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历史

世界金融历史
世界金融历史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均有一定特点的主体金融体系。

第一阶段国际金本位制时期

从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结束。

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起始于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终止于1973年。

第三阶段牙买加货币体系时期

战后历史的若干个阶段

将二战后时期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和一个中间阶段对我们的分析工作是很有用的。第一个时期是战后重建和发展时期(1945~1963)。从1964年至1966年是一个过渡阶段,其间在西方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经济社会政策转变。从1967年至今是第三阶段,这是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不断劣化并最终导致今日严峻危机的30年。

1、战后重建和繁荣发展的时期(1945~1963)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对健康的、实物性的经济增长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这包括:战后欧洲(特别是欧共体的西德、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的经济重建和复兴;美、苏两国强劲的工业和技术进步;许多所谓“第三世界”国家,如中国、印度和部分南美国家,有了真正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两大经济集团都以人均实物产出的增长为目标,而达至这个目标的途径也都是对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等资本密集型项目进行大规模投资。这段时期,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和其他相关安排的保证下,货币相对稳定。这些安排包括:相对固定的货币平价,金本位支持下的美元所扮演的中心角色以及相对严格的货币银行管制。贸易协议准许政府通过合理的关税、补贴、价格支持、支持性信贷和税收政策等多种手段保护和扶持本国生产者,在食品和关键工业部门尤其如此。一般而言,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政府不鼓励投机,而是鼓励在基础设施、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公私投资。它们的政策强调高技术资本品的生产和人口科学素质的提高。金融利润主要产生于实物的制造和贸易。结果就是整个金融体系有真实的实物经济作强大后盾。

2、过渡阶段(1964~1966)

在威尔逊的领导下,以前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发展政策被抛弃了。鼓励投资于生产性部门和新技术的各项政策被一步步废除。新的政策取向是创造消费品和非生产性服务的巨大膨胀,从而在中短期内取得较高的倾向回报率。尽管肯尼迪政策的某些正面因素持续到1967年,他的遇刺标志了一个具有决定性经济后果的政治转折点。理解这次政策转变的根本性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美国。直至60年代初期,人们仍理所当然地认为,美国繁荣、财富和力量的源泉在于其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传统的“美国体制”总是倾向于让国家鼓励对科学和技术进步进行长期生产性投资,支持大规模基本建设,扶持新兴工业部门并以

“保护主义”政策培植国内生产。即使进入60年代之后,美国人仍普遍认为如果准许所谓“市场力量”遵循货币收益最大化原则,不受政府干涉和调节地统治整个经济过程,那么任何工业经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为了保持一个现代化的,以科学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政府必须起积极的作用:它必须经常介入以保持长期投资的生产性导向,控制投机和浪费,限制“市场力量”的以长远公共利益为代价的短期利润取向。相似的国民经济原则在其他西方国家的工业发展中也被采用,成为这些国家战后重建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之下,使于约翰逊政府并为其后历届美国政府所继承的经济政策转向,其实质是对于传统的工业经济的“美国体制”的彻底抛弃。这个根本性的政策转向反映在开始流行于60年代中期的“消费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等概念上,这种驱使从英美逐渐传播到其他西方工业国家。

3.世界金融体系30年的癌症(1967~1997)

过渡阶段结束于1967年,当时一系列爆炸性的金融危机正如林顿。拉鲁什所预言的那样开始。后来的历史表明60年代末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危机决非暂时或周期性现象。从战后初期卓有成效的“美国体制”政策所作的根本性转向,为世界经济种下了致病的癌变基因。

在这30年历史进程中,金融体系的疾病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各国政府和组织不得不面对和应付的危机为标志。历史表明,在每一个关键转折点上,所采取的决策总是使问题更为恶化,并为下阶段更严重的危机准备了条件。这些决策的共同重点在于:对由不数据增长的债务“泡沫”和投机性金融资产引起的问题,它们总是试图通过牺牲越来越多的实质经济来“喂饱”泡沫的方式加以解决,与此同时它们还成功地为这些泡沫的增长清除各种壁垒。

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和主要组织的这种非理性、自我毁灭式的行为,构成了过去30年经济史最重要的特征。很明显,世界金融体系的问题及其之所以被容忍了这么久的原因在于一些植根于国家政府和组织的思维习惯深处的错误。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 一,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只有人民银行一家。当时金融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民银行既管宏观平衡,又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80年代金融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改变这一金融组织体系结构,通过建立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将中央银行和商业性金融体系分开,构建一个所谓双层银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央银行专注于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和为银行提供支付清算等金融服务;商业性金融机构则从人民银行独立出来,面向企业和居民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具体而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建立或恢复建立的。建设银行过去服务于财政功能;中国银行在恢复设立之前实际上是人民银行内部的国际局(对外加挂一个牌子);农业银行当时是一块虚的牌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过去只做进出口方面涉及的货运险,是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下属机构。 与此同时,80年代还在探索证券交易。当时没有成立股票交易所,80年代后期有个别证券营业部试点开展了证券交易。 二,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本框架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金融改革发展以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为根据,与国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相平行,主要特征就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和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专业银行转向商业银行。当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和交通银行都已经成立了,但四大行还是专业银行,分别服务于工商业、农业、国际业务和项目建设等行业或领域,相互之间没有充分的竞争。这显然不符合竞争性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同时也难以进行调控。并且,如果国家在某一领域有政策性要求,如有企业发不出工资,国家要求给予支持,那么四大行也必须负责自己领域的政策性业务。这不仅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基于这种考虑,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专门承担政策性服务,四大行只承担商业性业务,同时四大行不再按专业领域划分业务,相互之间可以交叉、竞争,以便改进服务。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另一重要背景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公司组织结构和初步的治理框架。当时就有一个问题,如果现代企业制度也适用于这些大型国有银行,那么这些专业银行也要像国有企业改革一样,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专业银行的性质,变为市场竞争主体,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运营管理。 其次,这一时期建立了证券市场。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建立,国家层面成立了证券委和证监会,后来证券委的发行审核功能合并进了证监会。 再次,保险业取得较快发展,特别是寿险开始初步发展。1998年,专门成立了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0年(金融保险)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细则

(金融保险)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细则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细则 第壹章总则 第壹条为规范期货交易行为,保护期货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期货交易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交易所、会员、客户应当遵守本细则。 第二章品种和合约 第三条交易所上市品种为股票指数以及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期货品种。 第四条股指期货合约主要条款包括合约标的、合约乘数、报价单位、最小变动价位、合约月份、交易时间、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最低交易保证金、最后交易日、交割日期、交割方式、交易代码、上市交易所等。 第五条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合约标的为中证指数有限X公司编制和发布的沪深300指数。 第六条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合约乘数为每点人民币300元。股指期货合约价值为股指期货指数点乘以合约乘数。 第七条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以指数点报价。 第八条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最小变动价位为0.2指数点,合约交易报价指数点为0.2点的整数倍。 第九条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合约月份为当月、下月及随后俩个季月。季月是指3月、6月、9月、12月。 第十条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最后交易日为合约到期

月份的第三个周五,最后交易日即为交割日。最后交易日为国家法定假日或者因异常情况等原因未交易的,以下壹交易日为最后交易日和交割日。 到期合约交割日的下壹交易日,新的月份合约开始交易。 第十壹条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时间为交易日9:15-11:30(第壹节)和13:00-15:15(第二节),最后交易日交易时间为9:15-11:30(第壹节)和13:00-15:00(第二节)。 第十二条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是指其每日价格涨跌停板幅度,为上壹交易日结算价的±10%。 第十三条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12%。 第十四条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时采用现金交割方式。 第十五条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单位为“手”,期货交易以交易单位的整数倍进行。 第三章席位管理 第十六条席位是指会员参和交易所期货交易,享有及行使相关交易权利,且接受交易所监管、服务及相关业务管理的基本单位。会员能够根据业务需要向交易所申请壹个或者壹个之上的席位。 第十七条会员申请席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壹)运营状况良好,无严重违法违规记录;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受到了比较严格的监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如前一段时间火热,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开始换上科技金融(Fintech)的外衣,希望借此绕开严苛的监管条件。然而,无论如何装扮,都无疑希望套上金融业务的光环,尤其是要注意的是,在一轮又一轮的热词概念炒作的背后,监管套利的风险不可忽视。但什么是Fintech,什么是Fintech企业,在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而导致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金融与科技的本质认识有所偏差。可喜的是日前央行强调要划清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指出Fintech企业要与持牌机构合作才能从事金融业务,明确了“技术是技术,金融是金融”,为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奠定了基础。同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金融行业未来创新发展的趋势,是寻求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在新科技与专业性中寻求平衡与发展。 从技术提供者到金融行业的创新者 在新技术运用与金融专业的结合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概念在国内风光无限,而“金融科技”则是国外较为普遍的提法。显然,金融科技的范畴远远超过了互联网技术,还包括智能机器人、VR、生物验证技术等新科技的方方面面。同时“金融科技”概念强调在金融体系中更积极地更多地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提倡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创新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平台管理。 单纯从字面上看,金融科技(Fintech)可以理解为金融服务和科技的结合,而所谓的金融科技企业的本质,则更应该体现为面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系统开发和技术提供者。金融科技(Fintech)并不是一个从天而降,从金融行业外部突然冒出来的特殊领域,追根溯源,可以说是过去数十年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大规模IT投资而催生领域。 从美国专业杂志American Banker近年来公布的Fintech企业情况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就是,该类企业逐渐从金融行业的技术提供者变身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早期的Fintech企业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提供具有更强金融专业功能的,更高安全度和信赖程度的IT系统供应商。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Fintech企业更加倾向于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服务的领域覆盖了家庭账单管理、会计软件、贷款、结算等诸多方面。以前站在金融科技前沿的这些IT企业,悄然变身为金融领域的创新者(或称为搅局者),以至于到目前来看,在人们的视野中形成一种错觉,就是认为“Fintech企业”就等于从事金融服务的企业。 追求新技术与金融专业性的平衡发展 从曾经集中于系统的研发,为金融行业提供金融技术支持,到现在开始面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反映出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的特征是在IT技术与金融专业性之间寻求平衡。 以银行业为例,全国性结算系统的开发和运营,自动取款机(A TM)的普及,以及近年来的网络银行,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等等的发展,无论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从金融服务提供方的角度,都要求金融行业不断导入新技术新知识,更新金融行业服务的形态和内容。比如,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信息的“检索”能力大大增强,而智能手机的

中国利率政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中国利率政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利率是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也是对经济体系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率范畴非常类似于价格范畴,也有人称利率是一种价格,即使用资金的价格。在大力推进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的中国,利率正成为日益重要的经济范畴,政府的利率政策正对经济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将回顾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利率政策的演变,并由此讨论我国未来利率政策的改革取向。 一、中国利率政策的历史回顾(1949-1998) (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利率政策(1949-1978) 1.建国初期过渡性利率政策 全国解放之际,我国政府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银行三家革命根据地银行基础上,于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成立之初,就面临极其困难的局面。 针对当时的情况,为了抑止飞涨的物价、筹措积累资金恢复经济和改造私营工商业,中国人民银行首先采取高利率政策。194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表规定,6个月定期存款利率高达月息150%;6个月以上的可面议,活期存款利率也有30%。相应地,贷款利率高达90210%(对私营商业贷款),其它类型的利率也都很高。这一利率水平高于当时物价上涨幅度,高利率政策有效地打击了不法商人的囤积居奇活动,同时吸引了大量资金,增强了银行的实力。 1950年初,全国物价稳定趋跌,高利率政策无论对银行经营还是对工商业经营都已不再合适,中国人民银行就根据物价水平、各行业利润水平及时调整利率。1950年5月份规定的一个月定期存款月息降为15%,贷款利率也相应调低为最高不超过30%。此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于1951年2月和1952年6月进一步调整利率水平,到1952年6月,一个月定期存款利率降至7.5%,一年期的也只有12%。此外,还统一了关内各区行的利率。 在这段时期的利率政策调整上,人行主要掌握两条原则:一是对国营、集体和私人区别对待,以兼顾各方面要求;二是既注意不脱离市场,又不追随于市场之后,快速反应、朝订夕改。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最高限额,各地适当调整并上报备案。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采取了其它一些措施:(1)折实存款。所谓折实存款,就是以货币折成实物存入,到期提取以实物折合货币付给,实物以标准实物单位计算,一个标准实物单位包括面粉1斤、玉米面(或小米)1斤、布1尺,以当地前5日的平均物价计算。这一储蓄形式主要是为了稳定市场、打击投机、鼓励储蓄、吸收储资、发展生产。当物价稳定之后,折实存款逐步收缩,1952年6月,正式停办这种存款。在此期间,天津还试办过折实贷款业务。(2)对私营银钱业的管理。解放初期,在一些大的私人储蓄中,私人银钱业占到总额的71%,所以影响很大。国家在对其逐步实行改造的同时,采取成立利率委员会制定行庄利率、规定最高利率等办法,对私营银钱业进行利率管理。(3)对自由借贷,利率由双方商定,不加限制。上面这些政策措施,在稳定市场、动员资金、刺激生产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在这一时期,由于现实情况既特殊又复杂,利率政策表现出调整频繁、幅度很大的特征,属于过渡性利率阶段。2.一五时期及时调整的利率政策 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国家有两大经济任务:一是大力推进经济建设;二是对旧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时期的金融利率政策也必须满足这两方面的需要。为此,利率政策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大幅度调低利率。为了刺激,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就有必要继续降低利率。1953年10月13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出通知,调整利率。此次调整首先是大幅度调低贷款利率,如国营工业贷款由月息69.9%调低为定额内4.5%和超定额4.8%;国营商业贷款由月息10%调低为6.9%;其它所有制性质的行业贷款也相应调低。这次调低的幅度应该说

世界金融发展史年表

世界金融发展史年表 公元前 3000-1122 年:在中国贝成为支付手段 1500-1122 年:中国开始铸造铜贝。 1154-1122 年:传说中国商纣王厚赋税,实鹿台之钱。 1122 年:中国周克商,散鹿台之钱。 7 世纪:中国早期空首布出现。 7 世纪:地中海盆地出现最初的钱币。(首先在吕底亚。继而在埃奥尼业与亚哥斯)。 6 世纪:希腊出现德拉克马(根据城邦不同,或4.36 克或6 29克白银);波斯出现德利 克(x 41 克黄金)与米底亚的希克勒,1德利克相当20 希克勒。希腊第一批私人银行 出现。 524 年:中国周景王铸大钱。 4 世纪:最初的货币理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其顿人统一了希腊与波斯货币。希腊第 一批公共银行出现。 3 世纪:第一座罗马铸币工场于公元前269 年在卡皮托利山开办;与铜币阿斯(重量逐步由12 盎司降到1 盎司)同时出现奥莱玉斯(10 Q1 黄金)与德尼安(4.55 克银,后降到3.90 克)。奥莱玉斯相当25德尼安或250阿斯。 248 年:安息铸银铜币。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推行半两钱,黄金以镒为单位。 119 年:中国发行白金和皮币。 118 年:中国汉行五珠钱。 114 年:中国汉颁布告缗令。 公元后 7 年:王莽进行第一次货币改革。227年:波斯萨珊王朝铸金银币。 3 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硬币荒引起经济紧缩,物价上涨。 325 年:尼撒主教会议禁止神职人员从事有息放款。 4 世纪:301年,戴克里先发布“最高值法令”; 312 年,君士坦丁进行货币改革:新铸金币(索利都斯奥莱土斯,重4.55 克,其后 成为比尚斯苏又称贝桑)与银币(半西里克,重1.30 克,其后又复名德尼安)。 6 世纪在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皇帝时期开始确定利率为3.6—12%。 621 年:中国唐高祖废五珠钱,铸开元通宝。 7 世纪:阿拉伯人着手铸造蒂纳尔(仿贝桑金币)。 8 世纪:781年,查理大帝进行货币改革,制定银本位制,1镑相当于1斤白银;1 镑相等于20 苏或240德尼安。 789 年在西方帝国(查理帝国)查理大帝把禁止有息放款扩大到在俗教土范围。 9 世纪:中国开始使用纸币(飞钱)。 970 年:越南丁部铸太平兴宝。 996 年:朝鲜铸乾元重宝铁钱和铜钱。 10 世纪:诺曼底人早在军事征服英国人之前把查理大帝的货币制度引进谊国。1 英镑下分为

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1)

第一章先秦的货币和信用 前言:金融的实质是货币信用。 一、思考题 1.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货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那几类金属铸币? 3.什么是信用?它包括哪些形式?信用产生于何时?信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信用比货币的历史还悠久? 4.先秦时期中国的信用有哪些形式?这个时期的信用有何发展? 5.先秦时期中国有哪些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 二、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 贝币;青铜铸贝;朋;信用;泉府;傅别;质剂;质人 三、考点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货币 (一)夏代产生最早的货币:贝币 夏代已经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工,具备了商品交换的条件,物物交换的矛盾也必然存在,贝币等实物货币产生的条件也已经具备。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属于内生货币。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一是有花纹和光泽,产自境外,来之不易,是名贵装饰品,价值高;二是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三是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价值稳定且易于保存;四是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携带。贝币有计算单位,其计算单位是“朋”,一般认为每“朋”有10贝。 (二)货币种类的演变 商代的货币:金属铸币产生。西周货币继续变迁,币制形成。春秋战国:铜铸币—刀币、布币、圜钱、楚铜钱(蚁鼻钱)。先秦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和部分货币职能的白银铸币,黄金货币。 (三)货币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因为秦国建立的货币制度已经涉及了货币本位(币材)、货币种类、货币质量、货币法偿能力、货币铸造权、货币比价和兑换等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 (四)此时的货币特征 1.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 2.各诸侯国政府没有统一铸币权,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 3.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及实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信用 (一)什么是信用? 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二是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指借贷行为或债权债务关系,包括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信用的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贷出,以偿还为义务的取得。信用产生的两个条件:私有制与贫富差距分化。信用均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中国金融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中国金融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报告目录请查看:《中国金融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金融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资金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货币流通和社会信用总和为内容的金融在社会资金的筹措和分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金融作为一国社会资金流通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中国金融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打破大一统金融体制,转型为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的金融业的历史。正是得益于三十余年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在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业不但全身而退,更反超了西方的金融巨头。与GDP 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相一致,中国金融业成长为国际金融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中国金融市场平稳较快发展。2012 年末,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分指数分别收于2269 点和9116 点,比2011 年末分别上升70 点和198 点;我国沪市筹资额居亚洲第一。2012 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央银行票据)7.97 万亿元,增长24.3%。截至2012 年末,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达26.0 万亿元。2012 年,外汇市场交易平稳,掉期交易保持快速增长。2013 年,债券市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9.0 万亿元,同比增加12.5%。截至2013 年末,债券市场债券托管总额达29.6 万亿元,同比增加13.0%。截至2013 年12 月底,商业银行柜台开户数量达到1357 万户,较2012 年增加197 万户,增长17.0%。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时期金融改革发展总体目标。根据规划目标,十二五时期,中国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中国金融史(整理版)

中国金融史 第一章原始到春秋战国 中国最早的货币产生于何时?(或什么朝代?) 夏朝产生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 中国最早出现、使用得最普遍和最长久的原始货币是天然的海贝,贝币产生于夏朝(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 是不是所有贝壳都能成为货币呢? 作为货币的贝壳要求色泽鲜艳美丽,长相匀称,叫做齿贝,学名“货贝”。 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背面隆起部位,全被磨掉,露出孔洞,方便穿绳携带。古代以五贝穿为一串,两串系在一起,称之为“朋”。所以文言文的“朋”指货币单位或货币本身。“朋”也就成了贝币的计算单位。问题:每朋多少贝?一朋=10贝 为何贝壳会成为使用最普遍、最长久的原始货币? 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 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贝壳成为使用最普遍、最长久的原始货币原因: 原始社会贝壳是最珍贵的物质,它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就像今天的金银项链。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贝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所以与财富有关的中国文字,大都带有“贝”字旁,从文字结构上看,也可以证明货贝是我国最古老的钱币。而且是使用最普遍、最长久(夏朝---春秋)原始货币。 商晚期,出现青铜铸币,是我国金属货币的开始 西周钱币:仍以贝币为主,还有称量货币-----铜和黄金。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币: 出现大量铜铸币。 由于政治上的诸侯割据和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的铜铸币在形态和币制单位有很大差异,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蚁鼻钱(楚铜币)、环钱 第一种是布币(韩、赵、魏等国使用) 布币由铲形农具发展而来,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带,布币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的空首布和后来的平首布。 空首布:首空,可纳柄,原始而厚重,大小不等,多数在30克以内。 平首布:首端变平,不可纳柄,币身完全成片状,轻、薄、小,便于铸造和携带。平首布一般都有文字,多数文字是地名,以表明出处,也有标明重量的,如“一两”、“十二铢”,两、铢都是货币单位,可谓最早的铢两货币。布是与布匹无关。 第二种是刀币(齐、燕、赵等国使用) 刀币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环四个部分组成,齐刀币含铜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制作精美,是刀币的代表作 刀币起源于渔猎和手工业地区,由实用的刀(削刀)演化而来,基本形状像今天的大刀,主要流行于齐、燕、赵等国,依其形制可分为大刀和小刀两类。齐国用大刀,叫齐大刀,燕赵等国用小刀,叫燕明刀。 齐大刀与燕明刀的区别:燕明刀的长度逐渐变短,刀身由宽逐渐变窄,尤其在含铜量方面明显低于齐刀,这与燕、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关。 是楚国的一种铜铸币,因形似鬼脸,或蚂蚁爬鼻,俗称鬼脸钱或蚁鼻钱。它由贝币演变而来,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doc-中国金融期货交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doc- 中国金 融期货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期货交易风险管理,保护期货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期货交易的正常进行,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交易所风险管理实行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持仓限额制度、大户持仓报告制度、强行平仓制度、强制减仓制度、结算担保金制度和风险警示制度。 第三条交易所、会员和客户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保证金制度 第四条交易所实行保证金制度。保证金分为结算准备金和交易保证金。 第五条股指期货合约最低交易保证金标准为12%。期货交易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风险状况调整交易保证金标准,并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报告: (一)期货交易出现涨跌停板单边无连续报价(以下简称单边市); (二)遇国家法定长假; (三)交易所认为市场风险明显变化; (四)交易所认为必要的其他情形。单边市是指某一合约收市前5分钟内出现只有停板价格的买入(卖出)申报、没有停板价格的卖出(买入)申报,或者一有卖出(买入)申报就成交、但未打开停板价格的情形。 第六条交易所调整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的,在当日结算时对该合约的所有持仓按照调整后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进行结算。 第七条结算准备金的管理适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细则》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涨跌停板制度 第八条交易所实行涨跌停板制度。涨跌停板幅度由交易所设定,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风险状况调整涨跌停板幅度。 第九条股指期货合约的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 10%。 季月合约上市首日涨跌停板幅度为挂盘基准价的± 20%。上市首日有成交的,于下一交易日恢复到合约规定的涨跌停板幅度;上市首日无成交的,下一交易日继续执行前一交易日的涨跌停板幅度。 股指期货合约最后交易日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 20%。 第十条期货合约连续两个交易日出现同方向单边市 (第一个单边市的交易日称为D1交易日,第二个单边市的交易日称为D2交易日,D1交易日前一交易日称为D0交易日,下同),D2交易日为最后交易日的,该合约直接进行交割结算;D2交易日不是最后交易日的,交易所有权根据市场情况采取下列风险控制措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提高交易保证金标准、限制开仓、限制出金、限期平仓、强行平仓、暂停交易、调整涨跌停板幅度、强制减仓或者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第四章持仓限额制度 第十一条交易所实行持仓限额制度。持仓限额是指交易所规定的会员或者客户对某一合约单边持仓的最大数量。 第十二条同一客户在不同会员处开仓交易,其在某一合约单边持仓合计不得超出该客户的持仓限额。 第十三条会员和客户的股指期货合约持仓限额具体规定如下: (一)进行投机交易的客户号某一合约单边持仓限额为 100 手; (二)某一合约结算后单边总持仓量超过10万手的,结算会员下一交易日该合约单边持仓量不得超过该合约单边总持仓量的 25%; 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和套利交易的客户号的持仓按照交易所有关规定执行,不受前款第一项限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历史回顾与展望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历史回顾与展望 摘要: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史上,毫无置疑的不得不提到银行在金融领域的重要性,当我们回眸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探寻中国商业银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改革;发展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6-0176-01 1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历程的回顾 ①第一阶段(1979年~1983年):起步阶段。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回想商业银行的起步,将政策性及经营性融为一体,接连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纷纷恢复和建立,打破了只有中国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198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停止办理工商信贷和城镇居民储蓄两大业务,由国务院得中心思想领导,开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这样有效地对金融业实施监督及合理化管理,成为了真正的“中央银行”。②第二阶段(1984年~1993年):确立二元银行体制阶段。198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和工商银行开始进行分开设置,从这时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行使其中央银行职能,然而随即发生的是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恢复。这样就有了进一步的分化业务,1987年4月1日中国交通银行在中国上海首家竖起“商旗”后,许多实业银行,新型商业银行纷纷加入。③第三阶段(1993年~1997年):建立国有商业银行阶段。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把中国的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接着国家开发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相继成立,根据国家政策的导向性,我国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开始出现分离。《中国人民银行法》于1995年3月18日正式颁布实施,1995年是中国金融业的立法年。从1996年开始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完成了,由多级法人向总行一级法人转变的管理体制改革。④第四阶段(1998年~2003年):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阶段。在19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企业改制中人量逃废银行债务,过于注重数量和机构扩张的我国银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娩现其经营风险,于是,政府在强调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商业银行。1998年8月,国家财政部定向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补充四大银行的资本金。从1999年4月开始,先后组建四人资产管理公约,剥离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籍此,在监管当局的积极推动下,各商业银行纷纷强化本银行的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又向着更加规范化、商业化的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⑤第五阶段(2004年~现在):以股份制改造为核心的综合改革阶段。政府在2004年元月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向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并同时要求两家银行进行股份制改

世界金融历史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均有一定特点的主体金融体系。 第一阶段国际金本位制时期 从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结束。 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起始于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终止于1973年。 第三阶段牙买加货币体系时期 战后历史的若干个阶段 将二战后时期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和一个中间阶段对我们的分析工作是很有用的。第一个时期是战后重建和发展时期(1945~1963)。从1964年至1966年是一个过渡阶段,其间在西方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经济社会政策转变。从1967年至今是第三阶段,这是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不断劣化并最终导致今日严峻危机的30年。 1、战后重建和繁荣发展的时期(1945~1963)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对健康的、实物性的经济增长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这包括:战后欧洲(特别是欧共体的西德、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的经济重建和复兴;美、苏两国强劲的工业和技术进步;许多所谓“第三世界”国家,如中国、印度和部分南美国家,有了真正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两大经济集团都以人均实物产出的增长为目标,而达至这个目标的途径也都是对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等资本密集型项目进行大规模投资。这段时期,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和其他相关安排的保证下,货币相对稳定。这些安排包括:相对固定的货币平价,金本位支持下的美元所扮演的中心角色以及相对严格的货币银行管制。贸易协议准许政府通过合理的关税、补贴、价格支持、支持性信贷和税收政策等多种手段保护和扶持本国生产者,在食品和关键工业部门尤其如此。一般而言,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政府不鼓励投机,而是鼓励在基础设施、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公私投资。它们的政策强调高技术资本品的生产和人口科学素质的提高。金融利润主要产生于实物的制造和贸易。结果就是整个金融体系有真实的实物经济作强大后盾。 2、过渡阶段(1964~1966) 在威尔逊的领导下,以前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发展政策被抛弃了。鼓励投资于生产性部门和新技术的各项政策被一步步废除。新的政策取向是创造消费品和非生产性服务的巨大膨胀,从而在中短期内取得较高的倾向回报率。尽管肯尼迪政策的某些正面因素持续到1967年,他的遇刺标志了一个具有决定性经济后果的政治转折点。理解这次政策转变的根本性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美国。直至60年代初期,人们仍理所当然地认为,美国繁荣、财富和力量的源泉在于其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传统的“美国体制”总是倾向于让国家鼓励对科学和技术进步进行长期生产性投资,支持大规模基本建设,扶持新兴工业部门并以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历程与前瞻(一)讲课稿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历程与前瞻(一)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背景 (一)金融危机:催生AMC的国际背景 1、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及其引致的危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要素逐步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自由流动;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及各地区之间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个整体。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难得历史机遇的同时,亦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加快,金融危机也不断爆发:先是在1992年爆发了英镑危机,然后是1994年12月爆发了墨西哥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是1997-1998年如飓风一般席卷东南亚各国的金融危机;此后,金融危机顺势北上,在1998年波及刚刚加入OECD的韩国,这场危机的波及范围甚至延伸到了南非和俄罗斯;接着,金融危机的飓风又跨越大西洋,袭击了阿根廷。 2、危机根源:银行巨额不良资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学界和金融学界对金融危机进行了多视角研究,研究发现,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在危机爆发前都有共性之处,即巨额银行不良资产。发生危机的国家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层面均比较脆弱,而基本面的脆弱性给危机国家带来内外两方面的巨

大压力,一是外部压力,巨额短期外债,尤其是用于弥补经常项目赤字时,将使本国经济难以靠短期资本的持续流入来维系,只要资本流入减缓或逆转,经济和本币都可能遭受重创;二是内部压力,薄弱的银行监管导致了银行尤其是资本金不充足的银行过度发放风险贷款,当风险损失发生时,银行缺乏资本以发放新贷款,甚至破产,当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银行的不良贷款(NPL)就引发了银行危机。 3、解决银行危机:AMC产生的直接原因 为了化解银行危机,各国政府、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均采取了各种措施,以解决银行体系的巨额不良资产,避免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储蓄贷款机构破产,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美国政府成立了重组信托公司(RTC)以解决储蓄贷款机构的不良资产,从此专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出现。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业不良资产呈现加速趋势,继美国之后,北欧四国也先后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对其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大规模重组。随后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如波兰成立的工业发展局)和拉美国家(如墨西哥成立的FOBAPROA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法国等也相继采取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策略以稳定其金融体系。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以及东南亚诸国也开始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例如,日本的“桥”银行,韩国的资产管理局(KAMCO)、泰国的金融机构重组管理局(FRA)、印度尼西亚的银行处置机构(IBRA)和马来西亚的资产管理公司(Danaharta)。因此,资产管理公司的实质是指由国家专门

中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概况和现状分析

中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概况和现状分析 摘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期货市场进入了一个创新和发展的新时代。而筹备多年的股指期货经国务院批准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挂牌上市,首批4个合约开始交易。股指期货的推出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本文介绍了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并对已经上市2年多的股指期货市场进行简单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金融期货国债期货外汇期货股指期货 一、引言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7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应对国内经济和在汇率自由浮动所带来的影响,西方各国纷纷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以往的利率管制得以放松,由此导致了利率波动日益频繁而剧烈。在这种背景下,外汇期货和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衍生品应运而生。伴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及其交易方式的不断进步,股指期货也在80年代初产生。在金融期货推出的短短20多年时间里,其交易迅速发展。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尽管商品期货交易量在不断增长,但其相对量却是下降的,金融期货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期货品种,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2011年,金融类衍生品交易量占全部期货期权交易量的较大比重,约为88.7%,其中排在成交量前三位的股票指数、单个股票及利率衍生品交易量合计占全部衍生品交易量的76.2%。商品类衍生品交易量占全球衍生品交易量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010年的13.39%降至10.4%。1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开展金融期货交易试点,推出了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和股票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但由于当时市场调节尚不具备,除国债期货外,另两类期货都未形成规模。虽然这些早期的尝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我国金融环境相对于90年代初期有了显著1资料来源:期货日报https://www.360docs.net/doc/15915004.html,/Newspaper/Show110260.html

中国金融行业当前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形式

中国金融行业当前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形式 一、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竞争力普遍不足 经过近几年对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金融机构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单从数字上看,我国银行业前10家银行的效益指标与世界前十大银行已经相差无几,但是应当看到,这种效益是在市场仍然相对封闭、市场远未达到充分竞争、存贷利差很大的条件下取得的。同时对于几大国有控股银行来说,如果不是在股改过程中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注资、剥离巨额不良资产),也很难在短期内进入国际大银行行列。与国际一流金融机构相比,我国金融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体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 影响我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四点:第一,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仍存在较大缺陷。第二,缺乏有竞争力的经营模式。第三,风险控制能力普遍偏低。第四,创新能力不足。 2、金融组织体系的结构性缺陷仍比较突出 这种结构性缺陷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证券业、保险业整体规模偏小。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直接融资发展缓慢,导致证券业规模明显偏小。2007 年12月底,中国共有证券公司106家,总股本8522亿元,总资产1.72万亿元,证券公司管理资产总值821亿元,与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相比,除总股本外总资产及管理资产总规模仍然过小。与此同时,证券行业的集中度不足,市场份额极为分散。2007年,在106家证券公司中,最大一家的市场份额只有不到4%,前三家合计不到11%,市场份额在1%以下的小型证券公司多达86家。这种小型化、分散化的格局,很难与国际大型化、全能化投行相竞争。第二,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很不健全。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收缩农村分支机构和网点,使得农村金融服务被大大削弱。由于市场准入被严格控制,民营资本难以进入正规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被迫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而农信社自身在运作机制、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由于缺少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迟迟不能缓解,特别在实施紧缩货币、信贷时期,中小企业往往首当其冲,成为商业银行的弃儿。 二、金融机构改革未来趋势展望 2002年以后,中国金融业进入了改革的新时期。未来几年,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推进:逐步推进国内金融的自由化,降低金融管制程度,这种自由化至少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其一,进一步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增加市场主体。 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准入尽管在法律上已经没有障碍,但是要新设立一个金融机构仍然难度极大。这种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1)

新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各项贷款年均增长%,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事年表(详细版)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事年表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本单元叙述了14-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产生、兴起的过程及其在思想文化领域方面的反映——文艺复兴。 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称为扩张时代、发现时代、勘察时代。 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到美洲的西印度群岛 1497—1498年达.伽马由好望角到达印度 1500年葡萄牙占领巴西(1822年巴西获得独立) 1517年葡萄牙开始与中国通商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1553年入居澳门,鸦片战争后窃据澳门,实行殖民统治。(1999年回归)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17-18世纪)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出现了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美洲兴起。 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建立海上霸权 16世纪英国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 1607年英国建立第一个海外殖民地佛吉尼亚 1638年英国革命的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年新议会召开革命爆发 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9年内战结束,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53年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军事独裁者。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英国政坛发生分化,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18世纪法国出现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177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战争爆发;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独立。 1777年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1781年英军主力在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美国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I)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期货交易行为,保护期货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章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根据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组织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批准的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交易。 第三条本规则适用于交易所组织的期货、期权交易活动。交易所、会员、客户、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及期货市场其他参与者应当遵守本规则。 第二章品种与合约 第四条交易所上市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交易品种。 第五条期货合约是指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第六条期权合约是指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买方有权在将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者卖出约定标的物(包括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合约。 第七条期货合约主要条款包括合约标的、报价单位、最小变动价位、合约月份、交易时间、最低交易保证金、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最后交易日、交割方式、交易代码等。 第八条期权合约主要条款包括合约标的、报价单位、最小变动价位、合约月份、交易时间、执行价格间距、卖方交易保证金、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最后交易日、执行方式、交易代码等。 第九条合约的附件与合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章会员管理

第十条会员是指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经交易所批准,有权在交易所从事交易或者结算业务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第十一条交易所的会员分为交易结算会员、全面结算会员、特别结算会员和交易会员。 第十二条交易结算会员、全面结算会员和特别结算会员具有与交易所进行结算的资格。 交易结算会员只能为其客户办理结算、交割业务。 全面结算会员可以为其客户和与其签订结算协议的交易会员办理结算、交割业务。 特别结算会员只能为与其签订结算协议的交易会员办理结算、交割业务。 第十三条交易会员可以从事经纪或者自营业务,不具有与交易所进行结算的资格。 第十四条会员资格的批准、变更和终止,须经交易所会员资格审查委员会预审,董事会批准,报告中国证监会,并予以公布。 第十五条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在交易所从事规定的交易、结算和交割等业务; (二)使用交易所提供的交易设施,获得有关期货交易的信息和服务; (三)按照交易所交易规则行使申诉权; (四)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六条会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遵守交易所的章程、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