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湾古镇

唐家湾古镇
唐家湾古镇

唐家湾古镇

唐家古镇——中国近代名人故里、南中国海防重镇、广东著名买办之乡,中国首个以近代历史遗迹申报历史文化名镇成功的古镇,走出过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等诸多历史文化名人。

古镇作为民国“中山模范县”和建国初期“珠海县”的县城驻地,名胜古迹众多。穿行于绵长深幽的古巷,青石板路、祠堂老宅、百年古树,令人仿佛时空穿梭,回到民国。

中山公园

1929年2月8日,国民政府确定中山县为全国的模范县。中山模范县在当时具有特殊的地位,国民政府赋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相当于今天的“经济特区”。

1930年中山模范县政府从石岐迁至唐家,而后五年间,中山县的实业、教育、文化、交通等均取得较大的发展。

中山公园就是1932年10月,唐绍仪主政中山模范县时,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所建,唐绍仪亲笔题写“中山公园”于门楼门额。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展示香山人锐意改革和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内涵,珠海市政府修复、重建了珠海中山公园,计有中山门阙、盘石古榕、云台观澜、九委襄政、留思夕照、金星怀古、八方安和、竹海听涛等八个景点,充分展示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事件,让市民在休闲和观赏美景的同时去感受历史的沧桑。

唐家共乐园

共乐园——珠海十景之一,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的私家园林,号称“异国珍稀植物园”。始建于1910年,该园依山傍湖,亭榭相招,林荫蔽日,风景优美,是珠海首屈一指的名园。

园内有唐总理旧居——田园别墅(内有唐绍仪生平事迹展)、观星阁、暖房等古迹,并有唐家湾名人堂,介绍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洋务运动代表人物、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等诸多唐家湾名人的生平事迹。

园内现存唐绍仪手植百年荔枝林三百余株,并有梅兰芳等名人手植名树古木多处。林木葱茏,花海成片,更有珍奇植物园“含薰圃”芳香四溢,令人心醉。

淇澳白石街

鸦片战争前夕,列强自海上入侵淇澳。村民奋起抗击,用土炮打败英国船队,迫使侵略者赔偿白银3000两。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辱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侵略者向中国人民支付的第一笔赔款。村民用这些白银,修筑了一条花岗岩石板路,人称白石街。2008年,白石街与古炮台、天后宫等一起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兆征故居

苏兆征,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者, 曾领导1922年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和1925年省港大罢工。苏兆征故居位于唐家湾淇澳岛,故居旁新建陈列馆,陈列有苏兆征手稿、跟随苏兆征革命生涯的随身物品等,并有苏兆征生平事迹展。

淇澳红树林

淇澳红树林是珠海一张响亮名片,位于唐家湾淇澳岛西北部,是珠江三角洲最大的一片红树林。林内有秋茄、桐花、老鼠簕、海芒果等数百种红树种植物,因而成为了众多鸟类的生态栖息繁殖地。每年有白鹭、苍鹭、灰鹤、野鸭等90多种数以万计的鸟类飞到这里栖息、繁殖。漫步于红树林栈道上,呼吸洁净如洗的空气,观赏可爱的弹涂鱼、招潮蟹。每到傍晚,芦苇岸中白鹭归巢,落霞与群鹭齐飞,好不惬意。

会同古村

会同古村,坐落在珠海凤凰山北簏,有170年的历史,是珠海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岭南特色建筑群,被誉为“珠海最美丽的村庄”。村内绿树掩映、小桥流水、雕楼祠堂、灰瓦青砖,古朴雅致。步入会同村感觉犹如时光倒流,那种诗意、那种古雅、那种随处可见岁月斑驳的痕迹,令人惊叹不已。

【交通指引】

成都10个最美的古镇游玩攻略

成都10个最美的古镇游玩攻略 四川有西岭雪山、青城山、九峰山、九龙沟、天台山、朝阳湖、龙泉湖、桂湖、黄龙溪等自然景区,也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都江堰等历史古迹。同时,她还是“熊猫故乡”,建有全世界最大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但少为人知的,却 是这里的古镇。成都周边的10个古镇,各有特点,且交通便利,你既可以选择一日往返,也可以在古镇上小住一、两天,感受古镇的悠闲生活。这就带大家一起去走走。 成都10个最美的古镇游玩攻略 黄龙溪:中国十大水乡古镇之一 古镇介绍:黄龙溪是全国十大古名镇之一,冲着这名气,你就非去不可。黄龙溪最美的时候,是那种时雨时雾的天气,烟雨迷蒙,极具诗意。每年正月初一至大年十五,黄龙溪还要举行耍火龙、水龙等娱乐活动。 乘车路线:成都新南门汽车站有到黄龙溪的班车,8:00-16:00,每隔1小时一班8元/人;红牌楼发车每半小时一班, 7元/人 食宿:焦皮肘子、珍珠豆花、野菜炒蛋、素炒野灰灰菜、红烧黄辣丁等是黄龙溪的特色食品,不可不尝。最为享受的是雇一条小船,100元左右,将各种美味叫上船来,一边品尝一 边欣赏两岸风光,酒足饭饱时,正好到了大佛寺,即可上岸游览,船家便在岸边等候,两小时后又乘船返回古镇。 在镇上住宿一晚15元至40元/人不等,通常游览黄龙溪 当天即可发返回成都。 悦来古镇:与西岭雪山相邻

古镇介绍:悦来古镇,位于大邑县鹤鸣乡,是通往西岭雪山、花水湾温泉的咽喉要道。悦来是一个典型的川西古镇,在悦来镇上,一切都是安静详和的,人们在慵懒午后的阳光下打着长长的川牌,坐在桥头的小茶铺里,喝着三角钱一碗的花茶,时间仿佛就此停滞,入眼的热闹和喧嚣只幻作风动而心止。 乘车路线:在金沙客运站乘开往大邑的客运车,车票10 元/人,然后到大邑后再转乘去悦来方向的车即可。大邑到悦来,票价2.5元,行时30分钟左右。如果从平落方向来,也 可在回大邑时的“官渡加油站”处下车,然后再到马路对面,等开往悦来方向的过路车即可。 美食:悦来古镇上有很多小饭馆,当然最有特色的还是麻羊肉、奶汤羊肉、蒸菜和野生菌。 怀远古镇:竹编胜地 古镇介绍:怀远古镇位于崇州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600多年前,古镇不大,占地仅一平方公里。古镇建筑多为 清代和民国年间建造,同时保持着四门四大街的格局,现存街道30余条,其中小北街、南街、下新街、正西街、临江街等 10余条保存较为完好。建筑绝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则 建筑的多为穿木结构。临街摆柱,前殿后院,廊楼结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是怀远古镇的基本风格,而其具体街巷但有许多不同特色。 乘车路线:到成都金沙车站、石羊场车站、火车北站都可乘坐到崇州的车,再从崇州转车到怀远,车票5元/人。 美食:来到怀远,一定要吃这里的“三绝”:豆腐帘子、冻糕、叶儿粑。 街子场古镇:青城后花园 古镇介绍:街子场在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与

探究广西古镇古村的现状和保护

探究广西古镇古村的现状和保护 摘要:针对广西区现存古镇的现状和保护,以隆安雁江、靖西旧州、那劳村为例,对于广西现存古镇的保护提出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现状;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古镇古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经过文物调查,有200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600多处古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着手开发成风景旅游区,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那些存在已久的古镇古村落,便成了珍贵的旅游资源。在探访广西数个古镇古村落之后,以隆安雁江、靖西旧州、百色那劳村、灵山大芦村为典型,探究广西古镇古村的现状和保护,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1个别古镇古村的现状 1.1隆安雁江古镇现状 隆安雁江古镇位于隆安县城西侧15公里处,距离南宁约116公里,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距今已有234年历史,曾有“小香港”、“小上海”的称号。但当我们到达雁江之后发现,古镇也只是一条街而已,曾有的特色建筑大都消失了,只剩下半条街道还依稀能够看出是古镇的样子,仔细辨认还能发现一些旧商店的印在墙上的店名。整个地方,都看不出有任何保护的痕迹,街道上的一些老房子被拆掉建成新的砖房,新老相邻,极不搭配。一些老人还住在房子里面,而没有人住的房子大多破败不堪。当地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而且村民大都没有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意识。听粉店的老板说,有时候会有城里人到这边自驾游,不过也是兜一圈就走了。 1.2靖西旧州古镇现状 靖西旧州距离县城约8公里,居民全为壮族、通用壮语,因盛产绣球,人们又把旧州称为绣球街。据清《归顺直录州志》记载:南宋末年,张天宗随文天祥抗元,因兵败,张天宗率领余部退至广西靖西旧州一代,与当地土民一道开荒造田、引水灌溉、传授先进的技术和文化[1]。与隆安雁江极为不同,旧州古镇很重视他们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已经着手开发这种资源,发展旅游业。但是我们发现这里古建筑的保护现状也是很不乐观,大部分的平房建筑已经被摧毁殆尽,只剩下一些有特色的,比如文昌阁、岑氏土司墓碑。当地为了建设旅游景点,把老的房子,街道都拆掉,用现代材料建成新的仿古的建筑,破坏了原本的古韵古色,只剩下一堆景区的标准建筑,一样的墙壁、一样的用料、一样的楼阁。我们在生态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发现这么一段话:“……你们把老房子、老街道都拆完了,我们来看什么东西,我们到旧州来是来看古董的,不是来看所谓的‘新气象、新建设’的啊”。可见,在开发资源的同时,当地政府并没有很好地权衡开发和保护,过份重视开发,反而把古建筑给摧毁了。现在旧州的旅游景点已经初具规模,自然风景优美,山清水秀。有村民沿着街道开起店铺买小吃、特产,但是那些古镇遗风,已经一去不返了。 1.3西林县那劳乡 那劳乡的那劳村依着省道321,所以从百色市坐几个小时的车,一下车就到了。整个村落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靠着省道,较为繁华,有商店市场,是附近的集市;另外一部分要往里走一公里,那是大部分村民居住的地方。那劳乡那劳村是清光绪初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和清末两广总督、四川总督岑春煊的老家。这里有岑氏经明、清两代建起来的家宅、庙宇、纪念物等建筑群。那劳村的古建筑保存的比较好,特别是岑氏家族的建筑。政府有对一些已经破损的建筑进行翻修,但是并没有过多地干涉建筑原本的面貌。从旧府和宫保府的装饰绘画风格,可以明显地看到传统文化对于这个家族的影响。村民们对于这些建筑的价值有一点了

历史古镇保护及发展措施

历史古镇保护及发展措施 作者:谷啸川谢岩磊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引言 历史古镇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遗产,体现着历史文化特性。其自然山水格局、街巷空间、建筑景观都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特色。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地域文化的冲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古镇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在众多的历史古镇保护规划中,往往更多的去注重古镇的旅游开发价值,而忽视对周边山水环境与历史脉络的保护,导致历史古镇山水格局的破坏和生态文化的遗失。 2历史古镇保护的生态文化要素 2.1生态文化概念辨析 关于生态文化,有许多专家已经有了定义。余谋昌认为:“从狭义理解,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等等;从广义理解,生态文化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①王玉德认为:“生态文化是有关生态与文化关系的文化。具体来说,涉及四个方面:1生态对文化的影响。2影响生态的文化。3区域生态文化圈的特点和比较。4生态文化的发展轨迹,即生态文化的过去、现在、未来。”②从字面上来看,“生态”一般指生物与生活环境所形成的结构及功能关系,包括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等,是人类和非人类生命生存的环境;“文

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生态文化”就是为协调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及其总和,包括为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政策和制度,其核心价值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2历史古镇的生态文化要素 影响历史古镇生态文化有多种,根据一般文化的三个层次,可以将古镇的生态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其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非物质文化。历史古镇生态物质文化分有古镇的外部的自然山水空间格局和古镇内部建筑肌理。外部的自然山水空间格局包括古镇周边山、水、绿地、领地、田地等及周边环境,这些影响着古镇的选址、布局形态、延伸发展方向等外部格局。古镇内部的物质文化要素有人文景观、街巷空间、历史建筑、生产消费方式等,这些要素从功能、空间、建筑形态等方面影响着古镇的内部肌理。古镇的外部格局和内部肌理是古镇物质肌理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的非物质文化包括社会组织、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城市制度和思想观念,是古镇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点。同时,这些因素形成了古镇特有的生态建设观,通过人们的建设活动和生活方式影响着古镇的物质肌理(图1)。 2.3基于生态文化要素的历史古镇规划方法 基于生态文化要素的历史古镇保护就是要从历史古镇的生态要素入手,找出古镇生态文化的过去、现在的各个因素,发现古镇保护的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组图) 第一位:丹巴藏寨 丹巴藏寨 丹巴县位于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旁,与道孚、康定县和阿坝州小金、金川县接壤,全县总全面积5649平方公里,辖一镇十四乡,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15个民族共5.7万余人。丹巴县是巴颜喀拉山脉、邛崃山脉等汇聚的地方,又是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河的发源或流径处素有“岩巅上的城”和“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称。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落棋布,森林无边无际,当地藏民族把这种特征括为“山顶积雪皑皑,山腰树林葱葱,山脚海子粼粼”。是一个深藏于横断山脉中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壮丽迷人的风光、无限神秘的美人山谷、恬静如诗的乡土民居、独具一格的古石碉楼、多姿多彩的风情,惊现出丹巴的神奇和美丽。

第二位: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 黄姚位于广西昭平县,距桂林200公里,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地处漓江下游,素有“诗境家园”之称。古镇方圆1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黄姚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每一外景点都不需刻意寻找,沿着石板路慢慢走,也许在无意间你就可能会发现一些令你惊喜的东西。 黄姚古镇,位于县城东北部40公里(直距),列为广西名镇。全镇居民600多户,八条街道,房屋多数保持明清风格,街道均用青石板砌成。古镇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有文明阁、宝珠观、兴宇庙、狮子庙、古戏台、吴家祠、郭家祠、佐龙寺、见龙寺、带龙桥、护龙桥、天然亭等。人文景观还有韩愈、刘宗标墨迹、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许多诗联碑刻。一般来说,比较常规的景点包括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古戏台、皇帝诏书、宝珠观、鲤鱼街、八仙睡榕、佐龙桥、千年古榕、岭南第一石板街等。 黄姚无疑是广西第一古镇,有着近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古镇相当精致,精致得宛如江南小镇般典雅清幽,古朴挚淳。 黄姚位于广西昭平县,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还是一个有9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素有“梦境家园”之称。黄姚镇发祥于宋代,宋将杨文广率部到昭平平乱,路经此地,得知当地黄姚两姓人居多,给小镇起了一个名字“黄姚”,这个地名一用就是千年。

20XX四川省十大最美古镇排行榜

20XX四川省十大最美古镇排行榜 2017四川省十大最美古镇排行榜上里古镇 景区级别:aaaa景区 票价:免费 交通线路:距成都约136km 成都市内驾车方案—成渝环线高速—成雅高速、京昆高速—雅安市内驾车方案 上里古镇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当年红军四万八千里长征曾经经过这个,上里古镇的特色有风格各异的桥文化、独特的牌坊文化、罕见有趣的泉文化、栩栩如生的塔文化、工艺精湛的建筑文化。 李庄古镇 景区级别:aaaa景区 票价:15元 交通线路:距成都约360km 成都市内驾车方案—成自泸高速—成泸高速—渝昆高速—宜宾市内驾车方案 李庄古镇从最早的居民依靠长江繁衍生息、建立镇子开始,已经有1460年历史,不仅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更有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美称。 街子古镇

景区级别:aaaa景区 票价:免费 交通线路:距成都57km 成都市内驾车方案—灌温路—成青旅游快速通道 街子古镇在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相邻,是典型的清代西南小镇。街子古镇不仅有天府之地的山灵水秀,也有晋代古刹的庄严肃穆,同时街子古镇还是成都市五大天府古镇之一。 黄龙溪古镇 景区级别:aaaa景区 票价:免费 交通线路:距成都40km 成都市内驾车方案—剑南大道中段—x062—黄龙大道 黄龙溪古镇是是川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镇,是川西民居最具完整性和代表性的古镇。黄龙溪古镇的建筑以老式木建筑为主,溪水贯穿整个小镇,坐着船随着溪水漂流,就像是徜徉在历史的河流中。 阆中古城 景区级别:aaaaa景区 票价:100元 交通线路:距成都329公里,距南充138公里,距广元150公里 成都市内驾车方案—沪蓉高速—成巴高速—兰海高速—阆中市内驾车方案 阆中古城不仅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也是中国国四大古城之

古镇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乌衣老街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乌衣古镇(老街)街区建筑前后临水,街道宽三四米,街心是一条155米的长街,俗称“乌衣街三里长”,街中住有尹、曹、聂姓三大长姓。在宋德佑二年即有“滁阳首镇”之称,故称千年古镇。它不仅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商贾云集,是一个曾经繁华昌盛的水陆码头,同时享有“江南水乡”之美誉,其物产丰富,资源充实,自古以来就有小滁州、大乌衣的美誉。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因多次遭受水患侵袭,如今乌衣老街已破败凋零,许多居民不断外迁,昔日繁华景象已藉没难寻,这一切使我们对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乌衣老街长期荒废感到极为惋惜和遗憾。近年来,乌衣老街保护和开发利用倍受市区领导和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并且一致认为:保护和抢救乌衣老街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开发和利用乌衣千年古镇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和商贸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期盼美好愿望能早日实现,近日我区政府已搬迁到乌衣,乌衣已成为我区政治、经济、人文、社会、文化、商贸等发展中心。乌衣老街更应该引起重视。 一、乌衣老街值得开发的优势 乌衣老街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2006年,市区两级都已把乌衣老街专门列入旅游重点项目,同时也被列上滁宁旅游热

线景点中一个重要的浏览景点,即“乌衣古镇”,这里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商机和优势: 1、丰富的历史文化优势 乌衣老街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晋时期,并与南京夫子庙乌衣巷具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有历史名人,乌衣王氏的始祖即东晋名臣王导,现在还有王氏后裔在乌衣老街居住,在乌衣老街东头还有王氏故居遗存;乌衣老街的主要街巷范家巷就是元末明初宋代名人范仲淹后裔范酉新隐居之地,因此范家巷格以此得名。乌衣老街的文化遗址,名古屋39处,还有“一宿庵”遗址(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住过一宿的地方),古井4口,防火墙6栋,同时它又是南北两京古驿道江北第一站,有“人登古道”碑刻为证。还有玉皇庙、大王庙、关帝庙、娘娘庙、火神庙、清真寺、基督教堂、浮桥古渡等20余处文化遗址等,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官宦、名人辈出。吕本元,清末淮军将领,因镇压捻军有“功”,赐号强勇巴图鲁。义和团在天津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吕本元署天津镇,提升为直隶提督,慈禧太后赏赐黄马褂,调任浙江提督,其在乌衣老街浮桥对面臵有房产。因病寻卒宁波,死后棺木运至乌衣埋葬。张西侯精于中医内科,著有《张氏津梁》一书;王煜清道光三年中进士,授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吕彦直南京中山陵设计师;巴壶天博学多才,曾任安徽省政府秘书,湖南省政府秘书长,后历任

古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上传)

古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 ——以安仁古镇为例摘要:通过对安仁古镇现存面貌、街巷和庄园空间形态特征和物质、精神文化体系的探讨,从人文精神的延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传承等方面提出古镇合理的发展模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空间形态文化体系可持续发展 1.背景概况 安仁镇坐落在成都四川省大邑县城东南10公里处,地处成都平原西部。目前安仁镇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及庄园住宅古建筑群约30万平方米,包括清末民国初期的刘氏庄园群、刘湘公馆等古公馆27座以及红星街、树人街、裕民街等三条历史性街道。建筑多保存完好,加上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并将川西民居风格与欧式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它是川西民居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川西建筑文化精品”。 2.建筑空间形态特征及文化体系 2.1街巷的空间布局: 古街巷的群体组织沿街道密集联排,平铺式展开,形成非常整饬有序的街巷院落的群体空间,沿街两侧是传统的商住两用的挑檐骑楼式的川西民居。独具特色的道路网络,与城市空间互相交融、隔而不断,公共空间相互联系,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空间网络体系,丰富了街巷空间,安仁古街区正体现了这种建筑与城市空间内外转化的关系。 2.2庄园的空间布局 在古镇,较大的庄园或公馆则一般经过渡空间自街道进入,平面布局比较自由,随地形集中式布局,通过几进院落,空间层层渗透。而其中刘氏庄园其空间布局规整错落,曲折幽深。刘湘公馆则采用传统的“三进式”四合院布局,高墙深院封闭式院落,其建筑特色较刘氏庄园精致、明快,极具观赏性。这些庄园内部的诸多庭院在形态、尺度、比例、绿化配置方面各不相同,但都起到了组织人流,提供交流和休闲娱乐场地的作用,庭院内空间舒适度较高。 2.3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 文化体系是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一个历史时期内古镇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涵。受西方思想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共同影响,古镇无论在建筑形式还是在精神文化方面都独具特色。 镇内至今保存有典型的明清时代建筑街坊,古宅、古牌坊、青石、灰砖黛瓦的楼阁房舍,造形古朴。木雕、石雕、窗雕文化丰富多样,两个不同时期的建筑相互融合,这些形

浅谈浙江古镇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2014 届) 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浙江古镇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分析 作者、学号徐加英 2012214008 作者所在班级旅管123 学院、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指导教师及职称沈美华副教授 论文完成时间 2014年3月25日 答辩日期2014年5月7日 设计(论文)成绩 杭州师范大学

浅谈浙江古镇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An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Measure of Development on Ancient Town Touring in Zhejiang 论文作者:徐加英 专业:旅游管理 指导老师:沈美华 完成时间:2014年3月20日

江南古镇旅游是文化遗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国内外学者对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对江南古镇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 经过十余年发展,江南古镇游现已成为华东地区旅游的特色品牌之一。然而,随着旅游的发展,商业化氛围过浓、旅游产品单一雷同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浙江古镇旅游试图为在商业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仍能较好保留历史文化遗存,探索一条全新的旅游发展道路。 关键词:浙江;古镇旅游业;发展现状;对策 Abstract The ancient town in southern Yangtze River is see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world heritage tourism.According to th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tourism and the survey conducted at Wuzhen.Xitang.Nanxun.Explore the ancient town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ancient town travel in the Yangtze Ri ver Delta, east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urism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area. Howe 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blems like too much commercial atmospher e, travel product being more less the same, have been exposed.ancient town tourism in Zhejiang Province aims to better preserv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of ancients towns, as well as to commercialize this tourism development, hoping to explore a ne w tourism development way. Keywords: Zhejiang; Town tourism;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古镇的保护与发展

古镇的保护与发展 中国的古镇以其特有的环境氛围、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独特的建筑风貌成为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然而,在古镇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遭受现代化、商业化的强烈冲击,面临着失去特色的危险。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来保护古镇、开发古镇,使古镇旅游经济开发与其自然、人文环境协调发展,是保证古镇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对历史核心保护区实施合理规划与有效保护 上个世纪经济发展的初期,在古镇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急于追求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忽视了历史遗产的保护,大面积拆毁历史街区,待经济达到一定水平进而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时,却发现许多历史遗产已不复存在。 完整保护有历史意义的古镇街区是很有价值的。保护区应包括建筑和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及与其有关联的环境景观;在具有重要地下文化遗迹的地区进行城市改造,充分考虑遗迹的存在,不能对其造成损害,包括对遗迹本身的伤害和对古迹所辐射区域的影响;在古镇发展与遗址保护有矛盾时,应优先考虑遗址的保护;核心保护区的规划应能提高区域内居住者的生活水平,应该允许对一般性历史建筑内部进行少量或局部的改造,对外部则保持历史环境风貌;在历史核心保护区中,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文化遗产应同时并存并得到同等程度的保护。 2、正确处理古镇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关系 中国当前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日益兴旺的旅游业发展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却给古镇的历史遗存带来了很大损害,许多国家都在依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来吸引游客,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业,才会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巨大的利益。 传统、风俗、习惯可能正在逐步失传,而旅游业的开发要保存这些文化并展示给游客,从而使其复兴,并赋予其时代的精神与新的含义。此外,旅游业能够在思想认识和资金保障上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它提高了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对其保护就容易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保护工作也就容易开展;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得到落实。 古镇保护与旅游业的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严格遵循在保护的前提下永续利用的原则,从而要看到,旅游业在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有的专家还提出,我们要借鉴国外一些新兴旅游的方式,在原有古镇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旅游点,扩大旅游范围。 文化遗产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保护好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可持续旅游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文化旅游正在迅速发展,文化遗产地已成为旅游热点,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古镇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关系并不矛盾,双方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的关系,重点在于我们的合理规划与引导。 3、营造古镇经济圈 19世纪工业革命初期,欧洲热衷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和崇尚现代建筑,大批珍贵的古建筑和历史环境被破坏。然而,欧美国家醒悟得早,抢救得快,立法定规,合理规划,最终使得经济依旧飞速发展,同时古典欧美风情仍然大量流传于世。 将历史的古镇经济发展的缩影倒映在新兴的古镇发展之上,它给人们的启示是:第一、

上里古镇旅游攻略

上里古镇旅游攻略 上里镇位于雅安市古城区北部,距城区27公里,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东通名山、邛崃,西达芦山、雨城,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亦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其实在国内很多旅游网(蚂蜂窝、聚途网、百度旅游)都有很多攻略与游记,但是那些都并不是专人体验而写的,都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而设计的,本人在上里古镇游玩过几次了,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在这里给个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成都到雅安 1、班车 成都新南门汽车站乘坐到碧峰峡的车,在雅安北高速公路收费站下;也可以在石羊场汽车站乘成都至雅安的大巴到雅安,再转车到上里。 雅安到上里 雅安市北二路的雅安汽车南站有白色小面包到上里,票价每人7元,大约40分钟可达。 2、自驾 从成都自驾车到上里有两条路可走。 (1)、走成雅高速公路,在雅安北出口下,经下里、中里到上里; (2)、走成温邛路到邛崃,先游平乐古镇和夹关古镇,然后上山即到白马泉。 二.住宿 只要有身份证,肯定能开到房间。 古镇上住宿很多,随便找一家价钱都差不多,不过想环境好些,最好是找临河的。吊脚楼,四方客栈是比较有名的客栈。一般住宿为标准间80-120一间。可以还价,不过如果是在旺季,可能还不了多少。虽然平时是80-120,但是节假日会涨价到220-260一间,很吓人的。所以最好不要周末去。相对来说好讲价些。 吃饭可以吃有名的大肉挞挞面,也可以FB一顿,尝尝古镇有名的山药炖土鸡和河鱼之

类,吃中餐各家的标准不一定一样哦,所以可以找不是临街那种店店吃。要比临街的中餐馆吃下来便宜几十块钱哦。 三,景点介绍 古有诗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正是对上里古镇生动形象的总体描绘。二水环绕的古镇内明清建筑错落、古树参天,茶马古道上唐宋文物遗迹众多,近代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让往来游客踏石板道上体味历史的沧桑,漫步于小溪流水边享受怡人的田园风光,站在古老的石桥上领略自然的恩赐,沉醉在白马灵泉边聆听古“罗绳”兴衰的故事。 更多的就不介绍了自己去看看吧!!

古镇保护的现状(DOC)

20世纪80年代,周庄率先发展旅游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竞相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古镇旅游的兴起是近30年的事。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1982 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的命名工作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 申报工作。至此,古镇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推向了广大的游客。从率先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省西递- 宏村古村落,从江浙的同里、乌镇、西塘到山西平遥古城、西部云南丽江等古镇,无不成为游客追逐的对象。 古镇旅游开发中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也使许多古镇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容量饱和 旅游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当旅游地的游客量超过旅游容量时,就会出现消费过度集中,造成旅游地的交通拥挤、住宿紧张、吃饭困难、景点爆满、价格上涨、服务质量下降乃至客人投诉增加等负面效应,这样其实是对文化遗产和环境的最大破坏,同时也降低了旅游量。

古镇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便是游客流量增加迅速,超过了目前古镇旅游容量允许的限度。尤其在旅游旺季(如图一所示),古镇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场面:幽静的水乡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即所谓“旅游公害问题”。 图1 古镇2000 年每月游客人数统计分析 2.古镇旅游产品自身的缺陷 第一,主题重复,产品单一。田喜洲通过调查指出,不论是江浙沪地区古镇主打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是西南地区凸显民族风情的古镇旅游,都存在主题雷同的问题。李苏宁对此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将其表达为“发展模式克隆”,他特别指出,江南六大古镇虽然分别形成了商业古镇、居住古镇、宗教古镇和生活西塘等特色发展模式,但在景观、旅游项目上仍存在较强的替代性,各自的旅游主题也不能清晰地反映出经营上的差异化,缺乏亮点与特色。 第二,配套设施不完善。秦容指出,古镇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工程不健全,生活废水废渣污染严重,有的景区甚至没有干净的厕所;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如旅游餐饮、住宿档次低、条件差,景区内缺乏完善的导游服务系统。

古镇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古镇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章作者: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责任编辑:海之星更新时间: 2009-4-22 288 关键字:古镇,开发,存在,问题,研究 海南旅游超市网:古城古镇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每一条街道,每一扇窗棂都留下了历史和文化的烙印。古城古镇古村落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传统建筑和功能格局的重要依据,也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热点和难点。来也公司今年承接了湖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的部分侗寨旅游规划项目,又激发我们重新审视古城古镇古村落应当如何进行规划与保护的问题,在这个专题里,我们将结合以往的案例,对古城古镇古村落的规划、开发与保护进行探讨和研究。 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古镇,是在千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聚居地。我国的古镇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陈逸飞先生一幅《故乡的回忆》使得江苏周庄享誉海内外。随之而来,江浙一带的古镇相继走上“旅游兴镇”之路。1997年,“申遗”成功的丽江大研古镇更是走在了我国古镇开发的前列,古镇旅游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开发,作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样的热潮下给古镇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如何保证古镇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1.旅游承载量饱和,古镇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古镇旅游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是游客流量的高峰期超过了古镇旅游容量承载极限。在旅游旺季,古镇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状态,不仅破坏了古镇原有的幽静自然,甚至对古街道、古建筑等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使旅游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游客的增多带来的垃圾污染、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2.旅游开发的过度商业化 商业化是我国古镇旅游开发颇具争议的问题。毫无疑问,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商业化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商业化便没有旅游开发,实际上,适度的商业化并不会威胁到古镇旅游的核心。然而目前的问题是,部分景区为了迎合游客的需要,对古镇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引进了大量的外来经商者,店铺泛滥破坏了古镇的原有风貌,改变了古镇原有的古朴风格,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造成古镇的过度商业化。其根本原因是开发商急于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没有实施有效的措施对古镇进行保护。

成都周边十大古镇

成都周边十大古镇 一:黄龙溪:中国十大水乡古镇之一 黄龙溪古镇东门 清清锦江水碧浪连天,滚滚鹿溪河呼啸奔涌;两江争锋交织演绎出“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的自然景观; 二千多年前,古蜀先民们在此牧马耕种、繁衍生息; 三国时,诸葛武侯在此铸鼎屯兵,蜀汉王朝由此光耀史迹; 这里曾是大宋水码头重镇,舟辑如梭,商贾云集,文人荟萃; 这里曾是三县治所,一脚踏三县,鸡犬相与闻; 在这里,保存有最丰富的古遗址、古民俗; 她历史、文化、名胜、风光俱全,被称为“万般风情第一镇”; 她倍受影视界青睐,被誉为“中国好莱坞”;她,就是位于双流县的“千年水码头.古镇黄龙溪”。 黄龙溪古镇 古镇介绍:川西古镇——黄龙溪位于成都东南方向约30公里处,现属成都市双流县管辖,是近几年被影视界人士和旅游者看好的新辟旅游景点。黄龙溪东临府河(锦江),北靠牧马山,当年镇上曾有7座庙宇和仁(寿)、彭(山)、华(阳)总府衙门。码头上舟揖如林,商旅云集,一派繁荣景象。黄龙溪镇东临府河,北靠牧马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镇上的居民就生活在这幽静古朴的环境中。 黄龙溪古镇府河上的游船 黄龙溪古镇内,明清时代的建筑比比皆是,现今仍然保存完好。红石铺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镇内还有六棵树龄均在千年以上的大榕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雄浑厚重,给古镇更增添了许多灵气。

黄龙溪古镇的镇江寺 镇内目前还保存有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三座古庙。幽深的老街,弯弯曲曲。街道两旁有众多小饭店,门前大多飘着一面蓝底白字的酒旗,什么“鱼香子”、“吕回头”、“唐酥店”等等,在风中不停地舞动着招揽客人。古镇的石磨豆花非常有名,几乎每家都会做,但又各有其特色。走过一条街,又见一道巷,脚下光溜溜的青石路,乌黑发亮的门板,古色古香的招牌,透着浓浓古意。 黄龙溪古镇的雕龙大石钵 古镇黄龙溪之所以为游人所青睐,是因为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更因这里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等,展现出一幅四川乡镇的民俗风情图,给人一种古朴而又新奇的感受。 黄龙溪古镇上的磨刀老人 古镇上,最有特色的还是它的茶馆,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开的竹桌、竹椅、竹凳,还有花花绿绿的太阳伞,成为古镇上一道诱人的风景线。一碗茶两三块钱,便可以坐一天,尤其是老人们,大清早上馆子、边遛鸟、边喝茶,花钱不多,却是一种悠闲懈意而雅致的享受。

古镇保护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周庄率先发展旅游业,随着时间得推移,在古镇旅游热得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得古镇纷纷效仿,竞相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区域经济新得增长点。 古镇旅游得兴起就是近30年得事。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得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1982 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与国文物保护法》;1986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得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得命名工作与古镇得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至此,古镇旅游作为一种全新得旅游方式推向了广大得游客。从率先打出“中国第一水乡”得周庄,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得安徽省西递- 宏村古村落,从江浙得同里、乌镇、西塘到山西平遥古城、西部云南丽江等古镇,无不成为游客追逐得对象。 古镇旅游开发中一些不适当得行为也使许多古镇得生态环境、文化氛围遭到了不同程度得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容量饱与 旅游容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不会对旅游目得地得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得不利影响得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旅游地接待得旅游人数最大值。当旅游地得游客量超过旅游容量时,就会出现消费过度集中,造成旅游地得交通拥挤、住宿紧张、吃饭困难、景点爆满、价格上涨、服务质量下降乃至客人投诉增加等负面效应,这样其实就是对文化遗产与环境得最大破坏,同时也降低了旅游量。

古镇目前面临得最大得压力便就是游客流量增加迅速,超过了目前古镇旅游容量允许得限度。尤其在旅游旺季(如图一所示),古镇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得场面:幽静得水乡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即所谓“旅游公害问题”。 图1 古镇2000 年每月游客人数统计分析 2、古镇旅游产品自身得缺陷 第一,主题重复,产品单一。田喜洲通过调查指出,不论就是江浙沪地区古镇主打得“小桥、流水、人家”,还就是西南地区凸显民族风情得古镇旅游,都存在主题雷同得问题。李苏宁对此问题做出了进一步得阐述,将其表达为“发展模式克隆”,她特别指出,江南六大古镇虽然分别形成了商业古镇、居住古镇、宗教古镇与生活西塘等特色发展模式,但在景观、旅游项目上仍存在较强得替代性,各自得旅游主题也不能清晰地反映出经营上得差异化,缺乏亮点与特色。 第二,配套设施不完善。秦容指出,古镇区得配套设施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工程不健全,生活废水废渣污染严重,有得景区甚至没有干净得厕所;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如旅游餐饮、住宿档次低、条件差,景区内缺乏完善得导游服务系统。

古镇规划要点

古镇规划要点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系列讲座历史文化古镇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护和开发古镇是近年来热门话题和讨论的焦点。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古镇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 一、规划目的 (一)文化:延续古镇历史文化环境,强化古镇历史风貌特色,保护古镇尤其是它的核心保护区域、空间布局、街巷尺度、绿化、文物与历史建筑等构成古镇景观历史风貌特征等等的组成部分。 (二)民生:综合考虑城市、古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完善古镇各项功能,改善古镇居住环境,让老城区的老百姓享受到规划后成果,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为保民生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经济:鼓励发展休闲旅游与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通过旅游景点的建设培育、旅游活动内容的多层次引入与休闲商业的繁荣崛起,形成特色商业街区。 二、规划意义 (一),从保护的意义来说,对古镇的规划是为了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代历史事件、商务交往、航运贸易与名人活动的多种历史信息和地方习俗及非物质遗产,带有丰富而典型的历史发展痕迹和浓郁地方居住与文化色彩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二),通过对古镇的规划与设计,希望能让人们在看到古镇真正的美丽和深知古镇景观存在的历史意义的同时,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大家积极参与到古镇的保护规划中去,总结先人千百年来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经验,谋求现代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大意义。 (三),现实意义重大。规划在于指导实施,而实施的结果会给居民带来收益,收益的大和小与规划是否合理,就与整个规划设计是否成功有很关系。 三、规划原则 (一)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要素,和长期坚持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相呼应。在保护和整治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古迹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利用整体保护、分层次保护、分类保护等方法,使历史文化名镇的传统风貌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二)整体性原则 历史文化名镇是包括建筑、环境、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活动在内的统一整体,要保护整体风貌和格局,保护历史风貌的完整性。 (三)老建筑相协调原则 历史建筑是反映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和历史风貌的核心载体,新建建筑要从建筑形式、体量、色彩、装饰等各方面与历史建筑相协调,以保持和维护古镇

四川省名城古镇文化旅游会议日程安排

四川省名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会 会议日程(暂定) 2008年1月8日(周四) 时间活动内容 14:00-16:00 代表和嘉宾报到 地点:金牛宾馆东楼大厅 16:00-16:30 协会主要领导看望代表和嘉宾地点:金牛宾馆东楼 16:30-17:30 圆桌会议:项目与资本对接 主持人:省文化厅(建议赵红川主持)参会主要代表: 1.名城古镇代表 2.项目开发投资商 3.品牌商会代表 17:30-18:00 项目发布推荐及签约仪式 主持人:协会筹备组负责人 主要签约项目 1.罗江县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调研辅导基地战略合作2.大邑鹤鸣乡青龙村灾后重建整体开发合作 3.青川县青溪镇灾后重建文化产业调研辅导项目4.其他 18:30-20:00 晚宴 地点:金牛宾馆东楼餐厅 2008年1月9日(周五) 时间活动内容07:30-08:30 自助早餐 08:30-08:55 签到 地点:金牛宾馆会所 09:00-09:30 开幕式 主持人:省文化厅领导(建议窦维平副厅长) 致辞嘉宾—— 1、省委、省政府领导(建议钟勉常委、秘书长)致辞 2、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评审领导小组(建议李先奎主任)致辞 3.省文化厅领导致辞(建议郑晓幸厅长) 4.集体合影

09:50-11:00 四川省名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会会员代表大会 主持人:筹备组负责人(省旅游局陈加林副局长) 1.宣读成立批复(建议省社团管理局李建华局长宣读)2.筹备工作报告(建议雷喻义副主任) 3.选举第一届理事会成员 11:00-11:30 四川省名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主持人:主管单位负责人(建议省文化厅窦维平副厅长)1.选举常务理事会成员 2.选举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3.推举名誉会长、顾问、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11:30-12:15 四川省名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会会员代表大会 主持人:指导单位领导(建议省文联书记黄启国) 1.宣读常务理事会成员名单 2.会长就职演讲(张宗源会长) 3.第一届理事会工作计划报告(建议省人大教科文卫委杨国安主任) 12:30-14:00 欢迎午餐 地点:金牛宾馆东楼餐厅 14:00-16:00 高峰论坛:名城古镇保护发展出路与对策 主持人:协会领导(建议刘丹陵执行会长) 演讲嘉宾: 1.李先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评审领导小组组长2.谭继和: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 3.杨光:四川省建设厅副厅长 4.陈加林: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 5.季富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专家评审组专家6.吴祥云:四川省统计局原副局长 发言嘉宾:历史文化名城(镇)市(镇)长 1.宜宾市陈光礼副市长发言 2.泸州市梁伟华副市长发言 3.自贡市石岷嘉副市长发言 4.阆中市林鸿斌副市长发言 5.龙泉区洛带镇党委书记发言 大会总结 省政府领导(建议黄彦蓉副省长) 17:00-20:00 大会结束 晚宴,金牛宾馆东楼餐厅参会代表离会 说明:会议议程以大会资料为准。

浅谈古镇存在的问题及改造

浅谈古镇存在的问题及改造 古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现实载体,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和中华文明的缩影,是重要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需要我们集中全民族之力给予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保护也不可避免地开始带有时代特色,改造成为保护的有效方式,对古镇起着一定的正面发展促进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当代和后人加以解决。从根本上说,改造性保护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和科学原则,这样才能促使古镇重新恢复活力、在保存古代特色的同时能够彰显时代特色。 1、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 1.1社会发展带来的现实问题 居住性较差,功能退缩严重。 很多古镇尤其是四川古镇都是砖木结构,很多都已经失去了使用功能还在勉强维持,或者材料老朽必须及时更换,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离古镇到城市生活工作,古镇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各种生活便利设施失能或者根本上就没有筹建,采光、通风、卫生等设备很多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因此其居住性能较差,与日以现代化的生活需求严重脱节。因此,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人要么离开古镇去追求更现代化的生活条件,要么不顾历史文化背景地盲目改造,从而在两个方面都使得古镇的居住性和历史文化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生态性较差,环境破坏严重。 作为古镇来说,其之所以成为古镇,一般都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坚持特色到现代社会方能被称为古镇,因此其与当地的各种自然环境已经融为一体、互

相依存,其历史文化性也已经和自然生态性融合起来,成为一个循环畅通的生物圈体系。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古镇的自然生态性不断被破坏,一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过度开发利用等程度过深过多,二是古镇本身对现代生活的种种后果没有免疫性,导致整体存在状态显得破败和没落。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主要的破坏源头:一是古镇内外的功能区划不科学、不合理,污染源不容易被控制,造成污染横行。二是工农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各种污染源,对古镇及其周边构成了严重威胁。 1.2古镇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特色风貌、独特韵味保存和发展不当。 古镇一般都有着独特的风貌和特色韵味,但是在长期的非科学发展过程中,很多风貌被认为破坏,特色的风韵也没有得到保护和发展,使得人文和自然的双重特性都损毁严重。比如很多著名的塔、寺庙等人文景点都消失了。而且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加快,对这些人文、自然性的东西发展不力,即使还保存着,也淹没在遍布其周围的现代建筑群中,特色反而显得古旧和别扭,两者的风格、韵味差异非常大,不能协调一致。 文物保护投资乏力。 文物保护一般周期长、费用大、工程量大,对于其保护一般古镇都没有能力和兴趣去做,因此古镇的文物往往得不到及时保护,是古镇保护中最值得关注的一块短板。 相关人员缺乏保护和开发意识,造成资源浪费。 在经济发展为纲的现今,人们普遍还没有形成保护性开发的观念,要么坐视古镇的风味、古老的文物被破坏而不顾,要么对古旧建筑涂脂抹粉、破坏性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