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极化法探测地下水若干问题的探讨

激发极化法探测地下水若干问题的探讨
激发极化法探测地下水若干问题的探讨

文章编号:1004 5716(2004)02 0075 04中图分类号:P631 324 文献标识码:B

激发极化法探测地下水若干问题的探讨

马延君,王俊君,卢玉环

(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04队,内蒙古赤峰024076)

摘 要:从激发极化找水的基本原理入手,探讨了用激发极化法探测地下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激发极化法;原理;探测水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前苏联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学者,对含水岩石的激发极化效应与温度、溶液浓度、深度、岩石的颗粒度、粘土含量等的关系以及用来勘查地下水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实验和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在美国、前苏联、加拿大等国家的一些地区,利用激发极化法勘查出了有意义的地下水源,使用的激电参数主要是极化率。在我国激发极化法寻找地下水源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单位使用的是山西平遥水利电探仪器厂研制生产的JJ 3A 型积分式激电仪,可以观测电阻率、极化率、激发比和衰减度等参数。现在这种仪器已逐渐转向微机化。在使用中发现,尽管时域激电法使用视极化率、视衰减度和视激发比等参数在不同的水文地质环境中能够反映出地下含水层或含水体的存在,但对时域激电这些视参数实测资料的解释没有严格的理论依据,限制了激电法探测地下水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其原因是在于对时域激电的极化率、衰减度和极化比测深曲线的变化特征与目标层的对应关系,时域极化场的时间特性,测深资料的解释方法理论没有做深入的研究。1 激发极化找水的基本原理1 1

激发极化现象

图1 激发极化装置示意图

在水槽放上小焦炭块和小石块的混合物,用水淹没,如图1所示,设置两个供电电极A 、B 和两个测量电极M 、N ,当接通供电电极A 、B 向水槽内供电,水槽内形成电流场,在测量电极M 、N 间形成电压降,这就是在测量电阻率法时测量到的电位差,不切断电源保持供电电流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开始时增加得快些,后来逐渐减慢,几分钟后达到饱和,断开供电开关,供电电

流被切断,由它产生的电压降也随之消失,M 、N 间的电位差迅

图2 供电前后电位差变化示意图

即减小。但是在供电期间随着供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的电位差仍然存在,它是逐渐衰减的,数分钟后逐渐衰减完毕。在供电期间和断电以后M 、N 间电位差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供电后由于供电电流在M 、N 间产生的电位差称为一次场电位差,以 V 1表示,随着供电时间的延长增加的电位差是由于介质的极化而产生的,称为二次场电位差,它是时间的函数,以 V 2(T )表示,在M 、N 间观察到的电位差是两者的和,称为极化场电位,用 V (T )表示, V (T )= V 1+ V 2(T )。断电以后,一次场电位差 V 1消失了,二次场电位差 V 2(t )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衰减的,数分钟后衰减完毕。这种在外电流场的激发下,地质体被极化而产生的持续几秒钟、几分钟的瞬变现象叫做激发极化效应。我们所测量的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如:极化率 = V 2/ V 1 100%;衰减度D= V 2/ V 2 100%,式中的 V 2为供电30s,断电0.25s~ 5.25s 内二次场电位差的平均值,即

V 2=( 5

.250.25 V (t )/dt )/5,激发比J = D = V 2/ V 1 100%。1 2 激发极化现象的成因

产生激发极化现象的机制是复杂的,它不是由单一的某种原因产生的,而是多种不同的机制综合的结果。最早提出的是 电容假说 ,两个导体中间用绝缘介质隔开就构成一个电容,许多颗粒两边的离子溶液就相当于电控器的两个极板,地下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小电容,供电时它们被充电,断电后它们放电。这种电容的充放电现象是激发极化现象的原因之一,但不会是主要的,薄膜假说

总第93期2004年第2期

西部探矿工程

WEST -CH INA EXP LORA T ION ENGI NEERIN G

series N o.93Feb.2004

可能是其激发极化效应的主要成因,在地下的砂砾石含水层中,砂料之间有的地方挨得很近,整个窄孔隙处于扩散区内,其中充满了正离子,负离子很少,在间隙较大的宽孔隙中则是正常溶液,在那里正负离子的电荷是平衡的,所谓的 薄膜 就是指的窄孔隙,薄膜极化现象的产生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在正常溶液中,正离子沿着电场方向移动,负离子逆着电场方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窄孔中情况有些不同,由于在扩散区中负离子很少,所以在电流的流入端,由于流走的负离子得不到充分的补充,所以负离子的浓度变小;在电流的流出端,逆着电流方向而来的负离子由于受到带负电的粘土排斥,很难通过窄孔隙,所以在那里形成了负离子的堆积。至于正离子,它的情况则有些不同,在窄孔隙中的扩散区,正离子也能平行于界面移动,所以窄孔隙两端正离子浓度的变化须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样,总的说来,在电流流入端,由于负离子缺少,带正电;在电流流出端,由于负离子堆积,带负电;这就产生了激发极化。这种现象的发现,使人极易联想到是否可用于找水,所以我们在使用的激发极化法找水的仪器是在这种情况下而产生的,大量的实验和野外工作结果表明,含水岩石的激发极化效应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岩石本身的结构因素,如孔隙度或颗粒度、粘土含量等,环境因素如温度或含水量、孔隙液浓度或矿化,人为因素有极化电流密度、供电时间等。

2 求时域视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

由麦克斯韦方程组: H = J+ D/ t E =- B /t D = B =0电磁场各分量的关系方程: D = E B = H J= E 用褶积表示:

D (t)= t

- ( ) E(t- )d = (t) E (t)(1) B (t)= t - ( ) H(t- )d = (t) H (t)(2) J(t)= t - ( ) E(t- )d = (t) E(t)

(3)

上述三式是在电磁场各分量的关系方程中各分量存在非瞬时联系的情况下表示的,它实质在于,在t 时刻确定的方程左边的电磁分量取决于在t 时刻以前的整个时间间隔内方程右边相应分量的状态,对于极化介质,由于介质电阻率随时间而变,使得介质中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具有非瞬时关系,即:

J(t)= t 0 ( ) E(t- )d 在频率域内上式变为:

J( )= ( ) E ( ) E( )= ( ) J( )

由于极化效应的存在,使得介质电阻率的增大这一现象可用下式表示:

( )= + ( )

即极化介质的电阻率为两部分之和, 表示无极化时介质的电阻率, ( )为极化效应的存在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的部分。又据皮尔顿等提出的复电阻率表达式:

( )= ( )+

(0)- ( )

1+(iw )c = + ( )

可知 ( )=

(0)- ( )

1+(iw )c

设G[ ( )]为表达电磁场某分量的函数,即在频率域内由于

极化效应的存在,G[ ( )]可表示为:

G [ ( )]=G [ + ( )]

(4)

假设在某域内有几种分布均匀,各向同性的极化介质,即: ( )=[ 1+ 1( ), 2+ 2( ), n + n ( )]

将G[ ( )]在 =[ 1, 2, n ]附近展开为台劳级数,则G [ ( )]=G ( )+

k=11

k!

([ ( ) ])k G( )在水文地质环境中,岩石的极化效应都很弱,即 ( )很小,因此取前两项即可。

G [ ( )]=G ( )+ n i=1

1( )

G( ) i 假设供电波形函数f(t)的付氏变换为F( ),则时域内场分量为

g (t)=F -1{G[ ( )] F ( )}=F -1[G( )F ( )]+ n

i=1F -1[ i ( )

G( )

i

F ( )]=g 0(t) f(t)+ n

i=1

g 0i (t) f(t)

式中:g 0(t) G ( )的反付氏变换;

g 0j (t) i ( )= G( )

i

的反付氏变换。

在时域电法中,由于仪器在激发电流关断的瞬间与观测衰减电压的时间之间提供了一个250ms 的时间延迟,避开了感应场或电磁耦合。因此上式可表示为

V (t)=V 0( )f(t)+ n i=1 V 0( )

i

(t) f(t)

(5)

式中:V 0( ) 不极化时的电位,即一次电位;

i (t) 第i 种极化介质的时域脉冲响应; i (t) f(t) 极化介质的f(t)时域响应。如果下半空间只有一种极化介质:V (t)=V 0( )f(t)+ V 0( )

(t) f(t)(6)

由柯尔 柯尔模型可知,在频率域中 ( )=

1+(iw )c

(7)

取c=1时,对(7)式进行付氏反变换,即求得 ( )的时域脉冲响应: (t)=( / )e -t/

设激发波形f(t)为一宽度为T 的方波,即输入大地的电流I (t)如图3(a)所示,用数学方式表示f(t)为:

图3 输入电流波形及地面电位图(a)输入大地电流的波形图;(b)地面电位图

f(t)=u(t-T )式中u(t)为单位跃阶函数。根据褶积运算:

76

西 部 探 矿 工 程

Feb.2004N o.2

(t) f(t)=

(t- )d =

(1-e -t/T

) t T

(e t -1)e -t t >T 在一个电源供电的情况下V 0( )=ip 2 r , V 0( ) =

I

2 r

所以:

V(t)=

Ip 2 r +I 2 r

(1-e -t/T

) t T

I 2 r

(e T

-1)e -t t>T 图3(b)为地面电位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t >T 时,V (t )=V 2(t)极化二次电位。因此对于有限宽供电脉冲极化二次电位的一般计算表示式为:

V 2(t)=

n

i=1

V 0( )

i i (t) f(t) t>T (9)或者V 2(t)= n i=1

V 0( )

i i (T +t) f(T +t) t>0(10)

当利用柯尔 柯尔模型表示介质的时域极化响应时,在有

限宽供电脉冲的激发下,时域极化二次电位为:

V 2(t)= n

i=1 V 0( ) i i

1-m i (0)

m i (t)-m i (T +t)

(11)或V 2(T ,t)=V 2( ,t)-V 2( ,T +t)

(12)

式中:m i (t)-m i (T +t) 第i 种极化介质在有限宽供电脉冲激发下的时域响应;

m i (t)、m i (T +t) 断电后t 和T +t 时刻在无限宽供电脉冲激发下的柯尔 柯尔模型时域响应;

V 2(T ,t)、V 2( ,t) 有限和无限宽脉冲供电时在断电后的极化二次电位。

时域激电视参数的计算:根据视电极化率的定义公式: s (T ,t)=

V s (t)

V (T )

将极化场二次电位表达式代入上式,得:

s (T ,t)=

1 V (T ) n i=1 V ( ) i i 1-m i (o)

m i (t)-m i (T +t)

= n i=1 i s (t)

s (o) i i 1-m i (o) m i (t)-m i (T +t) (13)

式中: s (o)、 s (T ) 供电过程中在O 和T 时刻的视电阻率。

对于初始极化率: o s (T ,t)=

1 V(T ) n

i=1 V(o) i

i m 0i (t)-m 0

i (T +t) = n i=1

B i m 0i (t)-m 0

i (T +t)

(14)

式中:B i =

i s s

i

稀释因子或加权系数;m 0i (t)

极化介质的初始充电率或初始极化率。

由(14)式可以得出有限宽脉冲供电时的初始极化率与无限宽脉冲供电时初始级化率间的关系:

o

s (T ,

t)=

o s (

,t)-

o s (

,T +t)

当介质的极化率比较小时,如果在水文地质环境中含水岩石的极化率m 5%,对于极限极化率亦存在近似关系:

s (T ,t) s ( ,t)- s ( ,T +t)

由图3(b)可以看出,随着t 的增大,V (t)逐渐趋近于0,这就

象一个放电特性曲线,我们测的极化率参数从理论上应该是V T /V 0的比值,但这样测量是很困难的,又V T 一般很小,这是指和V 0比较的,所以现在我们测的是V T /V 0的值,这是仪器出厂时就定下来的。

3 几点问题

(1)从公式(8)可以看出,当t 时,V (t) 0,因为T 0,所以e T 1,e (-t)>0,因为V (t)始终是一个正值逐渐趋近于零的,这和大多数的实际测量情况相同,因为每次测完所需参数后可观察到二次电位场的衰减情况。但也出现过几次令人不解的问题,即二次衰减电位不是逐渐衰减为零的,而是衰减到一个负值后,又逐渐上升,直至从一个负值逐渐趋于零的,如图4所示。这就与理论上出现了矛盾,即和(8)式出现了矛盾,这就影响了激发比和衰减度的真实性,虽然这只是很少出现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遇到过。作者认为是地下有可能存在一个本身有极性的极化体,在向其供电时,因外电场强大,使其自身的电场发生了扭转,当供电停止后,一部分电位就象(8)式描述的那样逐渐衰减,而另一部分是其自身的电场要恢复到原状;这两者的和就是

我们所观察测量的衰减电位差,就象一个有电感线圈回路的电路一样,会产生振荡,这只象是一个过阻尼的振荡罢了。

图4 电位异常示意图

(2)实际工作中发现,大地的自然电场很难稳定下来,工作地区没有任何高压线或通信设备,即地面以上没有任何影响,大地自然电场的补偿工作很困难,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周期性变化的自然电场,其中在新疆的南疆就遇到过两次,在作测量前的自然

电位的补偿时发现,开始从正值逐渐下降,但降到某一数值时,又开始回升,这种情况很少见到,还有待于继续工作,把这一现象解释出来。当出现某一些特定情况,即逐渐上升或下降时,这里的

上升或下降的变化速度是很慢的,即在30s 内的变化一般<0.1mV,虽然只是0.1mV ,但它给测量结果所造成的误差是不小的,如果一次电场电位差为50mV ,那么就有0.2%的误差,解决的办法就是观察在30s 内看它的变化范围有多大,当 V MN 变化<0.1mV,或更小时再供电测量,在供电前把它的变化当做补偿加进去,即当30内上升 V 时,把- V 加到补偿里去,马上开始供电,当30s 一结束, V 正负抵消,提高了测量精度。

在新疆的戈壁滩上测量因供电极与周围介质接触不好而出现电极过热,从仪器观察一次场电位是迅速下降,我们解决的办法是把介质压实后一起多打入几个电极并联使用。

77

2004年第2期

马延君,王俊君,卢玉环:激发极化法探测地下水若干问题的探讨

文章编号:1004 5716(2004)02 0078 02中图分类号:TD265.34 文献标识码:B 临涣矿主井治理工程中冻结施工探析

林稚华,陆卫国,赵怀固

(中煤特殊工程公司,安徽淮北235000)

摘 要:临涣矿主井治理改造施工中,采用冻结支护方案。工程量虽小,但施工工期很长。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采

取的措施,以提高认识。

关键词:主井;认识;探析

1 工程概述

临涣矿主井井塔基础,因地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塔基混凝土结构出现破坏,井筒漏水严重,为了防止破坏的进一步加剧,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此前已完成了该矿付井的治理改造工作,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治理工程中采用冻结法支护,即在塔基周围箱体的下方及井壁外侧布置冻结孔,通过冻结施工形成冻结帷幕墙并与井壁密合,在该墙的保护下,进行塔基结构的治理改造。

2 方案及施工综述

2.1 方案设计

冻结深度设计以满足治理施工需要并以保证支护体系安全为原则。参数设计见表1、表2。

表1 参数设计表

钻孔深度钻孔斜度冻结管规格孔数孔间距孔位距井壁孔口深度

3.5m/

4.0m 向井心偏斜5 ,方形

箱体内为直孔

108 5mm低碳钢

无缝钢管

冻结孔52个测温孔2

1.2~1.3m

Lmax<1.5m

1.2m14m左右

表2 参数设计表

需冷量盐水温度工况制冷量冻结壁厚度1.52万大卡/h-20 ~-25 >4.1万大卡/h>2.4m 冻结施工效果:

(1)冻结孔间交圈并形成帷幕墙;

(2)钻孔向井心偏斜,保证帷幕墙与井壁密合;

(3)特别注意1/2AB和勘探深度的关系。因为我们工作的区域有的是寻找深层地下水,一般在200~400m之间,而且盐碱化比较严重,人在上面走就象在雪地里一样,电阻率极低,只有几个欧姆,象这种地区就不能按一般的解释方法,1/2AB乘以0.7~1.0的校正系数而得到含水层的深度。按正常的方法是1/2AB在100m 以内校正系数是1.0,随着AB的变大,校正系数变小,直至1/2AB 为500m时校正系数为0.7。如果按照老的解释方法,得出的含水层深度比实际含水层深度低,这是因为上部低电阻率地层的影响,其电流密度增大,随着1/2AB的加大,供电电流线的形状从半球形向椭圆形变化,而且比不是盐碱化地区变化的快。所以我们在刚到这一地区时,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在已知孔旁进行参数测量,将所测曲线与已知的曲线进行对比,寻找规律得出在1/2AB为430m时,校正系数就为0.7,根据这一规律又进行了多个井的定位测量,经过打井验正,测量的含水层深度、厚度和实际基本符合。这一地区的打井(一般在250m左右)过去是在村子里随便找个地方就算完事,不是无水,就是水质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一个井的费用在20万元左右,即浪费了人力,又浪费了财力。自从我们用地面特探法圈定井位后,这一现象得到了改变。同时修改了原县政府准备在下属几个乡的打井井位。

(4)煤矿区范围内不太适合电法找水,碳质页岩对曲线影响大。金属矿区曲线幅值反映太大,所以火成山区应注意,曲线不规律,跳动大。平原地区的盐碱化地区,电阻率低,激发极化值小,测量时应特别注意。平原找高阻,山区找低阻,这也是一般的规律。

4 结束语

通过十几年来的物探工作,对这一边缘学科的认识更深了,它在国民生产中的地位逐渐升高。物探工作一般是从理论上研究其方法,再运用到实际中去的,激发法找水仪器就是一例,本文就是试图从理论上给以解释,它虽然发展较早,但趋于成功还是近些年的事,这就需要我们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做工作。以上的论点还请各位专家、学者、同事指导,有不同之处,请批评指正。

总第93期2004年第2期

西部探矿工程

WEST-CH INA EXP LORA T ION ENGI NEERIN G

series N o.93

Feb.2004

第四章频率域激发极化法

第四章 频率域激发极化法 频率域激电法主要使用偶极装置。我国常用的频率域视激电参数为视频散率 P s ;80 年 代初期,研制和引进了相位激电仪,开始在频率域激电法中研究新的参数——视相位φs ; 随后又研制和引进了频谱激电系统,使视复电阻率频谱r s (i w )成了新的研究对象。下面分别 介绍这些参数的异常形态。 3.4.1 视频散率异常 除在小比例尺普查找矿阶段使用单个或两个极距作偶极剖面观测外, 通常偶极—偶极装 置都采用多个极距的测量,即供电和测量偶极长度保持相同(AB =MN =a ),逐个改变偶极间 隔系数(一般 n=1,2,3,……,6)进行观测。所以,偶极—偶极装置兼有剖面法和测深 法的双重性质,它的观测结果,除可绘制成剖面曲线外,更多地是表示为拟断面图。 图 3.4.1 给出了低阻水平、倾斜、垂直板状体和水平圆柱体上偶极装置的视频散率 P s 拟断面图。模拟参数表明围岩是不极化的,而 低阻极化体的频散率 P 2?100%。 从图 3.4.1 可看到,不同形状和产状的极 化体上的 P s 拟断面图有很大差别:低阻水平 板状极化体的 P s 拟断面图的高值等值线对称 地位于极化体两侧下方,呈“八”字形分布。 当一个偶极(AB 或 MN )位于远处,另一个 偶极(MN 或 AB )位于极化体正上方,对极 化体水平极化(即沿延伸方向极化),可得到 最大的激电异常。低阻倾斜板状极化体的 P s 拟断面图具有不对称形状, 主异常的倾斜方向 与极化体的倾向相反,极化 体位于主异常等值线簇的上 端附近。P s 异常极大点位于 极化体下盘。这是因为该点 图3.4.2 体极化球体上偶极装置的视相位φs 剖面曲线和拟断面图 球体参数:r 0=5;h 0=6,ρ20=10Ω·m ,m 2=0.6,c 2=0.25,τ2=1s ;围岩参数:ρ10=10 Ω·m ,m 1=0.04,c 1=0.25,τ1=0.1s ;偶极长度 a=2;频率 f =1Hz 。 拟断面图中 实线—“正异常”等值线;虚线—“负异常”等值线; 点划线—“零异常”等值线;点线—球体断面 图3.4.1 偶极装置的不同形状和产状二维低阻极化体 上的P s 拟断面图(导电低模拟) 围岩电性:ρ1(f D )=1,ρ1(f G )=1,即 P 1=0;极化体电性: ρ2(f D )=0,ρ2(f G )=0.1,即 P 2→100%。极化体的断面形状已 绘在相应的拟断面图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探测地下水的原理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探测地下水的原理 SNMR 找水方法利用了不同物质原子核弛豫性质差异产生的NMR 效应。即利用了水中氢核(质子)的弛豫特性差异,在地面上利用核磁共振找水仪,观测、研究在地层中水质子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的变化规律,探测地下水。 核磁共振是一个基于原子核特性的物理现象,是指具有核子顺磁性的物质选择性地吸收电磁能量。从理论上讲,应用NMR 技术的唯一条件是所研究物质的原子核磁矩不为零。水中氢核具有核子顺磁性,其磁矩不为零。氢核是地层中具有核子顺磁性物质中丰度最高、磁旋比最大的核子。在稳定地磁场的作用下,氢核像陀螺一样绕地磁场方向旋进(见图1),其旋进频率(拉莫尔频率)与地磁场强度和原子核的磁旋比有关。 氢核在地磁场作用下,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如果以具有拉摩尔频率的交变磁 场对地下水中的质子进行激发,则使原子核能级间产生跃迁,即产生核磁共振。通常向铺在地面上的线圈(发射线圈)中供入频率为拉摩尔频率的交变电流(见图2),交变电流的包络线为矩形(见图3)。 ()() 00cos 2I t I f t π= 式中I 0为交变电流脉冲的幅值。 图1质子磁矩在磁场作用下的旋进运动 图3 NMR 信号时序图 含水层 氢质子 激发 脉冲矩 信号 线圈 激发磁场 质 子 质 子 磁 矩 稳定磁场 激发脉冲 NMR 信号 NMR 信号 噪声 “死区时间”

在地中交变电流形成的交变磁场激发下,使地下水中氢核形成宏观磁矩。这一宏观磁矩在地磁场中产生旋进运动,其旋进频率为氢核所特有。交变电流的包络线为矩形,其频率为测点的拉摩尔频率(800~3000Hz),目前SNMR 找水仪电流脉冲的持续时间通常为40 ms 。当切断线圈中的交变电流后,线圈中将测量到由地下质子弛豫产生的衰减的NMR 信号e(t),NMR 信号包络线按照指数规律衰减(见图3): ()()()()()()()*002002exp cos 2sin 0.5e t f M f r t T f t r B r B r q dV ππ?γ⊥⊥=-+????? 式中: M 0——氢核的核磁矩; f(r)——地表以下r 深处含水层的含水量; T 2*——r 深处的质子的弛豫时间; B ⊥(r)——激发电磁场B1垂直于地磁场的分量; φ0 (r)——激发电流和感应电流之间的相位; q ——激发脉冲矩(q= I 0τ, I 0、τ分别为交变(激发)电流脉冲的幅值和 供电持续时间)。 信号强弱或衰减快慢直接与水中质子的数量有关,即NMR 信号的幅值与所探测空间内自由水含量成正比,因此构成了一种直接找水技术,形成了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方法。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测量参数和反演解释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见下表。这些参数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地下含水层的附存状态和特征。

学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成都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考试试卷 注意: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 、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10分) 1、接地电阻 2、电磁波波数 3、正交点 4、视极化率 5、静态位移 二 不定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 1分,总20分) 1、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有( ) A 地形 B 装置 C 测点位置 2、利用自然电位法勘探某金属矿,在其上方中心处通常能观测到( ) A 明显的正异常 B 明显的负异常 C 正负异常伴生 3、激发极化法可解决下列地质问题( ) A 寻找浸染矿体 B 寻找水 C 寻找碳质、石墨化岩层 4 、电磁偶极剖面法中,哪些装置能观测纯异常(二次场)( ) A (X ,X ) B (X ,Z ) C (Z ,Z ) 5、下列方法中受地形影响最小的方法是( ) A 电阻率法 B 激发极化法 C 电磁感应法 得分 得分

6、本学期《地电学》课程实习“电阻率测深仪器及装置认识实习”过程中,采用电源电瓶最高供电压档位为() A 63伏 B 90伏 C 120伏 7、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电偶极子场特征认识”过程中,实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完成的图件有() A 电位图 B 电阻率图 C 电场强度图 8、本学期《地电学》课程实习“电测深正演模拟”实习过程中, 给出地电模型是() A 二层模型 B 三层模型 C 四层模型 9、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过程中,学习了绘制二维电阻率异常剖面图的软件是() A SURFER软件 B GRAPHER 软件 C GEOPRO 软件 10、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仪器及装置认识实习”过程中,采用的装置有() A 中间梯度装置 B 对称四极装置 C 偶极装置 11、中间梯度法理论上在勘探哪些电性和产状的矿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A 陡立低阻矿体 B 陡立高阻矿体 C 水平的高阻矿体 12、联合剖面法理论上在勘探哪些电性和产状的矿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A 直立的低阻矿体 B 直立的高阻矿体 C 水平的低阻矿体 13、下列方法能有效勘探产状较陡的良导矿体的有() A中梯法 B联剖法 C 回线法 14、用联合剖面法工作时电阻率异常曲线能看到高阻正交点的有()

地下水监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陕西颐信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9月22日 陕西颐信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水监测系统 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 1 - 1.1项目背景...................................................................................................................................... - 1 - 1.2新产品研究.................................................................................................................................. - 2 - 二、系统简介............................................................................................................................................ - 2 - 三、系统功能............................................................................................................................................ - 3 - 四、系统方案............................................................................................................................................ - 4 - 4.1数据流程及组网.......................................................................................................................... - 4 - 4.2系统组成...................................................................................................................................... - 4 - 4.3数据采集...................................................................................................................................... - 5 - 4.4数据传输格式.............................................................................................................................. - 5 - 五、系统软件............................................................................................................................................ - 5 - 5.1软件平台...................................................................................................................................... - 5 - 5.2数据接收软件.............................................................................................................................. - 5 - 5.3数据查询分析软件...................................................................................................................... - 6 - 六、系统特点.......................................................................................................................................... - 10 - 七、产品性能.......................................................................................................................................... - 10 - 7.1一体化智能水位采集装置........................................................................................................ - 10 - 7.1.1产品特点....................................................................................................................... - 11 - 7.1.2技术指标......................................................................................................................... - 12 - 7.2无线手持参数设置仪................................................................................................................ - 12 - 八、工程实例.......................................................................................................................................... - 14 -

遥感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航空物探与遥感技术在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 熊盛青唐文周刘浩军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综合航空物探方法是地下水勘查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成本低、便于大面积工作、 发现和区分目标能力较强等特点,近年在世界各地干旱区地下水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效 果。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利用航空电磁测量和航空磁测在江苏连云港等地区进行圈定地下淡水、划 分咸淡水界限、寻找地下热水等工作,均取得较好的结果。2002 年我国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直升机航空电磁测量系统。航空物探将会在我国地下水勘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采用遥感技术,通过对遥感图像反映的地形、地貌、岩性、第四纪沉积物、地质构造、水系、地表覆 盖等水文地质要素的解译分析,可进行水文地质填图和地下水资源评价。随着多光谱、热红外、微波等遥 感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日益完善,遥感在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技术将更加成熟,并发挥出越来越大的 作用。 关键词:地下水、勘查、航空物探、航空电磁测量、遥感技术、图像 1 航空物探勘查地下水的应用 1.1 地下水勘查中的航空物探方法简介 航空物探是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航空技术结合的一门新技术,是一种获取并研究岩石 圈,特别是与地壳有关的多种地球物理场信息的方法手段。利用安装在飞机上的物探设备测量天然地磁场、放射性和人工发射的电磁场,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推断出地表及地下地质体、构造等分布特征。常见方法包括航空磁测、航空电磁测量和航空放射性测量。 航空磁测主要通过测量地磁场,推断地下地质构造,一般探测深度较大,可达数公里或 更大,用于了解控制水文地质环境的地质构造,间接寻找地下水和地下热水。而航空放射性测量利用水体对放射性能量的吸收呈现低值异常,据此可用于寻找浅层地下水。 航空电磁测量利用含水层和不含水层,以及不同含盐度水的电阻率(或电导率)的差别, 通过电磁测量,转换成电阻率(或电导率)的空间分布,从而确定不同含盐度的地下水的赋存,是地下水勘查的主要航空物探方法。 航空电磁测量按激发场形式的不同可分为频率域和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两种,根据发射 和接收线圈的安装方式分为固定翼和直升机吊舱式两种。由于人工激发电磁场的方式不同,各种航空电磁法的探测深度相差较大。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地质任务、测区水文地质和地形等条件选择不同的方法。固定翼频率域航空电磁测量方法,效率高,成本低,但要求工作地区地形起伏较小,探测深度较浅,一般为几十米;直升机吊舱式频率域航空电磁测量,探测深度较大,一般可达100m 左右,对工作地区地形要求较低,但工作效率稍低,相应成本增高;且要求工作地区地形起伏较小;直升机吊舱式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探测深度200m 左右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作者简介:熊盛青,男,1963 年8 月出生,博士,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总工 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航空物探、遥感技术应用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 翼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探测深度最大,可达200-300m,甚至达600-700m,但工作成本与固 定翼时间域方法相比探测深度要小一些,但工作成本和对地形起伏要求都较低,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不过目前还正在研制之中,尚未用于生产测量。当前国外主要采用直升机吊舱式频率域电磁系统和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我国主要采用固定翼频率域航空电磁测量系统,2002 年新引进的直升机吊舱式频率域电磁系统,正在试验之中。 1.2 航空物探在地下水勘查中的主要应用 以往,航空物探主要用于地质找矿和填图、油气勘查等工作。近年来,由于航空物探工 作效率高,成本较低,便于大面积工作,尤其随着测量精度的提高,发现和区分目标能力增强,越来越得到水文勘查工作者的青睐。近几年,在世界各地干旱地区找寻地下水勘查中,航空物探方法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外,如美国、澳大利亚、非洲和亚洲等一些国家,在找水工作中,尤其是在沙漠干旱地区的找水工作中,航空物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利用航空电磁测量和航空磁测在江苏连云港、河

激发极化法探测地下水若干问题的探讨

文章编号:1004 5716(2004)02 0075 04中图分类号:P631 324 文献标识码:B 激发极化法探测地下水若干问题的探讨 马延君,王俊君,卢玉环 (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04队,内蒙古赤峰024076) 摘 要:从激发极化找水的基本原理入手,探讨了用激发极化法探测地下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激发极化法;原理;探测水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前苏联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学者,对含水岩石的激发极化效应与温度、溶液浓度、深度、岩石的颗粒度、粘土含量等的关系以及用来勘查地下水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实验和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在美国、前苏联、加拿大等国家的一些地区,利用激发极化法勘查出了有意义的地下水源,使用的激电参数主要是极化率。在我国激发极化法寻找地下水源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单位使用的是山西平遥水利电探仪器厂研制生产的JJ 3A 型积分式激电仪,可以观测电阻率、极化率、激发比和衰减度等参数。现在这种仪器已逐渐转向微机化。在使用中发现,尽管时域激电法使用视极化率、视衰减度和视激发比等参数在不同的水文地质环境中能够反映出地下含水层或含水体的存在,但对时域激电这些视参数实测资料的解释没有严格的理论依据,限制了激电法探测地下水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其原因是在于对时域激电的极化率、衰减度和极化比测深曲线的变化特征与目标层的对应关系,时域极化场的时间特性,测深资料的解释方法理论没有做深入的研究。1 激发极化找水的基本原理1 1 激发极化现象 图1 激发极化装置示意图 在水槽放上小焦炭块和小石块的混合物,用水淹没,如图1所示,设置两个供电电极A 、B 和两个测量电极M 、N ,当接通供电电极A 、B 向水槽内供电,水槽内形成电流场,在测量电极M 、N 间形成电压降,这就是在测量电阻率法时测量到的电位差,不切断电源保持供电电流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开始时增加得快些,后来逐渐减慢,几分钟后达到饱和,断开供电开关,供电电 流被切断,由它产生的电压降也随之消失,M 、N 间的电位差迅 图2 供电前后电位差变化示意图 即减小。但是在供电期间随着供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的电位差仍然存在,它是逐渐衰减的,数分钟后逐渐衰减完毕。在供电期间和断电以后M 、N 间电位差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供电后由于供电电流在M 、N 间产生的电位差称为一次场电位差,以 V 1表示,随着供电时间的延长增加的电位差是由于介质的极化而产生的,称为二次场电位差,它是时间的函数,以 V 2(T )表示,在M 、N 间观察到的电位差是两者的和,称为极化场电位,用 V (T )表示, V (T )= V 1+ V 2(T )。断电以后,一次场电位差 V 1消失了,二次场电位差 V 2(t )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衰减的,数分钟后衰减完毕。这种在外电流场的激发下,地质体被极化而产生的持续几秒钟、几分钟的瞬变现象叫做激发极化效应。我们所测量的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如:极化率 = V 2/ V 1 100%;衰减度D= V 2/ V 2 100%,式中的 V 2为供电30s,断电0.25s~ 5.25s 内二次场电位差的平均值,即 V 2=( 5 .250.25 V (t )/dt )/5,激发比J = D = V 2/ V 1 100%。1 2 激发极化现象的成因 产生激发极化现象的机制是复杂的,它不是由单一的某种原因产生的,而是多种不同的机制综合的结果。最早提出的是 电容假说 ,两个导体中间用绝缘介质隔开就构成一个电容,许多颗粒两边的离子溶液就相当于电控器的两个极板,地下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小电容,供电时它们被充电,断电后它们放电。这种电容的充放电现象是激发极化现象的原因之一,但不会是主要的,薄膜假说 总第93期2004年第2期 西部探矿工程 WEST -CH INA EXP LORA T ION ENGI NEERIN G series N o.93Feb.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 吉林省地下水协会 2016年5月10日

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4) 第三章、环境监测井的设立原则 (5) 第四章、设立方法 (6) 第五章、监测井建设要求 (8) 第六章、监测井材料质量要求 (13) 第七章、物探测井技术要求 (15) 第八章、抽水试验及样品采集要求 (16) 第九章、辅助设施建设要求 (20) 第十章、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25)

第一章、概论 1、监测井意义 用钻孔法完成的监测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变化情况的专用井。其施工方法和常规水井相似,完井后在井中放置监测仪器,并定时采取水样进行分析测试。监测井布置在污染源集中区点,在国外已采用水平井大面积测控地下水污染情况。

2、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分类 为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情况而设立的水质监测井。地下水环境监测井通常包含井口保护装置、井壁管、封隔止水层、滤水管、围填滤料、沉淀管和井底等组成部分。按设立目的可分为简易监测井和标准监测井;按井结构可分为单管单层监测井、单管多层监测井、巢式监测井和丛式监测井等。简易环境监测井 简易监测井是为了进行临时性调查,初步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种类所设立的临时性环 境监测井。 标准环境监测井 标准环境监测井是为了连续、长期对有代表性的地下水点位进行水质监测所设立的长期性环境监测井。单管单层监测井指在一个钻孔内安装单根井管监测单一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 单管多层监测井 指在一个钻孔内安装单根井管监测不同深度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 巢式监测井 指在一个钻孔中安装多根不同长度井管分别监测不同深度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 丛式监测井 指在一个监测点(场地、区域)附近分别钻多个不同深度的监测

激发极化四极测深在工程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四极测深在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电法中的激发极化法在区域水位调查应用效果,采用对称四极装置,垂直测线跑极的方式,在-定的供电电流作用下,通过观测和研究二次场电位差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求得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半衰时、衰减度等参数,根据不同岩矿石各参数存在的差异来探查地下水位分布情况。最终采用SURFER软件绘出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分析解释得出结论。根据结果分析,认为该系统在地下水探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并指出该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干扰因素。 标签:激发极化地下水位 近年来,激电法找水效果十分显著,被誉为“找水新法”。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Victor Vacquier(1957)等提出了用激电二次场衰减速度找水的思想。在该思想的启迪下。我国也开展了有关研究,并将激电场的衰减速度具体化为_半衰时、衰减度、激化比等特征参数,这些参数不仅能较准确地找到各种类型的地下水资源,而且可以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预测涌水量大小,把激电参数与地层的含水性联系起来。 1激发激化法勘探的工作原理 1.1激发极化效应的概念 在向地下供入穩定电流时,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随时间而变大并经过一段(一般约几分钟)时间后趋于某一饱和值(充电过程);在断开供电电流后,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在最初一瞬间很快下降而后随时间相对缓慢地下降,并经过一段(一般约几分钟)时间后衰减接近于零(放电过程)。这种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产生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现象,称为激电效应(激发极化效应)。 1.2电子导体的激发极化原理 对电子导体(包括大多数金属矿和石墨及其矿化岩石)的激发激化机理问题,一般认为是由于电子导体与其周围溶液的界面上发生超电压的结果。 激发激化法是根据据岩石、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寻找金属和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的一组电法勘探方法。它又分为直流激发极化法(时间域法)和交流激发极化法(频率域法(SIP))。常用的电极排列有中间梯度排列、联合剖面排列、固定点电源排列、对称四极测深排列等。也可以用使矿体直接或间接允电的办法来圈定矿体的延展范围和增大勘探深度。 激发激化法工作原理是在—定的供电电流作用下,通过观测和研究二次场电位差(ΔU2)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求得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半衰时、衰减度等参数,根据不同岩矿石各参数存在的差异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监测数据通信报文规定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 监测数据通信报文规定 (试行)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0前言 (2) 1工作体制与方式 (2) 2传输规约 (2) 3通信报文 (4) 3.1 自报报文 (5) 3.1.1 报文传输链路 (5) 3.1.2 监测站自报报文(上行) (5) 3.1.3 监测站自报报文(下行) (9) 3.1.4 监测站校时 (9) 3.2 远程数据下载报文 (9) 3.2.1 远程数据下载报传输链路 (10) 3.2.2 远程数据下载(下行)报文 (10) 3.23 远程数据下载(上行)报文 (11) 3.3 实时数据查询报文 (12) 3.3.1 实时数据查询报传输链路 (12) 3.3.2 实时数据查询报(下行)帧结构 (13) 3.3.3 实时数据查询报(上行)帧正文 (14) 4 备用信道 (15)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 数据通信规约报文规定 0 前言 本规定依据SL651-2014《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编制。 1工作体制与方式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监测站工作体制采用自报式工作方式,其中: 1)水位监测站采用采六发一工作方式,每间隔4小时采集一次,每天采集6次(同时存入固态存储器),分别是12:00、16:00、20:00、0:00、4:00,最后一次采集为次日早8:00;每天早8:00发送一次数据(六组数据); 2)泉流量监测站工作方式是:通过监测堰槽水位监测流量数据,每10分钟采集一次(同时存入固态存储器),达到设定水位变幅门限,实时自报; 3)地下水水质站为5天采集报送一次数据(同时存入固态存储器)工作方式,采集报送数据时间是每月1日、6日、11日、16日、21日、26日早8:00。2传输规约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数据通信协议采用《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651-2014)。 1. SL651-2014规约在一种报文帧结构框架内,规定了ASCⅡ字符编码和HEX/BCD编码的两种报文编码结构;其通信协议基于面向字符异步通信方式;本项目采用HEX/BCD编码的报文编码结构; 2. 本项目根据实际数据采集参数、频度等报送数据要求,从SL651-2014规约规定的报文结构中选择适宜的报文正文、要素编码组合(均匀时段水文信息报),确定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单帧报文长度; 3. 遥测站分类码编码规定见SL651-2014附录A,功能码定义见SL651附录B,编码要素及标识符规定见SL651-2014附录C,遥测站参数配置标识符见SL651-2014附录D。对于未做规定的遥测站分类码、功能码、编码要素及标识符、遥测站参数配置标识符,可在预留的自定义区间内加以扩展定义。在HEX/BCD编

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对地下水的探测

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对地下水的探测

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对地下水的探测 摘要突(涌)水是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这也使得含水性的预报成为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重中之重,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提高,对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地质雷达因具有扫描速度快、操作简便、重量轻、分辨率高、屏蔽效果好、图像直观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也被用于隧道超前预报。本文在总结前人积累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就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 预报中对地下水的探测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地质雷达;地下水;超前预报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GPR in Groundwater Detection for Tunnel Geological Prediction Zhou Wenqiu Abstract Water-inrush is one of the familiar geological disasters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 Groundwater predi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tunnel

geological prediction. With the progress of tunneling technology, i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o geological forecast. As a method of geophysics, GPR(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 scan speed, simple operations , light weight, high resolution and good electro-magnetic shield effect ,etc. Recently, the GPR has also been used in tunnel geological prediction .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of both past and present generations of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views on the application of GPR in groundwater detection . Key words GPR,groundwater,geological prediction 0 引言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水电建设更是如火如荼。无论是西北、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还是华北、华东、华南和东北等地高水头抽水蓄能水电工程,都将修建大量的深埋长隧洞和高水头隧洞。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工程与中线工程,大部位于我国西部山区,也将修建大量穿越山岒的超长大隧洞。由于这些隧道、隧洞大都处于地下各种复杂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体中,为了摸清和预知周围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隧道开挖掘进过程中,提前发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施工合同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云南省监测井建设工程第2标段 施工合同 发包方: 承包方:

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为圆满完成甲方承担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云南省监测井建设工程第2标段水井施工任务,经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友好协商,乙方自愿在对实地进行踏勘及分析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包承担甲方部分水井施工工程,为明确甲、乙双方在施工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经济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双方本着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同意达成以下条款,并共同遵守: 第一条施工地点和任务 一、工程名称: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云南省监测 井建设工程第2标 二、工程地点:云南省临沧市 三、工程量:施工水文地质监测井11口,总进尺约1715.0米。 四、工作内容:人员设备进出场、水井凿井、洗井、成井、下管、填砾、抽水试验、取水样、岩土样。施工过程中乙方须认真观测和做好各项原始记录。 第二条技术质量要求 一、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云南省监测井建设工程第2标段技术要求》执行。 二、成井质量按照《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2014)和《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DZ/T0270-2014)执行。 第三条工程价款及付款办法 一、工程价款 1、本工程采用阶梯进尺每米综合单价的形式: 0-50m阶梯段(含50m)工程承包综合单价为元/进尺米; 50-100m阶梯段(含100m)工程承包综合单价为元/进尺米; 100-300m阶梯段(含300m)工程承包综合单价为元/进尺米; 最终按甲方实际验收工程量进行结算。工程单价不因地质条件、

地下水放射性污染物的检测与防护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9, 9(6), 842-847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368371.html,/journal/ae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61368371.html,/10.12677/aep.2019.96110 Detection and Protection of Radioactive Pollutants in Groundwater Manjiao Guo Jingjiang Hydrological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Hydrological Bureau of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Jingzhou Hubei Received: Nov. 19th, 2019; accepted: Dec. 6th, 2019; published: Dec. 13th, 2019 Abstract Groundwater is an important water body,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Groundwater pollution is of concealment and complexity, and the harm of radioactive pollution is more difficult to detect. It can only be perceived with the help of special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human radiation disease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se new instru-ments and new technologies to monitor the radioactive pollution of groundwater,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groundwater, master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to avoid radiation injury and protect the health of peo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tection principle, main structure and monitoring process of the latest domestic FYFS-400X series four channel low background α and β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detecting radioactivity in groundwater, analyzes the source and harm degree of groundwater radioactive pollu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pre-venting radiation injury in laboratory analysis. Keywords Groundwater, Radioactive Pollution, Monitoring Methods, Safety Protection 地下水放射性污染物的检测与防护 郭满姣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荆州 收稿日期:2019年11月19日;录用日期:2019年12月6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3日 摘要 地下水是一种重要水体,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且放射性污染危

激发极化法极化率衰减曲线测量技术

激发极化法极化率衰减曲线测量技术上海绿海电脑科技有限公司陆焕文

电法勘探测量方法与仪器的分类: 1:按电场生成分类: 可分为天然电场法和人工电场法。天然电场是大地中自然产生的,或者是有雷电,远距离长波无线电台发出的电场,底下电化学效应自己引起的电场(自然电场)。 人工电场是勘探人员用发送机法术固定的电流波形在底下建立的人工电场。人工电场还可以分成传导类电场和感应类电场,传导类电场是发送机的发送电极接地的(用铜电极赶插入地下)。感应类电场是用无线电发送天线向空中发射后感应到地下的,即发送机发送端不接地(如测地雷达)。2:按被测的参数分类: 根据测量不同的物探参数可以分成不同的测量仪器,从被测信号频率的高低可分成以下几类:* 直流:(超低频1HZ以下)直流电阻率法 * 低频:(0.1HZ~20HZ)激发极化法 * 音频:(20HZ~10KHZ)音频磁大地电流法 3:按测量效率分类: 按一次供电可同时测多少的物理册点分类: * 单点普通方法:每测一个物理点后要移动测量电极到新物理点再测,需要“跑极”,这种方法仪器简单,人工多,效率低。 * 多点同时测量的高密度法:这种方法可以一次发送机供电。同时多个物理测点上同时测量,测量效率高,数据可靠性高。 高密度测量中还可分为多线制和总线制。 多线制是一台主机上引出多道测量线,用星形网直接接到不同物理点的MN接线电极上。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要用长导线传诵模拟量ΔV信号,而ΔV信号是mV级的微弱信号,容易受空中电磁波干扰,测量精度受影响。

总线制是一台主机与多台从机用一根电缆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野外现成总线局域网,主机用数字通讯指挥各从机同时测量,测量完成后用数字通讯把各从机测得的信号分时传送给主机。在长线上传送的是数字信号。选用半双工的RS485通讯总线,距离可达1000米,数字不易受干扰,一根电缆线最多可以带128个从机。 4:按野外的布极方法分类,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布极和K 值计算公式 * 中间梯度法 A 供电电极组 B 供电电极组 M N M N A MN 距(米) B

2020-J-55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项目

2020-J-55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项目 项目背景: 近年来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天然地下水赋存状态,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生产生活安全、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主要问题,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2015 年,由自然资源部与水利部联合申报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正式批复,通过3年时间在全国共建设20469 个监测站点,以全国16个主要平原和盆地为主要监控区,建立较完整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实现地下水动态的实时监控,监测控制面积350万km2。工程建成后,所有地下水监测站点均通过一体化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实现地下水水位、水温自动采集、实时传输化监测。 为保障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顺畅运行,建立一个完整的集地下水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络体系,通过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实现地下水位、水温自动监测传输、统一数据标准、满足数据信息共享等需求,基于云计算、物联网、GIS等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平台及业务子系统,对数据实现全面在线化管理、综合分析、模拟计算及成果共享发布。满足地下水监测工程业务联动的工作需求,实现部委间水位水温数据的实时共享和水质数据的年度共享。 资金来源:

财政性资金 建设概况: 系统实现了对全国地下水自动化监测井管理,多家设备自动化接收与解译,数据校核管理、分析、应用及共享,每年为国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一套覆盖全国的高精度地下水监测数据。 一、实现了地下水监测数据的接收、存储和查询 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了一套满足多家设备厂商不同数据传输协议接入,全国10171个自动化监测站点同时发送接收数据,并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满足业务分析应用,建立分布式非关系型数据库满足大量动态监测数据的快速检索与查询。 二、实现地下水监测、采集、运维与管理体系的桌面化管理 通过数据接收与设备管理子系统、监测井与数据管理子系统和移动客户端之间的业务联动,设备厂商实现监测井的维护信息上报,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业务人员通过客户端对监测井与设备运维、水位校测、水质采样等现场信息实时上报,监测中心以及总站信息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系统远端监控与支撑,共同完成对地下水监测站点的在线管理。 三、实现了地下水监测数据的主要专业分析功能 地下水监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接收、管理、分析、展示、共享与发布等6大类近70项功能。为监测数据分析及应用提供了数据统计分析、水位动态分析、均衡计算、水质分析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