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思维的核心要素及塑造策略

企业管理者思维的核心要素及塑造策略
企业管理者思维的核心要素及塑造策略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8, 8(6), 593-601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58744294.html,/journal/m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58744294.html,/10.12677/mm.2018.86077

Examining the Core Elements and

Shaping Strategies of Business

Managers’ Thinking System

Qi Xu, Wenhao Lu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Nov. 12th, 2018; accepted: Nov. 23rd, 2018; published: Nov. 30th, 2018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business managers’ thinking system. We firstl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managers’ thinking system in enhanc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 ca-reer. Based on the extant studies and several practical cases, this study identified five core ele-ments of managers’ thinking system, namely systematic, open, collaborative, dialectic,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styles. Moreover, with the intention of improving mangers’ thinking system, this study suggested five potential shaping strategies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Keywords

Manager, Thinking System, Learning, Shaping

企业管理者思维的核心要素及塑造策略

徐奇,罗文豪*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12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23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30日

摘要

本文围绕管理者的思维风格展开探讨。在明确了管理者思维对于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之后,*通讯作者。

徐奇,罗文豪

基于已有研究和实践案例,本文识别出管理者思维的五个核心要素,分别是系统思维、开放思维、协作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为了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形成这些思维风格,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五种有助于塑造管理者思维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管理者,思维风格,学习,塑造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158744294.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当今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商业环境愈加动荡和不确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壮大,越来越需要依赖于管理者的作用。企业管理水平,也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发展态势的重要标尺。近年来,随着管理教育和理念的普及,不少企业在选拔和培养管理者之时愈加重视对于管理者管理技能和管理经验的考察,企业自身也通过学习借鉴或者借助外部智囊开始引入和实践一些新兴的管理工具(诸如战略地图、学习型组织、平衡积分卡等等)。然而,这些举措带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在有些情形下甚至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波折和困扰。

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审慎地反思管理者在企业中的角色和作用。本文以管理者的思维风格作为讨论的切入点,试图在认识和理解思维风格对于企业和管理者重要性的基础之上,识别管理者思维系统中的五个核心要素,并对其主要内容加以阐释。最后,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了塑造和培养管理者思维风格的可能路径。

2. 管理者与管理者思维

识别和界定谁是管理者,是我们讨论管理者思维的一个前提问题,也是管理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企业实践中,我们常常倾向于将管理者理解为“管理人的人”,也就是说管理者需要有员工或下属成为他们的被管理者。然而,这种理解会让我们在观察和理解企业时陷入“管理者-被管理者”对立存在的思维模式之中,从而不利于系统地考察企业发展。事实上,管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旨在通过对于人、财、物等资源的调动(而不是占有和控制)来实现特定的目标。德鲁克也认为管理的三大基本职能是管理他人、管理企业组织和管理自我[1]。从这个意义上看,企业中的任何一名成员都有可能也应当被赋予管理者的角色。高层管理者更多地要去思考管理企业组织的问题,中层管理者更多地思考管理他人的问题,而组织所有成员都应当将管理自我纳入到考虑范围中去。当代企业中知识性员工的比例逐渐增加,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依靠企业中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和努力。为企业成员赋予管理者的角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2]。

思维,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主体性、动态性、可塑性、系统性和模式化等基本特征。笔者将管理者思维界定为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活动中所具备、形成、运用并且不断强化的、具有较强稳定性的思维特征,反映出管理者看待客观事物的模式化特征,是指导管理者开展管理活动的基本认知力量。管理者思维的重要性可以从学习型组织的首倡者彼得·圣吉所著《第五项修炼》中窥见一斑。圣吉借用了心智模式的概念,强调企业在建设学习型组织进程中,应将组织成员

徐奇,罗文豪

心智模式的自我超越作为五项修炼之一[3]。

3. 管理者思维的重要性

第一,管理者思维能够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已经不能够仅仅依靠资源(物质、资金、人力、信息等)上的占有。企业管理者在思维水平上落后竞争对手一步,便很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到十分被动的境地中而不能自拔。在企业实践中,管理者的行为和管理活动往往是我们易于观察和发现的,而其背后隐藏的思维模式则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然而,有什么样的管理思维,才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和活动。如果持有不同的管理思维,即使表现出同样的管理行为,也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在手机通讯行业里,诺基亚从最初的木材工厂,发展到长年占据行业领导地位,其发展动力在于不断的产品创新;然而,我们也看到近年来,诺基亚的市场地位已经为后来居上、同样以创新著称的苹果公司所替代。为何昔日老大风光不再?仅仅将原因简单地归结于两家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的差异,是难以回答这一问题的。事实上,诺基亚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并不比苹果公司少,甚至于苹果手机中一些核心的技术最初源于诺基亚公司的研究成果。对诺基亚来说,为何他们具备强大的科研能力,却仍然在市场竞争中并未取得优势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两家企业对于用户需求的判断存在差异。诺基亚在推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关注点是不断地识别和满足用户新的需求,表现出一种渐进式、应对式的思维。而苹果公司的策略则是创造出客户本来并不存在或者不显著的需求,同时通过自身的产品来满足相应需求,是一种突破式、创造式的思维。两家企业在管理思维和对用户需求判断上的差别,使得两家企业类似的产品创新活动带来了不同的绩效结果,从而也改变了企业间的竞争态势和整个行业的格局。

第二,管理者思维是管理者自身职业成功的加速力。影响员工和管理者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很多,譬如性格、能力、智商、机会、平台、关系等等。在众多可能的影响因素中,管理者思维水平上的差异是区分成功管理者与失败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度量。成功的管理者注重整体利益而不是一己私利,注重发展他人而不是事必躬亲,具备战略视野而不是关注眼前利益[4]。这里不妨以人力资源管理者举例加以说明。人力资源管理承担的是企业组织中一些相对比较专业化的职能,简单归结起来就是“选育用留”。遗憾的是,不少企业里人力资源管理远远没有起到应该发挥的作用。事实上,如何将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所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显然,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从人力资源部单一部门的思维出发是难以成功的。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能站在组织战略规划和追求长期发展的高度上考虑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从而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获得自身的职业成功。

第三,管理者思维是现代管理教育的生命力。虽然不同层次的管理教育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共性的目的,即传递和塑造受教育者的管理者思维,使每一位受教育者成为潜在的管理者。管理实践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可以通过有关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和管理工具等的学习获取,而管理的艺术性则更多地涉及到对于学员管理者思维的培养和塑造。管理教育和培训或从管理理论入手,或从管理实践入手,其最终目的不在于掌握理论知识或者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应当是期望学员能够在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中修炼一种有效的管理者思维方式。管理教育需要帮助学员完成从知识到能力到思维的两次飞跃。对于管理者来说,固然不能够缺少知识、缺少技能,但思维的独特价值正是在于它可以促进知识和技能真正产生积极性作用[5]。

4. 管理者思维的核心要素

管理者思维包含哪些内容?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为数不多,并且不同的研究者做出的归纳和认识也

徐奇,罗文豪

见仁见智,缺乏系统性的整合。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对于管理实践的考察,笔者在这里凝练出管理者思维中五个核心的基本要素,分别是系统思维(Systematic)、开放思维(Open)、协作思维(Collaborative)、辩证思维(Dialectic)和创新思维(Innovative)。

4.1.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要求人们在观察和认识对象的时候,不能仅仅从要素本身出发,还要同时考虑要素所在的系统,以及系统与环境、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多个方面,并在综合考虑上述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做出决策[6]。落实到管理情境中,系统思维要求管理者不能从局部的要素、局部的部门出发,而是要抱有整体视角,权衡某一行动发生对于系统的整体性影响。缺乏系统思维的管理者,常常会陷入到简单的线性思维之中,即A 影响B ,只能够看到最为直接和明显的一对因果关系。事实上,由于组织是相互嵌套在一起的有机体,任何一个单一的事件(A)除了其直接结果(B)之外,还有可能对其他的一些对象(C ,D ,E ??????)产生间接的作用。人们所熟知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蝴蝶效应”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相互影响、部分作用于整体的思维。然而,在管理实践中,不少管理者仍然缺乏这种复杂、非线性、相互影响的思考方式[7]。

例如,企业是否应该一味地追求高速发展?如图1所示,发展速度快,在企业内部会带来更多的晋升机会,从而让企业中的各级管理者看到未来的希望,也会更加有工作的动力和高涨的团队士气,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与效果都会相应地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正向循环。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高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会带来企业管理复杂性的增大。当企业的管理水平难以适应更加复杂的管理情境时,就很容易出现管理失位、质量危机等情况,消费者和市场最终便会选择“用脚投票”,使企业陷入到停滞甚至是危机之中——这是高速发展带来的负向循环。上述两个循环是不可分割地共同作用于组织。然而,管理者忽视负向循环、仅仅看到正向循环的案例在国内外企业中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就在于系统思维的缺失。

Figure 1. The effect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solid line indicates a positive cycle and the dashed line indicates a negative cycle)

图1. 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效果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正向循环,虚线表示负向循环)

4.2. 开放思维

如前文所述,人的思维具有模式化特征。因此,这往往会造成个体对于已有模式(尤其是那些带来成功的思维模式)的依赖,甚至造成思维模式的僵化。已有的思维模式主要来源于过往的经验,在面对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下往往会显得更加有效率。但当外部环境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充满变革的时候,习惯性地依赖已有的思维模式,会让人们忽视新环境中新的变化、信息、机遇和潜在的危险,从而错失良机或者犯下错误。因此,管理者应当努力使自己的思维保持开放(fresh mind),持有空杯心态,不断地从外部环境中学习新的思维方式。具体来说,开放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广泛的学习,并且常常表现为跨领域、跨学科的学习。已有学习的积累会给我们一个相对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但往往也会使我

徐奇,罗文豪

们难以跳出稳定的知识结构。优秀的管理者,应当注意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尤其是,管理者要能够跳出自身专业背景的局限,迅速有效地在新的领域中进行学习。2) 追求精确性的同时容忍模糊性。科学管理往往追求精确,试图在精确的信息环境下做出最优的判断。然而,企业管理者很难完全得到精确的信息,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情景往往是模糊和不确定的。因此,作为管理者,要习惯并且善于在模糊的状况下做出推断。容忍模糊性,要求管理者能够根据残缺的信息或者模糊的信息评估多种可能的状况并相应地做出评判,从中选择相对更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8]。3) 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尝试进行横向、纵向、交叉、立体式的思考。面对着同样的问题和情境,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的观察视角,从而得出各不相同的结论。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可以避免我们陷入先入为主的思维僵局,较好地实现换位思考。针对于某一个管理问题(例如产品销量的下降),多样化的思考角度会带来更综合的看法。例如,横向上不同的业务部门对销量下降会有怎样的看法?不同职级的管理者会有怎样的想法?高层管理者该采取怎样的行动策略?4) 发散式思考与收敛式思考并举。在做到类似上述发散式思考的同时,优秀的管理者还应该能做到“能放能收”,即能在广泛的思考基础上进行总结、抽象和深层次的归纳。这要求管理者能够透过表面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特征。在面对各不相同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发散式结果的时候,管理者要能够对之进行有机的组合与加工,并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作为电子产品行业领导者的苹果公司,其创始人乔布斯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乔布斯自己笃信的信条之一就是“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便是旨在敦促自己保持开放的心态。他个人的发展历程和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看到,乔布斯早年对计算机技术产生兴趣,并最终创办苹果公司;虽然个性与众不同,但他一生仍旧不断地通过与朋友或同事交流拓宽自己的认识疆界;乔布斯还对音乐、动画、宗教、书法、禅学都领域都有所涉及,而他从这些领域中的所得也部分地折射在苹果公司的产品之中;乔布斯对于产品创新的永不满足和持续追求,使苹果公司及其产品成为业界创新的代表。苹果公司和乔布斯上述这些事实,都无一例外地表明了保持开放性思维对于企业和管理者的重要意义[9]。

4.3. 协作思维

所谓协作思维,指的是重视与他人或其他组织开展合作,而不是一味地单独依赖个人或者单个组织的力量。管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使得协作在组织内和组织间都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从组织内部来看,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整合各类资源以实现企业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用人办事。整合的过程中必然出现协作的问题,这便要求管理者培养起出色的协作思维。借助协作思维的力量,企业内部的所有成员,都应当学会并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合作共赢的文化氛围。从组织间的角度来看,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越来越由直接竞争走向间接竞争。间接竞争往往又被称为竞合,即竞争与合作的统一。企业管理者应该从仅仅追求占据蛋糕中的一大部分,转向力求共同将蛋糕做大。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健康的企业竞争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你死我活,企业要学会运用合作的心态来进行竞争。事实上,在很多行业中,一家独大反倒并非是最优选择。一个或多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存在,使得企业不断地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动力。这些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时候表现为相辅相成。

无论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之间,在协作的过程中都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明确:1) 为何协作?协作的目的和动力何在?不同的个体或者组织之间,如果不能够对协作的目的达成共识,便很容易陷入到混乱之中,协作关系通常也难以持续长久地维持。唯有明确协作的目的,才能使协作关系的各方能够明确自己的贡献和所得,从而实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2) 与谁协作?即协作的对象。不同的个体或者组织,依据协作目的和自身定位的不同,通常会选择不同的协作对象。例如,人们一般倾向于寻求与自身具有一

徐奇,罗文豪

定异质性的对象进行协作。协作的双方如果在能力、知识和资源上具有较大的同质性,就很容易造成信息的相对闭合和冗余,从而不利于各自的发展。3) 如何协作?即协作的形式。在明确了协作目的和对象之后,协作的形式也需要管理者加以考虑。协作形式的关键问题在于——在维持协作关系的同时,个人或组织应该保持多大程度上的独立性?对于上述三个问题,不同的管理者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考虑。而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虑的背后,则折射出管理者们所持有的协作思维。

4.4. 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又称矛盾思维,其基本主张在于对立统一。也就是说,在看待事物的过程中,要看到事物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属性和特征。一方面,要看到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对于矛盾的普遍存在,要敢于正视和积极应对,而不是刻意规避。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负面的要素,也没有必要过于恐慌,而是要看到矛盾的两面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的阴阳太极图非常准确地刻画了这种关系。在阴阳太极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条阴阳鱼相对而生,表现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每一条阴阳鱼中又都包含了对立面的一部分,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相生的关系。

辩证思维在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借鉴意义,其中尤以危机管理最为明显。在企业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程度不同的危机。但危机有可能成就企业新的发展机会。在面对危机时,如果处理得当,就可能转危为安。能否将危机转化为机遇,需要管理者以建设性的态度来应对和处理危机。强生公司对待泰诺中毒事件的处理方式堪称企业危机管理的典范。泰诺是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治疗头痛的止痛胶囊商标。

1982年9月29日,有消息报道,芝加哥地区有一位妇女服用泰诺后死于氰中毒。开始报道时是死亡3人,后增加到7人、25人,直到传闻有250人因此致死。这些消息的传播引起了服用此药的消费者的极大恐慌。当时的市场调查显示有94%的消费者知道泰诺中毒事件。面对这一危机,强生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包括及时与媒体沟通、成立以CEO为首的专门委员会、收回所有胶囊、及时通知医院、医生和经销商、积极配合调查并及时向公众公布等等。在这一系列措施的共同作用下,强生公司在中毒事件发生后的5个月内便恢复了原有市场占有率的70%;舆论和媒体对强生公司也好评不断,如《时代周刊》以《泰诺神奇般地重返市场》为标题报道了泰诺转危为安的奇迹;强生因此获得了美国公关协会颁发的银钻奖,原本一场灭顶之灾竟奇迹般地为强生迎来了更高的声誉。强生公司管理层在这次事件中的反应和做出的应对,真实地体现了辩证思维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4.5.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的灵魂。具体到企业层面,创新也已经成为了当代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不难发现,管理者的工作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当代经济社会环境的急速变化,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创新思维。管理者往往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以及相关情况做出灵敏的反应,找到应对策略,而不是生搬硬套、缘木求鱼,否则就会出现“桔生淮北则为枳”、水土不服的状况[10]。1999年前后,实达公司几乎照搬麦肯锡给出的咨询方案,在推动内部变革上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可以被视作一个缺乏适应性创新的例子。总之,管理是一项开拓性极强的实践活动,在现实情境下往往与创造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当然,创新思维并非意味着对于现有状况的完全否定。创新的形式也很可能体现为一些微小的改变或是变革。不少人对于创新有一种恐惧,害怕创新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部分则怀疑自己或企业缺乏创新的本领与勇气。这两类人共同的一个问题在于对于创新的误解。事实上,创新未必全部是颠覆性的创新。在现状的基础上做出微量的、改进性质的创新,对于个人与组织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一般意义上说,创新可以体现为提出或者发现新的问题或内容,也可以表现为对问题进行了新的分析,

徐奇,罗文豪

还可以表现为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举措。笔者在这里强调管理者的创新思维,无意让管理者们事事创新、时时创新,而是寄希望于管理者对于组织内外的环境保持敏感,并在适当的时机下做出适当程度的创新。盲目地、一味地强调和推动创新,有时候反而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果。

笔者在这里试图对管理者思维的内容做出分析,并初步提炼了管理者思维中五类相对重要的思维要素。但是,对于管理者思维的认识和界定仍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笔者也不排除其他合理的解释。就这里提出的五类思维来看,我们很难对它们按照如重要性或其他指标进行排序。在管理者的实践活动中,这五类思维更多地表现为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5. 管理者思维的塑造策略

正如前文所述,人的思维具备可塑性。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来培养和塑造特定的思维方式。在认识了管理者思维的五类核心要素之后,管理者们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或途径,来有效地塑造出适应于当代管理环境的思维体系,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意义的议题。管理者思维的塑造,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可能的路径:

5.1. 规律性的思维训练

鉴于人的思维可以通过不断地强化得以形成,管理者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进行有规律的思维训练来锻造自己的思维风格[11]。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较为知名的思维训练方法,比如爱德华·德·波诺和他的“六顶思考帽”工具[12],托尼·布赞及其“思维导图”工具等。有兴趣的管理者也可以针对自身的情况,有目的性的对自己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进行训练。通过不断的思维训练,是可以帮助管理者习得相应的思维习惯和方法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思维训练只是一种方法,能不能培养起预期的思维方式,有赖于受训者自身对于思维的理解和坚持的练习[13]。

5.2. 主体化的反思式学习

现代企业中管理者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行学习,部分企业甚至组建了自己的商学院或者企业大学,我国的管理教育(尤其是MBA教育)和培训也得到迅猛的发展。然而,无论是采用何种学习,管理学习所带来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习者往往局限于汲取知识或者提高能力,而对于管理思维的学习和培养重视不足[14]。从思维培养的角度出发,笔者主张管理者应当努力养成主体化的反思式学习风格。其基本含义在于,管理者在学习相关管理知识时,要将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以自己的经历和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在学习方式上,要通过对习得的知识和管理实践进行反思,来努力促进学习与实践的对接。这种学习方式大致包括了“学习–实践–反思–修正–再学习”的基本循环过程。只有不断地将学习的成果(通常表现为知识)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碰撞、互动和反思,才有可能真正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并进而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5.3. 建构个性化的知识框架

在知识性员工和管理者在企业中比例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企业也同时面临着知识缺乏系统性和重复性高的问题。如前文所述,知识的堆积很难带来思维的养成。但是,知识的有序整合,可以作为思维养成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在组织内构建知识管理平台,为企业中的所有成员提供系统整合的知识。管理者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对自身的知识进行优化与系统整合,建构起个性化的知识框架,从而为思维力量发挥作用提供基本素材。大多数管理者都具备本行业的专业知识,此外他们大多有机会习得一些管理知识。在这两类知识之间如何相互刺激、相互提高,如何在这两类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基本的思维框架,是值得管理者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徐奇,罗文豪

5.4. 干中学、错中学

管理是一门实践。任何管理思维,如果仅仅停留在思维层面,就算再科学、再完善,都很难对企业发展产生实际作用。管理者将管理理论应用到管理实践中会产生异化作用,即管理者有选择性地剥离、裂解管理思想和应用条件或环境,造成管理理论转化中的扭曲变异,继而导致实践效用递减甚至产生相反效果的现象。之所以会产生异化作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管理者个人因素。如果管理者一味最求管理理论而忽视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性,则很有可能发生这种现象。因此,管理者应当注意从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反思和总结自身的管理思维,并认清楚管理理论运用的前提条件。尤其应当指出的是,管理者应当重视从错误中学习。每一次错误发生之后,重要的是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剖析和反思,发现错误的关键所在,并进而对自身的思维风格和处理方式进行调整或修改。

5.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里主要强调管理者的社会学习过程。管理者可以在工作中观察到领导和同事处理问题的方式,进而能够尝试理解他们的基本思维风格。通过这种观察和学习,管理者可以对他人思维风格中的有益成分进行借鉴,融合到自身的思维风格之中去。例如,杜玲毓等研究(2018)指出,变革型领导的形成前因之一是学习上级或同事的变革型领导行为。除同事外,中高层领导凭借其地位与权力,往往更容易成为低层领导学习的榜样[15]。除了这种相对直接的观察式学习之外,管理者还可以通过新闻报道、文章杂志、名人传记等多种方式,广泛地学习借鉴,汲取百家之长,从而不断地塑造和更新自身的思维风格。

6. 结语

管理者思维是一个十分重要同时也十分复杂的议题,然而长期以来在管理教育和研究界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尝试性地对这一问题做出初步的探索。我们将管理者思维具体化为系统思维、开放思维、协作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五个方面的核心要素,并简要地提出了有助于管理者思维养成的路径。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本文强调和引起对于管理者思维的重视,并能够加深管理者对于管理者思维的认识和理解。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对于管理者思维的探讨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议题。本文的一些观点和主张,自然也有待于在管理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检验和考察。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北方工业大学毓优人才项目(XN012/031)和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项目(XN019/020)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 管理的实践[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龙驰. 基于斯滕伯格自我管理理论的思维风格内涵探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9(12): 111-113.

[3]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9.

[4]樊金娜. 对管理者思维理念问题的现实关切[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5): 122, 138.

[5]唐勇, 温容祯. 以管理思维能力为导向的管理教育探析[J]. 江西社会科学, 2006(7): 201-204.

[6]赵妍. 系统思维方法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探讨[J]. 系统科学学报, 2015, 23(1): 88-89.

[7]迈克尔·杰克逊. 系统思考[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8]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思维、问题与决策[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9]沃尔特·艾萨克森. 史蒂夫·乔布斯传[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1.

[10]陈湘纯, 傅晓华. 论创新思维的哲学内涵[J]. 科研管理, 2003, 24(1): 10-14.

[11]王效琴, 梁东丽, 郭亮, 李志. 论系统思维训练在环境管理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教育教学论坛,

徐奇,罗文豪2017(36): 213-214.

[12]Mitez, S. (2012) Six Thinking Hats. As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search, 2, 814-820.

[13]王向东. 思维训练[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14]王绪琨, 刘世玉. 管理思维与管理思维学[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3(4): 4-8.

[15]杜玲毓, 孙健敏, 尹奎, 彭坚. 变革型领导从何而来? 变革型领导的形成机理[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7(11):

87-97.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158744294.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0-7311,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158744294.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158744294.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mm@https://www.360docs.net/doc/158744294.html,

如何培养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思维能力 摘要:战略思维,作为一种着眼于全局和长远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对战略思维的概念和主要特征进行分析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培养和提高企业管理者战略思维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企业管理者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这就要求管理者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谋划,才能科学地把握时代的脉搏,预见其发展趋势,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取得事业的辉煌。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建立和运用科学的战略思维方式,努力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战略思维能力,以有力地推动所经营事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股东、客户、员工和其它利益相关者的福祉。 1.战略思维的内涵 一般说来,战略是指在整个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中,那些事关全局、具有根本意义或长远意义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或方略[l]。就其广义而言,则是指研究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认识规律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分析和解决宏观性、前瞻性、政策性等重大战略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万世之谋,全局之谋,就是战略之谋。战略思维是指对关系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重大问题的分析、综合、判断、预见的理性思维过程,是对社会经济变化发展的运动规律的思考与把握,是管理者思维能力、思维水平、思维成果的高度体现。战略思维的成熟与否,不仅直接制约着管理者观察、分析、判断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立场、观点,而且直接制约着管理者的管理方法、管理艺术、管理绩效。因此,战略思维是企业各个层级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 战略思维的核心就是能够把握住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趋势,做到“运筹于帷握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够深谋远虑,具有战略眼光和洞察能力。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尽管是曲折多变的,但其内部总包含着一定的规律性,认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才能做到运筹帷握,

关于管理思维与创新的心得体会4篇

关于管理思维与创新的心得体会4篇 管理思维与创新是企业发展必要的技能,管理思维与创新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管理思维与创新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关于管理思维与创新的心得体会范文1:管理创新学习心得参加了集团总公司举办的青年人才培训,这次培训涉及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创新思维和决策的问题,尤其在创新思维方面,很符合我们企业的管理需求,对于我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方面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提醒和帮助作用,我个人也受益匪浅,结合分公司管理实际,我个人有以下心得: 创新用很简单的话说就是多积累把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下功夫。要敢于想象要敢于探索多使用发散思维尽量避免惯性思维条件允许的可以多想一想尝试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苏源泉教授从企业与创新思维、多样性思维等不同侧面借助一系列智力问题、游戏和案例阐述了思维创新的全新理论研究成果,既生动又有趣。通过学习使我对创新思维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学习心得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需要增强观察能力。我作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者,对于运作方式和工程施工流程是最熟悉的,如何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我觉得应从

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善于从工艺流程入手,看一看企业的运作方式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二是要善于从工程施工流程入手,看一看施工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各施工程序能否达到精准;三是要在整体运作过程中掌握各项环节,检查各环节是否在技术创新、质量控制、成本节约、以及绿色文明化管理方面有缺陷或者存在创新空间。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我个人认识到现阶段建筑市场就如同任南鹏当年经营如家一样,即将接近瓶颈阶段,国内从央企中建、中铁等到地市级建筑企业、私营建筑公司,管理水平差异、技术层次差异、资金差异等造成市场占有比例逐渐失衡。我觉得我们所在的企业应该逐步与国内外大型建筑企业接轨,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应该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在经营管理创新的同时扩大企业影响力,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分一杯羹。 二、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我们单位目前的管理模式比较死板,一直以来都是依靠主要领导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等进行决策,导致员工个人思想僵硬化,如同操作机械一样,最终导致企业管理的整体僵化。苏源泉教授所讲的“不去管理”、“群策群力”、以及“高效沟通”是目前我们企业所最需要突破的。 我认为,所谓的“不去管理”,应该是要让企业领导学

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内涵及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内涵及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要: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虽已历经百年,但他的学说仍对现在的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就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内涵作了详细的介绍,说明了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情况,并用历史的观点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客观地进行了评价。 关键字:泰罗科学管理原理泰罗制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切企业或机构中的工人们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也就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责任,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态度的—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管理方面的工长、厂长、雇主、董事会,在对他们的同事、他们的工人和对所有的日常工作问题责任上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没有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 ——泰罗《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一、科学管理的内容 泰罗于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家庭里,19岁时因故停学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后来迅速提升为工长、总技师。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1890年泰罗离开这家公司,从事顾问工作。 1898年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后来他取得发明高速工具钢的利。1901年以后,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讲演,宣传他的一套企业管理理论,即“科学管理----泰罗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 泰罗对科学管理作了这样的定义,他说:“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5条:工作定额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相分原理。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从执行同一种工作的工人中,挑选出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一个人,把他的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个动作,用秒表测量并记录完成每一个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然后,除去动作中多余的和不合理的部分,最后,把最经济的、效率最高的动作集中起来,确定标准的作业方法。其次,实行作业所需的各种工具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再次,根据标准的操作方法和每个动作的标准时间,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的工作量。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泰罗曾经对经过科学选择的工人用上述的科学作业方法进行训练,使他们按照作业标准进行工作,以改变过去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对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个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一般为正常工资率的125%;对完不成工资定额的个人,则以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一般仅为正常工资率的80%。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思维方式决定人生 和经营 在各种的管理学说和思潮纷涌的今天,稻盛经营哲学独秀于林,《活法》一书洛阳纸贵,“珍爱员工”思维日渐主流,这反映出了某种埋藏日久的反思——企业的目的究竟是为股东带来最大价值,还是让员工获得最大幸福?每一位企业经营者越来越难立刻说出答案。现代企业崛起后的数百年,我们第一次发现了它有了返璞归真的可能性。 无论是京瓷跨越半个世纪的成功,还是日航的600天扭亏为盈,都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刻本质是公司上下在稻盛和夫的引领之下,对“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一命题的不断认知、思索和践行。简单说来,是敬天爱人、克己复礼、努力奋斗、诚实良善。无论外界如何纷扰,这一价值观都不为之左右。它并非空穴来风,乃是融合了儒、佛、理和中国古代经典的精髓。稻盛和夫将它们拾起细细打磨,成为当代管理的圭臬。若是未来回顾今日,真正的东方管理学的肇始者乃从稻盛而始。 工作是磨炼灵魂的道场 一定要把心灵打扫干净,把自己的思想变得纯洁。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和经营。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企业经营中最基本的问题。企业家要在企业内部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确立正确的哲学,并不懈努力与员工们共同拥有这种“思维方式”和哲学。这样的话,企业就一定能发展,一定能保持长期的繁荣。同时,我们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性。我们的人生,就由我们的心灵来创造 人生和企业的方程式 从年轻时起,我就想出了一个关于人生和工作结果的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观察许多人的人生,有人幸福,有人痛苦;企业经营亦是如此,有人做得风生水起,有人却怎么也不见起色。如此大的差别究竟从何而来?我从年轻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结果想出了上述这个方程式。 人们一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取决于个人能力的不同,包括智商、体能等,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成败。事实并非如此。能力或许占了很大的比重,可所持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其实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我毕业于日本的地方大学,绝对不是才能出众的人。为了鼓励自己奋发图强,我不相信只靠能力就能决定人生或经营的成败。不管能力是否出众,只要竭尽全力、一丝不苟地去生活,充满热忱地去生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一定

易经智慧与企业管理的思维

易经智慧与企业管理的思维 来自北京市工商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平均每年大约有30%的有限责任公司宣告终结。寿命能够超过五年的新办公司,竟然还不到20%的比例!企业的死亡率如此之高,很大程度上是经营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为什么会失误?为什么有的失误事后回想起来显得如此荒唐?原因当然各种各样。这些失误与企业家的决策能力是有直接关系的。企业家如何提高决策能力?学习《易经》就是一条很好的基本途径。通过易经中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的预测,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决策参数,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准确性。古人云:"不懂易经,就不能为将相"。在当今中国,可以说"不懂易经,就难以从事经营管理。"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具有永恒魅力,其核心就是对世界人类社会等方面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方面,它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涉及了预测、计划、决策、组织、沟通、变通、控制、用人原则等诸多现代管理学中关注的问题。通过易经管理和预测模式,能够把复杂的企业管理模式简单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在当代管理界,《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对管理的独到见解,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哲学,韩国巨作《商道》等都体现了对《易经》和道家思想的学习和运用。让更多的企业家

及高层管理人士短时间内理解《易经》思想之精髓,并掌握易学预测方法,不失为当前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解决之道。 目前,国内外众多优秀公司都在运用《易经》的管理理论对企业品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产品规划、高层谈判、决策层团队等方面进行改进。台湾的曾仕强先生更把易经理论指导下的管理方法称为"大易管理"或"中国式管理",由此推出一系列讲座,广受企业和学员好评。很多家企业高层管理者都认为通过学习易经管理,让思维更加立体,多元,丰富,许多原来企业存在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下就能够找到了症结所在并得以迅速解决。 站在哲学的角度看易经(现存的版本为《周易》),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充满了辨证思想和系统思维。对我国社会、文化、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是来源于《周易》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以孔孟思想为代表,提倡积极地"入世",强调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属于"阳";道家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代表,强调保存自己的重要性,这是"避世"的角度,属于"阴"。这"一阳一阴"的思想是一体两面的,如果不保存自己,怎么谈有所作为;在有所作为时,又要不断思考如何保存自己。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上升成为了一本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一些哲学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比如说:错综复杂、否极泰来、乐天知命、无妄之灾、不速之客、三阳开泰、文过饰非、风雷激荡、防微杜渐、自强不息、反目成仇、立竿见影、物极必反等。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并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古语说:"不知易,不可为将相"。管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完全可以把易经的哲学思想灵活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指导我们的实践。因此,下面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中的乾坤两卦,希望能给你一些有益的启示。 乾卦 乾:元,亨,利,贞。 无论是老板、管理者、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想成功,显然他们对成功的定

企业与企业管理的内涵

第一节企业与企业管理的内涵 一、企业的含义与企业素质 1.企业的含义 关于企业的概念,国内外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通常所说的企业,一般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我们通常提到的企业往往是指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工业企业乃是从事工业性生产的经济组织,它利用科学技术、合适的设备,将原材料加工,使其改变形状或性能,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产品,同时获得利润。商业企业则是指从事商业性服务的经济实体,它以营利为目的,直接或间接向社会供应货物或劳务,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一个企业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的要素: (1)拥有一定数量、一定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和资金; (2)具有开展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活动的场所; (3)具有一定技能、一定数量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 (4)从事社会商品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5)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地位; (6)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获取利润。 2.企业素质 企业素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即指人、财、物、信息的基本状况,或者说是构成企业生产力各要素和企业组织管理水平的综合表现。企业素质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即企业的素质是针对企业的“整体”而言的。企业素质强调的是“质”的概念,即企业素质的衡量标准不在于企业的规模。企业素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企业素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企业素质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如图3-1所示。 图3-1 企业素质结构模型 二、企业管理的内涵 1.企业管理的概念 所谓企业管理,就是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目的的活动总称。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企业内部的活动,即以生产力为中心的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前的技术准备过程和生产后的服务过程,对这些过程的管理统称为生产管理。另一部分是企业外部的活动,即联系到社会经济的流通、分配、消费等过程,包括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对这些过程的管理统称为经营管理。 2.企业管理的作用 (1)企业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好坏的决定因素。企业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诸多因素组织得科学与否,能否不断开发新的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管理界所谓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就是强调必须重视和加强企业管理。 技术素质 企业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科研、设计、工艺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企业的设管理素质 管理素质是指管理人员应用管理工具和方法的能力,既包括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方面的管理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是指企业人员所具有的政治、思想、文化、技术、业务、身体、心理的水平,企业

(管理知识)太极思维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思考最全版

(管理知识)太极思维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思考

太极思维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思考 顾兆熊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中国哲学的根本是壹幅太极图。 太极即阴阳。 宇宙有天地;人有男女。动物有公母;植物有雌雄;天象有日月;地有高山流水,统而言之阴阳。太极原理: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任何事物的独立存在都是壹个太极模式。 壹个企业的独立存在也是壹个太极模式。 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企业管理,即是研究企业管理之道。 何为道?道的名词首先出现于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可见道是壹种象。这种惚兮恍兮的似乎很难把握。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这种象。 俩个恋人,情深意切之至,含情脉脉。 壹首精彩的乐曲奏毕,全场鸦雀无声。 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见的那瞬间。 此时无声胜有声,语言道断。 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研究企业管理中的含情脉脉,语言道断,就是太极思维模式。 对太极图的理解,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从实用角度上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太极图是俩条相互追逐的阴阳鱼组成。俩条鱼的眼可见作是阴神和阳神,阴中壹点阳,阳中壹点阴。 阴阳不是简单的迭加,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不是1+1=2,而是1+1=3。 俩神相博不求自得。得什么?壹种新的物质。男女结合得子,氧氢结合得水。万众壹心,黄土变

成金。黄土变金,质的飞跃。 新中国建立以来,有关企业管理的文章可说是汗牛充栋,但很少有人把企业管理问题放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也就不能建立壹个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为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柱。 中国有句古话,“道无术而不行”。这就是具体和本质之间的不二。勉强理解既包含又有区别,既统壹又不全等。 我们且把企业管理的种种规章制度,谓之为术。我们当下探讨壹下企业管理之道,对企业管理之道作壹番思考。 思考可免除文章题目形式的束缚。 思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这似乎更能接近于道。 爱情壹个永恒的主题。 爱情演绎了古今往来壹个个动人的故事:美满的,悲壮的,神话的,鬼怪的,万物皆有情。 故事的主人公永远是男人和女人,更抽象地说阴阳的故事。 企业的故事,相形之下,苍白、平淡、无奇、形影相吊。 企业的故事壹个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爱情的魅力在壹个“情”。 我们的产品,应该是壹首动人的小诗。 我们的产品,应该是凝固的音乐。 我们的产品,应该是流动的情感。 让我们走进壹个新的时空,调整我们的思维。 孙子兵法:“道者,全民和上同意,故能够和之死,能够和之生而不畏危。” 也就是说,壹个企业首先全体人员必须有壹个共同的信念,为此信念上下壹致能够为它而献身。可见孙子说的道是壹种信念,是壹种精神。为什么孙子兵法把它放在首篇,作为纲领提出?商场

企业管理者思维的核心要素及塑造策略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8, 8(6), 593-601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58744294.html,/journal/m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58744294.html,/10.12677/mm.2018.86077 Examining the Core Elements and Shaping Strategies of Business Managers’ Thinking System Qi Xu, Wenhao Lu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Nov. 12th, 2018; accepted: Nov. 23rd, 2018; published: Nov. 30th, 2018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business managers’ thinking system. We firstl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managers’ thinking system in enhanc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 ca-reer. Based on the extant studies and several practical cases, this study identified five core ele-ments of managers’ thinking system, namely systematic, open, collaborative, dialectic,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styles. Moreover, with the intention of improving mangers’ thinking system, this study suggested five potential shaping strategies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Keywords Manager, Thinking System, Learning, Shaping 企业管理者思维的核心要素及塑造策略 徐奇,罗文豪*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12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23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30日 摘要 本文围绕管理者的思维风格展开探讨。在明确了管理者思维对于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之后,*通讯作者。

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一直以来,很多外国专家持这样的观点: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管理,最容易发生问题的也是管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其答案却是众说纷纭。但肯定包含这样的原因,就是不懂管理,或者说不懂得管理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就企业发展而言,懂管理未必就会成功,但不懂管理一定不会成功。据说,“企业管理”一词在一百多年前才出现。今天我们所说的“企业管理”,是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庞大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如何实现企业组织持续性和健康性的发展。一锤子买卖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两回事,要实现后者,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世界发展到今天,企业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今天中国二十多年来的企业管理,实际上囊括了西方三百年的工业化管理历程,但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无论什么样的管理解决之道,企业都会习惯性地使用效益和效率去衡量,如果一项看起来很“伟大的理论”,既不谈效益,也不谈效率,都会质疑它对于企业管理的价值。 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说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效益的化,看起来与企业定义有一致性,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效益的化;另一种观点说管理的目的就是满足顾客,这是现代管理学的观点。利润来自哪里?效率来自哪里?这两个问题,今天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或者说是西方企业管理的共识,即:利润来自满足顾客、效率来自分工流程。第一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观点,第二种观点是现代的观点。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仅要了解管理的渊源,更要了解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一个好的管理理论在继承中发扬光大。目前国内外众多企业普遍采用了“现代管理学”的理念,“现代管理学”是从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写于1946年的《公司的概念》开始算起的,为什么没有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算起?因为在德鲁克之前,所有的企业管理几乎都是在谈论“企业和利润”,从德鲁克开始,才谈论“组织和绩效”,才讨论“产品与顾客的关系、组织与个人的关系”。目前流行的“目标管理”的概念也是德鲁克XXXX 年最先提出来的。因此说,现代企业管理不仅关注企业生产的组织、生产的效率和企业的效益,更关注顾客的反映、顾客的需求,也关注企业职工的思想和实际的情况。 在这里还要提到国企的中国特色管理,或者叫“中国式管理”,都强调了稳定比竞争更重要、和谐比效率更重要、价值观统一比个性的解放更重要,这与西方国家的管理理念有差异,国内的专家正在积极探索,力求缩小这种差异,使国际先进管理理论不仅仅在中国特定环境下发挥出有效管理的作用,同时也能与国际惯例有效接轨。

试述哲学思维在管理中的作用

哲学思维在管理中的作用 一、哲学与哲学思维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哲学思维,是指在系统的哲学理论指导下人类通过哲学性质的思考。利用哲学知识规律这种世界观、方法论对问题进行的思考。 二、哲学思维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时代,作为社会科学的哲学思维,对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作用到底有多大?有多少?这大概谁也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谁也不能忽略了一种规律: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必将有力地指导伟大的实践。 如此看来哲学并非没有用,只不过是它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而已。反思哲学被人所忽视,大体有两大原因:第一,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作用的特点所致。它的特点一是有远用而无近用,它的影响往往不是立竿见影式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二是有大用而无小用,它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的公共决策的影响,而不是对个人具体工作的影响。三是有潜用而无明用,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式的,先是在思想意识接受,继而才转化成个人的思维方式,再影响人的具体行为方式。第二,社会环境影响所致。战争或和平时期、计划或市场经济的不同环境,对社会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更容易左右人们的思想,人们更趋浮躁,判别事物价值的标准更直接、更具体。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被忽视也就不奇怪了。 三、哲学思维运用的特征 哲学思维方法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在改造世界时它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它是辩证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不盲从权威的批判性的反思。第三,它是实践第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社会实践发展了,人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不断前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四,它是超经验的思维方法。它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实践观庸俗化,反对把过去的、一时成功的经验作为绝对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冷静地审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类经验中的一切行为。 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哲学思维模式更有助于人形成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眼光,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四、哲学在管理中的影响作用 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企业是管理的最大主体。管理的核心问题体现在管理的过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第一套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经营战略最终要确定企业的总目标,规定企业的总行动,追求企业的总效果。这一特征属于( )(答题答案:A) A、全局性 B、长远性 C、抗争性 D、纲领性 2、企业集中全部力量专门生产某种产品,以满足某个市场面的需要。这一战略属于( )(答题答案:C) A、低成本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集中战略 D、稳定型战略 3、企业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对策水平与企业的潜在能力比较吻合,采用的手段和措施符合客观实际。这种战略属于()(答题答案:C) A、保守型战略 B、稳定型战略 C、可靠型战略 D、风险性战略 4、边缘竞争战略的核心在于利用()来构建一系列的竞争优势(答题答案:B) A、稀缺资源 B、变革的动态本质 C、有吸引力的行业 D、人才 5、安索夫出版的()一书标志着计划学派的形成(答题答案:C) A、《战略与结构》 B、《管理的实践》 C、《公司战略》 D、《战略管理》 6、战略管理理论的发源地是()(答题答案:B)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中国 7、研究和开发战略是()(答题答案:B) A、总体战略 B、职能战略 C、经营单位战略 D、竞争战略 8、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进行分析。这个内容属于()(答题答案:B) A、政治环境分析 B、经济环境分析 C、社会文化分析 D、自然环境分析 9、为了弄清行业内各企业总的生产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对企业进行分析,这项内容属于()(答题答案:C) A、行业技术状况分析 B、行业寿命周期分析 C、行业规模分析 D、行业内战略集团分 析 10、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分析,这个内容属于()(答题答案:C)

企业管理思维导图

企业管理五步走思维导图整理 企业管理包含哪些内容?概括起来是五个方面: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这五方面内容是一个递进关系,顺序不能颠倒,也不能只强调一个而忽略其它。一个好的企业管理,需要这五方面内容协同作用,而这五项内容的协同就是企业的系统能力。一个具备了系统能力的企业才有希望具有核心能力。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常常被人们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这种偏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在对计划本身的理解当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计划是一组数据,是一个考核指标的指导文本,没有人认真的想过,计划本身属于管理的一部分。计划管理要解决的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因此,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目标、资源和两者的匹配关系。 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点。计划管理也被认为是目标管理,目标管

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一、高层强有力的支持;二、目标要能够检验;三、目标是经过高层管理者确认的。 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很多人对于计划管理的理解多是与目标联系在一起的,通常会以为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要实现计划,唯一的办法是获得资源。 目标与资源匹配是计划管理的结果。也可以说两者的匹配关系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的时候,要么是“做白日梦”,要么是浪费资源。所以我们不必关心企业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企业设立多大的目标,我们只需要关心是否有资源来支撑目标。当企业高调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是否拥有国际人才、国际渠道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呢?如果没有这些,空有一腔鸿鹄之志也是徒劳。 流程管理 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是流程。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管理的一些习惯:一是打破职能管理习惯;二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打破职能习惯。中国企业中的职能部门很大程度上秉承古代官制沿袭下的“自利取向”而非“服务取向”。在“自利取向”情况下,各职能部门特权膨胀,大家都只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由此导致

管理哲学主要内容及哲学故事

一.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还想学什么? 1.学习内容: 管理哲学是对管理的哲学思考,是从哲学层面来思考管理问题。管理哲学以管理活动中的一般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研究对象。 管理哲学由三部分组成:管理本质,管理意义,管理规律。本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即管理规律。管理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对管理哲学含义的理解站在哲学的高度对人、组织、环境构成的管理系统进行再认识;通过中外管理哲学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并理解中国的管理与国外管理的不同;探索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研究管理哲学等。 2.学习收获: 通过这门课程,笔者逐渐培养起管理思维意识,对中国管理哲学精髓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回顾现代管理的发展轨迹,西方管理危机频现,中国未来的管理不仅应该去西方管理之糟粕取之精华,更应该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激活中国管理哲学代码。 中国古典哲学基础是简单管理。简单管理的思想在中国古来有之,具有深厚的中国古典哲学基础。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管理精义,明确提出了管理的最高境界:“稀言自然”,“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更是对简单管理的生动描述。 如何在实际管理中运用中国哲学简单管理思想呢?通过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把握规律,抓住关键,即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准确找到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战略的眼光去感知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致力于培育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聚焦核心,抓企业成功关键。 其次,善于化繁为简,集约高效,即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系统思维,快捷行动,有执行力;在错综复杂的企业内外矛盾之中驾驭矛盾,把握度;集中配置资源,整合资源,提高组织整体运行速度与效率。 然后,应该学会遵从“自然法则大于人为法则”的处事原则,组织的运行基于“客户价值驱动”而不是“权力驱动”,在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变革与创新,不断跨越成功的陷阱,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重视沟通信任,以人为本,即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价值,以“人才价值本位”替代“官本位”,在企业内部建立信任与沟通机制,建立知识共享系统,减少组织内部交易成本,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融合,协同有效。 3.希望继续学习: 通过管理哲学课程学,笔者已经基本掌握管理哲学思考方法,为了能使自己够站在更高的哲学高度审视“管理的丛林”,希望更加全面地了解管理哲学内容。如哲学高度与管理效率的联系,人本管理的哲学问题,管理哲学的基本矛盾分析,如何判断哪些哲学适用于当今中国企业管理等问题。 二.如何设计《管理哲学》课程讲义?如何设计《管理哲学》课程课堂?如何设计《管理哲学》课程考核? 1.管理哲学讲义设计 讲义由案例,哲学名言,哲学故事为主。相关视频,图片,音乐资源为辅生动形象具体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何管理,培养管理思维能力。 讲义内容应该顺应管理环境的变化,同时结合现实中国企业缺乏危机管理意识现状和环境不断变化给管理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强,特别加强对危机管理和不确定行管理的分

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思维分析比较

企业战略治理的战略思维比较 战略是什么?我们能够用《Economist》杂志的一个简单而权威的定义进行诠释,即战略回答企业的两个差不多问题:一是“Where do you want to go?”,一是“How do you want to go there?”。企业长期存在及进展的基础是制造价值,价值的不同理解和定义构成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制造价值则是后一个问题的解答,至于价值如何分配则是企业各种利益攸关者之间的博弈结果。如此,我们能够讲企业战略确实是如何实现企业自身所定义的价值制造。 一、企业战略治理理论的进展 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往常是企业战略治理理论进展的萌芽时期。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企业战略治理理论获得了专门大的进展。其中,60年代有钞票得勒的“结构跟随战略”假设和安东尼—安索夫—安德斯范式。进入70年代以后,战略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向实际操作,其主流如70年代的经营组合治理理论和迈克尔。波特

的竞争定位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日益明显,从外部环境看,技术创新加剧,国际竞争激烈,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不确定性对企业治理的挑战越来越大;从内部环境看,职员素养普遍提高、自我进展意识日渐增强,组织趋向扁平化和弹性化。战略治理研究转向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知识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那时,圣吉、柯林斯和珀斯提出了企业愿景驱动性治理,另外一些学者在波特的竞争理论上进行进展,提出了竞争优势观和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模型。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新和制造以后成为企业战略治理研究的重点,在此背景下,超越竞争成为战略治理理论进展的一个新热点,有较大阻碍和代表性的如德—博诺提出的超越竞争理论、莫尔提出的企业生态系统使用演化理论、达韦尼提出的超级竞争模型等。另外一些学者敏锐地感受到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在价值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如瑞克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差不多越来越把知识看成是自己最有价值的战

企业管理新思维

企业管理新思维——教练式管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使得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管理者也需要不断提升其管理技能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企业的管理能力并不体现在策略上,而体现在人的行为上。员工的能力就像水下的冰山,关键在于管理者能不能通过指导把水下冰山托出水面。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员工能力的高低,而在于教练指导水平的高低。提高人的行为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者自上而下的言传身教和指导,没有大量善于指导下属的“教练”,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可能真正提高。但是,目前企业中基层经理普遍缺乏教练能力,这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明显瓶颈。 教练式管理的内涵 近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流行一个新的概念——教练。教练(coaching)源于体育,顶尖的网球手、高尔夫球手和其他竞技项目的运动员都有教练。教练帮助他人提高技能,制定重大赛事的行动战略。后来教练作为一种管理技术从体育领域应用到企业管理领域,企业教练应运而生。“教练技术”在西方已经有20多年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架构。实践证明:它是一个可以支持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跨领域的技术和工具。 传统管理者较多地充当顾问的角色,较多地从事技术性工作,为员工解决具体问题,重点在事而不在人。教练式管理是一门新的管理技术,运用一套技术,更多地激励员工,让员工发挥创意,找出解决之道,重点在人而不在事。教练让员工看到自身的盲点和潜力,也让员工认清自己在组织架构中的位置以及应当发挥的作用。教练认为,人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本。当人的能力和素质得以提升的时候,企业的资本就会加倍增值。教练文化以人为本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充分激发人的潜能提高生产力,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同时,教练还启发员工的其他能力,诸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团队自我管理有独特作用。简而言之,教练就是以技术反映员工的心态,激发员工的潜能,帮助员工及时调整到最佳状态去创造成果的人。 教练式管理就是将体育教练对运动员的督导、培训方式系统性地运用到企业管理领域来。教练的过程不仅是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挖掘运动员、团队最大潜能的过程,它既着重于目标的实现,也着重于运动员、团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成长。教练与员工之间在深层次的信念、价值观和愿景方面相互联结形成了一种协作伙伴关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GE前CEO杰克·韦尔奇在执掌公司大权多年后,他领悟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数字和目标不能帮你实现追求,只有员工能够。”有人问他,作为首席执行官,如果让他重头做起,他会有什么不同?他回答会大步改进,从传统的控制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员工身上培育一种自我拓展精神。 教练式管理的首要作用就是帮助员工挖掘潜能,突破自我。教练的过程集中于克服那些妨碍员工达成优秀和快乐的内在障碍,把他们从对失败的恐惧、变化的抗拒、时间压力、烦闷中解放出来。教练式管理的艺术就在于能察觉到员工最大的潜能,而不是把员工局限于最低的可能性中。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读后感_心得体会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读后感(一) 正确的哲学,是企业永续经营的灵魂。这句话是本书腰封上的一句话,可以说是本书中所有论点的出发点。 其实,一切企业都有自己的哲学,其不同点仅仅是企业哲学的用处不同而已。有的企业将自己的哲学就定位在“忠诚、踏实能干、创新”等上面,这种企业的目标只有一个:尽全力管好员工,让员工为自己创造最大的财富。另一种企业将自己的哲学定位在积极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上,想尽各种方法来提高员工的自身价值和主人翁意识,从而使员工在充分展现自己才华的同时,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我们可以做一个很初劣的比喻:一个作坊,有了自己最基本的哲学并被经营者接受时,可以被称为公司。一所公司,有了自己好的哲学并被所有员工接受时,公司才能被称为企业。从这儿,我们可以明晰一个东西:企业的哲学应该是自己的企业文化。或者,用一个很时髦的词语,企业的哲学应该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文化层面的内容,也是每一个企业亟需构建的内容。 企业和人一样,有自己生存的具体目标。对于企业,这个目标无疑为解决三个问题:我们是什么?我们要做些什么?我们怎么做?一个企业能解答好这三个问题,这个企业肯定已经是或者将要是很成功的企业。 商业社会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重视起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他们只是很粗枝大叶地选择了几个很积极向上的词语,或者句子,然后将这些词语、句子刷在公司的围墙上,挂在车间的走道里。他们认为,这就算是构建好了企业的文化,企业以后只要照着这个方向发展就可以了。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这些企业忽略了企业文化里最重要的一环:人!这种企业文化是没有人的企业文化,这不能被称为企业文化,充其量可以勉强被叫做企业口号。 正确的企业文化应该和共产党的口号一样:以人为本!企业应该时刻牢记两件事:我们为员工做了什么?我们为所有的人做了什么?人才是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出发点,离开了人,那些所谓的利润、增长率、销售额,甚至美好的战略规划,

企业管理的内涵与要素

企业管理的内涵与要素 摘要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企业的管理会影响公司的运作,在发展企业文化的同时,还要加强公司内部的建设。但是没有一个企业管理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乞求制度可以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那是不现实的,如果真的如此,你的企业就可以不要任何层次的主管,有制度就可以了。[1]事实不是这样,制度是否有效的关键是主管如何宣贯执行,制度是对程序化的问题有效解决的方法,非程序化的就要靠各级主管自己解决了,主管就是要在没有制度的情况下才真正起作用。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企业管理的内涵和要素才能有效地管理好企业。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涵要素 一、前言 企业管理是摆在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面前的巨大课题,是企业管理者们冥思苦想常感头痛的重要问题,是企业管理者们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我常常问自己,什么才是企业管理的真正内涵。可能之所以企业管理使人头痛,是因为管理的头绪太多,管理的环节太多,管理的目标不确定等等,真的是这样吗?我不这样认为。那么什么是企业管理的真正内涵呢?当我们拨开企业管理层层神秘面纱,当我们直接切入到企业管理的实质与核心,我发现企业管理的真正内涵是企业的流程。[2] 企业管理的要素有: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奖惩制度,改革与创新,学习培训。 二、企业管理的内涵 大家知道,企业的使命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而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是企业的流程。因此,企业流程的优化,企业流程的合理,企业流程的高效直接影响到企业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企业的成功来自于优异的企业流程运营。一个优秀的企业流程首先是有效率的,同时是简洁的,可创造效益的;其二才是可调整的,可适应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改变的;其三是制约的,可复制和可控制的。希望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们牢记这一点,希望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们体会和理解这其中的道理,希望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们在制定企业流程上下功夫,因为优异的企业流程运营要有优异的企业流程管理。 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企业管理与企业流程的关系,使流程对管理创造价值,从而为企业客户创造价值,是每一个企业应该追求的目标。企业的流程制定,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特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