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换气法》第一部功

《自然换气法》第一部功

-----(中国道教与养生文化首期夏令营教材摘录王力平主讲)

“自然换气法”是“灵宝通智能内功术”中一个组成部分。修炼者人体姿态行于“松静自然,行走之势”,万念行于“我为宇宙,宇宙万变,万物必动,动而生灵”。“体为动行,意为收放”,修炼者能随时都可扩大缩小自身宇宙的生物电场,修炼者可用自身宇宙的生物电磁场为他人诊病、治病、带功行炁。

“自然换气法”与无意识的自然行走、散步有着本质的不同。

无意识的自然行走、呼吸、行步都没有规律,大脑也没有专一的意念想往,所以无意识的自然行走之人的呼吸、行步、意念不能相合为一。

“自然换气法”修炼者在行走之中呼吸、行步都和很严密的规律相配合,修炼者在行走中大脑有专一的意念想往,所

以“自然换气法”修炼者在行走中的呼吸、行步、意念相合为一。

修炼“自然换气法”者通过有规律的行走、呼吸和有规律的意念收放人体电场,达到调息养神、健脑利智、祛病保健、益寿之功。

“自然换气法”是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及老年人、体弱者恢复神力、精力、体力的好办法。特别是对于更年期妇女恢复自身精气、血脉、脏腑不平衡之态更为适宜。

修炼此法不受时间场合的限制,如果有条件最好在花草树林丛生的地方和空气新鲜的场所进行修炼。

“自然换气法”古称“自然纳气法”,现整理出“自然换气法”第一部功的平步功、单闭气、双闭气供修炼者之用。

平步三步功

姿势:修炼者先自然松静站立,两手自然下垂,两掌心向两腿,两目平视远方的“天”处,收神光闭目片刻后,睁开两目,两目可平视也可环视四方,双手自然摆动也可双手背在身后随

随便便,自然行走。

方法:“吸一口气,走三步;呼一口气,走三步。

要求修炼者吸一口气之中向前走三步,呼一口气之中向前走三步,这样反复循环,松静自然行走。

意念:修炼者在行走吸气时,意念气从四面八方吸入全身表皮毛孔;呼气时意念气从全身皮毛向四面八方放射,放射得越远、越园越好。

注意:修炼“自然换气法”平步三步功者如有或肝胆不舒者,在修炼中应先出右足;如有脾、胃疾病者或者脾胃不舒者,在修炼中应先出左足。如果能以"三仙功"为主,“自然换气法”相配合,对治病更为有效。

对老年人、体弱者应先修炼“平步三步功”。

修炼有基础者可转入“平步六步功”。

平步六步功

姿势:同“平步三步功”姿势。

方法:“吸一口气,走六步;呼一口气,走六步”。

要求修炼者在行走中吸一口气之中向前走六步,呼一口气之中向前走六步,这样反复循环,松静自然行走。

意念:同“平步三步功”意念。

注意:对肝、胆疾病者或脾、胃疾病者应先做“三仙功”再配用“自然换气法”平步六步功大有有效。

平步六步功对更年期妇女最为适宜,“平步六步功”配用“三仙功”可解除更年期妇女之苦。

对于脑力劳动者或者体力劳动者及身感觉无疾病者应先修炼“平步六步功”及“平衡功”。

单闭气三步功

姿势:同“平步三步功”姿势。

气,走三步。”

要求修炼者在行走之中吸一口气之中向前走三步,吸气后闭一口气之中向前走三步;闭气后呼一口气之中向前走三步,这样反复循环,松静自然行走。

意念:修炼者在修炼中吸气时意念气从四面八方吸入全身表皮毛孔;闭气时想全身形成一整体如同一个小宇宙;呼气时想全身皮毛之气向四面八方放射,放射得越远、越圆越好。

注意:修炼“平步功”后转入“单闭气”。如果修炼者有肝、胆疾病,必修“单闭气三步功”后再修“平衡功”再转入“三仙功”。

如果修炼者有脾、胃疾病必修“单闭气三步功”后再修“平衡功”,再转入“智能法”。

单闭气六步功

姿势:同“平步六步功”姿势。

气,走六步。”

要求修炼者在吸一口气之中向前走六步

,吸气后闭一口气之中向前走六步;闭气后呼一口气之中向前走六步,这样反复循环,松静自然行走。

意念:同“单闭气三步功”意念。

注意:更年期妇女修炼“平步功”后必转入“单闭气”。修炼“单闭气六步功”后回入室内转入“三仙功”。

双闭气三步功(略)

双闭气六步功(略)

-----摘自《中国道教与养生文化首期夏令营教材王力平主讲》第198页至202页

平衡功(一)

(中国道教与养生文化首期夏令营教材摘录王力平主讲)“平衡功”是“灵宝通智能内功术”中的外动功,是一种古老的

吐纳术,通过修炼者的肢体有序之动,配合严密的呼吸方法,用意用气用百窍和植物、动物、人相交换有形有质的“信灵”,使人体宇宙的电磁场和植物、动物、人的电磁场相对抗的统一。修炼者发出自身宇宙无形之质与植物、动物、人相交换气质、血质、髓质及相交换心领神会的“信灵”,使修炼者能达到人与植物、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信灵”气质、血质、髓质相对抗的平衡,故名:平衡功。平衡功在古时对治疗各种肿瘤、内脏积血、肿块、脓肿有一定的疗效。初学平衡功者最好和大树相对抗地炼,因为“人生于世,浮而无根。”就是说:人出生于母体后,本身就成为无根之体,要靠水谷养肢体而生长,人体有“气行之路”、“血行之路”、“秽物排出之路”。树木天生有根,根基深,树木虽无血液,但它有“气行之路”、“水行之路”和“排浊之路”。树木体积高大,稳定,又是天然之物,人与树木对抗地交换“信灵”有益无害。“平衡功”固定步法的修炼方法平衡功的固定步法共九式,现整理五式基本修炼方法。一、双手上下拉动姿势与动作:修炼者面对大树,两脚自然分开,两脚距离宽于肩,两膝微曲,双手轻松自然下垂于大腿两侧,闭目,平视,合齿,舌抵上腭,静止一会。双臂平伸,虚腋,两手掌平开,立掌,两掌心对大树,修炼者要与对炼的大树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由修炼者的功夫而定。双掌距树身,为身树相距的三分之一。初学者闭两目,功夫深者两目圆睁,双手同时沿大树树身平行上下

拉动,两腿配合两手臂上下起伏,两膝缓缓曲伸,脊柱正直,两膝曲伸程度由修炼者的功夫、年龄、体质而定。呼吸:修炼平衡功者的呼吸要紧密地配合动作,呼吸的方法要与动作的起伏而定呼气与吸气。修炼者向上拉动时吸气,向下拉动时呼气,呼吸要逐步做到细、匀、长、缓、微。意念:意念两掌掌面和面前的大树。大树是一个带有特定色素的大气柱,两掌也会发出同样色素的气体来,和大树相对抗地交换“信灵”。二、十指纵向切割姿势与动作:起式与前式相同,修炼者面对大树,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两脚距离宽于肩,双手放松下垂于大腿两侧,闭目平视,合齿,舌抵上腭,静立一会后,双臂平伸,虚腋,两手掌平开立掌,两手十个指头尖向着大树,修炼者一定要与大树保持一定距离,可随着修炼者功夫加深而逐步把面对大树的距离拉远,修炼者双掌掌心一定要相对,两手十指指尖对大树上下切割,切割的条条越细越好,用十指指尖上下切割时,身体与双膝随着手臂上下拉动而略有起伏,双手高于双肩平齐。初练者和老年体弱者的动作不要过大,两臂上下不要过高或过低。呼吸:呼吸要均匀紧密地配合身体与两臂上下拉动的动作,千万不要路途停顿,两臂十指平开立掌,上拉时吸气,下拉时呼气,呼吸要逐步做到细、匀、长、缓、微。意念:修炼者两手十指指尖面对大树,眼前的大树想像成为一个高大的气柱,修炼者想两手十指指尖发出同一色素的气体,交汇成一点成一线,

产生一种透力的无形之质,穿透大树,把眼前的大气柱切割成细条,切割得越细越好。三、十指横向切割姿势与动作:站式同前式,把立掌变平掌,掌心向下,准备动作同前式。将两掌平开,掌心向下,两掌在大树前作左右横向切割动作,两手掌切至前胸,双掌上下重叠,分手时十指尖同时向着大树,两手划弧,再向大树作横向切割,切至胸前两手重叠向后拉,拉至两臂不能再收时,两掌再向外划弧切割大树,两腿随着横向切割动作上下起伏,起伏高度由自身而定。呼吸:两手平开,掌心向下十指尖对大树,双手重叠向后拉,拉时吸气。双手在胸前分开,划弧向大树时闭气。十指尖行至面对大树时呼气。十指尖切割大树至双手重叠时,两手向前胸拉,拉时吸气。这样反复的作。呼吸一定要细、匀、长、缓、微。意念:当手指十个指尖横向切树时,想用十指指尖发出一种物质,把眼前的大气柱切割成薄片,切割得越薄越好,十指向胸前拉时,开始闭气时平衡功第一部无意念,但要配合好呼吸。四、双推掌姿势与动作:站式准备姿势同第一式。修炼者轻松自如地站立,面对大树一会,闭目、合齿、舌抵上腭,两掌平伸,掌心向下,两手十指指尖对大树,向胸前拉。拉至胸前,两手立掌九十度,掌心向着大树,两臂缓缓用力向前推出,推至两臂平伸时,两手十指下落,变十指指尖对大树,两掌平掌,掌心向下行为往胸前拉,拉至胸前,立掌向前推。修炼者前推后拉时,身体略有上下起伏。呼吸:

当两掌直立九十度,两臂缓缓向大树推掌时呼气。两掌平伸,掌心向下,十指指尖对大树向胸前拉时吸气。修炼者吸气时身体向下微微或向上起伏,呼气时身体不动。脊柱一定要正直。呼吸要做到细、匀、微、缓、长。意念:修炼者把眼前的大树想象成一个大气柱,两掌向前推掌时,两掌同时发出一种色素的气质“信灵”把眼前的大气柱推弯。两手平伸,向后拉时想把眼前的大气柱拉弯。五、剑式拉动姿势与动作:站式准备姿势动作同第一式。修炼者面对大树轻松自如地站立一会,闭目、合齿、舌抵上腭,将两手食指和中指并拢伸直,两指尖对大树,大拇指帮无名指、小指扣住,古时称这种手法叫:“剑式手法”。修炼者剑式以大树,作纵向、横向上下拉切大树,又可以用剑式在大树上打洞。呼吸:1、剑式纵向切割:下切时呼气,上拉时吸气。2、剑式横向切割拉加时吸,拉出时呼。意念:修炼者在行动中想由“中指指尖”古时称剑头,发射出有物有质的“信灵”把眼前的大气柱切成细条、薄片,意穿透大树为合格。第六式:单劈掌姿势与动作:站式准备姿势动作同第一式。修炼者面对大树轻松自如地站立一会,闭目、合齿、舌抵上腭,两臂前伸,左手掌心向下,指尖对树心。右手掌心对树心。左手沿树上行,同时右手沿树下行,左手向外向下划半圆到下面,掌心变为对树心,同时,右手向外向上划半圆到上面,指尖对树心,手心向下;左手沿树上拉,同时右手沿树下压;左手沿树下行,

同时,右手沿树上行,两手行至极点,右手向外向下划半圆到下面,掌心变为对树心,同时,左手向外向上划半圆到上面,指尖对树心;右手沿树上拉,同时左手沿树下压。如此循环反复。动作越慢越好。手腕和双膝的动作同第一式。抬手的高度不过眉。两手一上一下时,髋,肩,肘,腕同时也放松地跟着动。要求左右平衡,转动要小,以小带大。呼吸:吸气:指尖对树心的手下行,掌心对树心的手上行;呼气:指尖对树心的手上行,掌心对树心的手下行;闭气:两手同时划半圆。吸气时,收腹提肛,呼气时恢复自然。意念:吸气时,意念要重,指尖对树心的手要有压的劲,掌心对树心的手要有抬的劲;呼气时,缓解抬劲和压劲;闭气时,意想两手间形成一球体。“平衡功活动步法”的修炼方法

“平衡功活动步法”是“灵宝通智能内功术”中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古老的吐纳术。修炼者通过有规律的肢体运动和严密的步法,及特殊的呼吸方法相配合,用神、气、意相合相依的意念活动,把人体内之气推、拉、挤、压、转、拿、打、送,放出体外。用一种特定的肢体运动,配用双手发出的质,把自身宇宙之气推出体外,变为人体激发之。再把自然宇宙之气,推、拉、挤、压、转、拿、打、送,收入体内,用一定的特定的肢体运动,配用双手发出的质,把自然宇宙之气,收入人体宇宙之中变为人体内之气。使人体先天元气归于本体,后天之气合于天体的一种特殊的修炼方法。“平衡

功活动步法”主要是修炼人体内精微物质和人体内生物电磁场的发射和接收。“平衡功活动步法”是以后学练“外五行吐纳气法”和“外五行力开十二经络周天法”的基础功。“平衡功活动步法”共分九式,现介绍前两式:一、双推脉,二、双推掌,供大众修炼。一、双推脉姿势及动作:准备式:修炼者面对大树或在花草丛中(初修者面对大树和花草),两脚自然站立,两腿微开,两手自然下垂,放于大腿两侧,松静、收心、收体、收宇宙、闭目合齿、舌抵上腭、轻松自然站立一会,睁开双目,上身正直。动作:将下垂于大腿两侧的双手向外转,掌心向前,两臂平直上举,双手捧气划弧,捧气的动作幅度越大越好。双手捧气的同时,修炼者的左脚或者右脚向后退半步(先退左脚或和先退右脚由修炼者而定),两手捧气划弧的动作和向后退步的动作,是同时进行的,是同步动作,动作速度要慢而配合好。修炼者双手捧气,向上划弧时,人体一边向后退步,退步的同时人体开始下蹲,下蹲到位,双手捧气正好到头顶,双手变捧气为向下压气,这时两掌心向下,双手把自然宇宙之气压入人体宇宙之中,双手向人体内压气经头顶、头、胸至小腹下田处。双手捧气,压气到小腹下田处之动作,应做到两目随手转,手行之处,两目视处,一定要做到神意气相合。向后退半步的同时,前腿向前直伸,脚尖对着大树和花草,前脚虚踩着地,修炼者重心放在后腿上,后腿弯曲呈下蹲之势,两腿一定要夹裆扣膝。年青力壮者尽

量将前腿伸直,后腿下蹲得越低越好,初学者及老、弱、病者脚步不稳,动作不宜太大。双手捧气划弧至头顶,双手变捧气为压气,同时退半步,身体下蹲。双手向下压气经头顶、头、胸、小腹至下田处,双手在下田处分手,划弧,双手向下压气之式变为为双手向外向下推气。双手顺着小腹下田处,向伸直的前腿推去,双手顺着小腹、大腿、膝盖、小腿、脚、至脚尖推出体外。双手推出脚尖后,变推式为捧气式,双手掌心向上,在双手又开始捧气的同时,左脚或右脚开始向后退步(退至三步后,开始向前进三步),再作前面所讲的动作。这样先向后退三步,再向前进三步,周而复始地修炼,直至收功,修炼的时间可长可短。双手推气时,两手左右分开停在前伸大腿的两侧,两掌心斜着向下对着大腿,向下推,推出脚尖。收功:修炼者想收功时,只要将重心着地的后腿向前迈半步或将前脚虚踩着地的前腿向后退半步,使两脚平衡站立,全身正直,两手捧气经头顶、头、胸、小腹下田处,双手在小腹处向内划弧后,相叠于小腹,掌心对着小腹处(左手在上或右手在上随己),静立一会,即可收功。呼气:两手压气行至小腹时,两手向内划弧分手,双手掌心向下压气变为双手向外推气时,开始呼气,呼气时,双手掌心对着小腹,顺着小腹、大腿两侧,向脚尖推去,一直推出脚尖为呼气,双手推出脚尖,呼气变为吸气。吸气:双手从脚尖推出后,双手推式变捧气之式,开始吸气,双手捧气至头顶,双手变

捧气为向下压气,一直压入头、胸、小腹至下田处为吸气。双手行至小腹,双手在小腹处划弧分手将双手向下压式变为向外推气式,开始呼气。呼吸注意事项:呼吸一定要做到细、匀、长、慢、微、缓,呼与吸的时间一定要均衡,这样一呼一吸,周而复始,直至收功。意念:修炼者双手向下压气至小腹处,双手左右划弧分手,外转,压式变推式时,双手掌心向小腹下田处发出一种带有透力的“信灵”入下田,推下田之气入大腿,两手掌心对着向前直伸的大腿两侧的双脉往下推,一直推出脚尖,双掌发出透入骨髓之,运行于下田至脚尖。推体内之气行于体外,人体之气合于天体之气。“ 推内气行,透骨气入髓,气行宇宙外,气归元气中”。双手推气行至脚尖,推出脚尖开始吸气,吸气时两掌心向上捧自然宇宙之气,从四面八方,收入自身宇宙之边,捧自然之气至头顶,变捧气式为双手向下压气式,双手掌心向下压气,把自然宇宙之气压入人体宇宙之中,此时天元之气归入人体,修炼者应做到双手外压气而内气之行,一直行至下田处,分手变推式,开始呼气,这样反复,直至收功。“捧压气行,气入宇宙中,外气推内气,元气归于君”。二、双推掌姿势及动作:准备式:同前式“双推脉”的动作准备式。动作:将下垂于大腿两侧的双手向内转,掌心向后,两臂向上平举行至与地面平行时,掌心向下,两手向后拉,两臂回收,双手向后拉动时,双手十个指尖对着大树,双手拉至前胸处,将双手

十个指尖对大树之式变为立掌,掌心对大树。两臂慢慢平直向上举的同时,修炼者的左脚或者右脚同时开始向后退半步(先退哪只脚随己)的同时,身体向下蹲,两臂向上平举和向后退步是同一动作,是同时进行的,动作速度要一致。向后退半步的同时,前腿向前直伸(初学者脚尖要对着大树或花草),脚尖对着大树或花草,修炼者全身重心放在后腿上,后腿弯曲下蹲之式,两腿一定要夹裆扣膝。修炼者身体下蹲到位,双手已拉收至胸前,双手变立掌,掌心对大树,双掌力推大树,双掌力推大树至两臂平伸八分处,双手立掌变双手十个指尖对大树,双手向后拉,拉至胸前处再立掌,掌心对大树。双手向后拉时,同时向后退一步,向后退三步后,双手向后拉时,同时向前进三步,向前进三步,这样向后退三步,再向前进三步,周而复始,直至收功,炼功时间由修炼者自己定。呼气:双手向后拉至胸前变立掌时开始呼气,两掌心对着大树,用力向前推,一边向大树推掌,一边呼气,直至推掌到位,立掌变平掌,双手十个指尖对大树,开始吸气。吸气:双掌推至两臂平伸八分处,变十个指尖对着大树,向后拉时开始吸气,双手一边用力向后拉,一边吸气,拉双手至胸前到位,平掌变立掌,变为呼气。呼吸注意事项:呼吸一定要要做到:细、匀、长、慢、缓、微,呼气与吸气的时间一定要均衡,这样一呼一吸,周而复始,直至收功。收功:修炼者想收功时,只需将重心着地的后腿向前迈半步或

将前脚虚踩着地的前腿向后退半步,使两脚平直站立,身体正直,两手平掌向前胸处收拉,双手行至前胸,轻轻地把双手下垂于大腿两侧,变“无极式”站桩,静立一会即可收功。意念:修炼者立掌,掌心对着大树,两掌发出一种有抗力的透力,平直向前推,意想把眼前的大树推弯。双手推掌到位后,变立掌为平掌,两手十个指尖对着大树向后拉,用意、用气,气意相合把大树拉弯,向后拉时是平直向后拉,古称“经关纳气法”的一种。“ 推五行木,杨柳桐柏松,拉气行炁功,奥妙宇宙中”。“平衡功”之理及由来(略)睡功第一部功(一)“睡功”是“灵宝通智能内功术”中一个组成部分。修炼者人体姿态同于睡势,意态同于动势,是体为静,意为动,动静相合的一种安神健体的好方法。“睡功”与睡眼有着本质的不同。“睡功”是修炼者体态成睡势,全身肌肉处于松而不懈,大脑静而不眠的状态,通过意的导引,主动调节体静、脑静,而脏腑动,达到动静相兼,调息养神,祛病保健之功能。工作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及体力劳动者均可修炼此功,作为恢复神力、精力、体力之功法,特别是对于老年人、体弱者及妇女更为适宜,几分钟、几十分钟都可进行。通过修炼“睡功”达到祛病、安神、延年益寿。“睡功”古称之为“睡仙功”,共有十一式,现整理出九式:一.安神式姿式:平直仰卧,枕高以头颈舒适为度。上肢自然伸直,肘关节略曲,手心向下置于身体两侧,下肢舒伸,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足尖自

然外展呈八字分开。意念:两眼向上平视片刻,再把神光渐渐收回两眉中间处,向鼻尖看,一直看到脐下小腹处,闭目合齿,舌抵上腭。呼吸:深长呼吸。吸气时想气从四面八方挤压入脐下小腹处,呼气时想气从脐下小腹处通过全身毛孔向体外发射。有意念深长呼吸二十四次后转为自然呼吸再不要用意念。注意:在炼功过程中会出现全身膨胀或身体要腾起之感觉,这是气功态的自然反应,不要害怕。疗效:“安神式”主要对神经系统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对一些脑力劳动者有“安神养精”之力,对一些体力劳动者有解除疲劳、振奋精神之力。功效:安神养精,醒神解乏。二、降血式(调压式)姿式:平直仰卧,枕高以头颈舒适为度。上肢自然伸直或肘关节略舒曲,手心向下置于身体两侧。下肢舒伸,两足跟相对,足尖分开呈小八字。意念:两眼向上平视片刻,再把神光渐渐收回两眉中间,向鼻尖看,一直看到两足的“涌泉穴”,闭目、合齿,舌抵上腭。呼吸:深长呼吸。吸气时想气从两足的“涌泉穴”慢慢上升到脐下小腹处,呼气时想气从脐下小腹处下降到两足“涌泉穴”。深长呼吸二十四次后,转为自然呼吸,再不要有意念。注意:在练功过程中,两腿有麻、凉、胀或有气流动之感觉,这是气功态的反应,不要害怕。疗效:“降血式”对人体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功效:降血、调整血压。三、保精扶血式姿式:平直仰卧,枕高以头颈舒适为度,两肘自然放置在两肋旁,右手抱着左手掌或左手抱着右

手掌,以修炼者本人舒适为好,掌心向下,覆置于“中极穴”(“中极”为奇经任脉经之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位于脐下四寸,于腹部正中线取之)。意念:两眼平视片刻,再把神光渐渐收回两眉中间处,向鼻尖看,一直看到两手掌覆盖处(中极穴),闭目,合齿,舌抵上腭。呼吸:深长呼吸。吸气时想气从四面八方脐压到“中极穴”,呼气时想气从“中极穴”向全身发射。深呼吸二十四次后,转入自然呼吸,再不要用意念。注意:在炼功过程中,人体的整个躯体出现向上或掌下有声响,小腹内的声响,这是气功态的反应。疗效:“保精肤血式”主要对遗尿、尿闭等疾患有一定疗效。功效:调整平衡冲、任两脉,助气化,利膀胱。四、回阳壮力式姿式:同“保精扶血式”,只是两手掌覆置于“气海穴”(“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处,腹正中线,“关元”与“神阙”两穴之间取之。此为强壮回阳之要穴,为蓄精扶卵之地,属任脉)。意念:同“保精扶血式”,神光一直看到“气海穴”两掌覆盖处。呼吸:同“保精扶血式”,把呼吸意念改为“气海穴”。注意:练功过程中,小腹会出现大小不同声响,这是气功态的反应。疗效:对阳痿、遗精、淋病、小腹痛、月经不调、闭经有很好的疗效。功效:通理任脉,强壮回阳,调气滞、治肾虚。五、补虚还阳式姿式:同“保精扶血式”,只是两手掌覆置于“神厥穴”(此穴在肚脐窝正中,属任脉之穴)。“脐”在人体腹部的位置非常重要。古人说:“人之有脐,犹天之有北辰也”,故名曰:“天枢”,又名“神厥”,是

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根,补虚还阳之宝,脐通五脏,是神往来之门。意念、呼吸:同“保精扶血式”,意念改为“神厥穴”。注意:中腹部内有动或声响之感觉是气功态的反应。疗效:对阴阳两虚,体弱无力、气短神弱等病症有好的疗效。功效:温阳补虚,还阳和中,消食导滞。六、调气扶心式姿式:同“保精扶血式”,只是两手覆置于“膻中穴”(此穴在两乳头中间,女子在第五胸肋关节之间,胸正中线下取穴。属任脉,气会膻中、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任脉皆合于此)。意念、呼吸:同“保精扶血式”,意念改为“膻中穴”。注意:胸部有气动或声响是气功态反应。疗效:对胸痛、气管炎、胸膈满闷、心脏等疾病有好的疗效。功效:调气降逆,宽胸利膈。七、保肝明胆式姿式:平直仰卧,枕高以头颈舒适为度,躯体左方肋旁放一块与枕同高的软垫,左肘置于软垫上,右手掌抱着左手掌或左手掌抱着右手掌,掌心向下覆置于右肝(胆)区之上。意念:两眼向上平视片刻,再把神光渐渐收回两眉中间,闭目向下看,向鼻尖看,一直看到肝(胆)区,想一想肝(胆)区之形状后,闭目合齿,舌抵上腭。呼吸:深长呼吸。吸气想大气向肝(胆)区收压,呼气想肝(胆)区之气从口呼出。呼气时要把舌抵上腭转为舌抵下腭。深长呼吸二十四次后,转为自然呼吸,再不要用意念。疗效:主要对慢性肝炎、肝区不适、肝火过盛、胆痛、胆区不适有好的疗效。功效:理气舒肝,利胆开窍。注意:肝、胆有气动为气功态反

应。八、扶脾健胃式姿式:平直仰卧,枕高以头颈舒适为度,躯体右方肋旁放一块与枕同高的软垫,右肘置于软垫上,以左手掌抱着右手掌或右手掌抱着左手掌,掌心向下,覆置于右肋脾胃区之上。意念、呼吸:同“保肝明胆式”,只是意念在脾区(胃区)。疗效:对脾痛、脾胃不和、胃炎、胃痛、消化不好有很好的疗效。功效:和胃定痛,扶脾去胀。注意:脾胃有气动或声响是气功态反应。九、安乐式姿式:同“安神式”,只是两手改为手心向上。意念:两眼向上平视片刻,再把神光渐渐收回两眉中间,闭目“回光”看头后“玉枕”处,再把神光慢慢的放回两眉中间,闭口,合齿,舌抵上腭。呼吸:深、细、长呼吸。吸气想气从上空远方向两眉中间处收回;呼气想气从两眉间向远方高空射出,呼吸二十四次后,转为自然呼吸,想太空中的绚丽景色。注意:练功中会出现外来生物电磁波而使全身动,还会出现一些美丽景象,不要害怕,这也是练人体内收的一种好方法。——摘自《灵宝通智能内功术》(中国道教与养生文化首期夏令营教材、王力平主讲)第243—24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