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

教学对象: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阐述的通信电路已广泛用于各种频段的信号传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够对主要功能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具备根据生产实践要求、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电子电路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较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大学物理、电路、信号与系统、低频电子线路。它的目的主要向学生介绍无线通信系统中功能电路的原理,注重加强基础,对电子电路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指出每章的重点和难点部分。通过纳入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内容和方法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

绪论(1学时)

基本要求:

本章要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电路系统的非线性及本课程的特点。

重点:

建立起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本课程的特点。

难点:

电路系统的非线性。

第一章LC谐振回路(4学时)

1. LC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和阻抗变换特性

2.集中选频滤波器

3.电噪声

4.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及其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LC串并联回路的组成、原理及特性;掌握LC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分析方法;了解常用集中选频滤波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了解电噪声的概念和来源,了解噪声温度的概念,掌握噪声系数的定义和计算;了解反馈控制电路的概念。

重点:

掌握LC串并联回路的组成、原理及特性;掌握LC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分析方法;掌握噪声系数的定义和计算。

难点:

LC谐振回路中谐振电导(电阻)、品质因数的计算,接入系数的计算。

第二章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5学时)

1.谐振放大器

单管单调谐放大器、多级单凋谐放大器、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

2.宽频带放大器

展宽放大器频带的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调谐放大器不稳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重点:

高频单调谐放大器的等效电路、性能指标要求及分析。

难点:

高频单调谐放大器的的指标分析。

第三章高频功率放大电路(6学时)

1.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分忻,直流馈电线路与匹配网络

2.宽带高频功率放大电路与功率合成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中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掌握丙类调谐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传输线变压器的特性和应用;了解功率合成技术。

重点:

掌握丙类调谐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传输线变压器的特点;了解功率合成技术。

难点: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的性能分忻。

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4学时)

1.反馈振荡原理

振荡过程与振荡条件、反馈振荡电路判断、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2. LC振荡器

互感耦合振荡器、三点式振荡器

3.晶体振荡器

4.集成电路振荡器

基本要求:

掌握反馈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频率稳定度的概念;掌握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重点:

掌握反馈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难点:

振荡器的振荡条件及判断。

第五章频率变换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2学时)

1.非线性元器件频率变换特性的分析方法

指数函数分析法、折线函数分析法、幂级数分析法

2.频率变换电路的特点

频率变换电路的分类与要求、线性时变工作状态、模拟乘法器的频率变换功能

基本要求:

理解非线性元器件频率变换特性的分析方法,了解频率变换电路的分类和特点。

重点:

了解非线性元器件频率变换特性的分析方法,了解频率变换电路的分类与要求。

难点:

非线性元器件频率变换特性的分析。

第六章调幅、检波与混频电路(9学时)

1.振幅调制与解调原理

普通调幅方式、双边带调幅方式、单边带调幅方式、残留边带调幅方式

2.调幅电路

高电平调幅电路、低电平调幅电路、

3.检波电路

包络检波电路、同步检波电路

4.混频

混频原理及特点、混频干扰、混频电路

5.倍频

倍频原理及用途、晶体管倍频器

基本要求:

了解调制的作用;掌握调幅信号的定义、表达式、波形、频谱等基本特征;掌握典型的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性能特点;了解混频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变频干扰的成因和抑制方法。

重点:

掌握调幅信号的定义、表达式、波形、频谱等基本特征;掌握典型的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性能特点;了解混频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变频干扰的成因和抑制方法。

难点:

峰值包络检波器的分析。

第七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9学时)

1.角度调制与解调原理

调角信号的时域特性、调角信号的频谱、调用信号的带宽、调角信号的调制原理、调角信号的解调原理、调频制与调相制比较

2.调频电路

调频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直接调频电路、间接调频电路

3.鉴频电路

鉴频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LC回路的频幅和频相转换特性、斜率鉴频电路、相位鉴频电路、限幅电路在鉴频中的作用

基本要求:

掌握调角信号的波形、表示式、频谱等基本特征;掌握调频波、调相波的区别;掌握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重点:

掌握调角信号的波形、表示式、频谱等基本特征;掌握调频波、调相波的区别;掌握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难点:

调频电路的分析和鉴频器特性分析。

实验教学:

1.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2学时)验证性实验基本要求:

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通频带和选择性,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重点:

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通频带和选择性。

难点:

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2.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2学时)验证性实验基本要求:

掌握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计算与实验分析方法,了解电源电压与几点及负载对高频功率放大器功率和效率的影响。

重点:

了解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了解电源电压与集电极负载对高频功率放大器功率和效率的影响。

难点:

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计算与实验分析方法。

3.振幅调制电路(2学时)验证性实验基本要求:

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理解已调波与输入信号的关系;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重点:

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过程,理解已调波与输入信号的关系。

难点:

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过程。

4.调幅波的解调电路(2学时)设计性实验基本要求:

进一步了解调幅波的原理和调幅波的解调方法;掌握二极管包络检波的主要指标、检波效率及波形失真。

重点:

掌握调幅波的解调方法、二极管包络检波的主要指标、检波效率及波形失真。

难点:

检波效率及波形失真。

5.频率的调制与解调(2学时)验证性实验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压控振荡器及其构成频率调制的原理;掌握集成电路频率调制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用相位鉴频器对调频波进行解调的原理;了解集成电路频率调制解调系统的工作

原理。

重点:

了解压控振荡器及其构成频率调制的原理;掌握集成电路频率调制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用相位鉴频器对调频波进行解调的原理;了解集成电路频率调制解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难点:

掌握集成电路频率调制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用相位鉴频器对调频波进行解调的原理;了解集成电路频率调制解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注:本课程实验8学时,实验内容由任课教师在开课前依据教学需要选择安排,各实验与讲课穿插进行。

参考教材:

1. 沈伟慈,《高频电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 谢嘉奎,《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4. 曾兴雯,《高频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