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特色学校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特色学校建设的几点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们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针对这一要求,我们科区教体局早就对特色学校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了三个转变:即教育由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同质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纵观科尔沁区农村学校,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优美的校园环境令人神往。那么,如何建设好农村特色学校,是我们每个校长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当前农村特色学校建设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创建农村特色学校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特色学校,就是具备有利于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的教育环境,有优秀的教育和办学成果,而且在培养人才方面效果显著。这也就是说,学校发展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的教育和教学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特色学校就是个性化学校,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其实,在客观上来说每一所学校都是一所潜在的特色学校,只不过是各有千秋而已。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并且能够优化自己的个性,就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特点的特色学校创建之路。

比如我们大林实验学校它的个性在哪里?又怎么对它进行优化呢?我认为,找准定位是基础,突出特色是关键。首先,对大林镇教育的自

然状况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大林镇位于科尔沁区的东部,地域辽阔。南邻科左后旗,东、北跨辽河古道与科左中旗接壤,303国道从镇中心东西穿过,交通较为便利,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经济收人居于科区上游之列。大林镇所辖五十八个自然村(嘎查),全镇总人口约九万人。其中,现有学校18所,完全蒙古族小学3所。大林镇实验学校,占地面积为2万平方米,现有基础教学班36个,学生1980人,其中校内住宿生近900人,教职员工140人。基于目前的教育环境,如何把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好,办特色学校,如何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如何发挥资源优势等一系列问题,是特别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依托农村实际选准突破口,加快农村特色学校建设

农村学校应该根据当地实际,充分发挥现有学校师资的优势,选择特色办学的突破口,找到契合自身发展的黄金支点,以提高特色办学的成功率,加快农村特色学校建设。

大林实验学校综合分析了学校办学条件、农村教育特点及资源优势,成立了多门类的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科技文体活动。活动小组主要包括根雕、书法、电子琴、竖笛、绘画、剪纸、舞蹈等,并留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自主自愿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将这类课程进课表,与国家、地方课程同表实施,每周一节。学校尽可能多的以比赛、汇演、展板、展室等多种形式为各兴趣小组搭建展示发展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利用资源,发挥特长,独具匠心。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

展历史,是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受到人们的珍爱。从古至今涌现出一大批根雕艺术家。我们成立的根雕活动小组,就是发挥了我校何铁明老师喜爱根雕艺术的特长。在何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利用休息日到大自然中寻找好的树根,经过一个个小手的精心雕琢,一件件质朴的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自治区领导来校检查时,他们还饶有兴趣的和学生们做了一个游戏--猜猜看,孩子让领导们猜一猜每件作品的名称都是什么,得到自治区专家领导的好评。

我们学校以发现每个学生最灿烂的某一个方面为目的,在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同时,让学生灿烂的一面更加灿烂,成立了经典诵读小组。我们带领着孩子们一步步走进经典,走进优秀,让农村孩子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打好生命的底色。在为学生编印了《大学》《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古诗词》《千字文》等篇目作为校本教材的同时,我们还为孩子们购进百余套少年版的四大名著。以“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记,提高素养”为原则,开展“每周一诗”活动。在每天清晨的晨诵课上,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师生一起尽情咏唱千古诗文,加上课前一诗、以诗词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等,使整个校园时时诗声琅琅,形成了读经诵典的良好氛围。

三、打造教学品牌,促进农村特色学校发展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校的办学特色必须融于教学活动中,以此促进农村特色学校发展。

如“质疑导学六步教学法”根植于大林实验学校这块沃土,代表着“轻负高效”特色的一种教育思想,是我校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

中总结、提炼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学校特有的教学品牌。具体说,就是将导学方案内容共分为六步教学法:课前有效预习、课前回顾、组内交流、组间交流、教师重点点拨、课堂有效练习。通过以上这六步学习法,学生在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现在,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各方面综合分析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质疑导学六步教学法”的运用,让课堂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讲的少了,增加了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自我感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同时,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减轻了学生负担,学生成绩得到了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随着“质疑导学六步教学法”的构建和发展,一批参与改革实验的中青年教师逐步从经验型、继承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成为了大林实验学校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将这个品牌做大、做强、做活,凸显“轻负高效”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做实校本研究,提升农村特色学校内涵

农村学校在特色形成的过程中必须立足农村,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和载体,进行科学研究,不断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并巩固和发展特色,提升农村特色学校内涵。

一是应成立校本研究领导小组,形成校长、副校长、教研组长、教师一体的科研网络体系;二是强化学校科研室“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职能;三是建立科研课题申报、立项、过程管理、阶段总结、结题、鉴定、奖励等管理制度;四是研究走规范化道路,努力做到“管

理标准化”“研究规范化”“成果实用化”。大林实验学校《有效教学实验研究》《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等多项课题已在国家、自治区立项,还承担了国家教师科研基金会“十一五”重点课题“自主创新、和谐体系”实验与研究。《构建农村牧区自主探究课堂实用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被自治区批准为“十一五”规划课题,该课题着力研究解决农村牧区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问题,构建农村牧区自主探究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强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以课堂为主渠道,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促进了课程改革。目前已经结题的课题有2项,课题研究成果分别荣获国家级一等奖、自治区级一等奖,实验教师1人获国家级教育科研先进教师,5人获自治区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我校又承担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国家级课题“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的探索与研究”的科研课题。该课题已在国家立项,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课题。

总之,我们应在实践中紧紧围绕“科学理念促教育腾飞,立壮志铸人生辉煌”的总体思路,逐步确立创建独立,独特和独创的办学目标。比如在古诗文朗诵特色课中,学生踊跃参加,表现积极。因为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创建特色学校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静下心来,从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出发,在教育和教学中,带领广大教师充满生命的激情,肩负起教师的神圣使命,努力教书育人。要努力带出一支让学生信赖、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合格人民教师队伍,让特色学校建设之花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

对农村特色学校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特色学校建设的几点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们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针对这一要求,我们科区教体局早就对特色学校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了三个转变:即教育由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同质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纵观科尔沁区农村学校,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优美的校园环境令人神往。那么,如何建设好农村特色学校,是我们每个校长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当前农村特色学校建设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创建农村特色学校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特色学校,就是具备有利于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的教育环境,有优秀的教育和办学成果,而且在培养人才方面效果显著。这也就是说,学校发展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的教育和教学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特色学校就是个性化学校,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其实,在客观上来说每一所学校都是一所潜在的特色学校,只不过是各有千秋而已。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并且能够优化自己的个性,就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特点的特色学校创建之路。 比如我们大林实验学校它的个性在哪里?又怎么对它进行优化呢?我认为,找准定位是基础,突出特色是关键。首先,对大林镇教育的自

然状况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大林镇位于科尔沁区的东部,地域辽阔。南邻科左后旗,东、北跨辽河古道与科左中旗接壤,303国道从镇中心东西穿过,交通较为便利,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经济收人居于科区上游之列。大林镇所辖五十八个自然村(嘎查),全镇总人口约九万人。其中,现有学校18所,完全蒙古族小学3所。大林镇实验学校,占地面积为2万平方米,现有基础教学班36个,学生1980人,其中校内住宿生近900人,教职员工140人。基于目前的教育环境,如何把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好,办特色学校,如何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如何发挥资源优势等一系列问题,是特别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依托农村实际选准突破口,加快农村特色学校建设 农村学校应该根据当地实际,充分发挥现有学校师资的优势,选择特色办学的突破口,找到契合自身发展的黄金支点,以提高特色办学的成功率,加快农村特色学校建设。 大林实验学校综合分析了学校办学条件、农村教育特点及资源优势,成立了多门类的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科技文体活动。活动小组主要包括根雕、书法、电子琴、竖笛、绘画、剪纸、舞蹈等,并留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自主自愿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将这类课程进课表,与国家、地方课程同表实施,每周一节。学校尽可能多的以比赛、汇演、展板、展室等多种形式为各兴趣小组搭建展示发展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利用资源,发挥特长,独具匠心。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

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特色学校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关注。特色学校打破了传统教育的“铁桶式”管理,注 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然而,特色学校要想在 教育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仍需在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 一、特色学校文化的内涵 特色学校文化是全校师生基于共同的教育目标和意愿所形成的 一种精神文明和行为规范。它是特定类型学校的共同价值观、共同 语言、共同行动方式和共同文化表现。特色学校文化属于组织文化,它由学校的历史传承、理念理论、教育模式、教育教学方法、课程 设置、管理体制、师资力量、校风学风、品德修养等诸多方面组成。 1.历史传承 特色学校的文化建设离不开历史的传承和积淀。历史传承是其 文化的根基,它使学校有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办学特点。学校可以在 历史沉淀中发现自身的独特优势,减少盲目照搬别人的办学经验, 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2.教育理念 特色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其文化基础。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 是学校师生行为准则的体现。特色学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办学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教育理念,确立学校的教育特色和优势。

3.课程设置 特色学校的课程设置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应 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办学目标,注重个性化教学,开设具有特色的选 修课程,提高学生素质和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4.管理体制 特色学校的管理体制应符合学校的特点和办学目标,以学生为 中心,注重微观管理,优化管理流程,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 5.师资力量 特色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队伍是 教育成功的关键,应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 和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6.学校风气学风 特色学校的文化建设还需要注重学校风气和学风的建设,形成 讲诚信、勇挑重担、追求卓越的良好学风,营造积极向上、勇攀高 峰的学校精神 二、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1.塑造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塑造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 观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的灵魂和气质。特色学校

对特色化办学的思考

对特色化办学的思考 标签:学校;特色;内涵;文化;管理;课程;活动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要求城乡学校在校长队伍、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资源配置方面达到均衡合理,更要求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内涵,尽力缩小与城区学校之间的差距,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因此,农村学校应该抢抓机遇,创办特色学校,以特色增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特色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先进的、优秀的、稳定的并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农村学校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让每一个学生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必须克服地理环境、师资水平、教学条件、办学规模、教育质量的限制,破茧成蝶,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特色,进而提高办学内涵。 一、树立特色理念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生存基础、生存动力、生存愿景的有机构成,而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化办学理念则能凝聚人心,引领团队明确奋斗目标,激励师生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办学理念的确立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切合本地实际,切合学校实际,切合学生发展实际。办学理念的确立要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一定要继承原有的办学理念,结合时代特点确立新的办学理念。从学校文化、制度、课程设置、师生活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让办学理念不能停留在纸上,停留在墙上,停留在嘴上,要落实在学校的计划、课堂、活动中,落实在师生的行动上。 二、打造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建设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挖掘其内涵,发扬其优点,凝练其精神,累积其底蕴,形成新亮点,体现学校的个性特色和办学追求。特色文化建设应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做到学生喜闻乐见,不可盲目照搬。特色文化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生约定俗成的好习惯一脉相承,包括师生的价值追求、校园文化氛围、制度文化、人际交往文化、行动文化等等。因此,要在办学理念的统领下,对校训、校徽、校歌、校刊等重新定位,對学校管理制度重新梳理、修改完善,对教室等地的布置要体现办学理念,体现其特色。这些目标达成后,校长要带领全校师生认真落实,精心打造,不断提高办学内涵。 三、形成特色管理 学校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也不同于行政管理,它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一所学校的管理特色就是花费较少的管理成本,而追求更大的管理效能。如何使全体教职工的团队作用发挥的更好,如何使全体学生静心学习,和谐共处,追求更好

农村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农村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和教学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在艺术教育方面却存在诸多不足。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教育在农 村学校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农村学校中开展艺术特色项目建设,成为了当前需 要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教学条件不足:相比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设施和条件十分有限。缺 少艺术活动场所和专业的艺术教师,这导致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 2.学生基础薄弱:农村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较少,对艺 术的理解和学习意愿相对不足。这也造成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 3.缺少专业指导: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艺术指导,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建设的实践力度 不足,导致艺术特色项目发展受限。 1.借鉴城市学校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城市学校艺术特色项目的成功经验,以及持续推 进艺术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加强对农村学校的艺术特色项目建设。 2.强化师资力量:加强农村学校的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真正做到把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放在学校的发展战略中来谋划规划。 3.优化课程设置:结合农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设计符合农村学校特色的艺 术教育课程,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教育内容和机会。 4.加强学校与社区合作:与社区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合作,开展艺术交流、展览和演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5.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艺术特色项目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弘扬民间艺术,并将其融入艺术教育教学之中。 1.补充艺术设施和器材:通过资金筹集和政府支持等途径,为农村学校购置艺术教学 设施和器材,改善艺术教学条件。 2.培训教师队伍:邀请专业的艺术教育专家和艺术家到学校进行教师培训和指导,提 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3.开展艺术周活动:组织学校艺术周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艺术创作 和表演,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关于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农村教育已经得到了不少的关注和支持,学校条件和教学质量逐渐得到了提升。在教育领域中,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仍需加大力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更需要引入书 香校园文化,让学生能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关 于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文化资源的引入和挖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 文化资源变得丰富多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入到学校中,比如音乐、美术、文学、历史等。可以邀请当地的文化艺术团体和专业人士到学校做文化讲座、展示演出,激发学生对 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通过图书馆、数字资源等途径引入优质的文化书籍和资料,吸 引学生主动阅读,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身在其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和了解文化知识。学 校可以通过墙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各种宣传形式,将文化知识传达给学生。学校还可 以制定一些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读书赛、诗歌朗诵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愉快地学习 文化知识。 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师生是学校的主要组成成分, 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和提高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学校可以邀 请一些文化名人或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并组织一些文化沙龙、论坛等活动,供师生们交 流学习。教师要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把文化教育融入到 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学习文化。 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学校管理和制度保障。要通过学校的管理和制度 来保障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将 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切实推动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同时也要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们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让他们更好地 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在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得到政府、社会各 界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提升教 育教学质量。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支持,共同助力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文化教育在农村学 校中扎根生长。通过引入文化资源、营造文化氛围、促进师生互动、加强管理制度保障, 可以使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取得更为可观的成果,让每一个农村学生都能在 书香校园中学有所获,茁壮成长。

以特色课程建设带动农村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思考

以特色课程建设带动农村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教育的不断改革,农村高中学校的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农村高中学校的教育条件与城市高中学校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如何改变这 种现状,推进农村高中学校特色发展呢?其中,提高特色课程的建设水平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特色课程是指有特定的教学对象、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人文 特色,能够引导师生深入了解和发掘所在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在农村高中学校的建设中,需要充分认识特色课程的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特色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教学中加入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能够增加 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构建生动、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 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同时,学生在参与特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 和发掘所在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特色课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特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兴趣, 提高综合素质。特色课程的教学方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外都能发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对未 来的职业和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升 特色课程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特色课程的建设,可以提高学校的 教学质量和声誉,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加入学校。在特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学校 需要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课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的专业教师,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资源的对接,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 实践经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竞争力。 总之,特色课程的建设是农村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 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升等方面都具备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农村高中学校建设中,应该充分认识特色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加强特色课程的建设,推动农村高中学校的特色发展。

促进乡村学校教育发展的思考

促进乡村学校教育发展的思考 乡村学校教育发展一直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议题之一。乡村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构建具有农村特色和适应农村实际情况的教育体系,促使乡村学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了促进乡村学校教育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乡村学校教育往往受制于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应该加大对乡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可以鼓励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进行短期交流,提供教学指导和培训,提升乡村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资源。乡村学校教育应该根据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结合农民的需求和意见,构建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教育体系。要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育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可以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学校教育,提供资金、设备和教育资源支持。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乡村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以致用。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农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传承农村文化的意识。可以开设一些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如农业科学、农村经济学等,提高学生的农村素质和农村发展的适应能力。 构建乡村学校教育与城市学校教育的互动机制。乡村学校教育和城市学校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应该积极构建起乡村学校教育与城市学校教育的互动机制。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教育等方式,让乡村学校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和知识。可以组织城市学校的学生到乡村学校进行参观、交流,增强双方的互动和合作。 促进乡村学校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构建乡村学校教育与城市学校教育的互动机制。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合力,才能够实现乡村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农村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学校条件的逐步改善,农村学校艺 术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农村学校中,我们应该如何建设艺术特色项目,提 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农村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建设的 思考与实践。 一、农村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 原因,通常相对缺乏艺术氛围和资源。农村学校有必要开展艺术特色项目建设,以满足学 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需求。艺术特色项目的建设可以帮助学校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1. 强化学校艺术课程设置,注重艺术素养的培养 农村学校可以在正式课程之外,增设钢琴、舞蹈、书法等特色艺术课程,引导学生在 兴趣培养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学校也应该在艺术课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 挖掘和传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 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文艺比赛、艺术展览、演出等艺术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交 流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美术作品展、音乐会 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汲取艺术的养分,增强对艺术的热爱与理解。 3. 建设艺术特色教育基地,提供艺术资源和场所 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艺术特色教育基地,如美术馆、音乐厅、戏剧场等,为学生提 供艺术学习和创作的场所和资源。学校还可以邀请艺术家、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艺术讲座和 指导,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 秀美油画小镇计划 在某县某乡,学校规划建设了“秀美油画小镇”艺术项目,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油 画师、美术教育家,打造油画创作基地、艺术教育基地和油画作品展销中心,为学生提供 了一个学习、创作、展示的平台。通过该项目的努力,学校的学生艺术修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也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充分展示,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乡村音乐人才培养计划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农业教育” 在农村,每所学校都有劳动实践基地,如何将这些基地打造成校 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使基地既能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又能美 化校园环境,我们可以采取“立体交叉式”栽培的方式,选择适合当 地特点的珍贵稀有品种及中草药材,在劳动实践基地上进行培植。如,长白山地区的珍贵树种:黄菠萝、核桃楸、水曲柳、高丽明子等品种;选择贝母、人参、细辛、党参天麻等名贵中药材;在树下栽培草莓、 黄花菜、蕨菜、大叶芹等。同时,在基地可以新建凉亭、休闲桌椅; 修建甬路、鱼池,在鱼池上面修筑拱桥的办法,使整个基地形成了水 中鱼戏、山路悠然自得、山上凉亭瑟瑟、山下花草树木分层的美景。 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理想教育” 农村学生多数对人生没有目标。如何激励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拼 博进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除常规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外,校园文 化的激励也尤为重要。基于这一点,可以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设计“三励”为主要内容的理想教育:一是励德,通过校园文化历练学生的品

行;二是励志,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书写激励人生实现抱负的诗词,激励学生要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三是励学,通过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另外,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可以设计一些如“我与小树共成长”“我的激励石”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环境的激励来提升目标意识、成才意识。 三、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学生的必修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行为习惯决定着学生将来的命运。这里指的“养成教育”不仅是在行为上,还包括在学习上、思想上等贯穿学生时代的良好行为习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用一些“警语”式文化来鼓励、警醒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做法是:将学风、办学理念刻在石头上,以“石头文化”的形式展示教育内容,第一为“惜时篇”。以惜时为主要内容,向师生展示惜时的警句,如“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 他”“人生的最大悲痛莫过于辜负青春”;第二为“勤奋篇”。展示警句,如“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三为“立志篇”。展示警句,如“胸无大志枉活一生”“人若无志万事可为”;第四为“成才篇”。展示警句,如“成才的基础是勤奋”“请教良师才会成才”。 四、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环保教育”

创建新农村品质学校的思考

创建新农村品质学校的思考 “新农村教育”不是字面上理解的“新”的农村教育,也不仅是狭义上认识的“新农村”的教育,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新农村教育”的实质和内涵是立 足长远,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紧紧抓住教育与经济之间、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和区域教育之间的矛盾,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奏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旋律,切实搭 好实力平台、效率平台和安全平台,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立足均衡为策略,全力锁定“高标准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最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在办好新农村教育中,教育均衡发展被摆到了议事日程。我认为,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的品质 是关键所在。 一、培育学校精神,提升学校内涵品质 温岭市石塘镇中学坐落于东海之滨,校园百米之外就是 宽阔的大海,石塘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学校的“大海”品牌。我校的教学楼、综合楼、图书实验楼、学生公寓、教师宿舍、餐厅分别用海字头命名,如教学楼为“海韵楼”,综合楼为“海情楼”,图书实验楼为“海贝栋”,学生公寓为“海晨楼”,教

师宿舍为“海曙楼”,餐厅为“海味厅”;同时,我们根据区域特色组建了特色学生社团,如海情大奏鼓演奏队,海贝民间剪纸社,海趣小导游社,海风书画社等特色社团,聘请当地资深民间艺人为社团辅导。这些社团使学生通过认识、体验、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主动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认识,进而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我们根据大海的形式、形状、气质,对大海的内涵进行分析,提炼出石塘镇中学的学校精神――“坚强、和谐、致远”。大海潮起潮落,永不止息,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坚强”品质;大海广阔无边,气势磅礴,潮涨时一浪紧挨一浪,从不争相恐后,潮落时平稳退下,这是纯朴、团结的“和谐”品质;大海博大精深,宽阔坦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是一种志存高远的“致远”品质。 学校精神是学校教育的积淀,并不仅仅是一种纯文字的凝聚物,而应该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和道德走向。因此我认为,要培育学校精神,必须将“学校精神”在学生、教师中寻找结合点,将“精神”内化为行为。 1.学校精神对学生的品质要求 坚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自信自强,永不放

乡村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与思考

乡村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与思考 学校特色课程开发对于形成办学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小学资源匮乏,教师专业水平低、留守儿童多、家长多唯“分数”,我们学校因地制宜,寻找切入点,与学科融合开发,完善评价体系,在困境中探索,努力建设乡村特色课程,探寻特色兴校之路。 学校特色课程开发对于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它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校“个性化”的发展。在特色课程的开发中,教师专业水平能迅速提高,用适合的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平台,真正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想要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中突围,因地制宜的特色课程的开发,就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乡村小学硬件设施落后,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差,可利用的资源相对较少;师资不足,尤其缺乏专职教师,老师们在课程的开发上缺乏理论和技术层面的指导,更有日常事务较多,无法专心于特色课程开发的思考、实践,致使即使有所开发,多停留表面,层次较低;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学习缺乏动力,主动性差,对特色课程有向往,但缺乏持久的关注力;而家长多是唯“分数”,对特色课程的实施认同感低。这些都阻碍着特色课程的建设,可谓困难重重。但特色课程是特色文化的载体,特色文化建设必将最终落实于课程建设之中,选择特色课程建设的突破口就非常重要,作为乡村小学,必须体现乡土特色,要建设好能促进学生成长的特色课程。 一、因地制宜,寻求特色课程建设的切入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农村学校在抓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在课程内容上,可以紧密结合乡村学校实际,设置符合当地特色的课程。我们学校,校基面积较大,校园内有十来亩空地,有一片桃林,有几分水塘,我们就根据学校的实

教学论文:关于建设特色农村学校的思考

教学论文:关于建设特色 农村学校的思考 30年来,中国教育在社会改革开放大潮中,风雨兼程,在曲折中前行,在艰难中奋进,与改革同命运,与时代齐步伐,与人民共呼吸,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此次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再次把农村教育问题推到社会改革开放大潮的潮头浪尖上,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并以此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步骤。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是新时期新阶段农村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这个目标,为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农村学校却有不可忽视的现状,农村教育事业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一、农村教育现状解读 (一)农村教育定位不准 现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而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大学入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但为了追求升学率,师生们也只得戴着锁链跳舞。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注优秀学生,关注升学率,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导致了大多数农村学生陷入“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

(二)教育大环境还未形成 重庆是劳务输出的大市,广大农村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造成了数量巨大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祖辈过于溺爱的环境长期生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有效配合,甚至很多孩子处于家庭教育缺失状态。即使有的家长人未远离,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分数,认识的字数,其它的诸如创新精神探索精神的培养,书本之外的东西等,全部不太在意。再加之如今社会的诸多现实,如校园周边环境、网络世界影响等对学校的冲击,使农村学校教育处于风雨交加的境地。 (三)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竞争意识薄弱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这本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在农村教育上却是个不利的因素。城乡经济收入水平城乡生活环境的较大差距,造成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骨干教师向城市的大量流失。但问题的另一面,长期扎根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是本地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我工作的地点在偏远的农村,任何形式的改革对自身的影响不大,因而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办”,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 面对上述重重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我们应该如何走出农村学校发展的瓶颈,找到一条适合农村学校发展的道路呢?我想可以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入手,考虑建设特色农村学校这个问题。下面说说我一些肤浅的认识.

创建农村特色初中学校的思考

创建农村初中特色学校的思考 “没有特色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作为一所学校,首先是要考虑如何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这样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中才会把学校办出特色。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中,一个学校管理者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师,要研究学校所处的环境、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发现学校的优势、认识学校的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开拓和创新,使学校前进有方向,师生努力有动力,逐渐形成学校的独立风格。这也就形成了自己学校的特色。具体表现是:具有科学的价值取向;具有独特的办学表现;具有成功的优化办学模式。是共性与个性、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校长在特色学校形成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管理风格,人格魅力。教师拥有一技或多技之长。学生个性特长,心理品质得以充分的发展。 尽管农村初中在开办特色学校时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然而农村初中开办特色学校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尽管师资不足,经费短缺,教学设施设备落后,然而创办特色学校可以给农村初中带来生机与活力。我们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形成了自己学校的一定特色,当然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值得我们反思。 一、农村初中办学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当我们步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们一个农村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到: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比沿海改革开放城市之间远远落后,尤其

是农村中小学却又比上述地区的大、中、小城市远远落后。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由广大农村教育(特别是初中教育)信息闭塞、教育资源匮乏、教师配置、教育经费、设施设备的严重不足造成的。这些因素不仅制约了农村初中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速度,而且使农村初级中学培养积极开拓进取、有崇高品德、在极强的竞争中有较强竞争适应能力、有宽厚扎实的基本技能技巧、学会学习适应社会综合化、有多种特长与他人协作的人等素质教育人才陷入困境。 二、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制约了学校向特色学校的发展。 农村中学因其受经济、地域的限制,在办学条件方面与城市中学相比,差距相当大。首先教学硬件设施不到位,上课效果不好。其次教师的负担加重,能够考虑其他的时间就少了,缺少实验室和设备,只有在黑板上做实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培养,音、体、美的教学设备不齐,正常开课十分困难;更不用说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实施。再者,农村初中的教师很不配套,主要学科教师配备都不足,开课十分困难,更何况所谓“豆芽学科”的教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整个学校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发展中。授课质量十分低下,这些状况严重影响了学校、学生全面、健康、正常的发展。从其根本上说没有一点特色可言。 三、农村初中创建特色学校避免走入的误区 误区之一:把特色和培养学生特长混淆起来。 有的学校认为:全面发展+特长=特色。为了办成特色学校,于是办起了奥林匹克兴趣班、外语班、篮球班、舞蹈班等。当然这些班

【小学】浅谈农村小学的特色教育创建

【关键字】小学 浅谈农村小学的特色教育创建 浅谈农村小学的特色教育创建 义湖小学朱金花 当我们走进超市,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会令人眼花缭乱,然而某种商品要长期受到顾客的青睐,在激烈的竞争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以优良的质量做保证。同样的道理,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学校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必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优质学校,而优质学校就应该有特色、有品味。有特色才有活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有品味才被认可、才有发展空间。文化是一所学校的血脉,不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是无法培养出具有健全品格的人的。一所学校离开了文化的教育,那一切都是苍白的、肤浅的、功利的。如何挖掘与弘扬学校固有的文化资源,立足于时代创建新型文化,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并不断尝试的领域。以下是我就农村学校如何办出特色的一点拙见。 一、从学校实际出发扬长避短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无论在办学条件还是办学水平上都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在寻求学校特色创建过程中,农村学校绝不能照搬城市学校模式,而应该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探求适合农村特点的路子。 (1)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应分析本校教师哪些是有专长的,有些什么专长。一般来说,学校所期望的特色,与大部分教师的兴趣爱好、专长取向一致或相近时,教师就容易接受,容易投入,工作进展就比较顺利,成绩也就比较明显。 (2)从学校的工作优势出发。要在办学过程中找出学校的特殊优势,并使这一优势科学发挥、合理利用、长久不衰,这就是学校的特色所在。因此,我们应当准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丰富自我。既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从,也不要将特色教育的内容狭隘为只能是活动课程的某个方面,更不要刻意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 二、选点突破办出特色 农村学校虽在设施设备等方面和城市学校有一定差距,但农村学校也有着农村学校的优势,有着城市学校所不具备的特点,所以因地制宜的发掘其丰富资源、校园传统、文化积淀等,必能形成其自己的特色优势。比方说现在农村小学里的留守孩子较多,由于脱离家长的监管,缺少家庭的教育与温暖,这些孩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把这些孩子教育好是学校教育中最为棘手的一件事,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那么不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培育特色。安排学生寄宿,安排教师结对,为学生营造留守之家,精心打造“家文化”,逐步把学校建成一个快乐的大家,让学生融入和谐的大家,享受家的温馨,享受学习的快乐。 特色学校,首先强调的就是,它要有一般学校所共有的特色。要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等方面,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较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有较高的教育质量等。同时,还必须在“特”字上下功夫。当前,创办特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