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全册一课一练习题集(含答案)

1 消息二则

名校讲坛

1.知识链接

新闻结构

新闻,又称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紧随导语之后,是新闻的主干;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是消息的结尾,它依附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写作背景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破裂。4月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新闻稿均是毛泽东于4月22日撰写,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动态。

3.考点链接

病句:搭配不当(一)

【主要类型】

(1)主谓搭配不当。如:市民的环保意识不断落实。(主语“意识”和谓语“落实”不能搭配,应将“落实”改为“增强”或“提高”。)

(2)动宾搭配不当。如:近年来,我国重大的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动词“增强”和宾语“广阔前景”不能搭配,可删掉“和广阔前景”。)

【解题技巧】

提主干。当句子较长、成分较复杂时,一定要压缩句子,提取主干,看主谓、动宾等各个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kuì)退。

(2)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a(泄)气。

(3)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dù(渡)江区yù(域)。

2.文学常识填空。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导语,指正文第一句;主体,是新闻的主干;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基础提升】

3.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要塞.(sa)顽.强(wán)锐不可当.(dünɡ)

B.芜.湖(wú) 签.订(qiün) 摧枯拉朽.(xiǔ)

C.歼.灭(qiün) 督.战(dū) 毫无斗.志(d?u)

D.荻.港(dí) 横.渡(hanɡ) 风平.浪静(pínɡ)

(解析:A.“塞”应读作“sài”;C.“歼”应读作“jiün”;D.“横”应读作“h?nɡ”。)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老师一宣布完这个消息,教室顿时风平浪静

....。

B.爷爷最喜欢在晚饭后给我讲八路军英勇善战

....的故事。

C.他打羽毛球如同摧枯拉朽

....,很快就胜利了。

D.我军所到之处,敌人锐不可当

....,人民欢声雷动。

(解析:A.“风平浪静”比喻平静无事,不能用来形容教室的安静;C.“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被迅速摧毁,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含褒义,此处形容敌人不合语境。)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史蒂芬·威廉·霍金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着经常浮现在我眼前。

B.《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C.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D.在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中,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

(解析:A.主语“无限执着”与谓语“浮现”搭配不当,应将“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着”改为“执着于科研事业的情景”;B.“塑造”与“事迹”动宾搭配不当,应将“事迹”改为“形象”;C.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转变”。)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C)

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

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解析:A.“后果自负”用语不礼貌;B.“积点德吧”用语不礼貌;D.“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此处指自己的父亲用语不当。)

02 课内精读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

7.这则消息的“电头”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导语”部分是第1-2句,主体部分是第3-17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锐不可当”。

8.“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一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

不能这样更改。“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后者概念更确切;“一大半”与“三分之二”相比,前者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部”是军事术语,更贴切、得体。

9.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并控制江阴要

塞,封锁长江”一句。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尤其是“控制”这个动词的运用,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

10.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为什么把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最后才写东路军?

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这样安排,更能使文章涌起高潮。

03 拓展阅读

莒南村民讲述渊子崖保卫战:

“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本报记者王洪涛本报通讯员徐德理陈德溪

①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莒南县渊子崖村村民林祥松感慨,这个纪念日太有意义了,要让子孙后代都铭记这段历史。

②“我们得吸取教训,要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说到这儿,67岁的林祥松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渊子崖村的抗日保卫战。渊子崖村,被称为“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保卫战被称为“村自卫战的典范”。

③林祥松说,1938年,渊子崖村为了避免兵匪的骚扰、掠夺,在村子四周建起了4米高的城墙和炮楼。1941年12月的一个早晨,到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的1 000多名日军,包围了渊子崖村。“一看鬼子围过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拿起土枪、土炮,在炮楼上对着鬼子打。”林祥松说,鬼子就用小钢炮炮轰城墙、城门,最终将村子西北部的城墙炸了一个半人高的洞,“一看破了洞,就有五六个人拿土枪过去封堵,离洞最近的林九兰,从家里拿来了铡草用的铡刀,蹲在洞的旁边,钻进来一个铡一个,一共砍死了7个鬼子。后来,鬼子就调整了小钢炮的方向,往天上射,炮弹刚好落在城墙里边,林九兰就这样牺牲了。”

④在老辈们的述说里,林祥松印象深刻的还有林庆一、林庆海两兄弟。“鬼子进村之后,就到处放火。躲在柴火垛里的两兄弟,一下子被鬼子点了,两人

蹿出来之后,和四五个鬼子赤手肉搏,最后,两个人每人抱了一个鬼子,跳进火堆里,与敌人同归于尽。”

⑤依靠“以死的精神来抵抗”,渊子崖村等来了八路军的援军。战斗从清晨一直到傍晚,渊子崖村民和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12人,同时也有140多名村民和40多名八路军、武工队战士牺牲。

⑥“虽然参加这场战斗的村民都一个一个离世了,但这段历史,我还要不断地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林祥松说。

11.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点明写这篇通讯报道的背景与机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12.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文章第③—⑤段的内容。

第③段:全村抗敌,林九兰壮烈牺牲。第④段:两兄弟抱住鬼子同归于尽。第⑤段:渊子崖村民配合八路军歼灭了敌人。

13.林祥松还要不断地把这段历史讲给村里的小一辈听的目的是什么?

让村里的小辈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14.自国家公祭网开通以来,海内外网友纷纷参与在线公祭并留言。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在“缅怀留言”一栏里留下自己的话。

【示例】不忘历史,敬畏生命,传承精神,珍视和平。

04 综合性学习

学完本课后,你班开展了以“纪念渡江战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5.下面是刻在“渡江胜利纪念碑”背面《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诗句的书法作品,请用规范的行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16.请你针对“纪念渡江战役”活动,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示例】“纪念渡江战役”手抄报比赛、“纪念渡江战役”作文比赛。

17.学校准备于本周五下午在学校一号报告厅举行“向渡江英雄致敬”的读书报告会,需要向校总务处借无线话筒3支,下午6点活动结束后归还,请你替学生会主席林凡写一张借条。

借条

今向总务处借有无线话筒叁支,本周五下午六点归还。

此据。

林凡

2018年9月12日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名校讲坛

1.知识链接

路透社

由英国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于1850年创办,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也是目前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和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路透社提供新闻报道给报刊、电视台等各式媒体,向来以迅速、准确享誉国际。

2.写作背景

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奖仪式在每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诺贝尔逝世时间)举行。本文就是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情况的报道。

3.主题解说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交代了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及获奖者所做的贡献,颁发机构、时间、地点及背景,表达了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崇高的敬意。

4.考点链接

拟写新闻标题

【解题技巧】

(1)提取要素:新闻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物)、何事、何故”包括了新闻的基本内容。当然,有些新闻本身要素不完整,压缩时不必逐一落实;有些要素压缩时应根据留主去次的原则,进行恰当的取舍。

(2)摘引导语:新闻的导语一般概括了其基本内容。有些导语过于概括,应根据新闻主体的内容,对其加以充实,使之更加准确具体;有的导语过长,则

需要删减,使之更加精练概括。

(3)综合概括:首先,通读新闻,理清思路,找准要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点。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8,“综合性学习”T12。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nu?)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ün(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yí(遗)嘱.(zhǔ),“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2.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发明发现)了X射线。

(2)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建立建设)了红十字会。

3.文学常识填空。

诺贝尔,瑞典(国籍)化学家、工程师。他将自己的遗产作为基金创立了诺贝尔奖。该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后增设经济学奖项。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基础提升】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挪威定率治疗B.利息授奖仲栽

C.联盟建树巨额 D.拔款逝世渗透

(解析:A.“率”应写作“律”;B.“栽”应写作“裁”;D.“拔”应写作“拨”。)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央视《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就引起了极大反响。

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解析:A.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应在“养成”前面加上“能否”;B.“加快”与“质量”搭配不当,删去“和质量”;D.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你交友的标准是什么?是注重外表的美丽,还是注重内心的善良?

B.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C.“今天,”LIGO项目执行主管David Reitze说:“我们开启了引力波天文学的崭新时代。”

D.如果少年不学习,青年无梦想,中年图安逸,那人生只有一片沉寂,生活也只有一潭死水。

(解析:C.说话人在中间,冒号应改为逗号。)

7.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B)

①正如电磁波望远镜可以充当人类的眼睛一样,引力波探测器可以充当人类的耳朵。

②在人们的眼光中,物理学研究总是深奥莫测,艰涩难懂,引力波也是如此。

③与人们千百年来所见所闻和所理解的物质世界迥然不同。

④有了它们,意味着人类有了第六感觉。

⑤而且,引力波的晦涩和神秘莫测还在于,它可能真的会开启人类未知的世界。

⑥因此,发现引力波意味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A.①②③⑤⑥④ B.②⑤③⑥①④

C.③④②⑤⑥① D.②①④⑤③⑥

02 拓展阅读

中国甘肃网4月22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1954年7月出生于我省通渭县,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曾任中科院寒旱所所长,现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

科院院士的姚檀栋,当地时间4月19日在瑞典王宫获颁有“地理学诺贝尔奖”美誉的2017年度维加奖。这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在颁奖仪式上,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主席斯滕·哈格贝里宣读了姚檀栋的获奖成就。随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姚檀栋颁发了维加奖奖章,并向姚檀栋院士表示祝贺。

姚檀栋院士是国际上公认的冰冻圈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过去20年中,姚檀栋领导的科研项目与美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冰岛、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日本等几十个国家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由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不但凝聚了国际上从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的科技精英,也获得了重要科学发现。姚檀栋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冰芯记录、冰川变化实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不同方法的综合集成研究发现,现在是过去2 000年来最温暖的时段,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和印度季风与西风交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及其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成立于1877年。维加奖设立于1881年,是著名地理学家和北冰洋航道开拓者阿道夫·艾瑞克·诺登舍尔德设立的。维加奖每3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杰出的地学科学家进行海选之后评选出一名获奖者,由瑞典国王颁奖,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以表彰对全球地理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8.本文是一则消息,请为之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示例】甘肃籍科学家姚檀栋获“地理学诺奖”——维加奖。

9.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是目前唯一

..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也是首位

..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唯一”是“只有一个”的意思,“首位”是“第一位”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强调姚檀栋获“地理学诺奖”——维加奖具有里程碑意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姚檀栋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重要科学发现”具体指什么?

由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不但凝聚了国际上从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的科技精英,也获得了重要科学发现

......。

现在是过去2 000年来最温暖的时段,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和印度季风与西风交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及其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11.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最后一段交代了消息的背景,即“地理学诺贝尔奖”——维加奖的设立情况,为这则消息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容,使其更具有可读性。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03 综合性学习

你校正在开展以“走近科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2.请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5字)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次“独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月8日上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获奖者均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也是自2000年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该奖项首次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独揽”(注:2010年度获奖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师昌绪及2012年度获奖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皆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3.你和同学约好周末要去科技馆,妈妈却让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你怎样劝说妈妈让你去科技馆呢?

【示例】妈妈,我的作业都做完了,而且去科技馆能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

到的知识,能增长我的见识,让我更了解科学,从而对科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您就让我去吧!

14.学校通知全校八年级师生参加明天下午“魅力科学影展”活动,但你的同桌周林因为腿受伤要去医院复诊不能参加活动,请你代周林向班主任王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请假条

王老师:

您好!我因腿受伤,明天下午要去医院复诊,不能参加下午的“魅力科学影展”活动,特向您请假半天,恳请批准。

周林

××年×月×日

3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名校讲坛

1.文题解读

“飞天”本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本文以“‘飞天’中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吕伟的跳水动作如飞天仙女般优美绝伦。

2.写作背景

1982年11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大型综合运动会。24日,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比赛冠军。作者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到“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本文在第九届亚运会的众多报道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好新闻奖”一等奖。

3.考点链接

病句:搭配不当(二)

【主要类型】

(3)关联词搭配不当。如: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关联词“如果……也……”不能搭配,可将“也”改为

“就”。)

(4)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如:实践证明,能否坚持体育锻炼对提高同学们的体育成绩很有效果。(“能否”和“提高”是两面对一面,可删掉“能否”。)

(5)主宾搭配不当。如:苗乡侗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众多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成为“旅游胜地”的是“苗乡侗寨”,而不是“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前半句可改为:具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浓郁民族风情的苗乡侗寨。)

【方法指导】

(1)抓关键。当出现关联词时,要注意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当出现“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有无”等两面词时,要注意前后是否一致。

(2)提主干。当句子较长、成分较复杂时,一定要压缩句子,提取主干,看主谓、动宾、主宾等各个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习题链接】见“积累运用”T7。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蹬.(dyng)翘.首而望(qiáo)慷慨.(kǎi)眼花缭.乱(liáo)

kù(酷)似敦huáng(煌) 屏.息敛声(bǐnɡ) 悄.然不惊(qiǎo)

cái(裁)判

2.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体裁),是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3.在下列句中的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

(3)

(4)

【基础提升】

4.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掠.过(lua)慷慨.(kǎi)翘.首而望(qiáo)

B.瞬.间(shùn) 凌.空(línɡ) 屏.息敛声(píng)

C.轻盈.(yíng) 夺魁.(kuí) 悄.然不惊(qiǎo)

D.气氛.(fan) 旋.风(xuàn) 眼花缭.乱(liáo)

(解析:A.“掠”应读作“l?a”;B.“屏”应读作“bǐnɡ”;D.“氛”应读作“fyn”。)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优雅精彩萧洒自如B.双臂沸腾如梦初醒

C.延续飘浮嫉如流星 D.由衷修长惊讶不己

(解析:A.“萧”应写作“潇”;C.“嫉”应写作“疾”;D.“己”应写作“已”。)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C)

A.这家伙明知自己罪行严重,却仍从容不

...迫.地抹着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

B.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舞台上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眼花缭乱

....。

C.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

....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D.永州市提出的阳明山生态文明建设,让自然景观惟妙惟肖

....。

(解析:A.“从容不迫”为褒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节奏”与“眼花缭乱”搭配不当;D.“惟妙惟肖”形容描写和模仿得非常逼真,不能形容自然景观。)

7.(原创)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B.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

明白。

D.央视举办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使人们重拾诗词之美。

(解析:A.关联词语“即使……但……”搭配不当,可将“但”改为“也”;

B.“提高成绩”与“是否努力”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可将“是否”改为“的”;

C.“脸上”与“晴雨表”主宾搭配不当,应删掉“上”。)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吕伟跳水时优雅的动作,流露出作者内心对吕伟的赞叹、喜爱之情。

9.课文最后一段描写印度观众是否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通过侧面烘托,突出跳水选手们高超的技艺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03 拓展阅读

15米泳池里的梦想

新华社记者赵悦杨媛媛

一个长宽仅15米、水深只有1.5米的室内游泳池,是加沙地带最好的泳池,也是这里唯一一个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场地。七八个不到20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正在教练的指导下刻苦训练,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能从被封锁的加沙地带走出去,在标准的游泳场地参加一场国际比赛,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

18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杰哈德·萨利赫就是这些追梦青年中的一个。他浓眉大眼、身材修长,是天生练游泳的好苗子,曾获得过巴勒斯坦青年自由泳比赛冠军。但由于从年少时起就经历过太多苦难,杰哈德身上鲜有年轻人的活泼气息,说话时眼神总是很忧郁。

他告诉记者:想在加沙练好游泳实在是太难了。

杰哈德训练的地点在纳玛体育俱乐部,位于加沙地带最北部的杰巴利耶地区。这里靠近以色列边界,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以色列士兵与巴武装人员交火

事件时有发生,这里不仅处于以方的机枪和坦克炮火射程之内,飞机和导弹袭击也是常事。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

纳玛体育俱乐部场地有限,仅包括一个类似“蘑菇池”的室内游泳场及非常简陋的附属设施,但仍属于当地最“豪华”的建筑之一,完全依靠阿拉伯其他国家的资助建成。

杰哈德的教练马尔旺说,虽然杰哈德的成绩不错,但他的技能训练只能依靠这个15米长、15米宽的游泳池,力量训练则需要租借其他地方简易健身房的一些设施,再加上没有资助,每个运动员都是自费参加训练,他们每个月能够承担的费用大约只能够满足每周12小时的训练时间。

杰哈德的家在纳玛俱乐部以北,距离边界更近一些。他家的外墙上至今仍遍布着以色列机枪射击后留下的弹孔。推开房门,杰哈德的家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几张低矮的木板床和一个用木板钉成的简易衣柜是他家里仅有的家具,不大的房屋空空荡荡,说话时都有回声。灰黄的墙壁上,一幅杰哈德哥哥艾哈迈德的照片高高悬挂,特别醒目。

艾哈迈德也曾是个游泳爱好者,和弟弟相比,他就没那么幸运了。2006年,年仅18岁的艾哈迈德被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永别了喜好的游泳运动。家里的兄弟并不都像杰哈德一样,都能够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坚持体育爱好,杰哈德的另外一个弟弟在艾哈迈德被打死后,一气之下放弃了任何运动,参加了哈马斯的警察部队。

杰哈德说:“我不想放弃我的梦想,我就是想参加游泳比赛,不管是简陋的泳池还是以色列的封锁,都阻止不了我的梦想。尽管走出去的可能性很小,但不管怎么样,我都盼望能够走出加沙,让巴勒斯坦国旗出现在赛场上。”

目前,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分别控制着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游泳队也同样分散成两部分,加沙地带将有4名男选手的参赛名额,约旦河西岸地区有2名女选手的参赛名额。加沙地带由于封锁与外界沟通不畅,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巴民族权力机构只告诉他们选拔选手参赛,但未说明参赛的具体情况。到目前为止,加沙地带的教练和受训者都只听说比赛将在中国举行,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比赛。

记者经过查询得知,将在中国举办的有关游泳的国际赛事有今年的广州亚

运会和明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但加沙地带的这些选手能否如期参赛还是个未知数。

加沙地带当前受到严密封锁,其南部与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是他们能够出去的唯一通道,但这个口岸只在“特殊情况”下不定期开放,要从这里出去必须与巴民族权力机构、哈马斯和埃及方面频繁协调。

“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杰哈德说。

对于加沙人来说,也许比赛结果远远不及能够参赛重要,他们的梦想就是能走出封锁,出现在国际赛场上。这个看似近在眼前的梦想,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10.下列对这则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新闻开头先进行了一个场面的展现,整体上展现了巴勒斯坦人为追逐梦想而在艰苦条件下训练的情况,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B.安全问题是杰哈德训练的最大困难,因为“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

C.对于杰哈德,本篇新闻不仅仅展现了他游泳方面的事情,还介绍了他的家庭情况,这使得新闻的信息容量更加丰富,新闻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丰富。

D.本篇新闻不仅展现了杰哈德等青年人的游泳梦想,还隐含着“巴勒斯坦人渴望和平、渴望走向外面世界”的梦想。

(解析:B.,“安全问题是……最大困难”不当,因为原文还写“场地有限,训练设施简陋”“经费紧张”等困难,并且文中并未说“最大困难”是什么。) 11.从新闻特写的角度谈谈作者为什么选取“15米泳池”作为报道的对象。

新闻特写就是通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来做出形象化的报道,本文作者选取15米泳池作为报道的对象,富有典型意义、增强现场感,体现了游泳训练条件的简陋,突出了巴勒斯坦人对游泳梦的追求。

12.“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这句话表明了加沙人冲出封锁参加比赛甚至比比赛结果更重要,突出了参赛的艰难,从而表明了加沙人对参加国际比赛的强烈渴望之情。

13.本文塑造了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的形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一直坚持训练,渴望有朝一日能走出被封锁的加沙地带,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作者塑造这一形象,表面上是写巴勒斯坦人对体育梦的追求,实际上表现了巴勒斯坦人对和平梦的追求,表现了人类渴望和平的主题。

04 综合性学习

学校准备开展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4.请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0字)

第十三届全运会跳水比赛男子个人全能决赛8月21日在天津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结束,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比拼,北京代表队的林跃以总分1 049.85分夺得了该项目冠军,为北京代表队斩获金牌。陕西代表团的杨昊以983.65分获得亚军,上海代表团的应宏以968.75分获得第三名。

男子全能比赛每名运动员先要完成6个10米跳台动作,随后再完成6个3米跳板动作,12个动作的分数相加决定运动员的最后名次。本次男子全能比赛一共有25名运动员参加,林跃排在第11位出场。

这是林跃的第四次全运会征程,个人的第三枚全运会金牌。

【示例】林跃获全运会跳水比赛男子个人全能金牌

15.自全面启动“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后,许多学生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但面对考试的压力,一些学生忙于学业疏于体育锻炼,一些班级的体育课存在缩水现象……假如你有机会代表同学就以上现象向校长提出两点建议,你会怎样说?

【示例】校长,你好!我代表同学向您提出两条建议:第一,每周安排两节体育活动课;第二,定期举办一些趣味性体育活动。如果这样,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业成绩都会有所提高的。

05 写作创新

16.课文中动静结合的手法运用得极为成功,刻画出吕伟跳水技艺的高超,请你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一段话。

【课文片段在线】①“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②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

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写法分析】句①动静结合,描写出吕伟身体插入碧波时的情态,“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烘托出她跳水技艺的高超;句②动静结合,现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是动,如梦初醒的观众是静,两相对照,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感,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例文】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像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新闻特写

1.定义:特写的本意是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在新闻学上,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往往抓住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它常常抓住事物有特征的一面进行描述,比消息更细腻、更生动、更形象。由于新闻特写的画面感特别强,因此常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分类:①人物特写:以人物为报道对象,截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一个侧面加以描绘,从而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②场景特写:以新闻事件中的场景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一个或几个典型场景的描绘来反映整个事件。

3.特点: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感应过程;放大细节。

4.选材:截取“局部”,而非一件事的始末或一个人的一生,并放大细节。

5.主要表达方式:描写。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名校讲坛

1.文题解读

本文标题由主标题与副标题组成。主标题“一着惊海天”中“着”和“惊”是两个动作,“海天”是一个巨大的背景,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副标题“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补充说明了本文记述的事件,“目击”说明记者亲临现场,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

2. 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报道,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重大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流露出了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3.考点链接

病句:搭配不当(三)

【主要类型】

(6)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如: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定语“大批”与中心语“队伍”不能搭配。)

②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如: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伸出了友爱之手,认真地帮助了我。(应改为“真诚地帮助了我”。)

③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整整齐齐”不是“打扫”而是“摆放”出来的。)

【解题技巧】

查枝叶。当句中出现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时,就应该检查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是否恰当。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7。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镌.刻(juün)舰艉.(wti)咆.哮(páo)

shùn(瞬)间呼xiào(啸) 紧绷.(bynɡ)

沸t?ng(腾) 操z?nɡ(纵) 殚.精竭虑(dün)

2.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期盼期望)了半个多世纪。

(2)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检验考验)。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比喻)

(2)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反问)

【基础提升】

4.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澎湃.(pài)凛.冽(lǐn)揪.紧(jiū)一丝不苟.(ɡǒu)

B.承载.(zǎi) 坠.毁(zhuì) 湛.蓝(zhàn) 惊心动魄.(p?)

C.丧.生(sàng) 娴.熟(xián) 监.视(jiàn) 殚.精竭虑(dün)

D.镌.刻(juün) 默契.(qì) 绽.放(dìng) 斩.浪向前(zhǎn)

(解析:B.“载”应读作“zài”;C.“监”应读作“jiün”;D.“绽”应读作“zhàn”。)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辽阔风彩阻拦索迎风招展

B.桅杆屏幕舰载机振耳欲聋

C.浩翰姿态起落架无怨无悔

D.舒展封锁照相机白手起家

(解析:A.“彩”应写作“采”;B.“振”应写作“震”;C.“翰”应写作“瀚”。)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A.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

....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

B.这段话生动地描写出了总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

....的精神。

C.李嘉诚是白手起家

....的成功典范。

D.有人费尽心思,以求一夜暴富;有商家殚精竭虑

....,只为钻空子,好让自己赚得更多。

(解析:D.“殚精竭虑”是褒义词,用于含贬义的句子中不合语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