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6)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6)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制定了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与设计、选育与繁殖、饲粮配制、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等七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养猪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性指导。

1选址与设计

1.1选址与布局

1.1.1规模化猪场建设用地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禁止的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1.1.2应选择地形整齐、开阔,地势高燥、平坦、向阳,土质坚实、未被污染,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块建设猪场。应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或其它公共场所1000m以上,并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距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旅游区2000m 以上。

1.1.3占地面积应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出栏猪占地面积为3~4m2。

1.1.4场区总体布局参照GB/T17824.1《规模猪场建设》,做到生产区与管理区分开,生产区内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并应设有粪污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

1.1.5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猪舍的种类和布局,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育舍、保育仔猪舍、生长猪舍、肥育猪舍和装猪台进行排列。

1.1.6应根据当地的主风向和地理位置确定猪舍朝向,黑龙江省猪舍的理想朝向是座北朝南偏东15°~20°。

1.1.7每相邻两栋猪舍的间距不应小于一栋猪舍的宽度,一般应为12~15m。

1.1.8场区内分设净道和污道。净道一般位于场区中部靠近每栋猪舍管理间一端,用于饲养人员出入和饲料的运送,进口与场区大门相通;污道一般位于猪舍的另一端,用于运送粪污,出口与堆粪场相通。

1.1.9场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绿化带。但应保证围墙、绿化带不影响猪场的通风。1.1.10养猪场应设明显的防疫标志,场区入口应设有车辆、人员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对外销售的出猪台与生产区保持严格隔离状态。

1.2猪舍及其附属设施

1.2.1应综合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猪舍的设计与建造,要求设计科学、技术先进、经济适用。

1.2.2猪舍建筑宜采用单层矩形平面,不宜采用T型、H型平面。猪舍长度和跨度可根据生产工艺和场区规划要求设置,一般长度以45~75m为宜,跨度以9~12m为宜,舍内净高以2.4~2.6m为宜。

1.2.3猪舍可用混凝土、条石、砖混墙做基础,埋置深度因猪舍自重大小、地下水位高低、地质状况不同而异。为防止水通过毛细管向上渗透,基础顶部应铺设防潮层。

1.2.4猪舍墙体要坚固耐久、保温隔热、防潮、防火,可选择内夹保温板的复合墙体。内墙面要平整光滑,距地面1m高要做水泥砂浆墙裙。

1.2.5猪舍屋顶可根据跨度大小采用单坡、双坡等形式,要求屋面轻便、防水、耐火。屋内要设置天棚,要求天棚保温隔热、不透水、不透气、防潮、耐火、表面光滑平整。

1.2.6窗应自地面1.0~1.1m起,窗顶距屋檐40~50cm,两窗间距为窗宽度的2倍,多设南窗,少设北窗,以能保证夏季通风为宜。门能保证人、猪的顺利出入和运料、除粪的需要,一般要求猪舍

外门宽1.2~1.5m,高1.8~2.2m。外门的设置最好避开冬季的主风向,必要时加设门斗。

1.2.7猪舍地面要坚实、平整、不光滑、不渗漏、耐消毒液浸泡和水冲洗。如为实体地面饲养时,要求猪只趴卧区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宜将此部分做成保温地面;地面自猪床向排水沟(或集尿沟)要有1%~2%的坡度。

1.2.8猪占栏面积要达到表1要求。

表1猪占栏面积

猪只类别

单饲群饲

每头需要面积(m2)每头需要面积(m2)每栏头数

成公猪6~9--

小公猪-2~35~8

妊娠前期母猪 1.52~33~4

妊娠后期母猪 1.52~32~3

分娩哺乳母猪4~6--

保育仔猪-0.3~0.410~20

生长猪-O.5~0.810~20

肥育猪-0.9~1.210~20

1.2.9公猪栏长2.5~3.0m,宽2.8~3.0m,高1.2m。如为栅栏式猪栏则隔条间距为12~15cm。1.2.10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可采用小群饲养,也可采用单栏饲养。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群养栏长2.8~3.2m,高0.9m,宽度应根据每栏饲养头数、每头占栏面积确定。妊娠母猪单体栏长2.2~2.3m,宽0.6~0.7m,高1.0m。

1.2.11哺乳母猪宜采用高床网上饲养,也可采用实体地面分娩哺育栏。可按每存栏能繁母猪100头配置24个产栏配置分娩哺育栏。高床网上分娩哺育栏长2.2~2.3m,宽1.7~1.8m,内设宽0.6~0.7m、高0.95~1.05m的限位架,四周设高50cm的仔猪实体或栅栏围栏,如为栅栏围栏,隔条间距为5cm。实体地面分娩哺育栏长2.8~3.2m,宽2.8~3.0m,高1.0m,如隔栏为栅栏则应使栏高50cm 以下部分隔条间距为5cm,栏高50cm以上部分隔条间距为10~12cm。分娩哺育栏内应设置保温箱,保温箱内悬挂红外线灯或铺设电热板。

1.2.12保育仔猪宜采用全漏缝或部分漏缝高床网上保育栏饲养,也可采用实体地面的保育栏。高床网上保育仔猪栏长1.8~2.0m,宽1.8~2.0m,实体或栅栏围栏高0.7m,如为栅栏围栏,隔条间距为7cm,饲养10头断乳仔猪。也可建成长2.5~3.0m,宽2.4~3.0m,高0.7m的保育仔猪栏,饲养20头断乳仔猪。如为实体地面饲养则应适当增加每头猪的占地面积。

1.2.13生长肥育猪可采用实体地面饲养。生长猪栏长2.5~3.0m,宽2.4~2.8m,高0.8m,饲养10头生长猪;也可建成长2.8~3.2m,宽3.5~4.0m,高0.8m的生长猪栏,饲养20头生长猪。如隔栏为栅栏则隔条间距为8~10cm。

1.2.14肥育猪栏长2.5~3.0m,宽3.6~4.0m,高0.9m,饲养10头肥育猪;也可建成长3.5~4.0m,宽5.5~6.0m,高0.9m的肥育猪栏,饲养20头肥育猪。如隔栏为栅栏则隔条间距为10~12cm。1.2.15应配备与猪栏架匹配的食槽。固定饲槽一般用混凝土建造,坚固耐用,但卫生条件较差。固定饲槽的样式一般为长形,槽底为圆形或椭圆形。不同种类、年龄的猪用固定饲槽的长度、宽度、高度见表2。自动饲槽主要用于仔猪和生长肥育猪。自动饲槽的样式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以长方形应用较为普遍,可单面或双面设采食口。

表2猪用固定饲槽的长度、宽度、高度

猪只类别长度(cm)宽度(cm)后沿高度(cm)

种公猪5035~4525

种母猪4535~4020

生长猪20~3020~2515

肥育猪30~4030~3518

1.2.16应根据猪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在猪栏内安装自动饮水设备。安装自动饮水设备时,应根据猪只的大小确定饮水器的高度(表3),并保证水的流速、压力适宜。

表3不同猪栏的饮水器高度

猪只类别鸭嘴式饮水器距地面高度(cm)杯式饮水器杯底距地面高度(cm)

成公猪75~8525~30

成母猪65~7515~25

哺乳仔猪15~2510~15

保育仔猪30~4515~20

生长猪45~5515~25

肥育猪55~6020~30

2选育与繁殖

2.1后备公猪的选育

2.1.1应根据繁育体系或杂交方案的要求,根据育种值对后备公猪进行选择,繁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后备公猪应来源于上一级场。

2.1.2应选择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等性能优异的个体作后备公猪,具体应根据后备公猪的育种值进行选择。

2.1.3应选择肩胸结合紧凑、背腰平直、腹大小适中、肢蹄端正、行动敏捷的个体作后备公猪。2.1.4后备公猪的睾丸应发育良好,大小相同,整齐对称,摸起来感到结实但不坚硬。

2.1.5后备公猪不应有隐睾症、阴囊疝、脐疝、乳头缺陷等遗传缺陷。

2.1.6后备公猪应健康状况良好。引进后备公猪时,至少应在配种前60d购入,经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并适应新的环境后方可使用。

2.1.7后备公猪应饲喂专用后备公猪饲粮,保育期结束至体重90kg前可自由采食,体重90kg后应限制饲喂并适度运动。

2.2后备母猪的选育

2.2.1应根据繁育体系或杂交方案的要求对后备母猪进行选择,繁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后备母猪应来源于上一级场。

2.2.2后备母猪应具有优良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繁殖性能。

2.2.3后备母猪阴户发育良好,至少应有6对以上间距合理、突出、发育良好的乳头。

2.2.4后备母猪不应有疝气、瞎乳头、内陷乳头等遗传缺陷。

2.2.5后备母猪应体躯结构合理,肢蹄结构理想,体质健壮。

2.2.6后备母猪应健康状况良好,引进后备母猪时,至少应在配种前60d购入,经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并适应新的环境后方可使用。

2.2.7后备母猪应饲喂专用后备母猪饲粮,保育期结束至体重90kg前可自由采食,体重90kg后应限制饲喂并适度运动。

2.3配种

2.3.1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后备公猪的初配年龄、体重。早熟的地方猪种宜在7~8月龄、体重80~90kg参加配种或采精。晚熟的引入猪种宜在7.5~8.5月龄、体重130~140kg参加配种或采精。2.3.2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体重。早熟的地方猪种宜在6~7月龄、体重70~80kg、第2个正常的发情周期配种。晚熟的引入猪种宜在7.5~8月龄、体重120~140kg、第2个正常的发情周期配种。

2.3.3应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并执行配种计划(见附表3)。

2.3.4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具体按NY/T636《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操作。

2.3.5待配母猪一个发情期内应输精2次,首次输精时间应为观察到母猪稳定的静立反射后10~12h,间隔20~24h进行第二次输精,如进行3次输精,则在第2次输精后12h进行。输精后应准确填写配种记录表(见附表4)。

2.3.6不发情的待配母猪可利用公猪诱情、药物催情等方法促进其发情。利用公猪诱情时,应选择性欲旺盛、稳重的成年公猪与后备母猪隔栏接触,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15~20分钟。用药物催情时,可合理选用雌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药物或/和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2.4妊娠诊断

2.4.1早期妊娠诊断对于缩短母猪非生产天数、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所有配种后的母猪都应进行妊娠诊断。

2.4.2受精卵在着床前的存活数少于4个,则黄体将退化,母猪会有规律地在18~24d后发情。

2.4.3母猪整个妊娠期都可能发生流产。如果妊娠期母猪发生流产,流产后母猪再发情的时间会较长或长期保持乏情状态。

2.4.4妊娠诊断比较准确的方法是利用妊娠诊断仪(超声波测定法)进行母猪的妊娠诊断。也可以通过观察母猪的表现并利用查情公猪进行诊断。

2.5接产

2.5.1母猪转入分娩舍前淋浴,临产前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外阴部及乳区。

2.5.2仔猪产出后应先用毛巾擦去口鼻中的黏液,然后再擦干全身,尤其是在冬季,擦得越快、越干越好。在仔猪脐带停止波动以后,将脐带中的血反复向仔猪的腹部方向挤压,在距仔猪腹部3~5cm处用手指把脐带捻转至断或用剪刀剪断,断处用5%碘酒溶液涂抹消毒,然后将仔猪放入安全、保温的地方,如保温箱内。

2.5.3应对假死仔猪进行及时的救助。具体地可用一只手倒提仔猪的两条后腿,用另一只手拍打仔猪的背部和肋部;或用药棉蘸上酒精、碘酊等刺激性强的药液,涂抹于仔猪的口鼻部,刺激仔猪的呼吸;或两只手分别托住仔猪的头颈和臀部,使腹部朝上,进行屈伸做人工呼吸,如能将仔猪放入36~38℃温水中进行屈伸,效果更好,但仔猪的头部和脐带应漏出水面,待仔猪呼吸恢复正常后立即擦干全身。

2.5.4对难产的母猪,应首先查明难产原因,决定采用药物催产、人工助产或剖腹产等方法。

2.5.5母猪排出胎衣后,应及时清理,同时将母猪阴部、后躯等处的血污清洗干净、擦干,被污染的垫草也应清除,换上新垫草;若产后3小时仍没有排出胎衣,可注射催产素,两小时后可重复注射一次。

2.5.6仔猪产出后应尽快吃到初乳。必要时应剪掉犬齿、断尾;同时进行编号、称重并登记分娩哺育记录表(见附表5)。

3饲粮配制

3.1猪常用的饲料种类

3.1.1能量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低于20%,天然水分含量低于45%的一类精饲料。主要包括禾谷类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块根茎和瓜类及其加工副产品以及动植物油脂等。能量饲料的可消化营养物质丰富,是猪配合饲料中的基本组成原料,主要为猪提供能量。但其所含养分不平衡,单一使用易造成猪营养失衡。

3.1.2蛋白质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饲料。主要包括植物性(如豆类和油料作物籽实及其饼粕,某些禾谷类加工副产品如玉米蛋白粉等),动物性(如肉类、鱼类和蛋白加工副产品及其它动物产品),单细胞类蛋白质饲料等。蛋白质饲料易消化,营养价值高,是高效养猪必不可少的一类饲料。

3.1.3青饲料富含叶绿素的植物性饲料,包括各种牧草、青饲作物、水生植物和木本植物枝叶。青饲料含有猪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且消化率高,其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所含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较高。但青饲料含水量高,一般为60%~85%,水生饲料可高达90%~95%,因此单独使用青饲料喂猪无法满足猪的营养需要。

3.1.4粗饲料干物质中含消化能10992kJ以下,粗纤维含量18%以上,天然含水量45%以下者均属粗饲料。粗饲料的体积大,粗纤维含量高,而可消化养分含量低,对猪的营养价值极低。但可使猪有饱腹感,且具有通便作用。其含有的可溶性纤维物质也可给猪提供一定的能量。

3.1.5矿物质饲料能补充矿物质营养需要的饲料,如食盐、碳酸钙、磷酸氢钙等。由于一般天然饲料中的矿物质含量不足,或某些抑制矿物质吸收利用的因素存在,在猪饲料中必须补充矿物质。养猪生产中,这类饲料补充钙、磷、钠、氯等常量元素,而微量元素则一般以饲料添加剂形式另行补充添加。

3.1.6饲料添加剂在天然饲料的加工、调制、贮存和饲喂过程中,为某种特殊目的而加入的少量或微量物质的总称。按猪营养学的观点,可将饲料添加剂分为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前者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必需氨基酸等添加剂,主要起到补充、平衡饲粮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利用价值的作用。后者包括生长促进剂、抗氧化剂、防霉剂、调味剂、着色剂、黏合剂、分散剂、益生素、酶制剂等,主要作用是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保障饲养动物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

3.2饲粮的配制

3.2.1应按猪生长或生产阶段配制相应的日粮,满足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提高饲料效率。不同猪饲粮养分含量标准见表4至表7。

表4瘦肉型生长肥育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自由采食,88%干物质)体重(kg)3~88~2020~3535~6060~90平均体重(kg) 5.514.027.547.575.0日增重(kg/d)0.240.440.610.690.80采食量(kg/d)0.300.74 1.43 1.90 2.50饲料/增重 1.25 1.59 2.34 2.75 3.13饲粮消化能含量(MJ/kg)14.0213.6013.3913.3913.39饲粮代谢能含量(MJ/kg)13.4613.0612.8612.8612.86粗蛋白质(%)21.019.017.816.414.5赖氨酸(%) 1.42 1.160.900.820.70蛋氨酸(%)0.400.300.240.220.19蛋氨酸+胱氨酸(%)0.810.660.510.480.40苏氨酸(%)0.940.750.580.560.48钙(%)0.880.740.620.550.49总磷(%)0.740.580.530.480.43非植酸磷(%)0.540.360.250.200.17钠(%)0.250.150.120.100.10氯(%)0.250.150.100.090.08

表5瘦肉型妊娠母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88%干物质)妊娠期妊娠前期妊娠后期

配种体重(kg)120~150150~180>180120~150150~180>180预期窝产仔数(头)101111101111采食量(kg/d) 2.10 2.10 2.00 2.60 2.80 3.00饲粮消化能含量(MJ/kg)12.7512.3512.1512.7512.5512.55饲粮代谢能含量(MJ/kg)12.2511.8511.6512.2512.0512.05粗蛋白质(%)13.012.012.014.013.012.0赖氨酸(%)0.530.490.460.530.510.48蛋氨酸(%)0.140.130.120.140.130.12蛋氨酸+胱氨酸(%)0.340.320.310.340.330.32苏氨酸(%)0.400.390.370.400.400.38钙(%)0.68

总磷(%)0.54

非植酸磷(%)0.32

钠(%)0.14

氯(%)0.11

表6瘦肉型泌乳母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88%干物质)

分娩体重(kg)140~180180~240

泌乳期体重变化(kg)0.010.07.515.0

哺乳窝仔数(头)991010

采食量(kg/d) 5.25 4.65 5.65 5.20

饲粮消化能含量(MJ/kg)13.8013.8013.8013.80

饲粮代谢能含量(MJ/kg)13.2513.2513.2513.25

粗蛋白质(%)17.518.018.018.5

赖氨酸(%)0.880.930.910.94

蛋氨酸(%)0.220.240.230.24

蛋氨酸+胱氨酸(%)0.420.450.440.45

苏氨酸(%)0.560.590.580.60

钙(%)0.77

总磷(%)0.62

非植酸磷(%)0.36

钠(%)0.21

氯(%)0.16

表7配种公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88%干物质)

饲粮消化能含量(MJ/kg)12.95

饲粮代谢能含量(MJ/kg)12.45

采食量(kg/d) 2.20

粗蛋白质(%)13.5

赖氨酸(%)0.55

蛋氨酸(%)0.15

蛋氨酸+胱氨酸(%)0.38

苏氨酸(%)0.46

钙(%)0.70

总磷(%)0.55

非植酸磷(%)0.32

钠(%)0.14

氯(%)0.11

3.2.2要科学合理地使用饲料原料,既要保证饲粮营养全面、平衡、满足猪的营养需要,又要力求降低饲粮成本。

3.2.3饲粮配制必须遵循《产品质量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224号)、《饲料卫生标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禁使用违禁药物,确保安全。

3.2.4不使用被污染的、霉变的饲料原料。

4饲养管理

4.1后备公猪的饲养管理

4.1.1应饲喂专用的后备公猪饲粮。

4.1.2保育期结束至体重90kg前可自由采食,体重90kg后应限制饲喂,控制脂肪的沉积,防止公猪过肥。

4.1.3后备公猪在性成熟前可合群饲养,但应保证个体间采食均匀。达到性成熟后应单圈或单栏饲养,以防互相爬跨,造成肢蹄、阴茎等的损伤。

4.1.4后备公猪应保持适度的运动。

4.1.5后备公猪在正式利用前应进行配种调教或采精训练。配种调教或采精训练宜在早晚凉爽时间、空腹进行。

4.1.6后备公猪在正式利用前应检查精液品质。

4.2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与利用

4.2.1种公猪应饲喂专用的饲粮。

4.2.2种公猪应限制饲喂,并根据年龄、体重和配种或采精任务的轻重进行适当调整。

4.2.3种公猪宜单栏饲养,应特别注意避免不同栏的公猪相遇。

4.2.4种公猪应适当运动,每天的运动量不少于1000m。

4.2.5应经常刷拭种公猪的皮肤,对不良的蹄形要进行修整,必要时将犬牙锯掉。

4.2.6应定期称重。正在生长的青年公猪,体重应逐渐增加,但不能过肥;成年公猪应保持体重稳定,保持种用体况。

4.2.7如遇高温时应特别注意采取加强通风、喷雾等防暑降温措施。

4.2.8应定期检查种公猪的精液品质。人工授精用种公猪每次采精后都要检查精液品质,实行本交的种公猪,每10d要检查1次精液品质。

4.2.9青年公猪每3d采精1次,成年公猪可隔日采精1次。

4.3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4.3.1应饲喂专用的后备母猪饲粮。

4.3.2保育期结束至体重90kg前可自由采食,体重90kg至配种前2周应限制饲喂,饲喂量为自由采食量的80%左右。

4.3.3后备母猪预期配种前2周应增加约30%的饲喂量,实行催情补饲。

4.3.4后备母猪多为群养,每群以4~6头为宜。

4.3.5后备母猪应适当的运动。

4.3.6应定期对后备母猪称量体重和测量体尺、活体测定背膘厚,确保后备母猪的体重、体况适宜。

4.3.7后备母猪达6月龄后,应利用转圈、公猪诱情等办法,促进后备母猪的发情,并仔细观察、准确记录初次发情的时间、表现。

4.4经产待配母猪的饲养管理

4.4.1经产母猪在断乳后应适当增加饲喂量,以达到催情补饲的目的。

4.4.2待配母猪可单栏饲养,也可小群(4~6头)饲养,合群饲养时应注意防止争斗造成的损伤。

4.4.3断奶3d后,每天用试情公猪与待配母猪隔栏接触2次,每次15~20分钟,促进母猪的发情和排卵。

4.4.4经产母猪一般集中在断奶后的4~7d发情,应做好发情鉴定并适时输精配种。

4.5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4.5.1妊娠母猪应饲喂专用的妊娠母猪饲粮。

4.5.2严格控制妊娠初期(配种~妊娠28d)的饲喂量,以减少胚胎的早期死亡,建议根据母猪的体

重控制日饲喂量为1.8~2.0kg。初产母猪继续饲喂育成阶段的饲粮。

4.5.3妊娠中期(妊娠29~84d)的日饲喂量为2.5kg左右,可根据母猪的体况、体重适当调整饲喂量,体况差的增加饲喂量,过肥的母猪减少饲喂量。此阶段结束后应力求使母猪达到适宜的繁殖体况。

4.5.4妊娠后期(妊娠85~111d)应增加饲喂量,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胎儿和母猪体增重对养分的需要。建议此阶段的日饲喂量应增加至2.8~3.2kg。

4.5.5分娩前期(妊娠112d~分娩)逐渐减少饲喂量,有利于分娩。分娩前2~3d开始逐渐降低饲喂量,分娩当天至少应饲喂1.8kg饲粮,否则易使母猪患胃溃疡和便秘。

4.5.6控制青年母猪整个妊娠期的体增重为35~45kg,成年母猪整个妊娠期的体增重为30~40kg。

4.5.7严禁饲喂霉变、腐败变质、冰冻、受污染的饲料。

4.5.8优质的青粗饲料对母猪的繁殖有益,有条件时可适当补充优质的青粗饲料。

4.5.9应保持妊娠母猪舍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安静。应特别注意做好高温季节的防暑降温工作,防止高温引起胚胎死亡;冬季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4.5.10妊娠母猪宜采用单体栏饲养,也可进行小群饲养。小群饲养时,妊娠前期应将配种期相近、体重大小和强弱相近的4~6头母猪饲养在同一圈栏内,妊娠后期则一圈饲养2~3头。

4.5.11严禁对妊娠母猪粗暴、鞭打、强度驱赶、跨沟等。

4.6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4.6.1应在预产期前5~7d将母猪转入经过彻底清洗、消毒、干燥的分娩舍,并要求分娩舍温度和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安静。母猪转入前要进行淋浴,至少要对猪体进行清洗。

4.6.2哺乳母猪应饲喂专用的饲粮。

4.6.3泌乳初期(产后第1周)应逐渐增加饲喂量,每天增加饲喂量0.5~1.0kg。

4.6.4泌乳旺期(产后7d~断奶)应自由采食并最大限度的提高母猪的采食量,以提高母猪的泌乳量。

4.6.5哺乳母猪应日喂4~6次,并尽量使各次饲喂间隔均匀。

4.6.6应持续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

4.6.7特别注意做好高温季节的防暑降温工作,降低高温对哺乳母猪采食量和泌乳量的影响。

4.7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4.7.1应保证仔猪吃足初乳,仔猪初次哺乳前应挤掉几滴乳汁。

4.7.2应采用人工辅助的方法,在仔猪生后2~3d内固定乳头吸乳。固定乳头的原则是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边的几对乳头,将初生重较大的仔猪固定在后面的几对乳头。

4.7.3通过设置保温箱等措施为仔猪提供适宜的温度。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0~3日龄30~32℃,3~7日龄28~30℃,以后每周约降1℃直至25℃。

4.7.4应通过设置母猪限位栏、仔猪防压架等措施,避免母猪踩、压死仔猪。

4.7.5应及时进行寄养或并窝。实行寄养或并窝时,仔猪的出生日期应尽量接近,不要超过3d;被寄养的仔猪一定要吃到初乳,否则不易成活;养母必须是泌乳量高、哺育能力强、性情温顺的母猪。

4.7.6应在仔猪生后3~4d、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补铁150~200mg。

4.7.7在缺硒地区,应在仔猪生后3~5d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溶液0.5mL,14~21d时再注射1mL。

4.7.8从生后3d起为仔猪提供清洁的饮水。补水的最好方式是设置自动饮水碗,且应注意水压适宜;也可用水槽补水,但应保持水槽卫生,冬季应供给温水。

4.7.9应在仔猪生后7d左右开始训练仔猪吃料,以刺激仔猪消化道的发育。教槽料(开食料)应营

养丰富、适口性好、容易消化。要保证仔猪在28日龄断奶前至少吃入500g教槽料。

4.7.10用作肥育的公仔猪可在7~15日龄去势。

4.8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4.8.1应在仔猪转入前对保育猪舍及饲养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

4.8.2仔猪断乳后应继续饲喂教槽料1~2周,以避免换料应激,并设法提高仔猪的采食量。

4.8.3断乳1~2周后逐渐过渡到饲喂保育仔猪料,自由采食。

4.8.4要保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4.8.5要保证保育仔猪舍温度和湿度适宜,控制刚转入仔猪的保育舍温度为25~27℃,以后每周降低1℃,保证保育舍清洁、空气清新。

4.9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4.9.1应在猪只转入前对生长肥育猪舍及饲养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

4.9.2应按体重、性别进行合理组群,要求同一性别、体重差异在5kg以内的个体编入同一群,每群以10~20头为宜,且组群后要相对固定。

4.9.3应做好调教工作,使猪只养成在固定地点排泄、趴卧、采食的习惯。

4.9.4应保持猪舍温暖(18~22℃)、干燥、空气清新、光照适宜。

4.9.5应根据生长肥育阶段饲喂相应的饲粮。饲粮可以调制成干粉料、潮拌料或颗粒料饲喂。

4.9.6生长肥育猪可全期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喂方法,也可采用前敞后限的饲喂方法。

4.9.7要保证供给猪只充足清洁的饮水。

4.9.8应根据猪只的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屠宰率、胴体品质和猪肉市场的供求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适宜的出栏体重。大型肉用型猪种的适宜出栏体重一般应为110~130kg。

4.9.9严格执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224号),确保猪肉产品安全。

4.9.10肉猪上市前应经兽医卫生检验部门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严禁病猪、疫区的猪只出栏上市。

5卫生防疫

5.1养殖场应建立健全严格的防疫管理制度。定期做好养殖场所、环境和生产用具的消毒工作;实施动物免疫登记证制度,对国家和黑龙江省兽医管理部门确定的必须免疫的动物疫病严格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

5.2兽医卫生制度

5.2.1猪场应实行兽医防疫卫生管理的场长负责制。组织拟定本场兽医防疫卫生工作计划,制定各部门的防疫卫生岗位责任制,领导实施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常见普通病的预防、控制和消灭工作。

5.2.2猪场要建立有一定诊断和治疗条件的兽医室,并建立健全免疫接种、诊断、治疗和病理剖检记录。

5.2.3兽医技术人员应严格执行GB/T17823《集约化猪场防疫基本要求》的规定。

5.2.4要从非疫区引种,并有产地检疫证书,必要时进行血清学检测。引入后应隔离饲养2个月,经本场兽医检疫,确认健康后,再经全身喷雾消毒,方可入舍混群。在隔离期间还应驱除体外寄生虫,没有注射疫苗的应补注各种疫苗。

5.2.5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每批猪只调出后,猪舍应彻底清洗、消毒,空圈5~7d 后再转入新的猪只。

5.2.6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洗手,更换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工作服、鞋和帽要在场内进行定期的清洗、消毒。

5.2.7禁止非生产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时应在淋浴后,更换工作服、鞋,戴工作帽,经消毒池(口)进入,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

5.2.8不准将非生产用具带入场内,生产用具经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各猪舍的用具不得串换或混用。

5.2.9兽医人员不准对外从事出诊、防疫、阉割等工作。

5.2.10猪场严禁饲养猫、狗、鸟类等动物。

5.2.11要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确定本场的免疫程序。

5.2.12定期驱除猪的体内、外寄生虫,搞好灭鼠、灭蝇等工作。

5.2.13猪场发生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兽医人员应按国家规定的办法处理。

5.2.14猪只出场时,猪场应提供疫病监测和免疫证书。

5.2.15病死猪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5.3预防接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黑龙江省相关规定,进行动物防疫性预防接种。按国家确定的必须免疫的动物疫病,实施计划免疫。依据当地疫病流行和受威胁情况,对计划免疫以外的动物疫病进行免疫。疫苗来源于具有动物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疫苗的管理和保存。疫病的预防接种按免疫程序进行,实施动物免疫登记制度,做好登记记录。

5.4疫病控制和扑灭

发生疫情或疑似发生疫情,兽医和防疫员应及时诊断,并向当地兽医管理部门报告疫情。确诊发生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必须扑灭的传染病时,应配合当地兽医管理部门,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封锁。发生国家或地方控制需净化的疫病时,应对动物群体实施清群和净化。发生疫病的养殖单位,应按国家要求进行消毒,对病死或淘汰的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6环境保护

6.1环保设施

6.1.1猪场内的粪污处理设施应按照NY/T682《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的规定设计,应设在养殖场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与主要生产设施之间保持100m以上的距离,并具有防雨、防渗设施。

6.1.2养猪场配备焚烧炉或化尸池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

6.2废弃物处理

6.2.1根据“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对猪场废弃物进行集中管理。

6.2.2应采用先进的清粪工艺,避免粪便与冲洗等其他污水混合,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6.2.3猪场或粪便处理场应分别设置固体和液体废弃物贮存设施。

6.2.4猪粪便贮存设施应采取防雨(水)措施,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污染地下水。贮存设施位置必须距离地表水体400m以上。

6.2.5贮存过程中不应产生二次污染,其恶臭等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

6.2.6粪便贮存设施应设置明显标志和围栏等防护措施,保证人畜安全。

6.2.7猪粪便处理应坚持综合利用的原则,实现粪便的资源化。建立配套的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或处理(置)机制,并和当地的土地消纳能力相适应。

6.2.8应严格按照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进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禁止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猪粪便直接排放或施入农田。

6.2.9猪场的污水可以选用厌氧发酵、好氧发酵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6.2.10处理后的上清液作为农田灌溉用水时,应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放时,应符合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

6.2.11无害化处理后的猪粪便生产商品化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须分别符合NY525《有机肥料》和GB18877《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规定。

6.2.12利用猪粪便制取其他生物质能源或进行其他类型的资源回收利用时,应避免二次污染。

6.2.13养猪场应按照当地农业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定期报告粪便产生量、特性、贮存、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并接受当地和上级农业部门和环境保护机构的监督与检测。

6.3养猪场的病死猪应按照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要求处理。6.4养猪场区内的垃圾应集中堆放,妥善处理,环境卫生良好。

7经营管理

7.1应有明确的经营目的、经营目标和经营决策系统。

7.2应有明确的长期经营计划(5年以上的经营计划)、中长期经营计划(3~5年的经营计划)和短期经营计划(1~3年的经营计划)。

7.3应制定详细的年度经营管理计划,包括确定生产的产品种类、数量、质量标准等,制定猪群周转计划、饲料兽药等物资供应计划、人力资源计划、营销计划、财务计划等。

7.4有相应的人力资源招聘、培养、使用计划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技术负责人须具有畜牧兽医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并从事养猪业3年以上。具有熟练掌握相应饲养管理技能、稳定的饲养员队伍。7.5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技术操作规程或制度、管理制度,并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如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泌乳母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仔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生长肥育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疫苗使用管理制度等等。

7.6建立完备的生产记录或报表,包括种猪档案、配种记录、分娩哺育记录、保育仔猪及生长肥育猪存栏周报表和月报表等。

7.7建立完备的资产、投入品采购和使用报表,如饲料采购、使用报表(包括饲料的种类、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开始使用时间、停止使用时间、用量,使用的猪只种类、标识号、年龄、体重等)。

7.8具有完整的免疫记录,包括使用的疫苗种类、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免疫方法、免疫剂量、免疫接种人员、免疫时间,免疫猪只的种类、标识号、年龄、体重等。

7.9具有完整的兽药采购和使用记录,包括采购和使用的兽药种类、名称、生产厂家、批号、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时间,猪只的种类、标识号、年龄、体重等。

7.10具有完整的诊疗记录,包括诊疗时间,诊疗猪只的种类、标识号、年龄、体重、临床症状,诊疗人员,用药名称、剂量、方法,诊疗结果等。

7.11具有完整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包括日期,病死猪只的种类、标识号、年龄、体重、数量、死亡原因,处理方法,处理单位(或责任人)等。

7.12具有完整的销售记录,包括销售时间,猪只的数量、年龄、体重,销售价格等。并建议对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饲养成本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收集屠宰率、瘦肉率、背膘厚等数据,进而评估猪只的生产性能水平和猪场的管理水平,改进饲养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水平。

7.13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具有完整的财务报表,定期对猪场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附录养猪场常用记录

附表1种公猪卡片

品种:

号码:

出生日期:

同窝仔数:

乳头数:

鉴定等级:

原产地:

个体系谱:

配种成绩记录

配种日期

与配母猪

品种胎次是否

受孕

总产

仔数

活产

仔数

畸形

仔数

其它

附表2种母猪卡片

品种:

号码:

出生日期:

同窝仔数:

乳头数:

鉴定等级:

原产地:

个体系谱:

繁殖性能记录

产次

12345678配种日期

分娩日期

总产仔数

活产仔数

平均初生重

21d窝重

断乳日龄

断乳仔猪数

仔猪断乳体重

附表3配种计划

计划与配公猪预期配种时间

号码

品种

胎次

配替补年

号码

品种

号码

品种

附表4配种记录

母猪

第一次配种

第二次配种

预产期

号码

品种

胎次

公猪号码

公猪品种

配种日期

公猪号码

公猪品种

配种日期

附表5分娩哺育记录

母猪号码品种胎次

分娩

日期

总产

仔数

活产

仔数

死胎

木乃

伊数

仔猪号码

初生体

d断

乳体重

记事

备注

生猪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生猪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生猪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设总投资金90万元,其中固定投资50万元,申请财政资金1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0万元,合作社自筹20万元。 二﹑项目依据 1.项目建设理由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组织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配合全县百万头生猪大县和郝庄乡生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建设,为社员提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促进区域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方案。 2.项目建设条件和可行性 南永青村位于绛县郝庄乡西侧,交通便利。耕地面积2000余亩,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情况良好。全村共有居民组三个总户数220户,总人口1050口。共有劳动力750人,养猪户占全村总户数50%以上,养猪大户达到20户以上,年饲养量超过2000口,历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支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党员和村民大搞经济发展和科学种田,把建设生态养殖作为发展养殖业的重点来抓,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提升养殖生产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项目设计方案 1.项目目标 扩建猪舍5座,配套相应设施。 2.项目实施地点级规模该项目位于绛县郝庄乡南永青村,地势平坦。现有猪舍2座,母猪16头,后备母猪8头,种公猪2头。 (1)预计扩建标准化猪舍5座,每座建筑规格60米?5米,建设

面积为300平方,总计猪舍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2)新修污水粪便处理池三处,新修200m3的水池1个、30m3的水塔1个,购买分娩、保育床各88套,母猪限位栏100套,购买转猪车辆1辆,配套完善饲料加工设施、设备,年加工生产混配合饲料100吨。 (3)建设动物无害化处理及粪便无害化处理设备设施。 (4)计划引进优良品种大白种母猪20头,大白种公猪2头,长白种母猪20头,长白种公猪2头,新美系杜洛克种公猪2头,预计年出栏育肥猪2800头。 3.技术实施. 一是技术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授课、分散指导、现场交流等方式培训;二是培训技术骨干,对项目农户在项目实施前进行一次系统化培训;三是对农户建猪圈、引种、配种前分别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四是请专家对技术骨干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五是采取编制养猪实用技术资料和制作光盘等形式培训农户。 4.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1)支持环节及资金补助标准:强化合作社自身建设,必须加快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步伐,购置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投影仪和服务车辆,实现网络平台对接,利用网络和电教设施设备等现代手段发布、收集产品购销信息和技术信息,进而实现生猪购销网上交易,打造网上平台,扩大销售渠道,增加养殖收益,投资10万元。 (2)实施内容 建设规模,扩建猪舍5座,一是加强标准化生猪圈舍建设,对于圈舍建设标准化程度高、生猪饲养规模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合作社社员在圈舍建设和购置机械设施等方面给予一定资金补贴。二是加速生猪

养猪场生猪标准化方案解析

****县2011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县2011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建设单位:****县****良种猪繁育场 建设地点:****县城关镇****村 ****县****良种猪繁育场 二○一二年二月

目录 一、项目概要 (1) 二、项目总体设想及现状 (1) 1、项目总体设想 (1) 2、发展现状 (1) 3、建设原则 (2)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工程设计 (2) 1、项目建设规模 (2) 2、建筑工程设计 (2) 3、结构工程设计 (4) 4、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7) 5、电气工程设计 (8) 四、工艺技术方案 (9) 1、生产工艺流程 (9) 2、主要技术指标 (10) 3、猪舍环境条件及管理 (12) 五、项目进度安排 (18) 六、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19) 1、编制说明 (19) 2、投资估算依据 (19) 3、编制方法 (20) 4、项目建设投资 (20) 5、资金来源与筹措 (21)

七、效益分析 (21) 1、经济效益分析依据: (21) 2、成本核算 (21) 3、利润分析 (23) 八、项目管理 (23) 附表: 1、总概算表 2、仪器设备概算表 2-1、电力工程及设备明细表 3、建安工程概算 4、销售收入估算表 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图: 1、项目建设地区域位臵图 2、总平面图 3、待配平面图 4、妊娠舍平面图 5、分娩平面图 6、保育舍平面图 7、育肥舍平面图

8、圈舍建设立面、剖面图,屋面平面图 9、结构图

生猪养殖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生猪养殖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生猪养殖调研报告 借力一村一品,发展优势产业----力保张村生猪养殖撑起尹村一片天于红志张浩男大尹村镇人民政府前言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中的一个战略性产业,畜牧业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谐尹村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大尹村镇是工业相对落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在中共中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科学指导下,以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为依托,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断努力,我镇一举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发挥产业优势,打造龙头企业成为我镇今后的发展目标,张村生猪养殖发展较好,但是存在一定的瓶颈,如何加快该产业的发展壮大,成为我镇工作重心之一。 关键词:畜牧生猪养殖大尹村镇一村一品 生猪养殖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大家的生活状态不断变化,传统的生猪散养被取代,随之而来的是工厂式的规模养殖,目前,我大尹村镇生猪养殖以张村为核心,初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十年前,我镇的生猪养殖形式以农户小规模散养为主,由于市场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 经济效益低下,传统模式逐渐被淘汰。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部分人率先迈出了现代化养殖的第一步,经过近十年时间的努力,我镇生猪养殖已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我镇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存栏总量已达到六千头以上,年出栏量达到一万头以上,存栏量在二百头以上的养殖场有二十多家,其中,张村村

------养殖场能繁母猪从最初的三十头发展到现在的三百头,存栏量达到两千头以上,年出栏量达到三千头以上,为其他养殖户树立了标杆。 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个体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水平较低,对市场和价格信息变化反应滞后,承担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市场出现不可预测的风险,将由可能给小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将面临倒闭的危险。 二是龙头企业牵动力不足,导致小规模养殖户的生猪品种落后,增长速度慢、品质差,销售渠道不稳定、经济效益低,无法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三标准化生产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技术相对滞后,从而使猪肉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高端市场肉类需求。 四是村内道路状况差,使得一些采购商放弃了采购,原本顺利的贸易往来落空,直接影响到规模养殖的发展速度。 五是规模化养殖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趋严重,由于大部 分养殖场规模较小,没有专业设备,对生猪粪便的处理不够合理,而生猪粪便经过一段时间存放后将产生大量致病菌,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造成疫病的传播,对猪和人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加快生猪养殖发展的具体措施 我大尹村镇生猪养殖业将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加快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步伐,发挥生猪养殖短平快的增收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当前,加快我镇生猪养殖发展步伐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自查报告范文参考4篇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自查报告范文参考x 篇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自查报告范文参考x 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自查报告范文参考x 我司20xx 年在老鸦镇梓潼村兴建生猪规模养殖场,在县畜牧局的指导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相关规定和《全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的要求,通过精心选址、合理规划、科学设计的基础上施工建设。其选址完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猪场现占地xx0 亩,已建成种猪圈舍x2xx0川、育肥猪圈舍xxxO川,生产管理及其它生产用房等xxx0川,场内绿化隔离带面积xxxOO川。建成日净水x000 吨的水处理设施设备和自动饮用水系统。建成粪污沼气发酵罐、贮气罐x2x0 立方米,以及农户沼气使用系统。20xx 年出栏肥猪x20xx 头。我司从建场以来,认真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四川省生猪养殖地方标准—生猪养殖场防疫技术规范》操作,坚持自繁自养,在养殖规模、建设规范、技术力量、防疫条件、环保设施、饲养管理、档案材料等方面符合生猪养殖场备案条件,完成了养殖场的备案工作,取得了畜禽养殖代码。通过了县畜牧局动物 -1-

防疫条件达标验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且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了完整的生猪养殖档案。 现有能繁母猪存栏xxx 头(其中:祖代长白母猪x2 头、祖代大约克母猪XX头、PIC母猪20x头、LY母猪2x2头),后备母猪存栏xxx 头,生长育肥猪存栏xxx0 头,现已出栏肥猪xxxx 头。20xx 年通过了市畜牧局种猪生产经营条件验收合格,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我司自今年初参加省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以来,紧紧围绕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对照创建活动内容查漏补缺,对软、硬件设施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弥补,进一步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了各项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实现了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创建规定的“五化” (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目标。现将我司的创建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所做工作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20xx年10月,**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

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20xx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打造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基地镇。三是按照农业部“八统一”要求,本着相对集中原则,已建成得胜仁和村等1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2.3 抓科技推广,推动生猪产业从数量型向量质并重型转变,实现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和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标准化。一是品种优良化。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加快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加速生猪品种更新。二是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化。以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制订了圈舍建设、饲养管理养殖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三是发展生态化。引进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技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率先在兴旺牧业养殖公司和利泰农养殖公司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是资源循环再利用。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养殖模式,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我市养猪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 业化生产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推广使用。为 提高规模猪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焦作市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1.选址与布局 猪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和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新建猪场应在二环高速公路以外选址建场。 猪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猪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远离主要交通干道,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猪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工厂20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生猪当量999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500米以上、年出栏生猪当量10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

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2000米以上。 猪场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猪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空气流畅、非污染区域,并且要避开城镇和村民居住区的水源地。地面应相对平坦,坡度不宜过大,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猪场进出道路畅通,水、电供应有保障。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电力应充足、可靠。 2.设施与设备 猪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做到各功能区相对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猪场生产区主要包括各类猪舍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猪舍建筑面积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 2.2.1根据猪场生产实际和不同猪群特点,分类别建设猪舍,舍内必须有相应的采食、饮水、通风、降温和取暖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猪场要增加圈顶喷淋降温设施。 2.2.2种猪舍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或偏风向,

《2021年生猪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方案》

《xx年生猪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方案》 工作方案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的安排和打算,工作中都需要制定工作方案。方案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方案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方案,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职场为此收录了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为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我县在上级有关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决定从今年起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目标 xx年力争保质保量完成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2个,3年内所有符合条件的规模猪场都要参与标准化示范创建,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生猪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 二、创建内容 (一)必备条件 1、参与创建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场址不得位于禁养区域,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2、具备《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已在县畜牧兽医局进行了养殖备案登记,并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及《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要求,建立《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场档案》。

4、新建规模养殖场育肥栏舍必须采用高床养殖节水减污技术,清洁生产实现粪污治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未采用高床养殖节水减污技术的老养殖场必须具备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并做到了达标排放或全部综合利用。 5、养殖规模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实行自繁自养模式,能繁母猪存栏100头以上,且年出栏育肥猪1500头以上。 6、已获得部、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不列入此次创建范围。 (二)主要内容 品种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生猪品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养殖设施化。养殖场栏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新建规模养殖场育肥栏舍必须采用高床养殖节水栏舍设计,实行免冲洗工艺。 管理规范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建立标准化养殖档案,各类生产记录齐全(包括:生产记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购进记录、配合饲养使用记录、兽药购进和使用记录、免疫记录、消毒记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防疫监测记录、销售记录)。 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猪实行无害化处理。 粪污无害化。养殖场必须具备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实行干清粪

国家生猪养殖政策(同名1837)

2007年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记者韩洁罗沙)财政部17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决定建立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制度。2007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对全国253个生猪调出大县予以奖励。奖励资金即将拨付到县。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调动地方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稳定猪肉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部署,中央财政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进行。2007年生猪调出大县包括:年均生猪出栏量大于80万头的县;年均生猪出栏量在60万头至80万头之间,且人均出栏量大于1头的县;达不到上述标准,但对区域内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县,如36个大中城市周边的产猪大县。 财政部表示,奖励资金将专项用于规模化生猪养殖户猪舍改造、良种引进和粪污处理、生猪养殖大户购买公猪、母猪、仔猪和饲料等的贷款贴息及防疫服务费用等发展生猪生产的支出。 为体现“多调多奖”,奖励资金的分配按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三项指标测算,其各自所占权重分别为50%、25%、25%。奖励资金测算数据主要以统计系统提供的分县分年数据为准。 财政部明确,国家对生猪调出大县实行动态监测,有进有出。财政部、农业部将对奖励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全国生猪调出大 县 作者:袁世明易小红转贴自:点击数:17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不断调整财政支农思路,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大力实施优质畜牧工程,促进了全区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财政对畜牧 业的总投入达2900万元,同比增长30%。全区生猪出栏达到90万头、产值约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2%,创历史新高,农民靠养殖生猪人平增收140元,生猪产业已经成为全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自2007年以来,夷陵区已连续三年被国家确定为253个生猪调出大县(区)之一,2007年与2008年共获国家专项奖励资金902万元。主要作法是: 支持项目建设,促进养殖方式转变 夷陵区财政每年筹措专项资金550多万元,从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栏圈改造等方面扶持生猪产业发展。 1、引导适度规模养殖场发展。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夷陵区出台政策,对新建“150”模式的每栋补助4万元,“500”模式每栋补助10万元,对生猪改栏的农户每户补助500元。安排财政贴息资金60万元,带动信贷资金800万元支持项目建设。去年,全区新建“150”模式猪场28栋,兑现补助资金112 万元;实施生猪改栏整村推进20村、3698户,兑现补助资金185.9万元;稻花香万头养猪场顺利通过验收。目前,全区已建成“150”标准化猪场95栋、“500”猪场12栋,实施整村推进改栏40个村6000户。去年全区生猪出栏过5万头的乡镇6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村19个;已发展牧康、家家有、稻花香珠宝公司3个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和双泉、圣红、野猪林等58个国家级标准化规模养猪小区(场),有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950个。 2、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进程。在重点畜禽龙头企业和生猪养殖大乡大村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打造品牌畜牧业。全区已建成省级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3个,鸦鹊岭、龙泉、小溪塔生猪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由区畜牧兽医局组织实施的《生猪无公害规范化养殖项目》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积极推进畜牧经济循环发展,安排资金300万元,在3个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了大型沼气池或干粪发酵池等配套粪污处理设施。探索减少养殖污染排放的新型养殖模式,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的“生物发酵床”养猪法,目前正在夷陵区开展试验示范。 3、狠抓良繁体系建设。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30万元,通过良种引进、定向杂交、人工授精和自繁自育,全力推进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兴建区级核心群,合理布局生猪繁殖群,对核心群和繁殖群,分别按500元/头和200元/头给予保种补贴,对生产公猪实行淘汰更新,并给予1000元/头更新补贴。认真落实国家

(6)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制定了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与设计、选育与繁殖、饲粮配制、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等七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养猪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性指导。 1选址与设计 1.1选址与布局 1.1.1规模化猪场建设用地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禁止的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1.1.2应选择地形整齐、开阔,地势高燥、平坦、向阳,土质坚实、未被污染,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块建设猪场。应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或其它公共场所1000m以上,并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距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旅游区2000m 以上。 1.1.3占地面积应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出栏猪占地面积为3~4m2。 1.1.4场区总体布局参照GB/T17824.1《规模猪场建设》,做到生产区与管理区分开,生产区内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并应设有粪污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 1.1.5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猪舍的种类和布局,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育舍、保育仔猪舍、生长猪舍、肥育猪舍和装猪台进行排列。 1.1.6应根据当地的主风向和地理位置确定猪舍朝向,黑龙江省猪舍的理想朝向是座北朝南偏东15°~20°。 1.1.7每相邻两栋猪舍的间距不应小于一栋猪舍的宽度,一般应为12~15m。 1.1.8场区内分设净道和污道。净道一般位于场区中部靠近每栋猪舍管理间一端,用于饲养人员出入和饲料的运送,进口与场区大门相通;污道一般位于猪舍的另一端,用于运送粪污,出口与堆粪场相通。 1.1.9场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绿化带。但应保证围墙、绿化带不影响猪场的通风。1.1.10养猪场应设明显的防疫标志,场区入口应设有车辆、人员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对外销售的出猪台与生产区保持严格隔离状态。 1.2猪舍及其附属设施 1.2.1应综合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猪舍的设计与建造,要求设计科学、技术先进、经济适用。 1.2.2猪舍建筑宜采用单层矩形平面,不宜采用T型、H型平面。猪舍长度和跨度可根据生产工艺和场区规划要求设置,一般长度以45~75m为宜,跨度以9~12m为宜,舍内净高以2.4~2.6m为宜。 1.2.3猪舍可用混凝土、条石、砖混墙做基础,埋置深度因猪舍自重大小、地下水位高低、地质状况不同而异。为防止水通过毛细管向上渗透,基础顶部应铺设防潮层。 1.2.4猪舍墙体要坚固耐久、保温隔热、防潮、防火,可选择内夹保温板的复合墙体。内墙面要平整光滑,距地面1m高要做水泥砂浆墙裙。 1.2.5猪舍屋顶可根据跨度大小采用单坡、双坡等形式,要求屋面轻便、防水、耐火。屋内要设置天棚,要求天棚保温隔热、不透水、不透气、防潮、耐火、表面光滑平整。 1.2.6窗应自地面1.0~1.1m起,窗顶距屋檐40~50cm,两窗间距为窗宽度的2倍,多设南窗,少设北窗,以能保证夏季通风为宜。门能保证人、猪的顺利出入和运料、除粪的需要,一般要求猪舍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鸿蓬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单位:鸿蓬牧业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2016年1月

第一章项目摘要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鸿蓬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2)项目主管部门:宁县畜牧兽医局 3)项目建设单位:鸿蓬牧业有限公司 4)项目性质:新建 5)项目类别: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6)建设地点:九龙川村 7) 建设期限:2016年 8)主要技术内容、规模及投资 项目对选定在鸿蓬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实施,猪舍新建800㎡,仔猪保育舍800㎡,新建排污管理1100m,集污池400m3,沼气池50m3,贮液池30m3;购置钢制格栅50套,污水提升泵2台,污水泵2台,管道、阀门等配件1套,普通兽医器械5套,紫外线灯及消毒室配套设备5套。 9)投资概算: 项目概算总投资249.9万元。其中:建筑土建工程费概算

为229.4万元;设备及安装费概算为15万元;项目建设其它费用3.5万元,预备费2万元。 10)资金筹措 经概算,该项目总投资249.9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5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199.9万元。 11)经济和社会效益 (1)本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明确,规模与现有设施设备匹配,专区布置合理,可以明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项目建设可提高生猪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生态农业迅速发展,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也可在一定程度是缓解当前我县及省市猪肉的市场压力,降低价格,促进社会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3)项目建设采用的技术方案可靠,符合项目实际需要,同时利用生产废弃物,生产沼气做到变废为宝,从而使整个企业良性循环,降低了环境污染。 (4)项目通过基础设施改善、五良技术推广和合理的粪污处理措施,在形成一定规模的同时,有助于降低生猪的疫病,减少经济损失,节约生产成本。项目正常年销售收入达215.2万元。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

生猪养殖场(小区) 标准化建设规范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现根据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猪场进出道路通畅,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三)养殖场(小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设置防鼠带,并建设绿化带,但应保证围墙、绿化带不影响猪场的通风。 (四)在养殖场(小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猪场建筑设施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 根据养殖场(小区)生产实际和不同猪群特点,分类别建设猪舍,舍内必须有相应的采食、饮水、通风、降温和取暖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猪场要增加圈顶喷淋降温设施。 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有窗式封闭猪舍。猪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北向为宜。圈舍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有一定坡度,不滑,易清扫和清粪。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养殖场(小区)管理区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饲料房、兽医室等生产辅助设施。兽医室需要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消毒器具和疫苗储存器具。管理区大门口必须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等消毒设施,并严格做好防疫消毒工作。养殖场(小区)隔离区主要是隔离舍、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等。隔离舍设置应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各栋圈舍出入口处应设消毒池,确保进入的人员或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二)养殖场(小区)其他建筑设施要求。 养殖场(小区)应建有水塔等储水和供水系统,保障供应清洁饮用水。养殖场(小区)内道路实行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人员、饲料及产品进出走净道,粪便、病猪及废弃设备运输走污道。养殖场(小区)场地选择应有1%~3%的坡度,场区内实行雨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自查报告doc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自查报 告 篇一:从江县XX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自查报告 泗洪县应贝养猪专业合作社 自查报告 泗洪县应贝养猪专业合作社总投资500万元,计划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个。 我单位对该项目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建设年度 项目建设年限为XX年—XX年; 二、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本养猪场通过一年的实施。一是完成新建标准化猪舍设施1500平方米,二是完成新建粪污处理池设施50立方米,三是完成供水管道100米。 三、主要措施和经验 为提高生养猪场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 一是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由发展和改革局、畜牧兽医局、项目建设户具体开展项目建设。项目实施单位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人、财、物检查督促项目工作

进程,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监督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督促项目,实施的各项任务落实。 二是项目技术建设由县畜牧兽医局主持,相关项目建设业立项目乡(镇)共同参与实施。由县畜牧兽医局抽调技术骨干力量组成技术小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泗洪县应贝养猪专业合作社 XX年3月27日 篇二:关于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报告 关于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报告 ----广东茂名电白县桐林种养专业合作社 为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肉食供应,确保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肉”,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有利于增加猪肉供应,改善猪肉品质,确保肉食安全,有利于尽快消除高致病疫情造成全国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生猪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负面影响,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利措施。 我县区生猪养殖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仍存在无龙头企业带动,养殖规模小,品种品质差,产业链条短,三元杂交所占比率低,养殖方式较为传统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传统养殖方式所能解决的。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是传统养猪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唯一出路。通过标准化规模场的建设,可有效地提高我区的生猪质量,促进品种改

2020最全中国生猪养殖数据分析

最全中国生猪养殖数据分析,不看别后悔! 2018-06-21 00:21消费 我国的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近半,是名副其实的生猪产销大国。自今年3月开始,我国生猪养殖业因供应面持续宽松导致猪价快速跌破成本线,生猪价格步入猪周期的下行阶段。芝华数据分析师团队特别从纵向产业发展与横向产业比较等方面入手,结合芝华自采数据,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对行业发展趋势作出研判。 一、中国生猪养殖产业体量巨大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19.0%,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49.6%,我国生猪养殖量占世界生猪总养殖量56.6%,我国生猪养殖在全世界的地位十分重要。猪肉在中国国内肉类产量和消费量占比均 超过百分之六十。2017年中国生猪饲养产值接近 1.3万亿,占国内畜禽(猪牛羊禽)饲养总产值比重约56.6%,生猪产业体量巨大。 图1 全球生猪养殖分布及中国畜禽饲养产值分布

二、中国生猪养殖产业处于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图2 中国生猪养殖发展阶段 纵观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猪供给严重不足,1949-1978年。开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期,国内经济缓慢恢复,生猪产 业发展非常缓慢,市民以凭“猪肉票”消费猪肉。1978年全国生猪存栏3亿头,能繁母猪存栏2415万头,出栏量 1.61亿头,猪肉产量789万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8.2千克。 第二阶段:生猪产业恢复发展,1978-1984年。农民获得生产自主经营权,生猪养殖积极性提高,1984年生猪出栏量22047万头,较1978年增长37%,年人均猪肉占有量13.84千克,生猪供应紧缺程度 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第三阶段:生猪产业快速发展,1985-1997年。1985年生猪购销政策全面放开,市场自由交易开始,1988年农业部“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后,生猪养殖快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猪肉产量大幅增加至3596.3万吨,较1990年增长58%,年人均猪肉占有量29.1千克,首次超过美国年人均猪肉占有水平,这一阶段生猪供给紧缺局面彻底扭转。这一阶段生猪养殖主要是年出栏500头以下养殖户为主。

生猪标准化建设规范

.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 为规范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选址、规划、 猪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废弃物处理、组织管理行为和备案管理规定,加强产品质 量监管,促进生猪生产方式转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 防疫法》和《云南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规模标准和备案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 范。 一、建设原则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坚持人畜分离、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综合利用、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 原则。 二、建设要求 (一)选址条件 1、符合本区域内养殖业规划布局的总体要求,建在非禁养区、非限养区和非饮用水源 保护区内且距禁养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边界不小于500m。 2、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生猪养殖场、养殖小区按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物治理和综合利用方案。 3、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建设永久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养殖小区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充分利用空闲地和未利用土地。 4、坚持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果牧结合、生态养殖,既要充分考虑饲草饲料供给、运 输方便,又要注重公共卫生安全,实现行业交叉、循环利用、相互得益、持续发展。逐步实 现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布局合理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公害化、资源循环利用化、环 境清洁化。

. 5、建在地势平坦、场地干燥、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污方便、交通便利、供电稳定、 通风向阳、无污染、无疫源的地方,处于村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6、距铁路、县级以上公路、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和其它畜禽养殖场 500m以上;距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 1500m以上。 7、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规划布局。 1、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划布局要科学合理、整齐紧凑,既有利于生产管理, 又便于防疫。分管理区、生产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3部分。管理区、生产区处于上风向,废弃物处理区处于下风向。 2、管理区包括办公室、值班室、消毒室、消毒池、技术服务室。 3、生产区包括猪舍、人工授精室、兽医室、隔离观察室、饲料库房和饲养员住室。兽 医室、猪舍、饲料库房和饲养员住室保持一定距离。生产区入口处设消毒池。 4、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包括病猪隔离室、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 施(沼气池、沉淀池、氧化池、粪便堆积发酵池等),并距生产区一定距离,由围墙和绿化带 隔开。 5、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内净道和污道分开。人员、猪和物资转运采取单一流向。 净道主要用于饲养员行走、运料和猪群周转等;污道主要用于粪便等废弃物运出。 (三)公共卫生设施。 1、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周围建有围墙或其他隔离设施,入口处设消毒池和消毒室。 消毒室安装喷雾消毒设施或紫外线消毒灯。 2、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采取集中给水方式,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 质》(NY5027)的要求。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动物防疫条件

附件4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动物防疫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十九条规定: 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下列动物防疫条件: (一)场所的位置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距离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 (二)生产区封闭隔离,工程设计和工艺流程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三)有相应的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 (四)有为其服务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 (五)有完善的动物防疫制度; (六)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动物防疫条件。 二、重庆市农业局对上述条件的具体规定(渝农发〔2008〕167号): (一)场所位置 猪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和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 - 1 -

猪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远离主要交通干道,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猪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工厂20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生猪当量999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500米以上、年出栏生猪当量10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2000米以上。 猪场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二)场区布局 猪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做到各功能区相对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猪场内道路实行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人员、饲料及产品进出走净道,粪便、病猪及废弃设备运输走污道。 猪场场地选择应有1%~3%的坡度,场区内实行雨污分离排- 2 -

生猪实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要求规范1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 我市养猪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推广使用。为提高规模猪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市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 1.选址与布局 1.1猪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和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新建猪场应在二环高速公路以外选址建场。 1.2猪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1.3猪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远离主要交通干道,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猪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工厂20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生猪当量999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

500米以上、年出栏生猪当量10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2000米以上。 1.4猪场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1.5猪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空气流畅、非污染区域,并且要避开城镇和村民居住区的水源地。地面应相对平坦,坡度不宜过大,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1.6猪场进出道路畅通,水、电供应有保障。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电力应充足、可靠。 2.设施与设备 2.1猪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做到各功能区相对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2.2猪场生产区主要包括各类猪舍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猪舍建筑面积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 2.2.1根据猪场生产实际和不同猪群特点,分类别建设猪舍,舍必须有相应的采食、饮水、通风、降温和取暖等设施

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

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免疫制度 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市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与要求,认真做好口蹄疫、高致病蓝耳病、猪瘟等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2、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5、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 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7、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8、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9、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10、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11、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免疫计划,完善

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用药制度 1、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医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2、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3、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生猪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4、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 5、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 6、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必要时应付医嘱:用药动物种类、休药期及医嘱等。 7、做好添加剂、药物等材料的采购与保管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