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说谎问题(A)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说谎问题(A)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说谎问题(A)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说谎问题(A)年级班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四个小孩在校园内踢球."砰"的一声,不知是谁踢的球把课

堂客户的玻璃打破了,王老师跑出来一看,问"是谁打破了玻璃?"

小张说:"是小强打破的."

小强说:"是小胖打破的."

小明说:"我没有打破窗户的玻璃."

小胖说:"王老师,小强在说谎,不要相信他."

这四个小孩只有一个说了老实话.

请判断:说实话的是______;是______打破窗户的玻璃.

2.某工厂为了表扬好人好事核实一件事,厂方找了A,B,C,D四人.A说:"是B做的."B说:"是D做的."C说:"不是我做的."D 说:"B说的不对."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问:这件好事是______做的.

3.李志明、张斌、王大为三个同学毕业后选择了不同的职业,三人中一个当了记者.一次有人问起他们的职业,李志明说:"

我是记者."张斌说:"我不是记者."王大为说:"李志明说了假话."如果他们三人中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_____是记者.

4.甲、乙、丙三人对小强的藏书数目作了一个估计,甲说:"他至少有1000本书."乙说:"他的书不到1000本."丙说:"他最少

有1本书."这三个估计中只有一句是对的,那么小强究竟有_______本书.

5. 有四个人各说了一句话.

第一个人说:"我是说实话的人."

第二个人说:"我们四个人都是说谎话的人."

第三个人说:"我们四个人只有一个人是说谎话的人."

第四个人说:"我们四个人只有两个人是说谎话的人."

你能确定谁说的是实话,谁说的是假话的吗?

6.请你从下面的谈话中确定甲、乙、丙三人的年龄,

甲说:"我22岁,比乙小2岁,比丙大1岁."

乙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丙和我差3岁.丙25岁."

丙说:"我比甲年龄小,甲23岁,乙比甲大3岁."

以上每人所说的三句话中,都有一句是虚构的.

甲是______岁,乙是______岁,丙是_______岁.

7.在一星期的七天中,狼在星期一、二、三讲假话,其余各天都讲真话;狐狸在星期四、五、六讲假话,其余各天都讲真话.

①狼说:"昨天是我说谎日子."狐狸说:"昨天也是我说谎的日子."那么今天星期几?

②一天狼和狐狸都化了装,使人不容易辨认它们.

一个说:"我是狼."另一个说:"我是狐狸."

先说的是_______,这一天是星期_______.

8.小张、小王、小李三人聊天,每人都说三句话,并且都是有两

句真话,一句假话.

小张:"我今年才22岁,我比小王还小两岁,我比小李大1岁." 小王:"我不是年龄最小的;我和小李相差3岁,小李25岁了." 小李:"我比小张小,小张23岁,小王比小张大3岁."

小张______岁,小王______岁,小李______岁.

9.A、B、C、D四个同学猜测他们之中谁被评为三好学生.A 说:"如果我被评上,那么B也被评上."B说:"如果我被评上,那么C也被评上."C说:"如果D没评上,那么我也没评上."实际上他们之中只有一个没被评上,并且A、B、C说的都是正确的.问:谁没被评上三好学生.

10.某地有两种人,一种是说谎的,一种是说真话的,说谎的人,

句句是假话,说真话的人,句句是真话,小明在那儿遇到甲、乙、丙三个人,甲对小明说:乙、丙都是说谎的人,乙听到后反驳说:我从来不说谎,这时丙接着说:乙确是在说谎.小明能不能判断出这三个人中有_____个人在说谎话,有______个人在说真话?

二、解答题

11.有三只袋子,一只放着糖,另外两只放着石子,它们分别写着:

袋子A:"这只袋子放着石子."

袋子B:"这只袋子放着糖."

袋子C:"石子放在袋子B中."

三只袋子上写的内容,只有一只袋子上写的是正确的.问哪只袋子里放着糖?

12.小红、小华、小明和小娟四人常为班里做好事.数学课上,老师发现昨天掉了钉儿的三角形板钉好了.下课找来他们四人询问:

小红说:"不是我钉的."

小华说:"是小红钉的."

小明说:"不是我."

小娟是:"是小华."

为了不让老师知道,他们四人的回答中只有一人的话符合实际,但数学老师还是很快就知道了钉好三角板的人,并进行了表扬,你能猜出三角板是谁钉好的呢?

13.从前有三个和尚,一个讲真话,一个讲假话,另一个有时讲真话,有时讲假话,一天,一位智者遇到这三个和尚,他问第一位和尚:"你后面是哪位各尚?"和尚回答:"讲真话的."他又问第二位和尚:"你是哪一位?"得到的回答是:"有时讲真话,有时讲假话."他问第三位和尚:"你前面的是哪位和尚?"第三位和尚回答说:"讲假话."根据他们的回答,智者马上分清了他们各是哪一位和尚,请你说出智者的答案.

14.老师发现,他的办公室外有人帮他清扫,他问在场的四位同学.

甲:不是我打扫的.

乙:是丁打扫的.

丙:是乙打扫的.

丁:乙说的是假话.

经了解,老师发现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其余三人说的是假话.问谁说的是真话,是谁帮助老师打扫办公室?

---------------答案----------------------

一、填空题

1. 说实话是小胖,是小明打破了玻璃.

为方便起见,用A,B,C,D分别表示四个孩子:小张、小强、小明、小胖.

我们不妨用A,B,C,D表示四人分别说了真话,用表示四人分别说了谎话.

(1)若A是肇事者,由条件可知,C,D.这与其中只有一个孩子说了真话矛盾;

(2)若B是肇事者,由条件可知,A, ,C,D.这与其中只有一个孩子说了真话矛盾;

(3)若C是肇事者,由条件可知,D.于是我们知道:D说了真话,C是肇事者.

(4)若D是肇事者,由条件可知,B,C, 也与题意矛盾.

所以,D说了真话,C是肇事者.

因此,说实话的是小胖,是小明打破了玻璃.

2. 好事应该是C做的.

①假设A说的是实话,则C说的也属实话,不符合题意,所以A 说的是假话;

②假设B说的是实话,那么好事应该是D做的,C说的应该是实话,显然这与"只有一个人讲了实话"相矛盾,所以B说的是假话;

③假设C说的是实话,即好事不是C做的,也因①、②已分别说明B和D未做,则只剩下A做,那么D说的也是真话,这与题设相矛盾,所以C说的也是假话;

④假设D说的是实话,那好事应该不是D做的,是C做的.符合题设条件.

所以,好事应该是C做的.

3. 答:张斌是记者.

假设李志明是记者.那么李志明、张斌两人都说了真话.而三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此假设不成立.若李志明不是记者(李志明说了假话).也就是说,王大为说了真话.另一位说假话的是张斌.从而推知,张斌是一位记者.

4. 小强一本书也没有.

因为三个估计中只有一个是对的,所以以此为突破口,提出假设,进行推理,找出符合要求的结论.

(1)假设甲说的话真,那么乙、丙二人说的话假.由甲话真,推出小强至少有1000本书.

由丙话假,推出小强一本书也没有.

这两个结论相互矛盾,所以假设错误.

(2)假设乙说的话真,那么甲、丙二人说的话假.

由乙话真,推出小强的书不到1000本.

由甲话假,也推出小强的书不到1000本.

由丙话假,推出小强一本书也没有.

这三个结论没有发生矛盾,所以假设成立.

(3)假设丙说的话真,那么甲、乙二人说的话假.

由甲话假,推出小强的书不到1000本.

由乙话假,推出小强的书超过1000本.

这两个结论相互矛盾,所以假设错误.

综上所述,只有第(2)种假设成立,推出小强一本书也没有.

其实从甲、乙两人的估计中可以直接看出,二者的话相互矛盾,不能同时成立(即不能同真或同假),其中必有一真一假(至于哪句为真可不必管它).因为三句中只有一句为真,所以丙说的话定为假,推出小强一本书也没有.

5. 第二个人显然说的是假话.如果第三个人说的是真话,那么第四个人说的也是真话,产生矛盾.所以第三个人说假话.如果第四个人说真话,那么第一个人也说真话.如果第四个人说假话,那么只有第一个人说真话.所以可以确定第一个人说真话,第二、第三个人说假话,第四个人不能确定.

6. 甲23岁;乙25岁;丙22岁.

因为每人所说的三句话中,有一句是假的,所以从条件中看出,

甲说:"我22岁"与丙说"甲23岁"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假设丙说"甲23岁"为假,则丙说"我比甲年龄小,乙比甲大3岁"为真.由此推出甲说"我比乙小2岁"为假,而另两句"我22岁,比丙大1岁"为真,由此推出25岁,丙21岁,这样一来,乙所说的"丙和我差3岁,丙25岁"都不能成立,所以假设是错误的.

因此,丙说"甲23岁"为真,而甲说"我22岁"为假,另两句"比乙小2岁,比丙大1岁"为真.

由此推出,乙25岁,丙22岁.

7. 先讲的是狼,这一天是星期天.

①狼只有在星期一和星期四才能说:"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因为狼在星期一说谎话,而星期天说真话;而在星期四说真话,在星期三说谎话.

狐狸只有在星期四和星期六才能说:"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 综合起来,今天是星期四.

②如果先说的是狼,它讲的是真话,那么后说的就是狐狸,讲的也是真话.同样道理,先说的是狐狸,他讲了假话,那么后说就是狼,讲的也是假话.因此,它们都讲真话,或者都讲假话.没有一天,狼和狐狸都讲假话,只有星期天,狼和狐狸都讲真话.

这一天是星期天,先讲的是狼.

8. 答:小张23岁,小王25岁,小李22岁.

假定小张说"我今年才22岁"为真,则小李说"小张23岁"为假,

依题意,小李说"我比小张小"和"小王比小张大3岁"为真,小王是25岁,小李应小于22岁.这样小王说"我和小李相差3岁"和"小李25岁了"都为假,不符合每人只有一句假话的题意.因此小张应是23岁,由小张说的"我比小王还小两岁"和"我比小李大1岁"为真知小王25岁,小李22岁.

答:小张23岁,小王25岁,小李22岁.

9. A没有评上三好学生.

由C说可推出D必被评上,否则如果D没评上,则C也没评上,与"只有一人没有评上"矛盾.再由A、B所说可知:

假设A被评上,则B被评上,由B被评上,则C被评上.这样四人全被评上,矛盾.因此A没有评上三好学生.

10. 两人说谎,一人说真话.

这问题的结论有四种可能性:三人全说谎;两人说谎,一人说真话;一人说谎,两人说真话;三人全说真话.

现在情况错综复杂,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关键在于找出突破口是乙、丙两人所说的话,乙说:我从来不说谎,而丙却说:乙确是在说谎,两人的话有矛盾,说明两人中间是一人在说谎而另一人讲的是真话,因此四种可能中的第一、四两种结论即三人全说谎与三人全说真话,就可否定掉,现在的问题是在两谎一真与一谎两真中作出选择,如前所述,我们已初步作出乙、丙两人中是一谎一真,而甲却说:乙、丙都是说谎的人,显然,甲是在说谎,因此,一人说谎,两人说真话,这一结论又应排除,正确的

结论应是两人说谎,一人说真话.

二、解答题

11. A中放着糖.

袋子B和C上写的内容恰好是相反的,其中必定有一个是正确的.如果B是正确的,而其他两只口袋上写的都是错的,A中放的应是糖.这样就有B和A都放着糖,与条件"一只袋子放着糖"不符合.

因此,B是错的(C是对的),B中放着石子.C是对的,A必定是错的,A中放糖.

所以,A中放着糖.

12. 答:三角板是小明钉好的.

假设三角板是小红钉好的,那么小华和小明的回答符合实际,小红和小娟的回答不符合实际,与题目中四人的回答"只有一人的话符合实际"矛盾.

用同样的方法,假设是小华钉好的,则三人回答正确,一人的回答不符合实际;假设是小娟钉的,则两人对两人错,只有是小明钉的,满足题中三人回答错误,一人回答符合实际的条件.因此,三角板是小明钉的.

注:本题再配合用列表打√和×法分析就更清楚了.(符合实际用"√"表示,不符合实际用"×"表示)

做好事

姓名小红做小华做小明做小娟做

小红×√√√

小华√×××

小明√√×√

小娟×√××

合计对2312

错2132

13. 第一位和尚有时讲真话,有时讲假话.

第二位和尚是"讲假话的."

第三位和尚是"讲真话的."

假设第一位和尚回答的是真话,即第二位和尚是"讲真话的"和尚,但是第二位和尚却说自己是"有时讲真话,有时讲假话",这就引出了矛盾.所以第一位和尚回答的不是真话,即第二位和尚不是讲真话的和尚,当然他自己也不会是"讲真话的和尚",故只能第三位和尚是讲真话的和尚.所以第三位和尚回答的是真话,即第二位和尚是"讲假话的",由此可知,第一位和尚是有时讲真话,有时讲假话.

用假设法分析时,选择哪一个条件进行假设有一定的技巧.假设的不好,可能是"无效劳动",甚至导致错误.如例3中,只能假设"和一位和尚说的话是真话,"而不能假设"第一位和尚是讲真话的和尚".这是因为一句"是真是假"只有两情情况,否定了一种,另一种一定成立.而第一位和尚是"讲真话的和尚",还是"讲假话的和尚",并不一定有一种成立.即使否定了其中之一,

还是确定不了他是哪一个,这就会给推理带来麻烦,陷入僵局.

14. 答:是甲打扫的.

乙与丁两人说的话是对立的.其中必有一真一假.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

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如果乙是真话,甲说的也是真话,就有两人说真说,

与题目条件不符.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由此推出,丁说真话.甲说假话,说明是他帮助老师打扫办公室.

这里"只有一个人说真话"是上面推理的主要依据.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练习题

题型:年龄问题难度:★★ 一个四口之家的年龄之和是87岁。爸爸比妈妈大2岁,儿子比女儿大5岁。六年前,这个家庭成员的年龄之和是65岁。这个家庭女儿现在的年龄是多少岁? 【答案解析】 4岁。 现在四口之家的和为87,那么六年前全家人的和应为87-4×6=63(岁) 但是题目中却说六年前四人之和为65岁,我们算的少了两岁,那说明六年前有一个人没有出生,是两年后才出生的,女儿最小,所以是女儿六年前还没出生,又过两年才出生,所以女儿今年四岁。这个题目关键是发现六年前有一人没出生。 1.难度:★★★★从6幅国画,4幅油画,2幅水彩画中选取两幅不同类型的画布置教室, 问有几种选法? 2.难度:★★★★?从1到100的所有自然数中,不含有数字4的自然数有多少个? 1.难度:★★★★从6幅国画,4幅油画,2幅水彩画中选取两幅不同类型的画布置教室,问有几种选法? 【解答】6×4=24种 6×2=12种 4×2=8种 24+12+8=44种?【小结】首先考虑从国画、油画、水彩画这三种画中选取两幅不同类型的画有三种情况,即可分三类,自然考虑到加法原理。当从国画、油画各选一幅有多少种选法时,利用的乘法原理。由此可知这是一道利用两个原理的综合题。关键是正确把握原理。?符合要求的选法可分三类:设第一类为:国画、油画各一幅,可以想像成,第一步先在6张国画中选1张,第二步再在4张油画中选1张。由乘法原理有6×4=24种选法。 第二类为:国画、水彩画各一幅,由乘法原理有6×2=12种选法。?第三类为:油画、水彩画各一幅,由乘法原理有4×2=8种选法。 这三类是各自独立发生互不相干进行的。?因此,依加法原理,选取两幅不同类型的画布置教室的选法有 24+12+8=44种。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0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0题 1.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只。用去20只,还剩下多少只 2、学校买来3个篮球,共花了96元;又买来一个足球,花了40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需要多少元两种球的单价相差多少元 3、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 4、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 5、班里图书角有58本故事书、34本科普读物。要放在一个4层的书架上,平均每层要放多少本书 6、李丽和王敏同时做纸鹤,李丽每小时做12只,王敏每小时做14只,做了3小时,两个人一共做了多少只纸鹤 7、同学们参加爬山比赛,女同学分成了4组,每组有15人。参赛的男同学有76名,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爬山比赛 8、王大伯进县城卖了9只兔子,每只22元。还卖1只羊,得160元。(1)王大伯的兔子和羊一共卖了多少钱(2)王大伯用卖兔子和羊的钱买了4瓶农药,每瓶13元。王大伯还剩多少钱 9、一桶3Kg的油42元,一桶5Kg的油65元,哪种瓶装的油便宜 10、一件上衣65元,一条裤子28元。(1)买4件上衣比4条裤子多花多少钱(2)用150元钱买2套衣服,够吗 11、有两根铁丝,第一根长35米,第二根的长度比第一根的4倍多2米。第二根长多少米

12、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周长是400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13、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14、冬冬借了一本科技书有40页,一周后归还,他每天准备看6页,能按时归还吗 15、三(2)班有44人,老师准备分成8个小组讨论,每组可分几人,还剩几人 16、用一段长4米的布料可以裁5件同样大小的背心。做一件背心要用多少布 17、一头小象重4吨,用一辆载重10吨的大货车运,一次最多能运几头小象 18、红旗连锁店原有瓶干632袋,卖出385袋,又运来200袋,这时店里有多少袋瓶干 19、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 20、一列火车的第10号车厢原有116人,到某站后,有58人下车,有45人上本。再开车时,这节车厢有多少人 21、一台VCD要238元,一台扫描仪要458元,爸爸带了800元钱。够不够 22、张大爷打了700斤鱼,上午卖出523斤,下午比上午少卖出394斤。 (1)下午卖了多少斤(2)这一天一共卖了多少斤(3)还剩多少斤 23、小明和姐姐一道去书店,姐姐买一本《英语辞典》用去87元,小明买一本科技类的书用去24元。姐姐付给收银员150元,应找回多少元

小学二年级奥数 第21讲:趣题巧解

趣题巧解 课前热身 脑筋转转转 1.从远处走来一群羊,小华数了数,两只羊的前面有一只羊,两只羊的后面也有一只羊,两只羊的中间还有一只羊,想想看,至少有几只羊?【例1】(★★) ⑴安迪、乐乐、琳达、威尔,四个人一起玩扑克牌,一共玩了40分 钟, 他们每人玩了多长时间? ⑵匹马拉着一辆车跑了千米,匹马跑了多少千米? 2.有一个牧马人共有48匹马。放牧回来时,他骑着一匹马,边走边数,发现少了一匹马。他急忙跳下马来,又数了一遍整好48匹。待骑上马又数时,还是少一匹,这是怎么一回事? 3.从前,有一个地主非常吝啬,一天,他对一个长工说:“明天,你带上50 只绵羊到市场上去卖,晚上把卖到的钱和50只绵羊都带回来,一只羊也不能少,卖到的钱就是你的工钱。长工很聪明,第二天晚上他带着不少钱和50只绵羊回来,地主见状,没有办法,只好把钱给了长工。你知道长工是怎么做到的吗? 【例1拓展】(★★) 如果3只猫同时吃3条鱼,需要3分钟的时间刚好吃完。按同样的速度, 10只猫同时吃掉10条鱼,需要多长时间?10只猫同时吃20条鱼 呢? 【例2】(★★★)【例3】(★★★) 一只蜗牛从井底向上爬,白天往上爬3米,晚上往下滑落2米,井深10 米,问蜗牛几天才能爬出这口井?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在有4把钥匙,4把锁,但不知道哪把钥匙 开哪把锁,想一想,最多试多少次就能保证把锁和钥匙配上? 【例2拓展】(★★★) 【例4】(★★★)

一只快乐的小青蛙掉进一口井壁光滑的枯井里,井深2米,青蛙很焦急,用力往外跳,它每次只能跳半米高(即50厘米),问需要跳几次才能跳 出枯井呢? 一个三角形被剪掉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一个正方形被剪掉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1

小学全部奥数题及答案-经典奥数题目

欢迎阅读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2、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3、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批零件时,两人各做了多少个零件? 13、某工会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3:2,分为甲乙丙三组,已知甲乙丙三组人数之比是10:8:7,甲组中男女比是3:1,乙组中男女比是5:3。求丙组男女人数之比 14、甲乙丙三个村合修一条水渠,修完后,甲乙丙村可灌溉的面积比是8:7:5原来三个村计划按可灌溉的面积比派出劳力,后来因为丙村抽不出劳力,经协商,丙村应抽出的劳力由甲乙两村分担,丙村付给甲乙两村工钱1350元,结果,甲村共派出60人,乙村共派出40人,问甲乙两村各应分得工钱多少元?

15、李明的爸爸经营已个水果店,按开始的定价,每买出1千克水果,可获利0.2元。后来李明建 议爸爸降价销售,结果降价后每天的销量增加了1倍,每天获利比原来增加了50%。问:每千克 水果降价多少元? 16、.哈利.波特参加数学竞赛,他一共得了68分。评分的标准是:每做对一道得20分,每做错一道倒扣6分。已知他做对题的数量是做错题的两倍,并且所有的题他都做了,请问这套试卷共有多少道题? 17、爸爸妈妈和奶奶乘飞机去旅行,三人所带行李的质量都超过了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要另付行李费,三人共付了4元,而三人行李共重150千克,如果这些行李让一个人带,那么除了免费部分,应另付行李费8元,求每人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 18 19、,两堆 20、 21、 8小时,.泥 22 碗, 23 24、 。现25 26 27 两校各多少人参赛? 28、在浓度为40%的盐水中加入千克水,浓度变为30%,再加入多千克盐,浓度变为50%? 29、某人到商店买红蓝两种钢笔,红钢笔定价5元,蓝钢笔定价9元,由于购买量较多,商店给予优惠,红钢笔八五折,蓝钢笔八折,结果此人付的钱比原来节省的18%,已知他买了蓝钢笔30枝,那么。他买了几支红钢笔? 30、甲说:“我乙丙共有100元。”乙说:“如果甲的钱是现有的6倍,我的钱是现有的1/3,丙的钱不变,我们仍有钱100元。”丙说:“我的钱都没有30元。”三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31、某厂向银行申请甲乙两种贷款共30万,每年需支付利息4万元,甲种贷款年利率为12%,乙种贷款年利率为14%,该厂申请甲乙两种贷款金额各多少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下册奥数题.doc

四年级数学下期尖子生、奥数题(一) 1、小明在计算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时,把一个乘数个位上 的数 8 错写成 3,乘得的结果是 2323,实际结果应该是 2828,这两个乘数分别是多少? (2828-2323) ÷-(83)=101 2828 ÷ 101=28 答:这两个乘数分别是101、28。 2、甲、乙、丙、丁四个朋友结伴春游,中午凑钱买了 5 袋蛋糕平均分着吃,甲拿出3 袋蛋糕的钱,乙拿出2 袋蛋糕的钱,丙、丁都没有拿钱,丁想了想,自己和丙应该每人出 5 元钱。问:甲和乙各应收回多少钱? 5× 4(÷3+2)=4(元) 4×3-5=7(元) 4×2-5=3(元) 答:甲应收 7 元乙应收 3 元 3、分装一批糖果,计划每只盒子装 40 块,要装 15 盒,现在只有 12 只盒子,要把这些糖装完,平均每只盒子比计划多装多少块糖? 40× 15÷-1240=10(块) 答:比计划多装10 块糖 4、甲、乙、丙、丁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 28 岁,四人中没有大于 30 岁的,那么年龄最小的可能是多少? 28× 4-30 × 3=22(岁) 答:年龄最小的可能是22 岁

5、两袋玻璃球,一袋有 68 粒,另一袋有 20 粒,每次从多的一袋拿出 6 粒放入少的一袋,请问拿几次才能使两袋的玻璃球一样多? (68-20)÷2÷6=4(次) 答:拿四次就能使两袋一样多。 6、水果店有 9 箱一样重的橙子,如果从每个箱子里取出 20 千克, 9 箱里剩下的橙子正好等于原来 4 箱的重量,原来每箱橙子重多少千克? 20× 9(÷9-4)=36(千克) 答:原来每箱重36 千克 7、甲、乙两个车站共停了195 辆汽车,如果从乙站开往甲站36 辆,又从甲站开走45 辆汽车,这时甲站停的汽车辆数是乙站的2 倍,原来甲、乙两站各停放了多少辆汽车? (195-45)÷(2+1)=50(辆) 50+36=86(辆) 100+45-36=109(辆) 答:甲站有 109 辆车,乙站有86 辆车 8、两个数的和是 126,小明在计算时误将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 0 漏掉 了,结果算出的和是 45,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126-45)÷(10-1) =9 9× 10=90 126-90=36 答:这两个数分别是36,90 9、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相距 468 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驶 65 千米,经过 4 小时相遇,慢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小学四年级奥数50题(附答案)1

小学四年级奥数精选50题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 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 多少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 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 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 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 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 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

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 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13.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知识点趣味学习——自然数串趣题

从1开始;1、2、3、4、5、6、7、8、9、10、11、12……连起来成一串;像一串糖葫芦;我们把这样的一串数叫作自然数串(也叫自然数列);其中的每一个数都叫作自然数。 自然数串的特点: ①从1开始;1是头; ②在相邻的两个数中;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 ③后面的数要多大有多大;也就是说;自然数串是有头无尾的。 在自然数串中;如果写到某一个数为止;就叫做有限自然数串;也简称自然数串。 例1: 如下图所示。一份学习材料放在桌上;一阵风把材料吹落了一地。小军拣起来一看;糟糕;少了两张。根据下面拣到的材料的页码;你能说出少了哪几页吗? 解:一张材料的正反两面用两个自然数作页码;这两个自然数是相邻的。仔细观察找到的材料的页码;根据自然数串的特点;可知少了的两张纸的页码是(7、8)和(13、14)。 例2: 从1连续地写到100;“0”出现了多少次? 解:“0”出现了11次。因为从1到100含有“0”的自然数是:10、20、30、40、50、60、70、80、90、100。 数一数;这些自然数中共有11个“0”。 例3: 把1;2;3;4;5;……28;29;30这三十个数;从左往右依次排列起来;成为一个数;你知道这个数共有多少个数字吗? 解:把这个数写出一部分来看看: 123456789101112131415 (282930) 下面;分段计算这个数共包含有多少个数字: 1至9共有9个数字;

10至19共有10个自然数;每个都由两个数字组成;这一段共有2×10=20个数字。20至29这一段也有10个自然数;共有20个数字。30这个数由两个数字组成。所以这个数所包含的数字总数是: 9+20+20+2=51(个)。 例4 : 小青每年都和家长一起参加植树节劳动。七岁那年;他种了第一棵树;以后每年都比前一年多种一棵。现在他已经长到15岁了;连续地种了九年树。请你算一算;这九年中小青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解:先把小青每年种几棵树写出来 再把每年种树的棵树加起来 1+2+3+4+5+6+7+8+9=45(棵)。 例5: 如下图所示。商店的货架上堆放着一堆火腿肠。你能很快地算出它的总数有多少根吗? 解:从上向下数;每层的火腿肠的根数组成一个自然数串;1;2;3;4;5;6;7;8;9 方法1:利用凑十法求和 方法2:用两串数“头尾相加”法求和

小学经典奥数题目及答案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2、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3、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4、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小亮说:“你要是能给我你的1/6,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

5、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6、一件工作,若由甲单独做72天完成,现在甲做1天后,乙加入一起工作,合作2天后,丙也一起工作,三人再一起工作4天,完成全部工作的1/3,又过了8天,完成了全部工作的5/6,若余下的工作由丙单独完成,还需要几天? 7、股票交易中,每买进或卖出一种股票都必须按成交易额的1%和2%分别交纳印花税和佣金(通常所说的手续费)。老王10月8日以股票10.65元的价格买进一种科技股票3000股,6月26日以每月13.86元的价格将这些股票全部卖出,老王卖出这种股票一共赚了多少钱?

8、某书店老板去图书批发市场购买某种图书,第一次购书用100元,按该书定价2.8元出售,很快售完。第二次购书时,每本的批发价比第一次增多了0.5元,用去150元,所购数量比第一次多10本,当这批书售出4/5时出现滞销,便以定价的5折售完剩余图书。试问该老板第二次售书是赔钱还是赚钱,若赔,赔多少,若赚,赚多少 9、一件工程原计划40人做,15天完成.如果要提前3天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 10、育才小学原来体育达标人数与未达标人数比是3:5,后来又有60名同学达标,这时达标人数是未达标人数的9/11,育才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重点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奥数考试试题 含答案

乡镇(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 准… ………………答…. …………题… 绝密★启用前 重点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奥数考试试题 含答案 题 号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综合题 应用题 总分 得 分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含卷面分2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洁扣2分。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 分)。 1、一个因数是8,积是72,要使积变成720,则另一个因数应该( );积是75,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则积变成( )。 2、小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13页,第二天读了17页,第三天读了12页。他平均每天读( )页。 3、65+360÷(20-5),先算( ),再算( ),最后算( ),得数是( )。 4、写出下面各数前后相邻的两个数。 1.__________、__________、40000、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34299、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或( )。 6、一个梯形上底长5厘米,下底长8厘米。如果将上底延长3厘米,则梯形变成一个( )形;如果将上底缩短5厘米,则梯形变成一个( )形。 7、把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再向下平移5格,仍是一个( )形。 8、某商场第一季度销售电视机399台,第二季度销售电视机207台,上半年平均每月销售电视机( )台。 9、过一点可以画出( )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出( )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 )条射线。 10、用“升”和“毫升”填空。 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能装水70( ) 一瓶小洋人妙恋饮料是345( )。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 分)。 1、盒蒙牛酸酸乳的净含量是250毫升,请问要( )盒这样的酸酸乳才能倒满一个2升的瓶子。 A 、4 B 、6 C 、8 D 、10 2、在下图中有( )组平行线。 A.1 B.2 C.3 3、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那么第三个角( )。 A .也是锐角 B .一定是直角 C .一定是钝角 D .无法确定 4、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36看成了39,结果得到的商是13,还余33。正确的商应该是( )。 A.15 B.18 C.20 5、一个三角形中的最大的一个内角是70°,那么最小的一个内角不可能是( )。 A 、 50° B 、 43° C 、 30° D 、 41° 6、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小的算式是( )。 A.2.8×0.5 B.2.8÷0.5 C.2.8-0.5 7、若A×40=360,则A×4=( )。 A 、3600 B 、36 C 、360 8、下面( )题用乘法分配律会使计算更简便。 A..35+78+65 B.76×125×8 C.32×25×125 D.98×45 三、仔细推敲,正确判断(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 分)。 1、( )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是等底等高。 2、( )在三角形中,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角一定是45度。 3、(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是个级的计数单位。 4、( )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可以同时应用。 5、( )三角形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6、( )一个数不是质数(素数)就是合数。 7、( )一个四边形中,只要有一组对边平行,这个四边形一定是体形 8、( )等边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9、( )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真题 一、按规律填数。 1)64,48,40,36,34,( ) 2)8,15,10,13,12,11,( ) 3)1、4、5、8、9、( )、13、( )、( ) 4)2、4、5、10、11、( )、( ) 5)5,9,13,17,21,( ),( ) 二、等差数列 1.在等差数列3,12,21,30,39,48,…中912是第几个数? 2.求1至100内所有不能被5或9整除的整数和 3.把210拆成7个自然数的和,使这7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行后,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5,那么,第1个数与第6个数分别是多少? 4.把从1开始的所有奇数进行分组,其中每组的第一个数都等于此组中所有数的个数,如(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79),(81、……),求第5组中所有数的和 5.将自然数如下排列, 1 2 6 7 15 16 …

3 5 8 1 4 17 … 4 9 13 18 … 10 12 … 11 … … 在这样的排列下,数字排在第2行第1列,13排在第3行第3列,问:1993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三、平均数问题 1.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______ .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_______ . 3.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 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4.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下的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计算了4次,得到下面4个数. 23, 26, 30, 33 A、B、C、D 4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浙江省温州市数学小学奥数趣味40题

浙江省温州市数学小学奥数趣味 40 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 小学奥数趣味 40 题 (共 40 题;共 200 分)
1. (5 分) 甲、乙、丙三个小学生都是少先队的干部,一个是大队长,一个是中队长,一个是小队长.一次 数学测验,这三个人的成绩是:⑴丙比大队长的成绩好.⑵甲和中队长的成绩不相同.⑶中队长比乙的成绩差.请 你根据这三个人的成绩,判断一下,谁是大队长呢?
2. (5 分) 四个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规定胜一场得 分,平一场得 分,负一场得 分,有一个队没 输过,但却排名倒数第一,你觉得有可能吗?如果可能,请举出这种情况何时出现,如果不可能,请你说明理由.
3. (5 分) 刘刚、马辉、李强三个男孩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进行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 人不许搭伴.第一盘:刘刚和小丽对李强和小英;第二盘:李强和小红对刘刚和马辉的妹妹.问:三个男孩的妹妹 分别是谁?
4. (5 分) 有六个大小相同的彩球,三个红,三个白,分别放入三个罐子里,一个罐里放两红球,一个罐里 放两白球,另一罐放一红一白.然后将写有“两红”、“两白”、“红白”的三个标签贴在三个罐子上,由于粗心, 三个标签全贴错了.试问此时最少要从罐子中取出几个球,才能确定三个罐分别装的是什么彩球?
5. (5 分) 王文、张贝、李丽分别是跳伞、田径、游泳运动员,现在知道:⑴张贝从未上过天;⑵跳伞运动 员已得过两块金牌;⑶李丽还未得过第一名,她与田径运动员同年出生.请根据上述情况判断王文、张贝、李丽各 是什么运动员?
6. (5 分) 某地质学院的学生对一种矿石进行观察和鉴别。甲判断:不是铁,也不是铜。乙判断:不是铁, 而是锡。丙判断:不是锡,而是铁。经化验证明:有一个人的判断完全正确,有一个人说对了一半,而另一个人完 全说错了。你知道三人中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谁是只对一半的吗?
7. (5 分) 小王、小张和小李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李比教师年龄大;小 王与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张年龄小。问: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是教师?
8. (5 分) 东东、西西、南南、北北四人进行乒乓球单循环赛,结果有三人获胜的场数相同.问另一个人胜
了几场?
第 1 页 共 18 页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解:由题意可知 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0.5=1 (1/甲表示甲的工作效率、1/乙表示乙的工作效率,最后结束必须如上所示,否则第二种做法就不比第一种多0.5天) 1/甲=1/乙+1/甲×0.5(因为前面的工作量都相等)得到1/甲=1/乙×2 又因为1/乙=1/17 所以1/甲=2/17,甲等于17÷2=8.5天 5.师徒俩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当师傅完成了1/2时,徒弟完成了120个。当师傅完成了任务时,徒弟完成了4/5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答案为300个 120÷(4/5÷2)=300个可以这样想:师傅第一次完成了1/2,第二次也是1/2,两次一共全部完工,那么徒弟第二次后共完成了4/5,可以推算出第一次完成了4/5的一半是2/5,刚好是120个。 6.一批树苗,如果分给男女生栽,平均每人栽6棵;如果单份给女生栽,平均每人栽10棵。单份给男生栽,平均每人栽几棵?答案是15棵算式:1÷(1/6-1/10)=15棵 7.一个池上装有3根水管。甲管为进水管,乙管为出水管,2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丙管也是出水管,3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现在先打开甲管,当水池水刚溢出时,打开乙,丙两管用了18分钟放完,当打开甲管注满水是,再打开乙管,而不开丙管,多少分钟将水放完?答案45分钟。 1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3×(12-1)=33棵。 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200÷10=20段;20-1=19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20÷1×1=20盆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30×(250-1)=7470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1×2×2=4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16÷2÷2=4(厘米);16-1-1=14(天)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说谎问题习题及答案

说谎问题(A卷) 一、填空题 1.四个小孩在校园内踢球.“砰”的一声,不知是谁踢的球把课堂客户的玻璃打破了,王老师跑出来一看,问“是谁打破了玻璃?” 小张说:“是小强打破的.” 小强说:“是小胖打破的.” 小明说:“我没有打破窗户的玻璃.” 小胖说:“王老师,小强在说谎,不要相信他.” 这四个小孩只有一个说了老实话. 请判断:说实话的是______;是______打破窗户的玻璃. 2.某工厂为了表扬好人好事核实一件事,厂方找了A,B,C,D四人.A说:“是B做的.”B说:“是D做的.”C说:“不是我做的.”D 说:“B说的不对.”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问:这件好事是______做的. 3.李志明、张斌、王大为三个同学毕业后选择了不同的职业,三人中一个当了记者.一次有人问起他们的职业,李志明说:“我是记者.”张斌说:“我不是记者.”王大为说:“李志明说了假话.”如果他们三人中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_____是记者. 4.甲、乙、丙三人对小强的藏书数目作了一个估计,甲说:“他至少有1000本书.”乙说:“他的书不到1000本.”丙说:“他最少有1本书.”这三个估计中只有一句是对的,那么小强究竟有_______本书. 5. 有四个人各说了一句话. 第一个人说:“我是说实话的人.” 第二个人说:“我们四个人都是说谎话的人.” 第三个人说:“我们四个人只有一个人是说谎话的人.” 第四个人说:“我们四个人只有两个人是说谎话的人.” 你能确定谁说的是实话,谁说的是假话的吗? 6.请你从下面的谈话中确定甲、乙、丙三人的年龄, 甲说:“我22岁,比乙小2岁,比丙大1岁.” 乙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丙和我差3岁.丙25岁.” 丙说:“我比甲年龄小,甲23岁,乙比甲大3岁.” 以上每人所说的三句话中,都有一句是虚构的. 甲是______岁,乙是______岁,丙是_______岁. 7.在一星期的七天中,狼在星期一、二、三讲假话,其余各天都讲真话;狐狸在星期四、五、六讲假话,其余各天都讲真话. ①狼说:“昨天是我说谎日子.”狐狸说:“昨天也是我说谎的日子.”那么今天星期几? ②一天狼和狐狸都化了装,使人不容易辨认它们. 一个说:“我是狼.”另一个说:“我是狐狸.” 先说的是_______,这一天是星期_______.

小学四年级奥数逻辑推理趣味题

1、传说唐僧去西天取经,路上遇见3个人,其中有2个人是“说谎国”人,有1人是“老实国”人。唐僧想知道,他们谁是老实国人,于是问他们3人:“你们是哪个国家的人?” 第一个人说:“我是老实国人。” 第二个人说话的声音很小,唐僧没听清楚。 第三个人说:“第二个人是说自己是老实国人,我是老实国人。” 根据他们的回答,你能判断谁是老实国人吗? 解析:假设第三个人说的是真话,与题目条件相背,排除。 假设第三个人说的是假话,第一个是老实人说老实话,成立。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操场上踢足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窗,有人问他们时,他们的回答如下: 甲:玻璃是丙也可能是丁打碎的;乙:是丁打碎的; 丙:我没有打坏玻璃丁:我才不干这种事 老师知道,有三位同学是不会说谎的,请问是谁打碎了玻璃? 解析:(假设法)一一假设假设乙说谎(因为有三个同学说真话)丁 3、在一星期的七天中,狼在星期一、二、三讲假话,其余各天讲真话,狐狸在星期四、五、六讲假话,其余各天都讲真话。 (1)狼说:“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狐狸说:“昨天也是我说谎的日子。”那么今天星期几?假设狼说的是真话四 (2)一天,狼和狐狸都化了装,使人不容易认它们。一个说“我是狼。”另一个说:“我是狐狸。”那么先说的是狼还是狐狸?这一天是星期几? 解析:假设第一句话是真话,第一只是狼,所在的日子是在四,五,六,日,现在来推断第二句话,如果在四,五,六,狐狸说的是假话,所以“我是狐狸”是假话。如果是在星期日,“我是狐狸”是真话,同样,与狐狸的身份相符。假设成立。 假设第一句话是假话,第一只是狐狸,狐狸在四,五,六说假话,现在来推断第二句话,狼在四五六说真话,第二句“我是狐狸”是真话,与我们的假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25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智取火柴 在数学游戏中有一类取火柴游戏,它有很多种玩法,由于游戏的规则不同,取胜的方法也就不同。但不论哪种玩法,要想取胜,一定离不开用数学思想去推算。 例1桌子上放着60根火柴,甲、乙二人轮流每次取走1~3根。规定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获胜。如果双方都采用最佳方法,甲先取,那么谁将获胜? 分析与解:本题采用逆推法分析。获胜方在最后一次取走最后一根;往前逆推,在倒数第二次取时,必须留给对方4根,此时无论对方取1,2或3根,获胜方都可以取走最后一根;再往前逆推,获胜方要想留给对方4根,在倒数第三次取时,必须留给对方8根……由此可知,获胜方只要每次留给对方的都是4的倍数根,则必胜。现在桌上有60根火柴,甲先取,不可能留给乙4的倍数根,而甲每次取完后,乙再取都可以留给甲4的倍数根,所以在双方都采用最佳策略的情况下,乙必胜。 在例1中为什么一定要留给对方4的倍数根,而不是5的倍数根或其它倍数根呢?关键在于规定每次只能取1~3根,1+3=4,在两人紧接着的两次取火柴中,后取的总能保证两人取的总数是4。利用这一特点,就能分析出谁采用最佳方法必胜,最佳方法是什么。由此出发,对于例1 的各种变化,都能分析出谁能获胜及获胜的方法。 例2在例1中将“每次取走1~3根”改为“每次取走1~6根”,其余不变,情形会怎样? 分析与解:由例1的分析知,只要始终留给对方(1+6=)7的倍数根火柴,就一定获胜。因为60÷7=8……4,所以只要甲第一次取走4根,剩下56根火柴是7的倍数,以后总留给乙7的倍数根火柴,甲必胜。 由例2看出,在每次取1~n根火柴,取到最后一根火柴者获胜的规定下,谁能做到总给对方留下(1+n)的倍数根火柴,谁将获胜。 例3将例1中“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获胜”改为“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输”,其余不变,情形又将如何?

河南省漯河市小学数学小学奥数系列8-1-1智巧趣题(二)

河南省漯河市小学数学小学奥数系列8-1-1智巧趣题(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 (共21题;共105分) 1. (5分) (2019四下·竹山期末) 四年级全体师生共156人乘车到九华森林公园游玩,怎样租车最省钱?只需要花多少钱? 2. (5分)小明足球队需要更换队服,李老师带了185元钱,最多可以买几件?还剩多少钱? 3. (5分) (2019五下·端州月考) 学校组织230名师生去公园游船,坐6人的40元,坐4人的30元,怎样坐船最便宜? 4. (5分)(2018·安徽模拟) 5支篮球队进行循环赛,即每两队之间都要赛一场,胜者得2分,输者得0分,打平各得1分,比赛结果是各队得分都不相同。已知第一名的队没打平过;第二名的队没有输过;第四名的队没有胜过,则全部比赛共打平了多少场? 5. (5分)某小学进行班级乒乓球比赛,比赛规则是三局两胜.下面是四(1)班的出场次序,如果四(2)班想获胜,应该怎样安排自己队员的出场次序? 场次四(1)班四(2)班本场获胜者 第一场高水平

第二场低水平 第三场中等水平 6. (5分)小朋友,你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 7. (5分)四年级两个班进行乒乓球比赛,他们分别选派了班里打乒乓球最优秀的三名同学参加。四(1)班三名同学的水平比四(2)班稍差一点。 怎样安排四(1)班获胜的可能性大? 8. (5分)小明有10、7、4三张扑克牌,小东有3、5、9三张扑克牌,规定每人每次出一张,大牌吃小牌。如果小明先出(顺序如下图),小东应该怎样应对才能取胜?把小东的牌换小些,还可以获胜吗?小东获胜的最小的三张牌应该是哪三张? 9. (5分) (2020五上·深圳期末) 五(1)班同学去秋游,共48人乘船,大船和小船一共10只,正好都坐满。己知每只大船限坐6人,每只小船限坐4人,小船和大船各有多少只? 10. (5分)(2020·龙华) 下图是装某种饮料的易拉罐。请你灵活思考,解决下面的问题。

小学四年级的下册的数学奥数题.doc

300道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 1.一条路长100 米,从头到尾每隔10 米栽 1 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路分成 100 ÷10 =10 段,共栽树10+1 =11 棵。 12 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 3 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3×( 12- 1 )= 33 棵。 一根 200 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 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200÷10 =20 段, 20 - 1= 19 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 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 节需要多少 分钟从第一节到第13 节需 10 ×( 13 - 1)= 120 秒, 120 ÷60= 2 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 1 米放 1 盆花。花圃周围共20 米长。需 放多少盆菊花 20÷1×1= 20 盆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 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 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250 - 1)= 7470 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 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 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 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40+50) ×2+20]×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 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 1 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1×2×2 = 4 千米 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 70 个,( 70+10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 10 个,还剩下25 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2 = 160 个。综合算式:【(25+10 )×2+10 】×2 =160 个,第二天又 ( 25+10 )×2 个 10. 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 天能长到16 厘米。问 它几天可以长到 4 厘米 16÷2÷2= 4 (厘米), 16-1-1 = 14 (天) 11. 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 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 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 千克,桶中还剩下80 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180+80 = 260 (千克), 260×2-30 = 490 (千克), 490×2 = 980 (千克)。 12. 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 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 3 倍少 16本。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 答案:乙:( 200+16 )÷( 3+1 ) =54 (本);甲: 54 ×3-16=146 (本)。 13.小燕买一套衣服用去 185 元,问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裤子:( 185-5 )÷( 2+1 ) =60 (元); 上衣: 60 ×2+5=125 (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