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巷道现代化支护技术

煤矿巷道支护方法

煤矿巷道支护技术 摘要:推行巷道支护改革,对于降低原煤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煤矿巷道支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煤矿巷道支护被动式支护主动式支护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矿井巷支护经历了由单一型支护技术到联合支护型技术的发展历程。煤矿早期开采阶段几乎全部是以木材作为巷道及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材料,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开始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砌碹等支护形式,这些被动式支护耗费大量材料且受深度和岩性影响。随着井巷支护技术的发展演变,可将其归纳为被动式支护方式、主动式支护方式。 1.被动式支护方式 被动式支护技术是源于古典压力理论和坍落理论,认为巷道开挖后围压主要由围岩局部坍塌导致而成,而巷道的稳定主要靠围岩坍塌致使硐室形状改变后自行获得。被动式支护把围岩坍塌岩与支护分开来考虑,把围岩视作荷载,支护看作承载结构,二者之间形成“荷载—结构”体系,认为支护是为了承受由围岩所产生的荷载,无法控制围岩变形破坏的发生,只能起被动抵抗的作用。 1.1木支护方式 木支护技术主要是采用木材作为支护材料,典型的支护方式有“亲口”棚、鸭嘴棚、戴帽点柱、木垛等。木支护耗费大量木材而且受采深和岩性影响严重,因此只适用于浅部围岩,而且支护断面形状必须与围岩曲线一致,以充分发挥围岩和支护结构抗压强度大的优势,从而硬性抵抗岩体的变形压力。 1.2石材支护方式 石材支护分片石、料石两种支护方式,优点是具有抗压性好、一次成巷好、安全系数大、抗灾能力强、支架变形小和质量易保证等特点,不足之处在于初期投资高,只适用于矿井服务年限长的巷道。 1.3金属支架支护方式 金属支架支护技术主要分刚性支架支护与可缩性支架支护,其中刚性支架允许压缩变形量小,工作阻力随变形量增大而减小,直至破坏而失去工作阻力;可缩性支架允许压缩变形量大,在结构设计压缩范围内,工作阻力随压缩量大而增大,或者恒阻。金属支架支护视支架为支护体,围岩为荷载,其破坏是由于支架上弯曲力矩达到屈服极限的破坏应力所致,同时,由于支架承受侧压力和荷载的不均匀常使支架失去稳定性或可缩性而减弱或失去竖向承载能力。特别是u型钢支架支护由多段弧形构件相互叠置搭接而成,大多支护面呈拱形或环形,主要使用于松软围岩、地压大、底臌严重和两帮位移量大的开拓和采区巷道。 1.4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支架支护方式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支架支护施工技术,可以在地面工厂化预制,质量有保证且利于批量化生产和井下机械化安装,不足之处在于不能有效抵抗上覆岩层整体移动而产生的底板沉降及巷帮测压,受扭曲折断而失去支护作用。钢筋混凝土支架支护分一般钢筋混凝土支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架具有抗压性好、一次成巷好、安全系数大、抗灾能力强、支架变形小和质量易保证等优点,不足之处在于初期投资高,易松动等。

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引言:煤矿巷道的安全性关系着整个煤矿开采工程的安全,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也就对煤矿巷道支护技术所起到的安全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分析现在应用的煤矿巷道支护技术,解决当前煤矿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探究煤矿巷道支护技术今后的发展。 1.煤矿巷道支护技术应用分析 1.1煤矿巷道棚式支护技术 棚式支护技术曾经得到过很广泛地应用,按其使用的材质主要分为木结构,混凝土和金属材料等几种形式。现在应用的主要是金属材料的支架支护。在支架使用过程中,金属材质的支架的长,宽,高等要符合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理想的支护作用。但是这种棚式支护技术的缺点是岩石表层和支架之间不能很好地进行连接且金属支架的成本比较高,而且在地质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还不能起到很好的支护作用,所以目前这种支护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地应用,已经逐渐被比较先进的支护技术所取代。 1.2煤矿巷道砌碴支护技术 在如今的煤矿巷道支护技术中,砌碴技术属于比较早应用到煤矿巷道支护中去的。这种支护技术应用起来方便简单,在一些大巷中加固作用比较好。砌碴支护技术大致可以分为现浇混凝土,混凝土砌块等方式。使用煤矿巷道砌碴支护技术成本比较高,如果要岩层发生改变,砌碴技术能发挥的作用就会比较小,不能起到很好的支护作用。所以在一些岩层比较固定的特殊的煤矿巷道中可以采用这一支护技术,对于其他情况,使用这种支护技术就会用很多限制,不适合大规模广泛地使用。 1.3U型钢支架支护技术 U型支架支护技术的承载能力比较好,一般会在比较深的矿井中使用,能发挥比较好的支护作用。在使用这种支护技术时,要对卡缆进行合理的调质和处理,岩石的支护壁要填充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U型钢支架的支护作用。注意如果出现岩土巷道破碎和剥落的现象,最好不要单独使用这种支护作用,可以采取锚喷和U型钢联合支护技术,可以弥补单独使用U型钢支架支护的缺陷。由于承载能力比较好,适用范围比较广,是一种典型的巷道支护技术。 1.4锚杆支护技术 锚杆支护技术是利用锚杆的支护增强煤矿巷道的支护强度,可以很好有效地控制煤矿巷道岩层的变形,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在应用锚杆支护技术时要根据煤矿巷道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锚杆支护体系。使得设计出来的锚杆支护体系能够有效地发挥支护作用,提高煤矿巷道的稳定性,针对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设计出良好的强有力的锚杆支护,防止煤矿巷道的岩层的变形。锚杆支护技术是现在使用最广泛的巷道支护技术。 1.5联合支护技术 除上述的对煤矿巷道单独支护的技术外,还可以对煤矿巷道进行联合支护,与单独支护相比,联合支护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经常使用的联合技术是锚杆锚索的联合支护技术。在联合支护技术中,锚杆支护主要是利用锚杆等构件对围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支撑,来提高对围岩应力等的承受能力,即起到了支护作用。而锚索的作用则是将围岩本身主要的承载层与由锚杆支护所衍生出的承载层相连接,借此增大了承受应力的岩体面积,使得支护效果更加明显。此为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的工作原理。 该技术主要起到加固和互补的作用。因锚杆锚索和岩体紧密相连,提高了岩体整体的承载力,且由于承载面积的增大导致应力的分布状态也发生改变,岩体抗变形的能力明显加强。当锚杆锚索到达稳定层岩时,锚杆在切向和径向出现约束力,避免了破坏的岩层肆意流动影

巷道锚杆支护参数设计

巷道锚杆支护参数设计 一、锚杆支护理论研究 (一)锚杆支护综述 1、锚杆支护技术的发展 锚杆支护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经济优越的采准巷道支护方式,自美国1912年在aberschlesin(阿伯施莱辛)的Friedens(弗里登斯)煤矿首次使用锚杆支护顶板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 1945~1950年,机械式锚杆研究与应用; 1950~1960年,采矿业广泛采用机械式锚杆,并开始对锚杆支护进行系统研究; 1960~1970年,树脂锚杆推出并在矿山得到了应用; 1970~1980年,发明管缝式锚杆、胀管式锚杆并得到了应用,同时研究新的设计方法,长锚索产生; 1980~1990年,混合锚头锚杆、组合锚杆、特种锚杆等得到了应用,树脂锚固材料得到改进。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由于煤层埋藏条件好,加之锚杆支护技术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因而锚杆支护使用很普遍,在煤矿巷道的支护中的比重几乎达到了100%。 澳大利亚锚杆支护技术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澳大利亚的煤矿巷道几乎全部采用W型钢带树脂全长锚固组合锚杆支护技术,尽管其巷道断面比较大,但支护效果非常好。对于复合顶板、破碎顶板及其巷道交叉点、大跨度硐室等难维护的地方,采用锚索注浆进行补强加固,控制了围岩的强烈变形。美国一直采用锚杆支护巷道,锚杆消耗量很大。锚杆种类也较多,有胀壳式、

树脂式、复合锚杆等。组合件有钢带。具体应用时,根据岩层条件选择不同的支护方式和参数。 锚杆支护发展最快的是英国。在1987年以前,英国煤矿巷道支护90%以上采用金属支架,而且主要是矿用工字钢拱型刚性支架。由于回采工作面单产低、效率低、巷道支护成本高,因而亏损严重。为了摆脱煤炭行业的这种困境,在巷道支护方面积极发展锚杆支护,到1987年,英国从澳大利亚引进了成套的锚杆支护技术,从而扭转了过去的被动局面,煤巷锚杆支护得到迅速发展,经过近10年实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和提高,到1994年在巷道支护中所占的比重己达到80%以上。锚杆支护技术的广泛采用给英国煤矿带来巨大的活力和经济效益。 德国是U型钢支架使用最早、技术上最为成熟的国家,自1932年发明U型钢支架以来,U型钢支架发展迅速,支护比重很快达到了90%以上,从井底车场一直到采煤工作面两巷均采用U型钢可缩性支架。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日益增加,维护日益困难。面临这种困境,德国采用不断增加金属支架的型钢质量,逐步减小棚距的做法,这不仅使巷道支护费用增高,而且施工、运输更加困难和复杂。即便如此,巷道维护困难的状况仍然难以改观,于是寻求成本低,运输和施工简单方便、控制围岩变形效果好的锚杆支护变得尤为重要。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锚杆支护在鲁尔矿区实验成功后获得推广,现己应用到千米的深井巷道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法国煤巷锚杆支护的发展也很迅速,到1986年其比重己达50%。在采区巷道支护中同时发展金属支架、锚杆支护、混凝土支架。 俄罗斯锚杆支护的发展也引人瞩目。他们研制了多种类型的锚杆,在俄罗斯第一大矿区——库兹巴斯矿区锚杆支护巷道所占比重己达50%。 我国在煤矿岩巷中使用锚杆支护也已有近50余年的历史。从1956年起在煤矿岩巷中使用锚杆支护,20世纪60年代锚杆支护开始进入采区,但由于煤层巷道围岩松软,受采动影响后围岩变形量很大,对支护技术要求很高,加之锚杆支护理论、设计方法,锚杆材料、施工机具、检测手段等还不够完善,因而发展缓慢。“八五”期间,原煤炭工业部把煤巷锚杆支护技术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攻关,在“九五”期间,原煤炭工业部将“锚杆支护”列为煤炭工业科技发展的五个项目之一,

煤矿巷道支护类型

0引言 作为传统能源,煤炭一直在我国的国民经济里占有很大的比重。而随着现代化矿井的建设,在应对井下各种地质环境时保障巷道的安全畅通,则是安全问题的一大重点。煤矿中有各种各样的巷道,名目众多,如大巷、回风巷、运输平巷、副巷等。其中,大巷主要作用为通风和运输用;回风巷作为掘进,开拓,采煤工作面的回风用;运输平巷作为运输用的平巷;副巷作为采区的辅助用的巷道。这些巷道保障井下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使用不同的支护来对巷道进行保护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第一要务。 1破坏巷道的原因分析 1.1岩石的原始应力状态 开采以前,岩层都处于原始应力状态。垂直方向上由于上覆岩层的作用形成垂直应力,在垂直应力作用下,岩块要沿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产生变形,而受到相邻岩体对岩块侧向变形的约束面产生侧向应力;一般认为水平方向上的条件是一致的而且都是由于垂直应力所引起的。需要指出的是,岩层中的原始应力除重力应力外,还有可能存在的构造应力、温度应力和膨胀应力等。采动前存在于岩层的原始应力是采动后矿山压力的来源。 1.2巷道囤岩的应力分布 采动后围岩的原始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各部分应力将重新分布,应力重新分布的结果是顶板的两端出现应力集中区。其中顶板各岩层将因失去支撑面,在自重的作用下,弯曲下沉。结果在其底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限度,顶板岩层遭到破坏,围岩应力的重新分布促使岩层产生新的运动。 1.3自然平衡拱的形成及破坏 当开掘井下巷道或采出煤炭后,顶板被暴露出来,好像一根梁一样承受着上下岩石的压力。如果不及时进行支护,经过一段时间,梁将向下弯曲,靠近巷道顶板的岩石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岩石将产生裂隙;并随着裂隙不断增加;岩石开始破碎、脱落下来,其冒落范围不断向上发展,最后形成一个岩拱就不再冒落了,这种拱叫自然平衡拱。巷道形成自然平衡拱后,巷道两帮将承受集中的压力,该压力超过两帮岩石强度时,就要产生裂隙,并向巷道内塌落或片帮,巷道两帮塌落使巷道宽度增大,自然平衡拱也随之扩大;直到形成新的自然平衡拱。这时,巷道支架柱腿承受两帮岩石垮落所产生水平推力,这个力就是巷道的侧压。巷道产生的侧压达到新的平衡后,顶板岩石的压力仍然通过两帮传给底板。当底板岩石较软时,底板受压后,巷道的下底部分将鼓起,称为底压。没有足够的力维护侧压、底压,巷道将遭到破坏。 综上所述,掘进巷道时就做好支护工作,防止顶板冒落、片帮和底鼓。因此,在掘进巷道过程中,针对巷道围岩的岩性情况适当选择恰当的支护类型是十分重要的。 2巷道的支护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2.1巷道的支护类型 根据井下开采的需要,巷道的位置和用途可分为三类即: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三类巷道的支护根据其围岩特性、位置、服务年限又有所不同,常见的巷道支护有木支护,钢筋混凝土支护,料石混凝土砌碹,金属支架和锚喷支护,其中锚喷支护目前应用最为广泛。2.2支护类型的适用条件 支护的作用在于改善围岩稳定状况和控制围岩运动发展速度,以维护安全的工作空间。支护方式的选择,决定围岩的稳定状况,对受工作面采动影响小的巷道,可采用沉缩量小的刚性支护,如井下运输大巷井底事场一些开拓巷道。对受采动影响大的不稳定巷道,应选用可缩性支护,如采区的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 2.2.1木支架 这种支护形式在煤矿掘进生产中比较常见,而且历史很悠久,主要结构是梯形棚子,常见有亲口棚子和鸭嘴棚子两种。亲嘴棚子顶梁与立柱的连接为相互咬合的亲口接合形式,这种方法最简单。它可以在各种地压条件下使用。木棚子的架设质量要求较严格,有一点架设不好,将影响棚子支护效果,因此架设时要认真仔细作业,不能马虎,以免留有后患。木支护的优点是重量轻,容易加工架设,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缩性,其缺点是易燃易腐回收复用率低,维护费用高。为了节约木材尽量少用或不用木材支护。 2.2.2金属支架 金属支架具有坚固耐用、防火、架设方便、可回收复用等优点,可做永久支护和临时支护。金属支架所用的钢材有槽钢,废旧钢轨,矿用工字钢和“U”型钢等。采用金属支架支护时,可根据巷道的服务年限,选用钢筋混凝土背板或木背板。在地压较大,尤其是动压较大的巷道中,使用金属拱形支架比较理想,它的缺点是重量较大,搬运和修理不方便,初期投资大。目前金属支架大部分用于煤巷,尤其是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大断面顺槽更适宜拱形金属支架。 2.2.3石材支护 石材支护是指用料石(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砌筑的拱形支架,由基础、墙和拱顶三部分组成。在地压较大或不均匀地区,拱顶或墙上会出现拉应力,而料石及混凝土等均为脆性材料,它们的抗拉强度都很小(较比抗压强度),为使碹体不被拉坏,在这些地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如钢筋混凝土砌碹等。料石砌碹能抵抗较大的静压力,具有防火隔水,防止围岩风化和通风阻力小等优点。但它施工工艺复杂,属隐蔽工程,管理困难,速度慢,劳动强度大,常有局部空顶作业的情况,易出现顶板人身事故,成本较高。一般只在井筒附近才使用这种支护。2.2.4锚喷支护 A:支护原理。锚杆支护是新兴的一种支护形式。锚杆支护与一般支架不同,已不是消极地承受巷道的围岩压力,而是把围岩锚固起来,形成支架与围岩共同作用的受力整体,从而减少围岩变形防止围岩冒落。在层状岩层中,锚杆可把薄层的岩石锚合起,形成组合梁,锚杆还可以把松软围岩牢固悬吊在坚固稳定的岩层上,在非层状岩层中,锚杆可将巷道周围的岩块彼此拉紧使其形成一个拱。 B:锚杆的种类。a)木锚杆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但锚固力小(10kN左右)使用期限短,一般用于围岩压力不大,服务年限不长(1s左右)的巷道,如果经过防腐处理,可服务2~3a。b)压缩木锚杆锚固力比普通木锚杆大,如果进行防腐处理,使用期限可达5a以上。c)金属楔缝式锚杆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缺点是使用后一般不能回收,岩层较软时不能使用。d)金属倒楔式锚杆的锚固力一般可达40kN以上,适用于服务年限3a以上的巷道,如果服务年限很长,钻眼孔口中最好注入水泥砂浆。e)药卷锚杆的锚固力比倒楔式还要大,可达50kN以上,因此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巷道支扩中。唯一的缺点是药卷的浸泡程度不好掌握,初期锚固力低。f)钢丝绳砂浆锚杆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可利用废旧钢丝绳做原料,锚固力大。缺点是不能立即产生实锚力。如果将钢丝绳砂浆锚杆配合喷浆使用,可用在服务年限(下转第485页) 煤矿巷道支护类型的选择 刘睿 (淮沪煤电有限公司丁集煤矿修护二区,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巷道支护是矿井建设和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多年来一直受到岩石力学和采矿工程界的高度重视。现代煤矿开采,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巷道支护问题十分突出。本文分析了破坏巷道的原因,针对不同的井下环境提出了不同支护方式。 【关键词】巷道;支护技术;安全 【Abstract】The tunnel supports and protections is one of in the mine pit construction and of production key technologies questions,for many years continuously has received the rock mechanics and the mining engineering takes highly.Modern colliery exploit,along with unceasing enlargement of mining depth,the tunnel supports and protections issue is very conspicuous.This article analyzed destroyed the reason of tunnel,proposed the different supports and protections way 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mine shaft environment. 【Key words】Tunnel;Support;Safe 435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锚杆支护施工质量检测及锚杆支护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岩巷、煤巷及半煤岩巷的锚杆支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2007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3561.1-2009 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第1部分:采样一般规定 GB 50086 岩土锚固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266-2013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MT 146.1-2011 树脂锚杆第1部分:锚固剂 MT 146.2-2011 树脂锚杆第2部分:金属杆体及其附件 MT 285 缝管锚杆 MT/T 861 W型钢带 MT/T 1061-2008 树脂锚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体及其附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228.1-2010、MT 146.1-2011、MT 28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巷道 roadway 为煤矿提升、运输、通风、排水、行人、动力供应等而掘进的通道。 3.2 煤巷 coal roadway 断面中煤层面积占4/5或4/5以上的巷道。 3.3 岩巷 rock roadway 断面中岩石面积占4/5或4/5以上的巷道。 3.4

半煤岩巷 coal-rock roadway 断面中岩石面积(含夹石层)大于1/5到小于4/5的巷道。 3.5 锚杆 rock bolt 安装在围岩中,对围岩实施锚固的杆件系统。一般由杆体、托盘、螺母、垫圈、锚固剂或锚固构件组成。 3.6 预应力锚杆 pretensioned rock bolt 在安装过程中施加一定预拉力的锚杆。 3.7 无预应力锚杆 non-pretensioned rock bolt 在安装过程中不施加预拉力的锚杆。 3.8 树脂锚杆 resin anchored bolt 采用树脂锚固剂锚固的锚杆。 注:改写MT 146.1-2011,定义3.1。 3.9 注浆锚杆 grouting bolt 杆体为中空式,兼做注浆管,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的锚杆。 3.10 钻锚注锚杆 self-drilling bolt 杆体为中空式,自带钻头,集钻孔、锚固、注浆于一体的锚杆。 3.11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锚杆 glass fibre reinforced plastic bolt 杆体主体部分由玻璃纤维和树脂复合而成的锚杆。 3.12 缝管锚杆 s plit set bolt 经特殊加工成纵向开缝的钢管及其附件。 [MT 285—1992,术语 3.1] 3.13 锚索 cable bolt 安装在围岩中,对围岩实施锚固的索体系统。一般由钢绞线、托盘、锚具及锚固剂组成。 3.14 锚杆支护 rock bolting

煤矿锚杆支护

煤矿锚杆支护设计GJSS - - 批准: 审定: 审核: 编制:

****年11月18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场地地质条件 三、锚杆支护方案 四、锚杆施工工艺 五、锚杆基本试验与验收试验 六、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七、施工人员安排 八、安全施工措施

九、质量保证措施及检验 十、施工进度计划

锚杆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由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位于东风路和法政路交汇处附近,基坑周长约340m,开挖深度至-15.9m。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加锚杆支护方案,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设计连续墙厚800,预应力锚杆三排,分别布置在-4.5m、-9.2m和-11.9m处,锚杆穿越的土层有淤泥、粘土层、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层,锚杆预应力400KN。 二、场地地质条件 根据****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工程地质报告,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冲积层、残积层及白垩系页岩。

1、人工填土层(Q ml):场地均布,杂色,含砖瓦碎石等杂物,层厚1.50~ 3.80m。 2、冲积层(Q al):按岩性不同可分为淤泥及中砂。 (1)淤泥:场地大部分布(除钻孔鉴7、鉴9、技11和鉴12外),灰黑色,软塑~流塑,含少量粉细砂,间夹贝壳及腐木,层厚0.50~ 3.90m。 (2)中砂:仅见于钻孔鉴5、技6、技13及技16,灰黑色,松散,饱和,颗粒较均匀。层厚0.6~1.7m。 3、残积层(Q el): (1)粉质粘土:局部分布,灰黄色,可塑至硬塑,含粉细砂层,为原岩风化产物。 (2)粘土:局部分布,红黄、灰白、灰黄、褐色,硬塑,含少量粉细砂,为原岩风化产物。

煤矿巷道支护的发展前景

浅谈煤矿巷道支护的发展 摘要:推行巷道支护改革,对于降低原煤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煤矿巷道支护问题进行了探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矿井巷支护经历了由单一型支护技术到联合支护型技术的发展历程。煤矿早期开采阶段几乎全部是以木材作为巷道及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材料,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开始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砌碹等支护形式,这些被动式支护耗费大量材料且受深度和岩性影响。随着井巷支护技术的发展演变,可将其归纳为被动式支护方式、主动式支护方式。 1.被动式支护方式 被动式支护技术是源于古典压力理论和坍落理论,认为巷道开挖后围压主要由围岩局部坍塌导致而成,而巷道的稳定主要靠围岩坍塌致使硐室形状改变后自行获得。被动式支护把围岩坍塌岩与支护分开来考虑,把围岩视作荷载,支护看作承载结构,二者之间形成“荷载—结构”体系,认为支护是为了承受由围岩所产生的荷载,无法控制围岩变形破坏的发生,只能起被动抵抗的作用。 1.1木支护方式 木支护技术主要是采用木材作为支护材料,典型的支护方式有“亲口”棚、鸭嘴棚、戴帽点柱、木垛等。木支护耗费大量木材而且受采深和岩性影响严重,因此只适用于浅部围岩,而且支护断面

形状必须与围岩曲线一致,以充分发挥围岩和支护结构抗压强度大的优势,从而硬性抵抗岩体的变形压力。 1.2石材支护方式 石材支护分片石、料石两种支护方式,优点是具有抗压性好、一次成巷好、安全系数大、抗灾能力强、支架变形小和质量易保证等特点,不足之处在于初期投资高,只适用于矿井服务年限长的巷道。 1.3金属支架支护方式 金属支架支护技术主要分刚性支架支护与可缩性支架支护,其中刚性支架允许压缩变形量小,工作阻力随变形量增大而减小,直至破坏而失去工作阻力;可缩性支架允许压缩变形量大,在结构设计压缩范围内,工作阻力随压缩量大而增大,或者恒阻。金属支架支护视支架为支护体,围岩为荷载,其破坏是由于支架上弯曲力矩达到屈服极限的破坏应力所致,同时,由于支架承受侧压力和荷载的不均匀常使支架失去稳定性或可缩性而减弱或失去竖向承载能力。特别是u型钢支架支护由多段弧形构件相互叠置搭接而成,大多支护面呈拱形或环形,主要使用于松软围岩、地压大、底臌严重和两帮位移量大的开拓和采区巷道 1.4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支架支护方式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支架支护施工技术,可以在地面工厂化预制,质量有保证且利于批量化生产和井下机械化安装,不足之处在于不能有效抵抗上覆岩层整体移动而产生的底板沉降及巷帮测压,受扭

煤矿软岩巷道控制原理与支护技术

煤矿软岩巷道控制原理与支护技术 发表时间:2018-10-27T12:25:11.3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作者:余进学 [导读] 软岩及其分类软岩亦称松软岩层,它是指“强度低、孔隙率大、胶结程度差。 盘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盘县 553500 摘要:本文主要对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进行了分析,概述了软岩的概念和分类以及软岩的工程特征,并探讨了煤矿软岩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三个方面对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软岩巷道支付的技术关键分析,最佳支护时间分析以及软岩巷道支护的对策。 关键词:软岩巷道支护技术控制原则 软岩及其分类软岩亦称松软岩层,它是指“强度低、孔隙率大、胶结程度差、受构造面切割及风化影响显著或含有大量易膨胀粘土矿物的松、散、软、弱岩层,且具有流变性和高地应力的特点。软岩巷道在我国分布广泛,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煤矿巷道将处于更高的地应力环境中,尤其在地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井下巷道支护及稳定性更加难以保证。 1、软岩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1.1 软岩的基本概念 在上世纪60-90年代初,软岩的概念在国内外一直争论不休,到90年代末期,提出了地质软岩和工程软岩的概念。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将地质软岩定义为单轴抗压强度在0.5~25 MPa的松散、破碎、软弱及风化膨胀性一类岩体的总称。而工程软岩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工程岩体是软岩工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巷道、边坡、基坑开挖扰动影响范围之内的岩体组合特征,包括岩块、结构面及其空间组合特征。 工程软岩和地质软岩的关系是:当工程荷载相对于地质软岩的强度足够小时,围岩没有产生大的破坏区,地质软岩不产生软岩显著塑性变形力学特征,即不作为工程软岩。只有产生大破坏区和显著变形才作为工程软岩。在大深度、高应力作用下,部分地质硬岩(如泥质胶结砂岩等)也呈现了显著变形特征,则应视其为工程软岩。 1.2 软岩分类及基本物理与力学属性 软岩仅是地质岩体中一部分,但却是地质介质中极为复杂的部分。按照软岩自然特征、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在工程力的作用下产生显著塑性大变形的机理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软岩分为五类:即低强度软岩、膨胀性软岩、高应力软岩、节理化软岩和复合型软岩。软岩有别于硬岩而独具的特性有以下几点: (1)水理性(化学)。软岩颗粒之间胶结程度差,缺乏牢固的连结,层、节理发育,造成水易进入内部,导致岩层节理、层理裂隙中充水,削弱岩层颗粒之间连接力,引起软化、崩解、体积膨胀。水在软岩中的存在状态可能有水蒸气、固态水(如冰、化学结晶水等)、分子结合水、吸附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自由水)等。高岭石、伊利石等遇水软化、碎裂、崩解、体积不膨胀。蒙脱石则体积膨胀,最终导致软化、松散崩解。 (2)流变性(力学)。流变性是指材料应力应变与时间因素有关的性质。与塑性变形区别:蠕变不超过弹性极限情况;软岩是非线性的弹塑-粘性介质,变形即使所受的荷载很小,只要作用时间长,也会发生永久变形。流变有两种形式,即蠕变和松弛。软岩体不但流变速度快,变形量大,而且明显地表现出蠕变变形的三个阶段的影响。试验表明,其强度一般不超过极限强度的70%,有时甚至更低。 (3)可塑性。可塑性是指软岩在工程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去掉工程力之后这种变形不能恢复的性质。低应力软岩的可塑性是由软岩中泥质成分的亲水性所引起的;节理化软岩是由所含的结构面扩展、扩容引起;高应力软岩是泥质成分的亲水性和结构面扩容共同引起的。 (4)崩解性。低应力软岩的崩解性是软岩中的粘土矿物集合体在与水作用时膨胀应力不均匀分布造成崩裂现象;高应力软岩和节理化软岩的崩解性则主要表现为在工程力的作用下,由于裂隙发育的不均匀造成局部张应力集中而引起的向空间崩裂、片帮的现象。当然,高应力软岩也存在着遇水崩解的现象,但不是控制性因素。 (5)易扰动性。由于软岩的内部结构特点,软岩对抗外界环境扰动的能力极差,对施工震动、吸水膨胀、软化泥化、暴露风化等影响极为敏感。 2、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控制原则 由于软岩工程具有变形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导致变形量大的特征,所以软岩工程应采取科学的支护原则与与对策措施。要根据不同的压力类型选用不同的巷道支护方法,降低围岩应力和先放后让与边让边抗结合,消除“环境效应”对岩体强度的不利影响,根据围岩压力分布特点选择合理的断面形状,通过施工监测动态调整支护设计与参数。按如下原则控制: 2.1 整体性原则。使支护与围岩形成的复合体发挥协同作用,表现出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抵抗变形能力。 2.2 结构性原则。就是从支护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的复合结构中的应力状态出发,通过加强锚固或增加锚固深度,改善支护结构中关键部位的应力状态,保证支护结构整体应力状态的均衡。 2.3 全面性原则。就是在加强巷道顶帮支护的同时,加强巷道底角和底板围岩的支护,形成全断面支护结构。 2.4 有效性原则。保证形成的支护结构具有较大刚度和较强的承载能力,满足有效抵抗静动压作用巷道围岩碎涨变形和蠕变变形的要求。 2.5 时效性原则。考虑支护体的长时强度,避免支护体在静动压作用下进入屈服状态,导致支护结构不能满足长期稳定的需要。 对于具体工程需要根据不同围岩和工程条件,采取合理的控制技术,以实现对复杂条件下巷道围岩大变形的有效控制。 3、软岩巷道支护技术 工程实践表明,对于软岩巷道,无论是新开巷道、还是实施了多次支护的翻修巷道,其破坏是一个渐进的力学过程,总是从某一个或几个部位开始发生变形、损伤,进而导致整个支护系统的失稳。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过程中首先破坏的部位可称之为关键部位,关键部位

煤矿巷道支护类型的选择

科技信息2013年第1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0引言 作为传统能源,煤炭一直在我国的国民经济里占有很大的比重。而随着现代化矿井的建设,在应对井下各种地质环境时保障巷道的安全畅通,则是安全问题的一大重点。煤矿中有各种各样的巷道,名目众多,如大巷、回风巷、运输平巷、副巷等。其中,大巷主要作用为通风和运输用;回风巷作为掘进,开拓,采煤工作面的回风用;运输平巷作为运输用的平巷;副巷作为采区的辅助用的巷道。这些巷道保障井下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使用不同的支护来对巷道进行保护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第一要务。 1破坏巷道的原因分析 1.1岩石的原始应力状态 开采以前,岩层都处于原始应力状态。垂直方向上由于上覆岩层的作用形成垂直应力,在垂直应力作用下,岩块要沿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产生变形,而受到相邻岩体对岩块侧向变形的约束面产生侧向应力;一般认为水平方向上的条件是一致的而且都是由于垂直应力所引起的。需要指出的是,岩层中的原始应力除重力应力外,还有可能存在的构造应力、温度应力和膨胀应力等。采动前存在于岩层的原始应力是采动后矿山压力的来源。 1.2巷道囤岩的应力分布 采动后围岩的原始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各部分应力将重新分布,应力重新分布的结果是顶板的两端出现应力集中区。其中顶板各岩层将因失去支撑面,在自重的作用下,弯曲下沉。结果在其底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限度,顶板岩层遭到破坏,围岩应力的重新分布促使岩层产生新的运动。 1.3自然平衡拱的形成及破坏 当开掘井下巷道或采出煤炭后,顶板被暴露出来,好像一根梁一样承受着上下岩石的压力。如果不及时进行支护,经过一段时间,梁将向下弯曲,靠近巷道顶板的岩石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岩石将产生裂隙;并随着裂隙不断增加;岩石开始破碎、脱落下来,其冒落范围不断向上发展,最后形成一个岩拱就不再冒落了,这种拱叫自然平衡拱。巷道形成自然平衡拱后,巷道两帮将承受集中的压力,该压力超过两帮岩石强度时,就要产生裂隙,并向巷道内塌落或片帮,巷道两帮塌落使巷道宽度增大,自然平衡拱也随之扩大;直到形成新的自然平衡拱。这时,巷道支架柱腿承受两帮岩石垮落所产生水平推力,这个力就是巷道的侧压。巷道产生的侧压达到新的平衡后,顶板岩石的压力仍然通过两帮传给底板。当底板岩石较软时,底板受压后,巷道的下底部分将鼓起,称为底压。没有足够的力维护侧压、底压,巷道将遭到破坏。 综上所述,掘进巷道时就做好支护工作,防止顶板冒落、片帮和底鼓。因此,在掘进巷道过程中,针对巷道围岩的岩性情况适当选择恰当的支护类型是十分重要的。 2巷道的支护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2.1巷道的支护类型 根据井下开采的需要,巷道的位置和用途可分为三类即: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三类巷道的支护根据其围岩特性、位置、服务年限又有所不同,常见的巷道支护有木支护,钢筋混凝土支护,料石混凝土砌碹,金属支架和锚喷支护,其中锚喷支护目前应用最为广泛。2.2支护类型的适用条件 支护的作用在于改善围岩稳定状况和控制围岩运动发展速度,以维护安全的工作空间。支护方式的选择,决定围岩的稳定状况,对受工作面采动影响小的巷道,可采用沉缩量小的刚性支护,如井下运输大巷井底事场一些开拓巷道。对受采动影响大的不稳定巷道,应选用可缩性支护,如采区的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 2.2.1木支架 这种支护形式在煤矿掘进生产中比较常见,而且历史很悠久,主要结构是梯形棚子,常见有亲口棚子和鸭嘴棚子两种。亲嘴棚子顶梁与立柱的连接为相互咬合的亲口接合形式,这种方法最简单。它可以在各种地压条件下使用。木棚子的架设质量要求较严格,有一点架设不好,将影响棚子支护效果,因此架设时要认真仔细作业,不能马虎,以免留有后患。木支护的优点是重量轻,容易加工架设,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缩性,其缺点是易燃易腐回收复用率低,维护费用高。为了节约木材尽量少用或不用木材支护。 2.2.2金属支架 金属支架具有坚固耐用、防火、架设方便、可回收复用等优点,可做永久支护和临时支护。金属支架所用的钢材有槽钢,废旧钢轨,矿用工字钢和“U”型钢等。采用金属支架支护时,可根据巷道的服务年限,选用钢筋混凝土背板或木背板。在地压较大,尤其是动压较大的巷道中,使用金属拱形支架比较理想,它的缺点是重量较大,搬运和修理不方便,初期投资大。目前金属支架大部分用于煤巷,尤其是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大断面顺槽更适宜拱形金属支架。 2.2.3石材支护 石材支护是指用料石(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砌筑的拱形支架,由基础、墙和拱顶三部分组成。在地压较大或不均匀地区,拱顶或墙上会出现拉应力,而料石及混凝土等均为脆性材料,它们的抗拉强度都很小(较比抗压强度),为使碹体不被拉坏,在这些地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如钢筋混凝土砌碹等。料石砌碹能抵抗较大的静压力,具有防火隔水,防止围岩风化和通风阻力小等优点。但它施工工艺复杂,属隐蔽工程,管理困难,速度慢,劳动强度大,常有局部空顶作业的情况,易出现顶板人身事故,成本较高。一般只在井筒附近才使用这种支护。2.2.4锚喷支护 A:支护原理。锚杆支护是新兴的一种支护形式。锚杆支护与一般支架不同,已不是消极地承受巷道的围岩压力,而是把围岩锚固起来,形成支架与围岩共同作用的受力整体,从而减少围岩变形防止围岩冒落。在层状岩层中,锚杆可把薄层的岩石锚合起,形成组合梁,锚杆还可以把松软围岩牢固悬吊在坚固稳定的岩层上,在非层状岩层中,锚杆可将巷道周围的岩块彼此拉紧使其形成一个拱。 B:锚杆的种类。a)木锚杆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但锚固力小(10kN左右)使用期限短,一般用于围岩压力不大,服务年限不长(1s左右)的巷道,如果经过防腐处理,可服务2~3a。b)压缩木锚杆锚固力比普通木锚杆大,如果进行防腐处理,使用期限可达5a以上。c)金属楔缝式锚杆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缺点是使用后一般不能回收,岩层较软时不能使用。d)金属倒楔式锚杆的锚固力一般可达40kN以上,适用于服务年限3a以上的巷道,如果服务年限很长,钻眼孔口中最好注入水泥砂浆。e)药卷锚杆的锚固力比倒楔式还要大,可达50kN以上,因此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巷道支扩中。唯一的缺点是药卷的浸泡程度不好掌握,初期锚固力低。f)钢丝绳砂浆锚杆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可利用废旧钢丝绳做原料,锚固力大。缺点是不能立即产生实锚力。如果将钢丝绳砂浆锚杆配合喷浆使用,可用在服务年限(下转第485页) 煤矿巷道支护类型的选择 刘睿 (淮沪煤电有限公司丁集煤矿修护二区,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巷道支护是矿井建设和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多年来一直受到岩石力学和采矿工程界的高度重视。现代煤矿开采,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巷道支护问题十分突出。本文分析了破坏巷道的原因,针对不同的井下环境提出了不同支护方式。 【关键词】巷道;支护技术;安全 【Abstract】The tunnel supports and protections is one of in the mine pit construction and of production key technologies questions,for many years continuously has received the rock mechanics and the mining engineering takes highly.Modern colliery exploit,along with unceasing enlargement of mining depth,the tunnel supports and protections issue is very conspicuous.This article analyzed destroyed the reason of tunnel,proposed the different supports and protections way 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mine shaft environment. 【Key words】Tunnel;Support;Safe ○矿业论坛○ 435

煤矿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标准设计

煤矿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新) ICS 73.100.10 D 97 备案号:26921—2010 MT 2009-12-11发布 2010-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T 1104—2009 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olt supporting in coal roadway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负责起草。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南京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研究分院、中国矿业大学、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徐州矿务集团公司、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江阴市矿山器材厂、石家庄中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深圳海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和生、康红普、陈桂娥、权景伟、张农、王方荣、王富奇、何清江、周明、秦斌青、晨春翔、黄汉财、赵盘胜、何唯平。 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煤巷锚杆支护监测及煤巷锚杆支护施工质量检测。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煤巷锚杆支护,也适用于半煤岩巷锚杆支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224-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 14370-200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 50086-200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MT 146.1-2002 树脂锚杆锚固剂 MT 146.2-2002 树脂锚杆金属杆体及其附件 MT/T 942-2005 矿用锚索 MT 5009-1994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技术探讨

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技术探讨 关于煤矿巷道掘进工作,其在实际中包含多项技术内容,因而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相关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能够选择较为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同时还要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来设计该巷道掘进的速度。为了能够保障煤矿井下巷道掘进工作的质量,相关施工人员就可以利用顶板支护技术来进行。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煤炭开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对当前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技术进行重点探讨和分析。 标签: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 由于煤矿井下巷道掘进工程的系统性,因而相关施工人员在进行掘进工作时,要想能够更好的确保井下巷道掘进顺利安全的开展下去,施工人员在需要注重对顶板支护的管理和控制。另外,在井下巷道的掘进施工作业中,施工人员既要能够考虑到地质构造、掘进工艺以及掘进速度,同时还要考虑到施工速度、施工组织管理和施工人员自身素质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相应的施工作业。 一、关于煤矿井下掘进巷道的支护形式 根據当前我国井内巷道的掘进支护形式能够得出,其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为矿用支护型钢、可缩性支架和预留柱支护。对于这三种支护形式,在实际应用中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适用的范围[1]。因而施工人员在开展煤矿井下掘进作业时,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 (一)矿用支护型钢。 众所周知,型钢是钢材中的四大品种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一定尺寸和截面形状的条形钢材。在现代煤矿企业中,其所使用的支护型钢主要有两种,即工字钢和U型钢这两种。这种类型的支护型钢通常都是在椭圆型巷道、半圆形巷道或者圆形巷道的断面所使用。针对现阶段煤矿的井下环境恶劣的情况,相关企业就必须要采购质量上等的矿用支护型钢。在实际采购过程中,要能够考虑到支架本身的可塑性,以便能够在内一定程度上确保支护型钢具有较强的载荷能力。 (二)可缩性支架支护。 对于这种支护类型,其属于金属支架,在实际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上都是属于两个承载负荷能力。在煤矿井下的可缩性支架在实际收缩过程中主要体现的就是其本身的实际承载力,而在这其中,相关器件连接的状况与该支架的整体构造是会严重影响实际荷载能力。由此可见,要想能够准确的判断可缩性支架的实际状态,就可以从该支架的实际承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的差异得出。 (三)预留煤柱支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