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 断 路 器 试 验 报 告(1)2015-9

真空 断 路 器 试 验 报 告(1)2015-9
真空 断 路 器 试 验 报 告(1)2015-9

型号ZN85-40.5 额定电压40.5KV 额定电流1250A 厂家西安电器开关厂安装位置Ⅰ段主变开关柜编号D4702 1、绝缘电阻: (兆欧)温度: 25℃

相别三相对地断口之间相之间

A 4000 5000 5000

B 5000 5000 5000

C 5500 5000 4500

2、时间测试:

相别 A B C 分合闸不同期(毫秒)分闸时间:(毫秒)48.5 48.2 48.4 0.3

合闸时间:(毫秒)67.1 67.3 67.2 0.2

合闸过程弹跳次数: 3 3 3

3、接触电阻:(微欧)

A 39

B 38

C 38

4、最低动作电压值:

合闸动作电压160V 分闸动作电压135V

5、操作机构:

项目直流电阻:(Ω)绝缘电阻:(兆欧)操作机构分合动作情况合闸线圈230 500 传动动作正常

分闸线圈231.5 500 传动动作正常

6、真空检查:

相别 A B C

真空度

8.109×10-5pa

8.109×10

-5pa

8.317×10

-5pa

7、工频耐压:

分闸合闸

断口之间三相对地相间耐压

95KV 一分钟95KV一分钟95KV一分钟

8、结论:

试验人员:张磊靳泽林李鹏张景春 2015年9月23日

型号ZN85-40.5 额定电压40.5KV 额定电流1250A 厂家西安电器开关厂安装位置Ⅰ段进线柜编号D4886 1、绝缘电阻: (兆欧)温度: 25℃

相别三相对地断口之间相之间

A 5000 5000 5000

B 5500 5000 4000

C 5000 6000 4000

2、时间测试:

相别 A B C 分合闸不同期(毫秒)分闸时间:(毫秒)47.4 47.2 47.5 0.3

合闸时间:(毫秒)66.2 66.3 66.4 0.2

合闸过程弹跳次数:0 0 2

3、接触电阻:(微欧)

A 39

B 38

C 39

4、最低动作电压值:

合闸动作电压160V 分闸动作电压115V

5、操作机构:

项目直流电阻:(Ω)绝缘电阻:(兆欧)操作机构分合动作情况合闸线圈225.6 500 传动动作正常

分闸线圈227.1 500 传动动作正常

6、真空检查:

相别 A B C

真空度

8.119×10-5pa

8.118×10

-5pa

8.113×10

-5pa

7、工频耐压:

分闸合闸

断口之间三相对地相间耐压

95KV 一分钟95KV一分钟95KV一分钟

8、结论:

试验人员:张磊靳泽林李鹏张景春 2015年9月23日

型号ZN85-40.5 额定电压40.5KV 额定电流1250A 厂家西安电器开关厂安装位置35KV母联柜编号D4888 1、绝缘电阻: (兆欧)温度: 25℃

相别三相对地断口之间相之间

A 5000 5000 5500

B 5000 5500 4500

C 4500 5000 4000

2、时间测试:

相别 A B C 分合闸不同期(毫秒)分闸时间:(毫秒)46.7 46.4 46.6 0.3

合闸时间:(毫秒)67.6 67.5 67.8 0.3

合闸过程弹跳次数:0 1 1

3、接触电阻:(微欧)

A 37

B 45

C 42

4、最低动作电压值:

合闸动作电压170V 分闸动作电压115V

5、操作机构:

项目直流电阻:(Ω)绝缘电阻:(兆欧)操作机构分合动作情况合闸线圈232.4 500 传动动作正常

分闸线圈231.2 500 传动动作正常

6、真空检查:

相别 A B C

真空度

8.221×10-5pa

8.225×10

-5pa

8.141×10

-5pa

7、工频耐压:

分闸合闸

断口之间三相对地相间耐压

95KV 一分钟95KV一分钟95KV一分钟8、结论:

试验人员:张磊靳泽林李鹏张景春 2015年9月15日

实验报告范本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0-- 200学年第学期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 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 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 定比例。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 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实验课程名称:__通信原理_____________ 图1 AMI/HDB3码型变换电路原理图 含有丰富的时钟分量,因此输出数据直接送到位同步提取锁相环(PLL) 编译码系统组成电原理图见图1。

JAVA实验报告一

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一 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Java程序设计的实验是Java程序设计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上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常用Java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自主调试,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是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Java 语言程序的基本特点、基本编程方法和基本开发技巧,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设计和调试Java语言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已学习的编程语言基础上,讲述Java语言的数据结构和语法规则;基本控制结构和编程技巧;Java语言面向对象的特点、编程方法和程序设计思路;Java语言的GUI程序和文件及I/O流的编程方法;能够正确配置Java开发环境,并使用相关的编辑、编译、调试、运行命令。 (1)掌握Java语言的编程技巧,能够独立进行面向对象的开发能力。 (2)具有根据编程需求独立查询Java类库文档及相关资料,完成系统的能力。 (3)具有分析、寻找和排除程序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收获 (1)Java的安装与配置。熟悉语言环境及简单程序设计的使用练习,正确配置Java 开发环境(Eclipse 集成开发环境的安装、配置与使用) a)安装JDK Sun公司为所有的Java程序员提供了一套免费的Java开发和运行环境。 可以通过IE或Netscape浏览器浏览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1614840051.html,/j2se,根据提示

实验报告1windows的基本操作范例

实验名称:Windows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桌面主题的设置。 2.掌握快捷方式的创建。 3.掌握开始菜单的组织。 4.掌握多任务间的数据传递——剪贴板的使用。 5.掌握文件夹和文件的创建、属性查看和设置。 6.掌握文件夹和文件的复制、移动和删除与恢复。 7.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搜索。 8.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压缩存储和解压缩。 二、实验环境 1.中文Windows 7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通过上机完成实验4、实验5所有内容后完成该实验报告 1.按“实验4--范例内容(1)”的要求设置桌面,将修改后的界面复制过来。 注:没有桌面背景图“Autumn”的,可选择其它背景图。 步骤:在桌面空白区域右击,选择菜单中的“个性化”,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桌面背景”,在背景栏内选中“某一张图片”,单击“确定”。 修改后的界面如下图所示: 2.将画图程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固定项目列表”上。 步骤:右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菜单中的画图程序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附到「开始」菜单”命令。 3.在D盘上建立以“自己的学号+姓名”为名的文件夹(如01108101刘琳)和其子文件 夹sub1,然后:

步骤:选定D:\为当前文件夹,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并将名字改为“学号+姓名”;选定“ D:\学号+姓名”为当前文件夹,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并将名字改为“sub1” ①在C:\WINDOWS中任选2个TXT文本文件,将它们复制到“学号+姓名”文件夹中;步骤:选定“C:\WINDOWS”为当前文件夹,随机选取2个文件, CTRL+C复制,返回“D:\学号+姓名”的文件夹,CTRL+V粘贴 ②将“学号+姓名”文件夹中的一个文件移到其子文件夹sub1中; 步骤:选定“ D:\学号+姓名”为当前文件夹,选中其中任意一个文件将其拖拽文件到subl ③在sub1文件夹中建立名为“”的空文本文档; 步骤:选定“ D:\学号+姓名\ sub1”为当前文件夹,在空白处单击右键,选择“新建\文本文档”,把名字改为test,回车完成。 ④删除文件夹sub1,然后再将其恢复。 步骤:选定“ D:\学号+姓名”为当前文件夹,右键单击“sub1”文件夹,选择“删除”,然后打开回收站,右键单击“sub1”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还原”。 4.搜索C:\WINDOWS\system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下所有文件名第一个字母为s、文件长 度小于10KB且扩展名为exe的文件,并将它们复制到sub1文件夹中。 步骤:选定“ C:\WINDOWS\system”为当前文件夹,单击“搜索”按钮,在左侧窗格选择“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在“全部或部分文件名”中输入“s*.exe”,在“大小”中,选择“0~10KB”。 5.用不同的方法,在桌面上创建名为“计算器”、“画图”和“剪贴板”的三个快捷方式, 它们应用程序分别为:、和。并将三个快捷方式复制到sub1文件夹中。 步骤:①在"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子菜单中找到"计算器",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②在"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子菜单中找到"画图",将其拖至桌面空白处。 ③在桌面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快捷方式”,在“创建快捷方式”

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目的 1、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各种数据类型声明局部变量的方法。 (2)、掌握为局部变量赋值的俩中方法。 (3)、掌握常用系统函数、运算符和表达式的功能和应用。 (4)、掌握Transact-SQL控制流语言的基本功能和分类。 (5)、掌握利用控制流语句实现基本的分支选择和循环处理功能。 (6)、了解其他控制流语句的功能和应用。 (7)、掌握SELECT各个字句的功能和检索数据的方法。 (8)、掌握WHERE字句中LIKE、IN、BETEEN、IS等逻辑运算符的使用。 (9)、掌握COMPUTE语句和聚合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变量的应用 declare @sno char(8),@name varchar(10),@sex nchar(12),@birthday datetime,@usually int, @final numeric(4,1) set @sno='32145467'; set @name='哈哈'; set @sex='男'; select @birthday ='1989-03-09',@usually=90,@final=80 print @sno+@name+@sex print @birthday print @usually print @final 2、运算符的应用 A、比较运算符 use teaching go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birthday>'1989-01-01' select * from teacher where department<>'计算机学院' B、逻辑运算符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篇一: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 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 磁铁的磁力。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 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 的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 磁铁的磁力。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 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 明它的磁力大一些。备注: 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六、一班时间 2011.10.21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 ∨ ))实验名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2根导线、指南针猜测: 电和磁有关系一、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 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是指 针保持正常。 3、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 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接通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断 开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反复做几次,看看结果如何。 5、在短路的情况下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效果会怎样?二、通电线圈 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做一个线圈(10 圈左右在)。 2、 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 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制作过程: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能够使指南针发生偏转评定等级:优 秀 指导教师:康天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六、一班时间 2011.10.25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 ))实验名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小块砂纸、胶带、 大头针、指南针实验器材: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1、唾液能消化淀粉的验证实验: 实验仪器: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 实验过程: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将两个试管放入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放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化,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变蓝了。 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2、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的实验 实验仪器:水槽、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一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 2 把瓶盖声上的玻璃片打开一个小口,将燃烧着的火柴慢慢放入瓶,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实验一现象: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实验一结论:呼出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二步骤: 1、按课本中的装置,经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石灰水有变化吗?(没有变化) 2经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石灰水有变化吗?(有变化)这说明什么? 实验二结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概括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推想出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凸透镜成像 实验仪器: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将点燃的蜡烛放于凸透镜和纸屏中间,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 3、研究像的大小与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 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1、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和距蜡烛相等时,形成的是相等的像。

电缆沟回填土试验报告

委托单编号:BLKZQA 2016 -DLG-001试验记录编号:T 2016-DLG-001 试验报告编号: T2016-DLG-001 委托日期: 2016年 05月 02日 试验日期:2016年 05月 02日 报告日期:2016年 05月 02日 委托单位:甘肃诚信送变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名称:甘肃宝兰客专秦安330kV 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单位工程名称:屋外电缆沟 结构部位:330kV 区西侧屋外电缆沟素土地基处理 土壤类别 素土 密度试验方法 环刀 压实机械 蛙式打夯机 设计压实系数 ≥0.94 最大干密度 1.68g/cm 3 最优含水量 17.1% 控制干密度 1.58g/cm 3 见证单位 甘肃光明电力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见 证 人 何林 甘建教 083547 取 样 人 费睿 甘建教095754 送 样 人 费睿 试样编号 回填层次 含水率(%) 干密度(g/cm 3) 压实系数 1 第1层 18.1 1.60 0.95 2 第1层 18.0 1.60 0.95 3 第1层 17.7 1.62 0.96 4 第1层 17.2 1.60 0.95 5 第2层 17.5 1.62 0.96 6 第2层 18.1 1.62 0.96 7 第2层 17.6 1.60 0.95 8 第2层 17.4 1.62 0.96 9 第3层 17.3 1.60 0.95 10 第3层 18.2 1.62 0.96 11 第3层 17.4 1.62 0.96 12 第3层 17.2 1.60 0.95 取样标高及平面布置图: 依据标准 GB50123-1999 结 论 根据“GB50202-2002”压实土密度符合设计要求。 备 注 一、本报告局部复制无效; 二、复印件不加盖试验专用章无效。 单位: 批准: 审核: 试验: 80000 -2.7m (第一层) -2.4m (第二层) -2.1m (第三层) 3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学生实验报告单1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第二课时《光与影》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如何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描述。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孔盒子、蜡烛、打火机、小圆盘、硬纸板、胶管、铁丝、成像屏、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时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 二活动寻找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说出猜想依据 2、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 (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硬纸板、胶管、铁丝、手电筒、启发学生。 (3)指名学生演示实验。明确提醒确定三个圆孔是否在一条直线 上,要求下面的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3、学生汇报。 4、小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如透过密

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夜间的探照灯柱、手电筒光柱等。) 三制作小孔成像 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 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 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 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模拟小孔成像实验。教师强调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4学生动手制作。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谈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光与影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报告一分析解析

实验(实训)报告 项目名称利用Excel进行物流网络规划 所属课程名称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项目类型综合型 实验(实训)日期2013.10.18 指导教师陈远高 浙江财经大学教务处制 一、实验(实训)概述: 【目的及要求】 目的:熟悉物流网络规划的内容,熟练掌握excel中规划求解的应用。要求:

X5+x10=16000 所有未知数非负 项目二 设工厂1送仓库为x1,x2,x3,x4,直接送顾客x5,x6,x7,x8,x9 工厂2送仓库y1,y2,y3,y4,直接送顾客y5,y6,y7,y8,y9 仓库1送顾客a1,a2,a3,a4,a5,仓库2送顾客b1,b2,b3,b4,b5,仓库3送顾客c1,c2,c3,c4,c5,仓库2送顾客d1,d2,d3,d4,d5 运费为W W=未知数乘以对应的运费求和(式子太长没时间写) 条件1两工厂送各仓库量不超过仓库容量 2从两工厂运来的量的和等于从仓库运往各顾客量的和 3两工厂产量各不超过60000 4每个顾客收到从各工厂和各仓库送来的量的和等于需求量 5各未知量非负 项目三 采用0-1变量 :仓储中心中心编号。 :销售中心编号。 :第仓储中心容量限制。 :第仓储中心建设费用。 :第销售中心货物需求量。 :第仓储中心向第销售中心货物配送量。 :第仓储中心向第销售中心配送货物单位运费。 :销售中心总需求量。 为决策变量,为0-1变量,可以用综合考虑建设费用及运输费用进行仓储中心建设规划。不考虑折旧,目标函数为 (1) 需求约束为( 为最低需求为了保证连续销售要求供应量 大于需求量)

,,(2) 供应约束为 ,(3) 非负约束为 (4) 0—1约束为 (5) - 为 由于 1 )及供 2 率,需求约束( 变量及决策变量 的非负性,考虑程序运行效 应约束(3)可以等价地写成 , , 增加仓储中心最低保有约束 (6) 为最低需求量。 这里

实验报告1——20111012

实验1:三大生物信息中心浏览、DOTPLOT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三大生物信息中心的资源; 2. 学习分析DOT PLOTS比对结果。 二、实验内容: (一)、三大生物信息中心浏览 1. NCBI 2. EBL 3. DDBJ (二)、DOTPLOT 1. 了解demo sequence 了解软件使用方法; 2. 通过序列自身比对,寻找其重复和反向重复区域。 三、作业: 1. Introduce the following NCBI databases in your own words:MMDB, CDD, dbGap, PMC., OMIM, UniGene, PubChem, RefSeq. MMDB——分子模型数据库(Molecular model database) 一个关于三维生物分子结构的数据库,结构来自于X-ray晶体衍射和NMR色谱分析。MMDB 是来源于Brookhaven蛋白数据库(PDB)三维结构的一部分,排除了那些理论模型。MMDB重新组织和验证了这些信息,从而保证在化学和大分子三维结构之间的交叉参考。数据的说明书包括生物多聚体的空间结构,这个分子在化学上是如何组织的,以及联系两者的一套指针。利用将化学,序列,和结构信息整合在一起,MMDB计划成为基于结构的同源模型化和蛋白结构预测的资源服务。MMDB的记录以ASN.1格式存储,可以用Cn3D, Rasmol, 或Kinemage来显示。另外,数据库中类似的结构已经被用V AST确认,新的结构可以用V ASTsearch来同数据库进行比较。(https://www.360docs.net/doc/1614840051.html,/Structure/MMDB/mmdb.shtml) CDD——蛋白质保留区序列数据库(Conserved Domain Database) 提供在分子演化过程中蛋白质保留区数据。资料来源为Smart资料库、Pfam数据库、研究人员提供的数据与MMDB数据库中已知3-D蛋白质结构的区域比对数据。藉由使用CD-Search工具,CDD可被用来鉴定蛋白质输入序列保留区;此外,CDART工具亦使用CDRPS-BLAST检索具相似区域结构的蛋白质。(https://www.360docs.net/doc/1614840051.html,/Structure/cdd/cdd.shtml)dbGaP——基因型和表型数据库(The database of Genotypes and Phenotypes ) 此数据库开发的归档和分发的调查研究基因型和表型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研究包括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医疗测序,分子诊断方法,以及基因型和非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4840051.html,/gap) PMC——公共医学中心(PubMed Central) PMC是生命科学期刊文献的数字化文献馆,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和设计。PMC旨在扮演数字化时代世界级图书馆的角色。进入PMC是免费且不受限制的。PMC(包括Medline)是一个数据库精品,它可帮助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们找到相关的文章,在多种情况下,还可直接链到全文出版者。(https://www.360docs.net/doc/1614840051.html,/pmc/) OMIM——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孟德尔遗传学(OMIM)数据库是人类基因和基因疾病的目录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原文信息、图片和参考信息,同时还可以链接到Entrez系统MEDLIN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和序列信息。经常更新人类基因和遗传失调的目录。OMIM的使用:根据输入到检索窗口的一个或几个词执行简单的查询;返回含有该词的文档的列表;选择一个或更多的异常查看其OMIM记录的全文。(https://www.360docs.net/doc/1614840051.html,/omim/) UniGene——面向基因聚类数据库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学生实验报告单02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学生实验报告单03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现象: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学生实验报告单04

第一次实验报告模版,,

实验报告一 (四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使用VC++6.0或CodeBlocks的开发环境,掌握在编译器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 和运行一个C程序; 2.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3.学习变量常量的使用; 4.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第一部分:编译环境熟悉及常量变量的使用(2学时) 【实验1—基础题】 要求:完成实验指导书P208页2.2.1第2章实验题:熟悉上机实验环境和不同类型变量的定义与赋值,并把实验结果(包括编写的程序和运行结果)截图粘贴到“实验结果”下方(其他试验项目要求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目的:熟悉VC++6.0编译环境,了解变量类型和赋值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2—验证题】 要求:完成实验指导书P208页2.2.2第3章实验题:编写一个程序从键盘输入球的半径r,计算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并输出,把实验结果截图到相应位置(使用宏定义或const常量定义圆周率) 目的:熟悉简单的算术运算 实验结果: 2)

3)

第二部分:顺序结构程序设计(2学时) 【实验—3】数学函数及运算表达式的使用 编写程序求函数的值,要求输入一个x,程序输出y的值。 程序分析: (1)声明两个实型变量x、y (2)用scanf 函数从键盘输入一个数给x (3)带入表达式求出y 的值并用printf 函数输出 注意事项: (1)头文件还应包含数学头文件:#include ,绝对值符号用函数fabs实现,7e x 应表达为7*exp(x),度数67 应写弧度转换时应注意整除的概念,sin(67.0/180*3.14159),数学公式具体参照实验指导书附录 实验结果:

高中生物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时间: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反思: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4、如何调节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班级:学号:姓名:时间: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一、实验原理: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内,RNA主要分布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 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 ②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二、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三、实验用具:大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 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 四、方法步骤: 1、取材 ①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 ②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中; ④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①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 ①冲: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 ②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用2滴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②吸: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盖:盖上盖玻片。 5、观察 ①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 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五、考点提示: 1、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 2、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肉组织细胞; 3、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 4、用酒精灯烘烤载玻片时,不要只集中于材料处,而应将载玻片在火焰上来回移动,使载玻片均匀受热,以免破裂; 5、烘烤后的载玻片不要马上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却1分钟。

实验报告1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验报告 ZHUHAI CAMPAU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一、实验内容 定义一个包含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的的顺序表和链表,使其具有如下功能: (1) 根据指定学生个数,逐个输入学生信息; (2) 逐个显示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相关信息; (3) 根据姓名进行查找,返回此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4) 根据指定的位置可返回相应的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 (5) 给定一个学生信息,插入到表中指定的位置; (6) 删除指定位置的学生记录; (7) 统计表中学生个数。 二、实验要求: (1) 程序要添加适当的注释,程序的书写要采用缩进格式。 (2) 程序要具在一定的健壮性,即当输入数据非法时,程序也能适当地做出反应,如插入删除时指定的位置不对等等。 (3) 程序要做到界面友好,在程序运行时用户可以根据相应的提示信息进行操作。 (4) 根据实验报告模板详细书写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给出链表根据姓名进行查找的算法和插入算法的流程图。 (5) 上传源程序和实验报告到教师机的相应班级所在文件夹。顺序表的源程序保存为SqList.cpp,链表的源程序保存为LinkList.cpp,实验报告命名为:实验报告1.doc。源程序和实验报告压缩为一个文件(如果定义了头文件则一起压缩),按以下方式命名:15数字媒体技术X班——学号——姓名.rar,如15数字媒体技术X班070814101薛力.rar。 二、程序实现(内容、步骤、程序)

顺序表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 char no[8]; char name[10]; int price; }Student;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

实验名称带返工的产品制造模型课程名称课程号 学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带返工的产品制造模型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模型学习基本的排队系统建模的方法,同时练习和熟悉Flexsim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概念。 实验步骤:1创建对象:从Flexsim的基本界面的对象库中用鼠标拖动一个Source、两个Queue、四个Processor和一个Sink对象到模型窗口并布置好位置和重新命名各对象名字。 2连接对象:按照产品流动的路径,从Suorce开始两两连接对象,产品将沿着连接在对象间流动。 (1)连接Source到Queue1; (2)连接Queue1分别到Processor1、Processor2和Processor3; (3)连接Processor1、Processor2、Processor3到Queue2; (4)连接Tester到Sink; (5)连接Tester到Queue1; 3设置产品到达间隔时间:在Source对象的属性窗体里设置产品的到达时间间隔,它服从5秒的指数分布,在弹出的属性窗体中设置产品到达时间为exponential(0,5,1). 4设置产品类型和颜色:在Suorce的属性窗体中,选择触发器Triggers页,选择在创建产品是的类型和颜色。 5设置Queue1的最大容量和输出路径:设置Queue1的最大容量为10000,在Flow页,在发送到端口Send To Port字段的下拉列表选择By Expression,并设置输出路径。 6设置加工时间:设置三台机器的加工时间服从均值为10秒的指数分布。在Processor1的属性窗体,在Process time字段的下拉列表中选择Statictical Distribution,在出现的代码模板中编制Statistical Distribution:exponential(0,10,1)。对Processor2和Processor3做出同样的设置。 7设置Queue2的最大容量:设置Queue2的最大容量为10000. 8设置检验站的处理时间:设置检验站的处理时间为4秒,在Process time字段的下拉列表中选择By Expression,在出现的代码模板中编制:Exprission:4. 9设置检验站输出路径:在Tester属性窗体Flow也的Send To Port下拉列表中选择By Percentage(inputs),然后修改蓝色文本部分内容。 10重置和运行模型:单击工具栏Reset按钮重置,然后单击Run运行模型,观察系统运行状况。 成绩指导教师日期 注:请用A4纸书写,不够另附纸。第页,共页

R实验报告1

R实验报告1 1数据向量的建立与运算 1〉建立一个R文件,在文件中输入变量x=(1,2,3)T,y=(4,5,6)T, 并作以下运算: (1)计算z=2x+y+e,其中e=(1,1,1)T; (2)计算x与y的内积 (3)计算x与y的外积 > x=c(1,2,3) > y=c(4,5,6) (1) > e=rep(1,3);e > z=2*x+y+e;z (2)> x%*%y (3)> x%o%y 2〉构造一个向量x,向量是由5个1, 3个2,4个3和2个4构成,注意用到rep()函数 > x=rep(c(1,2,3,4),c(5,3,4,2));x 2数组、矩阵的建立与运算 1〉将1,2,···,20构成两个4×5阶的矩阵,其中矩阵A是按列输入,矩阵B是按行输入,并作如下运算: (1)C=A+B; (2)D=AB T; (3)E=(e ij)n×n,其中e ij=a ij·b ij; (4)F是由A的前3行和前3列元素构成的矩阵 (5)G是由矩阵B的各列构成的矩阵,但不含B的第3列. >A=matrix(1:20,nrow=4,ncol=5,byrow=FALSE);A >B<-matrix(1:20,nrow=4,ncol=5,byrow=TRUE);B (1)> C=A+B;C (2)> B<-matrix(1:20,nrow=4,ncol=5);B > G= t(B);G > D=A%*%G;D (3)>E=A*B;E (4)> F=A[-4,-(4:5)];F (5)>G=B[,3];G 2〉生成一个5阶的HiLbert矩阵, (1)计算HiLbert矩阵H的行列式;(2)求H的逆矩阵;(3)求H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N=5;x=array(0,dim=c(n,n)) for(i in 1:n){ for(j in 1:n){ x[i,j]<-1/(i+j-1) } } X (1)det(x) (2)solve(x)

学生实验报告单范文

学生实验报告单范文 学生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 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备注: 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六、一班时间 xx.10.21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2根导线、指南针猜测:

电和磁有关系一、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是指针保持正常。 3、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接通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断开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反复做几次,看看结果如何。 5、在短路的情况下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效果会怎样?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做一个线圈(10 圈左右在)。 2、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制作过程: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能够使指南针发生偏转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康天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六、一班时间 xx.10.25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小块砂纸、胶带、大头针、指南针实验器材: 猜测: 导线和铁钉绕在一起能够产生磁性一、制作电磁铁的实验 1、将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 30 圈。 2、在桌面上放置一些大头针。 3、给

c语言实验报告1

丽水学院计算机实验报告

丽水学院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C++6.0和C-Free等集成环境,掌握运行一个C程序的基本步骤,包括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 2.掌握算术表达式和赋值表达式的使用。 3.掌握基本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4.能够编程实现简单的数据处理。 二、实验环境 硬件:Pentium以上的计算机。 软件:Windows XP操作系统、Visual C++6.0和C-Free等集成环境。 三、实验内容和结果 1.编程题1 在屏幕上显示一个短句“What is a computer?” 思考: (1)如何在屏幕上显示你自己的学号,姓名和班级? (2)如何在屏幕上显示数字、英文字母和汉字等信息?例如:“你在机房吗?” 编程题1源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What is a computer?\n"); } 程序运行结果: What is a computer? 思考题(1):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1641115491,小王,班级\n"); } 思考题(2):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数字123456789\n"); printf("英文字母abcdefgABCDEFG\n"); printf("汉字:哇哈哈啊哈和\n"); } 2.编程题2 在屏幕上显示下列图形。 * * * * * * *

* 思考:如何在屏幕上显示下列图形?A A A A 编程题2源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i,j; for(j=1;j<5;j++) { for(i=5;i>j;i--) printf("*"); printf("\n"); } } 程序运行结果: * * * * * * * * *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 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剪刀、回形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实验容:蜗牛观察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校园里的小动物 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 实验类型: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 实验结论: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黄瓜。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实验容:水的毛细现象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容:观察水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示实验,水的溶解实验为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结论: 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