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卡农

音乐鉴赏——卡农
音乐鉴赏——卡农

音乐鉴赏——卡农

音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心境。学会音乐鉴赏就会对音乐有更高层次的了解。我喜爱音乐特别是纯音乐,听着他们就仿佛可以忘记一切完全置身于作曲者所描绘的世界中,洗去浮躁,赶走焦虑,忘掉失意。

在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认真的学过音乐理论,以往的音乐课不是被主科占用就是不认真听讲,来到大学以后音乐鉴赏成了必选科之一,让我有了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机会,让我更加了解我所喜爱的音乐的意境。

在我喜爱的音乐中我最喜爱的就是卡农,卡农是由Pachelbei所作,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它的原意为“规律”,由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交叠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它的一般演奏方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于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

卡农一直是我最爱听的曲子,听着它,心中有着淡淡的宁谧,淡淡的温馨。。。我喜欢在安静时、难过时、失意时、快乐时听着他,单曲循环,百次、千次都不会觉得厌倦。喜欢合着它的旋律而入眠。我是在高中音乐课上初识的卡农,老师在前面放着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一向喜欢动作片的我就和同学聊起天来,就在不知不觉中一段欢快而温柔的的旋律飘进了我的耳朵,那时不懂音乐的我却被这不经意的旋律所陶醉,下课后去问老师才知道这首曲子原来叫卡农,回家后疯狂的在网上找着任何关于卡农的信息,慢慢的我也渐渐懂了卡农不是一首曲名,而是一种曲式,也懂得了卡农曲有着无数种版本,但每一种,都有着相同的灵魂,这种灵魂说不清,但是一听到,马上就可以与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还懂得,其实卡农起初是为了祭奠逝去的妻子,它演奏出了一场凄美而悲凉的爱情故事。300多年前的德国作曲家帕得贝尔为召唤亡妻飘零的魂,用复调音乐的曲式卡农,去轻盈永世隔绝雕刻的痛。这位德国作曲家用意大利赋予的灵感,将无穷动音乐的元素织入回旋曲曲式,同一旋律却以不同高度在各声部出现,此起彼落如涌动春潮连续模仿。于是,这悠扬的旋律,在300年的芳华流转间纵情欢歌,肆意渲染,迷醉忘返于时间仓皇流失的感应,把每一位听众带离处境,未曾设防地依恋一场彼岸边缘的舞蹈。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而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但它却带来了328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

或许每个人听卡农,都能听出许多不同的感受吧。卡农里承载的东西太多。悲伤,欢喜,愉悦,关于生和死轮回的不可捉摸,我却说不清自己的是什么,但绝不会是爱情这么复杂而高雅的情怀,因为我从来都不懂得它,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听卡农,都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吧。乔治温斯顿的卡农,应该是比较接近原版的一个了,以轻柔的和弦起音,慢慢加重,回忆和往事会这样随着音乐慢慢的涌上心头。前一部分,是从容而温柔的低语,仿佛在询问自己,还记得那些时光么,还记得那些美好,忧伤的故事么?是爱情?是成长?而那些都已经成为了回忆。而听到我最为熟悉的那段往复的旋律时,我常常会沉浸在温暖和甜蜜里。而这段最为熟悉,美丽的旋律,无论在哪,无论在哪个版本里,都注定只有一段,绝不重复,绝不再来…音阶像是再也不可找回的过去,不可找回的时光。循环往复的是时间,不可回来的也是时间。在时间的洪流里,宇宙的洪荒里,有些事,虽然已深深沉淀,但却有一道伤痕,不会磨灭。还是听着卡农、曲子里有一种无法去触及的渴望、那种令人向往、又另人苦涩、是不是有点象爱情?真的不懂,听了很多回了,每一次都刻骨铭心、一遍又一遍的

听、有时很沉醉、莫名的伤感、接着沉默、思绪开始发呆、沉滞在感动之中。这优美的旋律、巨大的魅力、打动了我的心、淡淡的喜悦、隐隐的忧伤、乐与悲、是不是都成了生命的滋味?它象一本书、来等着你慢慢翻阅。因为卡农我才有着如此体会,我才有如此感动。通过一学期音乐鉴赏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了音乐的美,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体会出音乐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卡农钢琴谱简谱

卡农钢琴谱简谱 卡农是世界级著名的音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卡农钢琴谱简谱,欢 迎参考阅读! 卡农简介 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 世纪的 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 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 世纪以后流行于英 国。15 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 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 运用。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 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 在卡农中最广泛为现代人所知的是约翰·巴哈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创作的《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 大调 卡农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for 3 violins & Basso Continuo in D major,T. 337),作品编号:T. 337。通常人们更多的关注作品的第一部 分卡农,并简称为《D 大调卡农》(Canon in D),也称作《帕赫贝尔的 卡农》(Pachelbel's Canon)。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 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 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 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 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1966 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 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 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 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