高度也会显著提升。 2.2农业活动 2.2.1农业活动致使产生地下水污染问题 主要的体现就是地下水和一些废弃物溶混进而使地下水水质降低。其中就是

地下水过量开采

地下水过量开采对环境影响及防治 摘要:由于连年超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易造成地面沉降。超采范围之内的岩土层地下水释放,土层被压密,厚度降低,引起其上部岩土体沉降,上覆土层因自重和疏水向下移动、弯曲变形,一直发展到地表,引起地面变形,使建筑物倾斜、墙体开裂,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所谓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是指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超过了允许开采量。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当,不仅会造成土壤盐渍化、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且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因而引发严重环境质量问题。因此,允许开采量的准确确定是非常重要的,采取一定的措施合理开采地下水,及时防治,有效预防地下水过量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质量问题措施

1地下水开采过量的危害 地下水是我国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地下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由于城市的工业过于集中市区,加之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已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总是如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海(咸)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等,这些环境地质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甚至威胁着城市的存亡。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我国地下水资源占到水资源总量的1/3,可利用的潜力较大,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但从管理水平上讲,与国外先进水平仍然相差甚远。 一半地区浅层地下水被污染目前,地下淡水天然补给资源约为每年8840亿立方米,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为每年3530亿立方米,在中国城市用水量中,地下水比重超过30%的有400多座城市,其中一些北方城市中甚至80%的用水量来自于地下水。对地下水的旺盛需求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地下水滥开采、超量开采等不合理行为,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现象,给国家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重大损失。 1.1地下水超采造成地面沉降 由于连年超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易造成地面沉降。超采范围之内的岩土层地下水释放,土层被压密,厚度降低,引起其上部岩土体沉降,上覆土层因自重和疏水向下移动、弯曲变形,一直发展到地表,引起地面变形,使建筑物倾斜、墙体开裂,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与岩土工程中的降水开挖相比,超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影响范围非常大,据资料显示,美国长滩市1961年累计沉降量达9 m,休斯顿市1978年的沉降影响范围达到12 000 km2。需要说明的是地面沉降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超采地下水并非引起地面沉降的唯一原因,但是这种因抽取地下水而形成的地面沉降,是地面沉降现象中发育最普遍、危害性最严重的

环境评估报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1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 10.1.1.1 监测点位布设 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地下水流向和当地井位情况,本工程共布设了两个地下水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见表10.1-1和图8.2-1。 表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表 10.1.1.2 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为2010年8月22日-8月24日,每天一次。 10.1.1.3 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包括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砷、汞、铁、锰、氟化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共十四项,同时记录井深、水位。 10.1.1.4 分析方法 水样采集、保存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5750-2006),具体见表10.1-2。 表10.1-2 地下水监测与分析方法

10.1.1.5 监测结果 监测因子监测结果见表10.1-3。 10.1.2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10.1.2.1 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进行现状评价。见表10.1-4。 表10.1-4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 10.1.2.2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公式为: i i i S C P / 式中:P i ——指污染物i 的单因子指数; C i ——指污染物i 的监测结果; S i ——指污染物i 的所执行的评价标准。 对PH 值进行评价的公式为: P PH =(7.0-PHi)/(7.0-PHsd) PHi ≤7.0 P PH =(PHi-7.0)/(PHsu-7.0) PHi ≥7.0 式中:P PH ——指PH 值的单因子指数; PH i ——指PH 的监测结果; PH sd ——指水质标准中PH 值的下限;PH su ——指水质标准中PH 值的上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