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三个理论

动力学三个理论
动力学三个理论

三个基本理论

双膜理论

假设:(1) 在两个流动相(气体/液体、蒸汽/液体、液体/液体)的相界面两侧,都有一个边界薄膜(气膜、液膜等)。物质从一个相进入另一个相的传质过程的阻力集中在界面两侧膜内。(2) 在界面上,物质的交换处于动态平衡。(3) 在每相的区域内, 被传输的组元的物质流密度(J ), 对液体来说与该组元在液体内和界面处的浓度差 (c l -c i )成正比; 对于气体来说,与该组元在气体界面处及气体体内分压差(p i -p g )成正比。(4) 对流体1/流体2组成的体系中,两个薄膜中流体是静止不动的,不受流体内流动状态的影响。各相中的传质被看作是独立进行的,互不影响。

若传质方向是由一个液相进入另一个气相,则各相传质的物质流的密度J 可以表示为:

气相: *

()g g i i J k p p =-

k l =

l

l

D δ k g =

D RT g g

δ

溶质渗透理论

假设:1)流体2可看作由许多微元组成,相间的传质是由流体中的微元完成的;2)每个微元内某组元的浓度为c b ,由于自然流动或湍流,若某微元被带到界面与另一流体(流体1)相接触,如流体1中某组元的浓度大于流体2相平衡的浓度则该组元从流体1向流体2微元中迁移;3)微元在界面停留的时间很短,以t e 表示。经t e 时间后,微元又进入流体2内。此时,微元内的浓度增加到c b +?c ;4)由于微元在界面处的寿命很短,组元渗透到微元中的深度小于微元的厚度,微观上该传质过程看作非稳态的一维半无限体扩散过程。如图4-1-5所示。 数学模型:(半无限体扩散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t = 0,x ≥0,c = c b

0 < t ≤ t e ,x =0,c =c s ; x =∞,c =c b 对半无限体扩散时,菲克第二定律的解为

c c c c x

D t

--=-b s b er f 12()

)2(

erf )(b s s Dt

x c c c c --=

流体微元流动的示意图

在 x =0处(即界面上), 组元的扩散流密度

=???

??

?-=-===0b s 0)2erf ()()(

x x Dt x x c c D x c D J ????)(ππ1)(b s b s c c t

D

Dt

c c D -=

?

- 在寿命t e 时间内的平均扩散流密度

所以 e

d π2

t D

k = (黑碧的溶质渗透理论的传质系数公式)

表面更新理论 流体2的各微元与流体1接触时间按0~∞统计分布。如图4-1-6,设Φ表示流体微元在界面上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其单位[s -1]。

流体微元在界面上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0∞

? Φ(t )d t =1

Φst Se t -=)(

对于构成全部表面积所有各种寿命微元的总物质流密度为

=

J 0

?

J t t t d )(Φ =

?

=--t S c c t

D

t d e )(s b s πD S c c ()s b -

得k DS d =

6)熟记不同传质理论所得到的传质系数的表达式

1)有效边界层理论、双膜理论k d = D /δc ’ 2)黑碧溶质渗透理论公式 k d = 2

e

t D π 3)丹克沃茨表面更新理论公式 k d =DS =e /t D

心理动力学基本概念

心理动力学基本概念 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心理动力学的历史根源源于十九世纪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无意识和本能所决定的,这样的因素贯穿于心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本能包括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所有这些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在这里,人的精神健康是可以被了解的,人的行为经常会被无意识的因素控制,童年的成长经验对成年人的性格有深远的影响。 本我:生物成分,人格的原始系统,基于本能,由无意识所决定,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自我:心理成分,负责与现实世界协调,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象征的是理想,是一种内化。它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良心,即界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二是自我的理想,即规定什么事应该做的。 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如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现障碍,人格就会失调。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加强自我的功能,使自我独立于超我的严格考虑,增强它处理本我所压抑或隐藏的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不是一种静态的能量系统,而是一种动态的能量系统,它一旦形成,便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与发展之中。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心理能量,心理能量来自本能,即人的欲望与冲动。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储藏库。它通过反射活动和愿望满足来释放能量。在本我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会遇到自我和超我的阻力,如果本能冲破阻力,自我的理性活动过程便遭受破坏,如果冲破受挫,本我的能量就转化为自我和超我活动的原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无论是个体的成长发育,还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都是自我逐渐征服本我、打破本我“自恋”状态的过程。正是由于自我对心理能量的充分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形成新的对象性发泄作用,使人们能够将满足本能之外的能量用来发展人的心理过程,使能量从本我的非理性心理过程转化为理性心理过程。超我的自我理想和良心具有奖励和奖励机制,它把能量投入到对理想的能量发泄作用上。概括地说,心理能量通过求同机制由本我进入自我、再进入超我,心理能量同样遵循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它在人格中的不同分布状态决定着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本质。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部分。前意识和潜意识又可合称为无意识。 意识(conscious),就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即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到的想

转子动力学知识

2转子动力学主要研究那些问题 答:转子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不旋转机械转子及其部件和结构有关的动力学特性,包括动态响应、振动、强度、疲劳、稳定性、可靠性、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控制的学科。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计算方法;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振型不平衡响应;支承转子的各类轴承的动力学特性;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转子平衡技术;转子系统的故障机理、动态特性、监测方法和诊断技术;密封动力学;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分叉与混沌;转子系统的电磁激励与机电耦联振动;转子系统动态响应测试与分析技术;转子系统振动与稳定性控制技术;转子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设计技术与方法。 3转子动力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转折是什么 答:第一篇有记载的有关转子动力学的文章是1869年Rankine发表的题为“论旋转轴的离心力”一文,这篇文章得出的“转轴只能在一阶临界转速以下稳定运转”的结论使转子的转速一直限制在一阶临界以下。最简单的转子模型是由一根两端刚支的无质量的轴和在其中部的圆盘组成的,这一今天仍在使用的被称作Jeffcott转子的模型最早是由Foppl在1895年提出的,之所以被称作“Jeffcott”转子是由于Jeffcott教授在1919年首先解释了这一模型的转子动力学特性。他指出在超临界运行时,转子会产生自动定心现象,因而可以稳定工作。这一结论使得旋转机械的功率和使用范围大大提高了,许多工作转速超过临界的涡轮机、压缩机和泵等对工业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事故使人们发现转子在超临界运行达到某一转速时会出现强烈的自激振动并造成失稳。这种不稳定现象首先被Newkirk发现是油膜轴承造成的,仍而确定了稳定性在转子动力学分析中的重要地位。有关油膜轴承稳定性的两篇重要的总结是由Newkirk和Lund写出的,他们两人也是转子动力学研究的里程碑人物。 4石化企业主要有哪些旋转机械,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汽轮机:将蒸汽的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涡轮式机械。工作原理:在汽轮机中,蒸汽在喷嘴中发生膨胀,压力降低,速度增加,热能转变为动能。作用与功能:主要用作发电用的原动机,也可直接驱动各种泵、风机、压缩机和船舶螺旋桨等。还可以利用汽轮机的排汽或中间抽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供热需要。 燃气轮机:是一种以空气及燃气为介质,靠连续燃烧做功的旋转式热力发动机。主要结构由三部分:压气机,燃烧室,透平(动力涡轮)。作用与功能:以

心灵捕手中威尔的心理动力学分析完整版

心灵捕手中威尔的心理 动力学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内容摘要:美国影片《心灵捕手》讲述的是一位虽然天才却是个问题少年的人物威尔,在心理医生肖恩的帮助下,重获新生的故事。影片以细腻温婉的手法展现了自恋性人格威尔心理疗愈的历程,本文着墨于威尔行为和情感的分析,尝试以心理动力学的思路描述威尔的身份弥散、亲密障碍、命运重复。电影很好的展现了对于缺陷性人格,如何建立他们的意义感、身份感、关联感。 关键词:《心灵捕手》心理动力学威尔分析 美国影片《心灵捕手》讲述的是一位天才般的人物威尔,他才华横溢,却叛逆不羁,愤世嫉俗,常常打架滋事,举止放荡,是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电影婉约细腻地着墨于威尔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受创的心灵被揭示和重构的过程。面对桀骜不驯的威尔,心理医生肖恩就像一个机敏的猎手,用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自我揭露,娴熟的咨询技巧,当然,重要的是用爱让威尔打开心扉,找到了威尔心理问题的症结。最终帮助威尔找到自我,走出童年阴影,尝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开启新的生活。本文的着眼点不在于心理咨询的技巧和过程,而是威尔心理动力学的描述。 一.故事简介 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系里的公告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的那些杰出的学生可以解答,而事实上无人能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却在下课打扫时轻易解开了这道数学难题。数学教授在找不到解题人后,又出了一道更难的题目,决意要找到这个数学天才。 原来这个可能是下一世纪的爱因斯坦的年轻人叫威尔,聪明绝顶却桀骜不拘,并因为打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进了少年监护所。最后经过数学教授的保释并向法官求情,才让他免受牢狱之灾。虽然教授希望威尔能够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安排威尔接受专门的心理辅导。但是威尔并不理会教授的用心良苦,请来的心理咨询专家反被这个毛头小伙子洞悉心理,并遭致羞辱,纷纷宣告威尔已“无药可救”。 数学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肖恩,一位心理咨询师,希望由他来辅导这个前途岌岌可危的年轻人。不同于威尔以前的心理咨询师,肖恩更加平等、尊重人性,也更加坦诚,最终,威尔卸下了防御,找到了真爱。 《心灵捕手》以一种新颖独特的手法,细腻地展现了心理咨询疗愈的过程,男主角病态人格的呈现,心理过程的变化,以及咨询中移情-反移情的对峙,均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心理动力学的界定 心理动力学是指深受精神分析理论与知识所影响的一种取向。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建,强调无意识的心理生命,无意识是一个储存库,包括动力上被潜抑而无法觉察的内容,分析的途径,就是把无意识的内容意识化。1923年,结构理论引入,包括自我、本我、超我,使弗洛伊德理论变得更为复杂。此结构理论带来的是无意识的冲突理论,通常以内在冲突的结果来解释心理现象的理论模型。之后,克莱茵创立的客体关系理论和科胡特创立的自体心理学对经典精神分析进行了整合和补充。他们放弃驱力理论,更加强调关系对自体形成的影响。 心理动力学取向至少包含了四个广泛的精神分析理论框架:1、从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衍生而来的自我心理学;2、从梅兰妮·克莱因与其他英国学派成员(包括费尔贝恩、温尼科特与巴林特)的着作所衍生而来的客体关系理论;3、源于汉斯·科胡特及其后许多贡献者的自体心理学;4、鲍比的依附理论。 三.对威尔心理动力学的分析 威尔是一个略带自恋倾向的人格障碍患者。自体表象呈现出两极化:特殊、理想化与贬低、卑微;冲动的控制力较差,脑子里想到什么,立马就行动;缺乏同理心,亲密关系障碍。防御机制比较原始,包括分裂、投射性认同。 在鲍比的依附理论中,强调亲附对象不仅是在身体上可以靠近,更强调心理的呈现,如情感的可获得性。科胡特的镜映,即由母亲的眼神所传递的内容,以及温尼科特的抱持的环境等概念均暗示环境的影响。由此,精神分析扩展了病理学的范畴,病理性不只是结构内的冲突,也包括系统内的缺失,如自我的缺陷,身份弥散,缺乏客体恒常性,分裂等,也就是说,自我结构的发展已经损坏。对于威

Ansys转子动力学

基于ANSYS的转子动力学分析 1、题目描述 如图1-1所示,利用有限原原理计算转子临界转速以及不平衡响应。 图 1-1 转子示意图及尺寸 2、题目分析 采用商业软件ANSYS进行分析,转子建模时用beam188三维梁单元,该单元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考虑转动惯量与剪切变形的影响。每个节点有6个(三个平动,三个转动)或7各自由度(第七个自由度为翘曲,可选)。 轴承用combine214单元模拟。该单元可以模拟交叉刚度和阻尼。只能模拟拉压刚度,不能模拟弯曲或扭转刚度。该单元如图2-1所示,其有两个节点组成,一个节点在转子上,另一个节点在基础上。

图 2-1 combine214单元 对于质量圆盘,可以用mass21单元模拟,该单元有6个自由度,可以模拟X,Y,Z 三个方向的平动质量以及转动惯性。 3、计算与结果分析 3.1 转子有限元模型 建模时,采用钢的参数,密度取37800/kg m ,弹性模量取112.1110pa ,泊松比取0.3。轴承刚度与阻尼如表1所示,不考虑交叉刚度与阻尼,且为各项同性。 Kxx Kyy Cxx Cyy 4e7N/m 4e7N/m 4e5N.s/m 4e5N.s/m 将转子划分为93个节点共92个单元。有限元模型如图3-1所示。

图 3-1 转子有限元模型 施加约束时,由于不考虑纵向振动与扭转振动,故约束每一节点的纵向与扭转自由度,同时约束轴承的基础节点。施加约束后的模型如3-2所示。 图 3-2 施加约束后的有限元模型 3.1 转子临界转速计算 在ANSYS中可以很方便的考虑陀螺力矩的影响。考虑陀螺力矩时,由于陀螺矩阵是反对称矩阵,所以求取特征值时要用特殊的方法。本文考虑陀螺力矩的影响,分析了在陀螺力矩的影响下,转子涡动频率随工作转速的变化趋势,其Campell图如图3-3所示。同时给出了转子的前四阶正进动涡动频率与反进动涡动频率以及固有频率。如表3-2所示。

转子动力学知识

转子动力学知识 2转子动力学主要研究那些问题? 答:转子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不旋转机械转子及其部件和结构有关的动力学特性,包括动态响应、振动、强度、疲劳、稳定性、可靠性、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控制的学科。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计算方法;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振型不平衡响应;支承转子的各类轴承的动力学特性;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转子平衡技术;转子系统的故障机理、动态特性、监测方法和诊断技术;密封动力学;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分叉与混沌;转子系统的电磁激励与机电耦联振动;转子系统动态响应测试与分析技术;转子系统振动与稳定性控制技术;转子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设计技术与方法。 3转子动力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转折是什么? 答:第一篇有记载的有关转子动力学的文章是1869年Rankine发表的题为“论旋转轴的离心力”一文,这篇文章得出的“转轴只能在一阶临界转速以下稳定运转”的结论使转子的转速一直限制在一阶临界以下。最简单的转子模型是由一根两端刚支的无质量的轴和在其中部的圆盘组成的,这一今天仍在使用的被称作Jeffcott转子的模型最早是由Foppl在1895年提出的,之所以被称作“Jeffcott”转子是由于Jeffcott教授在1919年首先解释了这一模型的转子动力学特性。他指出在超临界运行时,转子会产生自动定心现象,因而可以稳定工作。这一结论使得旋转机械的功率和使用范围大大提高了,许多工作转速超过临界的涡轮机、压缩机和泵等对工业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事故使人们发现转子在超临界运行达到某一转速时会出现强烈的自激振动并造成失稳。这种不稳定现象首先被Newkirk发现是油膜轴承造成的,仍而确定了稳定性在转子动力学分析中的重要地位。有关油膜轴承稳定性的两篇重要的总结是由Newkirk和Lund写出的,他们两人也是转子动力学研究的里程碑人物。 4石化企业主要有哪些旋转机械,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汽轮机:将蒸汽的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涡轮式机械。工作原理:在汽轮机中,蒸汽在喷嘴中发生膨胀,压力降低,速度增加,热能转变为动能。作用与功能:主要用作发电用的原动机,也可直接驱动各种泵、风机、压缩机和船舶螺旋桨等。还可以利用汽轮机的排汽或中间抽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供热需要。

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第2章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求解及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刚性(Stiff)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对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有较深入的了解,为具体软件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1 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状况 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核心问题是建模和求解问题,其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60年代到80年代,侧重于多刚体系统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多刚体系统的自动建模和数值求解;到了80年代中期,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尤其是建模理论趋于成熟,但更稳定、更有效的数值求解方法仍然是研究的热点;80年代之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更偏重于多柔体系统动力学,这个领域也正式被称为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它至今仍然是力学研究中最有活力的分支之一,但已经远远地超过一般力学的涵义。 本节将叙述多体系统动力学发展的历史和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2.1.1 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仿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成熟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是其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自其诞生以来,渗透到了科学计算和工程应用的几乎每一个领域。数值分析技术与传统力学的结合曾在结构力学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现了以ANSYS、NASTRAN等为代表的应用极为广泛的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机技术在机构的静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以及控制系统分析上的应用,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形成了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并产生了以ADAMS和DADS为代表的动力学分析软件。两者共同构成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的重要内容。 多体系统是指由多个物体通过运动副连接的复杂机械系统。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根本目的是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复杂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它是在经典力学基础上产生的新学科分支,在经典刚体系统动力学上的基础上,经历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和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两个发展阶段,目前已趋于成熟。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是基于经典力学理论的,多体系统中最简单的情况——自由质点和一般简单的情况——少数多个刚体,是经典力学的研究内容。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就是为多个刚体组成的复杂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建立适宜于计算机程序求解的数学模型,并寻求高效、稳定的数值求解方法。由经典力学逐步发展形成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个流派。 早在1687年,牛顿就建立起牛顿方程解决了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刚体的概念最早由欧拉于1775年提出,他采用反作用力的概念隔离刚体以描述铰链等约束,并建立了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述评 【摘要】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和霍妮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的理论观点对心理学、精神病学乃至整个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主要评述了他们各自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霍妮 在人格心理学领域,各种人格理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其中,精神动力学理论可谓一朵奇葩,对人格理论的发展、精神治疗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观念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概述精神动力学领域的三巨头:弗洛伊德、阿德勒和荣格,以及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霍妮的主要理论观点,并且对这些理论作一个总结和评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弗洛伊德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开山鼻祖,他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与精神治疗领域和人格发展心理学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弗洛伊德是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心理学家。以下将介绍他的主要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的起源 精神动力学理论起源于19世纪晚期。当时,人们对一种叫做歇斯底里症(hysteria)的心因性躯体疾病束手无策,歇斯底里症的患者会有生理症状,但是,却找不到明显的躯体方面的原因。当法国医生Jean Charcot证明自己可以在病人处于催眠状态时使用暗示法消除歇斯底里症状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弗洛伊德对这一发现非常好奇,于是,从维也纳专程赶往法国巴黎观摩Charcot的治疗演示。弗洛伊德深受鼓舞,回到维也纳之后,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创造了一种更为彻底的治疗歇斯底里症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精神分析法(psychoanalysis)或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y)。精神分析法是指对于心理障碍的一系列治疗方法,而精神分析理论则是指弗洛伊德对于人格和心理障碍的理论解释。不过,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将这两个术语混淆使用。 无意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放在影响人格的至关重要的位置。无意识就是人们一般意识不到的那个心理成分,在人格结构中,无意识占去了很大比重,而为我们所熟悉的意识,只是人格结构的冰山一角。另外,弗洛伊德把容易进入意识,但一般而言又处于无意识状态的那部分叫做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无意识中包含着一些被压抑的记忆、情感以及来自本我的本能驱力。 无意识中的思想、感情和欲望虽然一般不为我们所知,但是,它们却常常以“伪装”的形式进入人的意识之中,这些形式可以是梦,也可以是某种精神症状或躯体症状。 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和超我不断地进行斗争,而自我则负责调和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id)是原始的无意识储藏所,在此蓄积着我们人格的基本动机、驱力和本能欲望。在自我中,有两种重要的本能,即攻击欲和性欲,前者代表死亡本能,后者代表了生的本能。本我遵循的是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而不计行为后果,刚出生的婴儿,只有本我,而自我和超我则是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社会化逐步发展起来的。 超我是对人格中负责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监督管理者。超我所坚守的道德和价值观来源于父母和社会价值的内化。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根据父母和其它成人强加的规则形成一套内部规则,

心理动力学疗法

心理动力学疗法 心理动力学疗法基础理论边缘人格障碍的心理治 疗模式主要有三大取向,分别是心理动力学取向,认知-行为取向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取向。心理动力学取向的代表人物有Kernberg,Akhtar,Gunderson,M Balint,Searles,Kohut,Fonagy等;认知-行为取向的代表人物有Linehan,LS Benjamin,A Ryle,Jeff Young,Klerman/Weissman,A Beck & A Freeman等;而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代表人物是Arnold Winston,Larry Rockland,R Wallerstein,Henry Pinsker 等。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比较充足的疗效研究证据集中于心理动力学取向和认知-行为取向的治疗方法。虽然目前很多精神科医师遵循习惯使用药物治疗人格障碍,但是这种操作实际上是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的,Soloff等提出,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患者的焦虑、冲动、精神病性等症状,但是目前尚无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人格整体功能的证据。(Soloff,2005)另外,边缘人格障碍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和脱落率高是精神科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个持续六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对人格障碍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广泛存在,40%的患者使用三种以上的精神科主要用药,20%使用四种以上主要用药,而10%的患者甚至使用到五种以上的精神科药物,研究者认为,精神科医生为了防止患者脱落而不合理用药,并且由于

害怕复发劝说患者长期服药是主要原因。这个问题Bateman 认为在于医生陷入了反移情中,通过开药把拯救患者的反移情付诸行动。这个问题也许也可以通过动力学治疗帮助患者解决不安全感,提高服药依从性,而且解决医生自身的反移情。(Bateman,2004;Zanarini,2004)同时,已经有荟萃分析的结果支持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的疗效。Perry等回顾了15项对人格障碍的疗效研究,发现根据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1.11,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1.29. (Perry,1999)Leichsenring等对14项心理动力学和11项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这些研究设计质量较高,使用了标准的诊断工具,有可靠信效度疗效测量工具,他们发现动力学治疗的总体效应量(overall effect size)是1.46, 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 1.08,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1.79.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总体效应量(overall effect size)是 1.00, 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1.20,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0.87。但是这两种疗法的效度无法直接比较,因为样本、患者来源以及研究方法的不一致性。而且,在所有研究中,只有两项动力学研究和三项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是随机对照试验,也影响了做出结论。但是,Leichsenring等人认为,根据目前(2003年)的结果来看,可以确定动力学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对人格障碍治疗的有效性(Leichsenring, Leibing

心理动力学的理论与咨询技术

心理动力学的理论与咨询技术 一、基本理论观点 心理动力学又称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sis therapy ) ,是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创立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 . Freud , 1856--1939 )。 (一)意识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前意识和潜意识又统称为无意识,他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人能体验到的部分。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能从潜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 潜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这些欲望和冲动因受到禁忌和法律等的控制而压抑,虽然不被意识但未被泯灭,仍在不断活动。弗洛伊德把它形容为浮在海里而沉入海水中的冰山主体部分。潜意识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各方面的行为。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就是生物性本能能量的仓库,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能量的源泉。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源于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 精神分析学说以潜意识的理论为基点,设法将潜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中来(如采用自由联想法),然后通过自我认识,摆脱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 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之被召回到意识中来。求助者借助于心理咨询者的分析、解释,理解这些关系,彻底顿悟和认识自己。咨询师加以疏导,使求助者宣泄并消除深藏在潜意识中童年的精神创伤、心理矛盾和痛苦体验,最后矫治不良行为,达到咨询和治疗目的。(二)人格学说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 1.本我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结构部分,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力比多”在人格结构中与本我联为一体,遵循自我快乐原则。 2.自我是人格的意识部分,既要满足本我的即刻要求,又要按超我的客观要求行事,自我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遵循“现实原则”。 3. 超我指人格中最文明道德的部分。它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超我遵循伦理道德原则,按社会的道德准则行动。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亦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个体身上的平衡过程。人格的发展,是以性欲为中心,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一是口欲期,大约从出生到1岁半。这个阶段的欲望区是嘴和唇。婴儿的吮吸活动表明婴儿得到一种性的满足。他说“这种满足只能归因于嘴和唇的兴奋”。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口唇阶段的人格”特征为:过度的依赖性,不现实而富于幻想,喜欢做包括嘴巴的各种姿势,惯于

非线性转子 动力学

航空发动机非线性转子碰磨研究 XXX (XXXX 机械工程上海200072)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非线性转子动力学的研究现状,讨论了非线性转子动力学研究中的7个主要问题,并引述了大量相应的国内外文献,包括:非线性转子动力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求解非线性转子动力学问题的数值积分方法;大型转子-轴承系统高维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降维求解;基于微分流形的动力系统理论方法;转子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机理研究和实验研究;高速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最后讨论了非线性转子动力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关键词:非线性;高速转子;数值积分法 The research for Aeroengine nonlinear rotor WANG Qing-long (Shanghai university mechainal engineering 20072 shanghai) Abstract: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nonlinear rotor dynamic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s the seven main in the study of nonlinear rotor dynamics. To questions, and cited a large number of relevant literatur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e: common methods of nonlinear rotor dynamics; To solve the non-linear. Rotor dynamics problems of numerical integral method; Rotor - bearing system of large dimension reduction solution for high dimensional nonlinear dynamics; In 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l dynamic system of the manifold method; Rotor nonlinear dynamics behavior of mechanism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research; High speed rotor shaft. Bearing system of the nonlinear dynamics design,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nonlinear rotor dynamics research and prospects. Key words: nonlinear; High speed rotor; The numerical integral method. 由于旋转机械系统中各种异常振动的存在,常常引发灾难性的事故。过去研究转子-轴承-基础系统大多采用基于线性转子动力学理论。例如传统转子动力学对转子-轴承系统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一般采用8个线性化的刚度与阻尼特性系数的油膜力模型。对于大型旋转机械中存在的油膜力、密封力、不均匀蒸汽间隙力等严重的非线性激励源,由于数学模型不够完善,以致系统中存在的许多由非线性因素引起的多种复杂动力学行为尚没有彻底搞清,不能满足现代工程设计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揭示系统存在的各种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提出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方法,研究旋转机械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这对提高旋转机械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工程背景。 随着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发展,非线性转子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也受到了关注,大量的研究成果使转子动力学面貌一新。但现有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在解决高维动力系统方面还存在困难,而工程实际中的转子-轴承-基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高维系统,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现代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在转子动力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当今国

(完整版)心理动力学要略

心理动力学疗法(要略)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A clinical manual [美] Deborah L.Cabaniss,Sabrina Cherry Carolyn J.Douglas,Anna R.Schwartz 著 徐玥译

第一部分什么是心理动力学治疗 第一章动态心理的治疗 主要观点 心理动力学意为动态的心理。 心理动力学观点假设无意识中的动态元素影响有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以心理动力学观点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称为心理动力学治疗。 揭露和支持技术几乎用于每种心理动力学治疗中。 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基本目标是: 1、了解病人有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无意识元素。 2、确定在当前情境下揭露法和支持法哪个帮助最大。 3、不论揭露无意识的内容还是支持其心理活动,都要以最有益于病人的方式进行。

第二章心理动力学治疗如何发生作用 主要观点: 治疗作用原理是试图解释心理治疗如何发生作用的理论。 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基本的治疗作用原理包括: 1、使无意识有意识化 2、支持薄弱的自我功能 自我功能包括冲动控制、内在和外在的刺激管理、承受焦虑和强烈情感的能力以及启动防御机制等。后有详述。 3、使发展再现生机 心理动力学治疗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补救的过程,在与治疗师的来往中能够催生新的成长和发展。包括: (1)发展出思考自身和调控自尊的新方式 (2)发展出与他人交往的新方式 (3)发展出更灵活、更具适应性的应对机制 无意识与无意识的意识化 无意识: 1、存在于意识之外的思想和情感能够对人们产生影响,具有驱动作用,通常会使人们形成习惯化但却是非适应性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2、将这些思想和情感有意识化能够起到治疗效果之类的基本观点仍是心理动力学治疗的主要信条。

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 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1856年,出生于奥地利小镇弗莱堡 1860年,随全家移居维也纳 1873-1881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880年,与布洛伊尔合作研究癔症 1885年,师从沙可学习催眠术(从这一时期从他从一个神经学家转变为一名精神病理学家,从对躯体的研究转向对心理的研究) 1895年,出版《癔症研究》(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弗洛伊德在医学史和心理学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学”这个概念) 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 1904年,出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1905年,出版《多拉的分析》、《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性学三论》1908年,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大会 1909年,受邀至美国克拉克大学参加校庆,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并与威廉·詹姆斯、铁钦纳、卡特尔等人会晤 1913年,出版《图腾与禁忌》 1920年,建立死本能论 1923年,罹患口腔癌 1939年,逝世伦敦,终年83岁

Sigmund Freud (1856-1939)

二、历史与现状 普遍认为,心理动力学治疗是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式的总称,也称动力性心理治疗,精神动力学疗法或精神分析疗法。 开端: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弗洛伊德在医学史和心理学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学”这个概念。在这一时期主要使用的治疗方法是宣泄法; 诞生:1900-1905年,弗洛伊德先后出版了《梦的解析》(1900年)、《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1901年)、《一个癔症病例》(1905年)、《戏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年)、《性学三论》(1905年),这些著作标志着精神分析体系的正式诞生。 分裂: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73)和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与弗洛伊德意见不合分裂出去,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

ANSYS 中的转子动力学计算

ANSYS 中的转子动力学计算 雷先华 安世亚太 转子动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旋转机械的“转子-支承”系统在旋转状态下的振动、平衡和稳定性问题,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几个方面:临界转速、动力响应、稳定性、动平衡技术和支承设计。在旋转机械研究设计中,转子动力学的性能分析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传统的转子动力学分析采用传递矩阵方法进行,由于将大量的结构信息简化为极为简单的集中质量—梁模型,不能确保模型的完整性和分析的准确度;而有限元在处理转子动力学问题时,可以很好地兼顾模型的完整性和计算的效率,但多年来转子的“陀螺效应”一直是制约转子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的“瓶颈”问题。ANSYS 很好地解决了动力特性分析中“陀螺效应”影响的问题,而且陀螺效应的考虑不受计算模型上的限制,使得转子动力学有限元分析变得简单高效。 本文对ANSYS 的转子动力学计算功能进行简要介绍。 1 ANSYS 转子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ANSYS 转子动力学分析中,两种参考坐标系可供选择:静止坐标系和旋转坐标系。空间点P 在静止坐标系(其原点在O ′)下的位置矢量为r ′,在旋转坐标系(其原点在O )下的位置矢量为r 。 在静止坐标系下转子的动力方程为: [][][]{}{}([]){}{}M u C C u K u F gyr +++=&&& []C gyr 为陀螺效应矩阵。 在旋转坐标系下转子的动力方程为: [][][]{}{}([]){}([]){}M u C C u K K u F cor spin r r r +++?=&&& []C cor 为哥氏效应矩阵,[]K spin 为旋转软化效应刚度矩阵。 2 ANSYS 转子动力学的计算功能和新技术 ANSYS 转子动力学计算包含如下功能: – 无阻尼临界转速分析 – 不平衡响应分析 – 阻尼特征值分析

施虐-受虐的心理动力学与适应意义

施虐-受虐的心理动力学与适应意义 苏晓波 摘要 本文试图从元心理学(metapsychology)和适应的角度,探讨施虐-受虐的心理动力学。并提出这样的假设:“施虐-受虐”是形成客体关系的第一步,施虐受虐关系,是客体关系的最原始模式,是爱的开始。施虐受虐是客体关系形成的贯穿始终的基本运动方式,客体关系形成的历史,就是一部施虐受虐的进化史。施虐与受虐的进化,是一个施虐受虐的驯服过程,伴随着去性化、去攻击化、与个性化。施虐与受虐的主要适应意义在于,使客体关系面临施虐受虐的选择压力,有利于淘汰不匹配的性配偶,从而不断形成势均力敌的、个性化的、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能量的、可以比较圆满地完成生存和生殖任务的配偶和个体。施虐与受虐的进化过程,受到所投注的能量,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制约;能量的平衡和运动方向,决定着施虐受虐的发展或退行的阶段和时间。施虐与受虐的表现和运动形式,取决于主体和客体“容器”的能量效率。临床上出现的施虐受虐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力必多不足,导致的向客体关系的低级水平的退行和固着。所谓的在各个发育阶段的施虐受虐,本质上是客体关系在施虐受虐进化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治疗关系的本质,是一个能量效率低的容器系统,与一个能量高的容器系统的相互作用。分析师是一个“表面上施虐受虐的足够好的‘容器’”。 关键词:施虐受虐,适应,心理动力学,元心理学。 一、施虐受虐的定义 一种施虐与受虐结合在一起的状态,在与别人的社会关系和性关系中,同时存在屈服和攻击的态度,伴随的强烈的破坏倾向,并且,推测这种状态带有力必多能量投注的性质[1]。之所以将施虐与受虐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我同意Harold P. Blum, M.D.的观点,即施虐与受虐现象是紧密相连的[2]。 二、研究施虐受虐的意义 负性治疗反应,一直是分析师治疗原发性人格障碍(包括自恋性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主要困扰[3] 。根据自己在精神分析中的体验和观察,负性治疗反应无论其最终的起源是什么,在治疗关系中都体现为一种程度不同的施虐受虐性质,负移情往往是通过施虐受虐来完成的。Blum认为,施虐与受虐是一种复杂的妥协性混合体,具有多重功能,并且,很可能出现于心理发育的各个阶段。无处不在的施虐受虐现象,代表着满足、防御、适应、以及自体与客体关系的重要维度。所有的心理结构,都参与施虐受虐的妥协性混合体的构成[2]。施虐受虐的难以把握,以及概念上的众说纷纭,说明了我们还没有真正把握施虐与受虐的实质,还没有真正理解施虐受虐的总体动力学。通过对于施虐受虐的心理动力学研究极其适应意义的研究,使我们可以对于负移情、负性治疗反应能够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处理原发人格障碍的能力。 三、研究的角度 适应性是核心角度,即本研究主要是从适应性的角度出发,来在元心理学的层面,探讨施虐受虐现象的动力和起源。之所以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是因为“适者生存”,是包括

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朱爱斌1,张锁怀2,丘大谋1,谢友柏1 (1.西安交通大学 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49; 2.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 200235) 摘 要: 分析了如何基于Matlab和VB开发齿轮啮合的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系统的问题,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具体实现途径,提出将Matlab和VB的三种集成方法混合应用,并通过实例说明系统的使用方法和计算分析内容。该系统能够有效缩短齿轮啮合的转子轴承系统的设计开发周期,优化系统的性能。关键词:转子轴承;齿轮;动力学分析;Matlab 中图分类号: TH12;TP312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Rotor-Bearing System'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zing System ZHU aibin1 ZHANG suohuai2 QIU damou1 XIE youbai1 (Theory of Lubrication and Bearing Institut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 : Issue of how to develop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zing system of geared rotor-bearing system with Matlab and Visual Basic was analyzed, framework design and realized approach was introduced, and method of mixed application of three integration ways between Maltab and VB was proposed. A case was given to show the computing and analyzing process. The analyzing system can efficiently short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ime of geared rotor-bearing system, and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geared rotor-bearing system. Key words : rotor bearing; gea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alyzing; matlab 齿轮耦合的转子轴承系统即多个转子-轴承 系统通过齿轮耦合联系在一起[1][2]。这种系统既保留了单个转子-轴承系统的某些动力学特性,又具有齿轮传动所引起的一些新特性。某一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的改变,通过齿轮的耦合作用,必将影响另一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性能;横向振动通过齿轮传递后,将引起转子产生扭转振动,也就是说,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将同时发生,即发生弯扭耦合振动[3];齿轮参数的改变,必将导致整个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发生变化,这是该系统所独有的特性。 具有齿轮啮合的转子轴承系统在风机、压缩机、增速器等机器中广泛存在,由于齿轮的啮合作用,使原本相互独立的多个转子轴承系统联接在一起,从而使各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特性相互影响,整个系统的动力特性与单个子系统的动力特性大不一样[4]。在齿轮耦合的转子轴承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基于Matlab和VB开发了齿轮啮合的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系统,可以用于压缩机、风机等流体机械及增速器、减速器等具有齿轮传动的平行轴系的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稳定性、临界转速、强迫振动响应、系统特征值及振型的计算和分析。同时本系统也能够完成转子轴承系统中任意单根转子的动力学分析。1 总体框架设计 1.1 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是面向具有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一般知识的企业或者科研院所用户而开发的,基本的设计原则包括: (1) 建立考虑齿轮啮合因素的平行轴系的转子轴承系统的数学模型,使其计算结果能够与实际情况的误差较小; (2) 提供简单、合理和方便的使用界面,适应不同使用水平的用户; (3) 提供包括数据,图形,XML文档等多种形式的丰富的参数表示形式,给用户直观,丰富的信息; (4) 结合Matlab的数据处理,矩阵计算和图形1显示的强大功能和VB在图形用户界面开发方面的优势; 1.2 系统总体框架 收稿日期:2004 - 09 - 14 基金项目: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30698005,20050698016)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1781227.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