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交流过零检测电路

高精度交流过零检测电路

高精度交流过零检测电路

比较器(反向输入端加参考电压),越低越检测准确;

测试波形:

过零检测电路

过零检测电路如下,光耦我用的pc817 检测过零点,然后输入单片机INT0 ,过零后单片机中断延时,来控制可控硅光耦MOC3061导通时间,隔离后控制双向可控硅,负载用的是交流单相电机。但是调节到一定速度(低速时)电机会出现抖动,这是 什么原因?电路与下图相似 单片机程序如下: #include unsigned char time;

sbit bb1=P2^0; sbit key1 = P2^4; sbit key2 = P2^5; sbit key3 = P2^6; sbit key4 = P2^7; unsigned char k; void delay(unsigned int t) // 延时子程序,入口参数ms,延迟时间=t*1ms,t=0~65535 { unsigned char j; //j=0~255 while(t--) //t的值等于while()下面{}的语句执行的次数 { for(j = 0; j < 30; j++);//j进行的内部循环,j=j+1,每执行一次加1,大约消耗单片机处理时间//8us,那么执行一次for(),注意for()后面加了分号。大约消耗CPU 8us*125=1000us=1ms } } void int0() interrupt 0 { TR0=1; } void PWM (void) { if(key1==0) //按下相应的按键 { k=0; } else if (key2==0) //按下相应的按键 { k=10; } else if (key3==0) //按下相应的按键 { k=15; } else if (key4 ==0) //按下相应的按键

基于Arduino的电压有效值测量电路设计与实现v1

综合实验1 一、实验题目 基于Arduino的电压有效值测量电路设计与实现 二、项目背景 Arduino是源自意大利的一个基于开放原始码的软硬件平台,该平台包括一片具备简单I/O功效的电路板以及一套使用类似Java、C语言的Processing/Wiring开发环境。Arduino 可用来开发独立运作、并具互动性的电子产品,也可以开发与PC相连的周边装置,同时能在运行时与PC上的软件进行交互。 Arduino的电路板硬件可以自行焊接组装,也可以购买已组装好的成品;而开发环境软件则可通过网络免费下载与使用。目前Arduino的硬件部分支持Atmel的A Tmega 8、ATmega 168、ATmega 328等微处理器。此外,Arduino方案获得2006年Prix Art Electronica电子通讯类方面的荣誉奖。Arduino的硬件电路参考设计部分是以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CC)形式提供授权,相应的原理图和电路图都可以从Arduino网站上获得。 Arduino特点: ●开放原始码的电路图设计,程式开发界面免费下载,也可依需求自己修改; ●具有多通道的数字I/O、模拟输入、PWM输出; ●具有10bit的ADC; ●Arduino 可使用ISCP线上烧入器,自行将新的IC芯片烧入“bootloader”; ●可依据官方电路图,简化Arduino模组,完成独立运作的微处理控制; ●可快速、简单、方便地与传感器、各式各样的电子元件、电子电路进行连接; ●支援多样的互动程序,如Flash、Max/Msp、VVVV、Processing等; ●使用低价格的微处理控制器; ●可通过USB接口供电。 三、实验目的 1、熟悉Arduino最小系统的构建和使用方法;

基于单片机的过零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过零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 如下图所示为按上述思想设计的电压正向过零检测电路。220V的交流电首先经过电阻分压,然后进行光电耦合,假设输入的是A相电压,则在A相电压由负半周向正半周转换时,图中三极管导通并工作在饱和状态,会产生一个下降沿脉冲送入ADμC812的INT0引脚使系统进入中断程序。微机系统进入中断程序后,发出采样命令并从采样保持器读取无功电流值Iqm,这个无功电流即为A相的无功电流,经过1/4个周期电压达到最大值,此时对电压进行采样,得到UM,由UM=1.414U可以得到电压有效值U。 过零检测及单片机调压 首先用PWM(脉宽调制)方法用于可控硅控制是有条件的,即调制频率不能大于市电频率(50Hz),也就是周期

不能小于20mS,否则就不能达到调制作用,调制频率超过市电频率时,可控硅即处于连续导通状态而不能达到调压目的。只有调制频率低于市电频率才能起到调压目的,即限制市电的周波通过可控硅的数量而起到调压的目的。因此用该种方法调制的电压周波数一定是小于50HZ,超过了人眼视觉暂留效应,此就是用于调光产生闪烁的原因。该调压方法用在调功或对脉动电压不敏感的用途上尚可。如果采用可控硅调压用在调光上,须采用移相的调制方法,可使光连续可调。采用移相方法就需过零检测作为移相基点。过零检测其实并不难,如果要求调压比不是很高采用简单的方法即可奏效;用一只三极管即可。用单片机进行移相调压控制可以做得很精。/********************************************************************************/ #i nclude __CONFIG (CPD&PROTECT&BOREN&MCLRDIS&PWRTEN&WDTEN&INTIO); /********************************************************************************/ // void init (void); /********************************************************************************/ // bit fg_pw,fg_vs,fg_zq; volatile unsigned char fg_count; volatile unsigned int time1_temp,buff; /********************************************************************************/ #define powon GPIO|=0B00110000 #define powoff GPIO&=0B00001111 #define vpp GPIO2 #define feedback GPIO0 /********************************************************************************/ void init (void) { CLRWDT(); TRISIO=0B11001111; WPU=1; IOCB=4; //使能过零信号中断 VRCON=0;

外加电压检测复位电路设计方案

外加电压检测复位电路设计方案 1.6.5 PIC单片机的外接电压检测复位电路举例1.设计思路有许多型号单片机的内部均不具备掉电复位功能,即使对于内部包含该功能的PIC单片机,其复位门槛电压值是固定不可更改的,有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外加电压检测复位电路也是较常见的设计方案。对于片内带有掉电复位功能BOR的PIC单片机,在使用外接电压检测复位电路时,就必须将内部BUR功能禁止,方法是将系统配置字的BUDEN位设置为0。对于内部不带BOR功能的PIC单片机,其电源控制寄存器PCUN没有BOR标志位,无法准确识别由外接电压检测复位电路引起的单片机复位,因此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在MCLR 引脚施加了人工复位信号引起的复位。与外接电压检测复位电路相关的单片机片内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从该图可以看出,外接电压检测复位电路时,单片机内部的两个定时器不参与工作。 图1 与外接电压检测复位电路相关的单片机片内等效电路2.电路设计(1)外接分立元件电压检测复位电路。下面给出了两种不利用分离元器件搭建的电压检测复位电路。电路工作原理是,当VDD下降到某一门槛值时,三极管截止,从而使MCLR端电平变低,迫使单片机复位。图2中该门槛值为VDD<Vz十0.7V,其中Vz是稳压管的稳定电压的值,而图3中该门槛值为VDD<0.7V(R1+R2)/R1。 图2 外加电压检测复位电路(VDD<Vz十0.7V) 图3 外加电压检测复位电路(VDD<0.7V(R1+R2)/R1)(2)外接专用芯片电压检测复位电路。图4所示为一种利用专用芯片HT70XX搭建的电压检测复位电路。台湾HOLTEK公司研制的HT70XX系列集成电路是一组采用CMOS工艺制造的电源欠压检测器,其包装形式有三脚直插式封装和贴片式封装两种。 图4 由HT70XX构建的外加电压检测复位电路(本文转自电子工程世界:)

三相电源检测介绍

三相电源检测系统设计三相电源检测系统设计 摘 要 本设计采用AT89C51单片机实现三相电压与电流的检测。该设计可检测三相交流电压(AC220V×3)及三相交流电流(A、B、C 线电流0~5A)。本系统的变压器、放大器、A/D 转换和计算产生的综合误差满足5%的精度要求。输出采用128×64 LCD 方式显示,单片机电源部分直接由AC220V 交流电经整流、滤波、稳压供电。系统采用数字时钟芯片和8kB 的RAM 进行存储器的扩展。 关键词关键词::三相交流电 AD 转换 变压器 LCD 显示 8KB RAM

1.引言 当前电力电子装置和非线性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网中的电压、电流波形发生严重畸变,电能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威胁;同时,各种高性能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精密试验仪器、精密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设备等对供电质量敏感的用电设备不断普及对电力系统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能质量问题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电能质量检测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有必要对三相电信号进行采样,便于进一步分析控制。 目前,精度要求不高的交流数字电压表大多采用平均值原理,只能测量不失真时的正弦信号有效值,因此受到波形失真的限制而影响测量精度和应用范围。真有效值数字仪表可以测量在任何复杂波形而不必考虑波形种类和失真度的特点以及测量精确度高、频带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稳定性特性是设计中的关键。 真有效值的数字电压数字电压表和以往的仪表有所不同的是可以检测波形复杂的三相交流电压电流。这些都是以单片机为基础的智能化仪表,同时充分表明单片机是一个应用于对象体系的智能化工具。 本设计用单片机进行三相电压与电流的硬件检测系统。该系统检测三相交流电压(AC220V×3)及三相交流电流(A、B、C线电流0~5A)。本系统的变压器、放大器、A/D转换和计算产生的综合精度满足5%要求。输出显示采用128×64点阵的LCD,单片机电源由AC220V交流供电通过变压与整流稳压电路实现。系统配有数字时钟芯片、8kB的RAM存储器扩展芯片。 2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方案框架如图2-1所示,由交流信号处理部分、A/D转换电路、51单片机控制、数据存储器电路、LCD显示电路以及稳压电源电路组成。 图2-1总体系统原理图

过零检测电路的研究

过零检测电路的研究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引言. (1) 1.过零检测电路设计的必要性 (2) 2.DC-DC电路的原理 (3) 2.1 DC-DC变换器的前景 (3) 2.2 降压型DC-DC变换器 (3) 2.3 同步BUCK型DC-DC的工作原理 (4)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3631325.html,M和DCM状态下的电感电流 (5) 4.电路模块简要分析 (6) 4.1电流镜的原理 (6) 4.2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 (7) 5.过零检测电路的分析 (8) 5.1 设计思路 (8) 5.2 失调电阻的引入 (8) 5.3 电路设计及深入分析 (9) 6实验仿真结果 (11)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摘要 DC-DC转换器为转变输入电压后有效输出固定电压的电压转换器。DC-DC转换器分为三类:升压型DC-DC 转换器、降压型DC-DC 转换器以及升降压型DC-DC转换器。根据需求可采用三类控制。目前DC-DC 转换器广泛应用于手机、MP3、数码相机、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等产品中。同步整流降压型DC-DC工作在不连续电感电流模式(D CM) 下会出现的电感电流倒灌现象,这种情况会使得整个系统处于一种超过放状态,从而使系统的效率大幅度地下降。对电感电流进行过零检测,根据负载的大小,系统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CCM)或不连续导通模式(DCM)。在日益普及的便携电子产品中,大都采用电池供电,有限的电池容量和产品功能的迅速扩展给电源管理的效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集成同步BUCK型DC-DC变换器在很宽的输入输出电压范围内都可以保持很高的效率,使得它在很多场合成为首选的电源管理器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实现了一款电感电流过零检测电路达到快速关断同步管的目的,有效降低电流倒灌。该电路利用失调电阻抵消同步管关断延迟,达到了快速关断同步管的目的,有效地降低了电流倒灌。且 该电路正常工作时的静态电流为5μA,其面积仅有0.1005mm2。 关键词:同步;DC-DC转换器;降压型;过零检测

变频器电路图-整流、滤波、电源及电压检测电路

变频器电路图-整流、滤波、电源及电压检测电路 以下仅仅对变频器电路图-整流、滤波、电源及电压检测电路的分析,好象论坛上发不了图纸. 1. 整流滤波部分电路 三相220V电压由端子J3的T、S、R引入,加至整流模块D55(SKD25-08)的交流输入端,在输出端得到直流电压,RV1是压敏电阻,当整流电压超过额定电压385V时,压敏电阻呈短路状态,短路的大电流会引起前级空开跳闸,从而保护后级电路不受高压损坏。整流后的电压通过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T5、RT6给滤波电容C133、C163充电。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特点是:自身温度超高,阻值赿低,因为这个特点,变频器刚上电瞬间,RT5、RT6处于冷态,阻值相对较大,限制了初始充电电流大小,从而避免了大电流对电路的冲击。 2. 直流电压检测部分电路 电阻R81、R65、R51、R77、R71、R52、R62、R39、R40组成串联分压电路,从电阻上分得的电压分别加到U15(TL084)的三个运放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同向输入端,在各自的输出端得到跟输入端相同的电压(输出电压的驱动能力得到加强)。U13(LM339)是4个比较器芯片,因为是集电集开路输出形式,所以输出端都接有上接电阻,这几组比较器的比较参考电压由Q1(TL431)组成的高精度稳压电路提供,调整电位器R9可以调节参考电压的大小,此电路中参考电压是6.74V。如果直流母线上的电压变化,势必使比较器的输入电压变化,当其变化到超过6.74V的比较值时,则各比较器输出电平翻转,母线电压过低则驱动光耦U1(TLP181)输出低电平,CPU接收这个信号后报电压低故障。母线电压过高则U10(TL082)的第7脚输出高电平,通过模拟开关U73(DG418)从其第8脚输出高电平,从而驱动刹车电路,同时LED DS7点亮指示刹车电路动作。由整流二极管D5、D6、D7、D18、D19、D20组成的整流电路输出脉动直流电,其后级的检测电路可对交流电压过低的情况进行实时检测,检测报警信号也通过光耦U1输出。 3. 电源电路 U62(VIPER100SP)是内部带场效应管的开关电源控制芯片。母线电压+VPW通过保险F1加到开关变压器T1的第2脚,T1的第1脚和第2脚是初级线圈,U62内部集成了特别的启动电路,电路启动后,T1次级3、4、5脚输出的感应脉冲经整流滤波后得到电压检测电路所需的正负电压,正电压也同时提供给U62以维持其工作。T1其它次级输出的感应脉冲经整流滤波后分别供应U、V、W三相上桥光耦驱动所需电压(+VHU,0VHU)(+VHV,0VHV)(+VHW,0VHW),还有其它控制电路所需电压(+VSI,0VSI,-VSI)。芯片U56(LM2575S-ADJ)是一个PWM开关式输出稳压芯片,将+VSI电压降压并稳定为5V(+VSI5)供给CPU等芯片所需电路。 对于变频器修理,仅了解以上基本电路还远远不够的,还须深刻了解以下主要电路。主回路主要由整流电路、限流电路、滤波电路、制动电路、逆变电路和检测取样电路部分组成。图2.1是它的结构图。

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压检测系统设计_课程设计说明书

山东建筑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压检测系统设计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B课程设计 院(部):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111 姓名:张安珍 学号:2011081342 指导教师:张君捧 完成日期:2015年1月

目录 摘要......................................................... I I 正文.. (1) 1 设计目的和要求 (1) 3 设计内容和步骤 (2) 3.1单片机电压测量系统的原理 (2) 3.2 单片机电压测量系统的总体设计 (3) 3.2.1 硬件选择 (4) 3.2.2 软件选择 (4) 3.3 硬件电路的设计 (4) 3.3.1 输入电路模块设计 (4) 3.3.2 LM7805稳压电源电路介绍 (5) 3.3.3 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5) 3.3.4 A/D转换设计 (7) 3.3.5 单片机模块的简介 (9) 3.4系统软件的设计 (12) 3.4.1主程序的设计 (12) 3.4.2 各子程序的设计 (14) 总结与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一系统整体电路图 (18) 附录二 A/D转换电路的程序 (19) 附录三 1602LCD显示模块的程序 (21)

摘要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测量成为广大电子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手段。对测量的精度和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电压的测量甚为突出,因为电压的测量最为普遍。本设计在查阅了大量前人设计的数字电压表的基础上,利用单片机技术结合A/D转换芯片ADC0832构建了一个直流数字电压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单片机系统的优势,然后详细介绍了直流数字电压表的设计流程,以及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 本文介绍了基于89S51单片机的电压测量系统设计,介绍1602LCD液晶的功能和ADC0832的转换原理。该电路设计简单,方便。该设计可以测量0~5V的电压值,并在1602LCD液晶上显示出来。 本系统主要包括三大模块:主程序模块、显示模块、A/D转换模块,绘制点哭原理图与工作流程图,并进行调试,最终设计完成了该系统的硬件电路,在软件编程上,采用了c语言进行编程,开发了显示模块程序,A/D转换程序。 关键词:89S51单片机;1602LCD液晶;ADC0832

电源保护电路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电源保护电路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为了方便在实验室做各种电路实验,实验室电源系统应具有如下的功能: 输出+12V,-12V,+5V固定电压的直流稳压电压源; 输出输出电压从1.25V到12V可调的直流稳压电压源; 输出电流从2mA到40mA可调的直流电流源; 输出电压约为+16V,-16V的直流电压源(没有经过稳压的电压源,方便做电源实验用); 输出电压为12V的交流电压源(方便做电源实验用); 在电子技术实验室使用较广泛的综合电路实验箱所使用的电源一般有好几组电源输出,如+12V,+5V,-12V等等,数字实验电路还有一个+5V电源插口。由于是学生实验用仪器,学生在做实验时操作出错是常有的现象,主要是以下三类错误:一是电源直接短路造成的严重过载而损坏电源电路,此类错误的后果是损坏稳压器,或整流二极管或变压器;二是负载过重,这往往是学生由于接线错误,如芯片的线接错,虽没有直接短路,但可能电流超过额定值,若再加上没有及时排除故障,使得时间过长,而损坏电路,如损坏芯片,进一步损坏电源电路器件;还有一种可能是将+12V或者-12V电源插入到数字实验电路的+5V电源插口,这样造成数字电路(如高低电平信号形成电路,数码信号显示电路等等)中的集成块损坏,特别是TTL集成电路块的损坏。因此,设计制作一个电路保护系统很有必要。 对保护电路的要求: 过压保护:输出的所有电压中,只要任何一个电压超过额定值1V,保护电路动作。 欠压保护:输出的所有电压中,只要任何一个电压低于额定值1V,保护电路动作。 过流保护:任何一个输出电流超过500mA时或所有正电源电流之和超过500mA时或所有负电源电流之各超过500mA时,保护电路动作。 电源电压接错保护:在应加+5V电源接口处错误地加上了其它电源,如+12V,-12V等等,保护电路动作。 常用的电路保护措施有: 熔断器保护,即通常用的保险丝,保险管,它是一种过流保护器件,将它串接在电源电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及其设计

2.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的可选设计方案 由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电源, 从对电源输出的控制来说, 可以有三种控制方式, 因此, 可供选择的设计方案有三种: ( 1) 单片机输出一个电压( 经D/AC 芯片或PWM方式) , 用作开关电源的基准电压。这种方案仅仅是用单片机代替了原来开关电源的基准电压, 可以用按键设定电源的输出电压值, 单片机并没有加入电源的反馈环, 电源电路并没有什么改动。这种方式最简单。 ( 2) 单片机和开关电源专用PWM芯片相结合。此方案利用单片机扩展A/D 转换器, 不断检测电源的输出电压, 根据电源输出电压与设定值之差, 调整D/A 转换器的输出, 控制PWM芯片, 间接控制电源的工作。这种方式单片机已加入到电源的反馈环中, 代替原来的比较放大环节, 单片机的程序要采用比较复杂的PID 算法。 ( 3) 单片机直接控制型。即单片机扩展A/DC, 不断检测电源的输出电压, 根据电源输出电压与设定值之差, 输出PWM波, 直接控制电源的工作。这种方式单片机介入电源工作最多。 3.最优设计方案分析 三种方案比较第一种方案: 单片机输出一个电压( 经D/AC芯片或PWM方式) , 用作开关电源的基准电压。这种方案中, 仅仅是用单片机代替了原来开关电源的基准电压, 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意义。第二种方案: 由单片机调整D/AC 的输出, 控制PWM芯片, 间接控制电源的工作。这种方案中单片机可以只是完成一些弹性的模拟给定, 后面则由开关电源专用PWM芯片完成一些工作。在这种方案中,对单片机的要求不是很高, 51 系列单片机已可胜任; 从成本上考虑,51 系列单片机和许多PWM控制芯片的价格低廉; 另外, 此方案充分解决了由单片机直接控制型的开关电源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单片机输出的的PWM脉冲频率低, 导致精度低, 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因此, 单片机和PWM芯片相结合, 是一种完全可行的方案。第三种方案: 是最彻底的单片机控制开关电源, 但对单片机的要求也高。要求单片机运算速度足够快, 且能输出足够高频率的PWM波。DSP 类单片机速度够快, 但价格也很高, 占电源总成本的比例太大, 不宜采用。廉价单片机中, AVR 系列最快, 具有PWM输出, 但AVR单片机的工作频率仍不够高, 只能是勉强

过零检测电路原理与作用 可控整流

使用光耦 Multisim仿真电路

网友建议电容代替那只47K的电阻,330欧电阻直接短路.因为电容的恒流效果,电容压降吗? 电阻限流的缺点是过零脉冲的宽度与检测电压值相关.可以用一只0.1u/400v的无极性电容作恒流限流.可获得宽度稳定的窄脉冲. 示波器波形

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3631325.html,/bibis/moredata30_1162505_62938.shtml ================================================================ ================================ 方法一: 过零检测的作用可以理解为给主芯片提供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 起点是零电压,可控硅导通角的大小就是依据这个标准。也就是说塑封 电机高、中、低、微转速都对应一个导通角,而每个导通角的导通时 间是从零电压开始计算的,导通时间不一样,导通角度的大小就不一样, 因此电机的转速就不一样。 1. 电路原理图

2. 工作原理简介 D5、D6电压取自变压器次级A、B两点 (~14v),经过D5、D6全波整流,形成脉动直流波形,电阻分压后,再经过电容滤波,滤去高频成分,形成C点电压波形;当C点电压大于0.7V时,三极管Q2导通,在三极管集电极形成低电平;当C点电压低于0.7V时,三极管截止,三极管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R4,形成高电平。这样通过三极管的反复导通、截止,在芯片过零检测端口D点形成100Hz脉冲波形,芯片通过判断,检测电压的零点。 3. 各元器件作用及注意事项

3.1 D5、D6前期选用1N4148,由于耐压偏低,损坏后出现运行灯闪烁(风机失速保护)和所有指示灯闪烁(无过零信号保护)等故障,因此今后设计和维修都必需选择1N4007。 3.2 Q2可选用9014三极管或D9D贴片三极管;该三极管开路、短路都会造成开机后内风机不转,一分钟后出现失速保护。 只要元件不用错,该电路一般不会出问题。 方法二: 如下图所示为按上述思想设计的电压正向过零检测电路。220V 的交流电首先经过电阻分压,然后进行光电耦合,假设输入的是A相电压,则在A相电压由负半周向正半周转换时,图中三极管导通并工作在饱和状态,会产生一个下降沿脉冲送入ADμC812的INT0引脚使系统进入中断程序。微机系统进入中断程序后,发出采样命令并从采样保持器读取无功电流值Iqm,这个无功电流即为A相的无功电流,经过 1/4个周期电压达到最大值,此时对电压进行采样,得到UM,由 UM=1.414U可以得到电压有效值U。

单片机直流电压检测系统设计

目录 摘要 ................................................................... II 1 设计目的 (1) 2 设计要求 (2) 3 设计内容 (3) 3.1 系统需求分析 (3) 3.1.1 硬件选择 (3) 3.1.2 软件选择 (4) 3.2 硬件电路的设计 (4) 3.2.1 输入电路模块设计 (4) 3.2.2 LM7805稳压电源电路介绍 (5) 3.2.3 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6) 3.2.4 A/D转换设计 (7) 3.2.5 单片机模块的简介 (10) 3.3系统软件的设计 (13) 3.3.1主程序的设计 (14) 3.3.2 各子程序的设计 (15) 总结与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一系统整体电路图 (19) 附录二 A/D转换电路的程序 (20) 附录三 1602LCD显示模块的程序 (22)

摘要 本设计在查阅了大量前人设计的数字电压表的基础上,利用单片机技术结合A/D 转换芯片ADC0832构建了一个直流数字电压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单片机系统的优势,然后详细介绍了直流数字电压表的设计流程,以及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 本文介绍了基于89S51单片机的电压测量系统设计,介绍1602LCD液晶的功能和ADC0832的转换原理。该电路设计简单,方便。该设计可以测量0~5V的电压值,并在1602LCD液晶上显示出来。 本系统主要包括三大模块:主程序模块、显示模块、A/D转换模块,绘制点哭原理图与工作流程图,并进行调试,最终设计完成了该系统的硬件电路,在软件编程上,采用了c语言进行编程,开发了显示模块程序,A/D转换程序。 关键词:电压测量;A/D转换;89S51单片机

双向晶闸管过零检测电路设计

双向晶闸管过零检测电路设计 2012年05月18日 10:27 来源:本站整理作者:秩名我要评论(0) 引言 双向可控硅是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也称双向晶闸管,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可作为 功率驱动器件,由于双向可控硅没有反向耐压问题,控制电路简单,因此特别适合做交流 无触点开关使用。双向可控硅接通的一般都是一些功率较大的用电器,且连接在强电网络中,其触发电路的抗干扰问题很重要,通常都是通过光电耦合器将单片机控制系统中的触 发信号加载到可控硅的控制极。为减小驱动功率和可控硅触发时产生的干扰,交流电路双 向可控硅的触发常采用过零触发电路。过零触发是指在电压为零或零附近的瞬间接通。由 于采用过零触发,因此上述电路还需要正弦交流电过零检测电路。 1 过零检测电路 电路设计如图1 所示,为了提高效率,使触发脉冲与交流电压同步,要求每隔半个交 流电的周期输出一个触发脉冲,且触发脉冲电压应大于4V ,脉冲宽度应大于20us.图中 BT 为变压器,TPL521 - 2 为光电耦合器,起隔离作用。当正弦交流电压接近零时,光电 耦合器的两个发光二极管截止,三极管T1基极的偏置电阻电位使之导通,产生负脉冲信号,T1的输出端接到单片机80C51 的外部中断0 的输入引脚,以引起中断。在中断服务子程 序中使用定时器累计移相时间,然后发出双向可控硅的同步触发信号。过零检测电路A、B 两点电压输出波形如图2 所示。

2 过零触发电路 电路如图3 所示,图中MOC3061 为光电耦合双向可控硅驱动器,也属于光电耦合器的一种,用来驱动双向可控硅BCR 并且起到隔离的作用,R6 为触发限流电阻,R7 为BCR 门极电阻,防止误触发,提高抗干扰能力。当单片机80C51 的P1. 0 引脚输出负脉冲信号时T2 导通,MOC3061 导通,触发BCR 导通,接通交流负载。另外,若双向可控硅接感性交流负载时,由于电源电压超前负载电流一个相位角,因此,当负载电流为零时,电源电压为反向电压,加上感性负载自感电动势el 作用,使得双向可控硅承受的电压值远远超过电源电压。虽然双向可控硅反向导通,但容易击穿,故必须使双向可控硅能承受这种反向电压。一般在双向可控硅两极间并联一个RC阻容吸收电路,实现双向可控硅过电压保护,图3 中的C2 、R8 为RC 阻容吸收电路。

电压交流有效值测量电路设计仿真与实现 武汉理工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目录 摘要....................................... .. (1) 1.电路方案论证与选择 1.1系统基本方案 (2) 1.2各模块方案论证与选择 1.2.1直流稳压可调电源模块 (2) 1.2.2电压衰减模块 (2) 1.2.3 AC-DC转换模块 (4) 1.2.4数字显示模块 (6) 2.电路仿真 (7) 3.焊接与调试 3.1材料清单 (12) 3.2过程描述 (13) 4.参数测量及验证 (14) 5.心得体会 (15) 6.参考文献 (15) 7.实物图 (16)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信12级 指导教师:刘守军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 电压交流有效值测量电路设计仿真与实现 初始条件: 可选元件:集成运算放大器、电阻、电位器、电容若干,直流电源,或自备元器件。 可用仪器:示波器,万用表,直流稳压源,函数发生器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设计任务 根据要求,完成电压交流有效值测量电路的仿真设计、装配与调试,鼓励自制正弦信号发生器和稳压电源。 (2)设计要求 ①输入电压峰值10<v ,允许误差为±2%,采用LED分段显示,分段区间自定,可加入音响指示; ②选择电路方案,完成对确定方案电路的设计。 ③利用Proteus或Multisim仿真设计电路原理图,确定电路元件参数、掌握电路工作原理并仿真实现 系统功能。 ④安装调试并按规范要求格式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 ⑤选做:利用仿真软件的PCB设计功能进行PCB设计。 时间安排: 1、前半周,完成仿真设计调试;并制作实物。 2、后半周,硬件调试,撰写、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进行验收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基于Arduino的电压有效值测量电路设计与实现

北京邮电大学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题目:基于Arduino的电压有效值测量电路设计与实现。 摘要:为了了解Arduino最小系统的搭建和编程方法以及半波整流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通过搭建Arduino最小系统,测试Blink程序,可以驱动Arduino数字13口LED闪烁。采用uA741搭建半波整流电路,加上滤波电路,通过编写程序可以实现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用数码管读取正弦波电压有效值,并测试了正弦波在不同频率及峰峰值的情况下读取有效值的准确性,可以看出这种情况下的测量范围是有限的。通过这个实验,对Arduino最小系统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拓宽了眼界,同时通过对半波整流不同电路类型的搭建摸索,对模拟电路滤波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发现Arduino最小系统可以有更多有价值的应用。 关键词:Arduino、半波整流、滤波 实验目的:1、熟悉Arduino最小系统的构建和使用方法; 2、掌握峰值半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3、根据技术指标通过分析计算确定电路形式和元器件参数; 4、画出电路原理图(元器件标准化,电路图规范化); 5、熟悉计算机仿真方法; 6、熟悉Arduino系统编程方法。 实验设计: 实验的总体设计分为三部分:Arduino最小系统的实现、半波整流及滤波电路和数码管的显示。三部分连接在一起完成对正弦信号电压有效值的测定。 1、系统组成框图 2、Arduino最小系统的搭建

使用单片机、16M晶振与两个22pf的电容完成最小系统的搭建,但Arduino不光是硬件,需要用Arduino IDE把Bootloader下载进入这个最小的硬件系统中。在单片机的13口接LED灯,通过下载器将blink程序烧入最小系统,可以控制LDE灯的闪烁频率。 同样,根据滤波电路的调测将编写的测量程序写入最小系统就可以较准确地读电压的有效值。 3、半波整流及滤波电路 根据二极管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特性,使用LM741完成半波整流电路。因为LM741是双电源供电,但实验器材中只有一个可以提供+5V电压的稳压集成电路7805,为了完成实验,使用两个10k的电阻将5V分压,将+2.5V接入本应接地的3口,从而将地线提高到+2.5V,可以完成LM741单电源的半波整流。交流电源后加的47uf的电容是为了滤低频成分。实验过程中曾尝试使用单电源供电的LM358p进行半波整流,虽然示波器有半波电路,但在仿真过程中出现较大的误差,所以重新使用LM741. 滤波电路采用50Ω电阻和100uf电容串接的RC滤波电路,实验中发现电阻小一些滤波效果比较好,波形更平。 4、数码管的显示 根据数码管的引脚图将数码管与单片机接在一起,单片机接+5V电源,根据烧好的程序,

电源电压检测电路设计

目录 引言 (1) 1多功能计时器简介与电路设计目标 (1) 1.1多功能计时器简介 (1) 1.2电路设计目标 (3) 2 315M无线遥控系统概况 (3) 2.1无线发射组件特性 (3) 2.2无限接收组件特性 (5) 3 电压检测与遥控指示电路设计 (6) 3.1 锂电池放电特性分析 (6) 3.2 运放LM393用于稳压电路分析 (6) 3.3 TL431精密可调并联稳压器的特性分析 (9) 3.4 电压检测电路的设计 (9) 3.5 电压检测与遥控指示电路设计 (10)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10) 4.1实验结果 (10) 4.2不足之处 (11)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1) 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12) 附录 (13)

多功能计时器电源电压检测与遥控指示电路设计 电子系1101班姓名 指导老师摘要:随着锂电池可充电技术的成熟,该技术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一次性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具有循环利用、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可充电电池在经过放电后,会出现电池电压过低现象,如果不能及时的告诉工作人员,常常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利用电池放电电量降低电压随着降低的原理,在电池电量降到正常工作的底线时,以此对应的输出电压值为临界点,或者稍微提高一点,当电池电压低于这个值后,利用电路通过蜂鸣器报警,以此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充电或者更换电池。此方式运用于工作人员必须在场的情形下,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在当今无线遥控、无线传输也日益普遍的情况下,让电池低电量报警器与无线遥控相结合,在一定的范围内,工作人员可以收到报警,从而及时的更换电池或者进行充电,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关键词:多功能计时器;电池低电量报警;无线遥控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池容量设计的增大,对于电源电压实时监控的需求愈发强烈,目前国内很多厂家都相继推出了各种电源监控系统,如华为公司的电池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以及ERICSSOM公司的电源监控子系统等,都已经具备非常高的水平以及实用价值。锂电池供电日益增加的状况下,当电量不足时,必须及时告知工作人员,以便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另一方面,无线遥控功能也日益普遍,为了达到控制界面的简约化,如何将两种功能状态通过单一的指示灯来表征,则需要进行一番应用研究。 1多功能计时器简介与电路设计目标 1.1多功能计时器简介 多功能计时器是一种用来精确计时的电子装置,它的主要功能有时间显示、倒计时、定时报警等,通常是由一个主控芯片对电路进行调控,如单片机等,采用晶体振荡器来提供一个时钟信号,通过主控芯片的控制在多位数码管上进行时间显示,有的还具有遥控、语音等功能。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芯片价格便宜且性能稳定,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本次设计的目标是为实验室的多功能计时器提供电源电压检测,计时器属于

过零检测电路原理及注意事项

过零检测电路原理及注意事项 2009-08-07 09:46:53| 分类:嵌入式技术探索|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方法一: 过零检测的作用可以理解为给主芯片提供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起点是零电压,可控硅导通角的大小就是依据这个标准。也就是说塑封电机高、中、低、微转速都对应一个导通角,而每个导通角的导通时间是从零电压开始计算的,导通时间不一样,导通角度的大小就不一样,因此电机的转速就不一样。 1. 电路原理图 2. 工作原理简介 D5、D6电压取自变压器次级A、B两点(~14v),经过D5、D6全波整流,形成脉动直流波形,电阻分压后,再经过电容滤波,滤去高频成分,形成C点电压波形;当C点电压大于0.7V时,三极管Q2导通,在三极管集电极形成低电平;当C点电压低于0.7V时,三极管截止,三极管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R4,形成高电平。这样通过三极管的反复导通、截止,在芯片过零检测端口D点形成100Hz脉冲波形,芯片通 过判断,检测电压的零点。 3. 各元器件作用及注意事项 3.1D5、D6前期选用1N4148,由于耐压偏低,损坏后出现运行灯闪烁(风机失速保护)和所有指 示灯闪烁(无过零信号保护)等故障,因此今后设计和维修都必需选择1N4007。

3.2Q2可选用9014三极管或D9D贴片三极管;该三极管开路、短路都会造成开机后内风机不转, 一分钟后出现失速保护。 只要元件不用错,该电路一般不会出问题。 方法二: 如下图所示为按上述思想设计的电压正向过零检测电路。220V的交流电首先经过电阻分压,然后进行光电耦合,假设输入的是A相电压,则在A相电压由负半周向正半周转换时,图中三极管导通并工作在饱和状态,会产生一个下降沿脉冲送入ADμC812的INT0引脚使系统进入中断程序。微机系统进入中断程序后,发出采样命令并从采样保持器读取无功电流值Iqm,这个无功电流即为A相的无功电流,经过1/4个周期电压达到最大值,此时对电压进行采样,得到UM,由UM=1.414U可以得到电压有效值U。

基于单片机电压采集电路设计

1 引言 数据采集是分析模拟信号量数据的有效方法。而实时显示数据是自动化检测系统的现实需求。在测试空空导弹导引头的过程中,导引头的响应信号包括内部二次电源信号和模拟量电压信号。检测过程中要求检测系统实时显示导引头的工作状态,显示二次电源和模拟量响应电压信号,判断导引头性能,同时保证在非常情况下人为对导引头做出应急处理,保护导引头。对于模拟量电压信号,通常采用模数转换、事后数据标定的方法实现。根据现实需求,研制相应检测系统可作为导引头日常维护和修理的重要工具。这里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和CPLD 的实时数据采集显示系统设计方案。 2 系统构成 该系统中待采集显示电压信号共16路,动态电压范围为-22~+27 V。由于这些电压信号变化频率较低,或者认为频率无变化,且检测系统只关心其电压值,所以在低采样率下就可满足系统要求。根据需求,系统设计的采样率即显示刷新速率在1.56 k/s以上。 采用单片机80C196KB和可编程逻辑器件EPM7128SLC为核心控制器,以80C196KB内部集成A/D转换器作为模数转换器实现16路电压信号的实时数据采集、显示、控制。该系统总体设计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主要由信号预处理、信号选通、单片机采集、双机数据传输以及数据处理显示等模块构成。其中,信号选通模块由CPLD和多路模拟选择器组成。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信号预处理电路 由于待采集电压信号输入动态范围较宽,且极性各异,对于单片机A/D转换器来说,需要调理到能够采集的电压范围闱0~5 V,所以要统一调理采集信号,如图2所示。 图2中运放LM224和MC1556均采用双电压供电,以提高动态信号输入范围;电阻均采用精度为0.1%的精密型金属膜电阻,以提高电压转换精度。 在二级电压凋理过程中,MC1556同相输人端采用稳压电路以减少长时间通电情况下温度升高对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南于电压跟随器具有输入阻抗大和输出驱动能力强的特点,故在预处理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采用电压跟随电路。 3.2 信号选通电路 ADG508A是一款8通道CMOS模拟多路选择器,具有高速转换速度和低内阻特性,通道切换具有防短路功能。在CPLD控制下,它可对采集信号进行有序通道切换,配合单片 机进行数据采集。 EPM7128SLC是一款Ahera公司生产的CPLD,其容量为128个宏单元,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对CPLD编程设置实现信号的选通控制。首先编写分频器模块对1 MHz晶体振荡器进行20分频,输出2路相位相错、周期为20 μs的矩形同步信号。其中一路信号经 D触发器进行2分频,得到占空比50%、周期为40μs的方波信号;然后编写信号选通控 制模块。此模块根据方波信号和另一路同步信号循环输出控制信号,两模块都在MuxPlus-II 环境下开发,CPLD控制信号时序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信号FRM和ROAD是单片机主程序运行的勤务信号;CS1和CS2是2片ADG508A的片选信号:A0、A1和A2则 是ADG508A通道选通控制信号。 3.3 单片机采集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