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答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答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答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及组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有关科室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3、在院长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进行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7、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并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 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报告模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报告模板 一、初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1、基本情况: 接到事件报告或监测发现情况、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群、环境的基本情况 2、流行病学调查: (1)首发病例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临床及治疗情况、家庭情况、发病后流动情况 (2)病例三间分布:所有病例及疑似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情况及分析 (3)流行因素分析:导致疾病流行的相关因素分析 (4)调查结论:依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提出结论或假设 3、实验室检测及结论:病例及疑似病例采样情况及检测情况和结 果 4、事件性质分析及结论:依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对该起事件给予定性分析 5、事件报告:事件定性后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相关规定的 报告情况 6、控制措施及落实情况:依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针 对性的提出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遏制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7、下一步工作建议:根据事件的现状及进展的预估,调整或增加 相关控制措施

二、进程报告 1、病例增减及治疗情况: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数量的改变、以确 诊病例的治疗及转归情况 2、病例三间分布改变描述:病例数的变化导致病例三间分布的改 变情况描述 3、密切接触者情况:病例相关密切接触者数量改变及医学观察情 况 4、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情况:随事件的发展同步进行的流行病学 调查(时间、地点、人群、三间分布改变) 5、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对已采取的相关控制措施的效果评 价 6、下一步工作建议:依据现阶段事件控制情况做出的对相关控制 措施的调整 三、结案报告: 1、基本情况: 接到事件报告或监测发现情况、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群、环境的基本情况 2、流行病学调查: (1)首发病例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临床及治疗情况、家庭情况、发病后流动情况 (2)病例三间分布:整起事件中所有病例及疑似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情况及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试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试题 一、填空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级:特别重大(I级)、 重大(H级)、较大(皿级)、一般(W级)。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原则,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4、血清可在4T存放3天、-20C以下长期保存。用于病毒等病 原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24小时内能检测的标本 可置于匕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 C或以下保存。用于细菌等病原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一般4C保存,检测一些特殊的病原体标本需要特殊条件保存标本。标本运送期间应避免反复冻融。 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他专业防治机构和医疗机构对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和管理。 二、名词解释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5类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新发(新出现的)传染病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出现的或已经存在的,但发病率或发病地域

迅速增加的传染病。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答案一、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共同临床表现患者,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可能是群体性癔病,也可能是某种中毒。 答案二、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2 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 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三、简答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几个特点一是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它是突 然发生的,是突如其来的,一般来讲,是不易预测的事件。 二是突发事件具有公共卫生的属性,它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 三是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的损害和影响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即,我们判断一个发生了的事件是否为突发事件,除了要看其是否具备前两个特征外,还要看该事件是不是属于已经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或者从发展的趋势看,属于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2、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要点有哪些1.隔离治疗病人2.追踪密切 接触者3.带菌者服药 4.保护易感人群5.做好环境的清洁与消毒6.健康教育 3、肠道传染病控制要点有哪些1.隔离治疗病人和带菌者2.确定疫 点和疫区3.严格消毒环境和灭蝇4.加强人畜粪便管理与消毒 5.食品卫生管理6.开展动物检疫和管理7.健康教育8.环境安 全性评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单选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对应对事件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不包括()。(3.0分) A.预警 及时 B.决策 果断 C.反应 迅速 D.依靠 自己 2.突发公共事件的最高应急管理行政是()。( 3.0分) A.国务院 B.各级省级行 政部门 C.各级卫生部 门 D.各级公安部

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与媒体沟通的‘3W原则’不包括()。(3.0分) A.告诉媒体我们知道什 么 B.告诉媒体我们什么时 候知道的 C.告诉媒体我们在哪里 知道的 D.告诉媒体我们做了什 么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善后处理不包括()。(3.0分) A.维 稳 B.奖 励 C.责 任

偿 5.对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由()。(3.0分) A.国务院 B.省级 C.县级 D.市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与媒体沟通的‘4R原则’的是()。(3.0分) A.表示对事情 的遗憾 B.表示没有责 任 C.表示赔偿 D.表示恢复 7.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医院与媒体沟通要遵循‘8F原则’,对此理解错误的是()。(3.0分)

A.让公众知道真相 B.率先对问题作出反 应 C.不要与公众一起分 享感受 D.对外界的信息及时 反馈 8.根据相关规定,突发事件可以分为四级,即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其中最严重的是()。(3.0分) A.Ⅰ 级 B.Ⅱ 级 C.Ⅲ 级 D.Ⅳ 级 9.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0分)

A.突发 性 B.群体 性 C.多样 性 D.局部 性 10.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中,医疗的职责不包括()。(3.0分) A.接诊、收治病人 B.做好医院现场控制 C.物资、设备保障 D.协助疾病控制人员采集 标本 多选题 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总是会有媒体记者进行相关报道,这是因为()。(4.0分))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问卷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问卷 您好! 非常感谢您参与此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您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此问卷选择题除特殊说明外,其余均为单选题。在符合选项的方格内打钩。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包括()。(多选) A、重大食物中毒 B、重大职业中毒 C、重大传染病疫情 D、重大非传染性疾病 E、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F、一些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您以前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知识?()(可多选) A、学校课堂讲授 B、图书 C、来自于周围的人 D、街道、社区海报宣传 E、网络 F、电视、广播 G、报纸、杂志 H、其他方式 3、您认为您需要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普及么?() A、需要 B、可有可无 C、不需要 D、不知道 4、您认为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对您心理的影响程度是?() A、影响很大,经常考虑这个问题 B、有影响,但不大,偶尔会考虑这个问题 C、有影响,但仅限于当时的时间段,过后就不考虑了 D、无影响,感觉离自己很远,不关心这个问题 5、您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何看法?()(可多选) A.没必要加以重视 B.平时应该学习相关知识,很有帮助 C.国家应该健全疾控机制 D.应加大相关知识宣传力度 6、您是否关注过自己所在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情况() A、时刻关注 B、经常关注 C、偶尔关注 D、从不关注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了以下()特征。(可多选) A、突发性和意外性 B、群体性或社会危害性 C、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 D、对个体危害的严重 性 8、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应当在()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30分钟 B、2小时 C、4小时 D、6小时 F、12小时 G、24小时 9、对化学物品中毒的治疗中,哪些是正确的()(可多选) A、立即中止化学毒物的接触 B、尽快清除进入体内的毒物 C、及早进行对因抗毒治疗 D、对症治 疗 10、下列属于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可多选) A、5天发生肝炎20例 B、发现出血热2例 C、短时间内发现痢疾60例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 例 11、食物中毒事件具备的特点是()(可多选) A、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B、由于摄入含有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 C、由于摄入含有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 D、把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 12、一般公共卫生监测不包括()。A、恶性肿瘤 B、环境监测 C、营养监测 D、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13、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应实行()隔离。 A、严密 B、呼吸道 C、消化道 D、血液、体液 E、接触 F、不知道或不清楚 14、下列()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 A、肝炎 B、流脑 C、霍乱 D、流感 E、麻疹 15、下列杀虫的方法中,()是杀虫最彻底的方法。 A、环境防制法 B、物理杀虫法 C、生物杀虫法 D、化学杀虫法 E、以上均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方案 为检验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水平,现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演练目的 1、提高全院师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视程度。 2、强化基层公共卫生组织网络和队伍建设,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强各部门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和卫技人员现场处置能力的培养,发现各部门在应对流感等传染病爆发疫情事件中应急队伍、技能准备及物资储备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查找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现场演练的组织和领导,成立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领导小组: 组长:李凯

副组长:张艳秋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项工作组: 综合协调组,组长: 后勤保障组,组长: 现场调查组,组长: 医疗急救组,组长: 三、参加人员 全院师生员工 四、演练时间 9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演练内容 1、全院师生员工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理论考试;部分代表观摩公共卫生突发疫情现场处理实践环节。

2、卫生所有关人员,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核疫情报告网络畅通情况、应急反应能力、现场处置能力以及应急物资准备情况,参加突发卫生事件防控知识理论考试。 3、学院卫生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成员,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核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物资准备情况、现场处置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六、演练步骤 共分五个阶段: 1、疫情发布; 2、物资及人员组成的现场检查; 3、现场操作考核; 4、理论考试; 5、总结点评。 七、演练要求 1、各参加应急演练的部门及有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将演练作为一次实战对待,真实反映出我院各部门在物资储备、宣传教育、理论知识掌握、现场处理技能上的水平,查漏补缺,切实提高。 2、本次演练由学院应急演练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组织实施。各演练组及有关人员要熟悉演练方案和要求,了解演练步骤及相应考核内容和标准,客观科学考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测试试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测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什么时间公布实施的? A、2003年5月9日 B、2002年5月9日 C、2002年9月5日 C、2003年9月5日 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 第2题?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C、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 第3题?什么机构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A、国务院有关部门 B、国务院 C、军队有关部门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 第4题?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总指挥应由谁担任? A、政府分管领导人 B、政府主要领导人 C、卫生行政部门分管负责人 C、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 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

第5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下列哪些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A、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 B、组织突发事件的控制 C、组织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 D、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 第6题?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 A、卫生部制定,国务院批准 B、卫生部制定发布 C、国务院制定 C、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 第7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由哪个部门建立? A、国务院 B、卫生部 C、省级政府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 第8题?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30分钟 B、2小时 C、2小时 C、12小时 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

校园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校园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预防工作,提高学校的应急速度,保证应急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确保疫情发生后能够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做好全校师生的预防措施,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预案。 组织领导 预防工作 (1)利用班队会、专题讲座及召开师生大会,贯彻上级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精神,讲解传染病防治知识。 (2)利用黑板报及校园广播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处置措施 (1)出现疫情,学校领导要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同时要亲临现场指挥,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加强预控工作。 (2)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进行隔离室休息。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要立即送往指定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及时通知其家长,前往指定医院按照要求监护管理学生。如果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立即到指定医院进行诊断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3)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4)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5)如传染病烈性感染,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 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防疫部门和区教育局的处理意见。 ②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③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6)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注意事项 (1)一旦发生疫情,为防止传染病病毒的传播,学校将按照有关要求,停办或延办大型集会等活动。 (2)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请示上级,做出是否停课、局部停课、全部停课的决定。 (3)正确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做到信息准确、公开、透明,确保校园稳定。 (4)一旦发现疑似病人或传染病病例,学校要在执行正常上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案例.do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案例 ——欧洲“毒黄瓜”事件的应对分析一、事件回顾: 欧洲毒黄瓜事件始末 2011年5月初,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公布了第一例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所致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病例,随后德国东北部数州报告的感染人数迅速增加。5月中旬开始在德国蔓延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仍在继续扩散,死亡病例首度扩散到德国北部以外地区,截至5月31日,死亡人数增至16人,1人在瑞典,其余在德国。感染人数已超过1200人,其中373人为重症患者。此外,包括瑞典、丹麦、英国和荷兰在内的多个国家均已报告感染病例欧洲爆发的大肠杆菌疫情截至该年6月,造成9个国家至少1500人患病,其中470人出现肾衰竭症状,至少18人死亡。 为了应对此次危机,德国联邦及地区相关卫生食品防疫部门的代表5月30日在柏林举行了紧急会议。德国卫生部长巴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局目前依然无法确定此次疫病的传染源,所以他预计新增病例还将继续上升。 不久,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欧洲疾病预防管制中心”表示,产自西班牙的黄瓜可能是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源之一。随后,欧洲各国纷纷停止进口并下架西班牙黄瓜。 德国汉堡卫生研究部门已宣布,除在自西班牙进口的黄瓜上发现出血性大肠杆菌之外,是否其他蔬果也带有大肠杆菌病毒,需要进一步追踪确认。因此,德国卫生部门建议民众,生吃黄瓜、西红柿和生菜沙拉,存在很大风险,建议煮熟后食用。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媒体公告,警惕德国出现的大肠杆菌疫情,表示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是种此前从未被发现过、“毒性和复制能力都更强的”大肠杆菌病毒,这可以解释为何这次欧洲疫情范围广且危害大、感染速度快“主攻”成年人;并提醒民众,该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通过人际、食物、水和接触动物等渠道传播,民众应注意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和入厕后。建议民众注意饮食卫生,有症状者及时就医,同时提醒民众不可滥用抗生素和止泻药,以防加重病情。 由于这种病菌对很多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使用抗生素反而会使病菌产生更大毒性,因此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法治疗这一病菌感染,但德国部分医院积极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予以应对。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曾于去年用一种特殊的抗体治疗3名年幼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患者获得成功。获知这一消息后,德国汉堡、汉诺威等地的医院已开始对一些重症患者试用这种方法。 通过对涉及进口黄瓜的两家西班牙公司的调查,德国汉堡卫生当局5月31日宣布,实验室的最新化验结果显示,肆虐德国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的致病原并非西班牙进口黄瓜。 6月初,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农业部长林德曼表示,在汉堡市郊于尔森区一个有机农场的豆芽等芽苗菜样本中发现大肠杆菌,初步怀疑是疫情源头。经过检测,德国德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等多家机构表示,他们已确认豆芽等芽苗菜是造成此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的源头。 最终,尽管西班牙黄瓜“沉冤得雪”,但消费者又陷入了对芽类蔬菜的恐慌。而这轮大肠杆菌疫情暴发之初,德国卫生部门曾怀疑产自西班牙的黄瓜是疫情源头。欧洲多国随即发布对西班牙蔬菜和水果的进口禁令,招致西班牙方面的强烈抗议。西班牙环境大臣里韦罗

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方案

玉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方案 为不断提高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应急水平,检验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应急队伍素质。我卫生服务中心决定于2013年7月12日下午组织进行卫生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方案如下: 一、演练目的 (一)检验我卫生服务中心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检验我院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快速反应能力、对食物中毒病人的医疗救治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能力。 (三)提高我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有效阻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态扩大,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使全体应急队员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物资准备到位、协调配合到位、防控措施到位。 二、演练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三)《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 (四)《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三、组织机构及人员 (一)应急演练指挥部

成立应急演练指挥部,统一领导应急演练工作,具体负责应急演练的现场指挥,包括拟定演练方案,确定演练时间和地点,指挥、调度和协调人员根据演练方案开展演练。 指挥长:吴振峰 指挥部成员:张树勋陈小川李江新杨占龙 (二)评估组 负责对演练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评估,并就演练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组长:吴振峰 成员:张树勋陈小川李江新杨占龙 参加人员: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员工 五、背景设置 2013年7月12日下午3时接到玉龙街道辖区某学校疫情报告:从 6月12日早上开始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现已有30人多人发病,病人数还在增加。患病学生多数一般情况良好,有4人发热、腹泻较严重,已出现脱水症状。请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人员调查处理。 六、演练时间、地点 演练时间:2013年7月12日15:00-18:00 演练地点:玉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七、演练的内容及流程 1、2013年7月12日15:00,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长宣布演练开始。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 单选题: 1、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B)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C.反应及时,措施果 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下列哪些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D) A.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 B.组织突发事件的控制 C.组织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 D.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A) A.卫生部制定 国务院批准 B.卫生部制定发布 C.国务院制定 D.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由哪个部门建立?(B)

A.国务院 B.卫生部 C.省级政府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C) 分钟 小时 小时 小时 6、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已经发生或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向哪个部门通报?(A) A.同级卫生部门 B.同级政府 C.上级政府 D.下级政府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哪个部门发布?(B) A.国务院 B.卫生行政部门 C.中央宣传部 D.省政府

8、突发事件的反应程度通常分为(D)级别。 个 个 C. 3个 个 9、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下列哪项不是其中之一?(D) 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比较重大 E、特别重大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 )。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知识宣传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知识宣传 一、基本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样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按照事件的成因和性质,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4大类。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是指在较短时间内某种传染病暴发,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波及范围广,发病率大大超过常年水平。如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指一定时间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例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调查处置的深入,许多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病因逐步明确,比如2003年我国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旧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事发时无法明确病因,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病原被确定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造成的人数众多或伤亡较重的中 毒事件。例如,20世纪80年代上海因食用被污染的毛蚶累及30余万人的甲型肝炎大暴发。 (四)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包括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事件、核辐射事件、生物恐怖事件等。 例如,1995年发生在日本东京地铁站的沙林毒气事件,导致5000余人中毒,12人死亡。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一)突发性 突发事件往往是突如其来,一般不易预测,如果不及时应对,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

小营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 荣获上城区2013年度洪涝灾害应急演练综合考评第一名已经过去的“菲特”台风让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经受了此次强台风的考验,同时更给公共卫生之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敲响了警钟。 10月29日中午12时31分,随着一通仓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上城区2013年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正式拉开序幕。6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约五十余名应急队员参加。其中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动队13名队员接到指令后,立即整装待发赶赴演练现场。 此次由上城区疾控中心组织组织的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演练以上城区发生重大洪涝灾害为背景,采取拉练的形式,从应急反应能力、物资准备和疫情处理的现场操作(包括灾后疾病监测现场操作、消杀理论、采样检测理论和健康教育操作技能测试)等方面综合考评。小营中心应急机动队表现优异,荣获综合考评第一名。荣誉的取得和大家平素的训练、充足的准备以及队员们付出的汗水与艰辛分不开。 今年中心进一步充实壮大了应急机动队伍,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制定了演练方案,由中心主任为队长、分管主任、街道爱卫办主任为副队长负责此项工作,从健康管理科、预防保健科及检验科挑选多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队员为队员,负责具体实施事宜,通过平时认真研究演练方案、训练热情饱满、精神面貌抖擞,充分利用中午、晚上和双休天等休息时间加紧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前期刻苦努力训

练的基础上,演练当天,队员们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业务素质圆满地完成了此次演练任务,获得了区卫生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和提高了小营中心对疫情的应急处置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提高参练人员应急业务技能,从而建立一支拉得出、能打仗的卫生应急队伍。更重要的是,为今后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积累了经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试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培训试题 一、选择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于 C 起公布施行。 A 1989年9月1日 B 1987年5月1日 C 2003年5月9日 2、 B 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A 国务院 B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急机构 3、 C 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 A 国务院 B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4、 A 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 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A 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B 国务院 C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5、《条例》的施行为各级政府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起 ABCD 的行政应急法律制度。 A 信息畅通 B 反映快捷 C 指挥有力 D 责任明确 二、填空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 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 重大食物和职业 中毒 )以及其他( 严重影响公众健康 )的事件。 2、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 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3、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

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 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 2 )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判断题 1、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 对 ) 2、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对公众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专门教育,增强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对) 3、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对) 4、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对) 5、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宣布为法定传染病;宣布为甲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决定。(对) 四、简答题 1、突发事件应遵循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答: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成因的多样性。比如,各种烈性传染病。许多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也有关,比如说地震、水灾、火灾等,像刚刚发生的,最重要的就是地震以后会不会引起新的、大的疫情,要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是很艰难的,所以我们党中央也高度重视地震有没有引起新的疫情,各级政府部门非常关注,从而避免了大灾之后必然有大疫的情况。公共卫生事件与事故灾害也密切相关,比如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交通的事故等。事件也是形成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生物恐怖等。另外,还有动物疫情,致病微生物、药品危险、食物中毒、职业危害等。 第二个特点是分布的差异性。在时间分布差异上,不同的季节,传染病的也会不同,比如SARS往往发生在冬、春季节,肠道传染病则多发生在夏季。分布差异性还表现在空间分布差异上,传染病的区域分布不一样,像我们国家南方和北方的传染病就不一样,此外还有人群的分布差异等。 第三个特点就是传播的广泛性。尤其是当前我们正处在全球化的时代,某一种疾病可以通过现代交通工具跨国的流动,而一旦造成传播,就会成为全球性的传播。另外,传染病一旦具备了三个基流通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它就可能在毫无国界情况下广泛传播,这是第三个特点,也就是传播的广泛性。

第四个特点是危害的复杂性。也就是说,重大的卫生事件不但是对人的健康有影响,而且对环境、经济乃至政治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上次的SARS尽管患病的人数不是最多,但对我们国家造成的经济的损失确实很大。 第五个特点是治理的综合性。治理需要四个方面的结合,第一是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的结合,我们不但要有一定的先进技术还要有一定的投入;第二是直接的任务和间接的任务相结合,它即是直接的愿望也是间接的社会任务,所以要结合起来;第三是责任部门和其他的部门结合起来;第四是国际和国内结合起来。只有通过综合的治理,才能使公共事件得到很好的治理。另外,在解决治理公共卫生事业时,还要注意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机制的问题;工作效能问题以及人群素质的问题,所以要通过综合性的治理来解决公共卫生事件。 第六个特点是新发的事件不断产生。比如1985年以来,艾滋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2003年,非典疫情引起人们的恐慌;近年来,人禽流感疫情使人们谈禽色变;以及前段时间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手足口病等都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第七个特点是种类的多样性。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生物因素、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各种事故灾难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 l、突发事件急处理要遵循预防为土、常备不懈的方针。贳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2、院内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至少包括医疗救治组、疫情管理组、后勤保障组等。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3、各有关科室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4、实行首珍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立即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院长~同时向县卫生局和县卫生防疫站进行报告。 5、疫情管理组在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6、医疗救治组负责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进行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7、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按规定进行留验和医学观察。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8、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9、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10、医院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圳。 11、定期组织院内科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疫情报告规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此疫情报告制度。 一、报告种类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I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二、登记、报告制度:所有临床科室都要建立门诊日志~病房设立出入院登记本~检验科、放射科建立检验、放射登记本~对所有就诊、住院、检验、检查的病人进行详细的登记。内科、儿科、妇产科、皮肤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临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了解西北某部1992-2011 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规律。方法对1992-2011年某部发生的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的传染病疫情和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2-2011年某部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起,主要是传染病疫情,其中呼吸道传染病疫情22起(占66.67%),肠道传染病疫情8起,自然疫源性疾病1起,食物中毒2起;按事件级别统计,重大事件2起,较大事件4起,其余为一般事件。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在11月至来年6月,肠道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发生在6-9月。发生人群以新兵和新学员队较多,主要发生在营区。结论1992-2011年某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中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新兵和新学员队是突发卫生事件的重点人群。因此部队应以控制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并作好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治。 [关键词] 部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 部队承担着军事训练、抢险救灾、防恐维稳等重大任务,工作强度大、工作生活高度集中,部队官兵是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高发人群,也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为了解西北某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现对该部队1992-2011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和方法资料来源于某部队1992-2011年度的疾病监测数据中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的传染病疫情和其它疾病暴发事件。查阅突发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档案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1.2 判定标准按照《军队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定》,将下列情况统 计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发生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1例或以上;(2)在同一营区、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乙类、丙类传染病或要求按丙类管理的其他传染病3例或3例以上;但流感、风疹、水痘、感染性腹泻10例及以上;(3)同一伙食单位发生食物中毒5例及以上。按上述规定将发生乙类、丙类传染病50~99例,并有扩散趋势,一次食物中毒人数100~299人,判定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乙类或丙类传染病发病30~49例、1次食物中毒30~99例判定为较大事件,低于此水平为一般事件。 2 结果 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 1992-2011年某部共发生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的事件33起,667例。按事件级别统计:无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2起,分别是麻疹1起,发病81例,感染性腹泻1起,发病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化龙初中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然发生造成影响师生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等事件,制定我校《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求 1、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机构,建立相关工作制度,遵循预防报告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实行专人负责的分级责任制度。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学校设有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给当地人民政府及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对缓报、漏报、瞒报者,要逐级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要严格遵守报告纪律。学校要协助各部门工作,做好学生家长及学生安抚工作。 4、学校应提高卫生保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食品卫生等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 二、预防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1、因时、因地制宜按规定防疫措施。根据传染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流行特征,制定防疫措施。 2、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三个环节进行全面预防: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3、增强学生对自身的防护意识,搞好健康教育,广泛宣传卫生知识。 三、经常性预防措施 做到无病先防,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加强污水和垃圾的管理,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四、发生疫情时措施管理传染源 1、对病人的管理 a、早发现、早诊断:开展卫生宣教活动,提高学生对一些传染病的认识,提高校医的业务水平,增强工作责任心,做好平日的晨检,对缺席的学生及时家访,搞清原因。 b、早报告:一旦发现传染病在学校暴发流行,应立即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当地人民政府及教育局、卫生局、卫生防疫站报告。并上报疾病流行的名称、地址、时间、人数同时发生传染病等。 c、早隔离、早治疗:一发生传染病人或疑似者,为了减少疾病的传播机会,应将其安置在一定场所,使之不与健康人接触。隔离方式因地制宜,可在家或住院隔离。隔离期由传染病的传染期或化验结果而定。有条件时,应临床症状消失后作2—3 次病原学检查(每次间隔2—3 日),结果阴性者方可解除隔离。 2、对病原体携带者的管理首先应发现病原体携带者,并对其隔离治疗,养成卫生习惯,减少传播机会。若病原体携带者是饮食、供水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调换工作。 3、对接触者的管理 停止可能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一切活动,停止群聚活动,对接触过传染病人的人,应进行建议。在检疫期内可对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留检或卫生院处理,也可给予药物预防和被动免疫。 A、一般措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做好污物处理。 B、消毒:消除或消灭留在外界病原体,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