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铁氧体的制备与表征方法研究

纳米铁氧体的制备与表征方法研究
纳米铁氧体的制备与表征方法研究

纳米铁氧体的制备与表征方法研究摘要:本文对纳米铁氧体的制备方法以及表征方法做了简要的概述,对铁氧体的分类、纳米铁氧体技术的发展及特性也做了介绍,在纳米铁氧体的制备方法中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和个别不常用的方法,在纳米铁氧体的表征方法中对几种重要的表征方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纳米铁氧体;制备方法;表征方法

Research on Preparation and Token Measure of

Nanosized Ferrite

Abstract:Progress a brief summarize for preparation measure and token measure of nanosized ferrite in this paper,and introduce the classify of ferrit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nosized ferrite technology,in the introduce of nanosized ferrite preparation measure I show the a few common ways and specific ways. in the introduce of nanosized ferrite token measure I progress a summarize for a few important token measure.

Key word: nanosized ferrite; preparation measure; token measure

在磁性材料大家族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员——铁氧体,铁氧体也就是铁的氧化物,源于以Fe3O4为主要成分的磁铁矿,它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材料,一种典型的磁性材料,大量存在于自然界,由于其优良的磁学性能而被科技界高度重视。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法、德、荷等国相继对铁氧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生产以来,发展极其迅速。由于它具有电阻率高、磁导率与磁化率大、高频磁导率高、机械加工性能高、易于压模成型、化学稳定性好、成本低等特点,目前,在通讯、广播、电视、无线电、录音、录相、计算技术、自动控制、雷达导航、宇宙飞行、卫星通讯、仪表测量、印刷显示、医学生物、高速运输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1]。随着未来航天、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的飞速发展,要求制造出超微、超薄、超高频、超大容量、功能健全、磁性能高、稳定性良好的铁氧体磁粉和器件。

1. 铁氧体分类

1.1 按磁性分类

铁磁材料可分为软磁材料(既容易磁化又容易去磁)和硬磁材料(磁化和去磁都十分困难)。此外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除可作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外,还可作:旋磁材料、矩磁材料和压磁材料[2]。

(1)软磁材料

软磁材料的最大特点是既容易磁化又容易去磁,而且还有磁导率高、比饱和磁化强度大、电阻高、损耗低、稳定性好等优点。其主要的用途是制作电感绕线圈、小型变压器、脉冲变压器、中频变压器等的磁芯、大线棒磁芯、电视偏转磁扼、录音磁头和磁放大器等。

(2)硬磁材料

硬磁材料最大特点与软磁材料恰恰相反,它磁化和去磁都十分困难,剩磁和矫顽力比较大,此外,对温度、时间、振动等干扰的稳定性比较好。其主要用途是用于磁路系统中作永磁体以产生恒定磁场,如制作扬声器、微音器、助听器、录音磁头、各种磁电式仪表、磁通计、磁强计、示波器以及各种控制设备等。

(3)旋磁材料

有些纳米铁氧体会对作用于它的电磁波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这就是旋磁效应。利用旋磁效应,可以制备回相器、环行器、隔离器和移项器等非倒易性器件以及衰减器、调制器、调谐器等倒易性器件。

(4)矩磁材料

有些纳米铁氧体的磁滞回线为矩形,这种材料称为矩磁材料。矩磁材料广泛用于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等科学技术中,用于制作记忆元件、开关元件和逻辑元件、磁放大器和磁光存储器等。

(5)压磁材料

以磁滞伸缩效应为应用原理的铁氧体材料称为压磁材料。压磁材料主要应用于超声器件(如超声波探伤等)、水声器件(如声纳等)、机械滤波器、混频器和压力传感器等。

1.2 按晶格类型分类

铁氧体就其导电性而论属于半导体,但在应用上是作为磁性介质而被利用的。铁氧体按照其晶格类型主要可分为六类[3]:

(1)尖晶石型铁氧体:属于立方晶系,其中氧离子作面心立方密堆积,尖晶石铁氧体材料通常具有很高的电阻率,可视之为绝缘体,主要

应用于磁芯材料。

(2)石榴石结构的铁氧体:其结构比较复杂,但可属于立方体。石榴石结构的铁氧体的特点是电阻率高,高频损失小,是一种良好的超高

频微波铁氧体,在微波领域有着很广泛的用途。

(3)磁铅石型铁氧体:结构与天然的磁铅石相似,属于立方晶系,其矫顽力较高,是一种硬磁铁氧体,主要用于永磁材料领域。

(4)钙钛矿型铁氧体:严格说来,不能算是立方体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归为立方体结构中,主要应用于磁泡材料领域。

(5)氯化钠型铁氧体:属立方晶系,主要应用在强磁半导体和磁光材料等领域。

(6)金红石型铁氧体:属于四角结构,主要作为磁记录介质材料而应用。

目前具有应用价值的铁氧体有三个基本类型:尖晶石型铁氧体、磁铅石型铁氧体、石榴石型铁氧体,其中尖晶石型软磁铁氧体作为磁芯材料用途极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

2.纳米铁氧体技术的发展及特性

由于自然界的铁氧体材料化学成分和加工细度的局限性,制约了铁氧体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纳米材料特殊的超细特性导致了同种成分物质产生出异常性质,而因此研究制备不同类型的纳米铁氧体材料一直是铁氧体材料研究的热点。

2.1 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纳米材料的使用己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在中国古代,字画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褪色,是因为所用的墨是由纳米级的碳黑组成,而中国古代铜镜表面的防锈层现代也被证明是由纳米氧化锡颗粒构成的薄膜,只是当时的人们没有清楚的了解而己[4]。

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末,物理学家费曼首次提到了“纳米”这一概念,而随后几十年,纳米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各个方面。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兴起,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传统材料无法媲美的奇异特性而引起世人的瞩目。

而如今,纳米材料已经在现实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医药上,人们已经开始在纳米尺度上直接利用原子、分子的排布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药品。纳米材料粒子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为方便,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在家电行业,具有抗菌、除味、防腐、抗老化、抗紫外线等作用的纳米多功能塑料已被用于冰箱、空调的生产。在电子计算机和电子工业,存储容量为目前芯片上千倍的纳米级存储器芯片都已投入生产。现在的机械工业也开始采用对机械关键零部件进行金属表面纳米粉涂层处理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耐磨性、硬度和使用寿命。此外,纳米材料在陶瓷、生物过程、光电、化工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 纳米粒子的独特效应

在纳米微粒中存在着许多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独特效应[5]。

(1)量子尺寸效应

当颗粒粒径下降到某一尺寸,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2)小尺寸效应

当超微粒子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边界条件会遭到破坏,从而会使声、光、热、磁的特性呈现出所谓的小尺寸效应。通过改变颗粒尺寸可以改变强磁性材料的矫顽力,可以改变金属的熔点,可以控制离子共振频率,工业技术利用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3)表面效应

所谓表面效应就是指纳米微粒表面原子所占的比重远大于块体材料,从而使其具有很高的表面能和活性,从而更易和其他原子结合的效应。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而磁化强度等宏观量所体现出来的隧道效应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限定了磁记录介质存储信息的时间极限和微电子器件微型化的尺寸极限。

2.3 磁性纳米微粒的特性

处于纳米尺度下的微粒的主要表现出以下的磁特性:

(1)超顺磁性

当铁磁性纳米材料的颗粒尺寸小到一定的临界值时,会发生从铁磁性到超顺磁性的转变。超顺磁性的起源可如下解释:当磁性颗粒的体积足够小时,热运动能可与磁晶各向异性能相比拟,使其磁化矢量在两个易磁化轴之间跳跃,从而使材料在宏观上表现为顺磁性。

(2)矫顽力

高于超顺磁临界尺寸的纳米微粒具有高的矫顽力。对于纳米微粒具有较高矫顽力的起源有两种解释:一致转动模式和球链反转磁化模式。一致转动磁化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当粒子尺寸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每个粒子就是一个单畴,这样每个纳米微粒就可以看成一个永久磁铁,而要将它翻转磁化,必须使每个粒子整体的磁矩反转,这就需要很大的反向磁场,此时的纳米微粒具有较高的矫顽力。

(3)居里温度[6]

居里温度Tc是物质磁性的重要参数,通常与交换积分Je成正比,并与原子构型和间距有关。研究表明铁磁薄膜的居里温度会随薄膜厚度的减小而降低;对于纳米微粒而言,由于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而导致磁性的变化,也会使之具有较低的居里温度。

3 纳米铁氧体的制备方法

由于纳米铁氧体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其制备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应用的领域也不尽相同。

目前,制备纳米铁氧体主要应用的有化学共沉淀法、Sol-gel(溶胶-凝胶法)、氧化物法以及水热合成法,还有一些不是特别常见的方法如自蔓延燃烧合成法、液相燃烧法等[7],下面就上述方法进行一一介绍。

3.1化学共沉淀法

化学共沉淀法是制备高质量的铁氧体的一种常见的方法[8]。它是利用沉淀剂(如OH-、CO32-等)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共同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灼烧等过程得到产物。

化学共沉淀法有许多优点:工艺过程简单、设备不复杂、投资少、污染小,最重要的是在水溶液中混合容易控制产物的组分。它对于单一组分氧化物的制备具有控制性好、颗粒细小、表面活性高、性能稳定和重现性好等优点。但是对于多组分氧化物而言,特别是当各组分之间的沉淀产生的浓度及沉淀速度存在差异时,溶液原始的原子水平的均匀性可能全部分地失去。另外,此法易引入杂质,沉淀过程中常出现胶状沉淀,难于过滤和洗涤,而且许多金属不容易发生沉淀反应,这都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沉淀微粒所带电荷情况与比表面大小都对沉淀物性质及组成有很大影响,而沉淀时的温度、pH、表面活性剂、添加剂、溶剂、加料方式及混合程度等都是影响沉淀性质及组成的重要因素。采取快速加料形成大量晶核、充分搅拌混合,可获得粒度细、分布均匀的共沉淀物。

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在实验过程中常呈现分层沉淀,以致沉淀物的组成偏离原始配方,特别是掺杂少量元素时,达到这些离子的沉淀和均匀分布有困难。

3.2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技术(Sol-gel method)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热处理而成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体的方法[9]。溶胶-凝胶法是制备材料的湿化学方法中一种常用的方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制备铁氧体纳米材料。溶胶-凝胶法是一个形成纳米结构的工艺,不仅因为该工艺以纳米单元(分子)为开端,而且反应的历程也在纳米水平,进而得到具有纳米特性的材

料。

溶胶-凝胶法按其产生溶胶凝胶过程机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传统胶体型[10,11]、无机聚合物型[12]、配合物型[13,14]。

在传统胶体型中,以金属醇盐法为主,通过金属醇盐的水解与缩聚反应而得到溶胶。通过溶胶的进一步缩聚而得到凝胶,再经热处理得到纳米材料。在无机原料途径中,溶胶一般通过无机盐的水解制得,经溶胶凝胶化转变成凝胶,再经干燥和焙烧后形成纳米材料。

对于醇盐法而言,由于醇盐价格昂贵,而且许多低价(<4)金属醇化物不溶或微溶于醇,使此型溶胶凝胶过程在制备低价金属为主材料的应用方面受到限制;对于无机原料途径,不适宜多组分体系,特别是当各先驱体的反应活性不同和水解缩聚速度不匹配时,会造成成分的偏析。该方法特别适宜单组分材料的制备,因而应用也受到限制。为此人们将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使之成为可溶性产物,然后经过配合物型溶胶-凝胶过程形成凝胶,经不同的处理过程得到不同形态的产物。此法可以将各种金属离子均匀地分布在凝胶中,显示了溶胶-凝胶法的最基本的优越性,因而目前倍受重视。配合物法是把金属的可溶性盐溶于溶剂中,在配合剂的作用下,形成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溶胶,经溶胶凝胶过程形成凝胶,然后经过不同的后续工序处理,得到产品。

溶胶-凝胶法的优点是由于在低粘度的液体状态下可以混合原料,因而能实现原子或分子级的均质化,这对制造复合氧化物是非常有利的。它能严格控制化学计量比,工艺简单,反应周期短,反应温度、烧结温度低,产物粒径小,分布均匀,由于凝胶中含有大量的液相或多孔在热处理过程中不易使颗粒团聚,得到的产物分散性好。

其缺点是粉体在烧结时出现团聚。目前对溶液转变为溶胶以及溶胶转变为凝胶机理缺乏深入的了解,难以有效地通过控制溶胶凝胶工艺参数来控制其结构和性能。

3.3氧化物法

氧化物法也叫陶瓷法,属于干法。以氧化物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而生成铁氧体。

氧化物法的优点是一般原料丰富,价格低,制成样品颗粒均匀,尺寸细,较适用于制备高密度铁氧体材料,如磁头材料等。主要缺点是球磨过程中引入杂质,而且成型中单向加压,导致样品密度不均匀,烧结过程中非均匀结晶,影响产品的外观尺寸和内在质量,另外制得的样品活性较低,烧结的固相反应温度高。

3.4水热合成法

水热合成法[15,16]是指在密闭体系中(如高压釜等)以水为溶剂,加热到普通水的沸点(100℃以上、临界温度374℃以下),在水的自身压强下进行反应制备共沉淀前驱体,前驱体在水热反应中经历了一个常压下无法实现的特殊物理化学环境,前驱体能充分溶解形成不同的生长基元,按照一定的联结方式成核生长。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高温高压下,一些氢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对应的氧化物的溶解度,于是氢氧化物溶于水中,同时析出氧化物。水热反应实质上是化学传输反应,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及pH值都对产物有影响。用水热法制备的超微细粉最小粒径已经达到纳米级水平。

水热法具有如下优点:在水热反应中,粉体的形成经历了溶解-结晶的过程,

所制得的纳米晶体发育较为完整,粒径小,分布范围窄,团聚程度低,不需高温燃烧预处理,从而避免了在高温预处理过程中可能形成的硬团聚、杂质和结构缺陷等;粉体在烧结过程中表现很强的活性;易得到合适的化学计量比和晶粒形态;可使用较便宜的原料,工艺较为简单。此法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投入的,且粉体质量好,产量也较高。但水热法要求的原料纯度高、成本较高,反应中需要使用高压釜,工艺较繁锁,而且还会产生其它相,情况比较复杂。

3.5自蔓延燃烧合成法

自蔓延燃烧合成法(SHS method)是近年来材料合成的一种新方法,基本原理是利用放热反应的能量使化学反应自动地持续下去。其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反应物内部的化学能合成材料,反应体系一经点燃,燃烧反应即可自我维持,一般不再需要补充能量。这种方法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实验装置,并且其反应物在原子尺度下混合,得到的铁氧体粉末比较纯,活性较高[17],目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自蔓延燃烧合成法还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配合剂的配合作用,避免了一般溶胶-凝胶法形成溶胶时由于醇盐溶解度不大很难配制溶胶或者水解过程中水解速度过大,易出现沉淀的弊病,可对微量组分做精确控制。使用合适组成的金属硝酸盐和柠檬酸盐形成的干凝胶经自燃烧后直接形成具有单相铁氧体纳米粉末,合成的铁氧体粉末因具有纳米尺度而表现出铁磁相和顺磁相共存[18]。缺点是难以形成多组元纳米级粉末。

3.6喷雾热分解法

喷雾热解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反应前驱体的盐类先溶入一液相,然后通过喷雾的办法将溶液吸成微小液滴,对液滴加热使其中液相蒸发,进而使盐类分解转化成氧化物球形颗粒。

喷雾热分解法优点是:(1)燃烧所需时间短,因此每一组分细微颗粒在反应过程中来不及发生偏折,从而可获得组成均匀的超细粒子;(2)由于起始原料是在溶液状态下混合,所以能精确控制产物的最终组成;(3)由于方法本身包含有物料的分解,所以制备温度较低,微粉的烧结性能好;(4)操作过程简单,反应一次完成,避免了不必要的污染,保证了产物的纯度。

该法的缺点是分解后的气体往往具有腐蚀性,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且对雾化室的要求极高。

3.7冲击波合成法

冲击波合成法是制备尖晶石铁氧体粉体的新方法,此法是使用共沉淀获得的氧化铁与氧化锌混合物前驱体,用炸药爆炸驱动钢片高速撞击的办法产生冲击波并传播通过氧化物混合物样品,样品经受冲击波处理后转化生成产物。由于冲击波作用时间短,生成的铁氧体来不及长成完整的大颗粒,故以此方法可获得颗粒极微小的铁氧体粉末。

4.纳米铁氧体性能表征方法[19]

4.1广角X射线衍射

广角X射线衍射(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WAXRD)技术作为材料的物相组成、晶体的结构类型和晶体学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被广泛地应用在物质的结

构分析之中。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束电子在高压下加速,使其轰击金属靶(如Cu 靶)。高能电子使靶中原子的内壳层电子(K电子)激发,处在外轨道上的电子便会跃迁到该轨道,同时辐射出特征X射线。经滤波之后的X射线照射在样品上,当X射线的波长入和样品晶面间距相近时便发生衍射。

4.2振动样品磁强计

振动样品磁强计(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VSM)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仪器。它是测量磁性材料性能的重要仪器。它能给出一些重要的磁性参数,例如矫顽力H c、饱和磁化强度M和剩余磁化强度B等,由电磁铁、振动系统和检测系统组成。

样品置于单一磁场中会被感应出磁矩。而将样品置于振动样品磁强计的拾取线圈中,作正弦振动时,由于通过样品的磁通量的变化,在检测线圈中便会感应出电压信号。该信号与磁矩成比例,所以振动样品磁强计可以用来测量材料的磁特性。磁场可以由电磁铁或超导磁体产生,所以磁矩和磁化强度可以作为磁场的参数来进行测量。选用铁磁材料时,主要决定于它们的磁化强度和磁滞回线,所以VSM系统的常用功能是测量铁磁材料的磁特性。

4.3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介于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之间的一种微观形貌观察手段,可直接利用样品表面材料的物质性能进行微观成像。其基本原理是用聚焦电子束在试样表面逐点扫描成像,成像信号可以是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或吸收电子。SEM的优点是:(1)有较高的放大倍数,观察倍数可从极低倍率(5倍)到高倍率(30万倍)之间连续可调;(2)有很大的景深,视野大,成像富有立体感,可直接观察各种试样凹凸不平表面的细微结构;(3)电子束对样品的损伤与污染程度较小等。利用SEM可直接观测晶体的形貌、大小、均一程度等微观细节[20]。

4.4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是利用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线照射一物质,该物质将吸收一部分光能,把它转变为分子的振动能和转动能。根据红外吸收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推断出未知物的结构;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可测定未知物的含量。此外,应用红外吸收光谱还可以测定分子的键长、键角、并进而推断出分子的立体构型等。红外光谱方法具有用量少、样品处理简单、操作方便快速等优点,已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分析化学中最常用和不可或缺的工具。

4.5热重-差示扫描量热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G-DSC)技术是在DT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热分析技术,但DSC热效应变化量的测定比DTA更准确。TG与DSC联用能够更好地了解催化剂材料的含量、热稳定性以及相应物理性质的变化。此外,将XRD与TG-DSC相结合,帮助人们研究催化剂材料在焙烧过程中结构与化学行为的变化,从而确定样品焙烧的最佳温度点。

参考文献

[1] 刘吉平,郝向阳.纳米科学与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19.

[2] A. Media-Boudri, D. Bueno-Baques, et al. Study of reversible and irreversible magnetization

process of coprecipitated cobalt ferrite[J].J.Appl.Phys,2000, 87(9):6235-6237.

[3] 曹茂盛,关长斌.纳米材料导论[M].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9-10.

[4] 陈辉.掺杂钴铁氧体Co x Fe3-x O4纳米微晶结构与磁性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06.

[5] P. W.Anderson,Phys.Rev.,1950,29,350.

[6] G. Apai,J.F. Hamilton,J. Stohr,A. Thompson. Phys. Rev. Lett.,43,165(1979).

[7] 于文广,张同来等.纳米Mn-Zn铁氧体的制备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 20(5):33-36

[8] 王霞. 化学共沉淀制备锰锌铁氧体纳米晶[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6,37(5):34-36

[9]张悦等.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NiZn铁氧体研究[J].材料导报2006 20(4):49-51

[10] R. C. Pullar, A. K. Bhattacharya.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exagonal Z

ferrite[J].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01, 36(7-8): 1531-1538.

[11] Kwang Joo Kima, Hee Kyung Kima, Young Ran Parka. Effects of Mn substitution of Co and

Fe in spinel CoFe2O4 thin films[J].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2006, 304

(1): e106–e108.

[12] 熊钢,杨绪杰.X型六角晶系钡铁氧体纳米晶的制备和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

报,1998,19(9):1467-1470.

[13] 甘树才,洪广言.镧六方铁氧体La x Ba1-x Fe12O19制备与表征[J].应用化学, 2000,17(2):

219-221.

[14] J. Hu, M. Yan, W.Y. Zhang. Effect of calcination on the magnetic permeability of

(Ni0.21Zn0.58Cu0.23)Fe1.95O4ferrite prepared using the sol–gel self-propagated technique[J].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6, 98 (2-3): 459–462.

[15] Chandan Upadhyay, Devabrata Mishra, H.C. Verma, S. Anand, R.P. Das. Effect of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n formation of nanophase Ni–Zn ferrites through hydrothermal technique[J].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2003, 260 (1-2) 188–194. [16] K. Madhusudan Reddy, L. Satyanarayana, Sunkara V. Manorama, R.D.K. Misr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gas sensing behavior of nanostructured nickel ferrite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and reverse micelle techniques[J].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04, 39

(10) 1491–1498.

[17] R. V Mangalaraja, S. Ananthakumar, P. Manohar and F. D. Gnanam. Dielectric behavior of

Ni1-X Zn X Fe2O4prepared by flash combustion technique[J]. Materials Letters.

2003,57,5-6:1151-1155.

[18] K.H. Wu, W.C. Huang, C.C. Yang, J.S. Hsu. Sol-gel auto-combustion synthesis of

Ni0.5Zn0.5Fe2O4/(SiO2)x (x = 10, 20, 30 wt.%) nanocomposites and their characterizations[J].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05, 40 (2):239–248P.

[19] 张彦奇.铁氧体磁纳米结构的制备、表征及其在靶向药物释放领域的应用研究[J].感光

科学与光化学2006 24(5)397

[20] 庄稼等:掺杂Co2+和Sm3+对纳米ZnFe2O4铁氧体的电磁损耗性质的影响[J].化学学

报,2006, 64(2)151~157

水溶性荧光纳米银簇的合成与表征

前言 已故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1959年所作的一次题为《在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从石器时代开始,人类从磨尖箭头到光刻芯片的所有技术,都与一次性地削去或者融合数以亿计的原子以便把物质做成有用的形态有关。范曼质问道,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从单个的分子甚至原子开始进行组装,以达到我们的要求?他说:“至少依我看来,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制造物品的可能性。”这是纳米技术的灵感的来源。 纳米(nanometer),是一种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大约是三四个原子排列起来的宽度。纳米材料又称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一般是指尺寸在1 - 100 nm间的粒子,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纳米科学技术(nano - technology),是指用数千个分子或原子制造新型材料或微型器件的科学技术。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纳米科学技术将使人们迈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1]。 纳米科学是一门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集于一体的新兴科学,主要包括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和纳米生物学等。21世纪将是纳米技术的时代,随着其制备和改性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在诸多领域将会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机械、电子、光学、磁学、化学和生物学领域有关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科学技术的诞生,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特别是能源、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 金属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贵金属金、银、铜为代表,其中因为纳米银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表面能催化性能和电导热性能,以及优良的抗菌杀菌活性,在无机抗菌剂、催化剂材料、电子陶瓷材料、低温导热材料、电导涂料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得到最多的关注,如在化纤中加入少量纳米银,可以改善化纤制品的某些性能,并使其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在氧化硅薄膜中加加少量的纳米银,可以使得镀这种薄膜的玻璃有一定的光致发性。 纳米银团簇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纳米银粒径大多在25 nm 左右,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纳米银杀菌具有广谱抗菌、强效杀菌等一系列特点,能杀灭各种致病微生物,比抗菌素效果更好。10 nm大小的纳米银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特点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特点 一纳米材料的性能 广义地说,纳米材料是指其中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当小粒子尺寸加入纳米量级时,其本身具有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其具有奇异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化学活性、催化和超导特性,使纳米材料在各种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常材料的性能与其颗粒尺寸的关系极为密切。当晶粒尺寸减小时, 晶界相的相对体积将增加,其占整个晶体的体积比例增大,这时,晶界相对晶体整体性能的影响作用就非常显著。此外,由于界面原子排列的无序状态,界面原子键合的不饱和性能都将引起材料物理性能上的变化。研究证实,当材料晶粒尺寸小到纳米级时,表现出许多与一般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能,如高硬度、高强度和陶瓷超塑性以及特殊的比热、扩散、光学、电学、磁学、力学、烧结等性能。而这些特性主要是由其表面效应、体积效应、久保效应等引起的。由于纳米粒子有极高的表面能和扩散率,粒子间能充分接近,从而范德华力得以充分发挥,使得纳米粒子之间、纳米粒子与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异常激烈,这种作用提供了一系列特殊的吸附、催化、螯合、烧结等性能。 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从制备手段来分,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制备方法 物理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 粉碎法、高能球磨法[4]、惰性气体蒸发法、溅射法、等离子体法等。 粉碎法是通过机械粉碎或电火花爆炸而得到纳米级颗粒。 高能球磨法是利用球磨机的转动或振动,使硬球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研磨和搅拌,将金属或合金粉碎为纳米级颗粒。高能球磨法可以将相图上几乎不互溶的几种元素制成纳米固溶体,为发展新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惰性气体凝聚- 蒸发法是在一充满惰性气体的超高真空室中,将蒸发源加热蒸发,产生原子雾,原子雾再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失去能量,骤冷后形成纳米颗粒。由于颗粒的形成是在很高的温度下完成的,因此可以得到的颗粒很细(可以小于10nm) ,而且颗粒的团、凝聚等形态特征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溅射技术是采用高能粒子撞击靶材料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交换能量或动量,使得靶材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从靶材表面飞出后沉积到基片上形成纳米材料。常用的有阴极溅射、直流磁控溅射、射频磁控溅射、离子束溅射以及电子回旋共振辅助反应磁控溅射等技术。 等离子体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惰性气氛或反应性气氛中

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实验报告

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粒子的方法; 2、熟练掌握TU-1901紫外分光光度仪测量吸收光谱; 3、锻炼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理,独立思考能力。 二、实验原理 1、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 2KBH4+2AgNO3+6H2O→2Ag+2KNO3+2H3BO3+7H2↑ (反应开始后BH4-由于水解而大量消耗:BH4-+H++2H2O→中间体→HBO2+4H2↑) 还原法制得的纳米银颗粒杂质含量相对较高,而且由于相互间表面作用能较大,生成的银微粒之间易团聚,所以制得的银粒径一般较大,分布很宽。 2、TU-1902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测量原理:由于银纳米粒子的粒度不同,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根据其吸收特性,即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可以判断粒子的大小。 银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与λmax: 平均粒径/nm <10 15 19 60 λmax/nm 390 403 408 416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磁力搅拌器、量筒(5mL)、烧杯(一大一小)、移液管(5mL)、容量瓶(50mL)、比色管(50mL)、TU-1902双光束紫外可见光谱仪、滴管、洗瓶、洗耳球、手套等。 药品试剂:1mmol/L AgNO 3溶液、KBH 4 (固体)、蒸馏水、冰块等。

四、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数据处理 1、配制1.5mmol/L KBH4溶液 (1)减量法称取0.04gKBH4固体于小烧杯中,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 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并将洗液转移至容量瓶中(重复3次),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得15mmol/L KBH4溶液。 (2)用移液管移取上述溶液5mL至50mL比色管,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得1.5mmol/L KBH4溶液。 实验数据:m(KBH4)=22.6177g-22.5792g=0.0385g c1(KBH4)=m/(MV)=0.0385g/(53.94g/mol×50mL)=14.3mmol/L c(KBH4)=c1V1/V2=(14.3mmol/L×5mL)/50mL=1.43mmol/L 2、制备纳米银: 量筒移取15mL1.5mmol/L KBH4溶液于烧杯中,放入磁子,在冰浴、搅拌条 溶液,继续搅拌15min。 件下,逐滴加入2.5mL1mmol/LAgNO 3 现象:开始滴加AgNO 后溶液变黄,之后颜色逐渐加深,一段时间后变成黄 3 棕色。 3、银纳米粒子的表征 (1)测量银纳米粒子的吸收曲线: 光谱测量→设置测量参数→基线测量(蒸馏水)→样品测量→导出数据(得表1): 波长(nm) 吸光度A 波长(nm) 吸光度A 波长(nm) 吸光度A 500 0.716 430 0.903 360 0.877 495 0.721 425 0.939 355 0.837 490 0.727 420 0.972 350 0.794 485 0.733 415 1.013 345 0.753 480 0.74 410 1.03 340 0.712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摘录(打印)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方法摘录 作者姓名:彭家仁 单位:五邑大学广东江门 摘要: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的纳米材料同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一样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和战略制高点。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特异效应和性能,使得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用途。本文就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和性能、应用及制备方法与表征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其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纳米材料;结构特性;特异效应;应用;制备方法 Methods o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materials Kevin Peng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Guangdong) Abstract:The nano-materials known as“the most promising material in the21st century”along with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biotechnology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pillars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trategic high ground in the21st century.Because of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the nano-materials,as well as its specific effects and performance,thenano-materials have the special purposes ot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materials. In this paper,we search for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specific effect and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materials.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nano-materials. Keywords:nano-materials;structural properties;specific effect;applications;preparation methods 0前言 从人类认识世界的精度来看,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模糊时代(工业革命之前)、毫米时代(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微米和纳米时代(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自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Gleiter提出“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随后采用人工制备首次获得纳米晶体,并对其各种物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来,纳米材料已引起世界各国科技界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在纳米数量级(通常指1~100nm)的极细颗粒组成的固体材料。从广义上讲,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通常分为零维材料(纳米微粒),一维材料(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纤维),二维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固体。从狭义上讲,则主要包括纳米微粒及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体材料与微粒膜)。纳米材料的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层次,是交叉学科跨世纪的战略科技领域。

纳米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论文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班级化工1103 姓名吴飞学号201106010305 课程论文题目纳米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课程名称学科前沿讲座 评阅成绩 成绩评定老师签名 日期:2014 年10 月11 日

纳米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吴飞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纳米银具有独特的热光、电磁、催化和敏感等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金属纳来材料研究的热点.阐述了制备纳米银的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光化学还原法!模板法!溶胶一凝胶法! 微乳液法激光烧蚀法等,列举了纳米银在化学反应!光学领域!杭菌领域和作为杭静电材料的主要应用,简述了纳米银制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展望了纳米银合成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纳米银制备方法应用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ilver Nanomaterial Wu Fei (Hunan lnstitute of Engineering,Hunan Xiangtan 411100) Abstract Silver nanomaterial, one of the most active researeh fields in the metal nanometer materials, has a wide arnge of applications because of its unique heat , light ,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 catalysis and sensitive features .The prePartion method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chmeical reduction , photoehmeical reduction ,template , sol-gel method, microemulsion , laser ablation method and so on.Their main applications of nano-silver in chmeical reactions , optical field, anti-bacterial field and anti-static materials are introduced.The shortages in the fabrica -tion process of silver nanomaterial are also outlined. The developing trends of the synthetic technique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silver nanomaterials are Prospected. Key words silver nanoparticle,preparation,application 前言 纳米银是指粒径为1~100 nm的金属银单质,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纳米银独特的热、光、电、磁、催化和敏感等特性引起了化学、物理和材料学家的广泛兴趣,特别是一维、二维的纳米银材料,例如,单分散的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棒、纳米板材和纳米立方体等被认为在化学反应、抗菌和其它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 纳米银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川,导电率比普通银至少高20倍,因此,广泛用作催化剂材料、防静电材料、低温超导材料和生物传感器材料等阅。另外,纳米银还具有抗菌功能,可应用于医药行业。因此,研究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应用较多的纳米银的合成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对其应用作了简要的总结。 1纳米银的应用 纳米银粉基于其粉体粒径小,而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点多、催化活性高、熔点低、烧结性能好等优点,此外,它还保留了金属银的导电性好、抗菌性能好,电铸银颜色光亮的优点,使得纳米银粉在热、电、光、声、磁和催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1纳米银应用于催化领域 纳米银粉由于粒径小、比表面积和表面能高、表面活性点多、表面原子的配位情况与颗粒内部原子有很大差异,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和反应选择性,可提高反应效率,因而其催化活性和选

硅纳米管的水热法合成与表征

第26卷 第8期2005年8月 半 导 体 学 报 CHIN ESE J 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Vol.26 No.8 Aug.,2005 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040532014)  裴立宅 男,1977年出生,博士研究生,从事硅及相关纳米材料的研究.Email :lzpei1977@https://www.360docs.net/doc/1610190420.html, 唐元洪 通信联系人,男,1965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纳米信息材料的研究.Email :yhtang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0190420.html, 2004212214收到,2005201224定稿 Ζ2005中国电子学会 硅纳米管的水热法合成与表征 3 裴立宅 唐元洪 陈扬文 郭 池 张 勇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 410082) 摘要: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新型的硅纳米管一维纳米材料,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分析、能量色散光谱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合成的硅纳米管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硅纳米管是一种多壁纳米管,为立方金刚石结构,生长顶端呈半圆形的闭合结构,由内部为数纳米的中空结构,中部为晶面间距约0131nm 的晶体硅壁层,最外层为低于2nm 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等三部分组成.关键词:硅纳米管;水热法;结构;表征 PACC :6146;8160C 中图分类号:TN30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177(2005)0821562205 1 引言 自从碳纳米管[1]及硅纳米线[2,3]等一维纳米材 料被成功合成后,立刻引起了诸多领域科学家的极大关注与浓厚兴趣,一维纳米材料的研究成为了当今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热点.碳纳米管能否具有金属或半导体特性取决于纳米管的石墨面碳原子排列的螺旋化方向[4,5],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成功制备出金属或半导体碳纳米管,因此虽然碳纳米管作为场效应晶体管(FET )及纳米电子集成电路的研究已有报道[6,7],但是碳纳米管在应用上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由于硅纳米一维材料与现有硅技术极好的兼容性,使其具有代替碳纳米管的潜力.目前已经采用物理及化学方法成功合成了硅的实心一维纳米材料———硅纳米线[8,9],但是由于元素硅的硅键为sp 3杂化,而不是易于形成管状具有石墨结构的sp 2杂化,所以硅的中空一维纳米材料,硅纳米管难于合成.因此,目前在硅纳米管,尤其是自组生长的硅纳米管的合成方面仍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对硅纳米管模型进行理论研究表明硅纳米管可以稳定存在,同时也发现稳定的硅纳米管结构总是具有 半导体性能[10,11].最近Sha 等人[12]以纳米氧化铝沟道(NCA )为衬底模板,以硅烷为硅源、金属Au 为催化剂,于620℃,1450Pa 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催化生长了直径小于100nm 的硅纳米管;J eong 等人[13]在617×10-8Pa 的真空分子束外延生长(MB E )室中于400℃在氧化铝模板上溅射硅原子或硅团簇,并于600或750℃氧化处理后制备了直径小于100nm 的硅纳米管.虽然目前模板法可以制得硅纳米管,但是此法制备过程较复杂,需要模板及金属催化剂,同时实质上所得硅纳米管是硅原子在模板内壁无序堆积形成的. 水热法是制备纳米粉末的常用方法,对于制备具有一维结构的纳米材料鲜有报道.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碳纳米丝及碳纳米管[14,15]表明,此法在制备一维纳米材料方面也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水热法具有成本低廉、容易操作控制及可重复性好等特点.本文报道在没有使用催化剂及模板的前提下,采用高压反应釜,在超临界水热条件下合成了自组生长的一维纳米硅管,并用TEM ,EDS ,SA ED 和HR TEM 对其结构及成分进行了表征.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硅纳米管,对于组装纳米器件具有重大的应用与研究意义.

纳米材料的制备以及表征教学总结

纳米材料的制备以及表征 纳米科技作为21世纪的主导科学技术,将会给人类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新的工业革命。纳米科技使我们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延伸到原子和分子。纳米材料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应用的基础。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对纳米材料的组成、结构、形态、尺寸、排列等的控制,以制备符合各种预期功能的纳米材料。 低维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在各个同领域的广泛应用 而受到国内外许多科研小组的广泛关注。钒氧化物纳米材料因为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传感特性及电子传导特性而成为研究低维纳米材料物理化学现象的理想体系。尤其是对钒氧化合物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日益深入。另外,稀土正硼酸盐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发光性能、电磁性能引起了广大科研小组的浓厚兴趣,是低维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内容。 1.绪论 1.1纳米材料的发展概况 早在60年代,东京大学的久保良吾(Kubo)就提出了有名的“Kubo效应”, 认为金属超微粒子中的电子数较少,而不遵守Femri统计,并证实当结构单元变得比与其特性有关的临界长度还小时,其特性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干净的超微粒子的制取及研究,“Kubo效应”理论日趋完善, 为日后纳米技术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人们对纳米颗粒的结构、形态和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描述金属微粒费密面附近电子能级状态的久保理论日趋完善,并且用量子尺寸效应成功地解释了超微粒子的某些特性[3]。最早使用纳米颗粒 制备三维块体试样的是德国萨尔兰大学教授H.Gletier,他于1984年用惰性气体蒸发、原位加压法制备了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晶Pd、cu、Fe等[4],并从理论及性能上全面研究了相关材料的试样,提出了纳米晶材料的概念,成为纳米材料的创始者。1987年美国Argon实验室sigeel博士课题组用相同方法制备了纳米陶 瓷TIOZ多晶体。纳米技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得到了长足发展,并逐步成为一个纳米技术体系。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 召开,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正式提出了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

实验三-水热法制备纳米银立方体及光谱分析

水热法制备银纳米立方体及紫外光谱性能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水热法合成单分散银纳米立方体的制备方法 2熟悉纳米银立方体的表征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纳米银(Nano Silver )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由于颗粒尺寸微细化,使得纳米银表现出体相材料不具备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效应等性质。纳米银形貌和大小会影响其性质,所以可控形貌合成纳米银引起了广泛关注。纳米银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纺织服饰、水果保鲜、食品卫生等领域。 本实验首先以[Ag(NH 3)2]OH 、葡萄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为原料,采用人们熟知的银镜反应,水热条件下合成银纳米立方体。 反应方程式如下: [Ag(NH 3)2]+ (aq)+ Br - (aq)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gBr(s) +2NH 3 (aq) (1) [Ag(NH 3)2]+ (aq) +RCHO (glucose) (aq)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g (NPs)+ RCOO - (aq) +2NH 4 + (aq) (2) 反应流程如下: 三、仪器与试剂 试剂:硝酸银、氨水、去离子水、葡萄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抗坏血酸。 仪器:烧杯、容量瓶、电子天平、搅拌器、反应釜(25 mL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 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离心机、离心管。 四、实验步骤 1、溶液配制 配制[Ag(NH3)2]OH 30ml :将0.51g ,0.003mol 硝酸银溶解于50ml 的蒸馏水中,向所配置的硝酸银溶液中低价1mol/L 的氨水溶液并剧烈搅拌,直至澄清,想所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_表征和电化学性能

第11卷 第2期2005年5月 电化学 ELECTROCHE M ISTRY V o.l 11 N o .2M ay 2005 文章编号:1006-3471(2005)02-0152-05 收稿日期:2004-11-02,*通讯联系人T el :(86-592)2185905,E -m a il :qfdong @x m u .edu .cn 973项目(2002CB211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73058),福建省科技项目(2003H 044)资助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电化学性能 董全峰* ,郑明森,黄镇财,金明钢,詹亚丁,林祖赓 (厦门大学化学系,厦大宝龙电池研究所,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纳米管和金属锡或其氧化物都曾引起过人们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其自 身的缺陷,这些材料均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以不同方法合成了碳纳米管和金属锡或其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并考察它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制备;电化学性能中图分类号: O 646;T M 911 文献标识码: A 碳纳米管(CNT )是一种新型的碳材料[1,2] .碳纳米管在结构上与其它的碳材料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具有典型石墨层状结构(管壁),同时又具有无序碳的结构(内外表面的碳层及所附着的无序碳微粒),还具有与MC MB 类似的内腔结构,而且表面及边缘又存在结构缺陷,管与管之间为纳米间隙,管中还存在部分的H 原子掺杂.在制备上,碳纳米管可以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来调控它的几何结构参数,如管的管壁,外径、内径大小,及管的长度.基于其特殊的结构和高的导电率,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希望它能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理想”的负极材料[3,4] . 由于碳纳米管的高比表面及其结构缺陷,锂不仅能嵌入管中的石墨层,还能嵌入它的孔隙及边缘缺陷中,使得它尽管具有高的嵌锂容量,但由于比表面积较大而表现出很大的不可逆容量.又因为在碳纳米管的结构中含有氢原子以及管壁层间和管 腔之内有间隙碳原子的存在[5] ,故其嵌锂容量出现较大的滞后现象.这些都限制了C NT 作为电极活性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所见者只是被用作电极添加剂的报道.本文综合了碳纳米管和锡基材料的优点,规避其本身固有的缺陷,在碳纳米管的表面沉积/包覆锡或氧化锡形成CNT 复合材料,这样不仅可减少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同时直接采用金属锡取代锡基氧化物,不存在氧化物的还原过程,从 而大大降低初次充电不可逆容量损失;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在表面沉积过程中包覆纳米级的锡,使表面沉积/包覆锡的碳纳米管能在保持高容量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循环寿命.此外,还提高了它的体积能量密度. 1 实 验 1.1 碳纳米管的制备 应用Sol -ge l 法制备N i -M g -O 催化剂,方法见文献[6],所用试剂N i (NO 3)2 6H 2O 、M g (NO 3)2 6H 2O 和柠檬酸均为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将制备好的催化剂称取一定量置于陶瓷舟内,放在反应器的恒温区内,于氢气氛下缓慢升温至700℃,还原一段时间后,降温到600℃稳定10m in ,然后以20m L /m i n 的流量导入C H 4气体,经反应一定时间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冷却过程中继续通气体).用分析纯硝酸(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R 65%)处理反应后的样品,洗涤、烘干后即得到碳纳米管.反应装置是在一个水平放置的管式电炉内放一内径为5c m 的石英管(长140c m ),其恒温区为20c m ,电炉为SK -2-4-12型管式电阻炉(上海实验电炉厂),额定功率4k W ,额定温度1200℃,控温装置为A1-708P A 型程序控温仪(厦门宇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流量计为D08-4C /Z M 质量流量控制仪(北京建中机器厂).

二氧化锰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二氧化锰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 研究以KMnO4为氧化剂用水热合成法制备MnO2不同纳米晶型的过程,并以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水热反应过程中,反应时间改变会使MnO2晶型及其形貌发生转变。 [关键词] 二氧化锰晶型水热合成纳米结构α-MnO2 β-MnO2 1.引言 纳米结构无机材料因具有特殊的电、光、机械和热性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锰氧化合物不仅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对环境无污染,而且具有多变的组成、复杂的结构、奇特的功能,因而在电子、电池、催化、高温超导、巨磁阻材料、陶瓷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其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反应机理及应用的研究备受瞩目。其中MnO2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在催化和电极材料等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Xie 等证实空壳海胆结构的α-MnO2作为锂电池的阴极材料比实心海胆状α-MnO2和单分散α-MnO2 纳米棒更有效;Yang等报道氧化锰纳米棒对甲基蓝的氧化分解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Ma等也证明了层状二氧化锰纳米带是充电锂电池理想的阴极材料。目前研究较多的是MnO2和锰酸盐,常用的制备方法有固相合成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等。 通常MnO2的活性随其所含结晶水的增加而增强,结晶水能促进质子在固体相中的扩散,因此γ- MnO2是各种晶型MnO2中活性最佳的。但在非水溶液中, MnO2 所含的结晶水反而会使它的活性下降。如在Li-MnO2电池正极材料中,以α-MnO2性能最差,含少量水分的γ-MnO2较差,无结晶水的β-MnO2较好,γβ-MnO2(混合)最好。所以γ-MnO2 在作为阴极材料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热处理,并且要除去水分,使晶型结构从γ-MnO2 转变为γβ-MnO2相(混合,以β相含量为65%~80%为最优)。再者,在固体二氧化锰有着较为复杂的晶型结构,如α、β、γ等5种主晶及30余种次晶,因此需要深入理解二氧化锰晶型转变机制。MnO2材料的微观形貌对于其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以KMnO4和MnSO4·H2O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在高温反应釜条件下制备MnO2纳米晶型,并借助XRD、SEM、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2.实验部分 2. 1 试剂与仪器 硫酸锰(分析纯),中国上海通亚精细化工厂;高锰酸钾(分析纯),宿州化学试剂厂;盐酸(分析纯),上海博河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

纳米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报告 课程名称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班级电气1241 姓名张伟 学号32 电气与信息学院 和谐勤奋求是创新

纳米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摘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特性及测试与表征。综合使用各种不同的分析和表征方法,可对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有效研究。 关键词:测试技术;表征方法;纳米材料 引言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及化学特性以及一系列新异的力、光、声、热、电、磁及催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国防、电子、化工、建材、医药、航空、能源、环境及日常生活用品中,具有重大的现实与潜在的高科技应用前景。纳米材料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是决定其性能和应用的关键因素,而要探讨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对其在原子尺度和纳米尺度上进行表征。其重要的微观特征包括:晶粒尺寸及其分布和形貌、晶界及相界面的本质和形貌、晶体的完整性和晶间缺陷的性质、跨晶粒和跨晶界的成分分布、微晶及晶界中杂质的剖析等。如果是层状纳米结构,则要表征的重要特征还有:界面的厚度和凝聚力、跨面的成分分布、缺陷的性质等。总之,通过对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的研究,可为解释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 纳米材料尺度的测量包括:纳米粒子的粒径、形貌、分散状况以及物相和晶体结构的测量;纳米线、纳米管的直径、长度以及端面结构的测量和纳米薄膜厚度、纳米尺度的多层膜的层厚度的测量等。适合纳米材料尺度测量与性能表征的仪器主要有:电子显微镜、场离子显微镜、扫描探测显微镜Χ光衍射仪和激光粒径仪等。 紫外和可见光谱是纳米材料谱学分析的基本手段,分为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荧光光谱。吸收光谱主要用于监测胶体纳米微粒形成过程;发射光谱主要用于对纳米半导体发光性质的表征,荧光光谱则主要用来对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发光材料的荧光性质进行表征。红外和喇曼光谱的强度分别依赖于振动分子的偶极矩变化和极化率的变化,因而,可用于揭示纳米材料中的空位、间隙原子、位错、晶界和相界等方面的信息。纳米材料中的晶界结构比较复杂,与材料的成分、键合类型、制备方法、成型条件以及热处理过程等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喇曼频移与物质分子的转动和振动能级有关,不同的物质产生不同的喇曼频移。喇曼频率特征可提供有价值的结构信息,利用喇曼光谱可以对纳米材料进行分子结构、键态特征分析和定性鉴定等。喇曼光谱具有灵敏度高、不破坏样品、方便快速等优点,是研究纳米材料,特别是低维纳米材料的首选方法。 目前对纳米微观结构的分析表征手段主要有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它包括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近场光学显微镜等。利用探针与样品的不同相互作用,在纳米级至原子级水平上研究物质表面的原子和分子的几何结构及与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用STM不仅可以观察到纳米材料表面的原子或电子结构,还可以观察表面存在的原子台阶、平台、坑、丘等结构缺陷。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用来观察位错、孪晶、晶界、位错网络等缺陷,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氧缺位的分布、原子的配位情况、运动过程以及电子密度的变化;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研究未成键电子数、悬挂键的类型、数量以及键的结构特征等。 测试技术的发展 纳米测试技术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创造新的纳米测量技术,建立新理论、新方法;二是对现有纳米测量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完善,使它们能适应纳米测量的需要;三是多种不同的纳米测量技术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使之能适应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需要。纳米测试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如何将测试技术与控制技术相融合,将探测、定位、测量、控制、信号处理等系统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系统,开发、设计、制造出实用新型的纳米测量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随着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和纳米制备技术的进步,将需要更新的测试技术和手段来表征、评价纳米粒子的粒径、形貌、分散和团聚

碳纳米管ZnO纳米复合体的制备和表征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 Acta Phys.鄄Chim.Sin .,2007,23(2):145-151 Received:August 9,2006;Revised:November 7,2006.English edition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0190420.html, ?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qing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1610190420.html,;Fax:+8610?627575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6044042045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001055)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 ?Chimica Sinica [Article]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0190420.html, February 碳纳米管/ZnO 纳米复合体的制备和表征 杨闵昊 梁涛彭宇才陈 清? (北京大学电子学系,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摘要: 通过将不同直径的ZnO 纳米颗粒与碳纳米管连接制备了碳纳米管/ZnO 纳米复合体.将团聚的ZnO 纳 米颗粒分散并用表面活性剂CTAB 使纳米颗粒带正电.化学氧化碳纳米管使其带负电.ZnO/CTAB 微团通过碳管表面羧基与CTAB 的静电作用与碳纳米管连接形成纳米复合体.研究了复合体形成的不同实验条件,表征了碳纳米管/ZnO 纳米复合体的结构并研究了纳米复合体的光学特性.研究表明,与碳纳米管连接的ZnO 纳米颗粒是互不连接的并保持量子点的特性.光致发光研究表明ZnO 纳米颗粒的激发在纳米复合体中有淬灭.关键词:ZnO ;碳纳米管;纳米复合体中图分类号:O648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anocomplex of ZnO Nanoparticles Attached to Carbon Nanotubes YANG Min ?Hao LIANG Tao PENG Yu ?Cai CHEN Qing ? (Key Laboratory for 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Nanodevic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P.R.China )Abstract :A CNT/ZnO nanocomplex was fabricated by attaching ZnO nanoparticles with various diameters to carbon nanotubes (CNTs).The as ?prepared agglomerate ZnO nanoparticles were dispersed and positively charged by utilizing a cationic surfactant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ZnO/CTAB micelles were subsequently anchored to the surface of CNTs b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between carboxyl groups on the chemically oxidized nanotubes ′sidewalls and CTAB molecules.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for the attachment were studied.The CNT/ZnO nano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structural and optical analysis methods.ZnO nanoparticles attached to the carbon nanotubes were found to b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maint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quantum dots Photoluminescence study showed that the emission of ZnO nanoparticles was quenched in the nanocomplex.Key Words :ZnO ;Carbon nanotube ;Nanocomplex Due to their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car-bon nanotubes (CNTs)have broad applications in nanoelectron-ics [1-6],catalysis [7],sensors [8,9],and biosensors [10].Attaching nanopar-ticles to nanotube sidewalls is expected to enhance the CNT ap-plications as in catalysis,fuel cells,or sensors.Various ap-proaches for CNT/nanoparticle complexes have been suggested,such as physical evaporation [9],chemical reaction with functional ized CNTs [11-16].Materials that have been attached to CNTs in-clude gold [12-14,17,18],platinum [7,14],and palladium [9,19]nanoparticles [15,16],proteins and small biomolecules [20],polymers [21],CdSe ?ZnS core ? shell nanocrystals [22],and ZnO clusters [23,24]. ZnO is a wide band gap (3.37eV)semiconductor having broad applications in room temperature ultraviolet lasing,chem-ical sensors,photovoltaics,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and single electron transistors [25-28].ZnO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over the past years because of their size ?dependent 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25,26].Combining ZnO nanoparti-cles with CNTs is expected to produce materials with enhanced 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A couple of groups have start-ed to explore this direction very recently.ZnO nanoparticles 145

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纳米材料的表征及其催化效果评价方式纳米材料的表征主要目的是确定纳米材料的一些物理化学特性如形貌、尺寸、粒径、等电点、化学组成、晶型结构、禁带宽度和吸光特性等。 纳米材料催化效果评价方式主要是在光照(紫外、可见光、红外光或者太阳光)条件下纳米材料对一些污染物质(甲基橙、罗丹明B、亚甲基蓝和Cr6+等)的降解或者对一些物质的转化(用于选择性的合成过程)。评价指标为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物质的转化效率以及反应的一级动力学常数k的大小。

1 、结构表征 XRD,ED,FT-IR, Raman,DLS 2 、成份分析 AAS,ICP-AES,XPS,EDS 3 、形貌表征 TEM,SEM,AFM 4 、性质表征-光、电、磁、热、力等 … UV-Vis,PL,Photocurrent

1. TEM TEM为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放大倍数为几万~百万倍,用于观察超微结构,即小于微米、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清的结构。TEM是一种对纳米材料形貌、粒径和尺寸进行表征的常规仪器,一般纳米材料的文献中都会用到。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samples were studied by a Shimadzu SSX-550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ystem, and a JEOL JEM-2010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1]. 一般情况下,TEM还会装配High-Resolution 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EDX(能量弥散X射线谱)和SAED(选区电子衍射)。High-Resolution TEM用于观察纳米材料的晶面参数,推断出纳米材料的晶型;EDX一般用于分析样品里面含有的元素,以及元素所占的比率;SAED用于实现晶体样品的形貌特征与晶体学性质的原位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