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魅力

数学的魅力
数学的魅力

数学的魅力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自身,无非是质与量两个方面。

所谓"质",表现为好坏、优劣、善恶、美丑等等;而所谓"量"则表现为长短、粗细、大小、厚薄、轻重、形状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等等。数学就是从量的角度把握和解释世界的一种努力,所以数学是一种思想,一种解释世界的方式,一种精密的语言系统。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和反映。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慎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R〃柯朗等:《数学是什么》,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正如美国数学史家M〃克莱因所说的那样,"任何时候,谁想找一个推理的必然性和准确性的例子,一定会想到数学。"(M〃克莱因著,李宏魁译:《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他还曾对数学做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给人快乐"。

数学依靠的是两样东西:逻辑与创造。而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则有两个目的:各种实用的目的以及数学的内在趣味。对于一些人,这不仅仅指职业数学家,数学的精髓在于它的美妙和它对于智力的挑战。"数学是最聪明人之间的较量,因此非常具有挑战性,同时,数学的美丽使研究数学成为一种乐趣"。这就是菲尔兹奖得主、美国数学家符拉基米尔〃福沃特斯对常人眼中枯燥的数学的认识。当然对于另一些人,包括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学的首要价值是它如何能够被应用于他们的工作之中。

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想的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专门语言,具有抽象性、准确性、简约性和形式化等特点。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对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表达以及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数学语言分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表语言,三类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在数学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社会建构主义数学哲学将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看成是相互维护和相互依

存的。关于数学知识的社会建构性质,欧内斯特提出了以下三点根据:1.数学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和规则,而语言知识是一种社会建构;2.个

人的主观数学知识经发表后转化为客观数学知识,这需要社会性的交往与交流;3.客观性本身应该理解为社会性的认同。(Paul Ernest 著,齐建华、张松枝译:《数学教育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1~52页)。"整个数学知识是由证明予以保证的,其基础和可靠性则依赖于语言知识和规则。"(同上,第66页)。

数学是科学的主要术语。数学和科学具有许多共性。包括都具有对可以理解的规划的信念;想象力和严格逻辑的相互影响;诚实与公开的思想;同行评论的极端重要性。17世纪以来数学的发展清楚地表明,社会生产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又推动数学的发展,并为数学发现提供灵感。美国数学家克莱因下面的论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对自然的深入研究是数学发现最丰富的源泉。"( M〃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第293页.)"数学是科学的王后,同时也是它们的女佣。" (同上,第286页)。

作为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数学受到了普遍的尊敬和推崇。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科学历来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越来越广泛的数学应用,正在不断地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度发展的数学思维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数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数学是训练客观且精确的判断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数学尤其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及对结果的验证,而这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在智力上和道德上)产生影响。数学的奥妙不在于发现它的完美和复杂,相反在于找到最经济和简单的表述和论证。因为数学在现代文化中扮演着中心的角色,所以对数学性质的基本了解成为科学素养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学生需要将数学视为科学活动的一部分,了解数学思维的本质,并熟悉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巧。

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数学探索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不考虑这些抽象在现实世界是否存在对应的本物。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智力的核心在于思维。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应该包括认知、计算、思维三个方面,而不能简单地将计算等同于数学。有学者富有见地地指出:珠算、心算对于提高儿童的计算能力的确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对儿童思维发展的贡献却十分有限。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行动上的逻辑程序(思考、分析、抽象、简明、计划、演绎、推理、普遍化、具体化、应用、评判等),形成合理的思想及其表达的质量(秩序、精确、明了、简洁等),引起观察,形成空间和数目的概念,培养抽象领域里的直觉和想像,注意和关注的能力、毅力和有规则的努力之习惯,最后形成科学素养(客观、诚实、研究兴趣等等)。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所受教育的一个基础部分,哪怕他今后从事非科学或非技术性的工作。

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在一份数学教育指导性的文件中提出了如下意见:引导学生自己形成思想,发现数学的关系和性质,而不是把承认成熟的思维强加给他们;更注意思维和推理而不是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限制死记一些固定的基本结论;强调数学内在的统一性;就数学思想和正在学习的理论的主要历史发展阶段作出说明;保持数学与应用数学的科学之间的合作;贯彻数学思维的要求,增加语言的精确度、语言的清晰度和简明性。

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数学也提出了如下教学指导思想:1、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使学生人人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成功感,得到和谐地发展。

2、确立关于学生和教师的观念: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3、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倡导合作交流的课程气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本身的摹本,它是对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提炼,因此,它高于生活、概括生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就会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理论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比如初中数学中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 x+b,这些符号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这个表达式能够描述和解释怎样的现象和事实?我们假定y这个因变量代表一个餐厅服务员一个月的薪水,x代表餐厅一个月的营业额(或一个服务员通过其服务所带来的营业额),k代表

从营业额中提成的比例, b也是一个常量,代表基本工资,或称之为底薪。也就是说,餐厅服务员一个月的收入等于底薪加营业额按一定比例的提成。这就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双赢的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作为餐厅的服务员,如果你能以自己优质的服务,赢得更多的回头客,你的收入也会更多;即使由于其他的原因,餐厅的营业额不佳,对于服务员来说,至少还有基本工资。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个表达式的意念,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学习对于生活的意义。如果我们这样联系生活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字的意义,就能发现数学尽管十分抽象,其实它是源于生活,联系生活,也能培养学生生活的智慧,当他今后成为一个经营者,或者是就业者时,怎样去处理类似的问题。而当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时,学习就会是快乐的,也就是更有效的。在课堂中,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它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数学解题是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习的巩固和知识迁移的过程。学会解题是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对数学解题划分为四个阶段: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其中"回顾"就是解题后的反思,它是解题思维过程中的深化和提高。解题过程的反思,实际是解题学习的信息反馈调控阶段,通过反思,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的建构。

体验生活化的数学魅力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颁布的《国家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我就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初学儿童学习过程中体现刚入学的儿童,不是一无所知的,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他们都有一些。但什么是数学,在儿童初学阶段,我们在引导认识的时候,不可能给出抽象的概念,而只能通过具体的内容,说明我们在使用数学知识。如家里有几口人,家住在哪里,从家到学校有多远,买雪糕用多少钱,怎么付钱,一天吃多少米饭,等等,孩子们理解这些随时随地接触的东西时就用到了数学知识,从而也就有了初步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的学习如果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比如,教学观察与测量时,可以通过观察汽车模型并为汽车公司设计汽车广告这一情境让学生在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比较;再如,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估计10粒豆子有多少,再数出10粒豆子,再抓一把豆子估一估,看实际与估计的差别;从学校到家有几米;在家里吃饭时,数数碗中剩下的饭粒有多少。使学生感受到计算问题来自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估算和观察能力。新课程给新知识的介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科学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身边的一切都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

二、让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动画片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

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又如教学买汽球一课时,让学生先

估计我们班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收集、整理信息,并通

过学生的实际调查帮助学生制成统计图进行分析,从而在自己调查的结果中

了解自己所要知道的信息。从而在选取、组织、分析、使用信息的过程中,

使其认识态度和方法得到提高。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

高的过程。信息时代,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学会:收集信息、作出判断、进

行决策。通过这种生活化味道很浓的活动,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有作用,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三、让课堂延伸,提取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充满着数学问题。虽然课堂是学习各类知识的重要途径,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把学习的时空向课堂外延伸是必然的发展。延伸的方式是多种多

样的。1.结合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如学习100以内的数时,

让学生收集家中的人口数、门牌号、班里的课桌椅、电话号码等,感觉数在

生活中的运用。又如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到商店观察价格标签,

进行购物活动,在实际的环境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2.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学习统计时,除了教材提供的统计对象以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对

学校班级、各班人数、天气等进行统计,其中有些统计对象学生比较好操作,而天气或气温等的统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在指导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有关天气或气温的信息,他们提出,可通过自己观察、看《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看报、询问爸爸妈妈或其他

人等等途径;其次要督促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最后汇总。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获得了课堂上得不到的练习机会,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数学,相信必能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教师以及“兴趣”这一老师的引导下,容易体验成功的喜悦,必然又促进他们学习的热情。这种良性的循环就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数学的魅力

数学至今魅力不减是因为,一是数学理论一经确立,基本上不会被推翻,以后只是深化和推广而已,不象其它自然科学分支经常发生新理论取代旧理论的现象。二是它的高度抽象性使它居于比自然界及至其他自然科学更高的层次,自然规律和谐用数学结构表示出来时,已经抓住了最本质的特征,由“形似”到了“神似”的地步。数学史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波澜壮阔,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博精深,令人临川浩叹:“逝者如斯夫!”它精英荟萃。令人心驰神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它是数学与哲学、历史等学科的综合,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最早的边缘科学、交叉科学之一。数学无处不在,我们更赞叹的是它的奇妙和独特——数学魅力。

一、初尝数学的“甜”

刚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就看了《算得快》一书,而且看了不只一遍。《算得快》一书是图文并茂。内容简练、单纯、易懂。至从看过这本书后,我做算术题时。总会很快得到答案。正确率也很高。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解决了算术题。那时,在其它同学眼里算术最让他们头疼,我却在算术方面略占了点优势。之后的每天上学。奶奶总会额外的送我一袋饼干,我也觉得每天过得很开心。其实,是那本《算得快》给我带来的“幸运”和快乐。那也是我每一次感到数学的“奇妙”。

二、从兴趣中体验数学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某一事物产生极大兴趣时,即使你没有多大建树,也能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数学中的数和形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抽象,如同形式美和自然美的抽象。这就需要你的关注。在我们自然界中的形式美如:

(1)累积状之美。如崇山峻岭、花丛灌木。

(2)射线状之美。如日月星辰的光芒,孔雀开屏的尾羽。

(3)回旋状之美。如蜗壳、螺壳。

(4)对称状之美。如雪花、晶体。

(5)排列状之美。如鱼鳞、鸟羽。

(6)网目状之美。如龟甲、叶脉。

(7)斑文状之美。如虎皮、豹皮。

(8)平行线之美。如垂柳、雨丝。

在我们几何图形中的形式美如:

(1)圆。人类的知觉对简单的圆形是偏爱的。其原因在于它的绝对完美性,和谐、稳定,使人称心舒畅,在心理上达到满足的最佳状态。

(2)抛物线。阿基米得在名著《抛物线的求积》中,利用力学和穷竭法,算出物弓形的面积,是微积分思想的先导。他还巧妙地用抛物线帮助作出正七边形。

(3)椭圆和双曲线。这两种圆锥截线也是后来在天体力学中找到了应用。古代希腊有椭球面音乐厅,乐队配臵在个焦点的位臵处,以得到良好的声音反射效果。比例美。即我们常常说的“黄金分割”。这是大家很熟悉的。公式美。数学公式的丛林、公式的海洋。公式是智慧的结晶、公式是简练的语言,因此,它给人们的印象是睿智、简洁、浩瀚。数字美。如

99 =9801

999 =998O01

9999 =99980001

99999 =99998000O1

又如,(运算了的和谐,组建数字金字塔 )

1×9+2 = 11

12 ×9 +3= 111

123×9 +4 = 111 1

1234 ×9 +5= l11 11

12345 ×9 +6 = 11l 111

123456X9+7 =111 111 1

1234567×9+8= 111 111 11

12345678×9+9= 111 111 111

123456789×9+ 10= 111 111 111 1

再请大家看下面这个数阵,

123456789 X9= lll lll l0l

l23456789 X2 X9=222 222 220 2

123456789 X 3 X9=333 333 330 3

l23456789 X4 X9=444 444 44 0 4

l23456789 X9 X9=999 999 990 9

“九宫图”的奇妙,让人不得不为数学感到敬佩。这里就作简单介绍。把龟背上的数填人 3 X 3的正方形方格中,不管把横着的3个数相加,还是把竖着的3个数相加,或者把斜着的 3个数相加其和都等于 l5。

4 9 2

3 5 7

8 l 6

三、数学应用及数学美

数学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不仅是相互爱好,主要还是相互需要。

l、数学在音乐中的应用。

例如我国春秋时用“三分损益法”确定弦长与音的关系,就是在基音弦上去一分 (即乘以 2/3)或加一分(即乘以 4/3)以定另一律的弦长,依此类推,直到“高八度”或“低八度”。这方法是近似的。

2、数学在绘画中的应用。

达?芬奇在著作中多处记有作透视图的例子,他最早谈到远景的比例,给全景透视奠定了基础,解释了立体视感的原因,提出了阴影分割理论、反射的特性和物体色彩变化。

3、数学在雕塑中的应用。

被尊为男性美典范的别尔维杰尔的阿波罗雕像为标准,人们发现它的腰部、膝盖、喉结、面部、手臂等处都是“黄金分割”点。我国古代雕塑有独特的风格,其中一些小巧的玩意闪烁着数学的智慧,例如由六块小木头雕成而能拼接为空间十字形的组合件,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益智玩具”,由于其别出心裁的构思和外形,显得很美。

4、数学在建筑中的应用。

约纪元前2700年的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吉萨金字塔,由260万块重达 l2吨的巨石堆成,石块之间只有几丝的缝隙,高150米,重约 3100万吨,真是难以臵信的成就。建筑的数学美表现在比例上,它无需真正去丈量,立即就因其和谐协调而在人们的心灵上激起美感。

5、数学在诗歌中的应用。

如: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

我国著名诗人闻一多,曾经倡导过新诗的格律,他的多种尝试,有人形容为一种建筑美,其实是一种数学美。句式、字数、行数的变化。无一不是可以数量化的。而且,其实是对称、均衡、周期等要素,也隐含数学概念,这方面的探索应当说是有益的。

6、数学在抽象艺术中的应用。

例如,分数维曲线已经引起气象学家、地震学家、宇宙学家的浓厚兴趣,事实上在地质学、地理学、电工学、语言学、经济学、空气动力学乃至数学学科本身都找到了应用,分数维曲线显示的乐曲也很动听。

7、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我国,个人的劳动收入多少是与个人所做贡献的大小成比例的。中国有句俗语是:“一分钱,一分货”。看来这只是一种经济关系,但其中却隐含了数学概念。假如没有数学上的量的话,我想大家也不会在“量”的“得失”上而斤斤计较了,可数就是数,“l”就是“l”,“2”就是“2”。

8、数学成就了计算机“风行天下”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十进制”都是人工智能的杰作,人们将最胖的数“0”和最瘦的数“l”进行排列、组合造就了一代代“计算机英雄”。人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了,毫无疑问,数字化时代是目前最先进的“时代”。

四、数学思想助我设计出圆形元素周期表

我将化学元素放人到数学坐标系中,经过多次的排列,最后得到一张“圆形元素周期表”。即坐标中第一、第二象限是主族元素;第三、第四象限是副族元素和第Ⅷ族元素,横轴 (x轴)将主族元素同过渡元素分开,这样,所得到的周期表比现用的周期表更紧凑、更直观、更美观、使用更方便。其规律性在国际上可以通用。 (详情见附录 1、附录 2) 我只是将数学思想同化学学科相结合,便有了更新的发现。看来,数学的每一个特征都使人为之仰慕倾心。我们看它具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外貌而击节称赏,并愿意做出更多的美的发现。

总之,在我的眼里,数学比任何学科的价值都要大,再加上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令我不得不为之倾心。其实,在数学方面,我根本就没有什么发言权,只是曾在数学思想方面尝到了一点“甜头”。在此,我只

是有感而发,学好数学不仅能提高个人的情商,即个人对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过去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最早得到世界绝对一流研究成果的,也是在数学方面。华罗庚、陈景润就是证明。我在本论文中也举出了大量的例证,可以充分说明数学真的是魅力无穷,我们不仅要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应对其威力拥有坚强的信念。让我们大力宏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将个人的智慧运用到人类社会当中去,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附录:

(1) “圆形元素周期表”1份。

(2) “圆形元素周期表”说明书 1份。

镧系 h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锕系 Ae Th Pa U Np Pu Am Cm Bk Cf Es Fin Md NO Lr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O3

圆形元素周期表说明书

一、该表的主族元素位于上半圆 (x轴的上部分),过渡元素位于下半圆 (x轴的下部分)。

二、该表的大小圆圈表示了元素的周期、电子层,即从内第一个圆圈向外数,周期:一周期、二周期、三周期……;电子层:从内到外是K、L、M、N、O、P、Q层。

三、该表可以根据扇形图来直观的判断族中的原子半径,即可判断同一族元素可从圆心向处的递变性。

四、该表可通过【逆】时的方向来研究学习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五、该表比现用的周期表更直观的体现了元素的变化规律。具有更紧凑、

更美观的特征。

说明:“圆形元素周期表”曾获第十八届青海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圆形元素周期表”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并被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名人大典》(当代卷II)等五部辞书收录。

【从我读书到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深深为数学的魅力所吸引。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它是一门活的学科,它需要人们去发现,去体验,去观察,去理解。它要求人们的思维缜密,

真正找到了学习技巧的人,学习起来非常轻松,能体会到它的美,它的乐趣。我们教孩子的时候应该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深深为数学的美所折服,而不是对这门学科产生恐惧。】

对数学文化的感想和体会38421

对数学文化的感想和体会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而在一学期的数学文化学习中,更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精神产物和文明成果,在一个人运用数学进行思维的过程中,所锻炼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许多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大和更深刻的领悟人类的自由。我们会了解所谓的客观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并意识到数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之美的本质及其独特性,我们甚至会根据自然的数学化来重新认识和领会世界,并从而为之高声赞叹。数学文化的辉煌是人类文明灿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未来还会继续证明这一点。 我认为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主要还是以理性的形式呈现的,这正是和其它文化相区别的地方,拥有了这种文化,人类自然就会变得理性。这种文化对社会贡献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常常讲:掌握科学文化的人也应该掌握社会文化,这样才能走得很远,但反过来呢?是不是一个掌握社会文化的人也该掌握科学文化呢?否则是不是也会很难走远呢?当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会因为科技与经济的需要而更加重视数学教育,这没有错;如果还因为人自身发展的原因、因为文化的原因而更加重视数学教育了,那也许是把握了更根本的东西。 通过数学文化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它也使我们能够开阔视野,加强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能够很好的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首先,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能够很好的拓展了我的数学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仅仅是一些知识要点和相应的定理公理,数学的知识领域层面了解的很少。可是,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我知道了以前未曾了解的知识。数学的历史使我能够更加广泛感悟数学精神和在其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发展历程;数学家们的故事使我铭记了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获取的成就和那光环背后的艰辛;数学的历史性难题使我能够感受到了不懈的探索精神;数学文化向人们展示了数学极富魅力的一面。它不是以往数学课上的定理、公式、计算和题海,而是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它让我们用美学的眼光来看待数学,让我们体会到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培养数学的意识,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丽,知道数学应用的门径。其实这也是我感到选学这门课的原因。 其次,使我懂得了数学的另一片美丽的领域。数学的美不在于它的计算,而在于人们不断进步的心。从第一节课起我就感觉老师讲课很有魅力,讲的内容更具魅力。您从古代的数学一直讲到了刚刚解决的费尔马大定理,从不同的领域为我诠释了数学的文化。您总能运用很优美的文字来述说您要讲的内容,还不时地结合美术、科学以及人文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来阐述数学。从中让我了解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数学,原来数学可以这么美。您还一直主张让我们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即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会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所以,新颁布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关注生活,感受发现数学问题;体验生活,感悟理解数学知识;实践探究,提高发展数学能力;应用创造,发挥数学应用价值,展示数学神奇魅力。 一、创设数学情境,感受发现数学问题 “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让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感受发现数学问题。如一年级小朋友上学的第一堂课就是《认识我们的校园》,带着他们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学校有几个大花坛,几块草坪,几棵树,几幢教学楼……在观察中,学生通过数一数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有序思考,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初步感知10以内的数。这样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数学的存在,学生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

自然产生亲切感,不但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而且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领会,同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二、体验生活,感悟理解数学知识 感悟数学,说的是教学活动中不能把数学知识简单地呈现传授,而应通过创设情境、挖掘梳理已有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它既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也依靠平时积累。 1、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的形成。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让学生自悟自得,感受数学的形成过程。如:一位教师是这样让学生建立1毫米的概念的:先让学生用铅笔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这个1毫米就是尺子上的一小格,可以在尺子的任何地方的一小格,初步建立这样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接着教师用尺子量出1分硬币厚是1毫米,让学生用手指捏住1分硬币感知它的厚度,再抽出硬币,告知这俩手指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然后反复多次捏住硬币—-抽出硬币让学生体验1毫米的长度,再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学生有的说很细,有的说很薄,有的说很浅。最后找一找生活中1毫米的物体,有的找出电话磁卡厚1毫米,有的说光盘厚1毫米,有的说3张扑克牌厚是1毫米。这样通过指一指、捏一捏、说一说、找一找使学生建立了1毫米的概念。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感悟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

发现数学之美--感受数学魅力

发现数学之美感受数学魅力 方山学校宋宏文数学是什么?不同的人对数学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在多数人心中,它也许只是“ 1、2、3……”这些数字之间的游戏。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数学就是计算,推理和证明,觉得数学很抽象,感觉枯燥无味。其实数学是一门很美的学科,很多大数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称颂数学之美。例如:“数学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华罗庚);“数学之美,美在纯净” (纳什);既然数学是美丽和魅力无穷的,为什么不少学生从小学开始便讨厌数学,觉得数学难懂难学,枯燥无味呢?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刚接触数学时,家长或老师只教他们算法和算理,不重视让他们领略到数学美和好玩的一面。数学家杨乐说得好:“学数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使数学成为爱好和兴趣。”因此,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欣赏数学的美,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领略数学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美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那是多么的重要。 数学是美的,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数学是一门美学,它具有符号美、抽象美、和谐美、简洁美、形式美、奇异美、变化美等等。下面就本人在近年的教学探索中的一些做法加以举例说明如何去发现,展示小学数学中的美。 一、认识数字的有趣和神奇,感受数学美,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精

彩。 学习数学首先是从认识数字开始,如何让学生觉得数字生动、形象、有趣,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迈好开始的第一步,对今后的学习十分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数字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故事学数字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一年级的语文书上有这样一首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巧妙的把‘一'到‘十'这10 个数嵌入其中。这样的数字诗,读起来妙趣横生,学生既记住了数字,又学习了古诗,令人回味悠长,学生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也好。另外,用联想的方法,让学生想象,每个数字的样子像什么,有助于学生对数字产生亲切感,觉得数字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发现数学的妙处不但有趣,而且还能解决问题。比如数字“ 1”,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枝铅笔,一根筷子,一根棍子”等等。数字“ 7 ”这是一个抽象的数字,学生看到它,可能想起神话传说中的“七仙女”,想起白雪公主身旁的“七个小矮人” ,想起每周的“七天” 等等。根据学生的想象,我们可以编出数字儿歌,这样数形结合,抽象的数字,在学生头脑里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二、探索规律,感受数学之美,领略数学魅力。 数学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数学美的探索,数学美蕴藏在数学的规律之中。数学美就是数学中奇妙的有规律的让人愉悦的美的东西。在我们的数学课本当中有很多探索规律的内容,老师应当引导学生一起去发现,去展示数学中的美,从体验数学美中,领略数学魅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思维能力测试题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思维能力测试题 总分100分,实得分: (7×4=28分) 1、2013×9+2013=( ) 2、1+2+3+……+27+28+29+30=( ) 3、125×111×5×8×2=( ) 4、17÷7-10÷7=( ) 6×12=72 分) 1 、 把1~7这七个数填入“人字”图的七使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都等于14, 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 )个平行四边形? 3、 17根火柴排成6个小正方形(见右图),6根,成为3个小正方形。 4、移3个豆,使三角形方向正好相反, 5、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 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 第4天看了( )页。 6、 如右图所示,一个大长方体的表面上都涂上红色,然后切成18个小立方体(切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在这些切成的小立方体中,问: (1)1面涂成红色的有( )个; (2)2面涂成红色的有( )个; (3)3面涂成红色的有( )个。 7、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三种球共100个,现在按5个红的、3个白的、1个黑的顺序排列起来。在这100个球中,红球有( )个、白球有( )个、黑球有( )个。 8、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平均数为2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30,则这四个数的平均数为25,这个数原来是( )。 9、从甲地到丁地需要经过乙地和丙地,已知甲、丙两地相距1200米,乙、丁两地相距1700米,甲、丁两地相距2300米,乙、丙两地相距( )米。

10、某车间有50名工人,车间组织活动,参加划船的有34人,参加游泳的有28人,车间有()人两项活动都参加。 11、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6分钟。如果每次锯的时间相同,那么锯成6段要()分钟。 12、在一块正方形场地四周种树,每边都种10棵,并且四个顶点都种有一棵树。这个场地四周共种树()棵。

魅力数学答案

魅力数学答案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欧拉是世界上最高产的数学家之一,他出生于那个国家? A. 法国 B. 德国 C. 瑞士 D. 俄罗斯 2. 运筹学中经常需要在很多条件的约束下,寻找某一个问题的最优解。在运筹学中,这种方法被称为: A. 数理统计 B. 数学规划 C. 决策树 D. 启发性算法 3. 在植物中会发现很多与黄金比例有关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叶序,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是 A. 植物中的黄金比例只是偶然,没有什么特殊原因 B. 黄金比例令植物更加美观 C. 植物成长时,按照黄金比例生长的枝叶,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间和阳光 D. 按黄金比例生长的植物,更符合人们的需要 4. 迈一步通常是在半米左右,那么估计一亿步是多远的距离? A. 相当于中国从东到西的距离 B. 相当于从中国上海到美国洛杉矶的距离

C. 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周多 D. 相当于从地球到月亮的距离 5. 自然界中存在丰富的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是由12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其书中所产生的。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的关系是? A. 黄金比例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一项 B. 斐波那契数列相邻两项的比例逐渐逼近黄金比例 C. 黄金分割是指用斐波那契数列对一个量进行分割 D. 黄金比例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别名 6. 运筹学是最为重要的应用数学分支之一,运筹学始于那个年代? A. 20世纪20年代 B. 运筹学出现于二战时期 C. 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D. 出现在17世纪的欧洲 7.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是综合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数学成就而得到的。文献和资料的搜集对于学术的发展和知识的保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起到重要作用的古代图书馆是: A. 亚历山大图书馆 B. 阿拉伯智慧宫 C. 罗马梵蒂冈教廷藏书 D. 大不列颠图书馆 8. 我见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的我的同学所见到的所有天鹅都是白的所以天鹅是白的这个推理过程所使用的推理方法是: A. 归纳方法

感悟数学的魅力

感悟数学的魅力 姚诚(43A13229) (东南大学医学院,南京 211189) 摘要: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的魅力是流淌在历史河床上的涓涓细流,给予人类知识的养分,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本文通过形式、内涵、和谐与发展四个方面详细叙述了数学的魅力所在。 Abstract:Mathematics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mathematics charm is flowing in the history of the trickle bed, giving nutrients of human knowledg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paper form, content,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in four areas described in detail math charm. 关键词:黄金分割点、直觉主义、三角函数、魅力Keywords: golden point, intuitionism, trigonometric functions, glamor 一、引言 多数人在听到“数学”二字后,第一反应就是“难”,对此很多人不敢涉足数学专业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可细想下来,数学又无处不在,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与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就像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说过:“世界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数学的强大张力,也正是它的魅力之处。 著名女诗人普拉斯曾说过:“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的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数学则恰恰是“魅力”最好的代言人,它的形式简单有序而又对称统一,它的内涵严谨简洁而又富含哲理性,它的和谐更是体现在数学的各个微小细节,它的曲折而坎坷的发展道路更像是孩子走向成熟的过程,让人感同身受而又无限向往。 本文并非想借“深奥”的数学增加文章的“噱头”,而是想用在我们身边就能看到、感受到、接触到的数学,告诉读者其中的魅力,这样的魅力才是“贴地气”的魅力,才会让人心服口服。 二、数学的形式魅力 当我们真正进入数学王国,了解其中的各种奥秘后,就不再会因为其大量的公式、定理、图形而误认为数学是繁杂难懂的,相反我们看到数学文化中表现出来的简单、有序、对称、整齐、统一的形式魅力。 从数学中最简单的数开始,它的魅力无处不在,亿万年前的先祖们发现不同种类的东西的总量可以存在某种关系,于是,就产生了最早的数学。古希腊著名

感悟数学的魅力

感悟数学的魅力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的魅力是流淌在历史河床上的涓涓细流,给予人类知识的养分,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说过:“世界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数学的强大张力,也正是它的魅力之处。 著名女诗人普拉斯曾说过:“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的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数学则恰恰是“魅力”最好的代言人,它的形式简单有序而又对称统一,它的内涵严谨简洁而又富含哲理性,它的和谐更是体现在数学的各个微小细节,它的曲折而坎坷的发展道路更像是孩子走向成熟的过程,让人感同身受而又无限向往。 从数学中最简单的数开始,它的魅力无处不在,亿万年前的先祖们发现不同种类的东西的总量可以存在某种关系,于是,就产生了最早的数学。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数本身就是世界的秩序”,他的名言就是:“凡物皆数”,自然界的事物可以根据数进行分类,质数、勾股数、亲合数、循环数等等,更有令人着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伟大的数学家不断进行钻研,这才叫“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无穷无尽的数也蕴含着精彩绝伦的奥秘,最经典的形式魅力莫过于“黄金分割点”的提出,1:0.618它是爱美人士的审美标准,数学的具体定义都可以定义人体之美,可见其魅力之大。 再从数学公式看其形式的魅力,很多繁琐复杂的现象可以归纳为

简单明了的数学公式,他强大的容纳力量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数学被人们尊称为自然科学皇后,是数与空间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其中蕴含着令人神往的诱人魅力。它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数学内涵的魅力主要由其严谨、简洁、哲理组成的。数学最独特的魅力在于其严谨性,只有数学可以真正做到“滴水不漏”,在我们日常的数学活动中,常常用到反证法,在这种方法中,往往不仅要用到系统的公理和定理,而且要用到其他分支的知识,这种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严谨,避免数学结论出现纰漏。恰恰是因为数学的这种真实的严谨性才使数学显示出它特有的魅力,使他能够延续几千年乃至永久。 数学最突出的内涵魅力是其简洁性,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是最简洁的文字,数学中的概念和定理也是最简洁的表述,数学中的图形也是由最简单的曲线勾勒而成。 数学的运算法则、运算公式、运算结论都是由数学运算语言体现出来的,他们通过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相互解释、转化和印证,使数学共同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完美,构成了数学的和谐魅力。 数学是人类思维中最生动活泼的意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理性思考,表达了人们追求完美和谐的强烈愿望。不要因为几个繁琐的公式就误认为数学枯燥难懂,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数学中“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迷人风景。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2015年成都市中学数学论文评选 论文题目: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单位:大邑县金星学校 姓名:张文祥 电话: 时间:2015年3月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摘要:数学是对生活中的数与形的规律进行一系列的发展、思考、描述、解释和理解。数学的魅力缘于它是由人类的思想构成的,它服务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紧密相连,教好数学、学好数学是教育的一门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字:生活;思维;规律;实践 一、重新认识数学 数学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数字”和“题海”,似乎题海战术就是学好数学的有效出路。然而在结合了新课标与教材的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以及数学对于生活的贡献。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或者是“图形”,它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认识,刻画和定义,归纳出现象背后的规律,再将所知的结论运用于生活与实践中,这样自由探索,拓展思维的能力显示出的正是一种科学的美。 1.源自生活的数学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土壤,没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数学。换句话说,人类生活同样离不开数学,数学让科技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数学就谈不上人类的现代文明。为了让学生更直接地体验数学,我们尝试了一个实践活动,约定在周末一天的时间里避开任何与数学、图形有关的内容,看看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在试验后,师生集体交流体会,大部分人都没有能坚持下来。因为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与图形,有的学生说:打电话、遥控电视、玩电脑都要用到数字,到商场购物结账时要用到计算,还有出门坐车要选择准确的路线和知道大概的路程......这样亲身体验让学生切切实实感知到数学的存在,数学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学好数学就是要善于观察,善于理解,善于运用,将对数学的感悟写到学习日记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 2.生活中的数学文化 数字和线条是数学文化的源泉,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是数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数学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学逐渐已经衍生成为一门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反映着客观的规律,它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得力工具。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数学不能只让学生停留在“做题”的层面,真正的数学学习需要用心去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从实际生活中去体会数学的思想。数学不仅是客观规律的解释和概括,它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理应引导、辅助学生发掘数学中包含的宝贵思想。作为教师,我们都知晓,无论是教学哪一种科目都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虑,而数学学科尤为关注数学设计中要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直的品行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的职责不止是为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试题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趣味试题姓名 一、填空。 1.小华和姐姐踢毽子。姐姐三次一共踢81下,小华第一次和第二次都踢了25下,要想超过姐姐,小华第三次最少要踢()个。 2.学校组织兴趣小组。参加书法组的有8人,绘画组的有24人,参加唱歌组的人数比绘画组的人数多2倍,唱歌组人数是书法组人数的()倍 3.给8个学生发铅笔。每人5支还剩下一些,每人6支又不够。剩下的和不够的同样多,一共有()支铅笔。 4.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6分钟。如果每次锯的时间相同,那么锯6段要()分钟。5.有两根绳子,白绳的长度比红绳的4倍少2米,白绳长18米,红绳长()米。6.在三年级三个班所订的《小学生数学报》中,有58份不是一班的,60份不是二班的,26份既不是一班的,也不是二班的。三个班一共订了()份。 7.小红和小林各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买同样价钱的练习本,买完后小红比小林少拿了2本,因此,小林给小红4角钱。请问每本练习本()角钱。 8.在一块正方形场地四周种树,每边都种10棵,并且四个顶点都种有一棵树。这个场地四周共种树()棵。 9.甲、乙、丙三人赛跑后,分出了一、二、三名。甲说:“我是第一”,乙说:“我是第二”,丙说:“我不是第一”,实际上有一人说了假话,那么()是第二。 10.甲筐苹果重40千克,从甲筐取出3千克放入乙筐,则甲筐比乙筐还多2千克。原来乙筐苹果()千克。 11.已知有下列一些数:915,464,649,535,792,501,127,209,234,378,465。在括号里写出它们的和等于1500的三个数()。 二、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请你写出主要过程。 (1)993+994+995+996+997+998+999 (2)125×111×5×8×4 (3)5000-2-4-6……-100 三解决问题。 1.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三种球共160个,现在按5个红的、3个白的、1个黑的顺序排列起来。在这160个球中,红、白、黑三种球各有多少个? 2.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平均数为2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30,则这四个平均数的平均值为25,这个数原来是多少? 3.从甲地到丁地需要经过乙地和丙地,已知甲、丙两地相距1200米,乙、丁两地相距1700米,甲、丁两地相距2300米,乙、丙两地相距多少米? 4.某车间有50名工人,车间组织活动,参加划船的有34人,参加游泳的有28人,小王和小李因公什么都没参加,车间有多少人两项活动都参加? 5.一个公园早上8点钟来了200个游客,9点钟来了200个,9点30分又走了100个,10点钟又来了200个,10点30分又走了100个,……问在什么时间公园里的游客正好1000

数学的魅力

数学的魅力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自身,无非是质与量两个方面。 所谓"质",表现为好坏、优劣、善恶、美丑等等;而所谓"量"则表现为长短、粗细、大小、厚薄、轻重、形状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等等。数学就是从量的角度把握和解释世界的一种努力,所以数学是一种思想,一种解释世界的方式,一种精密的语言系统。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和反映。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慎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R〃柯朗等:《数学是什么》,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正如美国数学史家M〃克莱因所说的那样,"任何时候,谁想找一个推理的必然性和准确性的例子,一定会想到数学。"(M〃克莱因著,李宏魁译:《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他还曾对数学做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给人快乐"。 数学依靠的是两样东西:逻辑与创造。而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则有两个目的:各种实用的目的以及数学的内在趣味。对于一些人,这不仅仅指职业数学家,数学的精髓在于它的美妙和它对于智力的挑战。"数学是最聪明人之间的较量,因此非常具有挑战性,同时,数学的美丽使研究数学成为一种乐趣"。这就是菲尔兹奖得主、美国数学家符拉基米尔〃福沃特斯对常人眼中枯燥的数学的认识。当然对于另一些人,包括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学的首要价值是它如何能够被应用于他们的工作之中。 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想的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专门语言,具有抽象性、准确性、简约性和形式化等特点。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对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表达以及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数学语言分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表语言,三类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在数学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社会建构主义数学哲学将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看成是相互维护和相互依 存的。关于数学知识的社会建构性质,欧内斯特提出了以下三点根据:1.数学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和规则,而语言知识是一种社会建构;2.个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郝辉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郝辉 发表时间:2012-04-26T15:37:58.20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33期供稿作者:郝辉[导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湖南省郴州市苏园中学郝辉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只有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成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事物,才能真正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体验是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而这种体会和感受外在表现出来便是学生的感悟。学习数学知识悟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它与数学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联结感性与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可以说,没有以悟性点醒的材料是僵化的凝固的材料,没有以悟性化解的理论是空洞、乏味的理论。悟性的养成与提高主要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由此我认为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一)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 (三)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需要我们教师做到: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关于活动课国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 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才能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双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趣味数学附答案

1、△+○=9 △+△+○+○+○=25 △=()○=() 2、小青把1、2、3、 4、……97、98、99、100、101放在一起,顺次排成一个多位数,123456……99100101,这个大数是几位数? 3、有一列数,它们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1、4、7、10、13、16、19、22、25、……那么左起第99个数是几? 4、从3000里减去285,加上282,减去285,加上282,……照这样计算下去,减多少次后,结果是0? 5、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是 12米。如果要把它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其中一条边增加4米,另一条边增长多少米?(写出过程)

1、某人连续打工24天,赚得190元(日工资10元,星期六做半天工,发半工资,星期日休息,无工资)。已知他打工是从1月下旬的某一天开始的,这个月的1 号恰好是休息日。问:这人打工结束的那一天是2月几号? 2、如果把 1,2,3,4,5,6,7,8这八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算式的□中(没有相同的),那么得出最小的差的那个算式是□□□□ - □□□□。 3、用4辆车一天运水泥30 吨,问8辆车几天运水泥120吨? 4、筑路队修一段路,6个人 45天完成,如果增加9人,多少天完成?

1、小刚的体重为40千克,小林的体重为42千克,小丽的体重为38千克,小军的体重为52千克,那么他们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2、冬冬三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9分,4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0分,第4次考试的数学得分是多少分? 3、果品公司运进苹果83筐,运进桃子74筐,运进草莓64筐,运进梨71筐,而最后运进橘子的筐数比运进五种水果的平均筐数还多32筐,问果品公司运进橘子多少筐? 4、在一次身体的体检中,小红、小强、小林三人的平均体重为42千克,小红、小强的平均体重比小林的体重多6千克,小林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十个例子讲述数学文化及素养

?十个例子讲述数学文化及素养 ?例一:芝诺悖论与无限——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 很多人都听过芝诺悖论中的“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的问题,顾沛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指出这一悖论的症结在于混淆了有限与无限的问题。芝诺认为阿基里斯在追赶乌龟的过程中,首先要到达乌龟原先的位置A,而这时乌龟已经到了位置B,阿基里斯继续追赶则要先到达B,这时乌龟又到达了位置C,以此类推,阿基里斯似乎永远也追不上乌龟了,可是芝诺却忽视了一个问题,无限长度或时间的和,可能是有限的。 另一个与无限有关的是“有无限个房间的旅馆”问题,一个有无限个房间的旅馆客满后来了一个客人,应该怎样安排他?答案很简单,让原先住在1号房的客人搬进2号房,原先住在2号房的客人住进3号房,以此类推,让原先住在K 号房的客人住进K+1号房,这样就空出了1号房给新来的客人。同理,来了一个团的无穷个旅客,一万个团的无穷个旅客甚至无穷个团的无穷个旅客也应对自如了。在场的许多同学都有所领悟,给出了精彩的解答。 奇妙的数学,从有限到无限,不可能的也成了可能。 例二:海岸线的长度问题——分形与混沌 首先是分形问题。B.B.Mandelbrot发现英国的海岸线永远也无法测量,为什么呢?柯赫曲线的几何现象说明了这个问题。(组图略) 这样的一组图具有自相似性,在测量海岸线时,如果尺子的长度精确度不同,那么海岸线的形状就可以无限分形,当然无法准确测量了。正是这样一个问题,发展成了数学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混沌问题。这个问题是E.N.Lorenz在做天气预报中发现的。大家都知道的“蝴蝶效应”,也是一种混沌现象,由此可见,数学问题无处不在。

例三:历史上的数学危机——数学的思想大解放 顾沛讲到,我们学习数学,却不知道数学背后的历史。 牛顿为了计算瞬时速度,创立了微积分学,可是贝克莱却对牛顿发难:无穷小作为一个量,究竟是否为0? 在算式 s/ t=gt +1/2 g( t)中,贝克莱质疑道:如果无穷小量等于0,则等号左端无意义,若不等于0,则右边的后一项不能随意取掉,因此,反驳贝克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直到数百年后,柯西的极限理论的出现,“ξ-σ”语言的出现。才消除了这一危机。 由此可见,在数学中,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历史顺序有时是不同的。 例四:周髀算经与勾股定理——中国和世界数学的骄傲 顾沛讲到,很多人都知道北京2008年举行奥运会,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是我国许多世界顶尖数学大师和政府争取来的荣誉。这次大会的会徽就选择了周髀算经中勾股定理证明的图形。 美国宇航局的一次寻找外星人的行动中,也带去了一个证明勾股图形的黄金制品,可见勾股定理的证明是世界的骄傲。至今勾股定理的证明已经多达380种了,而很多人,仍在探寻新的方法。 例五:蒲丰投针问题——什么是创新 1777年,法国科学家蒲丰在宴请客人时,在地上铺了一张白纸,上面画着一条条等距离的平行线,而他给每个客人发许多等质量的,长度等于平行线距离的一半的针,让他们随意投放。事后,蒲丰对针落地的位置进行统计,共投针2212枚,与直线相交的704枚,两者相处,正好等于圆周率。求圆周率是一个

谈谈数学的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51727936.html, 谈谈数学的魅力 作者:褚丽丽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75期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目前在高考中,数学的地位越来越高,为了让数学课堂活起来,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能够欣赏数学的美。作者就数学的魅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数学的美简洁性和谐性对称性创新性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枯燥无味,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我认为数学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去欣赏数学的美,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数学的理解,我认为数学的魅力是无穷的。 一、数学的简洁性 爱因斯坦说:“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他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这种美学理论在数学界也被多数人所认同。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 数学研究从特殊到一般,当加入一定思维量之后,可以用简单易懂的数学形式表示,例如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怎能不令人惊叹不已?由她还可派生出许多同样美妙的东西。如:平面图的点数V、边数E、区域数F满足V-E+F=2,这个公式成了近代数学两个重要分支——拓扑学与图论的基本公式。由这个公式可以得到许多深刻的结论,对拓扑学与图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数学的这种简洁性,用几个定理是不足以说清的,数学历史中每一次进步都使已有的定理更简洁。希而伯特曾说:“数学中每一步真正的进展都与更有力的工具和更简单的方法的发现密切联系着。” 二、数学的和谐性 三、数学的对称性 在古代“对称”一词的含义是“和谐”、“美观”。事实上,译自希腊语的这个词,原意是“在一些物品的布置时出现的般配与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空间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圆是中心对称圆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圆也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学习数学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数学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数学心得体会【篇一】 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学数学就是为了学会应用,学会生活。只要我们细细感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说,购物会用到数的运算;小朋友搭积木时会用到空间几何;修房造屋会用到图形的整合;投票选举时会用统计知识……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由此可见,生活与数学形影相随,密不可分。而数的运算在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理财、购物、比较大小等,无一不用到数的运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价值深远而非比寻常。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例如,平时在家里、在商店里、在中心广场、进入宾馆、饭店等等许多地方会看到瓷砖。他们通常都是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其实,这里面就有数学问题。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这些形状的地砖或瓷砖为什么能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瓷砖,这样一种平常的东西里都存在了这么有趣的数学奥秘,更何况生活中的其它呢? 因此,于生活中准确地把握数的内涵,运用数的外延,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也从中学会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数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题及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锻炼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判断力及创新能力,在以后的生活中,这些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生道路走得更好,使我们终生受益。 学习数学心得体会【篇二】

亲历体验,感受数学魅力

亲历体验,感受数学魅力 叶秀吟 (厦门市同安区白沙仑小学,福建厦门同安361100) 摘要: 本论文探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在课前收集信息、体验数学的普遍性;课堂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发展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探究,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从而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促进着思维的灵感性,从而得到自身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 体验;收集信息;参与;亲历;再创造;感受;个性发展。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学学习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态度。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亲历数学体验,不但有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认识数学、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一、引导学生课前收集信息,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新课标要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最终以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教学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开展调查、收集、整理与将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的体验性数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认识钟面”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设计一个“钟面”,于是,全班同学回家后纷纷行动起来,用纸壳、图画纸等材料,仿照自家的钟面制作起来,有不懂的地方请家长辅助制作。结果在正式上课时,就显得很轻松了,原本感觉很难讲授的知识,学生对答如流。正是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学生上课是思路打开了,非常投入,热情很高,学起来也特别轻松。 二、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发展的动态过程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解释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学方法。”任何数学问题都不是孤立的,都有一定的产生背景、生成过程和实践价值。数学教学应

三年级下册趣味数学

三年级下册趣味数学 1.找规律,填数字。 ① 1 4 9 16 ()36 () ② 2 4 8 ()32 () 2.甲、乙、丙三人共196本书,乙和丙共有127本,甲和乙共有104本,甲、乙、丙三人各有多少本书? 3.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6分钟。如果每次锯的时间相同,那么锯成6段要多少分钟? 4.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三种球共100个,现在按5个红的、3个白的、1个黑的顺序排列起来。在这100个球中,红球有多少个?白球有多少个?黑球有多少个? 5.某车间有50名工人,车间组织活动,参加划船的有34人,参加游泳的有28人,车间有多少人两项活动都参加?

6.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这三个数的和是120,差是减数的3倍,那么差是多少? 7.同学们做操,小明站在左起第3行,右起第8行;从前面数是第6个,从后面数是第7个,如果每行的人数同样多,共有多少名同学在做操? 8.甲桶里有油470千克,乙桶里有油190千克,甲桶的油倒入乙桶多少千克,才能使甲桶油是乙桶油的2倍? 9.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10.红红上楼,从1楼走到3楼需要走36级台阶,如果各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那么红红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 11.一张长8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在四个角落上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所剩下的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12.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共8只头,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可画图) 13.王老师给学生分发积分卡,每人发2张,则剩13张,如果每人发4张,则剩3张,共有多少个同学?王老师共有多少张卡?

如何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如何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有人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实验,果然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我们说,无论是哪一种学科,都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尤其重要,应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老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的是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