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控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一般分析方法和基础技能,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作原理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从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一总目标出发,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较大程度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中,将实验室、实训室与教室整合为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教学平台。即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的教学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室配置了常用工具、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常用元器件、实验实训装置等设施。创造了任务和条件就在手边的氛围环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践学习的欲望、兴趣和冲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技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

(2)掌握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并会分析具体的电子电路;

(3)会使用万用表等常用电工仪表及常用电子仪器仪表来检测电子电路;

(4)能阅读与理解整流电路及典型稳压电源的原理图;

(5)能阅读与理解典型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

(6)能了解集成电路基本常识;重点理解集成电路在工业中的应用;

(7)会使用常用电子仪表进行数字电路的测量与调试;

(8)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撰写实验、实训技术报告和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

(9)初步具有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

(10)初步具备测试常用电路性能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11)初步具有组装和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实践各种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体化学习过程,了解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5)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技术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

(6)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本领域科技发展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技术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能体验技术改革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各种工程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7)培养学生对元器件、仪器仪表及其操作职业素质感情和职业道德。

(8)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安全和环保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工艺和劳动纪律的职业素养。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及PN结的基本概念;了解二极管的基本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和极性,会正确选用二极管;掌握二极管的主要应用;了解稳压管、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活动安排:

各种二极管的认识活动;二极管极性的判定;二极管应用电路的制作,学会正确使用万用表等基本工具。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二极管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和网络资料的整理等。其中二极管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1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二极管应用实

验现场操作成绩占1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半导体及PN结

知识要点:

半导体的基本特性;本征半导体的概念;杂质半导体;PN结单向导电性。

2.半导体二极管

知识要点: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技能要点:

二极管的认识活动;二极管正负极的判断。

3.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应用

知识要点:

二极管的整流应用、限幅应用、箝位应用、稳压应用、开关应用。

技能要点:

二极管应用电路的制作,示波器和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4.特殊二极管

知识要点:

稳压管;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

第二章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判别三极管的类型;理解三极管电流放大作用的原理;能用万用表简单判别三级管的质量,会正确选用三极管;了解结型场效应管、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正确分析各种放大电路的方法,并具备简单的计算能力,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会判别反馈的类型。

活动安排:

各种三极管的认识活动;三极管类型及质量的判定;基本放大电路的实验操作。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

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和网络资料的整理等。其中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1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基本放大电路实验现场操作成绩占1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半导体三极管

知识要点: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与类型;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三极管的特性曲线;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技能要点:

各种三极管的认识活动;三极管类型及质量的判定。

2.场效应晶体管

知识要点:

结型场效应管结构符号和工作原理;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符号和工作原理。

3.基本交流放大电路

知识要点: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技能要点:

基本放大电路的实验。

4.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知识要点: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条件;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简单计算。

技能要点: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调试与检测

5.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知识要点: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频率响应和通频带的概念。

技能要点: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调试与检测

6.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知识要点: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技能要点: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基本实验

7.功率放大电路

知识要点: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分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集成功率放大电路。低频功放电路主要技术指标。工程估算法计算静态工作点及放大电路Au、 Ri 、Ro 、Aus。

技能要点:

功率放大电路的应用。

8.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知识要点:

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的类型和基本电路形式;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集成运放电路中负反馈的分析。

技能要点:

反馈的类型的判别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负反馈放大电路调试与检测。

第三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直流放大器的两个特殊问题,了解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了解集成电路;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参数、简单运算功能;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质量好坏的简易判断及调零方法。

活动安排:

集成电路的认识活动;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实验操作。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

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和网络资料的整理等。其中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1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实验现场操作成绩占1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差分放大电路

知识要点: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概念和存在的问题;差分放大电路的结构和抑制零漂的原理;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类型和连接方式。

2.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简介

知识要点: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特点和种类;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符号和主要参数;理想的集成电路运算放大的特性及分析方法。

技能要点:

认识与检测常用集成运放

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

知识要点: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加法运算电路、减法运算电路。

4.运算放大器的应用举例

知识要点:

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电压比较器、正弦波振荡器

技能要点: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实验操作。

第四章直流稳压电源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整流电路及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组成;掌握集成稳压器的实际使用,能分析其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

活动安排: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安装实训。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直流稳压电源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和网络资料的整理等。其中直流稳压电源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1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直流稳压电源实验现场操作成绩占1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整流电路

知识要点: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技能要点

整流电路测试实验

2.滤波电路

知识要点:

电容滤波电路;电感滤波电路;复式滤波电路。

技能要点:

滤波电路测试实验

3.晶闸管(可控硅)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知识要点:

晶闸管的结构;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4.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知识要点:

电阻性负载;电感性负载。

5.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知识要点:

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稳压元件的选择。

技能要点: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调试检测

6.串联型稳压电路

知识要点:

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7.直流稳压电源的调整及常见故障诊断

知识要点:

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主要调整方法步骤;常见故障的诊断技术。

技能要点:

直流稳压电源实训装接。

第五章数字逻辑电路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区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能进行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理解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掌握“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门电路;会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能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了解编码器、译码器、显示电路的应用。

活动安排:

全加器的逻辑功能测试;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数字逻辑电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和网络资料的整理等。其中数字逻辑电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1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现场操作成绩占1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数字电路概述

知识要点: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数字电路的特点;数字电路的分类;数字电路的应用;脉冲信号。

2.数制

知识要点:

十进制数;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

3.开关元件

知识要点:

二极管的开关特性;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4.基本逻辑门电路

知识要点:

基本逻辑门电路;TTL门电路和MOS门电路的使用;

技能要点:

TTL门电路实验;CMOS门电路实验。

5.组合逻辑电路

知识要点:

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技能要点:

全加器的逻辑功能测试;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6.编码器

知识要点:

二进制编码器;、二——十进制编码器

技能要点

编码器安装调试

7.译码器和显示电路

知识要点:

二进制译码器;显示器及其电路。

技能要点

译码器和显示电路安装调试

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逻辑功能及描述;能掌握JK触发器、D触发器、T触发器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及描述;了解不同逻辑功能之间的转换方法,能正确使用集成触发器;能借助手册合理选用集成触发器;掌握集成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测试主法;了解寄存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清楚它们的功能。

活动安排:

集成JK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D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异步二-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时序逻辑电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和网络资料的整理等。其中时序逻辑电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1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时序逻辑电路实验现场操作成绩占1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RS触发器

知识要点:

基本RS触发器;同步RS触发器;主从RS触发器。

2.时钟控制触发器

知识要点:

主从JK触发器;边沿JK触发器;边沿D触发器;触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

技能要点:

集成JK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D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

3.寄存器

知识要点:

寄存器的基本概念;数码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寄存器的应用技术

4.计数器

知识要点:

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集成计数器

技能要点:

异步二-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5.应用实例

知识与技能要点:

消抖动电路原理安装与测试;数字钟原理安装与测试。

第七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的概念;理解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能用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

活动安排:

555定时器应用电路的装接。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和网络资料的整理等。其中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1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触发器电路的实验现场操作成绩占1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单稳态触发器

知识要点:

脉冲波形的种类和主要参数;用门电路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集成单稳态触发器。

2.施密特触发器

知识要点:

用门电路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集成施密特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

3. 555定时器

知识要点:

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与功能;用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第八章数模与模数转换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D/A 转换和A/D 转换的概念;了解D/A 转换器和A/D 转换器的电路工作原理及应用。

活动安排:

D/A 转换器和A/D 转换器的认识活动。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主要以数模与模数转换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为组。其中数模与模数转换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5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D/A 转换器

知识要点:

D/A转换电路及原理;T型电阻网络D/A转换器;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应用。

2.A/D 转换器

知识要点:

采样与保持;量化和编码;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参数;A/D转换器的应用。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学时分配建议

2、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本课程最好是开展以产品为载体的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认识电子电气产品,熟练使用电子仪表与仪器、电工工具。

(3)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室,在实验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4)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等辅助资源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中向学生多介绍该学科当前的主流技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5)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6)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7)在教育教学中挖掘人文艺术因素,做到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8)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习题课、单元测验的安排和习题的选择。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

(二)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建议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平定学生成绩。

(3)应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要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4)缺课或缺交作业累计达本学期1/3以上,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5)本课程的考核,要综合技能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考核三方面来进行,建议配比为3:2:5。即,技能考核30%;学习过程考核占20%;理论考核占50%。

(三)教材编写建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综合化教材。

2.根据五年制高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院本教材。教材开发的建议为:

(1)组织开发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以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开发教材的主编和主审,须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的骨干教师;

(3)教材结构和内容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讲究“实在”、“实效”,编排时要符合五年制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4)选取的内容或课题应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学校的实际有机结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原则;

(5)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课改精神,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内容的选择力求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6)教材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适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内容和空间。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按每学期两个班,每班45名学生配置)

实验设备: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箱、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和数字万用表等仪器25套

实验室功能: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等基础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测试技术。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针对教学的需要和难点,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的内容;技术性强,学校能力滞后的内容;尚未开发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相关教学资源,组织力量,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发挥我院联合优势,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其前导课程是《高等数学》、《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是《单片机接口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等。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学会使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和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掌握数字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 (一)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电子设计能力训练,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今后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学习中认识电子技术对现代科学技术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了解并适当涉及正在发展的学科前沿。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常用计数进制和常用BCD码; ●掌握逻辑函数及其化简; ●掌握TTL门电路、CMOS门电路的特点和常用参数; ●理解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掌握其功能; ●理解JK触发器和D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逻辑功能; ●理解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掌握其功能; ●掌握555集成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 2.能力目标 ●能正确使用各种类型的集成门电路,并能利用集成门电路制作 成一定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 ●会使用触发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和常用的中规模集成计数 器; ●能借助于仪器仪表,对小型数字系统的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 3.素质目标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作业

三相桥式SPWM逆变电路仿真 一、设计的技术指标: 直流母线电压输入:650V; 输出三相交流相电压:220V; 调制方式:SPWM; 频率调制比:N=5; 幅值调制比为:0.8; 二、工作原理 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如图所示,图中应用V1-V6作为逆变开关,也可用其它全控型器件构成逆变器,若用晶闸管时,还应有强迫换流电路。 从电路结构上看,如果把三相负载看成三相整流变压器的三个绕组,那么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犹如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与三相二极管整流电路的反并联,其中可控电路用来实现直流到交流的逆变,不可控电路为感性负载电流提供续流回路,完成无功能量的续流和反馈,因此VD1~VD6称为续流二极管或反馈二极管。 在三相桥式逆变电路中,各管的导通次序同整流电路一样,也是T1、T2、T3……T6、T1……各管的触发信号依次互差60?。根据各管的导通时间可以分为180?导通型和120?导通型两种工作方式,在180?导通型的逆变电路中,任意瞬间都有三只管子导通,各管导通时间为180?,同一桥臂中上下两只管子轮流导通,称为互补管。在120?导通型逆变电路中,各管导通120?,任意瞬间只有不同相的两只管子导通,同一桥臂中的两只管子不是瞬时互补导通,而是有60?的间隙时间,当某相中没有逆变管导通时,其感性电流经该相中的二极管流通。

上图中的uao`、ubo`与uco`是逆变器输出端a、b、c分别与直流电源中点o`之间的电压,o`点与负载的零点o并不一定是等电位的,uao`等并不代表负载上的相电压。令负载零点o与直流电源中点o`之间的电压为uoo`,则负载各相的相电压分别为 (3-1) 将式(3-1)中各式相加并整理后得 一般负载三相对称,则uao+ubo+uco=0,故有 (3-2) 由此可求得a相负载电压为 (3-3) 在图3.3中绘出了相应的负载a相电压波形,ubo和uco波形与此相似。 三、仿真电路图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专业课〗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二O一二年八月 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三)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生产过程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课程标准

“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对学生的服务理念、客户服务执行技能的训练与养成起着关键作用,是满足学生从业需要的关键课程。 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客户服务理论与技巧,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客户服务的重要性,掌握客户服务类相关岗位所需要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包括:《沟通技巧》、《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等。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围绕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根本任务和适应社会需要的目标;紧扣中职学校教学大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结构,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相关知识前后的关联性并结合实际营销工作流程为线索,来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具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网络客服工作岗位介绍、网络客户服务平台操作应用、订单处理、打包发货、售后服务、维护客户关系等。 建议本课程总课时为54学时,在第三学期开设。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学习网络客服的基础知识和网络客服技巧,掌握网络客服岗位的基本技能,具备网络客服的基本素养;

●掌握客服的工作流程,做好售前知识储备,流程培训和准备; ●掌握客服沟通技巧; ●熟练应用各种客户关系管理工具及方法对客户进行管理和维护。 2.2技能目标 ●能够使用网络工具友好地与客户进行沟通; ●能够在线接待不同的客户; ●能够处理商品订单打包发送、售后服务工作; ●能够较好的维护客户关系。 2.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良好的学生职业形象; ●培养学生在客户接待等工作中热情、友善地与客户交流; ●养成顾客至上及诚信的服务宗旨。 3.课程内容和要求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精)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92班马玥 (浙江杭州310027 E-mail: yeair@https://www.360docs.net/doc/16127349.html,学号:3991001053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阐述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论述了走向信息时代的电力电子技术和器件的创新、应用,将对我国工业尤其是信息产业领域形成巨大的生产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高速、高效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wer Electronics Technique Ma Yu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E-mail: yeair@https://www.360docs.net/doc/16127349.html,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electronics technique, as well as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ticipated trend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modern power electronics techniqu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1、概述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未第一只晶闸管问世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开始登上现代电气传动技术舞台,以此为基础开发的可控硅整流装臵,是电气传动领域的一次革命,使电能的变换和控制从旋转变流机组和静止离子变流器进入由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变流器时代,这标志着电力电子的诞生。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 [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

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 的电学问题;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 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考核要求 号 1 晶体二极1 、熟悉二极管器1. 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

物流客户服务课程标准

¥ 《物流客户服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物流客户服务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以及相关专业 —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物流基础知识和物流实际操作能力培训的主干课程,它结合当今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运营的实际,着重对现代物流客户服务基本知识和理论、物流服务的概况、物流客户服务的重要内容和特征、物流客户服务的策略、物流客户服务的方法和技巧、物流客户关系的维护与发展、物流服务市场营销以及物流客户的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基本问题作了分析和阐述,力图将现代物流客户服务的理念、先进的物流客户服务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引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力求该课程更具时代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作用是让学生学习本课程后,树立现代物流客户服务的理念,对物流客户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为今后从事物流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在物流现代化、科学化、规模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将物流的基本理论和企业运作的实践紧密结合,坚持物流业务开展的过程就是物流客户服务的过程的观点,着重对物流客户服务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技能和技巧以及考核的标准和程序、物流客户服务的新技术等问题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和介绍,切实为中职学生学习和掌握物流客户服务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本课程建议54学时,其中教授学时46学时(含实训20学时),机动学时4学时,考核4学时。 ¥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客户服务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内容,熟悉物流客户服务的运作过程,同时对物流客户关系的维护和管理、物流客户服务的战略等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并且初步掌握物流企业的业务活动中客户服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 (1)总体上了解物流客户服务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以及运作过程; (2)了解物流客户服务核心内容是订单服务; (3)了解物流基本业务活动中的客户服务; (4)' (5)掌握提高物流客户满意度以及客户关系维护的方法; (6)懂得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的确立与绩效评价; (7)掌握物流客户市场分析与营销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实际运作; (8)了解物流客户的信息服务的含义,认识和掌握信息服务的新技术。 3、课程内容和要求

《数字电子技术与项目实训》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与项目实训》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与项目实训课程类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授课对象:(电子信息类专业) 学分:(4学分)先修课:(《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技术基础》) 学时:(64学时)后续课:(无) 制定人:胡智林制定时间:2011年7月15日星期五 二.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数字电路的逻辑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数字系统中常用功能部件的应用分析、逻辑设计与仿真测试等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如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目的是在讲解逻辑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各种逻辑分析与设计的工程方法和工程工具,学习典型逻辑功能部件的内部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可以承担小型数字电路分析或设计的简单应用课题。 课程的任务是引入必要的数制和码制知识,通过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规则、常用公式的介绍,建立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进而深入学习组合电路、时序电路分析与设计中的逻辑工具、基本方法以及仿真软件的测试技术。使学生不仅掌握典型电路的传统分析与设计技术,而且掌握现代数字系统中重要的仿真分析及测试方法。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熟悉数字电子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术语;了解逻辑代数基本定律和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化简及卡诺图化简。 (2)掌握TTL和CMOS门电路及各种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外特性。 (3)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及分析方法,学会一般的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用SSI和MSI 器件);掌握常用的时序电路的功能及分析方法,学会同步计数器的设计方法。 (4)熟悉常用脉冲波形产生与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5)了解A/D,D/A电路及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及其应用。 (6)具有正确使用脉冲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实验仪器的能力。

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目录 一、课程简介 (3) 二、课程设计思路 (3) 三、课程目标 (4)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5) 五、课程实施建议 (9) 六、岗位职业能力标准 (15)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应用》 学时:90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电子技术是一门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部分,应用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后续专业课程与顶岗实习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先导课程:电工技术应用 后续课程:电子CAD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电子技术是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的方法,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熟悉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教学中着重于各种电路的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实用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才能转化为专业能力。

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课程标准

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课程标准 1. 课程性质 1.1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对学生的服务理念、客户服务执行技能的训练与养成起着关键作用,是满足学生从业需要的关键课程。 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客户服务理论与技巧,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客户服务的重要性,掌握客户服务类相关岗位所需要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包括:《沟通技巧》、《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等。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围绕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根本任务和适应社会需要的目标;紧扣中职学校教学大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结构,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相关知识前后的关联性并结合实际营销工作流程为线索,来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具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网络客服工作岗位介绍、网络客户服务平台操作应用、订单处理、打包发货、售后服务、维护客户关系等。 建议本课程总课时为54 学时,在第三学期开设。 2. 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学习网络客服的基础知识和网络客服技巧,掌握网络客服岗位的基本技能,具备网络客服的基本素养; ?掌握客服的工作流程,做好售前知识储备,流程培训和准备; ?掌握客服沟通技巧;

?熟练应用各种客户关系管理工具及方法对客户进行管理和维护。 2.2技能目标 ?能够使用网络工具友好地与客户进行沟通; ?能够在线接待不同的客户; ?能够处理商品订单打包发送、售后服务工作; ?能够较好的维护客户关系。 2.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良好的学生职业形象; ?培养学生在客户接待等工作中热情、友善地与客户交流; ?养成顾客至上及诚信的服务宗旨。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适应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有看懂简单数字装置逻辑图的能力,具有查阅集成电路产品手册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设计简单数字电路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解决数字电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后续课程有:《通信原理》、《DSP原理与应用》等。 (二)基本理念 为适应当今科学与技术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材的要求,《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着加强专业理论技术应用,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实践性环节,提高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方面,使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创新应用能力。 (三)设计思路 1. 课程总体设计原则 课程教学主要按照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步骤实施,理论教学主要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大部分,在组合逻辑电路中主要介绍数字电子技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原理。时序逻辑电路中主要掌握触发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集成电路的原理,教会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这些集成电路设计一些简单的应用电路。实践教学主要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通过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进行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理论知识的加深,进一步提高创新应用能力。 2. 课程内容结构、课时安排说明、学时分配 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4课时,共6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8课时。实践教学16课时安排如下: 主要内容理论 课时 实践课时教与学的方法建议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详]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主要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电学问题; 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 关心国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 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课程容和要求] 序 教学容课程容与要求考核要求 号 1 晶体二极1、熟悉二极管器 1.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读书笔记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而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结构器件的陆续诞生,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现代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与实际工程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电力电子技术是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具体地说,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主要用于电力变换。目前所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均用半导体制成,故也称电力半导体器件。通常把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理论基础是半导体物理)和变流技术(理论基础是电路理论)两个分支。电力电子器件的制造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而变流技术则是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自 20 世纪50 年代末第一只晶闸管问世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开始登上现代电气传动技术舞台,以此为基础开发的可控硅整流装置,是电气传动领域的一次革命,使电能的变换和控制从旋转变流机组和静止离子变流器进入由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变流器时代,这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在随后的40 余年里,电力电子技术在器件、变流电路、控制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国际上,电力电子技术是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领域。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第一个晶闸管为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晶闸管自诞生以来,电力电子器件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概念更新、性能换代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 以电力二极管和晶闸管(SCR)为代表的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以其体积小、功耗低等优势首先在大功率整流电路中迅速取代老式的汞弧整流器,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并奠定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电力二极管对改善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性能、降低电路损耗和提高电源使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硅整流管已形成普通整流管、快恢复整流管和肖特基整流管三种主要类型。晶闸管诞生后,其结构的改进和工艺的改革,为新器件的不断出现提供了条件。由晶闸管及其派生器件构成的各种电力电子系统在工业应用中主要解决了传统的电能变换装置中所存在的能耗大和装置笨重等问题,因而大大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同时也使工业噪声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 自20世纪70 年代中期起,电力晶体管(GTR)、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场控晶体管(功率MOSFET)、静电感应晶体管(SIT)、MOS 控制晶闸管(MC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通断两态双可控器件相继问世,电力电子器件日趋成熟。一般将这类具有自关断能力的器件称为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器件的开关速度普遍高于晶闸管,可用于开关频率较高的电路。 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为了使电力电子装置的结构紧凑、体积减少,常常把若干个电力电子器件及必要的辅助元件做成模块的形式,这给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后来,又把驱动、控制、保护电路和功率器件集成在一起,构成功率集成电路(PIC),也就是说,电力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已进入高频化、标准模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时代。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频化是今后电力电子技术创新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控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一般分析方法和基础技能,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作原理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从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一总目标出发,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较大程度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中,将实验室、实训室与教室整合为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教学平台。即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的教学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室配置了常用工具、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常用元器件、实验实训装置等设施。创造了任务和条件就在手边的氛围环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践学习的欲望、兴趣和冲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技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

Chan客户服务课程标准

客户服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客户服务课程编码:880731 英文名称:Customer Service 学时:34 学分:3 适用专业:物流、会计、连锁经营管理、酒店管理、商务事务、金融事务等 课程类别:职业通用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 建议教材:《客户关系管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版别(2011年5月,第1版)《客服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版别(209年1月,第1版)(可选)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建立客户服务、客户管理的基本概念,能根据具体工作应用需求,运用客户管理理论,理解客户管理方案,并能初步设计客户管理方案。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客户服务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知识目标 掌握客户服务、客户管理基本理论,包括客户资料管理、客户细分、客户满意、客户忠诚、客户维护、客户服务中心管理等。 2、技能目标 能熟练使用客户服务基本理论,并会设计客户管理方案,能根据具体工作应用需求,实施客户服务,并能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构建简单的客户管理方案,并贯彻实施。 3、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学习理论、实务知识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思考、分析当前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安排 1.本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课程内容依据对物流行业企业的调研、兼顾企业岗位就业群需要,并通过解析客户管

理、客户服务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获得。课程分章节重点介绍企业客户服务、客户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客户资料管理、客户细分、客户满意、客户忠诚、客户维护、客户服务中心管理、客户服务能力建设等,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实际分析、设计客户管理方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讲练企业客户服务、客户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维护和建设客户管理体系的能力,为学生运用客户服务、客户管理工具和方法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难点:学生缺乏相关知识背景,在教学模式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实际分析、设计客户管理方案,了解影响服务能力的因素及服务文化的形成机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讲解企业客户服务、客户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维护和建设客户管理体系的能力。 2.本课程与先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商贸大类专业的专业通用必修课程,为高职学生讲授客户服务知识,培养客户服务的技能,同时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并且能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3.主要教学环节安排: (1)本课程,总课时中约二分之一为理论教学课时,实践性教学约二分之一学时。课后配套作业时间约为课堂教学时间的二分之一。不同专业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以课程教学服从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出发,应该适当调整或增删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重难点以及学时分配比例,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 (2)由于本课程更着重于实际操作,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准备一些相关的影像资料或实时新闻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和议论;针对学生的问题、议论,教师引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 (3)教学重难点内容的教学处理:资料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交流,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应设定具体的客户沟通场景工作事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4)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内容布置一至两个实践性操练,如;小组讨论,小组角色扮演等。目的是训练学生这些方面的实际沟通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课业要进行讲评分析,而且小组内部也要进行自我评估。

电子教案《数字电子技术》(邱寄帆)教学资源 数字电子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制订人:周兴审定人:林训超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本课程是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属于基本能力训练层次(电子技术平台类)的课程,也可作为电子技术类其它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以数字电子电路为载体,将典型数字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有机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典型数字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计划教学学时为:80学时+2周(折算学时:140学时),计5.5学分。 三、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和训练之前,学生应已修完如下课程:《电路分析与应用》、《电工电子操作》。

四、课程的教育目标 依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致力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门知识,具备典型电子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作为胜任专业岗位群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的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了解相关数字电子器件的识别、检测和使用知识; 2.掌握查阅数字电子器件手册的方法; 3.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万用表、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毫伏表等)、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4.具备典型数字电路分析和初步设计的能力; 5.具备阅读数字电路原理图的能力; 6.具备基本单元电路和小型电子产品的制作、测试、调试及排除简单电路故障的能力; 7.掌握专业工具软件(电路图绘图软件、电路仿真软件)的正确使用; 8.具备电子产品说明书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9.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及安全、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数字电路》课程标准

精品课程 课程标准

《数字电路》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数字电路 二、适用对象 三年制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三、课时 72 四、学分 4 五、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后续学校和工作中必须的数字电路知识,培养学生解决数字电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职业岗位工作打下专业技能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六、设计思路 该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和设计能力,着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塑造。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后续工作和学习来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职业能力为重点”进行教学目标确定。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推导新知识,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以巩固和强化为主。

七、课程目标 本课程培养学生对于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的设计;掌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集成逻辑门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电路。在分析设计过程中,可以对电路仿真,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软件使用能力,电工焊接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实验、实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突出以下知识和态度的培养: 1.知识目标 (1)掌握数制的相互转换和常用编码; (2)熟悉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和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应用; (3)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 (4)掌握基本RS触发器和常用集成触发器的应用和工作特点; (5)熟悉计数器和寄存器的结构,工作特点和应用; (6)熟悉555集成块的机构特点和工作过程,了解施密特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的特点。 (7)能够根据要求对数字应用电路进行设计和软件仿真。 2.素质目标 (1)严格遵守行业职业道德; (2)具有艰苦奋斗,自主创业、开拓创新精神; (3)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4)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5)树立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和爱护设备设施的责任意识; (6)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情操; (7)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运用各种多媒体进行自学,发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独到的见解。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006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时:154学时+1周综合测评 开课学期:2011-2012学年下学期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作为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三位一体、以赛促学”项目的重点改革科目,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以“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通过本课程工作任务的实施,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使用,理解典型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特性,了解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过程,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环节的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说明书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培养学生进行电气与自动控制设备技术改造、调试与维修的熟练技能打下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以典型电子产品单元电路的分析、制作、调试为手段,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数模电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基本技能,具备电子电路的应用能力,了解从电子电路到电子产品的设计思路,掌握电路设计制作技术报告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相关知识技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工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 (一)知识目标 数字电路部分: 1)掌握数制和码制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2)掌握逻辑事件的基本描述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3)掌握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特点以及典型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

客户服务管理课程标准[详]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标准 0 课程基本信息 0.1 适用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 0.2 开课系部 商贸旅游系 0.3课程负责人 谷晓栋 0.4学时与学分 56课时,4学分。 1.课程定位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渊源、CRM系统的构成、CRM系统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从事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和研究、开发、实施CRM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相关课程 1.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网络营销、公共关系 2.后续课程:销售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 2 课程目标 2.1 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思维和职业精神,熟练掌握客户服务部对客户服务技能,逐步形成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在行业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2.2.1 知识目标 了解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知识、要素,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工作的任务和流程,掌握客户细分及其管理策略等容,了解数据挖掘方法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基本应用。 1.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与涵、意义与作用,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的动因和实施现状。 2.分析谁是潜在客户,如何找到并开发潜在客户,和怎么把潜在客户变成新客户; 3.如何建立客户信息来源并建档,以及如何分析客户资料。 4.如何界定大客户,如何分析大客户资料并制定计划,以及如何为大客户服务。 5.如何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客户体验平台,如何进行体验式营销。

6.客户满意度的测试与分析,产品和服务满意管理,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客户的不满与抱怨。 7.忠诚客户的价值及测量和忠诚客户的分类,以及如何培养忠诚客户和挽回流失的客户。 2.2.1 能力目标 依据职业教育特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规操作能力和个性化服务能力;掌握现代客户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把握客户服务业务经营的发展趋势和科学管理方法的运用,力求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实用型的服务于管理人才。 1.具有调查客户信息、联系、邮寄资料获得客户的需求信息的能力,具有根据公司的实力确认是否继续跟进客户促成订单或寻找新的客户资源的能力; 2.具有对已成为稳定期客户的售后服务的能力; 3.具有合理分配时间在开发新客户和维护老客户的能力,具有充分分析是否有意义需要投入时间金钱继续维护客户的能力; 4.具有在限量的客户资源库里快而准地寻找目标客户的能力,具有快速通过技术各种手段实现稳定客户的形成的能力。 2.2.3 素质目标 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能和健全的心理。 3.具有正确的从业心态。 4.具有刻苦、严谨、周密细心、不敷衍了事、工作到位的作风。 5.具有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6.具有积极进取的职业心理,刻苦钻研,好学上进、克服困难。 3 课程容标准 3.1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在教学设计中以具体的“客户管理与客户服务项目”为平台,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任务驱动型教学。 3.2 课程容选择 1.认识CRM 系统 2.CRM的信息处理模式 3.CRM之客户价值管理 4.客户满意度与客户维持战略 5.CRM之营销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