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通风与空气课程设计

核通风与空气课程设计
核通风与空气课程设计

《核通风与空气净化》课程设计

题目某铀矿304工区下通风系统安全技术改造学院名称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职称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1年7月8日

核能是新时代清洁能源的代表。现在人类还主要处于利用核裂变能发电的阶段,而核裂变铀是其主要途径。纵观整个核工业体系,铀矿开采阶段是整个体系中危险性最大的一个阶段,矿井中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矿尘,铀矿山特有的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氡及氡子体等都是我们保护工人的生命健康所要求去消除的。本课程设计是对铀矿井下通风安全技改设计,设计目的和任务:

1、使学生熟悉核(铀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流程。

2、掌握核(铀矿井)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阻力的计算方法、风机选择的原则和通风控氡理论。

3、结合实际矿山进行通风设计,选择适合的矿井通风系统、完成矿井所需风量的计算及分配、全矿井容易时期、困难时期的通风阻力计算以及对通风设备的选型等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矿山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思想作风,完成课程设计的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

1、根据某铀矿实际情况,结合测量数据,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2、根据课程设计装订格式及打印规范的要求,完成某铀矿通风的技术改造,锻炼自身的能力,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

第一章矿山概述 (1)

1.1矿山基本情况 (1)

1.1.1矿山位置及交通 (1)

1.1.2气候及其地理环境 (1)

1.1.3矿区经济情况 (2)

1.1.4矿山企业基本情况 (2)

1.2 矿床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及开采概况 (2)

1.2.1矿床地质 (2)

1.2.2开采技术条件及开采概况 (3)

第二章矿井通风现状及危害 (3)

2.1通风系统现状 (3)

2.2矿井井下有毒气体的来源及其危害 (4)

2.2.1 矿井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来源 (4)

2.2.2 有毒有害气体危害 (4)

2.3矿井有害气体的浓度指标 (5)

第三章矿井通风设计安全技术改造 (6)

3.1矿井现有通风系统概述 (6)

3.2矿井通风系统技术改造 (7)

3.2.1通风安全技改遵循的原则 (7)

3.2.2通风技改方案的选择 (7)

3.2.3矿井通风改造目标 (8)

3.3矿井通风量和阻力计算 (9)

3.3.1矿井需风量的确定 (9)

3.3.2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10)

3.3.3主扇风机选择 (13)

第四章铀矿山通风安全措施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5)

附图一 (17)

附图二 (18)

第一章矿山概述

1.1矿山基本情况

1.1.1矿山位置及交通

某矿残矿回收的304工区地处广东省南雄县西北部,地跨澜河、百顺两地。老矿部设在澜河镇东1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9′北纬25°14′,距韶关市134km,距南雄县城35km。304工区位于百顺镇的下东坑村内,距矿部27km,有专线公路与矿部相连,交通尚属方便。

图1.1 矿区交通位置示意图

1.1.2气候及其地理环境

矿区位于亚欧大陆东南缘,处在北回归线北侧,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冬短夏长及秋季过渡快等特点。冬半年受大陆冷性高压控制,气温较低,寒冷少雨多霜冻,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半年受到副热带海洋天气系统影响,具有气温较高,热量充足,雨量颇丰的偏海洋性气候特点。

根据南雄气象站提供的气象资料,该地区年均气温19.8℃,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6℃。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均风速1.8m/s,最大风速14.7m/s,静风频率18.8%。年均降雨量1732mm,年均蒸发量1678.7mm,年均

日照时数1825.7h。历年最大的一天降雨量为180mm。大气稳定度频率以D类为主,占64.49%。

304工区的受纳水体为叶屋河,其流量为0.0443~15m3/s。

1.1.3矿区经济情况

矿区地处中低山区,附近人口稀少,以尾矿库为中心5km范围内总人口不到1万人,人口密度约89人/km2。矿区内工业不发达,不存在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农业以粮食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经济作物主要为黄烟和花生。地方工业重工业主要以电力、机械、氮肥和建材为主,轻工业以卷烟、竹木业和土纸为主。森林覆盖率达56.29%,以松、杉、银杏树为主,畜牧业以猪、牛为主,家禽以鸡、鸭、鹅为主,渔业生产以水库、池塘放养为主。在高山深林区有穿山甲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1.1.4矿山企业基本情况

某矿是我国核原料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是我国第一批建设的铀矿山之一。于1963年建矿,1965年投产,1994年政策性关停。三十年共采出矿石X万吨,铀金属X吨,为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4年某关停后,矿部迁至韶关,大部分已转民,在澜河矿区设立了管委会,有300多名职工(其中多数下岗),为了既回收残矿铀资源,同时又解决矿管会部分下岗职工就业问题,该矿于1998年开始重建了铀回收车间,采用铀堆浸工艺新技术回收铀金属,1999年建成了年产“111”金属X吨规模的堆浸水冶车间,并一直保持年产“111”金属X吨生产水平。经过近三年的开采,304工区露天底部及西南端残矿按目前生产规模到明年可采完。

1.2 矿床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及开采概况

1.2.1矿床地质

304工区露天底部开采的是361矿床,西南端开采的是235矿床。这二个矿床均位于诸广山岩体东南端烟筒岭硅化断裂带的下盘,矿区内主要岩石为花岗岩,其次为脉岩。361矿床主要含矿岩石为硅化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弱斑状花岗岩。235矿床主要含矿岩石为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少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矿体受岩性和构造控制,以构造控制为主。

1.2.2开采技术条件及开采概况

304工区露天底部的开采范围为9~17号勘探线,西南端的开采范围为27~35号勘探线。17号线至27号线之间有400多米的无矿地带。9号线至35号线东西长1200多米。开采深度露天底部为683~615m标高,西南端为743~615m 标高,划为一个井田开采。采矿方法为水平分层充填法和浅孔留矿法。

开采的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单铀矿床,主要赋存于断裂带下盘花岗岩及硅化花岗岩中,矿岩f=8~10,围岩f=6~8,矿石比重2.65~2.85t/m3,松散系数1.5,自然安息角41°。

第二章矿井通风现状及危害

2.1通风系统现状

a自然通风不能满足残矿回收矿井通风安全的要求

某矿残矿回收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至今未形成机械通风系统。原有矿井利用山区平硐一斜井开拓系统,采用开掘天井使其形成自然通风系统进行通风。由于自然通风系统受气候条件变化影响大,一旦地表温度与井下温度一致时,自然通风的风量将很少,采掘工作面的炮烟将很难排出,CO浓度将增高,从而会导致CO中毒事故的发生。到目前为止,虽然尚未出现CO等中毒事故,但矿井通风效果欠佳,风量和风质均不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目前的自然通风远达不到通风降氡和排炮烟的要求,也是铀矿冶安全规程所不允许的,必须尽快对残矿回收矿井进行通风技术改造,以防止CO等中毒事故发生,满足矿井通风降氡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b改善井下工作环境,降低职工职业病发生率的需要

残矿回收一般工作条件比正常矿井生产差,特别是某矿井矿石品位高,采空区体积大,废旧巷道多,导致矿井析出氡量大,如果不将采空区、废旧巷道析出氡尽快排出矿井,采掘工作区及运输大巷,将导致大面积污染,特别是夏季自然通风将从平硐口出风,采空区积累的大量氡将从平硐口排出,平硐口出风氡浓度达20~60kBq/m3,使整个矿井形成大面积污染,高出国家标准5倍至15倍以上,矿工年均接受剂量超过了15mSv/a,井下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而且对平硐

口附近的工业场地造成了污染。因此应尽快进行通风技术改造,改善井下作业环境,使矿工接受的辐射剂量尽快降下来,以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确保矿工安全与健康。

c 保证残矿回收任务完成的需要

由于矿井至今未采用机械通风,井下生产存在安全隐患,某矿残矿回收矿井在铀矿冶安全大检查中,被责令停产整顿,并要求尽快形成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以消除井下生产的安全隐患。通风技改是某矿残矿回收停产整顿的主要内容之一,通风技改不完成,残矿回收的矿井将不能恢复生产,将直接影响到残矿回收任务的完成,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d 添置通风测量仪器和救护设备的需要

某矿残矿回收至今尚未配齐通风系统检测仪器和有害物测量仪器,导致常规通风系统专项测定和井下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无法进行。矿山救护设备也尚未购置,给矿山救护带来不便,因此在这次通风技改中也要配备相应的监测仪器和救护设备。

2.2矿井井下有毒气体的来源及其危害

2.2.1 矿井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来源

(1) 掘进、采矿爆破。在进行巷道掘进和采矿时,需要炸药进行爆破作业,产生的的炮烟是CO、NO2和CO2的来源,并造成井下空气中O2的含量下降。

(2)作业人员的呼吸作用。在井下人员进行作业时,需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将造成空气中O2浓度的降低,同时呼出CO2将成为井下空气的来源之一。

2.2.2 有毒有害气体危害

不同的有害气体虽然具体伤害不同,但是这些有害气体有一共性,可引起工作人员产生不适感觉、中毒现象,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经过定点检测,确定此矿区有害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比重为0.97,微溶于水。在通常温度与压力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但浓度达到13~75%时能引起爆炸。

一氧化碳性极毒。中毒症状:轻者耳鸣、头痛、头晕与心跳;重者肌肉疼痛、

四肢无力、呕吐、感觉迟钝、丧失行动能力,以至死亡。

2、硫化氢(H2S)

硫化氢是无色、微甜、带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对空气的比重为1.19,易溶于水。它有强烈的毒性,能使血液中毒,对眼睛粘膜和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3、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是无色、具有强烈硫磺味和酸味的气体,对空气的比重为2.2,常积聚在巷道底部,易溶于水。它对眼睛和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轻时会使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会引起肺水肿。

4、二氧化氮(N02)

在炸药爆炸时,通常产生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极不稳定,遇到空气中的氧即变为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是褐红色、有强烈窒息性的气体,对空气的比重为1.57,极易溶于水。它对眼睛、鼻腔、呼吸道和肺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与水结合成硝酸(HNO3),对肺部组织起破坏作用,可引起肺部浮肿。二氧化氮中毒的最重要特征是经过六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后才发生中毒征兆。

炮烟中毒,通常是其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两种气体的中毒。两者区别是:二氧化氮中毒时,手指尖和头发变黄;一氧化碳中毒时,两颊现红斑点,嘴唇呈桃红色。

5、矿尘危害

矿尘对矿内空气的污染不容忽视,它对人体和生产都会产生严重危害,粉尘能引起物理性粉尘爆炸;矿尘能引起矿山工人尘肺病,加速机械的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工作场所的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

2.3矿井有害气体的浓度指标

为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GB 164242199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规定, 井下作业地点有毒有害气体的最高允许浓度见表2.1。

表2.1井下作业地点有毒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

有毒有害气体

最高容许浓度

体积浓度%mg/m3

CO 0.0024 30

NO X(换算为N02)0.00025 5

SO20.0005 15

H2S0.00066 10

根据《铀矿井排氡及通风技术规范》,矿井工作面入风流中氡、氡子体和粉尘浓度应不超过表2.2的规定

表2.2 矿井总入风流和工作面入风流风质要求

名称氡浓度kBq/m3氡子体浓度μJ/m3总粉尘浓度mg/m3矿井总入风流0.2 0.3 0.2

工作面总入风流 1.0 2.0 0.5

第三章矿井通风设计安全技术改造

3.1矿井现有通风系统概述

某矿自1998年开始回收残矿以来,由于投资不足,一直未建成完整的机械通风系统,仅利用山区平硐开拓的优势,形成受气候条件影响大的自然通风系统,工作面通风则采用局扇将风送入工作面。由于自然通风不能控制大量采空区氡的析出,致使整个系统都受到了氡的污染。通风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通风风量少,远不能满足通风降氡和排炮烟的要求

简易的自然通风系统通风风量少,且不稳定,随天气变化而变化,当春夏或秋冬地面温度与井下温度基本一致时,井下自然通风的风量将很少,这时远不能满足矿井通风降氡和排炮烟的要求。CO和氡浓度迅速增高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b、自然通风系统风流、风量难以控制

自然通风系统随天气变化,其风压大小,风流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夏天,采空区氡的下行通风,将对整个自然通风系统形成大区域的污染,导致整个系统及井口的工作场地氡及氡子体浓度偏高,矿工接受的有效剂量将偏大,将增大矿工职业病的发生率。

c、没有形成有组织的进回风系统

由于采用自然通风,进回风系统随季节而变化,夏天主要人行、运输系统变

成了回风系统。采场大都采用局扇通风,污风有时又回到了进风道,在自然风压作用下风流无序流动,形成循环风流、污风串联,致使风质差,无法形成有组织的进回风系统。

3.2矿井通风系统技术改造

3.2.1通风安全技改遵循的原则

a充分利用已有井巷工程和设施,尽快形成机械通风系统,消除井下安全生产的隐患。

b根据氡析出及其控氡原理和充分利用自然风压的原则进行方案设计,设计的通风系统要有利于控制采空的氡析出,使之形成新风有采路、污风有去路、新污分流不干扰的通风系统。

c要确保人行、运输大巷的新鲜风流,防止出风污染,确保人员安全。

d设计方案既要满足当前安全生产的需要,也要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3.2.2通风技改方案的选择

304工区露天底部及西南端通风安全技改方案选择

a、分区通风系统

根据矿体埋藏地点和304工区露天底部与西南端已形成东西两个区域,且东西两个区域相距较远,中间无矿带约400多米,通过615m大巷互相贯通。为了充分利用东西两个区域已形成的井巷工程布置和通风井巷工程,同时确保615m 大巷不受污染,确定采用东西两个相对独立的分区通风系统。采用分区通风具有风路短、阻力小、网络简单、风流易于控制等优点。

b、进风入口及回风出口的选择

根据已有井巷开拓现状,东部通风系统入口选择为斜井口和654m引水平硐口。西部通风系统入口早期选择在783m平硐口和703m平硐口。

为了充分利用已有井巷工程,东部回风道选在654m穿脉与露天底部贯通的天井,其出风口为天井口;西部回风道选在743m离平硐口不远的大巷中,其出风口为743m的平硐口。

为减少无组织入风,其它通地表的井口、平硐应设置相应的通风构筑物。

c、主扇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

为结合现有生产,技改方案采用抽出式通风系统。

东西部风机均选用高效节能轴流风机,为便于管理,风机均安装在井下。东部风机安在625m与露天底部天井贯通的穿脉中。西部风机安在743m大巷平硐口附近的大巷中。其出风口位置均在山中,周围无人居住,也不会对工业场地造成污染。

d、阶段通风网

结合矿体赋存和大巷布置,东部分区系统只有一个中段采矿,故采用上行通风网。西部分区系统多中段作业,为避免风流受污染,采用上下行间隔中段通风网。

e、局部通风

掘进工作面专配局扇加强通风,回风送至上中段回风平巷或天井,以保证掘进工作面有效风量。

通风安全技改方案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的通风安全技改方案见附图1和附图2。

3.2.3矿井通风改造目标

a矿井总入风流中含尘量<0.2mg/m3,氡浓度≤0.2kBq/m3;采掘工作面入风流粉尘浓度≤0.5mg/m3,氡浓度≤1.0kBq/m3。

b 主要回风井巷不得作为人行通道,从回风道排出到地表的位置,要有利于污风的大气扩散和稀释,以免对附近居民造成危害,总回风排出的氡致使公众接收的最大个人有效剂量应<1mSv/a。

c 矿井有效风量利用率≥70%

d 主扇风机运行效率≥70%

e 井下各类工作面浓度规定限值为:粉尘浓度≤2.0mg/m3,氡浓度≤

2.7kBq/m3,氡子体浓度≤5.4μJ/m3,氧的体积浓度≥20%,CO2体积浓度≤0.5%,CO的体积浓度≤0.005%,氡、氡子体、粉尘的合格率不低于80%,一氧化碳合格率100%。

f 矿工职业照射率有效剂量<15mSv/a,终身有效剂量<1000mSv/a。

g 要根据氡析出特点和氡来源特点,尽可能减少通风空间的析出氡量,要充分利用通风压力分布来控制氡的析出,确保入风风质良好。

3.3矿井通风量和阻力计算

3.3.1矿井需风量的确定

采场需风量按采场氡析出量进行计算,风量计算式为:

()[]07.2/C K D Q t S -= (3-1) 式中:Qs 为采场需风量,m 3/s ;

D 为采场析出氡量,kBq/s ;

K t 为采场紊流扩散系数,K t =0.8~1,取K t =0.8; C 0为采场入风风质指标,取C 0=1.0kBq/m 3。 采场析出氡量D 按下式计算:

20D S D +?=δ (3-2) 式中:δ为单位当量氡析出率,实测δ=0.143kBq/(S ·m 2·1%)

S 0为当量射气面积,m 2·1%

D 2为采场崩落矿堆的氡析出率kBq/s ;D 2按下式计算: e D λκηαρρ????=258.02 (3-3) 式中:ρ为采场崩落矿石重量,t ;ρ=1260t

α为矿石铀品位,%;取α=0.3%; η为矿石射气系数,η实测为0.10; κρ为矿石铀镭平衡系数,κρ=1;

λe 为氡在矿堆析出的等效衰减系数,λe =0.42~1,取λe =0.8。

按采场平均面积100m 2计算,充填料与周壁围岩品位平均按0.01%计算,按(3-2)和(3-3)式计算出采场的析出氡量为12.66kBq/s ,按(3-1)式计算出采场需风量9.31m 3/s 。取每个采场需风量9.4m 3/s 。

304工区矿井需风量确定 矿井总风量按下式计算:

()r d s Q Q Q ∑+∑+∑=k Q t (3-4) 式中:Q t 为矿井总风量,m 3/s

Q s 为采场所需风量,m 3/s Q d 为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m 3/s Q r 为各类硐室所需风量,m 3/s k 为矿井漏风备用系数。

采场需风量按(3-1)、(3-2)、(3-3)式计算,按氡析出量计算的需风量为9.31m 3/s ,取每个采场需风量为9.4m 3/s 。

掘进工作面按排尘计算风量,矿井掘进断面一段在5~8m 2,最低排尘风量为0.25m/s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为1.3~2m 3/s ,取每个掘进工作面需风量2m 3/s 。

硐室需风量按2m 3/s 考虑。矿井需风量计算结果见表3.1。

表3.1 矿井需风量表

考虑矿井风量备用系数k=1.4,矿井所需总风量为46m 3/s 。风量分配根据通风空间比例和工作面布局进行划分,东部为23m 3/s ,西部为23m 3/s ,各入风口的风量分配详见附图一和附图二。

3.3.2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304工区矿井通风阻力

通风阻力计算中其摩擦阻力按下式计算:

23/h Q S P L ???=α摩 (3-5) 式中:h 摩为井巷摩擦阻力,Pa ;

α为井巷摩擦阻力系数,N·s 2/m 4; L 为井巷长度,m ; P 为井巷周边长度,m ; S 为井巷断面积,m 2; Q 为井巷中流过的风量,m 3/s 。

用风地点 个数,个

单个用风点风量,m 3/s

总需风量,m 3/s

采场 3 9.4 28.2 掘进 1 2 2 硐室 1 2 2 合计

5

32.2

在主扇风机整个服务期限内,矿井通风阻力是随着矿井生产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为了使主扇风机在整个服务期限内均能在它的高效稳定范围内运转,在选择主扇时必须考虑到通风阻力最大值和最小值,前者对应于通风最容易时期,后者对应于通风最困难时期。风机选择时只对通风困难时期通风阻力计算做出预测。

通风阻力计算中,摩擦阻力按(3-5)式计算,总局部阻力和正面局部阻力按摩擦阻力20%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2、表3.3和表3.4。

表3.2 304工区露天底部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表3.3 304工区西南端容易时期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编号 巷道名称 长度m 面积m 2 周长m α N·s 2/m 4 风量m 3/s 摩擦阻力Pa 20-21 5号坑沿脉 102 6.54 10.5 0.014 15 12.06 21-22 斜井 87 6.54 10.5 0.014 23 24.19 22-23 斜井 84 8.3 11.8 0.014 23 12.84 23-24 甩车场 122 5.35 9.5 0.014 23 56.05 24-25 运输大巷 195 5.35 9.5 0.014 23 89.59 25-26 615m 阶段沿脉 20 4.45 8.6 0.014 23 14.46 26-27 615m 阶段穿脉 40 4 8.2 0.014 23 37.96 27-28 天井、工作面 20 4.45 8.6 0.014 23 14.46 28-29 654m 阶段穿脉 50 5.35 9.5 0.014 23 22.97 29-30 654m 阶段沿脉 20 4.45 8.6 0.014 23 14.46 30-31 654m 阶段穿脉(回风道) 20 4 8.2 0.014 23 18.98 摩擦阻力合计 318.01 局部阻力,20% 63.60

矿井总阻力

381.61

编号 巷道名称 长度m 面积m 2 周长m α N·s 2/m 4 风量m 3/s 摩擦阻力Pa 1-2

783m 主运输道

54

5.52

9.6

0.014

11.5

5.71

+

表3.4 304工区西南端后期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2-3 783m 阶段沿脉 60 5.52 9.6 0.014 11.5 6.34 3-4 783m 阶段穿脉 20 4.7 9.6 0.014 11.5 3.42 4-5 天井、工作面 40 4 9.6 0.014 11.5 11.11 5-6 743m 阶段穿脉 20 4.7 9.6 0.014 11.5 3.42 6-7 743m 阶段沿脉 120 5.52 9.6 0.014 11.5 12.68 7-8 743m 主运输道 60 5.52 9.6 0.014 23 25.36 8-9 743m 阶段穿脉 67 5.52 9.6 0.014 23 28.32 摩擦阻力合计 96.37 局部阻力,20% 19.27

矿井总阻力

115.64

编号 巷道名称 长度m 面积m 2 周长m α N·s 2/m 4 风量m 3/s 摩擦阻力Pa 1-2 663m 主运输道

28 5.52 9.6 0.014 11.5 2.96 2-3 盲斜井 111 5.52 9.6 0.014 11.5 11.73 3-4 615m 阶段沿脉 100 5.52 9.6 0.014 11.5 10.57 4-5 615m 阶段穿脉 15 4.7 8.9 0.014 11.5 2.38 5-6 天井、工作面 48 4 8.2 0.014 11.5 11.39 6-7 663m 阶段穿脉 20 4.7 8.9 0.014 11.5 3.17 7-8 663m 阶段沿脉 80 5.52 9.6 0.014 23 33.82 8-9 663m 阶段穿脉 18 4.7 8.9 0.014 23 11.43 9-10

663m 回风天井

40 4 8.2 0.014 23 37.96 10-11 703m 阶段穿脉 22 4.7 8.9 0.014 23 13.97 11-12 703m 阶段沿脉 20 5.52 9.6 0.014 23 8.45 12-13 703m 阶段穿脉 20 4.7 8.9 0.014 23 12.70 13-14 703m 回风天井 40 4 8.2 0.014 23 37.96 14-15 743m 阶段穿脉 35 4.7 8.9 0.014 23 22.22 15-16 743m 阶段沿脉

198

5.52

9.6

0.014

23

83.70

3.3.3主扇风机选择

304工区主扇风机选择 a 、风机风量

Q t =kQ (3-6) 式中: Q t 为风机风量m 3/s ; Q 为矿井所需风量m 3/s ;

k 为通风装置的风量备用和漏风系数,取k=1.1。

由式(3-6)计算出风机风量为25.3m 3/s ,取Q t =26m 3/s 。 b 、主扇风机全压

v r n t f h h h h +++=H (3-7) 式中: h f 为扇风机全压,Pa ; h t 矿井总阻力,Pa ;

H n 为与扇风机作用相关的自然风压,取H n =30Pa ; h r 为扇风机装置阻力之和,取h r =150Pa ;

h v 为风流流到大气出口的动压损失,Pa ;经计算,h v =19Pa 。

按(3-7)式计算出东部风机全压为598.25Pa ,西部风机的全压为580.61Pa 。 c 、主扇风机确定

根据主扇风机计算的风量和风压,选择山东淄博风机厂制造的高效节能轴流风机。由于东西两分区风量差别不大,风压也基本一致,为便于管理,东西两分区的风机型号为K40-4-No.12。

该风机参数:风量:14.7~32.1m 3/s ;全压:242~1118Pa ;功率:37kw ;电动机型号:Y225S-4;参考重量:1563kg 。如下图,

16-17 743m 主运输道 67 5.52 9.6 0.014 23 28.32 摩擦阻力合计 332.71 局部阻力,20% 66.54 矿井总阻力

399.25

d、主扇风机安装

东部风机选在654m大巷与露天底部天井相邻的穿脉中。西部风机选在743m 平硐口附近,叶片安装角度为29°。

第四章铀矿山通风安全措施

1、风机必须连续运转,不能中途停风。从矿体中涌出的氡、钍射气具有连续衰在而形成多子体的特性,如果在工作班结束后停止风机运转,则氡及其子体的浓度,将因不断在矿内空气中积累而显著增加。避免停风可采取以下措施:

a、主风机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在现用电源停电后立即使用备用电源供电,避免停电导致停风;

b、准备备用风机,当使用的风机出现问题时紧急启用备用风机。

2、减少漏风。矿井漏风使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和风流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易使交联巷道风流反向,出现烟尘倒流现象。减少漏风的措施:

a、抽出式通风的矿井,应注意地表塌陷区和采空区得漏风;

b、提高通风构建物的质量、加强密封性;

c、降低风阻、平衡风压。

3、对通风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修。

结论

井下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矿井通风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彻底解决铀矿山的通风问题, 必须抓住氡污染的机理, 利用氡渗流及控氡通风原理, 针对具体情况, 从矿山通风系统设计入手, 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对通风系统予以调整, 这样才能确保铀矿工人的身体健康, 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风系统管理是动态的管理过程,必须随着工作面、阶段的转移予以调整,在生产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开采顺序,加强矿井通风日常管理和维护。

矿井通风是解决井下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但不能解决井下安全的所有问题。在矿井生产中,还应加强安全管理,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防止冒顶、片帮、人员坠落、爆炸伤人、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技术改造方案在试运行过程中应对全矿通风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测定,并分析测定结果,找出问题,明确通风系统调整的方向,最终确保通风网与风机特性相一致,有害物质浓度达到标准要求,以实现通风技改设计的目的。

由于本人的知识阅历有限,如在设计中出现问题和不足,请老师和同学指正,以使设计进一步完善。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周星火主编.矿通风与辐射防护.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5.1

2.王汉青主编.通风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3

3. 吴中立. 矿井通风与安全.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4.王海桥,李锐主编.空气清洁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0

5.张荣立,何国玮,李铎.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6.《铀矿床开采技术》编写组. 《铀矿开采》【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1

7.赵以蕙主编.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12

8.朱润生,陈继福编. 通风安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

9.张国枢编.通风安全学.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10.王昌汉.《铀矿床开采》【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7

11.《采矿手册》编辑委员会,《采矿手册》第六卷.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12.铀矿井排氡及通风技术规范(EJ/T359-2006)

1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14.铀矿井排氡及通风技术标准(EJ/T.359-2006)

15. 铀矿冶安全规程.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03

16.放射防护规定,GBJ 8-74,1974 , 北京

17.[苏]B?A.舍斯塔科夫.《矿山设计》【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2

18.张哲.《氡的析出与排氡通风》【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2

19.周星火. 铀矿通风防护最优化初探[J ] . 辐射防护通讯,2002 ,22(6)

20.李先杰,邓文辉,潘佳林,等. EJ 614 —2008 铀矿冶工作场所和人员辐射防护监测规定[ S] . 北京: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2008.

21.李先杰,邓文辉,薛建新,等. 关于我国铀矿冶个人剂量约束值的讨论[J ] . 辐射防护,2008 ,28 (1) :13216.

22.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号出版物, 工作人员吸氡子体的限值, 孙世荃等译, 原子能出版社,1984年

23.梁政,周星火,刘畅荣. 铀矿通风与降氡技术研究[J ]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 ,2 (2) :53256.

2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报告书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小组成员:熊静宜 3 润婉 3 吴博 4 晗 6 雒智铭0

专业班级:安全12-5 指导老师:鲁忠良 完成日期:2015.7.11 目录 1 引言 2 第一工作区的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计算 2.1 各设备排风罩的排风量计算 2.1.1 焊接平台1排风量计算 2.1.2 焊接平台2排风量计算 2.1.3 焊接平台3排风量计算 2.1.4 加热炉排风量计算 2.2 系统排风量及阻力计算 2.2.1 通风除尘系统布置简图 2.2.2 管段阻力计算 2.3 管道压力平衡核算 2.4 选择通风机和除尘器 3 第二工作区的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计算 3.1 各设备排风罩的排风量计算

3.1.1 镀铬1排风量计算3.1.2 镀铬2排风量计算3.1.3 镀铬3排风量计算3.1.4 酸洗排风量计算 3.2 系统排风量及阻力计算3.2.1 通风除尘系统布置简图3.2.2 管段阻力计算 3.2.3 管道阻力平衡校核3.3 风机的选择 3.4 管道计算汇总

1 引言 工业通风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将车间被生产活动所污染的空气排走,把车间悬浮的粉尘捕集除去,把新鲜的或经专门处理的清洁空气送入车间。它起着改善车间生产环境,保证工人从事生产所必需的劳动条件,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作用。 本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在于对一个金属制造加工生产车间进行全面通风以及针对焊接台加热炉镀槽酸洗工艺进行局部通风的设计以期达到车间厂房的通风与除尘。本设计的大体思路是,了解各工艺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成分并选择局部通风方式。之后对参数进行设计计算需风量并进行相关管道计算,最后选择合适的通风机对厂房进行有效通风。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1 设计目的 (1) 2 设计内容 (1) 3 相关数据 (1) 4 解题步骤 (2) 4.1 计算管段管径、实际流速、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2) 4.2计算各段的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4) 5 通风除尘日常管理措施 (8) 6 课程设计总结 (8) 7 参考文献 (9)

1 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实习进一步认识通风除尘系统,熟悉其设计计算方法,熟练掌握通风管道摩擦阻力、局部阻力计算,管道尺寸计算,初步掌握风机与布袋的选择方法。 2 设计内容 有一通风除尘系统如图所示,风管全部用钢板制作,管内输送含有耐火泥 =1200Pa。对该系统进行设采用袋式除尘器进行排气净化,除尘器压力损失P 计计算。 3 相关数据 表1 一般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m/s) 生产厂房机械通风民用及辅助建筑物风管部位 钢板及塑料风管砖及混凝土风道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干管6~14 4~12 0.5~1.0 5~8 支管2~8 2~6 0.5~0.7 2~5

表2 除尘通风管道最低空气流速(m/s) 4 解题步骤 1、绘制通风系统轴侧图(工程上管道常用单线表示),对个管段进行编号,标注各管段的长度和风量。 2、选择最不利环路;本系统选择1-3-5-除尘器-6-风机-7为最不利环路 3、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及选定的流速,确定各段管径的断面尺寸和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4.1 计算管段管径、实际流速、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解:据表2,输送含有耐火泥的空气时,风管内最小风速为:水平风管17m/s、垂直风管14m/s。 管段1: 根据q v,1=1200m3/h(0.33m3/s)、v=14m/s,求出管径。所选管径应尽量符合附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陶瓷厂通风除尘系统设计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 126041 学号: 12604122 姓名:李乾 指导教师姓名:张伟 能源与水利学院

摘要 陶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越来越多,很多的陶瓷厂在生产陶瓷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便成为了空气污染的一大处理难题。本文介绍了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在陶瓷行业的应用。分析了袋式除尘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对其除尘效率和安全可靠运行的影响。提出了袋式除尘器的主要从参数的选择和设计方法,包括:滤袋材料结构,过滤面积,过滤速度,清灰方式等。针对目前一些陶瓷厂的除尘效率不佳除尘器运行状态不良,指出了通过全面分析袋式除尘器的参数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联系,优化组合设计参数,是除尘器的运行状态达到最佳。为陶瓷企业的袋式除尘器的设计,使用和维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袋:式除尘器、陶瓷、参数、设计

Abstract Ceramics in use in our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many of the ceramics factor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ceramic dust became a big deal with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bag filter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worki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in ceramic industry. Analyzed the main design parameters on the bag filter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Bag filter is proposed from the parameter selection and design method, including: the filter bag material structure, filter area, filtration velocity, ash removal mode and so on. Aiming at some ceramics factory of the running state of the poor efficiency of dust removal filter is bad, pointed out that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bag filter parameter mutual connection and interaction, optimization combination, the design parameters is the running state of the best. The design of bag filter for ceramic enterprises, use and maintenance of providing a certain reference. Keywords: type dust collector, pottery and porcelain, parameters, design

工业通风工程课程设计大纲讲解

《工业通风工程》课程设计大纲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安全技术及管理方向)

能源与安全学院安全工程系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安全技术及管理方向) 课内学时:4周开课学期:第7学期 一、课程设计大纲说明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设计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打下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一门或几门相关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培养学生 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题目应根据课程相关内容并依据课程设计大纲拟定,选题必须符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设计性,难度、份量要适当,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题目须经教研室、院系审定。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优先选择与生产、科研等密切相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 3、指导教师必须对所指导的课程设计题目进行预设计,并于设计开始前一周准备好设计的相关资料及其他准备工作,同时将课程设计任务书提交教研室、院系审核。 4、课程设计开始后,指导教师要向学生下达任务书,提出设计的具体要求,分析并指导学生确定设计方案。 5、学生要根据所接受的任务书,实事求是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对有抄袭他人设计图纸(论文)、找人代画设计图纸、代做(拷贝)论文等行为的弄虚作假者,课程设计成绩按不及格论处。 6、学生要遵守学习纪律,保证出勤,不得迟到、早退。每天出勤不少于6小时,因事、因病不能上课需请假。 7、学生要爱护公物、搞好环境卫生,保证设计室整洁、卫生、文明、安静。严禁在设计室内打闹、嬉戏、吸烟、打扑克等。 8、每人交车间工作流程图、排除有害物通风系统图、管道网络图。 9、图纸标注清晰、正确,主要标注风流方向、三通、二通、管径、排气罩、除尘器等设施、通风机位置。 10、说明书用A4纸手写或打印,按设计内容正确书写设计说明书,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图表符合书定规范。 (三)本课程设计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通风课程设计

《通风工程》 课程设计计算书课题名称地下室1通风设计 院(系)城建学院暖通工程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姓名王安顺 学号1901100122 起讫日期2013.1.2—2013.1.18 指导教师陆青松 2013 年 1 月 11 日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 第二章建筑、动力与能源资料1 第三章系统设计内容1 3.1 确定通风方式1 3.2 送风量与排风量的计算1 3.2.1 送风排风面积确定1 3.2.2 送风量与排风量计算2 3.3 管道系统的布置与水力计算3 3.3.1 车库部分送风水力计算4 3.3.2 车库部分排风水力计算6 3.4 通风设备与构件的选用3 3.4.1 风管10 3.4.2 弯头10 3.4.3 三通10 第四章小结10 第五章参考文献11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营业及办公建筑。地下一层,建筑面积2700m2。地下一层为车库。要求进行地下室的通风排烟设计。 第二章建筑、动力与能源资料 本工程位于市中心,动力与能源完备,照明用电充足,自来水和天然气由城市管网供应。土建专业提供地下室平面图一张。 第三章设计内容 3.1 确定通风方式 地下一层的有害气体主要是由地下停车场产生,而地下停车场内汽车排放的有害物主要是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等有害物。怠速状态下,CO、HC、NOX三种有害物散发量的比例大约为7:1.5:0.2。由此可见,CO 是主要的。根据TT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只要提供充足的新鲜的空气,将空气中的CO浓度稀释到《标准》规定的范围以下,HC、NOX均能满足《标准》的要求。 在考虑地下汽车库的气流分布时,防止场内局部产生滞流是最重要的问题。因CO较空气轻,再加上发动机发热,该气流易滞流在汽车库上部,因此在顶棚处排风有利,排风口的布置应均匀,并尽量靠近车体。新风如能从汽车库下部送,对降低CO浓度是十分有利的,但结构上很难做到,因此,送风口可集中布置在上部,进排风进行交叉布置。在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系统安装简单,造价低廉,性能可靠,维护方便。 3.2 送风量与排风量的计算 3.2.1送风排风面积的确定 面积 =2700 m2 3.2.2 送风量与排风量计算 通风量=面积×层高×换气次数 m/h 地下车库送风量L=2700*5.75*5=77625 3 m/h 送风系统一:L3=38812.5 3 m/h 送风系统二:L3=38812.5 3 m/h 单个送风口风量:2425.83 m/h 地下车库排风量L=2700*5.75*6=486003 m/h 排风系统一:L1=243003 m/h 排风系统二:L2=24300 3 m/h 单个排风口风量:7763 3

空气净化与消毒..知识讲解

目录 2英文参考 WS/T 368-2012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air cleaning technique in hospitals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8-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3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李卫光、巩玉秀、王力红、吴安华、胡必杰、魏华、邵丽丽、贾会学。 4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卫生部 6 3 术语和定义

7 4 管理及卫生学要求 8 5 空气净化方法 5.1 通风 5.1.1 自然通风 应根据季节、室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通风。 5.1.2 机械通风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讲解

课程设计 课程工业通风 题目某企业生产车间通风系统设计院系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安全工程(本科)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易玉枚易灿南 完成时间2012.12.9~ 23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专业:安全工程班级: I、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某企业生产车间通风系统设计 II、课程设计原始资料(数据):(1)某企业生产车间喷砂车间和焊接车间基本 情况;(2)车间平面布局图;(3)《简明通风设计手册》;(4)《暖通空调制图标准》等。 III、课程设计完成的主要内容:(1)喷砂车间喷砂室除尘系统设计;(1) 焊接车间焊接平台通风除尘系统设计。 IV、提交设计形式(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计算等)及要求:提交一份 某企业生产车间通风系统设计报告和设计图纸两张。要求语句通顺、层次清楚、推理逻辑性强,设计明确、可实施性强。报告要求用小四号宋体、A4纸型打印;图纸部分要求运用Auto CAD严格按照作图规范绘制,采用国际统一标准符号和单位制,并打印。 日期:自2012年12 月9 日至2012年12 月23 日 指导教师:易玉枚易灿南

摘要 工业通风不仅改善居住建筑和生产车间的空气条件,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还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提高产品质量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通风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高温、高湿,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保护大气环境。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散发的工业有害物日益增加,使其对工业通风的除尘效率由以前的技术落后性向现在的科技数控性快速转变。尤其是在喷砂车间和焊接车间中,除尘效率的高低尤为重要,所以要充分利用除尘器和排风罩的作用,保持生产车间良好的工作环境。 关键词:喷砂车间;焊接车间;除尘;工业通风;排风罩 ABSTRACT Industrial ventilation is not only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but also production workshop air conditions, which is to protect people's health,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is an important role, is to ensure normal produ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Industrial ventilation is the main task, control the production process generated dust, harmful gas, high temperature, high humidity,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ith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dissemination of industrial harmful matter increases increasingly, make the industrial ventilation and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by previous backward technology to present technology CNC rapid change. Especially in the sandblasting workshops and welding workshop, dust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 课 程 设 计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班级:采矿工程 学号:21116504 姓名:钱明星 指导老师:任万兴

目录 1 矿井设计概况………………………………………………………… 1.1矿井概述………………………………………………………… 1.2矿井开拓………………………………………………………… 1.3采煤方法…………………………………………………………… 2 矿井通风系统……………………………………… 2.1矿井通风方式…………………………………………… 2.2采区通风…………………………………………… 2.3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 2.4 掘进工作面通风方式……………………………………………… 3 矿井通风系统风量计算…………………………………………………………… 3.1 矿井风量计算原则和规定……………………………………………………… 3.2 矿井风量计算方法……………………………………………………………… 3.3 矿井风量分配……………………………………………………………… 4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4.1 井巷通风阻力计算………………………………………………………… 4.2 矿井通风系统的其它计算……………………………………………………… 5 矿井主要通风机和电机的选定……………………………………………… 5.1 自然风压的计算………………………………………………………… 5.2 通风机的个体特性曲线………………………………………………… 5.3通风机工况点及合理工作范围…………………………………………… 5.4 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5.5 电动机的选择…………………………………………………………………… 6 矿井通风费用计算………………………………………………………… 6.1 吨煤通风费用计算……………………………………………………… 6.2 矿井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7 矿井灾害防治措施………………………………………………………… 8总结与致谢……………………………………………………………………………参考文献……………………………………………………………………………………

地下车库通风排烟课程设计范例57123

一 建筑物概况 该工程为济南市某住宅楼地下车库通风排烟的设计,该地下车库层高3.5m,车库所用面积为5238.36m 2 ,车库总停放车辆为132辆。 二系统方案的划分确定 根据文献[1] 车库的防火分类表3.0.1,汽车库停车辆在50~150辆时,防火等级为三级。3.0.3地下汽车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文献[1]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表5.1.1得,耐火等级为一级的地下车库的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的2000m 2,5.1.2汽车库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建筑面积可以按表5.1.1的规定增加一倍。7.1.2停车数超过十辆的地下车库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综上所述,此系统设置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4000m 2。 根据文献[1]8.2.1面积超过2000m 2的地下车库应该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系统可与人防、排气、通风等合用。8.2.2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其每个排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0m 2,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分防火分区。 根据上述,对此地下车库进行分区,防火分区共分两区,面积分别为1293.8m 2,3944.5m 2。在对防火分区进行防烟分区,防烟分区可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下于0.5m 的梁划分,防烟分区的面积依次为1277.6m 2,1277.6m 2,1389.3m 2,1293.8m 2。 三送排风和排烟的计算 1.排风量的确定 地下车库散发的有害物数量不能确定时,全面通风量可按换气次数确定。根据文献[2] 表13.2-2地下汽车库平时排风量的确定中,出入频率较小的住宅建筑单层车库换气次数取4次/h ,计算换气体积时,当层高≤3m 时,按实际高度计算,当层高>3m 时,按3m 计算。 该地下车库的层高为3.5m ,计算换气面积时取3m 。 根据文献[3] ,f nV L 式中 L —全面通风量,m 3 /h n —换气次数,1/h f V —通风房间体积,m 3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个防烟分区的排风量如下表: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

某企业加工车间除尘系统设计

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2车间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3抛光轮粉尘捕集与除尘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确定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排风罩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风管的选择及敷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除尘器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抛光轮粉尘捕集系统的水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4高温炉粉尘捕集与除尘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高温炉烟气的相关特性与有关参数的修正................. 错误!未定义书签。高温炉热源上部接受式排风罩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高温炉粉尘捕集与除尘系统设计系统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5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核通风与空气课程设计

《核通风与空气净化》课程设计 题目某铀矿304工区下通风系统安全技术改造学院名称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职称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1年7月8日

核能是新时代清洁能源的代表。现在人类还主要处于利用核裂变能发电的阶段,而核裂变铀是其主要途径。纵观整个核工业体系,铀矿开采阶段是整个体系中危险性最大的一个阶段,矿井中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矿尘,铀矿山特有的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氡及氡子体等都是我们保护工人的生命健康所要求去消除的。本课程设计是对铀矿井下通风安全技改设计,设计目的和任务: 1、使学生熟悉核(铀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流程。 2、掌握核(铀矿井)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阻力的计算方法、风机选择的原则和通风控氡理论。 3、结合实际矿山进行通风设计,选择适合的矿井通风系统、完成矿井所需风量的计算及分配、全矿井容易时期、困难时期的通风阻力计算以及对通风设备的选型等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矿山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思想作风,完成课程设计的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 1、根据某铀矿实际情况,结合测量数据,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2、根据课程设计装订格式及打印规范的要求,完成某铀矿通风的技术改造,锻炼自身的能力,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

第一章矿山概述 (1) 1.1矿山基本情况 (1) 1.1.1矿山位置及交通 (1) 1.1.2气候及其地理环境 (1) 1.1.3矿区经济情况 (2) 1.1.4矿山企业基本情况 (2) 1.2 矿床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及开采概况 (2) 1.2.1矿床地质 (2) 1.2.2开采技术条件及开采概况 (3) 第二章矿井通风现状及危害 (3) 2.1通风系统现状 (3) 2.2矿井井下有毒气体的来源及其危害 (4) 2.2.1 矿井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来源 (4) 2.2.2 有毒有害气体危害 (4) 2.3矿井有害气体的浓度指标 (5) 第三章矿井通风设计安全技术改造 (6) 3.1矿井现有通风系统概述 (6) 3.2矿井通风系统技术改造 (7) 3.2.1通风安全技改遵循的原则 (7) 3.2.2通风技改方案的选择 (7) 3.2.3矿井通风改造目标 (8) 3.3矿井通风量和阻力计算 (9) 3.3.1矿井需风量的确定 (9) 3.3.2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10) 3.3.3主扇风机选择 (13) 第四章铀矿山通风安全措施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5) 附图一 (17) 附图二 (18)

安全通风课程设计范文

摘要 本次课程设首先是将车间划分成两个区域。然后计算出各设备排风罩的排风量,计算系统的排风量及阻力,进行除尘器和风机的选择,绘制通风系统布置图。 考虑到车间粉尘污染的特点以及进出空间的限制,比较各种类型的除尘器,选择了最合理的通风除尘方案,进行了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风量;风压;排风罩;除尘

某综合车间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设计 目录 1前言 (1) 2排风量计算 (3) 2.1设备参数 (3) 2.2各设备排风量计算 (4) 2.3各管路排风量计算 (7) 3各通风系统的排风量和阻力计算 (9) 3.1第一工作区排风量和阻力计算 (9) 3.1.1绘制轴测图 (9) 3.1.2确定管径和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 (9) 3.1.3确定各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数 (10) 3.1.4计算各管段的沿程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12) 3.1.5对并联管路进行阻力平衡计算 (13) 3.1.6除尘器及风机的选择 (15) 3.1.7管道计算汇总 (16) 3.2第二工作区排风量和阻力计算 (17) 3.2.1绘制轴测图 (17) 3.2.2确定管径和单位长度摩擦力 (17) 3.2.3确定各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数 (18) 3.2.4计算各管段的延程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19) 3.2.5对并联管路进行阻力平衡计算 (19) 3.2.6除尘器及风机的选择 (19) 3.2.7管道计算汇总 (20) 4总结 (21) 附录I (22) 附录II (23) 参考文献 (24)

1前言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清洁的空气环境(包括大气环境和室空气环境)。因此,就要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采用通风和除尘技术。 通风工程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方面起着改善居住建筑和生产车间的空气条件,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许多工业部门又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提高产品质量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通风是控制车间粉尘、有害气体或蒸气和改善车间微小气候的重要卫生技术措施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排出作业地带污染的或潮湿、过热或过冷的空气,送入外界清洁空气,以改善作业场所空气环境。 工业通风按其动力来源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依靠室外空气温度差所形成的热压和室外风力所形成的风压而使空气流动;机械通风则依靠通风机所形成的通风系统外压力差而使空气沿一定方向流动。 净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含尘气体称为工业除尘。 风机生产行业引进国外技术,改变了以往风机全压偏小、不适用于除尘系统的状况。新产品不但全压满足除尘工程的需求,而且噪声低、机械效率高、振动小,并有较好的防磨措施。 除尘系统风量调节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以往仅靠液力耦合器使风机变速,现在已有多种变频调速器,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机,因而风量调节更易实现。除尘系统风量调节,离不开流量监测,已开发出含尘气体流量连续监测装置,具有不堵、阻力小、应用方便等特点,在除尘系统运行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有些生产过程如原材料加工、食品生产、水泥等排出的粉尘都是生产的原料或成品,回收这些有用原料,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在这些部门,除尘设备既是环保设备又是生产设备。 工业防尘技术的前景是广大的:1、工业防尘法规更完善,执法更强化。进入21

工业通风课设

摘要 通风工程一方面起着改善居住建筑和生产车间的空间条件,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许多工业部门有时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提高产品质量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通风工程在内容上基本上可分为工业通风和空气调节两部分。工业通风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有害气体、高温、高湿、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保护大气环境。 本设计中,采暖方式对小型车间或毗邻大车间的工部应尽量采用散热器采暖,对于大型车间则可采用散热器与热风系统联合采暖。车间通风在所有情况下,如果可能,应最大限度地采用最有效的局部排风。在设备处就地排出有害物。局部排风有:槽边排风罩、带吹风的槽边排风罩、通风柜伞形罩、通风小室、吸尘罩等等 通过本次课设,基本掌握工业厂房通风供暖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初步了解收集设计原始资料(包括室内空气参数、室外气象资料、工艺和土建资料)地方法;了解、学会查找和应用本专业相关设计规范、标准、手册和相关参考书;学会正确应用所学理论解决一般通风工程问题地方法步骤,学会全面综合考虑通风供暖工程设计,同时提高设计计算和绘制工程图的能力。 目录 一原始资料 二车间各工部室内计算参数的确定及热负荷的计算 三车间各工部电动设备、热槽散热量的计算 四车间各工部通风与供暖方案的确定 五车间各工部散热器散热量、型号及数量的选择计算 六车间各工部机械排风量的计算 七车间热风平衡、送风小室的计算及加热器的选择 八对夏季室内工作温度进行校核 九水力计算 十设备汇总表及散热器片数的附表 固原电机厂电镀车间通风与供暖系统设计 一、原始资料 1.1厂址:固原市 1.4工作班制两班制 1.5建筑结构资料见任务书 1.6热源参数:130—70℃热水。 二、车间各工部室内计算参数的确定及热负荷的计算 2.1建筑物各工部的体积计算 Ⅰ厕所和更衣室:6000×4750×3300=94.05 m3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设计人:周桐 学号:040213200253 指导老师:郭金明

前言 《矿井通风》设计是学完《矿井通风》课程后进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所学矿井通风理论知识,培养我们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一)矿井基本概况 1、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25°,煤层厚4m,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3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2、井田范围设计第一水平深度240m,走向长度7200m,双翼开采,每翼长3600m。 3、矿井生产任务设计年产量为0.6Mt,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23a。 4、矿井开拓与开采用竖井主要石门开拓,在底板开围岩平巷,其开拓系统如图1-1所示。拟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在7、8两采区中央上部边界开回风井,其采区划分见图1-2。采区巷道布置见图1-3。全矿井有2个采区同时生产,分上、下分层开采,共有4个采煤工作面,1个备用工作面。为准备采煤有4条煤巷掘进,采用4台局部通风机通风,不与采煤工作面串联。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为380人。回采工作面最多人数为38人,温度t=20℃,瓦斯绝对涌出量为3.2m3/min,放炮破煤,一次爆破最大炸药量为2.4kg。有1个大型火药库,独立回风。 附表1-1 井巷尺寸及其支护情况 区段井巷名称井巷特征及支护情况 巷长 m 断面积m2 1~2 副井两个罐笼,有梯子间,风井直径D=5m 240 2~3 主要运输石门三心拱,混凝土碹,壁面抹浆120 9.5 3~4 主要运输石门三心拱,混凝土碹,壁面抹浆80 9.5 4~5 主要运输巷三心拱,混凝土碹,壁面抹浆450 7.0 5~6 运输机上山梯形水泥棚135 7.0 6~7 运输机上山梯形水泥棚135 7.0 7~8 运输机顺槽梯形木支架d=22cm,Δ=2 420 4.8 8~9 联络眼梯形木支架d=18cm,Δ=4 30 4.0 9~10 上分层顺槽梯形木支架d=22cm,Δ=2 80 4.8 10~11 采煤工作面采高2m控顶距2~4m,单体液压,机采110 6.0 11~12 上分层顺槽梯形木支架d=22cm,Δ=2 80 4.8 12~13 联络眼梯形木支架d=18cm,Δ=4 30 4.0

空气净化与消毒

WS/T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2 英文参考 WS/T368-2012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air cleaning technique in hospitals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 年8月1日起实施。 WS/T368-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李卫光、巩玉秀、王力红、吴安华、胡必杰、魏华、邵丽丽、贾会学。 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空气净化的管理及卫生学要求、空气净化方法和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卫生部 6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空气净化air cleaning 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 3.2 洁净手术部(室)clean operating department(room) 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技术,使空气菌落数和尘埃粒子数等指标达到相应洁净度等级标准的手术部(室)。 3.3 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 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压,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 3.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central air-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system 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21109

目录 1 设计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相关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解题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计算管段管径、实际流速、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计算各段的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通风除尘日常管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6课程设计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实习进一步认识通风除尘系统,熟悉其设计计算方法,熟练掌握通风管道摩擦阻力、局部阻力计算,管道尺寸计算,初步掌握风机与布袋的选择方法。 2 设计内容 有一通风除尘系统如图所示,风管全部用钢板制作,管内输送含有耐火泥 =1200Pa.对该系统进行设采用袋式除尘器进行排气净化,除尘器压力损失P 计计算。 3相关数据 表1 一般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m/s) 生产厂房机械通风民用及辅助建筑物风管部位 钢板及塑料风管砖及混凝土风道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干管6~144~120.5~1.05~8 支管2~82~60。5~0。72~5

表2 除尘通风管道最低空气流速(m/s) 4 解题步骤 1、绘制通风系统轴侧图(工程上管道常用单线表示),对个管段进行编号,标注各管段的长度和风量。 2、选择最不利环路;本系统选择1-3—5-除尘器—6-风机-7为最不利环路 3、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及选定的流速,确定各段管径的断面尺寸和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4。1 计算管段管径、实际流速、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解:据表2,输送含有耐火泥的空气时,风管内最小风速为:水平风管17m/s、垂直风管14m/s。 管段1:

14采矿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报告书

1.1设计依据 1.1.1矿井概况 矿井位于平原地区,井田长7200米,双翼开采,每翼长3600米。设计年产量60万吨,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23年。矿井采用竖井主要石门开拓,在煤层底板开围岩平巷,已拟定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两区中央上部边界开回风井,每个采区共有上层工作面2个,下层工作面2个,工作日产量均为500吨,全矿同时有4个工作面生产即能满足要求。备用工作面2个。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为380人。该矿为单一煤层,煤层厚4m,倾角25°,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06m3 /t,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1.1.2井巷尺寸及支护情况 井巷尺寸及支护情况表 2.1矿井及采区通风系统 2.1.1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一般情况下矿井通风系统,都要符合投产较快、出煤较多、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标合理等总原则。具体地说要适应以下基本要求: 1)每个矿井,特别是地震区、多雷区的矿井至少要有两个通地面的安全出口,个出口之间距离不得小于30m; 2)进风井口,要有利于防洪,不受粉尘、污风炼焦气体矸石燃烧气体等有毒气体的侵入; 3)采用多台分区主扇通风时,为了保持联合运转的稳定性,总进风道的断面不宜过小,尽可能减少公共风路的风阻;各分区主扇的回风流中央主扇和每一翼的主扇的回风流都必须严格隔开; 4)所有矿井都要采用机械通风主扇和分区扇必须安装在地面; 5)北方矿井,井口要有供暖设备; 6)总回风巷不得作为主要人行道; 7)工业广场不允许受扇风机噪音的干扰; 8)装有皮带机的井筒不允许兼作回风井; 9)装有箕斗的井筒不允许兼作进风井; 10)可以独立通风的矿井,采区尽可能独立通风; 11)通风系统要为防瓦斯、火、水、尘及降温创造条件;通风系统要有利于深水平延伸或后期通风系统的发展变化; 12)要注意降低通风费用。 2.1.2矿井通风类型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矿井主要有五种通风类型(图中主扇工作方法暂且按抽出式):中央并列式(图2—1)、中央分列式(图2—2)、两翼对角式(图2—3)、分区对角式(图2—4)和混合式通风。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 程 设 计 课题名称某企业加工车间除尘系统设计专业名称安全工程 所在班级安本0904 学生姓名卢雯静 学生学号09601240416

指导教师刘美英 湖南工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安全与环境工程系安全工程专业 学生姓名:卢雯静学号:09601240416 专业:安全工程 1.设计题目:某企业加工车间除尘系统设计 2.设计期限:自2011年12月5日开始至2011年12月18日完成 3.设计原始资料:(1)某企业加工车间平面布局;(2)抛光机基本情况;(3) 高温炉基本情况;(4)抛光机和高温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及粒径范围;(5)抛光车间排风量的计算 4.设计完成的主要内容:(1)抛光机粉尘捕集与除尘系统设计;(2)高温炉车 间的通风除尘系统设计;(3)加工车间除尘系统平面图、轴测图 5.提交设计(设计说明书与图纸等)及要求:提交某企业加工车间通风系统设计说明书一份和设计图纸一张。要求语句通顺、层次清楚、推理逻辑性强,设计改进明确、可实施性强。报告要求用小四号宋体、A4纸型打印;图纸部分要求运用Auto CAD严格按照作图规范绘制,采用国际统一标准符号和单位制,并打印。 6.发题日期:2011年12 月1 日

指导老师(签名): 学生(签名): 目录 1 前言 (1) 2 车间简介 (2) 3某车间除尘系统设计 (3) 3.1系统划分 (3) 3.2排风罩的选择 (3) 3.3通风管道的设计 (3) 3.3.1 风管敷设形式 (3) 3.3.2风管断面形状的选择 (4) 3.3.3风管材料的选择 (4) 3.4除尘器的选择 (4) 3.5排风口位置的选定 (5) 4通风管道水力计算 (6) 4.1抛光车间通风管道水力计算 (6) 4.2高温炉通风管道水力计算 (11) 5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附图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