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山和水

我爱家乡山和水
我爱家乡山和水

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一课。教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的家乡在这里”、“发现家乡的美”和“家乡的故事”,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升华为保护家乡山和水的情感和决心。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些概念性的词汇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转化成为二年级学生能理解的语句,如本课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需要直接给学生讲这两个词,转化为“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传说故事”,学生就会很好的理解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山山水水的情感和决心。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故事,树立主人翁意识,做到爱家乡的山和水,保护家乡的山和水。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歌曲片段,挂图,卡片

2、学生准备:学生调查资料,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韩红《家乡》

师: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歌曲呢?(出示歌词)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

那里有条美丽的河

阿妈说牛羊满山坡

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

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

美丽河水泛青波

雄鹰在这里展翅飞过

生:......

师:我们的祖国疆域辽阔,景色各异,文化多彩,你的家乡在哪里呢?

二、我的家乡在这里

1、“家乡” 概念

出示课本50页的四幅图片,说一说四幅图中四位小朋友的家乡在哪里。

T:大家知道他们的家乡是哪里吗?

S:……

T: 他们的家乡在分别是草原、农村、黄土高坡、城市。

T:家,多么温馨的字眼.一个宝盖头罩住了外面的寒风冷雨;一横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的两撇是在外的人对家的眺望;一个竖钩把全家紧紧系在一起。

“家”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和所住的地方。

“家乡” 就是指“我的家所在的地方”,“我们生活的地方”。

2、我的家乡

T: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是哪里呢?

S:……

T:我们所在的美丽家乡就是临汾。

T:怎样向其他地方的小朋友来描述我们家乡的特点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家所在地的特点,气候、风景名胜等方面)S:……

三、发现家乡的美

1、家乡,在我心中,您最美。

学生阅读课本51页

T:课本中的五位同学都从不同方面来给大家展示了自己家乡的美,都是哪些方面呢?大家看一看、想一想,同桌共同讨论一下吧。

S:……

T:我们家乡的美可以是名胜古迹,可以是家乡标志性建筑,更可以是一花一草、一石一溪。美,其实很简单,它无处不在,我们需要有发现它的眼睛。

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的家乡的美吧!

(播放临汾旅游宣传片——《城市展望-临汾》)

2、我是小导游

(课前,教师让学生做临汾相关名胜古迹、标志性建筑的小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T:“临汾,欢迎您!”我们作为临汾的主人,欢迎各地的朋友来我们的家乡旅游。如果有外地的小朋友来我们的家乡,你会带他去哪里玩呢?怎样给他介绍那里呢?这节课我们都是小导游,开启我们的家乡之旅。

第一站由老师先来介绍吧。

(播放洪洞大槐树的图片,教师做讲解)

洪洞大槐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余亚飞诗云:“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T:谁来开启家乡之旅的第二站呢?

S1:……

S2:……

T:大家都是很棒的小导游!

四、家乡的故事

1、绘本故事《傣家竹楼的传说》

T:这个故事描述的傣家竹楼的传说美不美?我们的家乡也有很美的传说,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大家想听吗?

《女娲补天造人》

中国上古神话中,有一位化育万物、造福人类的女神,这就是女娲。

据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大地上虽然有了山川、湖泊、花草鸟兽,可是还没有人类的踪迹。女娲抓起了地上的黄土,仿照自己映在水中的形貌,揉团捏成一个个小人的形状。这些泥人一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活蹦乱跳,女娲给他们取名叫做“人”。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后来宇宙突然发生了一场大变动,半边天空坍塌下来,露出一个个可怕的黑窟窿,女娲见人类遭受这样惨烈的灾祸,就全力补修天地。人类得到拯救。

女娲的祠庙及其相关遗迹的分布,就是在晋南、晋东南、以及豫南、陕东的小部分地区即沿黄河中下游流域一带。各种典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也指证着该地区就是女娲活动的核心地带。洪洞县侯村的女娲陵、吉县柿子滩女娲造人补天的岩画。山西吉县壶口东侧北面,在群山中有一座山叫人祖山,在山顶有一庙供奉着女娲的神像。《吉州志》称伏羲与女娲为人之始祖。传说中女娲正是在这人祖山上“抟黄土为人”的。

T:我们家乡的神话传说故事动听吗?

S:……

T:关于我们家乡的神话故事还有《伏羲画卦》,大家课下可以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阅读。

2、家乡故事会——家乡的名字可真多

T:我们临汾的别称有哪些呢?

S:卧牛城、花果城、尧都平阳。

T:大家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吗?说一说吧。

(分小组讲述故事,派代表给大家讲一讲名字的由来。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补

充。)

(1)卧牛城

临汾城为何又叫卧牛城呢?众口纷纭。

一说它东踞虎山,西盘姑射,汾流一线,绵亘南北,形如卧牛,故名“卧牛城”;

一说古时临汾城里卧着一头金牛,时常晚上出来,给穷苦农民耕地,便把临汾城叫成了“卧牛城”;

还有一说民谣唱道:“棒子须,西葫芦,卧牛城下卧牛出。”就是说因临汾城墙内埋有卧牛而得名。说也应验,1977年10月,一居民建房时,确实在东北角城墙上挖出了一个铁牛。证实了《临汾县志》中“临汾城墙雉堞内则土壅卧牛”的记载。现在临汾大钟楼展示着其复制品。

(2)花果城

花果城来历还要从上世纪说起,1980年左右,当时的临汾为了美化环境、搞出特色,就建了石榴一条街、柿子一条街、梨树一条街、苹果一条街。当时《人民日报》还大篇幅进行了报道。“那个时候,放映电影正片之前都会播放一个新闻纪录片,其中《黄土高原上的花果城》就经常播放。“花果城”几乎成了临汾的代名词,临汾也是中国最早被称为花果城的城市!

(3)尧都平阳

尧都区相传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帝尧陶唐氏诞生、建都之地,古称平阳。尧的传说应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华夏民族文化的产物,到春秋末,儒家又以尧为上古圣王和理想人格的楷模。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尧的美德和功业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始祖。这里有丰厚的尧文化资源。

五、我为家乡来添色

1、家乡的颜色

T:临汾市

不像西藏那样神秘

也不像新疆那样遥远

但是,关于她的传说却太多太多......

有人说,临汾是绿色的

有人说,临汾是蓝色的

有人说,临汾是红色的

(出示山水的绿色、天空的蓝色、锣鼓和鼓楼的红色)

但,也有人说,临汾是灰色的

(出示临汾雾霾的图片,天是灰蒙蒙的,植物也被灰尘覆盖,人们戴着口罩)T:大家喜欢什么颜色的临汾?

S:……

T:你不喜欢什么颜色的临汾呢?

S:……

T:为什么?

S:……

(引导学生从上面发现家乡的美,到热爱家乡的美,再升华到保护家乡的美。)

2、画一画多彩的家乡

(出示一幅教师制作的雾霾城市的挂图)

T:我们不喜欢灰色,那么拿起你的画笔,画一棵绿树、一棵青草、一朵鲜花、一朵白云、一片蓝天,来换掉这些灰色吧。

(学生自己画完后,来到挂图前,说一句对家乡的祝福语,然后摘掉灰色的部分,贴上自己画的卡片;绿色出行,去掉几辆私家车,贴上一辆公交车和自行车;摘掉人们戴着的口罩,露出笑脸。)

S:……(家乡祝福语)

T:家乡的颜色不能仅仅停留在图画上,希望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爱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家乡的山和水。让我们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人们的生活更幸福。

六、课后作业

请用照片、图画、童谣儿歌、日记等方式记录家乡的美。

六、板书

我爱家乡山和水

哪里

卧牛城

故事花果城

家乡尧都平阳

颜色

《我爱家乡山和水》优秀教案

《我爱家乡山和水》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自身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身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身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准备】 2.同学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和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同学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考虑: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身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身喜欢家乡的什么

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身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同学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身的家乡。 3.请扮演的小朋友谈自身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身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第二课时 一.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同学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身的感受。 2.想一想自身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身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同学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身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

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二.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同学交流自身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同学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扮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身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三、总结: 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身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身的家乡贡献自身的力量。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背景介绍 《我爱家乡山和水》选自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是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一课。通过本课学习,主旨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感受家乡的美,增进对家乡的了解,从而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教学思路设计 二年级学生初步具有了观察社会的意识,但因生活阅历、年龄等因素影响缺乏对家乡的了解和感知。本课设计了“我家门前一条河”“周围街道趣味多”“自古名城多名人”“一草一木我爱她”等活动,让学生在借汾河谈家乡美景、唱儿歌探寻趣味街巷、看剧场了解古代名人、小太原夸大太原等一环扣一环的形式多样环节中,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感受家乡的美,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此次赛讲选用的是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去汾河边玩过,汾河就出现在他们熟悉的生活圈里。从汾河切入,学生

有话可谈,并能借助汾河谈到自己喜欢的家乡生活。另外,学生已进入二年级,有较多的户外活动,部分学生对太原的山有一定了解。 而对于太原的很多街巷名称,学生们关注得不多,对其背后隐含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1.学会表述自己家乡在哪里,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感受家乡的美。 2.在讲述我与家乡山山水水的故事中,建立我与家乡亲密的关系。 3.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家乡的生活,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叙述自己家乡熟悉的生活。 2.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发现家乡的美。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谈话交流。 师:地球上有一处我心中最美的地方,而且我在这个地方工作、生活着,我觉得特别开心。就是刚才猜谜中提到的城市——太原。

我爱家乡山和水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养成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过程和方法:学习用多种方法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在老师的帮助下,汇总、表达获得的信息;乐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果与快乐。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生长、生活的地方是熟悉的,是感到亲切的,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但是对“家乡”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具体印象,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美的感受不深,更缺乏对家乡人文景观(家乡美丽动人的传说、家乡的舞蹈、家乡的戏剧、家乡的名人故事等)的了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家乡是自己生长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作为农村孩子,平时更多地游戏于山水之间、村湾周围,社会交往活动较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由于大家大都是同一村落的学生,家乡的山和水都是一样,要学生谈对家乡喜爱的地方以及对家乡的感受,很难有深度地引发对生活的地方的热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家乡”含义的理解是不充分的,对“家乡”的关注也是不够的,无意识的,尽管他们的生活与“家乡”的人和事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缺少对家乡情感的体验。 因此,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难点是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要解决好本课教学重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模拟导游、读读诗歌、画画美景、讲讲故事、唱唱歌、跳跳舞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景,了解家乡的故事,体验家乡愉快的生活,从而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说说我的家乡 1.创设情境、歌曲导入:[播放动画:韩红的歌曲《》]

《我爱家乡山和水》(第1课时)

《我爱家乡山和水》(第1课时) “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对生我养我的地方有亲近感,爱自己的家乡。 2.学生能运用观察、访问等方式,收集有关介绍家乡自然环境的的资料,并愿意与同伴分享。 3.学生能懂得家乡是自己生长的地方、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生长、生活的地方是熟悉的,是感到亲切的,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但是对“家乡”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具体印象,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美的感受不深,更缺乏对家乡人文景观(家乡美丽动人的传说、家乡的舞蹈、家乡的戏剧、家乡的名人故事等)的了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家乡是自己生长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作为农村孩子,平时更多地游戏于山水之间、村湾周围,社会交往活动较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由于大家大都是同一村落的学生,家乡的山和水都是一样,要学生谈对家乡喜爱的地方以及对家乡的感受,很难有深度地引发对生活的地方的热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家乡”含义的理解是不充分的,对“家乡”的关注也是不够的,无意识的,尽管他们的生活与“家乡”的人和事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缺少对家乡情感的体验。 因此,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难点是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要解决好本课教学重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模拟导游、读读诗歌、画画美景、讲讲故事、唱唱歌、跳跳舞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景,了解家乡的故事,体验家乡愉快的生活,从而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 2.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对生我养我的地方有亲近感,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说我的家乡 1.创设情境、歌曲导入:

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设计

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一课。教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的家乡在这里”、“发现家乡的美”和“家乡的故事”,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升华为保护家乡山和水的情感和决心。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些概念性的词汇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转化成为二年级学生能理解的语句,如本课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需要直接给学生讲这两个词,转化为“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传说故事”,学生就会很好的理解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山山水水的情感和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了解家乡的故事,树立主人翁意识,做到爱家乡的山和水,保护家乡的山和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歌曲片段,挂图,卡片 2、学生准备:学生调查资料,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韩红《家乡》 师: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歌曲呢?(出示歌词)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

那里有条美丽的河 阿妈说牛羊满山坡 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 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 美丽河水泛青波 雄鹰在这里展翅飞过 生:...... 师:我们的祖国疆域辽阔,景色各异,文化多彩,你的家乡在哪里呢? 二、我的家乡在这里 1、“家乡” 概念 出示课本50页的四幅图片,说一说四幅图中四位小朋友的家乡在哪里。 T:大家知道他们的家乡是哪里吗? S:…… T: 他们的家乡在分别是草原、农村、黄土高坡、城市。 T:家, 多么温馨的字眼.一个宝盖头罩住了外面的寒风冷雨;一横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的两撇是在外的人对家的眺望;一个竖钩把全家紧紧系在一起。 “家”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和所住的地方。 “家乡” 就是指“我的家所在的地方”,“我们生活的地方”。 2、我的家乡 T: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是哪里呢? S:…… T:我们所在的美丽家乡就是临汾。 T:怎样向其他地方的小朋友来描述我们家乡的特点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家所在地的特点,气候、风景名胜等方面)S:…… 三、发现家乡的美 1、家乡,在我心中,您最美。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

《我爱家乡山和水》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一课。教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的家乡在这里”、“发现家乡的美”和“家乡的故事”,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1、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美丽富饶。处处都有美丽的景观,处处都有各自美丽的

特色。就像我们的家乡,小桥流水,池塘荷花,杨柳成行,也是一样的美丽啊!你觉得我们的家乡美吗? 一、看一看,说一说 1、指导学生欣赏教材P50《我的家乡在这里》图片。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发现家乡的美(结合阅读51页) 1、启发谈话:课本中的小朋友都喜欢自己的家乡,并且能说出家乡的景观和特色,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把你的作品拿出来给大家欣赏 1、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2、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3、出示第51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二、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傣家竹楼的传说的故事。 这是傣族小朋友家乡的故事,每个小朋友的家乡都有自己的故事,一个一个美丽的小故事写出来我们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

我爱家乡山和水 说课稿

《我爱家乡山和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说课,我是号选手张常葵,我说课的课题是《我爱家乡山和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我爱家乡山和水》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主题。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来了解、赞美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和乐于为家乡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本课以家乡为轴心展示了不同地域(城市、乡村)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在感受家乡的山美、水美、物美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家乡的

人文景观,如家乡美丽动人的传说、家乡的舞蹈、家乡的 戏曲、家乡的名人故事。针对我们农村小学学生特点和学 习习惯我将“让学生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 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确定为 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学情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二年级的 孩子对自己生长、生活的地方是比较熟悉的,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对周围的事物 有更多的兴趣。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 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但是对“家乡”的概念还 没有形成具体印象,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美的感受不深,更 缺乏对家乡人文景观(家乡美丽动人的传说、家乡的舞蹈、家乡的戏剧、家乡的名人故事等)的了解。作为农村孩子 来说,平时更多地游戏于山水之间、村湾周围,社会交往 活动较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由于大家大都是同一村的 学生,家乡的山和水都是一样,要学生谈对家乡喜爱的地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教学设计

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重点: 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指导学生用问一问、阅读等方式查找家乡的名胜景区介绍(图文并茂) 2.收集家乡的歌舞剧图片、传说故事或赞美家乡的诗歌。 教师准备: 1.全国各地的风景图片 2.有代表的传说故事、歌舞剧等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导学生看课本第2-3页插图,导入新课。问:图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为什么喜欢? 2.你的家乡在哪里?你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运用手中的资料向大家进行介绍) 组内进行汇报,评选出介绍的最好的给全班进行介绍。 3.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家乡真美,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真想立刻坐上飞机到你的家乡去游览。同学们分别介绍了自己家乡的景色,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些全国各地的美丽风景,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欣赏吗? 教师展示全国各地的有名的风景图画(制作成幻灯片,可配上优美的音乐,简单的解说) 4.图中有你的家乡的美丽景色吗?在你的家乡,你还觉得哪美?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我们美丽的家乡,并模仿7页书上的诗歌补充诗歌,赞美自己的家乡。(学生画自己的家乡) 5.展示自己绘画的家乡图,同时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爱。 6.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的山美、水美……家乡是我们心中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 7.导语:家乡的山美,水也美,家乡还有美丽动人的故事、戏曲和舞蹈呢!让我们一起讲讲家乡的故事、唱一唱家乡的歌、剧,跳一跳家乡的舞蹈吧。 8.小小故事会: a.组内讲述 b.指名讲述 9.歌舞表演(或欣赏光盘中的片断)

《我爱家乡山和水》参考教案

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课前指导 课前调查时,我发现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是支离破碎的、模糊的,为了让学生理性地、全方位地了解家乡,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调查的内容,自己与人合作,收集资料、图片,这样就便学生学习的空间得到拓展,已经不局限于教材里提到的知识。“家乡”这个词在他们脑海已经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鲜活生动的。同学们通过自己收集资料,体现了对学习的自主性。本课注重学生查找资料这一过程,并在课前教给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使学生有目的地去查、去学习。这样让学生在查找中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那么,爱家乡的感情也就油然

而生,达到了本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另外,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谁不说俺家乡好》歌曲、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资料。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收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说我的家乡。 听音乐,引出课题。 1.放音乐《谁不说俺家乡好》,学生边听边唱。猜一猜: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这首歌主要唱出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3.指导看图:看课文第2、3页插图,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继而提出让学生说说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心情如何?他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 4.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书中的小诗。 5.启发谈话:图中的小朋友的家乡多美呀!那么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你们家乡美吗?老师很想到你们的家乡去游览观光,你们欢迎吗?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老师,好吗? 6.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7.请扮演导游的学生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8.猜一猜。请学生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学生猜猜是哪里。

[我爱家乡山河水教案]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我爱家乡山河水教案]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课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时 计 划 授课周月日 第(1 )课时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1、了解家乡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的家乡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用观察、访问、调查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和文化生活。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的家乡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了解家乡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 教具课件、画纸笔(学具)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课件。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教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你喜欢自己家乡的什么风景? 二、演一演,猜一猜 学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自己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过 2、学生扮演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程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些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课 时 计 划

4、请被选上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七页彩图,让学生读读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四、说一说,唱一唱 教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人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学 过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和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总结: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教案

13、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重点: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方法:引导、补学、激学、评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画纸和彩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一看,说一说。 1.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在这里》图片。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发现家乡的美(结合阅读51页)。 1.启发谈话:课本中的小朋友都喜欢自己的家乡,并且能说出家乡的景观和特色,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你的家乡在哪里? 评一评:把你的作品拿出来给大家欣赏 1.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2.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3.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4.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二.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傣家竹楼的传说的故事。这是傣族小朋友家乡的故事,每个小朋友的家乡都有自己的故事,一个一个美丽的小故事写出来我们家乡的历时和文化。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总结: 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业:家乡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我爱家乡山和水 我的家乡 家乡的故事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

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的家乡在这里。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活动二:发现家乡的美。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活动三:家乡的故事。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把自己家乡动人的故事讲给自己同学听。 我要讲的家乡故事是…… 我搜集故事的方法是…… 我最喜欢唱的家乡歌曲是…… 三.总结: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反思: 大家排好队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在活动和公共场所玩耍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 2.有初步自我约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