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 教学建议-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隆中对 教学建议-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隆中对 教学建议-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隆中对教学建议-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隆中对教学建议

一、课文题解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草庐对》。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三、结构内容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诸葛亮的远大抱负,使人们对他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叙述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从侧面进一步写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

第三部分(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推测了未来形势的发展。

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写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的才能。

课文中诸葛亮的规划和策略部分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说理方法。

四、课文中心与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六、简洁生动的语言

课文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准确,朴素自然。

如刘备对诸葛亮隆中决策的反应只用一个字“善!”便将刘备的感动,敬佩、赞叹之情充分表达了出来,真可以说是惜默如金。又如,在《三国演义》中用了那么多篇幅描述三顾草庐,而在《三国志》中仅用了五个字:“凡三往,乃见。”刘备的思贤如渴,虔敬、殷勤,诸葛亮的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的心理、神态、身份特点都概括天遗地表达出来了,真是言简意赅,一字不可增删。此外,文章中不少字句如“天府之土”、“挟天子以令诸侯”、“犹鱼之有水也”等富有生命力的语汇一直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隆中对教学建议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二年级语文先学后教教案

25.玲玲的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 情感目标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课文中的道理和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补充及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的道理。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出示自学指导(一)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画出 有关句子。(4分钟之后比一比谁完成得最好!) 2.生先自学。 (二)自学检测: 1.学生自由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读一读。 (2).比较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那句话好,请你在句子后面 的括号里打“∨”) 2.指导朗读:引读、指名读、齐读。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出示自学指导(二) 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真的令人高兴。生活中你们遇

到过这样的事吗?你们是怎么做的?(3分钟后比一比谁完成得最好!) 2.生自读文。 (二)自学检测: 1.学生自由交流。 2.指导朗读:男、女赛读,齐读。 五、当堂训练 1、抄句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积词语 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懒洋洋仔细 3、小练笔 小朋友,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写一个小例子。 26.蜜蜂引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能力目标认会、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列宁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补充及反思

隆中对教学反思三篇

《隆中对》教学反思1 《隆中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本单元的前面已经学习了《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后面还要学习《出师表》。考虑到这一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有利于初三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所以我设计了以上的教学思路,总体来说效果很好。 有七、八年级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我有意识的把教学设计进行了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通过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如果能让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就会随之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本教学设计有不足之处;学生概括诸葛亮对策的要点时,表现为语言不够简练,要点不够全面,意识不到对话所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再认真设计启发性的引导语。 《隆中对》教学反思2 讲授本篇课文时,我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提问比赛为辅”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收效很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由于目标明确,精力集中,同学们上课时“有意注意”的时间明显增长,无效劳动时间明显减少。 二、学生全员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欲望强烈、钻研深入、理解透彻,效率很高。

三、普遍掌握得好,通过提问发现,即使平时学习很差的学生,也能掌握百分之九十以上。准确率也很高。 但,整个课堂教学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一、问题探究部分,对“侧面描写”这一手法进行学习与训练时,我提出了三个话题,对这三个话题均进行了训练,但都不太深入,没有充分展开。如果能把三个话题压缩为一个话题,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他们写一段话,从多个侧面来说说“今年的冬天不太冷”,然后提读,给大家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效果一定比较好。 二、最后的拓展延伸部分,给学生的时间有点短,个别同学可能学得不是很透彻,如果能把前边自学部分的时间压缩两分钟,用到这里就可以了。 《隆中对》教学反思3 即刻反思、调整。下午在七班上课时,去掉文本解析环节,插入与课文相关的《三国演义》中的视频,突出了学生的朗读训练。视频中的人物对白与课本基本吻合,学生借助画面加深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朗读效果较好。拓展训练的题目是: 质疑诸葛亮:“操既拥百万之众,此诚不可与争锋”,你为何不投奔曹操尽快统一中国结束民不聊生的日子? 男生对此话题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参与者情绪高涨。 教训:授课内容宁精毋滥。与其水过地皮湿,不若拣起一粒芝麻。

初中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公开课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公开课教案 课题: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 授课教师:游东华授课班级:初二(1)班 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认识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关系,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尝试。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激发兴趣,鼓励阅读。 2.指导方法,有效阅读。 二.难点: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教法学法: 一.讲座式教学法。 二.比较式阅读法,仿写式阅读法。 教学准备: 一.打印讲座稿及比较阅读材料。(教师) 二.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一本或一篇)。(学生) 三.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仿写。(学生) 教学设想: 一.以课<<鲁迅自传>>为例,尝试进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比较阅读,以及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二.有时间让学生展示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 三.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读好书 ..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社会、体验各种生活、结识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王梓坤 我想这里的“好书”――不单指我们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还应该指语文课之外的许许多多的书籍和文章。 现在考查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主要是通过考查同学们对课外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尤其是中考)。 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位博士给中学生的讲话――大家一定终身受益。 二.指导讲座(下发讲稿),教师解读――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 三.学生展示推介课外阅读精品(1-3位同学)。 四.比较阅读(阅读名人传记或有关资料) (一)<<鲁迅自传>>有关资料链接(附后) (二)阅读<<老舍自传>>(原文附后),开展讨论,比较特色。 《鲁迅自传》《老舍自传》 1、语言平实简练,谦逊求实1、语言简练,短小精悍 2、感情含蓄,深沉爱国2、质朴质谦,妙趣横生 五.读与写相结合,仿写展示(1-2位同学)。 《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六.总结全文――引用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读书的时候,要做到脑勤、手勤,遇到有心得就写下来,多动笔,多写、多记,不然你有心得不写下来,时间长就忘了。多写多记,念书多了,就积累了不少知识,可以左右逢源。——陈垣 七.课后延伸: 1.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练习册、学习指导) 2.建议记诵的诗文(含各种名言警句)

《隆中对》优质课教学设计

《隆中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诸葛亮特有的精神个性,领会诸葛亮的宏韬伟略和超群才干,欣赏和仰慕历史天空永恒星座的光彩。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屏幕展示: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展示“三顾茅庐”的画面。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这篇课文介绍卧龙怀才不遇,刘备思贤如渴的基础上,详细地叙述二人会面的对话,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隆中对” (用歌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画面引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回忆,为深入理解本课内容作了铺垫。) (二):在诵读中思考 方法是:指导朗读,通过范读、默读、自读来反复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理解大致含义,把不理解的语句画下来) 2:学生自由读(学生提疑难,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读不准的大家改正或教师指导读长句。 4:齐读 5:速读,请同学们思考:(1)概括本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2)说说本文“记言”的史传写 (三):在合作中疏通 1:品读课文,说说文章各句的大意。 指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小组合作,互教互评) 2:小组解决不了的请提出来,大家来解答,教师点拨。(略) (四):在品读中发现 1:了解文意结构后,让我们欣赏令人景仰的“三顾茅庐”,这隆中对的关键就在于刘备与诸葛亮的一番对话,这对话是否让刘备如获至宝呢?你从文中哪些段落看出来的 (生分组讨论,师指导参与) 2:小组派代表发说说认识和收获,互相交流,让大家在鉴别中分享 生1:在分析形势时,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什么结论? 生2:从哪几方面分析孙全的? 生3: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师点拨,其 3:比较阅读。 今天读的是晋代《三国志》里的隆中对,明代的罗贯中《三国演义》的“隆中对”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读读。(大屏幕展示小说的“三顾茅庐”情节) 师提示:小说写了关羽、张飞的表现,特别是张飞大骂诸葛亮是“村夫”这样从侧面衬托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课文中有侧面衬托吗?(学生答略)(此处教师点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略) (五):在评价中感悟。 1:课文中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你从哪些话语中感受到这些特点的? 生1:课文写诸葛亮为刘备确定政治路线时的一番话分析非常深刻。(举例略) 生2:诸葛亮还有点高傲,课文中写“时人莫之许也”可见常人不了解他的才干。 生3:诸葛亮的高傲还表现在“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他不向有权势的人低头。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内容: 第17—18页的例1及练习三1题、2题。 学习目标: 会观察方位图。 教具学具: 挂图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一)”,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会观察方位图。(齐读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7-18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掌握准确确定位置的步骤:1、确定起点;2、量较小的夹角;3、确定正方向;4、再看偏方向;5、看图例确定一格代表几;6、确定距离。 思考: 东偏北30°的位置在哪里? (4分钟后,比谁能准确确定距离。) 过渡:下面自学竞赛开始,比自学后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第18页做一做)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板演。小黑板出示习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口述: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指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讨论: 1、评议第1题:认为对的请举手!追问:学校、小明家哪个是起点?量较 小夹角时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分别与什么重合?确定距离的方法是什么? 2、评议第2题、第3题、第4题。(方法同上) 3、评议板书、正确率。(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再看黑板上同学的板书,谁写的更漂亮一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4、同桌对改,调查学情。(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只要你根据方法认真画图,也一定能得100分,加油!) (三)加强练习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背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2 3、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做一个有 4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父亲的语言、动作、形象的刻画,指导学生感悟作品文字中蕴含的父子深情, 〖HT5SS〗 四、教学过程HT5SS〗 (一) 1、导语。中国受长期的农耕文化的影响,尤其注重亲情。千百年来,抒写亲情成了文学的母题,这种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你能列举出几篇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2、简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暑假以后到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当时只有28岁。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朱自清随清华大学迁往大后方,在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在艰难和贫困的生活中,他在认真努力地进行中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同时,很关心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10月,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继续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并参加争取民主的运动,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当时,美帝国主义一面用枪炮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打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又把它的剩余物资美国面粉运往中国,作为救济粮来笼络人心。朱自清为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了名,并且在临终前还嘱咐家人“不要买政府配售的美粉”。因此,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3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烟酒公卖局长的作者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朱鸿钧没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的外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史实。为了讲解方便,出示一幅北京——徐州——扬州——南京——浦口的简图。这样,课文涉及到的作者的家境和作者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教案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数学) 执教人:王平 时间:2010年10月10日 学习内容:2.2 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同类型的概念,同类项的合并 学习难点:同类项的合并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1m)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正式的加减(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或小黑板):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同类项,能熟练合并同类项. 2、会将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 (目的: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要求) (注意点:目标要适度,不要过高或过低,一般情况下按课程标准和实际情况) 二、指导学生自学(2m)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认真看书思考!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63—66练习前面的内容,完成探究. 思考:1、几个单项式满足同类项的条件? 2、如何合并同类项?

6分钟后比比谁的看书效果好!(自学完了后可根据全班看书效果及内容难易加互相讨论思考题这一环节,加深学生理解程度) (目的:使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时间、方法、要求) (注意点:在设计思考题时,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概念、例题,引导学生归纳规律,研究解题步骤、思路,同时探索有无其它解法.学生看书时,教师一般不要讲话,可对“走错”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以免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通过行间巡视、质疑、个别询问、提问等形式进行调查自学效果,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 师:学完了的请举手!下面检测大家的自学效果! 三、学生练习(22m ) 1、判断下列式子是否为同类项: 10xy 和10x 2y x 2yz 和x 2y -m 2n 和nm 2 -5m 2n 3 和2n 3m 2 估计存在问题:同类项和系数有关(强调是否为同类项和字母顺序、字母系数无关). 师:是同类项的说出如何判定. 师:不是同类项的说出的原因. 师:补充、矫正,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满足同类项的条件: {简称“两相同”同类项条件 字母相同指数相同? 2、合并下列同类项:

隆中对教学设计

隆中对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了解“对”的有关知识,了解三国文化知识。 3、学习文中对天下形势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辨力。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语,介绍“对”的有关知识及三国文化。 2、让学生分析理清诸葛亮一番话的核心、方针、依据。 教学难点: 1、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对本课的主人公诸葛亮应该已经有所了解。对《三顾茅庐》还有多少印象呢?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北魏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准备南下消灭东吴孙权和西蜀刘备等,而刘备此时兵微将寡,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胸有成竹的为刘备提出了战略决策,本文所记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始末和他与诸葛亮问答的情况。 对,对策,答问的意思,封建时代臣子回答皇帝所提出的问题,叫对策。 《三国志》、《史记》、《前汉书》与《后汉书》合称《四史》。 二、作家作品简介: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我们可以理解为《三国志》的扩展、充实。 三、学生阅读课文,辨析音、形、义 hào fǔ suì yì bǐng qīng tuí du? shēn chāngjué好为《梁父吟》遂诣亮屏人倾颓度德量力信大义猖獗 kuài dài yīn xù zh?u zhū r?ng dān 吴会殆民殷国富存恤帝室之胄诸戎箪食壶浆 四、课文讲解 翻译课文、解释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 一、翻译课文、解释重点字词 二、再次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一、(1)写诸葛亮年轻时的事情,表现他的抱负。二、(2)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三、(3—5)刘备问计,诸葛亮答对策。(重点)四、(6)写诸葛亮对刘备的重要性。 本文叙述了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的政治对策,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塑造了一位政治家、军事家的光辉形象。

四年级下册语文“先学后教”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先学后教”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概述: 本组精心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作者笔下的千山万水是多姿多彩的,江河是奔流不息的,丘陵是连绵起伏的……江山如诗如画!阅读本单元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 教学要求: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 本单元课程预计安排13课时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能背诵、默写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谁会背诵李白的诗呢?(抽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目标: (1)认识生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 (3)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背诵古诗。 大家有信息达到目标吗?(生答:有!) 3、自学指导: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三次比赛 第一次,比一比看谁能把古诗读正确 二、比读古诗,纠正字音(第一次先学后教) 1、先学<自由读古诗> 2、后教,指名读古诗<尽量找中下等生>,同时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及时指正并更正读错的字音。 3、练读 三、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第二次先学后教) 1、结合注释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以下重点词语的意思尽闲厌

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隆中对

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隆中对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如实词、虚词等。 2、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3.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 4.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把握其要旨及战略方针。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精练的语言。 课时:2课时 教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教者:西志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词导入,营造气氛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英雄的诸葛亮成功预测了天下三分,并造就了刘备以一个极弱现实实现最终与曹魏、孙吴分庭抗礼的建国神话,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古今战略决策经典。 二、多媒体显示课文背景资料。 1、《三国志》及陈寿简介 《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隆中对》是其中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隆中是诸葛亮的隐居地,而“对”有对策的意思,

指诸葛亮对刘备兴复汉室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 陈寿,西晋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等。 2、背景介绍 公元207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这篇《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断句。 2、学生自由读课文(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染) 3、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先和同桌交流,如果还解决不了,稍后全班交流。 4、交流不懂的字词句。(形式:学生提出,学生解答,最后老师点评。) 5、老师提出重点字词,要求学生作答。(可以当堂提问,也可以出示幻灯片) 四、理清结构 第一段(1段)隆中对前,诸葛亮的远大抱负。 第二段(2段)徐庶举荐的过程。 第三段(3——5段)隆中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 第四段(6段)刘备“鱼之有水”为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研讨与练习二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可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 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六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上)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课题一:分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师: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页到第3页的例1和例2。 1、看例1的情景图和计算过程,思考: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怎样做比较简便? 4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课本第2页“做一做”的第1和2题,) 1、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不宜辅导学生),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

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学生依次更正黑板上的题)提示:更正时用黄色粉笔,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 1、评议第一题 ○1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2还可以怎样列式?3 10+ 3 10 + 3 10 = 9 10 生回答,师板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③、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有错的更正。 2、评议第二题 ○1看第二题的第一步,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生说,师板书: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看计算过程和结果,认为对的举手。 估计:5 12 ×8 = 5×8 12 = 10 3 5 12 ×8 = 40 12 = 10 3 ○3肯定这两种方法都是对的,问:哪个更简便?为什么? 生说,师板书: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强调:约分时,约得的数要跟原数上、下对齐。 3、练习第3页“做一做”。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它意义是什么呢?该怎样计算呢?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又端正。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教案3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教案3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为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教案,希望你们喜欢。 初中语文教案一 课文内容分析: *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作者在用文字介绍这幅画作的时候并没有从绘画技巧的角度作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所描绘的现实内容,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这样的写作构思,可以帮助非美术专业的一般读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及画作的深层意义。 第一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从而引出*要说明的对象。第二段介绍了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强调了这幅画作所要表现的是“梦回繁华”的主题,从而确定了*介绍画作内

容的重点:“繁华”。第三到五段,是对《清明上河图》的具体介绍。第三段介绍画作材质、着色和尺幅,并概括介绍画作的主要内容;第四段分三层介绍了画作的主体内容,三层均扣住“繁华”来介绍,语言典雅,富有文气;第五段总结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全文使用了逻辑顺序,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来展开,着重体现了画作的主题“梦回繁华”。 学情分析: 通过第五单元前面两篇教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这些学习重点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自读课文《蝉》属于文艺笔调的说明文,又使学生对说明文的多样性有了一些了解,同时学习该类自读课文课时已经指导了学生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的助读系统,运用快速阅读法的自读策略。不同的是,本课没有设置旁批,学生正好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看法写成旁批,养成随手写批注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浏览和细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养成圈点勾画批注的习惯。

隆中对 教案教学设计

隆中对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1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诵读,思考问题 1.根据课后习题一,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诵读,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四、品读,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设置问题,进一步交流: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读,比较延伸 参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近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隆中对》教学设计示例 2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发现问题,疑难字、词、句意的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习。 2.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是学习本文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来解决。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准确翻译课文,解决书后练习二。 2.深刻体会诸葛亮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二、整体感知

《先学后教》教学设计

《先学后教》最新教学设计 《先学后教》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2、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三个方向。 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位置与方向中的东、南、西、北(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例1,重点看黄色云彩里的话,并根据黄色云彩里的内容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到图上,然后再根据你标的方向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思考:

()与()相对,()与()相对。 2.根据例1中的图,将例2中校园示意图补充完整。思考: (1)地图通常是按上()下(),左()右()绘制的。 (2)小精灵下面的示意图中,如何确定方向? 5分钟后比谁填得最准确。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 2、做一做:(课本第6、7页的第1、2、4题) (1)指名生口答第1、2题,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要求:声音响亮,小老师要听完别人的回答后,再举手纠错)口述小结:在做和方向有关的问题时,第一步应该先确定其中一个方向,然后根据这个方向再辨别出其余三个方向。 (2)请2名生板书第7页的第4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3)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隆中对》教学设计1

《隆中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如实词、虚词等。 3、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意。 4、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难点: 1、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2、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233—297字示祚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2、时代背景简介: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在当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十分希望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二、分析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语音,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 2、翻译全文。 3、再次朗读全文,要求读得朗朗上口。 三、小结 1、一词多义。 谓认为调为信然 对-----说谓先主曰 已停止然志犹未已 通“以”自董卓已来 已经已历三世 信确实谓为信然 诚信信义著于四海 同“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然这样谓为信然 但是然志犹未已 用因此遂用猖獗 利用贤能为之用 运用此用武之国 2、古今异义。 顾古义拜访将军宜枉驾顾之 今义照顾 凡古义总共凡三往 今义平凡 孤古义我,古代王侯的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今义孤立 殆古义大概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今义危险 日古义一天天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今义太阳 3、词性活用。 箪名词作状语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壶名词作状语用水壶 4、通假字。 信,通“伸”伸张欲伸大义于天下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复习教案 一、考点梳理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辨析文章的说明方法。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4.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限制性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明确复习内容 2.学生回顾讨论:考试中说明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哪些? (二)归纳出示说明文考点并明确本课时要复习的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辨析文章的说明方法。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限制性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复习指导 学生阅读、圈画《中考复习指导》P95--96“复习指导” (四)预习交流展示 1.交流内容 就课前布置的《中考复习指导》说明文性文章阅读“达标训练”(四)及(六)

中1、2、3小题。

2.交流过程 ⑴小组内就问题进行交流展示。 ⑵师生交流疑难点(先交流(四)、(六)的1,然后是2,最后是3)。 ●小组自主安排发言 ①小组交流出现的分歧题目及疑难题目。 ②分歧题目及疑难题目问题答案。 ●其他小组及时点评补充并纠正。 ⑶误区警示: (五)合作探究 1.探究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尽快地完成题目并准确回答呢? 2.小组内交流。 3.归纳点拨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相关要点的概括。 解答该类题型,首先要了解每一段的内容,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注意找段落中心句和关键句。 其次要结合段落中的说明特征或其他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分析说明的方法 分析说明的方法要做到两点: 一要明确概念,正确判断。 明确常见的7种说明方法的概念时不要死记硬背,而要能具体准确地判断文章里使用的说明方法。 二要结合文章,分析作用。 解答此类题,应结合句子本身和文中的语境作答。在具体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不要笼统地回答,必须结合原文,具体指出说明了什么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引

《隆中对》教学设计一

隆中对 教学建议 一、课文题解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草庐对》。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三、结构内容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诸葛亮的远大抱负,使人们对他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叙述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从侧面进一步写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 第三部分(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推测了未来形势的发展。 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写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的才能。 课文中诸葛亮的规划和策略部分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说理方法。 四、课文中心与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六、简洁生动的语言 课文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准确,朴素自然。 如刘备对诸葛亮隆中决策的反应只用一个字“善!”便将刘备的感动,敬佩、赞叹之情充分表达了出来,真可以说是惜默如金。又如,在《三国演义》中用了那么多篇幅描述三顾草庐,而在《三国志》中仅用了五个字:“凡三往,乃见。”刘备的思贤如渴,虔敬、殷勤,诸葛亮的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的心理、神态、身份特点都概括天遗地表达出来了,真是言简意赅,一字不可增删。此外,文章中不少字句如“天府之土”、“挟天子以令诸侯”、“犹鱼之有水也”等富有生命力的语汇一直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教学设计示例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一年级语文上册先学后教教案

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1、花朵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会认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来学习第一课,请大家伸出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并说出笔画名称,齐读课题并口述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2、会写2个生字;3、会认8个生字。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一)先学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二)后教 2、指名读并纠错正音 yàn zǔ yè 焰祖夜 3、齐读易错音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会认字) 课文字音读准了,现在咱们比比谁能把本课的会认字记得又快又牢 (一)先学 1、生用卡片自由记忆,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卡片后面的拼音。 2、同桌用卡片检查 (二)后教 3、指名读

4、同桌互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5、师用卡片检测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要求流利) 大家识字可真快,最后我们来比赛读课文,看谁的课文读得流利 1、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男女赛读 五、布置作业 熟记本课生字,自由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熟记本课生字 七、板书设计 1、花朵 2、 花朵星空节是的们 八、教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火、我”2个字;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第一课,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会写““火、我”2个字;2、背诵课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背诵课文) 1、生自由背 2、同桌互背 3、师引导学生背诵 板书: 星星夜空花朵 焰火节日花朵 我们祖国花朵 4、男女生赛背 5、 5、指名背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会写字) 现在咱们开始比赛看谁写的字端正、漂亮而且还要看看谁的写字姿势最端正。 (一)先学 1、生观察生字的结构,位置并书空 2、描红、练写 3、指名上台写 (二)后教 4、师生评议(对不对,好不好) 5、师范写 6、生再练写并组词 7、默写生字 注:“火”字的笔顺要提醒孩子。 四、布置作业:生字写3个组2个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