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病因

1.原发性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初次侵入人体的结核菌,常在肺部或肠壁形成原发病灶。

2.血型播散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大量结核菌一次或在极短时间内多次侵入血循环而引起,此时,由于机体变态反应增高,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强。

3.继发型

指原发感染过程中肺内遗留下的潜在性病灶重新复燃或结核杆菌再次感染所引起的。

结核病临床表现

侵入不同部位表现不一。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多在午后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患者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1.肺部结核

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

2.胃部结核

临床表现很不一致,有些无症状或很轻微,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幽门梗阻所表现的呕吐多以下午、晚间为重,呕吐物为所进之食物,不含胆汁,潜血可为阴性,呕吐后腹胀减轻。除胃症状外还可伴全身结核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下午发烧、夜间盗汗等。体格检查上腹有时可触及不规则的包块,有幽门梗阻时,在上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及震水音。

3.肝结核

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有低热者也有弛张型者,高热可达39~41℃。身患结核病者可长期反复发热。

4.肠结核

临床表现在早期多不明显,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与肠外结核并存,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因此,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结核病检查

1.涂片检测

将患者的痰或是其他部位的体液制成涂片在镜下检测患者的阴、阳性。

2.X线检查

不但可早期发现结核,而且可对病灶的部位、范围、性质、发展情况和效果作出诊断。

3.结核菌素试验

(1)阳性表示结核感染,但并不一定患病。稀释度一作皮试呈阳性者,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灶。

(2)阴性提示没有结核菌感染。但仍要排除下列情况。①结核菌感染后,需4~8周变态反应才能充分建立;所以在变态反应前期,结素试验可为阴性。②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者营养不良以及麻疹、百日咳患者,结素反应可暂时消失。③严重结核病和各种危重患者对结素无反应。④其他:如淋巴免疫系统缺陷(白血病、结节病)患者和老年人的结素反应也常为阴性。

4.淋巴细胞培养+γ干扰素释放试验

比结核菌素试验(PPD)皮试更敏感和更特异,不受既往卡介苗注射的干扰,但不能区分隐性感染或活动性结核。

5.分子生物学方法

PCR-TB。

结核病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结核病治疗

在确定治疗原则和选择疗法之前,应确定结核病的类型和现阶段病灶进展及好的情况,并检查肺以外其他部位有无活动性结核存在。同时遵循以下治疗原则:

1.早期病变中的细菌多,药物容易发挥作用;

2.剂量适宜既能发挥最大杀菌或抑菌作用,同时患者也易耐受,毒性反应不大;

3.联合用药可防止耐药性产生,联合用药还可针对各种代谢状态细菌及细胞内外菌选药,已达到强化药效的目的;

4.用药不能随意间断,间歇疗法在剂量及间隔上有特定要求,用法也有一定规律,不属间断疗法;

5.化疗要坚持全程,目的在于消灭持存菌,防止复发,全程不一定是长程。

只有遵循以上五个原则、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才能确保治疗彻底

结核(Tuberculosis,简称TB)是常见并可致命的一种传染病,由分枝杆菌又称结核杆菌导致。结核通常感染并破坏肺以及淋巴系统,但其它器官如脑、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骨骼、关节、甚至皮肤亦可受感染。其他的分枝杆菌,如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卡氏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亦可引起结核,但通常不感染健康成人

中文名:结核病英文名:Tuberculosis

别名:结核,痨病TB 季节分布:四季

传染病:是传播途径: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潜伏期:4~8周临床表现:血丝痰,低热,消瘦,紫绀

并发症:气胸,支气管内膜狭窄,支气管扩张,肺曲菌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疫苗预防:是

预防措施:加强卫生教育,使青年人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养成不随地吐痰

的良好卫生习惯。对结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烧或药物消毒。发现有低热、盗汗、干咳蔌

痰中带血丝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要定时对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

早隔离、早治疗。

就诊科室:传染科

发病部位:肺部是否进入医保:是?且听水吟2011年,全球新增结核病患者870万人,全球死于结核病的人数为140万人。1995年至2011年,各国遵照世卫组织遏制结核病战略制订本国抗击结核病计划,17年间,全球有5100万

结核病患者得到治疗,2000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

结核病[1]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结核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最为常见。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力低下时方始发病。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

形成空洞。除少数可急起发病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2]

1882年科霍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在全球广泛流行。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原发性肺结核(代号--Ⅰ),包括原发综合症及胸内淋巴结核;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Ⅱ),包括急性粟粒性、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继发型肺结核(代号--Ⅲ),是肺结核病中的一个主要类型,病变可以含有增殖、浸润、干酪以及空洞等不同的病理改变;

结核性胸膜炎(代号--Ⅳ),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

其他肺外结核(代号--Ⅴ),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等

结核菌侵入人体所引起的组织反应,基本上与一般细菌、化学或物理性刺激引起的炎性反应一样,主要有渗出性和增生性病变;如机体抵抗力弱或感染大量毒性强的细菌时,病灶边缘肉芽组织很少,以至产生原发性坏死(变质变化)。

1、以渗出为主病变:出现于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病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侵润,后被巨噬细胞取代。

2、以增生为主病变:菌少,毒低或免疫反应强,以增生为主,形成结核结节。结核结节是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典型者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菌多,毒强,以渗出或增生为主的病变柯继发干酪样坏死(结核坏死灶由于含脂质多呈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如奶酪)。

结核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认领机构:求医网结核病专题

结核病的病原菌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主要是人型和牛型。人型结核杆菌感染的发病率最高。临床上所指的结核病多由上述两型引起。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消化道感染,少数经皮肤伤口感染。呼吸道传播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途径。肺结核病人(主要是空洞型肺结核)从呼吸道排出大量带菌微滴。吸入这些带菌微滴即可造成感染。直径小于5μm的微滴能到达肺泡,因此其致病性最强。到达肺泡的结核杆菌趋化和吸引巨噬细胞,并为巨噬细胞所吞噬。在有效细胞免疫建立以前,巨噬细胞将其杀灭的能力很有限,结核杆菌在细胞内繁殖,一方面可引起局部炎症,另一方面可发生全身性血源性播散,成为以后肺外结核病发生的根源。机体对结核杆菌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一般需30-50天时间。这种特异的细胞免疫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Ⅳ型)常同时发生和相伴出现。变态反应的出现提示机体已获得免疫力,对病原菌有抵抗力。然而变态反应同时伴随干酪样坏死,试图破坏和杀灭结核杆菌。已致敏的个体动员机体防御反应较未致敏的个体快,但组织坏死也更明显。因此机体对

结核杆菌感染所呈现的临床表现决定于不同的反应。如保护性反应为主,则病灶局限,结核杆菌被杀灭。如主要表现为组织破坏性反应,则机体呈现有结构和功能损害的结核病。[3]

结核病- 症状

认领机构:求医网结核病专题

(一)全身症状

植物神经紊乱较局部症状出现的早,早期很轻微,不引起注意。严重的渗出性病灶,如干酪样肺炎或急性粟粒性结核,因其炎症反应较强、范围较广,中毒症状就非常显著。全身症状有:

1、全身不适、倦怠、乏力、不能坚持日常工作,容易烦躁,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正常等轻度毒性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2、发热常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之一,体温的变化可以有以下几种:

(1)体温不稳定,轻微的体力劳动即引起发热,经过30分钟休息,也往往不能恢复正常。(2)长期微热,多见于下午和傍晚,次晨降到正常,伴随倦怠不适感。

(3)病灶急剧进展和扩散时,发热更显著,可出现恶寒,发热达到39-40摄氏度。

(4)女性病人在月经前体温升高,延长至月经后体温亦不恢复正常。

3、盗汗。多发生在重症患者,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严重者衣服尽湿,伴随衰竭感。

4、有时婴幼儿肺结核以吼喘为首发症状。

(二)局部症状

局部症状主要由于肺部病灶损害所引起。

支气管淋巴结核:

1、咳嗽、咳痰。早期咳嗽轻微,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病变扩大,有空洞形成时,则痰液呈脓性,量较多。若并发支气管结核则咳嗽加剧;如有支气管狭窄,则有局限性哮鸣。支气管淋巴结核压迫支气管时,可引起呛咳或喘鸣音。

2、咯血。约1/3-1/2的病人有咯血。咯血量不等,病灶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引起痰中代血或夹血。小血管损伤时可有中等量咯血,空洞壁上较大动脉瘤破裂,可以引起大量咯血。大量喀血后常伴发热,几天的低热是小支气管内血液的吸收所引起的;高热则是病灶播散的表现。

3、胸痛。部位不定的隐痛常是神经发射作用引起的,不受呼吸影响。固定部位针刺样疼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等,是因为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所引起的。如果膈胸膜受到刺激,疼痛可放射到肩部和上腹部。

(三)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

由于肺脏功能储备能力大、代偿性高,轻度的组织损害不会引起气急。当肺组织破坏严重,范围广泛,或并发肺萎缩,肺气肿、广泛胸膜增厚时,代偿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患者首先在体力活动后感到气急。

结核病- 检查

认领机构:求医网结核病专题

痰结核菌常用的细菌学检查方法:

(1) 痰涂片镜检法是全世界的结核病实验室外都在使用的最基本的细菌学检查方法,其特点是简单、快速和价廉,当天出结果,但无法辨别死菌活菌;敏感性低,通常需5000-10000条菌/ml才能够得到阳性结果;特异性差,各种抗酸杆菌均可着色,需要通过进一步试验才可确定是否为结核菌,有关这一方法的改进研究和评价很多,但由于检测原理的限制,不可能出现突破性的进展。

(2) 痰结核菌常规培养法:是鉴定死菌活菌的可靠方法,被誉为“黄金标准”。缺点是时间长,需求周才能报出结果,且敏感性低,涂片阳性标本只有约80%培养阳性;特异性差,各种分枝杆菌均可生长,需结合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才可确定是否为结核菌。

(3) 药物敏感性试验:用于鉴定结核菌对抗菌素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水平。这项试验通常是在痰结核菌培养的基础上进行的,故需时更长。

(4) 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是根据不同分枝杆菌的理化特性,以生物化学的方法为主。可以精确地鉴定分枝杆菌的不同菌种,但操作复杂,且个别试验使用的药品,有一定的危险性。

(5) 痰结核菌快速培养系统: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一种新的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方法——痰结核菌快速培养、药敏系统。该方法将阳性检出时间较L-J法明显缩短,从常规培养的8周缩短到3-14d,且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结核病的细菌学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结核病细菌学诊断的发展。主要问题是仪器与试剂的价格昂贵,难以广泛应用。

结核病- 传染性

认领机构:求医网结核病专题

结核病的传染性: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住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

相对来看,肺结核病中的一些类型常常具有传染性,而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病、脑膜结核等)则不具有传染性。由于肺脏与外界相通,在肺结核病发展、恶化或形成空洞时,病变中的结核菌大量繁殖,通过支气管排出体外,造成结核菌传播。这样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但当病人治愈了,就不再成为传染源。衡量和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就是对病人的痰液作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阳性,则认为具有传染性,或称为'传染源'。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现及治疗之前。所以应当重视早期发现和正确、及时治疗传染源。

结核病- 治疗原则

认领机构:求医网结核病专题

结核病临床上有初、复治之分,病人有排菌和不排菌之别,结核菌有处于繁殖生长期和休眠静止期之别。抗痨药物有作用于酸性环境和细胞内酸性环境的药物,还有作用细菌外得碱性或中性环境的药物,一个合理正规的化疗方案必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杀菌药,合理的剂量、科学的用药方法,足够的疗程,还要规律、早期用药,才能治愈结核病。缺少哪一个环节都能导致治疗失败。

一、早期:对任何疾病都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特别对结核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早期治疗以免组织破坏,造成修复困难,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同时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痨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细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早期治疗可利于病变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不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不治愈,一害自己,二害周围人。

二、联合: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用药、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难治病人。联合用药必须要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得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又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并能缩短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三、适量:药物对任何疾病治疗都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剂量。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不给人体带来毒付作用,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付作用,如剂量过大,血液的药物浓度过高,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特别对肝肺可产生毒付反应,剂量不足,血液浓度过低,达不到折菌、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一定药采用适当的剂量,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四、规律: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因为结核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困难大的顽固细菌。在治疗上必须规律用药,如果用药不当,症状缓解就停停用,必然导致耐药的发生,造成治疗失败。日后治疗更加困难,对规律用药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一顿不漏,决不可自以为是。

五、全程:所谓全程用药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判定化疗方案,完成化疗方案所需要的时间,一个疗程三个月。全疗程一年或一年半。短化不少于6个月或10个月。

要想彻底治疗肺结核必须遵循以上五个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才能确保查出必治、治必彻底。

结核病- 预防及预后

认领机构:求医网结核病专题

预防措施

卡介苗接种图册

结核菌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因此,控制空气的污染是防止结核病的关键。主要采取下列措施预防:

一、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结核病患者咳嗽时应该以手帕掩口,最好将痰液吐在纸上然后烧掉,痰杯应浸入2%煤酚皂或1%甲醛溶液中,约两小时即可灭菌。结核菌对湿热的抵抗力最差,煮沸15分钟即可杀灭。患者的衣服,手帕、被单等经煮沸后在洗涤。主要应该防止痰液污染,日常消毒采用70%的酒精最为有效,结核菌接触15-30秒后即被杀死。牛奶必须经过低温灭菌才可引用。

1、做一次彻底的消毒。根据结核杆菌耐寒冷、耐干热、但不耐湿热的特点,将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毛巾、衣物、手帕、口罩等物品煮沸10~15分钟;对书籍、棉被、化纤衣物等不能用水煮的物品,可在阳光下曝晒4~6小时,或用紫外线灯消毒两小时。此外,也可用来苏水等消毒液消毒。对患者居住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2、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实行分食制、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毒等。

二、定期的肺部健康检查。

定期的肺部健康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病例,以便及时治疗,防止播散。健康检查应结合当地的结核病疫情1-2年进行一次。在农村还应根据个人病史、痰液检查情况及自觉体征等配合肺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三、卡介苗接种。

卡介苗是牛型结核菌在特种(含牛胆汁)培养基中多代移种后,成对人体无害而能产生免疫力的活菌苗。为正确查明是否需要接种,一般均在接种前做结素试验,阴性反应者才接种。但过敏反应对身体并无多大影响,在结核病感染率很低的地区,可以免做结核菌素试验而直接接种卡介苗。接种6-8周后结素试验抗体转阳性,则表示人体已经产生免疫力;如试验仍为阴性,则表示接种没有成功,需要再次接种。

预后注意事项

1、要完全配合医生,坚持规则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病人往往症状消失或减轻,此时如自行停药,则将造成复治、难治,甚至导致长期慢性排菌而丧失了痊愈的机会。在治疗满2个月、5个月、6个月(复治病人8个月)时要按期送痰复查,复查时最好于上午十点之前,并且空腹,便于及时检查,同时带好夜间痰和晨痰。医生将根据复查结果判断治疗效果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2、要定期复查,尤其是痰结核菌检查,因为痰菌的多少、有无,直接关系到病情的转归,而其它检查能反映病人的身体状况,从而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改进治疗措施,有利于病人康复。

3、服药期间,注意休息,增添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增强自身体质。

4、个别病人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食欲减退、头晕耳鸣、关节疼痛、皮肤搔痒或其它不良反应时,一旦出现要及时就诊。

5、要安排好生活起居,早睡早起,不从事重体力劳动,防止过度疲劳,加强营养,多吃新鲜的鱼、肉、鸡蛋、牛奶、水果、蔬菜等,忌吸烟、酗酒、辛辣食品。

6、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忧郁、孤独的心理,进行必要的文娱和消遣活动来分散以疾病的注意力,以消除不良心理。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病因 1.原发性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初次侵入人体的结核菌,常在肺部或肠壁形成原发病灶。 2.血型播散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大量结核菌一次或在极短时间内多次侵入血循环而引起,此时,由于机体变态反应增高,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强。 3.继发型 指原发感染过程中肺内遗留下的潜在性病灶重新复燃或结核杆菌再次感染所引起的。 结核病临床表现 侵入不同部位表现不一。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多在午后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患者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1.肺部结核

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 2.胃部结核 临床表现很不一致,有些无症状或很轻微,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幽门梗阻所表现的呕吐多以下午、晚间为重,呕吐物为所进之食物,不含胆汁,潜血可为阴性,呕吐后腹胀减轻。除胃症状外还可伴全身结核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下午发烧、夜间盗汗等。体格检查上腹有时可触及不规则的包块,有幽门梗阻时,在上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及震水音。 3.肝结核 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有低热者也有弛张型者,高热可达39~41℃。身患结核病者可长期反复发热。 4.肠结核 临床表现在早期多不明显,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与肠外结核并存,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因此,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结核病检查 1.涂片检测 将患者的痰或是其他部位的体液制成涂片在镜下检测患者的阴、阳性。 2.X线检查 不但可早期发现结核,而且可对病灶的部位、范围、性质、发展情况和效果作出诊断。

结核试题及答案

“控制结核人人有责”系列专题 1. 我国目前的结核病人数量居世界(),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约有活动性结核病人()。 A、150万 B、450万 C、100万 D、4万 3. 结核病是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类型都具有传染性 B、痰菌检查阳性的病人具有传染性 C、治疗2个月后,痰菌检查阴性具有传染性 D、治疗6个月后,痰菌检查呈阳性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4.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 A、4月7日 B、4月25日 C、3月24日 D、12月1日 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肺结核病被列为()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未被列入法定传染病 6. “四高一低”指的是在我国结核病流行的特点,具体内容是()。 A、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递降率 B、高发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疗率 C、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愈率 D、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发现率 7.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其核心内容是()。 A、通过痰涂片检查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B、政府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 C、医生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 D、定期不间断地供应抗结核药物 8. 出现以下什么情况就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病? A、头痛 B、拉肚子 C、咳嗽、咳痰两星期以上或咳血 D、月经不调 9. 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B、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病人 C、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D、结核性脑膜炎 10. 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有咯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尽早采取()措施。 A、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进行痰涂片和胸部X线检查 B、到县人民医院进行三大常规和CT检查 C、到药店买感冒药治疗 D、由于没有时间,在等待一段时间去检查 11. 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应报告的肺结核病人不应该包括()。 A、涂片阳性的病人 B、涂片阴性的病人 C、疑似肺结核病人 D、肺结核可疑症状者

(完整版)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考试题带答案

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培训考试题 2016年6月8日16:00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4分) 1.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2.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接触传播) 3. 结核病用药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4.流行型腮腺炎的传染源(腮腺炎患者)和(隐形感染者) 5.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期(10—24)天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为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传染病人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后放入锐器(×) 3.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是指1米内 ( √) 4、麻疹病人出疹前后5天传染性最强。(√) 5、经呼吸道传播的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可安置同一病房(×) 三、选择题:(每题2分) 1、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当中最重要的感染源是: ( B ) A.带菌者 B.已感染的病人 C.环境 D.动物感染源 2、《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我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多少?(B) A.7% B.8% C.9% D.10%. 3、《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何种消毒水平。( D ) A.清洁 B.中效消毒 C.高效消毒 D.灭菌 4、医护人员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的处理措施是:(ABCD) A、伤口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C、伤口局部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D、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做相应的检查与随访 5.预防结核病传播的措施( ABCD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D、及时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 四、问答题(20分) 1.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要点? ⑴隔离治疗病人⑵观察密切接触者⑶保护易感人群⑷环境清洁与消毒⑸健康教育⑹疫苗接种

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考试题

传染病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考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4分) 1.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2.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 结核病用药原则()()()()()。 4.流行型腮腺炎的传染源()和()。 5.水痘的病原体是()、潜伏期()天。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为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传染病人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后放入锐器() 3.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是指1米内 ( ) 4、麻疹病人出疹前后5天传染性最强。() 5、经呼吸道传播的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可安置同一病房() 三、选择题:(每题2分) 1、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当中最重要的感染源是: () A.带菌者 B.已感染的病人 C.环境 D.动物感染源 2、《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我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多少?() A.7% B.8% C.9% D.10%. 3、《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何种消毒水平。() A.清洁 B.中效消毒 C.高效消毒 D.灭菌 4、医护人员发生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的处理措施是:() A、伤口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C、伤口局部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D、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做相应的检查与随访 5.预防结核病传播的措施()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D、及时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 四、问答题(20分) 1.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要点?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传染病与结核病

传染病学和结核病 考纲 基础知识 二十八、病毒性肝炎(熟悉): 病原学:肝炎病毒的种类及其抗原抗体系统 二十九、艾滋病 (1)病原学:病原体(掌握) (2)发病机制:CD4 T细胞受损伤的方式及表现(熟悉) 三十、伤寒(了解) (1)病原学:病原体 (2)病理解剖特点 三十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特点(了解) 三十二、肺结核(掌握) (1)原发性肺结核发病机制 (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发病机制 (3)继发性肺结核发病机制 相关专业知识 1、病毒性肝炎(掌握)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 2、艾滋病(掌握)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 3、伤寒(掌握)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 4、流行性乙型脑炎(掌握)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 5、肾综合征出血热(掌握) (1)流行病学;(2)临床症状;(3)诊断要点;(4)辅助检查;(5)治疗要点 6、疟疾(掌握) (1)流行病学;(2)临床症状;(3)诊断要点;(4)辅助检查;(5)治疗要点 7、结核病(掌握)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 8、结核性脑膜炎(掌握) (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 ▲病例题:①发热+黄染+肝大+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尿胆红素(+)+尿胆原(+)=急性黄疸型肝炎; ②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菌痢; ③发热、乏力、消瘦+输血史、冶游史+抗HIV(+)=艾滋病 ▲传染病概论 1、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是传染病。 2、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 指有些人感染了传染病,并不表现出来。不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仅引起免疫应答,不引起或轻微引起组织损伤。如传染病在某地区流行后,隐性感染多。 免疫反应和发生明显组织损伤。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环境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物品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设置手术部(室)的其它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l5912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 l4295空气过滤器 GB/Tl 3554高效空气过滤器 GB 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WS 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YY压0506.2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 GB l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DB ll/408.2007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 GBl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手术部(室) 由手术间及其辅助用房组成,承担医院手术服务的独立部门。 3.2手术间 进行各类手术操作的场所。 3.3洁净手术间 设置空气净化系统,达到GB50333标准的区域。 3.4负压手术间 设独立空调净化系统,室内空气静压低于相邻相通环境空气静压,实施污染手术的区域。 3.5一般手术间 未设置空气净化系统,采用其它消毒方法,使空气达到我国GBl59122要求的区域。

最新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资料

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一、选择题 (一) A1型题 1.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正确的是() A.感染和发病应同时发生 B.住院患者和探视陪住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 C.患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可能属于医院感染 D.一定是患者在住院期间遭受并发生的感染 E.入院前处于潜伏期而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属于医院内感染 2.关于医院感染的判断正确的是() A.新生儿出生后48h内诊断为弓形体病属于医院感染 B.肺炎患者原有的慢性阑尾炎在住院期间急性发作属于医院感染 C.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并发结核性脓胸属于医院感染 D.患者因“脾破裂”住院,出院半年查出“丙型肝炎”属于医院感染 E.患者手术切口缝合针眼处有少许分泌物属于医院感染 3.关于内源性医院感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又称自身感染,感染源是患者自身 B.病原体是来自患者体内或体表的常居菌或暂居菌 C.引起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 D.患者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受损时易发生感染 E.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感染机会增加 4.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 A.门诊患者 B.急诊患者 C.住院患者 D.探视者 E.陪护者 5.能杀灭所有微生物以及细菌芽胞的方法是() A.清洁 B.消毒 C.抑菌 D.灭菌 E.抗菌 6.与湿热消毒灭菌法相比,干热法() A.主要通过水蒸气及空气传导热力 B.导热较快 C.穿透力较强 D.灭菌所需时间较短 E.灭菌所需温度较高

7.不适合使用于热法灭菌的是() A.玻璃制品 B.陶瓷类 C.油剂 D.粉剂 E.橡胶制品 8.煮沸消毒时,海拔每增加300m,需要延长消毒时间() A.2min B.3min C.4min D.5min E.6min 9.在煮沸消毒血管钳、镊子时,为增强杀菌作用并能去污防锈,可加入() A.氯化钠 B.硫酸镁 C.亚硝酸钠 D.碳酸氢钠 E.稀盐酸 10.临床应用最广、效果最可靠的物理消毒灭菌法是() A.燃烧法 B.压力蒸汽灭菌法 C.于烤法 D.煮沸法 E.电离辐射灭菌法 11.不适合使用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是() A.油剂 B.搪瓷物品 C.玻璃器皿 D.金属制品 E.纤维织物 12.杀菌作用最强的紫外线波段是() A.210~230nm B.230~250nm C.250~270nm D.270~300nm E.300~320nm 13.不适用于燃烧法灭菌的是() A.污染的纸张 B.手术刀片 C.破伤风患者用过的敷料 D.治疗碗 E.血管钳 14.适合微波消毒的物品是() A.弯盘 B.体温计 C.血压计 D.血管钳 E.塑料奶瓶 15.不适宜空气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是() A.过氧乙酸 B.甲醛 C.纯乳酸 D.食醋 E.过氧化氢 16.属于易燃易爆的气体灭菌剂是() A.甲醛 B.环氧乙烷 C.过氧乙酸 D.戊二醛 E.过氧化氢 17.化学消毒剂使用方法不包括() A.擦拭法 B.煮沸法 C.浸泡法 D.熏蒸法 E.喷雾法 18.能够杀灭芽孢的化学消毒剂是() A.过氧乙酸 B.乙醇 C.碘酊 D.碘附 E.氯己定

传染病---结核病

结核病 简介: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能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如:肺、淋巴、骨、肾、肠、尿路等。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多见。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 流行状况——我国疫情(六高一低) WHO把22个国家列为结核病高负担、高危险国家,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高感染率:目前全国约有5.5亿人感染过结核菌,感染率达到44.5%,高于全球1/3的感染率水平。 高患病率:全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450万,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高新发病例:全国每年新发生肺结核患者约145万。2004年,全国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肺结核的报告发病率位居首位 高死亡率:全国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是各种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人数总和的2倍 农村患病率高:全国约有80%的结核病患者集中在农村,而且主要在中西部地区。 高耐药率:全国菌阳肺结核病人中耐药病人约占1/4,而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每年新发生的耐药结核病人中,有1/4在我国。 低递减率 一、病原学——结核杆菌 细长略带弯曲,分枝状,有荚膜,抗酸染色阳性。花菜样的菌落 抵抗力 【四怕】 乙醇、湿热、紫外线、抗痨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 【四不怕】 干燥 酸(3% HCl或6% H2SO4) 或碱(4% NaOH) 有抵抗力 碱性染料、青霉素等抗生素 结核杆菌污染物品的处理方式: 烈日曝晒2 h 70%酒精2 min 紫外线30 min 煮沸5min 5~12%来苏水24h 痰吐于纸上烧掉是最简便方法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排菌病人(痰菌阳性者) (二)传播途径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损伤侵入 其他途径 (三)易感人群

2019年传染病科(含结核病科)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模拟题 1-(6)共10页word资料

传染病科(含结核病科)分类模拟题1-(6) 251、感染中毒型钩体病的临床表现是 A.浅表淋巴结肿大 B.全身肌肉疼痛 C.体温呈梯样上升 D.全身充血性斑丘疹 E.眼结膜充血,无分泌物 252、对于登革热的治疗,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隔离至完全退热 B.应积极静脉输液 C.解热镇痛剂有利于本病退热 D.应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 E.发热病人均可使用酒精擦浴 253、EHF病人透析治疗的指征是 A.少尿4天或无尿24小时以上 B.明显的尿毒血症 C.明显的高血钾 D.高血容量综合征 E.低血压难以纠正 254、乙型脑炎的下列流行病学特点中,哪一种是错误的A.蚊子是主要的传染媒介

B.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C.发病时间为严格的夏秋季节 D.新生儿常不易感染 E.发病常呈家庭聚集现象 255、流脑快速,简易确诊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A.脑脊液检查 B.皮肤瘀斑组织液涂片染色镜检 C.血液或脑脊液培养 D.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 E.血液或脑脊液中细菌DNA检测 256、登革热患者出皮疹的特点是 A.于病程的第1~2天出疹 B.于病程的第3~6天出疹 C.只见斑丘疹 D.四肢先出疹 E.常见荨麻疹 257、伤寒和败血症的鉴别具有确诊意义的是A.毒血症的轻重 B.肝脾肿大的程度 C.有无皮疹 D.白细胞的高低

E.以上都不是 258、阿米巴痢疾患者的腹部压痛常位于 A.右上腹部 B.右下腹部 C.左上腹部 D.左下腹部 E.脐周部位 259、下列各项均符合急性普通型阿米巴痢疾的诊断,除外A.发病数天前曾有不洁食物进食史 B.缓慢起病,无明显发热 C.每天排大便20次以上 D.周围血液白细胞数无明显增多 E.皮肤有皮疹和出血点 260、用于艾滋病特异性抗体检测,作为确诊的试验是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B.放射免疫测定 C.间接免疫荧光检查 D.免疫印迹法 E.补体结合试验 261、关于伤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体温呈阶梯状上升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 染预防与控制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非结核分枝杆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存在于水、土壤和气溶胶中,可以导致免疫力低下的精神病患者发生感染。尤其是注射部位易造成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暴发,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防控。 一、加大对消毒供应中心、治疗室、检验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力度,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健全制度,细化工作规范,确保医疗安全。二、加强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三、规范使用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液体化学消毒剂。各种抽吸的输注药液或者溶媒等开启后应当注明时间,规范使用,并避免患者共用。无菌液体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需要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要保证其使用方法、浓度、消毒时间等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加强对使用中的液体化学消毒剂的浓度监测。

四、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特别是医疗机构发生聚集性、难治性手术部位或注射部位感染时,应当及时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特别要加大对一线医务人员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力度,强化防控意识,加大对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隔离等措施的落实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能力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结核病题库

结核病防治知识题库 一、选择题 1、结核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为(D) A、皮肤 B、消化道 C、泌尿道 D、呼吸道 2、能够导致视力障碍的抗结核药物是(C) A、异烟肼 B、利福平 C、乙胺丁醇 D、吡嗪酰胺 3、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居世界第(B)位 A、1 B、2 C、3 D、4 4、能够引起前庭神经损害的抗结核药物是(B) A、异烟肼 B、链霉素 C、乙胺丁醇 D、利福平 5、能够导致“流感综合征”的抗结核药物是(C) A、异烟肼 B、乙胺丁醇 C、利福平 D、吡嗪酰胺 6、常规抗结核药物剂量条件下,血清浓度达到或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B)以上才能起杀菌作用。 A、5 B、10 C、15 D、20 7、PZA对(C)菌群具有特殊杀灭作用。 A、A B、B C、C D、D 8、关于结核病发病机制错误的是(C) A、机体受结核菌感染后产生免疫力,同时也产生变态反应 B、结核变态反应属Ⅳ型变态反应 C、结核的免疫主要是体液免疫 D、结核变态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与免疫是平行一致的 9、休眠结核菌群是指(D) A、A 菌群 B、B菌群 C、C 菌群 D、D菌群 10、下列哪项不是异烟肼的主要不良反应(A) A、视力障碍 B、肝功能损害 C、皮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 D、周围神经炎 11、肺结核病人最常见的症状是(C) A、疲乏无力?? B、午后低热?? C、咳嗽、咳痰?? D、恶心、呕吐 12、初治结核病人如果坚持进行规则治疗,有(C)以上的病人可以被治愈。 A、50% ?? B、70% ?? C、85% ?? D、95% 肺结核病的正规彻底治疗疗程必须达到(C) A、3-4个月?? B、4-6个月?? C、6-8个月?? D、8-10个月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试题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试题 一、单选题(8题) 1、经空气传播疾病中优先经空气传播疾病是( C ) A 开放性肺结核 B SARS C 麻疹和水痘 D 流行性腮腺炎 2、关于患者转运要求不正确的是( C ) A不明原因肺炎的患者应及时转运至有条件收治的定点医疗机构救治 B转运时,工作人员应做好经空气传播疾病的个人防护 C转运过程中若使用转运车辆,应保持密闭,以防病毒扩散 D转运中避免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 3、发热门诊与感染疾病科医务人员应执行的防护级别为( A ) A 一级防护 B 二级防护 C 三级防护 D 特级防护 4、进入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安置地或为患者提供一般诊疗操作应采取的防护级别为(B) A 一级防护 B 二级防护 C 三级防护 D 特级防护 5、为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时应采取的防护级别为( C ) A. 一级防护 B 二级防护 C 三级防护 D 一般防护 6、进人确诊或疑似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房间时,应佩戴(D) A 医用外科口罩或呼吸器 B 一次性口罩 C 呼吸器 D 医用防护口罩或呼吸器 7、预检分诊中对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发放(C) A 一次性口罩 B 纱布口罩 C 医用外科口罩 D 呼吸器 8、工作人员在穿脱个人防护用品时最后脱卸的是(B)

A 乳胶手套B医用防护口罩 C 防护服 D 鞋套 二、多项选择(9题) 1、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有(ABDE ) A 尸检 B 咽拭子采样 C 膀胱镜检 D 吸痰 E 心肺复苏 2、关于经空气传播疾病说法正确的是(ACD) A 悬浮于空气中、能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1m) B悬浮于空气中、能在空气中近距离传播(﹤1m) C长时间保持感染性的飞沫核传播的一类疾病 D专性经空气传播疾病(如:开放性肺结核) E优先经空气传播疾病(如:SARS)。 3、经空气传播疾病预检分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BCDE) A患者有无发热 B 流行病学史 C 呼吸道感染症状 D 必要时应对疑似患者测量体温 E 对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患指导适时正确实施手卫生。 4、进入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安置地或为患者提供一般诊疗操作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有(ABDE) A 手卫生 B 隔离衣或防护服 C 外科口罩 D 乳胶手套、鞋套 E 防护面屏或护目镜 5、发现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应遵循的原则(ABDE)

三基训练指南习题集医院感染管理

三基训练指南习题集医院感染管理 第一蛮医院感染管理概论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医院感染 2. 医源性感染 二、填空题 1. 外源性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于 ___________________ :内源性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 。 3. 我国医院感染常见发生部位为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 o 4.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5. 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 感染和__________ 感染。 三、是非题 1. 内源性医院感染可表现为散发,也可表现为暴发形式。() 2. 呼吸道感染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3. 泌尿道不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4. 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不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5. 指导、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等制度是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 组的职责。() 四、单选题 1. 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 A. 五官科 B.消化科 C.新生儿病房 D.皮肤科 E.心脏科 2. 以下选项不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的感染源的为:() A.病人 B.病人自身的常居菌 C.污染的医疗器械 D.病原菌携带者 E.污染的血液制品

三基训练指南习题集医院感染管理 第二章医院感染诊断 【练习题】 一、填充题 1、医院感染中,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泄病人入院 __________ 小时以后发生 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中,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左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 __________ 期 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3、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 ___________ 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或__________ 感染等临床表现的感染。 4、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 ________或______ 组织的感染。 5、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无植入物者手术后 _____ 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 后_____ 年以内发生的感染,累及到 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深部软组织。 6、输血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 __________ 病毒、___________ 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病等。 二、单选题 1、下列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患者住院次日晨尿常规检查显示,WBC 30个/高倍镜视野。 B患儿住院48小时内岀现麻疹。 C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D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切口局部红、肿、热、痛,并可见化脓性分泌物。 E手术缝线通过处有轻微炎症。 2、下列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住院期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B患者住院1周后出现无症状菌尿症。 C病人肌肉注射后出现注射部位明显肿胀、疼痛,穿刺有脓性分泌物。 D想者在拔牙后出现化脓性牙龈炎。 E因肺炎链球菌肺炎住院治疗,治疗期间痰培养又发现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征象。 3、下列哪项不符合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的是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非结核分枝杆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存在于水、土壤和气溶胶中,可以导致免疫力低下的精神病患者发生感染。尤其是注射部位易造成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暴发,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防控。 一、加大对消毒供应中心、治疗室、检验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力度,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健全制度,细化工作规范,确保医疗安全。二、加强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三、规范使用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液体化学消毒剂。各种抽吸的输注药液或者溶媒等开启后应当注明时间,规范使用,并避免患者共用。无菌液体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需要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要保证其使用方法、浓度、消毒时间等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加强对使用中的液体化学消毒剂的浓度监测。

四、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特别是医疗机构发生聚集性、难治性手术部位或注射部位感染时,应当及时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特别要加大对一线医务人员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力度,强化防控意识,加大对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隔离等措施的落实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能力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76系统精讲-传染病-结核病病人的护理

1. 患者,女性,28岁,咳嗽两个月,干咳为主,有午后低热,月经不规律。胸片示右上肺淡片状阴影。为明确诊断,进行了PPD试验。关于PPD结果的判断,下列哪项不正确 A. 硬结直径<5mm为阴性 B. 硬结直径5~9mm为弱阳性 C. 硬结直径10~19mm为阳性 D. 硬结直径≥20mm为强阳性 E. 局部有水疱为阳性 【答案】:E 【解析】: 考察肺结核辅助检查。PPD注射后48~72小时测量皮肤硬结的直径,小于5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不足20mm出现水疱、坏死为强阳性。 2. 患者女性,45岁,因肺结核在家隔离休养,请问对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指导最重要的是 A. 保持乐观情绪和治疗信心 B. 加强营养,保证心身休息 C. 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D. 尽可能与家人分室或分床就寝 E. 按医嘱规则服药,坚持疗程 【答案】:E 【解析】: 考察肺结核护理措施。肺结核治疗化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因此指导病人按医嘱规律服药是治疗肺结核的关键。 3. 患儿,男,1 岁。未接种过卡介苗,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此种情况最可能表示为 A. 近2~3 周内初次感染结核 B. 对结核无免疫力 C. 体内有陈旧结核病灶 D. 体内有结核病灶 E. 身体已有免疫力,不会又感染结核

【答案】:D 【解析】: 考察肺结核辅助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的情况:①接种卡介苗4~ 8 周后,人工免疫所致;②年长的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不一定有活动病灶;③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过卡介苗者,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④强阳性反应,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⑤由阴性反应转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从原来<10mm增至>10mm,且增加的幅度为6mm 以上者,表示新近有感染。此患儿属于第三种情况,说明有活动病灶。 4. 患者男性,55岁,肺结核病史1年半,咳嗽咳痰,痰结核菌培养阳性,请问处理肺结核病人的痰液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是 A. 煮沸 B. 深埋 C. 酒精消毒 D. 焚烧 E. 等量1%消毒灵浸泡 【答案】:D 【解析】: 考察肺结核病的消毒隔离,应熟练掌握。痰菌阳性的病人是肺结核主要传染源,患者痰液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飞扬引起结核感染,结核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阴湿环境中能生存 5 个月以上,深埋难以杀灭。烈日暴晒下 2 小时,与75%酒精接触 2 分钟或煮沸 5 分钟均能杀死结核菌,痰液较多时也可在痰杯内加入等量的1%消毒灵浸泡1小时后再弃去,而将痰液吐在纸上直接焚烧相对以上方法而言最为简便,故 D 选项正确。 5. 某肺结核患者,近来表现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和轻度呼吸困难等症状,请问肺结核患者出现胸痛是因为 A. 大片肺组织的干酪样坏死 B. 炎症波及壁层胸膜 C. 肺结核病灶侵蚀血管 D. 直接侵犯了肋间神经 E. 炎症波及脏层胸膜 【答案】:B 【解析】: 考察肺结核病因及发病机制。肺结核病人由于炎症波及壁层胸膜可引起相应部位的刺痛,随咳嗽、呼吸而加重。 6. 肺结核的好发部位是

肺结核的管理与疫情报告要求

肺结核的管理与疫情报告要求 一、肺结核管理要求 肺结核是法定乙类传染病之一,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人数占全球的17%,位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加强肺结核的管理,根据北京市卫生局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制定了肺结核归口管理制度和转院要求,全院各科室凡疑似或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病(陈旧性肺结核除外)均应及时转往辖区(西城区)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查治。 二、哪些结核病需要疫情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结核病分类标准,为适应当前结核病控制和临床工作的需要,特别制订报告标准。 Ⅰ原发型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为原发结核感染所致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症及胸内淋巴结核。 Ⅱ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包括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Ⅲ继发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是肺结核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包括浸润性、纤维空洞及干酪性肺炎等。 Ⅳ结核性胸膜炎:临床上已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包括结核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 Ⅴ其它肺外结核:其它肺外结核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肠结核等。 前四种均按肺结核进行传染病疫性报告,并填写转诊单,转院诊治。

三、肺结核疫卡报告要求 肺结核属乙类传染病,根据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办法规定,报告时限为: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好传染卡,同时由专人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填写传染病卡片时,同时填写转诊单,转诊单一式两份,交患者一份,为转往就诊医院时使用,另一份与传染卡放在一起,由专人转往结防所。传染卡填写字迹要清楚,项目齐全,住址要详细,尽量填写好能与患者联系的通迅方式,卡片备注栏内应填写患者诊断分型及转往医院地址和外地病人原籍地址。 以上要求希望各科临床医生认真执行,不得迟报、漏报,这也是每位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履行的法律规定的义务。 冯玉荣 2005.10.18

预防肺结核传染病小报模板.doc

预防肺结核 结核病简介 结核病俗称“肺痨”,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现代医学认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不仅取决于细菌的量和毒力,更主要取决于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在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入侵的结核菌不被机体防御系统消灭而不断繁殖,引起结核病。如何预防结核病? 结核病易感人群 1 、教室、宿舍定时开窗通风;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 与尚未被发现和治疗不彻底的排 3 、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 菌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最易 4 、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 感染结核菌,如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成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 员(尤其是儿童)、同事、同学等,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 以及与病人接触的医务人员。此外在 机会。 通风不良环境中集体生活和工作的人 群中,一旦有人发生肺结核病,其他 人常可受到结核菌感染。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有什么症状? 1 、全身症状全身性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盗汗等。当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播散时,可有高热。 肺结核的传染 90% 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 2 、呼吸系统症状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痰。伴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液性或脓性。约 1 / 3 病人有不同程度咯血。 声喧哗、使带有结核菌飞沫(医学上称微 3 、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并不剧烈,随呼吸和滴核)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被感染。 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结核时,呼吸功能减损,可出现渐进性呼吸困 难,甚至紫绀。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时,则有急骤出现的呼吸困难。

结核病的医院感染控制

结核病的医院感染控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越巍 一、结核病的简介 结核病似乎曾经就要变成非常古老的疾病了,但是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结核病患者。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是第1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口号就是遏制结核,共享健康。这枚邮票的人物大家都认识,科赫是对结核病的发现和治疗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历史上曾经认为肺结核是遗传性的疾病,像英国的作家勃朗特三姐妹都患有结核病。苏联著名的作家契科夫和波兰的钢琴家肖邦也都曾患结核病,在他的家族里也有多人会得肺结核,包括近代的《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出现了太多的家族性的结核患者。所以人们曾认为结核病可能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 再追溯到1782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就曾经发布过一个法令,有些内容现在还在执行,比如对结核病人要及时进行报告和现在的传染病管理法是有类似之处。医生必须穿工作服进行隔离,也都是现在还需要采取的措施。当然也有些因为当时对结核病的认识不清,采取了很多过激的行为,但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结核病人。比如死者家属要列出病人服装的清单,要烧毁所有病人易传染疾病的衣服和被褥,肺结核病人居住过的房间,要重新粉刷房间,然后要放置6个月以上,要烧毁所有木质房门和窗户。 1882年3月24日下午7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在柏林生理学院的阅览大厅,当时在场的观众只有36名,科赫在这个会场宣读了他关于发现结核菌的著名论文,这篇论文在4月10日发表在柏林临床周刊上。 在论文中科赫讲到:“我在无数次观察的基础上认为,在人和动物的所有结核病中,始终出现的是一种其特征不同于别的微生物的细菌,即结核菌。他的发现证明了结核病既不是有其特殊组织,也不是由不定型的细菌、甚至巨型细胞所致,而是由结核菌引起的。因此

结核病防治知识题及答案

结核病防治知识题及答案 “控制结核人人有责”系列专题 1. 我国目前的结核病人数量居世界(),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 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约有活动性结核病人()。 A、150万 B、450万 C、100万 D、4万 3. 结核病是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类型都具有传染性 B、痰菌检查阳性的病人具有传染性 C、治疗2个月后,痰菌检查阴性具有传染性 D、治疗6个月后,痰菌检查呈阳性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4.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 A、4月7日 B、4月25日 C、3月24日 D、12月1日 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肺结核病被列为()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未被列入法定传染病 6. “四高一低”指的是在我国结核病流行的特点,具体内容是()。 A、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递降率

B、高发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疗率 C、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治愈率 D、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发现率 7.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其核心内容是()。 A、通过痰涂片检查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B、政府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 C、医生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 D、定期不间断地供应抗结核药物 8. 出现以下什么情况就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病? A、头痛 B、拉肚子 C、咳嗽、咳痰三星期以上或咳血 D、月经不调 9. 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B、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病人 C、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D、结核性脑膜炎 10. 咳嗽、咳痰3周以上或有咯血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尽早采取()措施。 A、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进行痰涂片和胸部X线检查 B、到县人民医院进行三大常规和CT检查 C、到药店买感冒药治疗 D、由于没有时间,在等待一段时间去检查 11. 传染病网络直报中应报告的肺结核病人不应该包括()。

结核病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结核病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蔡丽芳 摘要:[目的]为确保病人与医务人员安全,控制结核病传播,预防院内感染,对如何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播进行探讨。[方法]通过采取建立健全结核感染预防控制管理组织和三级感染预防体系,合理布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个人防护措施,开展感染危险性评估及预防宣传教育等有效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率。[结果]有效避免结核病在医院内感染和扩散。[结论]加强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及规范化管理是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结核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0.04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0C-2852-02 目前,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疫情急剧恶化。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按病例 绝对数排序,结核病总人数居全球第2位,疫情预防控制形式十分严峻[1]。结核病的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危害[2],尤其是结核病医院或结核病房是结核病人高度集中之处,存在着院内结核杆菌感染传播的危险,这种危险不仅存在于病人之间,而且也时刻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医院内结核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1 结核病的传染源 结核病的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当病人咳嗽、吐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产生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核,健康人吸入后可发生结核菌感染[3]。 2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传染等,呼吸道是结核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4]。 3 结核病预防控制体系 结核病预防控制主要由组织管理和三种控制措施组成,三种控制措施包括管理措施、环境和工程控制及个人防护。3.1 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结核病感染预防控制管理组织,制定政策、计划和预算,评估感染风险,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合理设计建筑布局,开展健康教育,实施监控和评价。 3.2 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是在诊断治疗传播性肺结核病病人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防止产生飞沫核,从而降低感染分枝杆菌的风险。 3.2.1 开展医院内肺结核感染风险的评估 ①统计本院及院内特定区域内每年接诊的传染性结核病病人数及病人类型。对于接诊耐药肺结核病人或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病人等一些结核感染风险高的部门应优先进行评估。②统计医院内特定区域是否存在导致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浓度上升的因素。如环境通风、痰液收集、接诊病人的数量、病人停留时间的长短等。③留痰室、纤维支气管检查室、结核门诊诊室、结核病房等高风险区域的人员较易受到感染,应重点关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