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控英语

一.常用英文縮寫
? QC: Quality Control 品質管控
? QA: Quality Assurance 品質保證
? IQC: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進料品質管制
? IPQC: 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制程品質管制
? FQC: Final Quality Control 最終品質管制
? OQC: 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出貨品質管制
? QCC: Quality Control Circle 品管圈
? QE: Quality Engineering 品質工程
? PDCA管理循環(Plan-Do-Check-Action)
? SPC : Statistic Process Control 統計制程管制
? TQM: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全面品質管制
? WIP: Work In Process 在制品
? MO: Manufacture Order 制令
? JIT: Just In Time 即時管理
? 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國際標準化組織
? BOM: Bill Of Material 物料清單
? 5S : 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
? FIFO: FIRST IN FIRST OUT 先進先出管理
CLCA :Closed Loop Corrective Action
5C:
Characterize the problem
Contain the problem
Causal analysis
Corrective actions
Closure checklist
ORT: Out-going Reliability Test,出貨可靠度測試.
TR(Test Run)試產:與其對應 ASUS 端會進行DVT (Design Validation Test
FTR(Final Test Run)最終試產:與其對應 ASUS 端會進行PVT(Product Validation Test)
MP(Mass Production)量產:與其對應 ASUS 端會進行PVT (Mass Validation Test
Ramp Up:產能提昇.
F.A.I(First Article Inspection):首件檢查.
Cpk:製程能力指標,Cpk不小於1.33表示製程品質穩定良好,否則需進行改善.
OBA(Out Box Audit):出貨開箱檢查.
S.I.P” /“S.O.P
NPRR: New Product Readiness Review (新產品導入準備)
5M: 人(Man)、機(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基準(Measurement)
QSA:Quality System Assess 品質系統評鑑規範
QPA:Quality Process Assess 製程能力評鑑規範
評鑑前會議(Open Meeting)
評鑑小組內部討論會議(Inner meeting)
評鑑總結會議(Close meeting)
合格(Approved) 有條件合格(Conditionally Approved) 不合格(Rejected)
生產良率(Yield Rate)件內變異(within-piece variation)
件間變異(piece-to-piece variation)
時間與時間的變異(time-to-time variation)
管制(Control) 製程(Process)
5W1H(Why,Who,When,What,Where,How)
Quality Management Plan – QMP
Functional Process Manual (FPM)
Program Product Features Guide (PFG)
PPAP (Piece Part Approval Process)
AQP-(Advanced Quality Planning)
Total Process Defects (TPD)
PMT (Process Management Tool)
PCR:Process Change Request 製程變更需求。
PCN:Process Change Notice 製程變更通知 。
C.I.P:Continual Improvement Project 持續改善專案。
337原則:3小時回復立即對策及處理措施,3天回復初步改善報告,7天回復完整對策報告。
VQR: Vendor Quality Rate,供應商品質得分.
VR: Vendor Rate,供應商綜合得分.
JQE全稱Joint Quality Engineer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QBR(Quality Buyer Rate)
Safe Launch Process(安全可靠開始程序)
品管圈的定义及其基本精神
品管圈是以

工厂内的领班、班长、圈长为核心,把工作性质类似或在一起工作的作业员,通常3至15人为一组,组织起来,施以简易品管方法,工厂改善原理、价值分析、人群关系、问题点分析、重点管理与异常管理,使全体人员能自动从事品质管制的活动,训练第一线的主管人员的领导、管理能力,发掘现场人员的潜在能力,培养全体员工自动自发的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自我启发,交换工作技能与知识,以达成全员经营的目标。
品管圈可说是日本推动品质管制的独特方法,目前在工业界应用品质管制,日本已居于全世界的领导地位。谈起品质管制,几乎无人不知品管圈。品管圈的名称之所以这么响亮,普遍引起了全世界品管界人士的注意,是由于在工厂推动品管圈,可把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经营目标很容易达成。品质管制的成果,可具体的表现出来。实施品管圈可以引起基层管理人员的广大兴趣,决策当局莫不重视此种有效的品管方法。
日本科学技术联盟所创办的《现场与QC》月刊,其对象为班长与组长所阅读,后来逐渐引起了这些基层管理人员的广大兴趣,遂有QC圈运动的产生,其目的是:
(1)、使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在现场发挥领导作用,操作人员发挥潜能。
(2)、使全体员工具有品管意识、问题意识及改善意识。
(3)、对品质管制虚心研究,体会QC真意,随时自我启发进而互相启发。
(4)、品管圈在全公司管理体系上是重要的一环,在现场又是一个核心组织,由第一线的人员、团长、班长为中心,透过团员的共同努力,协助主管完成任务,达成全员经营的目标。
(5)、改善的成果,向公司内外发表,并参观研习其它品管圈的活动,互相交换经验与心得。
(6)、加强圈员的互助,提高工作士气。
(7)、减少不良品,提高品质水准,保证产品品质。
(8)、贯彻并执行公司的政策与上级主管的指示。
2.2.品管权威专家对品管圈的评语
日本企业界所推动的品管圈,由于其效果显着,现已受到欧美各国的瞩目而予以仿效,因为此一经营管理上的新做法,立可促使产量提高、不良率降低、工作士气高昂,现已成为一项普遍性运动,而被公认为企业繁荣的有效利器。
世界品质管制权威专家朱兰(J.M.Juran)曾多次对品管圈发表评论,他说“品管圈的活动几乎是世界各国无法仿效的优秀办法。由于推行这个运动,日本在品管方面,必定能在世界上保持领导的地位。”并在EOQC (欧洲品管组织机构)大会上大为称赞,说日本的品管圈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品管运动。
日本在推行品管圈活动不久后,一次海外派遣考察队曾与

朱兰博士有过一晚畅谈的机会,当时,朱兰博士曾说:“在美国以往的泰勒时代里,技术人员与工作人员间,能力相差相当悬殊,当时由于工作人员所受的教育极低,技术人员只好订出作业标准,
然后指导他们按部就班的执行。遗憾的是这种作法,至今犹原原本本地被因袭下来,要知道现时代的工作人员中有为数不少曾经受过高初中程度教育的人,在此改变中,犹依然行使旧式泰勒制度是非常错误的,更何况现行作业标准中又非个个完善无疵。技术人员即忙于其它事情而无暇顾及各细节的正误,现场工作人员也无心积极改善。美国实在极有必要拥有一种像诸君现有的品管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简称QCC)制,可是……”可能朱兰博士是外国人中最了解QCC活动的人,所以才能说出这些话。
品管圈的创始人,东京大学教授石川馨博士亦谈及品管圈是最适合东方人的品管运动,且最具人性,最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而工厂内推动品管圈活动,可以创造出理想的工作环境,人生会觉得更有趣,生活也会更丰富,如此必能促进员工的工作欲,工作的品质、效率,必能大大提高。
编著者多方收集有关品管圈方面的文献及品管专家的评语,对“品管圈”得出下列数项结论:
(1)、实施品管圈,可使厂内的“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达到更高境界而增强竞争能力,暨适应未来变化的力量。
(2)、在二星期内可以把A项不良率降低一半;在二个月内可以把产量提高20%!这是不是近乎奇迹?这种奇迹在实施品管圈的企业内都发生过。
(3)、由于最近各有关经营管理顾问公司倡导“品管圈”的做法,显已掀起管理革新的热潮,而造成我国企业经营的新动向。
(4)、成长中的企业经营干部,无论是高层、中层或基层主管、及全体作业人员,研究品管圈,不但可以吸收管理革新的实际做法,更可获得宝贵的新观念与新知识。
(5)、在企业内推动品管圈,可与整体经营计划结合,配合公司分目标管理之体系,把管理方法延申至基层干部,以统一全公司的经营观念与经营意志,达成厂内品质、数量、交期与利润的目标。
(6)、全面品质管制是经营管理上的终极目标,而实施目标管理,推动品管圈计划,用MIC (Management of Indirect Cost)计划强化间接部门,则为达成全面品质管制目标的快捷方式。
2.3.品管圈的组织与导入法
1、品管圈的活动, 由全体作业人员参加,系自动自发组成的。以领班、或班长等基本干部为中心,每一圈不超过15名为原则。如人数过多,检讨会无法充分自由发言。
2、圈长应具备品管常识,须时常教育、训练并发给手册,使之能

领导全体圈员,教育圈员。
3、全厂的品管圈成立时,经理或厂长指定研究改善目标,例如:本月份成本或不良率应设法降低若干,由圈内人员设法达成这个目标,或是圈内人员自发的想出题目而进行研究改善。
4、厂长、课长及品管人员,应对品管圈长教育协助,制造一种气氛,使之有品管的环境。圈长要有进修或参观他厂的机会。
5、用柏拉图(Pareto)不良解析图分析,发觉问题,并用特性要因分析重要问题。
6、每隔一定时间,课内各品管圈间举行总集会讨论,品管圈的主要特性,由各圈联合成立发表大会,要造成圈员自由发言的气氛。
在杂志或报导上,看到很多推行品管圈计划的公司,在二个月内,可以把不良率降低一半,产量提高25%以上,其它有形无形的效果,更是不胜枚举。因此,有些品管主管或是公司负责人急于将此崭新的计划导入,要导入品管圈计划,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在我国,已有不少的工厂计划导入品管圈,但推行不久,就无声无息的停止,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品管圈计划,要用何种方式来推动。这要看公司员工的水准、产品的性质、组织体系以及管理人员的观念而后才能决定。
(1)、成立品管圈。工作性质相近于基层干部或作业员,易于同时活动者,事先商定下列事项后,向品管部门索取“品管圈登记卡”填写。登记卡应填入下列要项:
①圈名。
②圈长。
③圈员名单及人数。
④工作内容。
(2)、确立工作目标
①利用柏拉图解析图,在一定期限内,把某种不良率降至某一程度。
②在三个月内,生产量提高25%。
(3)、拟定品管圈计划书。填写“品管圈计划书”之前,必须召集所有圈员共同商讨,彻底研究“品管圈计划书”的内容,本计划书应备一份在工作场所(或其它适当地点,以供圈员随时了解目标的进行情况。此种挂在现场,供圈员了解目标进行的情况及检讨、分析、研究用的计划书,有些人称之为“品管圈研究板”
二. QC七大手法
? 層別法
? 查檢表
? 柏拉圖(ABC圖.重點分析圖.排列圖)
? 特性要因圖(魚骨圖.石川圖.因果圖)
? 散佈圖
? 直方圖
? 管制圖

三.QC新七大手法
? 關連圖法
? KJ法(親和圖法)
? 系統圖法
? 矩陣圖法
? 矩陣數據解析法(主成份分析法)
? 過程決定計劃圖法(PDPC法)
? 箭線圖法
四. 5W2H
? 人WHO(由誰來做
? 事WHY(為何必要
? 地WHERE(在何處做
? 物WHAT(目的何在
? 時WHEN(何時去做)
? 2H:
? HOW TO DO(方法如何)?
? HOW MUCH(費用多少)?
五.JI: JOB INSTRUCTION 工作指導-
? 對學員先依工作程序詳細解說.
? 依程序做一次給他看,知道步驟如何作業.
? 請

學員做一次給我看,驗證他是否真的是懂,且所做無誤.
六. 三現主義
以”現實”合理的眼光,來觀察產生不良情形的”現場”與”現物”.
七. 三不政策:
? 不接受不良.
? 不製造不良.
? 不流出不良

八.ISO 八大原則
? 以客戶為中心
? 領導的作用
? 全員參與
? 過程方法
? 管理的系統方法
? 持續改進
? 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
? 互利的供方關係
縮與 全稱 中文名
CIP Continual Improvement Project 持續改善項目
DMAICR Define 主題選定&目標設定
Measure 現況掌握
Analyze 要因分析
Improve 對策擬定
Control 對策執行 &標準化&效果確定
Report 報告
PDCA PLAN DO CHICK Action
SPCN (Supplier Part/Process/Product)Change Notification 供應商制程變更通知
CLCA Closed Loop Corrective Action 循環的改善行動
5C Characterize the problem 描述問題
Contain the problem 短期對策
Causal analysis 原因分析
Corrective actions 糾正措施
Closure checklist 總結
BPI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事務過程改進
ORT Out-going Reliability Test 出貨可靠度測試
TR Test Run 試產
DVT Design Validation Test 圖樣確認測試
FTR Final Test Run 最終試產
PVT Product Validation Test 產品確認
MP Mass Production 量產
PVT Mass Validation Test
Ramp Up 產能提昇
F.A.I First Article Inspection 首件檢查
OBA Out Box Audit 出貨開箱檢查
Contact Window 對應窗口聯絡表
SDCA 流程完善
NPRR New Product Readiness Review 新產品導入準備
5M a. 人(Man)
b. 機(Machine)
c. 料(Material)
d. 法(Method)
e. 基準(Measurement
QSA Quality System Assess / Audits 品質系統評鑑規範
QPA Quality Process Assess/Audits 製程能力評鑑規範
Open Meeting 評鑑前會議
Inner meeting 內部討論會議
Close meeting 總結會議
Conditionally Approved 有條件合格
Rejected 不合格
within-piece variation 件內變異
piece-to-piece variation 件間變異
time-to-time variation 時間與時間的變異
Accuracy 準確度
Precision 精密度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製程能力
Cp Capability of precision 製程精密度
5W1H Why,Who,When,What,Where,How 人/時/地/物/方


QMP Quality Management Plan 品質管理計劃
FPM Functional Process Manual 功能說明手冊
PFG Product Features Guide 產品使用指南
PPAP Piece Part Approval Process 生产件批准程序
AQP Advanced Quality Planning 高級品質管理計劃
TPD Total Process Defects 過程缺點總計
SLP Safe Launch Process 安全生產程序
PMT Process Management Tool 過程管理工具
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統計過程控制
FMEA 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潛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APQP Advanced ProductQuality Planning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MSA 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测量系统分析
Lot Control Table 料件批量辨識管制表
VQR Vendor Quality Rate 供應商品質得分
VR Vendor Rate 供應商綜合得分
Brain Storming 腦力激盪法
Affinity Diagram 親和圖法
Causes-Effects Diagram 特性要因圖
Fish-Bond Diagram 魚骨圖
Check List 查檢表
Pareto Diagram 柏拉圖
GANTT CHART 甘特圖
RADAR DIAGRAM 雷達圖
RTY Rolled Throughput Yield 滚动良品率,也叫直通率
ppk Process performance inde 综合性制程能力指针
LCL lower control limit 下管制控制限
UCL upper control limit 上管制控制限
GRR Repeatability Reproducibility 量測精度指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