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象~期末复习专题

微气象~期末复习专题
微气象~期末复习专题

下垫面:又称作用面、活动面,是指不断吸收太阳辐射,同时又与周围进行辐射交换,从而引起周围物质温度变化的表面。

粗糙度:下垫面平均风速为零的高度,随湍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风速的增大,动力湍流作用加强,导致下垫面的粗糙度降低,随着大气稳定度的增大,而且变化比较显著。

零平面位移:是指近地面平均风速为零的平面因地表植被的存在而发生的垂直位移。取决于作物本身的高度,还与风速大小,大气层结以及作物种类有关。

导温率:单位体积的土壤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热传导方式在垂直方向上获得(或放出)λ热量时所能引起的温度变化量。单位为cm2/sec。也称导温系数K,表示土壤中温度变化传播的快慢程度。

导热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即热通量)与温度的下降率成正比。地面热量下传或深层热量上传的土壤热通量QS与土壤温度垂直梯度成正比;其比例系数λ即所谓导热率(导热系数)。

容积热容量:指单位体积(1cm3)物质的温度每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单位J/m3deg或Cal/cm3deg);记为“Cm”。比热:单位质量(1g)物质温度每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单位J/kg.deg 或Cal/g.deg);常用“c”表示。

大气层结稳定度:表示大气层结特性对气块铅直位移影响的趋势和程度

湍流系数:表示属性梯度为1时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空气中所含有的物理属性在垂直方向上输送的数量;量纲为L2T-1,单位为m2/sec。

湍流能量平衡:在定常的湍流运动中,基本运动动能不断的转化为脉动动能,而脉动动能一方面因分子粘性耗散成热能转变为内能,另一方面在克服重力或浮力作功过程中转变为重力位势能。所以,脉动能量的总收入等于湍流克服摩擦粘滞力和浮力所作功的全部。

里查逊数:为估计流动将在何时成为不稳定而设计的一个指标,无量纲量。

鲍文比:为感热通量P和潜热通量LE之比。

影响湍流的外因参数:动力摩擦系数,浮力系数,热通量系数

湍流:也称为乱流、紊流,是一种不规则的流体运动。当流体(气体或液体)流过固体表面,或者相邻的同类流体互相流过或绕过时,由于剪切速度的存在,一般就会在流体中出现这种不规则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随机性的一种毫无规则的流体运动。

大气边界层:也称为行星边界层或摩擦层,是指在下垫面影响下湍流化了的大气层,其厚度与外层气流速度、大气层结稳定度和下垫面粗糙度等有关。有动力边界层和热力边界层之分。

1.引起两相邻地段净辐射差异的因素是下垫面的反射差异,到达地面总辐射差异和地表有效辐射差异;对于平坦裸地主要取决于下垫面反射率和地面温度差异。引起地表净辐射随时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太阳高度角和地面温度的变化。

2.湍流系数表示近地层湍流混合强弱的程度,它受离地面的高度,大气层结稳定度和下垫面粗糙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3.地表反射率随下垫面颜色加深而减小;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地表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减小。

4. 农田植被CO2的铅直变化规律是:农田和大气在日、夜之间作为CO2浓度的源、汇交替出现,农田中CO2浓度最低的部位即CO2的汇,其位置与光合作用最强的部位相对应。CO2浓度日变幅最大的部位也是植物层中叶面积系数最大的部位,由此向上、向下递减。

5.太阳光能在植被层中的铅直变化规律:太阳光能在植被中的传播服从负指数规律。这与植被本身生理特征有关。农田植被中各层反射,吸收和透射太阳光能的多少,与太阳高度角、植物群体密度的铅直结构等有关,只是随着向植被内部深入,太阳光能显著减弱了

6.农田中的温度分布,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和湍流交换状况,农田中的湿度状况主要决定于总蒸发量和空气温度。株间风速呈“S”型分布,这种分布规律是作物本身结构所造成的。

微气象:是气象学的一部分,观察并解释大气中小尺度物理现象及动力学过程的一门学科。气象:现在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天气:一定区域一定时间(较短)内大气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大气状况。

气候:给定地区一定时间(较长)内的天气状况和天气发展所示的变动的大气状态。

大气边界层:也称行星边界层或摩擦层,指在下垫面影响下湍流化的大气层。

太阳散射辐射:由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和浮游粒子所散射的来自天穹各个方面的散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射向地球的部分。

大气逸出辐射:大气辐射中射向宇宙的部分。

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平面上的太阳辐射通量。

影响下垫面反射率的因子:颜色、土壤湿度、粗糙度、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改变是造成同一下垫面反射率发生日变化的根本原因。

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子:下垫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状云量。

引起两相邻地段净辐射差异的因素:到达地表的总辐射差异,下垫面反射率的差异,地表有效辐射的差异。对于平坦裸地,取决于两地段的下垫面反射率和地面温度的差异。

地形对日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观测点海拔高度对日照的影响,坡地的坡向、坡度对日照的影响,周围地形对观测点的遮蔽作用。

正午南坡上所获得的直接辐射量就等于纬度比该地低a度的地方水平面上所获得的直接辐射量。

感热:又称显热,由近地层空气或水体的运动而带来或带走的热量。

潜热:地表水分蒸发或凝结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动力湍流指流体在粗糙界面上由于摩擦以及流体内摩擦等动力作用产生的湍流;热力湍流是指在热力不均匀界面上受热力作用产生的湍流。

湍流扩散基本理论主要有统计理论、梯度传输理论、相似理论和湍流随机理论。

M-O相似理论与K理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以普适函数来表示近地层的湍流交换和气象要素铅直分布廓线。

湍流系数表示近地层湍流混合强弱的程度。影响湍流系数的主要因素是:离地面高度、下垫面粗糙度和大气层结稳定度。

叶面的反射能力主要决定于叶子本身的特点和太阳光谱成分。具有两个最高点,一是在近红外部分,次高在可见光谱段的黄绿光部分。

边际效应:在农田中由于受植株的影响,风速在水平分布上也有差异,总是由边行向里不断递减。

微气象的特点:范围小、差别大、稳定性好

M-O相似理论认为,决定近地面层湍流交换的三个外因参数为动力摩擦系数U*,浮力系数g/θ,热通量参数P/ρC p。

地表反射率随下垫面颜色加深而减小,随土壤温度增加而减小,随地表粗糙度增加而减小,随太阳高度角增加而减小。

阐述农田植被层中平均风速的水平和铅直分布规律,并解释原因。

(1)在农田中由于受植株的影响,风速在水平分布上也有差异,总是由边行向里不断递减,

这是一种风的边际效应,它的大小与作物种类、播种密度,生长期等都有关系。

(2)风速在株间变化呈S型分布,这种分布规律是植物的本身结构所造成的。在作物中部茎

叶比较稠密,使水平风速受到较大的削弱,因此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平缓,在作物的上部和基部,茎、叶相对较少,故风速随高度变化剧烈,上部更为明显。在靠近基部附近高度,风速又一个次大值,这是由于农田外的气体能通过基部流入农田的结果。

下垫面对局地微气象条件有何影响?

答:下垫面:又称作用面、活动面,是指不断吸收太阳辐射,同时又与周围进行辐射交换,从而引起周围物质温度变化的表面。

下垫面类型(起伏地形、水体、农田、森林植被、城市工业区等)和下垫面特征(几何形状、粗糙程度、颜色、湿润状况等)是影响微气象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地表不同的物理特征,位置,坡向以及地表面的不同条件、土壤组成、密度、热容量、含水量、渗透性、植被覆盖率,地表反射率等,都是影响地表辐射、热量和水分变化的因素,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差异就会导致温、湿、风等气象要素的局地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微气象条件的差异。

试解释有的地方南坡植被比北坡好,有的地方北坡植被比南坡好的原因?

答:夏半年在回归线以外以及冬半年在极夜区以外,北半球南坡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温度较差较大,冬季土壤冻结较浅,霜冻较轻较浅,但蒸发力较强,土壤比较干燥;北坡太阳辐射较弱,温度较低,温度较差较低,冬季土壤冻结较深,霜冻较多较重,但蒸发能力较弱,但土壤湿度较大。纬度愈高,南北坡的微气象差异愈大,而冬半年的差异又大于夏半年。因此,在气候比较湿润而温度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南坡的微气象条件对植被的生长比较有利,北坡较差。但是,在日射丰富而水分不足的地区,则是北坡比南坡对植被生长更有利。换句话说,也就是当热量条件对植被的生长发育起决定作用时,南坡微气象条件比北坡更有利。反之,当水分条件起决定作用时,北坡微气象条件比南坡更有利。

阐述灌溉的农田微气象效应,并解释农谚“春雨贵如油”的科学意义?

答:灌溉后的农田土壤湿润,颜色变暗,一方面使反射率减小,同时也使地面温度下降,空气湿度增加。灌溉之后,地面蒸发消耗的热量也将急剧增加,但蒸发失热多少,主要决定灌溉水量的多少。地表与近地层间的乱流热交换变得很小,极端情况下有时甚至是负值。图中热交换也会因灌溉而发生一些变化,如土壤的导温性能和导热性能变好。灌溉能使地面和贴地气层温度发生变化,日间可使温度下降,夜间灌溉地的温度一般要比旱地高些。灌溉亦可使土壤和空气湿度都有明显增大。春季灌溉,除抗御春旱,保证春播和越冬作物需水外,还对防止春季低温起作用。

农谚“瑞雪兆丰年”的科学意义?

雪被对秋播作物越冬起着御寒作用.积雪可以减少表面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储量,供应春夏植物生长的需要.融雪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晴天,上午11时出现最小值,11时以后融雪量迅速增加,从16-18时一直增加到最大值出现.积雪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为融雪能增大土壤含水量,减轻或缓解春旱.采取某些保护措施保护田间积雪,对提高田间土壤温度与湿度,保护秋播作物安全越冬,以及改善土壤墒情等有重要作用.初冬降雪或积雪形成愈早/雪被愈厚,则土温愈高,土壤解冻愈浅,并且春天土壤解冻也愈早.

物候气象

课题:专题气象物候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习目标】 1.学习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2.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3.通过对生词的诵读和背诵,感悟诗词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课前自学】 【课堂学习】 一、检查自学情况 二、导入新课 三、专题学习:《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1.齐读诗歌 2.诗歌赏析

①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②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的表达效果。 一“晓”一“宵”,画龙点睛地写出了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 ③《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写作背景谈谈。 “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④《塞下曲》中哪一句体现了物候现象? 大雪满弓刀。(结合“月黑雁飞高”理解) ⑤《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写了竹子、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实写),河豚(虚写);体现了时令的变化。 【达标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 A.玷.污(zhān) 肃穆.(mù) 蒌蒿.(gāo) B.无垠.(yín) 畸.形(qí) 相形见绌.(chù) C.迁徙.(xǐ) 干涸.(hé) 一丝不苟.(gǒu) D.凋.零(diāo) 酝酿.(niàng) 参.差不齐(cān)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 A.称职气慨销声匿迹 B.真谛阔绰妙手回春 C.幅射荒谬略胜一筹 D.仰慕淳朴心旷神贻 3.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4.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揭示了物候学上什么规律? 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归纳总结】 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特点,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一样多观察、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 【作业布置】 【学教反思】

气象物候专题导学案 练习 知识链接 及答案

气象物候专题导学案练习知识链接及答案

知识链接看云识天气的一些谚语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我们在这里将这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汇总在一起,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江猪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 情况。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高三复习专题:常见天气系统 测试卷

高三复习专题:常见天气系统测试卷 (建议用时:45分钟)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由空气中的微小水滴、冰晶、灰尘、硝酸等悬浮颗粒物组成。下图为2017年1月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据此完成1~3题。 1.该日上海、成都出现雾霾,共同原因是( ) A.气压高,气温低B.风力小,湿度大 C.气流下沉,对流弱D.地形阻挡,风力小 2.此时石家庄( ) A.风雪交加 B.风向为西北风 C.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 D.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增多 3.未来几天山东天气变化,与图示相符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 B 2.C 3.B[第1题,雾霾一般出现在逆温天气,逆温现象解除,雾霾也就减轻或消散。风力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也会产生雾霾。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我国南方的上海和成都等

压线比较稀疏,风力小,湿度大,是这两个城市产生雾霾的共同原因。第2题,此时石家庄处于冷锋锋前,一般降水在冷锋锋后;从等压线可以判断风向为西南风;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压线变得比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处于锋面附近,云量增多,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第3题,未来几天山东将受冷锋影响,气温将不断降低;因有低压槽过境,气压将由高到低再到高,所以,天气变化与图②相符。]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2018年1月1日零时的天气形势,图中天气系统以15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等压线①②③④对应的气压值(单位:百帕)最有可能是( ) A.1 010 1 007.5 1 005 1 002.5 B.1 002.5 1 005 1 007.5 1 010 C.1 010 1 005 1 007.5 1 002.5 D.1 002.5 1 005 1 010 1 007.5 5.图中甲地次日的风力、风向变化是( ) A.风力增强,风向由偏南风转为偏西风 B.风力增强,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东风 C.风力减弱,风向由偏南风转为偏东风 D.风力减弱,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西风 6.1月1日至4日,乙地气温最低值最可能出现在( ) A.2日的日出前后B.2日的深夜 C.3日的午后D.4日的日出前后 4.B 5.A 6.D[第4题,由文字材料“图中天气系统以15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联系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特点,推知甲地此时吹西南风,故图示地区气压分布应是北低南高,B项符合。第5题,由上题可知,图中等压线弯曲程度最大的地方分布有一低压槽,故图示地区有冷锋过境。目前甲地位于锋线附近,吹偏南风。次日,冷锋东移,甲地位于锋线以西,风向转为偏西风,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增大,风力增强。第6题,乙地目前位于锋面以东的暖气团一侧,1日至4日,随着天气系统的东移,乙地将经历一个冷锋过境的过程。该天气系统以150

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质量和密度问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问题 1.一个铜块温度从20℃升高到20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不发生变化 B .体积不发生变化 C .体积变小了 D .密度不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温度、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所以铜块的温度升高,它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A 正确; B .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铜块温度升高,它的体积会变大,B 错误; C .由上述可知,它的体积会变大,C 错误; D .根据密度公式m V ρ= ,质量不变,它的体积变大,那么它的密度变小,D 错误。 2.人的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则一个体格正常的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 ) A .50mm 3 B .50cm 3 C .50dm 3 D .50m 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密度公式m V ρ= 得m V ρ=,知道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 ,便可求出学生的体积。 【详解】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又 331.010kg/m ρρ≈=?人水, 根据密度公式m V ρ= 得 33 33 50kg 0.05m 50dm 1.010kg/m m V ρ = = ==?; 故选C 。 3.如图所示,体积之比为1∶2的甲、乙两个实心物块,分别挂在杠杆两端,此时杠杆恰好水平平衡,则甲、乙两个物块的密度之比为( )

A .1∶1 B .1∶2 C .4∶3 D .2∶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知道,甲物体挂在左边第3格处,乙物体挂在右边第2格处,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此时12G l G l =甲乙即 32m g m g ?=?甲乙 所以 2 3 m m 甲乙=,又因为V 甲/V 乙=1/2,甲、乙两个物块的密度之比是 241332m V m V ρρ===甲甲甲乙 乙乙 故C 正确。 故选C 。 4.小红用调好的天平测一木块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克。她记录了木块的质量最38.2g 。整理仪器时,才突然发现木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该木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 A .33.2g B .43.2g C .31.8g D .35.8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题目可知,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克,且木块的记录质量是38.2g ,即1个20g 的砝码,1个10g 的砝码,还有一个5g 的砝码,故此时游码的示数是 8.2g 5g 3.2g -= 若木块和砝码质量放反,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则木块的质量为 35g 3.2g 31.8g m =-= 故选C 。 5.以下是陈老师测定酒精密度的部分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为m ; ②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 1; ③将水倒出,在矿泉水瓶中装满酒精,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 2;

培优质量和密度问题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问题 1.一氧气瓶,瓶内气体密度为ρ,用去1 3 的氧气后,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 A.ρB.1 3ρ C.2 3 ρD.2ρ 【答案】C 【解析】【详解】 设这氧气瓶内氧气质量是m,这些氧气的体积是 m V ρ =,用去1 3 的氧气后,剩余氧气的质 量是2 3 m,氧气瓶里氧气的体积不变,那么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 2 22 3 33 m m V m ρ ρρ ==?= 故选C。 2.同学们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所得下列结果中最为合理的是(空气密度约为 1.29kg/m3) A.2.5kg B.25kg C.250kg D.2500kg 【答案】C 【解析】 【详解】 教室的长、宽、高大约分别为a=10m,b=6m,h=3.5m所以教室的容积为V=abh=10m×6m×3. 5m=210m3,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m=ρV=1.29kg/m3 ×210m3 =270.9kg,故选C. 3.有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它们的质量相同,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A.4∶1 B.2∶1 C.1∶2 D.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知道两物体的质量相同,和体积之比,利用密度公式 m V ρ=求解。 【详解】

质量相同,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根据 m V ρ=可得,密度之比为 111 122 m v m v m m v v ρ ρ ==?=?= 甲 甲甲甲乙 乙 乙乙甲 乙 故选C。 【点睛】 重点是密度公式的应用,类似这样题中给的条件为数据的比,只要将比的前、后项分别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4.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A.20g,1.0×103kg/m3B.60g,0.8×103kg/m3 C.60g,1.0×103kg/m3D.20g,0.8×103kg/m3 【答案】A 【解析】 由图象知道:当液体体积为0时对应的质量是20g,所以烧杯质量为20g;在表格中任意选取一组数据,例如m=60g,V=40cm3,则说明液体质量m液=60-20g=40g,由 ρ=m/V=(60?20)g/40cm3=1g/cm3 =1.0×103 kg/m3,故选A. 5.“全碳气凝胶”是我国科学家研制的迄今为止密度最小的材料,密度只有3kg/m3.某型号汽车发动机采用质量为120kg、密度为6×103kg/m3的高强度合金材料制造,若采用“全碳气凝胶”制造,需要“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 A.6g B.60g C.600g D.6000g 【答案】B 【解析】 【分析】 已知合金的质量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得到合金的体积,气凝胶的体积等于合金的体积,利用公式m=ρV得到气凝胶的质量。 【详解】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常见天气系统

考点13 常见天气系统 考点热度 ★★★★☆ 一、锋与天气 1.气团与锋 (1)锋面结构示意图 (2)天气特征 ①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②气团? ????暖气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气团: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2.锋与天气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特征比较

[图文拓展] 1.冷、暖气团的形成条件 冷气团的温度比经过地区的温度低,多形成于较高纬度地区。因此在锋面系统中,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为冷气团,反之为暖气团。 2.冷暖气团相对于锋面的位置 冷气团温度低,密度较大,位于锋面的下方;暖气团温度高,密度较小,位于锋面的上方。 3.高低气压中心是形成气旋和反气旋的原始动力。 地球表面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驱动下,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才形成气旋或反气旋。 4.低压槽区域常存在锋面的原因 低压槽区域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相交汇的区域,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从而形成锋面,暖气团上升易形成降水。 考向一冷锋、暖锋与天气

冷、暖锋的判断方法 (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 (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 ①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 ②看降水区的位置 (3)依据天气特征判断 ①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一般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相对剧烈、明显。 ②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一般情况下,暖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比较温和。 (4)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 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专题--质量与密度--计算题(有答案)2018.12.5

学生个性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学科教师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老师电话: 课题质量与密度—计算题 教学目标质量与密度—计算题 重点难点质量与密度—计算题 教学内容 质量和密度计算题归类 1.质量相等问题: (1)一块体积为100厘米3的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多大?(ρ冰=0.9g/cm3) 答案:90厘米3 (2)甲乙两矿石质量相等,甲体积是乙体积的2倍,则ρ甲:ρ乙=。 答案:1:2 2.体积相等问题: (1)一个瓶子能盛 1千克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酒精?(ρ酒精=0.8 g/cm3) (2)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200克,求 (1)瓶子的容积(2)这种液体的密度。 答案:(0.75g/cm3 (3)某空瓶的质量为300 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800g,若用该瓶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850g,求瓶的容积与液体的密度。

(4)一个玻璃瓶的质量是0.2千克,玻璃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0.7千克,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的总质量是0.6千克,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5)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的酱油?(ρ矿泉水=1.0×103kg/m3,ρ酱油=1.1×103kg/m3) 答案:(1)550ml (2) 550ml (6)张鹏想用矿泉水瓶装酱油,他找来一矿泉水瓶,观察到包装上标的“净装550g”的字样。请你帮他算一算: (1)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是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克酱油? (ρ矿泉水=1.0×103kg/m3,ρ酱油=1.1×103kg/m3) 答案:(1)550ml (2) 605g (7)工厂里要加工一种零件,先用木材制成零件的木模,现测得木模的质量为560g,那么要制成这样的金属零件20个需几千克这样的金属?(木模密度为0.7×103kg/m3,金属密度为8.9×103kg/m3。) (8)某台拖拉机耕1m2的地需消耗柴油1.2g,若拖拉机的油箱容积为250升,问装满一箱柴油可以耕多少平方米的土地?(柴油的密度为0.85×103kg/m3) 177083 (9)某工程师为了减轻飞机的重量,将一刚制零件改成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56Kg,则所需铝的质量为多少?(钢的密度为7.9×103kg/m3,铝的密度为2.7×103kg/m3) (10)(2017QM)小明暑假到三门峡旅游,给酷爱书法艺术的爷爷买了一个澄砚台。他听说砚台是用黄河泥陶制成的。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砚盖的质量为88.8g,再把砚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29.6g求:⑴这个砚盖的体积是多少?⑵请你帮小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⑶若测得整个澄泥砚的质量是318g,则该澄泥砚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专题气象物候教案苏教版

气象物候 教学内容气象物候课时安排第1课时1.学会借助网络,查找、筛选、整理自己想要研究的内容。 教学目标 2.学习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某一小知识。 教学重点学会借助网络,查找、筛选、整理自己想要研究的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用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某一小知识。 教学过程及实施手段等复备内容一、预学导学 (一)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峰峦.()一霎.间()绫.纱()冰雹.() 谚.语()萌.发()孕.育()连翘.() 蒌蒿 ..()销声匿.迹()单.于() 2.积累四季物候成语、谚语、诗句 (二)二读课文,思考: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工具,大自然用来与人 类交流的语言是什么?物候学研究些什么? 3.三读课文,初步了解本专题内容,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 二、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阅读《看云识天气》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了解如何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2.理解说明语言的通俗准确性。说明方法的恰当性。(结合语句回答) 3.了解文中所出现的气候物象的知识。 4.文章末尾提醒我们“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那么,什么叫天气预报呢? (三)阅读《大自然的语言》 1.了解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2.学了《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后,想一想,了解气象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如何运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自然现象? (四)师生合作归纳说明文相关知识点. (五)探究练习 1.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2.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

高考一轮复习常见天气系统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常见天气系统专题训练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2015年11月某时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 气旋 B. 高压 C. 冷锋 D. 暖锋 2.图中 A. 甲地高压在短时间内将变为低压 B. 乙地受暖气团控制吹西北风 C. 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 D. 黄海海面风力强劲,不适合航行 下图为2015年11月20日20:00某两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对图中各地天气状况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A. ①地气流下沉 B. ②地出现降雪 C. ③地晴朗高温 D. ④地吹偏南风 4.当A天气系统向东移动到B地时,该地 A. 细雨连绵 B. 风和日丽 C. 大风降温 D. 万里无云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4月10日至20日的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有关该时段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变化幅度较小 B. 北风和煦,温暖宜人 C. 前期气温高,多云雾 D. 后期出现倒春寒现象 6.16日至20日,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下图为北京市2015年4月16日~21日天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图示时段,北京市 A. 因寒潮过境而出现降温过程 B. 19日较20日,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 日温差随阴雨过程持续增大 D. 降水过程利于降低空气中的浮尘 8.图示时段,气温总体上升的原因是北京市 ①白昼时间增长②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③受夏季风影响④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读“500百帕等压面海拔高度(单位: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若A地近地面吹西南风,则该天气系统为 A. 北半球的反气旋 B. 南半球的气旋 C. 北半球的气旋 D. 南半球的反气旋 10.当该类天气系统控制亚洲大陆时

高一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2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典型例题:表示南半球气旋的是() 1.关于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B.锋面总是向暖气团一侧倾斜 C.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差别不大 D.锋面过境时一定会出现雨雪、大风天气 2.下列有关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 B.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 C.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 D.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3.在下述天气系统控制下为晴天的是() A.冷锋天气系统 B.暖锋天气系统 C.低压(气旋)天气系统 D.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 4.下列正确叙述出现降水区域的是() A.暖锋锋前锋后都有降水 B.冷锋锋前锋后都有降水 C.暖锋只有锋后有降水 D.冷锋只有锋后有降水 5.在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方向的是() 6.下图表示“某锋面在某一时段的运动情况示意图”,图中A、B、C均表示同一个城市O,根据

图和以上论述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此图中的锋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请根据你对锋面的了解判断此锋面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锋面形成的降水大多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锋前、锋后)。 (2)请分别写出城市O处于A、B、C三个时刻的天气状况。 A时刻的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时刻的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时刻的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不同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表示某地区反气旋过境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某地区气旋过境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暖锋过境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能是寒潮来临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气象物候

七、古诗中对地理规律的揭示和解释 典型试题:我国古代诗歌中,许多诗句含有物候规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二是这循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请你再举出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句,并说明其中的物候的规律是什么。 诗句:物候规律: (2)如果你班针对气象物候进行社会调查要求你拟定一份调查报告,你准备拟一个什么题目。(2分)(a)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 [ 答如:①《古代诗词中的气象知识》②《从谚语看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③《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绘物候现象的》] 中考试题荟萃 “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揭示了水循环规律。这就比李白的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进了一步。另外,还有描写植被、物产、田园风光、风俗的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出。其实,古诗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我只是从地理角度去阅读和理解,这只不过是古诗宝库中的苍海一粟,更多深藏未露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发掘。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说明其中的物候的规律是什么? 【答】:揭示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蕴涵生物循环规律。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在大气的对流层内,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5摄氏度,海拔1500米的山顶,气温比山藨要低近10摄氏度,因此,山上的花要比山下的迟开。 4、“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因为这一带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江清水碧,漓江两岸风景如画,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5、“清明时节雨纷纷”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清明时节,南方来的暖空气增强,在北上的过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因而江南一带阴雨连绵的天气。 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适于发展畜牧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7、下面是盐城5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 5月6日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温度:20—28 0C 风力:<3级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判断

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判断 一、锋面系统 1. 锋面的定义 锋面示意图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 2.冷锋 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 冷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可分为三种时态:①将来时,冷锋即将过境,目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为晴暖或晴间多云;②现在进行时,冷锋正在过境,一般出现刮风、阴雨和降温天气,③过去时,冷锋已经过境,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明显下降,但天气转晴。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冷锋雨区在锋后。 3.暖锋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暖锋雨区在锋前。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

★1、冷暖锋判断法 1.平面图判断法。在下面等压线图中, (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如PM;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PN。 (2)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移动的箭头A指向锋面PM,而暖气团B则背离锋面,此为冷锋;反之,为暖锋PN。 (3)根据雨区的位置。雨区在锋后(A侧)的为冷锋,雨区在锋前(C侧)的为暖锋。 2.侧视图判断法。在锋面天气侧视图中,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 (1)锋面坡度。冷锋锋面坡度比暖锋锋面坡度陡。 (2)冷气团移动的方向。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形成一个环流。 (3)雨线倾斜方向。冷锋附近风从冷气团吹向暖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而暖锋附近风从暖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暖气团一侧倾斜,因冷锋是冷气团推动锋面移向暖气团,暖锋相反。 (4)雨区的位置。同上。 例题: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地区某日气温水平分布模式图”(图中等温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读图回答1~2题。

专题——气象物候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九科目:语文执笔:刘艳审核:刘玉富 课题:专题气象物候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2008.7.23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会经过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 规律,初步具备辨疑析难的意识。 2、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学习前人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 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形式整和 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4、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最基本的气象常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四首古诗。 教学难点: 能注意从日常事物中寻找学习内容。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形式整和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师述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学习《看云识天气》 (一)整体感知 1、根据文意填空。 这篇说明文介绍的是如何看云识天气。文章以为线索,以 为重点来说明的关系。 2、根据2至5节填空。

3、根据第6节,完成下表。 (二)初探说明文的特点 1、说明文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加以说明,本文也如此。试举一例说明。(如底3段说到卷云时,抓住了它的:“轻”“薄”的特点。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3、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对应的语段。 4、学过本文,我们知道可以用肉眼看云识天气,但还存在很大局限性,怎样才能准确预测天气呢?20世纪60年代的出现,开创了天气监测和预报的新纪元。 三、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一)整体感知

1、“大自然的语言”具体是指,题目采用的修辞。 2、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 成因和意义。根据文意,说说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3、细读文章,说说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各是什么 4、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6—10节的说明顺序是 6、本文兼用了和两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大自然 中的物候现象。 课外延伸 成语、谚语中有一些是反映气象物候的《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 了不少,民间流行的更多,请你收集一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体会,理解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2、了解诗中所反映的物候气象。 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

4 专题四 常见天气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天气现象也不相同。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A.甲图中暖空气被抬升,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连续性降水 D.乙图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2.我国东部受甲图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长江下游伏旱 B.华北平原春旱 C.北方寒潮 D.江淮梅雨 3.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 A.过境时天气常有风云雨等 B.过境时气压升高 C.暖气团均位于锋面以下 D.降水都发生在锋前 4.在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一般是() 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 C.晴朗干燥D.寒冷干燥 5.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是由() A.暖锋 B.准静止锋 C.快行冷锋 D.慢行冷锋 6.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冬季寒潮——暖锋 B.北方夏季暴雨——冷锋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冷锋

D.大风、降温天气——暖锋 高压、低压和锋面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读下图,回答7~8题。 7.每年的夏季,使长江流域形成伏旱的天气系统是()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8.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A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B.图B中甲地风向为东南风 C.图C中乙地将天气晴朗 D.图D天气系统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9~10题。 9.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能判断出它属于() A.东半球,高气压 B.南半球,低气压 C.北半球,高气压 D.西半球,低气压 10.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 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 C.出现台风 D.寒冷天气 下图是北美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11~12题。

《气象物候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气象物候专题》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 级上册) 赣榆华杰双语学校生本高效课堂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号: 018 日期: 2013-9-28 编写人:温丹头审核人:语文组长复备日期上课日期课题:《气象物候专题》第一课时 【自学课导学】预习课:(晚自习30分钟) 30分钟内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2. 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能考虑用专题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早读课:(30分钟) 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对子间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检效:小组长检查早读目标的完成情况,老师抽查目标的完成情况。 【展示课导学】

教学目标:1.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2. 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能考虑用专题的形式整合自己某方面的知识。 课堂 导学元素 流程自学质疑环节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互动评价 复备栏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合作策略 内容形式展示方案 内容、方式 导入新课生活处处皆学问。这节课我们一起通过身边的花鸟虫鱼、飞云流霞,了解气象物候知识。 A.两人小对子: 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B.小组共同体: (1)抽签: 教师给出抽签顺序,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2)预演:

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 组长带领组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 单元一: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顺序、层次 1. 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学生列表说明各种云和天气的关系。 4.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单元二: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物候学研究些什么?阅读课文试给“物候学”下一个定义。 2.说说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说明的?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四个因素,其语言标志是哪些词语? 4.研究物候学具有怎样的意义? 单元三: 1.这两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请举例说明并体会。

高中地理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常见天气系统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常见天气系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18年7月22日12时30分前后,某天气系统的中心在上海市崇明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下图)。沿图中线路行进,于25日8时30分前后在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交界处附近消散。据此完成1~3题。 1. 该天气系统行进的平均时速大约为 A. 10km B. 25km C. 40km D. 60km 2. 登陆时,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 冷锋 B. 热带气旋 C. 锋面气旋 D. 暖锋 3. 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主要原因有 ①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补充水汽②行进路线中,地形阻碍小 ③亚洲高压势力强,推动力大④登陆时,在该类天气系统中势力最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 上海市崇明岛附近大约30oN,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交界处约和北京纬度接近,为40oN,10个纬度差最短距离约为1110km。通过对比推算,图中从登陆到消散的线路长度约为1650km。从7月22日12时30分前后至25日8时30分大约68小时,则台风陆上行进用时68小时,据此可计算出时速约为24km,选B正确。 2.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不到12级,没有达到台风的强度,只能是热带气旋。据此分析选B正确。 3. 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补充水汽,且行进路线地形阻碍小,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登陆时,在该类天气系统中势力最强的是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或以上;7月没有亚洲高压。据此分析选A正确。冷涡是一种高空气旋式涡旋,中心温度比四周低。冷涡中的空气柱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所以,常会产

按备课簿模式精心整理第一单元专题气象物候 (1)

总第课时授课日期:课型: 第一单元专题气象物候 第一课时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 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巩固对分类别说明的学习。 3、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生动的语言。 2、学习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教辅手段 图表 教法与学法 朗读法观察与联想图表概括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我们一起从《看云识天气》中掌握各种方法。 2、释词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 二、玩味文题 板书课题之后,问: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 明确: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明确: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三、解读课文 1、速读课文。 要求:思考——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抓住关键句来回答,即第1段最后一句。 2、通读全文。 要求: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3、精读课文。 (1)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①这一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总分总。 ②如何分层? 明确: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③第1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明确: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2)阅读第二部分。 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 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 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要求: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包括:云的种类,云的形状、位置,预示天气等。 晴天云彩简表 名称形态变化位置厚度天气征兆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 卷云 最高最薄象征晴朗 一块洁白的绫纱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 卷积云 很高很薄无雨、雪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 积云 两千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 渐渐消散 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成群 高积云 两千米左右较薄天晴 的扁球状排列

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精华版)含答案

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 下图示意某日6时、18时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 1.从6时到18时,图中 ①P地的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东风②冷锋的移动速度快于暖锋 ③O地风向由偏南风转为偏西风④低压中心向东北移动并减弱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图7为我国某地某时刻近地面气压系统及相关信息示意图,Q1、Q2是性质相反的两个气压中心,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北向东南移动;图8为该地地下水埋藏深度年内变化柱状图。读图完成2~3题。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长江中下游平原B.松嫩平原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3.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断 A.甲村落与乙村落相比,流水侵蚀作用更强 B.未来30~48小时之间,P地可能有强对流降雨 C.甲村落规模通常比乙村落小D.图中耕作区可从①处引水自流灌溉 读某天气系统位置示意图,完成4~6题。 4.曲线①②③代表含义依次是 A.风速、降水量、气压 B.气压、降水量、风速 C.气压、风速、降水量 D.降水量、风速、气压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此时吹东南风 B.气压越低降水量越大C.该天气系统向东南方移动D.受其影响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6.该天气系统来临之前,沿岸居民早就做好了应急准备。这得益于下列哪些技术?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小明计划于11月29日至12月2日前往国外某城市进行为期四天的考察学习。图a是他利用手机查询到的当地天气预报截图(图中11月29日最低温-12℃,最高温-7℃)。据此回答7~8题。 图a 图b 7.小明发现考察学习期间有一日天气晴好,最可能是 A.11月29日B.11月30日C.12月1日D.12月2日 8.图b四城市中,小明最可能前往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冬季某日某时的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以120 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回答9~10题 9.此时甲城 A.位于低压槽,为阴雨天气B.位于高压脊,为晴朗天气 C.位于冷锋锋前,为晴朗天气 D.位于暖锋锋后,为阴雨天气 10.甲城市在未来30小时内 A.风向由偏北风转为东北风,最后转为西南风 B.风力略有增加,气温略有下降 C.空气湿度由较干燥转为较湿润 D.天气由晴朗转阴雨,再转晴朗 10月5日,一高压系统由北向南经过内江市区气压变化如下图3,读图回答11~12题。 11.在该天气系统过境内江市区的过程中,下列时刻风速最小的是 A.5日5时 B.5日10时 C.5日16时 D.5 日22时 12.在5日2时,内江市区最可能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东南风 C. 东北 风 D. 西北风 日照百分率是实际日照时间与可能日照时数的百分比。下表为亚欧大陆38°N~52°N之间四地日照百分率(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季节变化。据表回答13~1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