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导学案WORD版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导学案WORD版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导学案WORD版

§1.1.1 正弦定理

课型:新授课 编写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试验: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C=90°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C . sin sin a B b A = D .cos cos a B b A =

(2)已知△ABC 中,a =4,b =8,∠A =30°,则∠B 等于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

sin c

C .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b =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如sin sin a

A B b

=;sin C = .

(4)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三、课堂巩固

例1. 在ABC ?中,已知45A =?,60B =?,42a =cm ,解三角形.

变式:在ABC ?中,已知45B =?,60C =?,12a =cm ,解三角形.

例2. 在45,2,,ABC c A a b B C ?=?=∠∠中,求和.

变式:在60,1,,ABC b B c a A C ?==?=∠∠中,求和.

【学习小结】

1. 正弦定理: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2. 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①三角函数的定义,还有 ②等积法,③外接圆法,④向量法. 3.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①已知两角和一边;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课后作业】 基础部分

1. 在ABC ?中,若

sin sin A b

B a

=,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2. 已知△ABC 中,A ∶B ∶C =1∶1∶4,则a ∶b ∶c 等于( ).

A .1∶1∶4

B .1∶1∶2

C .1∶1

D .2∶23. 在△ABC 中,若sin sin A 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 B. A B <

C. A ≥B

D. A 、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4. 已知?ABC 中,sin :sin :sin 1:3:3A B C =,则::a b c = .

5. 已知?ABC 中,∠A 60=?,a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1. 已知△ABC 中,AB =6,∠A =30°,∠B =120?,解此三角形.

提高部分

2. 已知△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k ∶(k +1)∶2k (k ≠0),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1.1.2 余弦定理

课型:新授课 编写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1. 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

2. 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

3. 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复习1:在一个三角形中,各 和它所对角的 的 相等,即 = = .

复习2:在△ABC 中,已知10c =,A =45?,C =30?,解此三角形.

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此三角形呢?

二、新课导学

问题:在ABC ?中,AB 、BC 、CA 的长分别为c 、a 、b .

∵b = , ∴b b ?=

同理可得: 2222c o s a b c b c A =+-

, 222

2cos c a b ab C =+-.

新知: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 等于其他两边的 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 的积的两倍.

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

222

cos 2b c a A bc

+-=

, , .

[理解定理]

(1)若∠C =90?,则cos C = ,这时222c a b =+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

试试:

(1)△ABC 中,a =2c =,150B ∠=?,求b .

(2)△ABC 中,2a =,b =,1c =,求A ∠.

三、课堂巩固

例1. 在△ABC 中,已知a =b =,45B =?,求,A C ∠∠和c .

变式:在△ABC 中,若AB AC =5,且cos C =9

10

,则BC =________.

例2. 在△ABC 中,已知三边长3a =,4b =,c =,求.

变式:在?ABC 中,若222a b c bc =++,求∠A .

【学习小结】

1. 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 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① 已知三边,求三角; ② 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知识拓展 在△ABC 中,

若222a b c +=,则角C 是直角; 若222a b c +<,则角C 是钝角; 若222a b c +>,则角C 是锐角. 【课后作业】 基础部分

1. 已知a c =2,∠B =150°,则边b 的长为( ).

A.

B. C. D.

2.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5、7,则最大角为( ). A .60 ° B .75 ° C .120 ° D .150 °

3. 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3、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

B x <5

C . 2<x

D <x <5

4. 在△ABC 中,|AB |=3,|AC |=2,AB 与AC 的夹角为60°,则|AB -AC

|=________.

5. 在△ABC 中,已知三边a 、b 、c 满足222b a c ab +-=,则∠C 等于 .

1. 在△ABC 中,已知a =7,b =8,cos C =13

14

,求最大角的余弦值.

提高部分

2. 在△ABC 中,AB =5,BC =7,AC =8,求AB BC

的值.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练习)

课型:新授课 编写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1.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

2. 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

【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1:在解三角形时

已知三边求角,用 定理;

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用 定理; 已知两角和一边,用 定理.

复习2:在△ABC 中,已知 A =

6

π

,a =b =

二、新课导学

探究:在△ABC 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① A =6

π

,a =25,b =

② A =6

π

,a b =

③ A =6

π

,a =50,b =

思考: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

新知: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为锐角时).

已知边a,b和∠A

有两个解

仅有一个解

无解

CH=bsinA

a=CH=bsinA

a

试试:

1. 用图示分析(A为直角时)解的情况?

2.用图示分析(A为钝角时)解的情况?

三、课堂巩固

例1. 在?ABC中,已知80

a=,100

b=,45

A

∠=?,试判断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变式:在?ABC中,若1

a=,

1

2

c=,40

C

∠=?,则符合题意的b的值有_____个.

例2. 在?ABC 中,60A =?,1b =,2c =,求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的值.

【学习小结】

1. 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解决);

2. 已知三角形三边问题(用余弦定理解决);

3. 已知三角形两角和一边问题(用正弦定理解决);

4. 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问题(既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可能有一解、两解和无解三种情况). 在?ABC 中,已知,,a b A ,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当A 为钝角或直角时,必须a b >才能有且只有一解;否则无解; ②当A 为锐角时,

如果a ≥b ,那么只有一解;

如果a b <,那么可以分下面三种情况来讨论: (1)若sin a b A >,则有两解; (2)若sin a b A =,则只有一解; (3)若sin a b A <,则无解.

【课后作业】 基础部分

1. 已知a 、b 为△ABC 的边,A 、B 分别是a 、b 的对角,且sin 2sin 3A B =,则

a b

b

+的值=( ).

A. 13

B. 23

C. 43

D. 53

2. 已知在△ABC中,sin A∶sin B∶sin C=3∶5∶7,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

A.135°B.90°C.120°D.150°

3. 如果将直角三角形三边增加同样的长度,则新三角形形状为().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由增加长度决定

4. 在△ABC中,sin A:sin B:sin C=4:5:6,则cos B=.

5. 已知△ABC中,cos cos

b C

c B

=,试判断△ABC的形状.

1. 在?ABC中,a xcm

=,2

b cm

=,45

B

∠=?,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两解,求x的取值范围.

提高部分

2. 在?ABC中,其三边分别为a、b、c,且满足

222

1

sin

24

a b c

ab C

+-

=,求角C.

§1.2应用举例—①测量距离

课型:新授课编写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1在△ABC中,b=10,A=30°,问a取何值时,此三角形有一个解?两个解?无解?

二、新课导学

例1. 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m,∠BAC=51?,∠ACB=75?. 求A、B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

提问1:?ABC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

提问2: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

分析:这是一道关于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题目条件告诉了边AB的对角,AC为已知边,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很容易根据两个已知角算出AC的对角,

应用正弦定理算出AB边.

新知1:基线

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叫基线.

例2. 如图,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A、B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这是例1的变式题,研究的是两个的点之间的距离测量问题.

首先需要构造三角形,所以需要确定C、D两点.

根据正弦定理中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与一边既可求出另两边的方法,分别求出AC和BC,

再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的距离.

变式:如上图若在河岸选取相距40米的C、D两点,∠BCA=60°,∠ACD=30°∠CDB=45°,∠BDA =60°求AB.

练: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30°,灯塔B在观察站C南偏东60°,则A、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学习小结】

1.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2.基线的选取:

测量过程中,要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基线长度,使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课后作业】 基础部分

1. 水平地面上有一个球,现用如下方法测量球的大小,用锐角45?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的斜边紧靠球

面,P 为切点,一条直角边AC 紧靠地面,并使

三角板与地面垂直,如果测得P A =5cm ,则球的

半径等于( ). A .5cm B

C

.1)cm D .6cm

2. 台风中心从A 地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30千米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B 在A 的正东40千米处,B 城市处于危险区内的时间为( ).

A .0.5小时

B .1小时

C .1.5小时

D .2小时

3. 在ABC ?中,已知2222()sin()()sin()a b A B a b A B +-=-+, 则ABC ?的形状(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在ABC ?中,已知4a =,6b =,120C = ,则sin A 的值是 .

5. 一船以每小时15km 的速度向东航行,船在A 处看到一个灯塔B 在北偏东60 ,行驶4h 后,船到达C 处,看到这个灯塔在北偏东15 ,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 km .

1.

的C 、D 两点,并测得∠ACB =75°,∠BCD =45°,∠ADC =30°,∠ADB =45°,A 、B 、C 、D 在同一个平面,求两目标A 、B 间的距离.

提高部分

2. 某船在海面A处测得灯塔C与A相距且在北偏东30?方向;测得灯塔B

与A相距75?方向. 船由A向正北方向航行到D处,测得灯塔B在南偏西60?方向. 这时灯塔C与D相距多少海里?

§1.2应用举例—②测量高度

课型:新授课编写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1.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高度测量的问题;

2. 测量中的有关名称.

【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1:在?ABC中,cos5

cos3

A b

B a

==,则?ABC的形状是怎样?

复习2:在?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若::

a b c

求A:B:C的值.

二、新课导学

新知:坡度、仰角、俯角、方位角

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转角;

坡度---沿余坡向上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仰角与俯角---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上时,称为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下时,称为俯角.

探究: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的方法.

分析:选择基线HG,使H、G、B三点共线,

要求AB,先求AE

在ACE

?中,可测得角,关键求AC

在ACD

?中,可测得角,线段,又有α

故可求得AC

三、课堂巩固

例1. 如图,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的俯角α=5440'

?,在塔底C处测得A处的俯角β=501'

?. 已知铁塔BC部分的高为27.3 m,求出山高CD(精确到1 m)

例2. 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

公路上向正东行驶,到A处时测得

公路南侧远处一山顶D在东偏南

15?的方向上,行驶5km后到达B处,

测得此山顶在东偏南25?的方向上,

仰角为8?,求此山的高度CD.

问题1:

欲求出CD,思考在哪个三角形中研

究比较适合呢?

问题2:

在?BCD中,已知BD或BC都可求出CD,根据条件,易计算出哪条边的长?

变式:某人在山顶观察到地面上有相距2500米的A、B两个目标,测得目标A在南偏西57°,俯角是60°,测得目标B在南偏东78°,俯角是45°,试求山高.

【学习小结】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题时,要学会审题及根据题意画方位图,要懂得从所给的背景资料中进行加工、抽取主要因素,进行适当的简化.

在湖面上高h处,测得云之仰角为α,湖中云之影的俯角为β,则云高为

sin() sin() h

αβ

αβ

+

- .

【课后作业】

基础部分

1. 在?ABC中,下列关系中一定成立的是().

A.sin

a b A

>B.sin

a b A

=

C.sin

a b A

a b A

2. 在?ABC中,AB=3,BC AC=4,则边AC上的高为().

A B C .3

2

D .3. D 、C 、B 在地面同一直线上,DC =100米,从D 、C 两地测得A 的仰角分别为30 和45 ,则A 点离地面的高AB 等于( )米.

A .100

B .

C .501)

D .501) 4. 在地面上C 点,测得一塔塔顶A 和塔基B 的仰角分别是60?和30?,已知塔基B 高出地面20m ,则塔身AB 的高为_________m .

5. 在?ABC 中,b =,2a =,且三角形有两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 为测某塔AB 的高度,在一幢与塔AB 相距20m 的楼的楼顶处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30°,测得塔基B 的俯角为45°,则塔AB 的高度为多少m ?

提高部分

2. 在平地上有A 、B 两点,A 在山的正东,B 在山的东南,且在A 的南偏西15°距离300米的地方,在A 侧山顶的仰角是30°,求山高.

人教版高一必修五解三角形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一必修5 解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1.在△ABC 中,sinA=sinB ,则必有 ( ) A .A=B B .A ≠B C .A=B 或A=C -B D .A+B= 2 π 2.在△ABC 中,2cosBsinA=sinC ,则△ABC 是 (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3.在ABC ?中,若 b B a A cos sin =,则B 的值为 ( ) A . 30 B . 45 C . 60 D . 90 4.在ABC ?中,bc c b a ++=2 2 2 ,则角A 等于 ( ) A .60° B .45° C .120° D .30° 5.在△ABC 中,b =, ,C=600,则A 等于 ( ) A .1500 B .750 C .1050 D .750或1050 6.在△ABC 中,A:B:C=1:2:3,则a:b:c 等于 ( ) A .1:2:3 B .3:2:1 C . 2: D . 7.△ABC 中,a=2,A=300,C=450,则S △ABC = ( ) A B . C 1 D .11)2 8.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则acosB+bcosA 等于 ( ) A . 2 b a + B . b C . c D .a 9.设m 、m +1、m +2是钝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m <3 B .1<m <3 C .3<m <4 D .4<m <6 10.在△ABC 中,已知a=x , A=450,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这个三角形有两个解, 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 A . B .22 D .x<2 11.已知△ABC 中,A=600, ,c=4,那么sinC= ; 12.已知△ABC 中,b=3, B=300,则a= ; 13.在△ABC 中,|AB |=3,||=2,AB 与的夹角为60°,则|AB -|=____ __; 15.在ABC ?中,5=a , 105=B , 15=C ,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的长为__________;

北师大版必修5高中数学第二章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word教案1

§3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三角形边与角的互化。 3、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及其综合应用。 2、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三角形边与角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余弦定理:,cos 22 2 2 A bc c b a -+=?bc a c b A 2cos 2 22-+= C ab b a c cos 22 2 2 -+=,?ab c b a C 2cos 2 22-+= 二、例题讲解 引例:我军有A 、B 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敌军在C 岛,从A 岛望C 岛和B 岛成60°的视角,从B 岛望C 岛和A 岛成75°的视角,为提高炮弹命中率,须计算B 岛和C 岛间的距离,请你算算看。 解:0 60=A 0 75=B ∴0 45=C 由正弦定理知 045 sin 10 60sin =BC 6545 sin 60sin 100 ==?BC 海里 例1.如图,自动卸货汽车采用液压机构,设 计时需要 计算油泵顶杆BC 的长度(如图).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为60°,油泵顶点B 与车厢支点A 之间的距离为1.95m ,AB 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 /02060,AC 长为1.40m ,计算BC 的长(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分析:这个问题就是在ABC ?中,已知AB=1.95m ,AC=1.4m, 750 600 C B A

求BC 的长,由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所以可 根据余弦定理求出BC 。 解:由余弦定理,得 答:顶杠BC 长约为1.89m. 解斜三角形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应注意: 1、认真分析题意,弄清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 2、要明确题目中一些名词、术语的意义。如视角,仰角,俯角,方位角等等。 3、动手画出示意图,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将已知和未知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解决。 练1.如图,一艘船以32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在A 处看灯塔S 在船的北偏东0 20, 30分钟后航行到B 处,在B 处看灯塔S 在船的北偏东0 65方向上,求灯塔S 和B 处的距离.(保留到0.1) 解:16=AB 由正弦定理知 020 sin 45sin BS AB = 7.745 sin 20 sin 100 ≈= BS 海里 答:灯塔S 和B 处的距离约为7.7海里 例2.测量高度问题 如图,要测底部不能到达的烟囱的高AB ,从与烟囱底部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C ,D 两处, 测得烟囱的仰角分别是0 45=α和0 60=β, C、D间的距离是12m.已知测角仪器高1.5m. 求烟囱的高。 图中给出了怎样的一个几何图形?已知什么,求什么? 分析:因为B A AA AB 11+=,又m AA 5.11= 所以只要求出B A 1即可 解:在11D BC ?中, 0001112060180=-=∠C BD ,00011154560=-=∠BD C D C B A 1.40m 1.95m 6020/ 600 ?S B A 1150 450 650200 A 1α β D 1C 1D C B A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情况及典型例题1

实用标准

—tanC。

例 1 ? (1 )在 ABC 中,已知 A 32.00 , B 81.80 因为 00 v B v 1800,所以 B 640,或 B 1160. c as nC 空啤 30(cm). sin A s in400 ②当B 1160时,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 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 :三角形面积 2 , AC 2 , AB 3,求tan A 的值和 ABC 的面积。 2 (2 )在 ABC 中,已知 a 20 cm , b 28 cm , 40°,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 10,边长精确 到 1cm ) o 解:(1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C 1800 (A B) 1800 (32.00 81.80) 66.20 ; 根据正弦定理,b asinB 42.9sin81.80 si nA 眾厂 80.1(cm); 根据正弦定理,c 聲C 丝9也彰 74.1(cm). sin 32.0 (2 )根据正弦定理, s"B 舸 A 28sin4°0 a 20 0.8999. ,a 42.9 cm ,解三角形; ①当 B 640 时, C 1800 (A B) 1800 (40° 640) 760, C 1800 (A B) 1800 (400 116。)240 , c asinC si nA 呼 13(cm). sin 40 (2) 解法一:先解三角方程,求出角 A 的值。 例2 ?在ABC 中, sin A cos A

si nA cos A j2cos(A 45 )-—, 2 1 cos(A 45 )-. 又 0 A 180 , A 45o 60o , A 105.° o o 1 \/3 L tan A tan(45 60 ) 一字 2 J3, 1 73 42 si nA sin105 sing5 60) sin4 5 co$60 cos45 si n60 ——-—. 1 1 /2 洽 n S ABC AC AB si nA 2 3 近 46)。 2 2 4 4 解法二:由sin A cos A 计算它的对偶关系式 si nA cos A 的值。 v 2 — si nA cos A —— ① 2 2 1 (si nA cos A)2 2 1 2sin Acos A — 2 Q0o A 180o , si nA 0,cos A 0. 1 另解(si n2A —) 2 2 3 (s in A cos A) 1 2 sin Acos A —, *'6 _ si nA cos A — ② 2 $2 J6 ①+②得sin A --------------- 。 4 ①-②得 cosA <6 。 4 u 而丄 A si nA J 2 J 6 4 c 匚 从而 tan A l l 2 ~3。 cosA 4 v2 v 6

高中数学的必修五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解三角形 一.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 (1)sin()sin ,A B C += cos()cos ,A B C +=- tan()tan ,A B C +=- (2)sin cos ,cos sin ,tan cot 222222A B C A B C A B C +++=== (3)a>b 则A>B则sinA>sinB,反之也成立 二.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A +B +A B . 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 三.余弦定理: 222 2cos a b c bc =+-A 222 2cos b a c ac =+-B 222 2cos c a b ab C =+-. 注意:经常与完全平方公式与均值不等式联系 推论: 222 cos 2b c a bc +-A = 222 cos 2a c b ac +-B = 2 2 2 cos 2a b c C ab +-= .

解三角形全章教案(整理)

数学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1课时 课题: §1.1.1 正弦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B C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 定 义 , 有 sin a A =, sin b B =,又s i n 1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完整版)必修五-解三角形-题型归纳

构成三角形个数问题 1在 ABC 中,已知a x,b 2,B 45°,如果三角形有两解,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x 2\f2 B. X 2 血 C . V2 x 2 D. 0x2 2 ?如果满足 ABC 60 , AC 12 , BC k 的厶ABC 恰有一个,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3.在 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 A* CJ = S J fr = 10^ A = 45" E ? 口 = 60 r £* = S1 B = 6(T * C. a — 7 > £> = 5 ? A - &0= D ? 口二 14# 6 - 20 , -4-45"心 求边长问题 A. 5 B 5?在△ ABC 中, a 1,B 450, S ABC 2,则 b = _________________ 三. 求夹角问题 6.在 ABC 中, ABC -, AB 2,BC 3,则 sin BAC () 4 10 10 3 10 5 A. 10 B 5 C 10 D 5 7 .在厶ABC 中,角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a,b,C,S 为表示△ ABC 的面积,若 4.在 ABC 中,角 A, B,C 所对边 a,b,c ,若 a 3,C 1200 , ABC 的面积S 15 3 4

1 2 2 2 acosB bcosA csinC, S -(b c a ),则/ B=() 4 A. 90° B . 60° C . 45° D . 30° 四.求面积问题 &已知△ ABC中,内角A,B, 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若a 2bcosA, B -,c 1,则 3 △ ABC的面积等于( ) 书书书书 A B------ B ■ C i D i +11 8 6 4 2 A 9.锐角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已知cos2C j (i)求sinC的值; (n)当a 2, 2si nA si nC时,求b的长及| ABC的面积. 1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3,BC 7J3,CD 14, BD 7, BAD 120 (1 )求AD边的长; (2)求ABC的面积.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全章教案整理

课题: §1.1.1正弦定理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 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 sin sin a b A B =, C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b a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A c B 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sin b k B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sin sin a b A B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 sin a A B b =。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例1.在?ABC 中,已知045A =,075B =,40a =cm ,解三角形。 例2.在?ABC 中,已知20=a cm ,202b =cm ,045A =,解三角形。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题型完整归纳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题型目录一.正弦定理 1.角角边 2.边边角 3.与三角公式结合 4.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增解的应对措施 5.边化角 6.正弦角化边 二.余弦定理 1.边边边 2.边角边 3.边边角 4.与三角公式结合 5.比例问题 6.余弦角化边 7.边化余弦角 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面积公式的选用 2.面积的计算 3.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面积的综合应用 四.射影定理 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综合应用 1.边角互化与三角公式结合 2.与平面向量结合 3.利用正弦或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4.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1)最大(小)角 (2)最长(短)边 (3)边长或周长的最值

(4)面积的最值 (5)有关正弦或余弦或正切角等的最值 (6)基本不等式与余弦定理交汇 (7)与二次函数交汇 六.图形问题 1.三角形内角之和和外角问题 2.三角形角平分线问题 3.三角形中线问题 4.三角形中多次使用正、余弦定理 5.四边形对角互补与余弦定理的多次使用 6.四边形与正、余弦定理 六.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1.利用正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2.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3.利用正弦和余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一.正弦定理 1.角角边 ?=?=?= 例.在中,解三角形 ABC A B a 30,45,2,. ?=?=?== 练习1.在中则 ABC A B a c ,30,45, . 练习2.在中,已知45,,求 ?=?=?= 30. ABC C A a b 2.边边角 例中,解这个三角形?===? ABC a .45,. 练习1中,则 ?==+== . 1,2,sin ABC a b A C B C 练习2.中则 ?===?= ,3,60,_____ ABC c b C A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2 2 2 a b c +<,则90C >. 11、三角形的四心: 垂心——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相交于一点(重心到顶点距离与到对边距离之比为2:1)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到三边距离相等) 12 、请同学们自己复习巩固三角函数中 诱导公式及辅助角公式(和差角、倍角等) 。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复习教案

模块一:解三角形复习 正弦定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有哪些(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如何解直角三角形那么斜三角形怎么办 2. 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称为解三角形. 已学习过任意三角形的哪些边角关系(内角和、大边对大角) 是否可以把边、角关系准确量化 →引入课题:正弦定理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正弦定理的推导: [ ①特殊情况: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sin A = c a sin B =c b sin C =1 即 c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② 能否推广到斜三角形 (先研究锐角三角形,再探究钝角三角形)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有 sin sin CD a B b A ==,则 sin sin a b A B = . 同理,sin sin a c A C =(思考如何作高),从而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③*其它证法:证明一:(等积法)在任意斜△ABC 当中S △ABC = 111 sin sin sin 222 ab C ac B bc A ==. 两边同除以 12abc 即得: sin a A =sin b B =sin c C . 证明二:(外接圆法)如图所示,∠A =∠D ,∴2sin sin a a CD R A D ===, 同理 sin b B =2R ,sin c C =2R . 证明三:(向量法)过A 作单位向量j 垂直于AC ,由AC +CB =AB 边同乘以单位向量j 得….. , ④ 正弦定理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基本应用: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2.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在?ABC 中,已知045A =,060B =,42a =cm ,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 接圆的直径,即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变形: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A +B +A B . 2)化边为角: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 A c a = 3)化边为角: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4)化角为边: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sin sin c a C A = 5)化角为边: R 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例:已知角B,C,a , 解法:由A+B+C=180o ,求角A,由正弦定理;s in s 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 A c a =求出b 与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 解法:由正弦定理B A b a sin sin =求出角B,由A+B+C=180o 求出角C ,再使用正弦定理C A c a sin sin =求出c 边 4.△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则 ①A b a sin <时,B 无解; ②A b a sin =或b a ≥时,B 有一个解; ③b a A b <

高中数学必修五导学案 解三角形答案

必修五解三角形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4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9.______________14/5___________ 10._2___ 11. __________2_ 12._______ 90_______ 13. ___________ 120 14.__不用做___)),(),((321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5.解:(1)在ABC ?中,由 cos A =,可得sin A =,又由s i n s i n a c A C =及 2a =,c =可得sin C = 由2 2 2 2 2cos 20a b c bc A b b =+-?+-=,因为0b >,故解得1b =. 所以sin 1C b = = (2)由cos 4A =- sin 4 A =, 得2 3cos 22cos 14A A =-=- ,sin 2sin cos A A A == 所以3cos(2)cos 2cos sin 2sin 3 3 3 8 A A A π π π -+ =-= 16.解:(I)由已知得: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B A C A C A C +=, sin sin()sin sin B A C A C +=,则2sin sin sin B A C =,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2b ac =,所以,,a b c 成等比数列.

(II)若1,2a c ==,则2 2b ac ==,∴2223 cos 24 a c b B a c +-==, sin C == , ∴△ABC 的面积11sin 1222S ac B = =??=. 17. 【解析】(Ⅰ),,(0,)sin()sin 0A C B A B A C B ππ+=-∈?+=> 2sin cos sin cos cos sin sin()sin B A A C A C A C B =+=+= 1cos 23 A A π?= ?= (II)2 2 2 2 2 2 2cos 2 a b c bc A a b a c B π =+-?==+?= 在Rt ABD ?中,AD = == 18. 【解析】 解:(1)证明:由 sin( )sin()44 b C c B a π π +-+=及正弦定理得: sin sin()sin sin()sin 44 B C C B A ππ +-+=, 即sin )sin )B C C C B B -+= 整理得:sin cos cos sin 1B C B C -=,所以sin()1B C -=,又30,4 B C π << 所以2 B C π -= (2) 由(1)及34B C π+=可得5,88B C ππ= =,又,4 A a π ==所以sin 5sin 2sin ,2sin sin 8sin 8 a B a C b c A A ππ = ===, 所以三角形ABC 的面积 151 sin sin cos 2888842 bc A πππππ===== 19.考点分析:本题考察三角恒等变化,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解析:(Ⅰ)因为22()sin cos cos f x x x x x ωωωωλ=-+?+ cos22x x ωωλ=-+π 2sin(2)6 x ωλ=-+.

完整word版,人教版必修五“解三角形”精选难题及其答案

人教版必修五“解三角形”精选难题及其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 锐角△ABC 中,已知a =√3,A =π 3,则b 2+c 2+3bc 的取值范围是( ) A. (5,15] B. (7,15] C. (7,11] D. (11,15] 2.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sinA =2sinBcosC ,则△ABC 的形状为(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3. 在△ABC 中,∠A =60°,b =1,S △ABC =√3,则 a?2b+c sinA?2sinB+sinC 的值等于 ( ) A. 2√39 3 B. 263 √3 C. 8 3√3 D. 2√3 4. 在△ABC 中,有正弦定理:a sinA =b sinB =c sinC =定值,这个定值就是△ABC 的外接圆 的直径.如图2所示,△DEF 中,已知DE =DF ,点M 在直线EF 上从左到右运动(点 M 不与E 、F 重合),对于M 的每一个位置,记△DEM 的外接圆面积与△DMF 的外接圆面积的比值为λ,那么( ) A. λ先变小再变大 B. 仅当M 为线段EF 的中点时,λ取得最大值 C. λ先变大再变小 D. λ是一个定值 5. 已知三角形ABC 中,AB =AC ,AC 边上的中线长为3,当三角形ABC 的面积最大 时,AB 的长为( ) A. 2√5 B. 3√6 C. 2√6 D. 3√5 6.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所对的边, b = c ,且满足sinB sinA =1?cosB cosA .若 点O 是△ABC 外一点,∠AOB =θ(0<θ<π),OA =2OB =2,平面四边形OACB 面积的最大值是( ) A. 8+5√34 B. 4+5√34 C. 3 D. 4+5√32 7. 在△ABC 中,a =1,b =x ,∠A =30°,则使△ABC 有两解的x 的范围是( ) A. (1,2√3 3 ) B. (1,+∞) C. (2√3 3 ,2) D. (1,2) 8. △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半径为1,若AB ????? +AC ????? =2AO ????? ,且|OA ????? |=|AC ????? |,则△ABC 的面积为( ) A. √3 B. √32 C. 2√3 D. 1 9. 在△ABC 中,若sinBsinC =cos 2A 2,则△ABC 是( )

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教案篇一: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知识总结及练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 1、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 为???C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abc???2R.(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sin?sin?sinC 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a?2Rsin?,b?2Rsin?,c?2RsinC;②sin??等式中) ③a:b:c?sin?:sin?:sinC;abc,sin??,sinC?;(正弦定理的变形经常用在有三角函数的2R2R2R a?b?cabc???.sin??sin??sinCsin?sin?sinC 1113、三角形面积公式:S???C?bcsin??absinC?acsin? 222④ ?a2?b2?c2?2bccosA?2224.余弦定理:?b?a?c?2accos(本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1613698609.html, 教师联盟网: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教案)B 或 ?c2?b2?a2?2bacosC??b2?c2?a2?cosA?2bc?a2?c2?b2? ?cosB?2ac?? b2?a2?c2

?cosC?2ab? (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2225、设a、b、c是???C的角?、?、C的对边,则:①若a?b?c,则C?90?为 222222直角三角形;②若a?b?c,则C?90?为锐角三角形;③若a?b?c,则C?90?为 钝角三角形. 6.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 7.解题中利用?ABC中A?B?C??,以及由此推得的一些基本关系式进行三角变换的运算,如:sin(A?B)?sinC,cos(A?B)??cosC,tan(A?B)??tanC, sin A?BCA?BCA?BC?cos,cos?sin,tan?cot 222222 二、知识演练 1、ΔABC中,a=1,b=3, ∠A=30°,则∠B等于() A.60°B.60°或120°C.30°或150°D.120° 2、若(a+b+c)(b+c-a)=3bc,且sinA=2sinBcosC, 那么ΔABC是()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3.己知三角形三边之比为5∶7∶8,则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为( ).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方法大全

解三角形 1.解三角形: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和它们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 其他元素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以下若无特殊说明,均设ABC ?的三个内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则有以下关系成立: (1)边的关系:c b a >+,b c a >+,a c b >+(或满足:两条较短的边长之和大于较长边) (2)角的关系:π=++C B A ,π<A , C B A sin )sin(=+,C B A cos )cos(-=+,2 cos 2sin C B A =+ (3)边角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的变形 板块一:正弦定理及其应用 1.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AB C ?的外接圆半径 2.正弦定理适用于两类解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和一边,先求第三个角,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出另外两边;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先求另一边所对的角(注意此角有两解、一解、无解 【例1】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 (1)ABC ?中,若ο 60=B ,4 2 tan = A ,2=BC ,则=AC _____; (2)ABC ?中,若ο 30=A ,2= b ,1=a ,则=C ____; (3)ABC ?中,若ο 45=A ,24=b ,8=a ,则=C ____; (4)ABC ?中,若A c a sin =,则c b a +的最大值为_____。

总结: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这类三角形时,要注意有两解、一解和无解的可能如图,在ABC ?中,已知a、b、A (1)若A为钝角或直角,则当b a>时,ABC ?有唯一解;否则无解。 (2)若A为锐角,则当A b a sin <时,三角形无解; 当A b a sin =时,三角形有唯一解; 当b a A b< < sin时,三角形有两解; 当b a≥时,三角形有唯一解 实际上在解这类三角形时,我们一般根据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理论判定三角形是否有两解的可能。板块二: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 1.余弦定理:在ABC ?中,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则有 余弦定理: ? ? ? ? ? - + = - + = - + = 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 cos 2 cos 2 2 2 2 2 2 2 2 2 2 ,其变式为: ? ? ? ? ? ? ? ? ? - + = - + = - + = ab c b a C ac b c a B bc a c b A 2 cos 2 cos 2 cos 2 2 2 2 2 2 2 2 2 2.余弦定理及其变式可用来解决以下两类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先由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再由正弦定理求较短边所对的角(或由余弦定理求第二个角),最后根据“内角和定理”求得第三个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先由余弦定理求出一个角,再由正弦定理求较短边所对的角(或由余弦定理求第二个角),最后根据“内角和定理”求得第三个角; 说明:为了减少运算量,能用正弦定理就尽量用正弦定理解决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 c b a ABC ch bh ah S 2 1 2 1 2 1 = = = ? ( a h、 b h、 c h分别表示a、b、c上的高); (2)B ac A b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 1 sin 2 1 = = = ? (3)= ?ABC S C B A R sin sin sin 22(R为外接圆半径) (4) R abc S ABC4 = ? ; (5)) )( )( (c p b p a p p S ABC - - - = ? 其中) ( 2 1 c b a p+ + = (6)l r S ABC ? = ?2 1 (r是内切圆的半径,l是三角形的周长)

必修五解三角形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ABC中,sinA=sinB是△ABC为等腰三角形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在△ABC中,a=x,b=2,B=45°,若这样的△ABC有两个,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A.(2,+∞)B.(0,2)C.(2,2)D.(,2) 3.在锐角△ABC中,若C=2B,则的范围() A.B.C.(0,2)D. 4.在△ABC中,下列等式恒成立的是() A.csinA=asinB B.bcosA=acosB C.asinA=bsinB D.asinB=bsinA 5.已知在△ABC中,若αcosA+bcosB=ccosC,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B.以a或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C.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6.在△ABC中,若cosAsinB+cos(B+C)sinC=0,则△ABC的形状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7.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则∠B为() A.B.C.D. 8.在△ABC中,已知sinA=2sinBcosC,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 A.等边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9.△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b=1,则角B 等于() A.B.C.D.或

10.在△ABC中,a=x,b=2,B=45°,若此三角形有两解,则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 C.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1.(文)在△ABC中,∠A=60°,b=1,△ABC的面积为,则 的值为. 三.解答题(共7小题) 12.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b,c=,cos2A ﹣cos2B=sinAcosA﹣sinBcosB (1)求角C的大小; (2)求△ABC的面积的最大值. 13.在△ABC中,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ccosA=3,△ABC的面积为2. (Ⅰ)求cosA的值; (Ⅱ)若a=2,求b+c的值. 14.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 (1)求角B的大小; (2)△ABC的外接圆半径是,求三角形周长的范围.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5 《解三角形》 知识点: 1、 正弦定理: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C a b c R ===A B . 2、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C c R =;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C 2c R =; ③::sin :sin :sinC a b c =A B ; ④ sin sin sin C sin sin sin C a b c a b c ++===A +B +A B . 3、 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C sin 222ABC S bc ab ac ?=A ==B . 4、 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C c a b ab =+-. 5、 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 cos C 2a b c ab +-=. 6、 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 ①若222a b c +=,则90C =; ②若222 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斜三角形和判定三角形类型的重要工具,其主要作用是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或边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五大命题热点: 一、求解斜三角形中的基本元素 是指已知两边一角(或二角一边或三边),求其它三个元素问题,进而求出三角形的三线(高、角平分线、中线)及周长等基本问题. 例1 ABC ?中,3π= A ,BC =3,则ABC ?的周长为( ) A .33sin 34+??? ?? +πB B .36sin 34+??? ? ?+πB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导学案WORD版

§1.1.1 正弦定理 课型:新授课 编写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试验: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C=90°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C . sin sin a B b A = D .cos cos a B b A = (2)已知△ABC 中,a =4,b =8,∠A =30°,则∠B 等于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 sin c C .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b =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如sin sin a A B b =;sin C = . (4)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三、课堂巩固 例1. 在ABC ?中,已知45A =?,60B =?,42a =cm ,解三角形. 变式:在ABC ?中,已知45B =?,60C =?,12a =cm ,解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