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雕塑的历史沿革

雕塑艺术素有“青铜和石头的艺术”之美誉。这里所谓的青铜仅是一种对金属材质的泛指,而并非只限青铜。在雕塑艺术中以各类金属材质制成的雕塑艺术品占的比重最大。金属材质的天然属性,为金属雕塑提供多方位的施展空间。同时,亦为雕塑艺术铸造了永恒和不朽的品格。
金属艺术的特殊性决定其独特的艺术规律,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它蔚为大观的丰富与多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在金属艺术中,他们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丰富多彩地为人类世界的金属雕塑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难以尽数的金属雕塑佳作,为我们提供了传世的典范和可循的宝贵经验。作为人类文化的财富,金属艺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学习和研究。
一、世界古代的金属雕塑
人类最早使用金属的年代已非常久远,已经证明天然的铜块和天然的金块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金属。经过高温冶炼,铜与锡、铅等原料溶炼出合金——青铜,天然的金块也得以提炼出纯度极高的黄金。由于金与银的开采、提炼难度比较大,而以它们的稀少,且色泽亮丽、不易腐蚀及良好的韧性等特质,始终是权力、地位和最高价值的象征。
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两河流域,留下了不少由史前文化向王国时代转变期的苏美尔人的艺术中,已有相当完美的金属雕塑和其他金属工艺品,在埃尔贝德奉祀丰收女神宁胡萨格的神庙废墟里,一头正在行走的立体铜牛和圣堂大门上《一鹰抓二鹿》的铜浮雕,就是十分出色的金属工艺品。公元前1500年至1000年期间,亚述帝国为两河流域的主宰,他们擅长将重大历史事件直接从嵌在大门上的青铜装饰板上反映出来。法国罗浮宫珍藏的一尊青铜狮像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公元3世纪左右,萨珊王朝又建立起强大的“新波斯帝国”,公元5世纪已达到其鼎盛时期。以非常精巧娴熟手工锻造技艺制作的精美银器,是萨珊王朝金属工艺的特色。据记载,萨珊王朝时,喜欢在举行盛大的节庆典礼或大型酒宴时,将银器展示给宾客面前。錾刻有国王或王宫生活场面,国王狩猎场面的浮雕银盘是萨珊王朝银器中浮雕艺术的上乘佳作,特别是工匠们广泛运用了宝石镶嵌,局部镀金和贴金包饰等多种金属加工手段,技艺纯青,令人爱不释手。
人类古代文明奇迹的创造——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卡尔那克大神庙……件件雄伟奇妙的杰作都是古埃及人留给世人的艺术奇迹。在金属艺术中,埃及人同样向世人展示了不同凡响的睿智与才能。现存罗浮宫的青铜小像《卡洛

玛玛皇后》使用了铸造、镶嵌、镀金等多种工艺,展示了埃及金属艺术辉煌的一面。
古代东方另一文明历史的古国印度,金属艺术十分发达,以擅长“失蜡”铸造法而扬名于世。在距今4000余年史前文化末期铸造的青铜少女像,向世人展示着古印度文明和铸造技艺的骄傲。随着佛教和印度教等的兴起,宗教用的各种法器和各种神像的金属雕塑有力促进了印度铸造技术更加娴熟和发展。尤其是11世纪的《舞神湿婆像》是一尊正在进行着创造与毁灭舞蹈瞬间的湿婆造型。它象征着创造、毁灭、舞蹈等多种意义,具有威力无边的神力。从艺术角度来看,以“枝条感塑造的湿婆,造型优美生动,构图玲珑剔透,既起到装饰效果,又有互相连接支撑作用。也易于铸造、焊接等工艺的制作过程。这尊青铜像,凝聚着印度古代金属艺匠们的智慧才能。
在非洲古代历史上,伊费王国和贝宁王国均因青铜铸造而闻名于世,为世界金属艺术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伊费时朝的《国王青铜像》以写实著称,雕塑手法细腻,铸制技艺纯熟,并对后来的贝宁时期青铜铸造产生直接影响。著名的《母后》青铜像是16世纪贝宁文化时期的作品,据说是贝宁国王奥巴西吉为了设祭坛纪念他已故的母亲伊弟雅而铸造的。《母后像》更多地表现了一位庄重慈善又带点威严之情的非洲少妇形象。这件青铜头像雕塑不仅在非洲古代,而且在世界古代的雕塑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歌颂国王丰功伟绩,表现国王狩猎、出游、战争等曾装饰在贝宁王宫内的青铜饰板,也是不可多得的金属艺术品,并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著称于世。
位于西半球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美洲文化,在他们著名的古代三大文化中,金银艺术是其艺术中最辉煌的部分。墨西哥地区的米斯特以制作黄金制品著称。在属于扎波特克文化的蒙特阿尔班7号墓出土了大量黄金饰品曾轰动世界。
公元前一千多年时,铸造术及新的东方化艺术逐渐由东方和地中海传入欧洲。丹麦米特兰柏瑞摩斯附近的甘德斯翠普发现的《银锅》,可谓欧洲古代居民用手工锻制的一件十分珍贵的艺术品。在今天意大利的撒丁尼亚岛上,400多个用于许愿奉献的青铜祭品小像引人注目,其中有圣武士、女神与死去的战士、角力手、族长和神像等人物,它们全部用失蜡铸造法制作。带有更多东方民族的艺术特色。爱琴文化是欧洲古代文化中心,公元前1600年左右华非奥的《金杯》,可谓这一时期金属艺术的一个缩影。
以荷马史诗闻名的“英雄时代”,正是希腊早期瓶画的几何造型时期,优美、生动的瓶画展现了这

时期居民生活的各种风情场景,此时的青铜造像同样受其风格影响,显露出优美的几何装饰风格。其铸造工艺为我们追溯希腊金属艺术为何如此繁荣找到了历史久远的佐证。公元前8—6世纪,希腊帝国空前强盛,成为地中海一带最有影响的国家,希腊人十分钟爱将优秀运动员和神话传说中众神的形象用青铜铸成塑像,从而促进了希腊的雕塑艺术的发达。直接继承希腊青铜艺术发展的罗马青铜工艺,更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从床、椅等大型家具,小到壶、碗、杯等饮食器,以及烛台、灯具、镜子等日用品几乎无所不包。其中银器工艺最负盛名。
文艺复兴的开篇巨作,是由意大利出身金工世家的劳伦佐·基伯尔提大师为佛罗伦萨主教堂大门创作的“青铜大门”。这件艺术品开启了文艺复兴灿烂艺术的大门。米开朗基罗曾赞叹此门为“美丽到配做天国之门了”。故此门又被称之为“天国之门”。文艺复兴不仅是文艺精神的复兴,也是希腊文化传统的复兴。希腊青铜艺术亦在这时期再度受到重视而流行开来。涌现出一大批载人史册的青铜雕塑作品和不少精美绝伦的金银工艺品。
17世纪“巴洛克”到18世纪的“罗可可”艺术中,欧洲金工艺术受到浓重的“装饰”风影响,极力追求奢华、繁缛、纤丽的艺术效果。在巴洛克雕塑大师贝尼尼的雕塑作品《圣特列莎之陶醉》的祭坛,除了一个生动逼真,有跃动生命力的圣女特列莎和一个手拿箭的天使外,整个祭坛布置得像一座舞台。注重把建筑、雕刻、材质三者融合成一体,是贝尼尼大师留给后人启迪创作灵感的宝贵财富。《青铜骑士像》是罗可可时期雕塑家法尔柯内受俄国女皇叶卡德琳娜二世委托,为圣彼得堡制作的一座《彼得大帝骑马青铜像》。为避免与千百年来骑马像的雷同,法尔柯内设计了彼得大帝骑马突然停止在峭壁边缘上马前腿跃起一瞬间的情景。为制作这种支点小的青铜像,得到科学家伽利略的大力帮助,通过精确的计算。后来这座由艺术家和科学家共同创造的杰作被誉为欧洲的名雕。这尊青铜雕像,更多地展示出新古典主义的浪漫现实主义风格,而华丽、繁缛的罗可可风格已荡然无存,预示着欧洲艺术面临着新的变革。
二、中国古代的金属雕塑
中国古代金属艺术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绚丽多彩的中国古代金属艺术有两大明显的发展阶段:即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另一个是以金银工艺品为代表的唐代金属艺术的高峰。
有些学者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很讲实用的民族,早期的美术珍品多是实用品或是附加在实用物上的。由此证明

我国早期金属雕塑与其他国家早期的金属雕塑艺术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即以青铜器物为代表的夏商周以至春秋战国时代。“钟鸣鼎食”,是奴隶社会贵族生活场景的写照,在夏商周时朝,它却是国家社稷的象征,是社会等级制度和权力的标志。造型严谨端庄、气势雄浑凝重的“司母戊大鼎”,四足挺立巍巍然神圣之至,透过几千年的沦桑,依然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
陶范铸造,是我国青铜艺术古老的铸造术,也是最重要、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铸造工艺。经烘烤后泥范强度大大提高,成为陶范,再将陶范合起来,浇铸铜液成器。“四羊方尊”、“象尊”等著名青铜器均是由陶范铸造所完成的。冶炼时,坩锅中的矿物质要变换三次颜色,先产生黑浊色,之后出现“黄白”气焰,到产生“青白色”气时,便是炉火“纯青”了。“沪火纯青”这一来自古老铸造术中的技术名词成为后人形容功夫到家,达到最高境地的赞美之词。与“陶范铸造”并称的是“金属范铸造”和“失蜡铸造”,出现在战国时期。铸造工艺的革新,使青铜造型日臻变化丰富,造型玲珑剔透,愈显繁缛华丽的青铜器问世,最终取代了陶范铸造工艺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了一范铸一器的历史。人们逐渐摆脱了对鬼神、天命观的敬畏和恐惧,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水陆攻战,采桑宴乐等场景被直接表现在青铜器上,“金银错”、“鎏金法”、“镶嵌术”等新的装饰技艺盛行一时。
两汉时期,青铜器作为装饰,或作为贵族享受用品,既具实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镀金长信宫灯”、“鎏金铜铺首”、“镶嵌兽形盒砚”等均为这类作品的优秀代表。装饰美观的铜镜远在殷代已有铸品,但它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饰容照面的主要用具也是从汉代开始兴起的。就青铜艺术的发展而言,汉代时已进入青铜艺术高峰之后的衰退期。然而,铜镜却一枝独秀,绵延发展,直至明代以后玻璃镜子的出现,铜镜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虽然铜镜背面的空间不大,却浓缩着不同时代变迁的清晰烙印,而成为一个了解青铜艺术发展的一大门类。
大唐盛世国富民强,本身就是财富的金银前所未有地受到人们的钟爱,出土甚丰的唐代金银器中实用器皿占有很大的比重足以证明这一点。这与以前金银品多为各种饰品的传统有明显的改变。著名的《八棱人物金杯》、《鸳鸯鸿雁纹银碗》、《银熏球》、《舞马衔杯纹银壶》……以及与佛教相关的各种法器、佛像均为唐代不胜枚举的金属佳作中经典之作。大量的金银器物展示了大唐繁荣富丽的盛世风貌,也展示了开明的唐代与国外频繁

交往,并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艺术风尚。唐代娴熟高超的手工锻制技艺,更多的受到了波斯、印度游牧民族等一些金属锻制手工发达国家的影响。耀眼夺目的金银器闪烁着盛唐的光辉,饰满奇珍怪兽、花卉人物的金银器把大唐之貌、大唐之美、大唐之风永存人间。技精艺美的唐代金银器是继青铜艺术高峰之后中国金属艺术达到的又一高峰。
宋代的金银艺术承唐代之遗风,因受社会经济商品化的影响,其金银制造业进一步的发展。金银器作为商品,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酒肆妓馆的饮食器皿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庶民百姓都有使用。宋代金银器风格素雅与富丽堂皇的唐代风格迥然有异,表现出宋代“重文”的风尚。值得特别提及的是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发掘的一批金银文物,鎏金嵌珠《金翅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金翅鸟是佛教的天神,据佛经记载,此鸟翅膀为金色,两翅相去360万里,常取龙为食。这个以金质材料制作的“金翅鸟”是云南大理国时期的居民为慑服水龙消除水患,祈求丰收幸福而设立的保护神,代表了12世纪时期云南大理古国金银艺术的最高水平。
在出土为数不少的元代金银器中,元代著名的银工末碧山制作的《银槎》是一件传世之宝。银槎取树叉为造型,又是盛酒的杯子。其上端坐将要升入天空的仙人,道冠云履,长须宽袍,双目凝视手中书卷,作读书状。这是元代铸银工艺的最高水平的代表,也是中国金属艺术中铸造人物日臻成熟的见证之一。
在此还要提及的是大型铸铁雕塑,如河北沧州的铁狮,山西晋祠的四大铁人,大同的铁牛,河南嵩山的铁人及铁塔等等。河北沧州的“铁狮王”,是现存古代最大的铸铁雕塑。约重40吨的铁狮,因长年失修毁坏十分严重,依然体现出铁狮那雄浑宏大的气势和威风。从铸造技术来讲,铁的熔点高于铜的熔点,故在古代雕塑中,铜铸雕塑多于铁铸雕塑。铁比铜更易氧化,表面色泽难以保持长久的光亮,自身价值和审美价值亦稍逊于金、银、铜等金属。另外,铸铁工艺的难度较大,这些都是古代铸铁雕塑不多的原因。
三、现代金属雕塑的特征
现代金属雕塑,以新的合金——钢为代表的金属材料,构建起现代文明社会“钢筋铁骨”的框架。机械化的加工和生产方式,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上发生了一系列的翻天覆地的变革。艺术家们为现代金属艺术的发展不断拓展天地,营造出一个辉煌灿烂的全新世界。传统金属艺术十分看重材质自身的价值意义,集权社会的少数贵族阶层的审美对金属艺术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异作用,构成了金属艺术传统

细腻精美、华丽繁缛的风格模式。现代金属艺术则注重材质自身的美感价值,并赋予其更加丰富的精神与审美的内涵,扩展了金属材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材料本身的质感因素,被作为构成其作品风格的有机要素,从而使其价值和意义得到升华。审美的不同着力点也拉开了现代与传统之间的距离。
罗丹是一位世纪之交的代表性雕塑家,他成功地运用了青铜铸制所特有的细腻、精确的再现性特质,将自己娴熟的雕塑手法、极敏感的艺术灵性,完美无误酣畅淋漓地传递给每一位观者,给人一种鲜活而强烈的艺术感染。现代派大师布朗库西的雕塑中,有许多闻名于世的金属雕塑,如《空间里的鸟》、《波西妮小姐》、《一个年轻人的躯干》等。其作品造型单纯简洁,用高度概括的艺术语言,提炼出不同形象的本质内涵。他喜欢用光丽异常的透明光彩,造成其作品表面呈现出精确严谨之美。这恰是他极富理性精神的艺术中最重要的语言特征。亦使一向凝重、浑厚的青铜艺术,闪耀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炫目华光,成为现代雕塑艺术的先声。
工业革命的巨大能量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人们各种行为方式提供了保证和可能。不断出现的金属材料,新的加工手段和新的工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延续已久的金属雕塑的工艺程序和技术要求。除铸造技术外,焊接、切割、以及新出现的钻、铆、刨、洗等金工技艺大大丰富了现代金属雕塑的表现天地和创作手法,因而,促进了现代金属雕塑以全新方式、空前的体量、宏大的规模和变化多端的样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展示出激动人心的万千景象。
从本世纪初的构成主义雕塑的形成,到40、50年代的“活动雕塑”和“静向雕塑”的兴起,直至60年代以后的“极少主义”雕塑的流行。各种材质的金属作品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形式多变,层出不穷给生活的环境带来丰富多彩的变化。迄今仍耸立于美国纽约贝德洛斯的《自由女神像》是一尊高151.1米,重达225吨的庞然大物。这尊于1886年竣工的巨型雕塑,向全世界展现出钢铁时代的技术力量和钢铁时代的艺术魅力。仅时隔三年,在自由女神创作者的故乡——法兰西大地上,一座没有任何外观装饰并将钢铁结构完全暴露在外的钢铁巨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又拔地而起,直指青天,刚劲有力地向人类再次显示出钢铁时代、机械化工业化生产所带来前所未有的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撼的创造力和超越人们想象的巨大能量。它们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开篇巨作,是金属艺术划时代的世纪宣言。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

现代社会本身就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大量的工业制品和日用品,被遗弃的废旧物品,被现代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发现”并被极具想象力地“装置、组合”。金属艺术语言和形式的构成,变得直截了当,纯粹和自由。毕加索巧妙地把自行车把与车座组合成一件著名的《公牛头像》。又用银和青铜材料组合成《苦艾酒杯》,从侧面看上去,杯子像张着的大嘴,伸着舌头在够上面汤匙里面的糖块。这件作品被誉为“集合艺术”(装置艺术)的开山鼻祖之作,成功地完成了20世纪具有革命意义的艺术创作,彻底地脱离了西方艺术具象的传统,走向抽象艺术的轨道。
英国50年代最激进的雕塑家之一包洛奇,开始热衷用破烂的机器零件杂乱地暴露于外的手法来创作怪诞的但又充满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后来他反其道而行之,采用抛光的铝制零件来制作精细严密的构成作品。瑞士雕塑家牟勒则是同样把切割后的铁板涂上黑漆装配成抽象又错综有机的造型。斯坦基威是美国“废物雕塑”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极好地保留着遗弃的金属物上,那黄褐色的锈斑,呈现出一种新质感的重要含义。意大利阿纳尔多的作品多在抛光的柱体、立方体或大的圆球体的面部有意显露出复杂的编织形,凹凸多变,用犹如蛀蚀效果的肌理变化来填充局部。柱子或球体,仿佛是经过美好修饰的错综复杂的机器被突然爆炸开来,借以揭示其中复杂的机能。与阿纳尔多艺术风格有类似之处的其弟吉奥在强调技巧方面则是把自然起伏的金属表面抛得又光又亮,利用光影折照,变幻迷离。如果说阿纳尔多的金属雕塑带有男性的力量,吉奥的雕塑与其兄的作品相比则多了一些女性妩媚的柔和之美。
然而,波普艺术所倡导的艺术回归日常生活之中,艺术的价值存在于普通平凡的物体之中的精神,通过艺术语言“通俗化”的大量实践,既是对正统的艺术定义的“修正”,亦是对现代抽象艺术的“叛逆”,从而将审美的范畴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成为现代艺术中最具“革命意义”的成就之一。
现代金属艺术近几年来在我国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公共场所和室内外环境的现代化,为金属艺术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发挥的才能,“首饰热”、“装修热”表现出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需求,为金属艺术发展营造了一个有利的良好氛围。城市广场、车站、机场、园林绿地比比皆是,不锈钢、铸铜、锻铜制作的大型金属雕塑时时可见。高档豪华的宾馆、饭店用金属材质制作的壁画、壁饰、摆饰美化着室内环境,点缀了城市的文化

氛围。
现代金属雕塑,在发展迅猛的现代金属艺术的推动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作为时代的骄子,现代金属雕塑在现代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我们相信,金属雕塑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前途充满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