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与性病健康教育知识要点与练习题

艾滋病与性病健康教育知识要点与练习题
艾滋病与性病健康教育知识要点与练习题

艾滋病与性病健康教育

知识要点

1.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 acquired获得

“I” immune有免疫力免疫

“D” deficiency缺陷

“S” syndrome综合征

2.艾滋病(AIDS)定义:是一种由艾滋病毒(HIV)引发的致命性传染病。病毒能侵占免疫系统中CD4 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受到破坏,令患者无法抵抗各种感染和癌症的侵袭,艾滋病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多种同时乘机侵袭的感染

3.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名: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逆转录病毒,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

4.艾滋病毒的形态与特性

HIV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00—120nm,遗传物质是:单链RNA

,外膜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基因组复杂,基因变化多样,变异能力强,人类所特有来源不明

5.艾滋病毒的抵抗力

对温度的抵抗力:室温液体环境下可存活15天以上,干燥环境下几小时内死亡,56℃经半小时就可灭活,100 ℃ 20分钟就可灭活。

对化学药品的抵抗力:耐碱不耐酸,70%的酒精溶液或0.5%次氯酸钠1分钟就可杀死HIV,漂白粉、新鲜2% 茂二醛溶液、1:1000甲醛溶液、2%氯胺等皆能杀灭HIV酒精溶液只需5分钟,油盐酱醋和胃液也可杀灭病毒

注:紫外线不能杀死艾滋病病毒,对于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和灭活方法均适用于HIV

6.艾滋病与艾滋病毒的区别

艾滋病 AIDS

艾滋病毒 HIV

由艾滋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艾滋病

7.HIV病毒的生命周期

附着—逆转录—整合—复制—翻译—组装—释放

8.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HIV侵入人体--→攻击T淋巴细胞(主要)--→细胞免疫缺陷--→机体免疫功能衰竭--→引起寄生虫、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 )→死亡

大部分艾滋病的感染者不是死于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而是死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等。

9.艾滋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哪些体液中

大部分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尿液、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

极少部分存在于:唾液、泪液、汗液(一般不构成感染)

10.艾滋病毒构成感染的三个条件

皮肤或黏膜上有缺口

有足够数量及浓度病毒感染

带有病毒的体液交换

1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1)性传播:经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大约全球70%~ 80%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上艾滋病。

(1)异性传播(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阴道性交、口交及肛交(2)同性传播口交和肛交

注:在没有保护情况下的风险:口交<阴道性交<肛交?(讨论)(2)血液传播

?静脉吸毒

?输入受感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注射器和针头未经消毒)

?移植了受感染的器官、组织

?其他方面: 修甲、穿耳、纹身、共用刮脸刀、牙刷等

血液传播的高危行为

1. 主要是通过输入被艾滋病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

2. 共用注射器吸毒;

3.注射、纹身、穿耳、器官移植、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

(3)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的母亲,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传染给下一代。

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母亲传给下一代的几率是15%-50%。

在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其感染几率最低可降到2%以下。

母婴传播(携带HIV的母亲传给婴儿的可能性为20%-40%)

怀孕期间通过胎盘→风险23%

分娩期间通过产道→65%

喂哺母乳→12%

注:(1)剖腹产可以使分娩感染的风险降低80%,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可以降低孕期宫内感染的风险,母亲在怀孕14周后及婴儿在出生后连续6周服抗病毒药物,感染机会减至约10%

(2)母婴传播不是遗传病,大部分受感染的婴儿会在3岁前死亡

影响母婴传播的因素

①母体HIV感染情况

②产科因素(产程↑危险↑双胎时,第一胎感染的危险大于第二胎)

③营养因素(营养的缺乏可影响粘膜的完整性)

④性病合并感染、母乳喂养

⑤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34周以前出生的婴儿比34周以后出生的更易感染)

12.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

(1)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干的接吻又无口腔粘膜的破损)

(2)与感染者一起吃饭、共用碗筷、杯子

(3)共用厕所、游泳池、电话机等

(4)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日常接触不传播

语言交流、礼节性接吻、拥抱、握手、打喷嚏、咳嗽

这样接触很安全

共用游泳池、一同洗浴、共用马桶、共用办公用具、卧具、共用电话、共用工具、共同进餐、拥抱、握手、使用同一个厕所、溜旱冰、坐在同一个教室上课、蚊虫叮咬、共用水杯、共用毛巾、与HIV感染者共用一个杯子喝水、与HIV感染者共用一个盘子进餐

13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1)蚊子吸血不会吐出

(2)即使有吐血,其中的艾滋病病毒量非常少

(3)还没有发现因蚊子传播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从理论上讲:蚊子在艾滋病病人和健康人身上来回不停地吸血,要达到致病的病毒量,至少要在短时间内来回上千次

14.

艾滋病的分期

急性感染早期(窗口期):2周-3个月

18.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当机体受到某些因素激发,HIV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并造成免疫系统进行性损害;

●患者出现发热、盗汗、疲倦、慢性腹泻、持续性淋巴结肿大和反复的条件性感染等症状。

19.原发感染急性期

此时感染者血清中出现HIV抗体;

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咽炎、肌肉痛、关节痛、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斑丘疹和粘膜溃疡等自限性症状。

20.无症状潜伏期

感染者无明显症状;

外周血中HIV抗原含量很低或检测不到;

少量病毒在细胞内低水平持续复制,大部分HIV以前病毒的形式整合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内;

持续1至10年。

21.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当机体受到某些因素激发,HIV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并造成免疫系统进行性损害;

患者出现发热、盗汗、疲倦、慢性腹泻、持续性淋巴结肿大和反复的条件性感染等症状。

22.艾滋病期

典型的AIDS有三大临床表现:

①机会感染

②恶性肿瘤的发生

③多器官系统异常

不加干预,2 年内死亡

23.机会感染

(1)卡氏肺囊虫肺炎(是AI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细菌、病毒、真菌的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肺炎链球菌、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白色念珠菌、隐球菌、卡氏肺囊虫、鼠弓形体等常见。

①卡氏肺囊虫在肺的外部产生隆起性钙化,形状象粗糙的肾脏

②恶性肿瘤的发生

如kaposi肉瘤和B细胞淋巴瘤等恶性肿瘤。

③多器官系统异常:

(1)神经系统损害: 脑膜炎、脊髓炎等

(2)心血管损害: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肌病变

(3)皮肤黏膜病变:空腔的毛状白斑病、皮损、鱼鳞病、皮疹等(4)HIV相关肾病:肾小球硬化、急性肾炎

(5)视网膜炎:失明

AIDS-CMV(巨细胞病毒)感染视网膜炎:罕见

24.艾滋病毒感染与否的确定

抗体检验:阳性---确认试验(阳性、阴性)

阴性---没有感染病毒、处于窗口期要随访3-6个月(如有高危行为)

25.高危行为

艾滋病易感的高危行为:是指通过某些途径,使得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增加的行为

26.艾滋病病毒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步筛选;敏感度较高,已感染者大多可筛检出来;费用较便宜,所需时间较短(初筛胶体金免疫层析.swf)

西方墨点法(Western Blot):确定测试,昂贵;须于特别指定实验室进行

其他的方法:放射免疫试验(RIA)免疫荧光试验(IF)→初筛检测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蛋白印迹试验(WB)→确认实验

27.艾滋病的治疗

(1)抗病毒药:叠氮胸苷(AZT)、三氮唑核苷、苏拉明、干扰素HPA-23甘草甜素等

(2)免疫促进剂:T肽、异丙肌酐、白细胞介素—2、r-干扰素等(3)中草药:艾滋病1号、山地香茶菜等

28.鸡尾酒疗法

定义:就是将两种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和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联合使用。

作用:抑制体内的病毒复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机理:就是将几种药物联合使用,每一种药物针对艾滋病毒繁殖周期中的不同环节,最大限度的抑制病毒的复制,使病人的免疫系统有机会修复,恢复功能但不能清除病毒、治愈疾病。

何大一博士(鸡尾酒疗法的创始人)和他的研究小组,战斗在攻克艾滋病的最前沿。

29.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指需要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的人,经过咨询,在充分知情和保密的情况下,对是否做HIV检测自愿做出选着的过程,一般包括检测前后咨询、支持性咨询以及相关的治疗和关怀。作用:有利于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及时得到治疗、关怀,有利于就降低危险行为,减少HIV的传播,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30.四免一关怀

2004年,为了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构建和谐社会,国务院提出了这个政策

(1)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2)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3)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

(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一关怀”指的是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各级政府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补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扶助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

2004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正在这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慰问医务人员和志愿者。这是胡锦涛与患者亲切交谈这是第一次由中国高层领导出面公开表达对艾滋病病人的关怀。

21.艾滋病是怎样被发现的?

.1981年的春天在美国洛杉矶发现

.1982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定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症”

22.艾滋病是怎样传播到我国的

.1985年一位美籍阿根廷人到中国旅游,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

.1985年以后在浙江发现一些血友病患者由于注射了受感染的血液制品,而携带艾滋病病毒。

.1989年年底,在云南和缅甸的边界的德宏州发现数百例的艾滋病的感染者,(由于吸毒)

23.艾滋病的危害与预防

(1)对世界和国家的危害

1)劳动人口急剧减少,人才严重损失。2)人口比例严重失衡,人均寿命降低。3)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4)防治艾滋病的花费将加重有关国家的财政负担。

(2)对社会的危害

1)艾滋病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2)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他们的损失对家庭、社会来说是无法弥补的。

3)受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滋生敌对、发泄、报复社会的心理,引起人们的恐慌,危害社会的稳定。

(3)对个人的危害

1)从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方式来摧毁人的抵抗能力的,当感染者发展成艾滋病患者后,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在承受巨大的痛苦后死于一种或几种疾病。

2)从心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无异于听到“死刑”宣判,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她)们在工作、学习、住宿、就医、恋爱、婚姻等方面受到社会歧视。(4)对家庭的危害

1)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负担,影响生活和工作,大大增加了家庭不幸,甚至破裂的可能性。

2)家庭经济支出增加。艾滋病的医疗费用是没有限度的,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家庭而言,有一名成员患艾滋病就意味着倾家荡产。

3)艾滋病遗孤问题。有艾滋病患者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他们不但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面对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劳动负担过重等问题

24.艾滋病的预防

(1)控制性传播,建立健康的性观念,提倡安全性行为(预防ABC策略---禁欲、忠诚、安全套)

(2)控制血液传播,杜绝吸毒,安全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不共用针头及注射器,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3)控制母婴传播,HIV感染者应避免妊娠,分娩方式应采用剖腹产,禁止母乳喂养

25.医务人员避免HIV感染的措施

(1)一般接触艾滋病时,不需要特殊防护

(2)当暴露的皮肤或衣物有被污染的危险时,应穿白大褂、戴手套和口罩

(3)防止被污染的器具刮伤

(4)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水洗手,

(5)如果不慎被污染的器具刮伤,要立即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26.我国艾滋病疫情

截至2013年9月30日,全国共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43.4万例。2013年1-9月份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7.0万例。目前,经性途径传播已成为我国主要的传播途径。

2013年1-9月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经性传播比例为89.9% (其中经异性传播比例为69.1%、经同性传播为20.8%)、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和经母婴传播的比例分别为7.6%和0.9%。

27.艾滋病疫情出现新情况,呈现三个特点

(1)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上升幅度有所减缓。

(2)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目前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3)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

(疫情地区分布大)

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和广东(2009年艾滋病疫情报告)) 28.广西艾滋病疫情

截至2010年6月30日,广西艾滋病性传播为主。居前五位的城市是柳州、南宁、钦州、贺州和贵港。

29.百色市艾滋病流行特点

(1)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呈快速增长趋势。

(2)艾滋病疫情已向全市扩散,各县(区)差异大。

(3)男性高于女性,以20~44岁为高发年龄。

(4)以注射吸毒和异性途径感染为主,性途径传播呈快速上升趋势,(5)面临艾滋病病人的发病高峰期和死亡。

(6)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7)仍然存在艾滋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

30.性脱敏:简单地说就是对性特别敏感的人群进行“蜕化”,使他们对性不那么敏感,谈论性的时候可以大方一点,不过于尴尬与羞涩。

31.性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的总称。例如,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等。

32.性病常见症状

(1)男性:排尿频繁,排尿疼痛,尿道烧灼感,尿道口红肿,有脓液流出

(2)女性:白带增多有异臭味,排尿疼痛,发生性交时阴道深部疼痛

(3)男女两性都可在生殖器附近出现疱疹,溃疡,硬结,疣状物,排尿困难等

33.性病与艾滋病的区别

(1)艾滋病是性病的一种

(2)几乎所有的性病都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

(3)性病的病发部位主要在生殖器

(4)HIV感染与性病在流行学上具有协同作用

34.如何预防性病

(1)预防性行为传播性病

1)禁欲

2)安全性行为

3)如果性伴一方有了性病,在未治好前,最好不要进行性行为

预防ABC策略(A—Abstinence 禁欲;B—Be faithful忠诚;C---Condom 安全套)

(2)预防性行为以外的其他途径传播性病

1)不共用洗澡用品等2)蹲式马桶3)孕妇早发现早治疗

35.什么是安全套?

安全套,又叫避孕套,一般说的避孕套主要是针对男性,即男性避孕套,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男用避孕工具,长度约为19厘米,远端有一个约2厘米长的储精囊,是性交时贮存精液的地方;近端开口部(套口)有一个略有松紧的橡皮圈,将其套在阴茎上具有紧束阴茎的作用。

36.为什么要使用安全套?

1)避孕

2)预防早泄,提高性生活质量

3)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预防男女性生活所造成的交叉感染

37.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

1)查一查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二查外包装是否有破损,三查“ccc”标志。

2)撕将安全套挤到包装袋的一边,轻轻撕开。

3)挤撕开后,将安全套挤出,不可用手从包装袋里拿出,防止指甲刮破。

4)辨辨认安全套的内外侧,并检查是否漏气。

5)套在阴茎勃起后,插入对方身体前,一手捏住避孕套顶端的储精囊,一手慢慢的将安全套自上而下在阴茎上展开,套住整个阴茎,直至根部。

6)取一只手将安全套从根部滑出,另一只手“保驾护航”,防止精液溢出。

7)丢将装有精液的安全套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桶中,切不可丢到下水道。

口诀

?一查二撕三挤出

?四辨五套六点点

?七出八取九丢弃

?愿君性福又幸福

38.使用安全套应注意的方面

1)使用前应查看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过期的安全套已经变质,容易破裂,不宜使用。

2)安全套必须保存在阴凉、干燥和不接触酸、碱、油的环境中。如接触上述条件后变得发粘、发脆,即使在保质期内也不应再使用。3)安全套有不同的规格,应根据阴茎勃起时的大小选择适当型号,否则过紧易破裂,过松易滑脱,都会影响使用效果。

4)安全套不宜事先展开,而应在勃起的阴茎头上自龟头部分顺势向下展开;

5)套上龟头前应捏瘪避孕套顶端供贮存精液用的小气囊,以防止气囊中的空气遇热膨胀,促使射精时精液向阴茎根部溢出

6)安全套只能使用水基润滑剂。如润滑油、润手液,而凡士林、液体石蜡、搽脸油、食油等均可在短时间内增加避孕套的脆性,加速其破裂;

7)安全套如在使用中发现裂孔或滑脱,只更换安全套仍是不安全的,应该立刻停止性交,使用消毒剂清洗生殖器;

8)取下安全套时不可让精液流出,也不要让安全套外面的阴道分泌物接触身体。每个安全套只能使用一次,用过的安全套应装入塑料袋扔进垃圾筒;

9)取下安全套的手指不可能不同时接触精液和阴道分泌物,因此必须立刻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水洗手。

10)不要同时间使用一个以上的安全套,不要同时使用男用及女用安全套

39.安全套破裂的应急措施

1)立即停止性行为

2)更换安全套

3)用消毒液冲洗阴道

4)采取紧急避孕措施

5)注意观察身体异常情况

40.女用安全套的使用步骤

1)紧握内环,将其收窄,尽量把它推进阴道。

2)把手指伸进安全套内至触到内环,继续将之推进阴道。

3)至内环刚接触耻骨位置便可。外环及护套会露于阴道外。

4)性行为完毕后,可将护套外环口扭闭,然后拉出,弃置于垃圾桶中。.

练习题

一.判断对错

1.和朋友共用清洁的注射器吸食海洛因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乙肝或

丙肝。(错)

2.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病毒传染途径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其次为静脉吸毒和母婴传播。(对)

3.目前世界上艾滋病发展最快的地区是非洲。(错)

4.患有性病的人,在无保护性行为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比别人高。(对)

5.你可以从一个人生病的样子判断他是否感染了艾滋病。(错)

6.感染HIV的人是艾滋病的唯一传染源。(对)

7.在窗口期,HIV抗体阳性检测呈阴性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错)

8.两次以上的初筛实验。如果HIV抗体均呈阳性,可以确诊HIV感染。(错)

9.如果治疗及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可以治愈艾滋病。(错)

10.不使用毒品的异性恋者也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对)

11.HIV检测结果为阴性,表明患者没有HIV感染。(错)

12.一般用于乙肝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对)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全资料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在一定空间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比希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即最小因子定律。 种群调节:指种群数量的控制。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与死亡、迁入与迁出两方面决定的,所有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环境因子、生物因子都对种群的数量起调节作用。 4、种群:在一定时间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分布: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或聚集的。其增长型:在无环境限制下成指数式增长;在环境制约下成逻辑斯蒂增长。)。 5、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其中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6、群落: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群落。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常形成相当高密度集团的

片状或斑块状镶嵌。垂直结构的特点:成层性(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地被层)。 7、边缘效应:由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不同斑块间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频繁,生物种类繁多,生产力较高(是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相邻斑块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或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过渡区域称为边缘效应)。 8、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想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9、顶级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发展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 稳定群落。顶级群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演替发展到最后出现的稳定的成熟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10、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11、十分之一定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在自然条件下,每年从任何一个营养级上能收获到的生产量,按能量计只不过是它前一个营养级生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

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

---------------------------------------------------------------最新资料推荐------------------------------------------------------ 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们大家利用中午读报时间一起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 你们好,今天我们大家利用中午读报时间一起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 一、何为艾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恶性传染病。 引起 AIDS 的病原---HIV 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和杀伤人体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 T 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大部分感染者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感染死亡。 二、艾滋病如何传播? 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 HIV 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只有三个传播途径! (一)艾滋病传播途径之一:性接触传播。 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时,可以通过生殖器或直肠粘膜传播。 生殖器患有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或溃疡时,会增加感染 HIV 的危险。 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 (二)艾滋病传播途径之二:血液传播输血传播。 1 / 18

1、如果血液里有 HIV,输入此血者将会被感染。 2、血液制品传播: 有些病人(例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提取的某些成分制成的生物制品。 有些血液制品如含有艾滋病病毒,使用血液制品就有可能感染上HIV。 3、共用针具的传播: 使用不洁针具可以把艾滋病毒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 例如: 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吊针等。 另外,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美容针、刀等,都十分危险。 (三)艾滋病传播途径之三: 母婴传播。 如果母亲是 HIV 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故建议 HIV 感染者不要生育,如已生育要禁止母乳喂养。 三、艾滋病的病程 (一)急性感染期通常出现在感染 HIV 后的 1-6 周。 感染者会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全身乏力、咽痛、关节疼痛和肝脾肿大等症状,另外,还可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少数感染者甚至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的表现。

艾滋病与性病健康教育知识要点与练习题

艾滋病与性病健康教育 知识要点 1.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 acquired获得 “I” immune有免疫力免疫 “D” deficiency缺陷 “S” syndrome综合征 2.艾滋病(AIDS)定义:是一种由艾滋病毒(HIV)引发的致命性传染病。病毒能侵占免疫系统中CD4 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受到破坏,令患者无法抵抗各种感染和癌症的侵袭,艾滋病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多种同时乘机侵袭的感染 3.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名: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逆转录病毒,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 4.艾滋病毒的形态与特性 HIV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00—120nm,遗传物质是:单链RNA ,外膜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基因组复杂,基因变化多样,变异能力强,人类所特有来源不明 5.艾滋病毒的抵抗力 对温度的抵抗力:室温液体环境下可存活15天以上,干燥环境下几小时内死亡,56℃经半小时就可灭活,100 ℃ 20分钟就可灭活。

对化学药品的抵抗力:耐碱不耐酸,70%的酒精溶液或0.5%次氯酸钠1分钟就可杀死HIV,漂白粉、新鲜2% 茂二醛溶液、1:1000甲醛溶液、2%氯胺等皆能杀灭HIV酒精溶液只需5分钟,油盐酱醋和胃液也可杀灭病毒 注:紫外线不能杀死艾滋病病毒,对于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和灭活方法均适用于HIV 6.艾滋病与艾滋病毒的区别 艾滋病 AIDS 艾滋病毒 HIV 由艾滋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艾滋病 7.HIV病毒的生命周期 附着—逆转录—整合—复制—翻译—组装—释放 8.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HIV侵入人体--→攻击T淋巴细胞(主要)--→细胞免疫缺陷--→机体免疫功能衰竭--→引起寄生虫、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 )→死亡 大部分艾滋病的感染者不是死于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而是死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等。 9.艾滋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哪些体液中 大部分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尿液、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 极少部分存在于:唾液、泪液、汗液(一般不构成感染)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人文视野中地生态学期末问题详解

【单选题】(2分) 生态学和经济学都研究资源的稀缺性。 A. 对 B. 错 2 【单选题】(2分) 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对文化下了一个多数学者都能接受的定义,那就是,文化是指人类修养的积累。 A. 错 B. 对 3 【单选题】(2分) 熊猫的拇指并不适合抓握竹子,因为它是由腕骨进化来的,远不如拇指用起来方便。这说明熊猫的进化适应是不完美的。 A. 错 B. 对 4 【单选题】(2分) 身土不二,是指吾身出于此土,身土不可分离。 A. 对 B. 错 5 【单选题】(2分) 北美亚口鱼的北方种群对低温酶编码的等位基因较多,而南方种群对高温酶编码的占优势。 A. 对 B.

6 【单选题】(2分) 一些国际知名的网站基本上都能在中国找到类似的“山寨”版。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趋异适应。 A. 对 B. 错 7 【单选题】(2分) 贝格曼规律是指在寒冷地区,同种恒温动物个体相对于其它地区小,而相对面积大,相对散热量多。 A. 错 B. 对 8 【单选题】(2分)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或未受精的卵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A. 对 B. 错 9 【单选题】(2分) 加拿大猞猁对美洲兔的调控属于外因调节。 A. 对 B. 错 10 【单选题】(2分) K对策者以量取胜,r对策者以质取胜。 A. 错 B.

11 【单选题】(2分)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缺陷之一在于没有认识到人类有能力增加食物供应。 A. 对 B. 错 12 【单选题】(2分) 兼性共生是指当共生关系不存在时,双方不能稳定地生长。 A. 错 B. 对 13 【单选题】(2分) 渡渡鸟灭绝之日,正是大颅榄树绝育之时。 A. 错 B. 对 14 【单选题】(2分) 把“上帝的羔羊”翻译成“上帝的小海豹”是一种准确的翻译。 A. 对 B. 错 15 【单选题】(2分) 我国历代的法律一直禁止亲亲相护、亲亲相隐。 A. 错 B.

1、小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1]

五年级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大纲教案 第一课我们长大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男孩、女孩以及男人、女人身体外在的区别; 2、认识自己身体有“公开”和“秘密”部分; 3、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强化自我保护身体的隐 私部位。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男孩、女孩以及男人、女人身体外在的区分; 2、身体的“秘密”部分和公开部分以及“秘密”部分意 味什么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以正面和积极的态度学习男孩、女孩以及男 人、女人的知识; 2、对保护隐私和预防性侵犯有初步认识。 四、教学方式:讲解、讨论 五、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40分钟) 教学内容时间(分 钟) 教学要点参考资料 1、男生、女10 了解男生、女生进而男性 和女性的身体的外在不 “广西小学”:“身 体的结构和功能,

生身体的外在区别同;知道身体有公开部分 和秘密部分 认识自己的身体” 15-22 2、我们就要长大10 了解男生、女生进入青春 期后身体外在发生的一 些变化,引导学生以正 面、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些 变化。 “成长与性(上 册)”“男孩女孩不 一样”(P22-43); “指南”P21-23 “青春期基本知 识” 3、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学会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15 不能让别人随意看或触 摸自己身体的秘密部分, 也不随意看或触摸别人 身体的秘密部分; 案例讨论:学习在生活环 境中的基本行为要求以 及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 《成长与性》上册 P1-20; 4、小结 5 我们的成长及身体发生 的一些变化是正常的,必 然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和 他人的身体,学会自我保 护。

五年级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大纲教案 第二课艾滋病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艾滋病。 2、知道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和日常生活不会被传播艾滋 病。 3、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是通过行为预防的。 二、教学重点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不传播途径) 三、教学难点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方式:讲解法、快速抢答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 六、教学工具:挂图、小黑板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时间教学要点参考资 料

艾滋病健康教育

有关艾滋病知识的专题复习 关爱生命远离危险 2007年山东省高考将以全新模式登场,其中最大的变革莫过于新增科目——基本能力,这门卷面分值100分,最终以考生实际得分60%记入高考总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均采用综合题,主要考察各领域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及与人们生活、生产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各种能力。 关爱生命,远离危险,是提升现代人生活质量、打造幸福生活的保障,为此基本能力测试单设此类考题,如艾滋病、禽流感、人身安全等,旨在考察学生(1)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2)增强体质、健全心理、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3)对日常生活中潜在危险与伤害的防范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各种危害生命健康的常见现象、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避免意外伤害的能力。 艾滋病——世纪瘟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影响社会发展的疾病,我们要通过基本能力的教学,让学生能够: 1、正确认识艾滋病 2、增强预防艾滋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具体要了解和掌握: 1、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及其危害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4、减少歧视,正确对待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 5、了解获取相关信息、寻求帮助的相关途径和机构 6、了解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一、初步认识——艾滋病的基本信息 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性质:历史上罕见的传染病——世纪瘟疫 病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传播途径: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治疗方法: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也无有效的保护性疫苗 预防方法:提高认识,避免高危行为(如注射性吸毒、不安全性行为等)二、详细了解——揭开艾滋病的“神秘面纱”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2012年秋学期《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依力夏提江·艾买尔的老婆穆妮热·图尔洪 一、判断题 1.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 2. (√)初级生产是将无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3. (×)不能在水中生活的生物称为陆生生物。 4. (×)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5. (×)生物表现出相同外部形态结构适应特征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结果。 6. (√)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7. (×)岛屿上生物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岛屿与大陆的远近。 8. (√)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9. (×)群落中个体生物量最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10.(×)气体型循环的元素以气态进行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2.(×)大气中氮气的浓度的增加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原因。 13.(×)频度最高的种类就是往往就是一个群落的那群种。 14.(×)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就是说有些生态因子的作用是全面的。 15.(√)环境它能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 16.(×)水在零度时密度最大。 17.(×)有冬眠特性的动物,在冬眠时体温与平时差不多高。 18.(×)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当中是春分日日照最长,立冬日日照最短。 19.(×)蚕豆与玉米比较起来,玉米是属于长日照植物。 20.(√)P=C-Fu-R是初级生产公式,当中R表示呼吸损失掉的能量。 21.(×)青蛙的死亡曲线是凸型的,人的死亡曲线是对角线型的。 二、选择题 1.(D)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2.(B)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浓度的增加。 A.CO2 B.SO2 C.NO2 D.NH3 3.(B)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4.(D)下列不是可持续农业做法的是。 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5.(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对策者是以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机会的 B.K对策者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 C.K对策者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 D.K对策者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6.(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阴性植物比耐阴植物更耐阴 B.耐阴植物是介于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二类之间的植物 C.耐阴植物是在强光下生长不好,能忍受遮荫的植物 D.耐阴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 7.(D)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8.(B)生物群落是。 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栏

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栏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1981年首先在美国发现,临床表现为条件致病性感染和发生肿瘤。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高、传播迅速的疾病。1985年开始传入我国,我国已将其列入法定传染病。随着艾滋病的蔓延,艾滋病的防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病人、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流行病学已证明血液、精液有传播作用。 传播途径有:1、性接触传播;2、经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 ·一般礼节性接吻没有危险;共用牙刷等生活用品可传染; ·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 ·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水、食品和未经消毒的餐 具传播; ·艾滋病病毒不能通过空气传播; ·性病患者为何易患艾滋病: 艾滋病是性病的一种,其主要原因是①几乎所有的性病都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这也正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②性病患者阴部及生殖器多有溃疡,易感染; ③感染性病病原体时往往引起炎症反应,使淋巴细胞增多,起到吸引艾滋病病毒入侵的作用;④性乱、不洁性生活感染性病,也可合并感染艾滋病。

(二)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因素 1、男性同性恋者; 2、静脉注射毒品; 3、血友病者(使用冻干浓缩血液制品); 4、输血; 5、婴幼儿及儿童; 6、异性恋者(与艾滋病危险人群中的未患病男子有性关系的女性)。 (三)艾滋病的预防 1、谨慎性行为。任何与受感染者发生的性行为者有可能传播HIV,应注意如下几点:①不要性滥交;②使用胶质安全套;③避免酗酒或滥用药物; 2、避免共用针筒。①远离毒品;②切勿共用针筒注射毒品;③即使未能戒除毒瘾要共用针筒,也必须先用漂白水和清水进行消毒; 3、减少血液接触。凡处理伤口,都要:①避免皮肤、眼睛或口腔接触到别人的血液;②先戴上用完即弃的手套后才替别人处理作品; 4、防止母婴传播。母亲确保自己不感染HIV才能使婴儿不感染;夫妇未能确定彼此是否带毒,决定怀孕前进行HIV 抗体测试; 5、安全性行为指南。①性行之为前就应考虑艾滋病预防问题;②性伴越多、越易感染艾滋病及性病;③安全的性行为同样可以很有乐趣;④使用安全套保护自己不被感染; ⑤使用毒品和酒精制品后会妨碍采用前面4项措施的能力;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湛师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1)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成层结构是不同高度的植物或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在空间上的垂直排列结果。例如,发育成熟的森林中,通常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成层结构是自然选择地结果,它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一般层片比层次的范围要窄,因为一个层次的类型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组成。 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 1、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AC 。 A 体型小 B 体型大 C 生殖力强D生殖力弱 2、在诸生态因子中BD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学校预防艾滋病康健教育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调和相处,共享生命 教学概要: 提出什么是艾滋病,引出艾滋病传染的三大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自行讨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并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增强学生爱护生命,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课前搜集与艾滋病相关的资料,如传染途径、预防措施、流行现状、危害,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义及途径。 教师活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点,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并准备相关材料,如图片、测试题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大屏幕展示: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武器。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如果未能采取积极有用的预防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达到1000万。 xx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设计思想:新课程倡导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

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讨论,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艾滋病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 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材料 (教学预测及对策:新时代的中学生,对艾滋病的概念并不陌生,鼓励学生大胆讲述,教师给予指导) 学生总结得出: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危机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设计思想: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并且运用已获取的知识。让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知识并通过讲述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使学生学会自学、自解、自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师: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生: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教师小结:艾滋病传播的三大主要途径(大屏幕展示)1、性接触传播: (1)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2)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3)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健 康 教 育 知 识 讲 座(艾滋病)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十二期 2012年12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年月日

通知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和熟悉健康知识常识,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时间:2012年12月2日9:00-10:30 地点:曹家镇卫生院健康教育室 讲座内容: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 授课人:朱泽辉 参加人员:辖区居民 曹家镇卫生院 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日

2012年曹家镇卫生院健康知识讲座 (第十二期) 主讲人:吴玉带 【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这个命名表达了三个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2.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怎样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 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要采取安全的性行为。一是只有一个相互忠诚、没有感染艾滋病的性伴侣;二是每次性生活都正确使用安全套。

4.吸毒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如果其中有一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注射器就会被污染,那么艾滋病病毒就会通过针具传染给其他吸毒者。此外,毒品使吸毒者的体质下降,增加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发病的可能性。 5.输血时怎样预防艾滋病? 输血创造了很多起死回生的奇迹。但是,如果输入了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接受血液的人几乎无一幸免,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保证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是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过血液传播的重要屏障。我国现在已经有法律规定,所有医疗使用血液都有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保证安全用血是医疗卫生部门的责任。我们每个人对安全用血也可以起到监督作用:(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2)如果必须输血,有权利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3)不要为了所谓“增加抵抗力”盲目使用血液制品。 6.怎样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 首先是要保护妇女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这样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仍想要生育孩子,那么应该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生孩子时,可采用剖腹产。孩子出生后,要避免母乳喂养。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 时间:2016.5.23 地点:第十教室主持人:陈阿丽记录人:张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及传播途径。 2.使学生明确知道艾滋病对人体健康及人类生存的危害性。 3.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哪些方式不会感染艾滋病,学会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 教学重点: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内容分析: 艾滋病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感染者的血、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泪水、唾液、汗液、尿、粪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含此种病毒很少,没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通过性交的方式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人每10人中有9人的感染是通过性交传播的,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也就越大。患有性病的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交时很容易传染上艾滋病病毒。2.经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而传播。也可以通过使用受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器纹身、穿耳、针灸、与患者和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传播。3.母婴传播:母亲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怀孕、分娩过程通过血液或产后通过母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的孩子有1/3可能会从母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大部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孩子会在3岁以前死亡。 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迅猛地传播,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突破3600万。至今年9月,我国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20711例,比去年

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调查问卷

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调查问卷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大学生在防治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中起骨干作用,特举行本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中,您所提供的内容将为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与防治艾滋病教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次调查请认真如实填写。谢谢合作! 一、基本情况(单选题) 1. 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 您所学专业是() A、文科 B、理科 C、艺术 3. 您所在年级是()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D、四年级 4. 您在上大学之前生活在() A、城市 B、农村 5. 您在中学时代接受过有关性健康和预防艾滋病方面的教育() A、是 B、否 二、艾滋病基本知识(单选题) 1. 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交传播() A、是 B、否 C、不知道 2. 艾滋病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A、是 B、否 C、不知道 3. 艾滋病可以通过母亲怀孕、分娩或哺乳传播() A、是 B、否 C、不知道 4. 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A、是 B、否 C、不知道 5. 艾滋病可以通过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 A、是 B、否 C、不知道 6. 艾滋病可以通过共用注射器传播() A、是 B、否 C、不知道 7.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餐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A、是 B、否 C、不知道 8. 患性病的人更容易得艾滋病() A、是 B、否 C、不知道 9. 一个看起来健康的人会携带艾滋病病毒() A、是 B、否 C、不知道 10. 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A、是 B、否 C、不知道 11. 可以通过注射艾滋病疫苗预防艾滋病() A、是 B、否 C、不知道 12. 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A、是 B、否 C、不知道 13. 艾滋病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 A、是 B、否 C、不知道 14. 吸毒特别是静脉吸毒可以传播艾滋病() A、是 B、否 C、不知道 15. 性乱可以传播艾滋病() A、是 B、否 C、不知道 16. 用不洁净的器械剃须、纹身、穿耳可传播艾滋病() A、是 B、否 C、不知道 17. 与艾滋病病人拥抱、握手、礼节接吻可传播艾滋病() A、是 B、否 C、不知道 18. 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厕所、游泳池可传播艾滋病() A、是 B、否 C、不知道 19. 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水杯、餐具、睡具可传播艾滋病() A、是 B、否 C、不知道 20. 与艾滋病病人同教室上课可传播艾滋病()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教学内容

2017-2018(2)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1. 概念与术语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生态福:生物耐受某一生态因子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 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腐殖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重新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多聚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的重要碳源和氮源。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影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 遗传漂变: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适应的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由于隔离,不能充分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时产生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的现象。 领域行为:生物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的行为。 领域性:生物具有领域行为的特性叫领域性。 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多态现象:种群内出现二种以上不同体型的个体,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上的分工,完成不同生理机能使群体成为一个完整整体的现象。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某一特定的环境。 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它们身体的凸出部分有变小的趋势。 动态生命表: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将获得的它们存活或死亡的动态过程数据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次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 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 2. 简答与论述 简述最小因子定律。 德国农业化学家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 简述耐受性定律。 美国生态学家Shelford于1913年提出,指的是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论述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1)综合作用 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和影响。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例如生物能够生长发育,是依赖于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改变,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改变。

学校预防艾滋病实施计划方案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相关部门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文件精神,推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规范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确保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充分认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着眼国家民族的未来,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高度,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认真研究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和行动措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以强有力的宣传方式和科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关爱健康,关爱生命,营造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指导原则 1.以预防为主,坚持常抓不懈地做好宣传教育,使学生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突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以普及知识为主。 3.认真把握艾滋病防治宣传普及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三、工作目标 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倡导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使我校师生对预防艾滋病常识教育知晓率达100%。 四、措施及要求 1.加强学校宣传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领导。为做好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特设预防艾

滋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谭欢植校长 副组长:莫郭郑副校长 成员:彭春玲教务处主任 蒙青菊办公室主任 梁建设总务处主任 谭永巩资助办主任 莫莉芳校医 各班主任 工作职责: (1).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领导和协调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 (2).抓好学校预防艾滋病的培训、宣传和教育工作。 (3).检查、指导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 2.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并纳入健康教育课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四至九年级每学期不少于1课时,做到有教案、记录,开课率要达到100%。要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艾滋病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合我校实际,坚持适时、适地、适当的原则,健康教育的重点为讲解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以及无偿献血、禁毒等知识。 3、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要在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前后集中组织宣传教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计划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计划 艾滋病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对遭受艾滋病危害的艾滋病患者来说,他们同时遭受身体和心灵的折磨,还有整个社会的排斥,所以非常需要特别关注。其中的女性艾滋病感染者,因为性别弱势和生理弱势,在艾滋病患群体中遭受着更多的苦难。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计划篇一为切实加强该办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防止艾滋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该办实际,制定20XX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艾滋病防治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正常工作日程,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把这一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该办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该办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部署,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督导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做好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制订工作计划及安排,保证该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落实完成。

二、明确职责,抓好协调配合。领导小组通过多种形式抓好宣传,强化宣传效果。利用多种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深入持久的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无偿献血知识、性知识、性道德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贩毒和吸食、注射毒品、非法采供血等违法活动。加强对强制戒毒人员、查处的卖淫嫖娼人员和城市流动人口等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会同卫生部门加强对强制戒毒人员、羁押和被监管人员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筛查、治疗和有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无毒社区”创建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违法犯罪活动;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其他各类从事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研、宣传教育及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计生服务站采取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性安全教育和使用避孕节育药具防止艾滋病、性病传播知识的宣教和咨询服务。大力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积极组织开展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宣传。 三、预防为主,抓好综合防治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农村,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重点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作用,以流动人口、农村人群、青少年和高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活动教案 武汉二中广雅中学郭秋红 教学主题: 消除歧视崇尚关爱 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本节课主要在于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在过程中自觉培养感情和价值观,现代教学方法提倡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即学生作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引导作用,结合心理知识和医学知识,通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采用不同的活动方法,使学生的情感一步步得到升华。本节课通过学生自我审视、反面教育、自身体验并通过别人看自己的内心,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艾滋病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此次专题教育意在通过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审视和思考,感受并升华自身潜在的爱与责任,从而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看待艾滋病人,认识到生命的平等,以宽容的心接纳不同的人。并通过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将课堂的影响扩大到课堂外。 教学背景分析: 在当今艾滋病快速蔓延的趋势下,并且青少年患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被艾滋病危害的主要群体,对初中生开展艾滋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艾滋病和正确看待艾滋病人,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节课是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主题和传播途径主题之后的升华,通过前边的教育主题学生们已经对艾滋病、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了基本认识,为本节课的情感教育做

了铺垫,前边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从无知到有知,从模糊、恐惧到清晰、理智,在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可能使同学们正确的看待艾滋病人,消除歧视、产生同情、甚至主动地关爱艾滋病人。从整个教育的过程看,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归感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明确什么是对艾滋病人的歧视 认识歧视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 情感目标:学会正确看待艾滋病人,体验生命的尊严,能够接纳不同的生命,加强作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歧视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 教学难点:主动关爱艾滋病人,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情景假设、分组讨论、自我体验、反面教育、个人影响教学对象年龄及参加者数量:初二年级(14-15岁);小班教学40人活动时间:40分钟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 多媒体:相关视频、图片、音乐 心型红色宣传板 学生自制红丝带 教学活动步骤:(5分钟) 一导入课程 1前边的专题我们已经认识了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并知道了艾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