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数和千以内数的组成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数和千以内数的组成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数和千以内数的组成

课题数数和千以内数的组成第课时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千以内数的组成及数位顺序;10

个一百是一千。

使学生在认识计

数单位“千”、千

以内数的组成和

顺序的过程中,

培养初步的观

察、比较、分析

和类比等思维能

力。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

活动的过程中,进一

步获得学习成功的

体验,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激发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

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及数位顺序。

简单运用:能按要求正确地数数;能根据

计数器认识三位数的组成。

复杂运用:

创见:

教学重点掌握数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

教学难点建立数位概念。

教学过程关注差异

一、预学查异

师:你能10个10个地从10数到100吗?

你能1个1个地从91数到99吗?99加1是多少?

生活中你见过比100大的数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出示例1的图

师: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生:女孩的身高是134厘米,买电风扇要300元。

师:134和300都是比100大的数,这样的数究竟表示什么呢?从今天

开始,我们就来认识比100大的数。

二、初学引异

1、教学例1

(1)认识整百数

师:我们先来研究300这个数,你知道这里的每板方块中有多少个小

正方体吗?请同学们数一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从一个小正方体起,10个摆成一排,10排摆成一板的过程。明确:10个一是一个十,10个十是一个百。

师:(指着一个方块板)这是一个百,你能数数图中一共有几个百吗?生:3个百。

师:3个百是多少呢?

生:300。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吗?先想一想、拨一拨,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学生自主拨,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演示拨出300的过程,并说清楚3个百为什么要在百位上拨3个珠,这个数表示多少。明确:3个百是三百。

(2)认识几百几十几

师:(出示324的方块图)你能数出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这里要让学生了解用方块图表示计数单位的方法,结合数数的过程,相机呈现表示“一”、“十”、“百”的小正方体实物图,明确方块图与计数单位间的对应关系。

学生自主数一数,指名汇报。

师:你是怎样数的,数出的结果是多少?

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确:先数整板的正方体,是3个百,再数整排的正方体,是2个1十,然后数单个的正方体,是4个一,合起来是三百二十四。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三百二十四吗?请在你的计数器上拨一拨,拨好后请坐正。

学生自主拨,指名请学生演示拨的过程。

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确要在百位上拨3个珠表示3个百,在十位上拨2个珠表示2个十,在个位上拨4个珠表示4个一;3个百、2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三百二十四。

(3)认识几百几十

出示小正方体表示的350

师:先数出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说这个数的组成。

学生自主数一数,拨一拨。

指名数一数,并在计数器上演示拨出三百五十的过程,再说说为什么在百位上拨3个珠,十位上拨5个珠,而个位上一个珠也不拨。同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确:3个百和5个十合起来是三百五十。

三、研学导异

2、教学例2

(1)在计数器上一十一十地数

指着计数器上三百五十

师:这个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如果再在这个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上1个珠(边说边拨),计数器上现在表示的数是多少?如果再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呢(边说边拨)?

将计数器上的数拨回三百五十

师:我们可以像刚才那样一边在计数器上拨珠,一边数数,你能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五十数到四百六十吗?

指名学生演示一边拨珠一边数数。强调:三百九十,再添上1个十,十位上正好满10,要向百位进1.所以,一十一十地数,三百九十后面是四百。

(2)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地数

出示要求: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九数到九百九十九。

师:你能一边在计数器上拨珠,一边按要求数一数吗?

学生先自主拨一拨、数一数;再指名演示,强调:九百八十九添上1是九百九十。

指着九百九十九

师:刚才我们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了九百九十九,还能继续下去吗?你发现什么问题?

说明:还可以继续下去,但是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不够用了,需要引入新的计数单位。

(3)认识计数单位“千”

师:在个位上再加一个珠子,个位上就有几个一?10个一是多少?这通过数数和拨珠,帮助学生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要关注学困生能否正确地在计数器上拨出数。

这里可以请学困生数一数、拨一拨,了解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千以内数的组成。

时该怎么拨珠?

在计数器上演示九百九十九添上1得到一千的过程,明确: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一个千;“千”是比“百”大的计数单位;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学生自主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一说,并和同桌说一说,体会九百九十九添上1,连续进位后得到一千的过程。

出示10板有1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方块,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同时演示把10板方块拼成一个大正方体的过程,明确:这样的一个大正方体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

师:你发现什么?

生:10个一百是一千。

3、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先自由地拨一拨、数一数,再指名数一数。

师:一十一十地数,从八百六十数到一千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生:一十一十地数,八百九十后面是九百,九百九十后面是一千。师:一个一个地数,从七百八十六数到八百零五时要注意什么?

生:一个一个地数,七百八十九后面是七百九十,七百九十九后面是八百,八百后面是八百零一。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学生自由数一数,既可以指名数一数,也可以开火车数一数,看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

师:你知道这一大捆小棒是多少根吗?(一百根)

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把10捆10根的小棒捆成一大捆的过程。师:你能数出图中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指名口答,再让学生自主填空,最后集中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自主填空,指名汇报,汇报时说说自己是怎么数出来的?

四、拓学展异

1、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请学生说说一共有多少钱?又是怎样数出来的?

2、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题目,学生自主填空后集中反馈。

交流:

(1)图中两个计数器上的数分别表示多少?你是怎样填的?

(2)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想一想为什么左边计数器上的7个珠表示7个十?而右边计数器上的7个珠表示7个一?明确:在计数器上,百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百,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

3、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体会?

4、课堂作业补p13 本题要关注学生从五百零九数到五百一十、从二百九十九数到三百、从九百九十九数到一千的过程。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启发他们想象用计数器拨珠的过程。

板书设计:

数数和千以内数的组成

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10个一百是一千

教后反思: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公开课)学习资料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能发现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发展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数数。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教学难点: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加多少? 2.师:小朋友们,每次周末我们都要到学校的水泥篮球上进行周训,你知道周训的时候大约有多少人呢? 生猜猜大约有多少人。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一估、猜一猜、说一说,教师再指名说一说。

师:刚刚小朋友们所猜的数都比较大比100都要大,看来我们以前所学的百以内的数已经不够用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千以内数的认识 )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体验“千”。 (1)逐个出示10个小正方体,引导学生从1数到10。 师:小朋友们请看荧幕,荧幕上有什么?(一个小正方体) 课件演示依次出现小正方体,学生跟着数1、2、3、……10。提问,刚才我们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了几个?(数了10个)根据学生的问答板书:一个—个地数,10个—是十。 (2)数100个小正方体。 现在荧幕上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个)还能接着往下数吗?课件演示同学们跟着数,10、20、30、……100。提问刚才我们是怎样数的?(十个十个地数)数到了几个?(数了100个)根据学生的问答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数100个小正方体 现在荧幕上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0个)还能接着往下数吗?课件演示同学们跟着数,100、200、300、……900,900的后面是多少?(1000)我们是怎么数的?(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了几个?(数了1000个)根据学生的问答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2.初步认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泊头市齐桥学区五军寨小学潘蕊一、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见教材P67-68页)。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内容中一些重要的数的概念,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编排教学内容。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再教学读写和组成,然后教学数大小的比较。把认数和简单的整百、整千数估算有机结合,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发展学生的数感。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本节课教材创设了一幅体育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掌握数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的认识由100扩展到1000,数目大了,内涵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三、学情分析 在现有基础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家长的一些教学,部分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已十分熟悉。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四、教学依据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个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卷全册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6分 ) 35÷8= `````` 34÷5= `````` 54÷8= `````` 29÷5= `````` 46÷8= `````` 52÷6= `````` 二、填空( 30分 ) 1、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 ,也就是除数必须比余 数 。 2、 被除数= × + 。 3、除数6,商是9,余数是5.被除数是 。 4、□÷6=□……□,余数可能是( )。 5、一个数除以9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最小 是 。 6、○□□△○□□△○□□△……第22个图形是( )。 7、○▲□○▲□○▲□○…… 第20个图形是( )。 8、在现阶段有余数的除法列竖式时,商要对着被除数 的 。 9、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 个,还剩 个。 10、35个小朋友坐船,每条船坐8人,至少要( )条船。 11、有9个桃子,每盘放2个,还剩( )个 12、26个桔子,如果每袋装4个,可装( )袋,还剩( ) 个;如果每袋装5个,可装( )袋,还剩( )个;如果每 袋装6个,可装( )袋,还剩( )个。 13、两个数相除,余数是6,除数最小是( ) 14用21根长度相等的小棒,可以摆出 个正方形,还剩 根。 15、( )里最大能填几? (1)( )×6<57 (2)( )×7<43 (3)( )× 5<38 (4)( )×4<31 (5)( )×5<26 (6)( )× 6<39 三、判断对错。( 7分 ) (1)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除数是7,商是8,余数最大是 7.( ) (2)70÷9 =8······2 ( ) (3)( )×4<30,( )里最大能填7。 ( )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备课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2页—第6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 安排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2.练习一……………………………………………1课时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7页至第27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 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钟老师通过计数器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整节课上得相当扎实,可以看出钟老师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设计课时有自己的思考。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一、“由表及里”----重视培养数感。 1.钟老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三杯小棒,让学生分别猜3号杯、2号杯、1号杯各有多少小棒,等学生认识了一千后,再猜装有596根小棒的2号杯,因为有了一千的参照物,猜的难度适当降低了。 结合计数器边拨边数,让学生充分感知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理解数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完成了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并有梯度性。 2.估计吸管的根数,再由1000根吸管比划1000枝铅笔的大小,由一张纸的厚度,估计1000张纸的厚度,猜想900元纸币的厚度及相关比较。在这一堂课中,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猜想的机会和估计的实践,并在学生估计、比划后及时进行验证。让学生在这样的体验中感受1000的大小与不同。 二、“画龙点睛”--课件、计数器的直观演示 本节课钟老师通过数小棒、数方块的活动,形象地呈现了计数单位,个、十、百,达到了数形结合的效果,同时计数器拨数满十进一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更加深刻。整堂课课件的直观、立体,使得整节课有了点睛之效。 在突破难点--拐弯处数数时,在596往后数5个数、数千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钟老师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追问几个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完整版)二年级下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数学优秀教案

二年级下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数学优秀教案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二年级下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数学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数学优秀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千数图认识千。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2、能力目标:将数进行分拆,培养学生对数的多种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喜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能将数学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用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口算练习。 2. 复习前一教时。 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 1. 读读写写看简图再写数、读数(PPT) 2. 拆一拆,合一合(PPT) 458=( )+( )+( ) 700+7=( ) 901=( )+( ) 800+80+8=( ) 700+30+9=( ) 6+60+400=( ) 3. 看计数器在数位表上写数。

4. 比较有零的三位数的读法。 560和307 5. 填空。 ⑴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超过一千只 A 一千只写作:( )只 B 它是由( )个千组成的我国野生金丝猴的数量在七百六十只左右 A 七百六十只 ( )只 B 它是由( )个百、( )个十组成的 ⑵数的组成(PPT) 404的里面有4个( )和 4个( ); 7个一和8个百是( ); 2个百和5个十是( ); 10个( )是1000;( )是由3个百组成的。一个数个位是6,百位上是8,这个数是(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是3,第二位上是8,第三位上是5,这个数是( )。一个三位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数的3倍,个位上数是百位上数的2倍,这个数可能是( )。 6. 判断(PPT) ⑴505百位上的5表示5个百。( ) ⑵3个百和4个一组成341。( ) ⑶个位上的8和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是一样的。( ) ⑷一个数末尾的零是不读出来的。( ) ⑸603读作六百零三。( ) 三、拓展练习 卡片游戏(PPT) 用3、7、0、1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你能试一试吗?至少5种。学生汇报。 四、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数学优秀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记数单位千。 2、会用千数图表示千与千以内的数。 3、会读千以内的数并登入数位表。 教学重点: 1、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题精选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1单元试卷 一、青蛙回家:用线把青蛙和荷叶连起来。 二、你能算得又快又对吗 22+13-6 65-5×9 63÷(32-23) , 三、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4支钢笔,每支8元,又买了1支毛笔,每支5元,妈妈买笔共用了 多少钱 2、二年级同学去图书馆看书,女同学有18人,男同学有27人。每5个人坐一张 桌子,一共需要几张桌子 3、李老师买这套衣服够钱吗 四、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 * 1、小青有30元,买了6支钢笔后,还剩多少钱 2、小青妈妈有60元,买了一本故事书后,还能买几个笔盒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2单元试卷 一、口算我最快。(8分) 72+8= 45-9= 36+6= 32-8= 18÷3= 8×7= 30÷6= 43-4= 54-30= 30÷5= 6×5= 25÷5= 5×5= 49+7= 15÷5= 6×6= 72-7= 10÷5= 4×5= 20-8= ) 24÷4= 4×6= 36÷6= 20÷5= 32+9= 16÷4= 18+8= 4×5= 4×2= 90-4= 2×3= 12÷3= 28+7= 2×2= 6×3= 45÷5= 12÷2= 68+4= 26+50= 90-9= 二、我会填。(37分,每5、7题2分,其余每空一分。) 1、()×5=15 6×()=24 3×()=18 ()×4=20 五()三十()四十二 ()六十二五()二十五()四得八 【 2、算式18÷3=6,读作(),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在里填上<、>或=。(4分) 3× 6 4×5 8÷2 2×2 1+1 1 4、在里填上+、-、×或÷。(8分) 24 6=4 6 6=12 3=15 5=25

2020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要点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在绘制表格或者图形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小格代表的数量是多少。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5、解决问题 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剪纸游戏) 成轴对称图形的字母: A B C D E H I K M O T U V W X Y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平移只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 3、旋转: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例如:旋转木马、转动的风扇、转动的车轮等。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本单元与第二单元考察内容大同小异。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题 全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题全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评姓名 一、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记录(25分)。动画片:12人电视剧:10人体育:9人新闻:8人 请你用喜欢的方法吧上面的数据级录下来,并回答问题。 节目动画片电视剧体育新闻 人数 1、喜欢()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2、共调查了()名同学。 3、如果是你看电视,你会首选什么节目? 二、下面是东方小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25分) 东方小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销售量(台) 20 15 12 14 15 20 25 1、星期()销售量最少。 2、星期()销售量最多。 3、星期()和星期()销售量一样多。 三、看图回答问题(25分) 下表是东方红小学二(3)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

时间 30分以下 30分~1小时 1小时 人数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1、每个“正”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四、下表统计的是二(1)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25分)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 数量 20本 35本 45本 40本 1、哪种数最多? 2、图书角的藏书共有多少本? 3、图书角要新买一批书,你有什么建议?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评姓名 一、口算(12分) 12÷3 = 5×2 = 25+5 = 18÷3= 72- 30= 20÷4= 4 ×8= 24÷4= 30÷5×5= 4×2÷8 = 32+18=13= 36÷6+ 6 = 二、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平均分的图下面的()画“∨”,在不是 平均分的图下面的()画“4分) 1、、 ()() 三、填空(16)分 1、15÷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也表示()里面有()个()。 2、20÷4=5,读作()除以()等于(),被除数 是(),除数是(),商是()。 3、根据“五六三十”,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四、在填上“﹥”“﹤”或“=”。(12分) 2×××2 5÷ 5 7××2 4 五、列式计算。(12分) 1、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 30里面有几个6.

2020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

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 =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泊头市齐桥学区五军寨小学潘蕊一、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见教材P67-68页)。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内容中一些重要的数的概念,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编排教学内容。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再教学读写和组成,然后教学数大小的比较。把认数和简单的整百、整千数估算有机结合,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发展学生的数感。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本节课教材创设了一幅体育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掌握数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的认识由100扩展到1000,数目大了,内涵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三、学情分析 在现有基础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家长的一些教学,部分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已十分熟悉。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四、教学依据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个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1、统计表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据统计的结果。 2、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3、根据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第二单元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的同样多, 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 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这样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3、除法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 示。 4、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 以,“=”读作等于。其它数读法不变,如21÷3=7,读作:21除以3等于7. 5、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 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6、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2)用乘法算 式求商。(3)用乘法口诀求商 7、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8、解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 数=每份数 9、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 的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知识点 1、沿一条直线把图形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 形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本身方向 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平移方向不改变。 如拉抽屉。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旋转方向有改变。如风扇的转动。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1、求商的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 诀计算得出商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 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100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知识归纳与总结

重点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1.能正确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2.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及数的顺序,并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学习目标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会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 4.认识近似数,并会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 5.能正确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 1.掌握万以内的读、写法及数的组成。 学习重点 2.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认识近似数,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4.正确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节1:单元知识归纳 知识点认识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用算盘数数和记数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近似数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 具体内容 1.常用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数位的顺序: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1.万以内数的组成: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10000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3.10000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数位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 1.算盘上的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2.用算盘记数时,要先定位再拨珠。 万以内的大小比较方法:(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2)位数相同时,就从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称为近似数。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直接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1)把整百、整千数都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2)可以不看整百、整千数末尾的0,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的未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在测量物体时,尺子的_____要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_____端对着几。 2、这把小刀长________厘米。 3、用7、0、9三个数字可以摆出________个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差________。 4、一个角有(________)个顶点,(_______)条边,长方形有(_______)个角,它们都是(________)角。 5、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________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________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________叫做________。 6、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_____. 7、8的5倍是(__________);21是3的(__________)倍。 8、在测量物体时,尺子的_____要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_____端对着几。 9、15÷5=3读作(________)除数是(____),被除数是(_____),用口诀(_____)计算。 10、6只小动物聚餐,每一位一双筷子,需要(_______)根筷子。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右面这个时钟比准确时间快10分,准确时间是( )。

A.9时45分 B.8时45分 C.9时05分 2、三位同学观察卡车,看到的图形是( )。 A.B.C. 3、小明家收了15个西瓜,(),要用几个筐? A.用了3个筐装 B.平均每个筐装5个 C.要把15个西瓜装在筐里 4、3个人每人做6朵花,共做了多少朵花?列式不正确的为()。 A.3+3+3 B.6+6+6 C.6×3 5、小红、小芳和小兰三人跳绳比赛,她们跳了100、112、135下,小红说:“我跳的不是最多”,小芳说:“我刚好跳到100下”,小兰跳了()下。A.100 B.112 C.135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就一定是长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汽车运动时,车轮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4、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5、小于1800的角叫做钝角. () 四、计算题。(10分)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优质课)

《千以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教学重点:正确数1000以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1000粒黄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初步感知。 (1)谈话:我是大家的新朋友,但是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快来看看它是谁!生:计数器。 提问:你还记得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的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是什么数位吗? 板书:百十个 老师有一些小方块,谁能上来一边拨一边数? (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其余学生跟着数数,个位拨到10个的时候,把它们全部退去,再在十位上拨一个) 师:他刚才在个位上拨了10颗珠子,为什么要把它们全部退去再在十位上拨一颗? 生汇报: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

如果学生没有把10颗珠子去掉,则问:个位现在有几颗珠子了?还可以怎么表示?为什么?板书:满十进一。 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生: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0个一是十。 (2)又来了一些小方块,你能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吗? 现在怎么数比较方便? 师用课件演示并带领全体学生一起数:1个十、2个十、3个十……当数到9个十的时候,师问:9个十再添一个十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哪一位满十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谈话:同学们学得那么认真,小方块来得更多了。现在你感觉有几块? 怎么数比较方便? 师边用课件演示边引导学生一起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当数到9个百的时候,师问:9个百再加一个百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现在又是哪一位满十了? 板书:十个一百是一千。 同学们真了不起,认识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千”,那么它在计数器的什么位置呢?从右边数它是第几位? 提问:一千你会写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千以的数。 (4)整理巩固数数方法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学习,你觉得以后可以怎么数数?引导得出: 数较少数时,可一个一个地数; 数较多数时,可十个十个地数; 数更多数时,可一百一百地数; 如果小方块的数量很多很多,我们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这里的“一”、“十”、“百”都是计数单位。 (5)再次呈现小方块,引导学生数数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第二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个一百个地数,10个一百是()。 2、一个数从右边起,千位是第()位,百位是第()位,十位是第()位,个位是第()位。 3、看图写数 这个数写作:(),读作()。 它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4、 百十个 。。。。。。。。。。。 (1)这个数是(),读作()。 (2)与它相邻的整十数是()和()。 与它相邻的整百数是()和()。 (3)把它写成连加算式是 ()=()+()+()。 (4)小胖在位置图上拿走1个小圆片,现在这个数是()或()。 5、 6个十,8个一,7个百组成的数是()。 6、找规律填数: (1)725、730、735、()、()、()。 (2)913、813、713、()、()、()。

7、 将下列各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5 405 680 1000 608 96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中最大能填几 65 <657 900> 25 二、判断 1、1001读作:一千零零一 ( ) 2、505百位上和个位上的数都是5,表示的意思也一样。 ( ) 3、 5个百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53。 ( ) 4、1051的千位的“1”表示1个千。 ( ) 三、选择 1、250里面有( ) A 、25个百 B 、25个十 C 、25个一 2、在图中添加一个小圆点,这个数不可能是( )。 A 、330 B 、240 C 、231 D 、241 3、由1个百,30个十,5个一组成的数是( ) A 、135 B 、450 C 、405 4、有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正好是个位上的数的4倍,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之和是7,这个三位数是( )。 A 、124 B 、421 C 、214 D 、241

第二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第二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教学内容】 1、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2、小探究 3、数射线(千) 4、位值图上的游戏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千数图感知千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认识千以内的数。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发展学生的数感。 2.将数进行分拆,培养学生对数的多种表达能力。 3.认识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4.会读、写千以内的数,并且能正确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5.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了解数的表达式的转换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有序思维。 【单元教材的重点】 1、能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 2、,会将数正确分拆,知道数的组成并掌握对千以内数的多种表达能力。 3、认识数位顺序表,能将一个数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单元教材难点】 1、掌握找到千以内数的相邻数的方法和窍门。 2、知道数字在位值图上位置的不同,表示的数值也不同。 3、知道怎样有规律地移动、添加、取走位值图上的小圆片,使数字发生变化。 【课时安排】 7课时

第一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一) 【教学目标】 1.千的认识。 2.用千数图表示千与千以内的数。 3.千以内数的读与写、并登入数位表。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千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体育馆里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A看台上的观众们已再为运动员们“加油”看书P10-11主题图: (1)你估计一下,A看台上坐了多少人? (2)你是怎么数的? (3)有10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座位有什么安排的?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千”(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1、千数图: (1)把每个人看作一点,每个小区就变成了一张?(百数图)(2)有几个百数图?板书:10个百数图就组成了千数图。(3)千数图是由几张百数图组成的?共有几个点? (4)小结: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就是一千 100、200、300------1000 指着千数图,一百一百的数数看。 2、数图简图: (1)如果每次画那么多点,你感觉如何?千数图我们可以用简图来表示。 (2)介绍简图: ①用百数图的轮廓来代替一个百: ②用一条直线来代替一个十: ③用一个点来代替一个一: 师:谁来试试用这些符号来表示图1的数? 师:像这样的图叫简图:(板书:简图) 从简图中可看出342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题 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题全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评姓名 一、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记录(25分)。 动画片:12人电视剧:10人体育:9人新闻:8人请你用喜欢的方法吧上面的数据级录下来,并回答问题。 节目动画片电视剧体育新闻 人数 1、喜欢()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2、共调查了()名同学。 3、如果是你看电视,你会首选什么节目? 二、下面是东方小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25分) 东方小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销售量(台) 20 15 12 14 15 20 25 1、星期()销售量最少。 2、星期()销售量最多。 3、星期()和星期()销售量一样多。 三、看图回答问题(25分) 下表是东方红小学二(3)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

时间 30分以下 30分~1小时 1小时 人数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1、每个“正”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四、下表统计的是二(1)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25分)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 数量 20本 35本 45本 40本 1、哪种数最多? 2、图书角的藏书共有多少本? 3、图书角要新买一批书,你有什么建议?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评姓名 一、口算(12分) 12÷3 = 5×2 = 25+5 = 18÷3= 72- 30= 20÷4= 4 ×8= 24÷4= 30÷5×5= 4×2÷8 = 32+18=13= 36÷6+ 6 = 二、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平均分的图下面的()画“∨”,在不是 平均分的图下面的()画“”。(4分) 1、 2、 ()() 三、填空(16)分 1、15÷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也表示()里面有()个()。 2、20÷4=5,读作()除以()等于(),被除数 是(),除数是(),商是()。 3、根据“五六三十”,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四、在填上“﹥”“﹤”或“=”。(12分) 2×××2 5÷×5 7××÷÷5 五、列式计算。(12分) 1、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 30里面有几个6.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通过调查收集数据: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调查范围,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统计表来表示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的结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记录数据的方法:①用符号表示:用符号“○”“√”等表示事物时,一个符号表示一个被调查的事物。画符号时要从下往上并把符号排列整齐。完成符号统计后,要将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应的括号里。,②用画“正”字的方法表示:一个“正”字有五笔,表示五个被调查的事物,哪种事物的数量增加1,就在事物名称的后面加一笔。这种统计方法既清楚又快捷。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的两种方法:①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如: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如:有20个鸡蛋,5个5个的放在一个框里,可以放几框? 3、除法的应用: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来做。如:把24个皮球平均分给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②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做。如:35里面有几个7? 4、42÷6=7读作:42除以6等于7,表示把42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可以表示42里面有7个6。 5、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练习: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算式18÷3=()读作();表示把()平均分成(),每份是();还可以表示()里面有()个()。 3、计算20÷4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根据这个口诀写出另外的三个算式:()、()、()。 4、有6根胡萝卜,每只兔子吃2根,可以分给()只兔子。 5、从25里面连续减5,减()次结果是0。 解决问题:1、一个练习本要2元钱,菲菲有10元钱,她可以买几个练习本? 2、买一支钢笔需要5元钱,要买6支钢笔,需要花多少钱?现有20元钱,能买几支这样的钢笔? 3、有16条金鱼,放在2个鱼缸里,一个鱼缸里放了7条,另一个鱼缸里放几条? 4、有一些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正好分完,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也正好分完,这些糖果一共有多少个? 第三单元:平移与旋转 1、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现象。如果一个图形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0年人 级数学下 册教案(全 册) 二年 级下册数 学教材分 析 一、本学 期教学的指导 思想 1、重视 以学生的已有 经验知识的生 活经验为基础; 提供学生熟悉 的具体情景;以 帮助学生理解 数学知识. 2、增加 联系实际的内 容;为学生了 解现实生活中 的数学;感受 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 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 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 千克=1000 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训练学生养成 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 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 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