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 教学设计(表格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获奖教案

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 教学设计(表格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获奖教案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多边形

总课题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总课时数第 6 课时

课题

多边形

主备人课型新授

时间

1、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教学

重点

多边形及有关概念、正多边形的概念

教学

难点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投影1]看下面的图片,你能从中找出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

二、多边形及有关概念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由几条线段组成;它们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首尾顺次相接.

这种在平面内,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 1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一、说教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测量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初步会画出平行 四边形底上的高。 说教法:新教材的引入方法与以往的不同,是采用两条等宽色带进行交叠后产生 的四边形来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首先突出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的形象,然后再 到“边”(面的边缘)。教学分两两个环节。第一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 察两条互相平行的透明色带交叠出的四边形,进而观察这些四边形的特点。学生 通过操作、比较、思考后发现:这些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然后引导学生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给出数学记号。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认识。 第二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为底边,那么从底边的对边上的一点出发做底边 的垂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该底边上的高。然而“高”的概念对学生来 说不容易建立,以为学生在生活经验中的高,往往是身高、树高、塔高等,指的 是直立于地面上的对象的高度,隐含着垂直的定义。因此教材中,我从垂线这一 概念引入,再通过垂线段建立起高的概念,同时进行操作观察,这些高的位置与 关系。从中得出:同一底边上可以画出无数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相等,但在一 般情况下,我们只要作一条高就可以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如形外高的操作,或者底不是水平方向的怎样操作高等,从而拓宽了学生对平面图形中“高” 的认识。 19.1平行四边形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2、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 高的概念,并初步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 [过程与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会画出 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教学难点】: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5章,约需62课时,供八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 第16章分式(约14课时) 第17章反比例函数(约8课时) 第18章勾股定理(约8课时) 第19章四边形(约18课时) 第20章数据的分析(约14课时) 本册书的5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 一、内容分析 “第16章分式” 本章主要研究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分式方程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16.1节类比着分数的概念、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给出了分式的相对应的概念,这些内容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16.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并学习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最后,教科书结合分式的运算,研究了整数指数幂的问题,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整数范围,并完善了科学记数法。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其中分式的混合运算也是全章的一个难点。第16.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即是本章重点又是难点。 “第17章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本章是继“一次函数”后的又一章函数的内容。全章分为两节:第17.1节反比例函数,第17.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全章内容紧紧围绕着实际问题展开,实际问题是贯穿全章的一条主线。 第17.1节主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分析画出的函数的图象,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第17.2节的内容是利用反比例函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第18章勾股定理” 本章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全章分为两节,第18.1节是勾股定理,第18.2节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18.1节中,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从而发现勾股定理,之后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是本章的重点。第18.2节是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它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这在数学和实际中有广泛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本章的难点是这两个定理的综合应用。 “第19章四边形” 本章主要研究一些特殊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特殊的四边形,把它们分成两类:平行四边形,梯形。对于平行四边形,除了研究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外,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知识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鸦片走私: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2 英国发动浸略战争 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结果: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知识点3 《南京条约》的签订 签订: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 《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止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逼近天津。 签约:《天津条约》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免费下载】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试卷

初中数学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数学(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一二三总分合分人题号1-89-1819202122232425262728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仅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 ) .如图,数轴上所表示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A 、x≤2 B 、-1≤x≤2 C 、-1<x≤2 D 、x >-1.在代数式① ;② ; ③ ;④中,属于分式的有 ( x 25y x +a -211-πx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3),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k y x =A 、(,3) B 、(,3) C 、(-3,-1) D 、(3,-1)1313-.若=,则的值为 ( a b b -13a b A 、 B 、 C 、 D 、 32233443 题号12345678答案2011.04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

初中数学5.如图所示,点P 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 k x 如果构成的矩形面积是4,那么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A 、y=- B 、 y= C 、y=- D 、y=2x 2x 4x 4x 6.不等式21x <2的非负整数解有 ( )A 、 4个 B 、 5个 C 、3个 D 、2个7.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 ) (第7题)A 、B 、C 、D 、8.如果从一卷粗细均匀的电线上截取1米长的电线, 称得它的质量为克,再称a 得剩余电线的质量为克, 那么原来这卷电线的总长度是 ( ) b 、(+1)米 C 、(+1)米 D 、(+1)米b +1b a a +b a a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目中的横线上)9.不等式的解集为 。13x -≥-10.若当x 满足条件___________,分式有意义。121+x 11.点A 在函数的图像上,则点A 的坐标可为 。(写出一个即可)6y x =-12.在比例尺为1︰20000的地图上测得AB 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8cm ,则AB 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 km 。13.已知反比例函数(x<0),当m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2m y x -=14. 使不等式成立的最小整数解是 。2010x x +>??->?问题,而且可保障中,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况下与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卷安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测试卷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第1~10题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只有一个,请将你的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1.斐波那契螺旋线也称为“黄金螺旋线”,是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画出来的螺旋曲线,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斐波那契螺旋线图案.下列斐波那契螺旋线图案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A . B . C . D . 2.2019年被称为“5G 元年”.据媒体报道,5G 网络的理论下载速度为1.25GB/s ,这就意味着我们下载一张2.5M 的照片只需要0.002s ,将0.00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2210-? B .3210-? C .20.210-? D .30.210-? 3.下列运算结果为6a 的是 A .32a a ? B .93a a - C .()3 2a D .183a a ÷ 4.在下列因式分解的过程中,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2 2 242x x x ++=+ B .2 4(4)(4)x x x -=+- C .() 2 2 442x x x -+=- D .()2 2 42x x +=+ 5.如图,经过直线AB 外一点C 作这条直线的垂线,作法如下: (1)任意取一点K ,使点K 和点C 在AB 的两旁. (2)以点C 为圆心,CK 长为半径作弧,交AB 于点D 和E .

(3)分别以点D 和点E 为圆心,大于1 2 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 . (4)作直线CF . 则直线CF 就是所求作的垂线.根据以上尺规作图过程,若将这些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其中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为 A .△CDF B .△CDK C .△CDE D .△DEF 6.有两块总面积相等的场地,左边场地为正方形,由四部分构成,各部分的面积数据如图所示.右边场地为长方形,长为()2 a b +,则宽为 A . 1 2 B .1 C . () 1 2a b + D .a b + 7.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上的动点(点D 与B ,C 不重合),△ABD 和△ACD 的面积分别表示为S 1和S 2,下列条件不能.. 说明AD 是△ABC 角平分线的是 A .BD =CD B .∠ADB =∠AD C C .S 1=S 2 D .AD = 12 BC 8.如图,左边为参加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的武警摩托车礼宾护卫队,如果将每位队员看成一个点,队形可近似看成由右边所示的若干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其中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是 A .△AEG B .△ADF C .△DFG D .△CEG D C B A 2(a+b ) ab a 2a b b 2 B C F G D E

最新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12.3.1.1 等腰三角形(一) 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A C A B I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七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正确用轴表示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梳理: (1)不等式及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法与应用; (3)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但是,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时,必须根据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正确地运用不等式的性质2,特别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的及其关系,找出题中不等关系,要抓住题设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小于”、“不大于”等的含义。 (2)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3)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4)解:解出所列不等式的解集。 (5)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类似,不同之处在与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出不等式组。 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 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已知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范围时,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另一个变量取值的范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 1、《消息二则》作者都是_________。消息是______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_________。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部分。消息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_________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3、《“飞天”凌空》是一篇_________,记叙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_________秒,体现了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_________精神,洋溢着满满的__________________。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_________,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宏大场面,表现了人们_________的心情,表达了热烈赤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他生于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_,第一篇白话_________。著名作品集有散文集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_,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等。 6、《回忆我的母亲》是篇_________散文,作者是_________,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__________________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7、《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我们学过他的_________。托尔斯泰,_________国作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8、《美丽的颜色》节选自_________的体裁是_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__次获得诺贝尔奖的_________国的著名科学家。一次是_________、一次是_________。 9、《三峡》选自_________,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总称,在重庆市__________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家。 10、《答谢中书书》的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自号_________,有“_________”之称。谢中书即_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的意思是_________ 。 ⑵《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朝代) _________家、__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__、弟弟_________合称“_________”。 11、《与朱元思书》,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 (朝代)文学家。 12、唐诗五首 《野望》作者是_________ ,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代诗人。《黄鹤楼》作者是_________ ,______代诗人。 《使至塞上》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代著名诗人。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1 1 1 1 1 1 1 1 11/2 1/2 1/2 1/2 2 1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1) 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会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一个数不是有理数。 教学重点:借助图形判断一条线段是否是有理数线段。 教学难点:寻找有理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2)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通过一个简单的动手活动引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紧接着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 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进行思考、交流,并适时给予引导:“12=1,22=4,32=9,...越 来越大,所以a不可能是整数”“ 2 1 ? 2 1 = 4 1 , 9 4 3 2 3 2 = ?,…结果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两个相同的最简分数的乘积仍然是分数“等。 结论: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 二、做一做 (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数a、b确实存在,但都不是有理数。 进一步丰富无理数的实际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无理数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举一些类似的无理数的例子。 三、随堂练习 1、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 分数吗?

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鸦片战争[中英](1840-1842)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①背景: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②鸦片的危害:摧残身体;倾家荡产;政治腐败;战斗力下降。 二、林则徐禁烟 ★ ①时间: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②成果: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③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 ①爆发: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经过: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③结果: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 一、时间: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二、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三、《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四、1844年,中美、中法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五、影响:(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社会的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总结 一、鸦片战争爆发原因: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②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二、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1856-1860)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 ★一、原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过程: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②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内容:⑴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⑵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⑶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③1860年,英法借口换约受阻,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英法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奕,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内容:⑴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⑵增开天津为商埠;★⑶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⑷赔款额大幅增加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三】影响 ★ ★①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1851-1864) 【一】原因 ★ ①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内因:阶级矛盾激化 ③个人:洪秀全 【二】金田起义 ★ ①起义爆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②永安建制: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三】定都天京 ★ ①时间:1853年3月,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②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情况:没有实现(或不可能实现);③北伐西征:(1)时间:1853年。(2)结果: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四】天京陷落 ★ ①天京事变:◆(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杨秀清意图篡位。◆(2)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3)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②应变措施 ◆(1)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 、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2)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③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4课 洋务运动[地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 一、洋务派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二、口号:“自强”“求富”。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 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多边形 非正多边形: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案八年级下全集

1.1二次根式 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含义,掌握二次根式中根号内字母取值氛围的求法。2.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概念解决有关问题。3.体会数学知识的不断拓广是为了工作、生活的需要,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学难点:例1的第(2)(3)题学生不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 (1)4的平方根是 ; (2)0的平方根是 ; (3)-16的平方根是 ; (4)9的算术平方根是 ; (5)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 答案:(1)2±;(2)0;(3)没有;(4)3; (5)5. 师:(5)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呢? 生1:2.5。 生2:2.5的平方等于6.25,生1把2 5.2算成5.25.2?了。 师:生2分析得非常不错,那么哪个正数的平方等于5呢? 生(部分):找不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1.1二次根式,象“5”一样找不到一个数的平方为5时,我们就用符号“”来表示。“5”的算术平方根用“5”表示。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填空,回忆起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5)的主要设计意图是为符号“ ”的引入埋下伏笔(当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无法用学过的数表示时,必须引 进新的知识)。 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数的正平方根和零的平方根,统称算术平根。用)0(≥a a 表示。 合作学习: 根据下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完成以下填空: 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是: ; 正方形的边长是: ; 即课本P 4 的填空:s 2。 师:你认为所得的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 (b – 3)cm2 ) (2cm s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9、三峡 【作者】郦道元【朝代】南北朝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一)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朝代】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朝代】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唐诗五首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www. 12999. com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 1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

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试卷

0 1 2 -1 XXXXXX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八年级数学 (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1-8 9-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仅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 入下表相应的空格 ) 1.如图,数轴上所表示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 A 、x ≤2 B 、-1≤x ≤2 C 、-1<x ≤2 D 、x >-1 2.在代数式①x 2 ;②5y x + ; ③a -21 ;④1-πx 中,属于分式的有 ( ) A 、①② B、①③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若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经过点(-1,3),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 A 、(13,3) B 、(13-,3) C 、(-3,-1) D 、(3,-1) 4.若a b b -=13,则a b 的值为 ( ) A 、 32 B 、 23 C 、 34 D 、 43 5.如图所示,点P 是反比例函数y=k x 图象上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轴的垂线, 如果构成的矩形面积是4,那么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 A 、y=-2x B 、 y=2x C 、y=-4x D 、y=4x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得分 评卷人 学校 姓名 考试号 班级 密 封

6.不等式2 1x <2的非负整数解有 ( ) A 、 4个 B 、 5个 C 、3个 D 、2个 7.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 ) 8.如果从一卷粗细均匀的电线上截取1米长的电线, 称得它的质量为a 克,再称得剩余电线的质量为b 克, 那么原来这卷电线的总长度是 ( ) A 、 b+1 米 B 、(b a +1)米 C 、(a+b a +1)米 D 、(a b +1)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目中的横线上) 9.不等式13x -≥-的解集为 。 10.若当x 满足条件___________,分式1 21+x 有意义。 11.点A 在函数6y x =-的图像上,则点A 的坐标可为 。(写出一个即可) 12.在比例尺为1︰20000的地图上测得AB 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8cm ,则AB 两地 间的实际距离为 km 。 13.已知反比例函数32m y x -=(x<0),当m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14. 使不等式2010 x x +>??->?成立的最小整数解是 。 15.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的边AB 、AC 上,且AB=9, AC=6,AD=3,若使△ADE 与△ABC 相似,则AE 的长为_______。 16.甲、乙两班学生参加植树造林,已知甲班每天比乙班多植树6棵,甲班植80棵树所用的天数与乙班植70棵树所用的天数相等。若设甲班每天植树x 棵,则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 。 (第7题) A 、 B 、 C 、 D 、 得分 评卷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