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服务

慢性病管理服务
慢性病管理服务

慢性病管理服务

来源:发布时间:2009-11-16 浏览次数:8980

服务定义

疾病风险因素管理服务是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症等生活方式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客户及高危群体,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干预手段,对客户膳食和运动等日常生活进行健康管理的服务,从而达到延缓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提高客户生活品质的目的。

服务内容

疾病风险因素管理服务以服务合同作为产品载体,服务合同同时附带客户服务手册;产品基本内容主要包含健康档案,健康评估,运动、膳食的监测及分析,健康处方,个体健康教育、促进及督导,阶段评估等项目。

(1)个人健康信息采录

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饮食习惯;运动情况;行

为习惯;体检数据。

(2)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

(3)健康评价及疾病危险性预警分析

根据客户的健康信息及体检数据,对客户目前的健康状况作出首次评价。

(4)提供个性化健康改善总体指导计划

针对客户的健康评价结果,为客户量身定制一个健康改善总体指导计划,指导客户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来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5)提供个性化运动指导处方

监测评价客户每日的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

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为客户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运动指导处方,包括:建议运动量、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度和运动注意事项,并不

断调整改进对客户的运动指导处方。

(6)提供个性化膳食指导处方

指导客户记好膳食日记,根据客户的膳食日记作膳食评价分析。

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为客户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膳食指导处方,包括:

一日应该摄入的总能量值、一日三餐的食物比例、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并不断调

整改进对客户的膳食指导处方。

(7)跟踪督导

对客户的健康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导,促使客户养成健康的习惯。

(8)阶段健康效果评估

分别在3个月强化期、9个月巩固期末做2次阶段健康效果评估。注:我公司现

阶段提供的仅为3个月强化期服务。

服务流程

客户提出需求→购买健康管理服务→健管人员初次拜访与客户沟通有关事项→

服务实施。

慢病管理是社区一项普通却离不了的工作,没有干过的同行都觉得它有些“小儿科”,可是如果从头到尾彻底做一遍,你就会发现这项工作繁琐无比,而且经常遭遇居民的不理解。“有的居民直接问我,参加慢病管理有什么好处?你要是给我发鸡蛋我就去。”“有一次听说小区里有位新发的糖尿病患者,我好不容易找到他说明意图,可患者却勃然大怒,骂我是在揭他的丑,多管闲事。”不少社区医生都因此而碰壁。

我认为,要想将慢病管理做出特色和韵味,不能一味赶数量,更不能因为怕影响绩效而忽略质量,而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建好每一份慢病档案,管理好每一位患者。在多年的慢病管理中,我总结了几项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的小技巧。

发放“体检票”,提高患者的及时复查率。按时复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是提高慢病管理质量的关键。我们为每位按时复查的患者发一张“心电图票”或“血糖票”,居民可凭票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做心电图或检查血糖。体检票常年有效,随来随查,自己用不完可以给家人用。这一措施扭转了人们认为“复查”就是简单问诊的看法,提高了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吸引力,复查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现身说法,提高规则服药率。开什么药是医生的权利,而吃不吃却完全掌握在患者手里。比如我们小区的个体经营户老刘,血压高压达180,他不但自己不吃药,还经常“教育”周围的病友:“人活多大岁数都是老天爷定的,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喝酒就能治疗高血压,酒的度数越高,降压效果越好……”结果,刚刚47岁他就得了脑血栓,不但生意做不成了,生活还不能自理。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的时候,老刘主动站上讲台,痛心疾首地说:“大家千万别学我,一定要听从医生的管理,医生叫吃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让怎么吃就怎么吃。”可见,有时候“患者说”比“医生说”更有说服力。

建立“病友俱乐部”,让患者更加遵从医嘱。随着就诊患者的增多,为了更好地把患者

组织起来,我们建立了“社区病友俱乐部”,采取专家讲座、播放光盘、病友交流等形式,每月定期组织活动。通过活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保健知识,还加强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使医生对患者更为了解,患者对医生更为信任,把以前单纯的医患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社区糖尿病患者邢大妈说:“我和社区医生特别熟,都是‘自己人’,看病再也不用担心医生开大处方。”社区病友俱乐部的建立,大大密切了医患关系,让患者更加遵从医嘱,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

鼓励患者参与,提高有效控制率。慢性病多是终身性疾病,在漫长的管理过程中,要想提高管理质量就必须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我们通过教会患者自己测量血压、使用盐勺等知识,把患者拉进来,一起商讨治疗方案、康复计划,让患者直接参加疾病的管理、治疗和疗效评价。控制了饮食、加强了锻炼,不抽烟了、吃盐少了,血压就降下来了,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在疾病面前自己不再无能为力,从而对战胜疾病充满了信心。同时也使患者深切体会到慢病管理的艰辛和愉悦,从而使整个管理过程变得生机勃勃、充满乐趣。

慢性疾病管理系统

慢性疾病管理系统 概述 慢性疾病管理系统是一种为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开发设计的慢性疾病管理网络系统。它全面导入疾病管理的概念,针对常见慢性病的诊疗与科研,帮助科室快速实现慢性病病历的系统管理,辅助医生护士的日常诊疗护理工作,并为医院向患者提供多样化诊疗服务创造条件。 基本介绍 疾病管理以“改进诊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为目标,贯彻慢性病标准诊疗指南,针对慢性病治疗,提倡一体化的病程干预及管理机制。 疾病管理鼓励预防、治疗与教育环节的有效结合,引导患者强化自我管理、改善生活习惯,促进医生、患者以及第三方健康服务间的交流协作,加强病情控制,防止病情恶化,并最终控制整体医疗成本。 疾病管理涉及慢性病的预防、治疗、护理、教育、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需要医生、护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充分配合。 除医疗就外,在疾病管理中,医疗器械/药品等生产商均能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向患者提供产品的知识,增强疗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健康服务供应商能作为医疗机构的补充,帮助患者制定健康管理个人计划,促进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主要功能 社区诊疗协作网络 “双向转诊、资源优化”是正在进行中的医疗体制改革的主旋律之一。为了进一步拓展自身优势业务,部分大型医院正在尝试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努力实现这种模式。可是,大部分综合性医院仍然缺乏能与社区医院共享诊疗记录的信息平台,无法实现患者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一般这类系统采用成熟先进的跨平台数据库技术,可帮助医院建立安全高效的诊疗数据中心。结合自身的全网络操作特性,大型医院能迅速建立辐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诊疗信息网络,实现科室间点对点的协作,为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区域共享打下基础。在此平台上,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医院可以开展多种方式的交流互动和诊疗协作,方便慢性病患者就近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和保健指导,更为医院拓展业务提升收益创造条件。 电子病历

慢性病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慢性病管理系统方案 一. 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并随病程的进展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行为方式的干预贯穿全程,从认知到行动;从饮食到药物;从监测到治疗;从心理到生理,都需要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树立科学的整体健康观,实施多因素行为干预综合治疗。 慢性病干预的五套措施 1)教育是先导; 2)饮食和运动是基础; 3)心理行为治疗是手段; 4)药物治疗是核心; 5)监测和自我管理是保证。

二. 慢性病管理优势 完善的慢性病健康档案 建立完善的慢性病健康档案,为患者长期诊疗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方便医生和患者对某些症状、并发症、危险因素等进行早期预警、中期控制和后期治疗。慢性病健康档案包括如下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 ?实验室检查信息 ?体格检查信息 ?影像学检查信息 ?诊断信息 ?治疗信息 ?临床随访记录

健康评价 先进的远程诊疗、权威的专家资源、知识资源共享 将各地的多家权威医院如(301、安贞医院)等的专家、知识库等资源直接与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共享。对于重大疾病、慢性病等疑难疾病直接可以进行远程会诊和诊疗、康复指导。基层患者可以通过系统直接由上级权威医院的专家直接进行慢性病的管理。 科学的诊疗、康复、回访计划 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各种检验检查结果等信息,结合慢性病专业防治方案以及专家自身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为慢性病患者制定出个性化、切实可行的诊疗、康复和回访计划。对患者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慢性病干预进行具体的指导。定期自动提醒患者和专家,及时完成相应的工作;并可在当前方案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自动化短信提醒 随着患者量的增加,专家无法对每个患者进行详细、实时的提醒、干预操作。慢性病短信平台根据专家的方案定期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服药、锻炼、检查、复诊、病情等多种短信提醒。极大的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效率和治疗效果,并且给患者很好的心里感受,从而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服务质量。 详实的体检信息管理 患者根据需要,将自己的体检结果如实的在系统中进行记录,系统自动生成相关身体检查指标的曲线图。并与慢性病健康档案相结合,为慢性病的诊疗和救治提供有益的支持。

慢性病管理服务

慢性病管理服务 来源:发布时间:2009-11-16 浏览次数:8980 服务定义 疾病风险因素管理服务是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症等生活方式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客户及高危群体,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干预手段,对客户膳食和运动等日常生活进行健康管理的服务,从而达到延缓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提高客户生活品质的目的。 服务内容 疾病风险因素管理服务以服务合同作为产品载体,服务合同同时附带客户服务手册;产品基本内容主要包含健康档案,健康评估,运动、膳食的监测及分析,健康处方,个体健康教育、促进及督导,阶段评估等项目。 (1)个人健康信息采录 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饮食习惯;运动情况;行 为习惯;体检数据。 (2)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 (3)健康评价及疾病危险性预警分析 根据客户的健康信息及体检数据,对客户目前的健康状况作出首次评价。 (4)提供个性化健康改善总体指导计划 针对客户的健康评价结果,为客户量身定制一个健康改善总体指导计划,指导客户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来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5)提供个性化运动指导处方 监测评价客户每日的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 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为客户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运动指导处方,包括:建议运动量、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度和运动注意事项,并不 断调整改进对客户的运动指导处方。 (6)提供个性化膳食指导处方

指导客户记好膳食日记,根据客户的膳食日记作膳食评价分析。 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为客户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膳食指导处方,包括: 一日应该摄入的总能量值、一日三餐的食物比例、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并不断调 整改进对客户的膳食指导处方。 (7)跟踪督导 对客户的健康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导,促使客户养成健康的习惯。 (8)阶段健康效果评估 分别在3个月强化期、9个月巩固期末做2次阶段健康效果评估。注:我公司现 阶段提供的仅为3个月强化期服务。 服务流程 客户提出需求→购买健康管理服务→健管人员初次拜访与客户沟通有关事项→ 服务实施。 慢病管理是社区一项普通却离不了的工作,没有干过的同行都觉得它有些“小儿科”,可是如果从头到尾彻底做一遍,你就会发现这项工作繁琐无比,而且经常遭遇居民的不理解。“有的居民直接问我,参加慢病管理有什么好处?你要是给我发鸡蛋我就去。”“有一次听说小区里有位新发的糖尿病患者,我好不容易找到他说明意图,可患者却勃然大怒,骂我是在揭他的丑,多管闲事。”不少社区医生都因此而碰壁。 我认为,要想将慢病管理做出特色和韵味,不能一味赶数量,更不能因为怕影响绩效而忽略质量,而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建好每一份慢病档案,管理好每一位患者。在多年的慢病管理中,我总结了几项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的小技巧。 发放“体检票”,提高患者的及时复查率。按时复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是提高慢病管理质量的关键。我们为每位按时复查的患者发一张“心电图票”或“血糖票”,居民可凭票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做心电图或检查血糖。体检票常年有效,随来随查,自己用不完可以给家人用。这一措施扭转了人们认为“复查”就是简单问诊的看法,提高了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吸引力,复查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现身说法,提高规则服药率。开什么药是医生的权利,而吃不吃却完全掌握在患者手里。比如我们小区的个体经营户老刘,血压高压达180,他不但自己不吃药,还经常“教育”周围的病友:“人活多大岁数都是老天爷定的,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喝酒就能治疗高血压,酒的度数越高,降压效果越好……”结果,刚刚47岁他就得了脑血栓,不但生意做不成了,生活还不能自理。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的时候,老刘主动站上讲台,痛心疾首地说:“大家千万别学我,一定要听从医生的管理,医生叫吃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让怎么吃就怎么吃。”可见,有时候“患者说”比“医生说”更有说服力。 建立“病友俱乐部”,让患者更加遵从医嘱。随着就诊患者的增多,为了更好地把患者

社区慢病管理的内容和办法

高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慢病管理的内容和办法社区慢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项较为繁锁的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高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式,前提是要认真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积极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内容,真正做到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全科医生为骨干开展工作,制定年度高血压病、糖尿病管理计划,按地区、按月份管理,强调患者的遵医行为,要求患者坚持服药,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对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认真负责,发现一个,规范管理一个,力求规范管理率达到100%。 一、建立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 内容包括主要健康问题、长期用药、主要疾病及目前健康状况(并发症、伴发症)各项化验检查(逐步完善)、生活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提出诊断、治疗、健康指导计划。 二、按照《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病例管理流程》管理。 三、健康教育 (一)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如:高血压的标准,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需终身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二)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低盐饮食、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保持适宜体重、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四、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进入家庭也是一个对病人全面了解的过程,了解其家庭环境及承受能力,明确病人的需求,有利于个体方案的实施,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五、周期性的体检。 慢性病是多因多果的疾病,周期性体检有助于发现其它潜在病变。 六、每次访视后完善病人信息,完善健康档案。 七、预约下次访问时间。

详细记录病人住址、通信方式,同时留给病人社区卫生中心、责任医生的通信方式。 八、告知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复诊。 掌握转诊指征,社区卫生服务设备简陋,提供的是适宜技术,解决的是基本健康问题,急、危、重症病人及时转诊。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家庭管理最终目的,是医生走出去,病人参与进来,通过医生的健康宣传和医疗干预,使病人达到知、信、行的统一,明确病人的责任和义务,最终的实施和执行者是病人,提高遵医行为,维护病人健康,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将个体保健与群体健康结合起来,达到全人群策略,进行三级预防,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012.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地认知、防治与管理系统

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认知、防治与管理 天津市宝坻区史各庄医院项洪发 摘要:目前全国农村已经基本实行了养老制度,在这同时国家对农村老年人、妇女、儿童、保健方面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做了大量工作,对农村实施了18项卫生服务,在实施中首先做的是社区卫生队伍的建设、管理的范围、宣传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对常见病给予指导治疗,从农村初始的18项卫生服务工作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问题,主要是全科医生对老年人疾病认识还要加强,本文主要介绍社区常见病、老年疾病,对以后的农村社区防治疾病、社区卫生管理起到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18项卫生服务社区卫生三级预防健康档案 .老年疾病。 天津18项卫生服务是从2008年开始的,大量工作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师队伍现状如何,本文进行了全国全科医学专业技术队伍现状研究,[1]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师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客观依据。结论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医师超范围行医问题严重;②临床医师晋升全科专业意愿不强、报考比例太低;③全科医师数量明显不足,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年龄老化;④建议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提高岗位吸引力;加强全科医师管理与执法监督,杜绝超范围行医。研究人员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提高对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进一步制定与完善相关政

策,提高岗位吸引力,吸引优秀人才进社区。2.建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加强执行力,贯彻落实国家与地方制定的建设全科医师队伍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全科医师队伍管理,提高全科医学专业性,使全科医师在本专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不断提高全科专业水平。3.建议加强卫生执法监管,监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法行医,杜绝全科诊室医师超范围行医问题。 [2]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并日趋健全,但该项事业的发展遇到合格全科医师短缺、服务能力不强的瓶颈,尽管国务院、卫生部、教育部等部门多次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应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但在实际执行中举步维艰。据卫生部统计,全国仅有16个省的34家医院被批准为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总招生规模897人显然与不断增加的全科医师需求不相适应。而且,多数医院并没有成立单独的全科医学科,将培训任务挂靠在急诊科、老干部科或保健科等科室。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全科医疗在综合性教学医院的功能定位存在模糊认识有关。 18项卫生体检每天会接触很多病人,如: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气,肺气肿,感冒发烧,咳嗽、痢疾,肠炎腹泻等 2008年天津市政府对社区居民采取了18项卫生服务行动,18项卫生服务活动基本包括了对居民的预防保健要求,从怀孕妇女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到引导她们到区级医院生产、至婴儿的预防接种、婴幼儿随访、体检、到老年人的健康查体,建立档案一直都是基层医

慢性病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

慢性病管理系统方案 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并随病程的进展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行为方式的干预贯穿全程,从认知到行动;从饮食到药物;从监测到治疗;从心理到生理,都需要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树立科学的整体健康观,实施多因素行为干预综合治疗。 II / 「備輩1 「催擾教目] 病情 J*. V 用茕 慢性病干预的五套措施 1)教育是先导; 2)饮食和运动是基础; 3)心理行为治疗是手段; 4)药物治疗是核心; 5)监测和自我管理是保证。

慢性病管理优势 完善的慢性病健康档案 建立完善的慢性病健康档案,为患者长期诊疗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方便医生和患者对某些症状、并发症、危险因素等进行早期预警、中期控制和后期治疗。慢性病健康档案包括如下容: 工■ 卫土手势洁前“ 问问 圈12 个人基本信息 实验室检查信息 体格检查信息 影像学检查信息 诊断信息 治疗信息临床随访记录 健康评价

先进的远程诊疗、权威的专家资源、知识资源共享 将各地的多家权威医院如(301、安贞医院)等的专家、知识库等资源直接与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共享。对于重大疾病、慢性病等疑难疾病直接可以进行远程会诊和诊疗、康复指导。基层患者可以通过系统直接由上级权威医院的专家直接进行慢性病的管理。 科学的诊疗、康复、回访计划 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各种检验检查结果等信息,结合慢性病专业防治方案以及专家自身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为慢性病患者制定出个性化、切实可行的诊疗、康复和回访计划。对患者今后一段时间的慢性病干预进行具体的指导。定期自动提醒患者和专家,及时完成相应的工作;并可在当前方案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内容介绍 一. 首先了解慢性病是什么,包括哪些疾病? 慢性病(简称:慢病)是指一些长期持续存在,不易治愈的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慢性病服务对象主要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 二. 为什么要重视慢病的管理? 1.慢病现状:每年我国约有600——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其中心脑血管病者约有200万人,慢性病死亡率已占总死亡率的80%以上。 2.慢病特点:慢病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是终生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 三.慢性病的规范管理 根据《慢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18岁及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慢病患者发现 发现途径: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量血压;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量血压、血糖;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血糖;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村卫生室联系;人群居民健康档案

建立过程中询问。 (2)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村医生每年要提供至少四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随机血糖测量,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3)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空腹在7.1mmol以上;餐后2小时或随机检测血糖在11.1mmol以上;正在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只要符合其中任一项均可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村医生每年要提供至少四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指血)测量,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管理流程图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1.服务对象: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制度

白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07-11-16 14:52:29 阅读:1786次 白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制度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预防和控制肿瘤、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加强我镇慢性病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成立由中心主任、预防保健部和医疗服务部人员组成的慢性病管理小组,负责全中心慢性病管理工作。 组长:童世杰 副组长:张国安胡磊 组员:陆勇毅乐明伟史旭东虞锋华郑康军周科位张金伦 二、报告对象 辖区内有常住户口的居民 三、报告单位 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报告内容: 1、糖尿病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例; 2、高血压病例(单指原发性高血压); 3、冠心病急性发作病例(非致死性); 4、脑卒中发作指非致死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及慢性脑动脉硬化。 5、肿瘤确诊为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病例。 五、病例个案收集方法 1、医疗机构报告 ①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发现的冠心病急性发作、脑卒中发作病例、确诊新发糖尿病病例、高血压病例。 ②在区外医疗保健机构已经确诊,但在我区医疗机构为初次就诊的五种慢性病病例。 2、漏报调查

通过医院漏报调查发现的漏报病例应及时填写发病报告卡补报。 3、主动搜索与体检发现 结合我区三年为一周期的参保农民健康体检,发现病例及可疑病例,应做好报告登记或劝其及时诊治。 六、报告程序及报告要求 1、门诊医生发现糖尿病病例、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发作、肿瘤(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四种病例,由接诊医生填写相应的发病报告卡,并在门诊病卡上签上相应的慢性病已报印章,在24小时内向疾病防制科报告。 疾病防制科收集报告卡,检查填写质量,于7个工作日内输入到相应的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发病报告卡输入后10天内报送区疾控中心。将不在本辖区的病例从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中筛选出来,每周用Email发送到患者现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对收到的Email内的有关慢性病信息及时整合到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每月末5日前将当月的电子表分辖区打印装订成册。 高血压病例由接诊医生在24小时内登记到高血压发病登记册,由疾病防制科收集发病登记册,检查填写质量,每月5日前输入到高血压电子管理录入表。 2、医院漏报病例由医院防保人员负责查漏,由接诊医生补填发病报告卡和高血压发病登记册。补卡后及时输入到相应的慢性病电子管理录入表,报告卡及时报送区疾控中心。 3、疾病防制科于每月、季、年末5天前向区疾控中心上报本辖区内上述慢性病的发病报告统计表,并将当月电子表发送至中心gfkingdom@https://www.360docs.net/doc/15301265.html,备份 七、发病报告有关注意要点 1、急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 急性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发病期限均定为急性发病后28天,28天内如有新发展或第二次急性发作均不作登记;如28天后有新发展或急性发作则按另一病例登记一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8天后无新的发作即算作慢性冠心病,脑卒中急性发作28天后无新的发作,但留有后遗症者均算作慢性脑血管病)。 2、恶性肿瘤 2.1填报对象 ①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检查、手术及其他专门检查诊断,或临床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确诊的; ②对原发恶性肿瘤漏报的复发和转移病例; 填报时,复发和转移病例应注明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对同一患者先后出现的原发

慢病智能管理系统方案

慢性病管理系统 1.健康数据中心 建设慢病健康管理平台数据中心,对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系统、HIS 业务系统,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实现监测数据的复用和共享,实现互联互通。 数据中心服务器采用负载均衡、热备份等技术,数据存储采用NAS存储技术,安装无线网络生理参数监测系统及慢病智慧健康管理平台软件,并建立异地灾备中心,使之满足覆盖全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服务需求,实现24小时跟踪管理、不间断运行、数据通信、海量数据存储和数据安全的要求。 2.慢性病管理功能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慢性病综合管理平台,实现: 1.慢病的分级、分层及危险等级的警示; 2.自动编制慢病随访计划; 3.依据指南要求,推荐相应的跟踪方案; 4.依据指南和相关治疗药品的特性,给出针对性的禁忌或危险性警示; 5.依据慢病的趋势性分析和可能并发疾病的监测,给出预防措施; 6.借助自动化的管理手段,提升基层医生的工作能力。 具体功能包含如下: ?健康档案: 患者管理:患者列表、查询、导入导出、管理状态、特征标签 体检报告:支持体检数据采集、上传、添加,支持对体检项目和异常情况的自动解释分析,支持历年体检数据对比。 调查问卷:支持健康问卷的录入、导入。 诊疗记录:支持采集、记录服务对象就医、住院、用药、检查等情况。支持基层医疗国际分类(ICPC)及SOAP模式. 基本体征:支持检测设备自动记录分析服务对象日常自我检查的健康数据,如体重、血压等。 ?健康评估:

慢病风险评估:通过问卷、病历、设备等多种方式采集的数据,自动评估常见慢性病患病风险。 生活方式评估:从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对生活方式作出个性化评估。 心理评估:能运用标准心里量表如Scl_90,从抑郁、焦虑、社会适应等方面初步评估客户心理状况,筛查出可疑的心理障碍对象。 中医体质辨识:支持中医九种体质的辨识评估及指导。 汇总分析:结合全身体检结果,汇总展示整体健康状况。 汇总指导:针对本次体检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就诊或检查方面的建议。 健康报告:自动生成、浏览、打印个人用户健康报告,多维度展示各项指标情况。 ?健康管理: 分级分层:管理慢病属性、种类 管理方案:慢病管理包括目标数据、监测项目和频次、药物方案、饮食方式、运动方案。可复用方案模板。 干预计划:能根据管理对象的跟踪方案,自动生成阶段性的监测随访任务,并适时提醒。 在线互动:管理对象登陆个人平台可与健康管理师及时互动沟通,支持离线留言等网络常规功能。 ?健康管理报告: 查看档案:随时随地查看健康档案和管理方案。 健康数据:完整记录就医记录、检查检验、设备自测等数据,可由系统自动或医生进行分析和指导。 跟踪报告:对一段时间范围的跟踪计划和检验检测数据提供阶段性报告,显示健康概要、异常标识、各维度风险评估。支持完整、分科、项目进行横向纵向对比。 在线互动:支持与平台进行在线互动。 健康宣教:支持针对性的分发健康宣教或健康跟踪类的信息文章。 ?统计分析:

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全解

基于WHO PE 干预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 (文章末可提供源码) 1. 系统介绍 系统是为了使 WHO PEN ( Package of Essential Non com muni cable Disease In terve nti ons for Primary Health Care in Low- Resource Setti ngs ,WHO PEN )项目组织全面的了解项目地区居 民慢性病防治即时信息,以满足项目组织对慢性病干预、控制状况的 信息要求,为避免发生以往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由于网络缺陷引起种种 问题的现象而设计开发的基于 WHO PEN 干预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 统。 系统设计根据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这三种人群的不同特 点,从筛查、干预治疗、随访及预后每一个过程入手,为项目的可持 续性进行提供信息管理保障,宏观、全面、即时追踪观察分析项目的 实施和进展,及时改进项目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更好地促进项目 的实施和推广。 2. 系统性能要求 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系统的功能与业务要求相吻合;灵活性好、 适用性强,使用简单,易于掌握。 可管理和可扩充性:考虑到将来本系统使用对象范围扩大, 需要 进一步完善和扩充,因此软件的设计更加灵活,使系统网络结构易于 扩充,以满足今后不断增加的用户需求和可能出现的大任务负载。 安全性、可靠性及数据完整性:社区慢性病信息涉及对慢性病的 分析及决策,因此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数据完整性就成了至关重 要的命脉。 3. 系统用户 系统用户是操作系统实现某项或多项功能的个体或群体组织,基 于 WHO PEN 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主要是针对在基于 WHO PEN 干预慢性病过程中存在的系统应用者。 图1.WHO PEN 项目组织体系机构 根据了解 WHO PEN 项目的组织体系(如图1.WHO PEN 项目组 织体系机构)可知基于WHO PEN 干预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 由宁夏卫生厅外援办和县级卫生局及疾病控制中心(简称 CDC )、乡 级卫生院及村卫生室。 项目运行的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室),主要有建立居民慢性病 信息档案;记录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信息及进行随访信息管理;查询 区、市、县卫 生局及CDC 乡镇 卫生院 村卫生室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管理服务对象 ?病人的筛查 ?病人的管理 ?服务要求 ?考核指标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管理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 二、慢性病病人的筛查 ?各级医疗机构可通过本地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发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对辖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二、慢性病病人的筛查 ?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三、慢性病病人的管理 对于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的范畴。 (一)建档 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包括的内容除了病人的基本信息之外,还应包括疾病初次确诊时间和确诊机构、既往主要症状、既往治疗情况、最近治疗情况和治疗效果等内容。 (二)随访 对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相应的随访服务。 见高血压患者随访流程图 见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流程图 1.形式: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形式。 2.频次:每年至少提供4次面对面的随访。 .随访内容 ◆测量核心指标并评价是否存在危急症状 ◆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 BMI:体重kg/身高 m2 ) ◆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糖 尿病、主食摄入情况等 ◆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 ◆健康教育 ◆分类干预 高血压患者的危急症状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如出现收缩压≥180 mmHg 和(或)舒张压≥110 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

社区慢性病管理计划

社区慢性病管理计划-糖尿病 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级规培生--刘玚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2、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 2、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慢性病管理流程

高桥镇中心卫生院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 服务管理流程: 1、门诊日志: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首诊病人,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你村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进行登记,并认真填写内容。 2、第一次发现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 3、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4、血压高于正常时,应对患者进行筛选,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患者移至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血压筛查登记表上(即慢性病患者管理:表1)。 5.建议三天后进行血压测量。 6、若血压仍然高于正常,建议三天后再次血压测量。 7、血压三次都高于正常: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纳入公卫慢性病管理。 8、填写高血压患者管理卡。 9、进行患者体检,并将相关信息详细记录(健康体检表)中。 10、将筛查确诊高血压患者登记到(表2慢性病管理患者登记表1.2.3)并有电子版。 11、将随访信息记录到(表3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登记表1.2)。

12、将每次随访信息记录至(表4慢性病项目管理随访登记表)年终预算。 13、若随访值血压正常,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将患者信息填入(表5血压血糖达标人数登记表)。 14、发现患者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时,须立即转诊,并将相关信息填入(表6随访高血压危象及转诊病人登记表)。 注意:1.除表1外,表2、表3、表4、表5、表6都属于填写电子版,纸质版不再受理。 2.表2、表3每月底25-30日按时上报。 3.表4每年年底12月25-30日按时上报,年终预算。 4.表5、表6每月发现有就报,未发现不报。 5.Ⅱ型糖尿病患者管理同高血压患者管理。 6.空腹血糖正常范围值是3.9-6.9mmol/L。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范围是3.9- 7.8mmol/L。

社区常见慢性疾病的护理与管理题库3-2-10

社区常见慢性疾病的护理与管理题库3-2- 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包括() A.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B.饮食治疗和合适的体育锻炼 C.胰腺移植 D.胰岛素治疗 E.胰岛细胞移植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患者,男性,20岁,曾有酮症酸中毒病史,血糖波动大,体重下降,极度消瘦。下列合适的治疗方法是() A.饮食疗法+运动疗法 B.饮食疗法+胰岛素治疗 C.饮食疗法+胰岛素增敏剂 D.饮食疗法+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E.饮食疗法+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患者李某,男性,23岁,患1型糖尿病2年,居家注射速效胰岛素治疗。患者一旦出现极度饥饿、软弱、手抖、出汗、头晕等,下列最合适的处理方法是() A.让患者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 B.让患者平卧并协助活动四肢 C.立即打电话询问社区医生 D.立即送至附近医院 E.立即给一些口服糖块 https://www.360docs.net/doc/15301265.html,/ 王者荣耀吧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肿块的大小 B.肿块的生长速度 C.肿块表面的光滑程度 D.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E.疼痛的程度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有关肿瘤流行病学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黑海沿岸、南非和中国华北是世界食管癌的三个高发地区 B.在我国,华东以肝癌为主,华南以鼻咽癌为主,东北以胃癌为主 C.一般恶性肿瘤,男性比女性高发 D.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正逐渐下降 E.通常发生肿瘤的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

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总结

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总结 当前经济社会进一步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血压、糖尿病、肿瘤和心脑血管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生活,将血压、糖尿病、肿瘤和心脑血管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居民更好的健康生活,做到科学预防,健康生活。 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在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事件的管理和健康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列为重点的大背景下,进过一年多的努力何奋斗,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工作成果如下: 一、老年人管理、督导 1、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6572人,截止2018年5月25日,通知2027人进行老年人体检,登记管理1376人,健康管理率67.88%。 2、截止2018年5月25日对1376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健康管理,包括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咨询指导和干预,进行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B超检查等。截止2018年5月25日,填写完成体检表1376份,体检率67.88%,体检表

完整率67.88%。 3、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5782人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1614人,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高血压管理、督导 1、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血压异常者应登记造册,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20308人,首诊测血压率100%。 2、2018年高血压患者任务数4590人,管理高血压患者5782人,2017年下半年高血压患者5339人,2018年上半年较2017年新增433人,规范管理5028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116.81%,规范管理率69.89%,每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随访至少4次,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3、每年至少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一般体格检查和口腔、视力、听力、运动能力检查,并进行健康评价和健康指导。 4、最近一次随访达标1664人,控制率91.52%。 三、糖尿病管理、督导 1、重点对35岁以上人群进行筛查(门诊服务、健康体

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WHO PEN 干预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 (文章末可提供源码) 1.系统介绍 系统是为了使WHO PEN (Package of Essential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Interventions for Primary Health Care in Low-Resource Settings ,WHO PEN )项目组织全面的了解项目地区居民慢性病防治即时信息,以满足项目组织对慢性病干预、控制状况的信息要求,为避免发生以往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由于网络缺陷引起种种问题的现象而设计开发的基于WHO PEN 干预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根据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这三种人群的不同特点,从筛查、干预治疗、随访及预后每一个过程入手,为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提供信息管理保障,宏观、全面、即时追踪观察分析项目的实施和进展,及时改进项目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更好地促进项目的实施和推广。 2.系统性能要求 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系统的功能与业务要求相吻合;灵活性好、适用性强,使用简单,易于掌握。 可管理和可扩充性:考虑到将来本系统使用对象范围扩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充,因此软件的设计更加灵活,使系统网络结构易于扩充,以满足今后不断增加的用户需求和可能出现的大任务负载。 安全性、可靠性及数据完整性:社区慢性病信息涉及对慢性病的分析及决策,因此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数据完整性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命脉。 3.系统用户 系统用户是操作系统实现某项或多项功能的个体或群体组织,基于WHO PEN 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主要是针对在基于WHO PEN 干预慢性病过程中存在的系统应用者。 图1.WHO PEN 项目组织体系机构 根据了解WHO PEN 项目的组织体系(如图1.WHO PEN 项目组织体系机构)可知基于WHO PEN 干预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由宁夏卫生厅外援办和县级卫生局及疾病控制中心(简称CDC )、乡级卫生院及村卫生室。 项目运行的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室),主要有建立居民慢性病信息档案;记录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信息及进行随访信息管理;查询 宁夏卫生厅外 援办 区、市、县卫生局及CDC 乡镇 卫生院 村卫生室

慢性病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模板

慢性病管理系统建 设方案

慢性病管理系统方案 一. 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并随病程的进展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行为方式的干预贯穿全程,从认知到行动;从饮食到药物;从监测到治疗;从心理到生理,都需要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树立科学的整体健康观,实施多因素行为干预综合治疗。 慢性病干预的五套措施 1)教育是先导; 2)饮食和运动是基础; 3)心理行为治疗是手段; 4)药物治疗是核心;

5)监测和自我管理是保证。 二. 慢性病管理优势 完善的慢性病健康档案 建立完善的慢性病健康档案,为患者长期诊疗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方便医生和患者对某些症状、并发症、危险因素等进行早期预警、中期控制和后期治疗。慢性病健康档案包括如下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 ?实验室检查信息

?体格检查信息 ?影像学检查信息 ?诊断信息 ?治疗信息 ?临床随访记录 ?健康评价 先进的远程诊疗、权威的专家资源、知识资源共享 将各地的多家权威医院如(301、安贞医院)等的专家、知识库等资源直接与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共享。对于重大疾病、慢性病等疑难疾病直接能够进行远程会诊和诊疗、康复指导。基层患者能够经过系统直接由上级权威医院的专家直接进行慢性病的管理。 科学的诊疗、康复、回访计划 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各种检验检查结果等信息,结合慢性病专业防治方案以及专家自身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为慢性病患者制定出个性化、切实可行的诊疗、康复和回访计划。对患者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慢性病干预进行具体的指导。定期自动提醒患者和专家,及时完成相应的工作;并可在当前方案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

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慢性病管理内容介绍 一. 首先了解慢性病是什么,包括哪些疾病 慢性病(简称:慢病)是指一些长期持续存在,不易治愈的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慢性病服务对象主要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 二. 为什么要重视慢病的管理 1.慢病现状:每年我国约有600——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其中心脑血管病者约有200万人,慢性病死亡率已占总死亡率的80%以上。 2.慢病特点:慢病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是终生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 三.慢性病的规范管理 根据《慢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18岁及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慢病患者发现 发现途径: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量血压;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量血压、血糖;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血糖;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村卫生室联系;人群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

(2)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村医生每年要提供至少四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随机血糖测量,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3)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空腹在以上;餐后2小时或随机检测血糖在以上;正在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只要符合其中任一项均可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村医生每年要提供至少四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指血)测量,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管理流程图 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1.服务对象: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等。 2.服务内容 (1)建立健康档案。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的时候,除需要由家属提供来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外,还应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