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农药知识概述

第一章农药知识概述
第一章农药知识概述

第一章农药知识概述

第一节农药分类

农药作为一类极其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发展农药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大的作用。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害和其他有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解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是用于防治为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及生物药品。

在用途上,目前农药使用的目的和场所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包括昆虫、蜱、螨)、草和鼠、软体动物等有害生物;二是预防、消灭或控制仓储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三是调节植物、昆虫生;四是用于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保鲜;五是预防、消灭或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六是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

农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药是农、林、牧、渔业及公共卫生等部门用与防治病、虫、草、鼠害以及调节农作物生长的化学品,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农药的应用对保证农业丰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有关资料报道,全世界由于病、虫、草、鼠害而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一旦停止用药或严重的用药不当,一年后将减少收成25~40%(与正常用药相比),两年后将减少40~60%以至绝产。据农业部统计,由于使用农药,我国平均每年挽回粮食2500万吨、棉花40万吨、蔬菜800万吨、果品330万吨,减少经济损失300亿元。近年来,由于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的出现,农药使用的投入产出比已高达1:10以上;一般农药品种的投入产出比也达1:4以上。所以,农药的使用是保证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为了满足不断增长人口的需求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而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是保证农业丰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中国农药发展及现状

中国是使用农药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公元前3~5世纪用牡鞠、芥草、蜃炭灰灭杀害虫,用含砷矿物杀鼠。公元前32年用附子、干艾等植物防虫和储存种子。公元25~200年,东汉用炼丹术制造白砒治虫,并记载用硫磺杀虫、治疥。唐代有用砷化物防治庭院虫害的记载,明代的《本草纲目》中介绍了不少杀虫物质如砒虫、雄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如何用砒虫防治地下害虫、田鼠及水稻害虫。后来还有用烟草、除虫菊、鱼藤等治虫的记载。

我国现代合成农药的研究始于1930年。当年浙江植物病虫防治所建立了药剂研究室,这是最早

的农药防治棉花、蔬菜蚜和红蜘蛛。主要是植物性农药,如烟碱、鱼藤酮,这些药剂现在还在应用。1943年,我国在四川重庆市江北建立了中国首家是、农药厂,主要生产含砷无机物——硫化砷及植物性农药,1946年开始小规模生产滴滴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药工业才得以发展,1950年我国开始生产六六六,并于1951年首次使用飞机喷洒DDT、六六六灭蚊治蝗。1957年,我国建成第一家生产有机磷杀虫剂农药厂——天津农药厂后,开始了有机磷农药对硫磷(1605)、内吸磷(1059)、甲拌磷(3911)、敌百虫等品种的生产。在上世纪60及70年代,它是我国生产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品种的主要基地。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农药产量已能初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年年成灾的蝗虫、粘虫、螟虫、蚜虫、地下害虫等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杀菌剂和除草剂也得到了相应发展,生产了几十个品种;杀鼠剂和植物调节生长剂也有所发展。1973年,我国停止使用汞制剂。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高效、安全的农药新产品种不断得到开发。

1983年,我国停止了高残留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DDT的生产,为保证国内农药供应,国家特抜资金支持农药项目的基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取而代之的是扩大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的产量,并开发了拟除虫菊酯类及其他杀虫剂。同时,甲霜磷、三唑酮、三环唑、代森锰锌、百菌清等高效杀菌剂也相继投产,有效地控制了水稻、小麦、棉花各种作物的病虫害。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量以迅速增加,丁草胺、灭草丹、绿麦隆、草甘膦、灭草松、磺酰脲类除草剂及矮壮素、乙烯利等也投入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和登记制度的实施,我国引进了一批当时比较先进的农药新产品和新技术,促使我国农药工业在80年代上了一个新台阶,初步形成了包括农药原药生产、制剂加工、配套原料中间体、助剂以及农药科研开发、推广使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一体化农药工业体系。

二十世纪90年代后,我国农药登记制度+进一步完善提高,吸引了一批更新的农药产品和技术,并使之国产化,进一步缩短了和先进国家农药品种结构的差距,是我国农药工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4年我国农药出口额首次超过进口额,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关注开拓国际市场,农药出口迅速增加。

近年来中国农药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农药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农药品种成倍增长。2005年1~12月,我国农药制造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642.2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24.52亿元,同比增长30.21%

2006年,我国农药总产量持续增加,全国化学农药原药累计产量(折100%)129.6万吨,同比增长20.2%。其中,杀虫剂产量50.5万吨,同比增长10%;杀菌剂产量11.2万吨,同比增长11.7%;除草剂产量38.7万吨,同比增长29%,增幅较2005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共计729.5亿元,比05年增长18.81%实现利润总额41.58亿元,比05年增长25.1%。

2007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在农业上的使用,2007年全面杀虫剂、

杀菌剂需求总量约为7.55万吨和14.51万吨,需求同比基本持平;除草剂需求保持一定增幅,需求总量为7.28万吨,约比2006年增长5.11%;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的需求也将保持持续增长,需求量分别为2938吨和769.59吨。

到2010年,高毒农药退出将给市场留下100亿元的缺口。随着全球生物技术热量的兴起,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成本低且不易产生抗性的优点使中国生物农药重获青睐,并以年销售额10~20%的增长速度迅速发展。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目前中国农药工业已形成了一个协同发展的体系,从活性结构的合成筛选、田间效应、环境评价、制剂加工、安全性评价到生产工艺设计等,形成了一支研究、生产、应用、检测和销售协同发展的队伍。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中国农药机遇与风险共存,我国庞大的农药市场使外国大公司斥巨资进入,竞争将更加激烈。未来中国可能会成为全球的主要化工原料及制剂生产基地,农药进出口贸易经急剧增长。

第一节农药分类

农药品种繁多,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大多数农药品种只具备一种功能,如杀虫剂不能用来除病害和杂草,反过来也是如此。而且即使同为杀虫剂、杀菌剂或除草剂,各自的防治对象也存在很大差异,对一种害虫、病原菌或杂草有效的杀虫剂、杀菌剂或除草剂,对另一种害虫、病原菌或杂草不一定有效。但是,也有少数品种特别是复配制剂常具有多种功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产品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增加农民收益,甚至还会发生药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熟悉和掌握各种农药的功能和用途,在此,拟从不同的角度对农药品种归类进行简单介绍,以便大家更好、更合理地使用农药产品。

1、根据原料来源分类

(1)无机农药:大多数是由矿物质原料加工制成的。这类农药品种较少,药效不高,目前还在应用的只有波尔多液、硫酸铜、磷化锌、磷化铝等少数几种。

(2)生物源农药:

①植物性农药:该类农药是用天然植物加工制造成的,所含有效成分是天然有机化合物,如除虫菊、烟草和鱼藤等。这类农药的优点是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药害,多数不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但有些产品药效低,残效期短。

②微生物农药:即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造成的农药产品,如BT乳剂和井冈霉素等。这些农药一般药效较高,对有益生物无害或杀伤力不大,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也不会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是当前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大力推广的农药品种。

(3)有机合成农药:即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农药。这类农药在许多国家以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品种日益增多,成为了当今农药的主题。其特点是药效高、见效快、用量少、用途广,可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但是,这类农药污染环境,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对人畜欠安全,有些品种

残留量较高。

无极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又统称为化学农药。

2、根据防治对象分类

根据防治对象分类,也即是按照产品用途对农药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螨剂、杀鼠剂等类别:

(1)杀虫剂:用来防止有害昆虫的化学物质。该类农药在全世界农药销售额中居第二位,在我国居第一位。

(2)杀菌剂:用来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在全世界农药销售额中居第三位,在我国居第二位。

(3)除草剂:用以防除农田杂草的化学物质,在全世界农药销售额中居第一位,在我国居第三位。

(4)植物生长调节剂:用来促进或抑制农林作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这类农药对植物能起到化学调控作用,使植物的生长发育按人们的意愿方向发展,如矮化植物、抑制生长、防止倒伏、增加产量;促进植株、插条生根,抑制烟草腋芽、马铃薯块茎芽;疏花蔬果防止采前落果。催熟增糖;防腐保鲜。

(5)杀螨剂:用来防止蜘蛛冈中有害种类如螨类及其卵的化学物质。

(6)杀鼠剂:用来防治农田害鼠的化学物质。

(7)杀线虫剂:用来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化学物质。

3、根据作用方式分类

(1)杀虫、杀螨剂可分为:

触杀剂:药剂接触害虫,通过体壁及气门进入害虫、害螨体内,使之中毒死亡,可用于防治各种类型口器的害虫。其中有的单纯具触杀作用,如柴油乳剂和松脂合剂。但多数具有触杀作用的有机合成农药,都兼有胃毒作用,敌百虫、敌敌畏、杀灭菊酯等。

胃毒剂:药剂通过害虫取食而进入其消化系统,使之中毒死亡,这类农药对具有咀嚼式或舔舐式口器的害虫非常有效。其中有的单纯具有胃毒作用如杀虫双等,对具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无效。但是,多数具有胃毒作用的有机合成农药也都兼有触杀作用。

内吸剂:药剂被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吸收而进入植物体内传到扩散或产生更毒的代谢物,使取食植物的害虫中毒死亡,如乐果、氧化乐果、久效磷等。这类农药对具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特别有效。

熏蒸剂:药剂能够在常温下化为有毒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如敌敌畏、磷化铝等。使用这类药剂要求有密闭的条件,不能使有毒气体从仓库、温室、大棚等四壁或门窗的缝隙中溢出。在大田使用,要在无风条件下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引诱剂:药剂以微量的气态分分子,将害虫引诱于一处,集而歼之。这类药剂又分食物诱剂、性诱剂和产卵诱剂3种。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性诱剂,棉红铃虫性诱剂等。

不育剂:药剂进入害虫体内后,可直接干扰或破坏害虫的生殖系统,使性细胞不能形成或不能结合,抑或受精卵和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这尅药剂又分雄性不育、雌性不育、两性不育3种,如绝育磷、六磷铵等。

昆虫生长调节剂:药剂能阻碍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阻止昆虫正常变态,使幼虫不能化蛹或蛹不能羽化为成虫,形成没有生命力或不能繁殖的畸形个体,扑虱灵等。这类药剂生物活性很高,毒性低,无残留,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对人畜和其他有益生物安全,但杀虫作用较为缓慢。

(2)杀菌剂可分为:

保护剂:在植物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将药剂均匀覆盖在植物体表,消灭病原微生物或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蔓延,保护植物免受微生物危害。

目前用于预防病原微生物发生与传播,这类药剂不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但必须在植物发病前施用,则效果很差甚至无效。目前施用的有波尔多液、五氯硝基苯、百菌清、敌克松、代森铵、代森锰锌等。

治疗剂:植物发病后施用,这类药剂通过内吸进入植物体内,传到至未施药的部位,对植物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产生毒性,抑制或消灭病原微生物,使病株不再受害,恢复健康,因而具有保护剂达不到的治疗效果,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环唑和粉锈宁等。

铲除剂:对病原菌有直接强烈杀伤作用的药剂。这类药剂常为植物生长期不能忍受,故一般只用于播前土壤处理、植物休眠期和种苗处理。

(3)除草剂可分为:

选择性除草剂:这类药剂对不同作物的毒性和防除杂草的种类有选择性,也即是说在杀死某些植物的同时,对另一些植物安全无害,如敌稗克杀伤稗草,但不伤及水稻;二甲四氯能杀伤双子叶杂草,而不能防除禾本科杂草。

选择性除草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子叶除草剂,另一类是双子叶除草剂。

灭生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能杀死绝大多数绿色植物,如克无踪或草甘磷。

4、根据农药剂型分类

未经加工过的农药即原药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加工配制成各种类型的制剂才能使用。农药经加工制成各种自己的形态即为剂型,是指将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定化学品或其混合物加工成适用于所需环境的产品并使之发挥最佳的生物效能,从而将谁施药者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及对作物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大体来说,除极少数农药如硫酸铜等不需加工,可直接使用外,绝大多数原药都要经过加工,按照一定的配方加入适量的填充剂或辅助剂,制成含有一定有效成分、一定规格的制剂,才能使用。否则,就无法借助施药工具将少量原药分散在一定面积上,无法使原药的加工品充分发挥药效,也无

法使一种原药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以适应各种不同场合的需要。同时,通过加工制成颗粒剂、微囊剂等剂型,可使农药耐贮藏不变质,并且可将剧毒农药制成低毒制剂,使用安全。

根据用途不同,一种农药可以加工成多种剂型,各种剂型都有特定的使用技术要求,不同剂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个不相同,在选择、使用和保存方面必须依据剂型特性,按规定方法操作。所以,在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商品农药都是以某种剂型的形式销售到用户。

随着农药加工的发展,农药剂型也由简到繁。自20世纪40年代有机农药发展以来,随着农业施药技术和极具的改进,以及工业上加工技术和助剂的发展,各种农药剂型也多样化发展起来。在上世纪40~60年代,较早发展的是粉剂,后来重点转向乳油和可湿性粉剂,到60年代后期颗粒剂开始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高效新农药大量出现和施药技术进步及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的情况下,剂型的发展趋向精细化,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衍生剂型。与此同时,有发展了许多新设剂型,如悬浮剂、微胶囊剂、超低容量剂等。复方制剂也越来越多。据国际农药制造商协会联合会(GLFAP)的调查,按使用方式分类的剂型已有60多种。

预计随着施药技术的进步,新的剂型还将继续被开发出来。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建立农药剂型加工工业,之后30多年主要发展粉剂、乳油和可湿性粉剂三种剂型。之后,悬浮剂、微乳剂等新剂型相继投产和开发。我国目前已登记的农药剂型有50余种,近年来,我国对环保型农药新剂型开发非常重视,新剂型品种、数量有所增加,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开始走向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剂型是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粉剂、颗粒剂、水剂等十余种剂型。下面我们从剂型方面对农药品种作一下简单介绍。

(1)乳油(EC)。乳油是农药原药按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中,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如烷基苯碘酸钙和非离子等乳化剂)配制成的透明均相液体,有效成分含量高,一般在40%~50%。近年来,乳油向高浓度制剂方向发展,即在乳油中加入助溶剂和配制的乳化剂配制而成。

乳油入水后可分散成乳剂的油状均相液体,使用方便,加水稀释成一定比例乳状液即可使用。乳油中含有的乳化剂,有利于雾滴在农作物、病菌和虫体上粘附与延展。因此,施药后,沉积效果比较好,残药期较长,药效胜过同种药剂的可湿性粉剂。

但制造乳油要耗费大量的有机溶剂和乳化剂,成本较高,使用不当还易造成药害或中毒事故,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由于溶剂的可燃性,在运输、贮藏及容器的选择上也受到限制。

(2)粉剂(DP)。粉剂在20世纪70年代前是农药加工剂型中重要的品种,后来由于世界各地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粉剂的生产和使用呈逐年下降趋势。

粉剂除作为作物喷洒药剂外,还有着其他多种农业上的用途,如拌种防治早期病虫害,处理土壤防治地下害虫等。其优点是容易制造和使用,通常用原药、载体、助剂,经混合-----粉碎(有些助剂在粉碎后加入)----混合而成。成本低,不需用水,使用方便,在作物上粘附力小,因此,在作物上

残留较少,不容易产生药害。缺点是加工时粉尘多,使用时直径小于10微米的微粒容易飘失,不仅浪费药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在温室或大棚等密闭环境中进行喷粉防治病虫害,既不会对棚室外面的环境造成污染,又可充分利用细微粉粒在空间的运动能力和漂移作用,获得均匀的沉积,可大大提高防治效果,超微粉剂是温室和大棚作物一个较好的施药方法。

(3)可湿性粉剂(WP)。可湿性粉剂是易被水湿润并能在水中分散悬浮的粉状剂型,由不溶于水的农药原药与润湿剂、分散剂、填料混合粉碎加工而成。

可湿性粉剂是在粉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剂型,性能优于粉剂的。其是一种细粉制剂,使用时加水配成稳定的悬乳液,用喷雾器进行喷雾,在作物上粘附性好,药效比同种原药的粉剂好,但不及乳油。

(4)悬浮剂(SC)。悬浮剂是不溶或微溶于水的固体原药借助某些助剂,通过超微粉碎比较均匀的分散于水中,形成一种颗粒细小的高悬浮、能流动的稳定液固体系。悬浮剂通常由有效成份、分散剂、增稠剂、抗沉淀剂、消泡剂、防冻剂和水等组成。悬浮剂的分散性和展着性都比较强,耐雨水冲刷,因而药效较可湿性粉剂显著,且持效性强。

(5)水乳剂(EW)和微乳剂(ME)

水乳剂和微乳剂是替代老剂型乳油(EC)的一对孪生子。水乳剂剂型国际代号EW,曾称浓乳剂(CE),是将液体或与溶剂混合制成的液体农药,以微小液滴分散在水中而以水为介质的制剂,外观为乳白色牛奶状液体。微乳剂剂型代号ME,是液体或与溶剂配制成的液体农药原药分散在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后,所形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溶液。

水乳剂与微乳剂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分散在水中的有效成分的粒径不同,前者为0.1~50um,外观为乳白色;后者粒子超微细,为0.01~0.1um,外观透明或接近透明。配制微乳剂需用乳化机的量通常比配制乳油或水乳剂时的用量要大,有时用量高达30%。因此,微乳剂目前只适宜用于果树、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

水乳剂又称乳剂型悬浮剂,不含有机溶剂,不易燃,安全性好,没有有机溶剂引起的药害、刺激性和毒性,制造比乳油、可湿性粉剂困难,成本高,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从对农药安全使用的角度出发,大力开展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我国仍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

(6)微胶囊剂

微胶囊农药是利用微胶囊技术把固体、液体农药等活性物质包覆在囊壁材料中形成的微小囊状制剂。所谓微胶囊技术,是用一种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把分散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覆使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其中成膜材料叫壁材,被包覆物叫芯材,微胶囊粒径一般在1~800微米。该技术通过密闭的或半透性的壁膜将目的物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从而达到保护和稳定芯材、屏蔽气味或颜色、控制释放芯材等目的。

首先把微胶囊农药推向市场上市场的是美国的pennwait公司,它的第一项产品是1974年推出的微胶囊化甲基对硫磷。从此缓释技术在农药界受到广泛关注,每年都在美国召开一次“国际控制释放农药研讨会”,总结交流研究成果。该公司随后又推出了微胶囊化二嗪农、微胶囊化氯菊酯、除草剂滴滴涕、除虫菊酯、矮壮素等已经被各种壁材微胶囊化,至1994年商品化的微胶囊农药已达50余种。

微胶囊撒在田间植物或暴露在环境中的昆虫体表时,胶囊壁破裂、溶解、水解或经过壁孔的扩散,囊中被包的药物缓慢地释放出来,可延长药物残效期,减少施药次数及药物对环境的污染,施药量比其他制剂低,能使一些较易挥发逸失的短效农药更好地应用,还可使一些农药降低对人、畜及鱼等的毒性,使用较安全。微胶囊成品颗粒一般是粉状物,也有制成微胶囊水悬剂的。

(7)水性化(又称水基化)剂型及水分散粒剂(WDG)

农药水性化剂型是以水作为分散介质,农药原药(固体或油状液)借助分散剂或乳化剂及其它助剂的作用使之悬浮或乳化分散在水中。与乳油相比,减少了大量的有机溶剂;与可湿性粉剂相比,无粉尘飞散。对人畜的毒性和刺激性都比较低,并能减轻对作物的药害,也不会因有机溶剂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引起燃烧,安全性较高。

水分散粒剂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农药新剂型,也成干悬剂,国际工业协会联合会(GIFAR)将其定义为:在水中崩解和分散后使用的颗粒剂。水分散粒剂主要由农药有效成分、分散剂、润湿剂、粘结剂、崩解剂和填料组成,入水后能迅速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与其它农药剂型比较,水分散粒剂主要有以下优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解决了乳油的经皮毒性,对作业者安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效成分含量高,WDG大多数品种含量为80~90%,易计量,运输,贮存方便;③无粉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④入水易崩解,分散性好,悬浮率高;⑤再悬浮性好,配好的药液当天没用完,第二天经搅拌能重新悬浮起来,不影响反应;⑥对一些在水中不稳定的原药,制成WDG效果较悬浮剂好。

(8)颗粒剂(GR)

颗粒剂是由原药、载体和助剂加工而成的颗粒状农药剂型。按粒径可分为微粒剂(MG)、颗粒剂、大粒剂(GG);按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粒剂、杀菌粒剂、除草粒剂等。

颗粒剂具有以下优点:①使高毒品种低毒化。克百威、甲拌磷等由于剧毒,不能喷雾而使用受到限制,但加工成颗粒剂后经皮毒性降低,则可直接手施;②可控制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延长持效期;

③使液态药体固态化,便于包装、贮运和使用;④减少环境污染、减轻药害,避免伤害有益昆虫和天敌昆虫;⑤使用方便,可提高劳动功效。

(9)烟剂(FP)

烟剂是引燃后有效成分以烟状分散体系悬浮于空气中的农药剂型。烟剂颗粒极细,穿透力强。施用烟剂功效高,不需任何器械,不需用水,简便省力,药剂在空间分布均匀。在林间、果园、仓库、室内、温度、大棚等环境中使用有特殊意义,如55%百菌清烟剂用于温室病害防治效果特好。

烟剂易于点燃,而不易自燃,成烟率高,毒性低,无残留,对人无刺激。

(10)气雾剂(AE)

气雾剂是利用发射剂急邃气化时产生的高速气流将药液分散雾化的一种灌装剂型。气雾剂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便。

由于气雾剂生产时需要耐压容器、特殊的生产设备和流水线,成本高,药剂的空瓶有不便重灌,所以目前不能在农业上应用。气雾剂主要用于宾馆、饭店、飞机、车、船等公共场所,家庭的卫生杀虫、杀菌消毒和食品及花卉的灭菌保鲜。另外,也可用于温室、大棚、花房防治病虫害。

(11)超低容量制剂

超低容量制剂分为超低容量液剂(UL)和超低容量悬浮剂(SU)两类,是将原药溶解在尽可能少的溶剂油中,有时也加入一定量的助剂而制成的,专攻超低容量喷雾用。雾滴直径为50~120微米,有很好的穿透性和沉积性,在叶面上的附着性良好,乃雨水冲刷,主要用于森林、草原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超低容量制剂的药物浓度高,油溶剂的渗透力强,使用不慎容易引起药害。

将高浓度乳油、悬浮剂、高浓度水剂增加粘度、降低挥发性后,都可用于超低容量喷雾,但不能称为超低容量制剂。

(12)熏蒸剂(VP)

熏蒸剂是利用低沸点农药挥发出的有毒气体,或一些固体农药遇水起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用于密闭场所熏蒸杀死害虫。

熏蒸剂熏蒸需要在密闭环境下进行,主要用于防治仓库和温室害虫及土壤消毒。使用熏蒸剂时,应注意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尤其是使用场所的密闭性要好。

综上所述,农药剂型的种类较多。某一种农药配置成何种剂型为合适,首先要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并从靶标对象的需求出发,比较各种剂型的优缺点,还要考虑合适的施用方法等,多方面衡量才能做出比较适当的选择。

每一种农药都有适宜的防治对象和范围,没有“万能药”,因此,在选择农药时,需要了解农药产品的类别和特性功能,以便根据所发生的病、虫、草害,选择对症的农药产品。

按防治对象分类按作用原理、方式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

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无极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有机杀菌剂免疫性杀菌剂生物杀菌剂

杀虫剂胃毒剂

无机杀虫剂

触杀剂

熏蒸剂有机杀虫剂内吸

内吸剂非内吸

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

生物杀虫剂引诱剂

驱避剂

不育剂

拒食剂

除草剂内吸传导除草剂无机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有机除草剂土壤处理剂生物除草剂茎叶处理剂矿物油除草剂

杀鼠剂胃毒剂急性单剂量杀鼠剂

熏杀剂

慢性多剂量杀鼠剂

香豆素类杀鼠剂驱避剂

引诱剂

茚满二酮类杀鼠剂绝育剂

杀螨剂防治螨类专用药,有些杀虫剂也能杀螨,称为杀虫杀螨剂

杀线虫剂防治线虫药剂,有熏蒸剂和非熏蒸剂两类,有些杀虫剂也能杀线虫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生长剂促进生长发育制剂

第二节主要农药类别介绍

一、杀虫剂

杀虫剂是用来防治农林作物各种害虫的药剂,部分也可用于卫生防疫以及畜牧业和工业原料、产品等的害虫防治。

杀虫剂在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中占较大比重,无论是品种或是产量都占首位。目前除部分高残留或剧毒杀虫剂以禁用或限制使用外,高效、低毒品种正在不断扩大生产和使用。一些新杀虫剂正在研制或已正式接产,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及特异性杀虫剂等,已在生产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杀虫剂在加工剂型上,也在不断改革,如颗粒剂、胶悬剂、缓蚀剂及超低容量剂等,有的已经在生产上广泛使用。当前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不注意科学用药,会对环境带来污染,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出现残留毒性以及害虫抗药性等问题,但这些弊病是可以通过综合防治、科学合理用药等途径加以克服和避免的。所以,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必须对杀虫剂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机制、主要防治对象等有所了解,方能做到科学、合理使用。

杀虫剂主要类别及剂型

1按来源分:(1)无机杀虫剂。其是用天然矿物或无机物制造的药剂,如敌百虫、敌敌畏、砷酸铅、砷酸钙、氟硅酸钠和矿油乳剂等。这类杀虫剂一般药效较低,对作物易起药害,其中砷剂对人毒性也大。因此自有机合成杀虫剂大量使用以后大部分已被淘汰。(2)植物性杀虫剂,是用植物为原料制造的药剂。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植物对昆虫具有或多或少的毒力,广泛的有除虫菊、鱼藤和烟草等。此外有些植物里还含有类似保幼激素、早熟素、脱皮激素等活性物质,如从喜树的根皮、树皮或果实中分离的喜树碱对马尾松毛虫有很强的不育作用。(3)有机合成杀虫剂。如有机氯类的滴滴涕、六六六曾是产量大、应用广的两个农药品种,但因易在生物体中蓄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许多国家禁用或限用;有机磷类的对硫磷、敌百虫、乐果等约400个品种以上,产量居杀虫剂的第一位;氨基甲酸酯类的西维因、呋喃丹等;拟除虫菊酯类的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有机氮类的杀虫脒、杀虫双等。(4)生物杀虫剂。它是以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造的药剂,内含有效物质是细菌、真菌、孢子、病毒等,如云金杆菌。

2、按作用方式分类:(1)胃毒剂。经虫口进入害虫消化系统起杀毒作用,如敌百虫、杀螟松、除虫脲等;(2)触杀剂。通过接触害虫的体壁渗入到虫体内,使害虫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或破坏某些组织使害虫致死。如拟除虫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3)内吸杀虫剂。药剂被植物种子、根、茎、叶吸收并输导至全株,在一定时期内,以原体或其活化代谢物随害虫取食物组织或吮吸植物汁液而进入虫体,起毒杀作用,如乐果、克百威等;(4)熏蒸杀虫剂。某些药剂在一般气温下即升华,挥发成有毒气体或经过化学作用而产生有毒气体,经害虫呼吸进入虫体内,引起在中毒死亡,如溴甲烷、敌敌畏等;(5)趋避剂。趋避剂本身无毒害作用,没有直接杀虫作用,但由于其具有某种特殊气味或颜色,施药后可使害虫不愿接近或远避,从而保护农作物免受侵害,如趋避威等;(6)拒食剂。害虫在接触或摄食此类药剂后,会消除食欲,拒绝取食而饥饿死亡,如拒食胺等。从天然存在于植物中人工分离出作为拒食剂的物质至今已有300多种,糖苷类、萜烯类、香豆素等都有较强的广谱拒食作用;

(7)诱致杀虫剂。引诱害虫来取食、交尾,再将其消灭或进行预测报告,如性引诱剂等。人们通过活体提取或人工合成这种物质,引诱害虫进行灭杀或由此预测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及危害情况,以便作出防治决策。当前生产上较广泛应用的有棉铃虫性信息素、棉红铃虫性信息素、玉米螟性信息素,家蝇性信息素等多种;(8)不育杀虫剂。该药剂被昆虫摄食后,能破坏害虫的正常生殖机能,使害虫失去繁殖能力,从而阻止繁殖后代,如绝育磷等。其优点是只对那些造成危害的目标害虫起防治作用,而对同一生态环境中的无害或有益昆虫无不良影响;(9)昆虫生长调节剂。此类药剂通过对目标害虫施用后扰乱害虫正常生长发育而使害虫死亡或减弱害虫的生活能力。这类药剂有保幼激素、脱皮激素、几丁质酶抑制剂等;(10)杀卵剂。该药剂与虫卵接触后,进入卵内降低卵的孵化率或直接进入卵壳使幼虫或虫胚中毒死亡,如石灰硫磺合剂,可使卵壳变干、胚胎干死;一些油剂可蚊卵、叶面卵、苹果小卷蛾卵的呼吸,积累有毒代谢物使其中毒死亡。

3、按毒力作用可分为:(1)神经毒剂。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如呋喃丹、除虫菊酯等。(2)

呼吸毒剂。抑制害虫的呼吸酶,如氰氢酸等。(3)物理毒性剂。如矿物油剂可堵塞害虫气门,惰性粉可磨破害虫表皮,使害虫致死。(4)特异性杀虫剂,引起害虫生理上的反常反应,如驱避剂、诱致剂、拒食剂、不育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目前,杀虫剂常用剂型有乳剂、可湿性粉剂、粉剂、水剂、悬浮剂、颗粒剂等。

杀虫剂发展方向及趋势

1、杀虫剂新品种开发要求越来越高

据报道,近年来国外农药开发的方向是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杀虫剂尤其如此,具体体现为追求“三高”:(1)安全性高,不仅要求毒性低残留,而且要求能降解无公害;(2)生物活性高,新开发的化合物有效剂量大都是低用量;(3)选择性高,几乎所有新品种都具有特定的作用方式,对靶标害物以外的作物、益虫无活性。这“三高”基于一个共同点,即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此外,在杀虫剂新品种开发中还要求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2、生物源化学合成已成为新杀虫剂开发的主要途径

20世纪80年代后,传统合成农药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促使人们吧开发思路逐步转移到生物方面,加之现代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和生物科学理论的完善提高,更促进了以天然活性物质为来源的化学合成农药的发展。生物源化学合成杀虫剂是以天然毒素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改造和优化开发出的新化合物,这种方法的成功率相对较高,目前已成为开发新型高效杀虫剂的主要途径之一,如由烟碱、氯烟碱、鱼藤酮开发出吡虫啉,由吡咯霉素开发出溴虫腈等。

3、高毒高残留杀虫剂将进一步受到限制

随着世界各国对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生态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高毒高残留杀虫剂将进一步受到限制,不仅禁用品种越来越多,而且禁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大。

4、高毒杀虫剂替代品种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从2001年就开始实施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消减工作,从2007年1月1日起5个高毒品种(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铵)已在全国停用,并对其他高毒农药的使用做出限制。这将为我国发展高毒杀虫剂替代品种提供巨大的市场。

5、高效低毒杀虫剂将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快,新产品不断开发成功,并迅速得到广泛应用,如杂环类杀虫剂中的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氟虫腈、唑螨酯、吡螨胺、溴虫腈、吡嗪酮、乙螨唑等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中的虱螨脲、啶蜱脲、氟酰脲、双三氟虫脲、虫酰肼、甲氧酰肼、环虫酰肼、哒幼酮、哒氨酸刚、吡丙醚、螺螨酯等。由于这些新品种具有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生物活性高、对环境比较友好且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已逐步取代高毒有机磷农药而成为杀虫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开发中引入杂环结构和氟原子,使活性和速效性进一步提

高,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6、生物杀虫剂的发展前景广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开发生物的高度重视,使生物杀虫剂不断得到飞速发展,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进步,如抗虫棉、抗虫玉米个抗虫马铃薯等Bt作物的成功推出,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弥拜菌素、埃玛菌素等杀虫抗生素的开发成功,以及各种重组病毒基因的研制推广等。

尽管目前生物杀虫剂在整个农药市场中所占份额还比较小,只能作为化学农药必要的补充,但随着不断增加的法规要求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部分化学植物保护产品的更新换代,将为生物杀虫剂提供良好的市场机会。可以预料,随着这类杀虫剂的作用效果进一步改善,对环境友好的生物杀虫剂在未来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应加强杀虫剂创制开发工作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全球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与安全型转变,大力发展高效、低毒、安全的新型杀虫剂及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杀虫剂工业的发展方向。在杀虫剂工业发展及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品种开发工作上,我国要加大创制研发力度,加强杀虫剂新品种的开发推广。

1、进一步降低现有替代品种的生产成本

在杀虫剂新品种开发中,若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会不利于替代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进一步降低现有替代品种的生产成本将对淘汰高毒有机磷农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严格限制替代品种的使用范围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农药,杀虫剂也不例外,即使是一些替代品种,对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借鉴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药工业发展瓶颈的教训,对于这些替代品种的不利影响绝对不能忽视,特别是在推广应用中需要严格限制适用范围。

3、加强复配制剂和新剂型的开发工作

目前在我国,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品种的登记长线上升趋势。在制剂的方面,要加强复配制制剂的开发,选择配对品种时应注意防效的互补作用,并扩大防治范围,切忌与高毒农药品种复配,同时要注意提高规模效益和不断降低销售价格,以扩大替代品种的市场占有率。

此外,在新剂型开发方面,要大力发展以水为基质或固体的高效新剂型(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干流动剂、水分散粒剂、微胶囊剂及高效种衣剂等),尽量限制乳油、粉剂等剂型的使用,以减少有机溶剂或粉尘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4、加大生物杀虫剂的开发力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无公害生物农药的开发方面并不处于劣势,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进一步发展生物杀虫剂长着了良好的条件。

另外,我国的微生物资源特别丰富,国内的土壤、气候、农作物的多样性以及微生物多样性,使我国发展生物杀虫剂得天独厚。因此,我国农药行业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跟踪国外生物农药及生物

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加大对生物杀虫剂的开大力度。

二、杀菌剂

使用一定剂量或一定浓度能够杀死或者抑制某些引起植物病害的细菌或真菌生长的化学物质叫杀菌剂,其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毒杀或抑制生长作用。从字意上看,“杀菌剂”都必须把病菌杀死,但实际上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有的并没有把病菌杀死,而是抑制其生长或使病菌孢子不能萌发,菌丝停止生长;有的对菌无毒性作用,而是改变病菌的致病过程或是通过调节植物代谢诱导(提高)植物抗病能力。这些能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物质都包括在广义的“杀菌剂”一词中,所以,从广义上来说,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统称为杀菌剂。

杀菌剂一词由拉丁文fungus和caedo组成,原意为杀死真菌剂,后用于泛指一般杀微生物的药剂。专用于杀灭细菌的称为杀细菌剂;只对病原菌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有时也特称为抑菌剂;农产品和食品防腐以及轻工业产品防霉所使用的药剂也属于杀真菌剂或杀细菌剂,但加工、使用方式方法和使用场所不同,常称为防腐剂或防霉剂等。

杀菌剂是人类历史上比较古老的药剂,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人类就开始使用硫磺,1882年波尔多液防病效果被发现。在长期发展历程中,杀菌剂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无机杀菌剂有机硫类

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类。

从有机硫至甲氧基丙烯酸类可谓是杀菌剂发展过程中的三大革命。20世纪60年代,杀菌剂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三大类农药中一直位居第三,90年代后一直徘徊在世界市场的20%一下,进入21世纪后杀菌剂市场占有率逐年有所增加。

近几年杀菌剂市场升温主要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发展及种子事业的发展,更得益于新颖杀菌剂的问世。在各地区杀菌剂市场中,西欧占其农药市场22.5%,拉美占其农药市场18.2%,北美占其农药市场9.0%。

据英国植保协会出版的《The pesticide Manual》(2003年版)介绍杀菌剂品种共206种,再加上新研发品种共230种左右。

近年来新开发的杀菌剂品种,形成了新的杀菌剂品种系列,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是杀菌剂领域中一大里程碑,嘧啶胺类杀菌剂也是一露头角。新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开发引人注目,如抗病激活剂环丙酰菌胺(cacpropamid),微生物杀菌剂的开发也是一大热点。

总之,杀菌剂是有发展前途的一类农药,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类。

杀菌剂主要类别

1、按化学组成分类:可分为无机杀菌剂、有机合成杀菌剂和抗生素杀菌剂等。

属无机杀菌剂的有:①硫素杀菌剂。以硫磺或无机硫化物为有效成分的一类保护性杀菌剂,对某些病菌也有铲除和治疗作用。元素硫性质稳定,可直接加工成硫磺粉、胶体硫、硫磺烟剂等,或加工

成多硫化钙及多硫化钡等化合物,使用后在植物上再释放出微细的单体硫颗粒。硫素杀菌剂兼有杀蜱、螨和杀虫作用。硫磺以其丰富、廉价的矿藏和多样的用途成为一种最古老而沿用至今的杀菌剂。②铜素杀菌剂。以铜离子为有效成分,主要是非水溶性的碱式铜化合物,如波尔多液、氧氯化铜(王铜)等。硫酸铜是最早使用的无机铜化合物,由于水溶性强,药害大,除在少数作物特定条件下外,一般很少使用。③汞素杀菌剂。杀菌作用比铜强。但因对人畜毒害大,这类杀菌剂在农业上也已很少使用。

有机合成杀菌剂主要可分为如下8大类:①有机硫杀菌剂。是一类重要的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钠、代森锌、代森锰锌、福美锌、福美双等,多用于叶面喷雾和种子处理,可代替波尔多液防治霉霜病和晚疫病等。②三氯甲硫基羰酰亚胺类杀菌剂。以灭菌丹为代表,陆续开发出克菌丹、敌菌丹等广谱保护性杀菌剂。③金属元素有机化合物类杀菌剂。最早出现的是有机汞化合物,如赛力散、西力生、谷仁乐生、富民隆等,以后又有脂肪酸、石碳酸衍生物和氨基酸与铜形成的非水溶性铜盐,如脂肪酸铜、环烷酸铜、三氯酚铜等,以及铜的螯合物如8-羟基喹啉铜等,均属保护性杀菌剂。金属锡并无生物活性,但锡的有机化合物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如薯瘟锡、毒菌锡等的杀菌谱较宽,并能兼治水田有害藻类和水田蜗牛,有些还可作为船体外壳涂料添加剂,以防治船壳附生藻类,对人畜有一定毒性。砷的无机化合物对人畜为剧毒,但元素砷的有机化合物如福美砷、甲基硫化胂、福美甲胂等毒性较低,而对真菌和微生物的毒力很强。④甲酰替苯胺类杀菌剂。是内吸性杀菌剂,杀菌谱较广,如萎锈灵、氧化萎锈灵等。⑤苯并咪唑类内吸杀菌剂。如多菌灵、苯菌灵、托布津、噻菌灵等。⑥有机磷化合物类内吸杀菌剂。如克瘟散、稻瘟净、异稻瘟净、乙磷铝等。⑦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如三唑酮、三环唑、甲霜灵等。⑧嘧啶类内吸杀菌剂。如乙菌定、甲菌定等。

抗生素类杀菌剂是从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中分离或人工模拟合成的一类物质,具有内吸杀菌作用,如灭瘟素、有效霉素、春雷霉素、多氧霉素、链霉素、放线菌酮以及井冈霉素等,大多具有较复杂的分子结构。

2、按作用方式分类:根据各种病原菌对寄主植物的侵染特性、侵染过程及杀菌剂的药效表现形式可分为3类:

①保护剂。保护剂在病原微生物没有接触植物或没侵入植物体之前,用药剂处理植物或周围环境,达到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保护植物免受其害。广义的保护作用也包括利用杀菌剂消灭越冬场所中间寄主等病源发源地的病原物,或阻止病原地产生传染病原物,以保护作物不受侵染。保护性杀菌剂有两种:一种是杀菌剂消灭病原侵染源。另一种是在病原菌未侵入植物以前,把杀菌剂施到寄主表面,使其形成一种药膜,防治病菌侵染。属此类药剂得有:硫酸铜、氯乳铜、波尔多液等。

②治疗剂。病原微生物已侵入植物体内,但植物为表现病症而处于潜伏期。药物从植物表皮渗入植物组织内部,经输导、扩散或产生代谢物来杀死或抑制病原菌发展,使病株不再受害,并恢复健康,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甲霜灵等。

③铲除剂。能在罹病植物体或种子的病菌入侵部位消灭病原菌或阻止其继续扩展蔓延的杀菌剂,施药后可直接杀死已侵入植物的病原物,如福美砷、五氯酚钠、石硫合剂等。

3、按在植物体内传导特性分类:分为内吸性杀菌剂和非内吸性杀菌剂。

①内吸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叶、茎、根、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经植物体液输导、扩散、存留或产生代谢物,可防治一些深入到植物体内或种子胚乳内的病害,以保护作物不受病原物的侵染或对已感染的植物进行治疗,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如多菌灵、力克菌、多霉清、霜疫清、噻菌铜、甲霜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粉锈宁、甲霜铜、杀毒矾、拌种双等。

②非内吸性杀菌剂。该类药剂不能被植物内吸并传导、存留,不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性,比较经济,但大多数只具有保护作用,不能防治深入植物体内的病害。如硫酸锌、硫酸铜、百菌清、氯乳铜、表面活性剂、增效剂、硫合剂、草木灰、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福美双、百菌清等。

4、按使用方法分类:可分为喷洒剂(如波尔多液、石灰硫磺合剂)、种子处理剂(拌种剂)、土壤处理剂(土壤消毒剂)等。

世界杀菌剂开发进展及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的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如三唑类、酰胺类、嘧啶胺类、甲氧基丙烯酸类等。

1、三唑类

自1973年拜耳公司推出第一个商品化杀菌剂三唑酮之后,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便开始引人注目起来,其发展之快数量之多,是以往任何杀菌剂都无法比拟的。

在三唑类杀菌剂中,环氧菌唑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如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氟喹唑只要用于防治由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子囊菌纲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可有效地防治苹果上的主要病害如苹果黑星病和苹果白粉病,对白粉病菌、链核盘菌、尾孢霉素、茎点霉素、壳针孢素、埋核盘菌素、柄锈菌素、驼孢锈菌素和核盘菌素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意大利sagro公司开发的氟醚唑属第二代三唑类杀菌剂;硅氟唑是由日本三共化学公司开发的含硅、含氟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很广的杀菌谱,其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及众多不完全菌类均有很高的抗菌活性;羟菌唑是由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兼具优良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虽与其它三唑类杀菌剂一样,但活性谱则差别较大。主要用于禾谷作物防治矮型锈病、叶锈病、黄锈病、冠锈病、白粉病、颖枯病以及壳针孢、穗镰刀菌等引起的病害,即可作茎叶处理又可作种子处理;罗拉普朗克公司开发的环菌唑对种传病害有特效,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玉米、豆科、果树等作物中镰孢(酶)属、柄锈菌素、麦类核腔菌素、黑粉菌素、腥黑粉菌素、白粉菌素、圆核腔菌、壳针孢素、柱隔孢属等引起的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网斑病、灰霉病等;丙硫菌唑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制的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效,还能防治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以及

主要叶面病害。

近年来,三唑类杀菌剂由于自身的抗性和活性问题已开始受到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强烈冲击,但这类杀菌剂在世界农药工业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如戊唑醇、氟硅唑和丙环唑1999年的销售额分别达到2.0、1.3和1.15亿美元,戊唑醇和环氧菌唑2002年的销售额分别为2.01和1.52亿美元。

2、酰胺类杀菌剂

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已有30多个品种商品化,其中80年代以后开发的占一半以上。

以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为例,罗门哈斯公司开发的噻氟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对丝核菌属、柄锈菌素、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和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活性,对胆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特效;日本拜耳公司开发的环丙酰菌胺是一种环丙烷羧酰胺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稻田防治稻瘟病;环酰菌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另一种保护性杀菌剂,由于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对授粉昆虫和动物无毒害作用,已被美国环保局划为减少危害农药;呋吡菌胺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噻唑菌胺是由韩国LG生命科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噻唑酰胺类杀菌剂,能有效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体的生长和袍子的形成,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硅噻菌胺是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的含硅的噻吩酰胺类杀菌剂;氰菌胺是由日本农药株式会社与巴斯夫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新颖内吸性杀菌剂,属于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对水稻稻瘟病仿效优异,且持效期较长。

此外,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双氯氰菌胺、安万特公司开发的氟酰菌胺、捷利康公司开发的环啶菌胺、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penthiopyrad等品种也属于酰胺类杀菌剂。酰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许多品种之间互不相同。

酰胺类杀菌剂在世界杀菌剂市场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在甲霜灵、恶霜灵、苯霜灵和甲呋酰胺等苯酰胺类杀菌剂中,仅高效甲霜灵2002年的销售额就达到2.25亿美元。然而,由于苯酰胺类杀菌剂对病菌作用位点单一(只对卵菌类有高效),一旦作用位点发生突变,药剂即不能在其位点发挥作用,因而易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据报道,由于抗药性产生而导致药效降低的事例以屡见不鲜。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酰胺类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成功,使这类杀菌剂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3、嘧啶胺类

嘧啶胺类化合物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一类重要杀菌剂,对灰葡萄孢菌所导致的各种病害有特效。艾格福公司开发的甲基嘧菌胺所具有保护叶片穿透及根部内吸活性,在田间药效试验中,对葡萄、草莓、番茄、洋葱、菜豆、豌豆、黄瓜、茄子及观赏作物的灰霉病以及苹果黑星病有优异的防效;日本组合化学工业公司和石原化学工业公司共同开发的嘧菌胺对苹果和梨上的黑星病菌,黄瓜、葡萄、草莓和番茄上的灰葡萄孢菌的灰葡萄胞菌都有很好的防效,使用剂量为0.1~1.0kg/hm2,商品名为frupice;诺华公司开发的环丙嘧菌胺主要用于大麦、小麦、葡萄、草莓、果树、蔬菜、观赏作物等防

治灰霉病、白粉病、黑星病、网斑病、颖枯病以及小麦眼纹病等,叶面喷雾或种子处理,也可做大麦种衣剂用药;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和日产公司共同开发的氟嘧菌胺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和观赏作物的白粉病和锈病。

嘧啶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独特,该类药剂在离体条件下对病菌的抗菌性很弱,但用于寄主植物上却表现很好的防治效果,该类药剂能抑制病菌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壁降解酶的分泌,从而影响病菌侵入寄主植物。

4、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剂来源于具有杀菌活性的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A,自1969年Mugikek等发现其杀菌活性。经过多年的结构优化,终使此类杀菌剂开发成功,在杀菌剂开发史上树立了继三唑类杀菌剂之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甲氧基丙烯酸脂类杀菌剂首例上市时间为1996年,到目前为止已有8个品种商品化: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苯氧菌胺、啶氧菌酯、唑菌胺酯、氟嘧菌酯和烯肟菌酯。

捷利康公司开发的嘧菌酯是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脂类杀菌剂,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钢(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巴斯夫公司开发的醚菌酯具有广谱、持效期长等特点,主要用于蔬菜、小麦、水稻、马铃薯、苹果、梨、南瓜、葡萄、棉花及观赏植物等,对子囊菌纲、担子纲菌、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等致病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都有良好的活性;诺华公司开发的肟菌酯不仅杀菌谱广,而且具有优良的保护、治疗、渗透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凳特性。除对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星病也有良好的活性。主要用于麦类作物(小麦、大麦、黑麦和黑小麦)及葡萄、苹果、花生、香蕉、蔬菜、水稻等;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开发的苯氧菌胺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除对稻瘟病有特效外,对白粉病、霉霜病等亦有良好的活性。适宜作物如水稻、小麦、果树和蔬菜等;啶氧菌酯是Zeneca公司继嘧菌酯之后,开发的有一个strobilurin 类杀菌剂,具有良好的保护及治疗活性,且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安全。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燕麦及黑麦中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唑菌胺酯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又一甲氧基丙烯酸脂类光谱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可广泛用于小麦、水稻、花生、葡萄、蔬菜、香蕉、柠檬及草坪的病害防治;氟嘧菌酯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报道的新型内吸性茎叶处理用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小麦、蔬菜、马铃薯和咖啡等作物中几乎所有真菌纲病害。具有快速击杀和持效期长双重特性,且对作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烯肟菌酯是国内开发的第一个甲氧基丙烯酸脂类杀菌剂,由沈阳化工研究院1997年开发,以申请了中国、美国、日本及欧洲专利,2002年完成农药临时登记。该品种具有杀菌谱广、活性高、毒性低,与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能有效地控制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番茄晚疫病、小麦白粉病、马铃薯晚疫病以及苹果斑点落叶

病的发生与危害,与苯基酰胺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杀菌剂新品种。此外,还有烯肟菌胺、二甲苯氧菌胺、肟醚菌胺等品种正在开发之中。

甲氧基丙烯酸脂类杀菌剂是一类作用机制独特、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的新型农用杀菌剂。尽管目前限制了这类杀菌剂的使用次数,然而嘧菌酯在其首先开发的四年内已经成为世界上销售最好的杀菌剂品种,1999年的销售额为2.95亿美元,2002年销售额为4.72亿美元。另外,醚菌酯2002年的销售额和肟菌酯2000年的销售额也分别达到4.08亿美元和4500万欧元。巴斯夫公司预测现有的和正在开发的strobiluirn类杀菌剂将在西欧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使其在西欧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

5、噁(咪)唑类

噁(咪)唑类杀菌剂是目前国外公司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有三个品种报道:商品化的噁唑菌酮和氰唑黄菌胺以及在开发中的咪唑菌酮。

噁唑菌酮是由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噁唑啉二酮类高效、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禾谷类作物中的重要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霉霜病、晚疫病等;氰唑黄菌胺是由日本石原产业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咪唑内杀菌剂,对卵菌所有生长阶段均有作用,可用于马铃薯、葡萄、番茄、蔬菜(黄瓜、白菜、洋葱、莴苣)、草坪中防治霜霉病、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持效期长,且耐雨水冲刷。既可用于突然处理(防治草坪和白菜病害),也可用于茎叶处理,商品名为Ranman、Docious、Mildicut;咪唑菌酮是由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咪唑酮类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内吸活性,又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除对卵菌纲类真菌引起的霜霉病、疫病(包括早疫病和晚疫病)等有良好的活性外,对果树黑斑病也有很好的活性。主要用于莴苣、葡萄、马铃薯、西红柿等作物,商品名为Reason、Fenomen、Sereno、Sagaie。

6、吡咯类

吡咯类杀菌剂来源于天然产物硝吡咯菌素,是非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对灰霉病有特效。主要品种有两个:拌种咯和氟咯菌腈,均有瑞士诺华公司开发。

拌种咯和氟咯菌腈的活性谱相似,前者主要作种子处理,后者既可作为叶面杀菌剂,也可作为种子处理剂,且活性高于前者。适宜作物如小麦、大麦、玉米、豌豆、油菜、水稻、观赏作物、硬果、蔬菜、葡萄和草坪等。

吡咯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7、氨基酸类

氨基酸类杀菌剂因其对人类、环境安全,目前亦是世界农药公司研究的热点之一,已有两个品种商品化。

苯噻菌胺是日本组合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氨基酸类杀菌剂,主要用于葡萄、马铃薯、蔬菜等防治霜霉病、疫病等;拜耳公司开发的异病菌胺主要用于葡萄、马铃薯、番茄、黄瓜、柑桔、烟草等做物种防治霜霉病、疫病等。

8、肉桂酸衍生物

早在1970年Staples等已报道肉桂酸衍生物3,4-二甲氧基肉桂酸甲酯具有杀菌活性,20世纪80年代Shell公司在此基础上,成功地研制了杀菌剂烯酰吗啉。20世纪90年代初,刘长令用氟原子取代烯酰吗啉分子中苯环上的氟原子,发现了活性尤其是治疗活性明显优于烯酰吗啉的新杀菌剂氟吗啉。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创制的农用杀菌剂,也是首次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的农用创制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对卵菌亚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霜霉病、晚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烟草疫病等有优异的活性。

9、其它类

其它类品种主要包括:啶菌恶唑、活化酯、螺环菌胺、苯氧喹啉等。

啶菌恶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另一个新杀菌剂品种,属于甾醇合成抑制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光谱杀菌活性,且同时具有保护治疗作用,有良好的内吸性,通过根部和叶茎吸收能有效控制叶部病害的发生和危害。该化合物对番茄、黄瓜、葡萄灰霉病,小麦、黄瓜白粉病,黄瓜黑星病,水稻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活化酯是诺华公司开发的苯并噻二唑羧酸酯杀菌剂。它是植物抗病活化剂,几乎没有杀菌活性。多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可激活植物自身的防卫反应即“系统活化抗性”,从而使植物对多种真菌和细菌产生自我保护作用。其可在水稻、小麦、蔬菜、香蕉、烟草等中作为保护剂使用。主要用于预防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等;螺环菌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主要抑制C-14脱甲基化酶的合成。是一种新型、内吸性的叶面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和各种锈病,大麦云纹病和条纹病,对白粉病特别有效。作用速度快且持效期长,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苯氧喹啉是道农业科学公司开发的喹啉类内吸性杀菌剂。是一个保护性杀菌剂,没有治疗作用,因此必须在可见症状出现前使用。该杀菌剂对谷物类、葡萄、蛇麻和樱桃等作物的白粉病及灰霉病和稻瘟病房子有特效,叶面施药后,药剂可迅速地渗入到植株组织中,并向顶端转移,持效期长达70天。

全球杀菌剂发展趋势

1、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杀菌剂已成为国际开发重点

近年来国外开发的杀菌剂品种主要是内吸性及选择性较好的杀菌剂,大多具有杂环结构,有些引入氟原子以增加杀菌活性。特别是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近期国际开发重点,总体有三个方向:①针对病原菌抗性开发的新型杀菌剂,如乙霉威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病害灰霉病有特效;②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新型杀菌剂,如吡咯类和丙烯酸酯类杀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概述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概述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企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措施。 ??在社会主义生产建设过程中,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政 ? ?? 作纳入国家和企业的生产建设计划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企业中一些重大安全技术问题,使企业劳动条件的改善逐步走向计划化和制度化;也可以更合理使用资金,使国家在改善劳动条件方面的投资发挥最大的作用。安全技术措施所需要的经费、设备器材以及设计、施工力量等纳入了计划,就可以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制订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一项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工作。一方面企业各级领导对编

制与执行措施计划要负起总的责任;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群策群力,才能使改善劳动条件的计划很好实现。这样,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既可鼓舞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也更好地吸引职工群众参加安全管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 ?一、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依据?? ??? ??《关 ? ??1977年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在《关于加强有计划改善劳动条件工作的联合通知》中规定,要把改善劳动条件的问题列入发展国民经济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认真予以解决。1979年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在《关于安排落实劳动保护措施经费的通知》中规定,在制订年度和长远的生产建设计划以及老企业改造计划时,都要保障安全生产,合理解决安全生产和尘毒

危害问题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必须一并安排落实。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颁布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总名称表》对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归纳起来,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依据有5点:①国家公布的安全生产法令、法规和各产业部门公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指示等;②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③职工提出的有关安全、工业卫生方面的合理化建议;④针对工伤事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71766

第一章 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什么是信息? 事物运行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 ??电讯技术的发明 ??计算机技术发展 ??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 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信息保密 ??计算机安全 ??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的含义? 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保障因素:技术、管理、工程、人员 安全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生命周期:规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废弃 ?????模型? 策略?核心?、防护、监测、响应 ?????信息保障的指导性文件? 核心要素:人员、技术?重点?、操作 ???????中 个技术框架焦点域? ??保护本地计算环境 ??保护区域边界 ??保护网络及基础设施 ??保护支持性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 ??确定安全需要 ??设计实施安全方案 ??进行信息安全评测 ??实施信息安全监控和维护 ??信息安全评测的流程? 见课本???图 ?? 受理申请、静态评测、现场评测、风险分析 ??信息监控的流程? 见课本???图 ?? 受理申请、非现场准备、现场准备、现场监控、综合分析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生产: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扩散 信息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 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通信保密阶段( ?世纪四十年代):机密性,密码学 计算机安全阶段( ?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机密性、访问控制与认证,公钥密码学( ????? ??●●???, ??),计算机安全标准化(安全评估标准) 信息安全保障阶段: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模型:保护(??????????)、检测(?????????)、响应??????????、恢复(???????),我国 ?????模型: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恢复、反击(??◆???????????), ????? ????标准(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信息安全的含义 一是运行系统的安全,二是系统信息的安全: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审计跟踪、数据加密等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不可否认性 ????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人为和环境的威胁 ????信息安全的地位和作用

酒水知识复习材料

酒水知识(一)复习材料 酒吧简介 1、下发材料中的酒吧用具的中英文名称 2、酒吧单据的中英文名称、用途和填写规则。 第一章饮料概述 1、饮料的定义?(书p1\ppt) 2、酒精饮料定义?(书p1\ppt) 3、无酒精饮料的定义?(书p1\ppt) 4、酒的定义(《韦氏词典》ppt) 5、酒精的物理性质?(书p2\ppt) 6、酒度表示法及换算。(书p3\ppt) 7、酒水的分类(书p3—p6\ppt) 8、酒的酿造原理及酒生产的主要工艺(ppt) 9、发酵工艺的定义(ppt) 10、酒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ppt) 11、咖啡的原产地及三大树种。(书p109\ppt) 12、咖啡的主要产地及著名品牌。(书p110—p112\ppt) 13、咖啡的烘焙。(p113\ppt) 第二章发酵酒 1、清酒英文?(书p31\ppt) 2、啤酒的定义及生产原料。(书p34--p35\ppt)

3、啤酒的分类及著名品牌的中英文对照及所属国家。(书p35—p40\ppt) 第三章蒸馏酒 1、蒸馏酒的种类。(书p43\ppt) 2、威士忌的定义、分类。(书p44\ppt) 4、苏格兰威士忌著名的原因及主要产区。(书p46\ppt) 5、苏格兰威士忌的分类。(书p47\ppt) 6、苏格兰威士忌的著名品牌的中英文对照。(书p48—p49\ppt) 7、爱尔兰威士忌的著名品牌的中英文对照。(书p49\ppt) 8、美国威士忌的著名品牌的中英文对照。(书p50\ppt) 9、加拿大威士忌的著名品牌的中英文对照。(书p51\ppt) 10、白兰地的原料、产地、生产工艺、特点及分类。(书p52\ppt) 11、干邑白兰地的著名品牌的中英文对照。(书p54—p56\ppt) 12、雅文邑白兰地的著名品牌的中英文对照。(书p57\ppt) 13、金酒的定义。(书p59\ppt) 14、金酒的生产工艺及分类及各自的引用方式。(书p59\ppt) 15、金酒的著名品牌中英文对照。(书p60\ppt) 16、朗姆酒的产地、原料和生产工艺。(书p61\ppt) 17、朗姆酒的著名品牌的中英文对照。(书p62) 18、伏特加酒的起源、原料及生产工艺。(书p63) 19、伏特加酒的种类。(书p63\ppt) 20、伏特加酒的著名品牌的中英文对照和所属的国家。(书p64)

农药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农药基础知识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 A乙烯利 B 杜尔C多菌灵D乐斯本 2. 农药急性毒性最常用的指标是()。 A LD50 B LC50 C EC50 D ED50 3.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虫剂() A 乐果 B 大隆 C 百菌清 D 2.4-滴 4.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除草剂() A 草甘膦 B 功夫 C 硫磺 D 克百威 ) 5. 致死中量的剂量单位是( D ml/个 B mg/kg A mg/L C mg/个 )值是(LD50 6. 5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杀死昆虫种群A 杀死昆虫种群B 5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 C杀死昆虫种群的个体所需的浓度9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D杀死昆虫种群90% 下列哪种剂型的农药不宜喷雾使用()7. 农药基础知识试题5 / 1 A.粉剂 B. 可湿性粉剂 C. 乳油 D. 悬浮剂

8. 下列农药不属于高毒农药的是() A 敌敌畏 B 久效磷 C 甲胺磷 D 1605 9. 减少抗性发生的条件() A 增加药量 B 单一用药 C 轮换用药 D 增加用药次数 10. 我国农药生产量居世界() A. 第一位 B. 第二位 C. 第三位第四位 D. 二、简答题1.什么是农药? 2.按防治对象分类,可以把农药分成哪几类? 农药基础知识试题5 / 2 3. 按照杀虫剂作用方式,可以分成哪几类?

三、计算题 把50%氧化乐果配制成1500 倍液25 千克,需多少克该药? 农药基础知识试题5 / 3 四、论述题。 详述农药有哪些施用方法?

工程安全生产技术保证措施概述DOC 44页.doc

第十二章安全生产技术保证措施 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严格遵守国家、建设部、哈尔滨市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政策及有关规定,切实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第一节施工安全生产目标 本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目标为:“五无一杜绝”,“一创建”。 “五无”即:无工伤死亡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和机械事故,无火灾、洪灾事故,无倒塌事故,无中毒事故; “一杜绝”即:杜绝重伤事故; “一创建”即: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

第二节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⑴组织保证 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专职安全工程师组成的安全领导小组,其中,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副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项目总工程师为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工程师负责安全工作的落实,督促工人按有关安全规定进行生产。各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各班组设兼职安全员管理本辖区日常的安全工作。 ⑵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管理活动。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安全考核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分析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由各级安全组织监督检查,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网络,做到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工前有布置,工中有落实,工后有讲评。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⑶责任保证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注册安全责任制。建立各级各部位安全岗位责任制,将岗位责任制与经济挂钩,切实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

第三节主要施工项目安全技术措施 ⑴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①施工现场的布置须符合防火、防风、防雷、防洪、防触电等安全规定及安全月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场、修理间、停车场等须按建设单位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统一布置。 ②现场道路平整、坚实、畅通,危险地点须悬挂按照有关规范规定的标牌,夜间有人经过的坑、洞须设红灯示警,现场道路须符合《工厂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78-84 的规定,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③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要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材专人管理不得乱拿乱动,并组成一个由15-20 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均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④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的消防安全距离符合管理部门的规定,室内不得堆放易燃品。严禁在木工加工场、料库等处吸烟;现场的易燃杂物随时清除; 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或其近旁堆放。 ⑤氧气瓶不得沾染油脂,乙炔发生器必须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氧气瓶与乙块发生器要隔离存放。 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⑦临时用电线路的安装、维修、拆除,均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电工完成,非电工不准进行电工作业。 ⑧电缆线路须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 ⑨室内配电柜、配电箱前要有绝缘垫,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⑩各类电器开关和设备的金属外壳,均设接地或接零保护。 ⑾防火、防雨配电箱,箱内不得存入杂物并设门加锁,专人管理。 ⑿移动的电气设备的供电线使用橡胶电缆,穿过场内行车道时,穿管埋地敷设,破损电缆不得使用。 ⒀检修电气设备时必须停电作业,电源箱或开关握柄上挂“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并设专人看管。必须带电作业时要经有关部门批准。

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

酒水知识及酒吧管理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对饮料的各种基本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饮料的分类方法、不含酒精饮料和含酒精饮料的种类。掌握饮料的概念、酒的概念、咖啡的概念、工夫茶的冲泡方法。理解相关饮料的礼仪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部分重点包括饮料的概念、酒的概念、咖啡的概念、工夫茶的冲泡方法及咖啡礼仪 【教学内容】 第一章酒水概述 第一节饮料分类 饮料(BEVERAGE)指一切含酒精的饮料(ALCOHOLIC DRINK)和不含酒精的饮料(NON-ALCOHOLIC DRINK)的统称。通常我们把含酒精的饮料称为酒(HARD DRINK),不含酒精的饮料称为软饮料(SOFT DRINK)。 一、不含酒精的饮料(NON-ALCOHOLIC DRINK) 不含酒精的饮料被我们俗称为狭义上的“饮料”。它一般包括: (一)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是在经过纯化的饮用水中压入CO2气体的饮料的总称,俗称汽水。 1、碳酸饮料的分类 (1)不含香料的碳酸饮料。如:苏打水(SODA WATER)。 (2)含香料的碳酸饮料。如:可乐(COKE)、汤力水(TONIC WATER)、雪碧(SPRITE)、七喜(SEVEN—UP)、干姜水(GINGER ALE)等。 (3)果味型碳酸饮料。如:芬达(FANTA)等。 2、关于碳酸饮料的服务 (1)饮料的载杯应为海波杯(HIGH BALL)并配以吸管和杯垫。 (2)碳酸饮料适宜温度为4-8 0C,因此在饮用前应冷藏,并在杯中加入冰块,里面可放一片柠

檬加以调味。 (3)开瓶时不能摇动,避免饮料喷出溅到客人身上。 (4)不能将碳酸饮料放入雪克壶中调制鸡尾酒。 (5)一般斟倒8分满。 (二)果蔬汁饮料 果蔬汁饮料即以水果蔬菜为原料的不含酒精的饮料,由于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市面上其种类繁多。 1、果蔬汁饮料的分类 (1)天然果汁。由新鲜水果直接榨汁,不稀释,不发酵的纯果汁,其果汁含量为100%。 (2)果汁饮料。在果汁加入、糖水、酸味剂、色素等调制而成单一果汁或混合果汁制品。其果汁含有率在6%—30%,可直接饮用。 (3)浓缩果汁。指新鲜成熟水果榨汁后浓缩,加糖、色素、防腐剂、香料、乳化剂及人工甘味剂,食用时须加水稀释。 (4)果肉果汁是指含有少量的细碎果粒的饮料,如粒粒橙等。 (5)果蔬汁指果汁与蔬菜汁按一定配方搭配的混合饮料,比较有名的如国内品牌统一、农夫果园等。 2、关于果蔬汁的服务 (1)果蔬汁载杯为海波杯,配吸管和杯垫。 (2)果蔬汁一般冷藏饮用,但不宜在杯中加冰块饮用。 (3)鲜榨果汁一般不加热饮用,尤其是西瓜汁。 (4)果蔬汁斟量一般为8分满。 (三)乳品饮料 1、乳品饮料。一般是牛乳或以牛乳为原料制成的各种饮料,其分类为: (1) 鲜奶饮料。常见的鲜奶饮料包括:纯牛奶、脱脂牛奶、高钙牛奶、加味型牛奶等。 (2)是由纯牛奶发酵方法制成的,一般包括酸乳、酸奶等。 (3)以牛奶为原料加以蔗糖、香料、CO2等配制而成的。如果奶、含乳汽水等。 (4)以牛乳或其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糖类、蛋类、香料、稳定剂等,经混合配制、杀菌冷冻 成为松软状的冷冻食品。其口味很多,如巧克力味、香草味、茶味、咖啡味、水果味等。

农药基础知识(精心整理)

农药基础知识 1、农药定义 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2、农药剂型 2.1可湿性粉剂WP 指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原药,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性)填料和载体组成,并粉碎一定细度,遇水能被水润湿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浊液的一种剂型。 2.2可溶性粉剂SP 有效成分能迅速分解而完全溶解于水中的一种剂型。 75%乙酰甲胺磷;90%杀虫单;90%敌白虫可溶粉;井岗霉素可溶粉。 2.3乳油EC 由农药原药(原油或原粉)按规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而形成的均相油状液体,加水能形成相对稳定的乳状液,这种油状液体称为乳油。 2.4悬浮剂SC 不溶于水的固体农药在水中的分散体,该农药剂型是以水为分散介质,将原药、助剂(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触变剂)经湿法超微细粉碎制得的农药剂型。 2.5微乳剂ME 农药原药按规定比例溶液解在水中,再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而形成的均匀液体,不含有机溶液,具有1、环保,以水为溶剂2、无臭味,不伤害人体3、颗粒小,渗透性强4、不污染果疏表面5、闪点高,贮运容易6、溶于水是无色。 2.6水剂AS 由农药原药和水组成,成本低,但不稳定。 2.7可分散粒剂WDG 2.8水乳剂EW 3、农药分类 农药有很多分类方法,但一般按三种分类方式: 1、按来源分类 2、按防治对象分类 3、按作用方式分类 3.1按来源分类 3.1.1矿物源农药 起源于天然矿物原料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的农药,统称为矿物源农药。 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柴油乳剂、机油乳剂 3.1.2生物源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1、植物源农药:烟碱、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 2、微生物源农药: 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土霉素、链霉素、多杀霉素。 活体微生物农药—真菌(白僵菌、绿僵菌),细菌(Bt),病毒(棉铃虫核多角体病

上山掘进安全技术措施.docx

上山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煤(岩)层:该巷道设计在L7灰岩中掘进。 用途:十一水平及以下各工作面的回风。 设计长度为143m,总工程量为143m,坡度为26° 二、巷道布置 巷道断面设计为半圆拱形断面,半径R=1.4m,直墙高为1.1m,净宽2.8m,净高2.5m。 该巷道设计长度为143m,斜巷开拓,以200°方位掘进上山,计总工程量为143m。 向上掘进时必须每隔40m掘进一个躲避硐。躲避硐规格为净高1.5m,净深1.5m,净宽1.5m。 三、支护设计 巷道支护设计为锚网喷浆支护: ①锚杆的间排距为700mm×800mm。 ②采用高强度金属网。 ③喷层厚度不小于100mm。 四、支护工艺 1、锚杆的类型及安装要求 ⑴打眼使用专用钻杆,使用直径为28mm的钻头,不得使用其它型号钻头,打眼时保证锚杆与巷道壁垂直或与岩面夹角≮75°; ⑵钻孔的深度要求:锚杆长度2.0m,锚杆眼深1.9~2.0m,其眼深误差不超过20mm,特殊地段必须采用2.5m的锚杆; ⑶安装锚杆前要用风管吹净眼内的岩粉; ⑷每个锚杆眼安装树脂药卷两节,并用钻头搅拌缓慢送入,时间控制在20~30秒送到位; ⑸每根锚杆外露部分不得超过50mm,锚杆的锚固力≮60KN; ⑹锚杆的间排距为700mm×800mm; ⑺挂网时,两金属网的边缘要互相连接好,并且用钢垫和锚杆压好。 2、喷射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及参数 ⑴混凝土成份:425#水泥,粒度5~10mm的石子,砂子为中粒,其配合比:水泥:

水:砂子=1:2:2; ⑵速凝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3~4%; ⑶混凝土的厚度不小于100mm; ⑷喷射混凝土采用转子N型的喷浆机; ⑸喷射距离:喷浆机距迎头不能超过40m,喷头与受喷面之间必须保持0.8~1.2m 的距离; ⑹喷浆前对工作面范围进行全面检查,敲帮问顶,打掉活矸、危岩。排尽迎头积水,清理现场,检查各种防尘设施以及个人防护用品是否完好、齐全; ⑺喷浆前要进行质量检查,依据巷道的规格要求,全面检查受喷段尺寸状况,锚杆安装和金属网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受喷段岩面凸凹不平位置,要用手镐或风镐尽量找平。用手镐或风镐切齐直墙,清理出喷射基础,使其达到设计深度; ⑻喷射前,工作范围内的巷道洒水冲洗干净; ⑼喷浆顺序:从基础开始,自下而上,由后向前,先填凹找平后,再按正规操作进行; ⑽喷射手要掌握好喷射角度,喷嘴力求垂直岩面。喷墙时其喷射角度以下俯10°~15°为宜,喷正顶时其最小仰角为65°。 ⑾喷射时,应根据风压大小和回弹情况,及时调整喷射距离,喷头距受喷面的距离一般为0.8~1.2m; ⑿采用划圈喷射法,即喷出料以一圈压半圈,呈螺旋状沿横向由下向上,反复运动,圈径以200~250mm为宜; ⒀初喷紧跟迎头,初喷厚度≮50mm,复喷距迎头≯10m,喷厚不小于设计数值; ⒁复喷24小时后要洒水养护,并做好养护记录。 五、凿岩方式 一、施工方式 1、破岩方法:钻眼爆破法 2、支护:上锚杆、挂网、初喷、复喷 3、装矸:采用耙矸机将矸石装入矿车 4、运输方式:电瓶车牵引矿车运矸 5、施工方案:一次成型、复喷 6、钻具:YT-28或YT-24气腿式凿眼机,B22、B25小钎杆,38mm钻头凿炮孔。

农药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农药?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农药品种的分类: 我们了解农药的分类,就能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具体农药品种的性能、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知识,从而让农药发挥更多地积极作用。农药品种很多,按照防治对象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一)按主要用途分: 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线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气雾剂等。 1、杀虫剂(含杀螨剂):用于防治有害昆虫、螨类(蜘蛛)。 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 ①胃毒剂:药剂通过昆虫口器进入体内,经过消化系统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例如,敌百虫是典型的胃毒剂,其药液喷在蔬菜叶片上,菜青虫、小菜蛾的幼虫嚼食菜叶吃进药剂,可引起中毒死亡。 ②触杀剂:药剂通过昆虫表皮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大多数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及很多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都具有强烈触杀作用,药液喷洒在虫体上即可发挥作用。 ③熏蒸剂:某些药剂可以气化为有毒气体,或者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气门及呼吸系统进入昆虫体内发挥作用使虫草体中毒死亡。如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的熏蒸腹作用很强,可以在密闭的空间形成一定浓度

而杀死该空间的昆虫。 ④内吸剂:药剂施用后通过叶片或根、茎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后被输导到其他部位,如通过蒸腾流由下向上输导,以药剂有效成分本身或在植物体内代谢为更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发挥作用。内吸剂主要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氧化乐果可防治蚜虫。 2、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 ①保护剂:杀菌剂在病原菌侵染之前喷施在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即使病菌再来也侵染不了植物。如波尔多液,福美类和代森类及有机硫杀菌剂等。 ②治疗剂:杀菌剂在病原菌侵染植株以后施用,可以抑制病菌生长发育甚至致死,可以缓解植株受害程度甚至恢复健康。有经典治疗作用的杀菌剂是内吸剂,如多菌灵、三环唑、三唑酮、井冈霉素等均具有很强的内吸治疗作用。而甲霜灵和三乙膦酸铝这样的内吸杀菌剂具有向顶性与向基基双向内吸传导作用。发挥治疗作用特别优越。 ③铲除剂:杀菌剂直接接触植物病原并杀伤病菌使它们不能侵染植株。铲除剂因作用强烈,有的不能用在生长期的植株;石硫合剂药液浓度高时具有铲除作用,如在桃树萌芽前施药,可杀死枝干上的桃缩叶病菌。 3、除草剂:用于防除杂草。 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 ①触杀性除草剂:药剂施用后杀死直接接触剂到药剂的杂草该部位活组织。如百草枯是灭生性触杀剂除草剂,地上绿色部分接触药剂会很快受害干

人工运料安全技术措施

人工运料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为加强施工安全,保证掘进迎头人工运料作业安全,根据现场情况特制定如下措施。 二、运送物料明细 人工搬运物料明细: 第一类:W钢带、网片、锚索托盘、锚杆托盘、锚杆、梯子梁、槽钢托梁、锚杆钻机、锚索钻机等施工工器具。 第二类:轨道、钢管、金属单体液压支柱、锚索及其它设备配件等。 三、施工方法 第一类物料:采用人工搬或肩扛的方法运输。 第二类物料:轨道、钢管、单体支柱等无极绳绞车不能运达时,采用专用滑动运输工具沿已铺设好轨道拖运;锚索采用人工拖运的方法运输;减速机、电机、水泵等设备可采用滑动平板小车或旱船拖运。 四、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运输物料要求 第一类物料:运输梯子梁一次不得超过5根;锚索托盘一次不得超过3块;锚杆托盘一次不得超过10块;金属菱形网、塑料网一次不得超过2捆、钢筋网不超过3片;锚杆一次不得超过5根;梯子梁不超过2根,槽钢托梁1块。 运输前,必须分别将以上物料采用12#铅丝或尼龙绳按规定数量捆绑牢固。 第二类物料:每次运输不少于3人,并且最多允许运送2节(根);锚索人工拖运一次不得超过2根;较重设备配件必须单独拖运。 运料施工前,必须由班组长对运输路线进行安全确认,保证巷道

支护牢固、路线畅通。每个作业人员必须将安全帽、帽带戴好、系紧,将矿灯置于安全帽上灯卡内,灯线甩在身后,衣袖扣、腰带需系紧、系严,以保证作业安全。 (二)物料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1、抬运大件时,首先检查行走路线的支护情况,如有隐患必须及时排除后,方可抬运。每次斜坡人工运输作业前,必须由当班班长负责对运输线路进行确认,确认路线内无任何人员,没有煤(矸)块及其它影响运输作业的物料,如果有影响运输作业的障碍物必须清理干净。 2、斜坡(大于15°)拖运时坡底安排专人站岗,严禁任何人员进入,否则严禁运输。 3、两人合力肩扛物料时要有统一口令、同时用力、同时同侧上肩、同时放下物料。用手抓物料时一定要抓牢,避免抓滑出现意外。物料运送到指定地点后一定要分类轻放码放整齐,严防猛扔摔坏物料或弹伤人员。 4、人工扛运物料间距不得小于10m,拖运时必须单独进行,严禁前后两处及以上同时拖运。 5、施工期间,作业人员必须集中精力、站稳脚跟、缓慢运输物料。 6、运输物料时,人员、物料必须与胶带输送机有不小于0.4m的安全间距,无极绳绞车必须停电闭锁,严禁运行。 7、采用专用工具拖运时,物料和拖运工具之间必须用铁丝固定,防止其在运行过程中翻滚或滑动,地板不平上行拖运时,下方不应有人;下行拖运时,应采取防下滑措施,有专人在后方拉留绳,下行运输最大坡度不超过15°,下行拖运时人员不得站在物料正前方,必须在前方两侧拖运。 8、滑动拖运:物料外形较大或不规则不能使用专用拖运工具的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1基本概念 1.1信息安全的要素 ●性:指网络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实体获取与使用。 的信息包括: 1.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使用访问控制机制,也可以进行加密增加安全性。 2.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应用加密机制。 ●完整性:指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 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还要求数据的来源具有正确性和可信性,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解决手段:数据完整性机制。 ●真实性: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 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 解决手段:身份认证机制。 ●不可否认性:或不可抵赖性。发送信息方不能否认发送过信息,信息的接收方不能否认接收 过信息。 解决手段:数字签名机制。 1.2信息技术 ●明文(Message):指待加密的信息,用M或P表示。 ●密文(Ciphertext):指明文经过加密处理后的形式,用C表示。 ●密钥(Key):指用于加密或解密的参数,用K表示。 ●加密(Encryption):指用某种方法伪装消息以隐藏它的容的过程。 ●加密算法(EncryptionAlgorithm):指将明文变换为密文的变换函数,用E表示。 ●解密(Decryption):指把密文转换成明文的过程。 ●解密算法(DecryptionAlgorithm):指将密文变换为明文的变换函数,用D表示。 ●密码分析(Cryptanalysis):指截获密文者试图通过分析截获的密文从而推断出原来的明文 或密钥的过程。 ●密码分析员(Crytanalyst):指从事密码分析的人。 ●被动攻击(PassiveAttack):指对一个系统采取截获密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攻击,这种攻 击对密文没有破坏作用。 ●主动攻击(ActiveAttack):指攻击者非法入侵一个密码系统,采用伪造、修改、删除等手 段向系统注入假消息进行欺骗,这种攻击对密文具有破坏作用。 ●密码体制(密码方案):由明文空间、密文空间、密钥空间、加密算法、解密算法构成的五 元组。 分类: 1.对称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 2.非对称密码体制:双钥密码体制、公开密码体制,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 ●密码系统(Cryptosystem):指用于加密和解密的系统,通常应当是一个包含软、硬件的系 统。 ●柯克霍夫原则:密码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而不是密码算法,即密码算法要公开。

(整理)农 药 基 础 知 识.

农药基础知识 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p e s t i c i d e): 是指用于防治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和调节、控制植物生长的物质的总称。二、农药对园林养护的作用 ?在园林养护中,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除杂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开花,创建健康、有活力的园林景观,都离不开农药的科学施用。 ?农药是维系美好园林景观的必备品。 ?了解农药的性能,懂的如何选择优质的农药,如何科学施用农药,才能更好实现我们用药的目的和养护的宗旨。 三、农药的分类 (一)农药根据使用的领域分类 1.农业用药(传统意义上的农作物用药) 2.非农业用药(1/4) 森防用药 园林用药 卫生防疫用药 工业防腐、防虫、消杀用药 (二)根据防治对象分类 1.杀菌剂 定义:用来防治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杀菌剂根据作用原理分: (1).保护性杀菌剂: 这类药剂在植物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菌接触,抑制或杀死病原,使其不能侵入植物体内,保护植物免受危害。

如百菌清代森锌代森锰锌 (2).内吸(治疗)性杀菌剂: 这类药剂施于植物一部分,植物吸收后能被传导到其它部位发挥杀菌作用,起到治疗效果。 如多菌灵松尔 (3).免疫性杀菌剂: 这类药剂施用,可使植物获得抗病性能,不易遭受病原物的侵染和危害。 如低聚糖 2.杀虫剂 广义上的定义: 用来防治有害昆虫、螨类、线虫、软体动物的化学物质。 目前常用的杀虫剂主要是有机磷(毒死蜱、辛硫磷、三唑磷等)和拟除虫菊酯类(毒枪,毒箭) 杀虫剂按作用方式分: (1)胃毒: 通过害虫取食进入其消化系统,引起中毒死亡。 如毒死蜱、敌百虫 (2).触杀 药剂接触虫体后,通过体壁渗入体内或者封闭气门,引起中毒或窒息死亡。 如氰戊菊酯、毒枪 (3).熏蒸 药剂在常温下化为有害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使之中毒死亡。如:磷化铝、硫酰氟 (4).内吸: 药剂被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传导扩散,使取食植物的害虫中毒死亡。 如吡虫啉、蚧必治、毙克 (5).特异性: 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 引诱剂(诱蝇酮)

伞钻的安全技术措施

伞钻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塔拉壕煤矿回风立井总工程量为165米,其中表土段工程量32米,现已施工完毕进入基岩段,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决定采取深孔松动爆破的方法爆破,爆破采用伞钻打眼,采用中心回转式抓岩机装货,5m?吊桶进行提升。为了施工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二、准备工作下井前的准备工作1、每班下井前须将各油雾器都加满油之后将油盖拧紧。2、检查各管路部分是否渗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操作推进油缸使凿岩机上下滑动,看其是否正常。4、检查钎头、钎杆水眼和凿岩机水针是否畅通,钎杆是否直,钎头是否磨损。5、检查吊环部分是否可靠,有无松动现象。6、检查操纵手柄是否在“停止”位置,检查机器收拢位置正确与否,注意软管外露部分是否符合下井尺寸,以免吊盘喇叭口碰坏管路系统。7、用两根钢丝绳分别在推进器上部和下部位置捆紧,防止意外松动。8、在井底面打一个深度为400毫米左右的定钻架中心孔,孔径Φ40mm左右,安放钻座。下井及工作面固定1、事先同提升司机、井口、吊盘和工作面信号工联系好,讲明钻架下落各深度应注意的事项,以便很好配合,确保安全操作。2、伞钻上下井转换挂钩时,井盖门必须关上。3、伞钻通过吊盘喇叭口时,应停下检查是否有凸出部分碰上吊盘。4、下放伞钻到距井底约300毫米时,停止下放,放好钻座。应将伞钻移至井筒中央,坐与底座上,此时中心稳车绳将伞钻吊正,随后接通总风管和水管。5、接通球阀,启动启动马达使油泵工作,供给压力油。操纵立柱油路阀升起支撑臂,伸出支撑爪,撑住井筒壁,整体伞钻垂直固定后放松稳绳少许使之扶住伞钻,确保安全。6、支撑臂支撑位置要避开升降人员,吊桶及吊泵等设备位置,以免碰坏。同时,在支撑臂住井壁后不可开动调高油缸,以免折断支撑臂。7、立柱固定时要求垂直井底面,以避免炮眼偏斜和产生卡钎现象。打眼1、首先调整好推进压力,将0-16Mpa压力表插入操纵台顶上的插座孔中,使钎头顶住井底,根据岩石软硬进行调压,一般为3-4Mpa或更小,调压后拧紧调压阀,锁紧螺母卸掉压力表的插头。2、打眼过程中,辅助提升上下人和输送工具时,信号工应特别注意,防止碰伤支撑臂、动臂或挤伤人。3、动臂移动开

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教学大纲

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教 学大纲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教学大纲 (ManagementOfBar&Beverage) 一、前言 1、课程概述 《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系统介绍了酒水和酒吧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酒精饮料和非酒精饮料的分类、特点、发展、原料、制作工艺、饮用礼仪、功效以及经济运用等方面的知识;混合酒水饮料的起源、发展、分类、制作原则、调制方法和特点;酒吧的形式、类别、设计、经营管理和服务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适应酒店餐饮和社会餐饮经营管理的需要。 2、课程性质 《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知识性和实践性很强,对从事饭店餐饮管理和西餐厅经营管理的本科生有着极强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是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同时也可以作为本科院校各类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很有帮助。 3、学分与学时 2学分,32学时 4、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酒水的相关知识,了解酒吧的组织结构、运营特点和工作流程,达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为进一步学习饭店各部门业务管理知识及毕业后从事与酒水经营相关的企业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本教学要求 (1)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知识性和实践操作性较强,任课教师需在介绍酒水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酒水发展现状和趋势,综合运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实地参观、视频播放、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对酒水和酒吧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习题:每章要求学生做2-3个思考题,对于部分章节的内容安排参观酒吧后的课堂讨论、最后完成酒吧规划书的设计。 (3)成绩考核: 开卷考试 5、使用对象 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大学本科在校生 6、先修课程要求 管理学 二、讲授提纲 第一章酒水概述 (一)本章概述 本章讲授酒水的分类,无酒精饮料和酒精饮料的含义、起源、发展、酒的功效、分类等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酒水的分类和特点有一个大致了解。

农药基础知识学习

农药基础知识学习 第一节、农药基础知识 1、农药定义 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1.1农药的发展史 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灭杀害虫。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

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并从此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人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到17世纪,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1763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1800年,美国人Jimtikoff 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其于1828年将除虫菊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1848年,T.Oxley 制造了鱼藤根粉。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这类药剂的普遍使用,是早期农药发展史的重大事件,并至今仍在使用。 自公元900年,中国使用雄黄(三硫化二砷)防治园艺害虫以来,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展了一批人工制造的无机农药。 而开发最早的无机农药当数1851年法国M.Grison 用等量的石灰与硫磺加水共煮制取的石硫合剂雏型——Grison 水。到1882年,法国的https://www.360docs.net/doc/1614104058.html,lardet 在波尔多地区发现硫酸铜与石灰水混合也有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由此出现了波尔多液,并从1885年起作为保护性杀菌剂而广泛应用。目前,无机农药中的波尔多液及石硫合剂仍在广泛应用。 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发展,首先从有机有机氯开始,在40年代初出现了滴滴涕、六六六。二次大战后,出现了有机磷类杀虫剂。50年代又发展氨基甲酸酯

煤矿安全技术措施概述

煤矿安全技术措施 概述 1

安全技术措施 一、煤电钻打眼 1、电钻打眼工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操作。 2、打眼工必须严格按本规程中爆破说明书中的炮眼布置方式打眼装药,对凹凸不平的煤壁要根据情况减小或加大眼深,保证放炮后煤壁平直。 3、打眼前要对电钻进行检查并符合要求,即电钻的机体无裂纹破损;螺丝;螺帽;销子等齐全牢固;开关灵敏可靠;防爆插销严密;如发现有火花痕迹,不准使用;钻杆要平直,钻头要锋利;试转方向要正确,声音要正常;电缆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不漏电。 4、必须使用设有检漏、短路、过负荷及远距离启动和停止电钻的综合保护设施。 5、打眼前必须严格对工作地点及附近的顶板、煤壁及支护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先处理好后方可打眼,打眼前要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和找掉工作。 6、钻头与钻杆必须用铁丝绑扎好,严禁出现松动现象。 7、打眼时严禁戴手套,袖口要扎紧,衣扣扣好,毛巾必须系在上衣 2

内,毛巾和衣服的线头不得外露。 8、打眼时两人操作一台电钻,一人在电钻一侧领钎定眼,一人在另一侧紧握电钻手把操作。 9、打眼前应有一名班长携带手镐负责找掉工作,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开始打眼。 10、打眼时要设专人观山,推进要均匀,每隔一段要来回拉动钻杆,排除煤粉。 1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要立即停止打眼: 1)、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 2)、发现煤层内有连续煤炮声或有大量瓦斯涌出,炮眼内温度骤高骤低,有煤和瓦斯突出预兆时; 3)、发现煤层变潮、煤质松软、挂红挂汗、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水色发浑有臭鸡蛋味、空气变冷等透水预兆时; 4)、打眼时突遇压力水从钻孔流出时; 5)、工作面局部顶板来压,片帮严重; 6)、控顶距超过作业规程的规定; 7)、支护不齐全、不牢固或倒棚(柱)未扶起时; 8)、最小抵抗线小于0.6米时; 9)、电钻声音不正常,外壳超温(60度以上或烫手)或有烧焦味; 10)、钻杆严重震动,电钻外壳带电。 12、打眼时严禁加深残眼,遇有瞎炮时:先用木棒或竹杆挖出部分 3

信息安全专业简介

信息安全专业简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大,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一旦受到破坏,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社会混乱,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信息安全已成为信息科学的热点课题,信息安全专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信息安全学科是由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交叉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现代密码学、计算机系统安全、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等。 信息安全专业的主干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相关学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605)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1)、电子信息工程(080603) 、通信工程(080604)等。 信息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现代密码学、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工程、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等。 目前信息安全方面的人才还十分稀少,尤其是政府、国防、金融、公安和商业等部门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很大。目前国内从事信息安全的专业人才人数并不多,并且大多分布在高校和研究院所,按照目前信息化发展的状况,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达几十万人。要解决供需矛盾,必须加快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 信息安全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技术运用能力,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及其安全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实践、创新与知识更新能力,可以在政府、国防、金融、公安和商业等部门从事信息安全产品研发、信息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信息安全技术咨询与评估服务、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安全管理与执法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酒水知识与调酒》教学大纲资料讲解

《酒水知识与调酒》 教学大纲

《酒水知识与调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酒水知识与调酒》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56 理论学时:26 实训学时:30 适用对象: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酒水知识与调酒》是系统地对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酒水基础理论教育的课程,是培养高职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是培养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必修课。 (二)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是以培养高星级酒店调酒师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以“知识、能力、态度”3个篇章为轴心贯穿全程,根据岗位任务与工作过程设置了酒水知识、酒吧服务、调酒技术与从业素质4大单元,共有13个项目、40余个任务模块。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鸡尾酒的调制与创新。本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的酿造酒、蒸馏酒、配制酒的概念、起源、发展。熟悉各类洋酒的常见品牌、特性及服务要求。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经典鸡尾酒的调制,并能进行鸡尾酒的创新。并为学习相关后续课程,如综合实训等课程打下一定基础。结合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主要内容 1)酒水分类及识别能力 2)六大基酒的识别及服务能力 3)配制酒的识别和服务 4)酒吧接待服务能力 5)四种鸡尾酒调制方法运用能力

6)20种经典鸡尾酒调制能力 7)鸡尾酒创新、创作能力 8)酒吧日常管理能力 9)鸡尾酒会策划能力 10)鸡尾酒酒品成本控制和核算能力 (二)课程要求 1)使学生掌握酒水、酒精度的概念,了解酒度的表示与换算酒的不同的分类方法及按照生产工艺分类的内容。 2)了解葡萄酒的含义、特点;掌握葡萄酒的命名、年份、贮存、等级、酿造工艺和类别;了解法国葡萄酒、意大利葡萄酒和中国葡萄酒的著名品牌。 3)了解啤酒的起源、制作原料、生产工艺;掌握啤酒的分类、中外著名啤酒名牌;了解中国黄酒的起源、功效、产地及其特点,掌握中国黄酒的分类;了解中国名优黄酒。 4)了解世界六大蒸馏酒的起源及主要生产工艺,熟悉其酿造原料和生产地,掌握六大蒸馏酒的主要分类、名品与饮用服务。 5)了解中国白酒的起源及主要生产工艺,熟悉中国白酒的酿造原料和产地。掌握白酒的主要分类、名品与饮用服务。 6)了解配制酒的含义和特点,掌握著名的开胃酒、甜食酒、利口酒的特点、生产工艺及名品。 7)了解咖啡的起源、品种、饮用服务,熟悉世界著名咖啡品牌,掌握茶的种类、名品及饮用特点,了解其他无酒精饮料。 8)掌握鸡尾酒的概念与特点,了解鸡尾酒的不同分类,重点掌握鸡尾酒的基本结构及常用的四种调制方法,掌握20款世界著名鸡尾酒的调制。 9)掌握酒吧的概念、种类及构成,掌握酒吧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于职责,了解酒吧常用的设备,掌握酒吧服务的标准与程序。 10)了解酒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人员配备与工作安排,掌握酒吧的质量管理、掌握酒水的采购控制、验收控制、饮料的库存与发放,了解饮料的损耗控制。 11)初步了解鸡尾酒会的类型,掌握承办鸡尾酒会的步骤与方法,初步具备组织承办鸡尾酒的能力。 四、实验、实训、实习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