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的撤离,icu每天用到的知识。

呼吸机的撤离,icu每天用到的知识。
呼吸机的撤离,icu每天用到的知识。

呼吸机的撤离

秦英智

呼吸机撤离是指导致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改善或缓解,呼吸机由控制通气转为自主呼吸过程。此过程可突然或逐渐撤离通气支持。二个多中心研究表明能够突然撤离呼吸机大约占机械通气患者的75%,其余患者需实施逐渐的撤机过程。

撤机是指两个分开但又密切相关的过程,即撤机和拔除人工气道。

临床将呼吸机撤离分为两种类型:即快速撤机与困难撤机。

快速撤机一般指无肺疾患患者,这些患者机械通气是手术后或对治疗改善迅速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此类患者一般在通气治疗后6-8小时(一般〈24小时)。大多数术后患者是在手术室或复苏室撤机、拔管。临床医生应选择适当的患者采用该种方法撤机。患者的纳入标准应根据血流动力学、神经系统及呼吸参数。撤机的重要方法是自主呼吸实验(SBT)。对心脏手术或高龄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降低通气支持同时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足够的氧合,CO2及良好的精神状态。

病情选择不当脱机过早或由于其他并发症必须重新插管,这些患者需延长ICU停留时间,增加花费及病死率。

撤机困难机械通气患者有很多原因阻碍撤机。临床医师必须考虑患者初始上机原因是否已纠正,多数困难撤机患者存在一个或更多问题。

1,神经问题:通气机依赖可涉及脑干、脑损伤或创伤以及脑肿瘤;大量应用镇静药及阿片类药物;由于创伤或疼痛导致神经损伤呼吸机功能失常;在极少数病例,这些异常可用药物或自身调节而恢复,这些患者往往需机械通气维持存活。

2,呼吸负荷过重:涉及呼吸肌疲劳,可由过重的呼吸功、呼吸机设定或人工气道的影响。由于废用肌萎缩,或外科创伤的肌肉损伤,支气管痉挛或过多分泌物使呼吸负荷增重;COPD患者因气体陷闭肺过度膨胀,损害了有效的吸气努力。撤机过程发生高碳酸血症是呼吸泵力量和负荷不均衡,而浅快呼吸是呼吸衰竭的信号。

另一个原因是人工气道太细、太长、或病人咬管、阻塞管腔。

3,代谢因素:不适当的营养和电解质失衡;COPD CO2潴留有酸碱代偿;机械通气患者过度通气,引起代谢失衡影响撤机,;肾衰竭也可引起代谢失衡干扰撤机过程。

4,低氧血症:因脓毒症,使血中氧含量低,PaCO2降低损害细胞氧摄取。这些原因可延迟或干扰撤机过程。

5,心血管原因:体内液体量过多、心功能低下,导致心力衰竭阻碍撤机,相反,由机械通气产生胸腔正压,可减少静脉回流至心脏,降低CO也阻碍撤机过程。

6,心理因素:长期机械通气支持病人心理依赖害怕脱离呼吸机,在某种程度影响撤机过程。

困难撤机尽管仅占一小部分,但仍是ICU面临的难题。这是因为:经历数周机械通气并发症明显增加;对全身疾病状况估计不足,影响呼吸功能因素了解太少;不能清楚了解机械通气下的心肺相互作用,尤其对老年人(>60岁),机

械通气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这些病人病情复杂,临床诊断困难,需多学科合作,而且病情恢复缓慢。因此,困难脱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仅就当前有关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困难撤机的概念

近年来,Robinif将反复撤机失败超过15天;HillNS将COPD困难撤机定义为反复撤机失败2-3周;NozawaE对心外科术后患者反复撤机失败超过10天。美国区域撤机中心(RWC)在141例患者中,心外科占28%,非心脏因素15%,重症肺炎15%,COPD 28%。神经肌肉病变占14%,将困难撤机定义为3周;Mliquel 等人将困难撤机定义为连续三天撤机失败。因此,当今国际上对困难撤机的时间尚无统一定论,多数认为反复撤机失败至少超过2周。

二、撤机参数的临床应用

撤机参数是用于评价患者维持自主呼吸和氧合的客观指标。这些指标既反映了呼吸驱动力,也反映了肺机械参数的变化。更直接评价方法是无辅助自主呼吸,这可了解患者自主呼吸能力。当前将撤机参数分为:神经肌肉功能测定:呼吸机对抗呼吸系统机械和代谢负荷作功的能力是依赖完整的神经肌肉功能,撤机参数

最大吸气压是在这几个水平上测定神经肌肉功能(如:气道闭合压(P0.1)

,PImax)、肺活量(Vc)、最大故意呼吸(MVV),测定呼吸肌负荷参数:阻(

力(R)、顺应性(C)、分钟通气量(V A)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参数CROP及RVR(f/V T)(Breaths/min·L)。Tobin研究表明RVR敏感性92%,特异性22%。在SBT 1分钟后RVR值(ROC面积0.74)较SBT 30分钟RVR值(ROC面积0.92)明显降低。在试验中,撤机失败组趋向呼吸浅快,成功组患者趋向呼吸变慢。Jacob等也发现,在预测撤机后果上RVR优于V E和PImax,RVR假阳性过多(RVR<105 Breaths/min·L撤机失败)其特异性11-64%。近年来有作者将RVR 值80,其敏感性62.4% 特异性88.5%,RVR提高97敏感性增加15%,特异性提高4%。

将RVR与SBT结合起来研究:RVR与1小时SBT耐受力相关性很好,ROC 面积0.844。RVR能较好分析力量和负荷关系。

Yang和Tobin提出CROP指数(Cdyn×PImax×[PaO2/PAO2]/rate,其组成是由动态肺顺应性、最大吸气压、氧合和呼吸频率组成,CPO P﹥13时,敏感性0.81,特异性0.57,阳性预测值0.71,阴性预测值0.70,ROC面积0.78。当辅助通气时这个值并不单比f/V T更好。但其测定是整体的通气耐力与气体交换的有效性可提供更好的预测结果,但比较复杂难以使用。

脱机参数的研究现状:①脱机参数是一个标准,不能说明患者何时开始脱机;

②通气参数是在休息状态下评价自主呼吸及循环状况,对患者心血管储备及自主呼吸运动负荷了解甚少。③病种不同,脱机参数有明显个体化倾向;④没有顾及机械通气与心肺相互作用,即只简单测定通气未考虑氧合。因此,当前尚没有一种准确指标能够预测患者是否能成功撤机。临床在恢复自主通气模式后可以动态连续监测撤机参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撤机后果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可能找到一个较好的预测值。

三、自主呼吸实验的临床应用

PSV、CPAP、T-piece是常用评价SBT脱机的方法。几个随机研究拔管前SBT

最好方法,比较CPAP5cmH

2O、T-piece 1小时;T-piece与PSV 7cmH

2

O比较,发

现拔管失败率无差别。将ATC与CPAP预测拔管后果采用前瞻性对照随机研究(99

例),SBT 1小时,拔管成功率96% vs 85%(P=0.08),再插管率14% vs 28%。单中心研究表明ATC可作为SBT是一种有效模式。采用计算机闭环脱机模式CPAP/ATC与内科医师操作脱机比较,结果表明特异性计算机脱机系统与内科医师操作相比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停留时间减少。近年来研究COPD患者在应用T-piece时,在气管插管囊充气时可增加吸气负荷,影响病人潮气量,因此采用囊充气与放气评价膈肌努力,通过监测呼吸类型、跨膈压、PTP及肺参数(R、C)等研究表明在T-piece放气囊与充气囊比较,膈肌努力明显减低,可改善V

T

有关SBT时间,目前国际上尚未确定,一个多中心研究表明,对符合脱机条件的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二组:SBT 30分(n=270例)237例脱机成功(87.8%);SBT 120分(n=256例)216例(84.8%)脱机成功(P=0.32),而48小时再插管分别32(13.5)与29(13.4%),48小时后拔管成功,SBT 30分与120分分别为75.9% vs 73%。二组有相似的病死率(19% vs 18%)。再插管61例(13.5%)中,有较高的病死率(20例/61例,32.8%);拔管成功者中病死率4.6%(18例/392例)(P<0.001)。因此,实验表明SBT开始后30分与120分对成功拔管同样有效。此后诸多研究表明30分与1小时对成功拔管无显著差异。但大多数学者均采用30分与1小时SBT时间,过长SBT可增加呼吸负荷。

实施SBT需经历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开始SBT要密切观察2分-5分(常用时间2分、3分与5分)。此阶段密切观察氧合、呼吸频率、潮气量(>5ml/Kg)、

f/V

T

<100。第一阶段任何一项异常即认为失败。

通过第一阶段才开始第二阶段SBT,依据经验可选择30分、60分或120分,此阶段是对心肺功能耐力的检验。在此阶段有一个、多个参数不正常即认为患者难以脱机,停止SBT,恢复机械通气。应提供全部通气支持以允许呼吸肌休息,24 小时后再重复SBT。在此期间应分析失败原因给以纠正。

通过SBT的患者,临床医师应关注患者能否拔管。一些研究表明成功通过SBT患者,指令咳嗽力量大小、气道内分泌物的量是预测拔管后果的重要因素。气道分泌物多与咳痰能力差两者的相互作用增加拔管失败率。在预测成功SBT 患者拔管后果方面,这是气道能力或“拔管参数”,要比传统的脱机参数(P:F 与RSBI等)更重要。有关拔管参数尚需大量观察。因此,意识、咳痰能力和分泌物的量是决定拔管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CIP/CIM)与困难撤机

长期机械通气伴严重损伤的患者,撤机困难可达30%,具体表现在不耐受自主呼吸,SBT失败,拔管数小时需重新插管,重新插管已成为增加病死率独立危险因素。

在机械通气期间,发生在各种基础病或并发症可导致撤机失败,而心、肺、胸壁和代谢因素,在首先排除这些常见原因;而后应考虑神经-肌肉疾病。

近年来集中研究外周神经原因导致脱机失败。危重患者暴露在多种应激因子:液体、电解质变化、分解代谢应激、营养缺乏和药物联合作用机体产生损伤。因此,ICU患者有更高的产生神经肌肉-无力的发病率(30%-60%)。另外,长时间住院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在ICU 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谱已有很大发展,其CIP、CIM比原发神经肌肉疾病(GBS、肌病和运动神经元疾病)高2~3

倍。

ICU常见是由Sepsis 、SIRS、MODS,还有其他因素如:神经肌肉阻滞剂:皮质类固醇、细胞毒药物、哮喘状态已证实可发生CIP/CIM。CIM在ICU患者更常见。在Sepsis 和SIRS早在发病2-5天发生CIP,但最常见大于一周机械通气患者,延迟出现多数因同时合并脓毒症性脑病或在机械通气时应用神经肌肉阻断剂或镇静剂。

危重患者出现撤机困难时,典型CIP/CIM表现为四肢无力、软瘫、腱反射减低或无腱反射、颅神经正常。这些病人感觉检查是困难的。鉴别CIP/CIM常靠电生理学方法,肌肉活动幅度两种情况均减低。在CIM感觉神经活动潜在幅度是正常的,CIP是减低或缺乏。膈神经的研究和呼吸肌针肌电图也能诊断CIP/CIM。

尽管ICU临床检查是困难的,神经生理学检查,血浆CK测定、肌肉活检,电生理学检查对诊断神经-肌肉疾病是基本的,常用检查为EMG、神经传导研究和反复神经刺激。CIP主要发生在严重危重脓毒症患者,危重患者影响机械通气撤机有诸多因素。近代研究表明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并发症,成为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撤机失败。Van de Berghe等人证实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危重患者CIP的发病率。进一步研究多种不同干预手段,不同撤机策略,早期气切,拔管后应用NPPV等可能有助于降低脱机失败率,从而改善CIP后果。

五,无创通气作为一种撤机工具

撤机失败者常出现浅快呼吸。COPD患者从正压通气转为自主呼吸,呼吸肌负荷增加,出现动态肺过度膨胀及PEEP i,吸气阻力与呼吸功增加。COPD和心外科手术出现呼吸机依赖的患者存在高呼吸驱动力,增加呼吸负荷与减低吸气肌力量之间不均衡,从而引起呼吸窘迫与高碳酸血症。

正压通气转为自主呼吸的心血管反应对撤机成败是重要的。此时静脉回心血量回流至右室增加;因心室相互作用室间隔左移;由吸气负荷胸内压负向波动增大,使左心室后负荷增加。撤机失败患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加重心功能不全,使PAWP增加,同时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反映了在自主呼吸时心血管系统不能满足全身氧需。

撤机失败者使用NPPV可以减轻呼吸肌负荷,从而改善浅快呼吸。一些研究表明正压通气(PS)加用外源性PEEP可改善肺泡通气,从而抑制浅快呼吸,同时可抑制胸内压负向波动并抵消内源性PEEP。很多研究表明应用NPPV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 AP发生率。作为有创通气的补充可减少再插管率。

应用无创通气应意识清楚、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咳嗽反射及咳痰能力,有很好的依从性。在NPPV时缺乏合作,过多分泌物,严重力量和负荷失衡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失败的原因。无创通气已作为一种撤机工具。

五,困难撤机的管理

1、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对撤机困难的患者通气模式可选择A/C 、SIMV/PSV 或BIPAP/PS、PCV/PS以及ASV、PRVC等,要尽快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其中设定触发灵敏度应适当(即不支持过度,也不诱发呼吸肌疲劳);自

主呼吸模式有PSV、PA V(PPS)或CPAP/PSV。

2,困难撤机的管理:采取以下干预措施对加快脱机是合适的,尤其对难以撤机的患者至关重要。尤其在长期机械通气不能转为自主呼吸的患者,这些干预有助于撤机:

①抬高床头至少30℃有助于缓解来自腹内容物对膈肌的压力;减低吸入性肺炎的机会;再者使患者更容易清除过多的气道分泌物。

②动态治疗:应用旋转床40℃旋转,降低VAP和肺膨胀不全。

③吸痰:清除气道分泌物采用密闭的吸痰系统。

④足够气道湿化:一般37℃有助于预防粘液栓。

⑤防止支气管痉挛:通过雾化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⑥控制感染:预防和治疗VAP的发生。

⑦预防使用制酸剂:有助于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制酸剂可升高胃液PH 值,避免胃内容物返流。

⑧ICU的睡眠剥夺也损害了撤机努力,应避免不必要中断睡眠。

⑨对抗意志消沉:白天借助环境刺激激励患者与家人及来访者沟通。并借助写字板,图画,字母表、音乐;气切患者使用有孔管道阀可说话等。

⑩机械通气患者一旦意识清楚尽早在床上活动。除非有反指征,接受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应每天定时到椅子上坐一下,进而,可在床旁站立;如可能应有便携呼吸机或用带阀面罩通气,可允许在室外甚至户外接受阳光和新鲜通气。并尽量生活自理(包括漱口、刷牙、进餐、在床旁洗脚等)

六,近代呼吸机撤离

传统撤机模式是应用MMV、IMV与SIMV ,该种模式在撤机过程中有阶梯变化,在呼吸机依赖患者很难适应。近年来呼吸机同步性能改善可无缝隙(seamless)的降低通气支持,使患者不知不觉的过渡到自主呼吸,明显提高撤机成功率,如PSV优于SIMV,组合通气模式(如BIPAP/PS)克服传统通气模式的缺点,使患者更舒适。近年来PA V(PPS)(模式即病人吸气与机器送气成比例,)。临床应用PA V在摆脱呼吸机依赖,减小对心功能干扰优于PSV 滴定通气支持(Titration of Ventilatory Support TVS)从控制通气向自主呼吸平滑、无缝隙过渡,即无阶梯性变化,只要患者病情改善过渡到自主呼吸,经过一段无辅助通气可撤机,因此,不需更多的撤机标准。

①自主滴定通气支持:一些呼吸机(Evita XL)安装撤机过程软件,该系统建立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即Smart Care,根据病情临床通过监测V T、f、E T CO2、FiO2自动调整PS,并且自动作SBT(CPAP/ATC),结果显示可以拔管。初步临床应用表明缩短带机时间,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

②通过测定WOB和PRP(Power of respiratory pump),用患者神经网络自动调节通气支持水平即NA V A(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这是一种新机械通气模式,通气由病人自己的神经中枢控制流速,频率与容量,使通气更适合患者的需求。

上述模式刚刚问世都有各自的适应症和限制,并非完美,但却开创机械通气新领域,也体现当今呼吸机发展趋势,为更好推广提高机械通气应用水平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尽管机械通气的应用水平有很大发展,呼吸机的撤离在诸多环节仍存

在很多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危重患者影响呼吸机撤离有诸多因素,多数研究表明CIP/CIM是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呼吸机撤离不仅涉及原发病改善、上机原因去除;脱机参数预测脱机后果准确率不高,但仍可指导临床医生在适时确定中断机械通气(尤其是f/V T)。其准确指标应由临床医师通过主观和客观标准经验判断,已决定是否通过SBT。因此,呼吸机撤离的科学性并不完善,一些新的撤机模式及对机械通气相关知识了解必将有助于明显改善撤机的后果。

1 Bill Prutt. Weaning patients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Nursing 2006 36(9):37-41.

2 Maramattom BV, Wijdicks EFM: Acute neuromuscular weaknes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ritical Care Med 2006;34:2835-2841.

3 Amaya-Villar R, Garnacho-Montero J, Oritiz-Leyba C,et al: Polyneuropathy and discontinuation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Clin Pulm Med 2006,13:348-352.

4 Angela T,chang, Robert J et al: Reduced inspiratory muscle endurance following successful weaning from 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Chest 2005,128:553-559.

5 Chao,DC, Scheinhorn DJ: Determine the best threshold of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 in a therapist-implemented patient-specific weaning protocol.Respir care 2007 52(2):159-165.

6 Garnacho-Montero J, Amaya-Villar R, Garcia-Garmendia JL et al:Effect of critical ill polyneuropathy on the withdrawl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the length of stay in septic patients.Cri Care Med 2005,33:349-354.

7Alia I, Esteben A: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rit Care 2000 4:72-80

8 Goldstone J: The pulmonary physician in critical care:difficult weaning. Thorax 2002;57;986-991.

9 Ferrer M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as a weaning tool.Minerva Anesthesiol 2005,71:243-7.

10 Matic I,Danic D, Majeric-Kogler V, et a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weaning of difficult-to-wean patients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Groat Med J 2007;48:51-8.

11.秦英智展春徐磊等:持续气道正压-比例压力支持-自动管道补偿与双水平气道正压-压力支持通气两种撤机方法的比较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2,14(3):138-140

12,王士泳展春张纳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撤机中比例压力支持通气的调节方法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4,16(7):421-423

呼吸机基本知识试题

呼吸机基本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 、机械通气常见适应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道高压常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报擎为呼吸反比时的处理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导致低分钟通气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患者有自主呼吸时可设的呼吸机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写说下列简写字母的中文对照及常用设置值范围 PEEP:I:E: F:Vt: FiO2:Vi: 三、名词解释 1、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2、PSV: 3、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

四、问答题 1、人机对抗的表现及处理? 2、当一患者使用呼吸机时氧饱和度下降,血气Paco2高,PH值7.25,若由您来调节呼吸机参数你会怎么调节? 3、您会从哪些方面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4、患者使用呼吸机后的观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呼吸机应用相关知识

呼吸机的应用与护理相关理论知识 机械通气支持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 一、有创机械通气 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经鼻或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的机械通气方式。 【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包括:(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如COPD急性加重、哮喘急性发作等。(2)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如神经肌肉病变、间质性性肺疾病、胸廓畸形等。(3)肺实质病变:如ARDS,重症肺炎、严重心源性肺水肿。(4)心肺复苏: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时。(5)需强化气道管理:如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使用某些呼吸抑制药物时。(6)预防性使用:如心、胸外科手术短期保留机械通气以帮助病人减轻因手术创伤而加重的呼吸负担,减轻心肺和体力上的负担,促进术后的恢复。 2、使用指征尚无统一的标准。有下列情况存在时,宜尽早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不要等到呼吸心脏频临停止甚至已停止后再考虑机械通气:(1)严重呼吸衰竭和ADRS 病人经积极治疗,情况无改善甚至恶化者;(2)呼吸型态严重异常:成人呼吸频率>35~40次/分或<6~8次/分,或呼吸不规则、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3)意识障碍;(4)严重低氧血症,PaO2≤50 mmHg,且经过高浓度氧疗仍≤50 mmHg;(5)PaCO.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 3、禁忌证机械通气治疗无绝对禁忌症。正压通气的相对禁忌症为:(1)伴有肺大泡的呼吸衰竭;(2)未经引流的气胸和纵膈气肿;(3)严重肺出血;(4)急性心肌梗死;(5)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足血容量者。 【机械通气的实施】 1、人体连接方式 (1)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有经口和经鼻两种途径,两者的优缺点分别为: 经口插管 优点:易于插入,适用于急救。 官腔大,便于吸痰,气道阻力小。 缺点:容易移位、脱出 不宜耐受,不宜长时间使用,一般留置3~7天 不便于口腔护理 可引起牙齿和口腔出血 经鼻插管 优点:不通过咽喉部三角区,不刺激咽反射,病人易于接受,可在清醒状态下进行可留置较长时间,一般7~14天,最长可达2个月 易于固定,不易脱出,便于口腔护理 缺点:管腔较小,吸痰不方便 不易迅速插入,不宜用于急救 已发生鼻出血、鼻骨折 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等 (2)气管切开:适用于需长期使用机械通气或头部外伤、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解剖无效

呼吸机的撤离,icu每天用到的知识。

呼吸机的撤离 秦英智 呼吸机撤离是指导致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改善或缓解,呼吸机由控制通气转为自主呼吸过程。此过程可突然或逐渐撤离通气支持。二个多中心研究表明能够突然撤离呼吸机大约占机械通气患者的75%,其余患者需实施逐渐的撤机过程。 撤机是指两个分开但又密切相关的过程,即撤机和拔除人工气道。 临床将呼吸机撤离分为两种类型:即快速撤机与困难撤机。 快速撤机一般指无肺疾患患者,这些患者机械通气是手术后或对治疗改善迅速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此类患者一般在通气治疗后6-8小时(一般〈24小时)。大多数术后患者是在手术室或复苏室撤机、拔管。临床医生应选择适当的患者采用该种方法撤机。患者的纳入标准应根据血流动力学、神经系统及呼吸参数。撤机的重要方法是自主呼吸实验(SBT)。对心脏手术或高龄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降低通气支持同时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足够的氧合,CO2及良好的精神状态。 病情选择不当脱机过早或由于其他并发症必须重新插管,这些患者需延长ICU停留时间,增加花费及病死率。 撤机困难机械通气患者有很多原因阻碍撤机。临床医师必须考虑患者初始上机原因是否已纠正,多数困难撤机患者存在一个或更多问题。 1,神经问题:通气机依赖可涉及脑干、脑损伤或创伤以及脑肿瘤;大量应用镇静药及阿片类药物;由于创伤或疼痛导致神经损伤呼吸机功能失常;在极少数病例,这些异常可用药物或自身调节而恢复,这些患者往往需机械通气维持存活。 2,呼吸负荷过重:涉及呼吸肌疲劳,可由过重的呼吸功、呼吸机设定或人工气道的影响。由于废用肌萎缩,或外科创伤的肌肉损伤,支气管痉挛或过多分泌物使呼吸负荷增重;COPD患者因气体陷闭肺过度膨胀,损害了有效的吸气努力。撤机过程发生高碳酸血症是呼吸泵力量和负荷不均衡,而浅快呼吸是呼吸衰竭的信号。 另一个原因是人工气道太细、太长、或病人咬管、阻塞管腔。 3,代谢因素:不适当的营养和电解质失衡;COPD CO2潴留有酸碱代偿;机械通气患者过度通气,引起代谢失衡影响撤机,;肾衰竭也可引起代谢失衡干扰撤机过程。 4,低氧血症:因脓毒症,使血中氧含量低,PaCO2降低损害细胞氧摄取。这些原因可延迟或干扰撤机过程。 5,心血管原因:体内液体量过多、心功能低下,导致心力衰竭阻碍撤机,相反,由机械通气产生胸腔正压,可减少静脉回流至心脏,降低CO也阻碍撤机过程。 6,心理因素:长期机械通气支持病人心理依赖害怕脱离呼吸机,在某种程度影响撤机过程。 困难撤机尽管仅占一小部分,但仍是ICU面临的难题。这是因为:经历数周机械通气并发症明显增加;对全身疾病状况估计不足,影响呼吸功能因素了解太少;不能清楚了解机械通气下的心肺相互作用,尤其对老年人(>60岁),机

ICU关于采购呼吸机可行性报告

关于购置呼吸机的可行性报告 根据国家有关等级医院评审规定,并结合我院实际工作的需要,创建重症医学科,我院作为一家以治疗血栓病为特色的三级乙等医院,只有不断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才能保持我们在昆明市医疗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昆华医院,延安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省第三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都有很好发展,各种设备完善,技术先进。而我院重症医学科刚刚在建设之中,特向医院提请购买呼吸机6台,其中包括无创呼吸机1台。理由如下: 一、重症医学科是三级医院必备科室,是我院创三级乙等医院的必 要条件之一,呼吸机又是重症医学科必备设备。 二、呼吸支持是挽救急、危重患者生命最关键的手段之一,因而, 呼吸机在临床救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器械。呼吸机治疗的适应症,如:无创呼吸机用于急性呼吸衰竭,copd慢性呼吸衰 竭,轻症呼吸衰竭,ards,心源性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有创 括肺部感染,肺不胀、哮喘、肺水肿等影响肺内气体交换功 浓度和排除二氧化碳。第二类以外科手术为主,有利于病人麻醉恢复,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肌运动,降低氧耗

上气道的堵塞情况。 三、目前从售后服务、设备质量、行业占有率来说,国内应用比较好的是pb840、西门子、鸟牌,飞利浦伟康,瑞典迈科维等,理由如下: 1.在昆明市有专职工程师帮助医院解决操作、维修、售后问题。 2.有专业人员跟台讲解,可以让医院尽快了解机器性能。 3.有着广泛的用户群,可以帮助我院联系上一级医院学习。 4.工程师专业回访会让用户更加快速掌握机器,更好地帮助医院为患者服务。 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 2012年11月

呼吸机基本知识

呼吸机基本知识 模式 1、A/C模式:是辅助通气(AV)和控制通气(CV)两种模式的结合,当患 者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置频率或患者吸气努力不能触发呼吸机送气时,呼吸机即以预置的潮气量及通气频率进行正压通气,即CV;当患者的吸气能触发呼吸机时,以高于预置频率进行通气,即AV。 例:患者调A/C模式时,如果患者没有自主呼吸,那就全部由机器送气即控制模式(PB840呼吸机上会显示C),如果患者有自主呼吸,且自主呼吸频率大于机器设定值时呼吸机即按患者自主的呼吸频率送气即辅助模式(此时送气量也是由事先调整好的参数送气。)(PB840呼吸机上会显示A) 使用A/C模式(定容型)时应调整以下参数:潮气量、呼吸频率、氧流量、触发敏感度,(必要时调peep)。 2、SIMV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是指呼吸机以预设指令频率向患者输送常规通气,在两次机械呼吸之间允许患者自主呼吸。(其实就是指呼吸机在每分钟内按预设的呼吸参数(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比值等)给予患者指令通气,在触发窗内出现自主呼吸,便协助患者完成自主呼吸,如触发窗内无自主呼吸,则在触发窗结束时给予间歇正压通气。 特点:通气设定IMV的频率和潮气量确保最低分钟量; ●SIMV能与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减少患者与呼吸机的对抗,减低正压通气的血 流动力学影响; ●通过调整预设的IMV的频率改变呼吸支持的水平,即从完全支持到部分支持,, 减轻呼吸肌萎缩; ●用于长期带机的患者的撤机;但不适当的参数设置(如流速及VT设定不当)可 增加呼吸功,导致呼吸肌疲劳或过度通气。 参数设置:潮气量、流速/吸气时间、控制频率、触发灵敏度,当压力控制SIMV时需设置压力水平及吸气时间。 3、Spont自主呼吸模式:是指呼吸机的工作都由病人自主呼吸来控制的呼吸模式,即病人控制呼吸机,呼吸机仅提供吸入氧浓度,压力支持通气和病人的呼吸末继续抬高,增加气体交换面积(frc)。 参数调整:氧浓度 特点:适用予张立性气胸的患者。 4、压力支持通气(PSV):是一种辅助通气方式,即在有自主呼吸的前提下,每次吸气时患者都能接受一定水平的压力支持,以辅助和增强病人的吸气深度和吸入气量。 特点: ●适用于有完整的呼吸驱动能力的患者,当设定水平适当时,则少有人-机对抗,减轻呼 吸功; ●PSV是自主呼吸模式,支持适当可减轻呼吸肌的废用性萎缩;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包括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

呼吸ICU呼吸机、监护仪参数

呼吸ICU呼吸机、监护仪参数 呼吸机数量:3台 中高端呼吸机招标参数 1基本特征 1.1适用于对成人、小儿和婴幼儿患者进行通气辅助及呼吸支持的呼吸机,机型新颖, 中文操作界面。 1.2采用≥15.6英寸彩色TFT触摸控制屏幕,分辨率1920*1080。 1.3屏幕显示:多至5道波形同屏显示,可提供4种环图,支持呼吸环、波形和监 测参数同屏显示;支持短趋势、波形、监测值同屏显示。 1.4自检功能,检查系统管道阻力、泄漏量和顺应性,测试流量传感器、呼气阀和安 全阀等部件 1.5≥90分钟内置后备可充电电池(1块电池),≥180分钟内置后备可充电电池 (2块电池),电池总剩余电量能显示在屏幕上。 1.6气动电控呼吸机 1.7*可选配备用空气气源,可在断气断电状态下继续工作 1.8*具备实时气源压力电子显示。 1.9具备有创通气模式,可选无创通气模式 1.10具备高流量氧疗功能。 1.11病人信息,当前的设置参数、报警限和趋势,日志等数据可导出。 1.12具备截屏U盘导出功能(可缓存10张以上截屏文件)。 1.13吸气安全阀组件可拆卸,并能高温高压蒸汽消毒(134℃),以防止交叉感染。 1.14呼气阀组件一体化设计,内置金属膜片流量传感器,精度高,寿命长,并能高温 高压蒸汽消毒(134℃),以防止交叉感染。 1.15配备旁流CO2监测。 1.16可选配主流CO2监测,同时监测气道死腔VDaw 和肺泡通气量Vtalv 等参数, 可以监测容积-二氧化碳图;可进行肺泡通气计算 1.17可选配SpO2监测,提供SpO2和PR监测值,提供脉搏波 1.18可选配顺磁氧 1.19*具备图形化显示阻力、顺应性和自主呼吸等生理参数变化 2呼吸模式及功能 2.1标配模式:容量控制通气下的辅助控制通气A/C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 力控制通气下的A/C和SIMV、CPAP/PSV、窒息通气模式、双水平气道正压通 气模式 2.2可选高级模式:自动适应性压力调整容量控制功能(如AUTOFLOW或者PRVC 等);压力释放通气APRV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同步间歇指令模式(PRVC-SIMV)、 自适应分钟通气量通气AMV、容量支持通气VS、心肺复苏通气CPRV、PSV-S/T。

呼吸机相关知识

常用的呼吸机模式: 一控制通气(CMV):呼吸机完全代替自主呼吸的方式,包括容量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 1、容量控制通气(VCV) 概念:潮气量(VT)、呼吸频率(f)、呼吸比(1/E)和吸气流速完全由呼吸机来控制。 特点:能保证潮气量的供给,完全代替自主呼吸,有利于呼吸肌休息;易发生人-机对抗,如果参数调节不当,可造成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不利于呼吸肌锻炼。 2、压力控制通气(PCV) 概念:预置压力控制水平和吸气时间。吸气开始后,呼吸机提供的气流很快使气道压达到预置水平,之后送气速度减慢,以维持预制压力到吸气结束,呼气开始。 特点:吸气流速特点是峰压较低,能改善气体分布和V/Q,有利于气体交换。VT和预置压力水平和胸肺顺应性及气道阻力有关,需不断调节压力控制水平,以保证适当水平的VT。 二辅助通气(AV): 概念:患者吸气用力时提供通气辅助,压力切换型通气机提供压力辅助,容积切换型通气机提供容机辅助。当患者开始自主呼吸时,依靠气道压的轻微降低来触发(压力触发),触发后通气机按预设潮气量(或吸气压力)、频率、吸气和呼气时间将气体送给患者。 特点:患者自主呼吸易于通气活动同步;通气时镇静剂的应用可减少或避免;预防呼吸肌的萎缩;有利于改善机械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不利影响;有利用于撤机过程;但通气技术不稳定,不能根据患者的需要来调整。 三辅助-控制通气(A-CA) 概念: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送气后,呼吸机按预置参数(VT、f、I/E)送气;患者无力触发或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置频率,呼吸机以预置参数通气。 特点:具有的优点,并提高了人-机协调性,可出现通气过度。 四间歇指令通气(I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概念:IMV。按预置频率向患者传送常规正压通气,在两次机械周期之间允许患者自由呼吸。 SIMV。IMV的每一次送气在同步触发窗内由自主呼吸触发,若在同步触发窗内无触发,呼吸机按预置参数送气,间歇期间允许自主呼吸存在。 特点:能保证一定的通气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自主呼吸参与,防止呼吸肌萎缩,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自主呼吸时不提供通气辅助,需克服呼吸机回路的阻力,降低平均气道压,应用SIMV,自主呼吸易于通气机械协调,减少对镇静剂的需要。 五压力支持通气(PSV) 概念:吸气努力达到触发标准后,呼吸机提供一高速气流,使气道压很快达到预置的辅助压力水平,以克服吸气阻力和扩张肺脏,并维持此压力到吸气气流速度降至吸气峰流速的

呼吸机撤离的流程

呼吸机撤离的流程 对急诊、ICU 、呼吸科中大多数危重患者而言,呼吸机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而长时间的呼吸机使用会带来严重并发症,一次失败的拔管可使患者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机率增加 8 倍,死亡风险增加 6~12倍[1],因此机械通气的撤离是呼吸机应用成败的关键,把握合适的撤机时机意义重大。 第一步:撤机前筛查 筛查内容: 1导致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已好转 2合适的氧合状态 氧合指数>150~200;PEEP ≤ 5~8 cmH2O;FiO2 ≤ 0.4~0.5;pH 大于 7.25;COPD 患者:pH>7.30,PaO2>50 mmHg,FiO2<0.35; 3血流动力学稳定 即没有活动性心肌缺血,无临床低血压(不需要血管活性药的治疗或只需要小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5~10ug/Kg/min); 4有自主呼吸 临床上对撤机参数的选用和撤机时机的判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尚未有类似于「指南」等的统一意见,目前临床常用的撤机参数主要包括以下 3 个方面内容,符合以上 10 项中的 8 项可作为撤机条件的判定标准[2]。 指标判断: 但在临床中我们也认识到,符合筛查标准的患者不一定能够成功撤机,对于某些指标的分析切不可教条和生搬硬套,因此需要对患者自主呼吸能力作出进一步判断。

2016 年美国 ATA/ACCP 指南推荐[3],对机械通气超过 24 小时的急性住院患者建议初始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增加吸气压(5~8 cmH2O),而不是应用 T 管或 CPAP,对于已经通过 SBT 但存在拔管高风险的人群,应用预防性无创通气有助于减少 ICU 住院时间,并且在短期及长期死亡率方面优于未预防性无创通气者。 其中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存在高碳酸血症、COPD、CHF 等其他严重合并症,SBT 期间出现喘息。针对这部分患者,建议在具备拔管条件和存在拔管后喘鸣高风险患者执行气囊漏气试验 (cuff leak test,CLT),对于 CLT 失败但同时准备拔管的患者,建议拔管前至少 4 小时给予全身激素药物,不需要重复性执行 CLT 试验。 Rapid-Shallow-Breathing Index(RSBI,浅快呼吸指数)最早由国外学者在 1991 年提出,反映了呼吸衰竭和撤机失败时常见的呼吸浅快现象。 1浅快呼吸指数 = 呼吸频率(次/分钟)/潮气量(升) RSBI 增高是典型的呼吸肌疲劳患者的表现,其呼吸功减小,进而呼吸频率增加。数值大于105~120 代表患者不能耐受 SBT。由于 RSBI 容易测定,无需患者配合,连续测定可动态评价呼吸功能变化,故临床实际应用价值较大。 P0.1 是指在功能残气位关闭气道并测定吸气启动后 0.1 s 时的气道内压力值,由于P0.1 不受呼吸系统阻力、顺应性、气体黏滞度和肺牵张反射的影响,准确性较高。P0.1 反映呼吸中枢兴奋性及呼吸动力强弱,P0.1<3.8 cmH2O 可作为成功撤机的标准,不同研究数据有所出入,当 P0.1>6 cmH2O 容易发生撤机失败。 2SBT 成功的客观指标 动脉血气指标;FiO2<0.40%,SPO2 ≥ 0.85~0.90%;PaO2 ≥ 50~60 mmHg;pH ≥ 7.32;PaCO2 增加≤ 10mmHg;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HR<120~140 次/分且 HR 改变<20%,收缩压<180~200 mmHg 并>90 mmHg、血压改变<20%,不需用血管活性药物;呼吸(RR<30~35 次/分,呼吸频率≤ 50%)。 3SBT 失败的主观临床评估指标 精神状态的改变(例如:嗜睡、昏迷、兴奋、焦虑);汗出;呼吸做功增加。 SBT 失败后推荐使用 A/C 或 PSV 模式,参数设置要减少呼吸负荷,包括呼吸机触发敏感度,当发生 auto-PEEP 时加用适当水平的 PEEP,提供相匹配的流量以及适当的呼吸周期以避免气体陷闭。并积极寻找失败原因:心肺负荷增加,通气驱动降低、神经肌肉能力下降、精神心理因素及代谢因素问题,建议 24 小时后才能进行下一次 SBT。 常见撤机模式:

ICU病房七种最新呼吸机的评估

ICU 病房七种最新呼吸机的评估 压力支持(PS) 和压力 辅助/控制 通气: 有无差别? Purris Williams RRT, Matt Muelver, Joe Kratohvil RRT, Ray Ritz RRT FAARC Dean R HessPhd RRT FARRC,and Robert M Kacmarek Phd RRT FARRC Respiratory Care Oct. 2000 Vol 45 No 10 (注: 所有作者均为麻省医院呼吸监护中心会员, 上行作者为波士顿, 麻省医院呼吸管理师. 下行作者均为哈佛医学院麻醉系会员,博士,呼吸管理师, Robert M Kacmarek 是国际上公认的呼吸机权威专家多次发表各种呼吸机性能的比较文章,见解甚为客观公正. ) 背景 近15年来, 呼吸机通气重点是在以压力为目标的使用上. 压力支持通气广泛在病人和模拟肺上进行研究, 并认为其有利点在于可按病人需要而更改输送气体流量. 而压力控制通气(PC 或PCV) 提倡用于ADRS 病人, 是由于它可限止肺泡峰压(或气道峰压) 和其呈指数样的递减流速波. 辅助/控制(A/C) 几乎是容量控制通气的专用朮语, 仅少量涉及压力通气辅助/控制(P A/C). 当用容量控制通气时, 病人以吸气负压大小来触发预设触发灵敏度的呼吸机. 而用压力支持(PS) 时, 呼吸机按病人需要更改输送气体的流量以达到所需的气道峰压. 对压力通气来说可有两种迭择(P A/C, PS). 在使用容量型辅助/控制的同等条件下,理论上可使用压力型辅助/控制(P A/C). 它比压力支持通气(PS) 优点是具有预设的呼吸频率和设定的吸气时间(Ti), 但PS 对病人的结束吸气予以控制. 在气体输送和呼吸机响应的差异上并无明确规定, 若有的话仅在以压力为目标的PS 和P A/C 辅助模式之间. 大多数ICU 病房的新生代呼吸机均提供压力支持(PS)和压力 辅肋/控制(P A/C) 的通气, 这两种模式之间工作差异是吸气转换为呼气的机制方面. 压力支持的主要机制是吸气峰流速降至预定水平时即转为呼气, 而压力 辅助/控制(P A/C)的机制是预定的吸气时间. 在一个有自主呼吸的模拟肺用PS 和P A/C 工作方式来比较七种ICU 病房最新生代呼吸机的工作. 事先假定除转换为呼气外, 在PS 和P A/C 之间所评估的变量中并无差别,并假定在所评估的呼吸机中在响应上也无差别. 材料和方法 模拟肺 一个盒中有风箱的模拟肺用于模拟自主呼吸(图1). 在硬盒和风箱之间的空间其作用相当于胸腔. 硬盒与1/8吋(3.2 mm) 内径 的T 形硬管相连接. 通过T 形管引入气体流量, 由 图1. 实验装置图解:P aw =气道压力. P pl =模拟肺的胸内压. Flow=流速. 详见本文叙述 ←T 形管 流速仪↑ 模拟肺↑ 呼吸机↓ 压差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气流 ←胸内压

呼吸机基础知识简介

呼吸机基础知识简介 一、呼吸机的作用及适应症: 1.作用:替代和改善外呼吸,降低呼吸(Respiratory)做功。(主要是改善通气功能,对改善换气功能能力有限) 2.适应症: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呼吸肌肉和神经等不可逆损害的替代治疗;危重病人的呼吸支持;术中及术后病人等。 二、呼吸机的组成、驱动、原理: 1.组成部分: (1)主机(ventilator):正压呼吸控制器、通气模式控制器、持续气流控制器、空氧混合器、压力感受器、流量感受器、呼气末正压发生器、触发装置、阀门系统、报警及监测装置等(由微电脑及电路等控制)。 (2)空气压缩机(compressor):中心供空气时不需要工作。 (3)外部管道系统:吸气管道(inspiratory tube)、气体加温湿化装置(humidifier)、呼气管道(expiratory tube)、集水杯。 2.驱动调节方式: (1)电动电控:不需空气压缩机,驱动调节均由电源控制。 (2)气动气控:需空、氧气源,逻辑元件调节参数。 (3)气动电控:多数现代呼吸机的驱动调节方式。 3.工作原理: (1)切换方式:吸气向呼气转换的方式。分为:时间、流速、压力、容量切换(2)限制方式:吸气时气体运送的方式(吸气气流由什么来管理)。分为:流速、

压力、容量限制(多数靠设置流速或压力)。 (3)触发方式:呼气向吸气转换的方式。分为:机器控制(时间触发)和病人触发(流量触发和压力触发)。 三、呼吸机的调试与监测: 1.呼吸机的检测:依呼吸机类型而定 2.控制部分: (1)模式选择:依据病情需要 (2)参数调节: ①潮气量(Tidal Volume):8-15ml/kg ;定容:VT=Flow×Ti(三者设定两者);定压:C=ΔV/ΔP(根据监测到的潮气量来设置吸气压力Inspirator Pressure)②吸气时间:Ti=60/RR,一般吸呼比(I:E)为1:1.5-2;吸气停顿时间:属吸气时间,一般设置呼吸周期的10%秒(应〈20%) ③吸气流速:Peak Flow键;流速波形:递增、正弦波、方波、递减 ④通气频率(RR):接近生理频率 ⑤氧浓度(FiO2,21%-100%):只要PaO2/FiO2满意,FiO2应尽量低,FiO2高于60%为高浓度氧 ⑥触发灵敏度:压力触发水平一般在基础压力下0.5-1.5cmH2O;流速触发水平一般在基础气流下1-3L/min ⑦呼气灵敏度(Esens):一般设置20-25% ⑧呼气末正压(PEEP):生理水平为3-5 cmH2O ⑨压力支持水平(Pressure Support):初始水平10-15 cmH2O ⑨压力支持水平(Pressure Support):初始水平10-15 cmH2O

呼吸机原理和结构

呼吸机是实施机械通气的工具,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麻醉和ICU中,改善病人的氧合和通气,减少呼吸作功,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以及进行呼吸衰竭的治疗,早在1796年,Herholar和Rafn专题报道了应用人工呼吸方法使溺水患者获救,1929年Drinker和Shaw研制成功自动铁肺。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逐渐了解了机械通气的原理,并用于心胸外科手术后呼吸支持。1952年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脊髓灰质炎流行,在4个多月内哥本哈根医院收治了2722例,其中315例需用呼吸支持,Ibson 强调呼吸支持和气道管理,总死亡率从87%降到30%。从此人们认识到机械通气的重要性。各种类型的呼吸机逐渐诞生,曾先后有三十多家厂商研制和生产过数百种类型的呼吸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微电脑技术在呼吸机领域中的应用,使呼吸机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性能渐趋完善。 目前,呼吸机的种类和型号繁多,使用方法各异。但无论呼吸机产品种类和型号如何改进或更新,原理和结构大致相同。了解呼吸机的基本结构有助于合理地应用呼吸机,并及时发现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处理,使机器故障给病人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水平。 第1节呼吸机的分类 一、按控制方式分类

(一)电动电控型呼吸机 驱动和参数调节均由电源控制,如SC5及EV800电动电控呼吸机等,其吸入氧浓度(FIO2)由氧流量调节,缺少精确数字显示,最好另装氧浓度分析仪。 (二)气动气控型呼吸机 需4kg/cm2以上氧源和空气源,由逻辑元件控制和调节呼吸机参数。 (三)气动电控型呼吸机 是多数现代化呼吸机的驱动和调节方式,如Evita、Servo900C、Bennett7200、Adult star、鸟牌8400及纽邦E-200等。 二、按用途分类 (一)成人呼吸机。 (二)婴儿和新生儿呼吸机。

ICU病房的配置标准

ICU病房的配置标准 一、ICU设置基本原则 1)ICU床位一般按全院总床位的3~5%设置。 2)ICU设置应与各医院功能要求相一致。一级医院不设ICU;二级医院设置综合性ICU,不设置专科ICU;三级综合性医院设置综合性ICU,或设重症监护中心下的专科ICU。综合性和专科性ICU应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综合性和各专科ICU床位总数不超过全院床位总数的5%。 3)ICU应有固定的医护人员。ICU医护人员应按标准配备,并经相关的专业培训。二级医院(包括二级医院)以下医院医护人员应在三级甲等医院ICU进修学习三个月以上。 4)综合性ICU和专科ICU,均应符合ICU建设的基本标准。 二、ICU基本标准 1)ICU床位及单元设置 二级医院一般设置4—8张ICU床;三级医院ICU应分隔单元设置或分组管理,每个ICU单元设置8—12张床位,或每组设置8—12张;ICU床应分隔成单间或双间;每张ICU床位面积不小于15M2;电源、负压吸引、空气和氧气等应设置在吊塔或电、气源隔离带上。 2)仪器设备

1 监护仪:每张ICU床位配置1台监护仪,至少具有监测心电、呼吸、无创和有创血压、氧饱和度的功能。 2 呼吸机:每张监护床配1台呼吸机,其中有兼有无创模式的有创呼吸机一台,或另有无创呼吸机(仅有无创模式)一台,呼吸机应具有压控和容控下:A/C、SIMV、PSV、PEEP等基本模式,每张ICU床配备1套简易呼吸器。 3 体外除颤仪1台。 4 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或者配置1套6-9通道输注工作站.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5 心电图机1台。 6 肠外营养配置净化装置1台。 7 临时心脏起搏仪1台。 8 降温毯1台。 9 设有6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1台血气生化分析仪。 10 设有6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1台血液净化机(CBP)。 11 设有8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1台支气管镜。 12 设立重症监护中心(科)并下设两个及两个以上ICU单元(专科ICU)的要求配备1台床边X光机和床边B超。 13 设有8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中央输液管理系统一套。 14 设有8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心肺功能监测仪一台。 15 SICU和MICU要求配备神经肌肉电生理功能监测仪一套。 3)ICU的感染控制 医院院感控制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ICU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检测和管理。ICU一旦发现耐药菌感染如:MRSA等,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所有操作均需穿隔离衣、戴手套。每床边应设一套洗手盆和干手装置。ICU生活办公区、病房非污染区、病房污染区必须分开设置洗拖把池和洗抹布盆,各池(盆)不得混用。 4)ICU的噪音控制

呼吸机在ICU中的应用

呼吸机在ICU中的应用(一) 随着危重监护医学的发展,呼吸机已经成为了ICU中几乎每天都需要使用的治疗措施,是呼吸衰竭和生命支持的重要方法。尽管呼吸机包括气道内正压和胸外负压呼吸机,然而,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是气道内正压的呼吸机。下面介绍气道内正压的呼吸机的主要的通气模式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第一节:人工通气的主要目标、重要参数和模式分类展, 一、人工通气的主要目标:主要的目标包括:(1)维持合适的肺泡通气量;(2)改善肺的氧合功能;(3)减轻呼吸肌肉负荷、减少呼吸作功,降低肺和心脏负荷;(4)改善呼吸困难;(5)减少人工通气的并发症(如:气压伤、肺不张、低血压、人机对抗等)。 二、重要的参数:无论采用任何形似的呼吸机或者通气模式,都必须考虑到下列的重要参数:(1)提供的气体容量(潮气量,分钟通气量);(2)产生的气道压力(吸气相压力、呼气相压力、压力的变化形式);(3)提供的流量及其形式;(4)呼吸频率、呼吸的时间节律及其转换的机制;(5)其他:如FiO2等。 三、通气模式分类 1、按辅助通气的程度,可以将通气模式分成: (1)控制通气:如容量控制、压力控制等); (2)辅助通气:如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PSV)等; (3)自主呼吸: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 2、按吸呼转换机制的分类: (1)定容型呼吸机:每次给予设定的潮气量后,转变为呼气。 (2)压力控制型呼吸机:按照设定的压力水平给予吸气,达到设定的时间或者转换指标后转换成呼气。此外,过去也有使用定压型呼吸机:给予恒定的吸气流量,气道压力从基线开始,在吸气过程中逐渐增加,达到设定的压力后,转变为呼气;目前基本没有使用此类型的呼吸机。 (3)定时型呼吸机:给予恒定的吸气流量,持续一定(调定)的时间后,转变为呼气。(4)流量转换型呼吸机:通常按照调定的压力(或者压力范围)吸气,当吸气流量衰减到一个阈值或者出现特定流量波形变化时,转变为呼气。 (5)混合型:同时采用多种的吸气-呼气转换的机制,只要达到任何一个指标或者同时达到两个指标后,转换成呼气。 呼吸机的通气模式比较多,按照使用的频率和特点可以分成3大类: 1、目前常用通气模式:(1)容量控制(CMV;A/C);(2)同步间竭指令通气(SIMV);(3)压力控制(PCV);(4)压力支持(PSV);(5)持续(或呼气末)气道内正压(CPAP 或PEEP);(6)混合使用上述的通气模式:如SIMV+PSV+PEEP。 2、新的通气模式:近十年来发展的较新的通气模式主要的特点是同时具备压力限制、容量保证和流量足够可变的特点,这些通气模式包括有:(1)容量支持(VS);(2)压力调控容量转换(PRVC);(3)压力增强(pressure Augmented Venntilation)/容量保证压力支持(VAPS);(4)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和气道压力释放(APRV)等。 3、新的探索性使用的模式:闭环通气,比例辅助通气等。 4、新的通气概念:反比通气、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肺保护和肺开放(防止肺萎陷)的策略等。 5、不常用的通气模式:高频喷射(振荡)通气、气道内吹气、分侧肺通气、体外膜氧合、

呼吸机操作及相关知识

呼吸机操作及相关知识 1.机械通气的目的 (1)保证肺通气量,排出二氧化碳,纠正缺氧。 (2)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3)减少呼吸作功,降低氧耗。 2.注意事项: (1)头颈部与躯干部间避免成直角。 (2)妥善固定好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螺纹管,小儿应双重固定。严密监测生命征、心电监护及血气等变化,及时调整各种呼吸参数。 (3)加强气道护理,包括定时翻身、拍背、吸痰、湿化;长期使用呼吸机者应定时更换管道、落水杯及湿化器。 (4)注意机器的运转状态,及时排除报警。 3.操作流程:略 管道的正确连接→湿化器加水→气源、电源→开机(空压机、主机)→湿化器→设置参数: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或吸气时间)吸入氧浓度、PEEP、触发灵敏度、控制(支持)压力→设置报警参数: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压力报警、吸入氧浓度等→最后再次检查呼吸机是否正常,管道是否密闭。→连接到病人气管插管处。 4.常见报警:处理请根据内容适当整理补充 (1)气道压报警: 上限报警:肺水肿引起弹性降低、肺顺应性降低、通气回路或气管导管曲折、受压、插管过深、呼吸机管道扭曲、叹气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麻醉较浅、人机对抗、潮气量设置过大。 处理:将呼吸机管道整理,及时倾倒水杯,吸痰,听诊双肺呼吸音或进行床边拍胸片,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及时调整,重新设置各种参数,观察病情,给予镇静或应用肌松剂如万可松。 下限报警:一般多为呼吸机管道漏气、脱落、气管插管套囊充气不足、或破裂,潮气量设置较小,气胸。 处理:及时检查管道是否漏气、接口衔接不紧,尽快处理。必要时暂时脱离呼吸机,使用简易呼吸器,更换呼吸机管道后检查完好再连接。另外检查气囊的良好充气状态,如果充气不足及时充气,再者重新设置呼吸机各种参数。 (2)分钟通气量或潮气量报警: 上限报警:呼吸机的设置不当报警设置过低、患者过度通气,。 处理:重新设置潮气量,降低潮气量。减慢呼吸频率,重新设置报警参数。 下限报警:呼吸机设置潮气量不足或呼吸频率过低,管道漏气、气管导管气囊充气不足或漏气,自主呼吸过弱,辅助通气不足,烦躁引起人机对抗。 处理:增加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其余同上(气道过低的处理)。 (3)气源报警:如气源管道的漏气,中心气源压力下降等。 处理:及时通知后勤保障部,必要时暂时脱离呼吸机,使用简易呼吸器,待气源稳定后再连接管道。 (4)电源报警:电源线脱落、电压过低、电压波动过大、呼吸机保险丝熔断、电压过高所致呼吸机的自动保护而停止工作。 处理同上。

呼吸机的基础知识(基础篇)

呼吸机的基础知识(基础篇) 摘要:讲述对呼吸机的基本认识和简单的介绍原理以及对呼吸机的人机界面的学习,这对以后开展 呼吸机的维修和基本操作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起源/功能/术语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basic knowledge on the Ventilators and introduced the simple principle, as well as ventilator-learning interface, which is helpful carrying out breathing machine maintenance and basic operation. Key words: Origin,features,terms 呼吸机是一种常用的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它广泛应用于急救、麻醉、术后恢复、呼吸治疗和呼吸维持,在医院设备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美国呼吸病学会抽样统计,目前因呼吸机的普遍使用,使临床抢救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约提高了50%)。 20世纪初,随着电力技术的运用,体外负压技术得以研究和发展。 1928年,Drinker和Shaw发明“铁肺”箱式负压治疗机,成功抢救8岁患脊髓灰质炎的小女孩,开创了“机械通气”史上的里程碑。 在30~40年代,欧美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铁肺、胸甲式和袋式体外负压通气机大量使用,取得一定效果,但对ARDS无效。 20世纪初,人工气道技术和喉镜直视气管插管技术成熟,正压通气在麻醉和外科领域得以迅速发展。 1940年,第一台间歇正压通气(IPPV)麻醉机被发明,用于胸科手术和ARDS。 1946年,Bennet 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初具现代呼吸机基本结构的间歇正压呼吸机PR-1A (气动气控压力限制型)。同年,Bird公司也研制出Bird mark Ⅶ。 1950年,Engstr?m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容量切换型呼吸机,标志着第二代呼吸机的诞生。60年代后,随着半导体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由电子器件控制、监测、气体的压力和容量及带简单报警功能的呼吸机被开发出来,如Servo 900A, Bennet MA等。在这一阶段,由于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研究,一些新的机械通气概念和技术得以发展和应用,如PEEP,CPAP,IMV,SIMV等出现。 80年代以后,人们对呼吸生理的了解更加深入,此时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成熟,机械加工工艺日臻完善,这些技术引入呼吸机的设计和制造之中,使呼吸机的性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1年,Servo 900C 研制成功,通气模式多、稳定性好、监测报警参数多、氧浓度调节灵活、同步响应时间短,使其在整个80年代10年间,占有一定优势。同时代的还有:PB7200, Bird-6400等。 90年代,临床对呼吸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更高,在电子机械方面研制出高速比例阀,开发Servo-300/A,用了两个高速比例阀。自80年代以来,呼吸机的通气模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普通定压和定容型通气模式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以下通气模式: SIMV(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 PSV(压力支持通气), PRVC(压力调节容积控制), PRV(压力释放),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Auto-Mode, ASV(适应性容量通气),APV (适应性压力通气)PPS等,自动插管补偿ATC同步方面在压力触发的基础上增加了流量触发(flow-by)。 近几年,经多点改进的辅助通气模式和监测报警向智能化发展,更接近生理状态,如:Siemens-300A, PB-840, Evita-4, Galileo.此外,便携式急救呼吸机和家用呼吸机进一步发展、不需要压缩空气的微涡轮、微泵多功能呼吸机上市:NPB740, 760等。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的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